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工程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3 16:36:27

高校工程管理

高校工程管理篇(1)

关键词:

高校;管理制度;维修工程

高校建筑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一项基本设施,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地。要改善高校建筑和道路的修建水平,保证各项设施的安全,就要对房屋进行及时的修整,并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根据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状态,合理的利用各项资源,做好校舍、校园的维护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教育工作服务。此外,要把校园和校舍的维护工作做到位,就要完善高校的各项管理体制。

1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1维修工程达不到真正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的维修工程具有工程量庞大、维修困难等特点,此外,高校维护工程的内容特别多,涵盖给排水、土建、通风、供暖、绿化以及强弱电等方面;为不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一般维修的时间都集中在假期,工期比较短。而负责高校维修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的数目又不多,所以,通常会出现一个负责人同时负责几项或者几十项管理工作的情况,而在他们所负责的工作当中多少会涉及到他们不懂的专业知识,从而造成管理的困难,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此外,由于缺乏技术水准,通常会受到施工企业的欺骗,导致工程维修效率不高,引起维修成本高,维修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等问题。因而,高校维修要达到专业化的标准,就必须要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

1.2维修工程项目的立项没有系统性和规划性

因为大部分高校成立的时间都比较早,所以很多的设备都出现老化等情况,有的设备甚至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大多数的公房、宿舍、实验室、道路以及校园设备都需要维修和完善。但是高校得到的来自国家和社会的经费支持是有限的,这样一来,高校在进行维修计划的时候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现象,缺少规范化和专业化,从而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和维修效率的下降。例如,在屋面治漏方面,每次都只对漏水层进行维修,而不针对漏水原因进行根治,从而造成漏水层下面的各层出现水分丢失过多或者干裂等问题。因而出现了年年漏水,修补无效的结果。

1.3维修工程缺乏制度化管理

高校每年用于维修的经费在几百元至几万元之间,通常不会超过百万,维修的周期在几天至一个月之间,不会出现上百天的情况,维修工程表现出规模小,工期短工的特征,这样就造成了高校的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不够重视。此外,对于施工单位的选取、项目的审批、材料的选择、施工的监督、现场的管理以及维修的完成效果等方面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使得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而又的时候,施工单位还会为了尽快完成维修工作,忽略了对维修的成果进行检查和试验。

2加强维修工程管理的方法

2.1成立专业的维修工程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分配制度

(1)定期对管理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按要求给维修工程分配专业的装饰、土建、暖通、绿化以及水电等技术人员,摒弃以往陈旧的管理观念,确保每个基层的工作者具备专业的工作水平。

(2)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项目的负责人不可能一个人管理好全部的项目,所以,一些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要由相应的专业人员去负责。专门的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这样就能保证项目管理的规范、合理,从而确保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复核要求,达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障维修质量,缩短维修周期,排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2.2提高维修项目立项的系统性和规划性

(1)根据高校的基建情况、经费情况,按照单位的需求度,在尽量保证利益的最大化的情况下给项目立项。

(2)要求参与立项的工作者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并和项目的申报者进行沟通,确定项目是否可行,避免出现盲目施工的情况。

(3)在某个项目立项完成之后,如果发现建设标准设置过高,计划经费、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那么施工就没法顺利进行,立项也就作废。如果标准设置过低,那么维修就没有预期的效果,无法为高校的教育服务,整个工程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进行标准设置的时候,要对质量、进度、经费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遵守设置的标准,避免盲目施工的现象发生。

2.3建立合理、规范的维修工程管理制度

(1)优选施工单位。优选施工单位要遵循如下准则:a.选择口碑较好、有经验的施工单位;b.所选施工单位的资质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选取施工单位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主确定方式。按照维修的标准,给施工单位的选择制定工正、公开、公平的招投标制度。根据招投标制度来选出比较有实力且符合要求的施工团队,这样可以节约维修经费,保证维修的效果。

(2)按要求签订相关的合同。在确定施工单位以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合同的签订,并要求所签订的合同规范、合法,对合同的具体要求如下:对施工的标准要有严格的规定,对工程费用的支付方式和程序也要有明确规定,并明确施工的时间和违约的后果,从而维护双方的利益。

(3)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施工现场的关联属于维修工作当中最重要的部分。现场的施工一定要按方案的要求、合同的要求以及施工的要求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为了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要设计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组件一支管理水平较高的项目管理团队;第二设计一个和项目管理标准相一致的管理制度。组件一支素质高、技术好的项目管理队伍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管理制度要涵盖以下内容:施工进度的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的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以及材料管理制度等。由于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法预测的因素,所以要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在进行招标和签订合同的时候,施工单位要对工程的实施方案、施工材料、安全保障、工期保障以及机构管理等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在施工记录、施工验收和服务安等方面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安排技术水平较高且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的员工对施工的全程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多方的力量对施工单位进行调配或者制约,对用于施工的材料和装置进行仔细的审核和评估,减少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现象的发生,对于变更比较大的情况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审批。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能够直观的反应维修工程进度是竣工图。

(4)在工程完成之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维修完毕之后要经过严格的验收才算整个工程真正完成,通过验收之后才可以进行各项费用的结算。通常工程的验收要经历几个步骤,验收要遵循如下准则:①延时准则。也就是在工程结束之后要等待的时期到了才可以对其进行验收,因为很多的问题通常会在施工完毕之后才出现,因而在工程结算的时候不宜马上验收。②多次验收准则。验收的内容包括对施工人员的资格、施工的方式以及施工的材料等。对于其中的竣工验收、单项验收以及修改后的验收等要进行多次验收,这样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③责任界定准则。如果出现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工期延长或者工程质量不达标等无法通过验收的现象,要对双方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合理的规定,对双方各自应付的费用也要做好协调工作。

3结语

高校维修工程的管理属于一个比较系统、有机的过程,一方面它具有独特的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维修工作的进行比较困难。此外,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仍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我们希望以后能够摸索出一种符合高校维修的现状的,达到相关维修标准的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案,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黄棋城 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后勤管理处基建科

参考文献

[1]唐睿.新时期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12):313-314.

