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质量发展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4 16:21:25

高质量发展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1)

我国有众多学者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潘桔、郑红玲(2020)利用TOPSIS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彭定赟,朱孟庭(202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因子分析法等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Muller(2000)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从产业的角度系统地概括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动态机制,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产业间的相互竞争力来提高的。张柔柔等(2019)运用SWOT分析法对郑州航空港进行了分析。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的时间不长,很多研究还不够完善,河南省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严重的经验不足,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2019年18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析。

1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选择,通过对国内众多学者的文献研究,从经济优化发展、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环境发展、民生品质发展四个经济发展区进行了分析,本文运用了15个定量指标来构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具体的数据是在《201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获。

2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

利用SPSS软件对其降维处理后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利用KMO和巴特利特检验得知KMO值为0.614,大于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sig为0,表明因子间的相关性比较好,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1因子分析

通过所筛选的15个原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这3个主成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所建立的成分矩阵可用于对这3个因子的解释。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原始成分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方差最大旋转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根据成分正交旋转矩阵,可以将评价指标分成3个公因子并进行命名。

2.2计算各个因子变量之间的得分

成分的分析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将各个公因子表达为各个变量的线性形式,由成分得分矩阵便可计算出主因子得分和总得分,如表4所示。

2.3分析结果

从综合排名看,郑州市、南阳市、洛阳市、周口市、信阳市在河南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商丘市、新乡市、安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开封市、濮阳市在河南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适中;焦作市、三门峡市、漯河市、鹤壁市、济源市、驻马店市在河南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郑州市之所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主要源于它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教育经费、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比较多,资源也最为丰富,所以郑州市成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快的城市是应当的。南阳市、洛阳市、周口市近年来发展很迅速,增加了很多旅游景点,提高了其经济发展质量排名。而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等占地面积较小,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等原因都造成了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3提高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应积极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衡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协同发展。比如,对于发展较弱的企业或地区设立专项扶持机制,避免各行业间的差距过大,帮助一些优质企业兴起;对于发展较为突出的企业和地区,提倡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各行各业之间实现共同发展。

3.2重视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对于创新创业高度重视,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创新,对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想要创业参与到发展创新中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一定的免利息或者低利息的贷款支持,以鼓励优秀的物流人才参与其中。

3.3积极宣传绿色观念

现如今,河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对绿色环境的观念还一无所知,想要发展绿色环境,人们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绿色环境的观念,小到个人大到企业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改变人们对绿色环境的认知,认识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绿色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3.4积极推进我省各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我国面临着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些产业。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各产业之间出现了很不平衡的局面。农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却远不及大多数省份,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使我省各产业间协同发展,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2)

一、研究背景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年后以接入Internet为标志,数字经济主要以提供内容服务网站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政府和企业重点实施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是2003年后以第三代通信技术应用为标志,在商业贸易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如B2B、B2C,政府建立和应用信息化服务平台。第三阶段是2013年后以“互联网+”为标志,建立数字中国,数据体现价值,大量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繁荣发展。常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532”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通过数字技术升级改造实体经济并相互融合发展的方针,常州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常州市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常州市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关于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表1),从大数据应用、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等方面谋划发展和壮大数字经济。自从我国提出“互联网+”、数字中国、数字经济之后,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对数字经济有关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成果众多,呈井喷之势。宁家骏提出传统企业经济在线化、数据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方向①。贾奇统计分析中国数字经济影响因素,采用平稳性检验与VAR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得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②。沈运红等通过浙江省的面板数据认为,实证研究数字基础建设、数字化产业发展、数字技术创新科研等方面对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③。赵涛等研究分析2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动因、效应、机制和地区差异④。姚维瀚等从研发投入和大学生占比两个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这两个因素对数字经济影响显著,应该加大对中等规模民营和三资企业的研发资助以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⑤。张红伟采用时间和个体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发现中国数字经济显著强化财政分权,存在区域差异性⑥。专家学者数字经济研究集中在数字经济战略、数字经济与金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个体城市数字经济研究成果比较少。

二、常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不足

常州十四五规划提出“532”发展战略,即五大中轴、三个中心、两个示范区,积聚国际化智造名城的创新爆发力,提升长三角中轴枢纽的综合能级,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高质量的数字经济是发展关键,数字化可以引领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对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有放大、叠加、倍增效应。2021年9月,根据赛迪顾问的《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南京排名全国第7位,苏州排名第9位,无锡排名19位,常州排名39位,与南京、苏州、无锡差距明显。常州城市数字经济排名,根据国家统计局、阿里集团等的数据,在基础设施、商业、产业、政务和民生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如表2所示。根据表2进行测算赋分,得出常州的数字经济指数,寻找常州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与问题。从苏南四市来看,南京是省会城市,是国家通信枢纽、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之一,数字经济基础好,数字产业化优势明显,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包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苏州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方面有优势,体现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无锡努力推动数字产业化,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其中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1432亿,设计、制造、封测占全国11.22%。苏州在数字产业规模领先,南京在数字民生领域领衔,常州在数字经济指标中除了数字基础设施指数相差不明显,其余指数全面落后苏州、南京、无锡,特别是数字产业指数差距明显(图1)。当然,常州在数字经济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0年常州数字经济规模3549亿元,占常州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5.4%,位居所有城市第26位。常州拥有常州飞机制造厂、江苏北斗科技、新誉集团与今创集团等重点企业,在航空装备、卫星应用以及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优势突出。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变化来看,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0家,产值同比增长11.3%,占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3%。201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1家,累计1760家,列全省第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8%,64家苏南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其中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排名江苏省第三。2019年,常州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超过1000亿元。2020年常州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5%,占比规模工业总产值47.6%(图2)。

