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思政课的实践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8 10:29:49

思政课的实践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1)

实践性教学(亦称实践教学)是西方在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行为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正式纳入到理工农医类学科的教学规程当中,而且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在其人文社科类的教学中引入了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如麻省理工学院为本科学生提供在政治和公共事务领域参加实践研究活动的机会(Politics and Public Affairs Field Research Opportunities),斯坦福大学设置了暑期实践研究项目(Summer fieldwork)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从2006年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新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探讨已有不少成果,但大部分研究仅从意义与价值角度提出实施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由于领导及专任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经验不足,实践性教学的开展还处于分散的、自发的状态。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制约实施实践性教学的瓶颈及解决途径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伟大斗争的实践,离开了科学理论家探索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科学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可能形成。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进行了三次伟大的理论创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否则,就不能完成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大学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其次,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比其他人更迅速,他们的思想变化也比其他人更超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因此,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实践的需要。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政课”要做到“三个面向”,就必须紧紧地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现代化实践是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这样就使得学校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学生的知识更多地来自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荣辱观、是非观、价值观等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高校思政课如果仍用传统的封闭的模式来操作,“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停留在过去的“填鸭式”的纯理论灌输,将学生置于假设的理想的环境之中,脱离现实世界,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那么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就会显得软弱无力。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最后,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素养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原有的教育心理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还是习惯于原来的教学方式,奉行“单向灌输”和“应试教育”,往往过分强调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而忽略了它的实践性,从而使政治理论对学生思想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际中缺乏可操作性,最终导致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思想教育实践的脱节。知行分离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大道理,与现实生活不搭界。这个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的“现状”,其结果使思想政治课变成了空洞的说教。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开展对思想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点的研究,加强对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探索。

(二)制约“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的“瓶颈”——“三无”、“四性”

就目前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为“三无”:一是无教学大纲,实践性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其结果造成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时数不一、教学内容不规范。二是无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分散;三是无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这也导致实践性教学的实施难以凑效。从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参与上缺乏广泛性,换汤不换药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二是时间上缺乏连续性;三是组织上缺乏规范性;四是实施上缺乏有效性。既便是少数研究成果提出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案与操作规程,也因较少考虑学生的意见,使得方案的效果难以预测。从对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评估来看,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考评方式单一。

(三)突破制约“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的“瓶颈”的途径

根据近两年实践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突破制约“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的“瓶颈”的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着力构建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同步构建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构建适合各校的“合身、合体”的教学大纲,并将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系列。我们在研究实施时,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

1.从观念上明确什么是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观念是规范提升实践教学的逻辑起点。本课题的社会实践教学就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和学生亲历,在运用、观察与体验中,感悟、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教学课堂;其本质是借助实践手段或实践资源,进行运用和体验,最终使所学理论化为学生的智慧,形成学生的理论思维。

2.社会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整体中的时空定位。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将基础课的教学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模块来完成,将总学时按2∶1的比例分成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就分成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进行,在时间上,社会实践应是理论讲授的延伸、扩展和深入,与理论讲授并举配合。

3.课堂结构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应当“课堂化”。仅仅是走走看看,不成其为课堂,也就不能提升层次。但实践性教学又不能像理论讲授那样课堂化。因此,这个“课堂”应分为两部分:第一环节是“看”、“听”、“感悟”或独立研究;第二环节是“写”、“交流”。前者是初步的,可分散进行,以这一步为准备,重点在下一环节,这一步可以“课堂化”。

第二,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加实践为主,多数采取简单的参观、调查等方法,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因此,必须对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提出以下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

1.发展感悟实践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参观见习、录像见习、观感报告等,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

2.实践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分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主要是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如利用双休日去实践教学基地义务劳动或蹲点学习;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等。间接体验,就是组织学生听社会实践报告等。

3.实践问题研讨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一是实践课题研讨。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与教学有关的科研小课题,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模拟,如模拟道德冲突、模拟法庭等。

4.虚拟实践教学模式。虚拟实践是借助影像符号和计算机网络支持进行实践教学。具体形式有:网络虚拟、网上调研、实例分析、影像体验等。

第三,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

1.“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内容要注重综合性。不能只单纯注意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对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性活动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这几部分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体,共处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体中。

2.“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方式要注重多样性。在评价方法上应采取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主体首先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性中的态度、运作、调查报告做出客观公正评价,教师评价应占成绩的百分之六十。另一个主体是学生,学生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他们对已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的兴趣及参与程度、对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他们的自我评价等,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

3.“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程序要注重互动性。实践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师德修养各方面素质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交际与组织能力的过程。实践性教学改革过去老师评价考核学生的单向评价为多向互动评价。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学生互评。让老师和学生都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参与、投入到实践性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问题的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采取灌输、引导、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实施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应着重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日益凸显。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但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实效性不高。

