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6 17:13:05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1)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199

1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征:可持续发展农业是要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统一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同,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必须顾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可持续发展农业要求社会、公民、行政机关的多方支持。可持续农业是一项持久浩大的工程,必须依靠每一位公民的力量,在劳动和生产中都遵循着生态平衡、协调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必须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和重要手段。与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不同,现代农业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节省了土地等重要的农业资源,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现代农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关系

中国的农业文化源远流长,农业一直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不过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建设也受到重重阻碍。在此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坚持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技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所以笔者通过论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希望能找到解决途径。科学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个必要要件,主要体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现代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于可持续农业的促进作用2个方面。

2.1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农业科技的作用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要求必须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保护农业环境不受破坏,进一步开发相关的农业科学技术等等。以上的理念都对于发展农业科技有重要影响。开发农业技术不能只看这项技术的效率和带来的产量,更重要的是在运用技术的同时不会给农业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危害。而且还要关注这项农业技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所以说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下,农业技术的发展也不同于以往,而更加侧重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2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社会发展的历程里,科学技术一直发挥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能够提高社会历史的发展速度,甚至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样,在农业领域,科学技术一样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它能够极大的增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还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去有很多不规范的生产现象,导致土壤肥力减弱、水土流失等多种问题出现,而先进的现代科技可以最小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的恶化,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平衡。科技的进步帮助我国上千上亿的人民解决温饱,同时也能促进中国的良好的生态建设。所以说农业技术在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3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要积极利用现有技术来提高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程度。在制定相关农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时,一定要保证科技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农村地区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来研发和使用相关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的统一。在研发农业技术时,要保证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及时产出。由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受到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所以国家对于农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上一定要给与大力的帮助和扶持,将技术骨干和充足的资金注入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去。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所以政府一定要发挥出应有的调控角色作用,为农业技术的培训和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持,并监督农业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强对落后地区的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活动。说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所以培养一批有知识文化的农民和农村技术骨干也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并且注意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农民们能够真正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能运用相关技术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一旦公众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就能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能够实现社会、政府、公众3方参与的良好局面,对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地理条件的原因,我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著。因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寻求一个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解决途径。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之间的关系,能够说明这2者的相互作用,并且利用相关条件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建设必须以农业科学的完善为前提,坚持农业生产、经济进步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2)

    2深刻认识农业的内容、范围、地位和作用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3)

近年来,我国开始普遍重视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出台一系列有利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经济显著提升,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且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不过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农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和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短期发展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源可被看成可再生资源,不过长期来看,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在受到污染以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劳动力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老弱病残等留守人员将无法承担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所以,想要使目前状况得到彻底改变,需要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得以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生态农业的特点

首先,作为一种开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的稳定性也在开放过程中得到体现。所以,生态农业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更是要通过开放性的生产技术体系来代替以往封闭式的装填。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挖掘出农业本身的内在潜力,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国土资源以及其他类型的农业资源,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将呈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从而能够使农业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使社会和自然的承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对于生态农业来说,优化农业产出结构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总体效益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主要原因在于自然规律是农业生态发展的基础,同时在这一前提下合理利用和优化生物、信息、土地、技术以及空间等资源,并使农业有机结合其他产业,使农业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另外,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将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业生产中,将生物能源和太阳能作为基础性能源,能够使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再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生态农业系统呈现出协调性、综合性以及整体性的特点。所以,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全面考量各种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在综合分析三类资源的基础上构建起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农业生产结构,从而便于最大限度的利用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生产资源,使农业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这样就能够使环境系统与农业生产系统之间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2.1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约束。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不过我国目前实施的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而言,我国不断推进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显露出传统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体制性缺陷,这种经营模式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还对优化资源配置造成一定影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对于后者而言,目前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的社会体制,整个社会在逐渐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导致实践领域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2科学技术及成果转化的限制。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劳动力获得产出的传统方法无法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生产方式进行转变,使其转到技术促发展的道路上。不过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目前的发展比较缓慢,缺乏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人力资源,具有较低的成果转化率,农业经济不明朗的发展前景使农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2.3缺乏人力和物力资本。人力和物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缺少上述两类资源。物力资本的匮乏主要体现在缺乏充足的资金供给来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增长,从而导致生态农业缺乏充足的后劲。尽管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仅有小部分的资金流向农村;在生态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不过我国落后的农村教育使大学生群体不愿意留守农村,农村人力资本具有极低的积累效果,严重的阻碍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增长。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我国将长期保持农业大国的地位不变,这主要取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与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而且与国民经济的整体进步紧密相连。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够确保发展模式具有科学性和高效性。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不过其发展规模和水平仍然比较落后,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1大力发展和优化农村地区环保产业。环保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地区具有相当有利的条件。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能够使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进步得到有效带动,同时在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与外部生态环境建立良好关系。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而且能够使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实现开发和销售,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节约资源,保护农村环境。3.2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想要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生态农业是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充分认识生态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则认真遵循,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调控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确保资源的有效循环,保证能量的合理流动,并根据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3发展生态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现代农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因此,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要使现代工业产品的生产有效减少,使化工产品在生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进一步降低,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确保农业生产和组织行为在生态农业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以此达到农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目的。农村可以通过发展太阳能、生物能等生态能源,使石油化工产品的投入大幅降低,深入挖掘生态农业系统的潜力,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3.4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法制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农业投资和贷款,对生态农产品市场加大保护力度,鼓励农产品外销,并在部分农村地区建立集中经营试点,使集约型农业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对生态农业技术进行广泛推广。另外对水利设施加强维护,对乱采乱垦行为进行治理,对假冒伪劣生态农产品严厉打击,从而确保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农业发展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农业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对生态农业经济积极探索实践,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改善,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努力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4)

