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翻转课堂的思考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0 16:32:35

翻转课堂的思考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6-01

近年来,“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学习形态而言的。在翻转的模式下,学生课前先自学基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的教学微视频,完成进阶作业。课堂上,师生一起共同完成作业,解决疑难,创造探究的学习形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是自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1 思变:翻转,彰显“生本”特色

被媒体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其优势除了表现在信息技术方面,更在于它“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翻转了教师的课堂中心地位,将教师由讲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领者。西南财经大学王远均教授认为,“翻转课堂”的核心不在于信息技术,而在课堂上师生的提问与互动;福建教育学院林藩教授提出,课堂变成“问学堂”,才真正实现了翻转。此次执教《阿里山纪行》,为了践行翻转课堂的“生本”理念,笔者采用了“问中学,学中问”的方式,结合信息技术,将“讲课堂”翻转为“问学堂”,在交互式的问中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笔者根据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原则设计了“预学案”,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微课),把它作为课前作业,指导学生自主预学。学生在课前观看与“预习案”相配套的“微课”,进行大约20分钟的课前自主预学:(1)学生浏览学习目标:①学会赏析散文语言题目的解决策略。②学会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③感受优美的语言,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明确要完成怎样的学习目标。(2)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完成预学任务二――我的收获。视频一收获:赏析散文中的优美句子解决策略是什么?采用的答题格式是什么?视频二收获:①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有哪些?②赏析句子的切入点应该从哪三方面入手?③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看哪三方面?(3)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三――“吾欲小试”。请你赏析下面的这句话:①秋天,他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②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4)学生思考并总结预学的内容,提出自己在预学过程中的疑难,并书写在任务四――我的疑难问题这一部分。整个预习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楚,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为课堂的生成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 坚守:翻转,不改“语文”本色

对语文教学而言,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本质还是“语文”二字。语文教学历经一次次的革新,万变中蕴含不变的恒常之道,便是其语文本色。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教授认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翻转,让我们在课堂上腾出时间、空间,游刃有余地进行语文本色教学。因而,理想的翻转课堂,学科味多于技术味,语文味多于技术味。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2)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被动听课,课后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这种“课堂传授知识,课外吸收内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的学习习惯。“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和反转。课前,教师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核心,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知识,观看教学视频,课前完成知识积累。课堂上,学生不再花时间听教师讲概念、知识和操作方法,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组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课外学习知识、课堂吸收内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本文以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为例,谈一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1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重构

本课程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翻转课堂”教学中,打破从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教学构架,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知识体系,细化分解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课程内容依托典型工作任务“账-证-表”这“一条主线”,利用手工账、财务软件操作“两套系统”,设置分项模拟实训、岗位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三个层面”,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课程根据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过程,共设计七个学习情境,即认识会计和会计职业、建立会计账簿、取得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归档保管会计档案(如图1所示)。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也遵循工作过程,如“学习情境三:取得与填制原始凭证”包含“岗前培训——认知原始凭证”“新手上岗——常见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原始凭证的审核与传递”三个工作过程。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我们建立了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包含课程标准、教学案例、教学动画、课程PPT、习题巩固和教学检测等,这些内容都揉合到了课程设计中。

2基础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应用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应用主要包括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教学设计三部分。

2.1课前教学设计

2.1.1教师端

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将各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教师精心选取贴合实际又引人入胜的教学案例,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制作微课、PPT课件、教学动画、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任务和教学资源在网络学习平台。如,在“学习情境三:取得与填制原始凭证”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核心,分解工作任务,教学案例(一)“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会计凭证、为什么不能随意销毁会计凭证,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原始凭证;设计教学案例(二),“职场新人刘晓明初到某公司财务部学习,看到王会计在填制凭证时选用蓝色或红色的笔,并且认真审核凭证,不禁产生诸多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蓝色或红色的笔填制凭证?取得原始凭证后是不是直接编制记账凭证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时间审核呢?激发学生好奇心,制作教学视频“现金支票的填写”,课前在超星网络学习平台教学案例、教学视频、课程PPT等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1.2学生端

学生在教学案例中,发现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各小组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情境三”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案例,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自主查阅资料,解决“什么是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等基础问题;收集常见原始凭证,以备上课时使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掌握重要的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填写方法;各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带领组员学习,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2.1.3师生交互为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教师通过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微信、QQ等方式引导和跟进课前学习,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2.2课堂教学设计

2.2.1教师端

课堂学习由教师主导,组织学生讨论、小组汇报,梳理知识体系,答疑解惑,点评任务完成情况等。如,在“学习情境三”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各学习小组展示收集到的常见原始凭证,并结合各组展示的凭证,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原始凭证要素”,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点评和有针对性的讲解;结合教学案例“现金支票的填写”,教师分发现金支票,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写,组织学生展示填写完成的现金支票,教师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判定支票能否取现,结合教学案例(一)引导学生总结“原始凭证填制要求”,同时,借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的违法行为教导学生,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用会计职业道德鞭策自己;然后组织各学习小组结合教学案例(二)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教师点评;对学生暂时不能解决或理解不到位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课堂上结合课程PPT,帮助学生梳理零散知识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谨慎、细心等职业素养;根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参与度进行教师评学,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组间评价等,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方面。

2.2.2学生端

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根据教学案例独立研究或协作学习,课堂上小组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组或派代表汇报,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参与学习评价。每堂课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展示、讨论、提问、解答和评价,颠覆了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现象,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形成了你追我赶自觉学习的氛围,学生成为课堂上名副其实的主体,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

2.2.3师生交互

翻转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改变了“教师主战场”的“单向交流”模式,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涉及汇报、答疑和评价等多个环节,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通过教学案例、教学动画、课程PPT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帮助梳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被评价的对象,而是能够参与教学评价并发表意见的评价者。

2.3课后教学设计

教师课后上传相应教学资源至教学平台,供学生反复观看、复习;按照“实用、够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巩固习题,进行教学检测。如,在“学习情境三”课后,根据教学目标,在网络学习平台“填写转账支票”“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课后习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各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各自习题,巩固“原始凭证要素”和“原始凭证填写要求”等重点知识;通过学习小组间的角色扮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扮演收到其他小组支票的银行工作人员或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货方,交叉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原始凭证的传递,各组评价情况计入教学检测成绩。通过超星网络学习平台、QQ群、微信群等,构建畅通的交流渠道,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便于学生随时提问,教师随时检查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师生之间沟通更加密切。

3“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结合“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教学主战场前移,不再是“先教后学”而是“先学后教”;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是课前就必须精心做好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讨论,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通过互相评价,培养认真仔细谨慎的态度;通过亲自参与,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证账表的填写,凸显审美观念;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开展翻转课堂实践,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夯实了专业基础,坚定了学习信心。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建立会计账簿”“取得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五大基于工作过程的主体学习情境,均采用类似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认识会计和会计职业”“归档保管会计档案”两大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可根据教学班级特点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可以发挥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既可以课前或课中观看教学视频,课堂组织讨论或随堂测试;也可以课前准备问题,课堂你问我答。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程平,孙瑜.基于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部级精品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2017(25):35-37.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3)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卢强(1981—),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新技术应用研究。E-mail:。

“学生在家通过视频学习新知识,到学校消化巩固和融会贯通”的“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或“反转教学”)逐渐风靡全球。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介绍、教学模式的探究等方面,还没有看到从实证的角度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的案例。为此,笔者于2012年秋对信阳师范学院开设的“非线性编辑”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期掌握有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方法与注意事项,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与实施

(一)教学准备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影视技能培养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且偏重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的内容与“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摄像技术”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视频剪切与镜头组接”、“视频合成”等内容均以前期的课程内容为基础。也就是说,“非线性编辑”课程表面上是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实践技能,实则是注重视频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相融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不仅要传授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知识和程序性操作知识,同时还肩负着对“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将程序性操作知识与具体实践问题相结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原理、规则等解决具体问题”的隐性知识的授导,[1]这些知识难以通过传统的授受方式习得,必须经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如讨论、情境任务、师徒传授等)生成。因此,我们利用“翻转课堂”对课程教学进行了革新。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考虑到“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实际要求,我们从教学视频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准备。

1. “翻转课堂”视频录制与准备

依据“非线性编辑”课程教材,结合前期基础课程教学,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非线性编辑概述”,“素材采集、导入与管理”,“视频剪切与镜头组接”,“视频特效”, “视频动画”,“字幕掌握”,“视频合成”,“音频制作”等模块。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观看和对知识点进行充分讲解,又将各模块细化为“知识点组”,并针对“知识点组”进行课前教学视频录制,如在“素材采集、导入与管理”模块中,我们又将其细化为“模拟摄录一体机视频采集”、“数码摄录一体机视频采集”和“素材导入与管理”等三个“知识点组”,并针对各“知识点组”录制教学视频,这样不仅方便了视频录制工作,还减缩了单个视频的长度(单个视频长度控制在5~15分钟),使得单个视频针对性更强,便于学生观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不仅能够完全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可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录制多种版本的教学视频,[2]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当然,自制教学视频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时间提出了挑战。因此,为提供更为全面的视频材料,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还搜集、整理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备学生选择。