高校工程管理篇(2)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高校工程管理篇(3)

2基于资源节约型工程体系的校区建设、政府工程及房地产建设项目对比分析

资源节约型工程建设不仅适用于校区工程建设,还适用于政府工程及房地产建设项目。为全面分析校区建设工程管理体系,我们有必要将其与政府工程及房地产建设项目进行横向对比。

2.1政府工程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工程的规模也呈逐渐攀升的态势。政府工程因投资大、涉及面广,其能否顺利完工、能否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并获得预期效益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政府工程的管理主要有六种:第一种,临时型,即计划部门下达建设任务后,由政府部门组建临时基建班子参与建设与管理;第二种,指挥部型,即一些具有长期基建任务的部门组建起指挥部,以执行业主的部分职能;第三种,代建型,即计划部门下达计划后,由政府部门全盘委托某一企业执行业主职能;第四种,事业单位型,即国家设立专门的事业单位,执行工程管理;第五种,项目法人型,即政府设立企业法人,负责筹建与管理一些由政府投资的工程;第六种,政府部门型,即一些由政府部门投资的道路、桥梁、水务等市政工程由政府部门组织建设与管理。

2.2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

国内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管理主要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经验。但受市场经济竞争的影响,这种管理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扭曲。第一,注重设计-招标-施工-预决算-进度控制的管理模式。从项目设计、项目招标到具体的项目施工、项目预决算和项目进度控制,房地产企业或多或少都参与了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往往不能发挥出其应有效应。建设单位往往设立项目公司和项目部,对工程进行直接管理,并聘请造价顾问,但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只是核查,而不直接参与工程管理。这就造成房地产项目的管理缺乏专业性。第二,垫资、欠资的资金运作盛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许多房地产建设单位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垫资、欠资方式促使项目提前完成,这诱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泡沫,也导致了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虽然工程建设与管理之前,双方已经签订了合约,但是房地产建设单位往往不执行合约的相关要求。

2.3校区建设管理

现有的校区建设管理与政府工程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大同小异。高职院校以招标的方式,在建设各个阶段分别委托相关建设单位进行施工与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项目的整体掌控。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投放招标计划之后,缺乏相应的监管组织对承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以至于建设单位如何开展工程进度、如何进行工程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仍然以成本、利润作为管理的重点,对资源节约与否则考虑较少,以至于工程交接之后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特别是在校区建设中出现明显的季节性,7、8月学生离校时节正是施工黄金时段,必须充分利用这短时间的资源闲置期快速建设好已开工工程。但为了配合开学的日期,赶工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往往忽略管理的真正目的。

3高职院校资源节约型校区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工程管理,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节约型校区建设工程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决策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实用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一准则层。为更好地解决高职院校校区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熵值法来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指标系统,以构建起合理有效的工程管理体系。

3.1熵值法介绍

在信息论中,熵是人们对不确定事物的一种有效度量。信息量与熵成反比,信息量大,熵就小,反之,亦然。根据熵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事件的随机性、某个指标的离散性。所以,建立健全熵值法的工程模型对促进在建项目的资源利用率及对已有资源的整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熵值法的主要步骤为:第一步,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即将异质指标同质化,也就是将负向指标转化成正向指标;第二步,将指标值转化为评估值;第三步,计算具体的熵值;第四步,判断指标的离散程度及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第五步,确定指标权重,进行综合选择。

3.2熵值法在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指标系统中的运用

3.2.1集成管理系列在项目分析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把各种能力综合起来并加以协调利用。集成管理层应统筹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的工作,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尽可能地发挥应有的能力。一方面项目顾问负责监督项目的整体施工与管理,严格按照合约执行工程管理,完成集成管理层的交代任务。另一方面,成本控制人员应该全程参与严格估算工程造价,并与施工人员一起完成工程施工,既确保工程安全有序,又保证工程建设与管理符合资源节约型高职院校规划与建设构想。

3.2.2范围管理系列定义项目的边界,着眼于“大画面”的事物。例如项目的生命周期、工作分工结构的开发、管理流程变动的实施等。工程管理的成功与否不仅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周期有关,还与项目本身的运转周期与质量有关。某一个项目的资源利用率高,但工程本身的生命周期短,则这种工程管理在范围管理上就相对不足。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好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边界,以长期的、发展的眼光做好项目规划,将工作分工、项目管理流程与项目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

3.2.3时间管理系列另外,要求培养规划技巧。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当项目出现偏离规划时,如何让它重回规划,保证工期。项目管理者在程序的约束下,控制按照项目合约进行施工与管理,促使招投标双方利益最大化。但是,当在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发现工程本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管理人员就应该重新规划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时间,适当变更工程管理模式,从而强化时间管理效率。

3.2.4成本管理系列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培养经营技巧,处理诸如投资估算、计划概算、成本控制、资本预算以及基本财务结算等事务,还应掌握较强的合同管理技巧。例如,应能理解定价合同相对于“成本附加”合同所隐含的风险,了解签约中关键的法律原则。其中控制资源和成本的核心内容是将资源和成本的投入降到合适的水平并保持已降水平。

3.2.5人力资源管理着重于人员的管理能力,包括冲突的处理、对职员工作动力的促进、高效率的组织结构规划、团队工作和团队形成以及人际关系技巧,包括责任、制度的落实,组织、培训的加强,特别是员工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

3.2.6风险管理系列项目管理人员还应该在风险确定、风险影响分析以及风险应对计划上做好规划。第一,项目成立后,应该从专业的角度评估工程的风险,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及时使用。第二,以高职院校为主要环境背景,着重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校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因素,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解决。第三,本着零风险的态度,追求高社会效益,制定好工程风险应对计划,调动工程建设各部门相关人员参与风险管理,形成评估、管理、追踪为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3.2.7质量安全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熟悉基本的质量管理技术基础上,用专业眼光注重安全控制。例如,制作和说明质量控制图、实施规则等尽力达到零缺陷等。一方面,让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要求各管理人员及一线施工人员熟悉工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招标-施工-交付的过程中,严格把关,把工程的每个流程落实到实处,以实际行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3.2.8循环管理系列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使用管理手段、技巧,掌控工程建设项目的可循环管理因素。在此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该与高职院校相关人员加强沟通与交流,足够了解高职院校本身的水电安装、房屋建设、建设实施等情况,达到高职院校发展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中应用,从而为工程建设向可循环、可利用的阶段迈进。此外,项目管理人员应该适当采用高效节能的原材料,本着节约资源的管理理念,促使工程向着循环管理的方向发展。

高校工程管理篇(4)

一、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清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工程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XIONG Zhenghua

(Infrastructure Department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Since 1998, our colleges campus to promote capital construction and scored some achievements. this article of our university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was analysed.

