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劳动周个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3 04:26:34

劳动周个人总结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1)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宣传周活动。各地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这一中心任务,把深入开展宣传周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作为切实解决当前企业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当前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过程中突出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好具体的工作计划,落实必要的活动经费,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做好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加强配合协调,扎扎实实组织好宣传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

二、突出重点,面向基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地要把《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此次宣传周活动的重点内容,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这三部法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这三部重要法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各地要根据当前劳动关系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国务院、省政府通知的要求,将宣传的重点继续放在制止和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积极推进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要高度重视对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的宣传和保护。各地在具体工作中,可结合当地实际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所侧重。鉴于这几年各地劳动保障基层工作平台已初成网络,各地要将宣传工作的重心下移,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和劳动者,要特别注重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所、站、室在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中的作用。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氛围,力求宣传周活动取得实效。各地可采取新闻媒体报道、召开座谈会或研讨会、宣传车巡回宣传、文艺小品演出、图片板报会展、职工演讲征文比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张贴宣传画,悬挂标语口号、设点宣传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使宣传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要大力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将有关的普法资料、政策规定主动送到建筑工地、非公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直接送到农民工手上。要根据各地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会同宣传、文化、城管等部门,共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周活动。做到宣传周活动期间“报刊有文字、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网络有信息、宣传有资料”。要同心同力,上下一心,使劳动保障普法渗透到全社会,把宣传周活动推向高潮。

三、加强执法,讲求实效,认真做好宣传周活动的考核评估工作。各地要结合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各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机构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积极受理广大劳动者关于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举报。宣传周期间,各地要结合劳动保障系统开展的专项行动,全省联动,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处理和曝光一批群众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用人单位,集中进行查处。

各市要及早对所属县(市、区)的宣传周活动作出部署,并加强督促检查。省劳动保障厅将在宣传周期间对各地的活动情况进行抽查。本次宣传周活动结束后,各市要及时汇总所属县(市、区)的宣传周活动情况,并于7月30日前将总结材料分别上报省劳动保障厅和省总工会。

“全省劳动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标语、口号

1、贯彻《劳动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保护神

3、实施《就业促进法》,实现人人平等就业

4、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合法权益

5、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平安浙江”

6、劳动最光荣,侵权法不容

7、劳动创造生活,法律保护你我

8、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9、对劳动者的尊重,从劳动合同开始

10、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11、切实维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

12、规范企业用工,严肃查处非法用工行为

13、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行为

14、坚决查处克扣拖欠职工工资行为

15、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负有全责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2)

第二,签订以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可以适用综合工时制么?如果可以适用,则以季度为周期,项目安排在3月至5月,但工作主要集中在前两个月,5月整月的工作日不过10天左右,那么对于3、4月延长工作时间,是否需要支付加班费用呢?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3)

根据最新的政府调查统计数据,现将江苏省仪征市马集镇劳动力就业数据梳理如下: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马集镇地处仪征市城区北部,下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25813人,劳动力12900人,劳动力转移人数11050人。其中男性6625人,女性6275人,分别占劳动力总数的51.3%和48.65%。

劳动力年龄结构:男性18-35周岁有2026人,36-45周岁有2151人,46-55周岁有868人,56-60周岁有1580人。女性18-35周岁有1842人,36-45周岁有2276人,45-55周岁有2157人。

劳动力文化结构:小学及以下人数1993人,占总劳动力人数的15.45%,初中文化人数8144人,占劳动力人数的63.13%,高中文化人数2562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19.86%,大专及以上人数201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1.56%。

劳动力从业结构: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843人,占总劳动力的22.03%,从事第二产业的5323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41.26%,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305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17.86%。其他从业人员572人,占劳动总人数4.43%。农村富余劳动力1850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14.34%。

劳动力从业地点:本镇内5842人,占总劳动力的45.2%,镇外市内5089人。占总劳动力人数的39.45%,市外国内1917人,占总劳动力人数14.86%,出国劳务52人,占总劳动力人数的0.4%。

调查结果显示,马集镇的工业总体水平不高,数量不多,大小企业不足400家,本镇在企业动作人员的数量不足6000人,工资待遇不高。企业主要以活塞环及相关的配套企业、玩具加工为主,没有大型企业和特色产业。在镇外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业和运输业占较大比例,从事管理的人员很少,高收入人员极少。

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人员主要是老人和妇女,他们农时下地,闲时闲着。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品种主要是水果、花卉、水产、养殖等。规模基本不超过1000亩,也没有形成产业化,品质不高,更多的是种粮,种藕、茨菰、玉米等。部分在家富余人员为他们做工的有200多人。

由于在镇企业及承包土地的产品不是高新产品。产值和效益都不显著,所以工资收入都不高。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工资过低,也不愿做工,这对乡镇企业和土地承包户带来新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这些现状,要想帮助农村劳动力增加收入,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学习和培训,让他们学习一些技能。能够自主创业。学习农副业,让他们既能够顾及家庭又能够创收。学习与地方高新产业相关的技能。如汽车制造业相关的叉车培训等,自己有了一技之长,不仅收入高出双倍左右,还不易被淘汰。

