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项目发展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9 08:55:46

项目发展现状

项目发展现状篇(1)

一、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起步相对晚于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发展历史中,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水平还是与先进国家有一定的距离。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的状况是:1、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并且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由于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起步较晚,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管理主体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意识不强。另外就是相关的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阻碍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2、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没有经历很长的时间,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完备的专业知识,这影响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3、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笔者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竞争机制中,过分注重价格的竞争作用。在竞争过程中往往只看着价格的高低,偏重于让价格最低者中标,很少考虑中标价的合理情况。这样过分注重价格竞争作用的结果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偷工减料的情况频频发生。4、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来说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在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才能对整个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有全面的认识,进而对项目是否可以实施做出客观判断。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很多投资方缺乏对于项目可行性的认真分析,造成很多盲目投资的现象,这最后导致工程投资的巨大损失,也是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应该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尽量做出客观正确的投资决定,确保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受损失。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笔者在认真研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做出了一个分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走向全球化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我国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家的各项经济活动也加深了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则积极利用这样的优势局势,主动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竞争中。首先就表现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协会在处理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之间的各项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通过参与这些国际组织和活动,大大提升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组织和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与国际其他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2、工程项目管理手段的科技化趋势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必然也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手段也在向着科技化趋势发展。笔者研究国外先进国家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发现很多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都开始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化管理,在一定的区域内实现了网络化、虚拟化管理,很多机构也开发了专门的管理软件对工程项目进行操作管理。这样科学系统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整个全球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趋势。目前我国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也吸取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开始采用科学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样将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也会带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事业向着科技化趋势发展。

3、工程项目管理向着全寿命管理趋势发展

本文所说的全寿命管理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建设一个满足功能需求和经济上可行的工程项目, 对其从工程项目前期策划, 直至工程项目拆除的项目全寿命的全过程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 以使该项目在预定的建设期限内、在计划投资范围内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并达到所要求的工程质量标准, 满足投资商、项目经营者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工程全寿命管理不仅是某些发达国家的趋势,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这样的管理方式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工程建设,又可以减少某些环节的费用,节约了整个工程消耗的资源,使得工程项目管理质量得到提高。

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笔者在前文中论述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现现状以及趋势,根据现状和趋势可以分析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对策用以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对这些对策进行论述。

1、不断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体系

由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步比较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因此很多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不断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体系。只有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体系,才能保证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在出现管理问题的时候才有相应的解决机制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不浪费财产资源,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前文已经论述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没有完全成熟,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十分重要。我们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增加与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之处,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3、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缺乏可行性研究的问题是非常突出,这不仅影响到了我国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影响到了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增强对工程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的重视,切实做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坚持做好工程项目建设前的各项评估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做客观的评价,真正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落实到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中,真正确保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保障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出发,认真分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更好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对策,希望可以真正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项目发展现状篇(2)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一、引言

项目管理的成熟度被用来描述如何提高或获得企业所确定的应达到的目标框架。体现的是企业项目工程的变化过程。通过内部的纵向比较,最终确定企业在项目管理上应做出改进的方向,全面实现项目管理的通用性。评估一个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创建的组织项目管理太过复杂,且规模过于庞大,不利于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大对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研究力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地组织形式以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的管理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有效改善各种人力资源在组织、计划、执行和控制项目管理工作上的方法[1]。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市场的全球化使得全球企业对有限的经济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经济社会对当今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经济资源,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能够做到全方位的控制成本、时间以及项目的质量。此外,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时应以目标导向的价值观作为主要指导思想。项目管理方法正是体现了新时代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对传统项目行业进行管理时,通过广泛引入项目管理方法来对合理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然而,对于规模庞大的企业而言,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项目管理方法来进行大量的持续企业活动,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企业项目管理是管理企业内部大量持续发生的企业活动,从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中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项目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因项目过于狭窄而带来的管理缺陷问题[2]。企业项目管理是将企业的基本任务当作项目来进行管理,需要建立在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并经过长期管理而完成的。按项目进行管理是将运作活动和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相结合而进行的管理技术手段,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贯彻落实到企业实际运作中,综合了传统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突破了传统管理方法的界限。

三、对项目管理的成熟度进行调查研究

1.成熟度模型的分类

美国有关学者从软件过程能力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成熟度模型,之后又有学者借鉴软件行业的成熟度模型,对组织或是个人项目管理角度,提出了各自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3]。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分别是伯克利项目管理过程成熟度模型,美国顶石计划控制公司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由美国微软技术公司和项目管理技术公司共同开发的五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美国项目管理解决方案公司五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以及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2.企业的发展与项目管理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经济实现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按项目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和董事会应加大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与项目经理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目标。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将项目管理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通过应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促使企业的项目管理走向成熟之路。与此同时,还应结合成熟度模型,开展针对性的项目管理培训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水平,尤其是提高高层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的战略理念意识,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

3.我国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已经正式认可了国外相关成熟度模型,且国内已有不少企业采用了一些模型,使得自身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我国并未正式引入相关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只是通过借助相关认证机构和培训体系,实现对个人的针对性认证。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均开始意识到项目管理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自身企业项目管理的培训力度,以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进而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能为世界所认可的中国式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势在必行。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指明发展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国内外企业将努力奋斗于建立出高级别项目管理成熟度,并在项目招投标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5]。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构建标准的比较机构,并确定好用来比较的方法,使得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够更加标准规范化。在理念、流程以及信息化上均进行不断改革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通过建立评价标准,并确定核心问题,从而协调项目管理工作中各个方面的关系。企业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建立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该模型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增华,吕义怀,曲长祥.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9(05):63.

[2]张俊杰,苏志国,季德志.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5(5):24.

