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3 15:04:53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1)

关键词 足球运动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一、前言

足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广、影响深远。现在足球由于全攻全守的盛行,加之足球运动属于典型的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战术能力以外,更要求拥有良好体能。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其特长技术和执行赛前战术布置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体能训练的周期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一般是在2次/周,且每次训练间的间歇足有5分钟,每周只有两次体能训练明显不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体能训练的提高需要不间断的训练,足球体能训练的禁忌在于“超量训练”和“超常恢复”,运动员在有比赛的前一周就停止体能训练,“以赛代训”的思想贯彻着球队。由此可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间歇长,体能的储备量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成正比。体能训练一旦开始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训练过程,间歇时间长会大大影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体能训练的项目

体能项目如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等,足球体能训练中力量是核心是基础,速度是体能训练的关键。灵巧性的高低能决定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判断的准确性。这些项目都应该是分开练习,各自都应该占一定比重,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往往在一次训练中要做到每个训练项目都触及,多个项目同时出现在一次体能训练中势必会顾此失彼。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项目繁多,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敏捷性训练等等,考虑到中学生本身的特点如此繁多的训练项目往往会和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时间发生冲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找出优势,强势训练加以提高,要避免“滥训”现象。

(三)体能训练模式

在青少年足球球队中基本上都是,非常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赛前加量,赛后减量,平时随机定量。这样一种训练模式会使许多运动员无法正常恢复,提高。模式的老旧使得整个青少年足球运动没有质的飞跃,一直停滞不前。教练员一直没有关注,没有引用新型的适合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模式。老旧的训练模式让运动员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腻味。逃训,据训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

我国70%以上的足球运动员,无法适应现在的体能训练,原因有很多:1.体能训练就是单一的体能训练,就像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一样枯燥乏味。2.许多运动员表示进行了几年的足球体能训练,感觉自己的身体强度也没能提高,效果不明显。3.体能训练负荷量标准过高,让很多球员感到有些吃不消。4.球队内球员的身体速度各不一样,教练员的体能训练要求却一样,让很多运动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感到自卑。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非常低,这是最突出的问题,运动员的训练心态非常的不稳定,有时积极有时消极。这些都体现出了运动员对现有的体能训练无法真正适应和喜好。基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当然会无法真正提高。现有的体能训练急需进行一场改革。

三、改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措施

(一)加强体能训练密度

体能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每天都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才能使自己的体能有所提升,体能也是一种可以迅速下滑的身体机能。如果安排的体能训练过少将很容易造成体能的流失,那么训练的效果将随之流失。体能训练间的间歇也不应该过长要让运动员身体始终保存训练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递减间歇体能训练方法,所谓递减体能间歇训练方法是指一次或第一组练习以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调整恢复,再进行第二次或第二组练习后,缩短就调整休息的时间,这样训练的密度就逐步加上去了,而且有助于运动员逐步的接受运动量的增加,慢慢适应体能训练的方法。体能训练中速度训练是以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方式才可以得到最大提升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而且在每次进行完速度训练时不应该立刻停下来要慢跑进行调整,以调整内脏器官的缓冲,也可有效抗拒疲劳提高速度。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应以脉搏和心率为依据,切记不能以具体时间为依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

1.力量训练的方法:肌肉收缩动作过程中,经常改变拉力的强度和方向,同时改变骨杠杆的位置,从而完成机械动作,以发展力量。练法关键在于科学选择负重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的多少及间隔休息时间的长短。训练时,尤其强调股四头肌、腹肌胸肌等练习,也要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股二头肌,骶脊肌和竖脊肌(腰背部)、背阔肌、腓肠肌、肩带肌群等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得肌肉力量发展的平衡。主要的练习方法是大强度间歇训练和低强度持续训练方法。

2.速度训练爆发力练习方法:立定跳远或多级跳;跨步跑,规定距离 ,步幅越快越好,单足跳,双替进行;蹲杠铃30-50mc.30md.半蹲跳练习等 在足球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突然速度就是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的结合,爆发力和动作频率是突然速度的基础。在足球比赛中的,突然速度又以球为主要刺激物,根据球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突然机体运动,所以突然反应速度练习要与比赛的形式紧密的相结合进行训练。

3.速度耐力训练: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训练,通常的方法是让运动员在训练课中以中等的强度进行长时间的运动。例如:1500M跑。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强度主要指运动的速度。强度与时间,速度与距离是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自然短;运动速度快,运动的距离必然短。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1)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即氧债和耐乳酸工作能力、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2)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3)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速度都比较快,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增大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发掘运动员最大的潜质,以提高足球运动水平。

(三)探寻新型的体能训练模式

传统的体能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发展水平,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现状比赛多的特点,可以进行“两类三段”的体能训练模式,“两类”即储备型体能训练模式和赛前体能训练模式。储备型体能训练模式主要致力于运用中强度,长时间,多次数的方式。这种体能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持身体的体能储备,抑制身体的疲劳保存充分的体力。

赛前行体能训练模式是指临赛前一周的体能训练模式,应该适当加强体能训练的负荷量,减少训练的次数,充分的放松调节身体机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以高强度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使其在临赛前能挖掘出储存的体能应对比赛。

“三段”是指准备训练阶段,训练进行阶段,训练结束阶段三个阶段。分别是根据训练目标进行体能、心理与技术的适应性准备阶段,负荷不断增加和应对重大赛事的体能训练进行阶段和强化体能训练效果的训练结束阶段。三个阶段的目标都应该确定。

“两类三段”的体能训练模式有助于帮助运动员提升体能水平,也不至于一开始就进入训练让运动员感觉到乏味没有层次。有效的放松训练也不至于让运动员们感觉到太疲惫而对下一次的训练产生逆反心理。负荷的逐步增加可以使运动员们更容易进入状态,不会因为统一不变的负荷而感到疲劳。

(四)在体能训练中适当加入趣味性元素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单调枯燥的体能训练来讲很难让运动员们接受,在体能训练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型的元素会使运动员更提起兴趣。

趣味体能训练方法以快乐地进行体能训练为目标,其主要特点如下:1.娱乐性。趣味体能训练方法中的娱乐性是其根本特点,这也是普通体能训练与趣味体能训练之间的本质区别之一。2.趣味性。趣味性体能训练可以让运动员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训练项目,并激发热情、积极的心理潜能。3.竞争性。好争求胜是人类的本能,教练可以通过适当比赛提高运动员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运动员兴趣。4.游戏性。在趣味体能训练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要注意游戏的选择要有新意,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身体运动又有趣的游戏。

(五)体能训练的符合量制定应因人而异

首先,训练中负荷强度比负荷量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大,但它必须在量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加大。而且强度加大了以后,量就不应再保持很高的水平。如果量和强度一直同时增加,非但整个运动负荷加不上去,而且容易因为过度训练产生身体疲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训练中,应使用波浪式的方法加以解决,即负荷量增加,负荷强度适当减少;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就相应减少,使量、强度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运动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承受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其次,具体安排运动负荷量的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和对象的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直至最大限度。

最后,因人而异。青少年员运动水平和身体机能的差异比较大,如果给每位运动员安排的运动负荷量都一样,很容易引起部分运动员掉队的现象,所以在制定负荷量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间歇长,体能的储备量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成正比。间歇时间长会大大影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项目繁多,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敏捷性训练等等,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找出优势,强势训练加以提高,要避免“滥训”现象。

3.体能训练的模式老旧,教练员一直没有关注,老旧的训练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腻味。逃训,据训的现象屡见不鲜。

4.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非常低,这是最突出的问题。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当然会无法真正提高。

(二)建议

1.加强体能训练密度,体能训练间的间歇也不应该过长要让运动员身体始终保存训练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应以脉搏和心率为依据,切记不能以具体时间为依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2)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 速度耐力 训练方法

