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4 16:51:08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91-01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流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1]。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研究

2.1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如《鲁本的秘密》一文,课文讲了鲁本作了很大的努力,攒钱为母亲买胸针的事,可教育学生应孝敬父母;教学《詹天佑》一文时,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为了争取修筑权,为了给自己的祖国争一口气,他不畏强权,严肃的工作态度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以及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讲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可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以及唐诗宋词等,教学中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也可以借助黔西南州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如贞丰县"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兴仁县"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为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和风情节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2)

二、为什么要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培养中的作用

(1)语文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接受知识,同时包括思想的升华。语文课程中不乏有优秀的德行操守的案例,不论古今,都是加强德育教育的好的素材。通过教材中的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对此有所感悟。语文课程中的案例是现成的教学材料,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便可以达到德育的效果。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利于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2)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的重要场合。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加强德行的培养便是传道的过程。教师传播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课程决定了教学情境更适合进行小学生德育的培养。

三、怎样在语文课程加强德育培养

(1)利用语文课程中的优秀德育案例说明。语文课本中不仅有古代品德典范的例子也有近代优秀人物的事例。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不H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也潜移默化的接受精神的洗礼。不但有提高自身修养的优秀文章、名言警句,也有增强爱国意识、感恩意识的直观素材。这位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媒介。

(2)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要求。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这个是模仿力强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差,但模仿、学习能力极强。身为教师,要加强自身要求,提高自身素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严于律己,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尤其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正能量的传播。

(3)从实际生活取材,提高课堂趣味性。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注重生活中的点滴,多以身边的人或事为例,通过各种善行义举,缩短学生与人物的距离。学生可以近距离感知品德高尚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以身边真实题材为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安排学生适当的进行善举的活动。从小培养学生感恩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品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善行义举活动,不仅提高自身德行,也是回馈社会的良好行为。例如:关爱社区老人、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团结同学等行为。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友爱他人,在潜移默化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结论

通过语文教材案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世界真、善、美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将知识的传播与德行的培养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使小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形成行为习惯,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缺失。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险,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3)

视频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延展,本文所说的视频案例指的是课堂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设备、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这种把传统的文字记录改用视频记录,可以更好地捕捉和传递真实的课堂情境,既弥补了文本案例研究的局限,又能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使得课堂更加丰富生动,尤其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尤其突出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教学知识,而技能教学的知识很难只通过传统讲授来获得,视频案例教学恰好搭建起了这座桥梁,将教师的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主要探讨视频案例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描绘步骤,分析优势,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等要素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中理论需要理解,技能训练更为重要。为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我们将视频案例应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

(一)视频案例在准备阶段的应用

课程准备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示范课。学生刚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课堂充满了好奇,优秀而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感性认知。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第一堂课从课型上我们选择了综合课的视频案例,从教学内容上基本包括词语、语法点和课文的讲解和练习,更突出了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从教学阶段上选择了初级阶段教学案例,主要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基础阶段也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为下一步的理论讲析奠定了基础。

(二)视频案例在讲析阶段的应用

本课程讲析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各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技巧;二是各语言要素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步骤。分别结合视频做案例分析。语音教学通过视频来解决声母、韵母、声调中的难点,掌握常用的教学技巧及练习方式。汉字的笔画、笔顺、部件的教学结合汉字动画制作视频进行教学。词语教学,通过视频案例分析词语的展示顺序展示技巧、词语讲解的各种方法、词语练习的多个题型等。语法教学,通过视频案例分析常用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如语法项目的引入方式、语法项目的解释角度、语法项目的归纳总结以及多种操练方法等。课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步骤,即课文的导入——课文的讲练——课文的表演等,可见视频案例的介入使每一部分的讲析显得具体而生动,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视频案例在观摩阶段的应用

观摩阶段是视频案例应用的又一重要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观摩前的各项准备:要有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以学习的心态最大限度地从观摩中获得经验;要了解案例所涉及的主体和客体特征;要掌握观摩的具体方法:做到一观察、二思考、三评价。其次观摩阶段由学生分组进行,教师有目的地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案例,并提出观摩要求。学生反复观看案例,观察学生座位的排列、教师的体态语、板书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及课堂气氛等;思考教师控制课堂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和教学时间、如何定位和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最后对上述内容做出评价,写出观察报告,由小组在班内进行汇报,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观察报告做出点评。

(四)视频案例在实践阶段的应用

实践阶段安排学生课堂模拟。首先教师选择优秀视频案例,从教学过程入手,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布置作业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既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又让学生体会教学环节的交叉性和多层次性,然后进入课堂模拟。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10分钟的教学模拟。学生分小组进行,自己选定教学内容,集体编写教案,一人模拟教师,其他成员模拟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课堂环境。班级其他学生对该小组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分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有异议双方可以交流,模拟小组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整个过程教师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模拟进行完毕,教师对模拟方和评论方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评出最佳小组及优秀个人。第二步30分钟的教学模拟。由评选出来的优秀个人挑选学生组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共同编写教案,进行微格试讲,然后把讲课视频拿到班级和全体同学一起观看,师生对这些视频进行分析、讨论和反思,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提升。

三、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优势分析

“现代教师培训应当继续开发在行动中学的思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才是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的必由之路”[2],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认为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更有其突出优势:

(一)视频案例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理论的讲授是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以理论为指导,才能使实践有坚实的基础,是开启该教学模式的前提。不论是讲析阶段还是观摩阶段,通过视频案例,学生可以对课堂进行深度观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加以反思,从而建构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以观察报告的形式加以总结。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理论的指导,这种观察就会流于形式,如果没有视频案例的分析,理论就不能被具象化。因此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就如同一座桥梁,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视频案例以其高情境化、多层次性展示了真实而复杂的课堂教学