三、常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

高质量发展包括要素投入产出比、内部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等指标。数字经济能用较小的要素投入及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增长,体现发展的有效性和绿色性。数字经济能调整优化经济内部结构,有利于升级供给、需求、产业。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要素能拉动技术、管理等知识要素创新,提供持久发展增长的动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是常州市“十四五”发展的战略定位,常州要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必须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保障

完善提升4G、光纤、5G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规模建设,建设一批基础性、关键性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数字经济支撑能力。推进基础网络升级,优化城乡光纤宽带网络,完成光纤到户改造,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有线、无线、卫星三网融合发展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奔牛机场空港、常州站、常州北站、常州南站、金坛站、常州汽车总站等的数字化建设,落“532”战略中的交通中轴目标。推动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利用数字技术保障民生。

(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打造高质量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利用云大物智移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新技术对制造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提升智能制造服务水平,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常州市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与其他省内地级市有比较优势,行业集中在高端数控机床、智能纺机、机器人、传感器等行业,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构建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巩固智能制造装备关键优势产业,打造国际化高质量智造名城。

(三)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化,培育高质量数字经济产业

合理规划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发挥其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吸引带动力,吸引行业龙头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和数字产业布局。目前,常州高新区已经形成以光伏、新能源汽车、新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等为代表的“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集群。常州科教城培育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构建打造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产教融合的示范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赋能常州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农业综合信息资源、应用和管理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生态农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农产品数字化溯源、脱贫等业务提供统一、权威的数据支撑及应用系统。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在生长环境监测、智能灌溉、测土配方、动物疾病诊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业+互联网”新业态,开展生鲜农产品“合作社(生产基地)+商超”等新型电子商务直供方式,缩短中间环节,线上溯源、线下销售融合运营。打造基于数字技术的冷链物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涉农产业一体化发展。另外,还要创新政府管理数字化,打造高效率数字治理典范。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治理转变,再造电子政务服务流程,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水平,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

四、常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

(一)引进人才,保障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或团队,对照市政府“新龙城英才计划”,对成功引进总部大型企业所需的领军型人才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按“新龙城英才计划”享受政策支持,提供各类保障服务。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鼓励总部企业与在常高等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开办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合作办学,培养数字经济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二)拓宽融资,保障资金需求

加大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对数字经济企业的信贷支持,包括提供贷款贴息、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对数字经济企业知识产权、收费权及大宗商品仓单质押融资,为符合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加快数字经济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进上市公司海外投资并购。

(三)优化营商,服务企业发展坚持公平原则,保证各类竞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保护企业物权、股权及其他的数字财产权。强化企业信用评价,健全社会化信用服务,以信用为基础建立长效市场监管机制,分级分类管理。鼓励企业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提升企业创新活跃度。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3)

现阶段水利工作的重点应转向高质量发展,涵盖了包括水利财务管理工作在内的水利管理工作的各环节。立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做好文章,探索水利发展财务管理支撑作用的重要实现路径,有助于推动水利工作向形态更加高级、基础更加牢固、保障更加有力、功能更加优化的阶段演进,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促进作用。

1不断优化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提供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单位职工的思想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内部环境的健康与否对于内部控制体系能否发挥有效作用至关重要,但鉴于其相对不易量化的客观属性,各行政事业单位往往较难对优化内部环境尺度加以把握。总的来说,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相关要求,加强单位职工对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的理解,从内部环境层面入手,使得广大干部职工的有关意识、能力水平、工作方式得到全面提升。各级水利单位应以财务检查、审计等发现的问题为基本抓手,深入发现单位内部环境的不完善之处并加以完善,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控制环境健康度。在此基础上,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能够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集体构建一个良好的单位内部环境,并在这一环境中扎实推进财务管理及其他各项水利工作,有效加强自我约束对新阶段水利财务高质量的内部环境至关重要。

2动态推进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分析和辨认实现特定目标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的过程。风险评估是当前水利系统内各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风险评估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加强水利系统内各单位风险的认定、评估及应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单位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国际国内情势等外部环境对风险的产生与发展影响重大。水利系统各级单位应根据风险产生的特定规律,发散思维并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进行动态评估,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此外,水利系统各级单位还应将风险评估与预算管理加以结合,将对风险的控制贯穿在全面预算过程中,水利系统各级单位在编报部门预算时,对本单位的各类活动进行预测,应将相关活动可能产生的资金需求纳入预算管理,并持续关注相关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3全面加强控制活动

