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4 16:26:29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140-04

对中山市医疗市场和四大医院近十年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确定我院的发展竞争地位,进一步拓展我院医疗市场份额和制定医院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出院人次是重要的医疗统计指标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而且也是院领导日常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同时,出院人次是衡量医院业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住院人次的增加是医院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对2004~2013年各大医院出院人次和全市住院人次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四大医院的发展情况及我院的发展竞争地位,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医院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中山市政府每年通过网政务公开中《年度中山市公立医院接诊患者与医疗费用公布表》公布市内所有公立医院接诊患者及费用的情况,根据这些信息查询并搜集中山市2004~2013年全市四大医院出院人次和市总出院人次,并进行记录和汇总。

采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作图,记录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并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根据回归直线的斜率大小判定医院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能力,以P

2.结果

2.1中山市医疗市场发展持续增长

近十年中山市医疗服务持续增长,医疗服务发展呈直线趋势(表1、图1)。SPSS13.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作图,结果:近十年出院人次与年份的散点图呈直线趋势,相关系数r=0.997,决定系数r2=0.992,回归系数t检验的t=33.97,P

2.2四大医院争相发展,竞争激烈

2.2.1四大医院发展趋势 近十年市四大医院医疗业务是持续增长,而且平均增长率非常高,发展趋势呈现为斜率为正的直线。对这四大医院近年的出院人次应用SPSS13.0进行直线回归统计,结果四大医院的年份与出院人次的散点图均呈直线趋势,相关系数均大于0.9,可认为高度相关,回归系数检验均P

2.2.2四大医院发展速度和竞争排名 表明近十年中山市四大医院直线回归方程分别如上表。方差分析检验P均

3.讨论

中山市各大医院争相发展,竞争激烈。我院创办于1907年,位于中山市小榄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从市四大医院的发展趋势来看我院处于劣势。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2)

【中图分类号】R6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201-04

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扩大城市规模,建设城市新区,成为城市寻求新的增长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市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随着新区、开发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流物流的剧增,作为城市主要功能及重要的生活配套,卫生事业的发展突现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当前,南昌市拥有新区、开发区区域面积近四百平方公里,占全市5.4%;区域人口约80余万,占全市 17.8 %。2004年南昌市新区开发区主要卫生统计数据: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82%,每千人扣注册医师数0.4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0.27,每千人口病床数0.2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占全市的1.61%,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为2.21,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为14.5元,各项指标均远低于南昌市的平均水平[ 2~4]。

在现有机制体制下,如何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构建符合新区特色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加快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区开发区亟待解决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1 方法和对象

1.1 对象:于2004 年7 月~2009 年6 月对南昌市三个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运行管理的模式和卫生资源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参照卫生部关于社会卫生资源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统计报表,制定南昌市新区开发区卫生资源状况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查表,由新区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卫生管理办公室和经贸局负责统计上报,对2004~2009年南昌市三个主要的新区、开发区社会卫生资源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进行调查;

1.2.2 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红谷滩新区与南昌市、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卫生状况指标的差别;

1.2.3 应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2004~2009年红谷滩新新区卫生经济工作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三个新区开发区建立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2.1.1 由新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下属的社会事业发展局,承担辖区内卫生事业发展工作。

2.1.2 委托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代为管理。

2.1.3 将公共卫生部分委托上级行政部门。

2.1.4 红谷滩新区公共卫生运行管理模式:

2.1.4.1 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2004年,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主导,选派市级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龙头单位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与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共同搭建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措施实施的平台―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纳入新区管委会统筹管理。

2.1.4.2 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履行职责,形成全区上下共同支持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2.1.5 实施适宜新区开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策略,构建新区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合理规划,积极引入大中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为医疗卫生服务技术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建设重点,以个体、乡医及其它医疗机构为延伸补充,构建新区特色的医疗救治体系,打造新区“15分钟医疗健康圈”;建设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测、妇幼保健、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全区公共卫生的龙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服务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责任健康管理医师;构建新区特色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以行政委托为手段,将卫生执法权力以委托方式下放新区,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新区卫生分中心,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构建新区卫生监督网络,;构建纵横贯通、立体交叉的公共卫生信息交流平台,开发社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合作医疗、医院管理系统“六网合一”搭建新区卫生网络平台;将卫生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将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全面梳理,坚持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按服务人口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卫生事业发展的经费逐年增长,逐步建立完善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补偿机制。

2.2 统计分析红谷滩新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四者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否有差别。

表1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是对人均医疗卫生经费的分布描述,县区中1、2、3、4分别代表红谷滩新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N、Mean 、Std. Deviation、Std.Error、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Minimum、Maximum分别表示变量的调查数量(样本量),均数,标准差、标准误、95%可信区间、最小值、最大值。

表2为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的方差分析结果,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分别表示变异、自由度、均方、F值、P值;第二列的三个值分别表示组间变异(Between Groups)、组内变异(Within Groups)和总变异 (Total)。

2.3 所有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由表3、表4可见,人群健康状况、健康影响因素、卫生保健因素等相关指标在四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2.5 所有指标两两比较的结果:如表6至表7所示,第2列和3列的1、2、3、4分别表示红谷滩新区卫生办、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

A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策略应用后红谷滩新区与其他开发区同期比较。

B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策略应用后与南昌市比较。

2.6 趋势分析的SPSS实现过程。公共卫生费用随年份的变化趋势进行直线模拟,复相关系数(RSQ)为0.928,自由度(d.f.)为4,检验量(F值)51.60,检验P值0.002。截距为0.667,偏回归系数为12.861,如下表所示。

复相关系数表明该直线直线回归趋势可解释公共卫生经费随年份变化的92.8%。b1为回归系数,表明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变化的量,该值为正,则因变量为增长趋势,该值为负,则因变量为降低趋势。本趋势方程中表示每增长1年,公共卫生经费增长13.857万元,该趋势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2.7 红谷滩新区与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结果。红谷滩新区主要评价指标中人均医疗卫生经费、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高于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人均医疗卫生经费、出生率、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高于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公共卫生策略实施后,与其他两个同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评价指标比较,红谷滩新区区部分指标有较大发展。