视频案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呈现课堂的基本情境,是即时的课堂,属于高情境化的材料,无不展现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讲析阶段和观摩阶段,展示不同层次的案例:既有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案例,也有一位教师不同内容的案例;既有优秀的示范课,也有存在缺陷的不完美的案例;既有高校教师的案例,也有试讲学生的案例等。大量的案例、众多的信息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励着学生不断思考,并最终去指导他们的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视频案例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视频案例教学使教师的讲授大大缩减,但又处处可见教师的身影,从选取分析案例、提出观摩要求、点评观摩报告、修改学生教案、组织小组模拟及评比到最后的微格试讲,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进行,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这种高要求中不断经历着困惑、感悟,并在这种困惑和感悟的过程中实施着一个观察者、引领者的角色。同样,视频案例教学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论是个人展示还是小组合作,不论是课下视频观摩、教案的编写,还是课上的教学汇报、讨论互评,处处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学会进行专业观察与思考,既彰显个人能力又突出了团队精神。可见,视频案例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双向交互,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视频案例以其灵活性提供了讨论反思的空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上述教学过程能够做到课上课下相互配合,与视频案例使用的灵活性密切相关。课前教师会把视频案例、讨论题目、学习要求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多次观看视频,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就首先保证了小组内部共享经验和评论。课上就同一视频案例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反思;另外,案例的灵活性还体现在随时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从截取词语教学、语法教学的视频片段分析讨论,也可以按教学环节截取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以及布置作业的片段分析讨论等,甚至同一个视频也可以分阶段重复播放,通过分析讨论便于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总之,视频案例以其灵活性给师生提供了讨论反思的空间,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视频案例教学实施的改进建议

(一)立足自身,加强合作,提升视频案例的品质

“视频案例是一个综合成果,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3]可见,视频案例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录像,对其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目前我们的案例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国家汉办资源共享平台及部分教学视频网络平台;二是部分高校的资源库;三是本校学生的课堂模拟。其中虽然不乏优秀案例,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视频案例系统性有待完善,课型上主要集中在综合技能课,而专项技能课型较少;内容上语言要素不很均衡;教学阶段上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可见教学资源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进一步依托国际交流学院,完善留学生教育平台,并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实现院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以提升视频案例的品质。

(二)完善教学平台,实现多媒体视频和网络的无缝对接

视频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教学技能有突出优势,但实施该教学模式占用时间较多,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例如案例的搜集整理、案例的背景介绍尤其是观摩和实践阶段,还需要教师拿出大量课下时间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但现实却是课时不能增加,教师时间也有限,教学技能又急需加强,必要讲析还不能减少。如何来平衡这些矛盾,建议进一步加大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继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多媒体视频和网络的无缝对接,优化教学过程。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前观看视频、了解视频背景,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感,同时还能和其他同学互动。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登录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网上点评等,一旦这些环节得以借助平成,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实现该模式的效用最大化。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具备过硬的教学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视频案例以其自身具有的情境化、可视化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特点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课程中,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然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一门课程的开设、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一个更科学的教学体系,需要多门课程的协力配合,继续加大教改力度,优化教学过程,不仅加强课堂上的实践环节,还需要借助孔子学院、高校国际交流学院以及社会上各级培训机构的力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4)

一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情怀概念的提出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构建了“纵向三级递进、横向三类覆盖的分级分类认证标准体系”。“教育情怀”这一概念也成为认证标准之一。《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认证标准的第三级也同样有)“二、毕业要求”包含“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践行师德”又包含“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两个方面。“教育情怀”是指“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教育情怀首先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即具有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个人对教育职业的高度认同;教育情怀其次体现为对学生的情感,即愿意做学生的引路人;教育情怀最根本的作用在于能够赋予我们的工作以意义。有情怀与没有情怀是不一样的,情怀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没有教育情怀的人,只会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个可以维系生存的手段,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而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绝不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情怀的有无,对于教师来说意义深远。“显然,教育情怀不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特征,更不是肉眼可见的‘量化’指标,但它的存在却丝毫没有被怀疑过。它是一种超验的‘行动意识’,是渗透于教育者教育行动过程中的意念,是对教育者的行动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力量。”总之,培养合格与优秀的教师,教育情怀的有无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如何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情怀成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2]。

二当前高师学生美术教育情怀的现状调查

据一项调查显示,地方高校的美术学专业中只有41.7%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师职业,这种择业心理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也是影响其择业心理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学生认为教师从事的是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劳动,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和新意,更谈不上乐趣。对事物的认识是决定一个人对待某事物的态度与情感的主要因素,有一种认识我们称之为陈见,那就是当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我们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位置,缺乏对这一事物现状的调查与了解。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后,接受的多半是专业训练,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发生在专业领域的事情,比如画展、画家等,而对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关注很少,除了自己对曾经的中小学经历的记忆外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很难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这样就成为了学生今后从事教育职业的一种障碍,消除这一障碍已经刻不容缓。改变学生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成见,重新认识新环境下的教师工作特点,激发其成为教师与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意向应该成为美术教师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最有力的武器即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那些在教改浪潮中涌现出的优秀的教学案例,事实胜于雄辩,这些课例是基础美术教育最形象的代言人。正如艺术的本质规律体现在一系列标志着人类艺术最高成就的经典名作之中一样,美术教学的本质规律也必然体现在那些优秀的经典课例当中。读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相同的时间里,其得到的收获和进步要大得多,多读经典才能形成一个人高层次的品味和追求,进而在行动中以高标准来塑造自我。

三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作用

教学案例是指“在教学实践、作品(论著、电影和小说)中存在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事件或教学故事。[3]”好的教学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所谓“有教育意义”是指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从中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方法或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专业要以引导师范生‘做学生成长引路人’为目标,通过参与式课程学习、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主题性教育活动、行动性实践体验、激励性成长评价等养成途径和形式,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在于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和全面发展,加强自身修养,丰富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奋发的态度和持续努力的行为。[4]”其中“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都可以通过优秀的教学案例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观、学生观的引导,所以,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未来美术教师的教育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

