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加强科室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2 09:14:22

加强科室管理

加强科室管理篇(1)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对临床实验的理解,凡是为诊断预防,治疗任何人类疾病或损伤、或者为评价人类健康,而对人体的物质进行生化、微生物、血清化学、血液、生物物理、细胞或者其他类型检验的机构统称为临床实验室,卫生部临床中心已在2000年初向卫生部提出制定《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建议并获同意,从实验室注册登记、实验人员资格、仪器试剂管理,标准室内质核,标准操作规程,记录八个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规定不能达到要求的实验室不能开展相关检验项目。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从实验室注册登记、实验室人员资格、仪器试剂管理、校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规定不能达到要求的实验室不得开展相关检验项目。意味着我国检验医学质量管理迈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为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诊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标准操作规程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科所用的所有检验方法都应该有一套较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应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并为操作人员所熟悉和遵守,包括仪器及试剂、质控品、标准品等的使用操作规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勿必建立结果过高、过低回报临床制度。检验科确定重要分析的“报警”范围,当检验结果提示存在报警范围时,检验科须重复标本,并立即回报临床。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情况时,须重复测定并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应做详细记录,包括日期、时间、负责检验的工作人员,通知人员和实验结果。

3加强检验科内部管理

质控不松懈,做到“准、快、精”。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全面展开:(1)分析前质量控制:要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防止各种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包括正确填写申请单、病人的准备及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等。为了确保检验科工作的有效和可靠,建立起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并有拒收标本的记录,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原因。标本的运送统一由服务中心负责,特别是一些快速检测的项目,如果送检不及时,会直接影响结果。所以,实验室要主张采用新鲜标本,并迅速分离血清或血浆,以保证实验前标本的完整性和识别性。(2)分析中质量控制:每日的常规工作中应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包括精密度,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标本的检测、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内容,以保证每日设备使用正常。新仪器测定常规标本前要建立标准曲线,在更换新批号的试剂或仪器维修后等情况下应重新建立标准曲线。为了保证各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坚持每月参加各级检验中心开展的室间质控,室间质控样品必须按实验室常规工作,由进行常规工作的人员测试,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实验室常规的检测方法。在日常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室间质控,可以评价检验结果的稳定性,也可以反映结果的准确性,以达到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的目的。(3)分析后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得出后,应及时填写在检验报告单上和登记本上,填写时要清晰、完整、简明、正确。检验报告应在严格检查核对后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行发出,应保证检验报告及时、准确、可靠地发送于临床。绝对避免丢失报告单的现象。

4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实验室和特殊检查项目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各种检查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先进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乃至分子生物学检查以及各种特殊检查,为临床医生确定诊断和观察、判断疗效及预后提供了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辅助手段。检查手段不是用的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关键在于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选择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努力做到既有助于临床上尽快确立诊断,及时判断病情进展、疗效和预后,又尽可能减轻由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良反应,并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每个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医德和技术问题。选择各种辅助检查措施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首先应考虑到各种检查可能产生的合并症,不良反应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有些创新性检查尽管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并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可疑胃癌患者进行冒镜检查和组织活检),但是,为了尽快确诊,也应劝患者积极配合,进行检查。

诊断价值原则:包括兼顾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不同场合下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时间效率原则:尽管在肺炎治疗过程中痰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不如痰菌培养,但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而且可以大致明确致病菌的属性,为指导临床选用合适抗生素指明方向,因此,临床上应优先考虑。

首选方法原则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选用价格便宜的项目。总之,临床上科学、合理地选用各种实验室和特殊检查技术是关系到患者切身利益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问题,如何在众多的检查手段中选出最佳方案,能够尽快地解决临床问题,而且又能减少医技人员不必要的工作,同时,又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和减轻其经济负担,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医学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加强科室管理篇(2)

1.1强化法律意识 必须认真组织学习我国有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法》等,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1.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强化服务意识,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手术中关心体贴患者,使他们消除恐惧和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眼科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多,如超声乳化仪、冷冻仪、快速消毒仪等,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对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认真学习,减少手术中忙、乱、慌现象。

1.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消毒隔离一定要严格,定期作空气、台面、消毒液、手指、手术灭菌器械等的细菌培养,结果存档保存。手术室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0.5%“84”液拖擦地板,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 min,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1 h;每周1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月1次星光指示卡监测其强度。

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1.5器械物品的质量管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功能和保证供给,对手术的进行及手术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对特殊器械、精密仪器等应实行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障供给,对每一器械的功能也应定期检修,对已消毒的无菌物品应统一放置无菌储藏室,有效期为1周,每天清理过期器械、敷料1次;每周整理消毒容器,定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手术室应常备各种急诊手术包及抢救器材,手术器械不得外借。

2术中质量管理

2.1接送患者防止差错

2.1.1 防止接错患者到病室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以下事项:病史、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时间及手术部位等。并取下患者首饰、假牙、手表等交陪人保存。患者接到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师第二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

