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艺术专业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9-10 14:48:05

艺术专业的特点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1)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不但有艺术类院校,而且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在校生已达到相当的规模。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较,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不但与我国长期的高考制度有关,也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有关,同时专业的独特品质也形成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教育和管理,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要求。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注重自我,追求个性张扬,但组织纪律性不强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主体意识较强,但容易忽视现实,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欢张扬个性,如服饰、发型等喜欢标新立异。他们易于追求新事物,往往以时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而自居。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但普遍存在生活作风较懒散、纪律观念较淡薄等现象,表现为向往所谓的自由,对规章制度存在较强的逆反情绪。 

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但集体观念淡薄艺术类专业学生较早介入专业学习,专业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情感,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艺术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塑造个性风格。追求个人风格的浓厚兴趣和独立创作的学习模式也慢慢使艺术类专业学生养成独来独往、不关心集体的行为特点,表现为缺乏大局意识,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专业特点突出,艺术情结浓厚,但文化素养相对欠缺艺术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从中学甚至从小就开始学习专业,他们在专业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结下了终生的专业情结,加上我国高考对艺术类学生的选拔文化要求较低,这样从主观和客观上就造成艺术类大学生不重视文化素养,表现为文化知识面较窄,外语水平普遍较差,对科学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等。 

独立能力强,注重实践,但情绪较容易波动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较早接触专业,专业技能学习的艰辛和经常参与各类专业考级或考试,让他们较早接触了社会,培养了他们较强的独立能力。但较早接触社会,也导致他们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加上专业上追求完美,有时容易钻牛角尖,听不进不同意见,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个体情绪容易起伏。表现在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情绪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感性多于理性。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实践 

艺术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不论在成长过程还是专业培养上,都有其突出的特点。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我们积极探索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养成的要求和途径,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以实践,以艺术养成为依托,用构建特色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展演平台带动学生管理手段的更新,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工作室的模式对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管理,有效地促进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一)工作室模式 

这里所讲的工作室,是指在教学或行政班级的基础之上,由专业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共同组成的专业第二课堂的一种组织形式。所有的工作室都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有相对固定的场所;二是带有强烈的专业色彩;三是集合了成员的专业学习资源;四是有专业导师指导;五是有明确的管理体系和工作目标。 

(二)成立工作室的方法 

我们在各个艺术类专业中成立各种工作室,各个工作室的成立和运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作室组成:一般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及兴趣自由组成。成员一般来自同班或同专业。第二阶段是资源整合: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学生物色并解决工作室场地,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成员将自己的各类资源集中和整合,制定工作室的管理及运行制度,聘请配备专业指导教师。第三个阶段是运行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工作室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以专业为平台,对内对外开展各种学习、创作、展演和交流活动。工作室成员一般在10人以内,且保持相对稳定,直到学生毕业。 

(三)实施工作室管理模式的意义 

增强归属感,有利于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在同一个工作室的学生,首先在专业上兴趣相同或相近,大家彼此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成良好的关系,同时,工作室的运作模式增强了成员的归属感。成员在进行各种创作或展演的过程中,为了工作室的荣誉通力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自主管理,有利于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工作室都有由学生集体制定的工作室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工作目标,由于是工作室成员自主讨论制定,必然会提高大家遵守工作室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工作室的运行由学生自主管理,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组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工作室具有明确的目标,全体成员在工作室中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不仅提高了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细化教育,有利于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室模式打破了班级管理的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通过积极了解各工作室的管理和运行特点,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建工作等有机结合进来,一方面支持和宣传工作室的工作和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工作室活动的平台,提升学生工作和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室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结合工作室的特点,开展工作室成果展演、艺术人文交流、对外合作、工作室冠名活动等,不但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通过鼓励和支持工作室的工作和宣传工作室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张扬个性,有利于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工作室整合了较好的学习资源,学生专业兴趣的致,大家互相学习,又有指导教师的指导,这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工作室在课余时间开展专业创作活动,开展专业展演和交流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这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突出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职业教育要求我们要依据职业岗位群,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室模式是学生在专业基础上主动对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进一步选择,如服装专业的服装设计工作室、色彩设计工作室、服装工艺工作室、服装打板工作室等。学生在学好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以工作室为平台,提升相关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不论在成长过程或专业学习中都有其突出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不但不能忽略这些特点,还要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真探索艺术类专业学生培养和管理的方法。我们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采用工作室的模式,对于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是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学生培养和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杜爱民.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与应对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6,(8). 

[2]李开沛.试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其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88-04

荷兰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园艺产业的强国,尤其是温室花卉及蔬菜园艺产业享誉全世界。笔者有幸到荷兰CAH威林顿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对荷兰的园艺产业及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直观的感受,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这些了解、感受和认识,有助于探讨荷兰的园艺产业及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园艺产业及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荷兰园艺产业信息化、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非常高

