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3 14:49:56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1)

进入新世纪,固定资产投资促成了我区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到中列的跨越,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储备了实力、赢得了机会、拓展了空间,但以往我区投资形成的产业结构也表现出许多特点和问题。

(一)从规模看,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万亿并仍在持续增长

从2001年到2012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由496.43亿元增加到13112.01亿元,其中由1000亿增长到5000亿用了5年,从5000亿到10000亿用了3年。“十五”期间共投入6917.71亿元,相当于前10年的2.5倍;“十一五”共投入29922.55亿元,相当于前5年的4.3倍;“十二五”头两年共投入24011.8亿元,相当于“十一五”的80%。我区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成为了全国的投资“热点”。

(二)从增速看,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呈现明显回落趋势并将延续较低增长态势

从2001年到2012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7%。其中的“十五”年均增长44.2%,“十一五”年均增长27.3%。但自2010年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20%上下(详见下表),2012年下降到20.3%,在全国排第27位、西部排最后一位。

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三)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已成为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

2012年的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及其它资金所占比重已由2002年的62.7%上升到84%,其中民间投资比重已接近60%,其它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所占比重总体下降,国家预算内资金由2002年的17.4%下降到4.7%,这表明我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四)从区域看,自治区东西部之间、各盟市之间投资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

2012年,东部五盟市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70.61亿元,呼包鄂三市完成6406.25亿元,是东部的1.4倍。值得关注的是,过去投资规模较小、增长较慢的盟市投资增长较快,而过去投资规模较大、增长较快的盟市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乌兰察布市、兴安盟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40.79%和39.45%,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39和19.05个百分点;而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4.58%和18.01%,分别低于全区平均水平5.82和2.39个百分点。

(五)从结构看,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长期集中与日渐多元双重特点

近十多年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了二、三、一的排序,使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2002的11.3:34.3:54.4演变到了2012年的4.9:50.3:44.8,由此带来了我区经济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固定资产投资本身也经历了由窄到宽、日渐多元的过程,这不仅体现在产业投资上,同时也体现在基础设施、生态、民生等领域的投资加大上。目前,我区第二产业投资正在更多地投向资源深加工领域,但历年累积的投资大多沉淀于低端产业,其中沉淀投资量较大的一些能源重化工行业和风电、太阳能等新兴产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和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通过调整投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六)从效果看,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加但综合效益在递减、边际产出在下降

从综合效益看,2002年到2011年,我区平均投资效果系数约为0.3,即每新增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GDP增加约3000万元。其中比较高的是2002年至2008年,这几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GDP可增加3200多万元,但到2011年下降到2400万元,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1300万元。从资本角度看,2002—2012年,全区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出由1.04下降到0.74,即每新增1元的资金投入,产出的产品由1.04个降低到了0.74个。从就业角度看,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十年来一直占全部投资的30%以上,但安置的就业却只占全社会就业的10%左右。从土地投向看,2007—2011年自治区新增工业用地增长了2.1倍,其中50%以上批给了产业链最低端的采矿业。从科技支撑看,2011年我区的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仅为2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8位。

二、对十多年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特点及未来取向的分析与判断

客观地讲,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能源重化工为重点集中投资、高速增长的过程,既是我区自身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区立足区情、着眼大局,发挥全国经济发展“支点”作用的必然选择。正是这样一个阶段性的大规模投入,造就了内蒙古GDP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的奇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过程,内蒙古才初步建成了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并为未来相关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内外宏观形势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当前资金面趋紧、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以往我区投资方向、重点以及由此决定并形成的产业结构所内含的矛盾越来越多,表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内含许多行业的能源重化工产业,正面临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和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虽然自去年以来自治区采取电力多边交易、补贴电价、减免或缓缴税费等措施强力扶持,但仍止不住销售、效益双下滑的势头,身处其中的许多企业已到了难以为继、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其中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产业“风向标”的鄂尔多斯市已有数十家企业停产,说明这些行业面临的已不仅仅是长远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而是必须立即着手推动延伸加快转型的紧迫课题。

(二)我区以风能、太阳能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和以风机制造、光伏材料及其组件生产为主的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但产能过剩已十分明显,而电力储备、输送通道、下游应用、政策兑现等关联产业或领域却严重滞后,成为了制约我区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明显短板,急需拓展或打通。

(三)近年来我区从战略层面反复强调、下大力推进的非资源型产业、文化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虽然增长较快但鲜有大的突破。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摆脱地区经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目标难以实现,文化支撑发展、科技引领投资的局面也未形成。绝大多数的旅游景点至今仍延续着多年前的“老花样”,不少优势行业正面临着致命的技术“瓶颈”。

(四)寄托着我区发展重大希望的煤化工产业,虽然有幸争取到了国家五大示范工程,作为“未来之星”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也已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名录和部级试验基地。但除煤化工中的煤制天然气和煤间接液化已经成功,亟待项目复制、扩大产能外,其他行业和项目大都遇到了首台套装备及工艺问题,等等。

总体来看,过去十多年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由政府主导下的各级财政投资为主向市场引导下以社会投资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投资的结构也由本世纪初的一、二、三产相对平衡向以二、三产业为主,基础设施、生态、民生等投资全面增长转变。其中产业性投资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化趋势,而基础设施、生态和民生投资则始终由政府财政资金担纲。从2010年开始,民生投资作为重大投资方向进入以政府为主的投资主体视野,近年来投资比例不断扩大,直至达到财政总支出的约50%。投资的重点总体上呈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但产业投资在越来越多元化的过程中,又表现出相对的集中投资倾向。比较明显的例证是从2000年至2012年的12年间,我区投向能源、冶金、化工三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 亿元,超过了其他各所有产业投资的总和。这也是我区抓住机遇、扩大投资、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同时也是我区产业结构现状畸轻畸重、当下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和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结构不良、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面对现实,我们应该清醒认识:投资结构不良影响投资效果,效果不佳反过来影响投资增长,投资增长缓慢又很可能导致一系列发展目标的落空。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已到了必须做出适时适度调整的时候。

三、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形势和环境条件

纵向来看,依托我国国民经济全面进入能源重化工时代,立足国家整体处于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阶段,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在资源、环境、政策等约束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我区经济经历了投资高增长拉动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随着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蔓延和国内外市场行情的变化,随着资源、环境、政策约束的趋紧和我区自身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扩展,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已发生了比之前十年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一)压力和挑战

1.国内外宏观形势不容乐观。从国际形势看,欧债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国际生产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都还看不到明显的复苏迹象。受此深度影响的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仍在减弱,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持续,实体经济去产能化进程缓慢;多数省市财政收入增幅继续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原材料价格今年以来仍在大幅下跌,但直到上个月PPI仍在低位波动。投资者受此影响,观望情绪浓厚。