2.1.2防止摔伤碰伤患者接送患者出入病房时应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防止碰伤。移动患者至手术台或平车,须有人扶助车身防止滚动。搬动患者时应轻巧稳妥。患者(特别是小儿)卧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掉床摔伤。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否损坏,防止接送时摔伤患者。2.3完善术前准备 要求手术护士了解病人病情、手术名称、术式、、术前化验结果等,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除做常规准备外,应对病人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初步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并作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术中所用手术器械包、药品、人工晶体,黏弹剂、义眼台及其他手术耗材提前准备并对其包装及有效期进行严格核对,术前术中术毕手术室护士必须认真清点术中用物数量,严防遗漏。

2.4严格遵守手术室制度

2.4.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手术室提供的衣裤,换消毒拖鞋,戴口罩,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不染甲,外出手术室须穿外出工作服,换外出鞋。进入手术间的病人,需穿干净衣服,换消毒浸泡过的拖鞋。有特殊感染的病人,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务处。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2.4.2室内保持严肃安静,禁止高声喧哗。术中不要说与做手术无关的话和事,不要相互指责,令病人产生不信任感。

2.4.3手术室内使用电炉、酒精灯等,要远离乙醚、氧气等,以防爆炸。氧气瓶口及压力计上不可涂油、近火、拉胶布或存放在高热地方,使用完毕应立即关好阀门。

2.5严格查对制度

2.5.1在手术开始前手术者必须与巡回护士按照病历记载、AB超结果及询问患者等核对手术部位及术眼。

2.5.2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先核对瓶签,并会同另一人核对浓度、剂量,然后使用。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者,一律不用。用过的空安瓶,应留在桌上以备核对,待手术完毕,方可弃去。局麻加肾上腺素时,应先问明剂量再加。执行口头用药,要复诵一遍,并作记录。对每一手术材料、用物,必须保持无菌,防止污染,严格查对灭菌的日期、有效期、有无破损及灭菌指示卡。对手术中输血、用药,添加手术材料必须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

2.5.3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与助手应对所需器械及敷料作全面整理,做到各有固定的地方,有条不紊。同时应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的数量,至少应清点2次,并将准确数字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在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应随时做到手术区周围的物品整齐有序,医师不得自行拿取器械 ,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器械护士 ,不得乱丢或堆积手术区周围。

在手术过程中,所增减的敷料及器械,巡回护士应准确记录。凡手术台上掉下的纱布(垫)、器械、缝针、线卷等,均应及时拣起,放在固定地方,任何人未经巡回护士许可不得拿出室外 ,以便术后清点。

2.6加强手术标本的管理 对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必须认真保管,防止遗失。询问手术医师是否留取标本,不应自行处理,及时送检,因为病理切片的结果是手术患者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尤其在一个巡回护士同时应对2台手术时,千万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弄错了标本,张冠李戴。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受标本人都应做好登记,病理标本丢失,定为严重差错[1]。

2.7认真仔细填术护理记录单要求对每一个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以及术毕离开手术室护理交班要点逐项填写,不漏项,术中所用无菌包灭菌效果指示卡及体内植入物标识必须粘贴于护理记录单上 ,因为手术护理记录单是病历中可以复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材料,所以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涂擦、修改、添加等,时间记录准确,文字精炼。每个消毒包的消毒卡日期或化学监测的指示卡等均要保留,能粘贴的要粘贴在病历上,使得灭菌效果的监测资料成为完整可核实的证据[2]。

3术后质量管理

3.1手术室的处理手术间空气消毒按国家标准要求,手术室空气细菌培养应达到≤200 cfum3以内[3],术后要认真清扫手术间地面,将血迹清洗干净,更换手术台上所有铺单。对污染或传染性疾病手术的相关用物须作特殊处理,如用4%“84”消毒液擦洗后再行紫外线照射消毒等以彻底控制传染源和尽可能切断各种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非污染或传染性疾病手术的手术间则清扫干净后行紫外线照射消毒30 min。

3.2器械物品的处理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我们对重复使用的器械先去污染,用酶彻底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应先消毒后,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对需隔离的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手术后污物放于污染区,不随便乱丢,手术废弃物品置于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保存无害化处理。

当然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还不能仅限于本科室,更不能仅限于个人,还应积极与相关科室及全科同志们密切联系和合作,不断的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工作,本着一切从工作和病员利益出发的宗旨,倡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细致、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以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加强科室管理篇(3)

1 加强人员培训,保障储血设备正常运行,管理设施到位,是保障临床用血的根本。

1.1 人员培训 首先结合本站“三体系”内容对科室所有人员进行培训,要求科室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即每人必须持有与本专业类别对应的血站上岗证,同时每位科室人员必须经过有关输血知识、技术等考试,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而且在岗的每位职工要求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服务热情周到,以“十字用语”服务每位用血顾客。

1.2 储血设备运行正常是供血科保证血液质量的根本 为此对本科所有储血设备做到标识清楚,定期校验,定期清洁保养,消毒除霜。各种储血设备都配有高低温报警装置,同时设有24h温度监控及记录,设备有专人管理、维护,并做好使用及维护记录。不在工作状态中的设备同样做到标识清楚。对用血客户设有取血送血专用箱及预约咨询专用直线电话和录音系统。

1.3 设施管理在供血科尤为重要 设施布局要求做到符合技术操作规程和卫生质量控制学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流通,远离污染源。血液的存储和发放区有明确的标识,工作区内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室、卫生间划分合理,配备齐全,为24h面向临床供血和有关血液知识咨询提供合理的平台。

