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3 16:36:27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1)

当前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年轻父母面对幼小的孩子难免倍加宠爱。在教养子女方面,家长更多地注重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而对于孩子各方面能力与习惯培养,则归结为孩子长大后的任务。岂不知,幼儿时期更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园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造社会环境,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其中生活活动包括进餐、喝水、睡眠、盥洗、如厕、入园、离园、劳动、自由活动和散步等。著名教育大师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一日活动包含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教育契机。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谨记随机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反复性原则。在一日活动中,游戏、儿歌及正面教育、表扬鼓励是培养幼儿技能与习惯的有效途径。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受益终身。

一、一日活动中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人一生永恒的话题。不管是生存需要还是个人发展需要,总需要学习进一步巩固自身实力。甚至人生中度过的每一秒,都是学习的过程。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不涉及高深学习能力培养,但好的学习习惯却是可以绵延孩子终身的。在幼儿园,最主要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餐后的等待空隙及专门的阅读时间,都是培养幼儿读书习惯的有效时机。书本放在膝盖上、眼睛离书面一尺、看书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书本要一页一页地翻……这些小的细节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醒。日久天长,幼儿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不需要教师提醒也知道如何正确看书。这些细小的行为都是幼儿日后阅读的优良习惯,是幼儿日后学习的垫脚石。同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专门的活动设计教给幼儿学习方法与技能,使幼儿从小对学习具有美好的向往与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一日活动中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卫生环境。良好的卫生环境不仅要求成人为幼儿提供整洁卫生的环境,更要求幼儿自身懂得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幼儿园一日生活无时无刻不与卫生息息相关。餐前便后以及手脏时及时洗手,餐后漱口擦嘴等是最为直观的卫生习惯。许多隐性的卫生常识在一日活动中有所体现。如冬天天气较冷,许多孩子会感冒流鼻涕。及时用纸巾或手绢擦鼻涕是很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卫生习惯培养要抓住有利时间间隙及专门的活动设计。利用离园前的时间,教给幼儿刷牙洗脸洗手的技能,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幼儿会以极大热情参与教师设计的小场景,同时有意识地记教师教授的动作,从而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一日活动中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

中国古语有云“食不言,寝不语”,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这六个字的少之又少。幼儿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更难以践行这六字箴言。因此,幼儿良好饮食睡眠习惯培养尤为重要。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进餐包括吃饭、点心、水果。教师要创设安静整洁、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同时利用进餐环节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等习惯。而在睡眠方面,教师要创设安静卫生的睡眠环境,并提醒幼儿睡觉前如厕、进寝室即上床睡觉、衣物放在指定位置等,以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寝室常规,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不蒙头睡觉等。

四、懂文明,讲礼貌

中国历来以文明礼貌著称,文明礼貌的传统源远流长。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礼”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懂文明讲礼貌更是被人们所推崇。洛克的“白板说”证明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幼儿的文明礼貌要从小培养。入园与离园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的最佳时机。入园时向老师问好、向家长道别,离园时要对老师说再见是最基本的礼貌行为,而由此衍生出来的文明礼貌会蔓延至幼儿的生活当中。在文明礼仪上,进餐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谈笑、不口含食物说话、保持地面桌面和衣袖整洁;做错事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说“对不起”;喝水、盥洗、散步如厕时要排队……这些细节上的讲究,无不体现出“礼”的重要性。文明礼貌看起来是外部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从而映射出整个人综合素质的优劣。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发展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小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对今后幼儿个人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2)

老师跟孩子们商量好各自喜欢参与的劳动:帮助老师清理活动室、清洁大型玩具、擦玻璃、擦桌椅、清洗桌面玩具等。看,孩子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各忙各的,不亦乐乎。

通过此次活动,不但让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劳动是快乐的,同时也有利于孩子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幼儿园开展2017年五一劳动节活动总结【2】 五一劳动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资源,是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快乐的良好开端,为了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爱劳动的情感,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劳动节”的意义。值“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幼儿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2017年4月30日我园开展了“劳动最光荣”五一劳动节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共分为4个部分,包括:学习篇、实践篇、展示篇、家园互动篇。活动中,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等资料向孩子们介绍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和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劳动者,让幼儿体验他们的辛苦,了解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感受辛勤劳动者的光荣。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形式各样的活动。干起了力所能及的小事:小班帮着捡垃圾和校园的树叶、摆椅子、收拾玩具;中班为班级整理图书玩具,抹桌椅,浇花、擦桌子等……大班的孩子为班级拖地、扫地、擦洗走廊玻璃、楼梯扶手、门、窗台等……小朋友们在劳动中切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提升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都很积极、快乐。

此次活动,孩子们了解了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各行各业的资源,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强烈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了“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含义,感受到了辛勤劳动者的光荣,激发了孩子们对这些最可爱人的爱戴之情!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3)

我园的孩子虽然年纪轻轻,但事事都能亲力亲为,籍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体验劳动的乐趣,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4月29日,我园开展了"我劳动,我快乐"的庆“五一”劳动节活动。

老师跟孩子们商量好各自喜欢参与的劳动:帮助老师清理活动室、清洁大型玩具、擦玻璃、擦桌椅、清洗桌面玩具等。看,孩子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各忙各的,不亦乐乎。

通过此次活动,不但让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劳动是快乐的,同时也有利于孩子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幼儿园开展2017年五一劳动节活动总结【2】

