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6 08:31:26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1)

二、活动主题

诚信兴商,和谐共赢

三、宣传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方针政策;有关市场监管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信用基本知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我国商务、价格、卫生、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广电、食品药品监管、外汇等部门以及贸促会、企业联合会和消费者协会开展诚信建设的进展、成果和有益经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在诚信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企业和先进个人;重大违法违规、商业欺诈典型案例等。

四、组织协调

宣传月活动由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外汇局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组织,并在各自工作系统布置和开展相关工作。有关统筹和协调工作由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承担。

五、时间安排及活动内容

(一)全国统筹安排的活动。

1、召开新闻会

9月1日,召开新闻会,由商务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介绍"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新特点和主要安排;重点行业警示信息。

2、制作专题节目

9月底,与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共同制作、播出专题节目。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配合,提供案例或线索。

3、开展"诚信兴商"巡展、巡演活动

由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牵头统一编写诚信宣传展览脚本,设计张贴画,供各地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场、社区、道路周边等流动人员多的地方或人口聚居地自行布置展览和张贴。有条件的地方要举办"诚信兴商"巡回路演活动,内容包括诚信建设主题展览、文艺节目演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读、相关部门现场咨询、典型企业信用实践情况介绍、公众现场互动等。

4、召开"商业信用销售发展论坛"

9月中旬,由商务部牵头,举办"商业信用销售发展论坛",组织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保险公司、银行等,共同研究推动商业信用销售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资金融通,提高流通效率,扩大国内需求。

5、召开"第五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

9月24-26日,贸促会与美国国际金融、信用及商业协会(FCIB)在厦门市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议题,探讨企业在国际化环境下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制度和流程,研究应对方案和风险规避手段。

(二)各部门积极开展突出部门特色的诚信宣传活动。

1、商务系统要围绕加强商务领域行政执法工作,结合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商务信用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倡导诚信经营。

2、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广泛宣传价格法律政策;宣传自觉守法经营,带头平抑市场物价的正面典型;宣传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开展价格诚信建设、创建"价格诚信单位"的事迹和经验;严肃查处、公开曝光一批实施哄抬价格、价格串通、价格欺诈、价格歧视等违法行为的经营者。

3、卫生系统要结合北京奥运保障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餐饮业承诺落实卫生管理制度活动。

4、海关系统要树立诚信经营进出口企业的典型,对走私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并结合海关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口企业诚信经营、守法便利试点的指导力度。

5、税务系统要围绕"税收发展民生"主题,以"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加强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税收政策、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等有关内容的宣传,同时建立中小学税收教育基地,进一步做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6、工商系统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公告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严重虚假违法广告案例,进一步净化广告市场环境,同时积极支持和指导各种形式的公益广告活动。

7、质检系统要结合"质量月"活动,深入开展质量诚信建设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继续开展"打假保名优"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加大对市场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营造质量诚信的社会环境。

8、广电系统要组织协调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利用广播、电视,采用新闻、专题、文艺节目等形式,深入宣传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反映全社会开展诚信建设的进展、成果和有益经验。

9、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应适时开展全国饮食安全宣传周和全国饮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10、外汇系统继续加大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努力创新宣传形式,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对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组织专项行动打击地下钱庄等外汇非法交易;完善外汇违法(负面)信息披露制度,扩大负面信息披露影响力。

11、企业联合会要继续开展企业诚信评价活动;编写《企业诚信建设读本》,普及企业诚信管理基本知识;开展企业诚信课题研究,引导更多企业建立并逐步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提升企业诚信管理整体水平。

12、消费者协会要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以宣传、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践行《良好企业社会责任导则》为重点,组织开展"诚信维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企业诚信水平再上台阶。同时,结合近期投诉和消费者评议活动,消费者警示,对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失信案例进行披露曝光。

(三)各地方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宣传活动。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省会及其他城市举行由政府部门、企业、群众参加的广场宣传活动,同时要结合地方实际,通过制作展板、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制作电视公益广告或综艺节目、举办知识竞赛、编发诚信短信、开展网上论坛等方式,开展诚信宣传。

(四)新闻媒体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诚信主题宣传活动。

中央及地方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报道宣传月活动,开辟和制作"诚信兴商"宣传专栏、专题节目,宣传诚信典型,揭露欺诈案例,并跟踪报道各部门、各地方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

中国反商业欺诈网要开辟宣传月活动专栏,宣传月活动的相关新闻和工作信息。

六、工作要求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2)

(一)、超前介入防控风险

今年上半年,公司未开展新的代建项目,主要以之前项目的结尾工作为主。第三季度以来,随着代建项目的前期工作的逐步增加,意味着新的代建项目即将启动,公司提早安排好项目部负责人,尤其是重大工程,重点工作涉及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查找相关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制度机制、工作管理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并以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营为核心,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

(二)、继续做好项目过程中的监控

今年一季度,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目基本属于停工状态,因防范疫情的需要,公司对各项目部的廉政教育以发放文件的形式进行;二季度,随着疫情放缓,各代建项目工作逐步恢复,公司继续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廉政工作;第三季度以来,公司着力完善项目组的日常考核和项目完成考核机制,将廉政作为一票否决项列入考核细则;工程技术部与办公室继续做好定期检查,尤其是重点项目做好重点抽查,全程监控工程建设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实处;第四季度,公司积极开展与新项目组的廉政责任书的签订以及廉政谈话,将廉政工作做细,不松懈任何一步。

(三)、实时处置苗头性问题

公司一直以来以动态管理的办法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实时处置整改。定期对项目部成员进行约谈,在对工作推进情况、廉政风险点查找情况以及风险防控措施逐一登记建档的基础上,凡是出现程序违规、群众举报等情形的,即刻进行截图调查核实,凡情况属实的,轻者解除项目部职务,重者解除相关合同。廉政是底线,廉政事情无小事,公司上下紧绷廉政弦,一旦发现,处理绝不手软。

二、日常工作

一到三季度,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下列工作:

一、继续每月召开公司警示教育会议。在每月的公司全体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及党员大会上,都会组织员工学习上级相关的廉政学习文件,结合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当前情况,及时地敲一敲廉政警钟,紧一紧大家心中的廉政弦,尤其是各个节日到来之前,公司更是在各种会议上以及利用各微信群有关党风廉政、酒驾等事例,时刻敲警钟。

二、结合党员学习开展“以反面典型为镜”的专题学习。公司党支部每月主题党日的学习内容里都有一项“以反面典型为镜”的专题学习板块,结合上级纪委编发的典型案例、我市党员整治立规行动相关案例及集团内部廉政通报,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自查自省。

三、按季度开展党风廉政教育。1月15日,临近春节,公司召开全员会,总经理楼剑做了以“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春节”为主题的报告;4月15日,全员学习了《关于3起作风建设典型案例的通报(第1期)》,5月14日,全员学习了《关于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和关于“禁酒驾”、“反醉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7月14日,总经理带领全员学习了《中央纪委五一、端午“四风”问题第一期通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部分章节;9月28日,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到来,全员学习了《集团关于5起党员酒驾问题的通报》,全员观看了酒驾、醉驾教育宣传片,学习了浙江省纪委4起作风建设典型案例的通报;11月3日,总经理向全体员工传达了集团党风廉政会议精神并学习了王春明董事长《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的课件,学习了几个典型案例及《集团基层一线防腐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四、认真抓好廉政警示教育。