水利系统各级单位辩识风险之后,应针对这种风险进行控制,控制活动是确保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得以执行的政策保障。控制活动有多种形式,在单位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制度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健全应该从各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入手。各单位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设计出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各项资金的取得应该提前设定目标和规划,并纳入预算管理。各项资金的支出也应该严格审批、做到按计划执行、按有关制度执行;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配置应该进行科学地规范,并对资产的处置明确审批权;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全过程管理,建立事前集体决策,事中持续跟踪,事后及时验收的有效运行机制;绩效管理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压实单位管理责任,切实发挥绩效管理对于提升预算管理效能、优化资金支出结构、保障资金安全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4有序畅通信息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各管理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信息的沟通必须有序、通畅、及时地进行,水利系统各级单位应该建立科学的信息传递制度,根据单位的目标、风险控制等要求,科学规范不同级次经济事项报告的重要性,并制定严密的报告流程,强化有关事项的集成与共享。水利系统各级单位应该从优化单位运行模式入手,通过构建“系统化、信息化”的模式提升信息与沟通管理水平。系统化是管理的基础,通过系统化管理可以将单位各部门业务模块融为一体,能够有效地推进单位有关决策快速落实,贯彻落实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信息的流通效率,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延展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的空间,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广泛收集各种合理化建议,使信息与沟通渠道畅通,帮助单位及时发现并处理重大问题。

5持续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的目的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运行情况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而修复其缺陷,它是运用综合检验手段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各单位应该抽调一部分管理人员组成评价工作组,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开展实施测试及运行有效性评价等工作,帮助了解内部管理流程风险关注点。强化监督约束是优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发挥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财务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水利系统各级单位要加强对包括财务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通过完善的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各种管理问题,防范系统风险。当前,各级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监督部门,通过监督部门强化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构建高效的工作体系。在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下,水利系统各级单位构建内部监督机制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以质量为指导的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继而保障单位自身和谐、平稳、长久发展。

6结语

以长江、黄河等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及南水北调工程为参照点,水利行业应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方向,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内需这一基本点,积极响应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水利行业投资量大、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等优势,不断提出新时代重大水利高质量发展战略,促进水利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得以顺利实现。基于此,水利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水利财务工作的支撑作用。当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实现路径,有助于帮助水利系统各级单位实践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水利工作与新阶段发展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李国英.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引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J].机关党建研究,2021(10):15-17.

[2]李国英.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水安全保障—在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J].水利发展研究,2021(9):1-6.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4)

“回头看”工作解决“存量”遗留问题

**公司把发展党员工作“回头看”,作为深化“旗帜领航·三年登高”基础管理年和对标管理年部署的工作举措,切实组织好两个“回头看”工作,即对2017年以来发展党员工作进行自查“回头看”,对2017年以来新提拔干部党员档案进行自查“回头看”。结合两个“回头看”,坚持靶向思维,及时整改,建章立制,对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梳理发展党员5个阶段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编制《发展党员业务易出现问题对照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标准要求、应形成的材料等。通过对照发展党员5各方面25项流程83个问题点,按照“一人一表”的要求,建立审查台账,逐个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彻底解决“存量”问题。

“234”工作法确保“增量”质量提升

**公司结合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及发展党员工作“回头看”成效,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全面实施“234”工作法,将思想入党贯穿发展党员工作始终,将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切实做到组织落实到位、培训教育到位、监督指导到位、跟踪管理到位,结合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及发展党员工作“回头看”成效,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发展党员“增量”质量不断提升。

严格标准,助力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到位。坚持把党章规定作为准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先进性作为根本要求,一是及时给各党支部(总支)配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组织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学习,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现实表现等方面综合考察,研究确定发展党员的重点,跟踪考察培养,确保把优秀的业务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二是公司各党支部(总支)按照年度发展党员结构比例要求,对本单位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根据党员岗位分布、年龄结构情况,重点在技术骨干、生产一线、优秀青年和高知群体中吸收发展。突出关注无党员班组,做到统筹发展、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公司党员队伍结构。三是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统一使用《发展党员全程纪实手册》,严格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推荐确定、上报备案、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确定(讨论确定、政治审查、票决公示、集中培训)、预备党员吸收(考察、接收、票决审批和转正)等制度执行,做到环节不减少、标准不降低。

强化培养,全过程、全方位落实教育培训。建立两个“源头”培训机制,分期分批分层对“发展工作人员”和“被发展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做好党组织书记及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组织参加宁夏电力公司党组织书记轮训,举办公司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发展党员实务培训班。二是组织好日常培养,积极发挥培养联系人、党小组、党支部的作用,通过组织参加政治学习、列席党员大会、参加党课教育、谈心谈话等形式,分阶段、有重点的加强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日常教育。三是做好集中培训工作,集中组织参加发展对象脱产培训;和团组织推优相结合,联合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四是拓展培训平台,通过红色教育、实景培训等方式,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平台等新媒体,拓宽教育渠道和阵地。

建立机制,开展定期专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监督指导到位。对督查发现的一般性问题,进行通报并纳入当年党建绩效考核;对督查发现的严重问题,将按有关规定问责。一是基层党组织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查,主要针对“回头看”整改情况,和当年发展党员5个阶段具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开展不定期抽查,抽查率不低于自查党组织的20%。三是每年开展一次专项督察,对新发现的问题彻底清查。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5)