1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各高校较之以前重视思政课教育的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待于提升。所谓实效就是实际的效果,思政课的实效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体现的价值属性,是思政教育教学在满足大学生思想成长需要、实现人生目标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具体表现为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两个方面,显性效果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隐性效果主要体现为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良好道德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促进理论内化为自觉的重要途径,是最能体现思政教育内化特征的方法。然而,当前各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整体上效果不明显,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一些高校的教学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觉得可有可无,思想上不够重视。二是普遍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规划,一般是在理论教学大纲中涉及一部分实践教学,规定不够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相关配套条件难以满足,比如经费投入不到位。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将高校思政课专项经费硬性标准,即本科不低于每年每生20元、专科不低于15元作为思政课评估的核心指标。但一些学校的专项经费实际还是不到位,难以保证学生教师进行正常的实践教学活动。再如,在师资培训方面,往往倾向于专业课程教师的培养,忽视思政教师的进修与培养。四是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学生兴趣度不高,效果不明显,突出表现在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程度不深。而加强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感知和觉悟,必须通过创设情境、实际参与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真正将内容内化于内心,形成学生的思想。

2 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2.1 切实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同于其它专业课程教学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其长久性和深远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历练、总结和感悟。所以,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师资配备、教学模式、教学保障条件、教学效果考核、课题立项等等方面建设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方案,使该实践教学有章可循,避免实践教学的随意性,也便于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考核。

2.2 充分借助社团组织整合有效资源

高校的各种社团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兴趣培养、能力锻炼的一个重要平台,已被大学生普遍认同。学生对于自身加入的社团往往有着较高的心理认同,这种认同对于提高思政政治教育的效果非常有益。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各个社团,了解社团的性质、宗旨、任务等,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通过参与制定社团章程、各项规章制度等融入思政课教育的要求,也可以通过筛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协助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赛、模拟法庭、书法赛、影视作品演播或评论等等,活动方式要多样。通过开展活动一方面丰富了社团活动,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或者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再次,思政课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可以搜集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掌握学生的主要思想问题,为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3 加强与专业实践实习的有效结合

每一个专业都有其专业的实习实践,思政教育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会,通过选派专职教师跟随学生一起实习实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初入职场的困惑,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提升道德修养、加强人格培养、磨砺坚强意志等的真实感受,来自于实践的体会往往能够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最能体现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跟踪了解,思政课教师对于社会需求、职场规则、职业道德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4 重视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运用网络教育平台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从目前高校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的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平台但利用率不高,学生点击率不高;网络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内容多为一些公开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地整合和有效地引导;网络维护和管理缺乏(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科学性,往往是由兼职网管人员代为一些信息,缺乏思政部专业人员的指导;网络教育缺乏规划,随意性较大,信息的、加工缺乏相应的审核程序,制度建设落后。因此,整体效果不尽如意。为增强网络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创新网络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形式,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扩大网络覆盖率,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进行充分的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网站。二是由思政课专业人员负责网站内容的选择和版式设计,根据对本校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实际调研以及课程教学的要求,选择信息,确定论坛的主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确保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运用一些激励措施对经常参加讨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四是对于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予以及时说明,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五是必须要保障每天有人负责网络平台信息的处理,及时针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进行正确地引导。

2.5 创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新模式

当前思政课的校外实践,形式上主要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地方进行实地参观,一般是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听、看、思考、感受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提升思想认识。这种形式确实能够给学生以启发以撼动,但往往由于成本高,参与的学生人数较少,不能实现普及教育,而且这种短时间的参与式旅游,学生的体验随着活动的结束也终止,往往不能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探讨与教育基地的长期合作模式,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向合作基地提供志愿者,与合作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比赛竞赛等活动,一方面宣传基地,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节约教育成本。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人生观,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活动,对于如何使理论真正进入头脑并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1.提高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力。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大学生能否真心实意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质,靠单纯的理论灌输,知行分离,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实践教学要求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调查、参观、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参与实际活动,可以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现象或事件进行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加深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把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品质,最后养成行为习惯,实现“灌”与“启”、“输”与“导”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目前,随着国家建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如城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这是学生普遍关注但又很困惑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产生偏激看法,而要改变这些偏激的看法,单靠课堂上理论教育和引导,把学生置于理想的环境之中很难奏效。实践教学使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有利于他们在亲身感受中去思考,去理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通过了解认识国情和发展现实,解决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社会问题认识上的错误观念,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教育现在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大多数学生又缺乏社会经验,对国情了解不够,有些消息难辨是非,很容易被误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

