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汉字演变的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6 16:56:08

汉字演变的方法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1)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包含数千年的文化内涵,反映我国的民族精神。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交际符号,但是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是无法忽视的。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文意理解不透彻,很多文字、词语都无法准确领会其含义,这对文言文的学习极为不利。将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文化内涵引入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文字的本质,进而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一、汉字的字形演变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通过对汉字字形演变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区别文言文中汉字的古今含义。汉字从创始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经过多次的演变,在不断的演变中汉字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很难通过变化后的汉字理解其古代的含义及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在文言文的理解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通过对字意的反复背诵记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使汉字失去特有的文化魅力。

在现代的汉字结构中,很多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省略了部首,而很多汉字的部首恰好存在表意作用,这就使得现代人很难通过汉字的字形理解其表达的意思。以汉字“生”为例,生的本意是“万物复苏,草木生长”的意思,大多以“生”为部首的字都与“生长”有关。比如,“产”的繁体字为“b”,其表达的意思就是“生长”,但是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b”字的部首被省略掉,使现代人很难通过字形来理解其真实含义[1]。

一些汉字的部首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使现代人无法通过对字形的观察,领会其原始意义,从而影响其组成汉字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中经常接触到“书页”的“页”,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人只知道其与书搭配的含义,却不知道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原始意义。“页”的繁体写法为“”,追溯到甲骨文,其字体形态表现的是人体,这是用整体映衬局部的形象表达方式,以身体形象映衬头部特征。现代一些与头部特征有关的字仍以“页”为部首,比如“颈”、“项”、“领”等都是指脖子。还有一个经常被人们误解的“颜”字,很多人都只知道“颜色”二字的搭配,并不知道“颜”字的原始意义与头有关,“颜”字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人两眉之间的位置,这就是现代汉语中将“颜面”二字组合在一起的原因。

有些汉字的部首相同但是含义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从汉字形体的原始形态来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会发现相同部首的字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以“耳刀”旁为例,在汉字的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耳刀”可以在汉字的左边也可以在汉字的右边,左右位置的不同就会导致汉字含义存在差别。“耳刀”在左边其最原始的汉字形态是“阜”字,“耳刀”在右边其最原始的形态是“邑”字。“阜”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土山”,“邑”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城镇”,这就使得由它们组成的字含义差别较大。比如“陂”“阡”“陌”“陡”“隧”等字都是与山体有关,而“都”“郊”“邸”“郡”“邦”等字都与城市有关。

二、汉字造字法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古人在造字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主要包括六种造字方法,形声、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象形[2]。通过对造字法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对汉字构造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汉字的含义。接下来将举几个例子分析造字法对文字含义的理解。

会意字中是将两个或多个独体字,根据意思之间的相互关系合成一个字,将这些字的意思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意思。比如“休”是由一个“人”和一个“木”组成,意为人靠在树上休息。“休”字在以后的发展中拓展了单纯的休息之意,也指在高级阶层或者植物、建筑的庇护下,保护弱小的意思,比如当代汉语中的“休战”、“休止”等。

象形字是能够从字形结构上就可以理解其含义,通过对象形字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古今含义的差别。比如“步”字,追溯到甲骨文时期,“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脚趾朝上的左脚,下部是脚趾朝下的右脚[3]。古代中的“步”与现代中的“步”存在一定的差别,古代的一步是指左右脚各迈一步,相对于古代来说,现代的一步只是古代的半步。这也是“步”字结构的依据。学生在学习《劝学》时涉及“跬步”,是指古代的半步,现代的一步。教师通过对“步”字象形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古今含义,解决学生对文言文字意的疑惑。

假借字的使用,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但是假借字的使用为现代人对文言文的理解带来了很多困难。被假借的字具有本身的含义,还具有表达同音或近音假借字的含义,这就使得在阅读文言文时,很难确定其具体表达的意思。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整篇文章或者整段文章的语境具体分析,比如“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中的“距”字,现代汉语意思中是“距离”的意思,但是这里是“拒”的假借字,意为“把守”,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形声字在我国的造字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其他造字法比较,略有不同,形声字既有表音的声旁又有表意的形旁,同时,有些字的声旁也兼具表意的作用。比如“缨”字,“缨”的绞丝旁表示绳子,“婴”表示读音。在古代“缨”指帽子上的带子,其含义的来源是古代人在孩子出生后都会在孩子的脖子上挂上长命锁等饰物以求平安,所以刚出生的孩子称之为“婴儿”,这也是“婴”表声的含义。

指事字是抽象的造字法,是指在没有或者无法用具体形象来进行描绘时,就采用一种能够有所指向的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比如“上”、“下”,这两个字是用“一”进行分割的“一”上面有“Ⅰ”的指引表示向上,“一”下面用“Ⅰ”指引表示向下。同时“凶”字也是典型的指事字,「ㄩ表示坑,而「×表示掉到坑里遇到的危险。指事字可以分为独体指事字、合体指事字和变体指事字。独体指事字是指形体上没有出现变更,只是用来表示抽象事物的字。一般都是以线条符号来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指事,比如“一”“二”“爻”等。合体指事字是指当已有的符号或者文字不能够准确表达抽象概念时,在原有的抽象符号或者文字形象上通过添加线条来引出概念,将成文的文字与不成文的符号组合而成的文字就称为合体指事字,比如“元”、“中”等。变体指事字是指为了能够准确地表示抽象事物,将成形的文字形象进行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文字形象,通过变化为人们展现另一层概念,通常变体指事字都是在已成形的文字上进行位置变化。比如,“幻”“世”等。

