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8 17:32:41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1)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作为生产要素的产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发达国家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后发国家,国内创意产业发展和研究方兴未艾,有必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反思,寻找适合我国实际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概念及内涵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提出,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由此被各国政界、经界和学界广泛采用和理解。

笔者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意产业是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内涵包括各类产业类型中具有知识产权保障,通过独创性的思维过程,产生出智力成果,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价值链高端的行业部门;狭义的创意产业即为“文化的经济化”或“文化创意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集合。

关于创意产业研究进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意产业是所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创意经济的增长是服务业的两倍,是制造业的四倍,不仅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还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增进社会的和谐。基于此,国内外涌现多学科,多角度和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

2.1关于创意产业空间特征研究

近两年,国内外的学术界对创意产业空间特征研究集中以下几方面:空间集聚规律、空间布局特征两方面。

2.1.1空间集聚规律

近年来,国内外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技术经济学等不同学科都针对产业集群现象,从不同侧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在全球层面,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世界其它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一国层面,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城市的特征,这一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已是不争事实。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内部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肖雁飞(2007)在从创意产业经济空间机制入手进行研究,认为创意产业是基于人脑创意创造力的新兴产业,其发展驱动力来源于文化创意消费需求升级与城市经济转型压力,因此,完成工业化进程、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动力越强。

更多产业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学学者更从微观层面,分析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试图以此为基地,探讨城市促进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其中,国内学者更多以创意产业较发达的大都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耿斌(2008年)以上海市经委分3批颁布的5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借鉴集群理论中的技术创新说,认为影响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特征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产业集群因素、文化因素、景观环境因素、交通因素、管理因素等,其背后的主导力量主要来自于政府和市场双方。

2.1.2空间布局特征

为解决创意产业空间布局问题,学术界结合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其空间布局特征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厉无畏认为,上海创意产业空间布局主要有四种模式:1)依托高校而建;2)由老厂房、老仓库改建,是城市内部产业转移的结果;3)完全新建的;4)依托传统基础进行升级。黄鹤(2009)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对象,研究其空间布局特征,认为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具有一定区位选择性,重点考虑交通条件、房屋租金、配套服务、产业基础等因素。周灵雁、褚劲风等(2006)从地理学角度根据行业类型的不同对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分类,认为上海的创意产业中设计类行业空间集聚最明显。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区位特征表现在,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内紧外松、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校创意产业集聚群已显现。

2.2 关于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研究

创意产业的提出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城市经济转型和衰败旧城复兴,即城市再生需求。国外学术界对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关系及其对策方面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特别是规划和地理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规划实践。理论研究方面,集中在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空间提升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三方面的积极作用。高伟、林云(2008年)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了创意产业发展对城市历史城区保护的促进作用。汪毅、朱喜钢(2009年)以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通过对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重点探讨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城市更新的互动过程以及对南京城市更新的积极贡献作用。

2.3关于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在全球各国和地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政府积极推动相关产业政策背景下。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创意产业基础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除了《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2000年,《The Next 10 Years》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3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s Estimates》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的发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定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

国内学术界立足于本国创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发展政策研究更多是根据产业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研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提出相关发展政策建议。汤爽爽、王红扬(2006年)以巴塞罗那文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并引申出若干启示:1)整合城市文化,构建创意环境;2)提升城市形象,吸引创意集群;3)扬弃城市文化,挖掘创意内涵。袁界平(2008年)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城市应该具有经济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知识产权意识浓厚、高等教育发达、休闲设施与夜生活丰富舒适以及犯罪率低、族群和谐等基本条件。

总结与展望

创意产业的提出和发展短短十余年,各国为占领产业发展高地,政界和学术界对此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当前研究成果侧重于政策研究,理论探讨尚待加强,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时,国内学者密切跟踪国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视角从对创意产业概念的诠释、国内外成功经验引介等方面,逐渐投射到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与扩展,并开始在各自的专业理论构架之上进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然而,如同国外一样,创意产业的研究仍显得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现实需求。纵观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未来我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应加强研究力度。

3.1建立适应国情的产业分类体系

国内创意产业分类体系不能照搬国外,而应考虑到它所具有的“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融”特征,更强调它与原有产业的结合,从而一方面构造并不断延伸创意产业链,另一方面推动原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优化,由此逐步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建立旨在促进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创意产业分类体系既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3.2注重产业发展社会环境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产业研究重经济而忽视社会研究。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与创意阶层、社会结构、文化生活或中产阶级化等社会问题关联性大,未来有必要加强创意产业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社会环境支撑等方面研究。尤其是在网络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之下,创意人群与制造业从业人员不同的对于组织、空间有的依赖和要求,并进而影响到产业组织,社会文化特色保护、社会形态格局等方面研究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3.3加大创意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对国内发达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跟踪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总结我国特定背景下的产业发展特征与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对国内其它后发城市具有借鉴指导作用。未来应加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实证研究,关注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模式以及动力、不同的需求结构、空间动态过程的研究,从个人、企业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个人、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内在机理与所具有的空间意义,不断反思检讨现行发展政策和规律,总结和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袁界平.城市创意产业兴起条件探析[J].2008,(6):164-167.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2)

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发展势头好,如北京游乐园的更新扩建、儿童艺术剧院的改革及欢乐谷的儿童游乐场所的新建,等等,都为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案例。但对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研究的人还很少,只是业内人士发表过一些观点。如《北京观察》2006年第7期上发表过石向阳的《打造北京儿童文化产业链》的短文,认为现在北京最缺少的是有创意的儿童产业,作者提出了要研究制订促进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调查了解北京市儿童创意资源,整合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等文化艺术单位资源,扶持儿艺的产品动漫化、市场化、国际化,还建议设立北京市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北京市的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还有,乔东亮等对北京动画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已涉及到了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问题,给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理论。

国外对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例,随着美国好莱坞电影、迪斯尼文化与日本动漫文化及韩国游戏文化的巨大发展并风靡全球,他们关于儿童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一些高校的课程资源。而且日本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研究儿童文化产业的模式,并影响到了我国台湾的台东大学、花莲大学等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研究为优势科学的大学,如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开设了“日本儿童文化产业探究课程”,花莲大学艺术学院还开设了图画书的创意设计课程。相反,我国内地的大学里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只是个别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人士会提及而已。

但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是刻不容缓的,我们不能坐视欧、美、日、韩的儿童文化产品占据我国儿童文化消费市场,更不能忽视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发展的如下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首先,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顺应了当前儿童文化艺术单位体制改革的趋势并将推动改革的深入。从去年到今年,全国30多家专业少儿出版社和200多家少儿报刊由事业单位到企业的转制,就是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少儿出版文化的路怎么走,少儿报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兼顾,儿童文化环境及创意品牌的打造如何运作,等等,都是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的。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3)

Abstract: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s the worl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ts theory research is gradually impro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the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he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provides guidance ba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to be solut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eepening the phase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clusters; Creative gathering area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创意集群的研究主要来自于文化产业学、经济地理学、艺术社会学、管理组织学等多种学科。集群的成因,在文化产业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主要从新经济社会学角度进行解释。在管理组织学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区域政策及资源配置,促进多样性方面。社会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意集群的特殊社会环境、集群个案及发展路径以及创意集群场所与城市更新等方面。

一、创意产业集群环境研究

形成创意集群所需要的特殊环境是诸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在这种特殊环境的论述中,为数不少的学者从塑造“创意城市”的视角,进行了要素归纳。查尔斯•兰德利认为这种环境是归因于人员品质、意志与领导素质、人力的多样性、各种人才的发展机会、组织文化、地方认同、都市空间与设施、网络动力关系七个要素提升上,通过这些要素,营造出“创意生活圈” ,从而形成创意集群。霍斯珀斯认为集中性、多样性和非稳定状态三个要素是关键性因素。 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3T理论 ,认为技术、人才和包容度是核心环境因素。随后格莱泽也提出3S理论 ,指出技能、阳光和城市蔓延是其关键所在。部分研究者从社区视角解释这种特殊环境。马克•波义耳提出四海一家的“无边界社区” ,Meri Louekari将这种环境的形成归因于“源开放社区” 。于长江认为“心灵共同体” 等因素从非实体的关系纽带上解释这种特殊环境的成因。

二、集群的发展动力及路径研究

部分研究者发现地域的文化资源禀赋在创意集群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霍斯珀斯从全球与地方博弈的论点出发,指出地域文化资源禀赋在地域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艾伦•斯科特认为通过地方的密集网络和文化产品的生成,最终发展为地理品牌。以大学为重要载体的知识源所形成的集群内部结构是另一个研究重点,比如内部分工与特殊协作等。其他的研究还有:特定的艺术产业与地域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意集群的发展经验,路径研究;创意集群所在城市的特定研究与比较,创意城市的网络延伸和所依赖的社区研究等。

三、集体创造力和艺术生态的研究

地理临近有利于知识溢出并直接影响到创意集群的效果。核心团队、关联单位、关键大众、管道网络等不同层级构成了创意集群的项目生态,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创意活动也形成实质影响。创意集群内的核心团队、关键人物和艺术家对集群起到重要作用,规划与非规划同时并存所形成不一样的生态。佛罗里达提出创意阶层的概念,创意阶层被划分为艺术家为主体的具有特别创造力的核心人员,以及创造性的专门职业人员包括管理、金融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创意职业阶层,创意阶层是艺术、商业和技术等不同阶层在文化经济领域的融合。由诸多文化艺术生产者组成当代独特的艺术生态,艺术家具有特殊的“文化资本” ,艺术家或设计师和公众的关系是一种“后工艺人” 的关系。艺术家的流动和迁居、身份辨认等也被研究者们所关注。