观摩学习优秀的美术教学案例,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一方面是因为:优秀的教学案例首先是充分体现出了当前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改革意识的教学成果,代表当前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普遍现状与趋势,是优秀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体现,因此能形成学生对于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的正确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发以及新版教材的编写和应用,使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涌现出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例。笔者有幸到中小学观摩现场美术教学,对一些优秀的教师和课例感受很深:那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结构谨然流畅的教学组织,踊跃表达丰富情感体验的快乐学习的学生,教学姿态与风度游刃有余的老师,还有孩子们创作出的一幅幅充满童稚和无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教学已经成为了艺术,聆听一节美术课犹如欣赏一件精彩的艺术作品,使人神情舒畅而愉快。另一方面是能让师范生重新认识美术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为什么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留给大家的是单调乏味的印象,而如今课改后的美术教学则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工作乐趣与价值呢?那是因为教学中的一系列因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新课程观念给予了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大空间,这种空间的获得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创造性特点:首先,课程标准只对学生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教师与学生为达到这一结果的途径是多样的、不确定的,这就为教师提供了选择方式与途径的自由空间;第二是教材观念的转变,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其作用只是起到沟通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联系的媒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不局限于教材,可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重新设计教学方案,课程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创意,其他教学资料的收集与运用能体现每个教师的特色,这样,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美术教师上其效果都是不同的,都深深地打上教师本人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三个转变是教学过程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单向传授式的,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灌输式教学是最贴切不过的:“人都成了哑巴,只有真理在说话。”教师即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学生都被剥夺了话语权。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智慧等智力因素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感受、态度、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程。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场所,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远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教学的呆板与乏味,而充溢着师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还有一个转变是教师的作用与师生关系的改变,过去的师生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灌输与接受,而现在的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合作,这种转变也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过分的严肃与冷漠,而增加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使课堂充满愉悦与乐趣。总之,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广泛的自由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营造生动的课堂。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重新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将增强他们毕业后从事教育职业的意向,从而在读书期间注重自身教育知识的储备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态度将得到极大的改变:从不得不学到不能不学和乐于学习。正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一系列优秀教学案例之后写道:“在我看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原有的单一的教条式教学模式被打破,师生互动,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吸收与学习他人优秀方面的能力,而这次的《优秀教学案例赏析》课程,正是以这样的新式教学,让我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在老师的教学和引导下,我这次课程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案例赏析的知识,也见证并学习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是如何上好的。……在还没有上这个课之前,我其实打算毕业后不从事教育类工作的,我总觉得小孩子太调皮了,我不想去引导和教导他们,但现在我看到这些优秀教学案例后,我觉得教师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当你把孩子们都教育好,你们相处如一家人,那该是何种成就感能够比拟的呀!所以,我现在应该提高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自我与职业认知,树立高尚的教师专业价值观,向做一名好老师奋斗。[5]”

(二)有利于师范生反思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二、毕业要求”中的第四点是“学会发展”,包括“学会反思”与“沟通合作”两个方面,“学会反思”是指“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6]”一切的教育最终要变成自我教育,而反思正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与获得进步。学习优秀教学案例能让师范生了解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使其产生紧迫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与改变学习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绘画功底不错,已经足够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了,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绝非仅仅是能教学生画好画这么简单。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有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启发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而这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只教学生画好几幅画,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完善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当师范生认识到这一点时便会在心理产生紧迫感和差距感,这种紧迫感能激发学生抓紧在校时间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会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一位学生在赏析了一系列优秀的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后,产生了这样的反思:“由左斌老师上的那堂《品析父亲》的鉴赏课,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让我惊叹,环环相扣的环节设计,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让未来会成为教师的我深感不足,同时也激发了我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外知识的心理……还有一堂小学美术课《傩戏面具制作》开始导入的环节也让我眼前一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导入方式,但这种表演式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将我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7]”优秀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是一种美的熏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与使命,从而产生乐于从事教育的情感与意向。

四以优秀教学案例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方式与途径

学习优秀教学案例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另一种是来自于文艺作品如论著、电影和小说等中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实践中的教学案例主要是指美术教学的课堂实录,学习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现场观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师范生到附近中小学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的好处在于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而深刻,课后还可以与上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二是通过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课。比如各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往往都配有教学视频,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老师就教材中的某一课题上的一堂完整的美术课。另外还有全国或各省份举办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比赛的一些录像课,都是来自实践中的教学案例。由于时间与空间条件的限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观摩录像课是我们进行教学案例赏析的主要方式。录像课具有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因而可以对某一课例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互联网与现代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发达为我们进行录像课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优秀的教学课例,也可以自己深入基础美术教学的现场进行拍摄和录制,高校教师应密切关注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与之保持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生动直观地学习其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很多同学都表示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对其微格训练很有帮助,微格训练课程的安排是让师范生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她们能从在这些案例中学习到的优秀教学形式灵活改变借鉴于自己的上课训练中,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知道教师应该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如何教育、管理学生,及老师教学的不足之处应该怎样避免,这对她们将来的教育实习也能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由于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经典熏陶,学生在进入教育实习后会自动地以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来要求自己,使其教育实践在开始阶段即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为其毕业后选择教师职业提供优势。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学习,还可以让师范生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位师范生在赏析了人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材配套视频中黄静老师的一堂课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其中我最喜爱的优秀教师黄静老师的教学案例,她给我的印象与众不同,上课风格独特,深深吸引了我。她上的是八年级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这一单元,老师的声音很好听,使我觉得她去配音一定也不差。从她上课的内容、谈吐可以发现黄静老师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她例举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引用了许多中国古典诗词,就连她说话时的肢体语言也如此优雅,板书上的字体也刚劲潇洒……[8]”从中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会为师范生学习与前进提供榜样力量。当然,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并不意味着盲目崇拜和模仿,优秀的课例也会有其不完美之处,在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教学案例赏析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和改进。

(二)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5)

她始终在不断地钻研、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教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她的教学成绩在全旗统考中连续好几年第一。

为了管理好班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班级凝聚力,她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她的班会课每周一个主题,内容丰富:理想、勤奋、团结、安全、学习方法……学生在这些主题班会课中提高了认识,掌握了方法,增强了凝聚力。她还以小组为单位办了班级小报《清风小河报》,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她不仅是严格管理学生的管理人,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

2012年,棋盘井中学参加了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她是我校课题的负责人,为了带领大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实现少教多学,课堂高效,她向年轻教师一样,积极参加培训,虚心学习,参加公开课教学展示,与同行切磋,相互学习。她总是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她是我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她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沉吟集》《中学生必备古诗词》《棋盘井中学优秀作文集》,她创建了我校首个文学社团——"春晖"文学社,并且出了六期社报,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她负责编写了《少教多学论文反思集》《少教多学案例集》《少教多学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她热心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她待人诚恳,为人谦虚耿直,捧着一颗教育热心,做好每一件事。在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仍能以满腔的热情从事一线教学,从不懈怠,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相信张炜老师会在将后的教育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主要业绩:

2002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旗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2年荣获内蒙古首届"文星杯"青少年作文大优秀组织奖;

2004年教学案例《月亮上的足迹》获部级一等奖;

2004年论文《课改让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表在内蒙古自治区出版的《新课改理论与实践》上;

2004年鄂旗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奖;

2006年课件《大雁归来》被自治区评为"辽教杯"教学软件二等奖;

2007论文《诵读课之我见》获部级一等奖并发表在《方法》杂志第三期上;

2008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名教师称号;

2008年教学录像课《三国演义导读》获自治区一等奖,论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第三届教学论文二等奖;

2008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沉吟集》;

2009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教师称号;

2009年被旗教育局授予鄂托克旗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2009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一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四《寻梦》。

2010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园丁称号;

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中荣获初中组"读书百杰"奖;

2010年在鄂尔多斯市第五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初中语文教学能手;

2010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二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三《寻梦》;

2011年所带班级107班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2012年编写了棋盘井中学校本教材《中学生必备古诗词》;

2012年教学案例《三国演义》导读被评为部级一等奖;

2012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撰写了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主持课题研究;

2012年先进事迹在鄂托克旗电视台桃李芬芳栏目中报道,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2014年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中评为优秀主持人;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064―03

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是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教育改革的成败。1933年出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指出:“大学者,大师荟萃之地也。如果一所大学聘任的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最优秀的大学。”当前各个学校在争创一流名校的建设过程中,无不将培养和聚集优秀教师乃至大师作为重要抓手,不惜采取超常规措施、付出超常规代价全力打造优秀师资。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对优秀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英语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国外学者对于优秀教师和专家教师的研究多融为一体。学者们习惯侧重研究专家型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能力等教学方面的能力特征。斯腾伯格(Stemberg,1995,1997)提出了专家型教师具有三大特征,即善于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效率高、富有洞察力;哈蒂(JohnHattie,2003)提出专家型教师具有五个维度的原型特征,即能识别本学科的本质表征、能通过交互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能监控学生的学习并提供反馈、能专注于情感品质、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国内普通教育学领域,学者们试图总结优秀教师的特征,并将其作为培养教师的理论依据。例如,傅道春(2001)认为优秀教师的特质:一是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二是优异的教学能力,三是良好的性格特质,四是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周正(2011)在大规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新时期的优秀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能、高尚的职业道德、敏锐的研究思维以及强烈的合作意识。

但是在现有文献中,专门研究优秀英语教师成长特征的资料还较少见。吴一安(2005)通过对213名优秀教师进行调查,提出外语学科优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科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观和道德观、教学观、教师学习与发展观。高悦伶(2008)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优秀英语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

国外对于英语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固然可以借鉴,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显然不能照搬。国内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普通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具体某学科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研究还较为少见。在现有文献中还存在对优秀英语教师的特征界定不统一、解析不够充分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了省级教学名师和校学术带头人各一名,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揭示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并做详细阐释,以期为促进我国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二、研究方法

1.设计理据。本研究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Yin(2002)认为案例研究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二是不对行为事件进行控制;三是关注当前发生的事件。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是对教师现实生活的最大揭示,不对研究对象进行干涉,关注的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因此,对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的研究适合运用案例的研究方法。其次,Rosenshine(1971)指出,所有忽略学生学习是否发生的教师研究都是“自我陶醉式的、不道德的研究”,所以对学生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成了研究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对象。某重点高校的两名优秀教师征得同意后自愿参与本项研究。一位是张老师,女,45岁,教龄21年,教授,省级教学名师,所教授课程为大学英语。另一位是李老师,男,49岁,教龄21年,教授,校学术带头人,所教授课程为语篇分析。这两位教师的共同特点是教学效果优秀,科研成果卓著,均有高水平的专著出版和核心期刊。

3.研究工具。一是课堂观察与录像:课题组以不介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分别对两位教师进行了课堂观摩与录像,并做听课记录,以分析研究对象的教学绩效状况。二是学生问卷调查:先从相关文献中整理收集有关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特征,初步形成开放式问卷并收集指标,然后通过专家评定法进行归纳试测,最终形成正式的封闭式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教师的专业态度和教学水平等维度。回答建立在利克特5分量表的基础上,从“1”(非常不赞同)到“5”(非常赞同)。共有两个班的86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79份,占91.9%。三是教师访谈。采取半结构访谈法。访谈提纲由较为固定的问题组成,主要回答“为什么”、“如何”、“怎样”等问题,通过了解教师对教学行为的阐释,以获取优秀教师的专业特征。为使访谈气氛轻松和谐,访谈中只做记录没有录音。

4.数据分析。最终获得的研究资料为8小时的课堂录像、79份有效调查问卷和5万字的文字资料。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相关分析,访谈素材运用MAXQda进行质性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呈现与分析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访谈中的表现与意义阐释,并结合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借鉴“主题一致”的分析方法,力图把课堂事件、教师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潜在内容联系起来,以回答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是什么。通过对数据的剥离、陈列和文本分析,发现如下几点:

1.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李老师说:“做老师就必须尽心尽力,面对学生,不尽职尽责总感觉良心上过不去。我也抱怨过待遇低、工作累,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只有努力做好,人生才有意义。”张老师说:“我挺喜欢当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感觉自己永远年轻。尤其是做英语老师,经常和学生互动一些开展活动,还是很有乐趣的。”在访谈过程中,这两位教师还展示了与学生的合影,参加活动的录像、教学获奖资料、学生送的小礼物等。这点点滴滴都说明他们真正体会到作为教师所特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两位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学生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在回答“教师是否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是否关爱学生”等问题时,90%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非常赞同”这一分值最高选项。

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观呢?李老师认为首先是热爱教育,只有从内心里想去做,才有献身教育的巨大动力、有所作为。其次就是要敬业,尽心尽力完成教师岗位所赋予的各项职责。张老师认为关键是真心喜爱学生。只有喜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全面成长,才愿意为之付出,教师也能更好地自我发展。因此,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可以归纳为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喜欢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视为生命中的必需。

2.精湛的教学水平。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通过查阅教师的业务档案发现两位优秀教师的专家和学生评教成绩在所属院系中均名列前茅。尽管评教成绩不能科学公正地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受学生欢迎、同行专家肯定的程度(Andrew Good.wn,2011)。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教学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呢?为此,笔者专门同两名教师做了探讨。