三、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很多演变历程都与民间风俗有关。比如“箸”的本意是“筷子”的意思,但是在古代造字时并没有“筷子”这个词,而是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由于风俗的忌讳而演变过来的[4]。古代行船中忌讳说“住”,而“箸”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为了避讳,行船人将“箸”称之为“快”,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筷子”。

一些汉字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可以通用,但是在古代的含义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侵”、“伐”,在现代汉语中都表示战争、侵略,但是在古代中,这两个字却有本质的区别。“侵”是指直接侵犯他国领土,不需要正当的理由,具有贬义的色彩[5]。“伐”往往是带有目的性的征讨,需要在战争前,先公布对方的罪行,然后以正当的名义展开战争,用于褒义。了解了两字的区别,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季氏将伐颛臾”。

古人往往将自然作为崇拜对象,特别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事物,古人会将其视为最高的地位。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涉及的“社稷”一词,在古代中指土神和谷神[6]。土神和谷神都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人们视它们为最高的崇拜者,最后把“社稷”引申为国家,主要是因为土地和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二者兼备的情况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文字的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文字演化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文字的意思,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文字演变的引入为枯燥、困难的文言文学习注入了新的学习元素,使学生在对文字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文字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学习兴趣,打破了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从而使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轻松,同时也为我国文字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合适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蔡红林,何平.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文化对高中文言文汉字教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218,221.

[2]贺群.形体学视阈下的汉字演变研究[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10(4):49-53.

[3]彭万勇.对外汉字字源教学法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9.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2)

一、汉字文化的发展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也是传播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载体。从最早的契刻符号到象形文字,再到演变至今融入现代文化的“新创”文字语言,汉字的演变过程具有深厚的时代文化特色。追溯汉字文化的起源,自第一个语言文字体系出现之后,人类就在不断的复制、学习、创造过程中盘旋前进。考古学家在距今六千多年的文化遗迹中找到的刻画字符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文字,而后在殷商后期出现了在兽骨中刻画的用来占卜吉凶的甲骨文,而到了西周后期逐渐演变为字形结构整齐且更加规范的大篆文、秦朝时期易于书写的汉隶、西汉时期的章草、唐朝盛行的楷书等等。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与传承才逐渐发展成为我们如今的汉字。文字是时代文化的符号,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先人智慧的结晶。汉字与埃及圣书字、古代苏美尔文字等都是经历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古文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被停止使用或是被外来文字取代,但唯有汉字自始至终从未中断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之于现代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传播的符号,而是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尽管我们无法预计汉字未来的走向,但值得确定的是,汉字文化的传承具有的意义是无法取代的。

二、汉字的文化传播

汉字是汉文化的传播符号,从形成体系到现在经历了三千年的历史。汉字的美学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书法”及“艺术字”,在“书法文化”发展鼎盛时期,人们将精力多放在对书法字体的研究上。楷书的娟秀,行书的细腻,草书的奔放,多样的文字书写形式使书法逐渐成为一种拥有独立性格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观的艺术形式。由于不同人之间经验以及个性的不同,对相同字体的书写也风格各异。而在当下,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人们的沟通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短信、微信的便捷操作使人们习惯于用不同输入法进行文字录入。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键盘敲击文字”取代传统的“纸质书写”方式时,传播同样的字体,同样的“书写”方式,使汉字丧失了对美的意境的表达,缺乏灵魂与生命力。“无纸化”时代的到来似乎带给汉字文化不小的挑战,极少有人会去关注不同字体的变化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思考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如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传承传统汉字文化内涵,使人们了解传统汉字文化背后的意韵?另一方面,面对当代技术对汉字的冲击,如何为汉字注入时代文化特色?

三、汉字互动艺术作品浅析

(一)“零壹”

该作品以数字化的方式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化塑造,利用点阵与矢量两种不同的技术进行文字创作,寻求传统文字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共融。作者冯梦波认为,数字化二进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例如太极图中的阴阳平衡,一阴一阳象征二进制中的“1”与“0”,中间的“S”型曲线与一循环往复,这与二进制代码“1”与“0”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信息化时代产物存在某种关联。作为中国新媒体艺术家中最早运用电脑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先行者”,冯梦波认为“书法是文字本身,文字则以字作为载体,字以体而为艺术”。汉代的简书以刀刻于竹之上,魏代的石碑以斧凿于石之上,无论是竹子还是石头都只是被记录文字的材料,刻意追求刻字体运用书写形态就有些舍本逐末了,文字的美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这件名为“零壹”的作品就是他对未来字体实验的一部分。作者以“批判”的眼光对传统书法艺术美学进行颠覆式创新,以点阵为工具电脑为材料,传达艺术家对传统书法的敬畏之心以及对重构现代汉字的创新思考。

(二)文字瀑布

“文字瀑布”是由设计师何庭安与吴克军合作的一款智能的情绪化互动数字装置,在这部作品中,体验者会面对一个巨大而又纯粹的巨幅文字图像,透过肢体语言及动作则可与文字进行互动,文字的粗细变化、大小形状等都会随着体验者的动态行为进行改变。在设计师看来,文字是传播语言及文化的媒介,以最纯粹的方式展现汉字文化的美,体验历经几千年文字演变的震撼。在这件作品,文字已不再只是文字本身,而更是一种传播符号,无关乎文字传达出的内容,只关乎体验者的感受。通过互动装置,文字似乎变得鲜活起来,向体验者“诉说”着几千年的沧桑巨变。