二、提高乡镇企业的品质,增强吸纳地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一个地方的经济真正发展迅速,真正发达。就从劳动力转移上看出,本地劳动力不外出,能被吸引在本地就能说明。

当前,马集镇企业吸引劳动力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招商引资。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培训,提高素质结合起来。相互吸引,共同提高收益。

三、城镇化的发展,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走进集镇,从事服务业

服务业一旦活跃起来是个互惠的结果,不仅在本地产生经济效益,还可以发展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其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谁先动,先做好,就占先机。这方面主要是餐营业,家政、家教、婚庆礼仪、建筑装修等。

综上认识,对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是从现在的传统农业和土地小规模经营上解放出来。实现收入大幅提高,应该注重这几方面: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能培训,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认识提高。观念更新,主动学习,主动求职,不在留恋老屋老家,意识不更新,认识不提升,收入不增加,越久越落后。这就要求镇村各级干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都要宣传和引导农民,改变认识,不断传播新知识、新信息的广播,文艺宣传,发放资料和组织开会,组织就近参观典型等形式进行教育宣传。

(二)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服务体系。地方政府从招商引资开始,就要看准企业是否有后劲,帮助镇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使企业始终在市场上占据优势,效益明显。职工收益才有保障,企业才能留得住职工,形成良性态势。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在已经完成大规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我市各地应深入研究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定位;探索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农民进城定居,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和开发;在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专业市场、道口经济、信息中介、房地产,以及农机、畜牧、植保等农业服务业,既为小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又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四)加快农村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制度建设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撑保障作用,赋予农民长期稳定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通过转让、转包、互换、入股等形式,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积极开展村级社区股份制改革,把集体资产的产权量化到农户,明晰产权关系,并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对每个被征地劳动力免费提供一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加大乡镇企业的职工养老金与医疗保险金缴纳力度,使乡镇企业的职工逐步纳入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从各个层面构筑保护农村劳动力利益的框架,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参考文献:

[1] 应风其 张中根,农民进城:动力、阻力及制度创新,农业经济,2002.10,32―34 .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4)

作为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刊物,该刊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始发行时免费赠阅,随后开始收费:“本刊前已赠阅六期,自第七期起,每份收铜元一枚,代派者概按对折收费。”为了扩大其发行规模,该刊实行代派制度,并在每期的中缝位置刊登《劳动周刊代派简章》,用来招募代派人员。

该刊将指导工人运动的发展、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争取权益为己任。《劳动周刊》的发刊词这样写道:“这个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换言之,就是中国全体劳动者言论机关。我们这个周刊是不比得有产阶级的报纸,有产阶级的报纸,是只记得金钱,哪里记得什么公道正义呢!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我们希望中国的工人们都拿材料来供给这个惟一的言论机关,都来维护这个惟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中国的工人们,快快把我们的头抬起来呀!”

该刊设有“通讯”“评论”“社会调查”“工会消息”“世界要闻”“随感录”“小说”“诗歌”“笑话”等栏目,所刊文章大多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合劳动者阅读。文章多以大量篇幅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事实,从工人工资、工时、劳动条件以及工人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证明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榨,反映了工人们的苦难生活。《劳动周刊》第18期刊登了《纱车不净就要眼睛》的消息,上海某厂内的车间工人,收工时把衣服忘在做活的车上洋监工的毒打,眼珠险些掉出来,场面十分惨烈。

该刊大量报道各地工人的罢工运动,如:《广东:纸业工人实行罢工》《英美新烟厂又罢工》《汉口人力车夫罢工始末记》《开封:又一处铁路工人组织工会》《长沙:湘鄂印刷公司制造罢工潮》《直隶:京绥铁路大罢工》。该刊也大量刊发各地建立工会的消息,唤醒工人觉悟,号召工人们组织工会进行斗争。除了刊发国内工人运动的消息外,该刊还发表较多反映海外劳工悲惨生活、国外工人运动及工会组织的文章,如《北斯拉夫印工罢工》《美国铁路工人大罢工》《印度拿流血来换自由》《蒙古人已得到他们最愿意的》。

《劳动周刊》依据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要求,大力宣传只有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真正的工人工会,才有力量压迫者,求得解放。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组织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劳动周刊》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921年11月19日,李启汉在《劳动周刊》第14期发表了题为《工友们,我们为什么要分帮》的文章,他通俗地批评了当时的不良现象,帮助工友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了积极效应。他指出:“这种什么宁波帮、湖北帮、湖南帮、广东帮、江北帮、安徽帮及本地帮等等,分成了七零八落,互相排挤,互相争斗,弄成各地工友互不相容,都是工友们自己排斥自己,对于资本家是很有益的,而对工友自己则是万分有害的。”

《劳动周刊》致力于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在激发工人斗志,增长工人知识,总结工人斗争经验和教训等诸多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共产党》月刊在第6期刊登了一则消息――《上海劳动组合创办劳动周刊》,全文转载了《劳动周刊》的发刊词,并称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以后,劳动运动大有起色。工人的觉悟,也一天一天的进步。他们又办了一个劳动周刊,现已出四期,办得异常完善,大可以增进劳动者的知识,这真是教育训练劳动工们一个最好的机关报”。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5)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律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设公益课,具体规定如下:

一、公益课的组织和领导

1、公益课由学生管理科负责组织和管理,按班级排定课时计划,下达到各班级,并报学校及有关部门。

2、公益课值周班级由班主任具体指挥、协调和日常管理。

二、公益课内容

1、时间安排:以班为单位,每周每班值周一次,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晚自习正常上课)。每周星期天晚自习下课前班级之间完成劳动工具、值日红袖章、值班日志等事项的交接。

2、公益课范围:协助学校校保卫科护校;校园环境卫生清扫、整理;环境绿化;监督校园秩序和卫生管理及学校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3、管理:值周班级根据本周工作量,划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卫生监督岗,并指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每天劳动工具的领发、归还,负责卫生的安排,协助班主任、辅导员(由教务处安排)完成每天两次的学生考勤、卫生打扫情况的检查及本组人员的日常管理。

三、公益课考核内容和标准

1、考核内容:

学生的工作态度、劳动纪律、工作表现以及完成任务情况,学生公益课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2、考核标准:

⑴优:劳动态度端正,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脏活、累活抢着干,主动性强,有吃苦精神,听从老师指挥,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任务,未发生安全事故;

⑵良:劳动态度端正,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听从指挥,劳动较认真,能较好地完成工作,未发生安全事故;

⑶及格:劳动态度尚端正,偶有迟到或早退现象,工作尚认真,尚能遵守劳动纪律,表现一般,基本上能完工作任务,未发生安全事故;

⑷不及格:劳动态度不端正,不遵守纪律,不服从指挥,工作不认真,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工作任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旷工一天或一天以上;②事假两天或两天以上;③病假三天或三天以上;④工作受到批评及行政处分;⑤不带值日红袖章两次或两次以上;⑥公益课期间有玩耍、打球、回寝室睡觉、打扑克等违纪行为发生的。

四、考核办法

1、学生管理科根据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出等级。一周公益课结束后,进行个人总结,小组评议,最后由班主任综合评定填写公益课成绩表,报学生管理科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报教务处审定后载入学生成绩档案,公益课成绩应通知学生本人,并在班级内公开宣布。

2、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管理科组织公益课评比,评比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被评为差的公益课班级的班主任,新学期第一个月末,班主任综合津贴扣50%,如新一学期未担任班主任的,从奖金中如数扣除。

五、奖惩办法

1、公益课成绩作为推优、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及参加勤工助学的条件之一。

2、公益课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并参与综合素质测评。

3、公益课为学生必修课,不及格者必须重修,重修不及格不得毕业。

六、其他

1、各班主任应在本班值日的前一周到学生管理科领取劳动安排计划,接受工作任务。

2、公益课值周前班级应进行一次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意义和安全等内容的教育,明确分工,指定小组长。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124-03

一、泰州市劳动力供求现状[1]

适龄劳动力人口是国家限定的劳动年龄界限内的人口,不同国家对劳动年龄有着不同规定。下文采用国际统计口径,统计的适龄劳动力人口为15—64岁人口。由于在校学生(在校学生是指在适龄劳动力人口范围内,由于正在接受各种类型的教育而不能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丧失劳动能力者,这些人不能参加劳动,计算劳动力供给数量时应予以扣除;超过64岁还在工作的应该计入劳动力供给。2010年,泰州市劳动适龄人口总数为3 402 197人,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在校生人口规模总共为184 940人,丧失劳动能力人口40 880人,超过64岁还在工作的人口为212 840人。劳动力供给=适龄劳动力人口-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者+超龄工作者=3 402 197-184 940-40 880+212 840=

3 389 217。相对于2010年的就业人数2 771 660人,存在超额供给617 557人。

二、泰州市2015—2100年劳动力供给数量预测

(一)相关人口预测

根据育龄妇女(15—49岁)计算的泰州市一般生育率(一年内出生人口/该年年中育龄妇女数),2000年为28‰,2010年为28.5‰,生育率水平比较稳定。由于一般生育率不像粗出生率容易受人口总量影响,因此,假设泰州市以后的一般生育率水平保持28‰不变。2000年新生婴儿性别比1.19∶1,2010年新生婴儿性别比1.17∶1,假设未来新生儿的性别比=(1.19+1.17)/2=1.18。在假设泰州市人口性别特征、生育模式、死亡模式、迁移规律不变的条件下,根据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泰州市常住人口资料,通过生命年龄移算法算出相关年份的总人口,计算出总人口、适龄劳动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如表1第2列、第3列及第4列所示。

(二)劳动参与率预测

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劳动参与率是计算这两者之和与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泰州市2000年劳动适龄人口33 897 81人,就业人口2 963 060人,失业人口90 550人,劳动参与率等于(2 963 060+90 550)/3 389 781=90.08%。2010年,劳动适龄人口3 402 197人,就业人口2 771 660人,失业人口56 150人,劳动参与率83.12%,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经济现象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参与率必然呈下降趋势,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参与率变动规律,考虑到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前未富先老的实际情况,预测泰州市未来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劳动参与率保持83%不变。2010年,65岁及65岁以上的经济活动人口212 840人,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663 080人,劳动参与率32.1%,预测未来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为32%。