Key wordscollege;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校建筑工程的发展,既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总的来说,高等学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日趋程序化、正规化、法律化。我们必须从以往的工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是大学教学、科研、产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的高等学校发展重新得到各界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也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10年,我国各高校对建筑工程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大幅度增加,从而开创了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的新局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高等学校,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从“量”的角度看,已经严重制约着现代化大学教育的发展;从“质”的角度看,也在逐渐老化,不堪重负,有些建筑甚至成为危房;从“美”的角度看,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适应,与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也极不吻合。高等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维修、改造、装饰美化等所需列支的经费,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所占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对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应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从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们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发展空间的拓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二是高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等办学硬性条件普遍得到明显的改善;三是高校学生的住宿和膳食条件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过去,高校工程项目根据各高校的不同机构设置与环境特点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后勤在实施社会化改革之前,学校与后勤的关系不是甲乙方的关系,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一般由学校的基建处和后勤两个部门进行管理。这两个部门的管理方法是:一定经费额度以上的新建工程,由学校基建处经过规划立项等严格审批程序确定经费预算等,前期报审后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方,使其依法建设;对于维修改造工程,则是由学校的后勤部门来承担,所以无论是规划立项及预算、还是队伍的确定等,多少有些随意性,有时被戏称为“手指工程”,领导或部门提出要求,往往因为时间关系,就边设计边施工,计划性差,经费控制难度大,工程质量的好坏全凭施工方的“良知”和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没有正式的监理队伍从事工程监理工作,质量保证的可靠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学校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需要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国家对专项资金依法管理、对专项工程实行预算管理和招投标管理,这对学校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北京理工大学,2003年,学校相继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预算管理办法》、《北京理工大学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管理办法》;2004年,参照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基础设施改造与房屋修缮项目招投标及工程管理办法》;2005年.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及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制定了《后勤年度计划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一系列措施表明高校基础设施的改造与修缮工程也必将逐步按照正规建设工程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2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积极探索加强该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在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特别是修缮、改造过程中的审批、内控、内审、监管等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结合多年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还影响着高校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

在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理论提出之前,高校的建筑工程(含维修改造工程,下同)市场几乎是由学校内部的施工部门占据的,这些施工部门在各高校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叫总务处修缮科,有的叫总各处房修科,无论称谓如何,其性质都是相似的。当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学校内部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学校直接委派给总务处施工部门进行施工,有些工程就省略了工程的扣投标阶段。学校的后勤部门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维修改造工程就应该由后勤来完成,至于如何来管理,则由后勤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的多少,工程施工进步要求进行安排。有时如果工期要求的短,施工单位可能直接进入施工阶段甚至省去了设计阶段,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也是由施工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在这种施工状态下,缺乏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工程目标有效的监控机制,这样的工程可以说没有什么“项目管理”而言。

随着我国高校社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国家财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高校的建筑工程市场不再理所当然地由学校后勤部门垄断。学校也制定了与高校后勤社会化、国家法律及财政制度相匹配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意识得到提高,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也得到了强化,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分散化。而且由于高校市场的相对放开,一些资质等级高、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涌人高校建筑市场,使得高校形成了建筑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但由于后勤社会化进程的深入不够,高校还不能完全对工程市场彻底放开,以致工程项目管理受到一定的阻碍与制约。

2.2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呈“边缘化”倾向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建设资源,对高校硬件设施进行优化配置,尽管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在绞尽脑汁地扩大工程建设的规模,但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经费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高校都能随意地扩展办学空间。退一步讲,就算扩展了办学空间,但老校区的建筑物“老龄化”也是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老龄”建筑的修缮、改造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

我国高校近些年来,重视对大型的新建建筑的项目管理,认为大型的新建建筑才有必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去筹划,而忽视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管理,这就是所说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边缘化”问题。其实,维修改造工程是高校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占学校工程项目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在2006年度用于维修改造工程的建设经费就高达800多万元。这些工程项目的经费来源渠道不一,所应遵循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自然不同,但这些工程项目的管理同样不能与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有关规定相悖。而如何将这些有限的资金较高效地应用于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改善,并在改善过程中尽可能高地保证质量、控制经费,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新课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全新领域。

2.3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期工作薄弱

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我国大部分高校建校都比较早,许多高校目前的基础设施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末,甚至更早年建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大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加快建设的步伐势在必行。但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规划,而不是单凭某些领导的主观意志。其次,校园规划有待加强与完善。过去的高校校园相对比较封闭,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各高校在教、学、研方面的发展,对学校的基础设施需求在逐年增加,各高校纷纷在学校有限的校园空间内投资建设学生宿舍、食堂、超市、银行、邮局等,使学校以一个“小社会”的状态存在着,学校的教职员工及家属、学生等甚至“足不出院”就可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但这些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工程的迫切性而缺乏必要的规划,有时甚至出现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

2.4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多由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基建处(科、办)来进行管理,若遇到校区扩建或者建设规模较大的工程则由临时组建的基建班子负责组织实施。随着工程建设活动越来越市场化,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已日渐明显。

2.5 高校新建工程项目经费控制措施不到位

高校工程项目经费的来源渠道基本是国家财政拨款或学校自筹,但由于这些年,学校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急需,使得许多工程匆匆上马,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不细致,导致后期被动,工程实施阶段出现大量的洽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