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但实施过程中其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以下一些现状:形式单一。目前的实践教学大部分是教师“单兵作战”或“闭门造车”,形式比较单调,多以参观为主,学生以接受者的身份被动听、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难以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覆盖面窄。组织实践教学涉及诸多方面,如经费、安全、师资等,这必然影响参与学生的人数,使实践教学不能覆盖大多数学生,缺乏参与上的广泛性。时间不连续。很多时候实践活动安排在寒暑假进行或集中起来搞一些突击性活动,没有连续广泛的开展,断断续续,缺少稳定一贯的运行机制,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实效性不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主题讨论时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睡大觉,参观考察一路留影拍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不自己写而是在网上抄袭,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思想观念不正确。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是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政治素质、思想意识等培养要靠“灌输”;部分领导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没必要开展,或者虽同意开展,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一些学生存在“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保障机制有欠缺。比起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组织起来更复杂,涉及诸多保障条件,如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安全保障等,这些保障条件的欠缺,使实践教学基本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协调合作不畅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依靠任课教师,它还涉及宣传、团委等诸多部门,没有建立通力合作的协作机制,得不到认真的关注,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必然造成资源浪费,效果不好。考评体系缺乏科学。考核的标准、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动态、参与的积极性等缺乏一个客观、明确的规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操控性,很难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动态性,看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让他们懂得“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就达不到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实践体验中自我思考与提升的效果。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观念到行动都进行革新。

1.转变思想观念。思政课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意义,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有效整合校内校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动员一切有利因素科学合理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优化实施体系,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将实践教学经费列入预算,专款专用,保障实践教学开展的经费支持。

2.完善课程管理。根据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实践教学在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出具体的规定,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信心。

3.加强教学组织。任课教师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应转变教学观念,多渠道多路径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1)安排合理灵活的实践教学内容,既要把握理论教育的核心,又要面向社会现实。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2)坚持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3)明确成绩考核标准。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理论素质和道德品质。

4.建立实践基地。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社会,从事社会性工作,建立实践基地,可以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载体,真正做到课外课内相结合,理论实践相促进。

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根本途径,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效果,切实发挥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作用。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4)

1引言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它也是党的最根本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第一必须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要求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而政治课就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各方面问题的方法,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思想政治课就是在贯彻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和生命。

2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1现状

目前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政治教师被看成是“骗子”,政治课被看成“吹牛课”;学生在平时尤其是高一、高二阶段学习政治时觉得无所谓,把政治课当成是主课以外的休息课或故事课,感兴趣的内容就听听,遇到一些比较枯燥的原理时就让大脑休息。所以到了高三,当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政治作为加一课要应对高考要求时,就很难从容应对。从答题情况看,答案或者抄题目材料,或者空话连篇、口号连篇。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几乎能“倒背如流”,怎么一答题就扣分。关键一方面是高一、高二阶段没有重视,基本原理没掌握,解题思维也没有得到过相应的训练;另一方面对理论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对实际生活了解不多,不会将理论同联系实际结合起来。要解决以上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2对策

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应当说,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学好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较好地分析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同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就会把思想政治课讲成纯理论条条,变成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很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等问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实际存在的问题包罗万象,胜不可数,如果信手拈来,势必会浪费时间与精力,因而,科学地寻找“结合点”,选择实际问题极为重要。教师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有目的、有重点的分析说明,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确保让学生感兴趣。例如,讲授“普遍联系”观点时,可针对“美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同学围绕“萨达姆被抓住之后,国际社会会出现哪些反映”的主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立场、利益的不同,各国的反映也会不同的”这一结论。最后达到“事明理喻”,即明确联系是普遍的观点。可以说,这种紧扣社会问题与学生现实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既能促使课堂教学尽量做到深人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轻松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从而喜欢政治这门学科。

3理论联系实际作用意义和注意问题

3.1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上海市的政治教材每年都在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程度不同的修改,正在进行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提出了构建贴近学生生活,重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以及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不同年龄的综合素质,学力基础的情况,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在学力方面做到迁移,把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与课程体系全面整合,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在学法上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和拓展等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贯彻二期课改更加突出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和方法。

3.2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45min的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还要靠自身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完善。学生只有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重一定的方法,如启用学生的实际,用他们所掌握的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在高一、高二阶段,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有关的故事、时事、名人名言等。然后在每节课的前5arin让每个学生讲自己准备的材料,再由其他的学生来分析材料中所蕴涵的有关原理。通过这一尝试,可以发现学生在搜集处理教学材料方面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们虽然社会生活阅历浅,但也是社会中的人,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他们接受新事物通常要比教师快,搜集到的材料既有时代气息,又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启用他们所掌握的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使这些材料成为教学材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

因此,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外,引导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人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专题讨论会,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鼓励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当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时,才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样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联系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3.4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不能单靠死记硬背,必须先理解再记忆,这是教学中特别需要强调的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在高三政治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授新课是“理论联系实际”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不多,而且是零散不成系统的,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多个实际案例反映同一个原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个原理的理解。如反映意识能动性的事例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第二复习阶段是“实际联系理论”阶段,此时学生已对该掌握的知识体系都已基本完成,学生必须将学科理论体系相互融合渗透,根据新情况,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重新筛选、整合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原理来分析同一个案例。如“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可联系以下原理来分析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国际竞争的实质;国家职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思维训练,再加上不同时期的典型试题的练习,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应对高考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可从我执教的两年高考成绩中得到证明。