2. “翻转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与任务

“非线性编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偏重实践性的课程,其课程教学只有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为此,我们以“课程内容体系为中心,联系社会需要,联系生活,创设真实性实践任务”为原则,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具体设计中,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任务(如:本体类知识可以创设情景化实践活动任务;认知类知识可以创设真实性任务或面向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的假设性任务;现象类知识可以创设交流性、分享类或协作类任务[3]),并在难度上将它们分为知识巩固和技能拓展两类实践活动。其中,知识巩固类实践活动是针对视频讲解而设计的具体操作练习式的实践活动任务,是必做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或技能;技能拓展类实践活动是指具有一定挑战性或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根据实践情境,综合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处理实际问题,是选做项目,此类任务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升华。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在借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和Robert Talbert研究的基础上,[4]结合“非线性编辑”课程特点和大学生学习特征,设计了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讨论和课后升华”三个阶段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见图1)。

1. 课前自学阶段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5]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共享到网络硬盘,并在前一节课布置下一周应学习的视频内容以及实践活动任务。其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点或操作技巧,并通过完成技能巩固类实践活动任务来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如遇到问题,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网络交流(如QQ、飞信、微信等)等方式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最后,记录讨论之后遗留的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交流平台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解或组织讨论。

2. 课中内化阶段

翻转课堂中,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6]要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必然需要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这里的课堂活动不是传统的“授受主义”的单一的教师讲授,也不是仅仅重视课堂教学表面“活跃”的教学活动,而是重视知识、技能与个体生命的深度拥抱,是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创生知识的过程。这必然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实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的翻转教学中,我们根据课下收集、整理的问题的性质决定是组织“以实践活动任务为主线的探究式课堂”,还是“以问题研讨为主体的讨论式课堂”。如果问题是操作性的、过程性的或通过教师讲解即可解决的,则按照探究式课堂组织;如果教师所搜集的问题是争议性的、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教师通过5~10分钟的讲解很难说清楚,则组织讨论式课堂活动。

在探究式课堂中,首先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操作性问题或疑难点进行讲解,演示操作过程。接着,向学生抛出具体的实践活动任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教师从旁观察学生的探究进度,并在适宜的时候进行指导或辅导,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防止探究流于形式、学习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探究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自评(或由教师总结或反馈),即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与自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组织讨论式课堂时,首先也是对问题的讲解。只是问题的性质不同,这里的问题不再是程序性或操作性的问题,而是理论知识的难点或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的讲解是对问题的概述与说明,之后教师抛出经过设计和加工的更具讨论性质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所讲解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争鸣。教师此时要注意引导好讨论方向,以免讨论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则对讨论过程进行梳理与总结,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翻转课堂活动组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敏感地意识到多数学生的困惑,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并给予引导。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有些问题或假设教师可能从来没遇到过。因此,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7]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讨论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从而有效地引领课堂讨论活动。这对一些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 课后升华阶段

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内化,学生基本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该章节的知识内容,然而它们仍然是孤立的、与现实相分离的、不具现实效用的惰性知识,[8]要把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习得操作技能,还要求能内化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无意识的“利器”。这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掌握怎样用、怎样用得更有效、更艺术。因为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是,更应在这些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并把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的思想结构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并解决问题,[9]这不仅需要练习、反思,也需要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锻炼。因此,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每一“知识点组”设计了技能拓展类实践任务,在课堂活动后布置下去,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同时辅以反思活动,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反思,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

二、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系统完整的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对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进行具体评价,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课程或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媒介手段的评价等。[10]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先使用视频自学,再组织课堂讨论或问题讲解,进行知识内化的”、将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进行翻转处理的新型教学形式,知识学习在课前通过视频自学完成,而课堂活动主要是为了知识的内化与深化。因此,翻转课堂教学评价重点理应放在改变或推动教学改革的内容上,如:教学媒介材料的优劣,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是否处理得当,教学形式是否普遍被学生接受,以及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等方面。为此,我们按照教学视频资源、课堂活动组织、交流与沟通和学习成效等四个维度设计并制作了“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同时对授课对象——2010级教育技术学班的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98.5%;然后将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学视频资源效果分析

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习得知识、操作技能。视频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活动的组织,关系着后续学习活动的进行。也就是说,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习的视频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对“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视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资源的视觉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视频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且认为本课程的教学视频长度比较适中,便于观看。同时普遍认为教师能及时提供视频的重难点讲解手册,帮助学生学习。然而对教学视频的互动性评价较差,普遍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视频没有有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学习动机的维持和学习的持续(相关数据见表1)。同时,对视频教学资源长度进行调查发现,1.5%的被调查者认为1分钟比较适合, 53.1%的认为5~10分钟比较合适,23.4%的认为2~5分钟比较合适,18.8%的认为10~20分钟比较合适,3.2%的认为需要大于20分钟。可见,视频教学资源长度最好控制在2~20分钟。当然,教学视频的长度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如果知识点组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可以适当延长视频长度,若相反可适当缩短长度。当问及何种形式的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时,“讲解生动形象,条理清晰的”(60.3%)、“结构合理,有针对性的”(41.3%)最受欢迎,然后才考虑时间长度、画面质量、声音质量(本题项为复选题)。可见,教学视频是否具备吸引力的关键在于主讲教师对知识处理是否合理、有序,对知识结构分析是否清晰、明了,对知识内涵讲解是否深彻、有启发性。

注:表中各题的答案按照李克特五等级选项进行编制,表中数字从1到5代表了认同的五级,数字越大,表示被调查者越认同题目所陈述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效果分析

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知识传递的场所,而翻转课堂的课堂,是质疑问难、知识相遇、思想碰撞的场域,是对学习问题的探讨,是师生的互动交流。对课堂教学活动情况调研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讲解组织得较多,而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课堂讨论组织得较少。因此,对课堂发言频率的自我评价相对较低,普遍认为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较少或几乎没有有价值的发言(以上内容的相关数据见表2),由此造成课堂活跃程度评价较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8.6%的学生认为比较活跃)。同时,数据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为教师没能引起讨论(4.7%的学生认为教师能非常好地提出问题,激发讨论;34.4%的认为比较好;42.2%的认为一般;其余的认为比较不能或非常不能),同时还应考虑课堂讨论文化不足造成的影响,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害怕在课堂上,特别是在集体面前发言(一点也不害怕或比较不害怕的仅占25%),所以课堂的活跃程度也就不是特别好。因此,要组织好课堂讨论,不仅要求教师做好引导组织工作,还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营造讨论分享的氛围,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和习惯。

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不仅是课堂内化知识、深化理论的重要手段,还是贯通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升华等三个阶段的策略和工具,也是课堂组织的一种方式。因此,探究活动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调查发现“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的探究活动组织得比较多(非常多17.2%,比较多50%,一般18.8%,其余的为比较少或非常少),难度比较适中(非常适中6.3%,比较适中70.3%,一般18.8%,其余的为不适中或非常不适中)。学生普遍认为针对性强(30.5%)、有创造性(30.5%)、自由发挥较强(29.3%)的探究型任务比较受欢迎,而“依葫芦画瓢”式的机械性操作(4.9%)普遍受到抵制。因此,要保障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必然要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能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探究任务。

(三)交流与沟通效果分析

“非线性编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且偏重实践性的课程,其知识、技能不免会具有较强的情境依赖性、内隐性等特征,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参与、体验以及实践之后的反思和共享等对知识习得的作用,[11]也就是知识在体验中生成、在反思中发展、在共享中增值。沟通、交流与分享不仅是解决疑问的方法,还是生成智慧、实现知识与技能融合的有效路径。调研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交流互动非常重要(53.1%的认为非常重要,42.2%的认为比较重要,认为一般及其以下的仅占4.7%),但课下通过面对面或网络手段(如QQ、飞信、微信等)进行交流的频率较低,与同学进行合作或协作探究的频率也较低,与教师的交流则更少(见表3)。可见,学生虽能意识到交流和沟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却由于害羞或原有习惯而使实际学习过程中交流、合作较少。打破原有习惯,克服害羞心理,努力实现学习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达成群体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