作为工程建设单位,存在这一定的廉政风险,公司继续要求工程线人员做好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四张清单”的填报工作,能够及时抓住廉政问题的关键节点,并要求如有更新,必须及时上报;并要求员工做好“每日三省吾身”工作,反思是否存在着廉政问题,是否按照工作流程标准做好工作,是否存在着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3)

(一)、超前介入防控风险

今年上半年,公司未开展新的代建项目,主要以之前项目的结尾工作为主。第三季度以来,随着代建项目的前期工作的逐步增加,意味着新的代建项目即将启动,公司提早安排好项目部负责人,尤其是重大工程,重点工作涉及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查找相关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制度机制、工作管理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并以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营为核心,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

(二)、继续做好项目过程中的监控

今年一季度,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目基本属于停工状态,因防范疫情的需要,公司对各项目部的廉政教育以发放文件的形式进行;二季度,随着疫情放缓,各代建项目工作逐步恢复,公司继续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廉政工作;第三季度以来,公司着力完善项目组的日常考核和项目完成考核机制,将廉政作为一票否决项列入考核细则;工程技术部与办公室继续做好定期检查,尤其是重点项目做好重点抽查,全程监控工程建设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实处;第四季度,公司积极开展与新项目组的廉政责任书的签订以及廉政谈话,将廉政工作做细,不松懈任何一步。

(三)、实时处置苗头性问题

公司一直以来以动态管理的办法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实时处置整改。定期对项目部成员进行约谈,在对工作推进情况、廉政风险点查找情况以及风险防控措施逐一登记建档的基础上,凡是出现程序违规、群众举报等情形的,即刻进行截图调查核实,凡情况属实的,轻者解除项目部职务,重者解除相关合同。廉政是底线,廉政事情无小事,公司上下紧绷廉政弦,一旦发现,处理绝不手软。

二、日常工作

一到三季度,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下列工作:

一、继续每月召开公司警示教育会议。在每月的公司全体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及党员大会上,都会组织员工学习上级相关的廉政学习文件,结合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当前情况,及时地敲一敲廉政警钟,紧一紧大家心中的廉政弦,尤其是各个节日到来之前,公司更是在各种会议上以及利用各微信群有关党风廉政、酒驾等事例,时刻敲警钟。

二、结合党员学习开展“以反面典型为镜”的专题学习。公司党支部每月主题党日的学习内容里都有一项“以反面典型为镜”的专题学习板块,结合上级纪委编发的典型案例、我市党员整治立规行动相关案例及集团内部廉政通报,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自查自省。

三、按季度开展党风廉政教育。1月15日,临近春节,公司召开全员会,总经理楼剑做了以“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春节”为主题的报告;4月15日,全员学习了《关于3起作风建设典型案例的通报(第1期)》,5月14日,全员学习了《关于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和关于“禁酒驾”、“反醉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7月14日,总经理带领全员学习了《中央纪委五一、端午“四风”问题第一期通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部分章节;9月28日,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到来,全员学习了《集团关于5起党员酒驾问题的通报》,全员观看了酒驾、醉驾教育宣传片,学习了浙江省纪委4起作风建设典型案例的通报;11月3日,总经理向全体员工传达了集团党风廉政会议精神并学习了王春明董事长《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的课件,学习了几个典型案例及《集团基层一线防腐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四、认真抓好廉政警示教育。

作为工程建设单位,存在这一定的廉政风险,公司继续要求工程线人员做好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四张清单”的填报工作,能够及时抓住廉政问题的关键节点,并要求如有更新,必须及时上报;并要求员工做好“每日三省吾身”工作,反思是否存在着廉政问题,是否按照工作流程标准做好工作,是否存在着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4)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核心是“防”,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和爆发,关键在“控”,控制微观风险点的有序处置和释放。本文总结近几年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债务风险的不同处置模式,以期为企业债务风险处置提供参考。

一、当前企业债务风险的特点

2011年以来,光伏产业、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煤化工、船舶制造、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行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很多产能过剩现象集中出现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导致近年来产能过剩行业的环保和社会风险事件不断发生。二是产能过剩行业通常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如国内的电解铝产能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短缺的河南、山东等地区,很多产能在市场需求疲软、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面临着整合或者淘汰。

从企业信用的视角来看,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务风险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过度融资和担保悬空问题突出。产能?^剩行业往往容易形成产业集群,大量产品同质、业务往来频繁,存在隐性关联的企业通过“互联互保”方式抱团向银行申贷融资,极易出现过度融资、偿付能力不足、贷款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第二,容易产生波及效应。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通过“互联互保”等方式产生了显性或隐性的复杂关联,如果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区域性风险。第三,贷款风险集中问题显著。产能过剩行业大多为当地支柱行业,银行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信贷资金,一旦“断贷”,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导致信贷风险事件。这种产能过剩行业内的贷款集中性和关联性,使得局部风险事件爆发时容易造成市场恐慌并传染扩散。

二、国内典型债务风险的处置案例

在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增大和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或资金周转困难,出现多宗企业(集团)债务风险事件。这些企业除了具有结构复杂的大量负债(包括银行贷款及上下游企业的应付账款),也通常与业务关联企业形成了复杂的互相担保关系。业务关联导致的债权资产恶化或担保风险形成的或有负债代偿,都可能影响投资者(或债权人)的预期和风险偏好,进一步加剧关联企业的融资困难和流动性压力,造成债务风险在行业内或担保圈内的转移扩散。因此,个体企业的债务风险不仅会造成关联企业及债权银行的紧张,也会引起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干预。在近几年出现的典型企业债务风险处置案例中,政府和监管部门基本都及时发挥了干预、介入、协调甚至主导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这些案例的处置流程,归纳出六种典型的企业债务风险处置模式(见表1)。

国内近几年陆续出现了一批典型的企业债务风险事件,从最终达成或即将达成的处置方案来看,主要分为再融资、整体债务重组、分拆债务重组、整体破产重整、分拆破产重整、破产清算六种典型的处置模式①。根据出险企业业务组织架构处置前后稳定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再融资、整体重组(整)、分拆重组(整)、破产清算四个类别;根据出险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处置前后稳定性的不同,也可以分为再融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四个类别。其中,整体债务重组和整体破产重整一般都会保持企业原有业务结构的稳定性,或只整合剥离小部分非主营业务;而分拆债务重组和分拆破产重整需要大幅度整合原有的业务结构,不仅要剥离非核心业务资产,可能还要重新整合核心业务资产。至于债务重组,一般会在控制权和法人等方面保持原有组织管理体系的稳定,而破产重整一般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来部分或全部地接盘出险企业的资产。

通过分析表1典型债务风险处置案例中政府、银行、企业互动博弈的过程,本文发现在处置实践中政府明显具有“再融资?整体债务重组?分拆债务重组?整体破产重整?分拆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的偏好倾向②。如江西赛维,2012年企业资金链断裂时政府不仅牵头设立维稳资金帮助垫付到期债务,还协调国家开发银行领衔11家银行落实银团贷款,这种再融资模式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经营。一直等到2015年企业从纽交所退市后,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当地政府在2016年春节前后连续召开破产重整协调会,希望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重整。另外,广西有色金属集团从2015年6月债务风险爆发后就在政府和银行帮助下开展债务重组工作,2016年3月当地政府表示将在6个月内解决破产重整问题并招募战略投资者,但是一直无意向投资者接盘,2016年9月被裁定破产清算。大部分其他处置案例也反映了出险企业所在地政府不仅具有以上偏好倾向,还通常会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依次选择可行的偏好处置模式。比如企业出险后政府首先会考虑采取增信措施帮助企业再融资以恢复正常经营;当企业仍不能化解债务风险时政府会协调进行债务重组,寄希望于通过调整债务规模和结构帮助企业摆脱财务负担;当债务重组不能成功时,政府一般会招募战略投资者来对企业进行破产重整,以尽可能盘活企业的业务资产;最后,当所有的重组(整)希望破灭后,企业只能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债权受偿率往往在图1中表现出从左到右递减的趋势,所以债权银行对企业债务风险处置模式的偏好往往会表现出与政府偏好的一致性。但是,银行在企业再融资或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续贷甚至新增贷款并不一定可以顺利退出,这取决于债权银行对企业预期经营状况及市场走势的客观判断。如果债权银行预期未来债权顺利退出的概率较低,反而会偏好债权受偿率低但能够尽快变现的破产重整甚至破产清算模式。