公路自行车是一种周期性体能运动项目,分析当前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状态,体能情况、运动技术等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影响很大。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只有保持较好的专项体能,才能实现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并获得良好的专项成绩,同时还可以提升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负荷量,是运动员顺利完成高强度比赛的保障。在公路自行车专项体能训练中,速度、力量和耐力是重要内容,只有提升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和耐力,才有利于完善其动作技术,随着运动员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的提升,其运动水平也就更高。

一、公路自行车运动概述

(一)公路自行车运动的基本要求

公路自行车属于体能类项目,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其供能系统以糖与脂肪的有氧氧化为主[1]。因此,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同时需要符合以下的条件:一是心肺功能要好,良好的心脏、呼吸系统要好等;二是机体供能能力要强,专项能量储备充足;三是专项素质要高,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水平要高;四是专项技术要强,骑行姿势要好、保持良好的踏蹬节奏、灵活应用转动系数;五是心理素质要好。

(二)公路自行车项目的特点

公路自行车项目包括场地自行车项目与公路自行车项目,其中场地自行车项目包括短距离项目与长距离项目。场地短距离项目有奥林匹克竞速赛,争先赛、500m和1000m计时赛,运动时间为35s-70s之间,所以练习时速度要快,练习时间在10min以下。要根据运动员训练状况确定每次训练间隔,30s-90s,而每组训练间隔为4-5min[2]。场地长距离有3000m和4000m个人追逐赛,积分赛和团体追逐距离通常要超过3000m,因为要进行有氧与无氧功能,练习方法针对性要强,运动过程中心率通常在90%-85%,可采用3―10min训练,3:30"―4:4"或者间隔时间5min训练,组与组之间休息8'―10'。训练过程中应适当提升强度,在有氧耐力训练中,能够实现无氧耐力的提升。而公路自行车项目以持续耐力训练为主,并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强度不变,从而锻炼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时速度保持为35-55km/h。

只有加快运动员体能的发展,才能提高运动成绩,包括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而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决定着有氧与无氧的比重,两者之间为反比例关系。对此,站在发展角度来说,通过逐步提升训练水平,能够不断提高运动速度,只有进一步提升运动强度,才能提升运动速度。所以,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通过不断训练,无氧比例会越来越大。从现阶段公路自行车竞技发展情况而言,在高水平耐力项目训练中,运动员主要使用平原和高原结合的方法。冬季进行训练时,主要为有氧耐力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帮助其粗被足够的体能。夏季进行训练时,主要为强度与速度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经济水平。同时在整个训练的过程,要贯穿力量的训练。

二、公路自行车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介绍

(一)速度训练

从公路自行车取胜条件来看,主要看谁最先到达终点,所以,要想取得公路自行车比赛的胜利,需要提升速度。项目的不同,所需要的速度能力也不一样,主要包括速度能力、加速能力、反应能力。起动和冲刺是公路自行车速度训练的基础,包括短跑训练与器械短距离速度训练,其中短距离训练可以参考田径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方法,一是加速跑,距离是80-100m,重复5-8次,后面10-15m速度最高;二是重复加速跑,距离是50-60m,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负荷强度[3]。以分组的方式训练,重复5次,完成训练休息3min,各组间隔为5min。也可以采取专项速度训练,也就是低氧五乳酸训练,一是路面上原地进行启动,慢慢加速,距离是30-50m;二是训练过程中,更加比赛要求,后面500-1000m以最大速度冲刺;三是进行15min左右的高强度训练。

(二)抗乳酸能力训练(高速耐力训练)

1.变速持续训练法

采用这一方法是引导运动员从有氧状态过度到无氧状态,增强器官作用。变速持续训练法又分为“法特莱克法”和“变换法”。变换法是将整个训练过程划分为各个长短不同的时期,较长分段负荷强度采用“巩固范畴”,心率控制在70%―80%,较短分段采取“临界范畴”,心率控制在80%-90%之间。法特莱克法训练应该在不同地形开展。

2.间歇训练法

通过间歇训练,改善无氧能力,增强速度耐力。间歇训练法必须确定每一分段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和时间、负荷荷量、负荷密度。训练形式分为公路间歇训练和山地间歇训练[4]。公路间歇训练过程中,可以由长到短、由短到长进行分段。由长到短应该分段距离逐渐缩短,速度逐渐提高,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min,确保心率不超过120次/分,休息必须保证积极休息,确保心率的持续性。由短到长应该先确定运动员500m为最大速度,慢慢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距离不得超过3000m。具体分段方式可按照公路自行车分段办法,例如5km×8、3km×8、1km×8,这三种分段可以由长到短,也可以交叉实施。

(三)耐力训练

公路自行车运动除了出发、冲刺、速度变化及反变速是无氧供能外,主要还是有氧供能,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必须重视有氧训练,其中耐力训练是重点。耐力训练一般安排在冬天,训练时间长达2―2.5个月。耐力训练与强度训练的比例:起初,耐力所占比例为70%,随之强度的增加,耐力训练有所减少,但是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60%[5]。心率从恢复期起,渐渐提高,由最大心率的60%―70%过度到71%―75%,直达80%。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无氧阈以下(大约3mmol/L)对耐力训练最佳。采用等速持续训练方法,不仅能够了训练耐力,还能够训练蹬踏节奏和频率。另外,还可以采用汤地训练和公路训练相结合方法,使得运动员适应变化,增强耐力。之所以采用这一方法是由于有氧能力和变速能力是影响公路自行车比赛成绩的主要因素,但是只在公路开展训练,运动员无法展现出最大的速度和最强的耐力,不利于运动员身体潜能的激发。因此应该采用场地训练法和公路结合的方法训练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以一种特殊的综合训练方法补充训练不足之处,增强运动员耐力,从而给在比赛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耐力承受力,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三、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训练后的恢复

对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但是运动员是正常人,也需要充足的休息,因此公路自行车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有一个休息恢复的时间。在训练恢复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时期的训练强度、训练密度与节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恢复计划,使得运动员体能在恢复过程中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投入下一个训练时期。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体能恢复方法:

(一)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眠是缓解疲倦、恢复体力的有效途径吧。睡眠过程中大脑皮层兴奋感减少,体内代谢分解达到最低标准,而合成代谢指数增加,有助于储蓄能量。成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必须确保每天8―9h的睡眠时间,比赛和运动量大期间睡眠时间应该有所延长;青少年运动员睡眠时间必须确保每天10h的睡眠,如果一天都需要训练,中午则应该有1.5―2h的午睡时间。

(二)温水浴

温水淋浴是训练和比赛后最常见的疲劳消除方法。温水浴有利于血液循环,调节血流,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运输营养物质和排出疲劳物质。水分控制在(42±2)℃,时间不得超过20min。训练结束后30min,身体素质高的运动员开一进行冷热水浴,冷水温15℃,热水温为40℃。冷水淋浴1分钟,热水淋浴2分钟,交替三次[6]。

(三)按摩

按摩是缓解疲劳的主要方法。其中人工按摩最受欢迎,但是由于人力和环境有限,无法满足需求。现在已经出现了各种替代人力按摩的方法,如①机械按摩,例如按摩椅、按摩床、带式按摩机、滚轮放松器及小型按摩器械等。②水力按摩,如脉冲水力按摩机。③敬压按摩,如气压按摩衣、足部气压按摩器、气压按摩裤、负压舱、高低压舱等[7]。

