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成本核算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9 05:03:51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篇(1)

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具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并获得发展,必须要努力的做好成本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但由于各企业生产经营性质、以及管理要求的不同,对成本核素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产品核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当前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以希为核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成本核算方面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四种:

品种法:指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产品的品种作为计算的对象,来进行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在使用该方法时,及不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步骤,也不需要考虑产别的生产批次,是最今本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整个过程只需要按照产品的品种进行核算即可。

分批法:也被称为订单法,在进行成本的核算时是以产品的批号或者订单号作为核算的对象来进行归集费用并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在组织批别生产时,计划生产部在对车间下达生产通知单的同时,也同时通知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根据生产产品批号来设立产品的成本明细账。

分布法核算:是指以产品品种以及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来作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计算的一种方法。该种核算方法大多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通常其生产过程有多个在技术上可以间断生产的步骤组成,而且这些半成品既可以作为成品出售,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进行再加工。

二、特点及优势分析

面对各种成本核算方法,选择出一种与企业的发展实际相符的核算方法是直观重要的。因此,在选择前首先要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优势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对于品种法来说:只需要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者成本计算单,来归集生产费用,并且只需要以月为单位进行定期核算。同时,在核算的过程中,也是相当简便:在进行核算时,如果产品已经完工或者还有极少部分就可以完工了,那么就不在考虑在产产品的成本,则可以直接将成本明细账和计算单上的所有登记的费用当成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当然,如果在产的产品数量较多的话,则应该对成品明细账和计算单上的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产品的成本。从而可以看出采用该方法进行核算,得出的数字相对来说就显得不够精确。

对于分批法来说:一般都是产品不会重复生产,即使出现重复生产也是不定期的。所以在进行分批法核算时,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成本的核算对象转换成了产品的批号或者是工作令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理论上来说,在采用分批法核算时,多采用按月汇总的方式,但在实际生产中,各个批次的产品生产周期是不确定的,而每批的实际成本,则必须要等到该批次的产品完全完工后才可能得到准确的确定,因此,分批法核算成本的计算时间也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当然,在进行成本核算算也没有必要进行完工成品和在产产品之间的分配。

对于分布法来说:核算的对象是产品品种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如果只是生产一种产品,其核算的对象就是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对应的每一生产步骤,其明细账也应该对应其生产步骤进行开立,如果是多种产品,在应按照每种产品的各个步骤进行开立。在进行定期核算时,费用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为了计算每一种产品的成品成本,还应该按照产品的品种结转各步骤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周期应与会计的报告周期相一致。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上面我们对每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每种方法其所适应的企业范围。

品种法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但步骤生产的企业。当然如果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并且在成本的管理上对每个生产步骤的具体资料要求也不是特别严格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品种法来核算产品的成本。同时,对于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一般也多采用该方法进行成本的核算。分批法适合于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包括:依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的企业、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企业、经常进行修理业务的工厂、新产品试制车间。分布法主要使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的生产。采用分布法核算加强了成本管理,能够更好的反应出各种产品以及生产的各个步骤的计划执行情况。

本文对当前我国几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它们的内涵,在使用中的优缺点,以及使用的适合范围。在实际选择时,只要选择了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才能得出最最准确的结论,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方法篇(2)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尚未进行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更不完善。在此,笔者通过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中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设计研究。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可以分为会计方式、统计方式以及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三种模式。

(一)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把物流成本计算与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物流成本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两套体系同步展开,物流成本的内容在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得到双重反映,也叫双轨制;二是把物流成本的内容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相结合,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对于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若与物流成本无关,直接计入会计核算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若与物流成本相关,则先计入“物流成本”科目,也叫单轨制。

运用会计方式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且准确、真实,这是其优点。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或者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或者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较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调整。

(二)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统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不需要设置完整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行成本核算资料的剖析,分离出物流成本的部分,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重新归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

与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比较起来,由于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没有对物流耗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跟踪,据此得来的信息,其精确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正由于它不需要对物流耗费作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所以运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物流管理意识淡薄、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可运用此法,以简化物流成本核算,满足当前物流管理的需要。

(三)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即物流耗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会计方式予以核算,另一部分内容通过统计方式予以核算。运用这种方法,也需要设置一些物流成本账户,但不像第一种方法那么全面、系统。而且,这些物流成本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对现行成本核算来说,它是一种账外核算,具有辅助账户记录的性质。

从实践操作来看,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成本是指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已经反映但分散于各个会计科目之中的物流成本;而隐性成本是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反映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主要表现为企业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考虑到上述两种物流成本各自的含义和特征,以及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与要求、会计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的现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笔者认为,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是我国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物流成本核算科目及账户设置

由于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核算和隐性成本核算两个方面,其中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而言。

一般来说,在会计核算中,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同时由于我国核算中对于采购存货成本的确认通常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等与物流成本有关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连同存货本身的采购价格一并计入“材料采购”科目。所以,计算企业物流成本时,除了从上述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入手计算外,还应考虑材料采购科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信息。