(一)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园艺产业在荷兰农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荷兰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以花卉、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为主,少量种植小麦、玉米等。荷兰园艺植物的生产专业化程度很高,如花卉生产主要以郁金香、玫瑰、非洲菊、仙客来、蝴蝶兰等中高档盆花及切花为主,种植草花的很少;果树主要种植苹果、梨和草莓;蔬菜主要种植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胡萝卜、洋葱、土豆、甘蓝等。为了提高专业化程度及生产效率,蔬菜生产一般一年只种一季,蔬菜一般在3~4月播种,9~11月采收,然后储藏销售。露天花卉如郁金香一年只生产一季,一般在10月播种,来年4月采收花卉,7月收种球;只有温室花卉实行周年生产销售,一个企业或一个家庭农场一般只生产一到两种园艺植物,如一个中型农业企业只生产土豆,其市场调查、制定计划、选种、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冷冻储藏、销售都实行标准化生产,全链条产业,全球化布局,这种专业化生产模式有利于配置先进的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益、建立品牌,进而降低经营风险。

荷兰的园艺产业规模化程度相当高,一个农业企业或农场的规模一般从几百亩到几千亩不等。玻璃温室的规模一般为300~500亩左右,露天种植的规模一般在2000~5000亩左右,传统的小规模农场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逐渐被淘汰或被大企业兼并与合并。大部分农场基本以家族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主,一个家庭即一个企业,代代相传,家庭成员中的5~8个人基本能负责整个农场的管理,有临时需要时可聘请工人。如一家生产有机蔬菜的农场,共有4 000亩土地,家庭中只有3名成员,聘请了4名工人即可完成生产、储藏、销售、农机维修等所有工作。

(二)信息化、机械化程度高

荷兰园艺植物的种植方式主要是玻璃温室种植和露天种植两种,基本没有大棚生产。玻璃温室中主要种植高档花卉如非洲菊、玫瑰等,以及经济价值高的蔬菜如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在玻璃温室中的种植模式绝大部分采用岩棉无土栽培、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环境气候控制、施肥灌溉及分选包装等生产过程全部采用电脑控制,只在定植、植株调整、采收过程中需要少量劳动力。露天栽培的园艺植物以苹果、梨、胡萝卜、洋葱、土豆、甘蓝、郁金香等为主,从整地、施肥、播种、定植、除草、田间管理到收获基本上全部机械化,工人不仅要懂生产,更要会操作机械和维修机械。

(三)农业生产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荷兰农业生产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及化肥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基本上不用化学农药,绝大部分采用生物防治或生物农药防治,即使在非食品生产如花卉生产中也很少用化学农药,而采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欧盟对土壤的保护有严格的限制,要求每一个企业和农场每年对土壤有一定时间的休耕,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肥。由于荷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好,相对而言病虫害也比较少,因此,采用生物农业及生物防治基本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欧盟对荷兰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露天生产一般不采用化学肥料或只用很少的化学肥料,规定要求农业企业或农场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肥料,以免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荷兰的温室在建造时便设计有雨水收集功能,温室旁边有一个雨水储存池,温室顶部的雨水可以自动流到雨水储存池中,无土栽培所用的灌溉水基本上都是收集的雨水,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玻璃温室生产中基本上采用无土栽培,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是循环利用的,当废液需要排放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四)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较高

荷兰的农业从业人员基本上都具有本科文凭,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农业生产技能、机械化操作技能、信息化管理技能和现代化经营技能。荷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一般具备扎实的生产技术,由于荷兰是一个农业国家,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从小在自家农场中工作,开始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成年后到农业类大学或职业院校进一步学习,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毕业后从事生产管理期间,大部分农业人员会自费到大学进一步学习,因此,先进的技术、设施设备得以在荷兰广泛应用。荷兰的农业以机械化和信息化为主,农业从业人员基本上都具备农机使用及维修技能、具备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由于荷兰的农业实行信息化、机械化生产,前期投入非常大,而荷兰国内的市场比较小,农业生产企业或家庭农场面临较强的竞争,为了获得较高的效益,他们不仅要了解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外市场。如果一家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市场评估没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企业或农场面临的损失将非常严重甚至有倒闭的危险。所以,荷兰的农业从业人员都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注重理实一体、全面发展

(一)课程体系层次分明,注重生产与管理相结合

荷兰CAH威林顿应用技术大学是荷兰排名第一的农业类应用科技大学,属于四年制本科学校,为荷兰及整个欧洲培养了大量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传授知识、培训技能及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安排都非常灵活,学校根据学生的工作学习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如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生产技术、市场与管理、政策与法规。每个方面包括不同的课程。在生产技术方面,第一年开设的课程有土壤学和实践、劳动和机械、收获机械、农场技术、植物与植物生理、气候调节、农场建筑、企业实践等。第二年学习的课程有咨询技术、作物、蔬菜和花卉、肥料、病虫防治、统计、温室实践等。第三年学习的课程有植物产量、基础测量、病虫管理、植物生产、食物链、特种作物、怎样管理农场、企业实践等。第四年进行企业实践及论文写作。在市场与管理方面,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市场、销售、销售实践、商业交流、怎样开辟市场、管理公司、制定销售计划等。在政策与法规方面,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税收法律、企业法、咨询报告、金融管理、租赁法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就业方向、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获得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该校非常注重人的发展,开设有写作训练、如何写报告、团队合作、改革训练、领导技能、演讲与口才、语言等课程模块,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计紧密结合生产