2.8 红谷滩新区与其南昌市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结果。从红谷滩新区实施创新适宜的公共卫生策略后,其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与南昌市总体指标的比较可见,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红谷滩新区高于南昌市,表明红谷滩新区人口健康状况已超过南昌市的总体水平;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与南昌市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红谷滩新区健康影响因素、卫生经费投入已达南昌市水平,对辖区的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和卫生工作的重视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率、每千人口注册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病床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诊疗人次数、县区住院人次数、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红谷滩新区仍低于南昌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公共卫生策略实施后,红谷滩新区卫生事件发展的部分评价指标已达到南昌市的水平,卫生事业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纳入全市的统筹规划。

2.9 红谷滩新区自身增长趋势分析。除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三指标呈负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流动人口、当年财政卫生拨款、卫生事业费、公共卫生费、中医事业费、上级卫生专项补助、卫生建设基本投资、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期望寿命)均为正值,随时间(年份)呈增长趋势;其中除流动人口、中医事业费、乡村医生三类模型拟合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红谷滩新区实施科学规范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后,人群健康状况、卫生保健、物资资源、财政投入等随时间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3 讨论

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对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制[ 6]。计生、卫生、财政、人事、科技、药监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形成各级共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3.2 进一步提高加强对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且是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是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各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加快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抓好公共卫生工作。

3.3 建立财政投入和补偿的长效机制,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卫生事业经费必须向公共卫生倾斜,确保疾病监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业务的运行经费。

3.4 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城乡一体”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运行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快新区开发区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体系、人才培养社会支持体系,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卫生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威、肖红茂、符艳,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社会卫生状况综合分析 ,《江西医药》2007,42(10):931~932

[2]Xia WANG;Dan-hong LIU;Ke-qin RAO;et al .Defining Chinese National Health Indicato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Attributes.China Digital Medicine; 2006,1 (01):38~41

[3] 2004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昌市统计年鉴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3)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服务正在向移动医疗、互联网服务模式和个性化医疗悄然转型。谈及这一发展趋势,英特尔澳大利亚/新西兰健康与生命科学总监George Margelis指出,“未来医疗的趋势是个体化差异,包括诊断、治疗方案在内的治疗决策都需要针对个体进行分别对待;医疗服务也应该随时随地持续进行,优化流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整个治疗过程中专家的协同是保证效率和速度的根本。”为实现这一愿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George Margelis表示,“从前端应用来看,基于英特尔架构的PC、平板和可穿戴设备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后端数据中心平台的构建上,数据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医疗服务更加精准化、个性化。英特尔期待帮助用户突破传统医疗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速智慧医疗转型。”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4)

2结果

2.1参合人群年龄结构

老化将对新农合基金带来一定的风险通过对湖北省某县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自2008年以来,新农合的参合率基本处于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新农合的参合率达到99.30%,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农业人口基本被新农合所覆盖,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的一个好的开端。但是,参合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结果不容乐观。从纵向看,除了0~5岁组的儿童参合人数占总参合人数的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年龄组参合人数构成比随着年份没有显著性变化,趋于稳定状态。从横向来看,参合年龄段中40~59岁年龄组的参合人数占总参合人数的构成比最高,40~59岁组及60岁组两个年龄组的参合人数的构成比每年达到50%以上,2012年达到59.31%,接近60%。然而这两个参合年龄组又属于发病的高发人群,势必会对新农合的基金构成一定的威胁。

2.2老年人口的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对新农合基金造成一定冲击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我国的农村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率在显著提高,住院人次也在不断上升。如表3所示,从纵向分析,该县总的住院人次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住院人次构成比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60岁以上老年人住院人次占总的住院人次的构成比达到28.98%,相比2008年住院构成比增加了9.54%,4年内增加接近10个百分点,2009年以后逐年增加的百分比呈现递增趋势。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程度的加强,但是一方面也对我国的新农合基金造成一定威胁。存在的另一个隐患是40~59岁组的住院人口构成比是最高的,住院构成比稳定在35%左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会对我国刚刚建立的新农合基金造成很大的威胁。

2.3老年人口住院费用的上升对新农合基金的影响

在老年人住院人次上升的趋势下,难免会引起老年人口住院费用的上升。老年人以及总的住院人的住院费用都呈现上升的趋势,2012年老年人口的住院费用是2008年的3.28倍。2012年的住院总费用是2008年的2.25倍。可见老年人口的住院总费用上升的幅度较普通一般人群更大,值得我们去关注。2012年老年人口的住院费用占总的住院费用的比例达到27.53%。相比2008年上升8.60%。这对于农村地区没有退休金及其他稳定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经济负担,并直接影响其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同时对新农合基金造成潜在的危机。2.4参合老年人住院流向对新农合基金的影响,老年人选择就医的医疗机构主要是乡级医疗机构,其次是县级医疗机构。市级及市外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方面,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便长途奔波,另一方面,因为老年人发病多为慢性病,病程较长,乡级医疗机构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但是从纵向来看,老年人乡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所占比例自2010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县级及市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某种程度上因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老年人卫生服需求得到释放,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使老年人的就医流向呈现合理的发展趋势,在满足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的条件下高效地使用卫生资源,避免在老龄化背景下卫生资源的浪费导致的新农合基金的负担。

3讨论

3.1政府加大对新农合老年人卫生服务的财政

投入新农合自2003年实施以来,基金的使用以及管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达到平稳运行状态。在老年人住院人次以及住院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增加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增加对新农合中参合老年人的专项财对老年人的专项投入,确保在满足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下保证新农合基金的平稳运行。

3.2“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政府

加大对老年人卫生服务投资的同时,需要以控制医疗服务成本为核心进行节流,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近年来,在新农合保险广覆盖的情况下,面临着参合人群老龄化的挑战,改变参合人群的年龄结构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为此通过医疗服务的成本控制,减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率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来控制医疗服务供方诱导需求产生的额外医疗服务成本,同时,通过补偿政策以及增加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分级诊疗等措施控制需方引起的医疗资源浪费。