3.5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实际”,它不是信手拈来,什么都可以的,在选用实际材料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广泛性凡是符合教材实际、学生的思想、生活、兴趣的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国家的发展实际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以引用。如学生喜欢的漫画、流行歌曲,他们所追求的各种时尚的东西等,如果选用恰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针对性任何一个实际材料的选用,必须经过仔细地推敲和分析,它必须是体现某一原理的典型事例。

(3)及时性政治课要及时回答学生对社会上关注的问题,所以,对一些反映国家或社会发展的带有时代感的新出现或出台的大政方针(主要是时事热点)作为教师要及时掌握和传递给学生,特别是用教材中基本原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5)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活动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更好的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内容应尽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保持一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理论性知识同具体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课的宗旨就是要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走向社会,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有带着实践产生的新问题回到课堂,丰富理论并达到理论的创新。实践课的这一宗旨符合“实践——认识——实践——认识”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教学内容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富有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甚至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具体思想状况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根据学校特点、学生专业特点、学生性格特征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2)体现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是指理论教育与实际现实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就是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高中和大学两个层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在衔接过渡上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向深度与广度扩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为什么”,思考传统的道德理念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时代性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在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因素中,通常认为,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方法。这是把教学方法与学术水平放在同等位置上的。”在当今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忆苦思甜”的教育方法因为当代大学生没有艰苦生活的经历,对当代大学生不完全适用;“榜样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但在当代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境下,榜样教育法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使得教育效果弱化。”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关键。(3)彰显特色性。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理人文环境、产业发展布局等相关方面体现实践内容的特色。利用了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文,既彰显了实践方案的特色,又给所在地做了宣传,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符合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方式选择

(1)服从内容需要。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容和形式的理论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运用于不同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形式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如进行“先进性”教育,可采用报告、讲座、座谈等教学形式,将先进事迹宣传出去。还可以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在一起,利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近距离的接触杰出人物,增加了学生参与面,扩大教学的影响力。(2)利用科技技术。在科技高达、网络普及的今天,除了上述在现实空间开展的实践活动之外,可以借用腾讯、博客、微博等网络的形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在虚拟空间开展,并获得现实意义。张瑜、冯务中在《虚拟与现实: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畴》一文中提出,“虚拟与现实,成为网络时代背景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有效工具”,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新范畴。(3)发挥学生主体性。实践形式的选择方面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笔者曾安排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其中一名学生在3·12植树节前提出组织学生植树的活动方案。该学生为了实施此活动,积极寻求有关部门帮助,主动联系相关等单位,并得到了支持。在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该学生从确定参加活动的学生名单到联系车辆、劳动工具等具体事宜都作了安排。这次活动激发了学生组织者的热情,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组织安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激处理能力等。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6)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Build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echanism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ZHANG Hongshu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Hubei 438002)

Abstract Buil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vocational schools practical teaching mechanism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truth of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teaching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help meet the new era of social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talen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Mechanism to build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ncept of improving education, building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faculty; optimize the course struc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create a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ology; prominent social practice, to build a large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comprehensive means to build a diversified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practical protec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chanism

高等职业学院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学方法陈旧,一直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感染力;有的习惯于讲述空洞的理论,难以形成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导致学生不相信政治理论的科学性,教育效果不佳。加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改革,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1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意义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创设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真理,激发其践行真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知行合一”,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育思想政治合格的人才。具体讲,有两层涵义:一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强调实践活动,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融入社会实践中,构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强化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形成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育体系。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真理的可信度,确保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利于满足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2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基本途径

2.1 提升教育观念,建设理论实践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引导学生接受先进思想熏陶的主力军,其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成败,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提升教育与教学理念,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性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其一,要优化教师队伍。精选政治理论素养高、社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思想政治学科教师队伍中来,一些具备先进教学理念的非政治专业教师亦可从事政治教学工作;同时,将少数只懂理论、不懂新教学方法的教师进行转岗,创建一支精干高效、一技多能的师资队伍。其二,要建立思想政治课兼职教师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建思想政治课兼职教师队伍,既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动专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无缝接轨,培养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聘请擅长组织党团实践活动与宣传教育活动的政府与人民团体工作人员,聘请从事社会教育和法律普及教育的专家,担任兼职政治教师。其三,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培训。除外派教师培训和内部培训外,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教研活动,重点转变教育理念,学习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

2.2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

教材与课程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对教育效果有重大的影响。加快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步伐,优化课程结构成为现实的需要。一要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案例教学内容、综合实践内容、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内容等,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困惑,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二要调整课程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课及校园活动实践课的比例可为2:1,而理论课也应创设便于学生实践的教学情景,教师精讲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比例达到1:1,让学生充分体验政治思想理论正确性与科学性。三要增设思想咨询与思想诊断课程。建立于类似于“心理咨询”的活动性课程,突出强调师生互动性,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态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对社会现象出现的疑惑,开展思想引导和答疑活动,着力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的不良社会现象,避免思想摇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3 改进教学方式,创建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