3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3.1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工程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规范工程决策行为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应该加以重视和加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做细、做精,凡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必须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首先由职能部门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是工程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能使重大建设项目以最小的风险、最少的投资,获取最高的社会效益。

3.2 建立与完善全过程审计制度

高校开展全过程审计,就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建设投资、建设经济活动以及建设成果、效益等活动进行监督、审核、评价,即从项目建议书至项目竣工的全部阶段,审计部门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三个指标以及合同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跟踪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逐步为高校摸索出一条更科学、更规范的投资决策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3.3 推行“代建制”

近些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发展很快,全过程管理、PMP项目管理逐渐成为主流,而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就需要基建管理人员既要有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投资管理方面的能力。但是就目前全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推行国际流行的“代建制”,成为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必由之路。“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项目经过规定的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他企业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促使公共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实行“代建制”后,项目建设单位无须再抽调人员成立基建班子,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建立了投资方(政府或高校)、代建方及使用方(即高校)三者之间的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方说了算的现象,是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高校基建领域腐败问题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3.4 实行干部轮岗制度,并不断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学校的干部管理制度也必然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实行干部轮岗制度。轮岗,又称职位轮换,一般指在工作部门内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调换职位,使权力进行合理配置。首先,可以实现人才合理优化,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其次,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其责任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经受锻炼,激发振奋精神、不断进取和开拓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再次,可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避免腐败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大力倡导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校园各种媒体的作用。

3.5 要高度重视高校整体化校园规划

在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化、开放性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高校校园规划发展的方向,高校和城市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就校园本身来看,高校整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校园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同时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以营造丰富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氛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特别对于新校区的建设,要认真解决好新老校区的优化组合、优化使用问题。对这些新校区今后的使用,学校一定要认真筹划、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其作用。既不能弃之不用,也不能用得失当,更要防止在对校园做出科学规划之前,又去盲目征地匆匆建设新校区。

面对未来,高校工程建设工作的必然出路就是走社会化、市场化之路,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选择,同时也已成为广大业内人士的共识。希望从事高校基本建设的工作人员能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振奋精神,改进工作,为学校和全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高校工程管理篇(6)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校建筑工程的发展,既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总的来说,高等学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日趋程序化、正规化、法律化。我们必须从以往的工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是大学教学、科研、产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的高等学校发展重新得到各界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也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10年,我国各高校对建筑工程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大幅度增加,从而开创了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的新局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高等学校,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从“量”的角度看,已经严重制约着现代化大学教育的发展;从“质”的角度看,也在逐渐老化,不堪重负,有些建筑甚至成为危房;从“美”的角度看,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适应,与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也极不吻合。高等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维修、改造、装饰美化等所需列支的经费,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所占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对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应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从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们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发展空间的拓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二是高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等办学硬性条件普遍得到明显的改善;三是高校学生的住宿和膳食条件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过去,高校工程项目根据各高校的不同机构设置与环境特点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后勤在实施社会化改革之前,学校与后勤的关系不是甲乙方的关系,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一般由学校的基建处和后勤两个部门进行管理。这两个部门的管理方法是:一定经费额度以上的新建工程,由学校基建处经过规划立项等严格审批程序确定经费预算等,前期报审后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方,使其依法建设;对于维修改造工程,则是由学校的后勤部门来承担,所以无论是规划立项及预算、还是队伍的确定等,多少有些随意性,有时被戏称为“手指工程”,领导或部门提出要求,往往因为时间关系,就边设计边施工,计划性差,经费控制难度大,工程质量的好坏全凭施工方的“良知”和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没有正式的监理队伍从事工程监理工作,质量保证的可靠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学校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需要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国家对专项资金依法管理、对专项工程实行预算管理和招投标管理,这对学校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北京理工大学,2003年,学校相继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预算管理办法》、《北京理工大学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管理办法》;2004年,参照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基础设施改造与房屋修缮项目招投标及工程管理办法》;2005年.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及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制定了《后勤年度计划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一系列措施表明高校基础设施的改造与修缮工程也必将逐步按照正规建设工程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2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积极探索加强该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在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特别是修缮、改造过程中的审批、内控、内审、监管等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结合多年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还影响着高校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

在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理论提出之前,高校的建筑工程(含维修改造工程,下同)市场几乎是由学校内部的施工部门占据的,这些施工部门在各高校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叫总务处修缮科,有的叫总各处房修科,无论称谓如何,其性质都是相似的。当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学校内部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学校直接委派给总务处施工部门进行施工,有些工程就省略了工程的扣投标阶段。学校的后勤部门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维修改造工程就应该由后勤来完成,至于如何来管理,则由后勤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的多少,工程施工进步要求进行安排。有时如果工期要求的短,施工单位可能直接进入施工阶段甚至省去了设计阶段,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也是由施工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在这种施工状态下,缺乏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工程目标有效的监控机制,这样的工程可以说没有什么“项目管理”而言。

随着我国高校社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国家财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高校的建筑工程市场不再理所当然地由学校后勤部门垄断。学校也制定了与高校后勤社会化、国家法律及财政制度相匹配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意识得到提高,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也得到了强化,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分散化。而且由于高校市场的相对放开,一些资质等级高、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涌人高校建筑市场,使得高校形成了建筑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但由于后勤社会化进程的深入不够,高校还不能完全对工程市场彻底放开,以致工程项目管理受到一定的阻碍与制约。

2.2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呈“边缘化”倾向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建设资源,对高校硬件设施进行优化配置,尽管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在绞尽脑汁地扩大工程建设的规模,但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经费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高校都能随意地扩展办学空间。退一步讲,就算扩展了办学空间,但老校区的建筑物“老龄化”也是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老龄”建筑的修缮、改造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

我国高校近些年来,重视对大型的新建建筑的项目管理,认为大型的新建建筑才有必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去筹划,而忽视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管理,这就是所说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边缘化”问题。其实,维修改造工程是高校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占学校工程项目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在2006年度用于维修改造工程的建设经费就高达800多万元。这些工程项目的经费来源渠道不一,所应遵循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自然不同,但这些工程项目的管理同样不能与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有关规定相悖。而如何将这些有限的资金较高效地应用于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改善,并在改善过程中尽可能高地保证质量、控制经费,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新课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全新领域。