3.3加强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的建设,合理引导老年人的就医流向老年人的就医集中在乡级医疗机构,但是近年来县级医疗机构老年人的就医人次有所上升。然而老年人的发病一般为慢性病,病程比较长,在没有紧急情况的条件下,乡级医疗机构基本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国际经验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诊治80%以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此,需要加强乡级医疗机构的建设,满足绝大多数数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这一方面可以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医,同时又可以保证老年人合理使用卫生资源,避免卫生资源浪费,从而控制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医疗费用的上涨,减轻农村老年人口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重要的是保证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5)

展望2016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随着药审政策趋严以及医院药占比的不断下降,2016年将是医药板块继续分化、估值体系重构、产业逻辑深刻变化的一年。

我们认为,应当选择受益于行业政策和改革大趋势的泛医疗服务、创新以及国企改制相关领域的标的。

体系改革,服务收益。

受益于改革和行业趋势,泛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医院、医养结合、分级诊疗、辅助生殖、处方药外流将有较大投资机会,具体如下:

1)民营医院。这是一个政策持续不断利好、有稳定现金流、成长性优秀的板块,建议选择可复制且有核心品牌资源的医院公司,如爱尔眼科(300015.SZ)、通策医疗(600763.SH)、信邦制药(002390.SZ)。

2)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将是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主线之一,其中康复医院由于可复制性和单床产出较高,现阶段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居家和高端养老将受益于长期护理险制度的建立,未来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南京新百(600682.SH)、湖南发展(000722.SZ)、澳洋科技(002172.SZ)等。

3)分级诊疗。未来两到三年将是分级诊疗政策密集出台期。我们认为,致力于社区医疗标准化的民营企业、体外诊断、基层医院、远程医疗等子领域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信邦制药(002390.SZ)、达安基因(002030.SZ)等。

4)辅助生殖。二胎政策的放开为辅助生殖市场打开成长空间,准入门槛较高使得行业供不应求。牌照、技术、品牌是该行业三大关键因素。2016年预计行业会不断有上市公司涉足辅助生殖领域。

5)处方药外流。处方药外流将带来四大趋势:一是大中型医院的药品销售逐年放缓;二是零售药店承接医院的处方外流;三是社区承担的药品越来越多;四是医院DTP和DTC的药房高速发展。若网售处方药放开,则零售药店等子行业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老百姓(603883.SH)、益丰药房(603939.SH)、一心堂(002727.SZ)、国药一致(000028.SZ)等。

药怎么办?唯有创新才有机会。我们重点提出精准医疗、创新药、制剂出口三大投资方向。

1)精准医疗:这会是2016年医药股中间非常重大的投资主线,从细胞治疗、干细胞到基因测序、基因编辑,资本对于创新的支持也越来越强。大量公司投身其中,野蛮生长时代过去之后,一批真正有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明日之星。建议关注龙头公司,如中源协和(600645.SH)、安科生物(300009.SZ)等。

2)创新药:2015年行业出现的重大变化是药审制度的改革。从MAH、化药注册分类制度改革方案到新的优先审评试点方案的推出,国内创新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我们认为,创新药领域将是一个重要的拐点并将真正成为中国药企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建议关注恒瑞医药(600276.SH)、泰格医药(300347.SZ)、长春高新(000661.SZ)等。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6)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保险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从而影响人们对病案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深层次的理解。传统的病案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但是已经无法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病案管理正朝着现代化、信息化以及全方面服务模式发展。该文将以医院病案管理为起点,分析我国医院病案管理所面临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病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医疗保险制度;病案管理;形势;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13-02

Analysis of Hospital Case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LI Xiuhua

Habahe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Records Room,Habahe,XinJiang,8367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has been further deepened,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body, thus affecting the people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ase management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Although the traditional case management model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 but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information age, making case management is moving i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of the service mode. This paper will hospital case management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facing the hospital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on this basis.

[Key words]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Case managem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简介]李秀华(1966.1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大专,病案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病案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阶段性进步,而病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在医、教、研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当根据新形势不断调整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将以医院病案管理为起点,分析我院病案管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做如下综述。

1 病案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档案是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用一系列文字、符号、影像等方式将检查、治疗方案记录下来的总结,它是一种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的医疗科技档案[1]。病案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基本医疗信息,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必要依据,还担负着管理医、教、研和服务的重要作用,为公安和司法部门提供事故鉴定、医疗纠纷等方面的依据[2]。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住院人数的增加致使病案不断增加,如何合理有效的管理病案,成为医院管理中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协调患者、医院和医保机构之间的利益,有关部门给出了详尽的医保实施细则,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考核,而病案则是考核内容之一,因此,跟随当前形势调整并加强医院病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病案管理面临的形势

2.1 医疗改革和医疗保险对医院病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的病案管理中由于历史等原因使得人们对于病案的管理认识和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偏差,传统的病案管理更多地强调为医师服务,但是却忽略了对患者、社会的效益[3]。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病案被社会重视和利用,并且对病案管理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管理人员需要抛弃陈旧的封闭式管理观念,加强病案管理的服务观念,从而建立一条适应医改、适应社会的病案管理模式。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这些均推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时至今日,医院的病案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院内服务,开始越来越广泛的被社会重视和利用。由此看出,病案管理正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医院病案管理也更加趋向于方便大众,这些都对医院的病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医学模式的转变需要病案管理改善服务职能

我国当前的医疗制度在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从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向多元化模式。在接受诊治的过程中,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态享有知情权,他们有权利了解与自己病历相关的内容,患者的监督意识也逐渐增强。以往病案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为医疗、科研、教学以及预防等方面服务,在此过程中总是受医学模式的限制,不同的医学模式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病案管理服务职能[4]。至此,病案管理应当顺应形势的发展,应从单一的记录患者病情,向综合记录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发展,从只为医院院内管理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拓展为给法律、理赔等提供依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病案管理事业,提高医院的病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2.3 医院现代化管理希望病案管理顺应信息化的发展

