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能源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8 17:05:56

新能源建设

新能源建设篇(1)

中图分类号:TU201.5

一、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的紧密关系

建筑节能中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二、新能源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新能源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一)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二)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三)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相关措施

实施建筑节能,已经势在必行,通常需要首先从意识上转变,结合国家相关建筑法规,运用高新节能技术进行创新运用。具体措施为:

(一)建筑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作用。这种绿化方式的优点在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利用大量的太阳辐射能,直接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此同时还通过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可持续性发展,有效降低该区域的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

(二)合理的建筑规划和建筑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外表面积/体积)小,同时需要夏季日辐射得热少,冬季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但满足此三项需要的建筑形体常不一致,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当地夏季气温和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和局部的风向环境情况,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三) 建筑物各部分构造的节能设计

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如: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①采用坡屋顶;②加强屋面保温;③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四)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集中体现在对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控制上。在建筑实体墙部分,通过建筑的内、外保温技术,在冬季的采暖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外的热损失,在夏季的空调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低通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作用,调节室内环境。在建筑物透明结构部分,主要是控制窗户的太阳能热流,采光性能,通风性能等。如通过设计控制合适的窗墙面积比,选择合适的窗户结构,通过采用遮阳技术和镀膜技术等,来达到冬季采暖季节时,可以阻止室内热辐射通过透明结构的损失,增加太阳能对室内的渗透,在夏季空调季节时,可以阻止室外热量向室内渗透,减少室内冷气的损失。

(五)降低建筑设备运行的能耗

建筑内的能耗设备与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电梯设备等。其中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在大多数的民用建筑能耗中占主导地位,空调系统的能耗更接近建筑能耗的40%到60%,成为主要的控制对象。而降低能耗又成为建筑设施节能的关键,因而在降低能耗设备方面可以做到如: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高效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风扇,采用变频调速,并匹配良好);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在用电方面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及灯具。

(六)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新能源建设篇(2)

关键词:农村新能源;建设;节能减排;意义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48

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涵盖包括农业在内的诸多领域。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研究,对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农村生态意义重大。

1 农村新能源建设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由此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各种恶劣气候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做好农村新能源建设不仅对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且能很好的促进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对促进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促进清洁优质能源的供应

农村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诸如家畜家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具有较高的可利用价值。在农村稳步推进新能源建设,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尤其注重普及太阳能、生物能源利用知识,建设相关的能源运用设施,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使村民用上清洁优质的能源。例如,部分农村利用家畜家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得了良好节能减排效果。

1.2 可有效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部分农村不注重对新能源的利用,焚烧秸秆、人畜粪便随意堆放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农村环境带来较大污染。而注重新能源的建设与利用,尤其发酵人畜粪便,在利用产生沼气能源的同时,能够除去粪便中的有害病菌。另外,积极推广生物质炉,减少焚烧造成的能源浪费的同时,有效降低因此给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

1.3 促进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农村中加强新能源的建设与利用可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例如,利用人畜粪便发酵后的沼液、沼渣不仅可以重新喂养家畜家禽,而且还能用作肥料,实现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沼气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问题分析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无论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还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实现并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激励机制落实困难

众所周知,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需要相关政策、激励机制支撑,为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制定促进农村新能源发展的相关举措。然而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实际落实时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利用的太阳能产品并未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其他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更是如此。这种激励机制落实性差,无法很好的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2.2 新能源开发投资少

农村新能源的开发需大量资金投入,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周期较长,产品的商业化进程缓慢,长期资金的缺乏导致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建设工作缓慢。另外,新能源开发完成后,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宣传、培训等工作,见到成效的时间较为漫长,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能源开发在农村区域的推广。

3 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优化对策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现实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实施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结合辖区农村新能源利用状况,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优化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

3.1 认真落实相关激励机制

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现需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及新能源产品提供商的积极性,尤其围绕国家出台的政策,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完善与落实相关激励机制。

加强国家新能源利用政策的学习。国家出台的新能源利用政策,高瞻远瞩,是对能源利用的长远规划,因此,要求基层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政策精神,为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更好的实施,制定相关对策,尤其在可行性上加以充分论证。分析激励机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农村调查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状况,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农村新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鼓励各负责人积极发言,找到阻碍农村新能源推进工作的因素,加强对后期工作的科学部署。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关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关系着村民及新能源产品提供商的切身利益,因此,应与其他部门积极协调,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制定完善的补贴方案,明确补贴政策实施的主要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确定补贴政策监督目标,定期召开农村新能源补贴落实总结会议,督促相关责任人认真落实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3.2 增加农村新能源的开发投入

为促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应重视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农村新能源利用不断提供新的技术,以满足农村各种新能源利用率。

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国家相关部门在全面部署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应付出实际行动,成立专门的农村新能源技术研发机构,拨付专门款项支持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学习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宣传投入。为提高农村村民利用农村新能源意识,做好新能源宣传工作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新能源利用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新能源的推广。

3.3 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

毋庸置疑,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需要人才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为新能源在农村中的普及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成立专门的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应以村为单位,组织村中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成立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定期下派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进行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新能源运用技术,以点带面,逐渐在整个村中推广新能源建设工作。同时,还可定期评选出村中新能源利用先进个人,给以相关的表彰,调动农村新能源利用工作积极性;加强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相关部门还应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通过严格的选拔、培训,使其掌握农村新能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定期下派到各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解决农村新能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现。

4 结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对农村新能源的建设与节能减排的意义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农村新能源建设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尤其可为农村提供更为清洁的新能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存在激励机制落实不足、新能源开发投入少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实际,从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新能源建设篇(3)

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涵盖包括农业在内的诸多领域。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研究,对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农村生态意义重大。

1农村新能源建设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由此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各种恶劣气候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做好农村新能源建设不仅对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且能很好的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对促进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促进清洁优质能源的供应

