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音乐作曲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0 10:32:44

音乐作曲培训

音乐作曲培训篇(1)

一、音乐修养在基础发声训练中的作用

中学生的声乐训练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但由于高中的音乐课时少,主要是以欣赏为主,所以声乐训练一般都没有得到重视。要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首先就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发声训练。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在最基本的发声训练中,学生平时唱得很好,可一上正轨就不会发声。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利用各种训练方法去反复练习,用精神意识高度去调理练习过程,才能有不同的感悟或收获。用精神去调理练习,是精神意志的调动作用,对于基础的发声训练,效果势必会有所保证。

音乐的发声与个人的音乐修养有关,同一首歌曲由于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每个人由于体质的不同,又具有不同的声音方向和特质。因此,同样的一首歌曲给不同的人就会唱出不同的效果。一个人唱歌的好坏,一方面是由于先天的音乐素质决定了他的发声,但另一方面,他的音乐素质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加强发音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还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具体的发声练习而言,歌唱时候的声音是否靠前或靠后,以及程度的变化,气息运用的收放、用量都可能随不同发声练习的目的而随机调整。长期形成的音乐修养告诉我们,练习一些元音时,气息要充足,共鸣腔体要打开,这样才能字正腔圆,既吐字清楚,又有良好的共鸣,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

二、音乐修养在歌曲训练中的作用

加强音乐知识积累,培养好的乐感是音乐修养的重要内容。在歌曲训练中,往往会发现乐感好的人,他们对歌曲学习的速度就快一些,在歌唱中也比较有表现力。音乐修养在歌曲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决定作用。有的人虽然不懂音乐,可节奏感很强,具有乐感的人学音乐相对容易,就如有一副好嗓子的人学唱歌一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这并不是学习声乐能够最终成功的决定因素,因为乐感好不等于就能唱好歌,要唱好歌曲还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乐感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去提高,只要学习者知道自己所缺,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音乐修养素质,加强歌曲训练,乐感是能逐渐培养出来的。

重视提高音乐修养,加强节奏感的训练。在进行歌曲训练的过程中,有人往往节拍不准,要么“拖拍”,要么“抢拍”。这就是节奏感不强的表现。通常,具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会很容易用耳朵来听准歌曲中的节奏。在歌曲训练中,除将每个音、每个字都听准、唱准外,节奏的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音乐修养在歌曲处理中的作用

声乐基础训练的第三个阶段是歌曲处理。作曲家在作品上附加了各种表情记号,向再创造者提出了表现的具体要求。而这些读谱、记谱方面的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声乐学习者在歌曲处理中的音乐修养。具有音乐修养的人,他的感情是丰富的,对作品的理解也是深刻的,各种使作品内涵得以升华的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在音乐修养深厚的人眼中,就像夜空里的星星璀璨迷人。

四、仔细研究声乐作品中的伴奏

声乐训练中往往离不开伴奏,有了伴奏声乐作品才是完整的艺术品。在中外音乐史上,著名的经典歌曲和生命力很强的艺术歌曲,都与和谐的伴奏有关,伴奏对音乐作品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都非常重视伴奏,不论是简单的练声曲的伴奏,还是高难度的咏叹调的伴奏,作曲家写出的伴奏是有他的目的和作用的。歌曲处理有难有易,伴奏形式也如此,关键是要能把感情的“基调”把握住,这就需要用一颗有丰富音乐修养的心去聆听、分析作品中的伴奏。

五、音乐修养在综合演唱中的作用

音乐作曲培训篇(2)

中图分类号:J6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57-01

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必修课,它是一门系统训练学生音乐听觉的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视唱和练耳两部分教学内容。视唱就是视谱即唱,主要培养学生的边视谱边演唱的能力,这需要以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来保证,学生通过视谱即唱的方式能更扎实地锻炼演唱的基本技能,积累音乐词汇,提高学习效率。练耳就是听觉训练,音乐能力的核心就是听觉训练,听的效果和唱的效果相比,听是先决条件,唱是听的结果。练耳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听唱、听写、听觉分析等听辨记忆能力。视唱练耳课程可以全面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素质,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记忆、表现、审美和驾驭的能力。

一、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形式

音乐是将乐音按一定规律组织成的音乐形象,再通过声音的艺术表现传达给欣赏者。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需要将唱、听、讲、记、背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运用。其一,视唱是听音的基础,视唱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并学习到各类单音、音程、和弦,以及它们的连接和各种节奏的组合。教学中要按照音阶、音程、和弦的顺序,通过先级进、后跳进的练习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音准,感受乐音的各种关系及组织规律。其二,听觉训练很重要,要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和自己的歌唱,在倾听的过程中训练音乐的听力。学生的听觉能力不同,歌唱中对于自己的声音不注意倾听,也不习惯倾听。事实上,可以通过感受和熟悉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与节奏的变化,更好地控制演唱中的音准和节奏;其三,在视唱过程中要把握特点、难点,并适当增加一些理论上的讲解,“唱”“听”“讲”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准和节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从而使学生得到视唱练耳的整体把握和提高。其四,在练耳环节中增加默唱、模唱、背唱的训练方法。默唱训练应由易到难,可以按照从单音、音程、和弦,到一句乃至一整首旋律的顺序进行。默唱训练中要求学生想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而不发声,默唱结束后用钢琴校对,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其五,可搜集经典的视唱及音乐作品片段,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结构、乐句间关系,以及乐句、节奏和旋律的发展来背唱,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而且,随着音乐语言的不断积累扩大,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表现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注重精神层面渗透