五一劳动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资源,是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快乐的良好开端,为了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爱劳动的情感,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劳动节”的意义。值“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幼儿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2017年4月30日我园开展了“劳动最光荣”五一劳动节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共分为4个部分,包括:学习篇、实践篇、展示篇、家园互动篇。活动中,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等资料向孩子们介绍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和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劳动者,让幼儿体验他们的辛苦,了解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感受辛勤劳动者的光荣。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形式各样的活动。干起了力所能及的小事:小班帮着捡垃圾和校园的树叶、摆椅子、收拾玩具;中班为班级整理图书玩具,抹桌椅,浇花、擦桌子等……大班的孩子为班级拖地、扫地、擦洗走廊玻璃、楼梯扶手、门、窗台等……小朋友们在劳动中切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提升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都很积极、快乐。

此次活动,孩子们了解了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各行各业的资源,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强烈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了“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含义,感受到了辛勤劳动者的光荣,激发了孩子们对这些最可爱人的爱戴之情!

幼儿园开展2017年五一劳动节活动总结【3】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4)

祖国是神圣的,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为了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必须从小就向幼儿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情感,是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对幼儿来说,“爱祖国”的情感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进行。下面我就结合本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浅谈一下我的认识和理解:

一、 结合幼儿的特点,实施幼儿爱祖国教育的内容。

(一) 幼儿两岁后,幼儿初步的爱或恨的社会感情逐渐就发展起来,这就为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打下了基础。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从中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并且通过系列活动如《我们的祖国真伟大》,让幼儿知道伟大的祖国是我国劳动人们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逐步将情感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让幼儿认识到劳动的意义,知道在生活中尊敬并热爱劳动人民。其次,组织幼儿学习歌曲《学做》《长大要当》等,并让幼儿有意识地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使幼儿萌发热爱的情感。知道他们英勇杀敌和爱人民的故事,从中学习他们从小立志保卫祖国、勇敢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同时,为了加深幼儿的理解,我们组织幼儿观看军营活动的剪影,并请军人家长来到班里讲故事、进行擒拿格斗表演。以此激发幼儿向学习的情感。

(二)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因此教幼儿爱祖国就必须从幼儿周围生活能接触到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事情着手。为此,我们发动家长资源,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等途径让幼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生病、学习、生活,这其中饱含着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幼儿在谈话等活动中说说自己的家庭怎样的,感受家长的辛苦,从而产生爱幼儿园,愿意来幼儿园的情感。继而引导幼儿认识家乡名胜古迹、自然风景等著名的建筑。为了让幼儿对自己的家乡更了解,我们分批组织幼儿进行本地参观活动,并与家长配合,实现一对一的家庭游览活动。将家长录制的实景放给幼儿看,以此来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通过观看家乡新旧貌对比图片,了解家乡的建设和变化。用各种美丽的自然景色来陶冶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美丽、富饶的祖国的感情。

(三) 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从一次或几次的主题活动中立竿见影的形式教育。为此,我们尽可能将此项教育内容进行渗透,使活动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在每周一组织幼儿进行全园升旗仪式,让幼儿从小就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为此,我们进行了环境熏陶的教育方式:在活动室、走廊、墙上都悬挂、张贴了地图、国旗、国徽、各地名胜及民族人民的图片,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接受教育,此外,我们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习诗歌、讲故事,了解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通过玩“中国版图”拼接游戏,引发幼儿对认识祖国版图的兴趣,并从中介绍到台湾是我国的领土,让幼儿产生与台湾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心情和愿望。

(四) 祖国的首都是北京。可对于西北的幼儿来说并不能实现集体去北京的愿望,为了让幼儿了解、认识祖国的首都;知道北京有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我们主要采用VCD片及摄影、录像带的方法,让幼儿初步了解,继而组织幼儿学习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绘画《我心目中的北京》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北京,知道北京是我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并通过主题活动《我为申奥加油》等活动,让幼儿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使孩子们产生去北京的强烈愿望。

(五) 通过看电影、图片、听故事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一些我国历史人物。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让幼儿知道乌市烈士陵园是为了怀念革命领袖、先烈修建的确。让他们初步了解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确先进事迹,使他们初步懂得热爱英雄并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

(六) 本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这里聚居着13个民族。因此,对幼儿进行当地民族、民风的教育工作比较适宜幼儿的学习和接受。根据本地特点,每个班中都有至少四个民族的小朋友。为此,我们结合生活环境、本地特点组织幼儿参观我们新疆民俗一条街、国际大巴扎,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氛围。并从中了解到我国以及当地民族的传统习惯和传统节目:如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妇女节、春节以及极具新疆特点的肉孜节、古尔邦节。教育孩子们互相尊敬、互相友爱。

(七) 通过与幼儿一起收看新闻公联播、搜集新闻消息的活动方式,我们让幼儿初步了解到其他国家有许多和我们一样,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习俗的小朋友。他们也和我们一样 热爱和平、热爱幸福的生活。从而,初步培养幼儿从小也要爱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和小朋友,并且让幼儿产生爱生活、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

二、 调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不是单一的、简单的工作。它需要始终贯彻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学校教育阶段、乃至成人教育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才能是爱国主义情感变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忠于国家的强大动力。但是幼儿园的教育具有时间性、阶段性。如何使幼儿爱国主义思想逐渐强烈,这些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家长配合,并且主动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有关知识经验,那么孩子的思想自然成长的快。反之,孩子们不仅没有进步,反而会受到落后、消极或被动情绪的影响,这样也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5)