(三)劳动力供给数量预测

劳动力供给数量=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参与率+老龄人口×老龄劳动参与率据此计算出泰州市劳动力供给数量如表1第5列、第6列及第7列所示。计算结果显示,2015年后劳动力总供给数量逐年减少,2050年时劳动力总供给数量仅有2010年的一半不到。

三、泰州市劳动力需求数量预测

(一)就业弹性系数和经济增长率预测

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一般用就业弹性系数来反映。如果用地区生产总值GDP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L表示劳动力就业数量,则就业弹性系数可以表示为:E=ΔL/L/ΔGDP/GDP。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就业弹性系数×经济增长速度,计算2000—2010年泰州市就业弹性系数和经济增长率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劳动力需求数量和总就业弹性系数与经济周期关系密切。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泰州市对劳动力需求降幅最高,年末就业数量比上年减少4.96%。2000—2003年泰州市仍处于经济下降期,虽然GDP年增11%,但就业依然受大环境影响而减少,就业弹性为负值。2004—2008年经济上升期,泰州市对劳动力需求逐年增加,2008年需求增速(比上年)高达5.8%,就业弹性为正值并达到最高点0.429。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又进入新一轮经济下降期,2009年和2010年两年劳动力需求降到0.97%、0.18%的低增长水平,对应的就业弹性系数虽然为正,但却极小。根据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性,假设今后每十年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考虑到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假设一个经济周期中4年是经济下降期,6年是经济上升期,取经济周期下降期的就业弹性系数平均值-0.077为一轮周期中4年的就业弹性系数,取经济上升期就业弹性系数的平均值0.209为6年的就业弹性系数。

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周期也密切相关,用上文取弹性系数方法,预测经济下降期GDP增长率为12%,预测经济上升期增长率为15%,考虑到长远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增长进步为集约式增长,增长率不会如此之高,因此上述方案作为经济增长率高方案进行后文预测。根据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规律和中国国情,本文预测中方案为经济下降期增长率为8%,预测经济上升期增长率为10%。预测低方案为经济下降期增长率为4%,预测经济上升期增长率为6%。

(二)劳动力需求预测

某年劳动力需求人数=上年劳动力需求人数×(1+就业弹性系数×经济增长速度),根据三种不同GDP增长方案和就业弹性,计算出泰州市对劳动力的需求。结合劳动力供给,计算出对应的供求缺口,如表3所示。

三、泰州市劳动力供求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

如果今后的发展速度是按照高方案GDP增长率,2015年泰州市劳动力供给短缺86 706人;如果是中方案,2015年劳动力依然超额供给11 786人。从2020年开始,不管按照哪种方案的增长率,劳动力供给都是短缺状态。2030年高方案显示劳动力短缺超过100万人,其他两种方案短缺不足100万人。三种方案皆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劳动力供给短缺情况越来越严重。

导致泰州市未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前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的生育制度。泰州市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较好的地区,而且有很多可以生二胎的家庭放弃了生二胎指标。2000年,泰州市总和生育率1.02,而2.0左右的总和生育率是人口世代更替水平,高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增加,低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减少。1.02总和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长此以往会导致人口不断衰减。如果泰州市按现行生育政策,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从2015年开始,总人口、适龄劳动力人口、0—14岁人口持续降低,而65岁及以上人口在2035年以前一直增长,2035年达到最高点1 130 637人,然后开始递减。自2040年开始,人口比例进入稳定期,0—14岁人口占总人口8.4%左右,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55%左右,老龄人口占总人口36.6%左右,社会抚养比维持在80%左右的高位水平。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这个标准,泰州市老龄化程度非常严重。前文预测未来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为32%,表1第8列显示老龄劳动力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20%左右,如果未来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较低的话,劳动力供给短缺缺口会进一步扩大。

导致泰州市未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二是行业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同。泰州市各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变化差异较大。有些行业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例如农林牧渔业对劳动力需求在2000—2010年间以每年7.28%的速度递减。有些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在增加,例如,采掘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1.7%,房地产对劳动力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11%,批发和零售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5.6%,建筑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年均增长率5.4%,金融保险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5.1%,制造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年均增长率4.8%。上述行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需求数量较多,这些行业的不断发展也会使劳动力供给缺口进一步扩大。

四、促进泰州市未来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对策

(一)放开生育政策

为了避免未来劳动力供给短缺不断扩大的趋势,应该从现在开始逐步调整生育政策,在逐步放开的阶段要注意人口的发展质量。例如,从现在起到2020间前可适当放开生“二胎” 的政策。根据泰州市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女性人数变化趋势来看,2010年育龄妇女259 704人,2015年277 665人,2020年208 220人,此后一直平稳减少。因此,可以选择2020年作为全部放开生育政策的起始年,因为该年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大幅度降低,这时全部放开生二胎政策比较合适,不会使人口有突然的爆发式增长。同时,要考虑到随着经济发展,家庭的生育观念会发生改变,例如,养育孩子成本增加、社会保障完善等都会导致生育率降低,届时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刺激人们生育二胎。