农村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诸如家畜家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具有较高的可利用价值。在农村稳步推进新能源建设,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尤其注重普及太阳能、生物能源利用知识,建设相关的能源运用设施,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使村民用上清洁优质的能源。例如,部分农村利用家畜家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得了良好节能减排效果。

1.2可有效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部分农村不注重对新能源的利用,焚烧秸秆、人畜粪便随意堆放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农村环境带来较大污染。而注重新能源的建设与利用,尤其发酵人畜粪便,在利用产生沼气能源的同时,能够除去粪便中的有害病菌。另外,积极推广生物质炉,减少焚烧造成的能源浪费的同时,有效降低因此给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

1.3促进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农村中加强新能源的建设与利用可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例如,利用人畜粪便发酵后的沼液、沼渣不仅可以重新喂养家畜家禽,而且还能用作肥料,实现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沼气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问题分析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无论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还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实现并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激励机制落实困难

众所周知,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需要相关政策、激励机制支撑,为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制定促进农村新能源发展的相关举措。然而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实际落实时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利用的太阳能产品并未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其他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更是如此。这种激励机制落实性差,无法很好的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2.2新能源开发投资少

农村新能源的开发需大量资金投入,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周期较长,产品的商业化进程缓慢,长期资金的缺乏导致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建设工作缓慢。另外,新能源开发完成后,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宣传、培训等工作,见到成效的时间较为漫长,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能源开发在农村区域的推广。

3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优化对策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现实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实施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结合辖区农村新能源利用状况,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优化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

3.1认真落实相关激励机制

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现需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及新能源产品提供商的积极性,尤其围绕国家出台的政策,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完善与落实相关激励机制。加强国家新能源利用政策的学习。国家出台的新能源利用政策,高瞻远瞩,是对能源利用的长远规划,因此,要求基层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政策精神,为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更好的实施,制定相关对策,尤其在可行性上加以充分论证。分析激励机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农村调查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状况,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农村新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鼓励各负责人积极发言,找到阻碍农村新能源推进工作的因素,加强对后期工作的科学部署。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关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关系着村民及新能源产品提供商的切身利益,因此,应与其他部门积极协调,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制定完善的补贴方案,明确补贴政策实施的主要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确定补贴政策监督目标,定期召开农村新能源补贴落实总结会议,督促相关责任人认真落实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3.2增加农村新能源的开发投入

为促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应重视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农村新能源利用不断提供新的技术,以满足农村各种新能源利用率。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国家相关部门在全面部署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应付出实际行动,成立专门的农村新能源技术研发机构,拨付专门款项支持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学习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宣传投入。为提高农村村民利用农村新能源意识,做好新能源宣传工作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新能源利用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新能源的推广。

3.3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

毋庸置疑,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需要人才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为新能源在农村中的普及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成立专门的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应以村为单位,组织村中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成立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定期下派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进行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新能源运用技术,以点带面,逐渐在整个村中推广新能源建设工作。同时,还可定期评选出村中新能源利用先进个人,给以相关的表彰,调动农村新能源利用工作积极性;加强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相关部门还应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通过严格的选拔、培训,使其掌握农村新能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定期下派到各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解决农村新能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现。

4结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对农村新能源的建设与节能减排的意义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农村新能源建设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尤其可为农村提供更为清洁的新能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存在激励机制落实不足、新能源开发投入少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实际,从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倪慎军,张国强,王海兵,罗诗峰,于乐.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4):22-26.

新能源建设篇(4)

一、引言

建筑节能提高建筑施工中各种材料应用的主要手段,更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前提。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出现,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与有效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措施,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的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设备的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中各种材料的利用率,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得建筑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有效的增加各种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二、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污染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逐步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扩大和增加。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随着人们对建筑施工要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施工中,采用新型的能源为基础进行施工。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建筑施工手段和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也被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施工措施,对住宅节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设计是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建筑施工材料应用率,增加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建筑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 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

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像蒙古包的圆形平面,圆锥形屋顶能有效地适应草原的恶劣气候,起到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抵抗风沙的效果;对于沿海湿热地区,引入自然通风对节能非常重要,在规划布局上, 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同时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通常是困难的,因此, 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适合这一地区气候环境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

四、绿化建筑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时处在高峰期。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降低劳动生产率,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和最终消灭污染源。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还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者,植物是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我国有许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为了使生态尽可能趋于平衡,其绿化覆盖率必须大大高于这一临界幅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

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可以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五、节能设计措施

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①采用坡屋顶;②加强屋面保温措施;③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楼板层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以及对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如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

建筑护墙体的节能设计。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

2.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新能源建设篇(5)