(四)营养

训练各种中,大量营养物质被消耗,训练后及时补充,有助于缓解疲劳,恢复体力。维生素B、维生素C、巧克力、水等是常见的营养物质,应该及时足量补充。

(五)合理的使用药物

为了迅速缓解疲劳,可适当服用一些药物。例如参三七、对五加、黄茂等均具有扩张冠张动脉、调节中枢神经系、滋补等功效,有助于疲劳消除。鹿茸、人参、蜂王浆具有较好的养血补气之效。

(六)心理恢复手段

对大脑表层机能进行调节有利于消除疲劳,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是常见的恢复方法。在心理恢复方法实施的同时,如果条件允许,使用高压氧船实施吸氧锻炼,一般在2―2.5个标准大气压下实施吸入高压氧训练。高压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氧含量,降低了血液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PH值,增加了组织氧的储备量,能够有效缓解肌肉僵硬、酸痛等症状。

公路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常见的体能项目,从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比赛能力分析得知,运动员体能水平和运动技术和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体能是获得理想比赛成绩的基础,也是运动员接受高负荷训练和比赛的主要保障。速度耐力素质是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我们制定周密的计划,采用科学训练方法,分段开展训练活动。同时,除了加强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外,还应该注重训练后体力恢复,对其进行全面科学指导,不仅提高运动员技能水平,而且还增强了运动员体能,从而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勇,李之俊.自行车耐力项目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2(03):404-406.

[2] 张勇,李之俊.高水平自行车耐力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优化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2,11(05):111-114.

[3] 宋春林,高沛滨.自行车运动员耐力训练方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01):157-158.

[4] 马国强,李之俊.不同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方法对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2015:01(02):147-149.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3)

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快速发展,研究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对足球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研究体能训练有利于足球运动员在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足球运动员能够积极的应对比赛。便于教练员,运动员更深入的了解体能训练在比赛中的价值。有利于足球运动的全面的发展,足球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运动能力,在足球比赛中能够反败为胜,夺取比赛胜利。

一、有氧耐力来提高足球运动员体能

随着足球运动国际化,现代的足球呈群众化发展态势,体能对足球运动来说越来越重要,体能训练方法人们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受足球场地的限制体能训练理论及训练方法的科学指导,体能训练缺乏科学性及创新性,在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的同时,足球比赛对专业足球运动员的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的足球规则越来越完善,足球技术、战术以及运动员比赛时对抗性越来越激烈,因此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现代的足球运动员的训练的要求更高,更科学,更实用,足球比赛也不再是体力的较量而是体力综合的较量。足球运动员要想打好一场比赛,不再是单纯的拥有良好的技、战术而且还必须有充沛的体力和全面的身体素质。要想科学的训练足球运动员体能必须掌握足球运动员各项素质变化、在掌握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基础之上发展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足球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时时间就能提高的,这需要长时间对足球运动员进行训练,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足球运动员要有意识的去尝试运用各种体能训练方法,加强体能的提高。

在训练时,教练员应特别注意不能忽视对足球运动员的各种身体素质的练习,加强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提高,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还要注意加强足球运动员的个人差异、全能训练的练习,由多人集体训练过渡到个人专项体能训练,做到熟练的全面的掌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如长距离跑,登山跑战术,全能型体能训练,专项型体能训练等)。并且能够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熟练、灵活的运用体能训练理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充分进行体能训练,能够灵活的科学掌握体能训练方法,形成科学系统化的足球体能训练系统。

二、加强足球运动员基础体能是提高运动员体能的保证

足球运动员基础体能的提高,基础体能训练能够充分发挥,掌握各种体能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否合理及运动员基本是否充分发挥,这影响着足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提高,体能关系着足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体能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取得胜利的关键环节,所以,训练运动员的体能运用合理体能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体能对运动员取得比赛及个人能力合理发挥技、战术至关重要。运动员体能训练及提高,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首先要注意训练足球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对于专项体能训练的提高非常重要。教练员根据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差异特,合理的选择体能训练方法。

不管是基础体能训练还是专项体能训练,训练时运动员身体是复杂多变,教练员应该熟练掌握足球运动员在在训练时身体差异变化,根据体能训练情况来改变对足球运动的训练方法。在改变体能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要充分考虑训练方法的改变能发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有力,是否能加强运动的体能训练,在转化体能训练的方法时,足球运动员要积极的配合教练员,积极改变自己的体能训练方法,通过改变体能训练方法,可以改善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及运动能力,锻炼成全面及全能性运动员。

三、培养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来提高足球运动员的体能

有氧代谢能力是提供能量的关键,有氧代谢能力是实现体能训练计划的前提,是足球运动员体能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提高与飞跃,有氧代谢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能量支援,发展足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促进足球运动员体能的改进和提高。足球运动员加强有氧代谢同时,还必须具备各种能力,超群的体力和身体承受能力,在所有的足球运动员当中他们有氧能力的提高都是从最基本的有氧运动项目开始,我平时要注意训练时项目的把握和提高以及运动时运动量的把握,同时也要注意在训练时长期不懈的坚持锻炼和提高,为什么有的足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够不断提高,自我战术的能力提高的很快,一直超乎常人的想象,而有的运动员却发展提高的很慢,甚至会停步不前。原因在于在有的运动员能够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原有的运动训练的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代谢能力的提高,科学的训练方法,严密的体能训练理论指导,深入的分析自己的体能中存在的不足,改进体能训练理论的不足之处,发展自己的有氧代谢能力,保证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能够在同等运动员中快速的进步,不断的提高。

因此,要培养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时,教练员在指导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时要注意训练足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训练中教练员向运动员讲解有氧代谢能对于足球比赛及技战术的重要性,引起他们对有氧耐力的足够的重视,激发运动员对有氧代谢训练的动机。教练员可以运用启发的方式指导运动员进体能训练,教练员利用训练与比赛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比赛战术情景,激发足球运动员对足球体能训练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对体能训练的探索,训练中教练员还要加强运动员之间的交流、讨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培养,而且足球运动员必须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比赛、训练意识,还需要足球运动员有良好身体运动能力及基础能力,运动员要经常的进行训练,多参加比赛,为提高自己的体能训练创造机会。教练员要充分认识,为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探寻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方法,促进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34-01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从中找到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是强度高、多间歇、持续时间长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运动员只有保证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在篮球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状态、发挥最好的效果。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对训练规律、技巧研究还不够,训练也没能得到普遍重视,运动员体能训练简化、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脱节的实际问题。

1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1.1 保证大负荷比赛的需要

一定要保证运动员有充足的训练时间,通过高强度、大负荷的体能训练,改善运动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机能,使运动员机体产生普遍适应性,能够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保持整体运动能力。只有对篮球运动员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模拟比赛,才更加有利于对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改造与潜力开发。

1.2 促进身体健康

用科学可靠的体能训练,提升运动员速度、耐力、弹跳力,有效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在各项体能训练中,可以通过长跑、蛙跳等常规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改造,完善机体功能、提高运动员机体外界适应力,更好地为篮球比赛服务。

1.3 发挥篮球技术基础

篮球项目比赛战术是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在比赛中,要求每一名队员都要有强大的体能,只有体能耐力达到战术要求,保持良好的体能素质、配合好其他队员,才能发挥个人作用,很好地完成一场比赛。如果其中某个运动员体力不支,就会影响战术效果,直接导致整场比赛的失败。

1.4 延长运动寿命

随着人类年龄增长,各项机体功能不断下降,体能也是一样,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限,只有保持强大的机体机能,以坚实的体能做后盾,才能延长运动生涯。要想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保证高能量,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以此改变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能力,使各机体器官延缓退化,加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2 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计划性训练不够