2.我区最主要的优势特色产业面临全国性产能过剩压力。目前,我国不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而且新兴产业中的多晶硅、太阳能组件、风电设备等都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其中,粗钢2012年全国产能已形成9.7亿吨,另有在建项目产能2200万吨,而市场需求量只有约7.2亿吨。水泥行业预计今年熟料产能将接近19亿吨,相当于水泥产量31亿吨,而2012年全国产能利用率已经降到了75%以下。电解铝全国产能已超过2700万吨,其中25%左右闲置,但在建和拟建规模尚有2000多万吨。煤制甲醇产能已达5300万吨,目前行业总体开工率不足50%。煤炭行业受需求影响,预计今年全社会库存将达5亿吨。多晶硅产能约19万吨,实际开工率不足40%;后续的光伏电池开工率仅57%。风电设备行业的风电整机产能过剩50%以上,叶片过剩30%以上,铸件和齿轮箱过剩100%。对于上述各行业,国家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严格控制立项审批。而这些行业恰恰是我区具有明显优势甚至绝对优势的“投资大户”。据自治区经信委测算,2012年全区钢铁、水泥、电解铝、甲醇、多晶硅和风机制造产能分别达到了4510万吨、7550万吨、235万吨、765万吨、12100吨和6500台(套),加上在建和已批待建项目,预计到2015年产能将分别达到6000万吨、11250万吨、1000万吨、2000万吨、30000吨和8000台(套)。有限的市场需求、过剩的行业产能、亏损的现有企业、严格的调控政策,势必严重影响和抑制我区未来一个时期的投资规模。

3.土地、排放、能耗和水资源等“刚性”指标严重制约我区项目的立项审批和投资落地。目前,自治区经济发展与国家分配给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能耗指标、用水指标等刚性指标的矛盾日益突出。近期随着国家对能耗总量和碳排放实行“指标”控制,我区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从调研中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各地建设用地指标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比如乌海市2013年建设用地实际需求量超过1000公顷,而自治区分配给乌海市的国家建设用地指标仅300公顷;鄂尔多斯市乌审旗2013年用地指标缺口高达1846.8公顷。节能降耗压力巨大,比如锡林郭勒盟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须降到1.6557吨标准煤以下,但随着多伦大唐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多伦电厂一期2×66万千瓦电厂项目、多伦大唐2×33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等陆续投产,预计届时多伦县万元GDP能耗将达2.57吨标准煤,比任务目标值高0.9143吨标准煤。用水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情况与用地、能耗的情况大同小异。形势的严重性在于现在即使有好的项目、大的投资,但在上述多项刚性指标的约束下,也难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机遇和条件

1.国家新一轮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为自治区扩大投资提供了契机。近几年国家先后5次共取消了25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了数百项经济审批权限,其中包括取消了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和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对外合作,取消了电力市场份额核定、水利工程开工审批等事项;下放了企业投资燃煤背压热电项目核准、风电站项目核准、稀土深加工项目核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核准等事项。这些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和权限,与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密切,对调动我区投资者积极性,提高我区相关领域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正在酝酿新一轮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下一步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牧区改革、财政税收改革等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区民间投资、民营经济的活力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加之当前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更加重视,我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善投资效果、吸引更多投资的可能性、可行性明显增加。

2.周边地区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能源供求形势为我区能源及相关产业投资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目前国家正在起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其《实施细则》,其中提出了“京津冀等城市群要逐步实现煤炭消费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目标,并明确要求上述部分地区要加快调整其“偏重”的产业结构。随着这些制度的实施,京津冀等城市群的能源需求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按照北京市制定的《加快压减燃煤,促进空气质量发送的工作方案》,北京市计划2015年燃煤消费总量由2012年2500万吨削减到1500万吨,到2020年降至1000万吨以内,这样全市燃气每年至少需要100亿立方米。我区紧临华北、东北和西北三大电网,与能源消费中心京津冀及东北、华东、华中地区较近,输电、输气距离在经济半径内,因此,煤转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煤的清洁利用及能源装备制造、外送通道建设无疑面临新一轮投资机遇。而自治区党委、政府近期提出的“8337”发展战略,第一条就是要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这为抓住机遇扩大清洁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投资提供了可能。

3.相对于周边省区,我区在投资领域具有总体上的相对优势。我区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优势明显。相对于大多数远离东部大市场的西部省区而言,我区属于近西部,区位优势明显。我区拥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19个对外开放口岸和多条大陆桥,对外开放的优势明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给予内蒙古优于其他省区的建设用地、主要污染物排放、能耗、用电、水权转换和能源重化工项目核准等差别化产业政策,为突破前述的土地、排放、节能、用水等刚性约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和最近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锻炼,我区干部群众特别是企业家的学习精神、创业精神蔚然成风,先富起来者敢为人先的思想和一般群众的致富热情保持良好,民间投资的规模和意识也强于临近省区。总起来看,我区保持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和稳定增长的条件仍然优于周边省区。

四、未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一)基本思路

未来一个时期,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贯彻落实“8337”发展战略兼顾“保持增速、提高质量”,“扩大创业、提高收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建设生态、保护环境”,“强化基础、补齐短板”,“解决问题、突破制约”等多重任务,综合运用投资目录、立项审批、政策引导、科技引领、体制释放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适时适度调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果,保持全区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二)投资方向

1.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引导投资作用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各类引导性投资特别是产业引导性投资占政府投资的比例,努力提高产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

2.遵循产业转型升级的普遍规律,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引导资金向高端行业、终端产品和产业链条的尾端投入,切实提高投资的回报率和综合效果。

3.充分发挥面向俄蒙的口岸和大陆桥优势,立足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发展食品、轻纺等日用消费品工业和外向型经济。

4.看清区域一体化越来越成为降低地区综合成本、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重要手段这一未来趋势,紧紧抓住城镇化这个发展的最大“红利”,在全面推进我区城镇化的同时,尽快启动呼包鄂一体化进程,积极推动呼包鄂城市群建设。

5.立足完成“祖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历史性任务和自治区财力实际,努力争取国家和社会保持生态投资强度,适当放缓自治区财政生态投资增速,以生态建设带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6.深刻理解“发展为了人民”这一宗旨,直面我区民生和公共服务落后现实,适度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逐步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差距势在必行。

(三)投资重点

1.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着力做强能源、化工、冶金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消减、压缩能源、冶金、化工等产能过剩领域一系列严厉措施的出台和鼓励三大产业向下游行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相关产业的内部结构和区域布局必然会出现大的调整。这无疑为具有资源、成本和价格三大优势的我区能源、冶金、化工产业提供了继续做大规模和抓紧做强产业两个方向上的发展空间。近期尤其要注重并利用好做强产业的机遇,其中能源领域的投资要集中向通道建设、清洁利用和就地加工转化投入,煤化工、氯碱化工等领域的投资要集中向精细化工、日用化工投入,钢铁行业的资金要向专用材、特种材和型材生产投入,铝、铜、铅、锌、锡、钼、金、银、镍、铬等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要向后续加工业转进。上述各产业、行业都要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都要特别注意产品市场的开发与拓展,都要谋求走多联产之路。

2.以提高“两率”为目标,集中力量发展多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行业。抓住装备制造业这个构建我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立足业已形成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比例的优势装备制造行业,带动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煤炭、火电在内的能源工业提高就地转化率,带动包括采掘、钢铁、有色、合金在内的冶金工业向零部件、组建等配套方向发展,提高我区装备制造业的就地配套率,形成我区几个最主要优势产业多元发展、延伸升级的内在动力,同时减少其对区外市场的过度依赖。相应的投资重点是:多种工程车、重载车、乘用车生产和新能源汽车及组件研发生产,风机整机制造及其部件生产、光伏及电池组件与部件生产,直升机、飞艇、轻型载客飞机研发与制造,农业、牧业、矿山机械研发与制造、大功率储能电池、压力容器、电梯、汽轮机、机床生产制造等。力争用5-10年时间,把我区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由目前的400亿元提高到1000亿。