(四)学习结果分析

站在教的立场上,预期的学习结果称为教学目标,而站在学的立场上,它被称为学习结果。无论从教的立场还是学的立场,在课程教学评价中,学习结果是指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总和,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为有效确定翻转课堂的效果,我们从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学生自评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比较好地(非常熟练的7.8%,比较熟练的42.2%,一般的40.6%,仅有9.4%的认为掌握的比较不熟练或几乎不会)掌握了非线性编辑技术,具备利用所学软件剪辑视频的能力。教师评价方面,我们依据历年该课程评价的方式——以“非线性编辑”课程作品评价量规为工具,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发现,与往届学生相比,学生对非线性编辑的技能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三、反思与审视

通过“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分析发现,翻转课堂并没有明显地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水平。分析其原因发现,我们虽在“形”上实施了翻转课堂,却没有做到“神”似。虽录制了视频,但互动性、交互性不尽如人意;虽组织了课堂讨论,但没能有效激发兴趣,激起讨论;虽进行了课堂探究活动,但操作性任务比重高,难以培养高级思维与技能;虽重视交流沟通,但由于氛围营造不足,造成沟通流于形式。若想从形似走向神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师生角色重定位: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1. 教师角色重定位:实现翻转的“基”

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讲授以及黑板粉笔的应用,系统地把书本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12]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者。而“视频—课堂—教师”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看成是具有较强能动性和具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教师则通过制作视频、组织课堂、课后辅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不同理解,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教师角色正经历着一次新的建构。

(1)教学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

翻转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是教学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一个优秀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传递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的持续,还是翻转课堂进行的物质前提。因此,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能根据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自行设计、录制教学视频。不仅要求教师会录、能录,还要求录制的视频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声画清晰、互动性强、有吸引力。同时,要为视频提供引导性强、结构清晰的视频副本,供学生在观看视频前了解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能集中精力在视频内容上,并帮助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总之,教学视频研发者与建构者的角色不仅对教师的视频录制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知识处理能力、知识讲解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教师工作的时间提出了挑战。

(2)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

如果说学生自行观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前提与基础的话,那么互动交流则是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的授受主义教学方式的缘由。然而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仅仅为师生、生生提供更加充裕的互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应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加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使课堂在探索、讨论中成为质疑问难、交流思想、内化知识的场所。这些均要求教师从灌输、控制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改变过去以知识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情感需要,[13]创造性地设计好探究活动,组织好课堂探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和合作中发展自我。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从“控制”、“对立”走向“交往”、“对话”。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对话者。教师通过对话,使自己融入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观点,适时质疑,及时引导,使课堂真正成为激荡智慧、促进发展的场域。

(3)课后学习的辅导者

课前视频是课堂翻转的基础,课中探究讨论是课堂翻转的灵魂,课后探究则是知识深化、技能提升的过程。此时,教师不再是课前的研发者,也不再是课中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而变成学生课后探究活动的辅导者、促进者。教师逐渐隐退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帮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拉学生一把,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隐退为学生学习反思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及时反思,记录所思,外化所思,促进知识升华。

2. 学生角色重定位:课堂翻转的“本”

“颠倒的教室”不是学生毫无组织的、自由的、随意的学习,[14]而是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探究活动或讨论活动引导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即在课前能够自觉学习视频,课中能积极探究、参与讨论,课后能克服困难、深入探究、总结经验、升华知识。可见,翻转课堂是一个建构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15]学生只有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才能成为翻转课堂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达到教学最优化。

(二)精制课程教学视频: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石

观看课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学习完课前教学视频,就没有办法参与下一环节的课堂活动,易使翻转课堂流于形式。因此,精心设计、录制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石。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分析调查数据,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程教学视频的质量。首先教学视频应精细设计且有针对性。所谓精细设计是指要合理细化课程的知识点,并形成涵盖所有知识点的“知识点组”体系。当然“知识点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讲透彻、讲明了;太小易造成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所谓有针对性是指每个教学视频均要对应特定的“知识点组”,从而利于学生查找、观看与学习。这就要求在视频录制前,根据课程内容,细化课程知识,形成精细的课程“知识点组”体系。同时,针对各“知识点组”设计视频录制方案和视频讲解方案,并按设计精心录制视频。这均对教师处理课程知识内容的能力与教学视频设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针对单个“知识点组”设计并录制微视频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教学视频应力争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有较强的互动性。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视频做得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固然不难,然而要做到生动形象、互动性强却着实不易。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视频录制中,注意用语,巧用案例,以例言知。同时,视频不同于课堂教学,教师在视频录制时不能及时感知学生的疑问。因此,在视频录制中,可巧用等待技巧,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思维参与的机会,提高视频的互动性。“著名教师窦桂梅在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母亲的爱与忍’这一文章主题,向学生提问‘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她的一句‘继续谈,我可不评价’,表现出了她耐心的等待和深切的期待。在等待和期待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体验到安全的气氛。在这样的安全感及成功的体验中,学生能够扬起自信的风帆,养成乐于尝试、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16]当然,等待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实现学生学习思维与教师思维的碰撞,增强了视频的互动性。最后,教学视频要画面清晰、音质良好、时间长度适中,从而使视频能看、易看。

(三)重建“对话”:翻转课堂教学组织的灵魂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最大的变化是知识传授在课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来完成,而课堂成为师生对话、达成理解的场所。对话“不仅是教育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情境。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为教育活动所吸引,他们共同参与、合作、投入和创造相互交往活动,因此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17]课堂只有成为师生对话、互动与交流的场所,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意义溪流”在教师、学生之间的流动,才能实现“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18]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活动组织中,应坚持“尊重彼此的观点,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等原则,重建课堂“对话”。[19]也就是说,首先应营造一个尊重、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其次,结合课前学习与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创设对话空间;最后要精心组织课堂对话活动,实现“意义溪流”的自由流动。同时,在组织课堂对话活动时,要避免简单的“独白型教学对话”,恰当使用“技术型教学对话”,力争做到“生命型教学对话”。[20]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碰撞、生命相遇的场域。

总之,翻转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简单翻转,而且是从尊重人、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进行师生角色重定位、精制课程教学视频、重建课堂对话是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11] 卢强. 基于e-Portfolio 高校实践性课程评价模式的重构[J].中国远程教育,2012,(5):46~50.

[2] [5] [1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 卢强. 课程学习活动设计重审:活动理论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12,(7):95~101.

[4] 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DB/OL].[2013-01-20]. http:///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6] 胡弼成,陈小伟. 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49~52.

[7] [14] 王长江,李卫东. “颠倒的教室”:美国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2,(8):54~59.

[8] 冯锐. 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26~32.

[9] 何玲,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

[10] 宋彩萍,王江红.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28~31.

[12] 刘丽平.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J].电化教育研究,2012,(4):62~66.

[13] 俞红珍.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期待[J].中国教育学刊,2010,(1):82~84.

[16] 李如密,王冬黎. 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8):46~49.

[17] 金生鈜. 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4)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述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一种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课外自学观看,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知识项目、问题答疑等的教学形态。“翻转”,就是将传统的从“大班上课讲授基础知识”到“个人课堂外研究艰深难题”翻转成为从“个人课堂外学习基础知识”到“大班上课研讨艰深难题”。在“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并完成练习,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准备情况,在线提供问题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困惑组织学生参加讨论、答疑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中运用“翻转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的教学改革趋势。首先,促进大学“基础课”教学发生根本性改变。“翻转课堂”“革命性地颠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过程”[1],它与国际最新教育教学模式接轨,呈现出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学习流程明确集中、检测方便快捷的优势。在保持课程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翻转”教学的交互功能、开放式在线学习特征,在知识传授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发生极大改进。其次,促进“基础课”教学模式改变。“翻转课堂”的实施、大规模微视频开发、新型网络课程和网络技术使“教”与“学”发生很大变化,学生自主性、个别化、互动式教学成为可能。第一,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安排学习进度,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教师引导学生专题讨论、进行项目研究分析和实地检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能力,促进学生从知识掌握到各项能力的内化。第二,个别化教学的实施。通过网络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和疑惑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第三,互动式教学的普及。“基础课”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量增加,学生相互合作和共同解疑将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提高教师教学改革步伐,形成具有时代创新意识的高校“基础课”名校和名师。“翻转课堂”的网络优质课程对高校“基础课”实体课堂产生巨大冲击,激发教师自觉改进低层次教学,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形成教学竞相改革、提升的局面,造就一批代表新时期“基础课”教学水平的名校和名师。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课”中的具体运用