一项好的篮球体能训练是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体质、外型制定科学训练计划,但事实上,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还是一概而论的,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运动员,使个别运动员产生运动过度疲劳,体能进度缓慢降低了运动信心,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这种训练结果的不理想,从本质上导致各项篮球比赛的失败。世界著名篮球教练哈里斯认为,中国篮球队的问题就是体能训练没有计划,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方案,从而保证运动员力量,从根本上找到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2.2 力量训练为主的简化手段

直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达不到训练目的,严重的还会导致机体损伤。特别是在篮球体能训练中,更要注重先慢后快的训练,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盲目性较大。通过单纯的田径体能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奔跑的速度与耐力,高强度的单项训练,对运动员身体个别器官进行大负荷刺激,导致了身体部分器官负担大,如果时间加长,就直接造成疲劳或意外训练伤害。

2.3 专职训练人员少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各级部门和人员重视程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比国外的体能训练,我们就能看到差距,国外体能训练已经细化到如何对每一块肌肉进行训练,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明确的训练,训练手段极其简单笼统。同时。我国各级篮球队教练员配备不足,有的队只有一名或两名篮球教练,并且教练还要在负责运动员战术、体能训练同时,照顾运动员日常生活,极大地占用了教练员时间和精心,导致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日常生活混乱结合,训练效果可想而知了。

2.4 缺少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机体能力不一样,要在培育运动员的过程中,发现个例,不能一概而论,既误了素质好的运动员,又加大了体能差的运动的运动强度,不能良好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单一,使体能训练方式常年不变,导致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混淆,基础性训练不牢,只有在一般体能训练达标后,进行技能专项体能训练,才能达到协调,提升整个团队的运动成绩。

2.5 对主要特征认识模糊

我国各级篮球训练人员对篮球比赛特征和规律把握不好,还存在认识模糊的情况,只重视比赛战术,觉得只有好的战术才是篮球比赛的根本。其实不然,高强度、超负荷的篮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力奔跑,如果说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能,如何能完成一场比赛,只有把体能训练做到平时,加强训练方法,掌握好训练强度,才能在比赛中有一个良好的机体能力,避免出现半场时就体力不济,退出比赛的情况。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才是运动员比赛的基础,才能在篮球训练中达到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有机结合的训练目标。

3 改进篮球训练方法

在各类体能训练中,要掌握好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协调、科学、系统性,勤于发现个性化运动人才,注意因材施教,通过良好的训练方法,扎实做好比赛基础训练。

3.1 耐力训练法

长时间比赛会感到疲劳,一定要在体能训练中加强耐力训练,通过长跑不断强化机体耐力,提高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协调机能,以此强化肌肉耐力,使身体能量不断提升。

3.2 弹跳力训练法

良好的弹跳力再加上奔跑和反应速度是一个合格运动员的基本能力,训练弹跳力时,要充分调动起全身肌肉群、韧带、关节等的活力,达到良好的效果。

3.3 力量速度训练法

力量与速度训练主要是对上下肢、膝、腕部的训练,产生运动器官肌肉群力量,平时要通过立定跳、跨步跳等进行训练。

3.4 加强营养

高强度的训练,使机体滚滚而来加大,只有在体能训练后,增强食物营养、注重休息,才能有效有缓解疲劳,有利于运动员进行下一节体能训练。

4 结语

篮球体能训练一定要结合运动员差异性实际,通过科学的计划,深入推进篮球体能训练理论更新、技术与战术创新,科学提升运动员体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提高比赛效率。

参考文献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5)

关键词 800米跑 高考体育特长生 训练方法

本人长期从事课余校田径队的中长跑训练和体育高考生的训练工作,深知带体育考生的训练比带田径队的训练要难,要累,要有压力。本人就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这么多年来就摸索积累的一些训练方法,提出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第一阶段: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训练要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

这一阶段以有氧训练为主,以增强心肺功能。为此可采取匀速跑、法特莱克跑进行训练。可采用一次中速持续跑,一次的跑量可在6-8公里,也可采用中速持续跑45分钟或60分钟,心律在150-160次/分钟。每周2-3次,中间可穿插70%-80%强度的间歇跑,来提高心肺功能。由于这一阶段的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训练又单调,在训练的间隙,一定要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斗志。 二、第二阶段:以速度耐力训练为主,在增加运动量的同时适当加大运动负荷强度

这一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系统的工作能力,增强在困难情况下的有氧供能能力,可采用变速跑和间歇跑交替进行的训练方法。

变速跑可采用超前跑或者直道加速、弯道慢跑的方法练习。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每次训练课的跑量都应是800米的4倍左右,即3200米以上,快跑段的强度要在75%以上,快跑段距离和慢跑段距离悬殊不大。

间歇跑的运动量和强度安排:200米、400米的间歇跑,训练量为6-8个200米或3-5个400米,强度不低于自己最大速度的85%,如果强度在70%以下,对人的肌体就没有足够的刺激,对成绩提高意义不大。

这一时期由于是冬训期,给训练带来一些不便。在训练过程中,训练成绩不明显或提高缓慢,学生可能产生气馁、灰心等情绪,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鼓励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第三阶段:专项训练强化期。针对800米的特点,加大训练强度,不断地刺激肌肉的耐受力,从而提高保持速度的能力

由于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教练员要以保持较高的速度来完成800米跑为中心进行训练,因此训练中只上强度而不增加运动量,积极采用以短促长的方法,具体实践中选用200米、400米或600米为主的重复跑和间歇跑,强度在最大速度的80%-90%作为提高速度的训练手段,使肌体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从而提高肌体在高速度下的耐受力,但是每次训练的总量最好控制在1200米-2000米之间。特别强调的是在“极点”出现的时候,要求学生加大摆臂幅度和做快速的深呼吸(一是快速,二是深呼吸),以顽强的毅力来克服困难时期。这时教练员要观察和记录运动员在最高速度下所保持的跑距,为下一阶段制定个人战术做好准备。 四、第四阶段:加试前期。模拟加试使运动员能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和速度;做好心理和身体的调整

在离比赛还有两周左右的时候,进行模拟800米的考试训练,以考代练是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体育高考生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可以测试一个800米跑,休息15-20分钟后再完成2个400米跑,强度在90%以上,每周不超过3次(为超量恢复做准备)。通过测试,针对每一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跑的战术。在考试中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和速度,对于速度好耐力差的同学,要提醒他们在第一个400米时,控制好自己的跑速,避免由于全力地奔跑而影响第二个400米的跑速,第一个400米时间控制在1分-1.05分之间都可以。优秀的运动员800米跑时第一个400米和第二个400米成绩悬殊不大。最后冲刺阶段由于我们自身保持能力普遍较差,所以最后的冲刺阶段以100米-200米开始冲刺为宜。

临考前一周,要加强心理调整,多鼓励运动员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考试的欲望。同时根据学生不同负荷训练后,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采用中等负荷训练,适当降低训练量。

考前1-3天,应安排有氧训练,如慢跑活动直到使身体冒汗即可。

总之,800米跑属于大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训练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系统地训练。同时运动员要有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在体育加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6)

对于运行员而言,具有良好体能才能够提高运动成绩和提高战术水平,也才能够承受高强度及大负荷的训练与比赛,才能够确保良好的心理状态。相对于曲棍球而言,属于一种同场对抗性的项目,频繁的进行攻防转换,战术也是比较复杂,体能在实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其体能训练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曲棍球体能训练基本特征

在曲棍球的运行项目中,队员带球进行突破到加速阶段、射门加速以及守门员扑救都需要快速力量。在平常训练或者比赛之中,放棍、停球、传球以及射门等各种姿势都要弯腰运动,对运行员腰腹部肌群需要力量耐力较高。相关人士统计了许多曲棍球的大赛技术,发现射门次数和短角球的次数比较相近,甚至有一些场次上短角球次数还多一些。所以,曲棍球比赛中,短角球的成功率高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胜利。短角球技术主要分成四个阶段,那就是发球,停球,拨球以及击球。这几个环节中击球非常重要。当到了射门区内,运动员就击球射门,上肢最大力量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射门的成功率。