3.依托独特资源和优势技术,打造一批国际领先行业。依托稀土、粉煤灰、石墨、高岭土、风积沙、硅晶、萤石、尾矿砂、珍珠岩、炉料等资源和我区近年来在上述资源加工转化领域取得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各类稀土新材料,以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石墨工业园区为主的高导热石墨材料和电极生产,以乌兰察布市丰镇氟化工园区为主的二氟乙烷、三氟乙烷生产,以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为主的沿黄河优质煤系高岭土开发与应用,以呼和浩特市为主的碳纤维、塑料光纤和F12高强有机纤维,以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为主的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及复合导光板、显示器件、陶瓷生产,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为主的萤石提纯和后续加工,以通辽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为主的沙基透水系列建材和高强建材,以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为主的石头造纸等。

4.利用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培育一批新兴行业。目前,我区云计算、文化、蒙医药、太阳能发电、特色种植、特种养殖、高级树脂、骆驼、山野货、土豆等行业依托气候、土地、动植物等特有资源,已经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相信经过一定时期的细心培育,一定会在区域分工和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5.发挥政府引导性投资作用,扶持一批生产行业。主要是地方金融、物流仓储、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中介、标准与检测、工业设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发展研究等生产行业,这些行业业务量不大但功能强大,需要的投资不多但回报很高,且都是我区现阶段实体经济各行业发展所必须的和急需的。政府要赋予其职责、给予其支助、鼓励其发展。比如要赋予产品营销、文化创意、标准与检测、发展研究等行业我区产品品牌塑造的职责,给予贴息、免税、补助、奖励等扶持,力争经过5-10年左右的时间,把这些行业的合并增加值由目前的不到500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

6.争取国家加大投入,推动我区基础设施和生态持续改善。要在努力保持中央各类转移支付不减少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重要生态工程建设投资,争取更多受益地区对我区资源、生态损失的补偿和对能耗、排放的分担。立足尽可能降低“拼盘项目”中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三级财政资金配套比例,以便腾出、挤出更多自有资金用于其它更加紧迫的方向和更有效益的领域,要积极争取中央更大比例的承担和扶持。立足主要用中央和其他受益地区的资金强化我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以便尽快打通我区与外界的公路、铁路、民航、管道等交通连接以及建设呼包鄂城际快速交通网,尽早建成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强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大胆向国家、收益地区提出并先行实践一批创新性的投资方案和建议。

7.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对我区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倾斜性投资,保持我区新增财力用于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投资比例。民生和公共服务直接决定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区民生和公共服务底子薄、欠账多、水平低,急需加大投资。为了改善民生、促进公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近几年国家在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已经设立并还在继续研究、陆续设立一系列专项,其主要支持或扶持的对象就是“老、少、边、贫”地区。我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也有一部分革命老区,历史上形成的落后面貌、自然环境决定的发展难题、一个阶段快速发展造成的各种问题、新形势带来的许多挑战,甚至国家“一刀切”政策产生的刚性约束和自身长期发展形成的“瓶颈”制约,都需要国家支持解决,也理所应当得到国家的支持。民生领域的投资还有一个特点,即一旦建成就需要年年投入,比如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每年都需要一定的运行和维护费用。为此,在争取国家倾斜性支持的前提下,设立保障房、文化、科技等自治区重大专项,确保重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投资强度十分必要。

五、促进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调整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在国家层面的工作力度

其中除了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和重大项目、专项资金之外,还有两大新的任务需要着力完成。一是积极推动国家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资源补偿、碳汇补偿、能耗分担、排放分担、碳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置换等体制机制。二是加大向国家争取已有政策落实工作的力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争取有关部委落实国务院21号文件明确给予我区的建设用地、主要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资源、能源重化工项目核准等一系列差别化产业政策,力求尽快打破刚性约束,为众多新兴产业和延伸产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鉴于面向国家的上述三个方面的争取工作如此重要,建议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团队,负责相关体制机制设计、方案研究制定和争取协调工作。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2)

1-9月,临港新城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3%。其中,临港集团投入最多,占总投入的42.9%,完成全年计划的81.2%;芦潮港镇完成4.4亿元,提前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万祥镇、同盛物流超额完成节点目标,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85.6%和76.3%。

综合各方面完成情况,临港新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1-9月,基础设项目投资27.5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4.9%,完成年度计划的33.5%。主城区一期*工程基本竣工;深水港芦潮辅助区、铁路中心站及配套工程、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工程等项目完成节点目标;两港大道延伸段、Y5道路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

2、产业集聚高地雏形显现

1-9月,重点产业项目投资30.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9.0%,完成年度计划的60%。一批事关临港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正在进入高峰期。其中电气重型装备、沪东造船、中集制造、磁悬浮项目等项目均超额完成节点目标,临港普洛斯一期、瓦锡兰和礼才物流顺利运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集装箱制造服务项目动工。

3、功能性开发加快推进

1-9月,社会事业及功能性项目投资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8%。主城区展示服务中心、临港产业区管理中心等首批标志建筑投入使用,嘴主题公园建成开园;海事大学建设加紧推进,部分建筑完成结构施工,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中国航海博物馆完成桩基,正进行局部除水与土方开挖。

4、房产开发以安置房为主

1-9月,临港新城地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9亿元,其中临港四镇完成动、拆迁安置房投资1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0.9%。其中,万祥镇完成投资3.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0.7%;泥城镇完成投资5.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4.0%;芦潮港镇完成投资2.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26.1%;书院镇完成投资1.9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7.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亿元,占第二季度完成额的53.4%,投资额度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1、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投入力度仍显不足

1-9月,临港地区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项目共实现投入58.2亿元,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3.6%,由此造成了固定资产投入不足,与全年145亿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2、动迁建设进度仍需加快推进

1-9月,临港四镇动迁安置房投资13.5亿元,距离全年计划33.0亿元有较大距离。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以及安置房建设亏损和部分费用归属等问题,各镇的三期房建设还未开工,不仅影响到临港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也影响到明年实现现房安置的总体目标。

三、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的工作建议

1、加大对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建设的管理力度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3)

1、涉及政府投资的相关指标增长良好,政府扩大投资效应显现。国有投资一直增长较快,增长最好的月曾达到29%。在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因为盈利前景的不确定性,民营资本的投资行为较为谨慎,两者的投资差距拉大,1-6月国有投资增长12.3%,非国有投资增长6.2%。我县民营资本为主的非国有投资历来较为活跃,其投资增幅在一般年份都要远高于国有投资,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两者差距缩小,但仍是非国有高出2.3个百分点,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则一直是国有高于非国有投资。

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县投资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1-6月我县基础设施投资15943万元,增长12.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限额以上投资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九大类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增长较快。

3、住宿餐饮业成为投资一大亮点。随着“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实施,我县酒店业快速发展,开禧廊桥酒店、武川温泉大酒店累计投资分别为4300万元和2400万元,拉动投资增幅5.5个百分点。

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但销售面积下降。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4760万元,增长30.3%。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土地购置费上涨;其二几个项目施工规模扩大,拉动房地产企业土建投资增长,如春江花园,仙霞人家,天億嘉苑。虽然发展商投资热情不减,但销售不太理想。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6620平方米,下跌2.5%,其中住宅下降12.9%。空置面积35001平方米,增长7.4%。其主要原因是郊区的房地产项目不被看好,如祥新房产空置面积达6406平方米,春江花园空置9171平方米。

5、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工业投资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从去年10月份逐月下降,至5月份终于回暖,6月份又下滑。1-6月完成投资96912万元,下降0.9%。占工业较大比重的制造业投资下降2.6%。亿元以上投资7个产业中,三升四降,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我县的制造业投资亮点金属制品业完成投资32626万元,增长6.2%。分乡镇街道看,我县工业园区乡镇街道的工业投资进度差距较大。泉溪、开发区、茭道等乡镇街道投资增长较快,熟溪、王宅、履坦等工业投资出现下滑。工业投资增长的只有5个乡镇。各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对今年的工业投资任务均感到压力较大,完成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业投资出现徘徊。既有金融危机、工业用地供应偏紧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我县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深层次因素的作用。