1农业中低碳经济发展的阻碍

1.1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相关部门和基层实际走访,发现了关于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生原因。可以将其归纳到农业发展的投入、加工、售卖、清理这四个过程。首先在投入方面,其中包含了各类化学农药试剂、人工肥料的生产和施放及各类辅助农用薄膜。加工方面,主要是来自农机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售卖过程中则会消耗大量包装用品,比如各式的保鲜膜、塑料袋等塑料制品,这些包装物的生产无疑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后农业废弃物的清理上,大多数农业生产过程中诸如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都是被直接焚烧,这一过程也是环境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

1.2各类碳及氮的化合物的生成

除了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造成结果外,还有各类碳及氮的化合物也是罪归祸首之一。甲烷对于温室效应的作用结果为二氧化碳的28倍,以及各类氮的化合物也是二氧化碳作用结果的数倍甚至是数百倍。这些结果大部分是由于人类对土地应用方式的变化所造成的,因为相对于传统农业的耕种方式不同,现代农业已经进行了集约化改造,化肥被大量施用,诸如尿素等。将会直接导致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各类温室气体的生成。根据相关专业数据表明,施加尿素的田地与未施加尿素的田地的结果是,两种田CO2平均排放量分别是262mg•m-2•h-1和177mg•m-2•h-1。而各类氮的氧化物的生成也是因为,各类化肥农药中的有机或者是无机硝酸盐被土壤里的微生物转化后形成了各类亚硝酸盐,但是在这一过程里,或伴随生成一氧化二氮以及各类氮的氧化物,大部分都会对温室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仅在过去的十年中数据统计显示,农业中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占据了中国整体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2实现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2.1灌溉技术改良

目前在中国,农业集约化不发达的地区,采取的灌溉技术依然是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依然属于较为落后的灌溉方式。根据发展调查,这类灌溉方式依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里的我国主要灌溉方式。但这类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很低,耗水量极大。不再符合低碳经济的相关先进理念。应当从田地改造以及灌溉方式的改良这两个方面对灌溉技术进行优化处理。土地改造方面,农户应当被鼓励去对其田地进行平整化处理。根据实际实验表明,平整化土地的单位面积用水量仅为普通土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而在浇灌技术上,应当鼓励农户采用喷灌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也纠正了农户对于水浇灌的越多越好的错误思想。做到积极响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

2.2耕作技术优化

相对于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于环境的改善则不太友好。由于过度的耕作,导致耕作土地里的碳元素被释放。既然造成了各类碳的化合物过量排放。在未来的农业耕作方式中,可以采用免耕方式进行。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有土地里的碳元素,加强土地对碳元素的固定。免耕方式的最大好处也在于免去了农机的过度使用,这也意味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免去了因为农机使用化石燃料对大气层造成的伤害。其二也在于免耕的方式在保有土地碳元素的同时,也增强了土地的肥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杜绝了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这对于农户来说实际的收益就是农机雇佣费用及化肥购买费用的缩减,这也意味着农户的收入资金将会得到增加,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2.3施肥及施药