专业课程讲授生产技能的知识少,做科学研究的多,学生通过不同的小实验完成生产技能的训练,因此,这样的课程教师讲授少,学生参与多,通过实验的方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掌握了生产技术,学会了制定计划,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蔬菜和花卉这门课程而言,一般根据岗位工作中的需求进行设计,设计的主要任务有温室蔬菜生产、温室花卉生产、水肥管理、温室光照管理、育种等,这些任务主要来自于企业,当企业在生产中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便告诉学校在生产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学校就把这些问题到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组建1~4个人的小组选择任务,学生选定任务后便与教师交流如何制定实施计划以解决问题。所有要学习的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报告,汇报报告,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报告,学生实施任务,在实施任务时学生遇到任何问题和疑惑都可以与教师交流,教师一般都非常愿意学生提问题,并且耐心细致地回答他们,直到把这个任务完成,并把实验结果告诉企业。有些结果对企业有很好的帮助,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参与实验的学生便可享有优先在该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机会。

(三)教学组织与安排灵活

荷兰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来自职业高中,部分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家中有农场,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而他们的目的性也很明确,就是学习结束后回家管理农场,因此,每个人的学习要求不同。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进校后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学习课程,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由于该校实行小班制,一个班只有8~12个学生,每个学生进校时就有自己的指导教师,从进校直到毕业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就业。

教学组织中考虑了学生的工作需要,部分学生在周末要在自己的农场或企业工作,因此学校一般周五下午不上课,周一上午十点半开始上课,便于学生周末到农场或企业工作。

每门课程对应一定的学分,一般一门课程2~4个学分,一个学分要求学生学习28个小时,包括与教师研讨、学生实践、开会、学生做研究的时间。一门专业课程一般由两到三个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授课。

(四)校企合作广泛深入

荷兰农业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非常紧密,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每年到企业实践2~8周,最后一学期全部在企业实践。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该校部分教师本身拥有企业或农场,可根据自己企业或农场的条件教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生可在自己教师的企业里学习或实践;部分教师在企业工作多年,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带领或联系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部分教师在企业兼职,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部分学生家里有企业或农场,可与学校合作开展实践与教学。企业管理人员负责安排学生实践,学校教师全程指导,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付给一定的报酬。二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园艺技术专业的部分教学内容来自于企业的需求,部分教学内容与企业相关,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随时调整,非常灵活。三是企业老板给师生做报告,很多一流的农业企业老板如荷兰Ffiso奶制品企业老总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职业院校做报告,介绍组织的经营管理理念。

三、对我国园艺产业及园艺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要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现代园艺产业

我国园艺产业还处在转型期,园艺产业尤其是蔬菜、花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化、规模化的园艺企业还不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低。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扶持有能力、有技术、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园艺生产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种植工艺和生产过程管理,提高采后加工机械化水平,强化产品检测标准和控制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应加强对后续生产的监督管理和资金政策的持续扶持,使现代生产企业尽快步入正轨,完善经营管理及生产活动,以保障现代园艺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我国农业现处于转型期,农业从业人员也面临转型,传统的农民面临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生产方式与技术落后等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急需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民,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应加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合格的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这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要创新性、启发式、个性化地开展园艺专业教育

荷兰的园艺技术专业教育一般没有课本,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固定的、过时的知识与技能,绝大部分内容着眼于决策、管理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教育方式一般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师给学生几个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教师一般很少照本宣科。我国的园艺专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正在改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企业用不上的尴尬局面。但这样的改革还不彻底、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及社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促进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也不能促进农业从业人员的全面发展。因此,园艺职业教育的改革还应更彻底、更深入。

首先,学校应建立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实践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实实在在增收,为学生、企业、农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高职教育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普遍偏低,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突出,所教的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因此,应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完善的教师培养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建设合适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让教师不仅参与国家的培养,而且平时也应注重自身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不能只注重表面,要改变培养效果并不显著的状况。

再次,要鼓励农业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完善教学方法,奠定坚实的农业生产技术基础;采用启发式教育,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及个性发展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宣传、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减少在用人制度方面对高职学生的歧视性条款,以吸引更多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投身农业产业。

参考文献:

[1]倪景涛,李建军.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5(10).

[2]孟丹萍.荷兰农业特色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情,2012(46).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21—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上的一种尝试,它是公办高等院校教学资源与社会资金的有机结合的产物。最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但它仍处于摸索实践阶段,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方面,由于学生的来源比较特殊,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特别是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方面就比较困难,这在高等院校学生思政工作中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由于艺术专业学生来源方式的多样性及录取要求的独立性等多因素的影响,其性格特点及思想政治素养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上课方式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这就使艺术专业辅导员的工作更加具有难度,要想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艺术辅导员的工作就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要不断地总结剖析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掌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把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到踏实细致。

要做好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及管理,首先应该分析此类学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艺术专业学生的一般特点

(一)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专业学生大都非常热爱艺术,通常学习专业时间较长,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比较忽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从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较多的学生是由于本身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但迫于高考的压力,为了考上大学被迫转到艺术专业。因此,艺术专业学生在对待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对待现象,他们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导致了艺术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单一,考虑问题时思辩性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较弱,人文精神相对缺乏。

(二)自我意识鲜明

艺术专业学生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

(三)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易受环境影响

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活跃,赋有浪漫主义色彩,看待事物容易忽视其客观事实基础,在考虑问题时不够深入,由于受到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艺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信念的淡薄。他们热爱专业注重专业技能,但很少关心时事及文化素质的理论学习。这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环境影响而偏离正常轨道。