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纯碎的理论讲授,不仅枯燥无味,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且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现实指导意义。课堂教学中,应创建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究性,促进教学相长。可增设“新闻评述”环节,要求学生搜集热点新闻,如中东北非形势、药家鑫案件、陈光标捐款等,课堂进行评述,教师给予引导,既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意识,又可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思想认识。可增设辩论课,针对社会现象,结合政治观点,以小组对小组方式组织辩论活动,提供课堂实践机会,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深刻的交流中达成共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公共道德水平。可开展情景模拟表演训练课,指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编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情景剧或小品剧,组织课堂演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政治理论的熏陶,体验正义的力量,促进其自觉提升思想观念,践行正确的思想理论。可结合学生普遍对现代信息技术感兴趣的特点,课堂适当插播反面警示性与正面典型性视频,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严格要求的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总之,要广开思路,融入演讲、辩论、表演等活动,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动”起来。

2.4 突出社会实践,构筑实践教学开放大课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构筑实践教学开放大课堂,有助于学生相信真理,验证真理,践行真理。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拟定调研方向,如各类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调查,企业员工要什么样的思政政治素质,人才市场对人才的思想素质要求等,要求课题小组撰写调研报告,将调研成果分类评级,列入学习成绩评定范围。开展观摩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访问,认真聆听基地工作人员的报告与讲解,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要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假期到社区参加义务扫除、到农村参加义务植树、到工厂参加短期实习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察社会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增强爱国、爱家、爱劳动的意识。当然,这也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提供更多机会。

2.5 综合多种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应摒弃单靠试卷评价学生的做法,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可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党团学生会组织评价、政治教师评价及书面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考评得出学生的成绩;可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日常表现、课堂表现、参与社会实践的表现、参与校园活动的表现与书面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以增强评价全面性与客观性;可将学生日常社会调研报告成绩、作业情况、心得体会材料与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作为政治课考试得分依据;可增设“不知情面试考察”情节,创设“老人晕倒”、“交通事故”、“学生纠纷”等情境,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身临其境,观察处置态度,评判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当然,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思想表现,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论考试成绩较低,但在救助同学、见义勇为等现实活动中表现突出,其日常行动已表现出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应当给高分;而有些学生虽考试成绩优异,但现实生活中表现不佳,受到校规校纪处分或治安处罚,现实生活未反映出较高的思想素质,不应给高分。

当然,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还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增加实践教学设施,增建实践基地,健全实践性教学保障机制。最关键的是,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政治学科建设,创新思路,从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法改进、评价制度等多方入手,促进政治教学向实践化、实效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教学会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研究》 2009B173 ,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7)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17-0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

实践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采取的一种有实际亲身体验的,以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因此,所谓实践教学是根据课程性质以及相应教学内容确定的一系列社会实践和感知性实践,它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而产生直接感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过程相结合的动态性教学过程。它既包括人们一般认为的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实地调研、社会调查甚至挂职锻炼等学生能直接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也包括各种感知性实践活动,如讨论、辩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甚至网上实践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一是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二是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三是用活生生的现实去检验和证实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和观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思想方法并以此指导自身行为,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

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理论层面的分析,二是实践层面可行性的分析。理论层面主要是考虑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的理念、模式、指导意义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实践层面,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性首先要考虑其目的与实际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实践运作模式和具体环节进行设计。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过程中,第一环节是设计和建构,即以现有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基础,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方案设计,如问题、案例或实验等,建立实践的总体方案和基础框架,并进一步研究框架内各个选择支项的具体实践方案。第二个环节是具体实施,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动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和研究,激发其成就动机和责任感。第三环节是评价、反思和调整。评价不仅是对实践教学实施条件、过程、结果等情况的考察评价,还是对实践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的批判性思考。这一环节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至关重要,它对总结实践教学经验,使其普遍化、规律化,从而对形成可行性的运作模式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过程中,要不断从三方面进行评价和检验。首先是对实践目标的达到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实践结果和目标符合程度和偏离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目标与结果来看,应有较明确的目标和较完善的实施、考核标准;从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来看,形式要与内容相统一,注重内容落实;从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与效果来看,其执行过程与效果直接相关。其次,检验实践教学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既要从管理体制、投入保障机制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等方面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又要为考察实践教学的执行制定“硬件”标准。同时,在“软件”方面,则要考察教师理解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思想的程度,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动程度。第三,考察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认识提高和主动性发挥程度,包括现有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否已有较为成熟的程序、原则、途径和方法等,并设计了相应的考核评估标准和办法。通过这些考核评估标准,考察实践教学是否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否更全面,理解是否更全面、更深刻,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是否更深入等等。这样,通过各种评价、考察结果的互证,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进行调整,并在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方式的设计