虽然相对于新式的化肥传统的粪肥可能会起效慢,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粪肥的合理施用也会获得极大的成效。关键在于低碳经济的推行上,粪肥的施用比化肥更加契合低碳主体。通过有机肥料的释放,可以减缓田地里有机物的消耗速率,改善土地的水分管理结构。相对于化肥,粪肥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会比前者大大降低。另外通过粪肥的沼气收集池,可以获取大量的甲烷气体,可以利用这些气体作为农户的日常燃料,而非之间将其排放至大气。最后,配合氮肥硝化还原抑制剂等,可以减少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改善土地结构。

2.4秸秆的新式处理方法

虽然秸秆是一种廉价的农业生产“废弃物”。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念中,它则是一种廉价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的含硫量不足百分之零点五。但是热值却能达到标准煤的百分之五十。应当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增加秸秆还田率,使用秸秆来做饲料、发电、以及碳化。这样能够避免因为秸秆的直接焚烧而带来的空气污染以及土地肥力的下降。切实的将碳经济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丽光.灭茬旋耕深松全层施肥玉米精播机功能评测与综合农艺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5)

在农业中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经济模式。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循环经济在农业方面强调的比较少,主要是应用在工业生产方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好农业的生态环境,既有利于农业的远期发展,也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科技化,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农间作业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节地、节水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应用比较成功的是珠江三角洲种桑养蚕―养猪―养鱼的良性循环模式,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其他地区也有相关成功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山东的玉米收获与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浙江的无水层灌溉水稻技术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这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涌现,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节省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

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2.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的要求

我国农业发展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的相关应用,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过多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营养价值下降,农业机器使用产生的废气污染以及农药残留对食品的危害等。这些不好的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要求。

2.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来说比较匮乏,而且我国农业人口比较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这种有限的资源以及农业人口较多的不和谐关系,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时刻面临着考验。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套路,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才能够保障我国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农业经济的合理发展。

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四个原则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四个原则。首先要做好减量化,这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也就必须做好农产品的加工,对有关农产品初加工后附产品和有机废弃物,利用新的技术进行成分的分析,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再循环原则,就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废弃物重新返回工厂进行相关的提炼,并将提炼物应用到新的产品中。再思考原则,就是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与思考,找出更多的有利于农业循环发展的路子。

4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

首先,应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这主要表现在要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畜禽粪便排放等,以便导致农业系统中土壤、水体、生物、大气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其次,要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工业化来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主要表现在可以将农业当作一个工程来建设,通过工程项目所采用的论证、设计等方式,再进行循环利用资源,促使污染和废弃物的减量化,从而获得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为此,在以后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下方向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4.1 传统农业朝着工业型大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农业工业园建设的问题上,要求制定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的规划,通过生产要素这个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加工企业集中到一起,从而实现封闭式的生产,并将污染控制在这个区域内。

其次,在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的建设上,做好场地的选择以及实现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从而保障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

4.2 传统农业的理念实现向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我国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的强调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4.3 加强农业经济发展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新路子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6)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4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共同具有的需求,作为最为基础的产业,农业更是对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充分挖掘当地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降低消耗与浪费,提高生态的复原能力,在改善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生态被破坏的面积与日俱增。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已经超过了总面积的30%,而全国范围内每年也有超过150万平方米的土地趋向沙漠化,这些变化也导致了各种灾害频发[1]。在农业方面,出现了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尽管我国农业的化肥与农药使用总量已经达到甚至反超了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氮素的利用方面却很低,而应用的很多农药与化肥都流失,对地表地下水质构成威胁,同时大量使用化肥还使得土壤有机质减少,加速了土地的退化。另外,我国乡镇的各种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期,但同时加剧了外源污染,“三废”污染严重,造成的年损失量巨大。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容简述

21基本原则――4R原则

4R原则中首先是减量化原则,就是为了确保生产或消费的目的在农业的生产周期中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产生量。其次是再使用原则,指代资源或是产品以原样经过超过1次的利用,比如农家各种养殖冲洗水还可以用以灌溉农田,多次利用,减少污水的排放污染,又提高其利用价值。再者是再循环原则,主要指生产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无公害、生态化的废弃物,在循环生产和利用以后保证其功能并成为可利用的资源。最后是再回收原则,主要回收对象是人们生产生活出现的废弃物,遵循的是尽可能减少废物的产生原则。