(四)富有激情,思绪敏感,但自律性不强

艺术专业学生对待艺术充满激情,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情绪起伏较大,但不能较为严格地约束自己,行为比较懒散。

(五)实践能力较强,能较快融入社会,但易受社会负面影响

由于艺术专业学生高考形式的特殊化,比较注重专业能力提升,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上课、写生,到全国各地去参加高校单独命题的专业考试,与社会接触较早,使艺术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在他们进入大学后与其他专业学生比较起来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的经济意识、实用主义倾向更加强烈,有些甚至有浓厚的利己主义倾向。

二、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对策

(一)辅导员应注重自我修养,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高校辅导员必须强化理论学习, 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 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真正做到政治敏感性强, 是非观念强, 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确保高校的稳定。

辅导员只有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够正面引导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艺术专业学生明确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应该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报告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诱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

(二)建立学生个性情感档案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辅导员开展工作大有裨益,而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最有效方法就是情感交流。因此,在新生入校之初,辅导员就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学生档案,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通过课堂交流、集体活动、深入宿舍等师生互动环节来详细记录他们的优点、特长和缺点、不足,针对这些优缺点对学生进行归类建档,对学生因材施教,辅以真诚的关怀和情感交流,不仅为以后的教育提供针对性的依据,还能确保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三)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现代化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4)

情感智力一词最早出现在1990年,心理学的研究一致认为情感智力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中,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的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忽视情感教学会直接使部分学生产生焦虑、抑制、自尊心受损,动机的消退等消极影响,并妨碍了英语教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和利用学生的情感态度并将之渗透到教学中。本文基于对西安工业大学艺术类大二89名学生心理问卷调查及访谈,统计分析了学生存在的普遍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并探索了情感教学应用的策略。

一、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分析

通过对西安工业大学艺术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具有以下典型特点:

1.艺术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不足

艺术专业学生,其专业学习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量的专业实习实践作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英语学习上,很多学生从心理上认为英语的学习对日后工作就业帮助不大,因此学生整体学习英语的热情较低,加之还有各种学校及社会的专业比赛,请假或上英语课赶绘专业图纸的情况时有发生,造就了独特的学习环境,加之艺术类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落后于同年级的其他专业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及各类英语考试都有他们自己的过线标准,使得学生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必然影响他们的英语成绩,这些现状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放弃英语学习,缺少持续学习的动机。

2.艺术类学生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创造力但自律性较差

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类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也有其独特性,他们思维活跃,对问题很少能做到全面理性思考,更侧重直觉、发散性。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情绪容易波动,这些对英语学习都有影响。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循序渐进的方法。这些思维的独特性都导致了在具体的语言学习中,艺术生缺少持续学习的计划及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独特的特点也让艺术生追求自由、创新的特点更明显。他们厌恶枯燥乏味的简单重复,这也使得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其他专业学生较差,表现出学习上的随意性,如上课迟到、提前离开,平时缺席等各种问题。

3.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

艺术类学生在入学时英语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专业学生,加之一直以来读英语学习的不重视,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基础不好,发音不准,语法不懂,缺少信心,在学习中消极被动,总找各种借口原谅自己不预习、不复习、不努力的现状,加之大学英语难度拔高,老师说英语较多,汉语很少,部分老师全英上课更是让学生很快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很难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二、艺术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重知轻情”,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

对于艺术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如教师将英语更多地作为知识去传授,对提高艺术生的英语成绩缺少信心,认为很多学生既然对英语没有兴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这种消极的情感及错误的观点只能使师生之间缺少积极的情感交流,导致师生上课难以互动,课堂气氛沉闷。

2.教材难度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备课缺少教材资料的再整合,教学效果不理想。

以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专业学生所用教材为例,《大学实用英语》教材虽然有利于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但就其难度而言,h超出艺术学生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大学实用英语听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到视听说的课堂教学,听不懂也使得很多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备课前了解学生实际水平,整合好教材及其他补充资料对艺术生的英语教学十分必要。

三、探索积极的情感教学策略,提高艺术生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1.鼓励和肯定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虽然艺术生整体英语水平较差,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基础扎实,也愿意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老师要充分发挥好这部分学生的积极带头作用,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基础差、听不懂的学生教师课后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找到原因,鼓励学生迎头赶超好学生,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关爱自己的英语学习。上课对学生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及时鼓励和肯定,让差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对好的学生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营造一个轻松并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帮差生消除对英语的恐惧及焦虑心理,教师应把树立学生信心贯穿教学始终,多鼓励,少批评,以欣赏的眼光看他们。自信心的建立也需要循序渐进,通过积极地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兴趣,寻找刺激点

情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影响认知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针对艺术生,教师可以用多种激励方式去寻找刺激点,如布置任务型活动,口语报告、阐述、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也可以设置小的奖品进行鼓励,如老师曾经读过的非常好的书可以馈赠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颁奖,并附上鼓励的语言,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可以多用微笑、眼神接触等肢体语言感染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合作学习,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