四、策略管理和政策研究

策略管理和政策研究是创意集群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其中文化政策与创意集群的关系成果颇丰。国内研究者关注到欧美国家与区域城市的文化或产业政策,并与国内现状结合进行探讨,并以核心城市北京、上海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策略和政策研究。

五、集聚区与城市更新研究

创意集群涉及城市更新,常与工业历史遗产联系在一起,由传统工业区到创意产业园的改造成为一种实践,兰格将艺术区的空间视为其产品的结果 。传统的城市景观和已有的空间业态结构,从公共文化空间向文化经济空间、象征经济空间转变,从工业生产空间向文化消费空间转变。创意集聚区常常建立在城市废弃空间和衰退地区基础上,这种改造推动城市空间的转型,也是区域振兴终结城市蔓延的手段。大规模的城区改造割裂人们对文化的联系,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反对,吴良镛提出有机更新理论。产业遗产的保护以及重新再利用的开发模式被学者们所关注。

六、已有理论体系的发展探究

已有的创意集群研究大多处在一般抽象的理论层面,对于如何指导集聚区建设指涉不多,亟待解答我国现阶段集聚区建设的整合与深化的阶段性问题。据《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已多达230处,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园区业态雷同,资源利用率低下,成了以收取租金的房产项目;园区所在的社区未能获得利益,成为自娱自乐的项目;进驻企业缺少联系,不能形成集群;园区建成后租金高,企业入驻率低,有悖于建设初衷;以工业区和商业区的方式建园,文化气息缺失等。问题的症结是建园容易,生存难,发展更难。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阶段缺少理论研究和依据。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30 -03

近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成为研究热点。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园也进行了一些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研究大都从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出发,总结国外研究理论并结合中国上海、北京、杭州等大都市的典型案例,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机理和路径等尚未见成熟的研究。

一、相关定义及研究综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

目前看到的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视觉来进行界定,如王缉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其特征主要是创意人群生活和工作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的创意环境和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且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这一概念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相互联系的本质特征。其二是从空间组织进行界定,其代表是肖雁飞,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本质是新产业空间的一种新形式,是基于特定的当地文化和制度背景所形成的创意网络,创意活动在城市特定空间相邻集聚,大量创意企业和相关机构通过竞争和合作关系形成创意集中、创新和合作竞争的产业空间组织;这一概念涉及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空间组织。笔者基于他们观点,从产业成长视角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基于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运用政府或自发力量,使创意者、创意环境与创意产业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产业价值链,进而创造出获得更高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区。

(二)创意园区的发展机制研究

创意园区发展机制研究主要包括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喻亚男基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提出环境,政府导向和市场运作主体是影响发展的三大因素;蒋雁等基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成长过程,发现产业特征、创新环境、网络环境和政府支持是影响创意产业园的成长因素;可见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创意产业园动力机制研究主要基于集群、自组织、共生等理论,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外部宏观因素、内部微观动力与元素考察创意园区形成的动力机制。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研究的实证区域均以上海、北京为重点考察对象,且从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等视角阐述中国创意产业园区成长的动力机制。

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一般产业集群的特例,有别于一般产业。创意产业集群更多依赖于人才和社会资本,而不像一般产业更多依赖技术型人力资本。在空间上,创意产业集群更多地依靠文化选择而不是选择靠近研究机构。加之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最大问题是政府主导下的资源驱动型,而非市场导向下以创意者为主体的市场驱动。政府过多从政治和社会层面出发,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一个结构性失衡。文化创意产业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园区的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是由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创意产业发展之初就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物理空间的集聚造成某一地区创意产业中企业主体的多元化和组织结构复杂化,较之传统产业“线型”产业链形式,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明显呈现出“网状”的特征,加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形成了创意产业的融合趋势,这为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可以说,产业价值链才是创意产业园动力机制的研究主要抓手。

二、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问题分析

南京有近5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有部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3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5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28个,依托南京特色文化,逐步形成类型不一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除了综合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还形成了当代艺术创意园区、网络游戏和动漫创意产业园区、影视创作基地、传统书画艺术创意基地、民间工艺创意市集、地域文化品牌基地等6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

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营模式分为三大类:(1)政府主导型,由政府投入建设,并负责其后的监管和运作,如:雨花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善桥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2)政府、企业联合开发型,政府是园区产业的主要行政管理者,而企业负责整个创意产业园的运作。如: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3)企业自主投资型,由单个或多个企业投资建设,并负责后续经营,自负盈亏。如石头城6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等园区。

虽然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比较快,位居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前十强,但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第一方阵”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总量和发展规模上都差距明显,而福州、成都、宁波等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南京已十分接近。主要问题如下:

(一)商业地产模式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它主要依托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固定资产比重相对小,社会投资回报不仅仅是租金,更在于增加就业、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等社会综合效应。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与传统园区的区别所在。南京很多园区商业地产模式明显,借创意产业之名发展房地产,建成园区后,不断增加商业服务设施提高租金,而没有严格按照招商书上的租用条件设立门槛,导致部分园区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规模过大、数量过多,挤占了本来就有限的创意发展空间。对入园企业的服务仅限于一般性的物业配套服务和收取租金盈利,缺乏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服务体系的构建。部分园区入驻了与文化创意产业无关的企业,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如石头城6号创意产业园等园区。

(二)同质化程度高、集聚化程度差

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战略和功能定位还处在初级认知和实践阶段,园区建设过多依靠政府和政策的规划引导,内生性和内动力不够,仍是低层次的地理集聚,离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阶段还有一定距离。如:动漫产业在近10个园区集聚,分散在多个行政区,存在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现象。同时,单个园区规模小且地理分散,集聚效应不明显。加之园区内企业涉及的门类较广,但企业间的聚合度不够,产业关联度不强,同很多园区有企业无产业,产业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且产业结构上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不高,还停留在简单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阶段,文化要素市场、劳务市场、产权市场尚未真正形成。

相关企业缺乏对产业链的打造与拓展。文化创意价值实现形式单一,自身的产业链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延伸,包括创意制作、内容运营、消费体验和创意衍生产品等在内的各个环节未能很好地衔接,影响了深度开发和品牌塑造。以动漫产业为例,一个动漫原创作品不仅可以带来本身的销售收入,更可以带动一批诸如玩具、服装、电影、音乐、出版、网站资源等衍生产品行业,这些相关行业的相互作用,将成倍放大动漫产业的收益和知名度,而南京市缺乏类似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因而削弱了其经济和社会效应。

(三)文化产业管理复合性人才奇缺

文化产业门类多,要懂得某一文化艺术又要懂管理营销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非常缺。问卷调查显示,84.73%的被访企业认为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非常缺乏,41.32%的被访企业认为创意人才结构不均衡,37.43%的被访企业认为创意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规模有限。这表明,南京市目前不仅在创意产业人才的总体数量上相对偏少,而且在层次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加工类人员较多,通晓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中高端策划、创意、营销、经纪等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结构比例中技术人员呈金字塔形结构排列。尤其是在将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创作环节,原创能力和核心创意能力亟需提高,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同时,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差距大,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掘和培养机制。

三、问题成因

(一)未生成产业价值链

不少创意产业园缺乏科学论证与合理规划,尚未从产业价值链角度考虑,也未充分估测市场需求与现实条件,创意产业园区成为新的“政绩工程”。甚至个别创意产业园是政府直接授意,企业非理性状态之下的投资决策,很难真正从创意产业链角度去管理和维护。很多园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出现了很多偏差。在园区建设管理方面,由于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缺乏科学规划常常由企业盲目建设,完全以眼前盈利为目的,采用招商模式,结果难免促发园区“地产热”。

(二)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政策效应不配套

南京政策制定主体涉及宣传、文广新局、经信委、科委等多个部门,现行的政策较为分散庞杂,涉及文化、科技、软件、出口、产业园区等10多项政策,配套性、统筹性及相互之间的融合性、关联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规划、整合,存在产业资源条块分割和政出多门现象,全面、系统的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和综合效益。

加之相关政策过于宏观,目标不够准确,政策实施难以平衡,执行难度较大,尤其是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欠缺,人才培养、投融资政策难以有效落实,政策扶持重点与企业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

(三)园区缺乏基础服务平台

多数园区的管理主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创意产业价值链拓展等方面仍然欠缺,缺乏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服务体系的构建。部分园区内部尚未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行政单元出于各自利益驱动,一些不具有创意产业特色的企业,为获得政策上的优惠而“搭车”以及园区内企业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缺少特色品牌。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聚合了大量知识型创意人才,成功的组织间交流使人们可以以价值增值的方式应用他们的知识。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共享不畅使集聚在一起的同类企业不能营造建立信任、促进合作和相互支持的氛围,失去一个把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和服务的契机与途径。

四、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路径

(一)科学规划,促进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生成

政府主导全面规划,构建与南京原有产业相互渗透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体系,借助南京市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把优先发展与信息、网络技术、高科技关联度高的产业门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发展动漫网游、软件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等行业,注重创意产业与原有产业的互动渗透。只有适时构建基于产业价值链的顺利实施的环境和保障机制,取得多方社会资源的相互配合,才可能实现创意产业价值链效益最大化,创造产业链企业互动双赢、共同获利局面,从而促进产业系统整体升级和全面发展。

(二)优化创意产业生长点,确定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在现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制定集聚区规划整合方案,提升园区品质,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园区产业战略定位,重点发展以软件设计、动漫网游、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民间工艺、现代艺术创意等六大创意产业品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更需要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等集体的互动,形成独特的集群发展环境。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该从价值链角度注重将创意人群的日常行为与工作方式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宽松环境,具有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确定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形成南京独有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风格。

(三)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原创性文化产业发展

完善财政资金保障体系,提高专项资金扶持额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对原创研发环节、原创作品产业化环节、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环节、品牌塑造环节的资助力度。同时专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建设专项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实现版权、著作权、收益权、销售合同、设计创意及个性化服务等无形资产的有效质押。

(四)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为创意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构建多层次、开放性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南京市院校资源优势,将长期学历教育和短期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引导高等院校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大力培养创意人才和开展创意研究;鼓励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职业教育,扩大教育覆盖面,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红岩.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创新内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06):80-86.