显性物流成本往往需要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针对财务会计所设账户),具体需要设置哪些物流成本账户,取决于物流成本计算对象的选取和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基本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主要包括三维,即以物流成本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这三个维度,以“物流成本”作为一级账户,以物流成本功能所包括的具体成本作为二级账户,以各物流范围成本作为三级账户,以各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作为四级账户,按照以上思路,共需设置100多个物流成本明细账户。例如物流成本中自营运输成本的核算可以设置下列明细账户:

(1)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供应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

(3)物流成本——运输成本——销售物流成本

(4)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回收物流成本

(5)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

根据需要在每个第三级明细科目下可分别设置第四级明细科目: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

其他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可参照物流运输成本账户的设置,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只是开辟了一条核算物流成本的通道或者说是一种方法,明细账户设置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通道来核算物流成本。

三、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核算物流成本需要分别计算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然后将两大成本汇总,即为物流成本总额。现分别依据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特征对核算步骤加以分析。

(一)显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不变的前提下,还应该依据前述方法设置显性物流成本辅助账户。

其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以及材料采购等科目及明细项目逐一进行分析,确认物流成本的内容。

再次,对于应计入物流成本的内容,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在期中与会计核算同步登记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或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集中归集物流成本,分别反映出按物流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归集动因的物流成本数额。

最后,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汇总计算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成本数额。

(二)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对存货按采购在途、在库和销售在途三种形态分别统计出账面余额。无论按在途或在库哪种状态统计,均以存货正在占用自有资金为统计标准,对于存货已购在途或在库但企业尚未支付货款以及企业已收到销售货款单存货仍在库或在途的,不计入统计范围。

其次,按照公式:

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余额(存货占用自有资金)×行业基准收益率,计算出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生出的机会成本。

其中,对于生产制造和流通企业而言,若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存货账面余额为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

四、企业物流成本表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出来后,需要通过一种载体披露物流成本信息,这个载体就是企业物流成本表。按披露物流成本信息内容的不同,企业物流成本表可以设计成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两张报表。

(一)企业物流成本主表

企业物流成本主表是按物流功能项目、物流范围和成本支付形态三维形式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各项物流成本信息的报表。它是根据物流成本的三维构成,按一定的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功能物流成本、范围物流成本和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予以适当的排列,并对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编制而成的(见附表1)。

(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

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是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的补充说明。物流成本按支付形态划分为自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自营物流成本又有其具体的支付形态。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除了要了解自营和委托物流成本的数额,还需要了解不同支付形态下的各项自营物流成本数额。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中的自营物流成本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细化,使相关信息使用者可以更详尽地了解企业内部不同支付形态下的成本发生额以及不同成本项目的支付形态构成(见附表2)。

【主要参考文献】

[1]鲍新中.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成本核算方法篇(3)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成本核算方法篇(4)

关键词:烟叶成本;核算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71-01

烟叶成本核算复杂性的原因是烟叶的等级、数量不确定性及成本构成项目繁多等因素造成的。目前在烟草企业还未形成一种比较完善统一的烟叶成本核算方法,导致烟叶经营成果信息可比性差。有些烟叶成本核算方法,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甚至利用烟叶成本核算方法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所以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烟叶成本核算方法。

一、烟叶成本核算复杂的因素

烟叶由烟农到烟厂,一般要经过收购站点的验级收购,调入县级烟草公司中心仓库经过挑选整理后,重新验级确认,最后到烟厂验级,每一次验级,烟叶成本均需重新计价调整库存成本。所以烟叶成本核算不仅仅包括调拨给烟厂时的成本结转,还包括因内部管理需要,重新对烟叶进行等级确认时引起的成本变动,同时烟叶的成本不仅有收购价等直接成本,还包含烟叶生产投入等间接成本。烟叶成本核算复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烟叶等级的不确定性。由于烟叶等级是凭人的肉眼来判定的,不同的人对同一把烟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烟草公司向烟农收购100公斤等级为C2F的烟叶,调拨到烟厂时可能变成为50公斤的C3F和50公斤的C2F或其他的组合。烟叶等级的不确定性导致烟叶成本还原性差,烟厂验级确认后任何一个等级的烟叶,都难以分辨出它的原始组成等级。

(二)烟叶重量的不确定性。由于烟叶成包处理、挑选整理、空气湿度变化等原因,烟叶重量均有合理的升损。烟叶重量的不确定性导致可能出现有账面数量而没有库存实物,也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

(三)烟叶成本归集的范围不确定性。烟叶成本除了收购价格、农业特产税及附加、提取烟叶进项税(负数)这三项组成部分外,还包括各种烟叶生产投入和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烟草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办法》规定了烟叶产前投入支出列入烟叶成本,但目前各地产前投入政策不一、投入方式不同,有投入生产物资的、有投入现金补贴的、有投入固定资产类的,如何归集产前投入、如何摊销产前投入仍然是个难点。

(四)成本结转依据的不确定性。由于烟叶等级每经一次验级后,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发出烟叶的等级与重新验级确认的等级一般是不一样的,究竟按发出等级计价结转成本还是按重新确认等级计价结转呢?采用不同的方式,成本结转的量就不一样。

(五)烟叶成本调整变化次数不确性。由于烟叶生产经营管理要求不同,烟叶在收购点,县级公司仓库及调拨给工业企业工商交接前都可能经过挑选整理。每一次烟叶的重新验级,库存烟叶成本需重新计价一次,增加了烟叶核算的繁杂性。