2.3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期工作薄弱

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我国大部分高校建校都比较早,许多高校目前的基础设施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末,甚至更早年建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大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加快建设的步伐势在必行。但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规划,而不是单凭某些领导的主观意志。其次,校园规划有待加强与完善。过去的高校校园相对比较封闭,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各高校在教、学、研方面的发展,对学校的基础设施需求在逐年增加,各高校纷纷在学校有限的校园空间内投资建设学生宿舍、食堂、超市、银行、邮局等,使学校以一个“小社会”的状态存在着,学校的教职员工及家属、学生等甚至“足不出院”就可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但这些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工程的迫切性而缺乏必要的规划,有时甚至出现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

2.4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多由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基建处(科、办)来进行管理,若遇到校区扩建或者建设规模较大的工程则由临时组建的基建班子负责组织实施。随着工程建设活动越来越市场化,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已日渐明显。

2.5 高校新建工程项目经费控制措施不到位

高校工程项目经费的来源渠道基本是国家财政拨款或学校自筹,但由于这些年,学校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急需,使得许多工程匆匆上马,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不细致,导致后期被动,工程实施阶段出现大量的洽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

3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3.1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工程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规范工程决策行为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应该加以重视和加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做细、做精,凡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必须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首先由职能部门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是工程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能使重大建设项目以最小的风险、最少的投资,获取最高的社会效益。

3.2 建立与完善全过程审计制度

高校开展全过程审计,就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建设投资、建设经济活动以及建设成果、效益等活动进行监督、审核、评价,即从项目建议书至项目竣工的全部阶段,审计部门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三个指标以及合同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跟踪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逐步为高校摸索出一条更科学、更规范的投资决策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3.3 推行“代建制”

近些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发展很快,全过程管理、pmp项目管理逐渐成为主流,而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就需要基建管理人员既要有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投资管理方面的能力。但是就目前全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推行国际流行的“代建制”,成为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必由之路。“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项目经过规定的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他企业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促使公共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实行“代建制”后,项目建设单位无须再抽调人员成立基建班子,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建立了投资方(政府或高校)、代建方及使用方(即高校)三者之间的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方说了算的现象,是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高校基建领域****问题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3.4 实行干部轮岗制度,并不断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学校的干部管理制度也必然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实行干部轮岗制度。轮岗,又称职位轮换,一般指在工作部门内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调换职位,使权力进行合理配置。首先,可以实现人才合理优化,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其次,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其责任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经受锻炼,激发振奋精神、不断进取和开拓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再次,可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避免****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大力倡导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校园各种媒体的作用。

3.5 要高度重视高校整体化校园规划

在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化、开放性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高校校园规划发展的方向,高校和城市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就校园本身来看,高校整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校园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同时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以营造丰富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氛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特别对于新校区的建设,要认真解决好新老校区的优化组合、优化使用问题。对这些新校区今后的使用,学校一定要认真筹划、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其作用。既不能弃之不用,也不能用得失当,更要防止在对校园做出科学规划之前,又去盲目征地匆匆建设新校区。

面对未来,高校工程建设工作的必然出路就是走社会化、市场化之路,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选择,同时也已成为广大业内人士的共识。希望从事高校基本建设的工作人员能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振奋精神,改进工作,为学校和全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高校工程管理篇(7)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校建筑工程的发展,既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总的来说,高等学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日趋程序化、正规化、法律化。我们必须从以往的工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是大学教学、科研、产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的高等学校发展重新得到各界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也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10年,我国各高校对建筑工程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大幅度增加,从而开创了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的新局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高等学校,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从“量”的角度看,已经严重制约着现代化大学教育的发展;从“质”的角度看,也在逐渐老化,不堪重负,有些建筑甚至成为危房;从“美”的角度看,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适应,与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也极不吻合。高等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维修、改造、装饰美化等所需列支的经费,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所占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对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应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从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们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发展空间的拓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二是高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等办学硬性条件普遍得到明显的改善;三是高校学生的住宿和膳食条件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过去,高校工程项目根据各高校的不同机构设置与环境特点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后勤在实施社会化改革之前,学校与后勤的关系不是甲乙方的关系,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一般由学校的基建处和后勤两个部门进行管理。这两个部门的管理方法是:一定经费额度以上的新建工程,由学校基建处经过规划立项等严格审批程序确定经费预算等,前期报审后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方,使其依法建设;对于维修改造工程,则是由学校的后勤部门来承担,所以无论是规划立项及预算、还是队伍的确定等,多少有些随意性,有时被戏称为“手指工程”,领导或部门提出要求,往往因为时间关系,就边设计边施工,计划性差,经费控制难度大,工程质量的好坏全凭施工方的“良知”和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没有正式的监理队伍从事工程监理工作,质量保证的可靠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学校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需要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国家对专项资金依法管理、对专项工程实行预算管理和招投标管理,这对学校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北京理工大学,2003年,学校相继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预算管理办法》、《北京理工大学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管理办法》;2004年,参照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基础设施改造与房屋修缮项目招投标及工程管理办法》;2005年.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及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制定了《后勤年度计划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一系列措施表明高校基础设施的改造与修缮工程也必将逐步按照正规建设工程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2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积极探索加强该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在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特别是修缮、改造过程中的审批、内控、内审、监管等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结合多年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还影响着高校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

在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理论提出之前,高校的建筑工程(含维修改造工程,下同)市场几乎是由学校内部的施工部门占据的,这些施工部门在各高校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叫总务处修缮科,有的叫总各处房修科,无论称谓如何,其性质都是相似的。当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学校内部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学校直接委派给总务处施工部门进行施工,有些工程就省略了工程的扣投标阶段。学校的后勤部门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维修改造工程就应该由后勤来完成,至于如何来管理,则由后勤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的多少,工程施工进步要求进行安排。有时如果工期要求的短,施工单位可能直接进入施工阶段甚至省去了设计阶段,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也是由施工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在这种施工状态下,缺乏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工程目标有效的监控机制,这样的工程可以说没有什么“项目管理”而言。