项目发展现状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target domestic project management field, and provides some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一、项目发展现状

当代工程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 并在60 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0 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后风靡全球。我国对当代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 真正称得上项目管理的开始应该是利用世行贷款的项目——鲁布革水电站。1984 年, 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 第一次采用了国际招标的方式, 由于中标的日本建筑企业运用了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从而缩短了工期, 降低了造价, 并且工程质量优良,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给我国的整个投资建设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认识不足, 层次不清, 观念淡薄

我国目前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中, 很多人还没有真正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 还不能够把项目管理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其根源就在于认识和观念上的滞后。

2. 2 非专业机构和人士管理工程项目

这些非专业机构和人士直接对项目实施管理, 必然会造成项目运作的无序和混乱, 给项目、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2. 3 管理体系不健全, 运作程序不规范

1) 我国在社会上还未形成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推动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项目管理在人才培训、资质认定和学术交流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2) 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也很不健全。3) 项目管理的特征是优化组合, 动态管理, 所以项目经理部应该是一次性的, 而不是固定建制的。4) 推行项目法人制以来, 由于项目经理授权过大而导致国家利益受损和项目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

2. 4 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的许多投资项目都不够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的工作, 项目匆匆上马, 盲目投资, 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也可能埋下质量隐患。

2. 5 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实践较晚, 无论是行业还是单位, 具有组织大型工程管理经验, 能按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管理, 熟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能进行进度、质量、成本、材料、风险五大控制的复合型高级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具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资质( IPMP) 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远远不能适应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

2. 6 竞争中过分注重价格的作用

在目前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市场上, 业主处于主导地位, 众多的项目管理公司为了能够在竞标中胜出, 纷纷采取了降低价格的措施。而业主在选择单位时, 也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 大部分都倾向于选择报价最低的单位, 而对项目管理单位提供的服务和管理质量则考虑的不够, 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

2. 7 重视成本控制而忽视质量控制

随着原材料成本和机械人工费的不断上涨, 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和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 而且国内有关成本控制的文献资料也很多, 有的是研究心得, 有的是经验之谈。相反, 有关质量控制的研究却很少, 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对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

2. 8 信息化程度不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很低, 差距相当明显。就管理软件而言, 国外已经开发出了很多功能强大、智能化程度很高的管理软件, 而我国自行开发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类似软件, 在功能和技术上都落后了很多。

2. 9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内的指导性实施准则, 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与国际接轨的实施标准和标准合同文本, 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运作的要求。同时,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 相当普遍。

三、项目管理解决办法

3. 1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加快与国际接轨

要解决我国项目管理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下手, 思想不解放, 观念不更新, 其他的问题永远都解决不好。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管理组织, 应尽可能创造与国外知名项目管理企业或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国内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头脑, 加快解放思想的步伐。同时, 引进国外先进项目管理模式和体制, 健全我国的项目管理体系, 规范运作方式和程序, 按照国际惯例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加速与国际接

轨。

3. 2加大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考核力度

逐步形成多层次的梯队培养体系, 优化培养方案, 严格按照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的标准, 完善我国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考核认证制度。聘请国内外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 促进先进项目管理方法的交流与推广, 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3. 3 提高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集成化水平

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集成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科研机构、项目管理单位、软件开发企业等,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软件规范, 开发功能完善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项目管理特点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针对目前全寿命管理和目标管理发展趋势的特点, 开发合适的信息集成平台, 加快项目管理信息化集成化发展的步伐。

3. 4 提高对可行性研究和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

项目发展现状篇(4)

摘 要: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企业或者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成熟,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行业各领域。本文概述了项目管理国际发展现状和国内发展现状,并对项目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近年来,伴随项目管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相关理论体系日益成熟,“项目管理”具有了双层的含义即实践的管理活动和理论体系。具体的实践活动包括一系列的组织、实施、策划以及进度安排的活动,以来实现项目目标。而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涉及管理知识的各方面。项目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成四个阶段:启动、计划、实施及验收,而项目管理始终贯穿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对其实施过程化管理。

1 项目管理的现状

1.1 国际发展现状

项目管理起源于建筑行业,但是截至20世纪初项目管理尚未形成科学体系,也无科学适用的实践方法。它通常被看成“二战”的产物,在“二战”期间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因计划工程量和规模巨大,技术异常复杂,时间极为紧迫,使得美国军方逐步实行项目管理模式来管理工程进度、工程预算及工程质量等方面。到上世纪50年代初,项目管理在国防相关项目中有广泛应用;60到80年代,项目管理仅仅在建筑、国防及航天等专业方面有应用;80年代后,项目管理逐步步入现代化阶段,其在军事、建筑及航空工程等之外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软件开发业、工业制造业、金融业、电信通讯业等。另外,政府机构及某些国际组织也将其作为中心日常运行模式,以提升工作和管理的效率,比如:IBM、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在其核心管理部门中都实施项目管理。

目前世界上有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一是由欧洲国家创建的偏重实践的国际性学术研究组织,即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二是美国创建的偏重理论性的学术组织,即美国项目管理研究会(PMI),在1983年,美国PMI首次把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理论体系进行统一规范,并形成标准。到1996年,该组织了关于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也就是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当前,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以来,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壮大,使得项目管理在各类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增,专业化的资格认证制度不断成熟,而且各大学设立了项目管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取得项目管理专业学位成为一大学位热点。

1.2 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逐步对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比如:科学家钱学森的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法”等。而国内项目管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起源于统筹法。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鲁布格水电站工程中,参与建设的日本企业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对该工程的施工开展科学管理,获得了良好成效。航天工业在飞行器的推行系统工程中,开展矩阵式管理。

随着项目管理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国家逐步重视项目管理的科研工作。1987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在一批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的试点,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到1991年,建设部门进一步要求将试点工作转变成全行业实施全面改革全力落实项目管理及项目经理负责制。上世纪90年代之后,国际化建筑工程公司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施工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制等制度在国内得到有力推广,这也直接促进规范统一的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出台,以及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为国内项目管理的稳定发展给予了法律支持和保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倡导下我国成立了首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学研组织,也就是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其标志着我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逐步成熟。