[2]肖雁飞,刘友金,沈玉芳.上海创意产业区空间创新特点和趋势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23(12):40-44.

[3]蒋雁,吴克烈.基于因子分析的创意产业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4(1):65-72.

[4]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5-30.

[5]石长顺等.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偏颇与平衡-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的量化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03):160-165.

[6]喻亚男.创意产业集聚—以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王洁.我国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研究[J].财贸研究,2007,19(3): 147-149.

[8]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的地缘空间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24(5): 92-98.

[9]马仁锋,沈玉芳,姜炎鹏.我国创意产业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基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视角[J].中国区域经济,2009,1(3): 31-42.

[10]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1]南京市政府.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5)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4-0009-04

Review on the Study of the Talent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SHI Jian-ying , ZHANG Ya-li , LI Qian , LIU Qi

(Xi’a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last century 90’s started, Cultural and creativindustries are potentially developing in the global scope, and in many countries as a national strategic industry. This kind of the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has arouse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done a lot of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angle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rom the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talent, talent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Study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 not only make the person’s potential to explore, but also obtain economic value through the initiative of people.

Key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of talents; review

创意产业是“具有一定文化内涵,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综合”[1]。随着创意经济自1997年被英国政府作为核心竞争力提出,它正以方兴未艾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因其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性强、增长潜力无限等特点,很多国家将其列为支柱性产业,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09年7月,我国提出《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十二五规划、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都相继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主要因素,文化创意产业尤为明显。文化创意产业源自于个人的创造力和天分,其发展依赖于源源不断创意的产生和表现,而创意来自于集合智慧、知识、技能于一身的创意人才,具有艺术表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并进行有效结合的创意人才。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2008-2012年期刊发现,近些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地位的提升,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呈增长之势,特别是2009年《文化振兴产业计划》出台之后,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论文780余篇,硕博论文112篇。但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为关键词,仅检索到相关论文48篇,硕博论文3篇。这显示出学术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研究与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不相称。笔者对已有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研究的相关成果加以梳理,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集中于三个方面,即概念的界定、现状的分析、培养的路径。

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概念研究

所谓人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德才兼备的、有某种特长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6日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具体到文化创意产业,什么样的人可以算作人才,他们具有怎样的共性特征,可谓是众说纷纭。

世界创意经济之父约翰·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产业的总和,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那些使用自己的想像力、幻想和梦想的人是创意经济的基础。因为有想法的人,特别是有自己想法的人,比操纵机器的人更有力量。在此基础上,约翰·霍金斯提出,创意人才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头脑”服务为特征,以专业或特殊技能(如设计)为手段的“专精人才”。[2]霍金斯的观点,特别强调了知识产权和人的创造力的重要性。

弗罗里达主要从创意人才的外延分类以及人才价值观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创意阶层理论。他认为,创意阶层分为具有特别创造力的核心和创造性的专门职业人员两个组成部分。前者包括科学家、大学教授、诗人、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建筑师、引导潮流的小说家、编辑、文化人士、咨询公司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对社会舆论有影响力的各行各业人士。后者包括高科技、金融、法律及其他各种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专门职业人员。弗罗里达认为,创意阶层的成员们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如尊重个性、竞争与实力主义优先,喜欢开放与多样的城市社会环境等。持有此种价值观的人们,多从事创造性职业,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会左右未来城市和社区的发展方向。[3]弗罗里达的创意阶层理论是文化创意人才著名理论之一,他最主要的贡献是阶层及其对一个地区的影响力。

厉无畏立足于创意人才价值发挥的载体——创意产业,从人才链的角度对创意人才进行了划分。厉无畏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于个人的创造力和天分,拥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极强渗透性、辐射性、高风险性,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行业的综合。”完整的文化创意人才链包括“创意的生产者、创意生产的引导者和创意产品的经营者”三大类。[4]厉无畏的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对就业的作用。同时,他指出创意人才不仅包含创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还提出了“创意的引导者”这一主体。

朱天龙、胡健认为,创意人才应该是“掌握有较高知识水平、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中去,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5]。他们二人的观点重点强调了创意人才的能力要求。

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向勇教授主要从外延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人才进行了分类。他指出,文化创意人才可分为七类:创意人才(艺术家、设计师、导演等),技术人才(音乐制作人、录音师、摄影师等),经营人才(社长、团长、经理人等),营销人才(营销总监、市场推广主管等),通路经营人才(戏院经营者、拍卖经销商等),管理人才(经理、总编、总监等),研究人才(教授、研究员、咨询顾问等)。[6]这一观点的新意是对创意人才进行了细分。

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现状研究

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可以说是人才问题。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解析,以及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的实证研究。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总体现状

厉无畏、陈红玉都提出了我国创意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厉无畏认为,我国创意人才的现状,首先表现在两个缺少:缺少高端原创人才,导致原创作品少;缺少经营管理人才,导致在创意产品的推广、衍生产业的发展、品牌的建立、价值的挖掘等方面都还很不理想。其次表现在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是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不合理。年龄上,40岁以下的中高级人才比重较小;专业结构上,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短缺。[7]陈红玉更进一步补充了缺少复合型人才。同时,两人都分析了我国创意人才严重匮乏的原因,如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学科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素质培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特别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不足。[8]但是,这些原因的分析主要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分析,视野略显狭窄。

万顺科、丁培卫认为,创新型的文化产业人才对于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非常重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他们在借鉴欧盟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目前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文化产业领域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的矛盾日渐突出,三是人才素质与需求存在差异,人力资源经济性不强。”[9]他们主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从人才的发掘、培养、使用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强调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不同。

赵延芳分析了影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开发的制约因素: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制约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后的教育体制制约创意人才的开发,文化创意人才开发途径不完善,人才管理模式不配套,人才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人才培养开发。[10]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的实证研究

应金萍从地域角度分析了宁波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一是文化产业核心层从业人员比例明显偏低,二是地方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力度不够,三是文化传人挖掘保护传承不够。而宁波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特征:文化和艺术修养较高,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呈复合型,市场意识敏锐。这些都和宁波特有的文化熏陶与滋养,宽松、活跃、多元的文化生态,柔性、流动的用人机制,开放、开拓、开明的社会环境相关。[11]这一观点通过对本地区的研究,特别指出创意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所需要的文化滋养、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比较有新意。

张新星在研究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集聚时,特别提到了创意阶层的支撑作用。但同时提到,作为我国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突出表现是真正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大腕级领军人物还不多见,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紧缺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人员。这样就使得该地区创意人才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后备储备力量也严重不足。[12]

徐从欣研究了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他从人才角度,以湘西张家界市为例提出,尽管张家界是民族文化市,文化从业人员较多,在各个领域均有一批卓有成效的文化人才,但文化经营性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缺乏一批懂经济懂文化又会经营的企业家,这就使得文化资源难以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无法进入市场,进而无法生产出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品。[13]

这两者的研究都指出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创意产业的发展亟须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人才和真正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大腕级领军人物。

肖玲玲分析了长沙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情况。长沙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也表现出了不论总量、质量,还是专业与分布构成都不容乐观的状况。虽然长沙自古就不乏饱学之士、时代才俊,但如今娱乐文化渗透其中,虽能暂时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对于人才培养有局限性,造成“人才引不进,拔尖人才留不住,过剩人才流不出”的局面。[14]这一观点说明了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不均衡。

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

路径和对策研究,核心内容是为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既有战略方面的,也有措施层面的,还有对于国外的经验介绍。

(一)战略层面

江凌介绍了近十年我国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政策,如2004年4月,文化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强调,要继续抓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命名了几个高校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标志着文化产业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15]这几个重要政策的出台是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里程碑和标志性事件。

赵曙明、李程骅提出了我国构建创意人才高地的战略选择,认为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构筑创意人才高地,打破行业界限,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不仅要有系统性的理论支撑,更要发挥城市集聚功能,创造开放的、人性化的软环境。[16]他们的研究从宏观战略的高度,不仅立足国内,更放眼国际,从理论支撑、人才培养、环境营造等方面论述了创意人才培育的途径。