三、企业债务风险处置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一)企业债务风险处置中银行、政府、企业的策略选择

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企业债务风险处置时最主要的债权人。很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一般具有包括授信银行、上游供应商在内的多个独立债权人,当企业出现贷款逾期或债务违约的风险时,如果没有政府介入协调或关联机构担保救助,债权人会优先选择抽贷或保全债权资产,即使所有债权人都选择不抽贷断贷才是最优结果,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如果政府介入并协调企业获得再融资,短期内银行债权不会变成不良资产,但是长期内银行债权保全仍存有不确定性。因此,如果政府没有约束机制,债权银行的策略主要取决于如何最大化预期债权回收的现值。例如,2016年元旦前后,某市政府召集金融机构要求继续支持本市钢铁行业,部分外资银行将此作为负面预警信号选择抽贷断贷,加剧了钢铁行业的现金流危机。

其次,政府往往是企业债务风险处置中最有效的协调人。由于很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出险企业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地方政府掌握或影响着企业管理决策的控制权,同时地方政府也凭借着土地出让等财权在企业风险处置中占有重要的话语权。另外,由于银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很难通过自发协调达成重组(整)方案,必须依靠政府的协调或司法的介入。一方面,出险企业的债权银行(尤其是当地的银行)往往接受当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因此政府协调确定的处置方案对这些银行会具有隐性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债权银行一般是在总行的授权和规范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决策,所以政府、银行确定处置方案的过程特别相似于“讨价还价”博弈的过程,政府需要通过优惠的土地出让政策、补贴政策或其他扶持政策来赋予博弈参与者实实在在的利益,推?硬┺穆肪洞锏秸?府偏好的结果。

政府在企业债务风险处置中的策略主要取决于政府对经济增长、税收、就业和稳定的权衡。如果出险企业通过再融资或债务重组能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和资本积累功能,政府可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这是政府最偏好的处置模式。如果再融资或债务重组失败,政府的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会受到影响,但通过破产重整可以盘活企业的业务资产并保持原有员工的就业稳定,这是政府次偏好的处置模式。如果破产重整失败,政府也只能接受司法介入和破产清算的处置模式。

最后,出险企业是企业债务风险处置的主体。管理决策层在债务风险处置中的主要诉求就是保持企业的存续和营业功能,也就是保持对原有企业主体的所有权和管理决策权。再融资一般不会影响企业所有权或管理决策权的变化,因此也是企业决策者最偏好的处置模式。而重组(整)会影响出险企业所有权和管理决策权的变化,是企业决策者次偏好的处置模式。破产清算会以法律形式消灭出险企业的存续状态,使原所有者丧失相应的所有权和管理决策权。

(二)企业债务风险处置的博弈均衡分析

如果出现贷款逾期或债务违约风险的企业有多个独立债权人,债权人会优先选择抽贷或保全债权资产,即使所有债权人都选择不抽贷断贷才是最优结果,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此时政府介入协调或关联机构担保企业获得再融资,将是政府和出险企业最偏好的处置模式,短期内银行债权也不会变成不良资产,但是长期内银行债权退出机制仍存有不确定性。因此,如果政府没有约束机制,债权银行的策略行为主要取决于如何最大化预期债权回收值。如果债权银行对企业和市场状况有相对乐观的预期,进而对再融资处置方式的预期债权回收值有比较高的估计,那么博弈的均衡解就是三方达成一致的再融资方案。这种处置方案的高效实施取决于银行的独立性和市场性。

如果债权银行对企业和市场状况有不太乐观的预期,并导致无法达成再融资方案,作为协调者,政府一般会通过寻求债务重组方案来重新盘活企业的营业资产,以保证当地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稳定。但是,债务重组一般需要债权人放弃部分债权或让利,以保证另一部分债权的兑现回收。部分债权放弃后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扶持政策增加对债权人另一部分债权的保障或增信,债权银行很难接受并执行重组方案。因此,如果政府不能提供土地出让优惠、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或者将企业的部分劣质资产分离出来,一般不会与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的方案。

如果债权银行对企业和市场状况有非常悲观的预期,并导致无法达成债务重组方案,政府或管理者只能在市场上寻求战略投资者来整体或部分地接盘出险企业的资产,以保证原企业员工的就业并最大化保全债权人的权益,也利于社会稳定和金融稳定。因此,破产重整处置模式取决于市场上是否存在合适的战略投资者,以及战略投资者与政府和企业的“讨价还价”博弈。

最后,如果没有找到能够接盘出险企业资产的战略投资者,出险企业只能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政府出于稳定的权衡,需要防止担保圈风险的连锁扩大反应,并帮助失业员工解决再就业问题。

四、结论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债务风险的不同处置模式,分析了银行、政府、企业等债权人在企业债务危机爆发后策略博弈行为和均衡结果,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一)企业负债规模越大,负债结构越复杂,政府在企业重组(整)中应该发挥的主导作用越强

由于银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信任,很难通过自发协调达成重组(整)方案,除非依靠政府的协调或司法的介入。企业负债规模越大,负债结构越复杂,债权银行或潜在战略投资者参与重组(整)的成本就越高,作为有效的协调者,政府就越需要发挥更强的主导作用。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他们参与重组(整)的成本,或通过扶持政策提高他们参与重组(整)的收益,进而提高出险企业重组(整)的效率。

(二)政府应该根据企业特征和其他微观主体的意见,协调选定最合适的重组(整)方案,提高重组(整)效率

在许多债务风险处置的案例中,政府往往通过图1所示的偏好顺序逐次协调制定风险处置方案,等偏好顺序中上级处置模式失败时才去协调选定下级处置模式,在拖沓和低效中错过了最佳处置时间,也给债权人带来了更大的债权处置损失。建议政府应该根据企业特征和其他微观主体的意见,更大地依靠市场机制,协调选定最合适的重组(整)方案,提高重组(整)效率,避免更大的损失。

(三)政府在企业债务风险处置过程中要主动防范系统风险,明确政策托底职责,引导僵尸企业有序重组(整)

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持有一切风险处置“以时间换空间”的僵化思维,认为在风险缓释机制下只要延缓风险的释放,随着经济的好转风险会慢慢消失,或者即使风险没有消失也不能在自己的任期内释放而影响自己的政绩。但是,如果只堵不疏,经济体系中产能过剩和杠杆高企蕴含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就会不断积聚。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债务风险处置过程中主动防范系统风险,明确政策托底职责,引导僵尸企业有序重组(整),通过高效有序的债务风险处置,规避潜在系统风险。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5)