加强科室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73-01

随着基础医学和高科技技术在检验医学的不断拓展,检验医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技术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需求者保健意识提高及法制观念的增强,提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以质量为核心,提高检验水平。在检验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上,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体系,如何加强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科学评价检验质量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我国现行医疗管理体制及各科室之间分工明确且独立性较强等因素存在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较少,因此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脱责任,导致互相间的信任度下降,最终影响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和医疗单位的声誉,因此对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联系,对检验科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完成全面质量体系的建立

为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必须对实验全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分析、研究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每个检验科都需全面建立有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实施在每项工作中。

1.1.检验科应建立有工作人员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明确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具体责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检验科内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责权关系,以达到实现质量目标。

1.2 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科所用的所有检验方法都应该有一套较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它是根据本单位任务、规模、人员、设备等情况制定,并为操作人员所熟悉和遵守,包括标本收集、运送、保存、处理的要求,实验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试剂和仪器的要求,实验室工作条件、仪器校准方法及校准物、量值的溯源、方法的有限性和干扰因素的影响、分析物参考范围、质量控制措施等。程序性文件是科室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须按规定的要求制定、批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要让全科人员了解和明白。因此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和程序性文件具有可行性、系统性、法规性、增效性、知识性、适应性和客观性。

1.3.完成质量体系中的实现过程

1.3.1.分析前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正确填写申请单、病人的准备及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等。申请单填写应将病人的姓名、性别、科别、病案号等项目填写清楚,特别是临床诊断的填写,以便检验人员在出现异常值时进行分析或重测。检验科要以不同方式告知临床医护人员或病人化验标本采集方法、程序、标本容器等要求,让采集环节都要有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监督,避免因饮食、药物、运动、、止血带等因素影响,并建立有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和拒收标本的记录;为节省时间和方便病人应建立有统一的部门来负责标本的转运和接收登记工作,以保证实验前标本的完整性和认别性,减少差错的发生。

1.3.2.分析中质量控制 每天的常规工作中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用于监测仪器性能和试剂质量,保证结果的稳定性,使用推荐的、质量过关的配套试剂、标准物和质控品;为保证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坚持定期的室间质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无论是室内质控还是室间质控,若有失控现象,必须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和改正措施。重视原始记录的法律效力作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质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实验结果的记载,更是对整个检测过程的如实再现,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证据,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在新的形式下使原始记录科学化、规范化、文件化,势在必行, 应切实遵守原始记录保存时间的规定。

1.3.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及时将检验结果填写在检验报告单和登记本上,填写时应字迹清晰、完整、简明、正确,严格执行计量单位的规定和要求,并负责提供本科室的“参考值”或“正常范围”,门诊的检验报告单汇集供病人统一查询和管理,病房的检验报告单由专人负责送达各病区,并有报告单的签收登记本 ,强调检验报告的数据仅对所测的标本负责,检验科应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规定标本检测后所有室内保存的时间,以备复查及核对。

1.4.质量体系的资源。包括有人员、设备、设施、奖金、技术和方法。判断检验科的资源,主要是具有满足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设施和一批具有丰富经验,有资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选用高精密仪器通常都是自动化的分析仪器,其数据生成和输出均是快而准,检验科要想做到“快速、准确”就必须有上档次的精密仪器。对人员要求,无论是专业技术上,还是科室管理上,都应发挥全科人员的积极性,以集中群体智慧,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培养科室的团队协作精神,要制定育人计划,加强专业知识的技术更新的再教育,在竞争中使用人才;同时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对全员进行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教育。

2 建立临床与检验协作体系。

以为病人服务为宗旨,以检验科室为主导,定期在临床科室和检验科间进行信息交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检验医学从可测项目范围到技术先进程度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这种联系和合作显得极为重要。

2.1.检验科应该有能力和时间为临床医生就开展项目、新设备等方面提供咨询及介绍。在新的设备和方法投入使用之前,检验科应举办专题讲座或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使临床医务人员熟悉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和使用的新方法,以及检验目的和意义的了解,让他们了解检验的现状和发展,提高临床医生对检验报告的信任度,逐渐消除对检验科的偏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关系日益融洽,能更大提高检验科业务的发展和水平的进步。

2.2.检验科要设专人负责接待各方面的投诉,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对这些范围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同时要顾全大局,即使不是检验科的问题,也不可将其它方面的问题暴露在病人面前,防止矛盾的激化。通过沟通联系可以及时化解误解,纠正错误,对暂时做不到的要求要当面解释,求得谅解和支持,这对检验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都是有益的。还应接受病人对检验的咨询,积极参与预防、诊断和病人的管理。对检验报告单要有专人发放,不能随意让病人查询其他病人的检验结果,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加强科室管理篇(5)

一、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

1.人员管理。研究型生物实验室其主要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一是培养研究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一些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一些技术人员对于实验室的器材还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如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尚未能掌握,尤其是在当前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材料也在不断地产生。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在掌握了现有实验室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上,还要加强对一些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对实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敏感性和掌握度,进而保证研究型生物实验室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其次,定期进行学术汇报。要想全面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实验进展情况和发展情况,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实验室的动态管理,在这里,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对于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定期的学术汇报,将实验室所有的人员召集,由管理人员和导师主持会议,并且还要由科学人员将实验进程和实验结合进行报告和汇总,提出近期发生的情况和遇到的情况,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最终将问题合理解决,确保实验有效地进行。

