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2 16:30:31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1)

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医疗卫生事业伴随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现有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都与临床医学事业存在着必然联系。随着我国现代临床医疗体制改革事业不断深入,医患矛盾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引起了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社会法学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医患纠纷的形成原因与解决对策展开简要分析。

一、医患纠纷事件产生的背景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自己的就医权和知情权越来越重视,对医务人员服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人们对医疗工作高风险性认识不足,医患之间在沟通方法上缺乏必要的技巧,相互理解和尊重不够,在医护行为过程中,一旦医生和护士在治疗上、态度上、服务上、费用上不能令患者满意,投诉和医疗纠纷就易产生,甚至在某些地方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职业,即“医闹”,对医疗安全造成威胁。

近年来,医患之间的纠纷逐年上升,已严重地影响和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给医院声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并给广大医务工作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如何正确认识、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是医院管理者和全体医护人员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医患纠纷事件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在封建社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简单性和单纯性,医生将治病救人作为自身的基本职责,并未涉及对自身经济和社会利益获取状态的考量和关注。但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经济利益逐步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各级组织建设发展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医疗体制的转变使医疗机构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挑战,直接导致医疗机构不断更新院内使用的医疗诊断设备器材,增加患者临床检查项目数量,提高常规临床药品的价格。

近年来,我国患者对各类医疗机构随意提高药品价格水平以及增加临床检查项目的做法表现出广泛的关切和强烈的不满,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上述事件的发生以及日趋蔓延,显然与我国各级医院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以及医患双方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直接相关。

在此基础上,随着我国现代媒体产业的发展,以及各类新媒体信息平台的广泛投入使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多种多样即时性信息交流工具的普及应用,不仅有效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距离,也有效缩短了公共媒体的信息资讯时间,给我国现代民众的媒介信息生活形态带来了深刻影响。随着公共媒体对医患纠纷事件的关注和重视力度不断提升,部分媒体围绕医患纠纷事件实施的失实性报道和炒作行为,阻碍了民众的理性思考与分析,对我国公共媒体医患纠纷宣传事业的科学有序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从患者角度分析,随着我国民众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法律性因素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了过度维权现象,这一方面与医生和患者之间因医学知识信息掌握状况不对等导致的信任缺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公共媒介对医患纠纷的失实报道有关。

(二)医疗工作者的因素

随着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医患矛盾的不断恶化,以及医患纠纷事件的不断增加,医疗工作者在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和处置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也在不断凸显。医疗工作者在医患纠纷事件中承担责任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实际开展临床治疗工作过程中,未能实现对医疗卫生领域基本法律制度、行政法规、部门性规章制度,以及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工作基本规程的充分遵从,导致在具体医患纠纷事件发生过程中,临床医师往往会在法律性和制度性考量约束背景下,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医疗工作者在开展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单纯追逐经济利益,未能实现对临床医学治疗与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水平的充分关注。医疗结构和医务工作者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关注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从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质量控制角度分析,医疗机构和医疗工作者在关注经济利益实现状态的基础上,也要逐步提升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护理过程中的质量水平,在保证各类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逐步提升本医疗机构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经济利润。

此外,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服务态度的不断恶化,也是导致我国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几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依然存在一部分临床医师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不能充分认知彼此之间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平等,往往对接诊的患者及其家属采取淡化或者是漠然态度,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各类心理需求,给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埋下了心理隐患。从心理角度分析,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出现服务态度问题,与其实际面对的繁重工作压力以及职级晋升压力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相关性。另外,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杀医和伤医事件也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安全感。

三、医患纠纷事件的解决对策

(一)建构医患纠纷事件处置工作的基本制度环境

医患纠纷事件属于民事争议事件的特殊形式。由于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逐步呈现多发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日常业务的开展,损害了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双方的基本权益,同时给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了明显阻碍。而想要实现医患纠纷事件的科学有效解决,必须切实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条件:

  第一,中央政府以及国家立法机关,应当专门制定针对医患纠纷事件的成文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专门性部门规章,明确规定具备充分针对性以及科学可行性的医患纠纷事件处理程序以及规章制度,结合现实医患纠纷事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基于医患协商以及行政性调解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明确制定并列示具针对性的仲裁性或者诉讼性法律制度安排,并在此基础上,为相关事件的顺利解决提供有效的制度性和法律性保证。

第二,逐步明确基本法律制度,为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医患纠纷治安事件及时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公安机关要针对一切可能影响医疗机构日常业务稳定运行的因素施加必要的干预,最大限度地避免一般性医患纠纷事件发展和扩大升级。促使各级公安机关在实施医患纠纷事件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渠道通畅、在确保公正条件下实现规范”的工作状态和发展目标,逐步提升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对医患纠纷处置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建构和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通过基本社会保障支持制度体系功能的发挥,逐步解决引致医患矛盾事件频发和激化的深层次问题,或者是影响和引致因素,降低各类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自费支出比例,促进医疗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使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属性,实现对医患纠纷事件的最佳解决状态。

(二)设立专门机构,规范医患纠纷处理

医疗工作本身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由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和病人要求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造成患者有怨言,医生有委屈。要解决好医疗纠纷的处理,就要求要有一个特定的机构,有一个医疗纠纷处理的办法,并且还要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现阶段,天津市解决医患纠纷事件的主要策略是第三方调解,并且从2009年开始,天津市政府就医患纠纷事件化解问题,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和政策。2009年《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津政令第15号)颁布出台,2009年2月1日起施行并成立“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014年底,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条例》,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近年来,天津市建立了由市司法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政府法制办、市高级人民法院、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保监局组成的医疗纠纷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并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及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第三方调解机制作为解决医患纠纷的主要模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平,张少会.医患纠纷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06):72- 73.

[2] 李德玲,卢景国.我国医患信任关系研究述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01):104- 106.

[3] 杨凯.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探讨[J].法学评论,2004,1(05):135- 142.

[4] 袁松.医患纠纷的法理解读――一个社会本位观念的视角[J].政法学刊,2014,31(01):16- 22.