视唱练耳教学不仅应培养学生准确把握音高和节奏的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理解和再现音乐作品的各种力度、速度、表情术语、常记符号,以及表现个人情感的能力。学生只有将音乐术语的意思读懂读透,才能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准确诠释。所以,视唱练耳教学应当在加强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精神层面的渗透。第一,教师应当在视唱之前,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并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景,带有感情地进行示范,从而使学生对作品内涵、作者情感和作品意境产生更为深切的体会、理解和感悟;第二,教师应对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内心和脑海形成画面感和音乐形象,再用内心所感演唱,将所理解和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第三,教师应打破视唱曲目谱例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读懂曲目中色彩、情绪、力度,速度等音乐术语,并鼓励学生生动地表现出来;第四,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要启发学生把握节奏的律动和旋律感,避免将节奏组合看成音符的简单拼凑。

三、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突出师范性特色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为主,因此,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应当根据各院校自身特点和实际,在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突出师范性特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师范技能。第一,在兼顾科学性、地方性、时尚性的同时,突出师范性。除了常规的视唱练耳曲目,优秀的民间歌曲、艺术歌曲、器乐作品、少儿歌曲、励志歌曲等都可以纳入视唱练耳教学的选曲范围;第二,视唱练耳课程应当创设综合互补的教学模式,将视唱练耳训练与乐理、声乐、器乐、欣赏、作曲、指挥等其他课程科学合理地联动起来,实现同其他音乐课程的融通。

音乐作曲培训篇(3)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处长、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赵易山教授举行了题为《视唱练耳学科的生存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的专题讲座。讲座认为: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首先应该承担音乐“技术元素”的训练与概念整合,培养音乐技术元素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它还更应该是一门音乐(作曲)技术类型的“应用”课程,它不单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音乐素质,更要使学生以技术为手段,在音乐实践中解决问题。赵易山教授指出,综观音乐学习的全过程,视唱练耳的使命无处不在:拓展并深入国民音乐教育领域,承担培养音乐素质的责任;巩固专业基础教育,赶上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发展的步伐。也正因此,本学科要加强自身研究与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他还指出:视唱练耳学科应该在专业科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针对业余教育层面的教学研究――考级、素养、音乐化、娱乐化等方面研究。赵教授最后特别强调视唱练耳学科要拓展学科的内涵,用多素材、多种类的技术,服务于应用,将技术应用的成果,回归音乐本身。

随后,2007武汉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举行了论文报告会。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钱仁平教授向大会提交了《源于音乐回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从宏观上探讨了如何切实提高包括视唱练耳在内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问题。论文认为,从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的角度来说,音乐各专业方向课程貌似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性的,就是都离不开“音乐作品”;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活动,其最高目的之一就是围绕着艺术作品而展开的共享;要实现音乐艺术的共享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要把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实现音响;而准确实现音乐作品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音乐表演艺术家对音乐作品的全面了解、准确理解和创造性表现。

武汉音乐学院韩燕玲的《近现代音乐节奏的基本形态及其训练方法》,针对目前视唱练耳教学中近现代音乐节奏训练相对薄弱的状况,结合大量现代音乐作品实例,对近现代音乐节奏的基本形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关于近现代音乐节奏训练方法的若干建议。上海音乐学院张晖也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讨论了“复杂节奏节拍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西安音乐学院冯敏娜的《传统听写与实际音乐作品听写之比较――从音乐和乐感能力的培养谈起》,将传统听写与实际音乐作品听写在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比较,认为实际音乐作品听写的运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提高审美意识。武汉音乐学院李丽娜从“特点”、“原则”、“意义”、“方式”、“方法”等五个方面“浅谈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训练的视唱练耳教学法”。西安音乐学院张晓燕的《音乐作品与视唱练耳教学》,从“如何将音乐作品引入视唱练耳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系别进行选材,做到因材施教”、“音乐作品的引入是促进视唱练耳教学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相关问题。