二、目前烟叶成本核算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结转依据方面

1、按发出烟叶等级计价结转成本。据近几年的烟叶等级质量监督检查报告看,商业企业烟叶的收购等级合格率大大高于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这说明商业企业大多存在提等提级调拨的现象。如果按发出等级计价,就会出现烟叶成本“高转低留”现象,即烟叶结转成本高出其实际成本,会出现仓库还有大量库存烟叶,账面的库存金额为负数的现象。

2、按烟厂验收确认等级计价结转成本。在烟叶供过于求或收购等级合格率低于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的情况下,会出现烟叶成本“高留低转”现象,库存实物与账面价值不符。工商交接等级低于烟叶收购等级,结果导致商业公司积压的库存烟叶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形成大量的库存潜亏。

(二)烟叶生产投入结转时间和分摊方式方面

烟叶生产投入发生在烟叶种植阶段以及烟叶收购后根据烟农交售给予的加价补贴,烟叶生产投入在发生时列入烟叶生产投入补贴科目归集,烟叶销售时摊销进入烟叶销售成本。但分摊方式各地不一样,有些公司按收购烟叶数量分摊,有些公司按收购烟叶价值或实现的销售收入价值分摊,有些公司在有烟叶销售收入的月份按月平摊。

三、烟叶成本核算办法的探讨

(一)烟叶生产投入归集内容及分摊方式探讨

烟叶生产投入由于各地投入方式、政策、分摊方法不一样,情况比较复杂,很值得探讨。

1、烟叶生产投入归集内容。在烟叶产销环节中,烟农与烟草公司关系很像委托加工业务的双方关系,烟叶生产前烟草公司与烟农签订合同,合同中规定烟草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及部分生产物资,烟农生产出的烟叶必须卖给烟草公司。从以上流程来看,按会计确认原则,烟叶的生产投入形成的应该是一种成本。目前,各地产前投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投入烟种、化肥、农膜等生产物资,有投入烤房建设、烟田供水及烟田道路等基础设施,有投入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无论是何种投入支出均应纳入烟叶产销成本之中来。

2、烟叶生产投入分摊方式。烟叶生产投入支出一般发生在烟叶实现销售前,甚至跨年度,根据会计配比原则,产前投入的分摊应在实现烟叶销售收入时分摊。同时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产前投入的摊销比例按烟叶的价值计算相对较科学,因为好等级烟叶一般较次等级烟叶更容易销售出去,可以减少因积压烟叶带来更大的潜亏。烤房建设、烟田供水及烟田道路等基础设施、生产用机器设备投入金额较大,且受益年度长,应根据设施受益年限来分摊。

(二)烟叶成本结转方式探讨

无论采用发出等级计价转成本还是采用验收确认等级计价转成本均欠科学性,烟叶成本核算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处理来达到烟叶成本还原核算,使烟叶成本结转相对准确、合理。现介绍一种相对科学的烟叶成本核算方式。

成本核算方法篇(5)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

2. 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 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7. 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 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

9. 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10. 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

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二)、

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

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3. 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 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成本核算方法篇(6)

[关键词]产品 成本 核算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

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

2.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一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

9.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10.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

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3.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七、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成本核算方法篇(7)

(一)经济原则。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再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二)因地制宜原则。确定适合特定医院的成本管理核算模式,适用所有医院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不存在的。

(三)全员参与原则。要求全体员工了解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方法,养成控制成本的愿望和意识。

二、成本核算管理体制的划分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管理体制分两种:一种是一级核算管理体制,即把全院的成本核算工作集中在医院的财会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以医院为核算单位归集与分配费用,计算医院总医疗成本和项目成本以及每门诊人次,每住院床日单位成本;另一种是两级核算管理体制,以科室或班组为基本核算单位归集与分配费用,计算各科室、班组的医疗项目总成本,由科室或班组设立专职或兼职成本核算员负责,为二级核算管理。

两级核算管理体制即科室成本核算管理是将全院按照科室、班组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核算单位,与院外的交换和资金往来均以会计核算凭单为依据;内部科室之间的交换与资金往来以统计传票为依据,避免了纯会计核算的局限性,发挥了统计核算的优势,增强了科室和全体职工的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

三、成本核算内容

(一)成本的分类。按总成本与服务量的关系,一般医疗成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变动成本,成本总额的变动与医疗服务量的变动之间成正比关系的叫做变动成本,如手术、治疗中所消耗的医用卫生材料、放射拍片工作中消耗的X光片等。二是固定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医疗服务量的范围内,不随服务量增减而变动的,叫做固定成本,如房屋等固定资产折旧费等。三是混合成本,成本总额虽随医疗服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并不保持正比例的关系,这种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的成本,叫做混合成本,如某些低值易耗品、取暖制冷费等。为了便于核算和控制成本,必须把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

(二)成本核算的内容。第一类为固定成本,即劳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低值易耗消耗费、资金占用费、行政管理费、取暖制冷费七项。第二类为变动成本,即材料费、水电费、洗涤运杂费三项。将成本按定额分类后实行定额控制,结余或超支均与科室利益挂钩,丢失和损坏要照价赔偿。