2、投资项目数大幅减少,停工项目多。1-6月有投资项目474个,而去年同期投资项目为531个。到6月底全县累计在建的施工项目只有385个,去年有429个,施工项目数明显比去年下降。

3、新建项目投资下降,投资强度偏低。到6月底,新建项目投资57298万元,下降6.7%。全县385个项目中,计划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也明显减少,1-6月今年计划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16个,而去年同期数为156个。

4、重点项目进度与去年相比相对缓慢。如*扩建工程,去年同期累计投资达5520万元,拉动增长4.8个百分点,而今年才开工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4)

__区认真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该做法是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过去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由各级政府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从而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提供了依据。今年来,__区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20.3亿元。其中审批项目9个,计划投资0.8亿元;核准项目7个,计划投资7.1亿元;备案项目12个,计划投资12.4亿元。

同时,为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重复建设较多、投资过热行业的控制,__区在对项目审查过程中,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行业准入公告,认真执行有关行业准入条件,对项目的规划布局、技术工艺、节能、节排等方面进行审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一律不予立项,切实规范行业发展。__区审批、核准、备案的28个项目中,有超审批权限项目1个,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了转报,对于不符合准入条件的3个项目,坚决不予立项。

二、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为控制投资过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次清理整顿工作,虽然我区没有国家控制的项目上马,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开工手续不全。虽然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但由于企业不清楚项目建设有关手续或急于开工等原因,部分项目未完成前期手续就开工建设,造成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项目稽查难度大。由于中心城区市直、油田、地方单位交错,客观上影响对投资项目的掌握。

三是部门协调有待加强。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也是造成项目文秘站:手续不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力度的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5)

得益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所带来的发展机遇,2011年1月至11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比全国高11.5个百分点。可见,进一步研究财政政策投入和产业增长的关系,对促进广西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思路

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财政政策投入对产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运用政策取向、政策组合和财政投入等手段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地方财政部门采取的重要手段。作为企业新建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重要衡量指标的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在整个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在当前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中比较容易反映财政支出、投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支出来支持产业发展。因此,研究采用从固定资产投资为切入口的方法,深入探索财政政策投入与产业增长相关性问题。

二、相关性数据研究

(一)基本数据框架构建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广西产业经济发展较快的2004年到2010年7年间主要宏观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首先假设产业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表1中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增长进行散点图的分析,发现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增长具有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具备进一步数据分析的可行性。

(二)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

根据规范的线性回归分析原理,研究建立简单的固定资产投资与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Y=f(X)=aY′。公式中Y表示固定资产投资,X表示广西三次产业生产产值,a表示常数就业弹性系数。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与三次产业生产产值之间为指数非线性关系,所以研究需要对公式两边取对数,获得固定资产投资与产值之间的对数方程:lnY=lna+alnX,在对数方程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lnY=a+blnX+c。模型中,Y表示三次产业生产产值,X表示固定资产投资额,a为常系数,b表示生产弹性,c为随机误差。建立了对数回归模型后,我们进一步将表1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增长数据取常规对数(表略)。

(三)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增长分析及结果

根据对数表中的㏑值,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回归结果为:lnY=4.497+0.539lnX。结果显示,该数据模型R值为0.979,回归结果令人满意,数据的拟合优度非常高,数据模型的研究思路是正确的。

(四)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增长数据分析及结果

因此,研究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建立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增长对数方程,并采用同样的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回归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与三次产业增长相关性较高,四项数据的拟合度较高,R值均达到了0.950以上,表明分析的思路正确。

三、研究应用

(一)固定资产投资对广西产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从分析结果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在广西当前产业增长过程中,对扩大再生产、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支持,整体产业的增长弹性达到了0.539,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整体产业增长可以增加5.39个百分点,投资的乘数效应明显。分析也表明,广西当前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的乘数效应相对更为明显,面对2010年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8348元、排全国第31位的形势,做大做强优化广西产业,加快工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地方政府需要发挥财政政策引领作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使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开辟和建立新兴产业,从而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达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目标。

(二)第二产业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

研究分析表明,第二产业在广西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远非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能替代,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乘数效应是第一产业的1.85倍、第三产业的1.45倍,通过表1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趋势仍然在扩大。分析原因,主要是2004年以来,广西政府不断地加大广西北部湾沿海工业基地、西江经济产业带和资源富集地区工业的建设,特别是2008年以来后金融危机效应的影响,广西柳州老工业、西江经济产业带产业承接效应明显,承接了由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第二产业增长。2010年前三季度,广西石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5%,电子信息产业增长45.3%;造纸产业增长25.5%,机械产业增长24.2%,建材产业增长22.2%。随着广西做大做强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等14个千亿元产业政策的实施,合理利用财政政策,引导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加大广西第二产业的比重,加快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变化。

(三)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合理分配固定资产投资,协调产业发展必由选择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Petty-Clark's Law),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演变,地方乃至国家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应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总量比重呈上升趋势,表1的分析表明,在广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23.7%下降到17.5%的同时,第三产业却也从39.7%下降到了35.4%,呈“双下降”的趋势。从2010年广西统计数据中发现,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行业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第三产业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足,尽管这与广西经济现实原因有关,但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具有先天地缘优势的广西如果不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对未来第二产业的发展产生掣肘。原因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R&D、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行业将会成为第二产业增长有力支撑。如果不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机制,利用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导向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第一、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广西第二产业经济未必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强调要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重点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协调城乡发展。同时,研究分析表明,第一、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增长弹性达到了0.365和0.446,尽管与第二产业增长弹性有一定差距,但仍然具有较高的增长空间,固定资产投资的乘数效应仍然非常大,有必要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加快第一、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确保广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需要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政策

一是发挥税收政策促进作用,针对三次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优惠税收政策,围绕产业弹性设计科学的优惠税率。习惯的做法是实行差别税率和投资实行减免税,利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给予的“两免三减”等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控能力,积极主动地引导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尝试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如借鉴意大利的“南部发展基金”、巴西的“亚马逊投资基金”、法国的“农村改革基金”,吸引东部或国外资金为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部分产业发展最缺少启动资金的问题。三是对优先发展产业的企业实行适度的投资补贴,将投资资本利润率提高到接近发达地区或者全国的平均水平,实现产业布局和各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并鼓励资本到优先发展的第二产业以及亟需发展的第一、第三产业投资。四是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桂西北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桂东南、桂西北现代工业产业集群,积极承接东部工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桂南及北部湾经济区现代金融智力服务业、物流业和港口配套产业集群,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张明龙等.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9-0053-03

过去30年中,中国实体经济经历了一个显著而持续的固定投资快速增长阶段(Song et al., 2011),即使是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固定投资也未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而是保持了平稳增长(鞠晓生等,2013)。考虑到我国金融发展的非平衡性及金融抑制的存在性,上述快速增长的动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此,有学者从非正规金融(Ayyagari et al., 2010)、商业信用(Cull et al., 2009)、金融漏损(安强身,2008)等角度对这一中国式“增长之谜”进行了机理分析和逻辑解读。与上述研究不同,本文选择以营运资本为视角来解释“增长之谜”。首先阐述营运资本推动企业固定投资增长的微观机理,其次,结合房地产行业面板数据来检验营运资本平滑固定投资的行为特征,从而为固定投资持续增长的营运资本驱动理论提供实证支持。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本文的分析以营运资本为视角,因此,首先需要对营运资本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本文中,营运资本专指“净营运资本(NWC)”,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主要成分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商业信用及存货。而营运资本投资为NWC的跨期波动水平(ΔNWC)。