(一)成立合理分工、各司其责的学生学习小组

成立学习小组是“翻转课堂”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高校“基础课”一般每个课堂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上百人,而且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班级。根据“基础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教学专题,并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分别承担教学专题各环节的任务。具体而言,在教学组织上,可将学生分成学习预备责任组、学结责任组和学习反馈责任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领域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兴趣加入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责任组主要根据学生课前自学,归纳、提炼急需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难题;责任组负责组织学习活动,总结并展示学习成果;学习反馈责任组主要负责评价学习成效,厘清争论焦点问题,做好收尾工作。在学习小组教学活动全程中,教师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紧紧把握问题的核心和主脉:运用网络平台在课前进行知识指导、问题引导和补充,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突破、解决问题,对知识进行完整总结。

(二)紧扣教学内容,制作网络教学资源

“基础课”的“翻转课堂”课前教学资源应当包括资料汇编、讲授视频、教学课件、案例等,并以微课堂、微视频的方式从网络联系渠道提供给学生。教学资源可以通过自主制作或者加工已有资源的方式来完成。制作教学资源资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紧扣教材,设置知识点,形成连贯的教学步骤。比如在学习“基础课”“理想专题”时,可根据专题要求围绕理想的作用、理想的实现路径、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形成三大块学习资料展开,为强化学习效果,还可以组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观的实践调查活动,由学生根据调查遇到的现实问题制作调查视频,进行课堂汇报。第二,时间长度适宜。以微视频、微课堂的制作为根本的“翻转课堂”资源,每个单元教学视频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为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重难点。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资源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能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三,注重丰富性和趣味性。生动有趣的网络教学资源既可以寓乐于教,又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思想、产生思考,“基础课”教学视频于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的视觉效果、冲击性和互动性都需要教师进行缜密安排、合理选材,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三)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网络资源创设问题

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翻转课堂”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翻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动自觉地消化吸收枯燥的理论。因此,在“翻转”中提出什么问题恰当、符合主题而不偏离知识点,尤为关键。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设置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基础课教材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其次,教师要着力于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结合新时期实际开发学生思考新视角,全面关注把握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习进程和效果,及时解答疑惑。最后,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满足于课堂学习,还要在课外多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以此深化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四)“导”与“思”相结合,突破理论难题

在课前教学资源自学环节,教师角色侧重于“导”。在“翻转”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逻辑,创设师生或生生对话交流情境,通过课堂辩论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教师通过适时的点评和引导,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先回答学生课外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回答过程中引出更有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使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方面,要求提前学习教学材料,并根据资料进行课前准备,比如提出疑问思考、进行知识辩论、探究问题实质,以“思”促“学”,以“学”引“思”,“学”“思”互相促进。在课堂中,各个小组可以进行理论补充,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挖掘凝练,对重难点进行突破解决。

(五)强化“翻转课堂”评价机制,巩固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颠倒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环节,加强了课堂上及课堂外的师生互动交流,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其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考核,要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对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课堂内外协作学习中的表现、学习安排、成果表述和展示等方面,评价的主体不能仅限于教师,而应由教师、学习者及其他教务人员共同组成,并将总体评价作为课程学习成绩的重要参考指标。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价应综合考量教学准备过程、课堂组织过程、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目标完成等方面,评价的主体主要由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组成。三、有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促进教师认识“基础课”的教学规律、提高教学实效、提升教学技能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这是一种崭新教学模式,需要专门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组织建设、模式探索、实践反馈、理论总结,因而也必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如何合理整合现代与传统教学方式。“基础课”以教学内容的博大精深和严密的逻辑性而有别于其他课程,单凭微视频教学和网络资源、学生参与等方式显然还不足以把道理讲解透彻,更不能盲目地完全抛弃传统授课方法。单纯依赖翻转课堂理念之下的网络平台是无法给大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着积极整合传统与现代两种教学手段,智慧取舍,扬长避短,以更好发挥“翻转课堂”理念的整体功效问题。第二,如何实现教学各环节衔接的精准化。“翻转课堂”教学环节的起点不再是常规的导入、讲解新知,而是有关问题或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及运用,但是由于“翻转课堂”对网络运用、资料准备、学生安排以及课堂组织的要求有特殊性,因此,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要考虑理论的关联连贯性、时代契合性,又要考虑学生自身知识接受度、知识背景、个性特点,避免出现断裂或顾此失彼的现象,如果教学环节衔接不当,易造成教学过程偏离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混乱、问题解答效果不佳等问题,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教学设置如何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能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阐述得深、透、准,这是“基础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第三,如何保证制作和运用所需的技术条件和实现条件。目前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很多高校“翻转课堂”所需设备、环境和投入配套都还未能到位,有些高校还处于尝试阶段。比如,“翻转课堂”课前微视频的设计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但是对于微视频制作的技术指导匮乏、资料来源不足、制作投入时间无法保证,“翻转课堂”教学常常因课前准备不足而无法持续进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多途径克服困难,比如具备微视频制作条件的高校可以组建教师团队制作微视频,讲授自己最精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内共享优质师资;还不具备微视频制作条件的高校可以采用国内外名校的视频课程,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等。

作者:唐海燕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43

有机化学是各化学化工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专业学习思维和自学能力的主要载体课。有机化学的特点是庞大丰富的知识体系,不但基本反应类型下的化学反应众多,而且特定条件下的反应(如人名反应、重排反应等)也众多复杂,理论性综合性强,反应机理抽象,传统课堂教学早就显得捉襟见肘。且目前的国内外的有机化学教材基本是按照官能团编排章节,形式上比较有序,但内容上显得不够系统,特别是面对课时的压缩,教学效果往往大大低于教学设计的预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或应用一种符合当前有机化学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翻转课堂教学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日渐模糊。例证之一是现实的教学传统模式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的山区镇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化学课上实现了突破,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新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山区空间障碍,出人意料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料,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等电子资源资料,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等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是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是基于掌握学习法理论。它将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的翻转。在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和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而教师则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源于大学课堂,流行于中学课堂,正走向大学课堂实践。“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了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其注重了学习过程,强调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提升教师工作成就感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大学的理论和实践课的创新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翻转课堂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除了教师的各环节教学设计外,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且大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不同于中学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因专业而有所不同。因此,翻转课堂在大学课堂的实施需要因时因地因专业进行实践。

2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度上可以拓宽到物理有机化学,广度上可以借调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限于大纲框定的三基内容,且常常囿于课时限制,导致基本内容很难讲授完,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宽。我们教学课堂上强调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因考试分数的导向而遗憾多多。那么,如何能发挥有机化学课程在专业培养上的最大功用呢?翻转课堂教学也许是个较为理想的选择,因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切合了有机化学知识广泛以及自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施之前,我们仔细研究了翻转课堂在有机化学课中实施的可能性,分析其实施的可操作性,特别是面对应试教育走来的学生及其专业培养目标。经过再三比较权衡,我们决定在小范围有所保留地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际就是进行教学试验。以下是我们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过程:

首先是学习资源的准备。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不强,我们准备的学习资源包括必看部分和选看部分两大块,必看部分就是基本知识及专业方向关联度比较大的重难点知识,比如烯烃的命名、结构和性质作为基本知识,同时要求重点把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选看部分是知识的拓宽,包括从理论上解释反应过程和更多的烯烃反应性质及综合合成上的应用等等。这两部分资料在形式和比重上也各有不同,必看部分是指定的课本相关内容和微视频,首先要求看书本,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还包括归纳总结和探究能力,然后观看微视频,通过观看微视频来比较自己的自学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内容不用占用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因此,资料内容少而精为好。选看部分则没有上限,通过天空教室及相关资源可以尽情地看,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就要有所介绍,以便学生有选择的看。

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翻转课堂的关键,为了防止学生无监控下偷懒,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有有机化学学习实时纪要,包括书本学习痕迹,视屏播放痕迹和QQ或微信问题探讨,移植MOOC的学习形式,并加大平时成绩在这一块的比重,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我们使用的教材都有插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书上进行草稿纸板式的实训,检查时根据字迹一看就知道是不是真正地在自主学习了,其它如视屏和QQ等可以随机查看学生的学习痕迹的,依此给予平时分值。

再次是课堂活动。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我们通常在上课前花上几分钟把相关内容梳理一下,比如烯烃,分析结构连带出性质,这样一来链接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二来整合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有机知识体系的形成。接着就是学生的自由发言,谈知识,谈学习感受,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这时的教师角色很重要,也就是课堂的主导,适时抛出问题并组织协调问题探究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书本知识的内在衔接,也可以是考研试题等,形式多样,以该堂课内容为中心,自由辐射,这正是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也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也能从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此时,教师需要参与到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赋予学生的课堂活动分,分数作为指挥棒有利于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