二、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多元文化理念促进了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在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理念的要求下,随着政策的逐步进行,阿克塞县幼儿园的师资被大大补足,哈萨克族幼儿得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2.多元文化理念丰富了少数民族幼儿的课程内容

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幼儿园所进行的多元教育为例:

(1)尊重主流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演化中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多元文化,为了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哈萨克族幼儿应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进行主流传统文化的教授。

(2)掌握哈萨克本族的悠久风俗文化。由于少数民族的特性,他们于日常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很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幼儿必须要学习好本民族的文化,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

(3)兼顾现代科学教育。现代社会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主要生产力,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可以使少数民族人们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对于哈萨克族的幼儿来说也是同理,在幼儿园时期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使其本身与其民族在未来获得更完善的发展。

(4)吸收西方先进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文化与生产力,对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哈萨克族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适当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理念,丰富少数民族幼儿的精神生活。

三、多元文化教育在哈萨克族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音乐

哈萨克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本民族的乐曲不但数量极多,质量也非常高。其旋律具有一种古朴雄浑的气息,在含蓄中蕴含着奔放,在粗犷中又蕴含着缠绵,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为人们所熟知的民族特色乐器有冬不拉、斯布孜合等,有弹奏的、拉奏的,也有吹奏的和打击的。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通常是进行课堂式的传授,融合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后,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表现形式,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使哈萨克族幼儿得到更加直观的学习。并且,多媒体教育的直观形象特点正好符合幼儿喜欢丰富多彩内容的心理,避免了枯燥的课堂内容削弱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舞蹈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这种特性使得该民族的舞蹈具有非常强的律动性,具有粗犷彪悍、矫健有力的表现风格,充满了游牧狩猎的草原气息。哈萨克族舞蹈题材以马为主,模仿马的日常形态,表现出极为刚健有力的风格,其他题材如劳动、狩猎等,也是模仿日常的劳动或狩猎场景,通过惟妙惟肖的动作,在展示优美舞姿的同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教授幼儿舞蹈时,可以在传统模仿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幼儿观看舞蹈视频,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舞蹈理论,使幼儿学习到更加标准、形式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6)

引言: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这漫长的发展时间中汇聚了大量的优秀的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当中包括了丰富的民间游戏、传统手工艺等等珍贵的教育资源。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性格塑造与开发智力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让幼儿感受并喜欢传统优秀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够为幼儿构建恭谦温良的思想品格,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传统文化中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

1.1诵读优秀经典与篇章

文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其中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性格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能够让幼儿了解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让他们对于人与事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新时期的幼儿课堂中,国学内容早已成为了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说“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等等,这些内容的运用对于调动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1.2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不但能够培养幼儿对于事物的观察力,还能够强化幼儿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素养。民间艺术作为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因此,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幼儿课堂教学当中,不但可以让幼儿摆脱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框架约束,还能够强化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良好的创作环境,应当要先从幼儿的兴趣进行着手,并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与表扬,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2.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的运用

2.1开展主题活动

想要发扬并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实现,而活动主题应当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喜欢的项目。通过活动能够为幼儿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逐渐地接受并喜欢上传统文化。

2.2结合传统节日

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像我国这样重视各类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与重视。我国的节日繁多而且隆重,例如说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这些不同的节日当中既包括了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等思想,还包含了劳动人民对于先贤与文化的重视。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并融入到教育过程中来帮助幼儿提高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幼儿园应当要在探索与研究传统节日的前提下,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出适合幼儿的课程,从而实现幼儿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同时在进行幼儿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强调幼儿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3在家庭教育当中渗透传统文化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可见,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接受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的熏陶。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育最初步的体验就是爱的体验。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与情感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幼儿情感易受感染的特点所决定的,爱的情感需要从低到高逐步发展、深化。

我园地处历史悠久的江南地区,这里有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和丰富的生态环境,民间更有许多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能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幼儿深切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此,我园通过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并通过选择在本地具有广泛影响和承传的传统节日,对幼儿实施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育。下面,就谈谈我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1从萌发幼儿的情感入手,分阶段进行教育

1.1对幼儿进行爱家庭、爱幼儿园的教育。

受年龄及认识水平的局限,小班幼儿对家乡及民族传统文化的概念还不能真正理解,难以萌发爱的情感,而对自己生活的家庭、对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亲人及幼儿园,他们却较为熟悉。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家庭、幼儿园都不爱,是根本不可能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因此,我们把小班的"爱家、爱园"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初级阶段,让幼儿感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产生爱的体验。如"我爱我家"、"我爱幼儿园"、"我爱过节"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温馨亲近、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爱,自然地萌发爱家庭的情感。由此在爱家庭的基础上萌发爱幼儿园的情感,加深感受"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可见,对幼儿进行爱家庭、关心同伴、尊敬长辈的教育,是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