固定资产投资与营运资本投资同属于企业内生投资决策。前者主要表示企业长期资产的增长水平,后者则表示企业净流动能力的增长水平,反映了企业短期流动性(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变化程度。前者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即调整成本相对较高;而后者则具有相对灵活的调整能力和调整空间,即调整成本相对较低。

Fazzari and Petersen(1993)的研究表明,对于具有融资约束的企业而言,上述两种投资对“现金流”构成一定的“竞争效应”,尤其是在宏观冲击(如经济危机)条件下,这种竞争效应很可能被进一步放大。从竞争的结果上看,由于营运资本投资的调整成本相对更低,所以,企业很可能降低营运资本投资,如降低存货或者削减商业信用,从而补充固定投资(Fixed-Investment),避免因固定投资频繁波动而产生高昂的调整成本。上述过程也被定义为营运资本对固定投资的“平滑”过程。

从近年的实证研究看,刘康兵(2012)结合我国制造业样本分析了营运资本平滑固定投资的静、动态特征;鞠晓生等(2013)结合非上市企业分析了营运资本平滑研发投资的行为特征,并基于融资约束,对平滑效应进行了异质性分析;Ding et al.(2013)指出,“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投资―营运资本投资”敏感度的反映,面临外部融资约束的企业,之所以获得了快速的固定投资增长,是源于企业具有较强的内源融资能力,而营运资本管理正是企业调节内部资本水平的重要渠道;于博(2014)将营运资本因素平滑效应纳入传统投资效率检验模型,分析了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货币政策借助营运资本路径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实证逻辑。

营运资本平滑效应的存在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加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路径,在降低调整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可见,营运资本平滑效应是企业固定投资得以持续平稳增长的重要内生驱动因素。为了验证上述逻辑,本文以融资约束较强的房地产业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1年这一经济危机与宏观调控重要时间窗口为考察期,分析房地产上市企业利用营运资本平滑固定投资的行为特征。本文认为:宏观冲击条件下,房地产行业固定投资增长率的高企与该行业营运资本“平滑效应”密切相关,即存在如下假设:

H1:在经济危机与行业调控(2007―2011)的双重冲击下,房地产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攀升,因此,其通过营运资本来平滑固定投资的行为特征将显著成立,“平滑效应”成为在危机条件下推动该行业高投资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实证设计与检验

(一)模型、变量与样本选择

借鉴Fazzari and Petersen(1993)的实证过程,本文设计了如下“平滑检验模型”:

Iit=β0+β1*CFit+β2*ΔNWCit+β3*ROEit+β4*CREDITt-1+β5FCOSTit+μi+εit (1)

主要变量的定义与统计方式如表1所示。

若本文H1成立,则模型(1)中的β2应“显著为负”,从而说明固定投资与营运资本投资是具有“竞争”效应的投资决策。同时,营运资本平滑程度越高,则 |β2|应该越大。

本文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时间窗口为2007―2011年。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剔除了如下样本类型:(1)上市不满5年(截至2012年末)及ST类的样本;(2)2007―2011年期间主营业务由其他行业转为房地产业的上市公司,且持续经营低于4年的样本;(3)单一年度营运资本及其他财务指标存在异常波动的样本;(4)房地产销售占主营收入比重5年平均值低于50%的样本;(5)以地产及物业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最终构成含60家企业274个样本的非平衡面板。

(二)实证分析

为了确定模型的回归形式,本文对模型(1)进行了双F检验,其中:F2≈1.4,F1≈0.54,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分别为F2a(354,360)≈1.19和F2a(295,360)≈1.2,由于F2>1.19,且F1

基于上述特征,本文的回归过程采用变截距及固定效应回归,表2分别报告了经White稳健标准误和Driscoll-Kraay①稳健标准误调整后的估计结果。

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房地产行业营运资本投资确实与固定投资具有显著的现金流竞争效应,即ΔNWC的系数显著为负,从而支持了本文的假设,即营运资本管理确实为固定投资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内生的平滑机制,从而成为推动固定投资高企的重要因素;第二,宏观的信贷增长(CREDIT)并没有对房地产上市样本企业构成固定投资刺激,这从侧面证明了宏观货币扩张对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三,财务成本(FCOST)与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正相关特征,即固定投资水平对财务成本的变动并不敏感,这与当前房地产行业持续攀升的利润率水平有关,说明其利润足以覆盖不断上升的成本约束。

【参考文献】

[1] Song, Z., Storesletten,K., and F. Zilibotti. Growing Like Chin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2):196-233.

[2] 鞠晓生,卢荻,虞义华.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13(1):4-16.

[3] Ayyagari, M., Demirgüc-Kunt, A., and V. Ma-

ksimovic. Formal versus Informal Finance: Evidence from China[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0(23):3048-3097.

[4] Cull, R., Xu, L.C., and T. Zhu. Formal Finance and Trade Credit During China's Transi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9(18): 173-192.

[5] 安强身.金融漏损、效率修正与反哺效应――中国转轨经济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研究的新视角[J].财经研究,2008(4):4-15.

[6] Steven M. Fazzari, Bruce C. Petersen. Working Capital and Fixed Investment: New Evidence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24(3):328-342.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7)

1.引言

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阶段,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36.5%上升到2009年的47.7%,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固定资产投资也被部分学者视为拉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但是,由于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同,固定资产投资能否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必须结合各国国情进行考察。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上,苏文惠(2011)认为经济增长是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原因,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并不导致经济增长。高丽(2005)实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认为适度控制国内固定投资。王云等(2010)比较了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指出扩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效力大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效力。姚娜(2007)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焦佳等(2008)研究发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王天营(2004)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滞后性以及滞后期。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学术界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不少文献以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单独研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较少,并且基于VAR模型分析两者关系的文献更是少见。因此,本文基于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以考察两者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得到相关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证研究

2.1 数据来源和模型建立

本文使用2004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全国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季度数据作为分析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的季度统计。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是季度数据,具有季节变动因素和不规则因素,因此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才能使数据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本文采取移动平均法对数据进行调整。

参考高铁梅(2006)对于数理模型的分析,VAR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向量自回归模型)能够把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期来构建函数,能够充分反映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和变量间的关系。所以,本文采用VAR模型,具体是:

Yt=A1yt-1+A2yt-2+…+Apyt-p+ξt t=1,2,3,…,T

其中,A为系数矩阵,T是样本个数,y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即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使用EViews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2 平稳性检验

为了克服数据的非平稳性,使数据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必须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的方法是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单位根检验法。如表1所示,对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ADF检验,发现两者是非平稳的,然后对GDZC和GDP的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发现两者是平稳的,所以GDZC和GDP是一阶单整序列。

表1 ADF检验结果

ADF值 p值 结论

GDZC -0.1976 0.9275 非平稳

(GDZC) -10.328 0.0001*** 平稳

GDP -0.4111 0.8937*** 非平稳

(GDP) -11.959 0.0002 平稳

注:***表示在1%的水平显著,表示一阶差分。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原假设 特征值 迹统计值 5%临界值 p值