(二)优化产业结构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7)

改良电休克又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因为 其起效快、疗效显著而逐渐被一些精神病医院被广泛采用。我院自推广使用改良电休克治疗 以来,住院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但是,MECT方案仍有一些不尽人意 的地方,比如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手部易受到伤害等,这些症状可 以应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1]用于评定疲劳程度。我院率先在全国 首次采用 呼吸机代替简易呼吸器,有效降低了麻醉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科室工作人员的 劳动强度,实现了无抽搐电休克的2次改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6年2月27日~2006年3月25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 者,符合以下条件:①参与者均为精神病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第3版(CCMD-3);②自愿使用MECT治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把MECT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 ,或者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④无心血管病史,心电图、肝肾功能无异常,无合并其它严 重的躯体疾病者;⑤治疗前1周停用锂盐、抗癫痫药、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影响ECT发作的药物 。⑥共77例,随机分为呼吸机组和简易呼吸器组。呼吸机组:男13例,女24例,平均年龄28 ±6.5岁,总病程3~28个月,平均7.5±1.3个月。简易呼吸器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 龄29±7.2岁,总病程3~30个月,平均8.1±1.4个月。两组人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⑦参与“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的被调查者为我院MECT室 的工作人员,共计6人。

1.2 方 法

1.2.1 观察指标 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医护人员 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正常值范围:血氧饱和度(SaO2)在90%~99%,心 率在60~100次/分。记录SaO2从低于80%开始辅助呼吸(应用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到恢复 至90%以上所需要的时间(秒),记录心率从高于100次/分到下降至100次/分以下所需要的 时间(分钟),记录呼吸恢复时间(分钟),意识恢复时间(分钟)。

1.2.2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The Newly DevelopedQuestionnaire for Work Relateted Fatigue Feeling, WRFFQ)由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疲劳 研究会撰。该量表有25个条目。分为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怠倦感、视觉疲劳感5 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每个因子分为5~25分;总分为5个因子总分之和除以5 ,范围是5~25分。

1.2.3 研究方法 记录观察指标前,先对护士进行培训,掌握统一的标准,充满责任心, 直至培训合格,后由他们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各种指标的时间: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恢复正常 的时间、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的时间。做改良电休克治疗时每周一、三、五使用简易呼吸器 ,每周二、四、六使用呼吸机。每天做改良电休克治疗20人次后,治疗医师根据自己的切身 体会如实填写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

1.2.4 治疗设备和使用方法 呼吸机使用江苏凯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产品,型号为HVJ-8 80A,使用模式为“机控”,采用无创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的方法,呼吸频率设定为18次/分, 潮气量设定为500ml/次;简易呼吸器采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品,型号为JH11,气囊1600ml, 频率为20~30次/分。

1.2.5 统计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微机,用SPSS 12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

2 结 果

呼吸机组测定人数为37人,被测60次/周,4周共计240人次。简易呼吸器组测定人数40 人,同样60次/周,4周共计240人次。从表1可以看出,被测定的指标中,血氧饱和度指标在 应用时呼吸机为12.3±2.71秒,应用简易呼吸器为16.4±2.59秒,两者经统计分析有显著的 差别(P0.05),说明简易呼吸器与呼吸机一样有效。

治疗医师在应用呼吸机或者简易呼吸器做改良电休克治疗20人次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如 实填写“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结果从表2可以看到,使用简易呼吸器后医 师有明显的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怠倦感和视觉疲劳感。项目中“手部或手指疼痛 、总想躺卧着休息以一下”均有深刻的体会,尤其双手的有明显的劳累、胀痛,感到周身疲 乏无力。而使用呼吸机者这些症状却不太明显,使用呼吸机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感受和体验 有着显著的不同,各因子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

表2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s)

3 讨 论

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开展已有数10年的时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休克治疗技术也不断 的发展和提高。由最初的交流治疗机发展到直流治疗机,又发展到脉冲直流治疗机;特别由 早先的有抽搐电休克进步到现代先进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电休克治疗产生了质的飞跃和 提高。

改良电休克治疗范围广泛,改善精神障碍疗效显著。据报道,改良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有效率 达到100%[2]。随着电休克治疗效果日渐显现,人们最初对电休克治疗存在的恐惧 害怕心理 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的广泛接受和认可。我院做改良电休克治疗的人次越来越多, 科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每天治疗结束后,大家有明显的疲劳感,手指或手部肌 肉酸痛明显。治疗中有两名工作人员手部肌腱拉伤,其中1名工作人员因出现明显的功能障 碍而不得不手术治疗。