近几年,医院管理从过去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过渡,管理层的决策更多依赖于信息数据的处理,方能保证管理人员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5]。而病案是医院的基础数据,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手工处理病案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病案信息的需求,且不同科室之间对于病案的要求不同。加上病案在管理过程中容易遇到存储空间不够,病案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发掘。所以,为了迎合医院管理的发展,病案管理必须顺应社会信息化进程,善于利用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病案管理。作为一名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作出的每一项决定都更加依赖于对病案心理的分析,如:医院不同疾病的搜费标准、哪些在医疗过程中投资过大等,如果不能够充分利用医院的病案管理将会导致自食苦果,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活力和契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处理病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传统的模式被计算机取而代之的劲头势在必行。采用信息化管理能够方便查询需要的病案信息,并且能够对病案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此外,计算机电子病案在保存时并不需要顾忌存储空间不够等外在因素,能够保持医院病案得到更好地管理和利用。

3 病案管理发展趋势

通过对医院病案管理面临的形式,现将该院病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具体如下。

3.1 手工病案转变为电子病案

医院病案管理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现代化技术管理方向发展,它克服了手工采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检索困难、查准率低等,能够缓解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矛盾。传统的手工病案存在费时费力等弊端,采用信息化管理之后,不仅提高了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和经营质量。尤其对人员不足的基层医院来说,给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今后我院病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将重点改进信息化病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标准。

3.2 加速管理人员专业性进程

以往该院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弱,因此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丢弃陈旧和封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加强医学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培训。过去病案管理人员多为非临床专业人员,在病案管理过程中遇到专业性错误也不容易察觉,一些专业术语和符号了解的也不够透彻,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应借鉴其他各科室的考核方式,每月进行一次医学专业考核,平时应加强并巩固医学专业知识。另外,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每周进行一次业务总结,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摆出来大家一起分析,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使管理队伍逐步走向专业化。

3.3 从封闭式管理步入开放式管理

病案对医院而言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完善病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病案管理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科研和管理水平[6]。过去不同科室之间采取自我封闭式管理,现如今开始步入开放式管理,病案科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科室,以前在患者眼里带着一种神秘的面纱,并且多数医院只为院内职员提供服务,属于典型的自我封闭式管理模式。现如今,随着医院病案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病案室也从封闭的圈子走出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并且能够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提供病案资料,逐步走向开放式管理模式。

4 结语

病案管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所说的病案管理包括了病历的搜集、整理、保存以及利用等多个方面。它也是医院开展临床工作的基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患者诊治,通过及时、准确的对医疗信心进行分析、预测,能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当前,医院病案管理模式面临着医改和医学模式转变等方面的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病案管理也应当调整管理方式,找到适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向,方能发挥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自我医疗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社会对于病案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并且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迎合形势的发展,医院需要做出诸如: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电子病案的利用率、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等调整,方能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让患者就诊更加方便。此外,相关部门也必须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医院的病案管理更加完善,让医院病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形势下医院病案管理与法律关系的辨证思考[J].中国病案,2011,11(2):60-61.

[2]杨传花.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67-268.

[3]张成英,吕君.民营整形美容医院病案管理运行方法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323-324.

[4]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10.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7)

为科学、有效地衡量医疗服务质量,也为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选取无锡市传染病医院2009~2013年5年部分医疗效率、质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专家意见法和文献法分别选取急诊人次X1、出院人次X2、病床周转次X3、病床使用率%X4、平均住院日(天)X5、门诊患者人均诊疗费(天)X6、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天)X7、药物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X8、业务收入(万元)X9、治疗有效率%X10、病死率%X11、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元)X12、大型设备查阳率%X13、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X14、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X15等相关信息等15个指标。

1.2方法 根据医院HIS信息系统中的储存资料,收集2009年~2013年医院的上述指标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筛选,并向相关医务人员咨询相关信息。

1.3分析方法 ①用TOPSIS法进行评价时,要求指标同趋势化。本文选择将低优指标转化为高优指标,其中X5、X6、X7/X12、X15这些指标用倒数法转换;X8和X11,这两个指标用差值法转换。②根据矩阵,得出最优向量与最劣向量,最优向量Z+=( αi1max,αi2max…αijmax),最劣向量Z-=(αi1mix,αi2mix…αijmix)。③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规范化矩阵Z,其中2 结果

结果显示,从TOPSIS法求出的相对接近程度来看,2011年之前,该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2011年以后,一直到2013年,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有明显回升,上升速度大于之前的下降速度。这3年间该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较为显著。

3 讨论

该医院医疗质量的波动是有其原因的。从2009年~2011年间,医院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强化自身优势,成立了市肝病研究所和市肺病诊疗中心,向全方面发展的同时,受当时医院能力的限制,在服务质量方面相应的有所下滑也在所难免。从2011年起,医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持续改进了医疗服务质量,同时重点抓内涵建设,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大力培养人才等措施,因此,自2012年起,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1~3]。

本文所选取的15项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通过TOPSIS评价法对该院的综合评价,指出了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时的不足之处,为医院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TOPSIS法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相比,对原始数据的信息利用最为充分。可以比较全面地综合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的优劣,为医院进行服务改进提供参考。同时,TOPSIS法对指标数据分布无任何假设,使用简便灵活,且可以在Excel这类常见的软件中实现。

参考文献: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8)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有关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全面性指导战略,本文总结了新形式下医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旨在探讨新形势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指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新形势下,必须建立新型医院管理机制、创新机制、及学习型组织,同时确立现代医院服务模式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挑战

1.1 医院发展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 按国家对卫生事业的定性,医院应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医院方面按“福利价格”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按市场价格支付各项开支,医院发展步履艰难。

1.2 医院发展必须适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后医院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医院-医院、医院-药店之间为竞争定点医疗会展开激烈的竞争,甚至引入“双败-降价”的不规范竞争机制;病人因要自付一定额度的医疗费,对医疗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和价格提出更高的要求。

1.3 医院发展必须适应医院补偿机制的变革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后,国家会逐渐减少药品收入对医院的补偿。在国家目前对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深化改革,挖掘潜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医院增加经济收入,保证医院良性运转的重要举措。

1.4 医院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 在疾病谱发生变化,慢性病、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原来的医疗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由于遗传、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期待整体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院要适时调整医务人员的教育、学习、技术和科研、与人沟通的能力,适应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