一、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促进政治引领由“令行禁止的一致”向“高度自觉的一致”提升。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与时俱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判断、战略部署要求、改革创新需要的变化发展,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理论思维、战略谋划、精准落实水平;一是作为政治机关,维护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党的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全部工作的红线,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奋发有为的根本理念,是我们肩负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两个维护”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将 “两个维护”贯彻到强化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处置、巡察、追责问责等每一项工作之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的特殊历史使命和根本政治责任;二是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以协助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政治担当、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具体成效、主动向党委报告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行动自觉,推进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三是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坚决纠正制止,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党的战略部署实化细化、层层落实,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监督这一基本职责、第一职责,促进监督格局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在实现“四个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定位进一步向监督聚焦、力量进一步向监督倾斜、责任进一步向监督压实,不断提高监督的质效。开展纪律监督,重在以“六项纪律”从严从实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开展监察监督,重在运用职责法定、管辖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法定的优势,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等情况的监督全覆盖;开展派驻监督,重在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优势,盯住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集体事务管理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等六类进行监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和国家机关贯彻落实;

三、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促进反腐败斗争由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不是简单的反腐败、查案子,而是系统工程,必须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十分重视总结管党治党经验。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坚持一体化工作思路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部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通过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一手惩、一手治,惩中治、治中惩,惩治同向同步同进,推动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二要在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守住“稳”的态势的同时,突出“进”的领域,对扶贫和民生领域、黑恶势力“保护伞”等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整治,紧盯工程建设、土地开发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聚焦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坚决查处涉黑腐败,坚决惩治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三要把握“进”的方向,注意着眼长远、深挖病灶、建章立制,既要解决腐败存量等历史遗留问题,又要紧盯“四风”隐形变异等新趋势新动向,让腐败治理不留死角,让“四风”问题无所遁形;调整“进”的策略,有的放矢遏增量、减存量,善于运用谈话函询等第一、第二种形态及时消化存量问题线索,推动严格监督与强化自律结合,查办大案要案与抓早抓小结合,在红脸出汗中增强震慑,在防微杜渐中构筑堤坝,在警示教育中触及灵魂,在家风建设中管好后院,进一步强化自警自律自觉。同时,在聚焦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督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重大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6)

一、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促进政治引领由“令行禁止的一致”向“高度自觉的一致”提升。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与时俱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判断、战略部署要求、改革创新需要的变化发展,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理论思维、战略谋划、精准落实水平;一是作为政治机关,维护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党的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全部工作的红线,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奋发有为的根本理念,是我们肩负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两个维护”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将 “两个维护”贯彻到强化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处置、巡察、追责问责等每一项工作之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的特殊历史使命和根本政治责任;二是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以协助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政治担当、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具体成效、主动向党委报告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行动自觉,推进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三是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坚决纠正制止,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党的战略部署实化细化、层层落实,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监督这一基本职责、第一职责,促进监督格局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在实现“四个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定位进一步向监督聚焦、力量进一步向监督倾斜、责任进一步向监督压实,不断提高监督的质效。开展纪律监督,重在以“六项纪律”从严从实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开展监察监督,重在运用职责法定、管辖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法定的优势,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等情况的监督全覆盖;开展派驻监督,重在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优势,盯住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集体事务管理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等六类进行监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和国家机关贯彻落实;

三、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促进反腐败斗争由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不是简单的反腐败、查案子,而是系统工程,必须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十分重视总结管党治党经验。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坚持一体化工作思路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部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通过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一手惩、一手治,惩中治、治中惩,惩治同向同步同进,推动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二要在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守住“稳”的态势的同时,突出“进”的领域,对扶贫和民生领域、黑恶势力“保护伞”等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整治,紧盯工程建设、土地开发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聚焦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坚决查处涉黑腐败,坚决惩治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三要把握“进”的方向,注意着眼长远、深挖病灶、建章立制,既要解决腐败存量等历史遗留问题,又要紧盯“四风”隐形变异等新趋势新动向,让腐败治理不留死角,让“四风”问题无所遁形;调整“进”的策略,有的放矢遏增量、减存量,善于运用谈话函询等第一、第二种形态及时消化存量问题线索,推动严格监督与强化自律结合,查办大案要案与抓早抓小结合,在红脸出汗中增强震慑,在防微杜渐中构筑堤坝,在警示教育中触及灵魂,在家风建设中管好后院,进一步强化自警自律自觉。同时,在聚焦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督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重大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7)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对评价的要求,一般评价体系须具备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主客体及评价时间等五个要素。

开展评价,一方面,能使学生党员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能使高校及时把握当前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情势。

鉴于评价的目的和结果的用途以及学生党员性格、能力、天赋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考虑使用行为量表法。

依据内容,结合学生党员实际,确定评价指标为:政治素养、专业学习、工作实践、日常生活表现等。同时,采用倍数加权法方式来确定各指标权重。设定专业学习为1,得出政治素养为3,工作实践和日常生活表现各为2,因此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8、1/8、2/8和2/8,再换算成百分数。

为能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党员,引入360度评价考核法。由与被评价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如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所属党支委、所属班委和同学、同寝室同学等评价主体分别对被评价者在政治素养等指标进行评价考核。

此外,根据评价的目的、学生党员的课程安排,可以考虑每学期考核一次,时间可分别在6月份和11月份把握。

基于评价体系各个要素的探讨,汇总评价对象的基本信息、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说明、评价主体、评价时间、评价结果、填表说明等内容,形成较完整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行为量表。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行为量表的制定过程,不涉及受评者的性格、天赋等个体特征,适用范围较广。实证中选择了某高校大三年级药学专业的一个学生党支部开展评价研究,支部的24名学生党员作为受评者。支部的男女生比例接近,支部书记为辅导员,下设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一名。