随着我国高校社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国家财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高校的建筑工程市场不再理所当然地由学校后勤部门垄断。学校也制定了与高校后勤社会化、国家法律及财政制度相匹配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意识得到提高,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也得到了强化,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分散化。而且由于高校市场的相对放开,一些资质等级高、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涌人高校建筑市场,使得高校形成了建筑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但由于后勤社会化进程的深入不够,高校还不能完全对工程市场彻底放开,以致工程项目管理受到一定的阻碍与制约。

2.2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呈“边缘化”倾向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建设资源,对高校硬件设施进行优化配置,尽管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在绞尽脑汁地扩大工程建设的规模,但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经费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高校都能随意地扩展办学空间。退一步讲,就算扩展了办学空间,但老校区的建筑物“老龄化”也是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老龄”建筑的修缮、改造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

我国高校近些年来,重视对大型的新建建筑的项目管理,认为大型的新建建筑才有必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去筹划,而忽视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管理,这就是所说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边缘化”问题。其实,维修改造工程是高校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占学校工程项目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在2006年度用于维修改造工程的建设经费就高达800多万元。这些工程项目的经费来源渠道不一,所应遵循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自然不同,但这些工程项目的管理同样不能与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有关规定相悖。而如何将这些有限的资金较高效地应用于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改善,并在改善过程中尽可能高地保证质量、控制经费,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新课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全新领域。

2.3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期工作薄弱

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我国大部分高校建校都比较早,许多高校目前的基础设施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末,甚至更早年建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大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加快建设的步伐势在必行。但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规划,而不是单凭某些领导的主观意志。其次,校园规划有待加强与完善。过去的高校校园相对比较封闭,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各高校在教、学、研方面的发展,对学校的基础设施需求在逐年增加,各高校纷纷在学校有限的校园空间内投资建设学生宿舍、食堂、超市、银行、邮局等,使学校以一个“小社会”的状态存在着,学校的教职员工及家属、学生等甚至“足不出院”就可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但这些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工程的迫切性而缺乏必要的规划,有时甚至出现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

2.4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多由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基建处(科、办)来进行管理,若遇到校区扩建或者建设规模较大的工程则由临时组建的基建班子负责组织实施。随着工程建设活动越来越市场化,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已日渐明显。

2.5 高校新建工程项目经费控制措施不到位

高校工程项目经费的来源渠道基本是国家财政拨款或学校自筹,但由于这些年,学校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急需,使得许多工程匆匆上马,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不细致,导致后期被动,工程实施阶段出现大量的洽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

3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3.1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工程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规范工程决策行为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应该加以重视和加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做细、做精,凡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必须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首先由职能部门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是工程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能使重大建设项目以最小的风险、最少的投资,获取最高的社会效益。

3.2 建立与完善全过程审计制度

高校开展全过程审计,就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建设投资、建设经济活动以及建设成果、效益等活动进行监督、审核、评价,即从项目建议书至项目竣工的全部阶段,审计部门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三个指标以及合同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跟踪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逐步为高校摸索出一条更科学、更规范的投资决策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3.3 推行“代建制”

近些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发展很快,全过程管理、pmp项目管理逐渐成为主流,而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就需要基建管理人员既要有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投资管理方面的能力。但是就目前全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推行国际流行的“代建制”,成为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必由之路。“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项目经过规定的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他企业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促使公共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实行“代建制”后,项目建设单位无须再抽调人员成立基建班子,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建立了投资方(政府或高校)、代建方及使用方(即高校)三者之间的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方说了算的现象,是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高校基建领域腐败问题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3.4 实行干部轮岗制度,并不断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学校的干部管理制度也必然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实行干部轮岗制度。轮岗,又称职位轮换,一般指在工作部门内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调换职位,使权力进行合理配置。首先,可以实现人才合理优化,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其次,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其责任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经受锻炼,激发振奋精神、不断进取和开拓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再次,可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避免腐败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大力倡导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校园各种媒体的作用。

3.5 要高度重视高校整体化校园规划

在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化、开放性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高校校园规划发展的方向,高校和城市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就校园本身来看,高校整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校园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同时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以营造丰富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氛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特别对于新校区的建设,要认真解决好新老校区的优化组合、优化使用问题。对这些新校区今后的使用,学校一定要认真筹划、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其作用。既不能弃之不用,也不能用得失当,更要防止在对校园做出科学规划之前,又去盲目征地匆匆建设新校区。

面对未来,高校工程建设工作的必然出路就是走社会化、市场化之路,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选择,同时也已成为广大业内人士的共识。希望从事高校基本建设的工作人员能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振奋精神,改进工作,为学校和全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高校工程管理篇(8)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了满足教学、学习、科研等的需求,纷纷加强了基建建设,但随着基建项目保修期的结束,多数建筑物均面临着维修与改造。加强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促进高校维修任务的顺利开展,是当前高校管理中的重点工作。然而在当前高校基建项目的维修工程管理中,还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制约着高校基建项目的改进,具体如下:第一,缺乏整体规划。由于高校资金的限制,对于维修项目仅能进行选择性的立项审批,进而施工,或根据高校领导意见及其实际发展需要进行维修与改造,缺乏对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计划管理意识缺乏,程序缺乏规划性,导致维修质量无从保证,极易造成资金浪费。第二,现场管理力度不够。在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管理部门无法进行实时的现场管理,加之维修施工的时间多集中在寒暑假,存在的漏洞较多,增加了现场管理难度,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第三,工程招投标管理缺失,高校基建项目维修工程招投标管理流于形式,招投标中挂靠等不良现象大量存在。第四,造价管理不到位。高校在基建项目维修工程的造价管理中,存在着虚报或重复计算工程量或者采用“工程造价+合理利润+管理费”形式进行报价,造成维修工程中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难度较大,增加了维修费用。