1.5 新形势下医院人才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

1.5.1 国内外对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 21世纪,生命科学将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医药专业已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十大专业之一。加入WTO后,按照相关规则,我国将允许建立中外合营医院,外资对合营医院的控股比例可高达70%。因此,随着合营医院的建立,按照跨国企业的一般做法,必将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也就是说,国外对我国医学人才的争夺战线已从境外延伸到境内,国内医院与境外财团在境内争夺医学人才已势在必行。事实上,医院面临源自于国内的人才竞争同样激烈。公开招聘医院学科带头人已经成为一些大医院争夺人才的一种手段,而且提供的条件越来越丰厚。一方面国内医院之间对高层人才的竞争已近白热化;另一方面,我国高层次人才存量严重不足,供不应求。

1.5.2 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形成 随着人事制度的实施,人才与单位的双向选择机制已经形成。计划经济下,靠档案卡人的模式已经过时,很多城市也制订了本科以上学历自由入户的制度,因此,靠户口卡人的模式也不存在了。按目前我国人事制度,双方的合约是每隔3年续签1次,每次续签前都面临双向选择,这意味着,任何人才,他总能够从一个“契约人”变为一个“自由人”,自己把握去留的选择权。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国家是鼓励人才配置市场化的,就是说,人才流动的政策环境已经具备。

1.5.3 工资福利差别悬殊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医院的工资福利制度是计划经济中形成的,从工资的结构和总量看,与国外相比,高层次人才的差别在15倍以上;与国内的外资医院相比,高层次人才的差别也在5倍以上。20世纪以前,国有医院与非国有单位相比,还有住房、退休金、医疗等方面的优势,而目前,这些优势已逐渐被弱化,人才竞争的优势显然已不存在。

2 面向知识经济的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1],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应该是“知识和技能”。它的特点是独有的,优异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虽然核心竞争力并不会像有形资产那样被逐渐消耗,但是如果组织不注意更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对手的不断进步、超越,组织的优势也会丧失。要想保持并扩大核心竞争力的领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2.1 实施科教强院战略,增加教育投资费用,努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回顾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科技的力量几乎一直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无疑将更加集中于科技和教育上。可以采取送出去进修及院内讲座交流及考评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知识体系的认识与掌握。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要选拔和培养工作上有干劲、技术上有钻劲、学术上有造诣、管理上有思路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医院的中坚。以优惠的待遇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来院开展工作,可短期、可长期。改善内部条件、适应外部环境,具有人才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人才管理水平是医院战略管理的当务之急[2]。

2.2 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是医院核心竞争力量的前提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为什么出现一些昙花一现的企业呢?比如三株口服液,当年风靡一时,为什么辉煌不再了呢?说明它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知识,成败关键是制度。一个医院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依靠的是制度的成功。一提起管理制度,大家容易联想到的是监督、控制,这是狭义的管理制度。广义的管理制度又可分为激励制度和监控制度两个方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监控管理制度要提高,激励制度也必须接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改革突破就是激励制度。医院管理方面的激励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2.3 构建学习型医院,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医院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创新是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创新型学科带头人和学习型团队是维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力量。不论是疾病谱变化给医学提出的挑战,还是卫生改革中的补偿机制不足的问题,都只有在发展中解决,技术创新可以成为医学产业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竞争优势的医院,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十分重要的[3]。

创建良好的医院学习环境,创建学习型医院,必须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组织学习的环境,包括学习网络与学习设施为主的硬件建设和学习激励机制为主的软件建设,为医院在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三个层面上都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员工具有能安心学习、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氛围与环境。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方式时,才能形成持久的发展战略。

2.4 建立现代医院服务战略,适应医院发展战略的变迁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技术和服务两大方面。面对医院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空间的拓宽,医院技术和服务的发展显得最为重要,而且两者不可偏废。医院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是一所医院好坏的最直观表现,一所服务不容乐观的医院即便具有再高明的技术水平,人们还是敬而远之。在医疗服务管理上,关注患者感受度更有意义[4]。因此,确立医院服务发展的理念势在必行,是提升医院服务价值的需要,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需要,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医院管理应由“以医疗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医疗工作不仅仅只是对病人整体的故障性零部件的“维修”,而是将病人的医疗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医院的服务也从防治疾病扩大到保护健康,还要逐步扩大到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等。很显然,建立医学审美价值观,加强现代医学人文关怀,更符合社会学和医学发展的规律[5]。

医院的发展从“重技术、轻服务”的倾向向医院“重技术和服务的整合”的品牌上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强调从整体医学出发的综合医疗模式,既重视人的自然属性,又重视人的社会属性。这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也是21世纪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表现出5大趋势:(1)从生理服务转向综合服务;(2)从粗放式服务转向精细化服务;(3)从普遍化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4)从基本服务转向特需服务;(5)从职业化服务转向社会化服务。

医院正在从机电化医院的发展阶段向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进程之中转化[6]。数字化医院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医疗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实现临床医疗工作的无纸化和无片化运行。数字化医院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可以憧憬一下:所有的就医可以网上进行、所有的检查可以通过网络的终端自动进行、所有的医疗信息数字化处理、常规的医疗药品可以电子商务化运行等,这样的医院将会发生怎么样的革命呢?我们设想数字化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工作流程最优化、信息采集最优化、医疗服务最优化、管理模式最优化。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医院的发展已经面临着学科的竞争、经济效益的竞争、规模效益的竞争、医疗特色的竞争和社会效益的竞争,作为现代医院管理者只有把握好发展机遇,谋划好发展未来,才能溶入变革的轨道,迎接服务经济的到来,使医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医院建设.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361-362.

2 刘春香.加速人才培养是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446-447.