四、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摊

医疗服务成本费用的分配原则首先是谁受益谁分配,受益多少,分配多少;其次是成本分配要正确合理,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复杂。

(一)直接成本费用按基本核算单位归集。将本期所产生的劳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低值易耗、资金占用费、取暖制冷费、材料费、水电费等直接成本费用,根据实际发生“凭证”记入分类账和分户账,直接记入到各核算单位。对于辅助科室提供服务时发生的维修费、材料费、洗涤运输费等直接成本费用,可采用“工料结算单”等形式直接记入受益的核算单位。

(二)间接成本费用的分摊。将行政管理费、公共设施折旧费、公益性支出等间接成本费,按全院有收入的核算单位在班人数分摊50%,占有固定资产额的分摊50%的办法,采用“管理费用计算分摊表”计算后,记入各核算单位。

每个计算期末,各核算单位的总成本费用与收入相比,计算出结余或亏损额,并汇总出医院总成本费用额及结余或亏损额。五、固定资产有偿占用

各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律实行有偿占用,按使用年限提取折旧收回原值,按占用资产金额提取资金占用费和管理费。房屋与建筑物、万元以上的设备、医疗仪器按造价提取大修费。这样促使科室对固定资产科学、合理使用,以提高科室经济效益;反之,科室不爱护、不注意维修和保养,如提前报废,院里仍按原定寿命期限继续收取折旧费和资金占用费,致使科室成本提高,收益减少,承受经济损失。另外还规定,各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因保管不善丢失,不论新旧一律按新价赔偿。

六、核算的使用与四定额

(一)定人员编制。根据卫生部综合医院人员编制规定和实际工作量(开放床位、门诊人次),确定各科室人员编制指标,然后再按各科定编人数制定工作数量和经济指标定额。采取定编不定员,按实际人数定工作量的办法,超减定额按比例奖罚。每超一个定编人数,要多完成一人份工作量和收入定额。

(二)定数量指标。在人员定编的基础上,定每人份工作量指标,凡是上级有规定指标的一律按规定计算;上级没有规定的,根据各科室前三年实际工作情况和编制人数,采用历史引申预测法中的加权移动平均数公式,计算出每人工作量定额,即科室每月的工作量定额=每人份工作量定额×当月在班人数。

(三)定经济指标。根据前三年业务收支情况,采取加权移动平均数公式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收入定额和收支比例,即每人份收入定额=每个单位工作量收入定额×每人份工作量定额。

成本核算方法篇(8)

二、准确核算能源动力成本

1.能源动力消耗期间要与产量统计期间要一致。能源动力成本是除去原主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第二大的变动成本项目。正常来说,排除大型的企业集团,一般中小规模企业所需的能源电、水、蒸汽等都是从外部采购,每月能源结算的抄表日期不统一,而产品产量按月统计,可能出现30天的产品产量对应28天或32天期间的能源消耗,造成了能源统计期间与产量统计期间不一致,致使产品的变动成本中能源动力成本不实。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自行记录能源的月末表数,将能源按照存货管理,本月消耗但未开票的部分进行暂估。以电为例,具体做法是,上月抄表结算数A,上月月末表数为B,当月抄表结算数C,当月月末表数为D,结算开票数(C-A),上月暂估数(B-A),当月暂估数(D-C),当月处里就是结算电量加上本月暂估减去上月暂估,即(C-A)+(D-C)-(B-A)=(D-B),就是本月实际消耗的电量。2.理顺自产能源项目核算顺序,保证自产能源单位成本准确。很多企业因生产需求,需要消耗氢气、氮气、压缩空气等特殊的能源介质,这些介质外部难以采购,需要自产,生产这些介质时需要消耗相关的能源产品,所以为了准确核算自产能源介质成本,需要理顺自产能源项目核算顺序。以笔者所在冷轧板生产企业为例,外部购入的电是220千伏的高压电,需要通过自己电站降压才能使用,生产净化水需要用外购原水、自产电,脱盐水需要净化水作原料,并消耗自产电。所以公司成本核算首先是合算自产降压电的成本,再核算净化水,然后再核算脱盐水,这样保证了自产能源介质单位成本的准确。

三、提高辅助材料领耗数据准确性

多数企业对辅助材料的管理是已领代耗,但是部分辅材项目因一次性领用较多,月末结余量大,造成当月指标的消耗不实。针对此项情况,企业可以选择对成本额度影响较大的辅材项目,月末已领未耗部分要求进行退库处里,这样就实现了成本报表辅财数据真实性。