1.2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劳动者的教育。

爱家乡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应从爱亲近的人扩大到爱劳动者;从爱家庭爱幼儿园扩大到爱自己生活的家乡。适当选择与幼儿的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和可以产生情感体验的具体形象的材料、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有计划地加强爱家乡教育,把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寓于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我们通过带幼儿参观社区、公园,让幼儿感受家乡风景的优美秀丽,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建设美好家乡的愿望。幼儿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爱的情感逐步深化。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儿童培养成为会生存、会共处、会学习的完整儿童。幼儿年龄虽小,但也是大社会中的一分子,他们所学所用的一切知识经验最终都要运用到生活中,回归于社会里,社区既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人文、物质资源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把它当作幼儿园教育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让幼儿走出园门,走进社区,在这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里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积累生活经验。

2抓住一切有利契机,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节日庆祝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存在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因此,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从居住的地方,从幼儿园,从家乡开始,逐步扩大。我们主要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并从中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而激发幼儿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在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到来时,幼儿园、教室里到处都呈现着一派欢天喜地、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为了庆祝佳节的到来,幼儿园也开展了"欢欢喜喜闹元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元宵节这一习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从活动中感受自己动手画元宵、做元宵、自己尝元宵的快乐。活动前,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穿戴好自制的围兜、"厨师帽",一个个神气的站在操作台前,很有大厨的风范。在活动中,孩子们看到老师像变魔术一样把糯米粉变成了面团,再搓成小圆子,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同时也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别看他们的年纪小,可他们搓汤圆的认真劲儿一点儿也不输给大人。不一会儿,一粒粒的小圆子就像一颗颗珍珠般出炉了。在品尝元宵时,孩子们更展示了他们大方可爱的一面,有礼貌地邀请别班的小朋友、老师共享劳动成果,使孩子感受和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祥和、快乐的气氛,感受了与同伴、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流露出热爱幼儿园这一温暖大家庭的情感。"欢欢喜喜闹元宵"这一活动就像圆圆的圆子一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生动、亲切的元宵节活动让孩子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实际上也就是孩子们对民族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8)

中、美、日国家的幼儿园教育的价值取向

中国、日本和美国都把他们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使未来劳动力更具有竞争力的理由,但是,三个国家在早期教育做法的方向上是非常不同的。中国所持的观点是,为新的全球经济准备公民,因此认为早期教育课程应以儿童为中心,鼓励创新性和主动性;日本所持的观点是,为信息化经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灵活性的劳动力,因此认为教育不应再是说教的,而应有更多一些自由。最近日本在国际的教育成就测验上表现出成绩下降,又有呼声说要跟随美国,在中小学强调学业成绩和绩效。(Bjork & Tsuneyoshi 2005; Takayama 2007)。然而至今这种呼吁仍没有改变日本大多数幼儿园中建构主义的、以游戏为导向的课程;美国所持的观点是,培养专业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强调早期教育从建构主义向学业准备转变,同时还呼吁基于标准的课程、有科学支持的教学、更高水平的绩效、系统的学习评价、更经常性的评估和基于科学的实践支持。

中国和美国的早期儿童教育的目标和实践存在着戏剧性的不同。起初,中国的模式侧重于管教和纪律,而美国侧重于游戏和选择;二十年后,中国早期儿童教育目标已经转向儿童发起的活动和创造性的培养,而美国却向着相反方向转变,变得更加侧重于学业成果和教师的教导作用。这可以作为一些推崇全球化的学者所断言的文化趋同的证据。但是,美国的学前教育已变得更加注重学业而中国则更加以游戏为导向,这个事实不能说明这两种教育模式正在趋向共同的终点,相反,它们恰似黑夜里各自航行的两条船,有着各自的目标和航向。

日本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让日本儿童保持日本人的品质特征。日本学前教育工作的核心结构特征的作用是在教育中支持幼童在日本传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如omoiyari(同理心)、kejime(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Sbudan sbugi(社会意识)。这些价值观在其他国家的文化中有对等的词,但它们不是同样的内涵,不能在别的文化中得到平等的重视。日本早期儿童教育的做法深植于文化,这也使其很少从外面借鉴。日本把它的学前教育作为文化传承而不是文化改变的一个途径。幼儿园虽然不是日本的传统文化机构,但日本希望它能够成为基地,使成长在后现代社会的儿童接受传统的价值观。这也就是日本的幼儿园在近二十年里变化的最少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日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他们社会的变化,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全球化,日本学前教育保持现状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早期儿童教育理念的全球化并非在时空的长河中一帆风顺。相反,在每个国家,向外来思想开放的时期和向内转变的时期总是交替更迭(Schriewer,2000;Steiner-Khamsi 2000;2004)。90年代是美国早期儿童教育的外向时代,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意大利城市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今天的美国,教师和管理者们抱怨道,幼儿园在服从外界政府的和专业组织的标准下有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的课程、教室布置、学习效果都要符合标准,所有的教师和管理者都要从正规的机构获得早期教育证书。以游戏为中心的课程,读写的全语言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这些在二三十年前当我们首次做研究时,被认为是好做法,现在却被一部分人评价为过时的、受意识形态驱使的、不科学的方法。

中、美、日国家幼儿园教育的背景

在1985年和2003年,中国的幼儿园改变了许多,日本的幼儿园变化不大,美国的在某种程度上居于中间,那么三个国家幼儿教育体系中所发生的是否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是相关联的?