在视唱练耳本体研究方面,上海音乐学院刘畅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技术性训练和音乐性训练有机融合之我见》认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技术性(理性)训练与音乐性(感性)训练视为一对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要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性训练的同时感受音乐(音响)本身带给他们的那些技术性之外的诸多因素,从而体现出学好视唱练耳对于从事音乐教育、创作、表演和研究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及无可替代的作用。星海音乐学院黎冰冰的《如何通过基本练习提高乐感》认为: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通过在基本练习的各项训练中融入作曲技法的部分旋律知识,提高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进行相应的发声基本训练,达到能有乐感地视唱的目的。相关论文还有武汉音乐学院李金华的《音程向位模块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王方明的《“相对固定”与“绝对固定”――论“音程”》,以及张继农的《论三声部开放排列和弦连接在和声听觉中作用》等。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也引起不少代表注意。除了前述结合实际作品进行训练的论题外,武汉音乐学院陈明的《节奏的定性记谱和定量记谱》、南京艺术学院滕缔弦的《视唱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武汉音乐学院李露、李金华《符号训练法在节奏教学中的运用》、广西艺术学院林作红《实用、开拓、创新――节奏训练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拓展》等论文,也都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着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对视唱练耳师资数量与素质要求的进一步加大与加强,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视唱练耳方向本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音乐学院的重视。本次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不少代表的论文也涉及到这一领域。上海音乐学院蒋维民教授的《〈视唱教程伴奏编配〉与〈练耳教材写作〉课程概要》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专业本科生在高年级开设的这两门必修课程的基本情况。武汉音乐学院梁红的《本科视唱练耳主科教学策划》以教学内容为主线,构架了主科教学计划方案。沈阳音乐学院颜锐的《关于视唱练耳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在强化专业课的同时扩充选修课而且要增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专业理论表述能力的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以期能够培养既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又符合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师所具备的教师资格标准的视唱练耳专门人才。

与研讨会丰富深入的理论研究交相辉映,10月17日晚,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在编钟音乐厅为2007武汉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奉献了“与音乐最亲密的接触――根据经典音乐名作改编的视唱练耳作品音乐会”。

音乐作曲培训篇(4)

中师三年,音乐课要开二年,而对琴法知识的学习常常只开设了两年,且绝大多数中师生在入校前对琴法知识是了无所知,何况中师学校都存在着生多琴少的处境,学生练琴时间太少,难以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难以达到《音教大纲》的要求。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两个学年时间里,且在有限的练琴时间里,把—个对琴法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培养成—个小学教学中的“多面手”呢?本人在从事中师琴法教学中,自己制订了—套既注重对学生进行琴路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又着重培养学生对伴奏的编配能力的琴法教学方案。具体做法是:

一年一期:上半期着重培养字生养成良好的弹奏姿势,训练双手五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协调性,以及弹奏八度以内的练习曲和乐曲。并着重培训学生在弹奏中分析乐曲在创作上的手法,如重复、模进、变奏、展开、对比等;下半期在学生已有点弹奏知识的前提下,弹奏C大调、F大调、G大调及各关系小调的音阶与琶音(包括同向和反问两种),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掌握常用的弹琴方法并弹奏一些节奏简单、富有趣味性、民族性、短小性的练习曲和乐曲。可选曲目如:《快乐的罗嗦》、《嘎哒梅林》、《请你唱个歌吧)、《卖报歌》、《阿拉伯风格曲》、《斗牛士之歌》、《南泥湾》、《扎红头绳》、《程》等。

一年二期:这一学期着重训练学生弹好“三升三降”以内各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和琶音(包括同向和反向两种),熟悉各调在键盘上的位置。上半期训练学生对D大调、降B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和琶音的弹奏,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与此训练相配套的、节奏稍微复杂的曲目来弹奏;下半期训练学生对A大调、降F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与琶音的弹奏,在弹奏与此相配的练习曲之外,并弹奏两首节奏有点复杂的乐曲。可选曲目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民歌》、《盼红军》、《蓝色多瑙河》、《梦中的婚礼》等。

二年一期:上半期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各音阶在键盘上的位置更加熟悉的同时,指导学生弹奏两首技巧性不太强、稍长并略带复调性的独奏性乐曲,让学生把已学到的琴法知识在通过对独奏曲目的弹奏中进一步巩固;可选曲目如《浏阳河》、《拔根芦柴花》、《无锡景>、《草原上开满幸福花》、《北风吹》、《牧民之歌》、《红头绳》等,下半期着重培养学生对简易乐曲的视奏能力,包括对乐曲的单手视奏及移调能力的培养。这一内容的学习对学生非常重要。

二年二期:上半学期主要是教习简易的伴奏编配法及培养学生自唱自弹的能力。在教习简易的和弦连接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如何选用和弦、布局和弦,如何根据歌(乐)曲的题材、体裁、风格来选用伴奏音型,使学生对简易的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的歌(乐)曲有较强的编配伴奏的能力。教师要选取配有歌词的儿歌作范例,以让学生自唱自弹。下半期着重培养学生对线谱和简谱记录的简易歌(乐)曲的即兴伴奏能力,这是中师琴法学习中最主要的内容。

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有针对性、有步骤地为学生编写教学内容。通过两学年的学习,学生既接受了琴法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又初步掌握了对儿童歌(乐)曲的伴奏常识,虽然三年级已不开设琴法课,但教师也在—个月中抽出一节课来巩固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中不断进步。

二、关于琴法集体课的教改

在中师音东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采取上集体课的教学方式来传授。当然,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如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内容的学习),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是可取的,但对那些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课(如声乐、琴法等,也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而非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会受到较大影响。在现阶段,由于音乐师资力量有限,这又是一种暂时难以改变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传授技能、技巧知识的集体大课的教学效率提高呢?笔者在几年的中师琴法课集体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让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案,具体过程是:

1.化大班为小班根据学生音乐素质的优劣,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班(组)。每5至8人为一组,每组指定一个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或组长。这些组长就是各组成员的“老师”,当该组成员在课上或课后练习时,组长担负起对组员进行督促、辅导、检查的责任。