(1)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在两名教师看来,教学理念比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重要。李老师:“英语学习应该以学生中心,老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张老师:“我觉得外语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过程,也是人格化的过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两位教师每次都让学生们做课前展示(presentation),其内容或是学生的研究成果、或是演讲、或是话剧表演,形式极为丰富多样。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2)优异的学科教学能力。根据吴一安(2005)的研究,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可以融外语知识、教学能力和运用能力为一体,即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复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掌握系统的语言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语言学相关的分类学科如语用学、语言习得论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知识。仅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教师还需要掌握教学法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在访谈中,两位教师都谈到了这一点:“教师的语言水平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教好,还需要不断实践。”“先进的教学理论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譬如我觉得交际法教学有时候就不合适。”丰富的所教学科知识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但不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唯一条件,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才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两位教师还分别提到:“教育实践的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中不断进行研究”,“只有把前人的经验深化为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经验才能提升到理性阶段。”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7)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用于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交际、讲解知识、表达思想情感时所用的语言,具体包括提问、讲解、组织教学、反馈等形式。教师用教师话语来组织教学,同时也为学生输入目标语。因此,研究中学英语教师话语能够有效规范和完善教师课堂用语,促进外语教学。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外语课堂教师话语、课堂互动等做了系统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也开展了课堂话语的研究。2002年,周星、周韵通过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4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特征;2007年,胡青球对5位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互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优秀教师能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语言输出;2005年与2006年,刘学慧分析研究了实习教师的课堂话语特征。但对于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分析还较少,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①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课堂话语的比例如何?②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有哪些?哪种提问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出?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交互调整方式如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④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反馈方式如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江苏省2013年优质课评比活动中,4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语料为研究对象。他们从事初中英语教学5年以上,教学效果优秀,深受师生好评,并多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此外,在2013年优质课比赛中,均代表各自的地级市到省里参赛并获得一等奖。根据课堂录像和转写语料,本文对师生话语比、教师提问、教师交互调整方式、教师反馈进行了分析,语料的定量分析数据展现了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

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教师和学生话语比 笔者根据课堂教学视频与文本,对4节优质课上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所占时间以及在每节课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其中,学生话语包含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其他活动指看视频等不需要发言的活动。结果如表一所示:教师话语量平均占39%,学生话语平均占50%,可见优秀英语教师已经开始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在他们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量略超过教师的话语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优秀教师引导语较简洁,注重多给学生机会;另一方面,他们总是设置更多的小组活动来让学生在同伴间充分使用语言,降低他们使用目标语的焦虑,从而习得语言。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参与度,检查学生的理解力。提问类型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一般用来指提问者已经知晓答案的问题。教师常用来检测对文本的理解,缺乏真实交际性。比如:

师:Have you find the answers?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生:One sunny day.

但作为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处理阅读文章时,教师采用展示性问题能帮助学生练习语言,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参考性问题则是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1987年,有学者认为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学生的语言输出更加贴近真实环境中的语言。本研究对4位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二:这4位教师在课堂提问数量上有一定差异,但所提的参考性问题都高于展示性问题,尤其是T3,使用的参考性问题占到了65%,她的课堂充满了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就平均数值而言,参考性问题占57%,展示性问题占43%,说明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较自然,注重跟学生真实交流,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OK. Boys and girls, I can’t wait to know your wonderful answers. Could you show me your answers? If you see such an amazing rabbit, what will you do?

生:I will run after the rabbit.

师: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生:I want to know his name.

以上课堂摘录表明:教师如果使用参考性问题,能让学生积极表达他的独特思维,如追赶兔子并且想知道兔子名字等,促进课堂语言输出。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更加真实互动,有意义。在这4堂优质课中,参考性问题使用频率较高,说明优秀教师更加注重课堂交流,他们总是尽可能的创设情境,用if条件句来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促进课堂交互,以便学生在使用语言中掌握英语。

教师交互调整方式 根据Long在1983年提出的交互修正理论,当非本族语者在与本族语的交际中,双方为交际顺利才进行相互协商,主要的交互调整方式可以归纳为:理解核实、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在课堂教学中,理解核实是指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听懂了自己说的话,通常用“OK?”“Right?”“Clear?”“Do you understand?”等来表示。确认核实是指教师来核实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学生的意思,常用“You mean…”来表示。澄清请求是指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提供信息来帮助自己弄懂前面所说的话,通常用 “What do you mean?”“Why do you say that?”等来表示。笔者通过对课堂录像以及转写语料的分析,把课堂交互方式的次数以及比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4位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交互调整与意义协商的策略有不同,T1的理解核实为50%,T4的理解核实为62%,均大于他们使用的确认核实比率。这可能跟他们上公开课有关,因为全英文教学,他们需要用确认核实来确保他们的语言是否被理解。而T2、T3使用的确认核实大于理解核实,分别为67%,15%。这表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提高确认核实的比率,以便师生更有质量的继续交流。周韵在2002年指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教师使用最多的是确认核实。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很少提出澄清请求。原因可能是学生英语确实不影响教师理解,也有可能是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说英语的信心而避免使用。数据也显示课堂交互有其特殊性,教师除了注重语言交际的真实性,也重视语言教学的教育功能性。

教师反馈方式 教师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相应评价,有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两大类。Nunan在1991年撰文指出: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时,不仅能使学习者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但消极反馈会使学生感到羞愧,失去语言学习的兴趣。笔者对4位教师使用的反馈类型和各自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就平均数据而言,4位教师使用的积极反馈为92%,分别为简单表扬30%,表扬加点评28%,表扬加重复35%,远远大于消极反馈(8%),并且他们在积极的使用表扬加点评和表扬加重复。重复加点评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受教师“可理解输入”;重复加表扬可以使学生的答案得到确认,有助于学生对正确答案加强记忆。这两种反馈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信心,而且能积极扩展学生思维角度。数据也表明:4位教师都很少采用请他人回答的消极反馈,其比例仅为1%;而是使用引导加自我修正,使用频率为7%,很委婉地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降低学生使用语言的焦虑感。