摘 要:在对深圳市水源保障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市水源供应存在的安全隐患。供水安全的主要隐患包括水资源短缺、应急体系尚未建立、供水网络尚不完善,另外,水源调度仍较为粗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深圳市;水源;保障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2284 (2009) 1020053202 0 引 言 深圳市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70 %左右的水源来自东江引水,一旦东江取水受阻,深圳市供水无法保障,在较大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按照“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理念,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水源的安全供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影响,世界各地遭受极端异常天气的概率大大增加,2008 年初我国遭遇的几十年不遇的罕见冰雪天气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连同连续干旱、松花江污染事件和北江污染事件的发生,都给深圳市水源供给保障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如何提高深圳市水源安全保障程度,成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要务。1 深圳市水源保障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1. 1 水源保障能力现状 深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 51 亿m3 ,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40 m3 ,仅为全国的1/ 11 ,属于严重缺水城市。全市虽建有104 座供水水库,但库容相对较小,仅仅5. 5 亿m3 ,供水能力2. 46 亿m3 / a (97 %保证率) ;由于水库供水量有限,城市供水主要依靠东江境外水,引水指标为16. 63 亿m3 / a 。 为了合理分配和调度全市水源,深圳市兴建东深供水工程、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两大境外水工程从东江取水,通过境内15 条输配水支线,联通18 座调蓄水库,形成“长藤结瓜、分片调蓄、互相调剂”的水源网络,将东江原水和本地水进行统一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 1. 2 水源保障存在主要问题 (1) 本地水资源短缺,供水以境外水为主且水源相对单一,供水风险过高。深圳市本地水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全市用水需求,供水主要依靠东江境外水,境外水占全市总供水的比重从2000 年的40 %增加到2007 年的74 %。根据深圳市相关规划,未来全市用水中境外水的比重将更大,深圳市对境外引水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由于东江径流年内、年际分布极为不均,且有遭遇特枯年、连续枯水年及水污染等水危机的可能,因此深圳市水源保障能力容易受到东江来水状况的影响。一旦东江取水受限,深圳市供水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2) 储备水源及应急体系尚未建成,全市抗击东江遭遇水污染等水危机的能力较弱。尽管深圳市为了提高应对东江流域特枯年份、连续枯水年和水污染等水危机情况下的抗御能力,已经积极开展了储备水源工程的建设,并规划扩建铁岗水库、新建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及海湾水库工程等4 大储备水源工程。但目前储备水源体系尚未建成,一旦东江遭遇水污染等水危机事件,全市仅能依靠本地供水水库蓄水量根本无法满足应急供水要求,全市应对东江遭遇水污染等水危机事件的能力较差。 (3) 供水网络体系局部不完备,区域性水源紧缺矛盾仍然较突出。尽管全市已经建立了基本完善的原水供应网络,但由于部分原水输配支线规划、建设的相对滞后,全市,主要是龙岗区、宝安区局部地区尚未为原水供水网络完全覆盖。由于东江原水无法引入,区域性水源紧缺矛盾仍然较突出。 (4) 水源调度和供水方式较为粗放。目前,全市共有104座供水水库,已建及在建的原水输配水工程多达15 条之多,这些水源工程分属市、区及街道等不同级别的单位管理,水源统一调度难度较大,目前仅限于局部区域的水源调配。此外,尽管全市原水供应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但由于缺乏科学协调配置机制及信息化建设,还无法根据各片区供用水情况对水源进行实时统一调度。 2 深圳市提高水源保障对策措施 为确保全市“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实现国际化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深圳市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水源,将水源保障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全面规划合理配置,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水源保障。 2. 1

新能源建设篇(6)

新能源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及由植物茎叶、人畜粪污和工业有机污水等构成的生物质能的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1-2]。为促进农村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为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出现的炊事用能、冬季取暖用能等能源短缺和居民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根据新能源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情况,特提出关于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1关于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的建议

1.1使用生物质能源——沼气

以平房小院和独家小楼建设的新民居,可考虑在院内地下建设沼气池解决炊事用能问题。也可以以养殖大户为主,建设一个小型沼气工程,采用联户供沼气的方式。户用沼气池一般建设容积为10~20 m3,并配套建设沼气卫生厕所,总投资1万元左右。小型沼气工程一般容积50~200 m3,工程造价1.5万~6.0万元,可供气5~30户。据初步测算,其地下部分的工程造价为350元/m3左右。

建设3层以上居民楼形式的农村新民居,可考虑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并实行沼气管道进户的方案。该方案投资较大,可解决1 000户居民用气,需建设500 m3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加上送气管道、加压设备、炉具等,工程投资一般在500万元左右。

使用沼气解决农村用能问题,是一个较理想的方案[3]。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做,即可解决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炊事用能问题,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一举多得。但是,除户用沼气池外,小型及大中型沼气工程还要考虑沼气工程的原料——畜禽粪污的供应是否充足的问题。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沼气工程的防火防爆等安全管理问题。

1.2使用生物质能源——秸秆压块燃料

秸秆能源化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主要有3种。一是将玉米秸秆或其他植物茎叶粉碎后,用压块机压制成密度大于水的适用于家庭专用炉具燃烧的秸秆压块燃料。该燃料块的燃烧值相当于中等优质煤,市场价为450元/t左右,将是家庭用煤的主要替代品。二是将粉碎的秸秆送进专用的大型秸秆气化炉进行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由挥发性气体和一氧化碳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用管道输送到家庭厨房,使用专用炉具进行炊事燃烧。三是用压块机压制成中空的长条燃料棒,经过炭化炉炭化后,制成木炭棒。主要用于饭店烧烤、火锅等的燃料,也可用于家庭炊事。但因造价较高,家庭使用较少。

在采用秸秆能源化技术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方面,推广以下2种用能模式比较适宜。一是使用秸秆燃料块并配套使用专用炉具的模式。专用炉具的全称为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这种新型炉具具有燃烧火旺、封火时间长、可柴煤两用,并且比普通节煤炉具还节煤50%。同时,这种炉具燃烧时烟尘很少,安装恰当时排烟可小于林格曼1级。这种炉具还配备有水暖装置,可带暖气设备给居室供暖,热效率比较高,供暖效果很好。因此,在一定居住条件下,采用秸秆压块燃料并配套新型炉具,将适合解决所有农村新民居的炊事用能问题。该模式安全性较高,不存在防爆问题。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具造价为每台1 500元左右;每个村需配套生产500~800 kg/h压块的小型秸秆压块机1台,减去国家农机补贴后,每台售价为4万元左右。大型秸秆压块机每台售价根据加工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0万~50万元。秸秆压块机工作时耗电较大;小型机最低在22 kw左右,大型机在50 kw以上。二是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管道供气入户的模式。对于建设有楼房的农村新民居小区,可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实行管道供气入户。该模式投资较大,解决1 000户居民的供气问题,包括气化站建设、供气管道及料场建设和配套专用炉具等,需工程投资500万元左右。

推广秸秆能源化技术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问题,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案。但还需要考虑秸秆原料是否充足,农村电力供应是否满足,村级变压器容量是否足够大,能否满足秸秆压块机工作条件等问题。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除一次性投资较大外,还需年年对设备和供气管道进行检修和更换,防止秸秆气化产生的焦油堵塞管道,维修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同时,还要做好产供气及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工作。