四、完善副产品的回收模式,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1.副产品按照收发存明细管理,回收、销售均进行过磅,月末进行盘点。部分企业对副产品疏于管理,回收时只是集中存放,未及时过磅统计,而是按照当月销售过磅量视同为当月回收量,如此虽然简化了一道过磅程序,但会造成副产品帐面月末数量与实物不一致,同时副产品如发生丢失毁损难以及时发现,对钢铁企业而言,还会造成当月金属投入量与产出量不平衡。回收、销售均进行过磅,月末进行盘点,做到帐实相符的同时,如出现帐面数大于实际数量,及时查找原因,发现问题。2.合理制定副产品的计划价格。一般副产品的核算是年初设定一个计划价格乘以回收量作为其成本,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其销售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按照计划价格与回收数量的乘积冲减主要产品的成本。副产品计划价格制定的合理与否,关系着主要产品成本真实性,因为有些副产品全年的价格波动较大,计划价格按季度依据市场价格进行调整,这样主要产品的成本贴近真实水平。五、因企适宜核定变动成本范围,准确计算产品的边际利润产品的边际利润是产品价格减去产品的变动成本,值为正的话,公司就可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值为负,公司就需要研究提价降本策略,促使产品的边际利润为正。正常来说,产品的价格比较容易确定,保证边际利润准确,主要是准确计算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成本的发生额在相关的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耗用的燃动成本是主要的变动成本项目,但部分企业为了使产品满足长途物流运输需要,产品的包装费、运输费也是与产品量呈线性相关,这部分费用虽然记到销售费用当中,但亦属于变动成本范畴,计算变动成本一定要涵盖进去,否则计算的边际利润就难以准确了。

六、准确核算同一产线下不同规格的产品成本,指导企业优化

产品结构,实现利润最大化大型企业资金雄厚,管理专业化强而集中,大部分上线的ERP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模块与成本核算模块的接连,通过设定不同规格各成本项目的系数,直接进行成本分配还原,系统能够计算出各规格产品成本。但中小规模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受资金及成本限制,没有先进的成本核算程序,仅能够实现产线上的平均成本核算,得不到各规格产品的边际利润数据,难以指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根据中小规模企业生产产品规格比较稳定的特点,企业财务人员可以组织相关部门,以生产稳定时段的数据为准,测算一段时间内连续生产规格产品产量、原料投入量、风水电气及其它包装费、物流费,测算该规格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同理测算出各规格的变动成本,连续测算4至6个月,取得规格成本平均数。在公司设备、产品工艺及研发未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各规格成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可以作为公司优化产品结构的数据基础,使得公司有意识的增加高利润规格产品的订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核算方法篇(9)

一、JIT体系的含义适时成本核算

(JIT)是一种可以消除浪费的核算方法,主要通过顺序安排的生产活动、较短的设备装备时间、需求拉动的生产计划和高水准的职员培训来消除浪费。它起源于世界汽车巨头日本丰田公司,并对世界汽车工业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的一种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inTime(JIT)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JIT是一个需求———拉动体系,客户对产出的需求来拉动生产。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行为被“拉动”而不是被“推动”,它的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生产系统,或使库存降到最低限度的生产系统,以达到降低成本的基本目标,从而实现获取最大利润的最终目标。

二、JIT制造与传统制造系统的比较

作为一种以需求拉动生产的体系,适时制造系统的基本理念是:仅在顾客需求时才生产,并且仅生产顾客所需的数量。因此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均以需求带动生产,每一工序仅为满足后一工序的需要而生产,与传统制造相比较而言,JIT法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别:

1.库存量。实施JIT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库存存货降低到零库存水平。传统的制造方法是推压式的制造系统,原材料及零件在某一工序完工之后,即转入下一工序加工生产,而不考虑后一工序的需要。在这样的系统之中,如果生产超过需求,则会产生存货。但是,由于JIT实现了生产的同步化和均衡化,存货基本为零,即使有存货也是很少量的,不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转和企业资金流量。

2.制造单元与员工技能。在传统产品制造过程中,设备采用车间部门式设置,即把同一类型的机器设备安排在同一车间,如零配件车间、装配车间、喷涂车间和检验车间等分部门进行设置,产品由一车间相同的机器制造完工后,即转入另一车间机器继续加工,而工人则接受专门的训练,仅仅担任该部门内特定机器的操作;与之相反,JIT则采用了制造单元的方式。制造单元通常采用循环式设置,容纳一群机器,并将机器按加工工件的顺序布置,形成相互衔接的生产线,以从事不同的生产作业,每一单元仅担任一种产品或产品系列的生产,某一道工序完工后的产品,即转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分配到单元内的工人,则对其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岗位定期轮换的方式,使其成为对各道工序都熟悉的多面手,因而每一个制造单元,均可视为一个小型工厂或厂内工厂。

3.弹性配置作业工人。传统的生产系统中,通常实行“定员制”,即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相对于某一设备群而言,即使生产量减少了,也必须仍然有相同的作业人员才能使这些设备全部运转,进行生产。而在JIT的环境中,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实现弹性配置作业人数的前提条件是:(1)要有适当的设备配置;(2)要有训练有素、具备多种技能的作业人员,即“多面手”;(3)要经常审核和定期修改标准作业组合。

4.全面质量控制(TQC)。在JIT生产方式下,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制造过程始终。一旦发现产品有缺陷,就将导致整个生产的中断,在零库存的制造环境中,决不容许不良产品的存在,因此如果没有全面质量管理,则不能实现JIT。5.服务的分散化。JIT要求能够简单而迅速地提供服务,这就要求将集权式的服务部门进行裁减,而将人员分派到直接的生产场所,例如在原料方面,JIT设置数个储存区,而每一个储存区均与原料的使用场所在一起,因此,设置仓库就没有必要了。