构建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要把多种形式的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去,让它们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更成为其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和可行性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学生讨论会、辩论会是最常见、可行性最高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它是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或案例,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观点交流碰撞中深化认识。其目的和实效性的展开,关键在于促进学生去听、读、看、写和说。听,即听讲课、听讲座、听报告、听新闻;读,即读原著、读重要的政策文献、学习重要文章;看,即看教学视听资料、看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周边社会的变化;写,即记笔记、写心得、写论文、写交流发言和辩论稿;最后通过说,即课堂交流发言、辩论会发言和各种形式的演讲等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既促进了观点思想交流,也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素质,更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和融入教学全过程。

实践教学的第二种方式是现场教学,即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教师讲解、点评和讲授,拓展教学的途径,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安排参观考察项目,事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参观中请当地相关人员或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身份来讲解,他们的观点或许一致,也可能有争议,通过实际参观和各种讲述,激发学生的思考,最后由带队教师联系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做现场点评,并联系课程内容进行讲授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更把客观的社会实际与书本、课堂的理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谁主谁辅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8)

【关 键 词】实践/局限/探讨

【正 文】

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我校的实践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形式单一。主要通过查资料,讨论的方式,亲身实践或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很少。第二,范围狭窄。局限在某一学科或相关学科,主要是为了巩固某些知识或如何巩固这些知识的方法的探讨。第三,参与而少。主要由几个学生(组长)承担整理和课题报告的撰写,大多学生只作为旁观者。第四,浅尝辄止。一般只作知识层面或爱好层面的探讨,很少进行深层次、多能力的尝试。

下面,以自己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实践为基础,就如何在以政治学科为载体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弥补以上提到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局限性,做好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一、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但是,由于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完全等同于脱离教师的学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当然恨不得一下就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告诉学生,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尽快地完成研究“任务”。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学生的自主研究不是任务。操之过急会使教师的指导简单地代替学生的自主研究,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所以,指导时不要指望一步到位,而是要根据学生提出的研究目标,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适时地提出适当的建议,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修正。

2004年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学生对奥运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提出了《中国与奥运》的研究课题。

在第一次指导时,我不置可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你们把相关的中国与奥运会的材料去找出来吧。”

第二次指导时,学生把1984~2004年的材料都准备好了。看了材料后,我不失时机地指出:“你们试图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到底想实现什么目的?如果仅仅是中国何时参加奥运、在哪一届获得几块金牌,这很简单,只要上网一查就出来了。大概你们现在提供的资料也就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搞好了。这么简单的事,有研究的必要吗?研究这一课题,至少得光明确两点:第一,中国是什么概念?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吗?那好,大陆是中国,港澳台难道就不是中国吗?在奥运会上,中国是一国四席。港澳台也可以分别以‘中国香港’‘中国台北’‘中国澳门’的名义参加奥运会的。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的实体,新中国是中国,旧中国难道就不是了?如果研究中国与奥运,不进行新旧中国的对比,大概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所以大家讨论一下,到底应怎样界定你们在这一课题上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经过讨论,达成两点:(1)为了解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全面的历史,应该新旧中国一起研究;(2)为了内容的明确性和减少研究量,把新中国的范围界定在中国大陆部分。

这样,就为以后的研究明确了内容,指明了方向,但也仅限于此。至于今后在研究中到底应该达到哪些成果,要有待于研究的深入,由课题组成员自己自然而然地去得出来。如果事先就想当然地确定好,反而会束缚了学生手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二、爱国主义不能少,但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既然是政治课下的研究性学习,当然少不了德育工作。在《中国与奥运》课题下,最大的也最必要的就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在这方面,一定要避免刻意说教。奥运会已经过去很久,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油然而生的爱国热情也慢慢消退,这时不厌其烦地去强调要爱国,相信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但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在搜集和整现材料时自己去感受,受到的震动反而更大,效果更好。

经过努力,搜集旧中国与奥运会相关材料时,课题组成员搜集到了如下资料:

《泪湿沾襟话当年》

一九三二年秋,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那时国民政府只派短跑名将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等人代表中国赴美比赛。当刘长春与教练到达洛杉矶时,近千名华侨为他们举行宴会。尽管比赛中刘长春名落孙山,但侨胞依然赠给他一枚金质大奖章,因为他毕竟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

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代表团由一百三十九人组成,但却凑不齐路费。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足球代表队提前三个月出发,先到东南业华侨集中的越南、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印度等地踢了二十七场球,获得二十四万元港币的收入,才使中国代表团成行。

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由五十二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共需路费十五万美元。当时的国民政府只批准了五十亿元法币,折合美元二点五万元,而接到这笔款项时,法币又贬值了一半。最后,还是由中国足球队提前两个月出发,先到东南亚踢球二十六场筹办经费。但这只解决了单程的费用,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代表团被困在海外。后来还是伦敦的华侨出面,由英国航空公司垫支,三名华侨担保,中国代表团才得以返回祖国。