2关于解决农村新民居冬季取暖用能问题的建议

2.1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

一是平房和独立小楼的取暖问题。采用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技术,可充分发挥多项技术集成的优势,达到多能互补的作用和冬季取暖不烧煤的节能减排效果。重点推广农村新民居太阳能多能互补采暖房的建设。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新民居的平房和2层小楼的供暖。按取暖面积计算,工程投资为300元/m2左右。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由太阳能真空玻璃管、蓄热水箱、地盘管和自动化温度控制器组成)、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炊事、水暖多功能炉具供暖补偿系统、节能保暖墙体等四部分。二是楼房的供暖问题。太阳能多能互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几项技术集合在一起。但将其分解成单项技术也可发挥较好的作用。为了解决楼房的取暖问题,可考虑采用将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供暖、墙体保温及地盘管供热结合在一起,解决5层左右楼房的取暖问题,工程造价每户1万元左右[4-5]。

2.2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具供暖

一是独立供热模式。如没有特殊的要求,可采用直燃式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采暖、墙体保温与地盘管独立供热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各种建筑,不涉及外墙美观和房顶面积的考虑,而且工程投资每户5 000元左右。二是集中供热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建设锅炉房,使用秸秆压块专用供暖锅炉集中供热模式。该模式与常规供暖方式一样,工程投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该锅炉燃烧的是秸秆压块,需配套秸秆压块机或采购秸秆压块燃料。

2.3地热温泉供暖

地热温泉是取之不尽的热源,有条件的地方在建设农村新民居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地热温泉的热水作为新民居供暖的热源。据地质部门的探查,有针对性地进行开采,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

2.4水源热泵供暖供冷

水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海水、河水、湖水)的温度作为能量来源,向建筑提供制冷或者制热的技术。由于其节能效果好、没有污染,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地重视和发展。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适用于有一定经济条件且电力充足的农村新民居建筑。适用于需集中供暖供冷的各类平房、楼房。工程投资按供暖面积算,约300元/m2。该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大,后期管理可实行全自动无人值守,设备用电比空调省电60%,供暖供冷可达到各家按需供应,是比较好的节能减排技术,也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3解决农村新民居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措施

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个难题。推广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是将水压式沼气池、厌氧滤器、生物过滤沉淀、好氧处理等多级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污水、生活污水首先经过厌氧消化前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液化酸化气化降解反应,使有机物质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厌氧环境中杀灭病菌虫卵等好氧生物。再经过过滤沉淀[6]、好氧分解等后处理,使生活污水中干物质含量、cod浓度、bod浓度降低到排放规定值以下,一般要求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最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江河水域中,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的运行,实行不需要外加动力的自流,管理方便。而且厌氧消化池2~3年出渣清理1次,平常每半年用污泥出料,在生物过滤沉淀池抽1次沉渣。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少、资金分散、施工简单、见效快、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同时,改善了居住条件,保护了生态环境,美化了城镇。适用于无力集中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或城镇管网外的单位、办公楼、住宅小区、宾馆、学校和公共厕所等。采取分散处理的办法,实现整体排放达标无害化的效果。

4参考文献

[1] 孙振锋,贾海燕.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1):68-70.

[2] 法忠勇.推进我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采取的措施[j].甘肃农业,2007(9):49-51.

[3] 刘代琪.大力发展沼气开发农村新能源[j].山西能源,1993(4):22.

新能源建设篇(7)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着力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村民得到实惠。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快农村能源发展步伐。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是实现秸秆、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变成肥源、能源和水源的有效途径。实施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可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能源建设紧密结合,达到发展清洁能源、节省燃料消费、减少废弃物、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多赢”目的。

其次,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畜禽排泄物的过量排放,以及农民生活污水垃圾的直接排放,都将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以成熟的工程化技术措施,既有效治理废弃物污染,又变废为宝,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第三,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洁化、亮化、美化的生态环境和方便、快捷、高效的生活方式是改善农民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既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有效载体。

二 农村能源应以沼气建设为重点

目前我国正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引导农民改圈、改厕、改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28.8%,到2020年力争使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70%,基本普及农村沼气。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说,农村沼气建设是发展循环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好中央新增30亿元农村沼气项目,是贯彻中央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倒排每天的工作进度,保证建设质量。截至2008年底,各地用于沼气灶具及配套产品、水泥和沙石等建材、服务网点设备订购的资金已分别达到4.09亿元、10.08亿元、3.62亿元,占新增中央投资59.26%。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采购水泥155.2万吨、砖6.3亿块、砂石256.4万m3、钢材1.04万吨,预计可提供11.9万个沼气生产工就业岗位,增加工资收入8651万元。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强调,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一鼓作气,想方设法,好事快办,实事办好,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

2003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大力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在北方适宜地区建设“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在南方适宜地区建设“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在适宜牧区与围栏建设结合,推广“两池(召气池、青贮池)两灶(太阳灶、省柴节煤灶)两棚(暖圈棚、蔬菜大棚)”模式。

随着中央投入力度的加大,全国范围内农村沼气发展迅速。据农业部测算,截至2007年底,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2650万户,年产沼气102亿m3。相当于替代1600万t标准煤,为农户直接增收节支130亿元;已建设各类养殖场沼气工程2.66万处,其中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600多处。实践证明,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既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又能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有机肥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大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 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能源的建设情况

1 天津市

天津市为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特别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正在全面开展津郊新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先在武清、宁河、宝坻、蓟县兴建9040户农用沼气池,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农用小型沼气池的建设。建成后,农民可以在家用沼气做饭,沼气渣可以当作有机肥料。在郊县兴建65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集中处理粪便,保护生态环境。天津市还将兴建三个大型沼气工程。按照规划,将分别在武清、大港和宝坻大型养殖场兴建大型集中式沼气工程项目,采用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对粪便进行干湿分离,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对粪便的集中处理进行沼气发电,为新农村建设开辟新的能源。