专家理财药方: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收入不高的工薪家庭也要理财。闲钱不管有多少,都需要讲究合理规划。案例中的夫妻把剩余2万元收入全存在活期工资存折账户中,享受活期利率,就是满打满算存一年,也只能有100元的低利息,如果存成一年期定期存款,那就会有600元左右的收入,后者要比前者的利息收入高出很多。可见,工薪家庭虽“穷”,理财同样十分必要。“财”若能理好,就能增加收入。

“病症”之二:理财好方式,“储蓄”最可靠

典型案例:某年轻夫妻,有房,没有贷款,每月都会有相当一部分节余。因为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保本,还能够赚到一部分利息。于是,夫妇俩每当有节余的钱,就会全部存入银行。

专家理财药方:这对年轻夫妇理财的渠道比较单一,如果把钱都存进银行,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产增值的良机。理财就应追求相对利益最大化。特别是这对夫妇还很年轻,没有其他负担,在理财时可以尝试投资一些有风险但可获“高利”的品种。因此建议,应将小部分节余资金存入银行,而大部分应转为专家建议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增值比较快的理财品种上,只要把握好良机,就会得到大回报。

“病症”之三:炒股利润高,冒险就暴富

典型案例:某夫妇,一个是教师,一个是企业职员,现在需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几年下来,攒了10万元的积蓄。但还需要再“弄”些钱,才能实现梦想。这对夫妇认为炒股利润很高,于是冒险把积攒的10万元钱全投入股市,没想到选股不慎,亏得一塌糊涂,现在还套牢在股市中,房子没买成,暴富也成了泡影。

专家理财药方:炒股虽可以暴富,但必定是少数人。特别是需要钱用的家庭,投资时应该注意流动性、安全性与收益性三者的平衡协调,而不是冒险把全部积蓄投入到高风险的股市中。建议像案例中的这对夫妇,在打理钱财时,可以把一部分钱放在理财专家推荐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上,而另一部分钱则投资于稳妥型理财“高息”品种上,如国债,保本型货币基金等。这样就会相得益彰,不至于会让自己亏得一塌糊涂,让自己的买房计划“流产”。

“病症”之四:不按“实”出牌,盲目随波逐流

典型案例:某夫妇都在外企上班,每月的工资收入不菲,在两年时间内,除正常生活支出外,他们俩就在银行存下了10万元存款。于是,他们准备买一辆5万元左右的家用小汽车。他们知道,现在买汽车可以分期付款。有超前消费意识的这对夫妻“依葫芦画瓢”,也办理了分期付款手续。本来,这对夫妻完全有足够的存款一次性支付购买汽车的价款,结果却选择了分期付款,在交贷款“高”利息的同时,自己的存款却在享受着“低”利息。

专家理财药方:所谓分期付款,一般是在不具有一次性购买能力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消费支付方式。对于案例中的这对夫妇,本来有支付能力,却也盲目选择了分期付款。贷款利率要高出存款利率很多,在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选择分期付款就相当于选择损失钱财。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而定。

“病症”之五:广告轻易信,“实效”抛脑后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6)

摘要:银行保函业务的应用己经深入人心,保函的口常操作和处理也多以计算机为基础设施,围绕互联网展开。所以,在口常处理银行保函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一旦保函的时间、金额、有效期、索赔条件生成,透过计算机发往进出口双方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不像之前传统纸质文件存在一个缓冲时间,因此银行人员在对保函进行操作时,一定要谨慎、认真,充分理解相关的各个要素。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

任何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时,必须要了解、掌握不同结算方式的适用条件,任何一种对某一方绝对有利,而对另一方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结算方式最好能够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过度使用和推广,在口常结算中企业必须要对不同结算方式进行相应的管理和防范,以便寻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保障双方利益。

一、汇付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汇付结算中,无论哪种汇付形式,出口商均承担的是主要风险,所以对于汇付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也就是出于降低出口商风险的角度而采取的措施。

(一)慎用赊销和货到付款

前文己经提及到赊销和货到付款对出口商的影响,特别是当货物离开后,出口商一旦失去对货物的控制权,可能就会遇到进口商恶性拖款或者不支付事件,导致大量货款无法追回,影响出口商融资再发展。所以,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好采用开立信用证或者其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策略,尽可能的降低结算风险。

(二)估量准确预付比例

预付定金是汇付结算中比较常使用的结算方法,出口商对于预付定金比例的设置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过高进口商非但不接受还有可能导致结算失败,过低又显得定金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一般情况下,预付定金按照合同总值的百分之三十支付,或者参照发达国家的根据运输距离的费用来设置预付金额,这样做既可以保障出口商的基本利益,又可以在不触及进口商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牵制其活动,敦促其尽快完成余款支付。

二、托收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托收这种结算方式主要考验的是进口商的信用度,结合前一章节对托收风险表现形式的分析,因此可以认为托收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其实就是对进口商的防范,主要针对点是进口商的信用度、进口商所在地的各项交易习惯和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首先,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化市场中,我国企业为了更快地融入到世界大家庭中,盲目地选择一些合伙伙伴,特别是有些不法分子看到有些企业忙于扩大规模的动机,介绍一些根本不了解或者刚成立的公司,欺骗出口商的货物及钱财。所以,我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对每次跨国合作时,务必提前做足功课,调查清楚进口商的信息,看清楚合作协议的每项要求,不要因为单纯利润而对国家、社会、自身企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其次,国际贸易交流中,出口商对于进口商的挑选是十分有必要的,按照美国一份调查显示,客户群中有60%的新客户是由老客户带来的,所以对于出口商来说,建立一个客户的信用档案,给信用好的客户一定的优惠价格,这样既可以维护好与信用优秀客户之间的合作,又能够促使老客户主动介绍新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是一门专业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有专门人员从合作前期调查、搜集进口商信息、了解其经营生产情况和财务状况,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实际行动避免钱财损失。

三、信用证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信用证风险的管理除了必须实行的提高信用规范外,还需要其他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和防范。

(一)认真调查申请人和开证行的信用情况

现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多是通过互联网挑选合作商和开证行的,所以国内的出口商对于一些国外企业和银行并不熟悉,有些国外进口商偷偷隐瞒出口商私自在合同中设置一些条款限制出口商结算,或者要求一些我国企业不容易实现的条款。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企业必须要合理谨慎地挑选进口商,通过多种渠道调查这些进口商的信誉状况,比如通过驻他国办事机构、行业协会等;其次,确定好进口商后,要求对方选择信誉有保证的银行作为开证行,因为往往这种银行对自身信誉更为重视,对待存在明显欺诈性软条款的信用证开具更为慎重,降低开证行和申请人相勾结欺骗受益人或出口商利益的概率,避免出口商被欺诈或者陷入被动局面。

(二)认真审查信用证

出口商在收到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后,一定要对信用证的内容进行盘查,核实其是否和合同一致,信用证内是否含有隐藏限制条款,一旦发现立即令对方给予修改;另外还要对信用证的真伪、冒信用证同时及时告知对方进行整改出示的印章给予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伪造、假,以防后期给自己带来隐患。为了从根本上降低信用证风险,笔者认为最佳方法是逐渐推行统一的信用证格式和内容,对基础的信用证内容给予一定的规范和提示,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条款另加说明,这样既能够降低进出口双方因信用证软条款印发的各种风险,又可以在我国逐渐形成一个完善、全面、规范的信用证格式,推进信用证结算在我国国际贸易交流活动中的应用。