三、JIT环境下的产品成本管理

与传统制造系统相比,在JIT环境中,某些以往为多种产品共有的制造费用,已能直接归属于特定的产品,单元式的制造、对员工进行综合训练以及分权式的服务作业,不仅是JIT的主要特征,而且也是使成本的归属性发生转变的原因。

以往分散存放于各个部门的用以生产某一产品的设备,如今则被重新安排在各个单元内,每一单元仅生产一种产品或零件,这样,设备折旧就变成了可直接归属的成本。具备多种技能的工人和服务的分权化,也增加了成本的归属性,在单元内的工人经过全面的培训后,不仅能够从事设备的准备、维护及操作,而且,也可以担任两部机器间在制品的搬运工作和以往由其他工人担任的后勤服务,由于这些单元内的工人都直接从事了该产品的生产,因此该单元内发生的人工成本就是直接人工。所以,在JIT环境中,许多以前的间接人工,如今都可以直接归属在某项产品下。

1.JIT对产品成本的正确性的影响。间接成本减少而直接成本增加促进了产品成本的正确性。某种产品所发生的直接制造成本可以直接归属于该产品;然后间接成本则与多种产品有关,因此要以成本动因和制造费用率分摊在各种产品上,但是在计算分配率和各种产品应分摊数额时难免会出现误差。为了成本计算的准确和方便起见,企业或许会选择与制造费用作业的耗用相关较少的成本动因,而JIT制造不仅减少间接成本,而且还将大部分制造费用转变为直接成本,从而减少了分摊,提高了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程度。需要注意的是,JIT并未将所有的间接成本转变为直接成本,事实上,即使实施了JIT,许多制造费用作业仍然是为各制造单元所共有的,只有当JIT与作业成本制相结合时,才能对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产生巨大的改进。

2.JIT对服务部门的成本分配的影响。在传统制造中,服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经理是由不同的人担任,服务部门采用集权式来为生产部门提供后勤服务,服务成本的发生由服务部门的经理负责,而生产部门的经理尽管对服务成本的发生也有关系,但其只能对服务成本施加间接控制;而在JIT环境中,许多服务则采取了分权式,即将技术工人(例如工程师和生产计划人员)直接分配到产品制造单元内,并对工人进行训练使其能够从事以往由间接人工(如维护人员)担任的工作,这样,许多服务成本便可直接归属于制造单元,而最后也能归属于特定产品中,从而可以使得经理人更加了解产品的真实成本,同时由于其必须对服务成本负直接控制责任,因此就能对服务成本作出更适当的控制。

3.JIT对直接人工成本的影响。当厂商采用JIT和自动化之后,会引起直接人工成本的数量和性质发生变化。例如制造单元内的工人,可以在产品生产的空档期间从事预防性的维护工作,这种行动会产生两项结果:其一是数量上,直接人工占总制造成本的比例下跌了;其二是在性质上,直接人工由变动成本转化为固定成本。而这两项结果都将导致直接人工成本收集和报道的重要性比以往降低。

4.JIT对存货计价的影响。JIT消除的第一项会计问题就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存货的计价问题,当存在存货时,为了编制财务报表,就需要依照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以存货予以计价,然而,当存在着零库存或仅有少量存货时,则存货的计价对财务报表而言已无关紧要,实际上,在JIT环境中,计算产品成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管理上的需要,而经理人需要正确的成本资料是为了决策的需要。

5.JIT对分批成本法的影响。采用分批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在实施JIT时,应该首先将重复性的生产业务与特殊性的定购划分开,然后可以设置制造单元以处理重复性的业务,对于那些需求量低,因而没有必要设置其制造单元的产品,可以将不同的机器组合在一个制造单元之内,用以生产需要相同制造工序的产品或零件族。由于制造布置的改变和生产批量的缩小(由于降低在制品及制成品库存量的结果),为每批产品设置成本单就已显得不切合实际,成本可以按照制造单元汇集,从而简化了分批成本法的计算工作;同时由于JIT的基本思想是以需求带动生产,这就使得产品的前置时间大为缩短,而且对通过制造单元的每件产品都进行追踪并非易事,因此实际上,JIT环境中的分批成本法还具有分步的性质。

6.JIT对分步成本法的影响。在传统的分步成本法下,生产过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步骤,以某一期间各步骤生产的半成品和产成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同一期间的制造成本按照生产步骤进行汇集,然后以该期间的总成本除以当期的产量,即为单位成本。单位成本在半成品及产成品存货计价中有很大作用。

单位成本的计算虽然简单,但是由于存在期初和期末半成品,从而涉及到了制造费用在半成品和产成品之间的分配,所以在计算中产量一词通常包括某一期间的产成品产量和约当产量,即半成品按期完工程度折合成产成品的产量。由于约当产量的计算视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而定,因此单位成本的计算相当繁琐,尤其是在先进先出法下。

由于在JIT制造中实施了零库存,因此单位成本的计算也较为简单,只要将某一工序在某一期间内的总成本除以产量,而不必计算约当产量,也毋需考虑期初成本,所以JIT使得会计工作大为简化。