最后是教学反馈与评价。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于有机化学课程中时,反馈和评价是需要的,因为有时学生没有在课前很好把握住相关内容,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实时补充相关基本内容。对于那些不爱学习或不善于展现自己的学生,如何兼顾到他们的学习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比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比较好,但考试就是考不好的学生又如何教学等等。这些反馈都值得我们思考。如果及时发现问题,我们会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策略。虽然翻转课堂对于老师来说是“自找麻烦”,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还要面对课堂学生的各种挑战,实属不易,但学生的培养确实上了一个台阶,对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机化学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些都不能从考试分数上看得出。翻转课堂有利于有机化学的教学,有利于层次性人才培养,有利于现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实,应该成为有机化学教学的主流模式。

3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思考

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中一定程度的实践,我们对此给予了梳理和总结,对该理论实践进行了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机化学课程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有机化学教学因内容多填鸭式的教学过程,解放了教学思想,实现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着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许多要改进和认真对待的问题。主要是要认真全面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包括内容和形式。不仅要设计学习资料还有设计课堂的教学形式,尤为关键的是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因为中国的学生大多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师为父”思想约束,不善于自主学习和开口辩论。因此,教学设计就必须考虑这一点。教学中也发现不是所有的有机化学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需要适当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有时需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资料的准备上要涵盖培养大纲上的基本内容,形式上要多样、生动有趣,适合不同学生学习习惯的需要,课堂活动要以重难点知识为中心展开多方位的理解和应用讨论,同时问题的讨论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互动,这两个环节必须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灵活性的考评方案,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探究自学能力的培养。由于学习资料的准备和课外的在线辅导工作量极大,需要教师团队的支撑。因此,翻转课堂也促进了真正教学团队形成及其相关资源的建设利用。

4 结语

翻转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切合着有机化学课程,通过有机化学知识的课前学习和课堂知识内化过程可切实地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以及专业要求进行有效地课程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学资料的完美准备是前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课堂互动气氛是根本,灵活的教学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保证。进一步的接地气的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和理论有待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爱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师角色转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5:53.

[2] 沈超.翻转课堂在化学课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1:149.

[3] 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

[4] 梅杰.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分析[J].求知导刊,2015.10:39.

[5] 余仕问.翻转课堂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6:46.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6)

“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即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

式[1]。由于与传统的“教师在教室授课、学生回家写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称之为“翻转”。

可见,翻转课堂模式由传统的“先教后学”颠倒成了“先学后教”,即由原来的“课上传授,课下内化”转变为“课下自学,课上内化”的形式。此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角色中主导者的成分削弱,而陪伴者的成分加重,可以说教师此时成为了“整体教学方案的策划者、测评反馈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开放平等的交流者”。而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加强,在观看“课前视频”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反复观看,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深度预习和自学,并产生疑惑点;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以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充分的互动交流,为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小组化互助合作的力度,为更多学生搭建了表达自己观点、与众人分享的平台。

二、在化学复习课中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中学的不断尝试和推广,我们也逐渐有了观摩和实践的机会。笔者在2013年12月26日参加了由杭州学军中学举办的“全国翻转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高三学生上了《酸式盐》一节的专题复习课,首次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收获颇丰。

1.基于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总体教学规划

将一节复习课设计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首先做出不同于以往课堂的整体教学设计,包括“课前微视频、前测练习、课堂教学”三大环节。

传统课堂的《酸式盐》专题复习一般就是将相关知识点带着学生一起回顾,用问题导学和讲练结合等方式把重难点内容逐步落实,留给学生自学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比较小。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笔者用微视频的方式把相对基础的知识点逐一展现,并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在前测学案中则设计了与之密切相关的8个问题。之后,笔者结合前期工作及前测学案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规划,相对高效地完成了这节复习课的教学。

2.微视频及前测学案的制作

课前微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符合心理学上中学生注意力能高度集中的时间长度。微视频制作力求短小精悍、内容凝练,一般性知识高效率铺垫,重难点知识着力传达,穿插视频、图文、板书等形式,配以教师亲切生动的语言讲解,使其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可读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有研究表明,当被问及何种形式的视频能引发学生兴趣时(可多选),“讲解生动形象,条理清晰”占据 60.3%、“结构合理,有针对性”占41.3%,然后才考虑时间长度、画面质量、声音质量等因素[2]。而前测练习的针对性强,紧密联系视频中讲解的内容与方法,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质疑,又能达到及时应用、巩固和检测所学知识的功能,从而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在本节《酸式盐》复习课的微视频制作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科学视频、实验装置、生活案例、数据对比等,把“酸式盐的形成、溶解性、热稳定性”等基础知识进行了回顾和复习,同时逐步渗透化学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最后一个环节中,笔者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从“微粒观及定量”的角度分析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高阶思维,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埋下

伏笔。

3.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课堂被誉为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平台,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3]。所以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通过精心策划和合理指引,让课堂成为学生内化知识、提升思维的场所。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从教授者、课堂控制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新情境,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交流互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疑惑和观点,教师也需要把自己扮演成讨论者中的一员,适时发问、点拨和引导,从而激荡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分析翻转课堂的前测学案,可以了解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效果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从而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鲜活的学情资料,使得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环节更有针对性,并将节省下的时间为少数薄弱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批阅完《酸式盐》复习课的前测学案后,笔者将学生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将微视频后的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两个大的环节,首先是落实在学案中存在的三个问题,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的方式解决部分学生的疑惑;其次是就“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进行深度剖析,通过设置一系列基于高阶思维的情境,实现“基于微粒观角度分析酸式盐”问题的教学目标

4.教后反思

在笔者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了《酸式盐》复习课之后,曾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交流,经过沉淀和反思,有以下体会:

(1)微视频虽然只有短短10分钟,但是教师在亲切清晰的讲解中给出了简洁而凝练的实例和方法,让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迅速抓住重点,而且还可以按下“暂停键”思考甚至反复观看,为重难点知识的落实打下了基础;

(2)前测导学案中的问题与微视频的内容紧密相关,不仅有助于应用教师讲到的思路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更可以及时而精准地反映出学生的问题,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

(3)在微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关于酸式盐的部分基础知识,课堂上节省出了时间,使得学生有了更多参与讨论交流及发言的机会(例如基于定量计算的离子浓度比较问题探究),初步实现了从“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的

过渡;

(4)在课堂上不断进阶的环节之中,使得“微粒观看酸式盐”这一重难点话题得以抛出,有深度的内容和问题得到探究和拓展,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型,初步达到了知识内化和思维提升的教学目标。

然而,由于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尚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依然属于“新生事物”,所以在本节课的备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疑惑和问题,也面临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例如视频制作了近十个版本才基本满意,教师的备课量随之骤然加大;部分学生观看微视频和完成前测并不主动,收获不大;课堂讨论互动过程中总有少数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思考深度

不够等。

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同所有的变革一样,新型的教学模式也一定会给学校及师生带来较大的挑战和不适应,教育是一项立足“人的发展”的长远工程,既不能守旧又不适合冒险,面对这样一个新兴事物,“一哄而上、趋之若鹜”和“袖手旁观、隔岸观火”都不是教育者应该持有的态度,我们可以提出质疑和思考,更应该有勇气和胆识去摸索和尝试,避免盲目给出结论。

1. 翻转课堂模式之于学生

每个学校或者同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的学生都是多种层次并存的现状。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分析,有的学生学习习惯良好,主动性强,他们适应课前看视频自主学习的周期会比较短;但是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就比较被动,时常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实施翻转课堂初期,需要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尤其要充分利用分层后的反馈练习监测其学习情况,而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时候,教师也要设置有针对性的活动或调整分组情况,尽可能调动这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给予足够关注。从客观因素上分析,有的学生住校,有的学生走读,如果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的话,学校必须在硬件设施上为住宿学生提供观看教学视频的场所,而且开放时间也要相对自由,以实现这部分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学习的目的。

此外,在翻转课堂模式之下,学生除了在课下完成前测练习外,其他的作业应该在课堂上完成,但是,如果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交流的时间太长,要解决的个性化问题太多,导致时间不富裕,不能完成预期的作业量,学生的成绩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所以,与学生及时沟通,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适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尤为重要。

2. 翻转课堂模式之于教师

翻转课堂必将会冲击到一线教师的备课模式,传统教学中课前备课环节是一份完整的教案,现在增加了“微视频”环节,这就需要老师们必须学会相关技术录制和推送微视频,更需要重新思考整个教学设计,微视频讲什么内容?课前测试要设计哪些问题?如何依据学生的前测结果组织课堂教学?总之,在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初期,教师可以借鉴的以往教学经验基本不存在了,而且微视频的制作也难以做到一帆风顺,可能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不过,如果教师能接受系统培训并勇于学习和实践,一定会在不断摸索中积累新型教学模式的丰富经验,从而走在改革的前列。

3. 翻转课堂模式之于教学内容

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科本质,从大的方向来分,包括文科、理科、音体美等类别,在笔者学校举行的“翻转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中,笔者观摩过历史、语文、物理、化学等研究课,总体感受是,在教师们的用心设计之下,这些课都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找到了切入点,从而实现了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从小的方面来看,每一学科有不同的课型,以化学为例,可以有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笔者尝试过在高三复习课中运用“翻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身边有老师在一些章节的新授课的“导入”部分,录制了很多短小(约5分钟)的小视频,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当然,理化生的实验课如果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话,在课前微视频阶段,可以对学生实验的各种提醒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变革是大势所趋,教育领域的创新更是如此。如何面对如翻转课堂这样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广大教师要用智慧和勇气来思考的问题。总之,所有教学形式或方式的变革,最终会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如“大浪淘沙”一般,把最终的精髓留下来,而这精髓也一定会更触及到教育教学的本质,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切实负起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玉琨, 田爱丽.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13-14.