正式实施评价前,一方面,需召开受评支部的评价动员会,就评价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性等方面在学生党员中认真做了宣传和沟通,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和误解;另一方面,需开展评价前行为量表内容培训,尽量避免因不同评价者对评价内容的理解上存在的偏差及对受评者的不同情绪反映,使得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受影响。

为便于统计,将受评者名单编成01号~24号。根据行为量表得分情况,将受评者自我评价(自评)和评价主体评价(他评)的结果统计如表1,换算成等级,并统计数量,结果如表2。

分析两个表格的数据。首先,多数学生党员的评价结果比较好,其行为表现得到了认可;其次,评价结果中非常优秀和较差两等级比较凸显,说明行为表现突出和较差的受评者在党支部和班级中均易被观察,也表明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很好的学生党员不会不被认可;再次,在具体评价得分上,自评和他评之间存在着差距,表明受评者对于自己高估或者低估,或者说对于受评者的观察了解待提高;最后,对于08号和23号受评者,两者他评得分都小于60分,说明明显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存在不符合党员身份的倾向,亟需进行干预。

通过开展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梳理了行为量表评价操作的流程,直接检验了行为量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积累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经验。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党员素质、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基于高校及学生党员的实际,采用行为量表和360度评价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价体系,一方面,坚持评价目的为导向,合理分析评价结果信息,关注评价结果反馈,促进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另一方面,多手段结合,重点考量评价的有效性,提升评价体系质量,借助更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以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8)

1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高校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是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发展党员质量关乎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

2 影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的来看,影响党员发展质量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学生个人因素(内因)和发展程序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外因)。

2.1 内部因素

1.入党动机不端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受环境的影响,思想意识发生深刻变化,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有的是听从老师、父母的意见要求入党,有的是同学之间的攀比、跟风,有的是为了增加以后就业的砝码等,诸多功利性、盲从性的思想充斥于大学生的头脑中,这些学生往往缺乏坚毅的品质,一旦遇到挫折或不如意,就会打退堂鼓。

2.自我教育不连续:刚入校的大学生在学校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下,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动机单纯,对个人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大多被列为“积极分子”,但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个别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受一些不良习气影响,渐渐放松自我教育,最后则沦为“落后分子”。

3.整体素质不一致:近年来高校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剧增,按照发展指标要求,要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也大量增加,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对党员发展质量必然产生直接的影响。

2.2 外部因素

1.制度落实不规范:部分党组织工作不够规范,存在突击发展、批量发展的现象,严重违背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个别吸收”的原则;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和程序不够细化,对于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未真正落实到位,导致他们的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觉悟不高;没有严格执行团内推优的制度,甚至存在辅导员、支部书记指定发展对象的情况;在座谈会、支部大会上,很多学生、老党员做“老好人”,只讲优点不谈缺点,造成新入党人员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清或重视不够,使得党员质量难以保证。

2.党建队伍不健全:首先表现在人员配备不足: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而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繁琐的工作制约了他们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学生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造成学生党支部书记更换频繁,影响了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的连续性。支委一般由学生党员担任,他们忙于学习、考研,缺乏对支部工作系统全面的了解,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清,也缺乏相应的工作方法,致使培养考察工作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现象。其次表现在能力欠缺:学生党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够,党务知识和能力欠缺,大多凭经验或向其他同事学习来进行日常的党建工作,这就使得他们在指导支部建设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3.考核体系不完善:由于发展党员的质量无法量化考核,导致部分高校党员发展负责人对发展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视不够,对遇到的问题认识不足、研究不多,出现了“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

4.后续教育不连贯: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有些院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多以简单的管理代替日常教育,党员的再教育环节显得十分薄弱,工作缺乏连贯性、计划性、针对性;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实践与理论相脱节,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导致个别党员思想放松,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

3 保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几点思考

笔者从院系层面的工作实际出发,对如何保障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进行了深入思考,大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做到“有法必依”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时候不是缺少制度,而是没有严格执行,或是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掌握制度。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党员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意见,工作中应坚决落实,这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前提。其次,我们还必须严格执行“培养联系、教育培训、谈话考察、征求意见、推优、政审、公示”等一系列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这些制度实施起来可能会比较繁琐,但它们都是经过长期检验的,保障党员发展质量的有力武器。

3.2 健全党建工作队伍,强化人员培训

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务工作队伍是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不仅从思想上要求党务工作者讲政治、讲奉献,还要从党员发展的实际工作量出发,确定人员配备、待遇和职责等问题,以稳定干部队伍。针对学生工作干部的年轻化、流动快的特点,要做好定期培训,提高党务工作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建工作。这样才能使各项制度得到真正落实,以保障党员发展的质量。

3.3 分层次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保持连贯性

从新生入学开始重点抓好入党启蒙教育,激发新生入党的热情,积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使其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通过平时观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及时发现好苗子,对符合条件的人党积极分子加强培养,使其在思想上认同党,学习和工作中接近党,行动上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对于发展对象,要考察他们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旗帜鲜明,考察他们集体观念、群众基础、奉献意识、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表现,通过严格考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发展的党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党员自律教育与他律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建立学生党员作用量化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党员监督考核机制、党员退出机制等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

3.4 坚持党员发展各环节的公开透明,注重公平正义

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容易出现人为影响的环节,严格履行“推优”的组织程序,重视并开好群众座谈会,搞好民意测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杜绝“家长制”、“一言堂”。要坚持落实公示制度,预审、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各方面考虑到公平正义,维护党员发展工作的严肃性。

3.5 其他方面

保障党员发展质量,笔者认为还要控制发展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计划指标有指导性但不应作为考核的依据。另外,党员的退出机制必须切实执行,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必须要使党员队伍流动起来,才能真正保障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Z].2004.