[5] 黄娟,李瑜芬,蒙艳勉.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探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5,1(11):239- 240.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2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26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病理大体摄影的开展更方便,更快捷,更容易。病理大体标本摄影技术在医院的业务发展和减少医疗纠纷中起到关健的作用,在日常读片、会诊、资料检索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体标本摄影采集的大体形象和典型病变,保全了第一手临床资料,能减少或避免由于医疗证据不足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病理大体摄影的开展更方便,更快捷,更容易。病理大体标本摄影技术在医院的业务发展和减少医疗纠纷中起到关健的作用,在日常读片、会诊、资料检索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体标本摄影采集的大体形象和典型病变,保全了第一手临床资料,能减少或避免由于医疗证据不足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材料准备:①拍摄材料:单反数码相机,18~55mm镜头,三脚架,快门线,CF图像储存卡,相机软件,连接线;②自制标本拍摄架,大小50cm×50cm×35cm,平行的二个角可以各装一个小反射灯,方便晚上或阴天拍摄;③标本准备,保存在甲醛溶液中的标本,活检的标本;④电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病理图文系统。

材料准备:①拍摄材料:单反数码相机,18~55mm镜头,三脚架,快门线,CF图像储存卡,相机软件,连接线;②自制标本拍摄架,大小50cm×50cm×35cm,平行的二个角可以各装一个小反射灯,方便晚上或阴天拍摄;③标本准备,保存在甲醛溶液中的标本,活检的标本;④电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病理图文系统。

拍摄用光:正确的曝光拍出的照片中标本清晰可见,明暗层次分明,色彩还原正常。曝光过度会使照片过亮,很多细节和色彩不能完整地显示出来。曝光不足会使照片昏暗不清,照片中较暗的区域完全没有细节,即使后期调整,也会出现噪点。①拍摄病理标本严禁使用闪光灯,因为病理标本拍摄相机距离标本比较近,闪光灯拍摄会严重过暴,拍出来的图片大面积白光,反光严重,看不到标本层次。②调整光线:尽量应用顺光拍摄,要用柔和散射光线,不要强光照射,避免反光,标本少量水分可以增加真实感,当出现反光时,拍摄时可以用偏振镜滤光,消除或减少反光。③正确曝光:现在数码相机都采取了自动曝光模式,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确定曝光量。但是,采取自动曝光模式,要注意标本背景的颜色。标本又比较小的时候,不适合自动曝光。如果背景颜色深,自动测光往往拍出的标本曝光过度,比较亮,甚至死白一片,不显示细节;如果背景颜色比较浅,自动测光往往拍出的标本曝光不足,比较暗,后期处理也不能显示细节。一般用单反数码相机采取手动曝光模式比较好。拍摄前可以对手背测光,确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采取不同的曝光,直到拍摄的标本满意为止。④适当的光圈:光圈不仅控制了曝光量,还控制着景深。光圈指越大,景深越大;光圈值越小,景深越小。在拍摄标本时,一般采取5.6~11,带有微距的镜头,最好不要用微距拍摄病理标本,因为微距镜头的景深很小,拍摄时会造成标本局部清晰,大面积模糊。

拍摄用光:正确的曝光拍出的照片中标本清晰可见,明暗层次分明,色彩还原正常。曝光过度会使照片过亮,很多细节和色彩不能完整地显示出来。曝光不足会使照片昏暗不清,照片中较暗的区域完全没有细节,即使后期调整,也会出现噪点。①拍摄病理标本严禁使用闪光灯,因为病理标本拍摄相机距离标本比较近,闪光灯拍摄会严重过暴,拍出来的图片大面积白光,反光严重,看不到标本层次。②调整光线:尽量应用顺光拍摄,要用柔和散射光线,不要强光照射,避免反光,标本少量水分可以增加真实感,当出现反光时,拍摄时可以用偏振镜滤光,消除或减少反光。③正确曝光:现在数码相机都采取了自动曝光模式,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确定曝光量。但是,采取自动曝光模式,要注意标本背景的颜色。标本又比较小的时候,不适合自动曝光。如果背景颜色深,自动测光往往拍出的标本曝光过度,比较亮,甚至死白一片,不显示细节;如果背景颜色比较浅,自动测光往往拍出的标本曝光不足,比较暗,后期处理也不能显示细节。一般用单反数码相机采取手动曝光模式比较好。拍摄前可以对手背测光,确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采取不同的曝光,直到拍摄的标本满意为止。④适当的光圈:光圈不仅控制了曝光量,还控制着景深。光圈指越大,景深越大;光圈值越小,景深越小。在拍摄标本时,一般采取5.6~11,带有微距的镜头,最好不要用微距拍摄病理标本,因为微距镜头的景深很小,拍摄时会造成标本局部清晰,大面积模糊。

拍摄:①固定相机:拍摄标本一般在室内进行,要将相机固定在牢固的三角架上面,最好选用360°云台,以便灵活转到相机的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最好和标本背景成90°,这样拍出的照片,背景清晰度保持一致。②控制白平衡:将相机调到自动白平衡,并注意周围光线的颜色,避免杂色光线投射到标本上面,如彩色窗帘、墙壁、拍摄人员的服装等的反射光反射到标本上面,拍摄的照片会出现偏色。③标本处理:无论是经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的标本 还是临床活检中采取的标本,一般表面水分较大,拍摄时容易受标本上的水份干扰而产生光斑、杂光、反光,影响画面质量。可以用吸水纸吸取表面过多的水分,避免反光。在摆放标本的时候,要让有病灶的地方或病理变化明显的地方对着镜头。④摆放标尺:可以采取截取一段钢卷尺作为标尺,也可以自己打印标尺,最好是用黑底、白字、白线条的高反差标尺,这种高反差标尺摄影效果好。摆放高度应与平面标本表面一致,或在立体标本的上1/3处,标尺位居标本下方恰当位置。

拍摄:①固定相机:拍摄标本一般在室内进行,要将相机固定在牢固的三角架上面,最好选用360°云台,以便灵活转到相机的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最好和标本背景成90°,这样拍出的照片,背景清晰度保持一致。②控制白平衡:将相机调到自动白平衡,并注意周围光线的颜色,避免杂色光线投射到标本上面,如彩色窗帘、墙壁、拍摄人员的服装等的反射光反射到标本上面,拍摄的照片会出现偏色。③标本处理:无论是经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的标本 还是临床活检中采取的标本,一般表面水分较大,拍摄时容易受标本上的水份干扰而产生光斑、杂光、反光,影响画面质量。可以用吸水纸吸取表面过多的水分,避免反光。在摆放标本的时候,要让有病灶的地方或病理变化明显的地方对着镜头。④摆放标尺:可以采取截取一段钢卷尺作为标尺,也可以自己打印标尺,最好是用黑底、白字、白线条的高反差标尺,这种高反差标尺摄影效果好。摆放高度应与平面标本表面一致,或在立体标本的上1/3处,标尺位居标本下方恰当位置。

照片的处理:①照片的编号:排好的照片要从数码相机卡上下载到电脑上面,下载的照片可以重新按照拍摄的标本号码进行编号,编号要养成和标本一致的习惯,方便、好找。②照片的处理:拍后的照片,一般在相机取景的时候标本不太突出,可以采用照片处理软件适当剪裁,使标本更加突出。在处理时,可以适当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和锐度。除非照片拍照时颜色失真,禁止调整照片的色调,避免判定标本病理颜色发生变化的失误。

照片的处理:①照片的编号:排好的照片要从数码相机卡上下载到电脑上面,下载的照片可以重新按照拍摄的标本号码进行编号,编号要养成和标本一致的习惯,方便、好找。②照片的处理:拍后的照片,一般在相机取景的时候标本不太突出,可以采用照片处理软件适当剪裁,使标本更加突出。在处理时,可以适当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和锐度。除非照片拍照时颜色失真,禁止调整照片的色调,避免判定标本病理颜色发生变化的失误。