2.化大课为小课每次在上琴法课的前三至五天,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晚自习时间给组长们上课,讲授下次琴法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辅导组长们练习,同时指出在学习该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如何克服和解决。

3.加强曲目分析每次的琴法课,在学生练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分析该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分析练习曲或乐曲的调式、调性、节奏特点,力度、速度的表现,旋律发展的创作手法等,并流畅地用慢、快、原速三种速度进行范奏,加深学生对曲目的印象。

音乐作曲培训篇(5)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近年来,幼儿早教事业不断发展,幼师行业盛极一时,社会对于幼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其自身要具备许多能够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职业技能,音乐作为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音乐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幼师的音乐素养,加强相关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开展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的培训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望有效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师岗位要求,选择趣味性强又兼具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从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咬字吐字、音色辨别、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许多孩子太小,还不能认知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用声音影响孩子,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最适合应用于幼儿课堂的艺术形式。例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词、曲调、演唱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培训时除了强化基础的儿歌弹唱、钢琴即兴伴奏及乐理知识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钢琴名曲作为拓展,增强幼师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经典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开发智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根据幼师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包含的类别很多。音乐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培训中如果缺少实践交流,教师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当下很多培训都是偏讲座类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大课多,小课少,缺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总会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从而难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台上讲、学员记笔记的“独角戏”形式应该改变一下了。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学员可以共同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探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对点的讨论和分析。例如讲授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作品时,主讲教师先导入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讲授咬字、发音等重难点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训练发声技巧,待熟练掌握之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最后进行统一汇报表演。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避免课堂内容单一化,引导学员多思考、多表演,真正地参与实践,让教学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良性状态。

三、灵活使用高效合适的交流平台

音乐作曲培训篇(6)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近年来,幼儿早教事业不断发展,幼师行业盛极一时,社会对于幼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其自身要具备许多能够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职业技能,音乐作为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音乐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幼师的音乐素养,加强相关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开展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的培训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望有效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师岗位要求,选择趣味性强又兼具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从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咬字吐字、音色辨别、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许多孩子太小,还不能认知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用声音影响孩子,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最适合应用于幼儿课堂的艺术形式。例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词、曲调、演唱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培训时除了强化基础的儿歌弹唱、钢琴即兴伴奏及乐理知识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钢琴名曲作为拓展,增强幼师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经典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开发智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根据幼师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包含的类别很多。音乐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培训中如果缺少实践交流,教师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当下很多培训都是偏讲座类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大课多,小课少,缺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总会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从而难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台上讲、学员记笔记的“独角戏”形式应该改变一下了。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学员可以共同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探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对点的讨论和分析。例如讲授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作品时,主讲教师先导入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讲授咬字、发音等重难点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训练发声技巧,待熟练掌握之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最后进行统一汇报表演。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避免课堂内容单一化,引导学员多思考、多表演,真正地参与实践,让教学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良性状态。

三、灵活使用高效合适的交流平台

音乐作曲培训篇(7)

在声乐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练声曲的作品,这些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有重要,对于学生进行声乐培训有很高的价值。练声曲是专门为声乐教学而制作的教学方式,目前在国内得到了大力的发扬和倡导,受到音乐界的一直好评,认为练声曲是对声乐教学具有促进作用的重要培养内容。目前我国声乐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声乐教育还没有道德素质教育的完全普及,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职业学院中练声曲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职业学院在声乐教学中对练声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练声曲成为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练声曲不太成熟,还处于形成阶段,声乐教学中还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理论体系,能够使用的教材也很有限。《瓦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西贝尔36首初步练声曲》《阿伯特声乐练习曲》《孔空声乐练习50首》等,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教材,但是,这些仅有的教材根本满足不了现如今教学的需要。还有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能够充分认识到练声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声乐素养以及声乐技巧得不到迅速的提升。当然了,学生在接受声乐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也没有意识到练声曲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能够发挥练声曲的巨大作用。

二、练声曲在职业学院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就目前职业学院中的声乐教学状况来看,声乐学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发音不准、气息不稳等。练声曲在改善学生这些不足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很多声乐专业的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在各类演唱表演技巧方面的能力。通过练声曲的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声乐的积极性提高。练声曲包括音阶、音程、顿音、调音、连音、颤音等相关方面,是练习声乐比较全面的教材。最重要的是练声曲在训练学生声乐的时候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刚好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进度。

三、练声曲在职业学院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练声曲对声乐教学的规范作用

练声曲对相关声乐教材以及声音教材都有规范的作用,世界上的大师都是结合自身经历的问题,根据经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创作出声乐曲的。其中都包含很高的技巧性,其难度较大,对声乐比较熟悉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声线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练声曲的练习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是经过前人无数次的实践检验过的,是各位大师们反复雕琢的精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初学者的学习来说,是有针对性的规范作用。

2.练声曲有助于调整气息

声乐专业的学生对气息的把握是很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歌曲以及乐谱的掌握能力。因此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咬字和发音应该重点进行教学。众所周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京剧中对唱法的要求,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求发音的准确和饱满。声乐也是这样,对学生气息以及咬字发音的要求很高。