依据F=ma定理,击球作用力最大时,所击球的速度就最快,在比赛时一边跑动还要起动、运球、停球以及转身等各种动作,还必须要依据场地实况来变换速度与方向。在曲棍球的运行中,速度主要是体现运动的动作速度、反应速度以及位移速度,和其他的球类项目相比较,该球体小而实,击球有力,因此这个项目需要较快的速度。而且按照要求,运动员还必须要在腰部弯成弓形、身体的重心较低以及膝关节半屈情况下奔跑运动。在该情况中要控制好曲棍球,运动员不但要具备良好一般速度素质,还必须要具备较好专项速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动作速度、反应速度以及位移速度。

二、曲棍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曲棍球运动的专项训练要求连续进行短距离冲刺,通过短时间休息得到恢复。因此在专项体能训练中就通过320米间歇跑锻炼运动员无氧冲刺能力,通过4公里的耐力跑锻炼运动员有氧能力,通过短暂休息恢复运动员体力,并将无氧与有氧相结合加强运动员的体能锻炼。

(一)无氧与有氧训练的合理性分析。(1)增强专项成绩关键是合理强度;在场上运动员运用技战术效果与体能相关联,具备了良好体能,才能够将教练员意图贯彻下去,才能够获取胜利。所以,合体能训练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训练水平。在训练中运动员即时心率最高为195次/分,最低170次/分。达到这个数目表明比赛强度较大,也只有合理安排训练,才能够把专项和体能合理结合,让运动员发挥高水平。(2)体能训练内容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关系;依照曲棍球的特征,如果应用单一方法及手段是无法满足曲棍球发展所需。采用320米间歇练习,目的就是增强运动员无氧能力,体现运动员在赛场上反复冲击能力。不断增加间歇跑的训练次数,也就不断提升运动员冲刺速度,经过一次全力的冲刺之后,同样休息时间明显改善恢复心率的情况,让运动员逐渐适应了高强度运动。而4千米耐力跑属于典型有氧训练,目的就是要锻炼运动员体能中的有氧系统,提高了运动员有氧能力也就提高了专项能力。在训练中让运动员心率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状况,增强了心脏搏动的输出率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长时间进行训练,就能够让运动员长时间处于无氧和有氧的临界点,迫使他们加深呼吸,从而达到锻炼与提高了呼吸肌功能,增大肺泡的通气量,有效发展肺活量,就能够更加充分运动中的供氧,提升其运动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采取不同的专项体能训练,就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才能够实现专项体能训练的真正目标。

(二)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实施上,训练方法也就是采取有效方法或者途径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也就是增强训练科学化程度。对于曲棍球运动而言,体能训练中主要内容就训练运动员身体素质,包含了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以及耐力素质等相关的运动素质,体能训练主要目的也就是要让运动员提高这些素质。本文就从几个方面研究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1)训练灵敏性;曲棍球运动必须要求运动员灵敏度较高,并且赛场上变化多端,运动员时刻都将面临着环境的突变,因此就需要对空间位置及方向进行准确、迅速以及协调。对于曲棍球的灵敏素质可以分成一般性灵敏素质与专项灵敏素质。这两者存在一定差异,也就要采用不同训练方法,一般而言灵敏训练强度较大,在训练中必须要求全力以赴、要快速以及技术动作的准确性。练习灵敏度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而且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因为运动员的机体疲劳会影响灵敏度的发展。所以,在练习之时应该确保足够休息时间,休息时间与练习时间比例最好为3:1.我国常用的就是通过游戏及传接球的训练,来发展运动员的灵敏度素质,但是国外不采用这些方法,他们大多采用软梯及障碍等各种内容来训练灵敏度,乃至形成相应训练体系,所选择方法与范围就更加丰富,效果也就更加明显。(2)训练快速启动;在曲棍球的运行中,应用比较广泛、频繁的就是快速启动,在一些专题训练中海常常将启动速度与速度进行混淆。所谓快速启动就是在短时间内启动,主要是为了训练5米内运动员的加速度,当超出一定的距离之后速度才能够达到高峰。训练启动速度就是要训练蹬伸肌群的爆发力及身体的协调性相关,同时和控制步频与步长相关,在运动中,要求运动员具有极高的速度,因此训练中就应该和训练灵敏相结合。(3)训练耐力;在训练运动员耐力素质上,曲棍球的专项体能训练中要求在七十分钟内运动员保持较高比赛能力,运动员就需要具有较强有氧代谢的能力,只有在提高有氧耐力中才能够提升运动员呼吸系统的能力,才能够拥有正确呼吸方式。训练耐力素质,所有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就要确保步调的一致性,因此在训练中就要边训练边喊口令。这些方面都要求运动员的呼吸具有难度与深度,还必须要确保呼吸节奏和动作节奏上的一致性,防止过多消耗能源物质,提升人体摄入氧气的作用。

参考文献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带动作用。在近些年我国在国际体育竞赛当中都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有着保障意义。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理论研究,就能从理论上提供发展的策略。

1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知道,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在十年到十五年,在对运动进行训练的科学程度愈高,在运动的生涯就会越长。而对于青少年的运动员训练中,在体能训练方面进行加强就比较重要,在这一阶段的时期对青少年进行训练有着其优势,能够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进行改造,从而让青少年运动员在技能上不断的提高,这对其运动生涯方面的良好发展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充分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1.2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问题分析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体能训练过程中,由于没有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就在实际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学校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由于没有注重运动员的身体全面发展水平,就进行专项化的训练。而在这一训练中能从短期内看到成绩,但是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不同的运动员就会有不同的专项训练方法,如果在这一方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就必然会造成训练的问题发生。

2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生理特征及发展策略探究

2.1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生理特征体现

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其在生理特征上也有着明显的呈现。在训练水平的提高方面是和其有机体的自然生长发育有着紧密基础,并以此为基础的。在进行对运动员实施基本体能训练过程中,就要能结合其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青少年运动员在生长发育中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不均衡的特征等,都会对其运动素质的变化有着影响。所以在运动训练的理论中就能看到,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是呈现波浪状的。这就需要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方面,能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2.2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策略探究

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体能训练,就要充分注重策略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实施下,在训练的效果上就能良好呈现。

(1)体能训练要和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在心理特征以及技能的训练基础上,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加以明确化。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有着其独特性,但是在技战术以及身体的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方面,都是影响其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就要能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结合,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得到了良好保障,在技术上的练习就比较顺利,在技术上能够良好的具备,对运动员的体能节约也比较有利。所以要能够在这些方面得以充分重视。

(2)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多方面的。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在力量素质的训练方面,以及在静力拉伸的训练层面,还有在柔性素质的训练等层面。都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这样才比较有利于体能训练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力量素质的训练过程中,由于在比赛项目方面有着不同,所以在实际的力量训练方面也会有着不同。对于球类的运动员,就要在方向的改变以及身体的控制等方面的力量素质加强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还要能和青少年运动员的自身发展相结合,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3)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注重将专项和一般体能训练相结合。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从专项的体能训练方面来看,主要就是对专项运动成绩的突破而进行的体能训练。在一般的体能训练方面,是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进行改变,使其能够在运动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性的发展。所以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就要对选择方面加以重视。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对每个人的情况都要能详细充分的考虑,在训练的安排上能够合理化。

(4)为能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率的提高,就要能充分重视对其兴趣的培养。体能训练相对比较枯燥,这就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激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兴趣,让青少年运动员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训练的氛围当中。这样才能在训练的效率上以及效果上良好的呈现。在这些基础的问题上得以充分重视,就有助于训练目标的实现。