结 果

结 果

2006年开展病理大体摄影以来,手术标本与细针穿刺的术前摄影列为常规的拍摄对象,共收集病例12600例,大体摄影的开展为患者保存了最原始的病例资料,在日常读片、会诊、资料检索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开展病理大体摄影以来,手术标本与细针穿刺的术前摄影列为常规的拍摄对象,共收集病例12600例,大体摄影的开展为患者保存了最原始的病例资料,在日常读片、会诊、资料检索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讨 论

讨 论

病理大体标本的保存是第一手最原始的资料,做好病理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病理大体标本的存放占用空间大,病理大体标本摄影可以使实体的标本变为数据保存,既方便又易于保存,检索起来更是方便快捷。

病理大体标本的保存是第一手最原始的资料,做好病理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病理大体标本的存放占用空间大,病理大体标本摄影可以使实体的标本变为数据保存,既方便又易于保存,检索起来更是方便快捷。

法律依据:数码相机能够采集到病变的最原始的典型图像,完整的保留住临床的第一手资料,病变的大小,部位一目了然,从而成为有力的医疗证据,在医疗事故举证倒置的法规下,极大地减少与避免了医疗证据不足引发的纠纷与事故。

法律依据:数码相机能够采集到病变的最原始的典型图像,完整的保留住临床的第一手资料,病变的大小,部位一目了然,从而成为有力的医疗证据,在医疗事故举证倒置的法规下,极大地减少与避免了医疗证据不足引发的纠纷与事故。

临床科研:各种典型病例、疑难罕见病例的保存与归纳,是自我学习提高与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为医学发展的研究提供完善的资料过程,数字化的管理、使医疗、教学,科研都能更方便的使用每种病例、多个病例的复制与黏贴,也可制成幻灯片、教学图片,完整的资料使临床与科研更好的结合起来。

临床科研:各种典型病例、疑难罕见病例的保存与归纳,是自我学习提高与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为医学发展的研究提供完善的资料过程,数字化的管理、使医疗、教学,科研都能更方便的使用每种病例、多个病例的复制与黏贴,也可制成幻灯片、教学图片,完整的资料使临床与科研更好的结合起来。

档案管理:加强对病理科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项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病理科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医疗、科研、教学和科室建设中,所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推动病理科档案事业的发展。

档案管理:加强对病理科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项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病理科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医疗、科研、教学和科室建设中,所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推动病理科档案事业的发展。

远程会诊:病理图文系统的应用及网络的发展为病理的远程会诊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远程会诊又面临着临床资料的缺乏与原始资料的不足,病理大体摄影恰恰弥补了远程会诊的不足,清晰可见的大体为远程会诊提供了最真实、最直观、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面提高了会诊的可靠性与准确率。

远程会诊:病理图文系统的应用及网络的发展为病理的远程会诊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远程会诊又面临着临床资料的缺乏与原始资料的不足,病理大体摄影恰恰弥补了远程会诊的不足,清晰可见的大体为远程会诊提供了最真实、最直观、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面提高了会诊的可靠性与准确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17—01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医护工作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社会对于医疗护理,特别是妇产科护理工作给予了广泛关注。但就目前来看,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不高,仍存在较多缺陷和不足,笔者就妇产科护理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3月~2012年5月期间发生的177次护理纠纷事件为研究对象,其中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共计出现49次纠纷事件,其他科室出现的护理纠纷事件为128次。

1.2 方法

对所有护理纠纷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在纠纷发生环节、原因等方面对不同科室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在我院护患纠纷事件中,妇产科护理工作方面的纠纷次数为37次,约占29.6% ;在手术环节纠纷次数方面,妇产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不遵循常规操作、诊断、监护等环节的纠纷次数方面,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在此背景下,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标准不断升级,特别是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患者对其所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更为重视和关注,而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就更容易被发现[1]。总体来看,国内妇产科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工作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但其中仍有较多不足亟待改善。其中以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最为突出,妇产科护理在近年来成为热门专业,也成为很多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首选,而大量参差不齐的新进人员必然导致整体护理水平的下降[2]。而在护理过程中,一部分缺乏实践经验的护理工作人员也会遇到各类护理难题,一旦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那么患者的安全就无法得到良好保障。

就妇产科患者而言,其分娩过程是渐进和变化的,护理工作人员应对产妇产程予以严格监护,并对手术各环节予以及时、严格的处理。然而由于一部分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水平较低,缺乏法律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对患者权益不够重视,在产妇分娩时缺乏充分、合理和必要的指导,或是不熟练的接生技术等,均会在分娩过程中导致各类不良事件的出现,例如为严格消毒或保护产妇会而造成感染等问题,由此极易引发护理纠纷事件[3~4]。除此之外,一些孕产妇对于手术危险性缺乏必要了解、缺乏必要的护患沟通交流、分娩助产过程中胎死腹中或新生儿死亡等事件均会造成产妇及其家属情绪过激,继而导致纠纷问题。基于此,我们应建立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同时还应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并锻炼其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此外还应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法律常识,做到依法执业。总而言之,要预防控制妇产科各类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应着眼于以下几点:(1)提高护理服务水平;(2)提高护理工作人员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3)实施科学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4)重视护患沟通交流,提倡人本护理的管理理念。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纠纷事件不仅对护患关系和谐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也由此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应对护理纠纷事件予以足够关注,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并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周玲.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99-100.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232-02

2018年国内外相继发生了一些医学科研事件,或许公众热议,或许行业内热议,有部分事件的讨论点集中在了医学伦理学上。这可能是继“安乐死”后,医学伦理话题再度被聚焦。

一、医学伦理学的一般概述

医学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用于评价人类的医疗行为和医学研究是否符合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解决医疗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医学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1]。医学伦理是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关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主要内容之一。医学伦理相关的问题并非今日才有,它伴随着人类的医疗行为而生,讨论医患关系、医务人员之间关系、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医学与社会的关系[1],其外延交叉了对医生的道德规范等。我国古代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病为本,工为标”的讨论,西方有《希波克拉底誓言》,而医学伦理学学科的正式形成是在19世纪初,到19世纪80年代被纳入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我国医学教育纳入这门学科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有一些院校设置这门课程[2],到现在虽然大部分医学院校有开课,多属于“限选”或“任选”课程性质,授课时多为泛泛其谈,甚少联系临床科研实践,总体仍处于边缘学科位置。不少医学生、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伦理和医师道德混淆不清。