(三)“化物”——神隐

艺术家以东方文化灵兽为主体,运用新媒介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光影交织的方式为参与者营造字体文化背后的真实意境。笔者通过毛笔装置在屏幕上进行书写,一条以书写痕迹为路径的水墨龙跃然纸上。神话中的灵兽以文化为载体,在文人墨客笔下是超然物外的存在,也是人们追求理想而幻化出的超自然艺术形象。作品打破文字与符号化的约束,回归由内心到外物的合一,让体验者不禁思考文字的本源。

(四)“别让暴力语言成为凶器”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3)

自1958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以来,汉语拼音方案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得到迅速地推广。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汉语文字法》,第十八条专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音和注音的工具。”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汉语拼音法案的地位,而汉语拼音作为初等教育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内容来讲,识字的作用是重要的,从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

目前中国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多种形式结合识字等等。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学习汉语拼音。汉字的读音用拼音注得一清二楚,学生由此可以自己查字典,提高自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如果把字典当作是识字的拐棍的话,那么拼音则可称之为“制成拐棍的木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从而达到学生可以对注音课本、读物中的汉字进行识记,对已学会的汉字进行拼音标识。对于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可以制作色彩艳丽的汉字、拼音教具来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在“树”字的讲解中可以制作一张卡片,用卡通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树的拼音“shu”,把h画成大树,s、u分别画成树旁的小草,这样把生活中的实景与拼音和认字相结合,附于趣味性,方便联想,利于记忆。

拼音识字法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提高识字的扎实程度,并且可以有效地纠正地方方言语音,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以及普通话的推广。

2 指导学生从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学习汉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理应承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责任,通过学国文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他们认识祖国语文的文化底蕴。方块的汉字,既是单音节,又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字与字连结成词语的方法比较灵活自由。因此,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汉字形体演变,自身表意特点以及优美的外形、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质量,为学好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汉字源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学生识汉字并非要去讲字源、讲文字史、讲演变史。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懂一点汉字的演变历程,这有助于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汉字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起源于图画,图画帮助人们直观形象地认识事物,汉字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用于记载历史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墟文字,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和铜器文字。今天通行的汉字便是由商代文字一脉相承地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这个渐变过程中,汉字从甲骨文向篆、隶、行、楷逐渐变化。在教学中遇到个别偏难汉字,教师也可从汉字的演变起源来讲解,以历史方法研究汉字,可增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 识字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及游戏活动

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说,课堂教学中辅之以多媒体设施的应用是很有必要和效果的。原因有二:①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轻松简单,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非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演示;②就小学生智力因素的特点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需要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很生动有趣,学生们可以在观看影音视频中,通过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改变教学情景,从而达到趣味学习汉字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有条件的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课件,完善自己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传统意义教学上无法展示的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播放一些有关汉字教学的课件展示。包括文字起源的传说、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类型、汉字的字义特点、同音字、相近字,扩展到各种词语,成语,俗语,以至在各种语境中汉字的应用。

教师可以自制教学课件资源或者查找教学短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演示编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游戏,识字大赛,汉字组词接龙,汉字肢体语言展示,让每个同学都融入到课堂汉字的学习中来,让趣味性充分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能以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效率与热情。

当然,多媒体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进行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教学地位。时刻记住,多媒体的应用只是一中教学辅助模式,要完全地运用于全部的教学中是不实际的,也是有很大难度的。

汉字是一种文化,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和精华,学生学汉字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体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汉字与文化。在识字教学中若能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就不仅能从形象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从汉字中掌握更多的社会、历史的文化信息。毕淑敏在回忆小学语文教师教她认“心”字时说,在一个小锅里放几粒豆子,反复炒。有两粒豆子蹦到锅两边,一粒落入锅底,这就构成一个“心”字。这位普通的汉字传承者就这样鲜明地把汉字深深地刻在了一个幼小的心灵,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简言之,识字就是统一地掌握字的形音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讲:“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也即是使字形、字音、字义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牢固的联系,达到:①见字形即能读出音,明白其意思;②想到或听到音义,就可以写出字形(可连成词来写),亦即:字形、字音、字义。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识字教学凸显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

2 左民安.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6)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4)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已经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比如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随文识字和生活识字;自读识字、字典识字与多媒体识字等,约三十余种,这些方法在识字教学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这些识字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如下:

1.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汉字的形与义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将语言的声音信号变为符形信号,记录在一定的载体上,成为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汉民族用于记录语言和思想的符号便是汉字,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还被使用的表义文字。所谓表义文字,就是集文字的音、形、义于一体的特殊的语言符号,或依形生义,或依义生形,形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教师在教学时本应该或依义探形,或依形探义,让学生通过探究形义的依存关系和形义的演变过程学习汉字,这才符合学习表义文字的特点。但现在的小学识字教学却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汉字形义之间的关系,使识字教学成为单纯记忆符号的教学。

2.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习汉字与学习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文化的表义文字,是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记录。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存最古老的汉字是三千年前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现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由象形变为象征,由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义到形声。遗憾的是,现在的小学识字教学忽视了这一点,教学只强调汉字的字音和字的现代意义,没有或基本没有探究汉字的本源意义,从而忽视了汉字的形义演变的探究,忽视了汉字的形与义一体以及在不断的演变中发展起来的汉字的自身特点,忽视了汉字本身富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