2 河北省

河北省2008年新增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6182万元,拉动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49375万元。全省已完成新增户用沼气30771户,占计划任务的31.9%;完成中央投资3200万元,占中央投资总额的19.77%。

3 河南省

河南省以沼气建设和农业污染源普查为中心,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58万户,超额完成全年50万户计划任务,累计发展农村沼气池近300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207处,累计达到2255处;新增村级服务网点927处,累计达到3036处,完成投资46945万元,提供农民就业岗位66945个。全省近300万沼气用户,年可促进农民增收节支达30亿元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

2008年新增沼气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和农产品产地污染普查及区域划分工作,以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任务。省农业厅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鹏亮指出:新增农村沼气建设任务是党中央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的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能源环保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建设起步与上世纪80年代。二十多年来按照“开发与节流”的原则,重点进行了沼气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 风能利用技术、节能技术等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项目、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建设重点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等项目,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农村能源利用技术。目前全区已建成户用沼气4万口、太阳灶10万台、节能炕12万铺、节能灶38万台、太阳房7万"、风力发电机400台、建秸秆气化站4座,近10万农户受益。健全了农村能源管理、推广、服务体系,目前农村能源系统已有技术人员1780人,其中管理推广人员180人,专业施工人员和农民技术员1600多人。

通过长期实践各地探索并推广了多种农村能源模式。西吉、隆德、原州区海原等地建成四个太阳灶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台以上。通过这些成熟的农村能源利用技术和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推广,探索了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管理的机制,为大规模进行农村能源建设积累了经验。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和太阳能热水器的示范推广,为宁夏农户提供高效无污染的炊事用能、解决冬季取暖用能和生活洗浴用热水。特别是与户用沼气项目配套实施,可以使农户用上清洁高效的燃料,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了农民卫生状况,改善农户的居住条件,改善农户的灶房、庭院的环境状况,防治基本疾病的传播,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5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年产量5600万吨,畜禽粪便2.2亿吨。发展农村清洁能源,能够综合利用秸秆、人畜粪便和农业生产加工废弃物,改变村屯“脏、乱、差”面貌,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加速农村环境净化、美化;能够解决因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药残留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全省农村沼气已发展到18.4万户,每年为农村提供了相当于4.73万吨煤的高品质清洁能源。推广省柴节煤炉灶243万个,节能炕306万铺,形成节能能力近274.5万吨标煤。

近年来,黑龙江省还组织各地开展了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等,这些节能减排措施有力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有巨大的潜力。全省粮食种植产生5600万吨秸秆,牲畜养殖产生2万吨的粪便,如果不合理利用,既浪费又污染。另外,农村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坡和盐碱地,可以用来种植非粮能源作物,可见,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潜力很大。新能源的进村入户给农民生活带来新鲜变化。

黑龙江省自2003年起开始,以“节约、安全、清洁、方便”为原则,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树立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加快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为实现农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出了新的贡献。截至2008年6月底,全省新建户用沼气池3.1万户,集约化养殖场沼气工程2处,另有15处沼气工程完成了前期准备。农村新型能源工程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清洁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6 浙江省

浙江省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中,一方面鼓励“园中建场,场在园中”,让畜禽上山,肥水养林;另一方面,对已建畜禽规模场实行生态化改造,通过推广“猪-沼-果(菜、粮)”、“器-沼-池”等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和多次增值,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生态农业新格局。

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大力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建成沼气池容132万多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1.6亿吨:结合“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充分利用沼气技术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在畜禽规模场建设各型沼气工程5205处,发展户用沼气池11.8万户,年可处理畜禽粪便污水3200万t。通过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带动了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精神面貌,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浙江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从大办沼气起步,到推广省柴节煤灶,到后期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目前,紧紧围绕生态省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为主线,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发展,逐渐探索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如:充分利用沼气技术处理畜禽排泄物的畜禽排泄物生态化能源利用模式针对农村居住环境较为分散、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等现状,建造了地埋式沼气净化技术为核心的易控节能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的作物秸秆生物化、资源化利用模式和农业废弃物致密资源化利用模式:运用沼气技术,对厨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农家乐旅游排污治理模式,将太阳光的辐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高效生态农业服务的再生清洁能源利用模式。

7 安徽省

安徽省把农村能源建设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结合起来,探索了一条具有合肥特色的“秸秆变气、秸秆过腹变奶、秸秆制菌变菜、秸秆还田变肥、秸秆加工变材”的农村能源建设新模式,加快了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速度加快。以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沼气技工培训力度,基本上实现了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的建管模式。

四 农村能源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快农村能源发展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标,突出沼气建设、秸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以节肥、节水、节地、节药、节电、节油、节煤技术推广为重点的生态循环农业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狠抓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建设篇(8)

关键字:新能源产业 经济发展 保定模式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日渐短缺,发展新能源经济、走低碳化道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共识。而产业建设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织形式,势必受到新能源经济的重要影响。

一、保定新能源建设的现状

2006年,保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发展目标,打造以光伏、风力发电、节能设备等为重点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制造业集群。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授予“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社会发展方面,保定全面推进“太阳能之城”建设。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保定市关于建设“太阳能之城”的实施意见》。通过在交通信息、道路照明、居住社区改造等7个方面应用太阳能产品,每年可节电1900万度,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2008和2009年,保定市被国家科技部分别命名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和“十城万盏”试点城市。而现阶段,保定又制定低碳城市和产业的发展道路,这是在现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新能源产业的再一次深入和发掘。