3结语

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的体育竞技重要人才,在现阶段的培养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策略方法的科学实施。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上都要重视,训练中也要能和青少年运动员的实际相联系。这样就能有助于提升训练的效果。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情况有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来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 祝涛,刘丽丽.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4(09),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8)

一、消防员应具备的体能素质

1、力量:包括握力、臂力、腰力、蹬力、负重力等。

2、耐力:包括缺氧条件下的耐力,负重耐力,长跑耐力,高温、浓烟环境下耐力等。

3、灵活性: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自身防护的灵敏性,处理突况的反映力等。

二、体能训练的主要项目

根据训练大纲的要求,结合中队训练实际,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上肢项目:俯卧撑、双杠臂曲伸、单杠引体向上、双杠杠端臂屈伸、哑铃等。

下肢项目:负重深蹲、蛙跳等。

腰腹项目:斜板仰卧举腿、斜板卧坐起、仰卧起坐、收腹跳、单杠悬垂举腿、双杠直角支撑等。

短跑速度项目:30米变速跑、变向跑、高抬腿跑和负重跑、折返跑等。

耐力训练项目:5000米、3000米、1500米负重长跑等。

灵活性训练项目:篮球、乒乓球、跳绳等。

三、当前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体能训练层次模糊、针对性不明显:现在,组织体能训练时,经常采用所有人统一标准、“一刀切”的方法,会使新队员和年龄偏大的老队员感到力不从心,而中间年龄层次的队员则觉得无所谓,练与不练一个样。体能基础较薄弱的队员,跟不上训练的进度,各项指标还未达到要求,就要赶进度进行其他科目的练习,长期以往,降低了这部分队员的积极性,更达不到训练标准;而对于体能好的队员,训练强度却显得过于轻松,也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在组织训练中没有把握“数量”和“质量”的平衡点:现在普遍认为,提高体能的方法便是进行艰苦地训练,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这种只重“量”不重“质”的训练模式,往往是“事倍功半”,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还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使受训者产生厌倦情绪。

3、体能训练方法单一,调动积极性困难:中队由于受到场地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项目无法进行,体能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天天采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同样的项目,重复俯卧撑、拉单杠双杠、仰卧起坐和长跑。日复一日轮回枯燥的训练内容,这样无法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体能训练被当成一项必须要完成任务,滋生了“捣浆糊”“随大流”的不良风气,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四、积极、有效、科学的开展体能训练

1、体能训练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

体能训练必须要注重针对性,包括几个方面:针对不同训练人员的体能差异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体能层次的队员,实施不同的训练内容,这样才能够使不同层次的队员得到系统、有效地训练,取得更好效果。同时还要针对不同训练内容,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2、体能训练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体能训练是长期、系统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它受人体各种器官机能的综合影响,必须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发展规律。根据力量、速度、灵活、柔韧、协调等内在联系,以一定的顺序安排训练内容,选用训练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3、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队员积极性

为了使体能训练在科学的环境中培养战斗力,提高队员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必须要采取形式多样的组训方法。如扩大训练范围,使参训者在肢体力量、腰腹力量、耐力、速度、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等。

4、根据不同的体能基础,实施不同的训练内容

训练时要根据不同的体能基础来分别对待,采取编组分训的方法,体能素质弱的队员集中编为一组,先从适应性训练如柔韧性、灵活性开始,而后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强度。身体素质好的编为一组,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同时,这两个组可以互相渗透。

5、寻求“量”和“质”的平衡点

运动量的安排必须符合参训人员的具体情况。根据参训者不同的身体素质,采用"大、中、小"交替搭配训练的方法,逐步加大训练负荷,有效地促进其机体形态的发展和机体能力的改善,从而达到不断增强体能的目的。还应注意训练负荷与体能恢复的关系,在机体承受一定的负荷后,必须得到适当的恢复,才能使机体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6、强调“全员性”,要共同参与。

现在各中队指挥员、驾驶员、防火员、战斗员年龄层次拉开的比较大,这一形势决定了在开展体能训练时应因人而宜,同时突出全员性,防止个别“老师傅”倚老卖老,训练时不服从安排、偷工减料,造成其他队员降低训练的要求和兴趣。对一些工龄长的队员,可以采取鼓励、表扬、激将等方法,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地加强自身体能锻炼。

五、开展体能训练应把握的重点

1、预防训练伤

在训练中一定要加强保护和帮助,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参训人员发生训练损伤和长时间积劳造成的损伤,一旦发生,必须及时处理。体能训练组织不严密,容易出现训练伤,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在组织体能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加强作风纪律养成,保持正规的训练秩序,讲究方法,掌握好训练的节奏和速度,控制训练强度。

2、合理安排,注重实效

组织体能训练必须根据中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着眼实效,要考虑到本单位执行任务的情况,季节特征和训练场地等,要根据本单位的基础素质状况,选择训练形式,确定训练强度。制定计划和进度时,要注意合理穿插搭配各类项目,一般来说速度和灵敏内容靠前,力量和耐力项目靠后。训练时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使身体各部位、器官、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9)

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发展,运动员在大型化的基础上,掌握技术全面而且更加娴熟,攻防节奏激烈而有序,灵活多变的平面立体交叉进攻的战术打法使比赛更加精彩纷呈,这些都无不体现了当今排球运动水平又迈向了新的高度。只有了解了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技术特征,才能在训练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为改革和创新训练方法手段指明正确的思路。

下面我便浅谈当今中国排球的训练方式:

1训练方式

高水平排球大负荷运动量训练是我国排球训练的代表理论,这个理论效仿早年的日本女排,施行后对当时提高排球训练水平的确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那个世界各国训练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这样的大负荷运动量的训练方式,明显提高了技战术的熟练程度,也大大提高了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同时也改进了训练作风,无疑这种理论和训练实践是对排球运动的重大变革和推动。运动员常常在良性兴奋状态下进行训练,效率必然大大提高,技战术水平就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每堂课将分解的复杂的技战术进行重点训练,既突出了某项技术的训练强度,又兼顾了全面技战术的及时磨合,最终达到负荷总量水平较高的效果,大大促进训练效益的提高。

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赛,如何更好地把练和赛结合起来,科学地安排练与赛的关系也体现出当今排球强队的训练特征。排球强队已不满足于单纯从训练中获得提高,而是把大量的比赛过程也融入到其训练计划中去,以期达到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同时,在运用上也获得比赛的验证,摸索出一条“以练促赛,以赛代练,练赛结合”的“一体化”先进训练模式。

2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以能更好地完成技战术的要求,适应项目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体能训练的组织必须要为技战术指导思想服务,要充分重视技战术和体能的相关关系,严谨的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从排球的技、战术特点出发来组织训练工作。

2.1日趋科学化的训练

体能训练科学化是指在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全过程中,应用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科技成果,达到体能训练的定量化和科学化标准的卓有成效的训练。

2.2传统和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相结合

让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保存了传统的持续、间歇、重复、循环、游戏、比赛等训练方法的精华的情况下,还引入了高科技手段发展了许多新的训练方法,给传统的训练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传统训练与现代训练相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2.3突出专项强度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训练负荷的安排是以质作为训练负荷的灵魂。在保证其他项目不落下的前提,重点训练专项,使其更加突出,更加具有竞争力。

2.4保持专注度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时刻专注度,是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同时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供能特点及对机体的负荷特征更加接近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在训练过程的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均围绕比赛要求有目的选择体能训练手段。

2.5已赛代练

以赛带练,赛练结合,这样就使得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很强的专项能力,并可以在较短时间的系列比赛中连续创造高水平的运动成绩。