2.仪器管理。在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科研仪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工作的进行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在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实验仪器的管理,同时,这也是保障实验进行的基本条件。

首先,实验仪器要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保证实验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并且,还要针对实验室所拥有的实验设备,建立相关的设备档案,如在新的仪器进入实验室以后,需要贴上相关的标签,并且将仪器的性能、用处进行详细地了解,并且建立相关档案信息。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实验仪器作好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加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仪器管理人员加强对仪器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厂家联系,避免仪器损坏,而且带来不必要的事故。

其次,要加强对贵重仪器的管理。在管理贵重仪器时,需要根据相关的说明书,编写操作规程,将所要注意的事项和使用说明全部规范地列出来,加强对使用人员的指导,确保其操作的规范性,因此,这些贵重仪器成本高,为了有效地节约科研成本,必须要加强规范使用。

此外,对于药品的取用,要坚持最少量原则,用最少的实验药品取得良好的科研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可以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药品,不仅可以做到经济节约,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3.安全管理。首先,药品的安全性。实验室药品作为重要科研资源,是研究型生物实验室宝贵财富。因此,要加强对科研药品的安全管理,在具体的实践中,科研药品在分类存放,尤其是对于危险性较大的药品,要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要对所有的实验材料进行登记备份,同时,采用冷冻干燥法进行药品的保管。

其次,要加强对药品稳定性的检查。实验室也是一个流动性比较大的场所,离开人员要将材料移交处理,因为,这些材料包括了包含了科研人员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是极其有价值的信息,一旦丢失,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废物回收。虽然研究型生物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同时也是垃圾产生的主要场所。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使人们更加关注对于实验室所产生的废物。为此,除了要加强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仪器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外,还要加强对废物的处理,这也是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科研人员对垃圾会进行处理,但是不可避免了是还是会一些垃圾渗入地下,或者是流入河中,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污染,尤其是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越来越进步,随之所产生的废物也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废物回收值得研究和探讨。

二、强化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管理

1.创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在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管理中,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控制管理模式,实行服务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包括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本着服务的管理理念,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创造出条件。

2.构建研究型生物实验室文化。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需要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样,现代形势下的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管理也要构建其特色的实验室文化。如实验室进行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一方面,可以将科研人员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缓解决工作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调整科研人员的心理状态,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促进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埋,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加强了科研人员的相互交流,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科研工作快速进展。因此,在加强研究型生物实验室文化的建设,为科研工作的有效进行发挥良好的推动力。

3.创建绿色科研。研究型生物实验室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绿色科研又称环境无害科研、环境友好科研、洁净科研,即用科研技术和方法把使用和生产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材料,产物及副产物减少到最低,其核心就是使更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有农业和食品问题,都要通过科研来解决,科研可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三、总结

总而言之,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作为保证科研工作有效进行的根本保障,必须要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并且要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和配套的管理措施,建立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科研实验资源,才能使实验室真正发挥科研的基地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在宁.试论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2,(02).

[2]徐静,阎斌伦,.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9,(06).

加强科室管理篇(6)

一是通过工程减排项目的落实、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的建设等三大措施,落实减排任务,确保20*年度化学需氧量削减0.67%,二氧化硫削减1.97%工作目标的完成。(责任科室:总量办)

二是明确职责,采取统计、监测、考核三个办法,加强对各县(市、区)和相关企业减排项目的监管,促进减排工作落实到位。(责任科室:污染控制科、监察支队、监测站)

三是运用预警通报、区域限批、一票否决三大手段,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监管,督促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能的部门和污染源单位加强监管,履行环保职责,落实减排措施,确保环境安全。(责任科室:总量办、监督管理科、监察支队)

二、切实加强科学指导,全力做好污染源普查、重点环境规划工作

一是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筹划,周密部署,广泛宣传动员,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力争20*年8月底前完成普查,年底前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责任科室:普查办、规划法规科)

二是指导协调、科学谋划环境功能区划分,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法律制度,按环境功能区划,合理布局,为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责任科室:规划法规科、监督管理科、环科所)

三是完成乡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规划工作,为做好水源保护奠定基础。(责任科室:污染控制科、监测站)

三、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大力推动环保治理达标工程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企业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监管,突出抓好造纸、矿山、纺织、印染、电镀等行业的监管,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现场检查,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监管上,要进一步巩固禁建区治理成果,扩大非禁建区治理面,为2009年基本完成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打下基础。(责任科室:监督管理科、污染控制科、监察支队)

二是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监管,促进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落实环保“三同时”。(责任科室:监督管理科、污染控制科)

三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监管,全面整治一、二级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确保饮用水安全。(责任科室:污染控制科、监察支队、监测站)

四是加强对环评市场监管,严格环评文件审批,确保环评行为规范、客观、公正。(责任科室:监督管理科、环科所)