二、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可行性评估

1、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建设的优势评估

第一,经济发展政策和相关资金的保驾护航

政策和资金主要来自国际上对于清洁生产的倡导而形成的相关法案和保定市政府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植和大量资金投入。保定市以“中国电谷”为首的新能源产业建设符合和这两点。从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授予“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开始,随着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实施,资金投入的持续增加,这些都将成为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第二,相关经济基础雄厚和技术创新潜力充足。

保定高新区产业集群优势已经显现,这为保定市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创造了巨大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电谷拥有5家部级、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140 个,取得新能源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80 项、科研成果300 多项、专利450 项。目前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储能设备制造骨干企业170多家,其中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约有36家左右,比例约占全部企业的1/6,这是一个产业能够进行良性发展的黄金比例。

第三,社会和民众的支持

保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在社会范围内运行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保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清洁生产和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保定民众的共识和共同愿望,这是具备普遍社会基础的前提。

2、保定建设新能源基地的难点解析

第一,区位劣势。

保定市地处京、津、冀三角地带,目前还仅是一个中小城市,其空中和海上交通的便利性很大程度上借助于京、津其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不如二城市高,市内的公共基础设施也不及二者完备。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在京津冀等地区的投资会当首选京津两地,并且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都被吸收到以上两个地区,制约了我市自身的发展。

第二,技术壁垒。

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建设,虽然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新能源技术革命和低碳技术领域内的垄断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低碳产业成本上升、市场发育受阻,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三,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

在人才资源上,保定市虽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在内的十几所高等院校,但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类型的侧重点而言,大都专业都是文史性质、农业生物和其他理工类学科,这种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远不足以为新能源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三、从保定实际出发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保定模式”

保定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就要建立保定独特的发展模式即“保定模式”。“保定模式”就是保定依靠自身的新能源产业为动力推动其他工业做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寻找和发展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确保社会良性运行,达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保定模式”的发展之路即走新能源之路,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作为新能源产业,依托模式的良好的外部性从而达到带动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革命的目的,是与当下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一致的。

2、建设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用以转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经济结构的大幅提升。而保定作为中小城市,必须首先与世界经济形势保持一致,与中国经济发展共脉。

3、对保定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展望。

第一,加强政策调节,利用各种政策手段支持产业新能源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扶持性财税政策和要素保障政策,支持新型能源项目和产品;同时,也要出台一些限制性政策来制约“高碳”行为,健全奖罚政策,强化激励和约束共同作用。

新能源建设篇(9)

[中图分类号] 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47-01

前言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尤其是电气的能源消耗,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节能环保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环境新期待,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低碳、节约的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国加快农村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对于形成绿色环保与现代化相融合的农村新格局,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省农村能源发展状况

“十一五”以来,四川省紧跟国家步伐,紧紧响应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资源的号召,深入探索农村能源的发展方向,加快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构建新农村建设,建设节能环保新农村方面深入民心,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 农村能源发展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在农村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能源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农村能源认识不足、能源新技术推广不够、项目成本过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我国农村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转型升级。

2.1 农村能源认识不足

提高农村能源的认识是加快农村能源的前提条件。当地政府应将农村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对待,对农村能源的认识尚须提高。由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总体来说农村发展步伐更为缓慢,城镇发展更能推动本市、本省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大多数地区多把发展重心放在城市建设上,忽略对农村的建设发展,因此农村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发展,未被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思想中去,因此对农村的能源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度都欠完善,同时因为农村资源发展的认识不足,使得四川省当地政府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2.2 能源新技术推广不够

相比较平原地区,四川省川地仍较为多见,这种地理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交通信息的传递工作,相比较平原地区,四川省川地仍较为多见,这种地理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交通信息的传递工作,同时由于当地政府对农村能源发展的认识不足,使其在能源新技术上的推广力度较其他城镇地区有所欠缺。像是在农村地区最常用的沼气池供电等节能环保的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如果其能得到有效的推广,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再循环利用的同时,又能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煤气等资源的利用,在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既响应了国家节能环保的的号召,同时也响应了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号召。

2.3 项目成本过高

为积极响应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号召,四川省的确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以及能源发展利用方面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精力及财力,但由于缺乏对农村的实际考究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其不能因材施教、因地施财,反而反而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味的进行资金投入,往往造成收支不平衡,最后不但没能加快农村能源的发展,反而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得不偿失。

3 加快农村能源发展的原则

3.1 加强农村能源发展认识

就目前总体发展情况而言,当地政府在对于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上仍存在不足之处,不能认识到农村的许多新型能源若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当地政府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能够加快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像是农村独有的风能以及水力资源等能够转换成电能,通过风力以及水力发电能大大减少煤炭能源发电,既能满足本省甚至国家的电力需求,同时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构建节能环保社会。

3.2 要因地制宜,结合能源实际需求

我们知道,农村能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能源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同时影响着我国的能源消耗,关乎着我国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农村能源的发展时必须要慎重,不可盲目进行,必须要因地制宜,进行实地考察,才能保证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不会走向岔路。总体来说,四川省农村与其他各省市农村资源差别不大,农村发展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以及畜牧养殖为主,因此农作物的秸秆以及畜牧的粪便等就可以成为农村能源发展的关注对象,像是通过秸秆以及动物粪便等作为原料的实现农村沼气供能发电,满足日常生活的问题。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煤气、电量的浪费,使农村电费的价格大大降低,减轻农民的济负担,同时可以避免出现城镇用电紧张的问题,实现城乡电力公共服务一体化。

3.3 适量的资金投入

在发展农村新能源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换取较高的资源利用,获取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保证资金投入、降低发展成本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靠盲目的加大资金投入来追求能源最大化的发展利用,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同时可能会造成造成农村收支的不平衡,最终产生适得其反的反效果,造成能源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地政府在构建新农训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资金的降低投入,减少不必要资金流失,这样才能在保证足够资金做后盾的同时,能使得农村源新技术获得更好、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目前,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倾斜及大力支持,农村的发展也在稳步前进,但城乡差距仍较大,因此加快农村能源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通过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节约环保的新农村形态,才成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尽可能缩小城镇水平的差距。