看了以上材料后,我说:“大家看了以上材料后,有何感想?”同学们沉默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下问题:(1)对照一下新旧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境况有何不同?(2)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以来,新中国的奥运成绩突飞猛进,到底有哪些原因?(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以上问题没有出现“要爱国”的字样,避免了说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一种民族自豪感在同学们心中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

三、突破学科界限,培养综合能力

不同学科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但是殊途同归,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创造条件,无疑是一致的。所以,某一学科不应局限在该科的范围内,如果可能也应该突破这种界限,尝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作了以下处理。

首先,把学生搜集的中国在各届奥运会上的金牌榜整理打印(限于篇幅,只附上最近的2004年我国奥运会金牌榜),分发给每一个课题组成员,让他们仔细观察分析金牌分布。其次,我提出以下问题:“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不断进步,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中国在取得了非凡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那么,都是哪些问题呢?你们看出来了吗?”“要发现这些问题,就这么对着材料看是看不出来的。你们需要对这些资料重新整理,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再次,我布置了如下任务:每位同学,根据金牌榜资料,制作两表一图。两表是,历届金牌分布统计表(按项目)、总金牌分布统计表(按项目);一图是,历届金牌变化图(直方图)。“根据两表一图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出中国在奥运会上优劣,得出存在的问题。”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两表一图出来了(略)。对两表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具有一定优势的项目是乒乓、跳水、举重等;②作为金牌第一大户的田径很少有得金的机会,劣势太明显;③优势项目多不是金牌大户,影响整体得金;④金牌分布面过窄……对一图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第一届参加取得非凡成绩;②第二届就大大倒退,有兵败汉城一说;③第三届开始,成绩每年都有飞跃性发展,有直追第一体育大国--美国的势头……这样,就跳出了政治学科的范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整理资料、读图、统计分析等能力。

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指出:“当然,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寻找一下中国第一届成绩喜人,到第二届‘兵败汉城’的原因,思考一下前两届哪一届才是我国真正实力的体现,到底有哪些因素在作怪;可以搜集一下美国的得金分布,比较一下中美两国之间的距离到底在哪里;可以根据男女获金牌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也不妨分析一下历届金牌变化直方图,根据数学上的函数知识,画出一条中国的金牌发展曲线,预测一下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能得多少金牌……”虽然这些不一定都要学生去完成,但至少能培养这么一种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9)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一个变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科学精神,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尽快地适应时展的要求,成为富有实效、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诸多能力提高的课程。

当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和教育者本身对政治课的轻视或误解,使政治课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过重的偏向思想理论教育,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方法简单,说教成份明显,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行为的塑造;第三,空洞的说教,使政治课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教者乏味,听者没劲, 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境地。第四,过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政治课教学形成了一个怪圈,即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忘条条,使学生一无所获。而研究性学习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贯彻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性学习将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教师成为教学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政治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是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的,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二、政治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 在教学目标上把握体验与领悟的切合点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尝试课题研究,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最终对问题的领悟结果。政治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引导和确立科学观念的重任,因而在学生的一系列体验活动之后,还需重视学生领悟的内容、程度,并适时加以指导,真正体现出“在实践中获得了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实践”的哲学道理。

2. 在教学空间上探寻课堂与社会的汇合点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设置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可将学生的课外研究结果在课堂上汇报并引起新的思考和讨论。在课外则组织资料检索、亲身实践、调查访问等活动,做到既人人参与,又有所分工。总之,要增加课堂教学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将学校、家庭、社区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给每一个学生广阔自由的理论探寻的思维空间,多渠道地开展研究。

3. 在师生互动中建立主导与主体的融合点

这里包括教师的研究性指导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两个方面。学生在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进入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释放出内在的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自主体验与探究,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则表现为,要努力挖掘学生创新的知识点、思维点,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从而将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实践体验过程;在讨论中,要尊重、信任学生,创造条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敢于发表意见,适时做好点拨和归纳。

4. 在教学评价上追求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点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探索一种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既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倾向的准确、知识理论的习得等共性问题,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和思维样式,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奖励、提供展示机会等方式对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协同能力、思想觉悟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以肯定和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真正进入到主动思考、努力实践的思想境界。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10)

由于学校及相关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不重视,再加上实践活动的单一,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学校相关部门不重视该门课程,对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一般都是一切从简,能省则省;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指导十分欠缺,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时完全是放任自流的状态,在教学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凝练不出自己的想法,更不用提相互之间的探讨了,因此很多学生都选择以应付差事的心态来参与实践教学,造成这门课的参与率低,实践效果差。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应该是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会使学生难以形成强烈的参与感以及归属感,这种情感的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