2.6高效能的恢复训练体系

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度重视运动员的恢复训练,采取多种手段加速恢复的实现。在当今运动员越来越强调专项训练高强度训练的形势下,恢复训练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效能的恢复不仅为运动员的优异成绩与频繁的世界纪录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也有效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是针对身体的核心肌群及其深层的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和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它不但起着稳定身体姿势、完成基本动作和专项动作技术的作用,而且也是运动员发力的主要部位,对上下肢体协同发力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3.1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排球运动员掌握和运用专项技、战术的基础和保证,核心力量对排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起着关键的支持作用。核心力量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作水平,将下肢和躯干肌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上肢,集合全身的力量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是排球运动的重要“发力源”。

3.2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提高稳定性

排球运动员在空中完成挥臂击球动作,需要合理地处理身体和球的位置关系,以及充分发挥全身的协调力量,这对排球运动员由深层肌群中的膈肌、多裂肌、腰方肌、盆底肌等控制的核心区稳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心理素质训练

分析优化排球训练心理是排球训练过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提高训练课质量的需要。排球训练是在一个动态环境中进行的,不同的训练对象,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员表现出的情绪往往不同,形成的排球训练心理气氛也就不同,构成的训练效果同样也不同,这就要求教练员在排球训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优化排球训练心理气氛,又要掌握排球训练心理气氛的变化特点,使运动员心理上互动,情绪上共鸣,从而营造出生动活泼、热烈紧凑的排球训练心理气氛,为“教”与“练”的更好进行提供保障,为整体训练效果的提高创造条件。

4.1语言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受到鼓励会愉快,产生积极的情绪,起到增力的效果。受到批评和指责会不愉快,产生消极的情绪,起到减力的效果。教练员运用语言鼓励时,要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事而异,切忌空头说教。

4.2变换训练方法

教练员需抓住运动员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加之训练方法新颖和奖罚分明,就能增强运动员的责任感,促使每一名运动员努力完成好每一次防守练习,就能调动运动员主观能动性,使排球训练心理气氛呈现出活跃、积极的状态,从而既能优化排球训练心理气氛,又能提高防守训练质量。

参考文献: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1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自由体操后半程技术质量与稳定性训练方法与手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实体和电子刊物中的相关文献,并收集对本研究有价值的相关观点。同时对相关教练员培训政策进行深入了解。

2.逻辑分析法:利用逻辑推理对训练手段的原理进行分析。

3.访谈法:对广州队、北京队及国家队的5名教练员进行访谈,收集高水平一线教练员的权威观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技术的训练学诊断与状态模拟训练

1.诊断的内容与要素分析

在自由体操的训练中阶段性的分解训练与成套组合训练的结合能够快速发现运动员出现技术问题的规律性,发现这些规律性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基础。在阶段性的分解训练中,运动员的潜在问题容易被忽略,部分技术问题容易在后半程动作中因疲劳导致。因此,在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训练中有必要留下完整的影像资料,训练后对其进行分析。资料和分析结果的积累最终可以帮助教练员有效诊断规律性问题。才有可能根据技术问题设计和安排训练手段与负荷。

2.自由体操成套技术的状态模拟训练

如果阶段技术环节运动员可以顺利完成,但是在成套的后半程完成动作的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失误,说明运动员局部肌群力量耐力或整体符合该项目的供能系统功能仍有待提高。

状态模拟训练是指找到易出现技术问题的环节点,模拟该环节出现前的身体机能状态,包括心率和肌肉疲劳程度。这种训练方法的优势在于运动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易出现技术问题的部分环节,但是在身体状态上又同成套技术中出现该环节时高度相似。解决了分解训练在该项目中的弊端,可以帮助运动员有效加强后半程高质量完成技术的能力。

(1)达到自由体操后半程身体状态条件的方法

诊断结果如果为局部肌肉力量耐力较差,可以通过该局部肌肉的高强度刺激达到甚至超越成套动作中该技术环节点的疲劳程度,之后进行后半程技术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同样也体现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的高度结合,更体现了将力量训练效能直接转化为专项技术需要的过程。

利用运动员的生物适应机制的作用,在相同负荷局部肌肉力量训练结束时,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将会越来越小,运动员完成后半程较易出现问题的动作时能够表现的更为从容,基础是整体心肺功能与导致问题的直接因素――局部肌群力量两者同时提高。

(2)训练中细节的调控与把握

最初实施该训练方法时应以保证运动员顺利且较高质量的完成后半程动作为基础。当教练员认为在最初设定的力量训练负荷基础上运动员高质量完成后半程技术稳定性较高时,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力量训练负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提高负荷。其一,增加练习的强度或组数与单组重复次数;其二,增加相同部位肌群的其他训练手段,利用其他训练手段形成的新的刺激来达到提高负荷的训练效果。待此基础运动员仍可稳定且高质量的完成后半程技术时,需要再次增加力量训练负荷,一般在这个训练阶段的力量训练已经超越了之前成套动作中技术问题出现环节前的负荷。如果运动员在此基础上仍可以高质量完成动作,说明运动员的局部肌肉力量耐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并且这种力量能力的提高已经体现在专项技术之中。

(二)自由体操专项供能系统的训练

1.训练方法及其原理分析

运动员在完成成套自由体操的过程中,需要承受极大的负荷刺激,和其他体操项目相比运动持续时间最长,需要运动员具备多次数,长时间,多肌群发挥高强度工作的能力。这也是高质量完成后半程技术动作的另一个基础。根据以上专项需要,教练员可以将不同的专项需要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针对成套动作后半程技术稳定性保障的专门体能训练。因此,可以将较高强度的跑、跳跃、动力性与静力性专项力量、分解技术几个因素融合在一起,将器械在安全的基础上集中摆放,制定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同时,对运动员整组的完成时间进行严格要求,这种围绕专项竞技要求进行的组合训练,效果要比单纯的某一种因素的训练效果更为明显和直接。

2.青少年运动员专项供能训练核心要素的调控与把握

在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供能系统组合训练中,尽可能将技术含量高的内容安排在每组训练的开始部分,如果安排在众多手段的末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技术训练的难度,否则在疲劳程度控制不理想的状态下,容易出现因技术变形或失误造成的运动损伤。有两种方法可以逐渐化解以上矛盾。其一,逐渐将技术训练的环节向后退役。其二,技术训练在整组综合训练中的位置不变,但负荷量适当增加。

3.专项供能训练与其他训练手段的相互支撑

通过提高专项供能系统来达到提高自由体操后半程技术稳定性的目的需要在多种训练手段中有针对性的予以加强,体操训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每一个训练因素都在与其他训练因素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提高专项供能系统不能单纯依赖某一两种训练方法或者手段,需要将这种因素更多的融入到其他训练中,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三、小结

(一)提高成套自由体操后半程技术质量和稳定性需要诊断问题技术出现的规律性,并以此为制定后续训练手段方案的依据。

(二)自由体操后半程的状态模拟训练既可以体现分解训练的优势,同时有效避免了分解训练在该训练目的条件下的弊端。

(三)利用自由体操的不同专项需要进行多因素的高强度和密度的组合训练,可以有效发展该项目的专项供能系统。

(四)青少年在进行供能系统组合训练时要注意技术环节的位置及其增加负荷强度的基本规律,以避免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11)

3. 激活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练习方法; 4. 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基础动作练习方法;

5. 提高青少年协调用力能力的动作整合练习方法; 6. 提高青少年快速伸缩力量的练习方法;

7. 提高青少年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8. 促进青少年体力恢复的再生练习方法;

9. 提高青少年能量代谢能力的练习方法; 10. 提高青少年最大力量的练习方法;