新能源建设篇(1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new energy economy condition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rection and the artistic pursu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balance the variou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flict must adjust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speed new energy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echnology study and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correct new energy building strategy plan, so a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 provide to the people comfortable buildings environment while, save energy us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new energy economy from man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e of the error and problems, grasp the new energy in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es, so as to explore new energy economy in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way, better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ergy and build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btain mor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the new energy,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hou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能源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低消耗、节能的目的而实行的一种经济适用、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的方式,运用到房屋建筑中来,就要从地基的选定、材料的运用、建筑施工的取材等各方面考虑新能源的使用,实现房屋建筑在新能源经济条件下更健康、节能。

1.建筑新能源技术在房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1.1用于保温的护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用于保温的护结构设计有粘土空心砖护、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护、加气混凝土护、内保温复合护、夹心复合护以及外保温复合护。这些护结构设计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设计存在明显的不足,使建筑物的护全部或者部分在室外,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处于两个不同的温度环境中,温度的差异就会导致围护结构的不同变形[1]。

1.2高舒适度追求加剧能源的消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得到恒温恒湿的居住环境,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的要求,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达到人们的目的,从而违背新能源建筑节能在房屋建筑领域的应用的目的。

1.3不合理建筑节能产品的滋生随着低能耗建筑节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很多产品应运而生,人们通过利用低能耗建筑节能理念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却忽略了投入产出的比例,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时候,产品的作用已经远远低于所消耗的资源,虽然从资金方面看,可利用的资源在资金使用上比较低,但是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新能源的作用发挥。

2.新能源经济条件下房屋建筑的应用原理

2.1新能源节能技术的设计原则新能源在房屋建筑的应用首先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其次根据低能耗建筑节能住宅在技术组成上的分类和薄弱环节,在建筑节能设计上应该针对外墙、外窗和屋面作为重点来进行低能耗建筑节能设计,达到低能耗目的。条件满足之后就要充分考虑地域条件、气候因素和生活习惯、作息方式等,通过针对性的设计来考虑新能源的实际应用,达到高效率低造价的效果。

2.2新能源的经济技术组成新能源经济条件下的房屋建筑,可以从外墙系统、屋面系统和外窗系统三个方面来探究。新能源运用在在屋面上,主要控制的就是屋面的保温隔热和防水两个方面,通过控制屋面在保温隔热和防水两个方面的协调功能,使防水材料在保温的同时防水,主要措施为屋面绿化、坡屋面设计、采用架空通风屋面的改装等方式来达到屋面保温隔热效果;采取良好的气密性、保温隔热性、抗风性能等新能源,减少传热量、减少渗透量以及减少太阳的辐射实现新能源的有效利用[2]。

3. 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在工业建筑领域的应用

3.1建立建筑节能设计的整体观新能源在房屋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节能住宅、低能耗住宅、被动太阳能住宅和零供暖住宅在许多地方推广。建筑节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工艺、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动力、电气、技术经济等专业的通力协作,在整体目标指导下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分目标及相应节能措施。各专业设计相互影响、扬长避短,既分工又合作,形成资源的最佳整合。譬如,在建筑这样一栋办公建筑大楼,其中基本建筑情况为条式幕墙建筑,建筑面积约17200,窗墙比分别为:南0.61,北0.46,东0.70,西0.66,天窗0.1。其中空调系统运行方式全年采暖空调能耗为0.59GJ/,人员逐时在室率,照明使用率,其它用电设备使用情况等都有具体的设计,当设计建筑外墙、屋面和外窗传热系数分别达到0.8W/•K、0.5W/•K和2.5W/•K,外窗遮阳系数达到0.6时,可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这样的基础上,制造详细的节能方案,就需要电力、机械、土木、工程建设、物理、化学等专业型人才汇集,通过智力资源的整合、全盘的综合考虑,节能构造设计如下:外墙采用XPS25+20空气层外挂石材外墙外保温系统;幕墙采用Low-E中空玻璃+断热铝合金窗框;屋面采用XPS25倒置式保温方式[3];天窗采用Low-E中空玻璃+断热铝合金窗框。这样的节能设置不是单单依靠某一个人的能力所及的,而是整体资源的优化,实现最大化的设计标准。因此,整体设计是节能设计的首选,那种不管项目设计的总体目标和本专业定位,盲目追求本专业的“最优”,各专业组合杂乱无章、其整体效果可想而知。

3.2全盘考虑精准化精打细算是实现资金最大化的有效方式,在房屋建筑的管理上,结合新能源的应用,建立精打细算的造价预算管理,做一个精算师。综合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成本预算,包括开工、施工、完工等各个阶段,制定可行的资源计划,对人力、设备、材料、能源、设施及其他各种资源等进行估算,包括初步项目成本估算、技术设计后的成本估算(预算)和详细设计的成本估算(最终估算)等几种不同精度的项目成本估算。尤其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成本估算更要精准,对开工阶段编制预算、施工阶段落实预算、工程竣工阶段编制决算都有全盘的考虑,精确地估算项目总成本,并将其分摊到项目的各项具体活动和各个具体项目阶段上,通过造价预算实现成本管理。使用总预算确定的方法、进行预算分解和调整的方法、预算投入时间安排的方法及详细预算的方法,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去进行这些工作。

3.2发展新能源房屋建筑新能源在房屋建筑上,主要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和各种智能服务设施的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体现着“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以“人”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人生活得更舒适、安全、方便。不仅仅可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功效[4]。例如在节能住宅方面,一般情况下至少有15cm厚的保温层,能源消耗为65kwh/a;低能耗住宅,一般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处于20~25cm之间,能源消耗不超过30kwh/a; 被动太阳能住宅,一般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在30cm以上,采暖能源消耗不超过15kwh/a;零供暖住宅,在被动房的基础上,通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比如利用太阳能收集器来主动采集能力,达到零供暖的住宅。