(二)具体措施层面

向勇、张相林提出,应该从政策制定、人才培养和交流、人才激励等方面来进行人才开发。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其次要创建良好的创意环境,加大创意人才培养力度;再次要加强创意人才的创意管理;最后要提升薪酬设计水平,完善激励机制。[17]他们的观点重在强调环境和激励、薪酬等政策对创意人才的作用。

殷宝良特别强调了高校在人才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要建立起高校对文化创意产业链不断供给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创新,并且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的“孵化器”和“蓄水池”作用。[18]特别是他提出的“学士前定位培养”、“学士后综合实训”的做法,使得创意人才的定位更加准确,培养也更有针对性。

易小云、易华介绍了“三区联动”的战略举措,主要是打破行政区域隶属界限,通过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公共社区的功能融合与联动发展,更有效地动员各种创新要素,激发全系统创新。[19]“三区联动”举措的创新是加入了公共社区,这一点更有现实意义。

赵延芳从机制和保障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对于文化创意人才开发的建议。从机制方面,提出了七点:一是构建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机制,二是构建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机制,三是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机制,四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五是构建符合创意人才积聚特性的人才引进机制,六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级机制,七是构建满足创意人才内在需求的激励机制。[10]赵廷芳的观点主要是从机制上提出如何培养创意人才,这是人才成长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借鉴国(境)外经验

很多研究成果都介绍了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比较典型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的是,欧美日等国家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提前至儿童时代,并在中学、大学以及职业教育阶段形成长期的熏陶和指引。

台湾专门拟定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延揽、进修及交流计划”、“大学院校艺术与设计系所人才培养计划”、“大学教学卓越计划”、“重要特色领域人才培训改进计划”,以期提高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与创意美学的素质。除了政策和计划制定,台湾还在基础教育中导入文化创意理念,从青少年文化产业教育抓起,把文化创意教育也纳入大学通识教育之中。[20]

新加坡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廉洁高效的治理环境,透明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绿化洁净的生活环境,逐步开放的国际环境,整体优化的人口环境,以充分培育和发挥本土的文化力、科技力、管理力、制度力、秩序力、开放力、凝聚力、人才力等软竞争力。[8]这种理念源于弗罗里达的“3T原则”的理念:人才、科技、包容,充分证明了环境在创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四、总体述评

尽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研究时间不长,但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逐渐进入学者研究的视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增加,不仅有宏观层面的总体研究,也有分地区、分行业的个案研究。但很少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工具,如岗位分析、胜任力模型、薪酬绩效管理、流程再造等,研究的具体应用性不强。这一方面使得理论的研究远远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发展,难以满足实践的发展对于理论指引的需求,也与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不相适应。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研究,将会呈现出新的走向:首先,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有经济属性,还有文化属性。在人才研究方面,如何兼顾、平衡二者关系,既使人的潜力得到发掘,又能够通过人的能动性获得经济价值,将是研究的价值所在。其次,将更加重视不同地域同领域的人才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3]弗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关于一个新阶层和城市的未来)[M].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5]朱天龙,胡健.基于创意价值链的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定义及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

[6]向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7]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8]陈红玉.加快创意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艺术教育,2012,(2).

[9]万顺科,丁培卫.中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J].山东社会科学,2012,(4).

[10]赵延芳.创意产业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人才开发机制问题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12,(3).

[11]应金萍.宁波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的若干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12]张新星.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集聚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3]徐从欣.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14]肖玲玲.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综述及发展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15]江凌.近十年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类型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2012,(1).

[16]赵曙明,李程骅.创意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6,(6).

[17]向勇,张相林.文化创意人才现状与开发对策[J].中国人才,2008,(1).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6)

[2]张辉锋,宋颖颖.期待版权担保融资模式中投资方的风险及控制分析――以中国电影产业为例.新闻大学,2011(4)

[3]赵睿嘉.我国影视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师,2010(5)

[4]毛俊玉.如何规避文化产业投资风险.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11日第2版

[5]段桂鉴,王行鹏.版权价值层次性的认识与解读.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10月13日第6版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7)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05-01

一、研究内容与背景

对创业文化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对创业的现实问题的思考,也就是以实证的和科学的方法对创业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告诉人们在创业过程当中具体的做什么和怎么做,对现实中的创业问题而言这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但是创业文化研究除了对具体的现实中的创业问题进行思考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对创业思想本身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不但要用创业思想去指导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创业问题,还要对创业思想本身进行研究。而后者恰好是创业文化价值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创业当中的现实问题研究的方向是向外、向前的平面性的研究,它是以人所面对的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是这个世界当中具有能动性的一个要素,与世界同属于与人自身相对立的对象。

对创业思想的研究则是向内的、向人自身的超越性研究,它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也就是说,在对创业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创业文化价值论研究中,人是世界中的人,同时世界是属人的世界。在人与世界的关系当中,肯定了人相对于世界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这种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

另外,我们搞创业思想研究,是不能忽略西学东渐这个大的思想背景的。我们是完全把创业理解成主客对立的活动,即:以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控制为目的;还是把创业理解成一场科学技术的大革命、大远征;抑或理解成关于人的生存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西学东渐,西方的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对东方思想特别是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是与此同步,在西方,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存在论哲学、语言哲学通过解构理性主义而大行其道。所以,我们面临着西方的理性主义和存在论两种思想的冲击(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并对前者进行解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继续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还是跟着西方一同去反理性主义?

我们要注意,西方的反理性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的成熟为前提的,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理性主义精神是否像西方一样成熟,或者对人的生存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两难:一方面,理想主义在中国并未成熟;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反理性主义思想。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对西方思想理解的复杂性。

二、研究方法

本体论意义上的创业文化价值论研究,是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方式进行研究。

一种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在最大程度上历史地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为思维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存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进行创业文化研究,特别是进行创业文化价值论研究,是离不开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的。

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就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思考,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当中所包含的矛盾的思考。对理论思维的前提的批判与思考,是以人类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作为反思和批判的对象的。

我们原有的创业文化以及我们对创业文化价值的认识,作为创业思想的前提,是我们形成创业思想、创业方式、创业方法的根据和原则,即是我们思考创业问题的逻辑支点,对我们的思想具有强制力。我们只有以对思想的前提进行反思和批评的方式,才能够把握到这个隐藏在思想背后的根据和原则;也只有通过哲学反思和批评的方式才能够解除原有的创业文化对思想的逻辑强制力,从而形成新的创业思想的根据和原则。

创业文化实际上是人从创业的角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的思考。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通过对理论思维的前提(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批判,发现创业思想当中包含的矛盾,批判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创业文化更好地向前发展。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前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因此,我们的创业文化研究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我们只有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才能够真正地认识人的文化属性,才能够从人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创业文化的价值论研究。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最多也只能称为意识外的存在。因此对创业的价值论研究是必要的,这个工作是在为这个问题存在奠定基础。

创业问题说到最后还是关于创业中的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就离不开对人如何存在这一问题的追问。因此,只能在存在论的高度为创业价值论研究提供基础,也只有这个基础是坚实和稳固的。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8)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033-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文化的繁荣对于信息时代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创意作为一种资本研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议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20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于其具体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还存在着种种争议。在中国学界,一般都认为,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和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它是一种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主要具备高知识性、智能化、高附加值、强融合性、高渗透性和辐射性等特征。它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综合发展,因此,从政策层面上看,它是目标、是指导。从一般意义上说,它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的路线、方针,思路、办法,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文化体制创新政策等。文化创意政策内容是为政策对象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和逐步的完善。这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初衷和落脚点。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自身特征,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的基础比较薄弱,创意环境也不完善,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相对较低,人才结构还处在不断的调整中,这些都是文化创意政策研究不可忽视的根源性问题。在具体的政策研究中要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发挥长处避免短处,以保证政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二)从长远着眼,从近处下手

从文化创意政策研究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新事物,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还是一个新型战略性产业,在给许多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放眼世界,任何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和政策研究相对发达的国家,无一不关注战略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无一不把长远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之一。现实也证明,任何一个发达行业也都是因为注重长远的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发展的活力。

(三)政策与产业发展需要相吻合

文化创意政策内容是为政策对象服务的,研究和制定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政策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升级,从而达到发展与改善。因此,文化创意政策要考虑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政策是否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是否能促进和完善产业发展。

(四)因地制宜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新型的产业,但并非没有任何传统和基础,因此,政策的制定与研究要考虑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与特征,从实际出发,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还要根据所在地区及其实际情况来制定,如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色、民族特色、发展阶段状态等具体因素。

二、 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实践及缺失分析

(一)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的成功实践

1.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1)政策基础的历史继承性。河南省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为其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一些文化甚至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因此,河南省在政策研究和实施中把继承历史文化传统作为重点文化来抓。

(2)政策实施的时代创新性。继承可以获得基础支撑,但具体发展还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立足现实进行创新。因此,河南省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很注重抓住当下,启发未来,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2.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1)政策目标的科学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政策目标的科学性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河南省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结合丰厚的历史底蕴,另一方面注重结合国际和国内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把握客观经济规律,注重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基本原则的特殊性。一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定政策时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河南省政府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时充分考虑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地方的特殊性和政策的科学性相结合,充分发挥特殊优势。