基于上述两点考虑,我们提出了探究形义识字法,旨在打破当前小学识字教学的文化局限,拓展小学识字教学的文化性。

探究形义识字法以“六书”作为汉字的分类依据,它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入手,通过分析汉字最原始的形与义的关系组织识字教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价值性三大特性。

一、科学性

1.尊重文化历史,立足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探究形义识字法从汉字的造字法入手,在探究汉字形义演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究汉字、学习汉字,并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尽量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学习“女”字,“女”字的甲骨文写作“”[1],是一个双手被捆绑着跪在地上的女子,这形象地表明了中国最古老的抢婚习俗。在古代,男人把女人的双手捆绑起来,扛回家里,从此,这个女人便成为必须一切服从男人的家庭主妇,这表明了古代女人受男性歧视的历史事实。学生在认识这个汉字的同时,既理解了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又习得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2.形象直观,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探究形义识字法要求我们依据汉字的形与义的相互依存关系指导学生识字,要形象而直观,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直观形状的认识远比对抽象的符号的认识速度快得多,探究形义识字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依据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形指导学生识字,这种方法形象直观,能够使学生学而不厌,能够极大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日(),一轮圆圆的太阳和一个圆点的指示符号构成;月(),由一勾弯弯的月亮和两个短横的指示符号构成;山(),是一座由三个山峰构成的山;而“水()”[2]则是流动的波浪。学生在识字中,先从汉字所代表的物的形状入手,认识了物则会写汉字,这不仅减轻了认识教学的负担,而且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先们的超群智慧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

3.形义相依,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规律。

探究形义识字法能够指导学生依据汉字的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符合表义文字的学习规律。表义文字的形与义相互依存,大多数汉字所表达的意义都能基本决定汉字的字形;依据汉字的字形来识别汉字,又能体现汉字形与义相一致的特点。如“本()”[3]字,由木()和其根部的指示符号构成,其本义就是树根;由此而派生出“根本”、“本来”、“以人为本”等常用意义。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甲骨文的写法能非常容易地记住简化字的写法,并且在记住字形的同时理解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同音字的混淆。

4.举一反三,突出了汉字的派生性规律。

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所识得的汉字,并不全部来自于老师的教授,很多都是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学会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至关重要。探究形义识字法尤其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它突出了汉字的派生性的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至关重要。如知道了“足”是人的脚,那么和“足”有关的字的意义就表示“脚”发出的动作或与“脚”发出的动作有关的运动,如跑、跳、踩、踏等。

二、实用性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现代汉语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但语法结构和词汇变化不大。3500年前殷商时代的某些汉字的读音与今天的读音可能不同,但其语义与今天的语义却基本一样。例如,《新华字典》所收词汇的含意,约有一半与两千年前成书的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词汇的含意基本相同。这为探究形义识字法的使用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可能。探究形义识字法的实用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形象直观,化难为易。

探究形义识字法将由笔划组成的汉字与汉字所代表的实物紧密结合起来,使实物成为识字的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汉字教学变得直观而具体,使学生对汉字符号的抽象记忆变成了对实物的形象记忆,再通过形象记忆的演变,进一步强化抽象的符号记忆,从而降低了汉字记忆的难度。如木()、禾()、竹()、日()、月()、山()、水()[4]等字,都是典型的象形字,因物赋形,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画的观察记住这些字的写法。

2.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探究形义识字法依据汉字间的派生关系进行识字,通过独体字的学习促进合体字的学习,通过一个字的学习促进了对一类汉字的掌握。如:与“火”有关的字均是火字旁;与“水”有关的字都是三点水旁;与“眼”有关的字都是目字旁;与“手”有关的字都是提手旁等。探究形义识字法对形声字的教学,最能够体现其融会贯通的特点。如“方”做声旁的字:访、防、仿等,类似的字的韵母都是ang;“口”做形旁的字:吵、吃、喝等,类似的字的意义都与口有关。

小学1-4年级累计认识汉字2500个,其中913个是形声字,这为探究形义识字法的实施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3.运用媒体,形象鲜活。

发达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探究形义识字法提供了条件,可以运用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形象而直观地将汉字的构成与形义演变的过程演示出来,为汉字的学习提供最便利的条件。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字、探究汉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演变过程的了解和对汉字的记忆,另一方面,能使识字教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4.与其它识字法穿插使用,提高识字功效。

目前,小学识字教学法已有30余种,这30余种识字教学法各有千秋。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单纯地使用一种方法,而是根据所教汉字的需要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在现在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把探究形义识字法引进教学中,尤其是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的教学,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价值性

1.文化价值。

汉字作为表义文字,和其他民族所使用的表音文字的最大区别是:自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每一个汉字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从象形文字的演变来说明这一点。许多汉字的结构都显示了先民们的生活和意识。例如:“驭()”[5],甲骨文形如一个人手拿树枝,抽打在马的身上,向马发出指令,使其前进或后退,向左或向右,让其为人所用,反映了我国古代把马作为役畜来驱使这一现象。“执()”[6],甲骨文形如一个人的双手被带上了枷锁,表示把俘虏或罪犯的手铐起来。“刑()”[7]字,小篆左边是个井,右边是一手执刀,有人执刀守井,目的是防止来井边取水的人因争水而落井;持刀者守护在井旁,人们畏惧,便排队取水,从而建立起了秩序。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载体之一汉字的字型与字义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探究形义识字法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历史文化世界有机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汉字的文化价值,也发挥了识字教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