目前,项目管理在国内的应用领域已逐步扩散,在国防、航天、建筑等领域应用外,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政府投资、科技研发等应用增多,并在各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很好成绩。

2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2.1 国际化

市场和行业的竞争需各种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而这也直接促进了项目管理国际化发展。跨国企业项目管理和国际合作项目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合作和交流均是通过具体项目得以实现,经项目开展管理的方法、理念、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交流及沟通。另外,国际型项目管理协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此类组织定期开展行业性和学术性的科研活动、发行专业期刊及协助相关人员的招聘等。同时,使项目管理学科的国际化标准建立。

2.2 信息化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项目管理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依赖于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复杂的项目管理予以量化和规范化。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在大部分项目管理中均采取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而实现它的网络化和虚拟化。除此之外,随着erp、SAP等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企业逐步选择借助信息工具对项目实施管理;同时,大多数项目管理企业逐步广泛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来落实具体管理工作,并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现阶段,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强化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重要工具,把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科学融合,通过计算机实现辅助式管理,有效进行项目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防控,监管人财物等资源的流向,使项目效益最大化。

国外项目管理工具软件有:Primavera 公司的P3等主要在大型、复杂的项目管理中有广泛应用;sciforma公司实行的Project Scheduler等是一款适用于中小型项目的管理软件。目前,我国项目管理软件大多数是在借鉴和参考国外相同软件的基础上,再根据国内相关标准研发上述软件,同时强化产品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2.3 多元化

现代的项目管理已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类型及规模展现出来。如今,项目管理在机械、金融、服务等行业中呈多元化发展,其方法体系充分结合具体行业的特性不断完善。通过实践,不同行业项目管理因类型、规模等差异而体现出项目类型的不同,具体可以细化为工程项目管理、IT项目管理、产品研制项目管理等。

由于项目管理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其范围、实施周期也存在差异,在项目人员配备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项目管理方法上不同,投资渠道和主体,投资方式等都趋向多元化发展。

2.4 专业化

项目管理被逐渐普及到各个企业及组织中,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趋势成为必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PMI提出的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PMBOK)已出至第五版,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已出至第二版,知识体系内容不断得到扩充和完善。学历教育已经从非专业人才实现向更高层次项目经理专业化人才培训体系迈进。将来,项目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均是通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才,职业化人员及职业项目经理会越来越多。对项目与项目管理学科的探索也在积极进行,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项目管理专业,国际项目管理组织也在对专业化、标准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3 总结

项目已经深入到国家、企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项目管理包含了为达到项目目标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逐渐完善,并且得到不断地实践,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然而与国际上发达国家项目管理水平相比较,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管理模式的选择及运行仍旧处于低效摸索阶段,项目管理理论建设方面也有照搬国外内容之嫌。因此,如何更好地为企业选择项目管理模式,如何更好地对各类型项目进行管理,如何更好地丰富我国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仍需对项目的成熟性、柔性及风险等方面的管理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玉中.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项目发展现状篇(5)

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项目管理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其概念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项目的复杂化而逐渐形成的。然而,人们将21世纪称为项目管理的时代,美国著名杂志《财富》曾预测,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的首选职业,项目的成败已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对项目管理的研究和运用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拟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使更多人了解和关心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及其发展历程

1.1 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内涵

1.1.1 项目的概念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的定义为: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任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对项目的定义是: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

项目,来源于人类活动的分化。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 “运作”;另一类是 “项目”,这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1.2 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区别与联系

“运作或作业”是连续和重复的,如流水线的生产过程;而项目是一次性和独特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运作”,更离不开“项目”。“运作”和“项目”相互支撑,构成日益发展的各行各业。在日常“运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需求,人们把它当作“项目”专题解决,使“运作”更上一层楼(见图1)。

1.1.3 项目管理的概念

按PMI的定义:“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越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即对项目从投资决策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从实现企业目标的角度而言,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是一致的,而二者在范畴上又有所区别。

1.1.4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企业的很多工作都可以看成一个个子项目,按照项目来进行管理,即在企业管理中可以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中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而企业管理的范围则更大。

1.1.5项目管理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盈利性组织。IPMA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在综合欧洲各国项目管理情况的基础上,IPMA推出了自己的专业资质标准《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准》(ICB),并进行资格认证。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其贡献主要是1987年8月正式出版了题为“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独一无二的项目管理文件。1996年,PMI出版了代替1987年的“PMBOK”并更名为“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 GUID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作为项目管理标准。该文件已被世界项目管理界公认为全球性标准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还以该文件为框架,制定了ISO10006标准。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跨行业的非盈利性学会组织,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项目管理的推广应用、项目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国内、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PMRC是IPMA的成员组织。2001年5月,PMRC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 PMBOK),并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NCB)。

1.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尼古水道,中国的万里长城和都江堰,这些辉煌的工程建设项目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大型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因此,有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管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这是潜意识的项目管理[1]。现代项目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2]。

1.2.1 项目管理的萌芽

第一阶段:1960年以前。通常认为,现代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伴随一些大型建设工程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年代的“曼哈顿计划”、50年代后期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等,虽然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取得的巨大成功预示着项目管理已初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方法。该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关注按计划进行管理,以及工期、成本。

1.2.2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

第二阶段:1960年-1985年。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项目管理已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工程、建筑工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受到了人们极大的重视。60年代,美国阿波罗项目的巨大成功使项目管理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登月计划中首次全面系统地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大规模项目的实际操作,使项目管理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初步确立了它的科学地位。

20世纪70年代,项目管理首先在大型国防企业中开始流行,并进一步得到完善。

20世纪80年代,随着项目管理研究的组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逐步确立、推广和完善,其理论化程度越来越高,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展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项目管理逐步从一些大型的工业工程管理及军事方面的应用向民营企业转移推广,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项目管理除了计划、协调和控制外,对采购、合同、进度、费用、质量、风险等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加之2000年PMI修订后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现代项目管理的框架初步形成[3]。