22农业循环的层次

首先要保证清洁生产,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应用模式,也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整合下的精华。清洁生产要确保对农业生产基本目的的满足,同时又要合理利用环保生产技术,具体包括如清洁能源、原料的投入、不危害人体与生态的清洁农产品的产出以及整个过程的无毒无公害。其次是产业内部层次,也就是物能互换的过程,实现互惠互利,并尽可能最少程度地排放废弃物。比如在种植业中很多农作物都采用轮作的模式,养殖业中水体立体养殖、圈养等模式。再者是产业间层次,即对废弃物资进行净化,确保其资源化利用,这个层次遵循的是生态经济学原理,要求在一个区域中配置动植物的生产结构,使其形成一种依存的关系,最终达到共同增产,同时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2]。比如稻田养鱼,在鱼、杂草、害虫等之间形成小的生态系统,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最后是农产品的消费层次,农产品在消费时与消费后都呈现出循环的模式,其中废弃物在生产时可得到再次利用,最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3构建生态产业链

在农业的生态产业链中,主要覆盖了种植业、渔业、林业、牧业以及这些领域所延伸的如生产加工业、农贸业等,这些产业之间形成废物的交换利用,结合为一个网状的且内部相互依存、共同协作的生态产业链。比如在蔗田的种植业中,包含延伸了制糖加工产业、酒精酿造产业、热电联产系统等,经过各产业之间的互相盘活、优化以及延伸与扩张,逐渐建立相互协作的生态链,形成产业网络系统,使得所有的资源都实现最佳的配置形式,同时也有效利用了废弃物,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循环经济发展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首先,要建立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前提,不断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为主的循环性经济发展的模式。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正是结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传统农业的实情,并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学的优势,坚持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发展原则,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综合治理各个农业地区,尤其发挥高产地区的强势功能,推动产业的高效、优质及发展,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双促进,最终整合经济、社会与生态的效益,发展符合当下环境建设的现代化农业[3]。其次,要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前提,生产有机食品,并优化产业运用手段,实现跨越式的经济发展。当下有机农业主要包括了林业、种植业、渔业以及畜牧业,有机产业则整合了有机农业、农产品贸易、生产加工、生态产业等。其在遵循生态原理与经济的规律下,坚持不施化肥、不发展基因工程的原则,积极研发生态农业技术,推动农业良性生态系统的恢复。在有机农业中,提倡的是各种微生物、农作物以及家禽与人之间的和谐,要求积极采用种植秸秆还田、生物防治虫害等手段;有机农产品则严格根据国际标准进行生态的生产加工,加工的同时开发有机农业,保护环境,节约稀缺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的优化升级,确保当地及区域内的发展形成环保型资源型的经济优势,打破国际绿色壁垒[4]。总之,当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推动这一模式应用的基础之上。

4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对策

41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事项

进入发展的新时期以后,当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变革的活动,必须有准确的导向和行为规范准则来推动这一场活动的展开。循环经济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实行中的经济模式,都需要加以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约束,才能确保在执行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但对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在国民的道德水准及知识水平方面均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尤其是广大农村农民的思想与观念相对保守,这也就要求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排除种种障碍,以经济立法和普及教育等形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发挥循环经济中经济手段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循环经济是其客观的要求,必须遵循供求关系与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并通过生产方式的优化与改进来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从人们的需求角度而言,环境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其中不乏稀缺性质,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发展的基础,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并实现优化配置的目的,减少废弃物排放,增加产品使用种类,并不断拓展循环链中的产品,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

43强化公民的绿色生产与消费教育

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宣传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取代,也是能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渠道,积极鼓励社会上各大集团与社会大众加入到绿色消费的活动当中,团结社会广大力量,推行循环经济,并保证这一观念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深入人心,以开发的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生态示范园,起到带动和影响的作用,最终实现少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发展型农业模式。

5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农业所呈现出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给现代的人们一个沉重的打击,也使得人们了解到,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坚持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发展萃返某て谛浴⑽榷ㄐ杂氤志眯浴

参考文献:

[1]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5(1):22-24

[2]王建花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南平市为例[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9(1):13-14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7)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中有关农业资源以及相关管理问题至关重要,在当代,我们的一个思想误区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力度就要大规模的开发农业资源,以至于导致许多农业发展的矛盾出现,在进行农业经济开发时,解决当下的矛盾尖锐的农业资源问题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来。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发展会议中指出,农业的发展要采取一种维护自然环境和维持自然资源的方式进行合理发展,不仅要确保农业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后代的发展需求,并且要保持土地的农业永续性利用,对于水和其他动植物资源能够不构成影响,在资源上、技术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要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次会议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次提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史称FAO会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早在国际会议开始之前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只是在管理上缺乏管理力度,为响应FAO会议的发展要求,中国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保证农业生产率的稳定增长,在提高食物生产以及安全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发展现状,保证和改善农业环境,要做到合理、有序的利用农业资源,尤其是针对相关生物资源以及可再生环境,要做到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发展理念。

3.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发展理念就是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又要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农业利用,在农业经济可承载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的转换率,这种发展理念随着十对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理念提出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当下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发展。

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在于发展。

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第一要义,因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注重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民发展的刚性需求,同时,要指出的是,农业的发展要在满足可持续的基础上,主要做到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的同步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国民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农用土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70%,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强调保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线主要就从三农问题开始解决。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进行种植业时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大棚扣膜的使用等都对于土壤以及地下水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并且污染物的存在形式较为特殊,难以降解。在进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生态发展放在首位,要以保护环境为主。

3.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要通过合理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们当下所最为关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农业作为主要的发展途径,也是减缓环境压力的主要途径,在进行三农问题的解决时,要进行合理控制农村的人口数量,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人口的素质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因此是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自觉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4.要进行合理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以及生物资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合理的开发农业资源,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合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作用,将农业发展与资源利用至于良性循环之中,因而在资源开发中,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生态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减少农业资源的污染。

5.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体现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

农业的发展方式是农业经济进步重要的发展限制因素,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当下的农业现代化较为普及的今天,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农业经济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科技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此外,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增长的集约性进行合理分配,因为采用集约形式发展农业能够减少污染的面积,并且便于进行污染的集中治理。

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主要特点

1.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特点,其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农业产出率等,同时也要满足农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面结合,并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增加环境的污染。

2.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发展所包含的内容有各个方面,其中在农业生态发展上所要表现出来的是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即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在发展农业时保证遵循自然生态规则,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证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应用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的生态调节率,才能真正做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结语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支撑和源泉,因而努力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本文针对其发展特性、发展现状做了简要的概述。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林牧渔各业大幅度增长,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伴随着现代工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比如过多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应用于农业,以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等。都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我国国情决定了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均资源却相对贫乏,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且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有限的农业环境和资源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二、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循环型农业被认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从现代农业生产向循环型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农业革命。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均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资源与环境要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了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要求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资源贫乏的压力;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相应机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选择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一,政府加强了引导,充分发挥了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大了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使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扶持一批农民率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并激励更多的农民自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第二,政策法规方面,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方面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并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实现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农业循环经济的飞跃,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有了充足的资金作保障;第五,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污染的一场革命,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是当务之急。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资源耗费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牺牲环境向保护、建设环境转变,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变资源一次消耗到多次利用、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等环节来出发,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农业部门的外部关系。它是一个涉及农村人口、教育、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问题。必须建立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需要的人口控制、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政策与制度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农业部门的外部关系,创造良好的人力、财力条件和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农业的循环经济就不可能建成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更谈不上建立和谐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目前农村农业中的实际情况,必须使农业产业的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促进农业资源在经济循环中永续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9)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由于农业生产方面问题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从某种层面来说,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因此,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依据,从本质上把握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并将其用于实际的操作当中,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和价值

1.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从而为人类今后发展提供保障。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中,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而从农业经济发展角度解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能解释为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强现有农业生产资源利用,从而在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展的同时,不破坏农业基本生态环境。所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能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向转型,从而促进世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要明确发展的目标。从发展操作的角度来讲,需要建立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核心,推动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以达到双赢的目标。由此可见,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借助先进科学技术达成建设可再生农业经济体系的目标,从而在改善现有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完成国家经济建设任务。