在艺术生英语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直让英语老师犯难,而合作学习,可以使得差生的焦虑感降低,并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或表演中,在建立合作型学习团队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确保每个团队中有学习好的学生作为团队负责人,团队小组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焦虑心理,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4.应用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制巧妙的评价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如对说错的学生不要急于纠正,让学生再思考,给予些提示,如学生回答正确了,可以进行及时表扬,如回答错误可以鼓励学生,语言学习就是不断错误再纠正的过程,敢于尝试就已经踏出成功的一步了。和风细雨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正面鼓励学生,可以将积极的情感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前提,因此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上课时饱含热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化和影响学生,课下也要多关心学生,与学生都沟通,可以利用不记名的教学反馈得到学生真实的反馈并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因为他们真诚的意见正在做出积极的回应,达到共同的目标,即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这样学生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从而有良好的师生互动。

总之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积极情感及态度的培养,尊重、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用爱和热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得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语言,改善语言课堂中一言堂的尴尬局面,让艺术生爱上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秀英: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策略.[J]_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5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艺术类专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高校开设艺术类专业逐渐增多的同时要面临艺术类专业的管理问题。由于部分高校对于艺术类专业管理从观念上没有真正的转变过来,因而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艺术类管理的同时,更影响了高校的正常管理。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也是高校应当主要注意的有关于艺术类专业管理的问题。

一、艺术类专业教学特征

1.注重在艺术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艺术类专业教学在培养学生多种思维逻辑的过程中应当有所侧重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强大的审美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的先决条件。在学生的自我修养方面也应当十分注意这一点才对。而在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方面,培养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洞察力,使学生在这种训练中形成敏锐的艺术观察,从而能够形成对于事物本质的抽象理解,使学生形成超越常人的准确把握艺术形象个性特征。

2.注重形成艺术类学生的创意思维

以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创意思维为艺术类教学管理的主要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创意思维的形成与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式紧密相联的。艺术类教学从形式上讲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分析音乐艺术形象特点,使学生形成艺术想象,产生具有创意的艺术构成。因此说艺术教学就是一种激发艺术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首先具备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在这过程中把握其本质特征,进而形成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

3.注重对于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培养

艺术类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其个性的培养与引导。这是由于艺术专业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让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强烈的个性特点是艺术类教学的目的之一。这种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异”的教学思路与其他专业是迥然不同的。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个性的创造的过程,切忌使两个艺术作品一模一样,那样就使得艺术作品失去了价值。艺术类教学在对于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与求异思维方面的引导与启发。培养学生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从更为广阔的思维层面进行思考,并使学生形成艺术的审美眼光,与批判主义精神。只有在艺术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鲜明艺术个性,才能说是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成功。

4.注重艺术类教学的创作实践

其实上,艺术类教学管理更为注重对于创作实践的需要。这也是各个学科都十分重视的环节,但是作为以创作实践为目的的音乐类专业。从教学上强调对于教学与技能训练的结合。使学生的艺术观察力、音乐创作能力、审美境界的有机融合与提高成为可能。

二、针对艺术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艺术类教学管理解决办法应当以艺术教学特点为参照,结合一般性教学过程的同时采用一些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办法。

1.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张弛有度

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采用一种张弛有度的教育管理模式。即在对于教学制度的严格执行和对于学生管理上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中实现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由于艺术生更加注重培养其个性特征的发展,这也很容易形成学生在管理上的松散与学习中的散漫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对于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上要严格把握,统一安排。当然,这种严肃性与教学过程中的风格、方式上的轻松是不冲突的,一味的严肃不利于艺术类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艺术教学更上一层楼。

2.形成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

对于艺术类教学管理问题上采用双向选择的办法,形成艺术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办法。使学生能更好的实现学习目的。如对于优秀学生提供艺术展示的平台,对于展示的作品进行艺术评价,然后由相关教学部门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并基于展览后的评鉴,对于学生接下来的课程进行重新安排或者调整。另外,这种评价体系还可以运用在教学方面。通过对于相关课程的抽查、学生作品的抽查达到技法学生创作思路也创作潜能的作用和目的。再有就是对于艺术专业课程的评价,由教学督导组以及院系领导共同进行评价。

3.推行教学进程管理办法

由于艺术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时间安排较为充足,通常而言,教师都会在这种课堂上进行个人方面的指导。但是在具体的课堂中,很多时候会出现教师不上课的现象,只是在将功课布置完成之后就匆匆离开。是学生在课堂时间内的创作要求无法形成自觉的提高,以及在这种课堂氛围中的创作思路打不开的问题出现。更有的甚至随意修改教学进程,改变既定的教学任务。对此,学校应当加强对于学校课程的监督与指导。使对于艺术类教学课堂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随着艺术类教学管理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学校采用“教学进程卡”制度。这种体现教学双向考核的教学制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中的问题。使教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提高了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质量。

4.艺术类专业考核评价体系

艺术类专业应当采用学分制的模式进行对于其专业课程的考核,并采用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的手段,更好的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的措施上,应当更加侧重于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层面的激励与支持,对于优秀学生的优秀作品,学校可以将其作品进行收藏,并以此鼓励学生继续创作。而对于学生的期末考试评定方面,首先是不可能将其他专业的评价体系拿来对艺术类学生使用。对于艺术类学生,应当采用上交艺术作品来考察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考察方式更为符合其学科专业的特征,便于艺术类教学的管理。

三、结语

艺术类专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对于艺术类专业各方面的管理应当从其专业管理特点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在管理上形成明确的目标管理。使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管理更为专业化,以培养人才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学斌.论现代高效艺术教学的管理方法[J].视野.2009(1)

[2]王惠琴等.艺术类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渐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1)