1.2.3 项目管理的普及和发展

第三阶段:1985年-1995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管理科学领域内部出现了知识结构重组和一些新的内部核心,项目管理以其清新的面目脱颖而出,成为现代企业、政府部门和各类组织的最新管理模式,在社会上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项目管理也成了一个热门的行业和职业。该阶段突破了人们传统概念上对项目的理解,并开始进入项目管理的普及阶段。

1.2.4 项目管理的新发展

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这个时期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在迅猛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集团化的挑战,各种企业和组织纷纷采用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譬如电讯、软件、信息、金融、医药等。项目管理在非传统项目环境下取得了巨大成功。

1.3 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项目管理比国外相对来说要晚得多。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将网络计划技术引入我国,称为“统筹法”。1965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这标志着我国项目管理学科的起源。

20世纪80年代,我国项目管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但主要应用范围仅在建筑业和国防,主要管理要素是进度、成本和质量三个方面。1980年我国开始吸收利用外资,伴随着项目的引进,现代项目管理模式也随之应用于中国。1984年,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鲁布革水电工程,日本建筑企业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给我国整个建设行业的影响巨大。从此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引入到我国。1987年,国家计委、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联合通知,在一批试点企业和建筑单位中要求采用项目管理施工方法,并开始建立中国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进行了一些项目管理的组织、制度、培训、普及等建设工作。1991年,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倡导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1994年,财政部向世界很行申请了一笔IDF赠款,专门用于项目管理的人才培养,建立起由清华大学等五所高校组成的项目管理培训网;1996年末,结合中国国情,翻译、编写了项目管理系列教材。而于 2001 年 5 月正式推出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则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4]。

进入21世纪,现代项目管理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2000年,PMI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认证被引入。2001年下半年,IPMA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引入中国。2001年7月,PMRC正式在中国推出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截至今日,我国许多行业纷纷成立了项目管理组织,如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这些都是项目管理学科在中国得到应用与发展的体现[5]。

2.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2.1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包的盛行,企业间的业务关联度越来越明显,传统企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以项目为中心,而不是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多,即企业的经营活动将越来越多地作为项目来运营,项目管理越发风行。项目管理的应用迅速扩展到所有的工业领域(行业),应用范围从单一项目环境扩展到整个组织环境,项目管理从单一的项目管理转变为多个项目管理,或者项目的组合管理。

2.2项目管理重点不断转移

项目管理的重点从传统的“三大控制”转移到委托关系、供应链、项目临时组织及组织文化的影响等管理和组织层面,并将更加关注社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重视项目组织、文化冲突与项目治理机制[6]。

2.3项目管理被作为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解决方案

由于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或者经营效益。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调整原来非常臃肿的纵向职能部门结构,使之变成一种扁平化,更有效率的组织,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2.4从传统的“管理项目”向“通过项目进行管理”演进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顾客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面临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为了应对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金字塔模式逐渐向扁平化、柔性化和敏捷反应的组织转型,大量中间式的组织形态不断涌现,出现了诸如战略联盟、外包、供应链一体化、虚拟企业、企业集群等一系列的超文本结构。在这个背景之下,项目的概念和范围在不断扩展,项目管理也开始了从传统的管理项目(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s) 向通过项目进行管理 (The management by projects) 的演进。现代项目管理不仅是指对于项目的管理,而演变成通过项目进行管理,其应用已经延伸到了日常工作领域,把日常运作当成项目,并运用项目管理技术进行管理,这种方式被称为“通过项目进行管理”或“基于项目的管理”[7]。

2.5项目管理研究对象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演进和项目管理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项目管理的研究对象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最初只是关心单一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扩展到现在的多层次、宽领域的研究分析。越来越多的研究跳出了单一项目管理的视野,项目管理的研究对象从单一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扩展为项目网络、项目型产业和项目生态系统[7]。

2.6从项目层面过渡到组织级的项目管理,重视项目管理中的战略规划

进入21世纪,国际项目管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战略项目管理阶段。虽然每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是一次性的,但是在组织内部,项目是层出不穷的,从公司层面上看多个项目之间是彼此交叉的,因此,项目管理将更注重组织战略与项目管理战略的协同。

3.小结

实践证明,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提高收益、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发挥综合收益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显著的优越性。在新经济条件下,项目管理已然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在未来的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项目管理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宏观上,项目成功可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微观上,项目管理则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此可见,项目管理在21世纪必将继续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宙,鲁成伟.现代项目管理科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J].管理观察,2008,12:289-290.

[2]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6-8.

[3]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Standards Committee.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Pennsylvani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0.

[4]张露.刍议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J].科协论坛,2009,8:152-153.

[5]赵会芝.我国项目管理现状与展望[J].科技信息,2009,4:119-119.

[6]梁永宽.国内项目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综述[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1(9):47-50.

项目发展现状篇(6)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气工程仍然实现的是粗放武的管理,这与我国目前工程管理领域的非专业化形式有直接的关系,至少目前来看,这是我国绝大部分电力电气企业的现状。我们认为把工作任务下放给具体部门或个人之后,就把目标计划安排在工程完成之后,往往造成了管理的滞后与工程的拖延,抑或是对一个大的项目或者目标,并无具体的计划可循,无具体的执行方式,造成了工程施工的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等。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电气工程管理已经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严重脱节,我国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并未充分享受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有的电力电气企业甚至还停留在那种项目管理无序的状态,企业硬软件管理尚不规范,更谈不上用计算机来进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综上所述,我国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是落后的,也是混乱无序的,企业没有合理的规划部署,部门的进度要求不明确,盲目赶工抢进度,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工程成本浪费,甚至影响工程质量,给项目留下无穷隐患。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从具体事例来讨论如何改善我国电气工程管理的落后趋势。

2 严格规范电气工程施工前准备

众所周知,如何做好工程管理就是要做好工程施工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要做好施工前的目标计划与成本控制。按照电气工程具体情况,施工前准备的一般包括:

2.1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资质核查

电气工程是一个特殊性行业,对于从事电气工程的人员在资质与专业方面有特殊要求,也存在层次分化,一般从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两方面进行资质分层,有一定的硬性指标与要求。

从施工单位来看,以电压等级来划分:10kV及以]-、35kV及以下、ll0kV及以下$1:1220kV及以上。另外还有对电压下的范围进行说明如35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业主应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承包商。超出资质范围施工是不能被接受的。

电气工程从业人员一般是按照工作性质进行划分:电气作业人员包括了安装、调试、运行等,各工种的要求不同、侧重也不同。当然也有同时拿到各种证件的。业主应要求施工单位配足配齐持证的施工人员。

2.2施工前施工设备的检查

按照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应配足配全和项目有关的设备机具,无论是各种加工还是轻重设备都要符合施工要求和施工规范,所有的实验调试设备必须满足工程要求且均在检定有效期内,用于检验、调试的设备如电流表、电压表、调压器、开关特性测试仪等都必须经国家授权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同时这些设备应满足项目的需要。

2.3施工方案的审核

组织计划形成施工方案是施工过程高效的保证与工程质量的核心内容所在,安装工作的原则就是应以最少的消耗、最短的施工周期、最简便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创造出最佳产品。因此,施工组织抑或是施工方案编写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方建设方的切身利益,因此首先应在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同意后在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上签字盖章。

2.4审查图纸,熟悉规范及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图纸不但反应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也是施工的重要依据。为了了解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施工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求熟悉和审查图纸,明确工程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明确施工要求,明确各专业间的配合关系。另外,项目施工前,应熟悉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熟知设备的安装要求及安装注意事项,以保证安装工程符合规范的要求,符合安全、可靠、方便、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

3.加强电气工程施工管理

3.1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图施工

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常出现图方便、省材料,而不按图和规范操作施工的现象。例如:焦渣层的电线管不给予水泥砂浆保护、布管该留间距的未留、平行布管给予重叠、不按规范弯管等。施工中还往往忽略按系统图接线,设计回路的安排是有一定原则的,是进行了“相”平衡的,如不按图纸回路编号接线,一是可能造成控制错误,也可能造成“相”不平衡,使开关保护措施失去作用,或线路烧毁。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检查。

3.2加强隐检记录

电气施工是随结构施工分段、分层进行的,所以质量检查必须分层分段进行,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格,不能事后集中补填表格,施工管理人员在阶段检查质量时,还要复核检验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并应对照图纸检查是否有遗漏。

3.3电气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实现数据库的有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越完善其作出的统计及分析就越全面,所以在电力数据管理方面要尽可能的对数据进行完善。电气工程的费用主要是通过合同发生的费用,建议先对合同按专业做好分类,主要数据包括合同名称、签订时间、乙方、合同金额、合同附件、合同变更金额、中标金额等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在使用了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后,工作人员巡检时只需带着巡检器到现场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

巡检器的操作简单方便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及设备性能动态分析时,可以直接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了。提高了信息处理与统计功能。信息查询是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主要部分,通过不同的查询功能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对实现对信息的处理及分析。系统能够提供的查询方式有很多,如工作查询、异常查询、缺陷查询以及结果趋势查询。在考核统计上主要是对巡检工作人员的日常巡检工作的统计,以便考核巡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系统主要实现了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及异常统计功能。

3.4电气工程管理人员的要求

电气工程管理人员应对工艺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特别是对其安装的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施工阶段电气工程管理人员要和使用单位人员密切配合,及时发现设计时没考虑到、审图时没有发现的一些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现象,及时纠正修改。

总结

项目发展现状篇(7)

一、国际与国内电影节展现状

国际第一个电影节诞生于1932年8月6日。电影节展做为影视事业与影视文化链条上的一环,是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准而产生的一项活动。也是为了奖励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而产生的一项活动。从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至今,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的电影节共有700个左右,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3种类型:综合型、专业型、地域型。国际电影节展按照内容设置可以分为4种类型:A类: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电影节以竞赛为主,但没有具体的主题。包括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等。B类: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电影节以竞赛为主,有具体的主题。比较知名的有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西班牙锡切斯电影节,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C类:非竞赛型电影节。不以竞赛为主,以电影展映为主。最有名的是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还有奥地利维也纳国际电影节。D类:纪录片与短片电影节。包括德国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电影节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等。我国(包括台湾地区在内)有近20个电影节展,数量居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位居第5。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珠海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新近崛起的几个影节展包括:FRIST青年电影节、重庆青年影展、杭州亚洲青年电影节、天津青年影展等。其中特别要说的是青年电影节展,作为区域型电影节展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林林总总,难以数计。虽绝大多数都无缘国际电影节展的层次,但却在电影产业、电影文化、电影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值得特别书写一笔。回顾电影节展的历史,根据转型的关键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32年威尼斯电影节到1968年的戛纳电影节,这是电影节展组织形式的奠基与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以独立组织电影节展为特征,电影节展既是电影艺术的保护者也是电影工业的推动者,到上世纪80年代结束。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进行阶段,电影节展正在被彻底专业化和产业化。统揽国内各类电影节展并与国际电影节展、优质电影节展进行比较寻找差距,不难看出其中的优势、差距与问题。优势在于新立项目众多容易成长出有影响力的品牌、巨大市场潜力遇到文化经济大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政府可以在其中发挥很大的影响与助推作用。差距则体现在国际影响力和经济产业发展方面。问题主要在于定位偏差和商业开发不足。中国电影节展名目众多,却少数几个具有些许存在感,其他则大多让受众没有印象、没有感觉。有人说中国电影节展的虚与实都没有达到理想境界。从实的方面说,评奖缺乏权威难以服众。从虚的方面说,仪式感崇高性弱于娱乐性明星秀。