完善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制度是确保院校实践教学安排得以落实的保障,是及时评估学生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工具,是政治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原则。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观念的落后,在建立完善监督保障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制度来监督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导致很多的实践教学计划落空,最终沦为一张白纸。在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方面,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不能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全面掌握,无法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提供修正意见,导致实践教学一直处于“黑盒”状态。教学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很多政治教师在落实实践教学计划时,无据可依,难以与一些侵蚀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行为进行抗衡。

(三)教学实践模式落后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般还是以参观传统革命圣地、谒陵等带有红色革命味道的形式进行。在实践形式上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尤其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相对更偏向于追求视听上的感官体验,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积极地引进这种教学实践形式。这一方面是受制于资金;一方面主要还是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认识上存有偏差,导致大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凑够学分而参与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实践教学形式中去的。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应吸纳一些新的政治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实践模式。

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

认识确定行为,每项决策的效果都取决于当初认识的正确与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课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其的错误认识,过分强调了技能对于学生就业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提高政治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转变观念,把政治教育实践放到合理的位置,让其与其他课程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学安排上,要给予这门课程充分的教学时间;在制度建设方面,尽快地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地引进高水平师资力量;在教学实践项目的安排上,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意愿,在结合政治思想课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实践愿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篇(11)

1.有助于提高思考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2010方案”,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引导研究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研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在学习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理想的认知与认同。

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采用教学大纲和“分专题”的框架模式,主要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来展开,这对于培养研究生实践研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重视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本科思政课教学相比,无论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区别,重心由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向注重研究社会实际问题转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既是为了适应研究生思政课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研究生培养和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发挥研究生能够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的优势,引导研究生在实践学习中激发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促进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的双重目标的实现,帮助研究生在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同时,能够正确地分析思考和探索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

2.有助于深化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的问题,而理论学习的合理性与否也需要在社会实践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中得到检验。实践教学模式深化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方面,理论学习水平的提升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提炼课程教学内容、突出研究重点,引导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问题做深度的认知和掌握,从理论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求解决方式和途径。因此,在实践学习中,每一次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理论学习的水平。另一方面,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和升华思想认识的过程,因为对社会实践问题的总结必定会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去深化认识。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甚至创新探索新的一般性规律和理论,形成新的知识财富来充实理论库。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了两者之间关系,最终实现了研究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

3.有助于推动知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的转变

实践教学为研究生思政课由知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的转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思政课教学的一般特点是侧重理论性和思想指导,显示出转化为实用技能的功能较弱。实践教学为思政课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了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研究学习的主体,实现了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转变,激发了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转变角色,“退居二线”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学习,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以问题导向引导研究生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方法导向引导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教学通过引导研究生对实践问题的探索,真正实现从“学习”到“研究”的转变,实现了研究生知识层次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层次性的基本途径

1.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实践

许多人在实践教学的理解上存在误区,以教学场所的不同区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认为在课堂教学以外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是实践教学。实际上,实践教学应是“课堂理论教学以外的,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或由学生自主参与的一切教学形式。”[1]其中既包括课外教学实践,也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生思政课由于受到经费、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以及科研时间紧、集中性弱等特点,大规模组织课外社会实践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通过案例教学、经典阅读、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为导向,引导研究生开放性思考和自主交流,并通过学生讲课、辩论赛、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样模式展现,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能力。

2.广泛开展社会考察实践

广泛开展社会考察实践可以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亮点。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与社会的接触和联系更为密切,许多研究生还有实习和工作的经验,社会阅历丰富。因此,研究生社会考察实践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提高实践学习的质量和层次:要将强化社会考察实践与思政课课堂专题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式教学相结合,指导研究生精选专题,全面掌握专题内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兴趣和专长提炼出专题内热切关注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不同专业学生搭配组成调研小组,针对问题制定调研方案,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参观走访、社会调研、科技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要将调研成果纳入课程学习考评体系中,量化实践学习的效果,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思政课考评由侧重理论知识学习向侧重综合能力提高转变。[2]通过社会考察实践,引导研究生走出校园,体验国情民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与艰辛,培养社会责任感,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结合所学专业研究实践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研究生对思政课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学习积极性较低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政课教育缺少与专业课教育的结合和互动。就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而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还是研究生的“主业”,思政课由于理论性、抽象性强而被许多研究生误认为脱离实际、与自己的科研、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没有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具体学科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也为培育研究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基础。因此,研究生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平台,将专业学习实践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专业分布和科研方向的基础上,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通过教学案例、开放式问题、学生专题讲课等方式,鼓励不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生从不同研究角度展开研究和探讨,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涵,注入了创新知识和理念。在课外实践中,可以鼓励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将思政课的社会调研与自己实习工作的经历相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在社会实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专业领域投身到企业、工厂、卖场、社区、法律事务所等社会各个基层单位中,得到良好的实践学习的机会。研究生在实习考察学习中,通过对社会的某一领域的特殊问题展开研究,借助自己专业知识和实习平台,运用思政课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考察,深化对自己专业领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

参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