[2]卢强. 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 课程与教学, 2013(8):91-96.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7)

一、引言

国内学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设计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发展了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建构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分课前和课中两个模块,其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课前和课中的学习环境提供支持,有利于形成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在课前,教师搭建一个公共开放的交流平台,供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练习;在课中,教师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创建针对问题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激发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最后共享交流学习成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变化,使得教师角色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这就需要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翻转课堂中教师能力的要求

随着教师身份的转变,教师迎来了发展新的教学技能的挑战。在翻转课堂中,他们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实施、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设计,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一)合理设计视频

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根据多年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创建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视频给出了建议:视频要短小、声音要生动有活力、与另外一位教师合作录像、增加幽默感、视频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需要考虑视觉效果、支持和强调主题的要点、设计结构的互动策略等,帮助学生构建内容最丰富的学习平台,同时也要考虑学生能够坚持观看视频的时间。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对学生课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把想法完美的融合到视频中去,合理的设计出视频。

(二)问题化教学设计

问题化学习要求以学习者的问题发现与提出为开端,进而引导出内在需求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价值不是以学科体系构建教学体系,而是基于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核心问题;基于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构建问题系统,基于问题系统,引导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通路。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管理问题。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思维和能力。

(三)合作化的课堂组织

构建合作性课堂的基本出发点在于课堂的“去中心化”。教师不是课堂舞台的闪亮主角,而更像一位幕后导演,确定讨论的问题角本、创建个性化学习环境、采用哪些表现形式(比如协商、讨论等)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怎么让学生独立探索、反馈评价,这些都是教师该考虑的,把课堂知识和思想碰撞作为重要推手,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包容能力,又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以期让学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努力构建师生合作W习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通过倾听、串联和反刍引导和营造课堂的合作学习氛围,确保每一个参加学习的学员都能置身其中,既学也教,实现全方位分享,共同提高,将课堂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翻转课堂中教师素养的要求

(一)保持课堂敬畏之心

“无效教育是最严重的资源浪费。”“生命是由时间堆积而成的,学员愿意来学习,实际上是把生命中宝贵的时间交给老师,老师一定要对课堂的时间有敬畏之心”。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教育的主阵地。这里不仅有知识的习得、心灵的碰撞,更有精神的丰盈、人格的塑造。教师唯有对课堂有敬畏之心,才会有“课堂比天大”的责任意识。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每一节课,育好每一个学生。做一名大学教师,总会有这样的挑战:你到底对学生成长有多大的贡献?你所研究的东西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并心满意足?教师需要不断地丰富学识、提升素养、振奋精神、涵养性情,才能在课堂上以仪正、气清、技高、学富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课堂的敬畏,把课堂当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二)倾听课堂交流之声

“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教师不能替学生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重视倾听,给予回应。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倾听学生反馈的问题与疑惑,认真记录并思考,在领会问题主旨后,通过眼神交流,复述问题关键点,思考并组建新的问题等方式给予回应,增强学生的被认同感,师生共同学习。教师除了要做好专业领域工作,还要成为深度沟通和对话的行家里手,帮助学生思考自我,调整心态,打破消极的心理制约,进而开启管理者自身领导潜力,并将组织带向持续的成功。

(三)掌控课堂节奏之能

翻转课堂对于教师的挑战是时间的把控,以前教师讲课都是自己提前设计好的45分钟讲哪些内容,现在翻转课堂上小组合作、独自思考、汇报和互评等教学使时间出现很大的灵活可变动性,不可测因素太多,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深厚的掌控教学节奏的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握重点内容,掌控讨论方向,弄通教学知识点,获取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慕课、微课、私播课(SPOC)等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兴起,带动了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则对教师角色有了新的含义,对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学实施和信息化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能力提出要求;在保持能力要求之外,教师还要具备有一定的素养。通过教师角色的分析,以及提出对教学能力的要求,将有助于教师对自己责任的定位,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8)

[中图分类号] R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123-04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es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uses spare time to complete knowledge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class time to complete the classroom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its application in pathology teaching, it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pathology, but also cultivates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uses pathological knowledg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clinical ability. Flipped classroom is a new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atholog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Key words] The flipped classroom; Pathology; Teaching model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1],是医学生接触疾病的第一门课程。病理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枯燥难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授课,强调传授系统完整的知识、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难以全面掌握授课的内容并充分理解及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2-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创新、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等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效果。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与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两名化学教师为帮助缺课的学生及时补课,录制了其授课视频,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供学生观看学习,有效解决了学生因缺课而导致的学习落后问题。此种方法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此后,他们便试行推广以学生课下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而课上时间主要用于解答学生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美国一些学校逐渐推广开来,替代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教学模式。美国学者Bergmann等[4]则更好地诠释了翻转课堂理念:翻转既涉及时间的翻转,相关的“homework”在课前完成,而不是在课程后设置后续或扩展作业;同时还包括学习内容的翻转,课前教师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自主学习,课前即完成了授课内容传授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则运用课前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以及与教师的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对知识的传授过程和知识的内化过程做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翻转安排,最终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5-6]。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学知识的搭建和教学结构的重构,构建了“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同时,这种把“教室课堂讲课+学生课后复习”转变为“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7]。

2 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者纷纷尝试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国外学者评估了传统课程讲授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在研究生一年级心血管、呼吸系统和肾脏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者为传统教学课堂和翻转课堂学生提供相同的笔记和录音。翻转课堂组学生课前观看录制好的授课资料,在课堂上完成小测试或作业,随后进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环节。以完成同样的多选测试作为评价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指标。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组学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生理学课程成绩显著高于传统课堂组(P < 0.05),肾脏生理学的平均成绩也高于传统课堂组[8]。另有国外学者回顾性分析了2013~2015年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共涉及5项研究,934名参与者。结果表明,在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中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发展和应用批判性思维的机会;翻转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具灵活性的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产生了中性或积极的学习效果[9]。

国内学者韩雪等[10]在其生理学教学的部分班级应用翻转课堂,发放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级(86.27分比73. 12分)。此外,在解剖学[11]、病理生理学教学[12]以及病理学实验教学 [13-14] 中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思考和探索。

3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1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3.1.1 病理学的学科特点 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枯燥、晦涩难懂是病理学的学科特点,如炎症的渗出过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各种类型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等很多章节内容较难理解。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的学习依赖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前序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授课难度较大。在学习新课前,复习相关医学基础知识是必须的、必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使得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达到相同的水平[15],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病理学教学中历来存在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授课方式仅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很难将所有重点和难点讲解清楚透彻。 翻转课堂提倡学生课前自学、发现问题,教师课上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的“翻转”使学生课前可以自己复习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自学新课内容,以便更加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从而使课堂时间变得更有价值[15]。

3.1.2 学习时间及场所的灵活性 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周期长,教学时间、地点固定,教学环境差等特点。而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微课、慕课等基础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医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变得灵活。当前大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很多学生要利用大量时间勤工助学,参加各种比赛、演出,参与学生会工作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冲突,可以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信息时代,人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正在迅速改变。校园中,学生应用科技工具,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手持设备等寻求和获取信息极为常见[16],网络及电子设备的普及,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越来越广的平台,病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拘泥于教室和病理实验室。

3.2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多采用面对面的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课件播放速度快,教师又极少板书,学生很难及时笔记,从而影响学生的记忆和复习,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课堂上,老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课,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甚少,学生的疑难问题更是得不到全面解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在课前按照自己的进度和节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反复观看、思考,记录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则针对课前发现并提炼出的具体问题与其他同学分组讨论,并与老师交流解决。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传统的“填鸭式”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充满求知欲的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知识的探索者与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17]。因此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4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3个环节:课前自学新知,课上内化新知,课后巩固新知[18]。