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使了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从而使在通电治疗 时不致患者发生强直收缩,造成骨折、脱臼等意外。但是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可以造成呼吸 异常和呼吸暂停,必须使用辅助呼吸的手段保证患者正常的血氧浓度。我们想到可以应用呼 吸机代替简易呼吸器既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又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我们采用机控 模式和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即经鼻/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简便 易行[3]。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发现效果明显。应用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 率、血氧 饱和度,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恢复时间。对比发现,呼吸机相比简易呼吸器能迅速提高 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很快使之上升至90%以上,差别显著P0.05),同样有效。 我们采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评价治疗师的疲劳状况,对照后发现,使用 呼吸机与使用简易呼吸器有显著的不同,使用简易呼吸器治疗师感到明显的困倦感、情绪不 安感、不、怠倦感和视觉疲劳感,尤其手指肌肉疼痛明显,治疗结束时全身酸困,周身 疲乏;而使用呼吸机后上述不舒适的感觉很轻,手部肌肉疼痛、肌腱拉伤现象未再发生,两 组对照各个因子分及总分差别显著P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8)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建立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宏观经济理论上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政策上,以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为主,国家的宏观调控为辅,用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以马列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习主席所规划的“中国梦”,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概述

 

1.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定义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被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下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分工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观点。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无差别的人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任何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的产品,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生产产品要想实现它的价值,必须使自己的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相符合。才能使商品的价值顺利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往往很难充分认识到社会劳动时间的发展变化,就给资本家的剥削创造了机会,劳动者不甘于被剥削就会反抗,由此导致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冲突不断加剧。

 

2.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的奥秘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斯图亚特的重商主义基础上建立的,是从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基本关系开始研究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流通与生产的过程进行分析,挖掘出来在资本主义这一特殊关系。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马克思将劳动分为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必须从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和剩余价值总是大于等效值”。从马克思的观点来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是工人们制造的,却不是资本家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创造和追求剩余价值才是生产的直接和最终目的,马克思从这一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剩余劳动进行剥削的事实。

 

他通过系统、全面地阐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规律,建立了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也为广大工人劳动者指明了社会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不同,让工人劳动者明白了自己不是在为个人创造价值,而是被资本家剥削的事实。马克思看到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看到了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终将战胜代表资本家利益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未来前景。

 

3.再生产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途径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在法国重农主义再生产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从单个产业资本的周转和循环作为突破点,对资本主义射虎的整体资本周转和循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于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这一基本规律,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再生产理论。

 

4.经济发展周期理论的建立是了解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来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进一步发现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这一基本矛盾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剥削劳动人民的社会劳动时间基础上的。最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才能消灭剥削,解除对工人的压迫。

 

5.建立失业理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原始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相对过剩的人口。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不断扩张,失业人口和工作并不总是相等的。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如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生产的各个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相对过剩人口,通过这一角度,马克思揭露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必然矛盾,这一矛盾终将带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

 

6.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劳动决定价值”等语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做了一个抽象的解释,在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做了具体的解释。所谓劳动指人类从事客观生产实践的具体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把人类的劳动成果通过等价交换的商品价值表现出来,价值具有二重性,有属于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和社会属性的价值。劳动价值论就是把人类的劳动通过价值具体的表现出来,劳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总之,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刻分析,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经济危机和失业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矛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创造了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1.马克思的宏观经济思想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虽然马克思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运行规律时创造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法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强调生产两大类和类的平衡条件的结构和比例,这是整个社会的顺利再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协调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的协同发展。我国从对宏观经济规则的理解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马克思关于保持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的平衡,以达到经济合理的比例关系,也可以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内部经济结构的升级。通过不断加强中国的基础产业,促进整个产业的合理增长;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中国,最终达到一个或两个产业的比例协调发展,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建立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运用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分析新情况,解决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能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发挥政府的宏观作用,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和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探索应该是调控政策和经济周期结合的调控系统,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并逐步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客观实践。对在现代经济分析的框架下进一步探讨中国的经济周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时代价值。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不仅开辟当代中国经济周期研究的焦点,而且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一切的理论研究工作都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盲目模仿他国经验,东欧剧变便是深刻的警示。

 

4.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的,马克思认为,失业问题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值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的现象在我国也有所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根源,在于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资本有机构成所提供的矛盾。解决就业与我国的失业问题,失业理论的指导作用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出,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要以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实际为基础的。

 

四、总结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9)

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劳动价值论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通过把劳动区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问题。由于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共同的抽象劳动,这为商品的交换奠定了基础。任何商品的价值大小是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要实现其价值必须使自己的私人劳动能与社会劳动实现转化。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趋利条件下,私人劳动往往很难完全实现向社会劳动转化,从而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私人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市场的混乱和失序状态。

马克思科学地说明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从而揭穿了货币之谜。货币的产生为商品交换产生了媒介,商品交换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所决定,但同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该商品的价值进行上下波动,从而建立了马克思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尽管马克思对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劳动价值论表示过充分的肯定,但他并不是盲目的全盘接收他们的劳动价值论,而是将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辩证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这正是与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不同之处和创新之所在。

(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奠定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是从考察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开始的,通过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特定的雇佣劳动关系。随后马克思又把工人的劳动区分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强调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必须从生产过程本身中产生,剩余价值总是超过等价物的价值。也就是说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却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生产商品,而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从而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正是通过全面而系统地阐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进而得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不可避免性,从而创立了属于马克思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为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三)创立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重农学派有关再生产理论并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在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后,马克思进一步分析资本是怎样带来剩余价值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从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问题着手,进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整个资本循环和周转的问题,最终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创立了属于马克思自己的再生产理论。