四、JIT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采用JIT存货制度的企业,其产品存货的计算方法称为JIT成本法。由于JIT存货制度以零库存为目标,因此并不设置半成品存货帐,所以其会计程序甚为简单。采用JIT存货制度的企业,将直接人工包括在制造费用之内,因而减少了许多对人工成本的记录。有些企业还采用“原料及半成品存货”(简称RIP)科目,以代替原有的个别原料存货及半成品科目。会计处理上如此简化,其理由是因为JIT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彻底消除或降低存货,将存货科目合二为一,可进一步简化会计处理;在简化过程中,由于原料在进货时是直接记入RIP存货账户,并且仅在产品完工时再作结转分录,因此领料记录也被取消了。

JIT成本法通常并不设置详细的成本记录,所购买的原料,于收到时立即转入生产部门生产;当产品完工时,应将原料成本转入产成品账户。至于人工及制造费用,则合并而成为生产成本,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记入账户的借方;而在分摊时,则记入产成品账户的借方,以及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方法篇(10)

前言:当前是一个竞争力极强的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处于竞争状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医院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进行管理改革。物价上涨,医院的服务成本也处于不断提高的状态,政府下发的补助不足以满足现今医院发展状态。因此,医院要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进行合理分析,研究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保证医院更好的发展下去。

一、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核算就是把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一定方法和程序进行归集分配的过程。医院的医疗服务有国家制定的价格标准,医院收费不能超过这个标准,但是由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快速研发运用,国家的标准制定和下发补助得不到及时到位,导致医院大量资金流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收。

相对于国家在医院补偿上的约束,医院在人力物力资源上的耗费却是完全的市场化。在这种不均衡的状态下,医院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要想办法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国家要求公立医院以公益为前提,不以营利为目的,对于接收的无法支付药费的患者,医院需要自己承担所花费的费用,医保农保政策的实施也让医院的经济运行倍感压力,只能通过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来进行缓解。

二、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一)宣传到位,缺乏实践

在很多医院都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理念进行了大力宣传,但是由于一些医院干部对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意识的不强,导致相关措施很难得到实施,资源被普遍浪费,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二)相关制度不完善

医院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数据得不到及时的收集整理。收集工具较落后,不能保证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重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工作开展,不完善的制度导致医院的管理不具有科学性,医院成本得不到控制,非常不利于医院未来的发展。

(三)医院材料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需要大量的医疗材料和医疗设备,这些医疗用品数目庞大,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出现很多资源浪费的情况。医院的资源入库出库记录不全面,并且多采用人工记录,查找起来相当不方便,使得一些医务人员产生侥幸心理,将医院资源占为己用,满足自己的利益。

(四)成本核算多为事后核算

医院的很多项目都是在完成后才进行核算,没有进行事先的成本预测,使成本核算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核算结果准确性不足,可信度不高,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出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对医院今后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使医疗服务费用不断增高,加重患者的负担,损坏了医院的信誉。

三、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方法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医院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部门,设置专业的核算人员和管理小组,对医疗服务的费用等进行系统化的记录,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具体核算,在核算记录时要做到准确无误,细致科学,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

切实地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知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完善考核制度,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尽量结合医院实际考虑收入支出,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设立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二)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在医院,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联系,划分比较精细复杂,需要合算的数据数目庞大,不适合利用手工核算。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跟上信息科技时代的脚步,实现成本核算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模块系统,并要求临床医生和护士都包含其中。将医院所有的服务费用信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从而方便对数据的及时分析和核算,更有利于各科室之间信息的及时交流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医疗物资管理

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水平的提高速度惊人,医院所用的设备、材料等更新十分快速,医院对物资的需求量大,因此,成本管理中,对于医疗物资的管理十分重要。

医院在购买大型医疗器械时可以联系多个医疗机构,或是通过政府进行采购,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通过计算机对材料和设备进行监管记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物资出入库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并试实行托管政策,将医院的物资供应交给被托管方,节省管理成本。对药品器材等资源的使用制定标准,并要求严格执行,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消耗成本。

(四)改进核算方法

现在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对收入等收益项目的评价,医院应该再加设一些医院管理方面的指标,如治愈率、死亡率等,避免工作人员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在核算中加入对医护人员工作标准的评定,充分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对医院的忠诚度,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

成本核算是一项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医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定期安排技能知识扩充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及时对核算方法、管理制度进行改进调整,要求符合新时代的标准。

四、总结

医院作为公众的社会基础设施,其设定应该是低消费高质量服务,但是由于现阶段竞争激烈,医院的资金始终得不到国家的补充,医疗设备和医疗材料的更新迅速,医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其中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在节约资源,节省成本的环境下,医院才能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方法篇(11)

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出版业也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在此我们必须提高出版业的竞争力,严格控制出版成本,从外部到内部严格监控,大力运用成本核算来提高出版社的良好竞争环境。因此,强化出版社的财务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出版业正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与生存的重要环节。

一、出版成本与出版成本核算的概念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一个较广的概念。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泛指为获得所付出的,是因创造未来收益而发生的。

(二)出版成本的概念

出版成本是指为取得可为出版单位带来当期或未来利益的某种产品而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对于出版社来说,收益产生收入,收入产生过程中,成本相应耗尽。具体来说出版社的图书成本是指为生产出版物、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三)出版业的两大成本