优化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策略思考

1. 立足于高校实际,加强整体规划

(1)确定施工项目。高校管理部门要立足于高校的发展实际,在年底对学校有维修实际需求的项目进行总结,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所需维修的项目,并制定其维修的资金来源、工程预算、投资额度以及维修规模等可行性报告。

(2)预算编制。高校财务部门要立足于学校财力实际情况以及维修项目的大小,在年初与纪检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维修管理部门对维修项目展开审议,并经校办公会讨论通过之后,执行预算编制。同时,确定高校维修工程的维修整体规划之后,不得随意进行维修金额以及维修项目的改变。

2. 强化高校维修工程现场管理

高校基建项目维修工程具有维修数量多但维修金额以及单项工程量较小的特点,决定了维修工程管理的特殊性,无法委托监理单位对维修工程的施工质量展开现场监督管理。鉴于此,高校的维修管理部门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各内部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还须加强对维修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与管理。高校可通过指派或者聘请经验丰富的维修工程项目管理员对高校基建项目维修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并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运输、工程进度与质量等维修合同中的各项规定,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行为展开监督与约束,并及时对维修现场施工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地处理,对于维修工程的变更情况进行严格地控制,并在三方(学校审计部门、后勤维修部门以及施工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对维修工程中出现的隐蔽工程等进行据实签证,确保竣工决算技术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保障高校基建项目维修施工方案彻底落实。

3. 健全与完善高校维修工程招投标制度

完善且健全的招投标制度利于帮助高校选择优秀的维修工程施工单位,对于减少维修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高校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健全与完善维修工程招投标制度,促进招投标实现规范化,避免暗箱操作产生。制定完善的招投标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校的后勤维修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要全方位收集各施工单位的资料信息,了解其真实管理水平以及技术实力,掌握施工单位较为真实地信息,并在招投标工作中邀请施工技术水平较高且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参与招投标工作,以确保维修工程质量。

(2)合理配备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同时还需熟知工程行业,另外还可从学校的维修工程实际出发,在学校各部门抽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招投标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督,严禁串标、挂靠资质或私人承包等不良现象产生,增加其公正性与透明度,提升招投标工作质量。

4. 强化审计工作,加强造价控制

高校在进行审计工作中,应根据维修工程项目的性质,加强全过程审计管理,以克服事后审计的弊端。因此,在审计工作中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维修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学校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材料价格、数量及其质量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强化施工过程审计,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进行及时处理,提升施工质量,减少工程的返修量。(3)强化对项目变更、隐蔽工程以及维修用料等资料的检查工作,确保其完整性与真实性,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4) 强化会计核算监督,避免工程量重复计算以及虚报工程量等不良现象出现。(5) 强化竣工决算工作,对工程取费、套价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进行严格监督,在确保工程质量基础上严格控制工程款价,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高校工程管理篇(9)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基建工程已经由财政拨款向着多渠道投资的方向发展。为了发挥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高校对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十分重视,但由于缺乏符合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加之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经验,使得高校在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中遇到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已经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立项论证不科学

高校基建工程大多属于扩建或改造工程,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工期要求比较严格。正因如此,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立项比较匆忙,缺乏系统的项目立项论证。甚至有些高校为了赶进度,存在着领导拍板工程的问题。这导致高校基建工程概预算准确性难以保证,在施工中经常出现预算和施工同时进行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更无法实现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导致高校基建工程很容易发生预算超标的问题,酿成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风险。

(二)设计把关不严,设计变更超预算

正因为高校基建工程对过分追求项目建设效率,导致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中为了赶工期,忽略了对设计质量的把关。还有些设计单位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未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就盲目的开展设计。这导致工程设计经常出现问题,设计方案根本无法得到实施,致使施工中工程变更的现象十分普遍。工程变更项目数量的增多,直接导致项目超越算现象比较严重,并对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困难。

(三)工程合同签订不严谨,随意性大

高校作为教学单位,其对基建工程的建设和项目管理经验并不丰富。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大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项目发包,但高校管理团队由于对市场行情不清楚,仍然习惯采用粗犷的承包和合同签订方式。这导致学校的基建工程经常先施工后签合同,致使签订的工程合同缺乏专业性和严谨性,导致工程结算阶段发生很多不必要的劳资双方经济纠纷,甚至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

(四)竣工结算不及时,审计难度大

及时的报送竣工结算资料,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但由于高校施工合同签订不严谨,对工期仅仅有口头上的约定,导致施工单位对报送合同工作不积极。这使得高校基建工程常常出现施工单位工程竣工结算资料迟迟不报送的现象,导致审计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影响了竣工结算的即时性和准确性。

二、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优化策略

(一)严格把握好工程造价关

为了提高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质量,高校项目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适当提前审计工作,做好项目立项、设计的监督和审批。只有审计部门提前投入工作,并提高对项目估算和概预算的质量,才能确保高校基建项目不会出现超预算问题。审计工作的提前开展,还有助于合理确定工程的静态投资,并提前做好项目资金的准备,确保项目资金充足。除此之外,一定要选择工程招标模式来进行项目发包,实现对施工单位资质、技术的优选,确保学校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运用市场竞争来优化项目施工质量,并更好的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二)严把工程招标上的控价审核关

现如今,建筑市场上普遍采用工程量计价清单的工程造价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项目的投资风险大部分需要校方单位承担。正因如此,高校在基建工程项目中,就更要加强造价管理工作水平。实践证明,在高校基建工程中,采取平行委托编制招标控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校工程招标控价的完整性,并避免出现工程缺项、漏项和清单描述不清的问题,因此这种模式可以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推广应用。

(三)把好工程招标监督关

在高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提高对工程招标模式的认识,并提高工程招标工作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力度,确保参与招投标管理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招投标管理经验,并做好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其次,要做好投标报价的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投标报价控制,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尽量较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招投标成本。

(四)严格把控工程跟踪审计关

为了提高学校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跟踪审计的方式,实现对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施工开始就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并做好材料采购、合同管理、工程款支付等一系列跟踪服务,实现提高工程造价审计控制的工作质量。