2.应用价值。

探究形义识字法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运用该法教授学生识字,学生记得准记得牢,这能帮助学生识别许多容易忘记和容易混淆的汉字,从而减少错别字。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该法学习汉字,既能依形识字,又能依义识字。依形识字能够避免汉字字形的混淆;依义识字能够避免汉字的字义混淆,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出现错别字的三个问题:第一,混淆字形;第二,不理解字义;第三,同音字替代(亦可认为是不理解字义)。如“瓜”和“爪”是一组形近字,“瓜()”[8],是一株藤上结着一个瓜的象形;而“爪()”[9]则是禽类爪之象形。这样,从字的象形义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这两个汉字,学生就不会混淆这两个汉字。

总之,探究形义识字法是一种科学实用的识字教学法。实践证明,这种识字教学方法不仅能够突破现行的小学识字教学的文化局限,还能够在识字的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参考文献:

[1]王仲杰.探究形义识字法.线装出版社,2008.4:12.

[2]月,水,同上第42页.

[3]本,木,同上第57页.

[4]禾,竹,草,刑,同上第26,65,23页.

[5]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98.

[6]同上.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52-01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开展启蒙教育的第一站。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同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要求下,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就更加需要教师运用类型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识字写字教学,以提升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提升识字写字实效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有趣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有趣的情境来开展识字写字教学。例如,创建故事情境。教师在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中融入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识字写字的学习。在进行“采”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解释:这个“采”字最开始的意思就是有一只小猴子,想用爪子在树上摘下可口的果子,那么“爪”字头就表示小猴子的爪子,而“木”字底则是长满了可口果实的树木,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采”字的结构与构成,对“采”字的印象十分深刻。又如,创建体态情境。汉字中包含着很多会意字,在识字写字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肢体动作或表情,建立体态情境,让学生在体态情境中对汉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进行“从”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班上的一高一矮两位同学,安排矮一点的学生站在前面,高一点的学生站在后面,让他们齐步向前走,形成形态情境。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从”字。学生们看看汉字,又看看讲台上的两位同学,不禁笑出了声,并且深深记住了这个“从”字。这种情境体验教学法对于学生效果很好,能够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加深对汉字含义的了解以及运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提升识字写字实效性

虽然文字语言体现出来的表象是静态的,但是反映的内容却是动态的。在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识字写字教学变得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将一个个静态的方块字演变成为生动有趣的图案。汉字的演变是极其复杂的,其中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汉字的演变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根据汉字的演变过程来进行字理识字。例如,在进行“鱼”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n件,在课件中先展现一条简笔画的鱼,接着逐渐出现楷体字的“鱼”,然后在图画与字之间展示“鱼”字的演变过程:点击鱼的头部,鱼头则变为了“ク”;点击鱼的身体,鱼的身体就变成了“田”字;点击鱼的尾巴,鱼的尾巴就变成了一横。整个“鱼”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学生觉得十分新奇、有趣,进而加深了对“鱼”字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汉字书写的过程,将抽象的汉字书写顺序直观地显示出来,让学生能够在形象的展示中加深记忆。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提升识字写字实效性

学生爱玩的天性,会导致其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上过于规范、过于统一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天性相违背,也与新课程发展的要求相违背。因此,教师在开展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尝试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画一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用铅笔勾勒出汉字的形状。例如,“飞”字可以画成鸟的身体,后面两笔是鸟的飞翔的翅膀。演一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来演示汉字。例如,教学“看”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看”字的字形,上面是一个“手”字,下面是一个“目”字。而如果在太阳底下看东西,为了不让太阳光刺到眼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出“看”的动作――将一只手放在眼睛的上面。这些都是语文识字写字课堂中十分有趣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在针对汉字识字写字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有趣新奇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汉字的印象,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汉字带来的乐趣。

四、结束语

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关键,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综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境体验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去,从而学到更多的汉字。

参考文献: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6)

自1958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以来,汉语拼音方案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得到迅速地推广。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汉语文字法》,第十八条专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音和注音的工具。”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汉语拼音法案的地位,而汉语拼音作为初等教育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内容来讲,识字的作用是重要的,从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

目前中国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多种形式结合识字等等。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学习汉语拼音。汉字的读音用拼音注得一清二楚,学生由此可以自己查字典,提高自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如果把字典当作是识字的拐棍的话,那么拼音则可称之为“制成拐棍的木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从而达到学生可以对注音课本、读物中的汉字进行识记,对已学会的汉字进行拼音标识。对于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可以制作色彩艳丽的汉字、拼音教具来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在“树”字的讲解中可以制作一张卡片,用卡通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树的拼音“shu”,把h画成大树,s、u分别画成树旁的小草,这样把生活中的实景与拼音和认字相结合,方便联想,利于记忆。

拼音识字法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提高识字的扎实程度,并且可以有效地纠正地方方言语音,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以及普通话的推广。

二、指导学生从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学习汉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理应承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责任,通过学国文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文化底蕴。方块的汉字,既是单音节,又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字与字连结成词语的方法比较灵活自由。因此,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汉字形体演变,自身表意特点以及优美的外形、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质量,为学好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懂一点汉字的演变历程,这有助于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汉字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起源于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用于记载历史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墟文字,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和铜器文字。今天通行的汉字便是由商代文字一脉相承地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这个渐变过程中,汉字从甲骨文向篆、隶、行、楷逐渐变化。在教学中遇到个别偏难汉字,教师也可从汉字的演变起源来讲解,以历史方法研究汉字,可增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三、识字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及游戏活动