在《歌曲咬字练声曲30首》(宋承宪)中,对于声乐中咬字发音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和分析,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的字音,结合了多年教学经验对声乐中汉字的结构进行咬字和发音的规范分析,在内容上对汉字的发音过程和发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训练和指导。此外,练声曲就是要调整气息,气息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声乐作品中最为讲究的就是连贯唱法,这对学生气息的把握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气息协调能力,培养深厚的演唱功底。在演唱中还存在句子的长短问题,音的强弱问题,结合这两方面的技巧才能够实现声情并茂。对初学者可以选择平稳的声乐练习曲,慢慢进行气息调节以及咬字发音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3.练声曲具有全面的演唱技巧

前面已经提到过,练声曲对声乐专业学生的训练是全方位的,学生在练声曲的训练中是对自身音乐素养的培养。现代音乐已经普及人们的生活,各种音乐作品围绕着人们,这就使得大家的音乐欣赏水平逐渐提高,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素养,就需要对学生音乐的各个方面进行训练,不仅要求声音的纯正、经久不衰的气息、字正腔圆的发音和咬字,还要求准确的音乐节奏和完美的语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和培养,对每一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不足得到弥补,长处得到发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植入练声曲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提高需要重视练声曲,并用实际行动去利用好练声曲的教材。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声曲是一种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特殊教学形式,学生在接触了课本以后对这种形式出现的教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声乐教学就不难进行了。而且,练声曲的学习跟课本的学习不一样,学生当然比较倾向于唱歌和学习同时进行的课堂形式。

四、结语

目前,在职业学院的声乐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简易性,充分认识到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正确使用练声曲、很好地发挥练声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加强声乐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是现如今职业学院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音乐作曲培训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92-02

对于钢琴弹奏者来说,人人都想要创造优美的钢琴音乐。无一例外,开始钢琴训练时,第一步面对的是钢琴乐谱,需要对钢琴乐谱进行视觉认知,确定用眼睛看钢琴乐谱,边看边弹,边弹边练。因此看谱的能力,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能力。本文中所论述的,并非是自然看谱的能力,而是“看懂谱”的能力,常人能够“看”谱,却未必能够“看得懂”谱,“看得好”谱。这就是视觉素养与视觉能力的差别,在“看”见钢琴谱子,与“看”懂钢琴谱子上的体现。古人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看见”只是看到事物的表象,是“识器”,而“看懂”却是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是“问道”。看懂是一种知性活动和理解过程,要比看见难得多。好的钢琴训练者,会看谱,能看懂谱,拨开冗长的钢琴乐谱的表象迷雾,发现乐谱音符与音符之间,音符与旋律之间,旋律与音乐之间内在的表达关联,便是具有基本的看谱视觉素养能力了。

一、视觉素养能力在钢琴视谱中运用的意义

视觉素养研究,目前属于世界性飞速发展的学科,是人们正确识别、理解、运用、创造、享受视觉材料,同时整合其他视觉经验,发展出的一组视觉能力。分析其在钢琴艺术中的运用,意义非常重大,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钢琴专业是除作曲专业以外,对音乐理解能力要求最高的演奏专业。对于钢琴训练者来说,钢琴弹奏速度快,手指很灵活,触键灵敏度高,这些都属于技术能力的表现。有无对乐曲内容的完美诠释,对钢琴乐谱有较深的理解,对音乐有着刻意的处理,细腻表达,使钢琴艺术有高境界的表现,这取决于钢琴演奏者的视觉素养能力。钢琴乐谱的绘制,是以图像符号构成的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式,将静态的乐谱图像样式,变化成动态的艺术样式并加以完美的展现。视觉能力的具体运用,在于对绘制的乐谱图像能否看得懂,看的透,透彻到对音乐作品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非只靠弹奏技术所奏效的。视觉素养能力的作用就在于,有眼光,有兴趣,有鉴别力,有欣赏乐曲意义的能力,而不是仅停留在乐谱图像表面的阅读上。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将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乐谱图像视辩者的练琴情趣,练琴的质量。基本乐科知识掌握的好与不好,这是视觉能力的基础条件,关系到能否看懂调式调性,和声配置、曲式结构的要素。能够分析音乐旋律的层次感,音乐表现的多面性,综合研究作曲家创作乐曲的意图,了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他们的精神信仰轨迹,并加以融会贯通,这是视觉素养能力的表现,以此获得对乐曲的深刻理解,你所演奏的钢琴音乐,正是众人所期待的音乐,必是打动人心具有灵性的高雅音乐。也是造就高层次人才的途径。单纯的钢琴技巧表演,虽有速度和力度的高超表现,而音乐生硬苍白,这不是好的演奏者,是很难成为音乐家的。因此对于钢琴训练者来说,需接受一定的视觉素养的锻炼培养,从接触乐谱开始,这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个人对音乐美感都有追求,对音乐美感的“解蔽”,不仅需要明亮的眼睛,更需要敏感的心灵,钢琴训练者在训练时,正确识别、理解、运用视觉材料,同时整合其他视觉经验,所造就的一种视觉素养能力,是创造出有较强乐感的主观动力源泉,达到钢琴音乐艺术表现的最佳形态,则是视觉素养在钢琴训练中的目的意义。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第四十八首和第五十首D大调奏鸣曲,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乐曲,你若只去浏览乐谱的表面,不知其时代背景,不了解他的创作意图,便不能看到海顿钢琴音乐风格的新倾向,你也就不知道海顿D大调奏鸣曲,为什么常常删去第一乐章的快板形式,而从歌唱性主题的第二乐章开始,原因是海顿结识了与他同时代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受到其歌唱性曲调的感染,在他的D大调奏鸣曲中,抒情和歌唱性的因素增多所致。因此视觉素养能力给予了钢琴训练者一副犀利的眼睛,凭借视觉眼光,发挥视觉能力,透过五线谱的图画,看懂曲式、结构、和声织体所要表现的乐曲意义,看懂乐谱背后的故事情结,这样如此,音乐表现力水平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这即是钢琴视觉素养能力运用的意义所在。