二、医学伦理学对于科研和临床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突破,多学科交融发展,国家、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也不仅止于传统的“看病治病”,越是大型的医院、医学院,医生的科研任务越重。很多医学科研问题来自临床,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医学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医学大数据时代来临,各方医院、研究所合作不断增多、加深,伴随的医学伦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多、细化,基因诊断、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高新技术领域更容易出现争议。所有进行到临床应用阶段的科学研究,都必然面对医学伦理的问题,反推回去,此类科研课题在进行研究探讨的第一步,应该是探讨伦理允不允许。这里的允不允许,既是社会道德价值评价,也是法律范围评价。笔者在和某些同行及医学生交流一些话题事件时,其第一反应都是相关技术有突破了吗或者相关技术是什么,并没有足够意识到该事件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的最大争议。有些同行的科研课题申报失败,也不太能理解来自伦理委员会方面的驳回意见。

医学伦理意识的淡薄和伦理决策力缺乏所导致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医学科研上,也会导致临床工作开展困难。众所周知,国内医疗环境数年来都比较紧张,主要集中表现为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本质是一种伦理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不可避免的潜在医疗活动风险,医患双方知识壁垒,患者决定权和医生裁量权的拉锯,是必然会造成医患矛盾的。而数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医患平等的共识基础薄弱,一方面患者决定意识的不断提高导致医患权利冲突锐化,另一方面医方人文关怀缺乏,医生和医院过于追求功利而忽视患方权益导致医疗矛盾和纠纷频发[3,4]。在医疗纠纷解决过程中,患方申诉制度得不到保障,可能导致维权过度,医疗纠纷通常直接诉诸法律而缺少伦理手段调解[4,5]。在每一次医疗矛盾和纠纷中,不难看到医患双方对己方立场的偏袒,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度在不断流失,背后反映的本质是医学伦理学的缺失,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清。

三、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思维

综上,有正确的医学伦理意识,有一定的伦理决策力,建立医学伦理思维是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生的内在需求和基本要求,这种培养是从医学生阶段就必须开始的。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5)

一、研究背景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整个医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医师与病员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医学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因为医患关系不和谐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屡见不鲜,病人家属围堵医院、殴打医生、破坏医院财物等事件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衍生成暴力冲突事件。2005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100例左右,平均一个三级甲等医院每月应要支付2-3起法律诉讼”。2006,据卫生部统计年我国内地共发生9831起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超过两亿元。医患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化解医患冲突,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医患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医患冲突的概念界定

关于医患冲突的概念,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其定义为“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对某些医疗行为、方法、态度及后果等存在认识、理解上的分歧,以致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行为”本文中笔者认为,由于医患冲突是在医患双方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产生的,因此,医患冲突是指医方和患方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由于医学本身、医患本身或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而导致的医患双方带有对立性质的互动过程。

(二)医患冲突产生的原因

(1)直接原因。医患沟通不良,相互之间缺少信任。受医院医学人文精神不足、医务人员对交流沟通方式及技巧不熟悉、医患双方对医学知识的不对称等多重因素的阻碍和影响,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出现不畅,并由此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降低,引发医患冲突。据统计80%的医疗纠纷直接由医患交流沟通不良或障碍所致,即使其余20%与医疗技术有关的医疗纠纷,也都与医患交流沟通不到位密切相关。医院没有很好的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其服务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但是在不少医院当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一理念。其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流程很不尽人意。如诊流程过于繁琐,患者到医院看病,往往要挂号、就诊、检查、交费等手续。繁琐的手续加上排队时间过长,病人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再遇上个别医护人员态度不好,矛盾一触即发。在诊治病症的过程中,有些医务人员对病人缺少起码的尊重和同情,服务态度“生、冷、硬”,有的则麻痹大意,做出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同时,由于过度使用辅助检查,造成医患关系被物化、感情交流淡薄;过度用药,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消费药物”,给患者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同时,还让患者遭受额外的风险、身心负担和损害。这些都会引发患者不满情绪,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引起医患冲突。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与医学发展的有限性之间产生矛盾,成为医患冲突产生的“助燃剂”。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很多未攻克难题依然存在,技术上的局限加上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多疾病的疗效难以预测。医学领域还有很多盲区,人体生理、病理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决定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期只是一个总体概率。但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一定能治好病,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若达不到期望效果,就归咎于医院和医务人员,这种认知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医患的产生。职业医闹。职业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患者就医,或者殴打医务人员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并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的人。根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7243起,比5年前多了近7000起,“医闹”职业化加深了医患双方的对立,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医患冲突产生的助推手。。

(1)间接原因。社会转型期引发的经济利益关系紧张,医院作为特殊的服务部门,其利益与公益性要求产生了冲突。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医疗机构经历了市场化改革,这使其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出现了矛盾,医院逐步背离了公益性目标,出现逐利倾向,医疗服务逐渐被赋予消费和市场色彩,其结果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信任度降低。可见,体制机制的不合理,造成了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和医患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根本原因。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医疗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对医疗资源投入不足,而百姓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条件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就医需要,造成了群众看病纷纷涌向城市大医院。患者的无序流动造成城市大医院超负荷运转,普遍存在着挂号、交费和检查排长、看病难的现象,看病的不方便引发多数患者的不满和抱怨。同时,医生需要在一天内看大量的病人,他们任务重、压力大,很容易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我国卫生法制不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目前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医患医疗纠纷成本高、程序复杂,加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这方面规定的模糊和缺位,近年来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医疗纠纷呈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闹”的方式,甚至靠暴力解决医疗纠纷,陷入“不闹不赔、越闹越赔、越赔越闹”的怪圈,这种现象进一步加深了医患之间的对立,恶化了医患冲突。社会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传媒在和谐医患关心建构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媒体处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对医疗行业的正面宣传不足,运用骇人听闻的题目吸引眼球,做出片面报道。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卖点”歪曲事实,误导群众,挑起了患者对医院的对抗情绪,使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三、医患冲突的医务社会工作介入

作为化解医患冲突的新路径,在医患之间建立一个第三方,从中起到缓冲、协调的作用,是解决和缓解当前医患冲突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有资格、有能力承载这第三方职能的唯有医务社工。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指的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于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案主的问题,以医疗团队的一份子共同协助病患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疑不但使疾病早日痊愈,病患达到身心平衡,并使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促进社会民众之健康。