4.结论

新能源技术在我国处于初始阶段,在房屋建筑领域推行新能源建筑节能技术仍然存在各种问题,譬如认识不够、观念不新、技术力度不够,各种相关政策还相对不完善,并且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等不足之处随之显现。在以后的新能源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道路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新能源经济条件下房屋建设的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明辉;叶传海;冯峰;;尹崇华;;新能源经济的社会福利数学模型及分析;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陶绶章;住宅建筑设计经济指标的评价;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新能源建设篇(11)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245-02

2006年以来,农村新能源,尤其是沼气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各项政策支持农村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为使农民能够尽快脱贫致富,国家各级财政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来扶持农村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在此背景下,榆次区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榆次区主要以沼气、太阳能、高效生物质炉和吊炕建设项目为主,其中沼气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1年,全区共建成了户用沼气13 776户、小型沼气项目6处、大中型沼气项目3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93个。该文着重以张庆乡王郝村大型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建设项目为例,分析榆次区农村新能源建设的经验,以为未来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1 王郝村大型沼气建设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近些年来,各国政府都将农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开发的农业资源,利用途径主要集中在能源、饲料和肥料3个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秸秆资源,但是我国的秸秆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大量的秸秆被浪费,甚至由于人们的露天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既符合资源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也能够为农民节省一定的能源支出,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1-7]。

王郝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是传统的粮食作物生长区,有农户507户,人口2 065人,全村现有耕地逾166.67 hm2,以种植玉米、高粱为主,这2种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年产秸秆逾1 300 t。秸秆除少量用作青贮饲料外,最多只能利用300 t左右,大量秸秆资源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由于露天焚烧和随意堆放,还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交通事故,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用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丰富的秸秆资源完全能够保证沼气站原料的正常供应,并且随着项目的进行,可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秸秆的利用量,为冬季农户供暖提供绿色能源—沼气,改善农民的用能品质,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效益[8]。

1.2 项目概况

项目完成后,建成容积500 m3的沼气池1座,300 m3的双膜干式储气柜1座,容积为100 m3的出料池1座,还包括加工车间、储存间、进料间等,占地面积5 000 m2。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将农作物秸秆在发酵池中转化成沼气,日消耗生物质秸秆1.3 t,年消耗各类农作物秸秆467.6 t,提供热能生活用能18 720 kJ/m3,年产固体沼肥133.6 t,沼渣沼液可全部用于村中166.67 hm2大田和蔬菜。

2 王郝村大型沼气建设项目的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并达产后,每日用于炊事的沼气600 m3,可解决全村507户村民的炊事用能,用于沼气生产维持发酵温度所需加热用沼气50 m3,年产沼气23.73万m3,按沼气销售1.5元/m3计算,年收益为35.6万元,年利用各类生物质农作物秸秆467.6 t,按秸秆40元/t计算,年均成本1.87万元,扣除人工和维修费用等,每年纯利润22.3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7.2%。主要经济指标较好,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2.2 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

一是为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秸秆资源浪费问题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出路,农村的环境卫生也将因此而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将原来乱丢弃的秸秆变成了能源和资源。二是沼气的使用促进农户能源结构调整,增加生物质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减少煤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用能品质和生活质量[9]。三是由于使用沼渣、沼液,可大大改善土壤的颗粒结构,从而增加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同时农作物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口感较好,且化学污染少。四是项目实施后,秸秆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供农户使用,减少了农户用能费用,并且沼肥施用到农田,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

3 制约沼气项目发展的因素

结合王郝村大型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建设项目,目前在沼气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3.1 建设沼气项目的技工数量不足,素质偏低

虽然中央、省、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的沼气技工,但是由于沼气技工的学历普遍偏低,对于进一步理解沼气建设的相关技术,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10]。尤其像王郝村大型沼气建设项目,出现的一些运行原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具有更高学历的技工才能掌握相关知识。

3.2 农业部门建设沼气项目的工作经费偏少

目前,各级财政的拨款主要用于支付农户补贴,而农业部门从业人员的相关经费却无法得到保证。农业部门人员从项目登记、申报到建池的质量监管、验收等工作量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部门却没有相关的经费支持,因此,开展这些工作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在王郝村大型沼气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只能尽量克服困难,在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的条件下,这些工作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3.3 补贴标准低,群众建池的积极性不高

王郝村大型沼气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比较长,而原材料和工人的劳务费在这段时间内却上涨较快,项目资金不足,只能靠村委加大投资来完成[11]。这样的情况在目前的沼气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普遍,由于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建设沼气池是以增收为目的的,而建设过程中却需要农民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农民的建池积极性不高。

4 对沼气项目建设的建议

一是举办更多、更高层次的沼气技工培训,以解决目前技工数量、质量双不足的问题;二是提高广大沼气建设从业工作人员的待遇。这可以让沼气技工有继续学习的经济支持和学习热情;三是对沼气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实施动态管理。在沼气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应当对原材料、工人费用等进行一个较长期的预测,这样可以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建设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

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生态工程、希望工程[12]。广大从业人员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来完成这项服务于人民的工程,为榆次区的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为榆次区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参考文献

[1] 刘艳凤,贾文昌.沼气——农村新能源开发的有效途径[J].吉林农业,2011(10):51.

[2] 郝莉娟.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农村新能源建设浅谈[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3):37-39.

[3] 聂伟,杨海荣.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应多策并举[J].云南农业,2011(3):46-47.

[4] 朱梅梅,黄霞.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新模式[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2-46.

[5] 陈红娥,宋斌.农村新能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1):49-50.

[6] 孙振锋,贾海燕.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1):68-70.

[7] 曲春凤.关于发展农村新能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J].现代农业,2007(12):71-73.

[8] 李伟.关于新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7(9):107-108.

[9] 王斌.天津: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J].天津科技,2007(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