二、电影节展项目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

项目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特点;对策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47-01

1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管理。这是项目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决定了项目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很难有纠正机会。

1.2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项目的生命期是一个有机的成长过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相互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项目管理应该是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1.3 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力很强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其明显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既定的功能要求以及质量标准和预算额度,决定了项目管理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于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合理应用而又不超越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2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我国对项目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标志性的工程是1984年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的建设。该工程利用世行贷款,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招标,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工期提前5个月,造价降低了4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工程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等,应该说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究其原因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3.1 致力于与国际惯例接轨。随着我国加入WTO,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进行严格要求的资质管理,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保证质量标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3.2 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3.3 必须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工作,争取出版专业刊物,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3.4 必须开展精细化管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形成整体工程高质量。由管理精细化到施工精细化再到产品精细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然成为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等建设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

项目发展现状篇(9)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首建以来,在30年中以其快捷、高效、舒适、安全、节能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辐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高速公路已近11万公里,在建里程超2万公里;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高网规划里程达到13.6万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仍然方兴未艾。伴随着国内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由少及众,高速公路建设阶段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向着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迈进。但不可否认,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在政策实施、资金保障、建设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笔者工作实践中所接触的一些主要问题试作浅谈。

一、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执行和失地农民的扶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伴随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和升值前景愈加明显,使农民对征拆补偿标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高速公路建设所需土地是以征收划拨方式获得,征收价格没有体现出土地的升值属性,与城市建设规划区内出让土地价格更存在天壤之别。部分地方政府在制定标准时出于对政府自建工程费用控制的顾虑也不愿自主提高

补偿标准使其与农民的诉求差距越来越大。此外,相邻地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邻地价差,以及补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征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农民对此项工作的严重不满和抵触情绪,继而发生大量上访、阻工现象,甚至引发,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推进和社会稳定。

在政府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要缓解此类问题的核心条件是在社会利益优先的条件下兼顾集体、个人及建设单位利益的情况下制定出相对合理,能够被农民广泛接受的补偿标准;并且建立完善失地农民的扶助政策。对补偿标准的制定应逐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引入土地价值评估和听证制度,以县(区)一级为对象进行指导价格调整。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和被征地方的集体组织行成一定的角色转变,政府一方由标准的制定者和实施主体转变为调查者、组织者、评审者,而集体一方由被动接受者变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在优先确保社会利益的条件下与土地使用者进行三方协商。在省级政府层面成立由国土、交通、人社、监察、公安等部门组成的仲裁委员会和由省级人大牵头,法制、司法、财经、农委、建环等专门委员会参与,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三方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向省级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决定依照执行,监督委员会对仲裁依据采用和结果进行监督。在形成较为合理的补偿标准的同时,对失去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农民还应有配套的扶助政策和措施,对失地后生活困难和依靠剩余土地不能维系基本生活的群众应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予基本生活保障。此外将高速公路沿线的经营设施在同条件优先的原则下让渡于失地农民参与的地方合作组织经营;在经济较发达,高速公路项目盈利前景明确的项目可试点农民以适量被征收土地作价入股,使其在长期稳定的运营收益中获利的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建设期间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房屋拆迁安置工作应提前谋划,有序启动,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着力于提高拆迁户的生活水平。

二、项目建设资金组成的一些变化

随着高速公路在中西部更广阔地区延伸,受项目自然环境、建设标准、物价上涨、融资成本等多因素影响,高速公路建设成本不断攀升,部分项目每公里造价已超亿元。这其中,以结构工程数量增大和物价因素为主,同时各种其他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上涨也颇为显著。掌握建设资金组成的变化特点无论对于项目概、预算科学编制还是建设单位建设资金的总体筹用把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概算指标作为建设单位投资控制的依据常常面临大幅突破的局面,设置的不可预见预备费普遍不能解决包含工程变更、材料调差在内的投资增加。按照社会平均水平和简明适用原则编制的概算定额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反映各地区的实时生产水平,有必要缩短更新时间或者进行子项计费方式的调整。比如最为津津乐道的定额人工费问题,定额人工单价经过调整后仍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价格水平,普遍大幅偏低。虽然广泛采用的包干、计件制发挥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表面上看通过用工数量的减少弥补了定额人工单价的差距;但此种弥补是建立在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或更高能效设备应用的基础上。人工定额定值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比如可综合考虑具有提高劳动效率的普遍因素条件下单位工作的用工量,在此基础上制定贴近市场价格水平的单价;在劳务公司已成劳动生产主力军的形势下,将本地区同行业劳务公司支付给工人的包含社会保险费在内的平均小时工资作为人工单价的定值标准,以小时工资定值更能提高定额标准与市场标准接轨的精确度。在诸如此类的子目中各省区根据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应具有更加自主的调整权限,承认地区差距,把各地区间的价格差距交给市场调节。

现行的概算预备费中极少考虑到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变化、杆管线迁改、社保安置费用调整,项目线外工程实施,借用地方道路赔损等等现实情况下将要超支发生的费用。根据处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目前在建高速公路实施情况来看,征地拆迁、杆管线迁改以及按较宽松政策落实社保安置条件下,该部分费用较概算费用平均高出50%以上。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对沿线地区原有灌溉系统、耕种道路、排水系统等设施造成破坏,客观上造成沿线村民生产生活的不便而需要对原有设施进行修复、改移,恢复其使用功能;同样根据目前四川实施情况来看,该类线外工程造价也达到25万/公里以上。同样,因为工程施工造成借用的地方道路、农村集资建设村道的损坏修复、赔偿费用也不可小觑,施工单位投标费用中线内道路使用维护金相对于赔损费用只是杯水车薪,而不得不由建设单位承担。综上各种情况,概算中按一定比例控制预备费的方式存在很大缺陷,应该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充分考虑政策、市场、民生的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加强对预备费使用情况的审计。