二、钢琴视觉素养能力训练与培养方法

钢琴演奏者如何训练视觉能力,在培养方法上应当如何按部就班地完成视觉训练项目,如何用你的眼睛发现和研究,属于视觉品味范围的音乐趣味性,处理好视觉信息的三个问题,从而增强视觉素养能力。钢琴训练者在视觉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对视觉的对象进行思维分析,它是指经过视觉感知的物理过程,将钢琴乐谱的表象图画、音符的图形、音乐表情符号的形象,统一联系成为线条性极强的思维整体,再转换成各种有助于传递相联系信息的图画形象,这样的钢琴乐谱接受起来比较快,而那种眼睛只盯着某个音符,只盯着某个音节,或只盯着某个乐段的视觉训练,想要理解掌握乐谱内容,显然不行。也就是说,在钢琴初始训练的看谱阶段,对乐谱整体要有个视谱规划,要采取横向线条流动式的视谱方式,避免纵向断开式的视谱方式,或者点状式的视谱行为,不利于视觉素养的培养。对视觉信息的感受不同,处理能力的不同,对钢琴弹奏者来说,会有着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影响对钢琴乐曲的诠释,还会加深钢琴演奏者的个性认识,逐步深化,形成各自固有的,对乐曲内容意义的诠释,为了突破个性化音乐思维水平的局限。视觉素养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限制和影响训练者的练琴情趣,影响到练琴质量,并影响钢琴音乐艺术的创造与发挥。其次是注重视觉交流,指乐谱图形和演奏图像的交流,表情符号的图画,用于表达音乐思想,音乐形象和音乐感情的交流,传授给弹奏者时,为使视觉交流有效,接受者应当从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中,建构思想意义,即为看透音乐曲谱表面的音符流动,构思其钢琴音乐所蕴含的伟大思想,建立乐谱内容所表现的魅力意义,从而弹奏出感动人心的钢琴音乐。第三,加强视觉学习,它不仅是通过乐谱的图画式学习,还有观摩钢琴音乐会的学习,他人的钢琴演奏示范,专家的教学活动,音乐媒体的视频等,通过这些信息图形,形成了视觉培养锻炼和分析的学习环境,也是视觉培养锻炼学习的一个过程,都会对增强视觉素养有所收益。视觉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围绕“看”的主体、“看”的客体和“看”的条件三重要素的实施展开,重在探析“看”,要能够看到内在的秘密,不仅只看音符的跳动,更要看明白,音符跳动的背后,这些音符所要表达的音乐思想是什么。开发“看”的资源,多分析音乐背景资料,才能看懂作曲家写作的意图,你的演奏才能够表达乐曲的意境。创造“看”的条件,就是要开阔视野,多读优秀作曲家的作品,多看钢琴家演奏作品时的处理手法,分析音乐媒体视频特色等。比如,肖邦的《d小调前奏曲》(作品28号之24)他是肖邦在1830年离开祖国后,得到华沙沦陷的消息之后,这个民族的悲剧,致使青年肖邦,产生了突然的转变,在他的作品创作中,渗入了深刻的思想和悲剧性的因素。因此他手上流淌的音符悲愤激昂,带有强烈的抗议情绪,音乐的基调旋律有如波涛汹涌,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真实地记载了肖邦作曲家由祖国命运的危机,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波折,所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感情体验,全部通过他的键盘音符表达了出来,肖邦风格中的多样性,正是透过多样化的题材,各得其所地表现出来的。肖邦的风格永远是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他人混淆。

当我们看懂了肖邦,也就看懂了肖邦的乐曲,也就会弹奏肖邦的作品,准确把握他的风格,就会很好地诠释肖邦的钢琴曲。这就是在视觉实践中,综合视觉思维,从而实现看懂了,看明白了的感受,进而提高了“看”的能力,从而获得了音乐视觉素养能力。

从2014CCTV钢琴大赛青少年专业组比赛情况分析,选手钢琴技术表现都无可厚非,让评委专家们忧虑的问题是,选手们普遍欠缺音乐感染力,对作品的多面性、多层次感理解不够,音乐表现力差,更多的是炫技,少了音乐灵性。这实际上反映了钢琴训练者们,缺乏视觉素养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无法洞察和理解钢琴乐曲的内在意义,导致他们在钢琴训练过程中,只重视手指的快速与灵活的训练,而忽略了对音乐内容的审视,对音乐思想的融通。这已经成为青年钢琴演奏者,普遍患有的,音乐感染力差的病症。这正是本文作者提出视觉素养和视觉能力,在钢琴训练中效果分析的目地所在。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埃尔金斯.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M].雷鑫,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音乐作曲培训篇(9)