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然影响到了中国的早期教育,经济改革带来了合资、外资产业和民族企业的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和其他国外连锁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开办一些幼儿园推广双语(汉语和英语)教育,24小时看护制(寄宿学校的回归),和其他一些科技技术辅助的课程。中国的许多新公司纷纷加入了这个私有化进程所创造的市场空间,与国外企业相互竞争。在过去的十年里,公立幼儿园的数量骤减而私立幼儿园的数量迅速增多。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决定加入世界经济体系,而这种新的经济形势需要新的公民。对幼儿教育的新方法显然是培养这类公民的重要策略。依照这种逻辑,中国幼儿教育快速地、义无反顾地朝着更加注重建构主义的、以游戏为主的和儿童自发的活动方向发展,并且从西方国家借入了大量的、先进的思想观点。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出于经济的考虑和使社会机构(包括教育)理性化的必要性,驱使着美国的早期教育发生改变。在过去的一个年代中,面对生活的开销工人阶层和中等阶层的收入、支付能力在下降,更多的幼儿母亲加入到了劳动力的队伍中,需要有更多的幼儿园来照顾孩子。福利改革开始于克林顿,小布什政府继续施行,使得那些贫穷幼儿的母亲参与培训项目或在家庭之外工作,这样就增加了对早期看护和教育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工商界采取支持早期教育的立场认为,投资在教育幼儿是在未来社区劳动力方面好有的投资。评估显示,投资在早期教育中的每一个美元都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回报。美国采用的是要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信念,推动着早期教育从建构主义向强调学业准备转变,同时还呼吁更高水平的绩效、更经常性的评估和基于科学的实践。当前美国的教育改革要求的是基于标准的课程,有科学支持的教学,有专业素质的劳动者,系统的学习评价,学校的绩效,支持和接纳落后的学校。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经济繁荣后的经济衰退,使日本幼儿园的经营状况益显飘摇。经济的衰退以直接或间接地方式影响着幼儿园,降低了他们的持有的土地的价值,限制了他们提高学费的比率,并且改变了妇女们的工作模式。机会出生率的下降迫使幼儿园以竞争来保持他们教室的儿童数量,并保证园内各项事务能继续进行。为了吸引顾客,幼儿园延长时间;服务多样化;增加像英语对话和网球这样的附加服务;有一些园为了在市场中立足走到极端,强调他们严格的学业准备和能以高的比率把孩子送进有声望的小学,他们有独特的教育哲学。当“泡沫破裂”、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直线下降,使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遭受到了严峻的经济危机,虽然不是直接地,但却在一些方面对整个国民情绪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充满着一种悲观、责备和反控制的氛围,例如,由于观察到了当前一代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教师和家长彼此责备。在日本,有些责难是指向教育的,日本幼儿园被要求传递给幼儿当代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里所需的那些重要的价值观、立场及社会技能。同时,又被要求有一种固有的保存传统的功能,能保护孩子们远离(后)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三、幼儿园反映了社会文化,同时又影响社会了社会文化

评论家和全球化的倡导者们认为,随着商品、思想及人才以日益增长的速度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各个国家越来越趋于一致,文化差异也越来越不明显。全球化的世界体系论认为,随着世界逐渐演变成一个体系,实力最强大的文化输出国的思想(包括理念)将支配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这同样也是全球化的现代化/理性化论的预言,预言指出:按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理性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得到普及,取代受传统束缚的本土模式,而这种本土模式并非因其合理性和功能性得到人们的信赖,结果就会产生并不断加剧教育实践与理念的全球化趋同。

尽管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存在,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早期儿童教育在核心方法和理念上并不比上一代更加相似。更确切地说,这些模式已经逐渐在一些方面更加相似而在其他方面更加不同。《新三种文化下的学前教育》的研究显示:虽然一些文化行为已被外来的做法取代,但另外一些文化行为在与席卷全球的思想的碰撞中保持着原貌,还有一些文化行为演变为混合形式,同时,一些新的文化行为应运而生。在中国早期儿童教育实践中遵循隐性文化逻辑的,包括对掌握与练习的强调(Paine 1990)。虽然中国早期儿童教育经历了剧烈的、有时甚至是痛苦曲折的改革过程,强调掌握与练习的传统、对榜样力量的信奉、对批评的应用和对共同社会活动的投入,均为隐性的、不明显的、平凡的观念和做法,因此也无需进行争论。

在美国,尽管争论的核心是对教育的供给(如号召提供普遍的,公立的,早期儿童项目的议案)和范式之战,即对于发展适宜性教学和读写算直接教学这两个派别,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进行的范式之争,但美国幼儿园中其他的很多做法是不明显的,反映了核心的文化理念,它存在于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哲学和意识形态中:包括强调选择、自我表达以及教师与其班上的每个孩子之间的双向关系的质量。共同的文化信念的力量会产生影响。

在日本,有关早期儿童教育的不明显的、隐性的文化观念和实践包括mimamoru(观望与等待)、老师在孩童打架前不去干预的策略;强调移情(omoiyari)和情感(特别是孤独感和悲伤感)的发展与培养,认为儿童的“孩子气”是有价值的(kodomo rasbii kodomo);以及年龄大的儿童与年龄小的儿童游戏、照顾较小儿童。根据美国标准,在日本幼儿园发现的较大的生师比(按美国的标准),一个老师对应二十、三十名学生,是隐性文化逻辑的一种特殊情况。换句话说,虽然30/1的学生/老师比是日本早期儿童教育的一个显著、明确的特征,但与该比率相关联的、受该比率支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却是基于隐性的文化逻辑。该信念假设高学生/老师比率比美国幼儿园典型的10/1的学生/老师比率能更好地支持社会公德心(sbudan sbugi)和群体聚居技能(sbakkai seikatsu)的发展。