3 蒲金辉,吴建贞.军队医院应构建学习型医院.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2): 121-122.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9)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有关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全面性指导战略,本文总结了新形式下医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旨在探讨新形势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指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新形势下,必须建立新型医院管理机制、创新机制、及学习型组织,同时确立现代医院服务模式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1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挑战

1.1医院发展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按国家对卫生事业的定性,医院应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医院方面按“福利价格”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按市场价格支付各项开支,医院发展步履艰难。

1.2医院发展必须适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后医院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医院-医院、医院-药店之间为竞争定点医疗会展开激烈的竞争,甚至引入“双败-降价”的不规范竞争机制;病人因要自付一定额度的医疗费,对医疗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和价格提出更高的要求。

1.3医院发展必须适应医院补偿机制的变革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后,国家会逐渐减少药品收入对医院的补偿。在国家目前对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深化改革,挖掘潜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医院增加经济收入,保证医院良性运转的重要举措。

1.4医院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在疾病谱发生变化,慢性病、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原来的医疗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由于遗传、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期待整体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院要适时调整医务人员的教育、学习、技术和科研、与人沟通的能力,适应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

1.5新形势下医院人才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

1.5.1国内外对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21世纪,生命科学将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医药专业已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十大专业之一。加入WTO后,按照相关规则,我国将允许建立中外合营医院,外资对合营医院的控股比例可高达70%。因此,随着合营医院的建立,按照跨国企业的一般做法,必将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也就是说,国外对我国医学人才的争夺战线已从境外延伸到境内,国内医院与境外财团在境内争夺医学人才已势在必行。事实上,医院面临源自于国内的人才竞争同样激烈。公开招聘医院学科带头人已经成为一些大医院争夺人才的一种手段,而且提供的条件越来越丰厚。一方面国内医院之间对高层人才的竞争已近白热化;另一方面,我国高层次人才存量严重不足,供不应求。

1.5.2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形成随着人事制度的实施,人才与单位的双向选择机制已经形成。计划经济下,靠档案卡人的模式已经过时,很多城市也制订了本科以上学历自由入户的制度,因此,靠户口卡人的模式也不存在了。按目前我国人事制度,双方的合约是每隔3年续签1次,每次续签前都面临双向选择,这意味着,任何人才,他总能够从一个“契约人”变为一个“自由人”,自己把握去留的选择权。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国家是鼓励人才配置市场化的,就是说,人才流动的政策环境已经具备。

1.5.3工资福利差别悬殊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医院的工资福利制度是计划经济中形成的,从工资的结构和总量看,与国外相比,高层次人才的差别在15倍以上;与国内的外资医院相比,高层次人才的差别也在5倍以上。20世纪以前,国有医院与非国有单位相比,还有住房、退休金、医疗等方面的优势,而目前,这些优势已逐渐被弱化,人才竞争的优势显然已不存在。

2面向知识经济的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1],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应该是“知识和技能”。它的特点是独有的,优异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虽然核心竞争力并不会像有形资产那样被逐渐消耗,但是如果组织不注意更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对手的不断进步、超越,组织的优势也会丧失。要想保持并扩大核心竞争力的领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2.1实施科教强院战略,增加教育投资费用,努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回顾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科技的力量几乎一直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无疑将更加集中于科技和教育上。可以采取送出去进修及院内讲座交流及考评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知识体系的认识与掌握。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要选拔和培养工作上有干劲、技术上有钻劲、学术上有造诣、管理上有思路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医院的中坚。以优惠的待遇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来院开展工作,可短期、可长期。改善内部条件、适应外部环境,具有人才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人才管理水平是医院战略管理的当务之急[2]。

2.2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是医院核心竞争力量的前提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为什么出现一些昙花一现的企业呢?比如三株口服液,当年风靡一时,为什么辉煌不再了呢?说明它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知识,成败关键是制度。一个医院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依靠的是制度的成功。一提起管理制度,大家容易联想到的是监督、控制,这是狭义的管理制度。广义的管理制度又可分为激励制度和监控制度两个方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监控管理制度要提高,激励制度也必须接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改革突破就是激励制度。医院管理方面的激励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2.3构建学习型医院,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医院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创新是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创新型学科带头人和学习型团队是维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力量。不论是疾病谱变化给医学提出的挑战,还是卫生改革中的补偿机制不足的问题,都只有在发展中解决,技术创新可以成为医学产业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竞争优势的医院,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十分重要的[3]。

创建良好的医院学习环境,创建学习型医院,必须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组织学习的环境,包括学习网络与学习设施为主的硬件建设和学习激励机制为主的软件建设,为医院在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三个层面上都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员工具有能安心学习、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氛围与环境。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方式时,才能形成持久的发展战略。

2.4建立现代医院服务战略,适应医院发展战略的变迁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技术和服务两大方面。面对医院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空间的拓宽,医院技术和服务的发展显得最为重要,而且两者不可偏废。医院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是一所医院好坏的最直观表现,一所服务不容乐观的医院即便具有再高明的技术水平,人们还是敬而远之。在医疗服务管理上,关注患者感受度更有意义[4]。因此,确立医院服务发展的理念势在必行,是提升医院服务价值的需要,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需要,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医院管理应由“以医疗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医疗工作不仅仅只是对病人整体的故障性零部件的“维修”,而是将病人的医疗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医院的服务也从防治疾病扩大到保护健康,还要逐步扩大到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等。很显然,建立医学审美价值观,加强现代医学人文关怀,更符合社会学和医学发展的规律[5]。

医院的发展从“重技术、轻服务”的倾向向医院“重技术和服务的整合”的品牌上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强调从整体医学出发的综合医疗模式,既重视人的自然属性,又重视人的社会属性。这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也是21世纪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表现出5大趋势:(1)从生理服务转向综合服务;(2)从粗放式服务转向精细化服务;(3)从普遍化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4)从基本服务转向特需服务;(5)从职业化服务转向社会化服务。

医院正在从机电化医院的发展阶段向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进程之中转化[6]。数字化医院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医疗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实现临床医疗工作的无纸化和无片化运行。数字化医院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可以憧憬一下:所有的就医可以网上进行、所有的检查可以通过网络的终端自动进行、所有的医疗信息数字化处理、常规的医疗药品可以电子商务化运行等,这样的医院将会发生怎么样的革命呢?我们设想数字化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工作流程最优化、信息采集最优化、医疗服务最优化、管理模式最优化。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医院的发展已经面临着学科的竞争、经济效益的竞争、规模效益的竞争、医疗特色的竞争和社会效益的竞争,作为现代医院管理者只有把握好发展机遇,谋划好发展未来,才能溶入变革的轨道,迎接服务经济的到来,使医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戴建平.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医院建设.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361-362.