[2]董军强,史东辉.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6).

[3]高文苗.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的问题研究与机制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l2).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07-02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模糊,急功近利,使得入党动机呈现不端。当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入党的人数很多,有的班级甚至达到90G以上,这是可喜的现象。但“90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理想信念较为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其价值取向也极易受到干扰。大学生政治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自发性不高,机械学习党的理论,由于学习不够透彻,在入党动机上就会潜伏着不稳定性,并且具有可塑性。此外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望子成龙和应付就业的心态,较少考虑社会贡献,也对学生的入党动机产生影响。

2.缺乏了解沟通,推优标准简单,使得组织程序趋于形式。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已有所控制,但推荐质量还不能保证。因为学生党支部多以学生党员为主,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往往对考察对象思想考察不深,推荐形式单一,考察范围过窄。学生党支部书记又多是辅导员兼任,具体到某一个学生,了解不一定全面,在评价考察对象时,多给印象分。在当前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间交流接触的机会少,导致在发展过程中成绩好、人缘好的学生被推选出来,推荐标准过于简单。

3.缺乏系统长效,党性教育形式单一,使得教育效果难以体现。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基层党组织来讲,发展党员是常规工作,对其进行必要的党性教育是可控的,但当学生入了党,其接受再教育和再学习多数依靠学生本人完成,而正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个别学生入党后就会丢掉先进性的要求而放任自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4.缺乏宣传力度,点面未能结合,使得榜样作用发挥不够。党员发展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那些被推荐发展的同志,一定是在各个领域都表现非常优异的,他们的发展将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对于普通同学以及有发展意向的同学,可以很好地树立榜样和标杆,激励更多的同学前进。但我们对表现优异的党员同学宣传的力度还不够。

二、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机制的对策

1.加大思想教育,做好党性宣传,建立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机制。①应关注、引导大学生成才的心理需要。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应仅停滞在自利层面,而应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需求。我们在充分肯定大学生追逐自身发展的现实心理的同时,也要将大学生个人动机与树立长期的精神信仰结合起来,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同时将个人的需要融入社会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②抢占网络阵地,开展党建工作新模式。大学生崇尚个性,追求自由,喜欢尝试新潮的东西,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交流方式必然会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这些媒介上的信息也会赢得大学生的广泛关注。我们可借助网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网络渠道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因势利导,建立支部微博、微信,唱响“红色”主旋律,丰富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用党的先进性塑造当代大学生。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90后”大学生难以摆脱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要确立“学生骨干影响、学生辅导员交流、学生家长参与”的工作模式,使得父母也从真正意义上引导孩子思想上入党,而不是仅仅执着于组织上入党。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会为培养孩子树立正确入党动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学考量标准,完善各项制度,科学规划五位一体的推荐机制。①完善共青团推优制度。充分发挥院系团组织的助手作用,明确各级团组织在推优制度中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标准,把“坚持专业学习并有较大提升,勇于挑战科研创新并有成果,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有提升”等纳入考量指标,同时委派督察员列席团组织推优大会,及时将优秀团员推荐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②建立支部委员联系班级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委员的指导作用,尽快确立“党支部委员联系班级,党小组长组织实施,优秀学生党员参与指导,辅导员综合考量”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使得班级在推选党校学习人员、向党组织推举重点培养对象等过程中始终都在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和帮助下。同时,优秀党员以其自身的高尚品德带动和感染身边的优秀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引导他们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③构建综合测评考量机制。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除了要求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更要求其具有全面的、优良的道德品质,更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事业进取心,我们应该把时代需求纳入引导的范畴。个人申请是前提,班级推选是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感恩之心、较强的社会实践技能、以及能够在同学中起模范骨干作用的人,将是我们重点考量的方向,只有这样选的党员才是讲道德、信得过、有才干的,党员质量较以往自然会稳步提升。④推行发展党员公开答辩制。充分发挥党小组的组织实施作用,尽快确立“专人负责调研了解入党动机,党校强化综合素质和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考评,党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拟发展对象的公开答辩”的工作模式,增强学生党员发展的透明度和普通同学的认同度,严把发展党员的“入口关”,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⑤制定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及违纪违规行为,按照“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追究有关组织和人员的责任,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落到实处。比如:入党介绍人和培养人应如实地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的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对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应追究其责任;在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如果不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应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等,通过责任追究机制强化责任心,进一步规范程序。⑥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制。根据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把“自评互评、党内外群众评议和组织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由学生党员向党小组汇报一年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即自我评议;其次由党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最后所在党支部综合评议,确定该学生党员是否合格。