中国人与日本人都强调团体的一致性,但是对于教室管理、以及个人的恶行,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日本的教育者在儿童争吵时所使用的不介入技巧,以增进社会控制与社会团结的发展。中国人对此认为是对集体团结的破坏。中国人对群体的涵义,不可避免的与秩序的概念连在一起,认为一群没有秩序的儿童不是一个团体。相反,对日本人而言,无论是杂乱或是有秩序的,自发或计划的,无政府状态或控制严密的,都是团体。中国幼教学校的团体结构比大多数日本幼教学校,更具垂直与教师指导的特征。而在日本幼教学校里,团体导向意味着同伴团体导向,一般认为教师的涉入越少,则团体结合的水平就越强。在日本:群体主义与平等主义有关,谈论儿童的能力差异是一种禁忌。

文化对三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影响,特别是表现在“隐含的文化逻辑”。在文化实践中,在面对变革时,在变化压力下对持续性的诠释,有着比经济决定论、现代化和全球化所预言的那样更具有弹性和抵抗力。文化是持续性的一种原因,并且是全球化、理性化和经济变化影响的一个制动器。幼儿园这种机构,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既能反映文化,又能起到保持文化和社会存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oseph Tobin, Yeh Hsueh, Mayumi Karasawa.(2009). Preschool in three cultures revisited: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9)

一、论题解读

(一)论题背景

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域文化之一,而苏州是吴文化历史形成的中心。我园作为一所苏州乡镇幼儿园,周围存在很多社区,蕴含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多彩的民间文化、淳朴的民风、厚道的乡情、历史悠久的人文风景等都是幼儿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些在幼儿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吴文化资源往往会被幼儿忽视,没有真正体验这些吴文化的内涵。因此,需要我们将吴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

文化,即“人文教化”,一直以来对人的社会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规范着人的行为,培养着人的身份认同,陶冶着人的性情,造就着人的品格[1]。维果茨基说过,社会文化不仅影响人的认知发展,更影响正在成长的儿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2]

教育的精华,不仅是帮助幼儿习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灵魂的升华。而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地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以苏州吴文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资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吴文化自由互动,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吴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吴文化有哪些资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如何实施吴文化教育,对于吴文化的传承及幼儿品格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选择这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二)概念界定

1.吴文化。

无锡市鸿声中心幼儿园课题组老师认为,吴文化是泰伯奔吴所带来的中原先进文化和江南本土“夷民”文化融合而成的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谦和、礼让、务实、创新等精髓内涵[3]。吴文化广义的定义是:地域特色浓郁的文化、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土语十足的吴语文化。

本研究关注的是苏州工业园区某乡镇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所实施的吴文化教育,是根植于本地居民的吴文化。

2.幼儿园一日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即要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照顾个别差异。”“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因此,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定义是:幼儿在园的全部教育过程,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4]。

(三)研究现状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教育幼儿园的顾旅明在《幼儿园吴文化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中提出用丰富、独特、优秀的本地乡土――吴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尝试,陪伴幼儿成长,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从幼儿的兴趣和环境创设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的黄树生在《以泰伯的名义:创建以吴文化为内核的园所文化》中提出,幼儿园以吴文化特色园所文化建设为目标,探索园所文化发展的目标、实施途径、操作策略等,以“吴风雏燕”才艺节和体艺节为活动载体,创新幼儿园文化,鼓励幼儿在富润的吴文化情境中积极体验同伴成长的快乐,激励幼儿在文化感悟中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及杂志,检索各大网站等获取吴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实践的现状研究。同时,提高论文的科学性。

三、讨论与分析

(一)吴文化资源的类型

吴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的民间舞蹈、戏曲、民间工艺流派纷繁,吴文化蕴涵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广泛而庞杂,综合各类文献,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民风民俗。

(1)地方节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等;

(2)吴地生活:纺车、石磨、石臼、农具等;

(3)饮食服饰:水乡特色传统小吃、蓝印花布水乡服饰等。

2.景观文化。

(1)吴地富含典故的山、水;

(2)特色建筑如苏州园林、直水乡。

3.民间艺术。

(1)吴地民间工艺:如扇面画、苏州蛋画、苏绣、稻草编织、蓝印花布印染等;

(2)吴地民间文艺:如童谣、民间传说、昆曲、评弹等。

(二)吴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价值

1.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认同感。

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地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而挖掘吴文化教育资源,就是把富有美的地方色彩事物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说说、看看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吴文化自由互动,在对家乡历史、名人轶事、民风民俗、旧貌新颜、地方艺术等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吴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2.丰富儿童人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

吴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化在江南水乡孕育的一朵奇葩:扇面画细腻,吴语甜糯委婉,房舍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花窗翠竹、古街雨巷……步步是景,处处如画。浸润在绝美画卷中的吴地人民礼让谦和、开拓创新,并创造出极富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馥郁的乡土气息的蛋画;精细雅洁的苏绣;粗犷质朴的稻草编织;以及竹刻、剪纸、彩灯,等等,是不可多得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孩子们置身在吴文化的情境中,与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事、物的真实接触,更能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了解、认同并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鲜活地引领儿童生命成长,让人格自然而完美起来[5]。