(四)创立了经济危机和经济发展周期理论,为认清资本主义发展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胜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进一步找到了这种周期性波动的物质基础即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这种固定资本更新的特点必然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周期性。这是因为固定资本更新必然会带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与固定资本更新一致的周期性。在认真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之后,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并论证了资本主义存在所具有的不合理性,最终得出只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这一基本矛盾,从而创立了属于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发展周期理论。

(五)创立了失业理论,这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后得出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产生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失业人口数量和就业岗位在量上的增加并不总是相等的,且伴随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稳步发展和进步,相对过剩人口也必然会更多地出现在各个生产领域,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必将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总之,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及失业理论的深刻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凸显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所具有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仍然是我们认识当地资本主义本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尽管马克思没有最终形成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种种矛盾都做过透彻的分析,并在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具体研究中处处展现出其宏观经济的基本思想。

(二)马克思关于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着重强调两大部类及其部类间生产的比例结构和平衡条件,这是整个社会顺利进行社会再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各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借鉴这一规律性的认识有助于调整和优化当前的产业结构,改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马克思有关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内部达到合理的比例关系理论,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整个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通过不断地夯实我国工业的基础,合理促进整个工业持续增长;通过不断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终达到一、二、三产业比例协调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成惠及所有人的全面小康生活以及在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运用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面对的新情况,通过不断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真正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调整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不断开拓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对策和调控体系,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基本框架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周期理论,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也为研究我国经济周期发生发展的状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和研究课题,且在现代经济分析框架下进一步探索这些课题对我们认清我国经济周期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不仅开启了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周期的着力点,而且在方法论上为我国研究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四)马克思关于彻底解决失业问题的基本构想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马克思失业理论主要揭示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有关失业问题,马克思认为这一失业问题的形成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值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国目前的就业难、失业问题不断涌现的基本现象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根源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为了实现价值增值的需要,符合马克思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状况和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的基本状况,要解决当前我国就业难和失业问题多,马克思失业理论指导作用将极为重大。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彻底解决失业问题的基本构想对我国要解决当前就业难和失业问题多的基本现象仍然具有前瞻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局限性及启示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10)

上世纪70年代末,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式IS-LM/AD-AS模型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即所谓的“卢卡斯批评”。卢卡斯提出应当用描述经济主体行为的基本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来建立经济系统的基本模型,以便了解经济主体对于政策变化所做出的实际反映。“卢卡斯批评”可以说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建立模型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集中研究需求面冲击以解释对充分就业的偏离。1973――1974年的石油冲击使人们意识到实际的“供给面”冲击对产量的决定也相当重要。另外,如果经济主体基于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进行决策,那么,需求的变化也依赖于预期的生产函数的变动,则经济供给面的冲击就显得举足轻重。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尝试清晰描述经济主体面临的实际经济环境和各种冲击的努力,就是从供给冲击着手的。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前提

(一)关于冲击的类型

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冲击一般分为来自于货币的冲击和来自于实际因素的冲击,以及由预期未来生产率变化产生的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的冲击或两者的组合会导致产量和就业的不稳定。其中总供给冲击主要由五种因素引起,即一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变化包括地震、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给农业产出带来不利影响;二是能源价格的突然升降;三是战争、政治动荡等会扰乱现有经济的运行秩序,破坏经济结构;四是政府干预破坏了市场激励结构,改变了经济主体的行为约束,使企业家才能转向寻租活动:五是资本、劳动投入的质量改变,新的管理方法,新产品的开发及新的生产技术的引进所引起的冲击。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第五种因素宽泛地定义为是“技术冲击”。

(二)关于假设条件和基本前提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建立的基本模型是完全的瓦尔拉斯形式的,因此也被称之为均衡经济周期模型。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与前提有:一是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也就是说在现有的资源约束下追求它们效用和利润的最大化;二是理性预期假设成立;三是市场有效性假设成立:四是就业变动反映了工作时间的自愿变化,非自愿失业不存在,工作和闲暇在时间上具有高度替代性;五是货币中性假设。

在这些假设和前提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技术冲击替代货币冲击成为主导冲击因素;二是不再关注有关总物价水平的不完全信息;三是通过整合增长理论与波动理论打破了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短期与长期的二分法。

(三)关于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

大多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对此达成共识的是:一个经济系统存在一个相对平滑的增长过程,而对该系统的暂时冲击会引起短期波动。纳尔逊(C.C.NeIson)和普罗瑟经过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把货币干扰视为纯短暂波动的动因,所有宏观经济模型对大多数产量变化永远不能做出成功的解释,由实际因素引起的随机变化是任何宏观经济波动模型的核心因素”。