出版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分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我们可以一次就分清使用的费用,即谁使用,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多少,它可以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例如,工作人员的审稿费、校对费、稿酬、编辑费、纸张原材料及墨汁等辅助材料的费用、工人的排版费以及出版社的印刷费等,这些均可以一次性直接分清,计入摊销的成本中。而间接费用是指不能够一次性分清楚的费用,明确不了使用者或使用范围,必须进行以分配率进行分配后,摊销在各个使用部门的费用。例如一些办公费用、电费、水费、资料费等等出版业中叫编录经费。编录经费应该采用组合的分摊方法,可按总定价、总印张、销售收入等,用组合的比例来分摊,使每一品种负担的成本更趋准确性、合理性。

(四)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二、出版社成本核算与图书定价的问题

(一)出版发行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出版社成本的核算方法与定价问题是图书出版发行工作中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均不断提升着各行各业的改革效率。在过去,出版行业的成本核算与定价方法均采用完全成本法。图书在发行时按照价格统一的定价或实行毛利率的定价方法来进行核算。随着我国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出版业的成本核算开始采用制造成本法来进行核算,于是对于图书的定价发行也开始采取有限的市场定价原则。

(二)出版发行工作中的特殊问题

并非所有的出版社都遵循有限的市场定价原则来制定图书发行的价格,由于有些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类具有特殊性,例如,学术价值、科技含量、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都很高的书籍,就不能用市场定价来进行图书的价格导向。因为这一类的图书在发行与出版时均会有较高于普通书刊、书籍、杂志等的成本。那么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这样的图书由于造价的成本高,所以定价就随之提升了。

三、对出版社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计算其实际成本

1.对图书纸张材料的成本控制与核算

材料成本是出版企业出版物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材料成本需占出版物总成本的30%以上。因此,降低材料成本是降低出版物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突破点。

这样就要求我们严格计算其材料成本,大量的图书纸张的进货成本也为材料成本的关键部分。只有增强纸张的利用率,加大产出,对所有进货进行统一的、有秩序的管理,做好出入材料的纪录。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材料额度使用率从而减小浪费,缩小材料成本的支出。

2.对图书印制批量的控制以降低成本

在需要印刷是首先进行严格的选材,然后进行最终的确定,以确保在因书中不会出现大量的浪费事情的发生,应主要考虑两个成本因素,即印制准备成本和出版物储存成本。

所谓的印刷成本是指在印刷之前的成本费用,例如墨、人工、纸张的准备等,这些均会记录在我们图书的成本中。而出版物成本则是由于大量的出版物以装订成册和装箱后,由于不能及时出货发往各地,那么就需要出版社提供存放这些出版物的地方,那么就会产生场地的租赁费用,人员的看管费用,这些也都计入在产品成本中。

只有严格的规划好印刷以及出货情况就会较少、降低出版社的成本,那么在核算上就不会存在着核算不准确的情况了。

(二)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依据

通过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将其全部成本如一、如实的记录、进行核算,那么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就不会存在不确定性及错误。

只有通过真是的核算其成本,才会让出版社管理层一目了然的知道出版社的支出与收入、成本的确切数。为他们今后的正常管理中提供可以考的数据,进行产销的调整,从而也是为确立良好的出版社管理提供基础。

(三)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控制经营过程,加速资金周转

在仔细的计算出版社成本后,会对加强企业的运营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资金的回笼,为不断循环利用的资金成本提供环境。

四、对出版社成本核算的新要求

(一)为反映出版社良好的成本核算须将管理服务纳入成本核算

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作为一种产品必然存在其成本,所以我们在出版书籍时所产生的全部直接或间接的支出,都应计入图书的生产成本。大多数出版社的成本核算都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然而在营销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部分的服务性费用,例如调研市场,回访客户等工作人员的费用也将记录在书籍的成本中。因此,出于全面反映图书成本为经营管理服务的需要,必须把这部分成本纳入出版社的成本核算的范畴中。

(二)出版社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并重

由于出版社的营销成本比重不断上升,那么在新书籍的研发成本中,应适时的加大成本投入,加强成本核算。使出版社的运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新型的研发与营销的形势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营销与研发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体,自由不断的加强营销力度与研发成本,那么出版社的收益也会日益增大,而且此收益远远会大于生产的经营成本、费用。

(三)借助现代化资讯进行成本核算

在出版社经营模式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对成本核算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单品种书籍的成本核算要更加准确、客观、具体,以此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合理的降低成本要从整个出版社管理与经营中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监控与管理,使每种类的书籍得到最有序的成本核算,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共费用的均摊,较少出版书籍的成本。利用网络统一管理书籍的出版、装订等程序,严格控制成本输出,以做到最小化额度成本运用,达到最大化生产、盈利的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出版行业的供、产、运、销、收过程中,由于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核算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服务于出版社经营管理的需要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极大的提高管理力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与方法,加强成本核算人员的知识涵盖量,不断的调整出版社的出品种类,质量,降低成本让其在竞争市场中的位置稳固。

参考文献:

[1]朱美华.战略成本管理,新的成本管理[J].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