2刘春香.加速人才培养是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446-447.

3蒲金辉,吴建贞.军队医院应构建学习型医院.医院管理杂志,2003,10(2):121-122.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10)

一、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医疗改革逐步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且因为涉及到民众的利益,所以可以说是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看病难、看病贵、医务工作者不能很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等都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下,倡导医疗改革,提出应对医改困境的措施势在必行。而且,我们也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党和国家政府推出了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二、医疗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医疗改革涉及到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涉及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涉及到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改革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不方便的困难。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制度体系,解决民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时还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三、医疗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中的不足。当前的医疗改革依然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水平较为落后;医保制度还有待健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医药流通领域发展不成熟、不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过高,民众买药难;对医院的运行和管理不够严格,制度不健全,弱化了公益性的医疗机构;有待健全卫生投入机制,改变单一的办医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过渡;政府医疗卫生事业支出较少,与当前国情相符合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尚未建立,难以解决民众所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状。此外,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逐步加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自然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等,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医药卫生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供给层面上基本形成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现行的医疗卫生行业的显著特征。行业限制基本没有,也没有出入门槛,各种资本纷纷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市场需求决定着新进入资本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无论是公立的医疗机构还是公共卫生机构,都逐步采用了企业化的运作和管理模式,独立经营、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方式。同时各医疗服务机构之间也逐渐形成了全面竞争的态势,市场供求关系成为了决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关键因素。与供给层面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在需求层面,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演变成为了私人的消费品。相比较于城镇地区约占半数的覆盖人口,医保制度的农村覆盖率只占到了农村全部人口的10%左右。

商业化和市场化是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提升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意识,提升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二、各种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更多更大的的医疗服务机构出现,改善提升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行业的运转效率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和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不能忽视的是,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走向其实是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背道而驰的,这直接导致了强调社会公平性的医疗服务和注重宏观效率的卫生公共投入等措施的功能被弱化。它具体表现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目标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四、对策:政府主导,充分引入竞争、放开医疗市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根据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市场的资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会达到优化配置。医疗卫生事业也可以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降低医疗市场的准入门槛,开放准入机制,从政策上对进入行业的资本予以相应的优惠支持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广泛进入,并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促使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提升内部运转效率、服务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素质来提高生存能力以及行业供给能力。但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性、自动性、自主性的经济,谋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直接目的。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引领下,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社会看得见的手”,如法律制裁、行政约束、道德谴责等对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衡。因此,在未来的医疗改革中,各地区各级政府应该作为主导,领导医疗改革。在明确政府职责的前提下,重新构建政府、市场、医疗机构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11)

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的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功能和服务效率,不同层次、性质的医疗机构在规模、布局、结构上都具有不同的特证[1-2]。如何科学合理设置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从而提高其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是医院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任务,要求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同时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医院,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目前,卫生服务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已经认识到有限的卫生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浪费严重[3]。在此背景下,针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站在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角度,通过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数据调查了解浙江省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现况及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可为今后医院发展政策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医院医疗资源,调查对象为符合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中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中定义的所有医院,即卫生机构代码A100-A539部分[4]。不包括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2方法 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网络直报系统2010-2012相关报表(卫统1-卫统5表)信息,采用EXCEL2007与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院等级分布 2012年浙江省共有医院778家(不包括护理院),公立医院414家,民营医院364家。其中三级医院所占比重为12.85%,二级医院为26.61%,未定级医院最高,为57.84%。

三级医院中,公立医院为99%,民营医院仅有1家。二级医院中,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高出91.3%。公立医院在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占据绝大多数,民营医院仅零星存在。在未定级的医院中,公立医院为23.11%,比民营医院低53.78%。

民营医院绝大多数为未定级医院,共计346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95.05%,见表1。

2.2医院类型 2012年浙江省共有综合性医院392家,占医院总数量的比重最大,为50.39%,专科医院次之,为31.88%,中医医院最少,为17.73%。

综合性医院中,公立医院有247家,比重为63.01%,比民营医院高出26.02%。中医医院中,公立医院比重为65.94%,比民营医院高出31.88%。公立医院在综合性医院与中医医院中,相对于民营医院具有较大比重。专科医院中,公立医院比重为30.65%,比民营医院低38.70%。民营医院在专科医院中比重较大,共计172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47.25%,见表1。

2.3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分析 2012年浙江省医院总门急诊人次为20643.87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4975.73万人次,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社区卫生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由于政策因素多种身份相互转换,故选取合计数为分析指标。医院门急诊人次数总量及增长速度均快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

公立医院2012年门急诊人次为19102.78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 4398.14万人次,增长速度低于医院总增长速度。门急诊人次为占所有医院人次比重为92.53%,比2010年下降1.32%。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占据绝大多数。其中三级医院人次比重为50.39%,比2010年增加6.84%,二级医院为35.10%,下降8.05%,一级医院为0.60%,上升0.39%,未定级医院为6.44%,下降0.5%。总体上看,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数逐年增加,但占医院总诊疗人次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民营医院诊疗人次数增长较多所致。其中三级医院、一级医院诊比重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诊疗人次增长较快。二级医院及未定级医院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民营医院2012年门急诊人次为1541.09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577.59万人次,增长速度高于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为占所有医院人次比重为7.47%,比2010年上升1.32%。其中三级医院人次比重为0.04%,比2010年下降0.01%,二级医院为0.91%,上升0.03%,一级医院为0.13%,下降0.01%,未定级医院为6.38%,上升1.31%。总体上看,民营医院门急诊人次数逐年增加,且占医院总诊疗人次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民营医院提供门诊医疗服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其中三级医院、一级医院诊比重几乎未变,发展缓慢。未定级医院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民营医院整体比重增加贡献较大,见表2、表3。

2.4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分析 2012年浙江省医院出院人次为5617973人次,比2010年增加1272051人次,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2012年增长速度快于2011年。医院住院人次数总量增长快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的增长,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增长速度为负数。