[

关键词 ]职教课程观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马山雪(1968-),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辽宁沈阳 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辽宁省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201414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105-02

在我国,应用型本专科院校中的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专业都需要开设音乐教育类课程,如声乐、钢琴等,许多普通本专科院校也都开设了音乐教育类的选修课。应用型音乐教育课程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目前,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比较陈旧和落后,培养目标院团化,课程设置科班化,专业技能单一化,这些都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音乐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应用型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目标偏离专业人才的最终职业目标。长期以来,在应用型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往往受到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趋向于专业化。音乐院校人才培养以专业技能技巧为主,高水平的演唱或演奏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音乐教育的师范性特点受到严重忽视。音乐理论课设置也相对单一,缺少横向学科交叉,中外音乐史和音乐欣赏课开设较少,使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分析不够透彻,这就导致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技巧比较强,但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薄弱,演奏或演唱作品时缺少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胜任音乐教育工作。音乐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中小学、幼儿园、各种音乐培训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培养音乐师资。音乐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其前沿性、师范性和基础性。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不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技巧,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教学能力和音乐运用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课程设置的改革和理念的创新势在必行。

2.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应用型音乐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音乐素质和技能的人才,综合技能非常重要,要求学生集识谱(准确理解作品)、演唱、弹奏等多种技能于一身,且要能够同时熟练运用,即具备过硬的“弹唱”能力。可是,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弹唱分离,采取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各学科缺少横向间的有机配合。钢琴课单纯学习弹奏技巧,学生整天练习各种钢琴练习曲;声乐课则主要训练发声的状态及技巧。学生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自己的爱好,侧重主攻钢琴或声乐的某一方面,这样教学的结果必然造成学生的技能单一,且高不成,低不就。学生只会弹不能唱,或只会唱不能弹,缺乏自弹自唱的能力,更缺乏职业思想和职业意识,这对学生将来适应音乐教学工作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一问题形成的根源还是学校没有正确树立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3.课程结构单调,综合性课程开设不足。以往的音乐教育教师培养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忽视人文知识的提升,这与单一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关系。一般院校虽然都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但是很少开设“音乐心理学”“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等课程。由于音乐理论知识课较少,致使学生音乐理论和音乐鉴赏方面的知识欠缺,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缺少对歌曲文化背景的理解,因此不能正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境界,在将来的实际教学工作中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可见,课程缺少横向交叉、拓展面不足,其带来的弊端甚大。

4.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率低。目前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还是相对落后,教学中大多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示范起主导作用,学生边模仿边实践,缺少音像、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科技高度发达,计算机教学已是发展的趋势,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二、音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措施

应用型音乐教育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正确指导,忽视了职业目标对课程的决定性作用。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教育思想、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根本出发点,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变“学院式”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满足学前及初等教育音乐教学师资及不同层次群众对文艺工作人才的要求。

1.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应用型音乐教育主要为中小学、幼儿园及各类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师资。音乐课程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音乐教育和音乐院校不同,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专业院团,培养演员、歌唱家。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突出师范特色为主,不仅培养音乐人才,更要培养教师人才。音乐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将无法为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因此,要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双师型”音乐教育合格人才。

2.科学构建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型音乐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要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体现出来,因此,构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核心环节。专业课程一方面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强化专业特技的培养,还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还要注意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公共课和专业课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专业课主要分为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宗旨,在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为主。以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参照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某一学科的高水平的技能,忽视音乐教育师资的需求。

“师范性”是应用型音乐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为体现这一特点,除开设“钢琴”“声乐”等课程之外,还应开设一门“歌曲弹唱”课程,并通过实践教学,加大课程实训力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自弹白唱技能,并且学会歌曲以及伴奏的创编,提高学生边弹边唱边配伴奏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运用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还应开设一些知识拓展性课程,以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课程,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感,能够体现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的篇目。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应避免单一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技巧训练,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文化理论知识介绍得不够充分,使得学生演唱或弹奏的作品枯燥,缺少表现力,不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细致地带领学生分析文化知识、历史渊源,使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不仅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不断增进音乐理论知识,为培养具有音乐综合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进行教学,避免低年级学生因学习较难的教学内容感到困惑迷茫,失去兴趣。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初学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发声练习开始,带领学生练习以开口音和闭口音为主的发声练习曲,闭口音和开口音交替使用,也可以结合较小的、带有旋律的、起伏不大的练习曲进行演唱,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共鸣腔体和咬字的运用,这些方法对训练学生的歌唱状态和演唱技能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演唱也要给学生练习一些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故乡的小路”“跑马溜溜的山上”等,教学生用最基础的歌唱状态来演唱,声音与气息平稳结合,使学生在歌唱方法与状态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钢琴教学中,对初级学生重点强化基本技法的训练,让学生多练习基本音节和琶音,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弹奏的基本技巧。另外,还要训练学生为儿童歌曲创编伴奏的能力,白创儿歌伴奏是锻炼学生独立掌握伴奏能力的重要前提,多让学生练习一些儿童歌曲的伴奏曲,逐步形成边弹边唱的能力,扭转过去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能弹不能唱,或者能唱不能弹的低能现象,通过以上练习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作曲培训篇(10)