4.1 课前自学新知,发现问题

教师课前把授课所用视频、课件、导学问题、练习题等教学资料发放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上校园网的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可下载相关的课件等资源。要求学生先完成自主学习,然后4~6人分组讨论,可交流学习心得或提出学习疑问或讨论导学问题和练习题等。教师在上课前要收集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如果某道练习题学生很少答对,教师则应思考在课堂组织时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做到“以学定教”[19]。

4.2 课上内化新知,解决问题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划分重点,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使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强化,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20]。课上主要分为四个环节:①合作探究,在课堂中教师安排任务或并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解答。②因材施教,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③巩固强化,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之后,每个学生各有收获,小组内部学生总结收获并巩固练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④总结点拨,教师总结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并对一些重点及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最后系统梳理整节课的知识,再次强调课堂中的重要问题。

4.3 课后巩固新知,提高知识内化程度

教师与学生利用QQ、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及时予以反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一步提高知识内化的程度。

以“血栓形成”章节的学习过程为例,课前老师将血栓形成模拟动画及导学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动画后思考问题“血液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血栓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什么是血栓形成?为什么会形成血栓? 4~6人小组可通过QQ或微信群的方式讨论、解答并汇总问题解答情况,就不理解内容提出问题。课上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成课前问题回答,老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强化学习重点: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需具备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等条件。此时老师给出病例:“患者男性,16岁,中学生,因左下肢肿胀、麻木1 d就诊,就诊前,患者连续60多小时玩网络游戏,长时间保持静坐不动状态。医生经检查,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血栓相关知识分析该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也进行了血栓预防的宣教。

5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课前充分自学,根据自己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当发现自己某些知识点欠缺,存在疑问时,可以复习相关课程并反复观看教学资料,思考揣摩。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自律性。对于缺乏自觉性,没有按时自学新知者,其课堂上知识内化的过程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课堂上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课前自学充分的学生,课上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回答问题踊跃;而没有自学的学生则依赖性强,难以互动。

此外,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对教师的挑战,作为病理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还要提高对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 [J]. Med Edu,2004,38(8):859-867.

[3] 魏芳.病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学,2015,11(12):1151-1152.

[4] Bergmann J,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M]. Washington (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112.

[5] 陈禹,郝嘉南,许冬明,等."翻转课堂"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83-84.

[6] 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14):60-62.

[7] 张春玲.翻转课堂:一种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观察,2014,3(7):14-16.

[8] Tune JD, Sturek M, Basile DP.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mproves graduate student performance in cardiovascular, respiratory, and renal physiology [J]. Adv Physiol Educ,2013, 37(4):316C320.

[9] Vasiliki B,Heather B,Rachel K,et al. The evidence for ‘flipping out’: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nursing education [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6, 38(3):15-21.

[10] 韩雪,段曰安,赵健荣,等.翻转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3-14.

[11] 初国良,汪华侨,郭开华.基于混合学习的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 29(6):642-644.

[12] 刘慧萍,谷旭宇,张国民,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休克”教学为例[J].中医教育ECM,2015,34(4):33-35.

[13] 刘鲁英,韩艳春,董孟华,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4-15.

[14] 李蓓,刘源,刘文佳,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 29(4):402-405.

[15] Jennifer G. The flipped classroom [J]. Education for Primary care,2015,26(6):424-425.

[16] Mortensen CJ,Nicholson AM. The flipped classroom stimulates greater learning and is a modern 21st century approach to teaching today’s undergraduates [J]. American Society of Animal Science,2015,93(7):3722-3731.

[17] 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8):68-72.

[18] 陈加敏,朱承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86-91.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9)

要上成、上好一节翻转课,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硬件都要齐备,教师制作和运用时,还要具有必须的软件。

首先是硬件,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看课前视频。在现有条件的局限下,教师要做好一个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普通视频,至少需要人手一台能制作视频的电脑,但很多高中学校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不少学校是一个办公室配备一台电脑,一个全校教师公用的电子备课室中的电脑,大多只能比较顺畅地进行文本编辑而已,这样的硬件设施是难以维持翻转课堂的视频制作需求的。同时,学生观看视频也需要移动设备终端,电脑、平板、手机都行,但电脑不方便携带,后两者通常不允许学生带到学校,因此,走读生要回家才能看,而住校生只能共同用教室电子设备观看。前两者的时间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后者使用的集体性,更是削弱剥夺了学生的个性需要,而住校生在课余时间进出教室的时间并不统一,所以这种观看视频的方式还让他们的自主学习变得支离破碎。

其次是软件。虽然教师是社会中自学能力最强的人群之一,但由于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事物,学习资料不足、学习经验空白。教师们一脚踏进翻转课堂中,就开始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视频的长征第一步,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即使有爱好电脑的老师,也只是在自己爱好的那些方面比较熟练,如办公软件、photoshop等,一般还只是运用,并不知其原理,对比较专业的视频制作基本不熟悉。而且目前也没有很适合非专业人士制作教学视频的软件,笔者试用过会声会影、狸窝和vegas12等通用型视频软件,但都不是很顺手,这是其一;其二,正如前文有人提出的那样,教师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支撑,才能做出成熟、高品质的视频,而且教师自己的“软件”配备也很不充分。尤其语文教师,文科距离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较之其他的理工科专业更远,他们想掌握比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们一面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面还要边学边用新的技术保证质量,只有恰到好处的忙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才能,过分的忙碌,只能拉低教学质量。

二、学校管理,人性调节要跟上

翻转后的课堂教学开放尺度更大,这必然要占据教师课堂准备和批改作业以及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这其中还包含语文教师经常担任班主任,翻转以后的课堂准备要比原备课时间更长等因素。教师既想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又想要保持原有的教学质量,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有的教师辛辛苦苦加班加点都不一定能够做好:或许视频没做完,下一节课就即将来临;或许课还没备周全,上课铃就已经响了;或许作业拖了好久没时间改……他们也不想这样,但他们又能怎样?是放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翻转革新?还是减少教务处或科组安排的任务?语文教师要顾及的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他同时还担任班主任时,要顾及的还有学生和班级的整体发展,本来工作量就已经超重,此时又增加了新的学习、实践、总结、改进任务,占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已是毋庸置疑的,也许因此影响了教学质量,也许因此耽误了各种学习,也许因此影响了教师的家庭关系。对此,学校管理者是不是应该体恤一下教师迎难而上之情,思考一下那些每学期作业要亲改多少次,作文要写多少回,测试要够多少遍的教条量化检查的效果,斟酌一下每个教师找学生谈话必须记录时间、人物、内容、效果的必要,形式主义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有价值的时间。或许学校有学校的难处,但既然要进行改革,就不可能将所有的重量都压在教师身上,让被社会神化要求的普通教师,罔顾生存的压力而硬逼之成为高不可攀的神。

有时看到有些教师为此晚到会场而被记迟到,笔者会莫名地烦躁。有一次到某推行翻转课堂的学校听课,看到他们在打卡室公布的没有上交政治学习笔记,没有完成调查问卷的教师名单,催促教课进程的通知等等,再看到有的教师因为翻转课堂遭遇困难,又没有时间解决而痛苦时,不由得与他们一同叹息。语文教师的工作是难以量化的,他们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前后都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工作要做,硬性量化必然会导致视频素材找到一半,被迫停下去参加学生集会,回来后忘了要怎么继续,结果要重头再做,还会使教师在参加各种翻转课程的培训时,不得不带上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否则完不成学期任务。诸如此类的问题,给本就在磕磕绊绊中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更增添了难度。

没有得到学校管理人性化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犹如一段没有得到家长祝福的婚姻,其中必然矛盾重重,问题多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才能给翻转课堂的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提供肥沃的土壤,才能让教师安心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

三、家长质疑,自制不足反有害

记得有一次上《鸿门宴》前,笔者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并完成视频后的检测,结果还没上课,就有家长给笔者打来电话。电话中首先说了学生一回到家,就用语文作业作挡箭牌上电脑,开始还在看视频,可是看着看着就偷偷藏起了最小化的游戏界面,家长最后是不顾他的反对,陪着看完了视频,做完了作业。然后他又向笔者说出了他的不满:学生本来眼睛就不好,每天回家是用限制了时间的上网来奖励他的良好学习表现,据说在学校上课有不少科目教学时也是用多媒体或白板,现在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小视频、做作业,如果每一科都这样,学生这眼睛也就不用要了。同时,回家用电脑的时间长了,自制力不好的学生,必然会心痒痒地总想着电脑另一端的聊天、贴吧、社区等,使用电子设备上网,无形中就拉近了这些诱惑与学生的距离,家长不可能天天守着他们学习,如此一来,弊就一定大于利。