0个协整向量 0.5116 22.7319 18.3977 0.0116

至多1个协整向量 0.1178 3.3851 3.8415 0.0658

2.3 协整检验

由于GDZC和GDP是一阶单整序列,为了进一步检验两者见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方法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进行协整检验关键是确定滞后阶数,如果滞后阶数越大,越能反映时间序列的动态性,但是自由度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因此选取适当的滞后阶数尤为关键。根据AIC和SC准则,本文选取滞后阶数为2。现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GDZC和GDP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GDZC和GDP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表示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4 Granger因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两者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行分析。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的前提是变量间必须存在着协整关系,由上文协整检验可知,GDZC和GDP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因此符合Granger因果检验法的规定。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10%显著性水平下,GDP是引起GDZC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GDZC不是引起GDP变化的Granger原因。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于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是经济增长后,却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在经济增长后,城镇居民对诸如住房、生活配套设施具有改善性需求,从而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增长后,政府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进行城镇再次规划和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促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表3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原假设 Chi-sq p值 结论

GDP不是GDZC的Granger原因 5.187 0.075 拒绝原假设

GDZC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 4.269 0.118 接受原假设

2.5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通过构建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可以测算当系统受到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时,其对所有内生变量产生的动态影响。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则是反映某一个冲击对变量影响的贡献度。

图1、图2是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移差。

图1 GDZC对GDP冲击的响应 图2 GDP对GDZC冲击的响应

从图1看到,当本期给GDP产生一个标准差冲击时,固定资产投资(GDZC)在第一期处于高位,接着往下降一直持续到第3期,达到最低位,往后则缓慢稳定增长。这表明当外部对GDP产生一个标准差冲击后,给固定资产投资引起正向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持续稳定增长效应。

从图2可知,当本期给固定资产投资(GDZC)产生一个标准差冲击时,GDP在第1期为0,说明存在着GDP对GDZC的冲击具有一个时期的时滞,接着上升持续到第2期,达到最高位,往后则逐渐下降。这表明当外部对GDZC产生一个标准差冲击后,给GDP的影响越来越小。

在方差分解上,见图3、图4,横轴表示滞后期数,纵轴表示贡献率(单位是%),曲线表示方差变化。由图3可知,GDP对GDZC的贡献率从第1期开始一直下降,在第3期达到最低位,随后逐渐上升,贡献率保持在73%以上。由图4可知,GDZC对GDP的贡献率从第1期开始上升,在第3期达到最高位(12.3%),接着逐渐下降,贡献率越来越小。这个结论与上文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相一致。

3.结论及启示

本文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论是: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个结论的启示是:

(1)由于经济增长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居民对诸如住房、生活配套设施具有改善性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合理发展和调节房地产,并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使城镇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并且,地方政府对于城镇规划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发掘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进行投资。

图3 GDZC的方差分解图图4 GDP的方差分解图

(2)固定资产从初期投入到最终完成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单纯依靠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刺激经济增长并不现实,或者说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表现在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设施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所带来的间接效应上,图2也充分解释了这一点,图中GDP在第1期为0,说明存在着GDP对GDZC的冲击具有时滞。因此,地方政府盲目片面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投资并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需要在一段时间后,投资的间接效应才会显现。

(3)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间接效应和时滞性,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投资,综合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避免投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此外,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不超过12.3%,这说明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着经济增长。分析这些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也有助于发现、识别和剖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苏文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1(5).

[2]高丽.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5(15).

[3]王云,赵斌.基于SVAR模型的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J].商业研究,2010(12).

[4]姚娜.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7(08).

[5]焦佳,赵霞,于霄.我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结构协整分析[J].山东经济,2008(01).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8)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现状

1、固定资产的认定。高校的固定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的。在法律上认为是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高校固定资产按性质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事业财务规则》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宗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当前,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存量盘活和使用效益的考核也纳入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范畴。

2、高校固定资产的特殊性。高校的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寿命期内不计提折旧进行价值补偿,其价值随设备的存在而存在,伴随设备的报废而消失。但高校固定资产多次反复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在使用寿命期内。其服务潜力随着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衰竭或消失,却不核算成本。

3、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没有具体边界划分。高校属行政事业单位,从性质上讲,高校是从事社会管理活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它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等专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属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有别,但在具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情况较为复杂。实际上也有一部分经营性活动,甚至以非营利组织之名,行营利之实。因而目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之间的具体边界划分不够清晰。

二、高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固定资产使用长期不计成本,不提取折旧费,无偿使用,多占多用,占而不用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

1、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以账、物相符的行政管理方式为主。部门行政管理方式的几十年一贯制。很多学校对购置设备经费的预算安排是比较重视的,而对已形成的实物性固定资产如何做到集中管理,余缺调剂、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问题则考虑得不多,造成各部门、各学科重复购置,不讲使用效率,不讲投入和产出,低效使用。校内各部门将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混为一谈,把分配到的资产占为己有,对资产只是实物的绝对占有和储存。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除少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系(科)共用外,绝大部分设备都属学校各部门所有,有些系(科)为了自己使用方便而不愿共用,使购置固定资产只从本单位使用方便考虑,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分析研究,使用效率不高;使用部门一般都不考虑经济责任问题;有的部门对用预算外资金或专项资金购买的资产不登记人账,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2、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固定资产的添置不容置疑,特别是随着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都十分重投入,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设备。然后在设备购入后,使用效率如何,仪器操作中是否违规,日常维修保养怎样,却没有统一的管理考核机制。很多资产管理员缺乏责任心。仪器出现小毛病不维修或者维护不当,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的设备低用高配,有的设备自购买后就柬之高阁,使用部门几年未打开包装,从不使用,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三、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无偿使用固定资产。形成“谁购置谁拥有,谁使用谁保管”的现状。这种多样化形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评价考核,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评价资产管理效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评价,就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着重于定量考核,考核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是否充分利用,有无闲置、不用的,可在单位院、所内部调剂的固定资产,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从量化指标上规范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高校领导可通过评价结果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调整管理方式,以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固定资产一定时期的投入、使用、安全完整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要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资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采用“客观公正、操作简便”原则,从体制上规范、从管理过程中控制,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有定量指标,也要包括定性指标,两者结合共同分析,才能对固定资产作出全面的评价,并以定量评价指标为主。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本着定义明确,概念清晰,易于理解的原则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操作简便的原则。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使用的数据可以从现有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中采集到。

五、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主要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方面对使用单位作出评价,主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评价:

1、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考核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是否熟悉。

2、固定资产投入的依据。考核资产采购程序是否正规,投入的规模是否合理,投入的方向是否符合科研课题需要。

3、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考核购置、上级调拨或接受捐赠资产是否登记入账,账实是否相等,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

4、资产处置。考核是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报废、出让是否 报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5、维修保养。考核资产使用部门是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尤其是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能否及时消除隐患,降低固定资产的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6、固定资产奖惩措施。考核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考核奖惩措施执行落实情况以及对固定资产责任损失的处理制度是否健全。

(二)定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1、固定资产率:它是结构相对指标,即固定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该指标一般在0—1之间,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它是描述固定资产总体特征的重要指标。是分析固定资产在单位各部门分布情况的基础数据。其公式如下: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2、各部门固定资产率:它是结构相对指标。高校固定资产可以按用途分为:科研究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后勤服务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因此,要计算各部门固定资产在单位的占有率,可以了解各部门用固定资产占单位固定资产总额及单位固定资产的分布情况,固定资产结构是否以科学研究事业为主,从而反映了固定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做到有侧重、精细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公式如下:(1)科研究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科学研究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2)行政管理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3)后勤服务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后勤服务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