四、切实增强宗旨意识,着力关注民生问题,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一是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娱乐场所、建筑工地施工噪声扰民等危害群众环境权益的问题。(责任科室:监察支队、110办)

二是协调配合城市建设、公用事业、交警、公安等部门解决污水、垃圾、汽车尾气、社会噪声等污染问题。(责任科室:监督管理科、污染控制科、监察支队、110办、监测站)

三是认真办理人大、政协提案、建议和上级领导关于群众环境批办件。(责任科室:有关科、室、队、站、所)

五、切实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环境监察能力,不断改善和改进监察手段和方法,提高环境监察有效性,扩大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面,规范排污费征、管、用。(责任科室:监察支队)

二是提升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对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和污染物实时监测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为环境监管、经济社会发展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责任科室:监测站)

三是提升环保宣教能力,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制作宣传精品,满足群众的要求,切实发挥环境宣传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责任科室:宣教中心)

六、切实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树立环保队伍良好新形象

加强科室管理篇(7)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财政部《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的各项要求和任务,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和推进财政法治工作,进一步优化财政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与研究,切实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为财政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任务及分工

(一)加强法制基础建设

1.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严格落实区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制定原则和程序,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

责任科室:办公室

2.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制度和定期清理机制。组织开展我局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清理结果及时向区政府报告。

责任办公室:办公室

(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3.规范财政行政决策程序。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制度。各科室提出的重大行政决策建议由区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经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责任科室:办公室

4.完善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加强对财政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了解,对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对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

责任科室:各科室

(三)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5.健全财源建设机制。加强财源控管体系建设,促进税收及时、按时落地。加强对全区财源建设工作的督导,完善财源建设激励机制,促进职能部门拓展协税护税新领域。

责任科室:企财科、综合治税

6.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推行综合预算管理,将除教育收费、发行费外的非税收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制定我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收缴,促进非税收入征收。

责任科室:预算科

7.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年初预算、结转结余资金和上级财政专款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建立转移支付提前告知制度,进一步提高预决算编制的完整性。

责任科室:预算科、行财科

8.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部门预算和预算指标系统“双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行为的监督,对资金支付进行全过程监控。

责任科室:预算科

9.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国有资产配备管理。制定执法车辆配置标准,严格公务用车管理。

责任科室:行财科、国资办

10.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增强预算约束,确保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执行。建立政府采购标准化流程,重要项目邀请监察、审计共同监督,不断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

责任科室:采购办

11.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研究建立政府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和政府债务预警机制,统计分析政府债务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责任科室:预算科

12.加强预算公开力度。深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信息公开范围和规模,规范公开内容,推进“阳光财政”建设。

责任科室:行财科

(四)规范财政行政执法

13.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若干规定》,健全财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各项制度,规范财政行政许可事项的受理、听证、审查、决定和监督检查行为。

责任科室:办公室、会计科、企财科

14.做好行政处罚权网上规范透明运行工作。严格落实并不断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标准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明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处罚权规范透明运行机制。

责任科室:办公室、各科室

(五)强化行政监督

15.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财政部门实施的专门监督;依法接受人民法院司法监督,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责任科室:办公室、各科室

(六)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和研究

16、健全财政干部学法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体学法制度、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责任科室:办公室

17.完善财政法制宣传工作制度。创新财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方式,加大财政政策出台前后的宣传力度,及时宣传财政依法行政工作亮点,营造良好的财政法治环境。

责任科室:办公室、各科室

加强科室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R29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3-01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病人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客观存在的,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身体健康都会构成极大危害,引起了各级各类医院的高度重视。医院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活动中,也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如何抓好此项工作,粗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 建立管理组织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

为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即医院、职能科室和科室三级管理体系。一级管理体系为医院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为主任,成员由感控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后勤、供应室、手术室及临床各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二级管理系感染管理控制科,由两名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医院感染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指导落实,对严重违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据医院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三级管理系指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组成,科室主任为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第一责任人。科室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监控、检查和指导工作。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各级网络组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同时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无缝衔接,共同抓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2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关键。年初要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和内容分期、分层次进行培训。

2.1 师资培训。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以师资的形式,派出去参加高层次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班进行培训,增长管理人员的见识,让他们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新动向,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学习回来后再对医院各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院整体管理水平。

2.2 全员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可采取自学、医院组织培训、科室集中学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院讲课,让医务人员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能力和自我遵守意识。另外要重点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要做好培训,让他们在没有上岗就深深打上医院感染控制的烙印,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受益非浅。

3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各项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卫生部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也相继出台,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程》等。作为医院感染控制执行者医院也应依据这些规章和规范制定本院的相关制度。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工作才能得以落实。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要召开例会一次,遇有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召开,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科室人员的绩效或奖金挂钩。感染管理科每月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考核,每周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季度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汇总、分析、评分、反馈给分管业务副院长和相关科室。使医院感染工作能达到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4 抓好核心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4.1 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要重点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儿科、产科、内镜室、口腔科等存在感染因素多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加强管理。对手术室重点监督医务人员的洗手规范化、室内消毒、无菌操作执行情况等;对供应室重点监督器械的清洗与消毒保存等;内镜室重点监测对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存等。做到抓重点,控环节,有的放矢,做好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4.2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如儿科是一个特殊人群,机体抵抗力比较低,属于易感人群,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空气消毒,减少陪护人员,对新入院的儿童和入院时间长病情得到控制要痊愈的儿童分开病房治疗,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4.3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消毒药械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建立档案,采取责任追究制,杜绝不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流入到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和相关信息,对有问题的用品严禁使用。在使用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登记,上报有关部门,并配合调查取证。