(二)医务社工介入医患冲突的路径分析

(1)直接介入路径:个案工作介入。个案社会工作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医务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在化解医患冲突的过程中,它从两个方面进行介入。一方面,把患者当作服务对象,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庭的一对一接触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家庭背景、经济能力、对医务人员的期待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医务社工要运用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方法,协助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处理情绪、康复、家庭等社会及心理调适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把医生当作服务的对象,针对医护人员因工作任务重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大、焦虑等情绪问题,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给与其关怀,释放他们的情绪,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能更好的为患者着想,形成医患双方良好的互动局面,降低医患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小组工作介入。小组工作介入就是运用团体互动与协作的方式开展服务。一方面,成立以医生和患者为组员的医患小组,为医患搭建沟通的平台。通过设计沟通技巧训练、角色扮演等相关主题活动,为医患双方提供互动的场合和机会。另一方面,组建以患者和患者为组员的“病友”互助组,为患者提供相互支持的渠道,利用团体辅导方式来引导患者,纠正其不正当行为;同时,在病友互助组中,组员一起分享抵抗疾病的心得体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间接介入路径:社区层面的介入。良好的就医环境是化解医患冲突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作为其背景性因素的社区在改善医患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就医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层面的介入就是扎根于社区,以社区为立足点开展服务,形成一种医院—社区的有效沟通模式,一方面把患者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社区,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社区的救助;另一方面,社区发现需要医疗服务的居民时,也可以第一时间与医务社工取得联系,社工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地争取医疗资源。这种医院—社区有效沟通模式的建立是化解医患冲突的重要条件。社会政策介入。社会政策介入就是医务社工站在问题解决专家的角度,发挥政策倡导者和沟通者的功能。一方面,医务社工要起到宣传员的作用,将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制作成宣传单页、小册子发出去,起到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医务社工要依据医方和患方的现实情况和需求,把信息反馈给国家有关部门,促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大立法力度。在制度层面上,积极倡导政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医疗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切断医患冲突产生的根源。其他介入路径。除了上述介入路径之外,医务社工介入医患冲突的路径还包括:营造人性化的医院文化氛围、引导新闻媒体进行正面报道等。首先,可以开展讲座,对医护人员进行人文素养培训,还可以通过面谈、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医护人员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让其明白体贴、同情等人文情怀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其次,与新闻媒介保持良好的沟通,引导新闻媒体在报道中遵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让新闻媒体称为社会和谐的稳压器,医患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吕兆丰,王晓燕,张建.医患关系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全国十城市医患关系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书店,2010.

[2]方朕、杨炯等.医患冲突现象相关研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1,(10).

[3]王方松.论医患沟通的实现[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6)

1.目前国内外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及其亲属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之间因对医疗行为认识不同而发生的争议。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医疗技术发展程度不同、社会保障体系也不相同,因此,各国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也不相同[1]。

1.1德国医疗纠纷的主要处理机制为:第一,当事人之间对话协商。第二,调节仲裁机构处理。第三,法律诉讼。

1.2美国医疗纠纷的主要处理机制为ADR模式解决。其主要形式包括调解、仲裁、谈判(协商)。

1.3英国医疗纠纷的主要处理机制为民事诉讼。

1.4瑞士医疗纠纷的主要处理机制也是通过法律途径。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主要有,1.和解:就是医患双方在一种自愿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对事情的性质和处理方式达成共识,签署和解协议。2.调解:是由行政机关指定一个有代表性的中间组织作为调解人在医患之间进行协调,以便双方对事情的性质、赔偿的具体方式达成共识。3.诉讼:诉讼是用司法程序去解决纠纷。其权威性很高,但诉讼成本也高。4.医闹:患者方面通过围闹医疗机构,强行表达单方面的要求,不顾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以达到其经济赔偿和情绪宣泄的目的。

2.我国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不良后果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2)部分社会舆论及媒体误导。(3)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程缓慢。(4)医院管理不力。(5)医务人员敬业精神不够。(6)社会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及医疗工作的风险理解不够。

医疗纠纷带来的后果主要有:

(1)对患者而言,医疗风险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不仅造成身体和精神伤害,而且给患者的家人也带来了金钱和精力上的损失。

(2)对医务工作者而言,医院的管理者在处理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同时,往往从医院大局出发,采取奖惩制度对待每位发生医疗事故的工作人员,造成他们精神压力过大,消极心态对待工作,导致他们对可以处理的医疗过程,采取治疗和技术的使用过于谨慎,大胆不足不再敢于承担重症病人的抢救措施。

(3)对医院而言,医疗风险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给医院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损失。

(4)对社会而言,医疗风险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给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带来一份不良的因素。

3.基于6C原则的视野探讨医疗纠纷各个环节的应对措施

危机管理[2]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目前已经有人研究了其在医疗纠纷[3-4]处理中的应用,但传统的危机管理5S管理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这里把危机管理6C原则引入医疗纠纷处理研究中。危机管理6C原则(全面、价值观的一致性、关联化、集权化、互通化、创新化)比5S管理模式能够较为完善提出创新化理念,弥补企业管理机械化模式,能够灵活应用针对不同发生的事件做出相应处理措施,给医疗纠纷危机管理提供一个系统科学的有效管理模式。

以下分析基于6C原则的医疗纠纷各个环节的应对措施:

3.1事件发生初期: 6C原则中的关联化和互通化原则能化解初期潜在的矛盾。接诊医生应耐心跟病人家属解释,了解家属的职业背景。同时,更应该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最后,上级主管部门在医疗救助的过程中,应该建全处理患者纠纷的投诉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5]。

3.2事件发展中期:危机管理6C原则中的价值观一致性和集权化原则能解决已经发生的事实纠纷。医院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带有行业自身特有的处理关系所形成和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及追求目标。同时,医生在给病人做检查、治疗、诊断等同时要向病人或家属进行交待,在征得同意方可实行,正像某些医疗活动必须履行监护人签字手续一样,这是医疗管理的规程。

3.3 事件末期:应用危机管理6C原则中的全面化和创新化原则能解决已经发生的事实纠纷。全面化在危机管理中起到核心纲领作用,往往也伴随着多许危机的存在。它能有效指导这样一对矛盾体相互协调并互相适。同时,医疗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应该是医疗管理的创新。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对我们医疗服务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探讨医疗纠纷危机给医务工作者带来的冲击和反思,让大家更加清晰认识到只有合理应用危机管理中的6C原则,才能有效的进行危机管理和预警系统的监控,较为完善的建立医疗纠纷危机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谢鹏,曹建华,王雷.国外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对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5):3-4

[2]李惠军.国内外医院危机管理比较[J].医学信息,2011,(5):2190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7)

一、 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法律需求的满足

医疗行为固有的高风险特性是连结医疗与法律两个专业的锁链,直接导致医患法律需求的产生。特别是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将医疗损害责任列入第七章进行规范,是目前医疗纠纷案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1],其中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随着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市场,医疗需求迅速增长,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医疗机构常常超负荷运行;一方面则是医务人员的待遇缓步不前,需要额外创收,所以医疗疏忽和过度医疗的现象往往并存而立,并且十分普遍。当前医疗体系社会公信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公众不信任其医疗水平,公众质疑的是其医疗行为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但医疗行业要规避法律风险,同时解决好自身的两对矛盾,仅凭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是不够的,医学人文此时存在的价值就是在诊疗过程中提供法律支持,帮助医生在技术和规范中找到平衡点,满足医患双方对诊疗手段合理性的需求,增强医患互信。从实际操作上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有着丰富的协调和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经验,但目前仅限于纠纷发生后。笔者认为,如果医调委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一些诊疗过程中(例如术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即发挥作用,那么医学人文满足医患法律需求的价值就可以很好地得以体现。