3、可用固定资产率:该指标是结构相对指标。是指具有完整的已投入使用或随时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固定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说明可用的固定资产多,其公式为:可用固定资产率=已投入使用或随时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

4、固定资产年更新率:该指标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是指新增固定资产总额占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能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固定资产的年更新率高,说明单位的硬件条件有较好改善。其公式为:(1)固定资产更新率=本年新增固定资产,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或=(年末固定资产额一年初固定资产额)/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2)科研用固定资产更新率=本年新增科研用固定资产,上一年科研用固定资产总额。

5、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该指标主要从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和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率来考核,是考核科研仪器设备在用情况的指标,指标值越大,说明闲置固定资产越少,该指标要求记录设备的实际使用工时(天)数。(1)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年内实际使用工时(天)数,核定年度使用工时(天)数。(2)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该指标反映单项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使用的工时数与该设备核定的年度使用工时(天)数之比,公式为: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本年内实际使用工时(天数,核定的该设备年度使用工时(天)数。

6、固定资产共享率:该指标反映高校管理之间和院、所内部课题组之间共享固定资产的指标,只有资源共享,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公式为:固定资产共享率已调配共享的固定资产数额,可共享固定资产的数额;该指标要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评价,需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通过以上考核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发挥效率的指标,可以反映闲置或不用固定资产的规模,以便及时调出,统一调剂余缺,调配给需要的所、室、课题组使用,做到物尽其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六、加强制度建设,为绩效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涉及资产认定、登记、使用、处置、核算、统计、评估等诸多环节,各环节都需要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而现行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较为陈旧。因此,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快《固定资产法》的立法步伐,加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法律制度执行的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对绩效管理的主体、管理权限、绩效考核方式等关键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健全和完善认定、登记、使用、处置、核算、统计、评估等行政法规体系,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具体操作规程。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彻底打破部门封锁,作为高等学校,首先,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在头脑中形成市场经济意识;其次,要彻底改革旧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管理方式,以促进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在观念转变和体制改革后,最根本、最紧迫的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

3、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强化职能监管体系,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购置、配备、使用、维护、报废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制定自负盈亏经济实体,有偿使用固定资产的制度等等。财务部门要强化一级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侧重于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总量控制;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行政办公设备、房地产、家具;图书馆负责管理图书资料;各职能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资产数据库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实施三级管理,做到账物相符,管与用清楚,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使用。

4、进一步落实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购入增资、领用出库、报损报废、调拨转让等制度,财产定期清查制度,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等等。凡是大型贵重设备的购置,大额款项(5万元以上)采购,必须坚持严格的论证决策制度和法人审批制度。特别是引进贷款资金购置设备尤其要多方求证、反复论证,要有健全的设备采购论证制度来约束,确保购入的资产是学校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并且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为降低大型设备的采购成本,学校必须制定项目采购申报审批制度,政府招标采购制度,同时,为确保固定资产的有序购建,学校还应编制设备采购近期规划(1~3年)和中远期规划(5~10年),做到资金有预算、筹资有计划,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资产管理的全过程,高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提高办学效益,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厉行节约,正确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资金投入上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具体管理上要运用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有偿使用,通过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使高校的资产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道国,邵渊韬,范作冰.雷达图分析法在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09(1)

2.孙玉祥.基于WEB的枣庄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中央财经大学会共管理研究中心

3.温柬成.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9)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需求多,技术要求高,且投资期限较长,即使是短期投资也需要一两年才能完成,而期限较长的甚至需要十几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其他投资项目面这这更大的风险。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十分有必要。针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问题,笔者在文中就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审计中的应用

(一)确定审查内容

在投资项目前期,审计工作的内容即审查项目决策。审查资料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设和审批文件等。审查以上文件是否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是否是按相关规范编制,是否存在漏项、虚列、多列概算等现象;还应审查相关项目执行人的施工、监理和供货,及所签订的合同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监督其执行是否存在违约行为等。

(二)审计方法的选择

在前期审计中,须进行严密的审计调查,审计调查方法包括调查方法和审计方法两个方面,审计方法主要包括顺查、逆查、抽查、详查等,而审计方法则包括审阅、核对、复算、分析性复核、函证等,抽样审计、计算机审计和内部控制测评则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方法的选择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灵活搭配,以便于顺利完成调查任务。

(三)审查中应把握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审计方法、调查方法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审计方法和调查方法进行审查研究。其次,遵循调查范围与调查层次适度的原则,调查层次的选择要保证获得能够说明基本情况的数据,能说明发展局势的信息与典型事例,并分析原因,给出对策。第三,坚持集体访谈、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原则,二者各有优劣,在实际审计调查中要将二者结合应用。最后,遵循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则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

二、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期审计中的应用

(一)确定审计内容

在招投标时,审计人员要检查招标文件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法规政策的要求,审查评标方法的合理性,公平性,向各参与方函证招标情况,派专人进行实地调查,检查监理、施工和设计是否符合招标制度,审查招标程序,保证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发包时,审计人员要审查承包法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以函证法与内查外调法检查结算单、往来账目和材料采购等事项是否合理。

(二)审计方法的选择

在建阶段的审计十分繁琐,也十分关键。在该阶段,可使用关键点测试法对项目的关键点进行测试,排查问题,找出审计重点,并派出审计专员,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项目实施监督。在本阶段,可采用的审计方法包括内查外调法、实物图纸对照法、实地丈量法、重点内容详查法、现场取样法等。

(三)审计中应把握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原则。与普通项目相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过程复杂,工程量大,需要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的配合。其次,要坚持重要性原则,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进行详尽的评价,保证审计效益、最后,坚持公正客观准确的审计评价原则。

三、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验收期审计中的应用

(一)确定审计内容

在实行跟踪审计后,通过在工程实施阶段得到的审计成果即可初步审查竣工结算的真实性,再通过市场调查、工程盘点、专家验证来确定完工工程的准确性、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等。在资金使用审查方面,首先要审查资金是否合理拨付和使用,并审查是否存在挤占和挪用情况。

(二)选择审计方法

决算审计是验收阶段的重要关节,审计人员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如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实现审计档案和证据的电子化等。

(三)审计中应把握的原则

首先,要把握重点环节突出原则,把握承包合同签订、工程计算定额套用、监理单位职责、材料价差、工程取费等环节的重点。其次,遵循资料送审承诺选择,结算审计既是对承包单位报送的结算的审计,也是对发包单位项目管理、项目造价审核的审计。最后,要遵循三级复核的原则与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原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量大,设计方面和人员较多,其审计也十分复杂,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更高的考验。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掌握更加科学的审计方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才能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把好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中的常见问题[J].现代农业.2009

[2]谢玉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趋势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10)

一、研究现状

关于以软件业发展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和以耗电量为代表的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中,高志刚得出,对能耗较高的行业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要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从而使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关于第三产业发展和能源生产的关系研究中,王思斯运用ARDL模型和Toda-Yamamoto方法,得出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会带动经济增长,它们间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单向因果关系。

二、软件业务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和耗电量的动态研究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和模型的稳定测试

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变量LEF通过平稳性检验;变量LI在一阶差分后通过检验;变量LS序列二阶差分后通过检验。

为了避免因滞后期选择不当而造成的“虚协整”、自相关等问题,根据LR统计量、FPE统计量、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和HQ信息准则等指标进行判断,并以“*”标记出依据相应准则所选择出来的滞后阶数。结果表明滞后阶数为3阶。