1.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体系,能够使农产品得到稳定供应,使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生产绿色农产品,显然能够长久满足人们需求。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使农产品收益不断提高,农民则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得到生活水平的保障。此外,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才能从整个人类世界发展角度思考社会实践问题,进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2.1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获取长期的农业经济效益。乡镇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结合实际,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大力宣传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加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以绿色的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做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2.2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可以通过增加农作物种类种植等方式来实现。合理安排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增加了农业的生产值。充分挖掘农作物的潜在价值,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合理分配农业种植,适当增加林牧业种植,有利于促进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包括农业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利用这些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整体收人,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业资金的投入,为农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从而适应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实施有效的举措,以解决农业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现阶段,我国仍需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10)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由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转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一些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1.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随着发展观念的改变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的投入,农业发展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1.1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虽然是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很多年了,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问题还是存在,这对于我国的农业资源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其中人均耕地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更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

而资源过度开发以及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很严重,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掠夺性的开采和自然灾害,我国的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土地损耗、水土流失、水污染、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

1.2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观念落后

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但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只依靠传统农业模式和人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业家庭收入不高,加上陈旧的观念,农村人口受教育的机会有限,这对生产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制约,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经营模式进行改进。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和面临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巨大压力要求我们必须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部分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则无法具备这样的觉悟和意识。

1.3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技术装备落后

随着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进展,但农业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农业技术装备的落后也制约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虽然我国的农业规模庞大,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农业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农业科技人员的有效利用的不足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新技术等无法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而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不高,造成农业生产依靠传统劳动力的比例较大,农业技术装备落后也带来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影响。

2.如何更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现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还要加强,要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从而缓解人口增长与资源有限的矛盾,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其次,还要提高国民素质,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从而树立先进的农业生产观念,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支持。

2.2保护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资源与生态资源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而生态的可持续性也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农业资源、治理生态环境。要保护耕地与草地资源、水资源,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草原退化,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现象,增加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法制观念。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大农业投入,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农业循环经济更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达到资源持续利用与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融合。所以政府要强化职能,推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政策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财政部门鼓励农业贷款投资,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技术支持。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在农业生产中,依靠节能高效型农业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等先进科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再加上之前的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我国所带来的自然资源的损耗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负面影响,所以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发展观、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依靠科技发展,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夏玉婕.探讨中国农业经济环境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02).

[2]王亚辉.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析[J].现代农业,2011(10).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篇(11)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发展会议中指出,农业的发展要采取一种维护自然环境和维持自然资源的方式进行合理发展,不仅要确保农业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后代的发展需求,并且要保持土地的农业永续性利用,对于水和其他动植物资源能够不构成影响,在资源上、技术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要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次会议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次提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史称FAO会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早在国际会议开始之前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只是在管理上缺乏管理力度,为响应FAO会议的发展要求,中国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保证农业生产率的稳定增长,在提高食物生产以及安全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发展现状,保证和改善农业环境,要做到合理、有序的利用农业资源,尤其是针对相关生物资源以及可再生环境,要做到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发展理念。

3.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发展理念就是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又要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农业利用,在农业经济可承载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的转换率,这种发展理念随着十八大对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理念提出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当下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发展。

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在于发展。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第一要义,因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注重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民发展的刚性需求,同时,要指出的是,农业的发展要在满足可持续的基础上,主要做到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的同步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国民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农用土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70%,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强调保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线主要就从三农问题开始解决。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进行种植业时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大棚扣膜的使用等都对于土壤以及地下水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并且污染物的存在形式较为特殊,难以降解。在进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生态发展放在首位,要以保护环境为主。

3.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要通过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我们当下所最为关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农业作为主要的发展途径,也是减缓环境压力的主要途径,在进行三农问题的解决时,要进行合理控制农村的人口数量,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人口的素质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因此是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自觉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4.要进行合理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以及生物资源。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合理的开发农业资源,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合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作用,将农业发展与资源利用至于良性循环之中,因而在资源开发中,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生态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减少农业资源的污染。

5.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体现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农业的发展方式是农业经济进步重要的发展限制因素,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当下的农业现代化较为普及的今天,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农业经济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科技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此外,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增长的集约性进行合理分配,因为采用集约形式发展农业能够减少污染的面积,并且便于进行污染的集中治理。

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主要特点

1.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特点,其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农业产出率等,同时也要满足农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面结合,并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增加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