二、 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心理需求的满足

人而非疾病作为医疗服务的对象,原本就应该享有心理需求的满足,尤其是对于一个身体患有疾病的人而言,他在心理上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异于常人,所以医学界里经常流传这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医学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却总是抚慰”,意在告诉医生们在给病人看病时不要只盯着他们生理上的疾病,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在精神上常常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然而,医学人文绝不仅限于心理上的“人文关怀”,其价值应当体现在为患者提供心理治愈和帮助。原因在于,医疗效果并非只取决于医生医术水平的高低,医疗是建立在医患双方共同合作的基础上的,其顺利进行首先离不开患方的积极配合,但患者的心理障碍是否及能否得以解决,则有赖于更专业的心理服务。当前社会上的医患关系紧张、冲突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息息相关的。例如2014年夏季发生的几起医生拒诊事件,医方将患方不理智的行为单纯定性为道德素质低下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忽视了患方心理上的需求,却未想到去治愈其心理上的疾患,而这部分工作即应在医学人文的指导下去完成。

三、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伦理需求的满足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8)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计划经济时代见所未见的新情况、新问题、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机通和挑战,医疗卫生战线亦然特别是有关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为此,从20世纪90年始.医院软科学小组成员.分别对军,地各类医院以及医学院校的医务工作者,教师,学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两査,座谈,了解有关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情况,卫生行业的医德医风情况,从大量的信息反馈中,总的印象是不容乐观?对于将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于医学伦理学的特定位置摆的不到位,对于将医学伦理学融汇落实到医疗实践中不到位。由于三个不到位,便产生了卫生战线上有违医徳规范的现象不断发生,特别突出的是廉行医问题,社会反映强烈,病人对医院的K务满意度下降,医疗纠纷不断,学员对学习医学伦理学兴趣不浓,教员也有不大安心的,故此,这就引起了医院软科学研究小组成员们的多重思考,内心激荡着一种要追根溯源,千方百计欲从根本上探索出一张好“药方”来的萌动。这时先后发表了10余篇研究论文,其重点是有关医徳评价与量化。

1.2潘入内堂、认识深化(1994~1996年)

随著两査与研究的不断深人,以及第_手材料的大量掌握,进一步把准了各类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心理、医德信息、医德情感和医德责任的味搏,对于所产生的医徳行为能有_个由表及里的洞悉.对于一些重要的案例能抓住要点层层剖析,既教育了自己也教育了别人,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促使我们的认识不断的在提髙.在深化。这时,在《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国医院管理》等杂志先后发表的研究论文10余篇,其重点是有关红包"的深刻论述及唤起忧德意识刻不容缓。

1.3研究剞新、理论升华(1997年~2000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知识经济的提出,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的改革深入,是用旧眼光去看,旧思维去虑,还是用新眼光去瞧,新思维去想,这是摆在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块试金石。江泽民同志曾对文艺界有一题词“徳艺双紫'领悟借鉴在卫生战线上应是“德术双馨"。古人云无恒徳者不可为医”。在卫生战线上从古至今都是围绕医疗技术与医学道德如何更好结合而造福人民,其在理论上不停研究着、实践上不断探索着。毛主席曾对"白求恩”具有高度的评价.号召向他学习,究其根本的精神实质乃是白求恩具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每_位医务工作者假如都能将二者最完善的结合起来,高度的重视起来,卫生服务更加有力,保障人们身心健康的质量就能大大提髙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重医术轻医德的现象每每发生,手软”广一手硬总是不大协调,其主要原因是无形的精神成果往往不被认可和重视造成的。为此我们研究组针对邊种现象较为集中的进行了研究探讨,先后10余篇.其主要研究论文是广关于军.地医学伦理学实践研究成果奖评定办法的探讨”,并进一步论证实施评奖激励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力性等,不仅首次提出“实施医学伦理学成果奖评定?'的创新见解还拟定一套具体评定办法,引起同道关注.

研究结果,经过m年的研讨,目前参于著书4本,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项已发表及交流研究论文48篇,从不同的侧面和視角阐述实施医学伦理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可操作性,获得良好的评价效果。有关“医德评价的量化表格”受到好评且被广泛借鉴u其中核心文章关于军、地医学伦理学实践研究成果奖评定办法的探讨",先后被权威性的七个编辑部认为具有创新价值而被收录该文还被杂志社评为年度优质论文,被"全国中西医药科学研究《综合医学评为优秀论文》等等。

由于我院先后被评为“全军白求恩杯"竞赛'‘三连贯”,被、总政治部通报表彰并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_争先创优”_‘三连贯”,以及先进文职单位等,涌现出了全军模范护士丁洪英,南京军区杨国秀学雷锋小组等先进典型。丨998年4月由湖州市委、集面军联合组织98医院事迹汇报会,从中央到省市的新闻媒体46人云集医院采访,集中时间大力宣扬医院的好人好事,并组编了9S医院98个故事集一书

2.医学伦理学实践研究感悟

2.1感悟

医院超前建构‘'软科学管理研究体系”,组织软科学研究小组对医学伦理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动态的研究探讨,这是"智者之举、远见之识,深谋之虑、弄湘之行”。我们感到在对医学伦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应牢固树立-十大”观点-调査的观点、学习的观点.分析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眼务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应用的观点、总结的观点、超前的观点.创新的观点?参研人员应做到“四要”--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要不耻下问、礼贤下士;要勤于思考、善抓机遇;要超越自我、淡泊名利。还应做到’‘四有"--有髙度的责任感、有时代的紧迫感、有强烈的事业心.有埋头的奉献精神3经十余年奋力探索,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第_手研究资料,而且真正尝到了医学伦理理论指导医疗实践的甜头3回首这_历程,可以看出,一个小小的医院在困难重重的夹缝中生存,并创造出比较突出的业绩,从中可以悟出这一实践研究的真谛假若说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是医院快速发展的两个飞轮,那么u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探索则是确保两飞轮永不歎止的动力和加速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知识、技能素质的提高,今后各行各业激烈竞争的人才战其聚焦点愈来愈集中在职业道德素质的层面上。尤其是卫生战线上医务工作者的道徳素质更为重要。新形势下作为一个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医疔糾纷的场因分析。

广义上,医疗纠纷是指由于病员及其家属(以下简称患方)与医疗单位(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医方)双方对珍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所引发的纠纷。目前,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医疗纠纷的诉讼越来越多.社会对医方有关医疗纠纷中负面的医法评价也越来越多了!