[3]陈勇军.关于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新思考[J].管理观察.2013(6)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6)

(一)非艺术院校艺术专业的专业特征

1.专业性强。相对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艺术专业无论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专业性程度较高,与学校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融合度偏低。

2.多为新办专业。非艺术院校办艺术专业的历史不长,绝大多数高校的艺术专业为近十多年来的新办专业或合办专业,并不属于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如清华大学是在合并中央工艺美院之后才新成立了艺术(美术)学院,再如笔者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理学科为主的百年老校,该校几年前开设了美术等专业,至今刚刚送走两届毕业生。尽管艺术专业办学时间较短,但发展很快,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

3.办学还不成熟。艺术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尚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硬件设施仍不完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办学模式还不成熟等,目前这些院校艺术专业的社会知名度还无法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比。

4.办学目的多样性。在普通高校(非艺术院校)办艺术专业,既是为了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也有以“点”带“面”,促进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完善专业及学科结构、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目的。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1.性格更为个性化和感性化。艺术专业的学生个体性格之间差异较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性格开朗,喜爱交际,具有很强的表现意识;一些人则不善言辞,显得孤傲、特立独行或很“另类”;还有少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表现出情绪化或矛盾心理的状态,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总之,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某种“个性化”、“感性化”的人格特点,同时他们在普通高校又是比较特殊的“一族”,具有一定的边缘人、边际人的特征。

2.价值取向日趋务实,身心需求趋向多元。艺术专业的学生价值取向日趋务实,重视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发展,班级集体意识比较淡薄,但多数人的专业意识、职业意识不断强化,围绕“专业学习”的非正式群体大量出现,如创作小组、师兄师妹、演出小组等。同时学生的心理、生活需求趋向多元,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各不相同,仍需正确引导。他们的业余时间较多,闲暇生活丰富多彩,且多以娱乐性、网络性、消费性的内容为主。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甚至存在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现象,是普通高校中时尚化、娱乐化的一个群体。

3.专业学习特点有所不同。艺术专业小课多、自学多、艺术实践多。专业学习主要靠模仿、领悟、实践、自学等方式,受先天性的个人素质影响较大,学生更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文化政治课程的学习,多数同学与专业主科教师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尽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期望值很高,但至今仍有不少人尚未摆脱学习上的困境,有的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高;有的因为专业素质问题,产生心理失衡,缺乏自信;有的家庭条件较好,但学习动力不足。因而艺术专业既有学习特别刻苦、成绩特别优秀者,欲“混”文凭者、游手好闲者也不少。

4.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受“专才教育”思想的影响,艺术专业的学生不太重视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部分人沉湎于画室、琴房,对校内外、国内外时事漠不关心,政治参与热情明显偏低;一部分人在道德认同和道德实践上存在较大反差,他们的道德水准、纪律素养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专业学习的缘故,艺术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这种生活环境社会化的现状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某些负面的影响,少数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常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而现阶段学校还难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艺术专业及其学生思想行为的特殊性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体现出艺术专业自身不同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作为在校生,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所普遍具有的时代性特点,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又必须遵循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再一方面,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受到所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笔者以为,要切实做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树立全校学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又要注重艺术专业的个体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双赢。其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管理者来说,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构建综合性、开放式的工作模式,将艺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信念教育为核心,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做好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搞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新的方法和对策。

(一)充实“三观”教育内容,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点。传统的“三观”教育在艺术专业依然能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普通高校应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的特点,不断充实“三观”教育内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政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导向,以基本理论为指导,重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利用“两课”等形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形成学生骨干队伍和良好的主流风尚;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要把理论教育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走上艺术学习的成才之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要加强网络教育及其他方式方法的创新,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要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感性化、情绪化的心理和“另类”的思想状态,通过各种载体和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会理性思维与判断,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矛盾;还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认识他人的优点、亮点开始,学会与人交往,体会合作的意义,增强其对环境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心理与身体、思想与行为、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3.开展专业思想及职业道德教育。

要教育艺术专业的学生正确对待对专业的期望值,切忌好高骛远、盲目乐观,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心态,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引导学生正视艺术专业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学生情绪化和苦恼心理转化为具有建设性的健康向上的专业忧患意识;开展先导性的艺术伦理及艺术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初步具有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心理准备,从一开始就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待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艺术专业的专业性强,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发挥专业教育优势,优化思想教育环境

1.发挥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多,受学生尊重,师生关系比较密切,他们能在教与学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专业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进行角色重塑,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在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教书”这一手段和过程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工作辅导员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并创造必要的条件与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强化艺术实践的作用。艺术实践因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已成为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提供条件,并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信任、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通过艺术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是艺术专业学生工作的有效办法之一。

3.繁荣校园文化,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这种教育产生的效果往往比直接的正面教育更细致更深入。因此,学校既要加强校容校貌建设,塑造优良的校风、学风(继承和发扬好的优良传统),从学校的整体管理及物质、制度层面上优化教育环境,同时艺术专业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读书比赛、画展美展、文化讲座、艺术比赛或音乐会演出等,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品位,从精神意识层面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整体德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三)加强文化及审美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文化精神

文化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力,文化精神的培养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加强以民族传统文化为重点的文化及审美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文化精神,是一件极为迫切而又重要的工作。