11. 提高青少年旋转爆发力的练习方法; 12. 提高青少年躯干支柱力量的练习方法。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首都体育学院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向的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田径专业的教学训练工作,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青少年学生体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应用水平。为配合本专题,作者将竞技体育领域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学校体育教学化,以期更好地指导、运用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旨在服务于普通青少年学生群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为一线教师从操作层面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案。希望广大教师以此系列专题为基点,认真学习其教育教学原理,领悟案例设计思想,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并设计出更多有效提升学生体质的课堂练习内容与方法。

摘 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按照最佳运动能力发展的金字塔结构模型和逐级进阶模式,较好地将功能动作筛查、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恢复与再生等内容实现了无缝链接,充分体现出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标的训练新特征,其核心理念反映出身体训练已从重视提高肌肉力量的低端要素,向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高端要素转变。

关键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12-0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源于医学的功能康复训练,兴盛于职业体育,它所包含的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肌肉动员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整合、专项动作准备、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等内容,不仅较好地服务于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且还可以转化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用性方法。本文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定义、内容体系作为系列专题文章的切入口,在后续的文章中将逐一介绍上述系列专题,以期让广大读者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有一个全面了解,更好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服务。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宗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整合资源,做好损伤预防,努力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多维、多关节、运动的无轨迹、无序,而且在运动场上的动作模式要与功能性训练相一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之所以强调动作模式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因为他们认为发展肌肉力量未必能提高运动场上的动作效率,但动作模式训练一定能够提高专项动作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并且能在运动场上得到有效的展现。而传统的体能训练理念则是进行单方向、单关节、实效性较低、有序的训练过程。但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施需要一个复合型训练团队作为支撑,它不同于传统的一名体能教练员身兼多职的训练模式。因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把训练视为一个科学的整体系统,并提出运动员的成绩是体能、技能、战术、智能和心理的综合表现,因此,它在各训练系统内进行了资源整合与协调,并将哲学、方法学、战术训练等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界定

1975年Yamamoto和他的同事在将功能训练运用到西点军校的伤病士兵康复训练中,他们把功能训练的重点放在膝关节的损伤治疗方面,内容是针对士兵的受伤膝关节采用动态练习来恢复其灵活性。随后Kegerreis在1983年提出了“特定需求的专门性适应(specific adaptations to imposed demands)”原理,即SAID。美国运动委员会(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也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训练动作的一项专门活动,它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则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运动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美国著名学者Boyle M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包括平衡练习、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训练。Gambetta V在《遵循功能训练的路径》《功能性模式》《力量与功能》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多关节、多运动面、多方位、强调本体感觉的运动,包括减速、加速以及稳定性能力、对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控制能力、控制身体重心、对地反应力和冲力的调控能力。Santana J.C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将日常的身体活动和竞技运动整合为一体的系列活动。Steven P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就是将具有力学特征的、协调的或者有活力的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Michael P. Reiman 和 Robert C. Manske 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各种人群完成任务相关的、目标确定的、环境合适的、身体的多个系统与组织参与的任何运动形式。1997年,GrayCook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应注重身体动力链的作用,训练中应该将整个人的身体看作是一个动力链,避免某一环节单一的训练。2001年,美国著名体能训练学专家Mark Verstegen提出“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动作”。他认为身体动作承载着运动素质和技术,动作模式的优劣决定运动成绩的表现,动作决定肌肉力量传递和发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动作决定能量传递和转移。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理,在多平面、不同负荷和速度的动作模式训练基础上整合多关节来加强动力链作用。以髋部的旋转和伸展为基础是大多数体育动作的原动力,通过提高身体的躯干力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能量泄露,保证更为经济有效的动作过程。

由此可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在一定负荷和速度条件下所进行的各种递增式,并将多关节、多平面和本体感受性融为一体的专门动作训练方法。其核心内容包括:FMS测试、软组织唤醒、肌肉—神经系统激活、动作准备(含躯干支柱力量、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动作技能、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代谢系统发展、再生与恢复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主线就是以FMS测试作为切入点,以动作模式训练为主体,以提高动力链传递效能为核心,以提高或改进运动员在场上竞技表现能力为目标。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Michael Boyle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从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它在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是一般身体训练理论的延伸和细化,促使一般身体训练朝着指向性和针对性方向发展,同时它又是对专项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提升专项训练的有效性,缩短一般身体训练效果向专项技能需求转化的时间。2003年,Gray Cook进一步提出了“最佳运动能力金字塔”的概念,(图1和图2)。

从图中的内容结构可以看到,Gray Cook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所有体育技能训练的基础,运动功能训练也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将运动功能训练融入到运动员日常的训练中能够完善其训练模式,不仅能够保持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同时也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保障专项训练。最优化金字塔结构的核心是强调训练要以人体基本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在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稳定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再升级到第二阶段的有效动作模式。

能力训练阶段主要是强调动作的经济性和高效性,而动力链传递效能又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此阶段训练尤为强调完整动作的整合和动力链的高效传递效能,以上两个方面才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所在,即运动员在身体运动功能发展到较高水平上,才能够有效发挥专项技战术水平,最后达到技战术的有机结合和能力展示。

我国学者对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始于2006年刘爱杰博士首次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到中国竞技体育训练实践。2007年他在《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一文中写到起源于康复中心、健身房的功能训练正向竞技体育领域不断渗透,并指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体能训练专项化的桥梁。2008年,他又在《我国运动过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人体的所有复杂动作都是由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并且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袁守龙博士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应包括动作衔接的加速度、平衡性、稳定性等练习在多关节、整体性、多维度的动作训练;强调将平衡控制和本体感受加入训练当中,强调身体躯干核心部位的控制和稳定。在传统结构性力量、耐力和素质等训练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动作模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多种方法,对提高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的动力链效应明显,丰富了传统的体能训练体系。笔者在《躯干支柱力量与动力链传递效能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本质差异在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的是动作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的是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专门动作质量和竞技表现能力,而不是提高肌肉的力量(表1)。

从一堂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的内容来看,它的顺序基本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伤病预防练习、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这一流程并不意味着每堂训练课都要完成上述全部的内容,而是根据当天专项技术训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内容。其中,伤病预防、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整合等属于功能动作,以徒手练习为主;快速伸缩复合力量、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等则属于身体运动能力,以抗阻力练习为主。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板块及其功能来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FMS测试,评估运动员躯干支柱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2)肌肉的拉伸、神经的激活等方面的动作准备活动,使得运动员做好充分的准备;(3)技术动作活动的准备,此阶段与专项的结合更加紧密;(4)运动员专项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5)与专项模式相近的能量供能系统的发展;(6)恢复再生的放松工作。但是,所有的这些训练都是在营养保证的基础上完成的。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科学基础与实施过程来看,它是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运动技能学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教练员团队也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体现出明显的整合集成特征(图3)。

由图3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拥有一个团队来保障,职业体育的教练员团队通常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顾问,以便最迅捷、最有效地转化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在短时间内按照培训工作流程,培养出符合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所要求的教练员。

而传统的体能训练则是高度重视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高度重视肌肉力量的增长。体能训练所涉及的学科相对较少,训练也基本上是由专门(或兼职)的体能教练员负责实施。这种训练模式有其优点,但也同时会出现有些运动员尽管身体素质发展的很好,而且身体外型也很强壮,就是在场上跑不快、跳不高、停不住、转不动,比赛场上所需的专门动作做不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体能训练仅重视了肌肉训练,而没有重视动作训练。因为肌肉训练未必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而动作训练才能把专项动作所需的肌肉力量发展起来,并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诞生实质上是代表了当今的身体训练已从重视低端要素(肌肉训练不断提高肌肉力量)向高端要素(肌肉—神经系统协同训练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转变,这是一个训练理念的转变,也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人才培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