3.改进工作作风,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全方位强化理论修养,使得党性教育贯彻始终。①构建教育载体,丰富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政治理论学习非常有必要,不但能够让大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很有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新的载体,丰富学习内容和手段。我们可以利用“三活一课”,即“党支部素质拓展活动、主题团日宣讲活动、主题班会专题活动和形势政策课”等机会,结合国内的一些重要时事,对学生党员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得党性教育学习更易被“90后”大学生所接受。②组织特色评比,拓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式。学院充分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支部特色活动的评比,鼓励学生党组织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组织生活,给广大学生党员们创造学习实践机会。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支部的特色活动,带领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在实践中体会。③丰富工作载体,强化党员工作站作用。大学生党员工作站是一个新阵地,我们可以通过成立“以指导老师为组长,楼层长为副组长、班级联系人为点长,以全体站务党员为成员”的理论学习小组,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服务、文体和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公寓楼管理,并能将平时的党员活动和公寓管理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协调、人际互动与交流、口头和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得党性教育得以更好贯彻。

4.树立榜样标杆,加大宣传力度,由点及面,使得优秀学生党员由点成片,形成广泛效应。①加强宣传,“亮”化党员形象。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淡化,模范带头作用模糊,在校园里,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橱窗、报纸等多样化的宣传载体,对我党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给学生党员们营造一种浓厚的、随手可触的学习氛围,对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②从每年度评选出来的优秀党员中挑出更加典型的学生党员,他们或是学习科研强人,或是学生工作达人,或是践行党的先进理论的活跃分子,通过对这些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和报道,使得优秀的党员形象深入学生们心间,一旦有不符或者背道而驰的现象,群众监督就会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党员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锤炼自己加强党性。

参考文献:

[1]李延军.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成因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8.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10)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4-0075-02

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保证机制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提出“高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研究与构建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把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举措。

一、构建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重要性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积极主动、保证质量地做好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一批优秀的学生吸引和凝聚到党组织中来,是时代赋予高校党组织的责任和使命,是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在高职院校的队伍建设、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保证党对高职院校的领导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更是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输送大批合格知识分子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主渠道。积极主动、保证质量地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学生党员走上社会后大多数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导力量,可以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员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从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规范程序,完善制度,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发展党员质量保证机制,就是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各个环节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制度化了的方法和措施。要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必须要严格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从明确大学生党员具体标准、考察培养、教育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全方位构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

(一)规范程序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关键

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要坚持做到抓好如下工作: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的原则,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1.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度。共青团要积极向党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将积极要求进步,在思想、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推荐给党组织,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后备人选;通过推荐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队伍,从而促使团组织推优工作的规范化。

2.入党积极分子的选苗关、入口关。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前提。要把党员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党员发展“关口前移”,立足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克服“坐等上门”的思想,主动工作,对新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耐心教育、热情引导,通过查阅档案、谈话等方式,及早发现苗子,推荐其担任班团干部“压担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和考察,及时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实事政治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加深对党的认识,从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政治理论教育关。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培训,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要充分发挥业余党校作用,定期组织培训,开展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定期组织积极分子参加系列活动,如参观、党的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和集中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创新教育载体,从而提高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端正其入党动机。

4.培养考察关。听取思想汇报、确定灵活的谈话制度和在日常工作中压担子是培养和考察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考察是否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是否真心实意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刻苦学习有明显进步并取得良好成绩?是否有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和奉献精神?是否能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他人的关系?是否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征求党内外意见,并将调查结果纳入党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时间上,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在谈话内容上,要涉及到政治、经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采取测试、问卷、答辩等方式进行考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质。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发展培训计划。在方式上,可以选择面谈也可以选择书面汇报;考察的范围,既包括学业成绩、工作表现,也包括在学生宿舍、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多层面、多方位的考察和客观的调查,可以客观了解其实际情况,又避免了走后门、讲人情等负面的东西。

5.组织发展程序关。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在充分听取支部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充分酝酿,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发展对象。在发展程序上,要严格执行有关组织发展程序,坚持做到:培养考察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党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未经学校党校学习或未结业的不发展;在各方面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不发展;学业成绩达不到中等以上或当年有不及格情况的不发展;入党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发展等。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接收预备党员之前,要将发展对象进行公示。公示结束无问题的,正常履行发展党员手续和程序。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应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预备党员转正关。吸收入党积极分子从组织上入党,只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步,党员转正是一项重要工作,不只是程序,而是思想上的一次升华。应健全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考察制度,严格把好转正关。坚持对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及工作情况的考察,要求其应比入党前更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接受支部所分配的工作,参加支部活动;要听其言、观其行,考察是否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在各项工作学习中起模范作用。预备期间每一个季度至少要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或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对于入 党后不思进取、先进性不突出、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提出警告或延长预备期;对违反校规校纪、经不起考验的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则要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二)完善制度,是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保障

质量是党员发展的生命,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质量的保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程序严格、手续完备,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党员发展制度,杜绝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1.党校培训制度。新生入学开始,各基层组织要及时组织全体新生上党课,建立“分级教育培训”机制。能够有效地将大批学生纳入正规的培训,使学生一进校就能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在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党校的系统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

2.强化入党联系人制度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度。要求党支部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都要指定两位党员联系人,并加强对联系人的教育和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和组织观念,把联系人对被联系对象的了解程度、谈话记录以及被联系人的进步情况进行意见反馈,做到定期考察、总结、汇报,真正使联系人把工作落到实处。