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无缝衔接

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作为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将项目的“影子”绘为“蓝图”继而赋予项目“生命”,实现项目目标。此过程参与方众多、时间周期长、协调难度大,需要发挥组织的作用保证各项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可实施性,集中体现了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各参与方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完善高效的决事机制,体现各参与方围绕项目建设为核心的服务性。设计阶段重点处理好不同专业之间整体协调性,相同专业牵涉不同设计单位的统一性,体现出设计宗旨和理念的一致性。对于同一专业由多家设计单位完成的,出于专业性考虑建设单位宜根据项目特点委托一家作为设计牵头单位,由其提出设计一致性意见,各设计单位商议讨论后择优采用,在留有一定灵活性的基础上力求消除各单位之间的“设计习惯”差异。

项目施工阶段存在不同阶段参与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施工期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水平衔接,主要存在设计、施工、监理、质检、建设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重点在履行自身责任的同时变相互制约为相互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产生的诸多问题。需要各方长期密切配合,设计单位应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熟悉本工程设计过程的人员派驻现场履行设计后期服务,及时为现场问题及时提供理论依据,提出处理意见;建设单位明确各专业、各管段责任人,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员一道汇总四方意见,反馈信息,制定措施。施工期间,各施工单位之间势必存在作业范围重叠、交叉,工作间相互制约、干扰的现象,施工单位之间应发挥自身主动性,从优化施工组织,动态分析调整入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必要时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应本着有利于项目总体目标推进的原则、不偏不倚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激励施工方克服不利因素,消除对立情绪。在施工末期,在满足设计和验收标准的情况下应将重点导向建设和运营的衔接,着力于提升运营水平。

在整个建设实施阶段,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统一应以建设方为核心,作为整个系统的纽带和信息中心,达到无缝衔接,才能协调一致,少走弯路,保证项目进展的平稳、连续。

四、项目施工期管理的普遍要求

以提高施工期管理效率为出发点,发展有利于项目建设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施工期建设管理的必然趋势。行业内普遍形成了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从业单位信用评价等体系,使项目管理手段上台阶。

1、信息化建设

目前信息化管理很多停留在单项业务管理的层次,或者仅实现综合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本功能,没有将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引向深入直至通过系统直接指导生产。将更多元的设备信息,如隧道施工掌子面安全监控系统数据;更适用的信息模型,如BIM模型之于建筑业,引入到项目综合信息系统中达到系统的高度集成,赋予系统更强大的执行力,将使信息化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2、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是增强从业单位诚信、守法的意识,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应制定出更能反映市场特点,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的失信行为判定标准和扣分标准。与日常工作考核挂钩,不能搞集中评价,建设、质监、行业主管各方拥有相对均衡的评价权限。信用评价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工作和诚实信用原则,结果应反映出奖优罚劣原则,特别是对一贯表现优异的单位应给予优厚的奖励政策。比如免予投标强制性信誉审查,减交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部分可以保函方式提交,对资格预审通过数量和中标合同段数量有限制时给予放宽处理等,使其能在守信自律中获取丰厚回报。对存在的的失信行为应及时在项目管理系统和行业主管部门信用评价管理系统中进行公示,对相关从业单位形成压力,迫使其自觉履约。

3、制定更加合理的工期

更加合理的工期一是指总的施工工期的确定,二是如何合理的加快工期。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工期的确定还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对项目的不同特点关注不多;存在行政干预和盲目加快进度节省成本的状况。不合理的建设工期已经和违法转包、分包一道成为影响工程质量、安全、成本等其他目标实现的两大“推手”。

工期的制定与执行不能脱离遵循工程建设固有的自然规律这一基本原则,需结合到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征地拆迁进度、气候状况、建设资金保障等施工的外部环境影响进行统筹计划。保证工期目标的重点是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保证资源的合理投入,落实工期保障措施,保持在总目标的约束下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执行计划的能力。各级政府应该正视各种“抢抓工期”带来的负面效应,给参建各方一个更趋宽松的建设环境,使社会效益与从业者经济效益得到共同提升。

五、新的建设模式下的项目管理

近年来,交通行业建设市场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高速公路投资市场,以BOT、TOT、BOOT等融资模式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以BOT项目开展较多的四川为例,自2007年全省第一条BOT高速-乐(山)至宜(宾)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以来,以BOT方式建设的高速项目共计超过30个,占在此期间全部高速项目的七成,社会资本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融资来源。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新的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助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一是综合性的大型企业投资人在应该进行公开招标的工程项目中通过技术手段排除其他候选人,将项目的整体或大部分发包给关联单位,埋下建设过程中责任不清、业主方管理不力、资金抽逃的隐患。二是个别BOT项目欠缺专业经验,管理能力不足,体现在最终结果上表现出质量通病明显,大范围返修,建设遗留问题突出等。三是有的项目投资方建设资本金不能及时到位,融资渠道不畅,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造成开工率不足,个别项目工期延误长达两年之久。在全国范围看,存在个别投资人资信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盲目乐观;甚至故意放松投资目标的控制,任由投资溢涨,将项目作为套取贷款或达到其他非法目的的载体,乃至于裹挟地方政府。加强对投资人资信审查和建设过程监管刻不容缓,建立投资人履约考评体系和中途退出机制,保证高速公路项目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社会效应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市场公平。同样,在目前信贷紧张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应该为投资人在融资过程中能够从金融机构争取到稳定、充足、健康的贷款资金提供帮助,保证新的建设模式下行业的良性发展。

项目发展现状篇(10)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害。世界上的发电技术主要是使用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发电,这种技术不仅会产生更多废弃和垃圾,破坏环境,而且对于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浪费程度也是相当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使用煤炭和石油资源进行发电会极大地造成这种资源的紧缺。因此,发展新型的、清洁的、安全的发电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核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型和新型的发展技术,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石油和煤炭发电技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核电技术,我国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核电技术,我国最为核大国之一,核技术在世界上已经趋于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的核发电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核电技术简介