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模型及其扩展

(一)基本模型

1982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论文与卢卡斯批评相呼应,提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校准模型”,即函数形式的选取和参数值的选定都是通过考察各种经济数据进行的,最终的选择与事实十分接近。这是一个完备的微观经济模型,模型中描述了经济主体的跨期效用函数和产量的生产函数以及资本存量的实际演进过程和对经济的冲击等。下面笔者就对此模型简要介绍如下:

1.代表性主体偏好:用一个柯布一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来表示,其具体形式为:

其中:Ct、Lt分别为消费和闲暇,a为参数。他的选取是使效用函数与总体的跨期消费与闲暇选择一致。主体是经济理性的,具有响应经济环境变化而变更决策的作用,从而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能力和动机。这里假设闲暇和消费具有跨期替代性。

2.产量的决定:生产方面同样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表示产量的决定,其具体形式为:

其中Kt-1和Nt分别为积累的资本存量和现期劳动时数,At为与之相乘的冲击。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以索洛剩余表示的生产率变动(主要是技术变化)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唯一来源,是外生的。其他如消费、投资、货币的变动都是模型内生的,是冲击的结果,而不是周期的来源

3.资本形成

式中:Kt+1为t+1期形成的资本,Kt为t期形成的资本,6为折旧率,It为t期的净投资。由于现期投资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则经济中投资量的显著变化都将影响未来的生产能力,从而为这种所谓的建设时间的特征提供了冲击的跨期传播机制。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基本模型的扩展

即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所示

其中:RAD表示总需求曲线

RAS表示总供给曲线

模型中RAD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RAS曲线则随着实际利率的上升而上升,之所以呈现这种关系,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给出了解释。我们知道产量均衡水平与劳动总供给是相互依存的,而劳动总供给又取决于劳动者个人的劳动供给决策,则寻找影响劳动者在劳动与闲暇之间选择的因素十分重要。卢卡斯和拉平(Rapping)(1969)提出的跨期劳动替代假设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劳动者选择工作(或闲暇)要受实际工资的暂时变化的影响。而巴罗(1981)又提出实际利率对于劳动的跨期替代很重要。实际利率的增长鼓励劳动者在当期多劳动,因为当期劳动收入的价值比未来劳动收入的价值相对上升了。因此实际利率的上升将导致劳动供给的增加,从而使产量跟着增加,结果RAS曲线就表现为图中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一是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中没有区分长期和短期的总供给曲线,这与货币主义、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同;二是RAS曲线上的所有点均代表劳动市场均衡,因此图中的A点、B点、C点均与均衡就业率相一致:三是由于产量与就业的波动被视为自然水平的波动,稳定政策就没有意义;四是产量和就业的波动是主要源于技术冲击的RAS曲线的移动。

劳动周个人总结篇(11)

寒假是短暂的,但是它有许多值得我们留恋的地方。短暂的3个星期就有一个星期是在过新年(另外还有一天是我的生日),而剩余的两个星期又要被复习、做作业、预习所充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真的是很少,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个寒假老师布置了不少的作业(还较往年多了2/3),不想暑假,虽然作业也不少,但作业总量也不过就是寒假的两倍,充其量是6个星期的作业,还有3个星期来供我们缓冲。而寒假的时间则被整整占得一干二净,有时还要出去旅游(最可恨的是寒假节假日那么多,而暑假则根本没有),所以我想经过这个暑假应该很多人都懂得了如何安排时间。

以前寒假天天睡懒觉(平时起床太早加天冷),现在不行了,睡到7:30就差不多了,最晚也不能超过8:00,晚上也不能早早地就上床睡觉,要到9:30才行。其间14小时,非吃饭作业莫数也,然吃饭之时,则一手拿筷,一手翻书,桌上多长米饭,汤流大瀑,飞漱其间,悲惨情形,别样风景。故李白做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所幸通过我们十几天的努力奋斗,换来了宝贵的2、3天,这可是不愿做(作业)奴隶的人民用血肉筑起的长城(保卫自己的时间)。在这最后的2、3天中,我们打了那么一会儿游戏,正如孙同志所说“短得你连游戏都没有打通关”,也正如张同志所说“顶着n座大山”。2、3天的时间还没登记我们用完,我们就又投入了预习中。

2

本周第11周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劳动礼仪周,这次劳动周和上次一样,还是日语体育两个班的劳动周。学校把我们分派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每个学生都尽职尽责。这次劳动周让每个同学都感受颇深,很多事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可这件事却不一样,它注重的是整个过程,结果不一定有多大的意义,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体验,你才会有深刻的体会与感受。

这一礼拜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当看到别人践踏我们的劳动成果时,我又感到气愤,因此这次的劳动让我懂得了应该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虽然如此,但我们也快乐着,当我们把原本垃圾遍地的走道打扫的干干净净后,看到那是我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我们的喜悦感迎面而来。

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平时我们都是家里的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懒懒散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劳动周开始感到很新鲜美好,第一天结束腰酸背疼。第二天起床晚了,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到校,造成恶性循环,接下来的几天天天晚到。经过一周的磨练,我们已经都有所改变,变得不怕脏不怕累,俨然成为一个劳动者了。

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劳动周,我和一个女生负责打扫A字楼北侧大道的清洁卫生,我们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逐渐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