3.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1)政策手段的合理性。政策手段的合理与政策绩效密切相关。产业政策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从目前一些地方制定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看,人们重视了经济手段,但力度还不够,诱导性不明显,怎样运用市场机制达到政策目标的思考还不成熟。一些地方注意力放在如何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上,而对如何创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重视不够。河南省看到了某些地方的缺陷,在制定自己的政策时把创造产业发展环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如通过环境改造吸引高科技、高知识水平的人才到河南落脚等。

(2)实施机制的可行性。在产业政策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重政策制定,轻贯彻、执行的问题,缺乏政策宣达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总体监控机制。因此,河南省的政策研究注重开头、过程、结果相统一的原则,加强了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实施机制和政策绩效评估的研究。

(二)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的误区与不足

1.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所以河南省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意产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创意产品的策划、市场推介、经纪、、科研、咨询、投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交易等市场中介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扶持;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各种创意产品策划、展示、推介、交流、交易等活动的综合性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产品推介大多以政府推动为主;政策研究也都是以宏观指导为主,针对类似于上述所提到的各个环节等具体层面上的政策研究还比较薄弱。

2.高校、科研机构极少或者没有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中来。河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还未能有效地整合和延伸,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水平较低。从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我省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小,缺少品牌效应,产业链延伸不够,影视、传媒报刊、演艺、娱乐、数字技术、印刷出版、动漫、设计等行业也与深圳、上海等地存在较大的差距。

3.政策研究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管理之间相脱节。虽然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整体上看,创意企业规模不大,布局较为分散,园区集中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有待进一步明确。

4.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缺乏。创意产业是智能化、高知识化的头脑产业,我省要发展创意经济,关键是拥有众多的高质量的创意人才。河南省算是人口大省,但还不是人才大省。目前,河南省不仅创意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高级创意人才,缺少能够将创意产品产业化的经营人才。

三、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思路

(一)政策发展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理论渊源

河南省的历史悠久,从石器文化南召猿人化石的发现、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都能证明中原大地是华夏民族的战略要地。河南省的地下文物极为丰富,文物数量、考古新发现均居全国首位。另外,河南有许多代表中原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遗址和历史古迹,如伏羲、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寺――少林寺,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以及白马寺,康百万庄园,开封龙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积淀是制定文化创意政策的最好史料和理论渊源。

(二) 政策发展注重历史与当代人文环境的相互联系

河南的名人资源丰富。这些丰富的名人资源的影响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使河南省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优良的人文环境。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在近代,常香玉、焦裕禄、常香玉、邓亚萍也是新时代体现河南精神的代表人物。政策发展也要把历史名人所代表的河南精神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目标结合起来,鼓励利用多重教育资源来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多重人才模式,注重历史与当代人文精神的结合与渗透。

(三)政策还要与法律法规相结合

政策与法律都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河南省在利用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过程中,法律保护和规制必须同时进行。河南省一定要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快这方面的法制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提高河南文化软实力。但是,这个工程中的很多方面的问题不是河南一个省就能解决的,必须联合其他省份和整个国家的力量来完成。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核心。河南省在发展文化创新产业时,也要“法律先行”,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盗版,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保障文化创新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政策发展着眼河南、放眼世界

河南的地理位置处于我国中部地区,应该充分考虑到既可以和周边省市进行交流结合,也可以走出国门,与全世界的一些资源、资本和科学技术进行交叉共享,来发展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现在讲究资源的并存、互补和共享,河南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寻求合作、扩大自己的视野,然后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出河南文化的不同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宫承波,闫玉刚.文化创意产业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5.

[2] 石杰,司志浩.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8.

[3] 刘牧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R].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9)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102 -03

一、引言

“人才”是评量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指标。“人力资源”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成功关键,①它也是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最重要资源之一。②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将人才、市场、资本组建成文化产业化的产业。2009年,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1年,推出“十二五计划”,将文化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优化专业设置、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专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等,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大核心、重点领域和高技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物。③国内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若渴,可参考台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分三方面说明。

二、台湾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教育

台湾发展文化产业,已有数十年历史。④2010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11条规定:「政府得协助地方政府、大专校院及文化创意事业充实文化创意人才,并鼓励建置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发展设施,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创意开发、实验、创作与展演。⑤2010年,台湾高校成立至少12所创意产业相关系所等,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研究所,共计209间(大学125间,技职大学84间),2009年,台湾一年约有3,017名学生,就读文化创意相关系所。⑥

有趣的是,台湾高校文化创意相关系所,命名多半和文化、艺术相关,例如:台北教育大学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硕士班)、台湾艺术大学的艺术文化政策管理所;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博士班、艺术与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博物馆研究所、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新竹教育大学的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及硕士班;云林科技大学的文化资产维护系创意生活设计系及硕士班等。⑦多元化命名系统,使台湾高校呈现更活泼、个性化办学特色。

台湾经济制度,目标是朝向自由市场经济,高校教育以多元选择为主,课程规划上注重学院教育,强调自由发挥的人才环境,技能培训朝向自由市场的发展,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25条规定:“政府应协助设置文化创意产业聚落,并优先辅导核心创作及独立工作者进驻,透过群聚效益促进文化创意事业发展”, ⑧政府有补助高校成立艺文产业创新育成中心(即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推广计划,2012年,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文产业等九间高校育成中心受到政府补助,平均每间进驻十间以上厂商,每间可增加数十人到上百人的就业人数。①这些育成中心,以营销在校师生、校友作品为主,提供软硬件设施及服务,和积极辅导毕业校友及具潜力的文化创意工作者,在育成中心内自主创新创业,搭建业者和企业平台。除了高校,台湾官方和民间文化产业,也常共组符合文化产业界需求实务类课程。

三、结合官方和民间文化产业,规划“应用型”为主的文化产业实用课程

台湾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在于台湾蕴含的艺术、文化、历史、概念、创意、构想、故事、图像、理论、设计等元素,转化为接地气的“文化创意产业”活水源头。②台湾从早期代工业,发展到创意经济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更强调生活美学,官方和民间共同打造生活、文化、创意、品味的“乐活”经济市场,以期在集体认同中发生群聚效应。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11条,指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为培育文化创意事业人才,政府应充分开发、运用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整合各种教学和研究资源,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产官学合作研究及人才培训。”因此,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台北市文化局、学学文创志业、文创发展研习营、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均开办培训课程。的“文化创意研习营”和“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人才培训成果显著,以下说明。

(一)博物院

博物院(简称),扮演台湾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领头羊角色。④设置文化创意产业专属网站――“文创资源网”, ⑤扮演博物馆产业复合角色:1.活化、宣传固有藏品;2.培养台湾本地文化创意人才,每年开设文化创意研习营、工作坊;3.搭建博物馆、文化产业界和高校学界的共同平台。

2009年,提出“打造故宫,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应用重镇计画”,,强调以文化为内涵的精神支柱,才是文化设计产业王道。2009到2013年已办理五届“文创发展研习营,发展出弹性灵活、非文凭制短期(六个月)研习课程,符合社会人士工作需求。培训甄选对象分为:1.曾和有过合作制造文化衍生产品的厂商。2.拥有广大通路,且有“台湾之光”美名大型国际知名产业团队。3.和博物馆相关的文创私人企业,举凡:艺术授权、礼品设计、创意设计、家具业、印刷出版、珠宝服饰等企业均可。

参训团队,每年积累10馀家私企,五年来培训72间文创产业团队以及300多名学员,包括:视觉艺术、工艺、出版、产品设计、设计品牌时尚、建筑设计、数字内容、创意生活等产业。文创营,可视为台湾官方和民间合作,再造文化创意培训的佼佼者。完成短期训练后的学员,常成为台湾文化创意界的生力军。⑥

“文创发展研习营” 上课模式为每周一日全课程,从美学到实作循序渐进,课程丰富、多彩多姿,以“美学”为核心价值:

1.美学与感知:透过创意舞蹈、音乐欣赏、戏剧、品香、电影与生活艺术体验,开发人体视、听、味、嗅和触觉五种感知系统,进而激发灵感创意。

2.文物传习,以近70万件书画、器物等藏品为主轴,系统性介绍书法、绘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缂丝、明清雕刻、珍玩、多宝格及图书文献等文物。学员从单纯复制文物,到制作结合创意及自身对文物重新诠释的文创商品。

3.设计与创作,文物专家和设计师共同合作,指导学员设计出原创性且符合市场需求,并融合文物精萃的文创商品。

(二)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坐落于南投县草屯镇的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台工艺中心〉,是台湾为推广工艺美术接地气,设置管理工艺产业政策最高权责机构,目的在推广台湾工艺的永续发展、持续推广,规划及建设“台湾工艺文化园区”,以“传承、生活、创新”为核心价值,建制台湾工艺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休闲体验、信息提供等服务功能。

传承台湾工艺美术为主的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培训民间人才为主,如:2008年,以小而精、小而美的方式,组织短期工作坊,开设陶瓷、织染、漆器、竹编、金工、玻璃等课程,著重技巧性实作和创意启发,同时,它也打造台湾工艺美术高端品牌,建立营销模块。台湾在活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上,运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为台湾文化产业创造更大商机。

四、台湾善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活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一) “走出去”模式

台工艺中心,是台湾工艺美术业者和国外设计界、产业界以及外销世界对接三步曲。第一步,2008年打造“台湾顶级工艺”的国际品牌――“Yii”品牌,取自易经的“易”;“台湾精湛工艺”的“艺”;以及台湾原意设计的“意”,结合“易”“艺”和“意”。