加强科室管理篇(9)

全区常住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内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高层倡导和宣传教育,增强统筹人口发展的能力

1、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4·26”重要讲话精神,分层次组织开展专题宣讲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全面做好人口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牵头科室:宣教科)

2、加强高层倡导。进一步落实党委(组)中心组和党校主体培训班人口理论学习制度,举办“党政领导谈人口”栏目,编辑《人口》小册子,送各级党政及部门领导。(牵头科室:宣教科)

3、借力媒体宣传。在巴渝都市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巴渝传媒网等主流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定期宣传播报。在区级以上有关媒体宣传报道,全年不少于30次(条、期)。(牵头科室:宣教科)

4、优化户外宣传。全面清理过时的人口计生宣传标语、画廊,增设新颖时尚的内容。(牵头科室:宣教科)

5、加强人口文化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人口文化细胞(人口文化大院、楼院、广场、公园、长廊),编导反映人口计生文化的文艺节目融入“唱读讲传天天赶集”,将人口计生政策等内容纳入“农家书屋”,举办人口文化汇演,广泛传播先进人口文化。(牵头科室:宣教科)

6、印制人口计生政策明白卡(联系卡)、流动人口计生服务联系卡,做到一户一卡。(牵头科室:宣教科,配合科室:流管所)

7、推进统筹机制建设。出台统筹人口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及考核办法,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统筹人口发展工作格局。(牵头科室:办公室,配合科室:规统科)

(二)强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8、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人口发展形势,开展党员、团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牵头科室:宣教科)

9、依法查处违法生育(收养)案件。降低多孩率,重点加大对名人、富人和国家公职人员等特殊人群违法生育(收养)查处力度。曝光违法生育典型案件,加大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力度,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5%以上。(牵头科室:政法科)

10、开展山区再生育政策执行情况评估,评估、调查放弃再生育奖励政策情况。(牵头科室:政法科)

11、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自由裁量权基准》,开展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专项检查活动。(牵头科室:政法科,配合科室:财务药具科)

12、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巩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成果,开展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牵头科室:政法科,配合科室:科技科、规统科、协会办)

(三)强化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13、实施规范化建设。按照“阵地形象化、队伍职业化、服务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要求,做强区生殖健康中心、做优9个中心站、规范13个一般站,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牵头科室:科技科)

14、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全面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农村人群和城市人群全覆盖,参检率达到市里规定的80%以上;建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质量控制制度,切实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牵头科室:科技科)

15、实施“健康——生殖健康促进专项计划”,全面开展免费生殖健康服务,确保育龄群众免费生殖健康服务率达80%以上,出生人口缺陷发生控制在10‰以内。(牵头科室:科技科)

16、实施计生药具免费发放全覆盖,推进药具“十进”活动。按照每个药具宣传服务网点30分钟、300米、300人的时间、空间和目标人群标准,强力推进宾馆、企业、社区、医院(医疗点)药具网点建设。加强药具质量管理,严格实行药具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牵头科室:药管站)

17、健全完善并发症人员和病残儿医学鉴定相关制度。(牵头科室:科技科)

(四)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18、依法查处“两非”行为。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联合公安、卫生、药监等部门合力整治“两非”,严格依法查处“两非”案件;建立综合治理性别比问题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制度。(牵头科室:宣教科,配合科室:规统科)

19、健全完善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体诊所等B超等性别鉴定设备监管制度和怀孕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审批制度,规范引产、流产药具加工销售行为。(牵头科室:科技科)

20、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在入学、就医等方面为困难女孩提供帮助。(牵头科室:宣教科)

(五)强化计生民生,构建利益导向体系

21、严格兑现落实各类奖励扶助优惠政策。建立惠农直补资金“一卡通”登记、录入、发放相关制度。(牵头科室:政法科)

22、做好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政策的衔接工作,争取出台对计生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生产、生活的优惠优待普惠促进政策。(牵头科室:政法科,配合科室:财务药具科)

23、积极探索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探索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失能护理扶助办法,关心、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帮助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为区委提出的“缩差共富”发挥应有作用。(牵头科室:政法科)

24、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加大协调力度,整合教育、民政、团委、妇联、工会、工商联、私个协等部门(单位)有效资源,着力实施好独生子女“助学工程”;继续实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将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纳入乡镇、街道党政、区级部门(单位)目标考核内容。(牵头科室:协会办,配合科室:办公室)

(六)强化人口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25、加快硬件、软件建设步伐,确保乡、村两级网络通畅。上半年实现4M—8M光纤到计生办,100%的村实现村级起报;年底力争全区100%村(社区)实现快速接入PIC系统。(牵头科室:规统科)

26、抓好PIC系统培训,实行资格准入制度。2月底前,全面完成乡、村两级人口信息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牵头科室:规统科)