四、银行保函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一)提高进口商和银行的信用防范

根据银行保函的概念,对银行保函风险的防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加强对保函申请人也就是进口商的信用风险防范,提前调查清楚进口商的信誉和诚信情况,对过往该进口商的业务状态进行考量,以避免后期进口商以没有支付能力而影响出口商的货款回收时间;二是加强对担保银行风险的防范,作为第二性风险方银行的资信调查在银行保函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细节,当进口商财务出现问题没有能力支付货款或者余额时,银行就必须依照保函规定代为支付这些金额,所以担保银行的风险防范是降低银行保函风险的前期必要准备工作。

(二)提升保函技术操作能力

银行保函业务的应用己经深入人心,保函的口常操作和处理也多以计算机为基础设施,围绕互联网展开。所以,在口常处理银行保函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一旦保函的时间、金额、有效期、索赔条件生成,透过计算机发往进出口双方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不像之前传统纸质文件存在一个缓冲时间,因此银行人员在对保函进行操作时,一定要谨慎、认真,充分理解相关的各个要素。

参考文献

1、外资促进了国民收入增长吗?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钱学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11-15

2、农民工低工资率与国民福利损失的经济学分析对经典劳动供给理论的拓展聂丹;财经研究2007-10-03

有关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

摘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于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取合适、典型、贴近生活的案例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学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综合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和结算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贯彻和落实对外贸易方针和政策,规避和防范国际贸易风险,从而实现最佳经济利益。这就要求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采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学习目标。简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使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则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灵活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听没听,听多少,懂没懂,这些都无法在课堂中得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查阅各种理论知识,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不同见解学生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师生间也可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自然好。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获成就感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怎样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缺少实用性,而且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中没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需要自己去主动思考、创造,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有成语故事叫纸上谈兵,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行不通,这和现代课堂教学中,只有书面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同。案例教学法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对摆出的案例应首先分析缘由,促使学生站在实际问题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更贴近实际。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如何选取与运用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法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这是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要求相符合,并为教学内容服务,这是前提。当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的案例选取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1)案例的选择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必须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二是案例要有科学性,能够反映国际贸易实务事件的典型特点,紧紧围绕大纲相关要求;三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所列举的案例要符合当代国际贸易结算的规则和政策,体现时代特性。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现实性。案例的选择不在于数量多,而贵在于内容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所认知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所以,一些社会中的典型真实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对国际贸易知识了解的意愿,提高了学生希望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愿望。另外,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以便能够很好地为要讲授的国际贸易知识点服务,案例的来源最好要真实可靠,最好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

(3)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提前备课,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讨论氛围,当好导师和主持人,调动学生参与研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学生放在主体学习和讨论的位置上,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收获知识。

2.如何组织和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案例教学要分步骤进行:一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前,提前使学生做好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预习,如学习相关的贸易术语、事件所涉及的国际规则和注意事项等;告知案例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使学生尽快对案例产生兴趣,主动将所预习的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并尝试分析案例。二是对学生摆出案例。教师将案例摆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涉及到的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发现主要问题后,寻找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点。三是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这个阶段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前预习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去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大胆进行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将讨论升级到更高的形式,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发言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小组群体讨论的结果,更理性、更合理。在案例研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鼓励学生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的创新思维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中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拓展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的发散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五是教师作案例综述点评。教师要对学生在案例分析研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评价,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有必要对抛出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揭示其包含的知识点、客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结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案例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认知及合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7880.

[2]徐娴英,黄涛,张冬.基于内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以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3,(8).

[3]郝双魁.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7)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金考验。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抵押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加之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是担保,而担保的成本很高,包含银行贷款成本、担保成本及反担保成本,造成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很难获得资金支持。

供应链融资模型构建及发展前景

基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日益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倡各种形式的融资创新,并给予一些奖励措施,激励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当然,作为融资主体的金融机构,需要充分评估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审慎开发中小企业市场。而供应链融资的低风险和低门槛,逐步成为适应中小企业的有效产品。

(一)供应链融资模型

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中,传统的融资模式割裂地看待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分别授信、分别管理。然而上下游企业规模不大,授信难度和风险都很大。而供应链融资是依托核心企业,将供应链上下游看作一个整体,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其关键点在于,牢牢把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商业业务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提高银行风险控制的灵敏性。

模型1:针对上游供应商的供应链融资模型,见图1所示。

模型2:针对下游经销商的供应链融资模型,见图2所示。

(二)供应链融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四个因素决定了供应链融资方案将长期存在。

首先,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金融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外资银行的加速进入,国内银行面临日益市场化的金融市场和日益同质化的金融产品,维系自己的核心客户和开拓新的客户,都需要银行不断创新,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而过度地开发和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将很难控制风险,因此开发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是银行的必然选择。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核心企业,来开拓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产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市场,将获取大量的中小企业存款、代收代付等多种中间业务。

其次,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现有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且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渴望金融机构能够开发一种产品,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资产抵押,融资便捷且成本低,而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的是核心企业稳定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信誉,依托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库存质押或应收账款质押,为合作伙伴提供融资,填补了目前金融产品的空白,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再次,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的需要。伴随着品牌打造、技术创新、兼并和重组,越来越多的国内优秀企业在世界级供应链的分工中成为核心企业。以他们为核心的供应链的成长是国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而有效的金融支持将促进和加速这些供应链的成长。

最后,国内已经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it领域的联想、华为、中兴、方正、同方、浪潮、爱国者、烽火科技等,他们都是市场化经济中的佼佼者,遵从市场运行规则,重视商务谈判和合作,严格按照商务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执行。对于上游供应商,可以给予基于应收账款质押的融资产品。

基于以上的判断,供应链金融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供应链融资属于新兴领域,在带给中小企业客户融资便捷的同时,有必要对银行存在哪些风险、哪些可以控制、哪些不能控制进行研究。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分析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供应链融资风险

选择层次分析法,原因在于层次分析法能够将一个复杂系统的所有影响因素建立起彼此相关的层次递阶系统结构,下一层因素受上一层次因素的支配,上一层因素受下一层因素影响,从而将问题剖析清楚。按照层次分析法,将供应链融资风险划分如图3所示。按照风险产生的主体划分,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描述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

核心企业及合作伙伴的风险都来源于三个方面,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行业风险衡量企业所在行业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对金融机构产生的潜在风险;经营风险衡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企业的付款能力;信用风险则衡量企业的付款意愿。合作风险来源于合同本身缺陷带来的合同风险,及双方存在的利益分歧而带来的违约风险。

各个风险指标的评估值,可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测算,如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从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周转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而各个指标的权重可以利用层次分析建立判断矩阵来获得,当cr<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通过问卷调查,供应链融资风险判断矩阵建立如表1所示。

核心企业风险的判断矩阵构建如表2所示。

合作伙伴风险的判断矩阵同上,而合作风险的判断矩阵构建如下: 

从一致性检验的结果看,上述判断矩阵的构建是有效的。在专家问卷的信息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供应商风险、核心企业风险和合作风险的权重,以及各子指标的权重。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乘以各个指标的风险评估值,最后得出一个整体风险值。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参考值,在该参考值范围为风险可接受范围。

(二)供应链融资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供应链融资的典型案例,以此阐述供应链融资的风险。

案例一: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融资模型。家乐福是全球500强企业,运营稳健,对上游供应商有明确的付款期限且能按照合同执行,在全球有着数以万计的供应商。银行可以将家乐福作为核心企业,为其上游供应商设计供应链融资模型。结合历年的应付款项和合同期限,综合评估后给予供应商一个授信额度,该额度在偿还后可以循环使用。银行需要家乐福将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的款项,支付给银行,由此完成一个封闭的资金链循环。该供应链融资模型能够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同时促进银行获取更多的客户。其模型如图4所示。