(五)完善内部管理

高校作为教学单位,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缺乏足够的工程造价控制经验,这也正是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关键。为了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队伍,通过专业人才的外聘和内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高校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性,从而推动高校内部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提高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质量。

高校工程管理篇(10)

工商管理课程是传统经济学课程中的一种,由企业管理课程演变而来,工商管理课程涉及的层面比较广泛,通常涵盖了宏观及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风险投资等等方面的课程,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开设企业管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强的管理性人才,而对于学习实践技术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工商管理课程则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大部门学习的工商管理知识都不能确切的用于实际的生产工作当中,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清晰给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上也带了许多问题,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课程,每年都有相对多数的学生愿意愿意选修这门课程,工商管理课程的开设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更加综合全面,而工商管理课程的综合性强,许多学生通常会觉得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因此工商管理的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自身的特点,灵活的改变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课程的首要任务。//sixianghuibao/

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在近年来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办学数量不断提高,大部门的高职院校建校时间较短,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上都较为薄弱,高职院校在不断完善教育体制的同时也拓宽了教育的方向,不再是局限于技术实践类的课程,也开始不断的增设培养综合性能力的课程,工商管理课程就是其中的重点课程之一,工商管理课程本身的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定的模糊性,而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还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因素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握,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还处于发展提高的一个状态,而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于工商管理课程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而在许多高职院校当中,工商管理课程的设立仅仅留存于形式,对于该类理论性质的课程都不够重视,课程管理上的缺失,课程考试的不严格,都使得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兴趣大打折扣,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2、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分析

2.1 工商管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高校工程管理篇(1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原有基础设施、校园馆舍等逐年老化,学校后勤维修工程任务逐渐繁重,为保证学校基础维修的顺利进行,管理部门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工程维修管理工作,而其中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是所有工作中最基础和核心的部分,是各项维修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面本文就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对优化学校后勤维修工程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效后勤维修工程的特点

1.工程种类多,工程管理事务琐碎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校园面积较广、师生员工较多、学院与专业不断扩充的特点,而且某些学校的后勤维修部门还承担着家属区的维修保障工作,涉及的各类维修项目繁多,通常分为日常零修和大修项目。

2.工程预算资金紧张

虽然现在高校都实行预算管理,每年按照部门或项目进行预算的申报、所有项目实行预算管理,但是后勤维修部门设立的意义就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业务的顺利进行、保证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质量,所以每年会有很多突发的预算外项目需要资金支出;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对于校园环境以及某些硬件设施的要求伴随着逐年老化的校园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很多设备、基础设施经过维修和维护还可以继续使用,可是距离达到师生满意还是相距甚远,出于提高服务质量、美化校园环境、增加师生满意度的角度考虑而成批更换还是存在很大的预算缺口。

3.高校维修专业人员严重紧缺

目前高校后勤工程维修部门缺少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对于日常的零修和大修项目只能采取工程外包的模式,现有的维修部门存在人浮于事的现状,碍于目前的体制问题无法改善。

二、高校维修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维修工程缺乏有效的长久规划

目前高校的维修工程缺乏有效的规划,大多存在应付性,一方面是由于维修资金紧张,只能按照维修事项的轻重缓急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学校整体的维修改造以及长远发展考虑欠缺。

2.工程预算超支情况普遍

高校后勤维修工程实行预算管理制度,而且目前没有实行社会化改革的后勤部门经费一般分为校拨资金和自筹资金,每年分别进行预算申报。由于维修部门缺乏专业人员,对于大部门维修工程只能实行外包管理,而项目预算多是施工单位编制的,管理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管控,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一般会虚列预算,所以常常导致维修项目成本的加大,造成很多需要维修的项目预算资金不足。

3.维修工程审计缺乏过程监督

高校维修工程结束一般会凭合同、外包发票、审计定案单等附件到财务进行报账,但是无论是学校审计还是后勤部门内部的审计,由于审计人员精力、经验的有限,多半缺乏过程审计,对维修工程的审计不够细致,从而无形中造成维修成本的加大和学校资金的流失。

4.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后勤部门没有实行社会化改革的高校,虽然财务由学校统一领导,可是例如餐饮中心、幼儿园这种服务保障型部门实行独立核算、年末并账的模式,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支付维修工程款的环节相比其他校拨经费在预算方面的约束相对较少,追加手续比较简便。

三、加强高校维修工程财务管理的建议

1.完善和规范维修工程管理的制度

高校应在遵循国家统一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完善的工程维修管理和工程维修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于工程维修项目的论证、招标、施工、审计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首相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维修工程管理的基础,它是各个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做好工程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合理的节约国家和学校的维修资金。

2.做好维修工程预算管理

对各个维修工程项目经费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从学校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聘请专业人员,对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于施工单位根据预测成本上报的预算,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学校需要维修的实地情况、在遵循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制定出最佳方案。全面准确的申报预算,按照学校的批复严格执行、强化预算管理,同时完善和加强自筹经费预算追加程序,按照追加的金额由财务或审计部门进行连签审批、必要时进行维修项目论证。

3.严格挑选施工单位

学校维修管理部门在确定施工单位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操作,为防止腐败的现象发生,同时为保证筛选出合格的施工单位以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招标等规定,对各个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在招标或竞谈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4.审计监督力度以及过程监督有待加强

审计部门对于维修项目的监管是保证工程质量、保障学校权益的重要环节。而维修工程的审计大多是竣工后的决算审计,这种方式缺乏对维修工程事前、事中的了解和把关,无法对维修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无法保证工程中真实的用料和用工,所以建议加强维修工程的过程审计监督力度,能够真正实现理想中的“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的全过程审计模式,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工程质量。高校维修工程是教学科研正常开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除了做好工程管理、维修工程的财务管理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维修工程财务管理,规范人、财、力各项要素的投入,才能建立起一套治理高校、运行灵活的维修工程管理机制,既有利于资金的绩效管理,同时更加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从而为学校更好的提供基础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灯中.工程财务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管理视野,2012(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