结束语

本研究从师生课堂的话语量、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师生交互调整方式以及教师的课堂反馈形式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2013年优质课的4位初中优秀英语教师话语,为广大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借鉴。总体来说,这4位教师都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话语都具有较高质量,有助于师生互动。在教师提问上,优秀教师使用的参考性问题大于展示性问题,说明他们倾向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互方式上,优秀教师理解核实和确认核实都使用得较多,课堂话语具备交际和教育双重功能。但澄清请求运用得较少。就反馈而言,优秀教师使用的积极反馈数量远远高于消极反馈,并且他们不再使用空洞的表扬,而是积极采取表扬加点评和表扬加重复的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外语学习的机会。

当然,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抽取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小,对课堂语料的分析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但无论如何,优秀教师的话语可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价值,以此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青球.优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7(1).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8)

教材的选择是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教材是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从事师范教育的著名学者乔伊斯和韦尔(Joyce & Weil)等人提出的:“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一书,对22种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介绍,并用较为规范的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和阐述,“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1]“大部分学科都把教科书或教材看作重要的或核心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和相应的补充或指导材料在目前课程改革中仍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2]基于此,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外国优秀教材所长可以有效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构造课程的特色。

一、《国际营销学》教材的现状与比较

目前,国内《国际营销学》教材可谓不计其数,各版本教材各具特色。根据教材的来源和文字,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是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学者编著《国际营销学》教材起始,教材数量迅速增加,适应各个教学层次的教材非常丰富,教材质量也达到了一流水平,代表性的有甘碧群、罗国民、陈启杰、金润圭、王秀村和崔新健、胡正明、常士正、李世嘉等主编的各种教材。国内优秀教材从国际营销环境的特点入手,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吸纳和反映了国内外学术界前沿研究的成果。在“九五”和“十五”编著出版了本科和高职高专层次的部级教材。国内教材的主要优点:教材具备完善的系统性,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考虑了中国学生的背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是,与国外优秀教材相比,在教学背景资料和文献支持上相对弱些,教学支持资源欠缺。

二是翻译的外国优秀教材。这类教材也有十几个版本介绍到国内,这些教材更多地适合于作为教学辅助读物,而不适合作为国内的教材。这些教材既代表了世界发达国家高校比较流行的版本;同时也反映了《国际营销学》教材的国际水平,代表性的版本:如菲利普・R.凯特奥拉[3]、基根[4]、乔尼・约翰逊[5]、迈克尔・津科特[6]、苏比哈什・C.贾殷[7]、安德鲁・麦考利[8]等主编的版本。外国教材具有其突出的优势是,反映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教材内容体系完备,案例和参考文献资料丰富多彩。但是,比较而言外国教材:内容比较松散,基本理论、原理及观点掺杂在各种案例和资料之中,中国学生往往会有所不适应;内容比较多、篇幅过大(教材过厚),不适合国内本科教学课时的要求。这些教材更多地适合教学参考用书。

三是外国原版教材。包括外国版和影印版。近年来,伴随双语教学的需要,国内还出版了几个版本的外国原版(英文)教材,大多数为影印版,代表性影印教材有Warren J.Keegan[9]、Michael R.Czinkota[10]、TaylorW.Meloan & John L.Graham[11]、Syed H.Akhter[12]等。这些教材有的已有中文翻译版本。这些原版教材与翻译教材具有相同的优势,尤其在强大的教学支持资源方面更加突出。但一般而言,这些影印原版教材价格都比较高,同时篇幅比较大,一般在600~800页区间。单就价格高和篇幅过大两个因素就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国内教学中的使用。加上与翻译教材存在的一些同样的问题,更加影响了其在本科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二、《国际营销学》教材的选择与改编

外国优秀教材与国内优秀教材各有其所长。选择不同的教材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选择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无疑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以及把握中国视角的国际市场营销,有助于学生理解国际市场营销理论;选择原版的外国优秀教材,无疑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跨国文化冲击,感悟国际营销中的“自我参照准则”障碍及他国视角的不同,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国情和文化;选择翻译版的外国优秀教材,可以发挥外国教材的优势,同时比采用原版更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

外国优秀教材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特点。按照阐述视角分类,国外《国际营销学》至少有两类优秀教材十分流行:一是将国际市场营销视作企业的一种营销职能,其阐述框架基本围绕营销策略组合(4Ps)展开,除强调环境变量外与“市场营销学”分析逻辑和理路相似;一是将国际市场营销视为企业的一项相对独立的经营活动,其阐述框架按照跨国化经营的逻辑和程序展开,更多地涉及企业层面的经营战略抉择。Philip R.Cateora &John L.Graham[13]与Warren J.Keegan的教材分别属于前后两种类型的代表之作。前者除强调环境变量外与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分析逻辑和理路有相似之处;加之第10版在2000年就以翻译版介绍到国内,因此,教师和学生对于这一体系相对比较熟悉。

通过对外国优秀教材进行改编,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内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双语教学的需要。Philip R.Cateora&John L.Graham合著的《国际营销学》,从1971年第1版推出到2005年第12版,经过不断修订和充实,框架体系日臻完善,内容丰富多彩,是该领域颇具影响的权威教科书。为了更加适合我国高校相关专业该课程的教学需求,考虑国内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学分与课时及学生对教材价格的要求,根据多年使用原版教材第10版和第11版的课堂教学经验,在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特色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改编。[14]改编中奉行“思想上全球化,行动上本土化(Thinksglobally and acts locally)”这一国际营销的核心指导理念,主要改编依据与内容:一是根据选修课程删除原版中可能重复的内容;二是保持本书始终围绕营销职能主

线的阐述框架,删除相对独立的部分内容;三是为了保持国内教学视角的一致性,删除部分典型美国视角的内容;四是考虑教师选用案例的标准差异较大,仅保留部分案例供参考。教材经过改编,由原版的6大部分19章改编为4大部分13章,由原版的697页压缩到改编后的390页,无论在内容还是篇幅上,都更加适合国内的教学。