钢琴是一种技巧性极强的乐器,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始终,学生在初学阶段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练琴时,既要重视基本功训练,还要注意对他们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能力和表现力。

1.听力的培养

听力是指接受声音、分辨声音的能力。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曲调感、节奏感以及多声部音乐感、对音乐的共鸣等都与听力有关。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在学生初学钢琴阶段就应该重视听力的培养与训练,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听辨力和独立练琴的能力。

2.读谱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严格读谱的习惯。学生读谱不严格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些学生在练琴时只重视音符、节拍,而对其他小标记,如指法、休止符、连线、跳音、保留音等经常忽略,有时是因为粗心,有时是因为学生还不明白为什么必须照谱弹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明白这些小标记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应当告诉学生,只有使用正确的指法才能把乐曲弹得准确、流畅。www.133229.CoM

3.背奏能力的培养

背奏是视觉、听觉、运动神经等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只靠运动神经的记忆,也就是只靠手指的习惯动作来背谱是靠不住的,只让学生在琴上从头到尾把曲子反复背奏并不是好方法。在背奏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头脑、视觉、听觉的积极作用,让他们一边背奏,一边用耳朵听自己的弹奏,脑子里对乐谱要有清楚的印象。背奏还可以按乐曲的结构采取分段背的方法,对于那些基本上相同,只是稍有变化的乐段要特别注意。例如,奏鸣曲的呈示部和再现部,有时旋律音型完全相同,只是调性不同,如果脑子里有调性转换的记忆就不会背错。再如,三段体乐曲的一、三段往往一样,只是结尾略有变化,要注意把变化的乐段或乐句抽出来背熟。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先不打开琴,只用眼睛看乐谱,唱出旋律,或心里默唱旋律,训练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试试既不打开琴,也不看乐谱,用脑子把整个乐曲回忆一遍。

4.旋律的弹奏方法

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是没有歌词的,把没有歌词的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怎样才能弹得富有表情、优美如歌呢?这在钢琴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学生练习时,如果教师能用唱来启发、带动学生的情绪,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体会用手指在琴上“唱歌”,才能把旋律弹得优美动听。

让学生学会连奏是弹好旋律的前提,连奏时要求声音明亮、圆润、均匀、如歌。即使在学生练习音阶、琶音、练习曲时,也应要求他们一样有旋律感、有歌唱性。要想弹好旋律,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乐句。一个乐句就像一句话一样要有语气。音乐有走向、骨干音,通过弹奏把这些表现出来,旋律就会变得有生气、有表情、有流动感。一般乐句的尾音应该轻下来,乐句进行中不要乱加童音,乐句之间要有呼吸,还应注意乐句之间往往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在弹奏中应把它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弹奏旋律时必须注意的。另外,弹奏方法不正确也是弹不好旋律的重要原因。胳膊不放松,重量沉不下去,手腕僵硬、缺少柔韧感,手指力量不均匀,下键生硬,指尖缺乏弹性等,都会影响旋律的表现。

5.节奏和速度的训练

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生活中的多种行为动作(如走路、劳动、舞蹈、划船等等)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在乐曲中往往有所反映,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船歌等。当学生们练习这些乐曲时,教师如果能用学生们熟悉的动作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练习进行曲乐曲时,引导他们联想解放军的队列行进;弹摇篮曲时,让他们做拍洋娃娃睡觉的动作等,这样他们就能较快地掌握住乐曲的音乐形象。此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要根据作曲家标明的各种速度来表现乐曲。如果在演奏中选用了不适合乐曲性质的速度,必然影响演奏质量,以致破坏音乐形象的准确性。

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学生在弹奏中容易出现的毛病,这里包括技术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有些学生在弹奏较难的地方时速度会一下子放慢下来,弹奏容易的部分时又可能把速度加快,渐强时加速,渐弱时减速,弹快速的乐曲时越弹越快,弹慢板的乐曲则越来越拖。还有些学生在演奏前没有想好速度就开始弹,结果弹奏的速度不符合乐曲要求等。对这些容易出现的毛病,教师的经常提醒和具体帮助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的习惯,边弹边数拍子,也可以先不弹,用手打拍子唱几遍,不论是伴奏部分或是旋律部分,如果把拍子唱对了,再用手弹时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在练习快速的乐曲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紧张慌乱,特别在碰到有长串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乐句时,一定要以慢速或中速练习打好基础,再逐渐加快速度。

6.加强学生对钢琴作品与作曲家的了解

每开始一首乐曲的学习时,都应让学生对作品有概括的了解,包括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乐曲的基本风格等,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对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伟大的作曲家一无所知,对他们作品的风格一点不了解,是很难弹奏好他们的作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当学生学习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时,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参考文献:

[1]魏小凡.少儿钢琴学习之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音乐作曲培训篇(11)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学历只有中师,他们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与曲式水平较差,作品分析能力不高,而这些恰恰都是发展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对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自身钢琴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也与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把钢琴应用能力纳培训的主干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 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