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说,课堂教学中辅之以多媒体设施的应用是很有必要和效果的。其一,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轻松简单,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非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演示; 其二,就小学生智力因素的特点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需要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学生们可以在观看影音视频中,通过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改变教学情景,从而达到趣味学习汉字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有条件的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课件,完善自己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传统意义教学上无法展示的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播放一些有关汉字教学的课件展示。包括文字起源的传说、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类型、汉字的字义特点、同音字、相近字,扩展到各种词语、成语、俗语,以至在各种语境中汉字的应用。

教师可以自制教学课件资源或者查找教学短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演示编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游戏、识字大赛、汉字组词接龙、汉字肢体语言展示,让每个同学都融入到课堂汉字的学习中来,让趣味性充分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能以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与热情。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7)

一、相关概念

1.1平面设计的概念

平面设计的英文翻译Graphic Design, “graphic” 直译是“绘画的”意思,但称其为“图”更为准确。“图”“文”在平面设计中尤为重要。

1.2字体设计的概念

标准字体是指经过设计的专用以表现企业名称或品牌的字体,标准字体的设计可划分为书法标准字体、装饰标准字体和英文标准字体的设计。装饰字体是在基本字形的基础进行装饰、变化加工而成的。它的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印刷字体的字形和笔划的约束。

二、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2.1文字的信息传达功能

文字的创造是为了记录比较抽象的思想,担当起信息传达的功能。字的开始形成,是为了表达己意,使它能够传承作者的思想。

2.2文字的视觉识别符号特征

文字是视觉传播体系中一个基本的元素,具有地域文化的限制,但在这个范围内,它的传播方式是直接有效的。对文字进行不同层面的了解是做好平面设计的基础,也是做好信息传播工作的基础。

三、汉字的图形表意性

3.1汉字起源及演变过程

3.1.1汉字的起源

文字源于图画---人类文字演变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宜昌杨家湾遗址中170余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是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直到3300年前,商朝晚期遗留下的甲骨文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3.1.2汉字总体演变过程

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这几个主要字形阶段。汉字的演变可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汉字字体的变化。由不规则字形到统一方块字形的变化(甲骨文到小篆);笔画线条粗细、由圆转绵长转为平直方折的变化,线条文字变为多笔画文字(小篆到隶书);汉字的图画意味则完全消失,更加简洁化,符号化。

第二方面,汉字结构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方式:字体删繁就简、结构简化、变换部位、由同而异、由异而同。

3.2汉字的象形表现

3.2.1汉字的图式表现与启发

春秋战国时期刻画在祭祀青铜器上的极富装饰感的鸟虫书,以及民间的图案文字相结合的文字,其趣味性以及巧妙的构思给当代平面设计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另外“殷周古文”的直观性和显著的象形特征,能表达出复杂的情绪和故事,传播效率高。对现代的视觉图形化和情绪性表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2.2汉字的书法表现与图章表现

书法早已发展为一门艺术,不同的书法字体有着各自的风格,审美意味和形式构造,吸收书法中的艺术成果可以丰富字体内涵,提高字体本身的艺术效果。

印章中的文字字形变化多样,布局朴实自然。在篆刻中,构图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印文的安排要求均称协调,并注意文字间的繁简、疏密、欹正以及相互之间的虚实呼应关系。这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构图与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在现代设计中篆刻也作为常用的元素出现。陈绍华的北京奥运标识“京”以印章为载体进行的字体设计,单纯有力,同时又不乏图形感,传达的信息一目了然。

3.3汉字的意象表现

3.3.1汉字造字的形声阶段

指示、会意方法的造字法,对汉字的创作进行了很大的补充。指事是汉字从具象向抽象表现的关键,它通过抽象的符号的表示意义,或者在已有的象形母体上添加抽象的符号表示意义。

3.3.2汉字的文化映射

汉字的表意,受到了社会、时代、政治、宗教、艺术、观念等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其发展演变中,观念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的构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田力为男”、“女在室内为安”等,许多汉字被添加了既定的道德内容,汉字在统治者传播的思想下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

四、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4.1汉字的图形应用

4.1.1添加具象图形

添加图像的手法要把握好字和画之间的分寸,不要因为图画而失去了字的抽象性,这点在标志设计中尤为重要。同时要求传达效果清晰明了,在视觉形式上达到图形与文字的均衡。

4.1.2汉字图形化

与添加具象图形手法不同的是,汉字图形化是把文字本身当作图案来设计,图案可抽象可具象,同样也是设计中的常用手法。

4.2汉字的结构应用

4.2.1从笔画上来讲

汉字的形体由笔画构成,因此改变笔画的形体样式或调整变动笔画都可以达到改变造型的目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改变笔画的形体样;二是改变笔画的大小粗细;三是改变笔画的质地。

从字形结构入手也是设计方法之一,寻找形态和概念间的关系,对其形态和特殊笔画进行分析,利用有力因素进行创作。例如在靳埭强先生的韩朝统一招贴中利用“朝”,“韩”共有的偏旁进行设计,巧妙的表达朝韩两国的关系,一目了然,视觉效果简洁明了。

4.2.2从空间上来讲

通过改变单个文字的空间布局,以及字与字间的空间位置,以达到创作目的。笔画的重叠,字体的连接、断裂都可以对原有的平面空间进行分割整合,使之纵深化或成为视觉焦点;汉字的立体变化,将平面造型转为立体图像,形成了浮雕效果,波浪效果等,在许多标志设计的案例中也有不少使用立体造型的,比较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