“Yii”和国外著名设计师合作,提高国际知名度,例如:2008年,“Yii”推出设计师Konstatin Grcic和台湾工艺师陈高明合作的竹制家具――命名为“43”的全世界第一张竹制悬臂椅(cantilever chair),⑦命名简单扼要,取自这张竹椅工序需43条竹片构建而成。

第二步,台湾自2003年起,建立工艺产品国家认证机制。台湾举办“台湾优良工艺品(Taiwan Good Craft, 简称C-Mark)评a制度”,遴选设计优良工艺产品,给予“良品美器”创新保证。

第三步,台工艺中心和萧邦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签约,通过正式授权给萧邦公司的程序,使萧邦公司获得,成为台湾工艺产业供应商营销平台,拓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商机。①

台湾具闽台的地理优势,使台工艺中心积极开展西进政策。自2015年3月,厦门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上路后,台湾和厦门市合作,看准厦门是立足海西、服务两岸、面向国际的关键自贸区。

从2013至2015年,台工艺中心,加大力度参加 “厦门文博会”。2015第8届厦门文博会上,台艺中心和台湾新竹生活美学馆合作,带领11家台湾手工纺织、陶艺、金工、树艺〈运用树皮韧性编织昆虫动物〉、木雕等业者,展出台湾工艺独特技法和生活美学。例如:从传统佛雕出发,结合繁复细致漆线雕的妆佛技艺、独特的微米鎏金镂雕、原生态植物染工艺等。

台工艺中心,进一步将“台湾顶级工艺品牌”推广到海西地区,以此辐射福建省和其它各省份。它参加重点性商业会展,例如:依托闽南特色的“茶”文化,发挥台湾陶艺和竹艺优势,参加2016年的深圳国际茶业博览会,藉著茶博会“产、官、学”第一线交流互动,打通两岸商业通路,全方位扩大台湾工艺美学影响力,将台湾茶器、竹器价值,持续传送给茶艺喜爱者。台湾发展紧扣浓厚闽南特色的漆线雕、茶文化等创意营销策略,创造更大商机。台湾对文化创意产业,还善用“请进来”模式,向法国取经学艺,借镜法国身为文化大国的独道发展之处。

从2002年起,连续15年,台湾官方每年引进法国文化软实力,在台举办“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促进两国深度文化交流。

(二) “请进来”模式

2010年,台湾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为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立下新里程碑。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2012年改为文化部),长期举办的“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扮演开扩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视野的角色,此研讨会以法国第一位文化部部长(André Malraux,1901~1976)命名,聘请法国的文化学者、艺术专家、产业界等重要人物,环绕法国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至台湾进行深度的文化交流。历年来“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举过许多重要议题,如:2002年第1届的“法国电影工业现况及政府政策”,2004年第3届的“文化资产”,2005年第4届的“法国工业遗址的保存和再利用”,2006年第5届的“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2007年第6届的“表演艺术政策、管理和经营”。2009年第8届的“表演艺术政策、管理和经营”。2010年第9届的“新科技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萌发”。2011年第10届的“国际文化交流。表演艺术政策”。近年来,台湾的法国马乐候文化管理研讨会,也关注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如:2013年第12届“电影、电视、广播和出版”。

台湾邀请法国文化产业的学者专家,定期举办的“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在艺术界发挥涟漪效应,加强中法艺术互动,以2010年第9届“新科技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萌发”为例,台湾邀请法国著名的新媒体艺术高校La Fresnoy、数字媒体产业界、GRAME国立音乐创作中心和相关研究中心等代表,从政府公共政策与官方措施、谈论高等教育美学研究和校企合作等视角,检视法国在西欧运用高新科技工具,激活跨界艺术创作力的方式。此会议宗旨是以艺术和科技融合为目标,带给台湾法国新科技的艺术平台的教学、研究和产业界实操经验。②2010年6月台北市立美术馆,也举办法国GRAME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的“形、音、异――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声音装置展”。 ③更深入的介绍法国科技和艺术的融合运用。

台湾也积极营造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例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国际进修交流与延揽来台计划作业要点》中,甄选20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由政府与业界共同资助其出国进修,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种子人才”;为拉台国际设计水平,台湾也办理国际设计人才养成班及协同设计高阶管理人才训练班,聘请岛内外师资授课,进行境外研修;以及邀请国际知名设计专家到台湾参加国际设计研习活动。④

五、结论

本研究从台湾高校培养;和台工艺中心的多元课程、探讨它们的创意研习营和短期课程培训,以及台湾善用“走出去”模式,参加文博会,营销台湾工艺美术产业;和举办国际研讨会等“请进来”模式,供国内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扩展国企、私企的文化产业做为参考。

参考文献:

[1]林炎旦.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台北:师大书苑发行,2012.

[2]李中斌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4]张建一. 201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M].台北:文化部出版,2014.

[5]杜丽琴主编.2012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M].台北:文化部出版,2013.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10)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55-02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国家软实力竞争的时代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必要体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二次发展,对于提高产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多重的意义。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和崭新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其研究的理论成果都不多,研究的力度也不大。笔者认为,学术理论研究的前提是对基础理论概念有准确的把握。本文的重点就旨在阐明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划分。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德国的经济思想家熊彼德早在1912年就提出了“资本和劳动力已然不是影响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今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1986年也同样有经济学家罗默提出“占据市场和创造财富需要的是有创新理念在其中的新产品。”但是,当代的研究成果表明,学术界还没有达到对文化创意产业统一口径,例如文化创意在美国被称为版权产业,而在英国则叫创意产业,在中国、荷兰、新加坡、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被叫作文化产业。

究其根源,到底什么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呢?研究中国过去的文献,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在过去仅仅表现在理论也就是意识形态的层面,很多情况下都折射哲学及美学的概念,大多数的学者们忽略了其基本的属性而是批评和扩大了它的商品属性。随着近些年来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片面的观点得到了澄清和理解,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是“依靠创意人本身的智慧、天赋、技能,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提升和创造,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以及运用,而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一定创造财富能力和就业潜力的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文化产品、智能产权和文化服务三项内容。

在国内,北京市统计局于2006年12月联合颁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2]

综合以上定义,本文所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简洁概括为结合特有的区域环境,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结果导向,研发其巨大的潜能,从而改变文化产业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二重性。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既有营利性的也有非营利性的,营利性的则具备了商品的特征,揉入了其作为商品本身的价值。之所以人们创造它,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一定的精神或者是物质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与人类的意识形态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然而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动力则是因为其在满足群众物质、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获取了一定可观的经济效益[3]。

2.创造性。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属性就是它的创新和创意,生产出以前没有的东西,冲破原有的陈规,为其受众提供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服务和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才能够体现出产业本身的价值,萌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现有的地域环境和创造者的灵感。

3.高附加值性。文化创意产业与人的意识形态领域息息相关,它与传统的第一和第二产业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多地将人文因素以及创新思维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服务的更多的是人们的精神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消费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产品与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凸显。

4.可复制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可复制性也是其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为文化产品的多媒体形式以及便捷的传播方式。它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好的文化产品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文效益,这一点是劳动力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纵观所有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献可以得到,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和统一的定论。目前,国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从软环境上进行研究,如影响其行业的法律法规、自身市场的需求、整个产业链的凝聚力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以及产业价值链等。在我国,则主要研究其硬性环境、如生产环境、生产效率、产品效益和劳动资源等。

1.WEF和IMD的观点。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是指其生产、设计和输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可以抢占多少可观的国际市场,在价格上是不是可以较其他国家更加具有优势。

2.祁述裕的观点。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谈是一个比较概念,是指和其他国家相比自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出量和销售量以及占据市场份额和获取利润的能力[4]。

3.花建的观点。花建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一文中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对生产资料和相关产业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其稳定、持续的生产出相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多的文化产品,提供更优秀的文化服务,从而获取相对较多财富的能力[5]。

笔者认为从竞争力的要素出发,可以这样阐释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

1.从竞争的主体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就是特定的文化创意的产业,作为产业,其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的产品”,它既可以理解成一个产品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更能将两者结合。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也就是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否作为替代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理解。

2.从竞争的对象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原料也就是资源上的竞争;另一个是在受众,即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占有竞争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产业的产出率,使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3.从竞争能力来看。竞争能力在两者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在现实的产业竞争中,很多因素都影响着竞争能力的强弱,比如说创新软实力,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营销的策略和方式,产业的集聚规模等等,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产业发展好坏最直接的指标。

4.从竞争结果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两个方面,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影响力,从侧面又制约和影响着竞争力的提高[6]。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把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定义为:某国(或某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凭借高于他国(或其他地区)的生产率水平,生产出了比他国(或其他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在国际(或国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创造了价值,扩大了某国的文化影响力。

四、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得知,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要素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以市场需求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开发创新产品的创新能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提高的产业可竞争力、完善的产业链及每一环节的配合、基于追求更大经济价值的产业空间集聚能力、高新技术的研发和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影响产业竞争能力的外部大环境等等。国内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成果比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以下几点:产业的创新能力、产业的生产力、产业的效益、产业的资源、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的环境等。虽说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成果,但是其中的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各种因素构成的系统产生的系统化的功能性力量,各种因素在构成系统时的空间、时间、质量、数量的不同组合形式决定了竞争力的强度和影响力。