(二)协整检验

为了剔除变量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确定误差修正项个数。VAR模型滞后期为3期,所以协整关系检验的滞后期设定为2阶。根据分析表明存在至多1个协整方程,得到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式为:LEF = 3.0356LI - 1.6757LS + 6.7149 + ECM 。从上式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系数为3.0356,t统计量值都很显著,说明两者对发电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具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每增长1个单位,会引起耗电量的3.0356个单位的增长,而软件业务收入每增长1个单位,会引起耗电量的1.6757l个单位的降低,前者对耗电量引起正向变动比后者大。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分析表明,耗电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软件业务收入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但这并不能反映三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进一步分析。

耗电量分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软件业务收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多年来广东省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软件业务收入的不断增加,耗电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是耗电量和软件业务收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另外软件业务收入也不是耗电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格兰杰原因。

(四)误差修正机制

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修正模型(VEC)来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关系。和的调整系数的估计结果:A=[- 4.48114846139,- 5.20925936729, - 0.0630409971939].误差修正的系数都很小,可以看出广东省的软件业务收入、固定投资完成额和耗电量短期波动都没有很远地偏离长期趋势。另外,固定投资完成额的调整系数相对较大于其余两个系数,表明固定投资完成额如果偏离常态时,修正力度较大。

(五)脉冲响应函数

分析可知,在耗电量为一个正向冲击后,其脉冲曲线呈现下降趋势,在第三期中达到了最小值,其后耗电量变量对自身的冲击变化幅度并不大,且从第三期后出现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第五期,之后一直呈现变化不一的增减趋势。这表明了第一期耗电量受到了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下降,初期反映趋势强烈,长时期的刺激效应不是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与软件业务对耗电量的冲击是负向,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耗电量受到自身冲击在长期内在逐渐减弱的,但在短期内受到政策其他外因影响冲击增强,固定资产投资与软件业务是负向冲击,长期对耗电量为负效应。

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期内是呈现负向冲击,在第七期中达到最小值,之后出现固定投资的冲击逐渐增强的现象,且在第四期中冲击曲线达到了水平线,这说明在长期趋势中,固定资产的刺激是在负向效应下发展的,呈现逐渐减弱的现象,在短期中,对固定资产的刺激经济政策还是有一定效应的。

(六)方差分解

1、表示耗电量lef对自身的影响接近99%,说明耗电量的增长基本全部依赖于自身的推动,而软件业务收入却对耗电量的影响比较小,从滞后一期到滞后六期都占到1%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对耗电量的影响从滞后一期到滞后二期都是0%,从滞后三期才开始慢慢增加影响程度,基本平稳在26%左右;同样的,耗电量对自身的影响也从滞后一期、二期的99%到之后接近71%。这都说明在长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和软件业务收入对耗电量的比重增加也是有贡献。

2、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对自身的影响从滞后一期的89%的方差贡献率,说明刚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大部分是由自身推动,但之后再慢慢下降到滞后三期开始慢慢平稳,占到68%左右的贡献率;软件业务收入和耗电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率也是从开始比较小的值然后逐渐增加,最后是耗电量10%左右的影响率以及软件业务收入的20%左右的影响率,分别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一定的贡献。

3、表示软件业务收入对自身的方差贡献率从开始的5%到滞后三期的33%,之后平稳在32%左右,(下转第35页)(上接第32页)表明软件业务收入对自身增长的影响是有比较大的贡献率;而最大的贡献率是固定资产投资,从开始的82%的影响率慢慢下降到滞后四期54%左右,后面都比较的平稳,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软件业务的贡献率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而比较小的贡献率是耗电量对软件业务的贡献,基本从开始就维持在13%左右的影响率,一直比较平稳。

三、结论与对策

通过VAR-VEC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长期,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软件业务收入、耗电量的之间存在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2)在短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软件业务收入对耗电量产生显著影响;(3)长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对软件业务收入无影响;耗电量对软件业务收入长期内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建议:(1)广东省应该激励长期软件业务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避免短期投资对软件业的波动性冲击 ;(2)对于项目规模较大,市场竞争激烈的产业,应当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该产业发展空间以及地区见的供需差距以及贸易流向,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3)根据广东软件产品国内需求总量、消费区域以及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以此调整固定资产的投资量。

参考文献:

[1]罗艳,陈平.广西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与第三产业研究[J].

[2]王思斯,贾庆军,蒋月星,夏雯婧.基于ARDL模型的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11)

一、引言

长期以来,投资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无论经济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还是不景气时期,几乎所有政府都会将固定资产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使社会有效需求和生产能力得到增加,促进了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转化成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成为当期GDP。安徽省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内陆省份,没有雄厚的资本积累,没有东部沿海的优惠政策,没有发达的经济基础,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同时在投资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人民生活作用,为社会和科技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安徽省经济不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互动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和不合理利用,都将大大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测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安徽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实证分析

1.选取变量

本文选取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因变量,固定资产投资(INVEST)为自变量,为了消除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取对数,即:LNGDP、LNINV。

2.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采用1982-2011年份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安徽各年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影响,本文对数据做了平减处理,换算成以1981年为基期。

3.建立模型

LNGDP=a+bLNINV+e,其中:a为常数项,b为回归系数,e为残差系列。本文分析软件是Eviews6.0。

4.变量ADF检验

在进行变量回归之前必须要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只有各个变量同介单整,那么才满足协整条件,否则会出现“伪回归现象”。由表1可以看出,在5%水平下,变量LNGDP和LNINV都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一介差分后,DLNGDP和DLNINV在5%显著水平下序列式平稳的。

表1 ADF检验

变量 检验类型 5%临界值 ADF统计量 结论

LNGDP (C,0,0) -2.971853 -0.270557 不平稳

DLNGDP (C,0,1) -2.971853 -3.146089 平稳

LNINV (C,0,0) -2.971853 0.081112 不平稳

DLNINV (C,0,1) -2.986225 -4.010767 平稳

注:检验类型(C,T,K)中,C表示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K表示滞后项,0表示不含有该项,D表示一阶差分。滞后介数采用AIC或SC最小规则。

5.变量回归

由上文可见,LNGDP与LNINV都服从1阶单整,满足协整条件,OLS回归后如表2。

表2 OLS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LNGDP=2.734428+0.738087LNGDP

其中R2=0.979682,调整后的R2也达到0.97,说明总体拟合度比较好,F统计量1350.088,相应概率为0,说明模型总体是显著的。由此可以说明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很关系,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将增长0.738087%。

6.残差检验

回归后模型是否是稳定的,还要进行残差检验,这里也用ADF检验法。

表3 残差检验

由表3可见,在5%水平下,统计量-4.373892小于临界值-2.991878,表明残差是稳定的。

7.Granger因果检验

判断一个变量变化是否是另外一个变量变化原因,这就需要用到Granger因果检验。

表4 Granger因果检验

通过检验,由表4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LNINV是LNGDP的Granger原因,即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是有作用的。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大约增长0.74%。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先通过作用于社会总需求,拉动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带动社会总产出的快速增长。

安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虽然近些年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未彻底改变,安徽经济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拉动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效率不是很高,因此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作为“中部崛起”成员之一,安徽省应该抓住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的优势,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既要保持满足安徽省经济增长发展要求的投资规模,又要保持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不要片面追求投资规模的扩大,要注重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合理引导资金的投向,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合理运用产业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科技教育的投资力度,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

参考文献:

[1]浦小松,陈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研究[J].市场论坛,2009(02).

[2]黄晟,黄飞.宁波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02).

[3]白利强,刘山.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02).

[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