在图4中,存在几个风险点:

家乐福的风险:家乐福是否会出现经营、税务、人事变动等风险,如果出现,是否能够仍然按照合同支付供应商货款。在贸易公司中,违约支付货款的现象非常普遍。此类风险一旦产生,将严重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上游供应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家乐福的供货规模是否稳定,产品质量是否稳定,以及经营的规范性能否承受税务、工商、消防、卫生等政府部门的检查风险。由于上游供应商往往规模较小,经营的稳健性和规范性并不能保证,承受政府的风险往往较低。因此根据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交易数据,动态评估上游供应商的风险是必要的。

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合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合作是否出现问题。其中,供货规模的波动能够反映很多问题,因此及时了解家乐福和供应商的交易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二:基于库存的供应链融资模型。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是 1907 年成立于美国的一家快递公司, 如今已发展到拥有 360 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ups在2001年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将其改造为ups金融部门,推出开具信用证、兑付国际票据等国际金融业务。ups可以在沃尔玛和东南亚数以万计的中小供应商之间斡旋,ups在两周内将货款提前支付给供应商,前提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及一笔可观的手续费。出口商得到了及时的现金流,ups则和沃尔玛进行一对一的结算。

ups依托的是出口商的货物质押权,依据出口商、ups、沃尔玛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货物质量、价格调整等问题的责任划分和相关规则。将风险分解到合作各方,谁能更有效地承担和消化风险,就应该由其承担该风险。其业务模型见图5。

在图5中,ups连接着沃尔玛和出口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于:

出口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造成沃尔玛不能及时支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沃尔玛不愿意及时支付。由于ups不能代替沃尔玛履行验货的职能,因此提前支付出口商的款项,必然面临货物验收不通过所带来的风险。尽管可以通过经验来判断哪些产品出现质量的风险较小,或者简单通过“免检”证明来判断,但依然存在这样的风险。此类风险必须在三方协议中加以明确,并转嫁给出口商。或者约定在沃尔玛验收合格后支付出口商货款,以屏蔽货物质量问题。

沃尔玛的风险类似于上述案例。沃尔玛和出口商的合作风险类似于上述案例。

以上两个案例是两类最为典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案例一依托的是应收账款质押,案例二依托的是库存质押。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核心企业风险、合作伙伴风险以及核心企业和合作伙伴的合作风险。

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层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供应链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核心企业风险及其合作风险,而核心企业风险主要来源于其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合作风险最主要是来自于合同风险。因此,其风险控制策略如下:

持续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便及时调整银行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信贷。

持续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公司一贯的行为或者资金周转困难及重大项目的产生,当核心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的信贷风险要转嫁到上游供应商或下游经销商,他们是信贷的第一承担人。

上下游合作伙伴和核心企业的合同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主体,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同往往不够公平,但合同必须不存在争议,尤其在资金结算上。通过核心企业的数据共享,持续监控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销售数据,了解核心上下游合作伙伴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银行的信贷对象和信贷规模。

参考文献:

1.宋炳方.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8)

一、开展廉洁风险排查治理活动。

组织行使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和“四管”人员,集中开展一次岗位廉洁风险排查治理。个人围绕自身岗位容易发生问题、诱发腐败的环节,认真排查、梳理、评估岗位廉洁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形成岗位廉洁风险排查防控清单,明确风险点、防控措施、整改时限等内容,并认真抓好整改防控工作,及时防范化解岗位廉政风险。

二、开展案例警示教育。

坚持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通过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举办一堂廉洁党课、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四管”人员学习案例分析,开展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教育作用,让各级管理人员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知敬畏、存戒惧、守纪律。

三、开展廉洁谈话和家庭助廉教育。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要求,分层次实施对行使公权力人员开展一次廉洁谈话,通过深入细致的谈话,把要求讲清楚,把规定讲到位,把纪律讲明白。在此基础上,发挥家庭助廉作用,每名被谈话人与其家属一起签订一份廉洁从业承诺书,以此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和“四管”人员遵规守纪的自觉性。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9)

一、开展廉洁风险排查治理活动。

组织行使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和“四管”人员,集中开展一次岗位廉洁风险排查治理。个人围绕自身岗位容易发生问题、诱发腐败的环节,认真排查、梳理、评估岗位廉洁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形成岗位廉洁风险排查防控清单,明确风险点、防控措施、整改时限等内容,并认真抓好整改防控工作,及时防范化解岗位廉政风险。

二、开展案例警示教育。

坚持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通过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举办一堂廉洁党课、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四管”人员学习案例分析,开展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教育作用,让各级管理人员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知敬畏、存戒惧、守纪律。

三、开展廉洁谈话和家庭助廉教育。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要求,分层次实施对行使公权力人员开展一次廉洁谈话,通过深入细致的谈话,把要求讲清楚,把规定讲到位,把纪律讲明白。在此基础上,发挥家庭助廉作用,每名被谈话人与其家属一起签订一份廉洁从业承诺书,以此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和“四管”人员遵规守纪的自觉性。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10)

认真落实分行党委关于“两个责任”的工作安排,从上到下建立全面的责任考核和督促传导机制。

一是工作开展必须落到实处。落实主体责任关键不是发文件、发通知,而是大家敢不敢、愿不愿把自己应承担责任承担到位。分行党委要主动、切实的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统筹谋划部署,责任明确到人。分行领导班子、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规定的各项职责,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洁从业承诺书以及完善定期报告制度和约谈机制切实做到分行、部门、网点的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经营齐发展。

二是分行纪委必须顺势强力推进,做好后盾保障。因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根本上要靠党委领导,但具体的工作开展和协调配合要靠纪委组织落实、保障监督。

三是做好分行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建立纪委监察部门、人力资源、内控合规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联动协调机制,加强案件信息、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四是落实严格的奖惩考核措施。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导向作用,有抓手、有针对性的开展责任制考核工作。

二、加强纪律建设,做到思想上有准备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金融企业,全行上下要凝聚成一个整体,一致对外发声、齐心协力。

首先,分行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将成文的纪律章程和不成文的规矩守则记在每一个员工心中,并在各自的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党员干部之间不能拉帮结派,员工之间也不能搞小团伙、小帮派。

其次,要加强全行员工的纪律教育工作。在全行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律教育活动,在员工间传递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加强党风党纪、廉政法规和从业道德教育,并将其纳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委中心组定期安排廉洁从业专题学习并由专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还要通过农行网络培训学院、分支行举办的领导干部培训班把纪律和廉洁从业教育作为其中的必修内容和环节,并对学习结果进行相应的考试测评。

第三,要加强对执行党风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要把纪律执行情况纳入监督执纪的范围,必须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的问题,严肃查处欺骗组织、对抗组织的行为。在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全行上下政令畅通,确保分行党委各项部署落实到位。

三、抓好作风建设,做到源头上防腐败

一是要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惩治力度。当前不可否认的,有的干部员工存在得过且过、遇事推诿、办事不实、只争荣誉不担责任的不良思想观念和办事态度。全行上下要通过综合运用行内举报监督、日常管理、外部走访、内部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主动对发现的问题深挖源头、分析成因,并且要学会区别不同的情况,依纪依规对发现的各种苗头、问题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二是要突出重点领域的排查工作,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全行上下严禁内部公关,对于不管是用公款请客送礼,还是用个人的钱开展公关工作,特别是对于员工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的,如果一经查实分行从重从严处理;此项工作要从分行机关的同志带头开始,以上示下、统一路径。