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有多种表现形式。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效率的角度,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的高低表现为在一定投入的情况下是否实现了产出的最大化;从文化创意产业系统内部要素构成的维度出发,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高低表现为了各要素的整合能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否可以带来整体能力的最大化;从对大众精神层次满足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则表现为一个国家可以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创造特色文化产品的能力。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显性因素,还要深度挖掘影响产业竞争力,造成竞争力差距的深层次因素,综合分析显性因素和隐形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东华.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刚,秦红玲.综合评价方法及探讨[J].节能,2004,10(267):1-15

[3]穆荣平.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J]科研管理,2000(1).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篇(11)

关键词:

内容分析;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大芬油画村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并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价值链与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物质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北京、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异军突起[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基地,不同于传统的工厂或技术园区,是集工作与生活、消费与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体。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文化底蕴深厚、创意特色突出,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激发人们的旅游消费欲望,开始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延伸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为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2]。这种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已被许多地区所采用,美国的好莱坞、韩国的Heyri艺术村、台湾的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北京的798艺术区、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上海的田子坊等数不胜数。因此,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研究对拓展我国旅游资源、满足消费者文化精神体验需求和实现文化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旅游业的融合在旅游实践领域悄然生长,已引起了旅游学界关注与研究兴趣,成为旅游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研究内容多集中于融合作用、游客旅游体验及影响因素等方面[4-8]。Ooi研究了创意产业园区在新加坡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MiguelGoede以库拉索岛上的Scharloo、Pietermaai创意区为例,分析了旅游是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以上学者都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阐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必要性和作用,还有部分国外学者对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体验和影响因素给予了重点关注。RichardCPrentice深入研究了工业遗产公园不同尺度的游客旅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PappalesporeI、MaitlandR以东伦敦为例,采用定性访谈法研究了来创意城市地区游客的特征、动机和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创意集群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AnnieChena、NormanPenga以台北的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采用现场抽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忠诚度的决定因素。与国外学者的关注点不同,我国的旅游研究者在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渐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开发和利用研究。樊小兰、刘住借鉴国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经验,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旅游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对策[9];郑斌、刘家明等从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体验”的视角,分析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可采取的旅游开发模式[1];刘成以成都市东郊音乐公园为例,研究了文化创意园区的旅游运营模式[10]。与西方研究趋势类似,近两年游客的旅游体验越来越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涌现出一批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王莹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从旅游体验及满意度两方面对福百祥1958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评价[3];高淑娟基于体验视角,提出了针对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11];赵良成、肖晓等选择成都市东郊记忆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游客的旅游质量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12];黄妍利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13]。

通过对以上文献综述和梳理可见,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大多采用案例研究,通过对选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或旅游者的访谈、问卷调查,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实证的定量分析,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的融合作用、游客体验、旅游开发利用等。总体来看,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尚处在起步的萌芽状态,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视角较有局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旅游活动与网络联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不仅成为旅游信息的重要获取途径,也成为旅游者分享旅游体验、发表旅游评论的交流平台。这些游客兼网友评论的内容往往真实、客观、量大,使网络内容日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数据来源方式。纵观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尚无研究者使用网络文本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本文选取深圳大芬油画村为案例地,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和游客体验,不仅可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内容,也为文化创意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与步骤

2.1案例地选取大芬油画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先行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大芬村就以油画创作、临摹、收购和批量转销逐渐形成了大芬油画村的雏形。经过20多年的大力发展,“大芬油画”成了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品牌,大芬村也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成为世界油画艺术品销售的主要市场,更被国家授予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的称号。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园浓郁的艺术氛围、缤纷的画廊街区和良好的配套设施,既成为油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温床,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爱好者的旅游胜地。本研究选择深圳大芬油画村作为案例地的主要原因是:①大芬油画村是全国最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是国内最早有意识与旅游业互动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②大芬油画村所处的深圳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之都”和国际化的大都市,旅游客源来源范围十分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③大芬油画村作为深圳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并进行网络点评,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2.2数据来源通过TripAdvisor、蚂蜂窝、携程网、驴妈妈、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等知名网络平台,收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评论,截取2014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的248条有效评论。数据处理方法是分别把每条网友点评内容复制到单独的Word文档中,并将其中涉及到的英文、繁体形式的评论翻译转化为简体中文,将同义词、近义词转换成相同的词汇,然后将其复制到txt文档中。

2.3研究方法利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对整理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是把定性的文本资料转化为定量数据,然后对文本内容进行定量分析,据此对事实做出判断和推理[14]。本文运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掘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在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时事先设定一个含有重点词汇的自定义词典,包括重要地名(如“大芬油画村、深圳、地铁)、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如“买油画、拍照、逛逛”)、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如“油画、画廊、大芬美术馆)等。词频分析:利用ROSTContentMining6软件对文本内容自动分词,修正错误的分词结果,过滤与研究无关的字词,最后生成词汇频率表。式中,Fi为某词汇i的频率,代表的是词汇i的强度;Ri为词汇i的频度,代表的是词汇i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Li为词汇i的字数长度;Lt为文本中所有的字数长度。在本文选择研究的248条游客评论中,评论内容字数总长度Lt=19957。如词汇“油画”在统计文本中总共出现249次,其词汇字数长度为2,根据式(1),即“油画”的词频F=249×2/19957=2.50%。按照该公式依次计算,选取与大芬油画村有关的前50个高频词汇(表1)。语义网络构建:利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据软件的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输入网络文本,生成共现语义网络图(图1)。语义网络图的结果可直观地提供整体的要素关系,为进一步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的分析框架提供思路。由图1可见,“大芬油画村、油画”为一级核心高频词。“油画”是旅游吸引物要素的核心词,“画家、艺术品、艺术氛围、店铺、咖啡店、价格便宜”等为高频特征词,旅游者活动要素如“买油画、看画家作画、逛逛、欣赏”等围绕“油画”而展开;“大芬油画村”是目的地要素的核心词,“艺术、地铁、深圳、交通方便、喜欢、有趣、值得一游”等为高频特征词。从以上的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构建可见,在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描述中,重点关注的主要为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环境两个部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概念模型对网络文本中出现的50个高频词的词性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可将高频词汇归纳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大类。与地名和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名词为主,与游客旅游行为和旅游活动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动词为主,与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旅游体验的要素评价和情感评价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形容词为主。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的概念模型,本文结合高频词和语义网络图的分析结果,最终将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有关的词汇分为了4个维度: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如油画、艺术品、画家、画廊、油画复制品、大芬美术馆、艺术氛围)、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如买油画、讨价还价、看画家作画、参观、欣赏、拍照、逛逛)、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如价格便宜、交通方便、环境不错、商业化、特色、选择很多、地方不大、有点远)、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如有趣、喜欢、值得一游、很棒、强烈推荐)。这4个维度的词汇全面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既丰富多样,又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和集中性。

3.2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在248条网友评论中,有关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的词汇出现了760次,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30.45%,平均每个词出现了50.6次。从图2可见,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可概括为艺术产品(油画复制品、艺术品、原创油画)、艺术氛围(艺术、店铺、画廊、画家、风格、小巷、街道)、艺术展览(大芬美术馆)、艺术休闲(咖啡店、免费)等四大类。大芬油画村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将油画产业的价值链延伸至旅游景点业,赋予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旅游功能。大芬油画村现有1200多家画廊、工作室和绘画材料店铺,画家、画工超过8000人,经营范围主要是油画创作和艺术品复制加工为主,油画类型多种多样,人物画、风景画、花鸟画、静物画等琳琅满目,油画产业的知名度享誉全球。尤其是经过各级政府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环境改造后,容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令人迷醉的欧陆风情,被广东省旅游局评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点”。不管是否购买油画产品,只要走进大芬村,便可感受到油墨飘香的艺术氛围,免费欣赏到世界经典油画作品。这种文化创意旅游对于很多来深圳的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别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集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于一体,带给旅游者与众不同的创作体验旅游经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休闲旅游需求。在网络文本中,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活动有关的词汇共出现了281次,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11.26%,平均每个词出现了18.7次。从图3可见,游客在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可概括为三大类:一是观光休闲旅游活动(看画家作画、逛逛、欣赏、喝咖啡、拍照、享受、旅行),主要目的是感受大芬油画村的文化艺术氛围,欣赏油画艺术作品和享受休闲时光;二是购物旅游活动(买油画、装饰家里、讨价还价、买绘画材料、卖油画),主要目的是逛街购物,购买价格低廉而又有艺术价值的油画艺术品或绘画用具;三是学习参观旅游活动(参观、增长见识),这类旅游者往往是慕名而来,主要目的是来此获取知识和学习经验。由于大芬村是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工艺油画村,网络文本中就有游客提到自己从山东远道而来,专程来参观考察大芬油画村,学习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总的来看,大芬油画村游客文化创意旅游活动类型多样,但旅游活动形式仅限于观光和购物活动,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还有待加强。