3.实施公示制度。为增强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减少发展工作中的失误,对拟吸收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人员,都要进行公示,并将公示的结果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4.政治审查制度和发展材料审查制度。通过查阅档案、外调(包括去人去函)、个别谈话等形式,党支部全面审查发展对象家庭和社会关系情况,支部书记要与发展对象正式谈话一次,并填好《政审登记表》。审查发展对象的详细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共青团推优表、培养教育考察表、党校结业证书、学习成绩单、政审登记表、外调证明信、民主测评结果、入党志愿书和思想汇报(预备党员转正还需备齐转正申请书和入党后的思想汇报)。一般来说,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应至少每季向党组织递交一份思想汇报。

5.发展党员预审制度。对列入发展党员计划党员的发展对象,其所在党支部的上级党组织要在党支部大会讨论接收其预备党员之前进行预先审查。

6.上级党组织专人谈话制度。上级党组织派专人找发展对象谈话,了解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是否同意吸收其入党的意见。

7.责任追究制度。应制定并实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具体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没有如实地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的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追究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责任;二是党小组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不公开、不民主、不慎重,造成发展党员质量问题的,追究党小组组长的责任;三是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不严格履行入党程序或者没有进行公示的,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四是发展手续不齐全、把关不严,造成发展工作失误的,追究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责任等等。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于进一步强化相关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保证新党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质量发展研究篇(11)

一直以来,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就是充满了知识和力量的地方,它能够将人类的文化遗产很好的保存下来,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水平,它是秉承服务第一的宗旨不断的发展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图书馆的整体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一个合理、科学和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式对于图书馆更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1、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发展

1.1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早期研究

图书馆早期的评价根据统计的数据,可以得出图书馆的各种书籍的借阅量是衡量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的标准。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有关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书籍,这些书籍的作者将推崇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并且将其很好的运用到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中,使得原先通过借阅量作为评价标准的不够科学化被另一种合理的标准所替代。

1.2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发展期

一些人因为营销学而受到启发,从而得出一些新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所注意。在这一发展时期,美国的一些服务市场营销专家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全新的理念之下,最先提出SERVQUAL的评价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他们将服务质量的好坏以用户在被服务过程中所的感受到和用户内心所期望的水平进行对比为评判基准,得到的差值可以判断出服务质量的好坏程度。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学者将这一评价模式用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管理中。但是,随着人们的不断的深入研究,发现现有的SERVQUAL模式并不是太成熟,它还需要大范围的测试,相关的指标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1.3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广泛应用期

随着研究学者对SERVQUAL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该种模式变得越来越W为成熟,此时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式正处在广泛的应用期,在这一时期,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对原有的 SERV QUAL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使其能够被不同的图书馆采用,最终成为实用有效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4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转型期研究

随着时代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事物都在朝着新的方向迈进,并且被新兴起的事物所替代,图书馆亦是如此。现如今是呆子而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正在兴起,它是明显不同于传统类型的图书馆的,它主要的特征就是信息化和方便性。因此,在对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上,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服务评价模式是不太可行的,因为它在评价数字资源时毫无疑问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适用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式应该进行一定的修正,从而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因为数字图书馆是新的事物,所以对其服务质量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因而要更加努力的探索和研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造出全面完善的评价模式,争取早日度过转型期。

2、各个时期评价模式的对比研究

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而言,每一种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式都有着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在不同的特定时期出现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式自然是不同的。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是将重心放在了图书馆的投入资源的研究上,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能够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较为客观的一个评价。但是却没能够和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图书馆和借阅者之间缺乏了一些情感上的交流,忽视了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感受。结果就是不能够为图书馆的管理者提供有效判断服务质量的依据,再者,在早期的研究阶段,在评价模式上的理论性知识比较多,缺乏实践,而且呈现的是一种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却没能形成一种较为统一的体系。

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发展期,新出现的SERVQUAL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而且作为一种新的服务质量的评价工具,它明显比之前的一些模式更为成熟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它不仅仅可以在实际服务过程中获得用户的评价,还能够了解用户原先对服务质量水平的期望到底是怎样的,从而有利于图书馆的管理者朝着更好的方向改进。然而,该模式最初并不是应用在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中的,所以还是存在较大的不足和局限性,并不能最为全面的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完全反映出。

随着图书馆的学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不断探究,才有了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实现,在评价模式被广泛的应用的时期,那些具备了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模式在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每种评价模式还是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足之处,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缺陷,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将评价模式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在转型期间,在评价模式上侧重于数字资源的研究方面,这是为了在数字时代能够使用户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该阶段的研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援,希望可以早日实现主体的多元化。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这种变化趋势是随着时代的信息化的发展而必然会发生的,但是也正是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处在刚开始的阶段,所以其服务质量体系存在局限性和不足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完善服务质量体系方面,要以客户为核心,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力争将服务水平提升上去。

3、研究展望

根据各种质量评价模式的研究经验,要想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对其展开系统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所制定的质量评价评价指标应该以能够反映图书馆的全貌为主要依据。还应该将评价模式不断的应用和实践,然后进行总结和改善,从而使其朝着合理和标准化方面发展。

图书馆的质量评价评价模式不能够只应用在少数的图书馆,这样根本不具备可比性,自然也就无法很好的判断出该种模式的整体效果是怎样的。应该通过各个图书馆之间的相互比较找出彼此存在的差距,继而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