三是要定期组织开展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对工作态度、业务活动开展等不按规定执行到位的,要坚决予以批评纠正;造成不良后果和严重影响的,更要严肃追究其责任,对查出的典型案例要在全行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作出相应的处罚。

四是要树立先进典型、寻找优秀先进事迹。通过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事迹宣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大力弘扬无私奉献、讲纪律守规矩,从而快速树立一批敢于担当、大公无私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为进一步培育和营造讲原则、守规矩、有担当的良好行风、行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狠抓案件防控,做到风险上可控制

一是每年开展案防警示教育和通报制度。通过建立全行重大典型案件通报制度和组织集中观摩反面典型案例,通报近年来系统内的贪污、挪用案件和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典型案例,定期组织全行员工集中观看并撰写心得体会,增强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真正做到杀一儆百、防范未然的效果。

二是各部门要开展专项治理和自查工作。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以寻找问题为导向,做到有途径、有抓手、有措施、有惩罚。针对重点信用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监察部门要对通过治理发现问题做好及时通报和跟进工作,以电子产品部为例,针对当前愈演愈烈的恶意透支,以虚假资料办理信用卡套取银行信用等问题,要积极主动查堵管理漏洞,不断的完善信用卡操作管理,踏实开展治理工作。

三是要在全行范围抓好各项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责任追究,让每一位员工都对制度心身敬畏,不敢越雷池半步。

五、加大查处力度,做到违纪行为不姑息

信用风险的典型案例篇(11)

一、民间融资典型案例特点

(一)融资主体多元。本文所称融资主体主要指融资人和被融资人,融资人是主动吸收资金并最终使用资金的自然人或法人,被融资人则是将资金投资给融资人的自然人或法人。公开披露案例表明,融资人大多有一定的经营经验和经济基础,其本人和所经营企业在当地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且社会关系较为广泛。被融资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被融资人,即了解融资人信息并直接将自有资金投资给融资人的投资者,此类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且大多数与融资人直接或间接认识甚至熟识;另一类是间接被融资人,即不一定了解融资人信息并将自有资金投资给中间人生息,由中间人将资金投资给融资人的投资者。

(二)融资途径广泛。由于融资人在融资初期均有经营项目或公司实体,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融资人以投资项目名义,通过高额利息吸引民间资本。在具体融资过程中,融资人在融资初期吸收来自亲属或熟人的资本,在积累一定信用度(按时归还本金利息)后,通过项目收益高、企业经营状况好、消费豪宅豪车、更高资本回报率等直接或间接的自我宣传,进一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其中。

(三)资金用途随意。在融资初期,融资人主要将资金用于投资项目,用于延续自身经营项目资金链、投资房地产、煤炭行业和黄金期货等。随着融资规模扩大,融资人为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而提高资本回报率,当投资项目实际回报率低于融资资本回报率时,部分融资人为维持资金运转,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资本回报率,另一方面通过将吸收的资金用于消费豪宅豪车和注册虚假公司等方式,想方设法营造虚假繁荣现象,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

(四)融资信息不透明。在民间融资中,融资人与被融资人信息异常不对称。一方面融资人作为资金最终使用者,更为重视获取的资金量,被融资人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等,对已获得资金的融资人影响很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企业或具体的投资项目等方面信息,若存在融资人主观欺骗行为,即营造虚假繁荣或夸大投资回报率,则被融资人只能从表象判断融资人经营和管理状况,使得融资双方信息极不对称。另外,多数间接被融资人根本不知道自已所投入资金最终使用者。

二、民间融资风险剖析

(一)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面临政策风险。民间融资主要体现在行业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每个市场主体的首要选择。2008以来,受房地产价格和部分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居民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或资源市场进行炒作。有关调查表明,温州民间融资资金仅35%用于企业生产经营,20%投资房地产行业,另有20%左右由一般社会主体供给民间中介;而个别资源富集地区则有70%以上民间融资资金投入煤炭、房地产行业及其他暴利行业。近年来,受国际资源价格调整和国内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以及国家对资源性行业整合和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等综合影响,煤炭价格下跌和房地产成交量大幅下滑,与煤炭及房地产行业依赖性较强的民间融资市场出现大幅震荡。2010年以来,民间融资成本(利率)大幅攀升,持续走高的民间融资利率极易使广大中小企业走入“资金缺口借入高息资金资金缺口更大再借高息资金”的恶性循环怪圈,也加大了资金链条极易中断的风险。

(二)参与群体广泛,面临社会风险。参与民间融资群体广且遍布社会各阶层,涉及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民间融资形式也由最初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简单借贷,发展到居民、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调研报告,该区某市参与民间融资人数占其人口总数70%以上。由于涉及金额大和人员众多,一旦出现信用危机,风险将连锁反应。民间融资资金很多来自于普通老百姓自有资金,往往是个人全部存款和生活依靠,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这些人将面临巨大损失,甚至倾家荡产,由此极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从各地出现的民间融资纠纷事件、案例,到老板“跑路”现象,就是例证之一。此外民间融资中还混杂着因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而实施的违法借贷行为,很容易引发高利贷、非法集资、暴力催收导致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不仅对经济构成威胁,而且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三)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面临法律风险。温州、鄂尔多斯、榆林等民间融资热点地区,其综合利率普遍很高,有的远高于实体经济平均利润率,或者已形成典型的高利贷。一方面资金需求者负担过高易产生违约风险,另一方面高利贷式的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民间融资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之外,受政府和行业组织监管较少,资金的逐利性使其背离实体经济投放到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调控行业。据统计,个别资源富集地区“炒煤矿、炒房地产、炒资金”的民间融资占其总量超过60%。另外,许多民间融资没有合同范本,手续简单,存在盲目性、不规范性和不稳定性,容易引发融资双方纠纷。特别在银根收紧和房地产等行业波动或下行情况下,民间融资潜在风险加剧,其中诉讼案件和涉及金额明显上升是风险加剧的有力说明。

(四)信息不对称,面临信用风险。民间融资活动主要基于个人信用,多以地缘亲缘为纽带,即所谓熟人经济,信用是维系其交易的关键。很多民间融资活动,只有一纸白条,很少有正规借贷合同,通常放款人也较少关注资金具体投向与运作,只关注利息及本金能否按时收回。随着融资规模及范围扩大和融资链条延长,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会加剧,信用和道德约束趋于脆弱,风险也相应层层累积。近年来民间融资活动中随着参与范围的扩大,纠纷明显增多,已由“多告一”演变为“多告多”。一方面融资中介人缺少必要风险调查、评估和补偿手段及措施,极易出现过度负债;另一方面集资者本身可能出现盲目投资或投机行为,当存在资金不足时将以新放款者的资金偿还旧放款者的利息与本金。此外,民间融资中集资者利用自身信息优势,欺骗参与者,在高额利息无法兑现情况下,往往选择加大集资力度,形成巨大风险隐患,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速度加快。

(五)与信贷资金相互渗透,面临迁移风险。民间融资与银行信贷资金已出现相互渗透现象,主要表现为信贷资金流入民间融资资金循环链条中以获取利差收益,并且催生了贷款转借市场,使得金融风险关联性增强。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调研报告,该区某市流入民间融资的资金有30%-40%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受高利率吸引,个别人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然后又借助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和民间融资等平台,将钱贷出去以获取利差。或者将民间融资资金作为“过桥资金”,在银行贷款到期时,借款人先从中介机构借入短期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然后又以良好“信誉”从银行再次贷款并归还中介公司,即向中介公司贷款还银行贷款向银行贷款还中介公司贷款”典型的“过桥”贷款。通过此方式,当事人将利息成本较低的银行信贷资金变成民间融资资金,将前者强行“拉进”民间融资市场。民间融资和金融机构相互渗透转嫁风险的行为,不仅给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还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也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如果情况恶化,还有可能形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