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在网络文本中,一共出现了298次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有关的词汇,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11.93%,涉及游客吃、购、行、游等方面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能体现大芬油画村的地理位置、景观特色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通过对图4的结果分析可见,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评价可概括为五大要素:旅游环境(城中村、沃尔玛、地方不大、环境不错)、交通便捷程度(交通方便、地铁、有点远)、景观创意度(到处是油画、商业化、特色、著名、浓厚)、旅游商品购物(价格便宜、选择很多)、旅游基础设施(吃饭不方便、咖啡店、厕所少、小餐馆、地区相似)。首先,对旅游环境要素而论,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本身环境较满意,“环境不错”(13)是游客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中的高频词汇。大芬油画村作为深圳市首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历届文博会分会场,油画村的环境整治问题受到了龙岗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提升改造,大芬油画村的整体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网络评论中有很多游客提到“油画村很整洁、街道打扫得很干净”,这都证明了政府在油画村旅游环境建设方面的成效。但由于大芬油画村是城中村改建而成的,游客对其外部环境满意度不高。有游客评论:“周围环境差,都是农民房,比较拥挤”,“如果只是观光客,这个村实在是小而乱,就是深圳特有的城中村”,这都反映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抱怨或不满意。其次,对交通便捷程度要素而论,游客总体满意度高,“交通方便”(23)、“地铁”(43)等高频词汇,反映了游客感知的大芬油画村交通便捷程度。深圳地铁龙岗线开通后,乘坐地铁到大芬站下车,出站后5分钟即可到达大芬油画村,很多游客感觉到大芬油画村交通十分方便,唯一的缺点是“远离城市中心、位置有点远”。第三,对景观创意度要素而论,很多游客都感受到大芬油画村“艺术氛围”(48)浓厚、“到处是油画”(14)、很有“特色”(12),认为油画这么集中的地区在国内外都是很少见到的,世界“著名”(10)。而对油画村的商业化气息方面,游客的看法不一。有些游客评论大芬油画村“商业化氛围太重、很多油画都是出于商业化的目的被批量生产、原创性缺乏”,但大部分游客认为大芬油画村的这种生产模式也是一种当代的文化,复制品有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大多数艺术爱好者不是收藏家,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富裕,大芬油画村弥补了这一差距,使艺术走向大众。

第四,对旅游商品购物要素,游客满意度很高,“价格便宜”(61)、“选择很多”(10)等高频词汇都反映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旅游商品购物环境和价格的认可,这也是大芬村对于很多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此外,很多外国游客在评论中还数次提到当地画家和店主的友好而热情的服务,“很惊喜高质量的油画作品和友好的中国油画家、没有人会来骚扰或逼你买、每个人都是微笑和友好的,店主非常热心,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些评论再次体现了大芬油画村能以一种轻松自由、热情友好的氛围为游客提供旅游购物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油画村良好的旅游购物软环境。第五,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基础设施要素而论,游客满意度较低,“吃饭不方便”(6)、“小餐馆”(5)、“咖啡店”(16)、“厕所少”(5)、“地区相似”(3)是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体验有关的高频词汇。不少游客认为大芬油画村内的旅游设施不够齐全:餐饮方面,除了两三家体面的咖啡店,“附近没有什么好餐馆,吃饭不方便”,“只有一些小餐馆,比较简陋,里面大多没有空调”;厕所方面,有外国游客在评论中谈到,“来这里之前要确保你能找到厕所,除了大芬美术馆里的厕所,我不记得周围有任何厕所”,反映了大芬油画村公共洗手间的设置数量不足。此外,很多游客感觉大芬油画村很多地方给人感觉都很相似、很雷同,这都说明了大芬油画村内缺乏指示性标志、解说牌、分布格局混乱等方面的问题。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利用ROSTContentMining6软件的“情感分析”功能,得到大芬油画村网络文本的旅游情感分析表(表2)。从游客结束大芬油画村旅游后的旅游体验评价来看,以积极情绪为主,积极情绪占86.69%,消极情绪仅占8.06%,且积极情绪中有45.16%的为高度积极情绪。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效果良好,游客对其文化创意旅游满意度高。进一步选取前20个出现频率最高的旅游情感体验词汇(图5)可见,游客对大芬油画村以油画艺术为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是高度认可的,在旅游结束后做出了“值得一游、不错、强烈推荐、很棒、好去处、很好”的正面情感体验评价,“有趣、漂亮、独特、惊讶、美好、美丽、小清新、安静、愉快、惊叹、高兴”等词汇都体现了游客的具体正面情感体验;负面的旅游情感体验主要包括不懂、失望、抱怨等几种类型。很多游客在评论中提到“不太懂欣赏,觉得大芬油画村不咋的、不懂怎么去鉴赏油画,只能自己揣摩”,这都反映了由于游客不懂油画艺术,而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体验评价不高;持“失望”和“抱怨”情绪的旅游者,导致其负面情感体验的原因有“商业气息重,就是一个卖油画的批发市场、很多的油画感觉很粗糙、绝大多数只是油画复制品而已”。

4结论与建议

文化创意旅游已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利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掘软件,以深圳大芬油画村为例,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的高频词汇和语义网络分析,从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文化创意旅游活动、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4个维度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艺术产品、艺术氛围、艺术展览和艺术休闲四个方面,文化创意旅游对于很多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游客在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活动目前主要有观光休闲旅游活动、购物旅游活动和学习参观旅游活动几种类型;从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的评价来看,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商品购物、景观创意度和交通便捷程度等要素满意度较高,对于旅游环境要素满意度一般,而对旅游基础设施要素满意度最低。总体来看,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高度认可,但商业化气息重、艺术产品文化创意不足等问题影响到游客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根据以上结论,要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的发展,政府和业界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是由农民房或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以前并不是旅游场所,往往存在格局混乱、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在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中,重中之重在于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提高园区的旅游硬件条件。

首先,依据园区具体实际,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布局,如划分为办公区、交易展示区、餐饮娱乐区、创意艺术体验区等,以构建和谐的创意气氛,避免杂乱无章的商业影响艺术气息,同时更好地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需要。以大芬村为例,交易展示区在规划布局时,可根据油画作品的不同风格流派,规划体现不同主题的油画街、装裱街、颜料画笔等辅料街,使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交易展示区在风格流派和功能上划分明显,成行成市,有助于旅游观光及商品交易的双重开发;创意艺术体验区旨在加强艺术制作环节与一般性观光休闲旅游者的互动,可规划建设油画体验式绘画坊和油画体验式工艺流程坊,使之发挥传播油画艺术。吸引潜在油画兴趣群体的作用。此外,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优质的旅游体验离不开旅游配套设施的有效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在不影响文化创意园内门店经营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品牌餐饮服务、洗手间、旅游指引和解说标志等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创意体验旅游产品设计,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深刻性: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文化氛围,开发设计创意体验式旅游产品。在设计具体的创意体验旅游产品时,一方面要贴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意文化,另一方面要强调参与性、知识性和体验性。以工艺美术和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可在创意产品制作环节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游客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并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体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带走;动漫和影视制作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让游客观摩动漫影视作品的诞生过程,学习动漫游戏的制作,进行动漫影视人物的角色扮演等。如大芬村的油画体验式工艺流程坊在设计时,可着重解构油画制作的工艺流程,解读相关的油画文化故事,让游客参与油画的创作,使之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和体验性。总之,通过富有体验性的创意旅游产品设计,让游客在这里便利地消费、体验、享受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快乐。开展园区导游解说,加深游客对创意文化的理解认知: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富有创意和创新的地方,在欣赏和设计方面经常是领先于时代的。如果没有导游人员富于知识性、文化性、艺术性的解说,一般游客往往很难去欣赏感悟和了解文化创意产品非同一般的价值,进而影响到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体验和评价。如很多游客在对大芬油画村的评论中即提到“不太懂欣赏,觉得大芬油画村不咋的,无人告诉应该怎样鉴别油画”,同时对大芬油画村新推出的艺术体验类旅游产品也无人介绍宣传,导致游客知晓者甚少。因此,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导游人才的培养,开展园区导游解说成为提高游客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导游解说建设时,注意为不同游客量身定做不同游览路线和解说,同时创意产业园区的导游讲解和旅游接待可以考虑吸引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既可让园区居民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又可使游客获得更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

结合园区文化创意元素,开发创意衍生旅游纪念品:提供有文化内涵、有鲜明个性的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完美旅游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具特色,融合园区文化创意特色的各式各样的创意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因此,结合园区特有的文化创意元素,开发小巧、精致、实用、富有创新性的创意衍生旅游纪念品势在必行。如大芬油画村的油画形式旅游纪念品虽然深受游客喜爱,但对很多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而言,油画这种形式的旅游纪念品,装裱后往往体积过大,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挤压而使画面破损、画框变形,这也成为许多外地游客购买油画旅游纪念品时的一个最大顾虑。结合大芬油画村以油画为特色的文化创意元素,开发油画做背景的手机壳、小挂件、杯垫、茶杯、陶瓷、丝巾等,都是可以考虑开发的油画衍生品,这类旅游纪念品凸显了“大芬标签、设计新颖、实用性强”的特征,又容易携带,外地游客会更乐意购买。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研究,本文在资料利用和研究方法运用上做出了探索性的创新,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应该说目前将网友评论作为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库,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游客体验、旅游消费行为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但其中所蕴含的研究价值和信息含量还远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当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例如,尽管根据网友评论内容可以推测大部分网友的来源地和旅游满意度,但是却无法得到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统计特征,无法对不同身份的网友进行对比研究。未来在研究中可利用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对典型网友进行联络和线下访谈,以弥补网络文本分析法的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1]郑斌,刘家明,阳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9)∶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