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笔者现在还没有将课堂翻转变成教学常态,只是在自己时间能够安排过来的情况下,隔三差五从教材中寻找一些比较适合的课文展开翻转教学。期间发现,首先,翻转课堂条件下的学生,相比在传统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需要更强的自制力。因为传统教学一直在教室中进行,学生始终处于教师的管控之中,讲点话,走点神,打下瞌睡,还有迟到早退等,都会被教师用各种方式干涉管理。而翻转课堂后,学生观看课前视频这一段的学习一半靠自觉,一半靠视频的吸引,其实单就吸引力而言,由外行的教师制作的学习视频,无论如何是难以与程序员开发的游戏视频相提并论的,除了少部分有理想的学生会以学习为己任外,一直在传统教育中成长的中国学生,大部分人都是会在丧失有效监管后,放任自己的兴趣战胜责任的。因此,在实施课堂翻转前,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学生自觉性的培养,使之强化到一定程度后,才算是奠定了翻转课堂的学生基础。其次,我国早已是“近视大国”,据相关报道,仅高中生的近视比例,就达到了70.34%,如今的翻转课堂每天都有若干门课程是必看视频不可的,当学生玩游戏的时候,聊天的时候,家长老师都会用“害怕近视”作为理由予以断然的干涉。而如今教学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家长没看到,回家后的他们看到了,难免会形成纠结。所以,如何有力地说服家长,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是翻转课堂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除以上三点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目前都在制约着翻转课堂的实施,语文教师面临的不仅是跨地域、跨学情的参考,还有跨学科的借鉴(国外的课堂翻转多用于知识点集中的理科课程)。如果我们尚不能提供有效开展的充分条件,就火急火燎地转课堂登堂入室,用跟风改革的形式为自己贴金,这事实上并不是在促进教育,而是在危害教育,学生不是小白鼠,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他们进行盲目的试验。当社会、教育部门和学生都还没有适应,就让处于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教师,将课堂翻转过来,这样的做法是莽撞的,是盲目的。笔者以为,尝试引进新模式介入教育是可以的,但应循序渐进,从浅层次小范围开始,其后是否要“渐进”,引用多少,都还要看前期的试验结果。当然,革故鼎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进步的定式,但“必然”速度的快慢,“定式”背后的忧患,都需要与教育改革有关系的一切人,冷静而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强.传统教育环境下对翻转课堂的再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5,(07).

[2]李玉斌,尹航,武亚男,姚巧红.翻转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5).

[3]杜才.当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4]孔冰.在“翻转”的课堂实现教师的“翻转”――对“翻转课堂”的一点感受[J].学园,2014,(06).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27-01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各种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也逐渐发展起来。我国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更新,大力倡导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也有着重大意义。

1 翻转课堂概念阐述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拘泥于课堂现场讲解教学,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差异重新调整优化教学资源、调整课内外学习时间,使教师由‘传统教学的主宰者’向‘学习的协作者’角色转变。”[1]翻转课堂的显著特征是实现两个翻转重点:一是课堂主体的翻转。二是课堂时间的翻转。

2 “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2.1 提升课堂互动

初中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师成为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角色的互转使得师生关系得到转变,师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使得初中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比传统课堂要充分,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配合更默契,课堂思维得到有效碰撞,有助于初中生英语学习思维的形成。

2.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英语教学的受众,是知识的接受者与构建者。因此,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直接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中,初中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习”成为英语课堂的中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基于学情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翻转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大大提升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 “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下面以“Unit Two My family”为例,简述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3.1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将利用信息技术平成“信息传递”,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者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初步学习,完成知识的自我积累与构建,生成问题,为课堂信息内化奠定基础。

基于翻转课堂的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基于英语教学内容的学习资源,或者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与方法进行指导。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目标:

掌握基本句型:Who’s that man(boy)? He’s my…Who’s that woman(girl)? She’s my…

基本词汇:father, mother, mom, woman, man

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区别he和she的意义与发音。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做到会读基本词汇,掌握基本句型的运用,初步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提出疑惑点。

3.2 课堂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学习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成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知识内化。

3.2.1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自主学习成果汇报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舍得给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给初中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对知识传递以及知识内化以及知识的不断拓展这一教学步骤的颠倒安排,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的大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和协作探究的能力。”[2]在学习成果汇报同时,进行小组内语言学习输出,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疑惑交由小组讨论学习,及时记录,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学习成果,提出学习困惑。

3.2.2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小组为单元的合作学习,主要围绕学习任务,根据文本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学习活动形式。为了强化学生的句型训练,合作学习主要以角色表演形式进行,既可以是学生表演,也可以是教师参与表演,融洽师生关系,表演过程中要创设语用情境:

教师将一位新朋友介绍给大家,并扮演这个新朋友

教师:What’s your name?

女生:My name’s (Diana).

教师对其他学生说:She’s (Diana).学生跟着重复这句话;

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女生问:Who’s that girl?

学生回答:She’s…

用同样的步骤问一个男生,用he 代替she;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男生问:Who’s that boy?让学生回答:He’s…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己熟悉的教师照片、明星照片、家庭照片等进行反复的演练,增强学生语用意识。

3.3 学习评价与优化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引入学生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结合起来,提升评价客观性与全面性;评价维度也在传统知识评价基础上进行扩展,向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参与意识、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等转变,丰富评价内容;

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例如,班级QQ群,微信群,学习社区等,对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小结,并针对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提出优化的方法与路径;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学习优化互动,适当进行延展性训练,通过课堂有效拓展,开拓学生视野,提升运用知识能力。

总之,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基于翻转课堂的特点,充分考虑学情,加强实践探索,努力构建高效的英语翻转课堂,提升英语教学效率,为初中生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翻转课堂的思考篇(11)

随着课程标准的逐步修订,认真研读过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师已经发现,此前我们所秉持的以教科书为主的教学依据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教科书仅仅是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存在着的,但是知识的学习是没有穷尽的,初中学生的认知需求仅仅靠一个学期薄薄的一百多页语文教科书时难以满足的。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依据就应该由教科书为主回归到以课程标准为主。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由学生会学上升到学生想学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照章节进行的,每个章节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都有若干篇目的课文,围绕单元主题的各篇课文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语文老师要施行的翻转课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要由此前让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三维目标逐步上升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会学升华到学生想学。学生会学是教师替学生设定的目标,但学生想学则是学生自己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本质上是不同的,达到的目标自然也不同,孰优孰劣,语文老师应该一目了然。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材料应该由教科书转化为教学资源

众所周之,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材料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初中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却还停留在白纸黑字的传统界面。其实学生早已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材料,在教室学生的课桌上,翻开一本学生所使用的参考资料,隔几页就能看到一副供学生扫描的二维码,学生的教学材料已经由课本转向了手机、平板电脑。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材料已经由教科书转化成了教学资源,海量的教学资源早已经在学生面前展开。学生已经主动的适应了时代,教师为什么还不有所行动呢?我们最起码要有这样的认识:传统的教科书作为“教材”和“学材”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科书仅仅是“教材”,而学生面对的海量教学资源才是“学材”。

四、翻转课堂的课堂结构应该打破时空界限过渡到生活的全过程

面对翻转课堂的发展趋势,语文老师已经意识到“课堂”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处处是课堂、时时是课堂。课堂的时空界限在翻转课堂背景下已经过渡到了生活的全过程。其实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形式发生变化之后,传统的课堂结构即已经开始进行自我变革,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只要学生认真领会,r空界限的打破是必然的趋势。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

五、翻转课堂的课堂性质应该由传授为主过渡到展示为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恐怕会让传统教师角色发生质的的变化。以往教师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开迷惑”为业的职业技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生不用老师教授,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掌握知识,而且可能比从老师处得来的更为全面更为有用。因此,在翻转课堂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学生的展示放在首位,重点通过多种途径的展示渠道,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六、翻转课堂的课堂评价应该由“课堂效率第一”蔓延至“教学效益第一”

课堂评价不是一个维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自学校、学生、家长、考试、升学等与教学相关的方方面面,以往强调优异的教学成绩,优先的学生升学率等评价标准将在翻转课堂面前向前迈出一大步。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都意识到了课堂评价发生了变化,“课堂效率第一”蔓延至“教学效益第一”的趋势越加明显。

七、翻转课堂的现代信息技术应该由服务于“教师的教”向服务于“学生的学”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让教师的教学实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便利,很多老师已经对此有了极大的认同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和教师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成熟,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那么教学将难以向更深的层面活跃,以往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教”这个观念将难以打破。因此,翻转课堂的现代信息技术应该由服务于“教师的教”向服务于“学生的学”转变。

八、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应该由课堂上的师生合作发展到整个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