27、加强数据采集和核实工作,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集中进行“消重补漏”,确保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达99%、准确率达95%以上。(牵头科室:规统科)

28、加强信息交换。进一步落实与公安、民政、卫生、人力社保、教委等部门数据交换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常态化。(牵头科室:规统科)

29、加强信息开发利用,定期分析、研判、人口数据、迁移、结构等有关信息,为党政决策提供详实的人口信息。(牵头科室:规统科)

30、完善考核机制。探索目标考核精细化管理制度,细化考核内容,明确考核方式,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平时考核与半年、年终考核、组织考核与民意调查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牵头科室:规统科)

(七)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31、探索建立城镇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配合区综治委,联合相关部门探索在社区实现对辖区人口的网格化管理和楼栋长制度。加大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查处力度,提高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牵头科室:流管所)

32、建立流入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一卡通”制度。加快实施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广“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连心卡”,凭卡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免费优质服务。(牵头科室:流管所)

33、与房管部门探索建立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物业小区管理的制度。(牵头科室:流管所)

34、提升流动人口信息准确率。建立与房管、工商、经信等部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制度,进一步落实与公安、民政、卫生流动人口信息交换核查制度。(牵头科室:流管所)

35、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日常工作管理。落实专人加大对流动人口平台日常信息反馈的维护和监控;加强乡镇流管人员PIC系统操作培训;健全完善流动人口工作规范。(牵头科室:流管所)

36、加强流动人口宣传活动。创新内容和形式,加强重大节假日返乡农民工宣传服务。(牵头科室:流管所)

37、建立健全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保障常态机制,维护转户群众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牵头科室:政法科)

38、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组织网络建设。在企业、新经济组织和其他流动人口聚居地建立完善计生协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温馨服务。(牵头科室:协会办)

(八)强化“阳光计生”行动,全面展示行业形象

39、强力推进“阳光计生”行动。坚持“合法、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采取“倒推”办法,按照时间、形式、内容三统一要求,上半年全面完成村级,下半年全面完成区、乡两级工作规范。通过网络、政(村)务公开等多渠道、多形式向群众公开人口计生信息,确保“阳光计生”行动覆盖面达100%。(牵头科室:监审科)

40、探索召开新闻会等制度,公布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奖励优待政策、人口发展状况等,树立人口计生部门在人口问题上的权威和发言权,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展示人口计生阳光形象。(牵头科室:宣教科,配合科室:办公室、规统科)

41、完善评议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民意调查制度,强化评议和调查结果应用。继续做好“12356阳光服务热线”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牵头科室:监审科)

(九)强化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管理水平

42、加强人口计生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支队伍职业化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增强业务技能。(牵头科室:组织人事科)

43、调整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完善资金监管和追踪问效机制。(牵头科室:财务药具科)

44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一讲二评三公示”长效机制,开展好“三项活动”和“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持续转变。(牵头科室:机关党总支)

45、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遵守廉洁从政各项纪律规定的监督力度。(牵头科室:监审科)

46、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区委作出的“七个不准”规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季度考核位次。(牵头科室:监审科)

加强科室管理篇(10)

关键词 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使得科研院所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大。科研单位办公室作为科研院一个重要的部门,在科研单位管理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科研单位工作越来越复杂,使得办公室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如何提高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水平和质量已成为现代科研单位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形势下,只有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实现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

科研单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单位中,办公室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办公室作为一种处理特定事物的地方,是提供工作办公的场所,它肩负着承上启下、对外联系、协调关系的重要使命。就科研单位来说,办公室代表着科研单位的形象,是其对外服务、对内管理工作的重要地方。随着我国现代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任务也越来越重,科研办公室的有条不紊是我国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办公室的有条不紊与科学化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科研事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工作,确保办公室环境。而作为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人员,更要积极地了解和掌握科研单位一个时期的工作安排及其贯彻落实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个时期内职工的思想情绪。对这些情况,办公室要及时调查收集、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看法,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参考,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进而为科研单位发展提供保障。

二、科研办公室科学化管理措施

(一)树立全局观念。树立全局观念就是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的思想。在科研办公室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好单位、科室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使一切工作及言行都服从大局,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另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作用,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树立全局观念,全面收集有关动态信息,为领导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当企业办公室人员在接待外来业务时,要切实做好自身的工作,努力做好服务,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办事人员来得舒心,走得放心。

(二)完善办公室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中,要想确保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办公室管理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办公室管理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办公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而提高办事效率。其次,为增强办公室的凝聚力,增强各成员的团队精神,要努力开创一个能畅所欲言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内部环境,同时办公室人员还要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互助,要鼓励办公室人员相互竞争,进而不断提高办公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重视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科研单位办公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科研单位办公室工作有条不紊,提高办公室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首先,要不断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在面对繁重工作压力下的抗压能力。其次,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只有高素质,高管理水平的人才能在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工作中发挥管理人员应用的作用,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提高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进而不断提高办公室管理工作效率。

三、结语

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效率对科研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格外重要。科研单位办公室作为科研单位的核心,只有实现办公室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为科研单位及科研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而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参考文献:

[1] 陆洋. 探讨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J]. 决策与信息( 中旬刊),2013(06):70~71.