三、《国际营销学》改编版的应用与教改

以外国优秀教材改编版所长塑造课程特色。应用外国优秀教材,推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围绕教材所长的教改实践从整体上塑造和形成课程的特色:第一,以教材为媒介的国际化。改编版教材推动了课程教学与国际全面接轨,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考评的国际化,以及教学思维的国际视角和分析问题的全球化,由此更加有利于学生认识、体会和克服国际市场营销学中最主要的屏障――自我参照准则(SRC)。第二,以教材为导引的时代性。改编版教材促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标准等各个方面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教材全面反映和跟踪了这一领域最新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成果。第三,以教材为基础的多目标性。改编版教材适合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国际营销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跨文化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改编版教材推进教学改革塑造的课程特色,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与体系

“国际营销学”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国际营销管理问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背景下全面对外开放的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改编版教材突出营销环境尤其是文化因素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特别强调国际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互联网的工具性应用以及阐述普遍适用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市场营销分析框架与思径的形成。教材为实现教学目的,针对本科教学的课时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教学组织计划方面,充分发挥了改编版教材的优势。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们试用了改编版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点推行了以下做法:

(1)结合教材各章所设置的提要、学习目标、小结及其练习题,教学中以阐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突出学习重点和复习掌握知识点的训练。给学生进行导读和释疑,以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全书汇总了“跨越国界”的独特性、幽默性和趣味性的事例。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诸如:我们采用了课堂讨论、课堂小作业、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对于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加深跨国文化的理解、巩固教材的知识有所帮助。

(3)教材附录提供了“教学案例”和《国家手册》。教师运用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教学,得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结合《国家手册》提供的资料,对国际市场进行了模拟营销分析。如结合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余作业:对某产品在某个国家进行的市场营销给予分析、策划,学生组成小组查找、收集、分析资料,形成作业报告,期末课堂师生共同分享学生小组的成果。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落到了实处。

(4)改编版教材配有教辅支持材料――由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提供,包括教师教学手册、教学幻灯片、录像、试题库、网络资源及其时事案例等。我们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开发、制作了课程的中英文幻灯片,使学生及时了解国际营销组织、各类信息、著名企业提供了方便。

3.考核方式

改编版教材促进了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采用“平时成绩10%+学期学业成绩10%+期末成绩70%”考核方式,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总之,《国际营销学》选择、改编及其应用外国优秀教材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改编版教材对推进教学改革和塑造课程特色具有其独特功能。针对国际化课程的特点,选择、改编和应用外国优秀教材,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快速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结合外国教材优势形成课程的特色。

参考文献:

[1]Joyce,B&Weil,M.Models of Teaching[M],Englewood.M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72.

[2]张廷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J].山西教育,2005(4).

[3]菲利普・R.凯特奥拉(Philip R.Cateora),约翰・L.格雷厄姆(John L.Graham).国际市场营销学(第1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基根(Warren J.Keegan).全球营销管理(第7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乔尼・约翰逊(Johny K.Johansson).全球营销(第3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迈克尔.津科特(Michael R.Czinkota),伊尔卡・朗凯恩(Ilkka A.Ronkainen).国际市场营销学(第6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苏比哈什・C.贾殷(Subhash C.Jain).国际市场营销(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安德鲁・麦考利(Andrew McAuley).国际营销学:全球化消费,地区性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Warren J.Keegan.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6/e)[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Michael R.Czinkota.International Marketing(7/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Taylor W.Meloan & John L.Graham.International andGlobal Marketing:Concepts and Cases(2/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2]Syed H.Akhter.Global Marketing:Concepts,Strategies,Practices,Text & Readings[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9)

2005年9月—2006年7月期间,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目标,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以勤恳工作、踏实做人为准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名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教育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艺术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让学生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作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负责七学科每学期的两轮备课、两轮作业检查及两轮抽测等教导处常规工作以及校内的宣传、少儿艺校等工作。

工作实绩

获全国“希望星杯”书画印艺术竞赛委员会特等集体奖。

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举办“星星河”杯

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集体二等奖。

举行了“文明礼仪校园行”活动,(由我校和鼓楼区团委、开口ABC徐

州分校共同举办)西方专家对学生进行了互动式交流,学生对中西方文明礼仪有了初步了解。

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劳动技术大赛,学校精心准备选送5件陶

艺作品,三篇学生学习心得。送交教师课堂实录和教案各一份和全国陶艺教育“十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书。

寒假组织学生艺术三项作业,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热爱中国传统艺

术,开学后,经过认真评选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学校评奖,选出60名同学分获刺绣、剪纸、陶艺作品的金奖,并给予了表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和技能。

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通过验收。

我校开展了“传承与探究”为主题的技艺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名青年教师上了音乐、美术、科学课。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培训部主任、特级教师高林生,徐州市美术教研员李亚伯,徐州市音乐教研员周玖玖,听课后与我校近20名技艺学科教师进行了研讨。

市妇联对我校家长学校进行了验收,受到好评。

在徐州市第三届综艺大赛中,我校获优秀集体奖,十余名教师获得优秀园丁奖。

徐州市装备站到我校验收标准化实验室,获得好评。

在全国第二届陶艺教育成果展中,我校两名教师获论文、案例三等奖,一名学生获得陶艺作品二等奖,五名学生获得三等奖。

负责组织了“让英语更精彩—民主路小学、民主国际学校苏教国际核心英语开学典礼”、民主路小学苏教英语家长开放日、苏教国际核心英语外教班汇报演出等活动。

组织我校学生参加了CCTV“希望星”杯英语口语大赛。我校师生积极参与,50余名学生进入了预决赛,九名学生进入决赛。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四名教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积极组织参加鼓楼区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市艺术展演,我校儿童画、陶艺、刺绣、科技制作等五十件作品在市展览馆参加了展出,合唱进入市级展演,七名教师获得区优秀辅导教师。

个人实绩:

*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

*全国“希望星”杯少年儿童书画大赛,获得一等艺术指导奖。

*第二届全国陶艺教育成果展组委会颁发案例三等奖。

*徐州市劳动技术学科优秀案例一等奖。

*市“彭城啤酒杯”综艺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市“天山雪”杯靓丽青春2005东方青少年音乐舞蹈书画大赛优秀导师奖。

*鼓楼区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辅导教师。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10)

2. 夏笑琴——《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3. 洪丽聪——《After reading Pride and Prejudice》读后感

4. 刘桂芳——《正能量》读后感

5. 雷小玲——《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读后感

6. 刘诗姗——《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7. 胡智慧——《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读后感