首先,加快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现状,一是要加快艺术专业文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强化文化综合课的课程比重;二是更新文化必修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建立一套适应艺术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三要改革考试考评方法,加大文化课程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实行文化、专业、思想素质及实践能力的综合考评制度。以此促进艺术专业的学生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

其次,加强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艺术与文化、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热爱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能使艺术专业的学生拓宽文化知识面,提高艺术技能技巧,而且能使他们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思想素质。针对当前专业艺术教育主要以欧洲(西方)教学体系为中心的现实,我们既要努力构建民族传统艺术的教学体系,又要借助于选修课教学和其他课程或教学形式,大力加强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文化现象”。

再次,注意对外来文化的引导和对先进文化的吸纳。在新的文化模式和文化思想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艺术专业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外来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吸纳先进文化。既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外来文化中的“垃圾”和“”,又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健康的艺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明辨是非,科学扬弃,帮助学生向着健康、先进、超前的文化方向发展,提升民族文化意识,构建高水平的文化精神。

最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重要工作点。艺术专业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创设审美、创造美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美的自我修养,构建健康的审美习惯,提高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同时要加强管理创新,提倡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管理,理解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以高素质的队伍带动人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7)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环境艺术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预见性。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环境艺术方面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环境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但随着时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1.2系统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1.3特色性。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筑类院校发展这一专业具有更广阔的可能性和前途。从行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看,环境艺术是建筑系统中的一部分。从建筑学科群的角度,环境艺术设计被包含在这个大家庭之中,所以在建筑院校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天独厚。鉴于以上特点并结合其它专业特点,建设以建筑学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和教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高职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1.4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1.5适应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抓住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2.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2.4注重专业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

专业基础课包括造型基础、理论基础、表达基础、技术基础、设计方法、专业设计等。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环境中的开发性、改造性、系统性设计和问题等方面的设计。教学结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基础——表达基础——设计方法——专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还需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专兼互补,以兼为主”的师资队伍组建方式,以“热心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为标准,争取兄弟系部老师的支援,还应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建立选拔、招聘兼职教师来学校任课。

三、结语

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各类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大胆进行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作者单位: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8)

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环境艺术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预见性

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环境艺术方面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环境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但随着时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2、系统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3、特色性

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筑类院校发展这一专业具有更广阔的可能性和前途。从行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看,环境艺术是建筑系统中的一部分。从建筑学科群的角度,环境艺术设计被包含在这个大家庭之中,所以在建筑院校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天独厚。鉴于以上特点并结合其它专业特点,建设以建筑学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和教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高职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4、创造性

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

5、适应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抓住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4、注重专业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

专业基础课包括造型基础、理论基础、表达基础、技术基础、设计方法、专业设计等。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环境中的开发性、改造性、系统性设计和问题等方面的设计。教学结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基础――表达基础――设计方法――专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还需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专兼互补,以兼为主”的师资队伍组建方式,以“热心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为标准,争取兄弟系部老师的支援,还应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建立选拔、招聘兼职教师来学校任课。

三、结语

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各类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大胆进行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林.论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9)

摘要: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高职院校应以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为契机,解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05-03

广东是我国工艺美术大省之一。据《广州日报》消息,2012年广东省工艺美术总产值为2 147.28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一。广东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风格和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如古典家具、金银首饰、广绣、玉雕等已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2013年5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为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制定了具体目标和发展重点。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工艺美术产业产值实现5 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工艺美术大师人数增加到300人;建设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40个,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50个。重点发展珠宝首饰、工艺品雕刻、艺术陶瓷、服装刺绣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中包括工艺美术产学研合作项目、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产业化,人才是关键。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指出,省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有关配套经济政策,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包括:“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宣传工艺美术知识和产品”;“鼓励教育院校特别是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教育院校,设立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基地,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我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人才匮乏的局面依然很严重。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仿古家具生产和销售已形成产业集群。笔者在与多家仿古家具企业老总的座谈中了解到,目前技师稀缺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二个月时间的技师断层,严重影响业务开展。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有的企业家表示愿意出资和职业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相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支持下,我省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2011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2012年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

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

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三是开设传统工艺美术选修课。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

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基地组织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 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龚勤茵.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思考[J].浙江工艺美术,2002(2).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10)

一、新时期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

(1)个人思想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长期接受艺术熏陶和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个人思想上普遍比较前卫,富有创造力、思想活跃,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认知性很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想问题做事情大多都存在着浪漫主义色彩,在具体问题处理上缺乏条理性。所以,在平时学生工作管理中,艺术类学生普遍表现出不愿意接受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容易产生浮躁情绪等特点。(2)与人交往方面。多数艺术类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爱憎分明、强调个人意识、集体观念淡漠等突出特点。艺术类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意识。而另一类则不善言辞,性格孤僻,常常独来独往。之所以形成这两种极端,是因为艺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前,艺术专业学习阶段的不同经历造成的。无论这两种学生中的哪一类都同时体现出集体观念淡漠的特点。(3)学习态度方面。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方面大多表现出重专业而轻文化、识图能力强而阅读能力差、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知识能力差等特点。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十分投入,特别是对学校在专业上有突出成就的老师非常仰慕,从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但对公共课学习上投入不多,时常有旷课现象的发生。这样极其容易导致知识掌握的单一化,对以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4)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方面。艺术类学生对社会认知较早,社会实践方面较强。多数艺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在一些美术培训机构寄宿,学习表演、绘画技巧,使得艺术类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但由于对社会认识也停留在艺术人群的小群里,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对社会的认知局限、片面、社会责任感弱等特点。