五、汉字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在数码、网络空间中,汉字设计不只是静态的出现。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动态的字体设计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它的运用要兼顾汉字的易读性,其易读性的相关因素包括:字体类型、笔画粗细和多少,字体点数大小、跳动闪烁的速率和时间、出现位置和移动方向。这些都需要高要求的技术性和强有力的设计表现力。

结语:

综上所述,汉字可从多角度进行设计,把汉字的演变历史及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或是把现代的新媒介、新材料、新角度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不断地创新和拓展汉字设计运用的领域。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8)

(1)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2)汉字的形体及其演变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

形体, 构成汉字形体的最小单位是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是由点和成演变而成的八种笔画:点、竖、撇、捺、提、折、钩。

汉字产生都是几千年,形体在不断地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

2、正确书写汉字

(1)注意字休的规范化

(2)不写错别字

3、熟悉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和笔顺的知识, 掌握查字典的方法。

4、汉字中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的六种配合方式

(1)左形右声(2)右形左声(3)上形下声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9)

(1)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2)汉字的形体及其演变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

形体, 构成汉字形体的最小单位是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是由点和成演变而成的八种笔画:点、竖、撇、捺、提、折、钩。

汉字产生都是几千年,形体在不断地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

2、正确书写汉字

(1)注意字休的规范化

(2)不写错别字

3、熟悉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和笔顺的知识, 掌握查字典的方法。

4、汉字中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的六种配合方式

(1)左形右声 (2)右形左声 (3)上形下声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10)

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汉字的特点,通过汉字游戏感受汉字的趣味性,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感受汉字的魅力。

3.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增强维护汉字纯洁性的责任感。

二、研究过程

1.资料收集:汉字起源传说,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造字法;书法作品(名家的或自己的毛笔或硬笔书法);关于汉字的故事、趣闻轶事,字谜、成语、古诗词若干;2008年奥运会徽的含义;调查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

2.资料分析:研究汉字的演变发展,分析汉字独特的发展规律;研究汉字与欧美表音文字的区别,分析汉字的奇特之处;研究如何鉴赏书法作品,分析汉字的构造美;研究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分析汉字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分析汉字的未来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3.成果展示:通过PPT、实物展示、演讲、小品等方式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4.总结报告:反思本次研究性学习,撰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组课题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及尚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等。

三、分组安排

全班学生按照五个选题分成五组,每一组成员8~10人,其中(1)资料收集员两三名,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2)资料分析员2名,负责资料统计处理、结果分析工作;(3)成果展示员两三名,负责整个探究的组织安排和成果的展示工作;(4)总结汇报员2名,负责撰写总结报告。

四、教学流程

1.教师导入。师: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一件令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振奋的事情。那么奥运会徽也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对2008年的奥运会徽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否从这个会徽中看出汉字的美和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个短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边看边考虑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毕,谈感受。教师从汉字美的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从奥运会徽中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正舞出中国人民的豪迈欢腾;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正奔跑出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

的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遨游汉字王国,走进“汉字”专题。

2.版块一:汉字之史。师: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那么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着怎样的传说呢?汉字又是怎样发展演变呢?

(1)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种说法,最常见的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所以仓颉被称为“中华文字始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2)演变发展:教师将不同时间段的汉字打乱顺序,让学生按从古至今的顺序重新排列,并指明朝代。

师:从这个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在没有语言或语言还不完善时,人们常用画画交流思想,后来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逐渐改为似画非画的符号,这些符号约定俗成就成为某个地域的文字,经过漫长的多个区域的演变,才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文字。)

3.版块二:汉字之奇。师: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汉字是拼形文字,学了汉字能使人变得更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汉字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呢?这恐怕要从汉字的造字法中找原因。

(1)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教师出示汉字,学生说出体现了哪种造字法,并阐述理由。

(2)汉字区别于欧美表音文字的特点。

①由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说说汉字和英文单词的区别。

②教师出示英文单词(ram),再出示汉字(羝),让学生比较得出汉字既能表音又能表意的特点,而英文单词只能表音。类似的字还有渔、雹、煲等。

教师出示两排汉语拼音,学生读出是两句唐诗;再出示汉字形式的唐诗,让学生与前相比,得出结论:汉字具有形象性特点,能引人联想。(从“日”字、“依”字、“山”字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在山头慢慢下沉的画面,从“河、入、海、流”字中,我们仿佛看到黄河奔腾咆哮着汇入大海的壮阔景象。而从拼音文字很难看出诗中表达的意境。)

4.版块三:汉字之美。师:汉字同书法、诗文、绘画、音乐乃至舞蹈都有密切联系,巧夺天工,极富艺术魅力。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准备的书法作品,欣赏一下汉字的美。希望上台的同学能进行一定的赏析性评价。

(学生展示书法作品,并评价。教师最后展示“马”字书法作品。)

5.版块四:汉字之趣。师:到现在为止,相信同学们已经领略到汉字的魅力了,如果我们继续研究汉字的趣味性,也许,你会更喜欢汉字。

(出示“藏头诗”。)

师:藏头诗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隐藏在每句的第一个字中,也就是说每句的第一个字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看出来了吗,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唐伯虎送给秋香的一首诗,意思是“我为秋香屈居童仆”。)

出示“析字联”。

师:相传在一次宴会上,一客人出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意思是说,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有两点,西边有三点。它妙就妙在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的。在座客人冥思苦想,这时,仆人送上糕点来,有一个人即景生情,对出下联,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吗?“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一语既出,满座惊叹。

6.版块五:汉字的未来。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是如此富有魅力,所以如今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那你知道汉语在世界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世界各地热情学汉语的文字资料。)

汉字演变的方法篇(11)

古汉语发展到今天,就全国范围而言,尖音已基本消失,但在许多地方仍保留有尖音的“痕迹”,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出古尖音的演变乃至消亡的历程。

何谓尖音?