8. 包桃桃——《班主任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读后感

9. 赵琼——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10.雷大慧——《点击陶行知》读后感

11.胡阿娜——《教育生命的突围》读后感

12.林露萍 ——《学生第二》读后感

13.彭翠蓉——《英语课程标准》读后感

14.朱亚平——《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15.陈丽娟——《塑造教师》读后感

16.龚韵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7.周玉香——《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路线图》读后感

18.马锋军——《学生第一》读后感

19.季小银——《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20.汪映丽——《学生第二》读后感

21.曾文娟——《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读后感

(1)《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读后感 张爱红

尽管这世界有许多诱人的芳香,但如果缺少了“书香”,精神家园将是怎样的黯淡。最近,阅读了《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一书,给我以心灵上的触动! 从《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中,我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很多优秀的老师很好地关注沉默的孩子;描述了后进生的转化过程;给于学生关爱和尊重,使学生获得了进步的动力与源泉。他们都能真正赏识这些孩子,他们掌握了一种教育的艺术,爱的艺术。

“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信念,都存在着一种能量场,如果你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学生或孩子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会从你信念的能量场中接受到你的这一信息,并且又会把这一信息变成他的奋斗动力。”“一位女孩”,被国内教师评为“缺乏数学脑子”,却被美国老师赞为“具有数学特长”,能够“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难题”;一个“厌学”的孩子变得出类拔萃,让美国教授对其能力和品质“以性命担保”。爱波斯坦,世界一流的脑外科权威专家之一,然而在读书时却有严重的学习障碍,他称“我曾是智障者”……《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所展示的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它为我开启的,是教育的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一、真爱学生,才会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的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教育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决非是学习的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

二、真爱学生,不会将学生的“骄傲”看作甚于“毁灭其自尊和自信”的洪水猛兽,将不吝于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始终抱着一颗心上和赞美之心;将小心地呵护孩子的梦,而不会做一个“偷走很多孩子的梦”的小偷,将用赏识为孩子提供梦想成真的自信和拼搏的激情。这份爱心,为学生未来的奋斗岁月里提供阳光的动力,会成为孩子“翅膀下的风”。

三、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要求教师们善待每一个生命,尤其是那些曾经遭受到伤害的孩子。《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师们种下了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是天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四、真爱学生,会清醒地承认学生的差异,会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尊重”和“宽容”。于是,有了乐柏芬老师“小红花”的故事,有梁清颖的爱之画,有在评语上用上“安静”,而非“不积极”、“不活跃”等词,小心呵护着孩子自尊的指导老师,《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给每一位老师带来了启示,让学生如沐春风,在学生心底下留下最深的感动。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就是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也许,有些教师还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威严”,也许,某位教师刚刚进行完又一轮声色俱厉的批评轰炸,我想,他们会被这些言语震撼的。这里,有有优秀教师“师心深处”的体验,还有专家精当的评析。正是这些话语,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唤声。

(2)《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夏笑琴

不知不觉我的教学生涯已经有7年之长,在这7年中,我一直有几个疑问,怎样才算好老师?好老师的特质是什么?每个老师踏上这行业的时候一定都告诫自己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一个好老师,所从事的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而是“教育”工作。教育工作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好老师在这里》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温州新华书店买了这本《好老师在这里》。我想它一定可以为我解答这些疑问。

毕业以来,我现在教授的班级是我唯一一届自己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毕业生,对班级的每个学生我都非常的了解。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细心贴近。可是教师专业工作做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地成了“职业”工作,满满一个班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渐渐长成同一种面孔,不经意间,老师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差异,人和人之间的友善关系也渐渐僵化起来。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

在这五年的教学生涯里,我有批评过学生也有表扬过学生,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是想当好老师的,让我们打开心扉,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心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呼唤,让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在阳光下如花绽放。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新鲜又真实的教育故事,而且还汇聚了一群优秀的教师,他们因为投入而变得优秀。由于投入,他们细心地关心孩子,本能地理解与尊重孩子;由于投入,他们勤于钻研、善于反思;由于投入,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劳累;由于投入,他们变得更加优秀。所以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一定要全心全意的投入,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优秀。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篇(11)

最近,毕业于福建省厦门市金鸡亭小学的12岁赵姓男生将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告上了法院,理由是教育局对推荐入读厦门市外国语学校有性别歧视,导致成绩优秀的他无法进入该校学习。目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

小赵说,2004年,金鸡亭小学推荐入读厦门市外国语学校的名额为5人。根据思明区教育局男女比例限制不低于推荐数40%的规定,此次思明区教育局确定外国语学校男女生招生名额比例为3:2.按照有关规定,考厦门市外国语学校按照英语成绩推荐,当英语成绩相同时,则看附加分的高低,最后才看总成绩。小赵在小学毕业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全部优秀,并以315分的成绩取得全校第二名,英语考试成绩达123.5分(满分130分),并列全校第三名。他认为,由于思明区教育局的比例限制,导致两个英语成绩比自己低的女生都上了外国语学校,而他却未被推荐。小赵说,自己在小学期间多次在全国性英语竞赛中获奖,在数学及语文竞赛中也多次获得一等奖,在思想品德及其他方面均十分优秀,如果没有思明区教育局的性别限制,自己完全有资格获得入读厦门市外国语学校的推荐资格。

小赵认为,思明区教育局限制男女生比例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根据以上规定,小赵同学与其他学生一样,不分性别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入读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这一具体事件上享有平等权利。思明区教育局以性别比例限制推荐入学条件,是性别歧视行为。其次,思明区教育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属于剥夺权益的行为,此种行为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而思明区教育局不仅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还与教育部招生性别比例的有关规定“未经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相冲突。第三,思明区教育局对金鸡亭小学招生中性别比例规定的直接依据虽是市教育局的相关规定,但此文件的客观存在并不能排除思明区教育局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厦门市教育局的文件既非法律、行政法规也非地方性法规,因此并不能作为审理依据及参照。因此,市教育局的文件无法说明思明区教育局的行为即为合法。

为此,小赵要求法院判令依法撤消思明区教育局在金鸡亭小学2004年度推荐入读厦门市外国语学校名额工作中限制男女生比例的具体行政行为;同时,请求判令思明区教育局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许可其入读厦门市外国语学校。

本报将对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