医疗界怎么了?这一切究竟是由于医护人员职业道铯整体下滑、诊疗水平整体下降引起,还是由于疾病本身难治、疾病种类及患者人数增多,要求增加所致;抑或是由于媒体大肆炒作、律师挑词架讼所产生的呢?本文认为,以上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但是,就导致成为必须进行法律裁决的日益堵多的医疗纠纷的众多动因背后,必定有法律因素在持续地.持久地显现出它的效力=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转型期的医疗实践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医法观念a而作到这一点,就必须将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事实置身于法律日臻完善.法治不断増强的社会大背景之中,从法律的角度.系统地对产生医疗纠纷增多的动因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大范围地透析。使人们认识到,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对涉及医疗纠纷问趣的解答,必须借助法律的利剑,以医学的理论和医疗的实践所涉及的问题为对象,通过对医疗纠纷的法律探析,发现医疗纠纷产生的症结,探索得出容纳医方、患方、社会三方共识的法律回答。

下面就从法律的角度,考虑三方的立场,从五个方面对医疔纠纷增多的动因进行法律的分析。

目前,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饬医学摸式转化为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槟式。若不适应医学槟式的转变,相应调整彼此之医法观念,就会导致医

医学伦理学研究。因为经济效益重要,医疗技术重要,医学伦理决不能少,这是客观存在所定。目前,我们应有这样的共识: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件事物其看问题的角度认识的高度、知识的深度、思考的广度、重视的程度、践行的速度,关系着抓落实的力度,决定着所取成果的效度。然以上这些对于医学伦理学的实践研究而言,从领导层面、个体层面、群体层面来说同样适用,尤其对领导者、管理者来讲更为重要,认识上不去,重视程度不够、力度缺乏、行动滞后,是难以开创实践研究新局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医院的医学伦理实践研究今后必须抢占五个制髙点:认识制高点:时间制髙点;手段制髙点;竞争制髙点;管理制髙点。医院文明建设方能走在社会的前列。笔者过去曾论述过医术是根本,医德是灵魂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此不多赘述a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管理者与医学伦理工作者应该树立这样的新思维观念:医学伦理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医学伦理是知识、知识的周期在于更新;医学伦理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医学伦理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医学伦理是效益、效益的内蕴在于纯正闪金;医学伦理是灵魂、灵魂的真话在于律动洁身。随着21世纪新播光的到来,在中国这块改革开放不断探人的热土上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地位必将B益凸显,“一睬多流的局面已见靖倪、参研人员将会激增,研究范围日渐扩充,研究深度日渐掴进,新的理论、新的成果、层出下穷。21世纪将成为中国医学伦理学大发展的辉煌世纪,也将成为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的鼎盛世纪,也将是军队医学伦理学的黄金时代。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9)

[7]Erik Bernard,Michel Arnould.Internet use for information seeking in clinical practice: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mong French general practitio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2:494-496.

[8]刘瑞勤.图书人员及医务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C].2011年全国医院情报图书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3,5-7.

[9]张慧湘.论现代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及作用[J].医疗保健器具,2007,(7):32-33.

[10]张士靖.医学信息素养研究与实践[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3-34.

[11]Marianne Lykke,Susan Price.How doctors search:A study of query behavior and the impact on search results[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12:18-19.

[12]Benjamin Hughes,Indra Joshi.Junior physicians use of Web 2.0 for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09:48-651.

[13]乔欢.信息行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8-139.

[14]陈燕.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91-94.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10)

[摘要] 本研究所谓构建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危机管理模式,就是把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活动中所产生的争端和纠纷当成一种危机事件来应对,并进行相应的处置,在研究和探索中形成一整套相对科学和合理的模式。这其中包括制定危机事件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成立危机事件管理小组、制定各类医疗事件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监管制度、开展危机事件的阶段自查、实战演练、应对方法培训、积极制定危机事件中各个环节的应对方式和整改措施。危机事件管理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管理部门的人员来说是一个相对前沿的管理学研究领域,可有效地指导医院管理者减低医疗危机事件风险率,解决现今日益激化的医患争端,减少医患矛盾具有里程碑性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纠纷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c)-0185-02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经济的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人们群体素质认知上的差异,传统的医患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医患关系作为一种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医生角色与患者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动向。近期,连续报道了《绵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被暴打》、《产妇肛门被缝》、《河南女医生不堪医疗纠纷压力,留遗书后服毒自杀》等事件,顿时引起社会舆论界一片哗然,给医院造成严重的管理危机。尽管院方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但这些事件暴露出医院危机事件管理预防不靠前、机制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培训不系统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以解决医疗纠纷为导向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危机管理模式,以期有效缓解当前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因医疗纠纷而引起的医院危机事件。

1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研究通过对CNKI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认为当前学界对公立医院危机管理模式研究取得了大量有效研究,可以概括为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阶段自查与防范、危机事件发生时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处理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改进措施、补偿机制及形象重塑三个阶段。

1.1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防范

学者们一致认为,对于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各部门诊疗常规阶段自查、实战演练、应处方法培训是资源能耗比最低、最有效地办法。根据危机事件爆发的原因以及爆发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事前的卓有成效的监控。

孟勇认为对于医院自身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工作:强化医疗事件的风险意识;加强医院临床业务部门的管理,建立并逐步健全各项诊疗技术规章制度,明确医院各级各部门人员职权职责、职业操守,使医院各项诊疗操作流程与医院各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对新医疗方案的实施要权衡利弊,充分地做好医患沟通、伦理备案,做到分步逐渐推进;实行医院多元化经营,分散医疗风险;有选择地参加各种保险;适度负债经营规模。

王丽岩认为应建立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组织体系,由医院行政决策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及临床各处室组成,通过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共问监查医院医疗实践过程中潜在的危机,制定可行的危机事件管理预案,并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积极、准确地作出反应,从容应对[2]。

1.2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应处

医院应建立职能部门的职权职责分工、三级预警机制及现场处置的医院危机事件应急机制,积极有效的应对和化解紧急或重大的医疗纠纷,防止不良群体事件的发生,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1.3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形象重塑

医院危机事件发生后,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将对医院乃至整体医务形象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社会影响,而有些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对医疗机构执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很多医疗机构管理者们对医院的形象重塑工作提出建议:加强与被危机事件辐射到的公众(包括患者、群众、媒体)的医疗知识普及、社会心理学层面的沟通,取得他们的谅解,甚至是理解与支持[3];其次,平时也应注重多渠道地与多类型媒体界的多种形式的交流,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树立医院的正面形象,传播医院正能量。危机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加强与媒体界的多种渠道的针对当时危机事件的重点难点的沟通,做好新闻工作,在与社会影响力大的媒体的沟通过程中坚持机构部门负责人或指定机构发言人出面,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陈述事件发展过程及对事件结果的分析;认真做好危机事件发生后各部门、各环节的检查工作,作出整改方案,逐步、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近几年对贵州省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危机事件管理的经验来看,医疗机构管理者们不仅仅是重点解决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应处,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工作方法改进,也越来越注重制定大型综合性医院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各类医疗事件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的制定及人员培训、医疗实践的监管制度以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医院形象塑造,在危机事件应处中加强与媒体界的多渠道的沟通,并着力研究针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的具体处理流程、方式、方法。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对医疗质量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医学表明,医患关系的理想模式已从过去的主动一被动型,引导一合作型过渡到现代所倡导的相互参与型[4]。基于这样医患模式背景,本研究基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的视角,走访调查贵州省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务处、临床处室,以医院医疗纠纷等所导致的医院危机事件应处情况及结果为例,分析医院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及应对处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剖析医院危机事件产生的本质原因,提出从医院危机事件阶段自查与防范、积极应对方式与处理原则、医院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改进措施、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四方面着手,建立医院危机事件的科学管理制度。将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等所致的医院危机作为个社会危机来看待,不断加强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维护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良好社会声誉。