在现代汉语中,z、c、s声母不与i及ü拼合,上古汉语却可以拼合,原因是上古直至中古,都没有j、q、x声母,因此z、c、s声母与i及ü拼合而得的音节,称为尖音,非尖音称为团音,合称尖团音。按照昆曲的分法,凡z、c、s声母的字都算尖音字。现代汉语的有些方言中仍然有尖音,例如粤语(广州话)的“酒”,读音为ziǒu,不懂得尖音的人误以为读音是zǒu(走)。

古汉语中“足、促、俗”的拟音大致为zü42、cü42、sü42,普通话中此三字的声母分别为z、c、s,今陇东方言中此三字的声母分别为j、q、x,但在j、q、x声母未分化出之前,当为z、c、s声母。可以想见,在古代某个时期,长安地区、陇东地区、中原大部地区及中国其它许多地区,这三字的读音都是足zü42、促cü42、俗sü42。北京地区开化较晚,唐代尚属幽州管辖,不足以成为汉语的尖音现象的代表音。到了金、元时期,大都(北京)成了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大都语音对汉语读音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还未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周德清的《中原音韵》的刊行,将近代汉语语音规范到了“阴阳上去”四声的圈子里,入声几乎全部消失,尖音基本消失。尖音消失的结果是j、q、x声母的出现。那么,j、q、x声母是怎样从古汉语中分化出来的呢?应该是从尖音字的声母演化而来。

现以“朱、出、书、入”为例,普通话读作:zhū,chū,shū,rù,今陇东方言读作:[tsЧ]31,[ts‘Ч] 31,[sЧ] 31,[zЧ] 31,传统戏曲(如京剧)韵白的读法是:jū、qū、xū、yù,似乎差异很大,但如果与中原地区中古拟音联系起来,则三者之间就基本一致了。中原地区中古拟音为:朱zhǖ、出chǖ、书shǖ、入rǜ,与现代汉语不同,zh、ch、sh声母可以与ü韵母相拼,因此将中古音称为“准尖音”。今陇东方言的声母为z、c、s,与昆曲所说的“尖音字”分类一致。

再以“足、竹、举”为例,上古时代,“足、竹、举”三字同音,拟音为zhǖ,现代普通话分别读作:足zú、竹zhú、举jǔ,读音差异很大,全是团音,已看不出尖音的痕迹,但现代陇东方言分别读作:足ju31、竹[tsЧ]31、举ju53,读音非常接近,有尖有团,通过[Ч]韵母就把它们统一起来了。

[Ч]韵母是什么?

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Ч]韵母,某些方言保留有古汉语的[Ч]韵母。[Ч]韵母的发音方法与国际音标的[r]与[z]相似,属于舌尖中音,其发音效果介于普通话“如(ru)”与英语单词“zoo”之间,在汉语方言中,可单独作韵母,也可作介音构成复韵母,本文为了拼写方便,采用普通话的u韵母代替方言的[Ч]韵母,因为陇东方言中zh、ch、sh、r诸声母的合口呼字的韵母或介音全是[Ч]而不是u,因而不会引起混淆。如陇东方言的代表话宁县方言有zhu、chu、shu、ru、zhua、chua、shua、rua、zhuai、chuai、shuai、zhuan、chuan、shuan、ruan、zhuan馈chuan馈shuan馈zhui、chui、shui、rui 、zhun、chun、shun、run、zhuo、chuo、shuo、ruo、zhon馈chon馈ron赖热十多个音节,辖有常用字四百多个。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甚至连《新华字典》这样的常用工具书,在注音时都说明:“趋”,“趣”,古又同“促”;而“促”,“蹙”,“蹴”三字同音,推论是:上述五字古代属同音字,后来分化出了不同读音。

上古汉语中,没有j、q、x声母,因此,上述五字读音若相同,拟音用国际音标表示应该是[ts‘Ч42](古尖音、入声)。中古时代上述五字的读音在中原广大地区演变成了cü42(古尖音、入声)。近古时代,尖团音发生了分化,上述五字在北京官话中,“促”、“蹙”、“蹴”成了典型的团音cù,“趣”、“趋”读成尖音(cü);而陇东方言把“促”、“趋”、“趣”读成了尖音 cü42,“蹙”、“蹴”依旧读成[ts‘Ч] 42(古尖音、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以上五字的读音从略。

以上推论的演变过程,解释了由古尖音声母分化出j、q、x声母的一种来源,是关于ü韵母字的一种演变模式,而在此演变过程中,陇东方言的[Ч]韵母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现代陇东方言的大部分地点方言已无典型的尖音,但少数地点方言依然有尖音,如宁县话读音:新sin31,星sin31,精zin31等;镇原话读音:中zen31,水sei53,住ci55,等等。

陇东方言与普通话及古汉语对部分古尖音字读音比较:

例 字 足 促 俗 藏 咱 甑

古汉语拟音 zü42 cü42 sü42 cian35 cia35 zin55

陇 东方 音 ju31 qu31 xu35 qian35 qia35 jin55

普通话读音 zú cù sú cán zá zèn

作者简介:周薇(1980.5-),女,汉族,甘肃平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病理学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