(三)以吴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方法

1.以主题活动展现吴文化的民俗民风。

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凡是人群居住的地方便会有节日。民俗节日主要指节日中的民俗活动。苏州节日民俗之多彩,除了中国传统的民俗大节如春节的拜年、守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外,苏州民俗节日如四月十四轧神仙、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七月七日乞巧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也有着丰富、生动的文化艺术形态,轧神仙更是其中至今盛行不衰的一种民俗节日活动。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以苏州轧神仙为主题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轧神仙”主题活动。鉴于庙会是各种表演形式、各种买卖、各种思想呈现的地方,在班级开展“轧神仙”时就要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如乞丐、小贩等,教师应让幼儿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并鼓励孩子合作卖自己画的漂亮画、合唱一首歌曲、一起在“火宫殿”卖小吃、展示自己做的民间工艺品等,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班的教师和孩子参加“轧神仙”。在班级有了组织“轧神仙”的经验后,幼儿园可以在全园搞一个大型的“轧神仙”活动,激励所有教师和幼儿都来参与,以此深化幼儿对庙会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其次,幼儿园可以开展以“轧神仙”为主题的墙饰活动,如组织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在主题墙上反映庙会活动的场景,在活动室门厅和窗台展架上展示幼儿手工制作的用于庙会活动的各种工艺品和小吃品模型等。最后,各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设置曲艺说唱、剪纸、绘画、小吃、杂耍等特色活动区,让幼儿在丰富的庙会民俗节日文化环境中亲身感受长沙民俗风情的魅力,愉快地创作,自由地交往,自主地学习。

2.创设专用活动室展示吴文化的民间工艺文化。

苏州的手工艺品主要有苏州玉雕、苏绣、檀香扇、苏州丝绸等。这些手工艺品主要是静态的物品,不易引发孩子的注意与兴趣。教师除了要对这些工艺品多加介绍,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它们的美之外,还要注意多为幼儿营造自发欣赏、自主创作、展示交流民俗工艺品的区角活动环境。为此,各班活动室可专门设置“小小手工艺坊”,摆放各式各样的苏州手工艺模型、插图,以及图文并茂的文化背景与操作流程介绍等。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工艺品如苏绣等悬挂或贴在活动室、楼梯、走廊等处。如有条件,在幼儿园内建立“民俗工艺博物馆”,展示精美的苏州玉雕、檀香扇等实物,以及历届幼儿利用画笔画的扇子等手工作品,并在这些手工作品上贴上幼儿的照片及说明,提高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在民俗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融入民俗工艺文化,如在大班“我是民间小艺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的“民俗工艺博物馆”,欣赏苏州工艺品实物和历届幼儿仿制的手工艺品,接着让幼儿讨论制作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和方法,而后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如可以向幼儿提供手帕,让幼儿在上面绣花,以此装饰主题墙,或者作为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可以向幼儿提供T恤,让幼儿在上面彩绘苏州檀香扇,而后将T恤衫送给来访的客人,或将其悬挂在楼梯、过道上作展示;可以向幼儿提供扇子等半成品,让幼儿和父母一起利用这些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欢的民俗工艺品,参与“民俗工艺博物馆”的展示,加强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提高其制作民俗工艺品的乐趣。

3.在班级内开设区域游戏展示吴文化的民俗饮食。

苏州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除苏帮菜自成一大菜系外,还有苏州小吃,历史悠久,亦闻名天下。如卤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还有苏州的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更是茗中佳品。为创设以苏州民俗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幼儿园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搭建一个区角,而后在其中设置很多活动区,如小吃区、苏帮菜区、饮茶区等。每一个区设置代表各种饮食的图片、模型或实物,以方便孩子们了解各种小吃的具体名称、种类、制作材料与风味,并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买卖游戏或者角色游戏等。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苏州童谣开展游戏活动,如“卖糖粥”等童谣不仅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还有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味,幼儿十分喜欢,边游戏边自由吟唱。

参考文献:

[1]沈春英.苏南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运用吴文化资源的思考.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2):8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0.

[3]无锡市鸿声中心幼儿园课题组.吴文化传承视野中的园所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http:///webs/articleRead.aspx?ID=654,2014年2月12日查阅.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10)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意思是说,民间艺术是植根于劳动和劳动者的。民间艺术教育是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幼儿学习民间艺术能充分体验到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等),都可以用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本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性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我园的幼儿教育就是要将这些传统的文化综合起来,通过幼儿活动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发展与变迁的载体,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传播,以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

1、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艺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如在“欣赏陶泥作品”活动中,我们首先将各色各样陶泥艺术品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之后,再提出“你看到了什么”、“陶泥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们积极引导幼儿讨论陶泥作品的色彩、造型、动态及制作材料等,如启发幼儿讨论陶泥作品的色彩、造型、动态及制作材料等,如启发幼儿思考“陶泥有哪些颜色,它们是怎样制作的”“有什么形状”等问题,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色彩的装饰性,图案的对称性等特点;此外,我们还提出“陶泥可以制作成什么”等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陶泥艺术品的形态特征。由于历史的沉淀,每一件民间艺术品都有丰富的含义,或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寄托对朋友、亲人的衷心祝愿等等。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陶泥制品与瓷器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要做用陶泥制作物品”等问题,让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我们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个阶段,我们引导孩子避免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判断,也不要引导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等语句,而是鼓励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了孩子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2、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开有区角活动区,区角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的活动。现在幼儿园里的区角活动有很多种,如游戏区、美工区、表演区、图书区等一些活动区域。