公立医院2012年出院人次为5135106人次,比2010年增加 1134931人次,增长速度低于总增长速度。出院人次占所有医院人次比重为91.4%,比2010年下降0.64%,与2011年持平。公立医院出院人次占据绝大多数。其中三级医院人次比重为54.12%,比2010年增加6.94%,二级医院为34.37%,下降7.68%,一级医院为0.26%,上升0.15%,未定级医院为2.65%,下降0.05%。总体上看,公立医院出院人次数逐年增加,但占总出院人次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小于门急诊人次比重。其中三级医院、一级医院比重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出院人次增长较快。二级医院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民营医院2012年出院人次为482867人次,比2010年增加137120人次,增长速度高于公立医院。出院人次为占所有医院人次比重为8.60%,比2010年上升0.64%,与2011年持平。其中三级医院人次比重为0.11%,比2010年下降0.01%,二级医院为1.27%,下降0.05%,一级医院为0.13%,下降0.02%,未定级医院为7.09%,上升0.72%。总体上看,民营医院出院人次数逐年增加,占总出院人次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民营医院提供住院医疗服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三级医院比重几乎未变,发展缓慢,见表2、表3。

3讨论与对策

3.1发现的问题

3.1.1医院医疗服务提供规模扩大,但发展不均衡,卫生资源难以实现充分利用数据表明, 按照三级分类, 其医院数量只占医院总数的 12.85%,三级医院的住院及诊疗人次却占据总人次数的54.33%与50.43%, 暴露出了卫生资源配置与需求的矛盾。医院分级管理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可以认为,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发展标准。未定级医院占据医院总数的58.0%,尤其是其中有数量较多的民营医院,说明对其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少有文献提出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与中医医院的比例多少较为合适,但是综合医院与专科、中医医院在数量与比例上的较大差距依然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与思考。数据可以看出,全省综合医院的数量较多,医院类别主要以综合医院为主,中医院、专科医院发展上规模的仍然较少,说明专科医院与中医医院发展规模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1.2医院医疗服务利用增长较快,负荷较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发展相对缓慢。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住院人次还是在门急诊人次上,医院的人数与比例的增长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引导患者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政策目标并未实现。由于浙江地处在平原地区,患者因为交通方便以及基本社会医疗保险逐步普及等原因, 绝大多数人都到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就诊。除此之外,社区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缺乏留住患者的绩效激励,基本药品目录实施使一部分的患者无法在社区便宜配药,以及社区一般诊疗费的提高又使患者缺乏去社区首诊断的经济激励。这些具有美好设计初衷的政策导致的结果却是县以上医院负担过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乏提供服务的动力, 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就诊医院, 不得不小病大治,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费用的上涨。

3.1.3医院仍以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医院有一定发展, 但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公立医院无论是在机构数量,还是门诊与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压倒性优势。这种优势在高等级医疗机构中更为明显。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要求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院。民营医院的经营模式, 更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能有效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促进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近年来,浙江省民营医院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 数据分析表明民营医院在门急诊及住院人次的增长速度上均快于公立医院,呈现出一定的向上发展趋势。但是,民营医院中大多为未定级的专科医院,且出院及门急诊人次数多集中于这些未定级的专科医院,这种分析与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门急诊及出院人次数比重逐年升高相符合。民营医院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尽管民营医院比公立医院看病“相对便宜”、服务态度较好成为多数市民的共识,但缺乏高水平医生、虚假广告多又是患者最大的心病。民营医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一些对医院规模要求小、技术难度低的领域,属于低水平建设,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目前仍未形成政府所期望的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竞争的局面。其发展依然履步艰难。

3.2对策

3.2.1顺应新医改政策,强化区域卫生规划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的任务要求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政府应当统筹区域卫生资源, 针对目前未定级医院比例较高的现况,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通过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的干预措施和均衡的卫生发展战略,逐步提高这些医院的卫生服务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在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时, 应分别制定医生和病床在各级医疗单位的结构比例。浙江省经济条件较好,考虑到高等级的医疗服务需求较多, 医院亦需兼顾科研和教学任务, 高等级医疗单位比例应适当提高。但提高到什么样的比例仍需要论证研究。

3.2.2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减轻医院工作负荷。在社区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实施以及社区诊疗费用提高的政策背景下,应当进一步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能力,真正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减轻县以上医院工作负担。在具体机制上,应当进一步加强双向转诊运行机制建设,更好的利用基本医疗保险的经济杠杆作用,有文献表明,竞争性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可以更好引导患者向基层分流[5]。有条件的地区亦可以尝试建设社区首诊制, 即让社区医生成为患者的健康人, 负责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院的治疗, 进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发展。

3.2.3正确处理大医院做大与做强间的关系 三级医院自身不断扩张,患者的“高层次”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本身只是一种非理性的、虚假的繁荣,根本原因是患者没有得到合理分流。实际上,大医院有相当比例患者只是常见病、慢性病。发展医院要明确做大做强之间的关系,做强一定能做大,做大不一定会做强。医院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当规模过大,会导致内部组织复杂性增加,协调各项活动的成本和时间增加,快速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医院走内涵建设这条道路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遵循新医改形势所决定的,是医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6]。

3.2.4尽快完善民营医院规范化管理措施,发展大型民营医院,建立有序市场竞争。应当尽快制定民营医院人员、设备、技术准入管理办法,引导民营医院建立高效管理体制。针对目前存在民营医院小而专的现实状况,应该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鼓励民营医院扩大规模,兴办具有较高水准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浙江民营资金雄厚,民间投资热情较高,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适宜条件。可以考虑对公立医院改制、收购、重组等办法,建立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医院,创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7]。

3.2.5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下沉,资源下沉”的要求,探索建立卫生人才服务基层与实践锻炼的新机制,缓解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晓玲,毛嘉文,陈育德,等.8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9(1):26-29.

[2]唐国滨.温小霓陕西省医疗资源分布的聚类分析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1):18-20.

[3]卫生资源配置对医院经济效益影响的贝叶斯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2):59-61.

[4]2010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