本研究透过近年来这一系列事件的表面现象,对医院危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改进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构建一个全面立体的危机事件管理模式,从而避免因医患纠纷造成的恶劣影响。

3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将定性研究方式与个案解释模式相结合,试图对每一医院危机事件个案进行全面的剖析,找出其本质原因,本研究以医院危机事件处理为例,对我省十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纠纷等导致的医院危机事件的处理机制进行系统地剖析;其次,通过对医院医生、护士、技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待近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所导致的医院危机事件的看法、处理和意见;然后,通过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干部、及某些医院危机事件主要当事人的访谈,了解危机事件管理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再次,在样本资料采集上,采用文献法等,通过对国内外与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对医疗纠纷所致的医院危机事件的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掌握其特点,并从理论上对危机事件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评述,借鉴国内外医疗纠纷解决和危机事件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摸清楚规律、理清目前对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研究现状[4]。最后,在完成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对照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危机管理在医患纠纷防范和处置中的价值。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4研究重点及结论

首先,通过认真梳理文献,探讨主要研究医疗纠纷、危机事件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分析国内公立医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其次,以我省这几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例,归纳总结这些医院现行的医疗纠纷应处办法及成效,通过查找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法和座谈法等形式获取医护技人员对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的一些看法、态度、建议,就医群众对医患矛盾的认识、看法,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结合危机事件管理理论与实践材料的分析,将医院危机事件管理的过程划分为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阶段自查与防范、危机事件发生时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处理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改进措施、补偿机制及形象重塑三个阶段,分析并归纳出其特点,其中的针对其薄弱环节处理措施是:建立医院危机事件管理体制体系,由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及临床处室组成,通过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监察潜在的危机可能;预测各类医疗实践中、医院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加强各级各部门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明确医院各级各部门人员职权职责,危机事件的实战演练,制定各类可行的危机事件管理预案;强化医院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加强医院危机事件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诊疗规范、管理规章制度;实行医院多元化经营,分散医疗风险,参加各种保险为医院提供保障,适度负债经营;建立医院组织领导与职权职责分工、三级预警机制及现场处置的医疗纠纷应急机制,积极有效的应对和化解紧急或重大的医疗纠纷,防止发生不良群体事件;加强与被危机事件辐射到的公众(包括患者、群众、媒体)的知识普及、心理学的沟通;加强与媒体界的多种渠道的针对当时危机事件的重点难点的沟通,做好新闻工作,在与社会影响力大的媒体的沟通过程中坚持机构部门负责人或指定机构发言人出面,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陈述事件发展过程及对事件结果的分析;认真做好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各部门、各环节的检查工作,作出整改方案,逐步、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可有效减少医院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事件发生后对医院形象的影响,增强医院的公信力,缓解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

[

参考文献]

[1] 孟勇.浅析医院经营风险的成因与应对要略[J].四川医学,2007,28(11):1299-1300.

[2] 王丽岩.危机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4):106-107.

医疗纠纷的研究背景篇(11)

2、主持人专业性欠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持人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如在上文所提到的《患者质疑,小病开刀要十万》这篇报道的最后,主持人点评道“现在有两种可能,一是医生真的不会看病,二是医生故意开出天价,要赚黑心钱。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没有医德的表现。看来要讨个说法的不仅是这位孩子的家长,还有我们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这件引起全国热议的“八毛门”事件后被证实是患儿家长对医院和患儿病情的误解,而在这篇报道出炉之时,事件真相尚未调查清楚,但主持人的发言直接指向“过度医疗”和“医德医术”问题,话语中带有一定的煽动性。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地引入“评论”的环节,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连线特约评论员进行评论;二是依靠主持人进行评论。无论是哪种评论,都要始终把“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放在首位,既不能在事情真相查出前过多下“结论”,也不能一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观众。在当前一些电视新闻评论中,“过度医疗”“收红包”等词汇频繁出现,这对观众而言,就起了错误的引导作用。

3、模式化展现在一些电视媒体的报道中,仍然存在对医患双方、医患关系、医患纠纷的模式化展示。如对医生正面形象的塑造,仍存在“高、大、全”“牺牲小我,服务他人”或者“虽然辛苦,但是值得”的话语套路,无法从多层面展现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生的心理过程;再如对患者的报道,多集中于患者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和对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感激。此外,在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报道,也多从改革取得成就、得到医患双方支持等方面展现,而忽视“新医改”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体制下医患双方各自的难处。

4、存在“非此即彼”和预设立场“非此即彼”意为在报道中要么肯定医方,要么肯定患者,而没有把医患视为共同体放在大的社会背景和医疗体制中进行考量。预设立场则是指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存在“感情用事”和“先入为主”的问题,“感情用事”指一味在医患纠纷报道中同情弱者,并把原因归咎于医生和社会;“先入为主”则是指在医患双方发生纠纷时从“医生是否收取红包”“医生是否想拿提成”等方面设计采访、报道。从新闻框架理论中可知,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认知框架和价值观框架,而在框架的作用下,就会对一些事物进行选择性的忽略。

5、采访不均衡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环节,新闻采访决定后期的写作和编辑,而均衡也是新闻采访进行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当前的医患关系报道中,依然存在缺乏全面听取双方声音的问题。如上文提到的《患者质疑,小病开刀要十万》中采访了患者的父亲和爷爷,患者的发言达到三段,但对医生的采访只有一段。这种采访上的不均衡也容易引导受众只听一方声音,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情。

6、缺乏第三方声音在当前医患关系报道的消息来源中,专家学者和民间社会团体的声音都略显薄弱,这也和我国当前国情相关。近年来在解决医疗纠纷的过程中,各方都呼吁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第三方调解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在当前的调解中,多见后两者而很少看到人民调解的声音,这也是专家学者和民间社会团体声音缺失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对策

1、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医疗体制背景知识当前我国医患纠纷不断、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体制的不完善,现行医疗体制所导致的“以药养医”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加重医患两方的双重困境和沟通成本。媒体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医患关系存在的症结所在,加强对背景知识的学习、研究,了解医患双方的需求,以媒体之力,推动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推动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在解决医患纠纷中的作用,为建设“公民社会”不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