在游戏区,可以运用家长、教师收集大量的民间玩具放进游戏区,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安全因素等进行整理。例如陀螺、沙袋、风车、木板、降落伞、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有的生活,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在美术区可以放进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和大量的农村自然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贴等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这里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孩子渐渐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

3、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也是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应该把民间艺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教育更加生活化。例如在幼儿入园时,播放一些琅琅上口的民间艺术童谣以及婉转流利的民间艺术儿歌等给幼儿欣赏,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幼儿园;饭后散步时给幼儿讲述民间故事;午睡后,民间音乐伴随着幼儿起床、穿衣…… 课间操时让幼儿在民乐、民歌的伴奏下做韵律操、武术操等。让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此让幼儿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篇(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这场教育改革既是一场全新而重大的实践探索运动,也是一场全新而重大的理论创新运动。因为这场教育改革实践本身就提出并蕴含了许多急需解决或总结提炼的重大的理论问题。教育体制改革就是其中一个全新而重大的实践与理论问题[1]。

一、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这种联系是因为教育体制与制度是相关的。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内的制度与教育体制具有紧密的联系。所谓教育体制内的制度与教育体制的相关性是指,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相应规范即制度的统一体,制度是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体制离不开相应的制度,相应的制度也离不开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是制度的基础,制度是教育体制的核心,这种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关系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机构是教育体制的载体这个角度来看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进行教育体制中的机构改革时,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因为教育体制中教育机构与制度是教育体制中的两个基本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要素,它们的改革应是同步的,不能顾此失彼;二是从制度是教育体制的核心这个角度来看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就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因为制度是教育体制的核心,只有教育体制中的核心要素改变了,整个教育体制才能发生变化。我们认为目前社会上所说的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关系主要是从二者有着上述这两种密切关系而言的。

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与小学教师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尽管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学历差异不大,但职称差异却极为显著。

2.教师编制缩小。在幼儿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幼儿教师资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不少地区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编制却在逐渐压缩。有的地方在教师定员定编时,将幼儿园教师的编制一举撤下,“刀斩乱麻”地解决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减编中的难题。

3.教师薪酬较低。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收入在当地基本属中低层。在社会地位与待遇总体偏低的情况下,内部歧视与分配不公的情况普遍存在。公办与非公办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姑且不说,即使同在公办幼儿园中工作,因身不同而造成的同工不同酬和专业发展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也极为严重[2]。

4.工作压力偏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明显。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是幼儿园教师普遍的反映。根据教育部公报数据,我国幼儿园的生师比显然大大高于小学。班额大、师生比低是带给教师巨大压力的重要因素。虽然有关文件对幼儿园的班额、师生比有明确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在经济利益面前形同虚设。管理部门在对幼儿园进行分级分类验收和平时的监管中,往往对此问题采取默认或回避的态度。

三、当前幼儿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的对策建议

1.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和幼儿园教师面临的许多问题不能完全归结为经济和制度的原因。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必须首先铲除,否则,无论多么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保障制度都难以奏效。现在,许多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对人一生的深远影响;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奠基作用;没有认识到幼儿园教师劳动的伟大和艰辛,不能理解幼儿园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因此,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极为重要。

2.加强有关幼儿园教师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一是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完善幼儿教育的法律体系。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与我国幼儿教育在社会中和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制定《学前教育法》势在必行。二是严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提高其社会地位的内在基础。建立相对严格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还能使合格的教师摆脱部门所有和幼儿园所有的限制,成为一个有明确身份的自由人而实现自主择业。三是建立有利于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劳动人事制度。可试行人事制,即在当地的教师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档案、工龄、教龄、职称评定等。四是要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已制定一系列的劳动者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必须贯彻落实才能使幼儿园教师舒心工作,实现专业成长[3]。

3.规范幼儿园教师聘任制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一是制约园长的聘任权。应成立以园长 为首的,教职工、幼儿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士共同参与的幼儿园教师聘任委员会,该委员会要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或符合上级主管部门对人员构成的相关规定。聘任委员会订立本园的聘任方案,报请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合法和合理等方面的审核,最后再由聘任委员会完成对幼儿园教师的聘任工作。二是规范聘任活动。聘任过程要符合《劳动法》的要求,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聘任应坚持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合理组合的原则。聘任制不是临时工制。三是完善教师考评制度。考评制度是教师聘任制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要结合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制定完善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具体办法,增强考评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依法落实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的有关待遇,平等对待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目前,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支撑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大半壁江山。保障他们享受应有的福利待遇,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教师的尊严,是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的基本前提。为此,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例如,在幼儿园申请开办之时雄厚的经济基础、合理的幼儿教师聘任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应列为必备条件,提高幼儿园审批的准入门槛,以防备财力不足的开办者侵犯教师的基本权益,在教师身上节约成本在幼儿园的年度审查和评级中,教师的权益状况应列为审查内容,将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同幼儿园的命运联系起来,以引起幼儿园的开办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结论

幼儿教育事业现今已有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幼儿教育事业从业者努力改变的,希望今后不久幼儿教育事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