三、民间融资风险传导及迁移模式

(一)典型的“庞氏骗局”风险传导模式。“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最常见的投资诈骗,因其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方式,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制,以及投资的反周期性等特征,使得较之一般金融诈骗其受害者更多,影响面更广,危害程度更深,隐蔽性更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为了支付先加入投资者的高额回报,“庞氏骗局”必须不断发展下线,通过利诱、劝说、亲戚和人脉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参与,从而形成“金字塔”式投资者结构,塔尖少数知情者,通过榨取塔底和塔中大量参与者而谋利。

(二)投资失利风险传导模式。民间融资借贷成本高,贷款大多投向高风险行业,而盲目投资行为再次提高了民间融资风险系数。2004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限制对“五大行业”和“五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这些行业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难度加大,自然转向民间融资,市场一旦逆转风险就会显现。另外,房地产行业爆发式增长时期,投资热点逐渐转向其中,资金供给主体对房地产行业信心暴涨,越来越多社会资本投放其中,并且房地产行业所集中的贷款也明显增加。一旦房地产泡沫形成或破灭,作为风险发出者,其风险大小将影响风险控制的难易程度和最后形成损失的大小,而作为资金源头的民间融资人将成为风险的最终接收者之一,其危害可想而知。

(三)民间融资涉诉案件风险传导模式。在非法集资案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就是主要类型。从地域分布看,这类案件的发生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发生这类案件的可能性越大,其风险传导也会产生“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中蝴蝶效应是指在复杂系统中,微小的初始条件的变化会给系统带来长期恶化的连锁反应,一些显露的非法集资案件,都反映出了典型的蝴蝶效应,并从一个地区的风险案件迅速蔓延到更广泛区域,使得损失增加。多米诺骨牌效应也是连锁反应的一种表现,民间融资中非法集资案件的形成过程,正是风险从产生、积聚到最后造成损失的过程,其带来的危害与日俱增,如遇到更严格的监管或其他约束,受害者将不能进行有效防御和风险对冲与化解。

(四)流动性风险传导模式。近年来,一些中介为获取利差收入不择手段,在自身资金不足情况下,依旧设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导致民间融资风险转移到正规金融机构。银行是借贷资本运营的主要渠道。由于金融负债硬约束与金融资产软约束以及更高的杠杆率,只要债务人因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等原因,出现亏损引起不能履约归还借款,就会导致整个借贷资金不能正常运转。加之借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困境,如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筛选和监督失败,其资产质量趋于恶化,随之产生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某个债务人因违约引发局部支付危机,银行信贷资金减少而不再流入生产部门,将引起新一轮企业违约和破产浪潮。基于“囚徒困境”,储户们也向银行争相挤兑。由于现代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财务关联,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系在一起,若多边清算差额的支付清算系统面临任何微小的支付困难,都可能酿成全面的流动性危机。

(五)财务不畅通传导模式。通过考察一些民间融资典型案例和其他资料,一些民间融资者依靠虚假项目集聚社会资金,这属于在财务上没有一点保障的典型,可以说是非法融资,必须进行严厉打击。另外一些融资者本身有投资项目,但由于投资于国家限制、重点调控或本身不熟悉行业和领域,使得项目自身在财务上没有可持续性,不是负债率和杠杆率过高,准备金严重缺少或缺失,就是资产负债期限严重错配,或经营管理不善使得资金周转不畅通,进而使得财务运作彻底瘫痪,引起风险全面外漏甚至爆发。现实中,民间融资主体的资金供给者往往很少考察了解融资人、投资项目的信息或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使得小概率事件成为财务不畅通的最大诱因,如果处理不当,将引起更大的融资风险或金融风险。

四、缓释民间融资风险,引导民间资本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一)建立民间融资法律制度,引导民间资金依法合规流动。许多国家规制民间金融,首先都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如美国《联邦农业贷款法案》和《农业信用法案》,日本《无尽业法》,以及我国香港地区《放贷人条例》等。而我国大陆,还没有专门规制民间金融的法律。面对规模庞大的民间融资市场,应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及时填补民间融资领域的法律空白,切实规范民间融资活动和行为。

一是加快大陆《放贷人条例》立法和颁布实施进程。可在《放贷人条例》基础上制定《民间融资法》,逐步形成以《民间融资法》为基本法,《放贷人条例》等专项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对民间融资主体、交易方式、契约条件、期限利率、风险控制和法律责任等事项作出规定,并以此确认民间融资的合法地位,引导民间融资市场正常秩序,为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完善相关配套法律规范,注重法律和法规间的协调。未来,以民间融资基本法为基础,《私募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和典当行等中介机构行业管理办法等为补充的规范体系,应给予民间融资活动合法的生存发展空间,明确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为保护符合经济发展正当需求的民间融资活动,以及打击假借民间融资活动之名行诈骗敛财之实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充足而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是依法明确民间融资与非法借贷的标准。当前法律对非法集资规定的模糊性,导致在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认定上存在很大争议。即使201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把向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排除在非法集资类案件外,但在“特定对象”界定上依然模糊不清,给司法操作带一定难度。因此,可从行为目的、对象、资金来源、造成的危害或损失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详细标准界定非法集资和民间融资界限,明确对非法融资活动处罚标准和实施办法,防止出现执法和司法不公等现象。

(二)改革投融资体制,促使民间融资阳光化。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将金融、铁路、航空、电信、电力等传统重点领域垄断行业向民间投资全面开放,进一步打破了制约民间融资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仅扩大了民间资本准入领域,还拓宽了民间资金投资范围,民间投资正在由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升。现从金融和实体经济角度看,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民间融资体制。

一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兼并进入国家间接融资体系,成立以民间资本发起和成立的民资商业银行。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农村新型金融组织。

二是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融资体系,改变其过度向民间融资市场集中的失衡现象,尤其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把正在暴露风险的民间融资转换为有益的产业资本。

三是建立对民间融资的服务平台。为民间融资提供登记、结算、评估、公证和法律等服务,完善民间资本监测,掌握民间资本规模、发放对象、利率和风险等情况,促使地下金融不断走向阳光化。

(三)强化责任和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民间融资环境。一是逐步放开民间融资市场,拓宽民间融资渠道。民间融资普遍存在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说明现有融资体制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要求,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本(金)需求。要采取积极措施支持、规范、引导和监督民间融资。二是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动向监测和调研,提高风险预警水平。中央银行和银监部门各级机构,要在辖内选定一些民间融资较活跃的地区作为重点,对民间融资利率定期监测,对民间融资开展经常性调查。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融资主体理性投资。

参考文献

[1]刘光溪.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J].中国金融,2012,(15):82-83。

[2]孙明涛,童中文.我国民间融资的风险性研究[J].特区经济,2013,(4):43-45。

[3]谢晓雪.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2,(15):28-29。

[4]张春子.经济下行期应高度重视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2012,(14):48-49。

[5]邹焕聪.民间融资监管:价值、问题与制度创新[J].中国流通经,2012,(10):21-25。

The Research on Risk Transfer Mode and the Release Mechanism of Private Financing

CHENG Ho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