核电技术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发电的技术。因为受控核聚变存在技术障碍,目前核电站都是采用核裂变技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验证性核电站为第一代核电技术;70、80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建设的核电站称为第二代;第三代是指90年代开发研究成熟的先进轻水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指待开发的核电技术,其主要特征是防止核扩散,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安全性高和废物产生量少。核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型、安全性以及经济型的发电技术,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的发电技术,我国早已制定的核发电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火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发电,水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水的流动性能进行发电,而核电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原子能之内的核聚变进行发电,其主要使用原料是铀。

三、我国的核电发展简介

我国在上世纪建国初期就开始研究核技术,迫于世界强国的压力和我国石油煤炭资源的紧缺,因此我国在1985年开始建设第一座核电站,并在1992年初开始第一次成功发电,这标志着我国的核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成功。经过近20多年以来的发展我国的核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核电站也有最初的一座开始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主要有方正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等,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29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仅1.5%,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仅2.4%,而核电发电量占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0%。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一贯推行有限的发展核电技术,因此在2003年以前我国的核电站只有一座。但随着2003年国际性煤炭和石油资源的紧张,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我国本土资源的不足,国家开始改变方针策略,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技术。我国的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对于核电站技术的政策,国家对于核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政策优惠和资金鼓励,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使用40余座核电站。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核电计划已经步入正轨并且稳健往前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的核电技术,我们依然与发达国家支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不容忽视不可否定的事实。

四、我国核电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核电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的核电技术在国际排名中趋于前列,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是存在的,我国的核电项目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的核电发展缺乏长期规划

核电是需要长期进行发和规划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至规划的2040年,首要目标只规划到2020年。因为受到国家政策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缺乏一个长期的计划,目标也是不明确的,因此这对于我国核电发展有着根本上的限制。

(二)缺乏对于核电事故的处理经验

核电技术虽然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核巨变是有非常强大的辐射性,核电安全管理是核电发展的首要保障。世界上的每一次核电事故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我国缺乏处理核事故的经验,也缺乏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管理经验。

(三)核电人才的紧缺

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技术,追求核电的清洁性。但由于我国的核电发展较晚,对于核电人才缺乏培养经验,对于核电人才的培养时间过短,导致我国的核电人才储备少。因此我国严重缺乏具有大量核电研究经验的人才,缺乏安全管理核电的技术人才。

五、对于我国核电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核电发展计划

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是我国发展核电技术的首要目标。我国能源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该制定一项长期的有效的核电发展规划,对于我国的核电发展提出新的目标。

(二)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核电事故处理经验

我国已经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之一,对于国外的先进的核事故处理经验应该积极引用到我国的核电发展过程中,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核电管理经验,政府也应该介入其中,加强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积极培养核电人才

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对于我国的和技术人才,我们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培养人才,制定好长期培养规划,另外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高校与核电研究所进行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我们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人才,并且把我国人才送到国外去学习深造。

六、结语

核电技术作为一项清洁的安全的以及新型的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主要发电技术。因此,我国发展研究核电及技术也是势在必行的,这对于我国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改变我国的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最终将核发电作为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

参考文献

[1]《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1

项目发展现状篇(11)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1982年项目管理被引入我国,1988年我国开展了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表明,项目管理和战略管理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变化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公路工程建设中涉及到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多个环节[1]。一般投资和建设的规模比较大,过程也很复杂,对公路工程建设进行严格、有序的项目管理十分关键。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还停留在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上,无法发挥项目管理的真正作用。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不断完善和建筑市场逐渐规范的形势下,我国应该实现项目管理的真正作用,以应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项目管理在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鲁布革水电站引水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展。我国的公路项目管理开端于京津高速,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公路工程中先后实施了工程项目管理,一些高科技领域也在不断探索项目管理的新思路。2000年我国全国人大通过了《招标投标法》,并在全国正式推行,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2]。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公路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工期拖延和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很严重。例如,湖南株洲的某高速公路高架桥在拆迁作业时突然坍塌,导致9人遇难、20多辆车被损毁的严重事故。类似的公路工程事故不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重大事故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不规范、项目管理不善有很大的关系,也反映了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通过对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工程项目管理体质不规范,项目管理者权责不清,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2)公路施工企业用人体制不健全,缺乏企业管理理念,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公路施工企业缺乏战略管理意识,重扩张轻管理,导致企业经营和管理步伐不一致。(4)很多企业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资源浪费和损失现象严重。(5)成本管理不具体,企业项目名义收入增加,实际效益下降。(6)工程项目抗风险力弱,导致工程实际成本超支和工期延长。(7)工程项目管理缺乏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对策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3]。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工程项目管理更应该不断发展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步伐。面对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公路施工企业应该积极进行项目管理革新,探讨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发展对策,以改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应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走出国门实现与国际接轨。国际上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有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在具体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国际上的各种技术规范和实施方法,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监理人员应该多进行公路工程监督检查,保障施工中的技术法规和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中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也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国家应该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法律配套,种类齐全,避免一些法律相互重叠和抵触的问题。施工企业也应该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法规,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工程承包和施工等过程符合法制规范。

(三)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很多发达国家一直很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我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交流和研讨活动,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工作和项目管理人员资质认定,以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国家也可以在各大高校设立完善的硕博学科点,让这些人才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精通计算机、外语等,以成为复合型的项目管理人才。

(四)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和各种管理软件成为各大企业的宠儿,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网络接收到各种信息。面对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沿用已有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信息社会的需求。因此,公路工程中应该寻找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将计算机技术引入项目管理工作中,探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既是工程项目管理顺应时展的需求,也是和国际规范接轨的需求。

三、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中对建设过程进行严格、有序的项目管理十分关键,有助于保障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公路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明确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探讨有效的发展对策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保证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现代化,以此有效提高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崔胜强,袁忠磊,牛玉欣.基于新理念的公路建设项目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1(22).

[2]阮冬平.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J].网络财富,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