加强科室管理篇(11)

院系资料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等院校院系资料室建设与管理非常重要。首先加强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有利于贯彻高校图书馆规程,一般认为学科较多、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设立院系资料室,院系资料室主要是为了收集、整理及研究与本院校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服务对象是全校相关专业人员。我国院系资料室从建设初期到现在,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资料室的针对性与专业性是高校图书馆无法替代的。所a以,加强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对高校及院校发展非常重要。其次,加强院系资料室建设可以加强学科发展与建设,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学科的建设水平,所以说,现阶段院系资料室的建设情况已经成为高校申请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说加强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与管理,对高校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最后,加强院系资料室建设与管理可以提高科研水平,高校科研水平提高需要高校专业教师的钻研,需要院系资料室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服务,院校资料室是为了院系师生而收集整理的图书文献资料,院系资料室根据院校的科研立项及教师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性的收集整理专业资料,这样可以促进院系教师科研工作,提高院系科研水平。

二、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

(一)高校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资料室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其一,在资料管理员方面,高校资料室管理员的编制、职称、日常管理、业务等由相应的院系管理,管理制度并不与校图书馆管理相统一;其二,图书资料室的图书资料管理并没有考虑到一些院系之间的图书资料共享,而是各个院系都分别有各自的资料室,资料室设置不区分院系学生及职工数量和专业多少,其三,院系资料室在图书资料的分类、采购、编制目录、借阅管理仍主要为管理员手工操作,图书资料管理电子化管理缺乏,教职工和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图书仍然靠手动查阅,院系资料室没有同学校图书馆网络连接。其四,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下,信息资源更新变化迅速,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缺乏、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与学院招生、教学管理现代化并不匹配,院系资料并没有实现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

(二)文献资源建设不足,服务水平较低

高校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料建设不足,服务水平比较低。首先,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拨付经费不足,与院系资料室采购计划严重不符,院系资料室获得的经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纸质化文献价格上涨,使得院系资料室的拨付的经费不能满足采购要求;其次,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建设缺乏规划,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建设普遍具有较强的计划性,院系资料室采购文献资料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根据研究人员或是教师的需求决定的,没有对文献资源进行很好的规划,出现有些方面的资料过多,而有些方面的资料缺乏的现象;然后,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程度较低,院系资料室主要是服务于本院师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针对性,而各个院系资料室资源侧重点不一样,加上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及管理体制等约束方面的原因,使得高校各院系资料室之间共建共享程度较低;最后,院系资料室服务水平较低,服务种类较少,主要是提供借阅服务,院系资料室资源资料利用率不高,院系资料室对借阅信息的记录不多,有些只记录借出信息,有些记录是纸质版,有些的电子版。

(三)人才流动率高,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经费普遍偏少,使得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待遇较低,相比于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日渐完善,院系资料室人才待遇与院校图书馆人才的待遇差别比较大,另一方面,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缺乏信息技术培训及专业教育,使得院系资料室人才得不到提升,这就造成院系资料室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动比较快。另外,高校院系资料室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院系资料室人员都不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做图书资料管理的工作,教育程度也不高,还有些资料室人员身兼数职,管理院系档案、设备,也管理院系图书资料。院系资料室人才流动过快,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影响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与管理。

三、加强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注重信息化建设

高校各个院系应完善各自图书资料室管理制度,加强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具体表现为:其一,将院系资料管理员的职称编制、图书资料业务范畴、日常管理制度同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相统一,通过与校级图书资料管理和其他院系图书资料管理实现统一管理来实现院系之间、院系和校级之间资料共享,避免资料重复购买,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不少相关性强的专业院系的资料重复较多,这些院系可以通过资料室合并以消除资料重复浪费以将资源放在拓展图书资料方面;其二,院系资料室应实现网络化,在图书资料的分类、采购、编制目录、图书借阅方面通过网络化与校图书馆实现连通,这样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教职工和学生查阅效率,比如,学生或教职工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来快速定位所需资料,又可以强化图书资料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资料丢失。

(二)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院系资料室应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大对院系资料室经费的拨付,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共建共享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资料室已不再可以满足现代资料室发展的需求,为此,院系资料室应该增加经费投入,在院系资料室中配备计算机,并将计算机接入学校的校园网与图书馆,根据院系科研人员及教师教学情况来配置计算机数量,具有较好条件的院系应该建立教师电子阅览室,并配备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及扫描仪等,使得院系资料室资料收集、整理、传递等都能实现现代化,可以满足科研人员、教师及学生等各种文献资料需求。二是,统筹规划好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院系资料室建设与管理应该兼顾专业性与系统性,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保证院系各个学科可以覆盖,能够有效地弥补薄弱环节,突出重点专业,对于院系各个学科类别的书籍资料应该进行系统全面的收藏,协调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情况是,避免造成重复,但也需要增加资料的专业性,突出院系本身的专业特色。三是,注重提供专业化及特色化资料文献服务,大部分的高校院系文献服务主要是提供借阅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地域性优势越来越弱,为了在信息网络时挥出院系资料室的作用,高校院系资料室应该提供有针对地服务,对本院系相关的科研教学书籍、资料进行汇编、整合,使得资料需求者可以快速获得资源,提高使用效率,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