二、分析成因

(1)外来因素。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中的一些浮躁情绪也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多不假思索,使得该类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冲击较大,思维和行为方式更为西化,看重个体发展,集体主义观单薄。(2)专业因素。在专业课程方面,要求艺术类学生更具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源于创作者对自身生活的观察和提取,这就容易使创造者逐步走向特立独行,强调个人表现和个人意志。长此以往学生难免滋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把实现个人目的作为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主义。

三、学生工作对策

艺术专业的特点篇(11)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为满足自身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林院校结合原有的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拓展衍生了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艺术类专业。艺术类学生较之普通专业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但艺术类学生也普遍存在个人本位主义较强,集体观念较弱的问题,另外受当前社会上一些浮躁氛围的影响,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学风比较松散。随着艺术类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加,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鉴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充分结合当前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全面提升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农林院校艺术学生的主要特点

从发展历史来看,艺术类专业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如南京林业大学于1995年成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创了我国林业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先河。1999年设立艺术类本科专业,2003年,艺术设计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8年,南林整合校内学科资源,成立了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学院现设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系、传媒艺术系、公共艺术系四个系,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装饰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动画(数码影视)共7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学院在校本科学生1000余人。

与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艺术类有别于其它专业的显著特点。近年来,艺术类专业学校的增加以及艺术类考生的增多,一方面,这种现象说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也要承认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致使部分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差的考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成曲线入学的“捷径”。尤其对一些农林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概括起来,当前艺术类学生的基本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类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思想

由于艺术类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崇尚个性张扬[1],其行为方式多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追求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和爱好进行。同时,艺术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趋于弱化[2]。

2.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

与其他普通类专业学生相比较,艺术类学生情感丰富、热情澎湃,一般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在各项文体活动中,他们善于展现自己不同的爱好和才艺能力,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但他们的文化理论课成绩明显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外语基础较差[3]。

3.艺术类学生家庭环境较好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般比普通专业较高,加之学生实习写生等实践课比较多,所以要求的经费开销也比较大,从现有艺术类生源情况来看,艺术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4],但在吃苦精神以及耐挫性方面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在优越的经济条件下,部分艺术类学生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为逃避学校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监督,有的学生干脆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谈朋友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目前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无论是艺术类高校还是综合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是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任务,培养具有良好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伟大情操为目的,在艺术表演、艺术设计、艺术教育及艺术研究方面有所发展的专门人才。所以说它在培养目标上与普通专业既有区别又有共性。结合当前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共性特点,学校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引导、专业基础教育、日常的管理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时展的要求。

1.虽然说艺术类专业在培养目标与其它专业有着一致性,但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学方法上却有着“个性化”的特征[5]。艺术类专业在教学过程和手段上的这种个性化特点,也给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与其他专业完全相同的评价体系与考核办法,管理上搞“一刀切”,势必会因脱离实际而使被考核对象产生消极情绪。

2.由于艺术类学生在文化基础课较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要差一些,特别是艺术类学生的外语基础较差。在繁重的学习压力面前,当前学校对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刚性化要求,容易使许多艺术类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下,由于艺术类学生在考研、就业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广大的农林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感觉到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不利因素都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行政命令式的方法实施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这种工作模式的最大局限在于会使学生产生茫然、抵触甚至逆反心理。这种管理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针对目前艺术类学生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改进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利用新生入学可塑性比较强的有利时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是个人发展充实的黄金时期,也是青年学生一个兴趣、能力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大学刚入学的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对新的求学环境充满好奇、兴奋,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关键时期,积极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学校集中性的入学教育等措施的作用,建立起全方位立体的渗透和思想教育格局,引导学生建立独立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尽可能缩短迷茫期,比如,可以通过组织艺术类新生参加学校知名学者的学术讲座报告、带领大家参观校史展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尽快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和大学的学习生活特点,引导和强化艺术类新生养成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切实做好断乳期的引导教育工作。

2.引导学生积极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瞿葆奎先生曾说:“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谁抓住了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四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也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而从其重要性来说,这四年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从入学教育开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工作计划,从一开始就避免学生自然形成一种随遇而安、“脚踩西瓜皮”的消极思想,建立一种积极主动、向上求索的理想追求。

3.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带动班级学生整体管理工作。在着力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利用部分学生组织能力强、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的特点,根据团结、协作、互补的原则,组建强有力的班委,逐步形成以班级干部为首的骨干力量,推动整个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更要关注困难学生,帮助弱势群体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学生一般家庭情况比较优越,有思想和活力,但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承受能力普遍偏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户外拓展运动,班级干部竞选演讲等公共活动,培养艺术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逐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4.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投入足够的精力关心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谨记赏识是老师最美的教育语言。艺术类学生更需要赏识,需要学校和老师为学生每一次自信和成功的积累提供保障,不断给艺术类学生鼓励、掌声和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陷入挫败感的经历。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赞扬或者肯定有可能会带给学生努力向上的强大动力。要善于发现艺术类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激发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郭岚.艺术类高职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24-225.

[2]孔凡东.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行政管理,2009,(1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