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大全11篇

时间:2023-11-02 10:12:30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1)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elderly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HU Qiu-shuang.Shangqiu City,Henan Provinc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hanqiu 4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llows patients to restore function,relieve pain.Methods Perioperative do a good job pre-operative care to thoroughly inspect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various systems,training the patient bed and toilet,exercise quadriceps,gastrocnemius contraction movement.Results For the elderly through the perioperative care,healing effect is obvious stage Ⅰ wound healing,does not appear prosthesis extrusion.Conclusion Careful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strict preoperative observation,careful guidance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training to master the essentials and detailed guidance is to prevent the discharge prosthesis extrusion and restore joint function,to ensure that the key to successful operation.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Care;Rehabilitation

随着人类老龄化,髋关节疾病[1]是困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最大障碍之一。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各类并发症,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机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以来,我科对21例老年股骨胫骨折患者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均为摔伤致股骨颈骨折。

1.2 手术方法及效果 患者在局麻下行胫骨结节牵引术,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及时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21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情况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无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2.2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做好记录。保持床单和伤口外敷料清洁干燥。

2.3 保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 术后避免术侧关节伸直内收,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配以木板鞋外固定,膝下及小腿处垫枕抬高,避免曲髋,以防关节脱位。

2.4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术后24 h以后,指导患者进行足背伸运动及股四头肌增长收缩活动,给予速碧林0.4 ml IH或博普清0.6 ml IH。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3 康复指导

3.1 注意保护关节[2] 术后避免不良姿势,不能低坐、起立、跷二腿或二叉,不要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

3.2 重视肌力训练 术后2~3 d进行股四头肌的增长练习。术后第5天开始术侧肢体重量支持。第3周开始髋屈、伸锻炼。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为原则,除了手术肢体的肌力锻炼,术后第1天视全身情况进行健肢和上肢的主动练习。

4 讨论

对于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术后康复指导三者相互结合,才能使老年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2)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5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术后的康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术前期待的手术疗效[1]。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且年龄多在70岁以上,鉴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机能衰退,并且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引起死亡,因此做好老年人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骨折的护理尤为重要。近年来,通过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指导应用,解除了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收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自于本科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入1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3例。年龄 65~92岁。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严重风湿性关节炎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本组病人均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条件,术前宣教、术后规范化护理及康复指导。

1.2 方法 对本科髋关节置换术的10例患者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做好出院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2结果

本组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未发生褥疮及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6例病人均康复出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例患者伤肢由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经下腔滤网植入术溶栓治疗后康复出院。

3讨论

3.1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指导:术前康复指导对老年患者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及踝关节的主被动锻炼。

3.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效果,术前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告之手术方法、手术疗效以及注意事项,向其提供一些有关手术及康复过程的资料,了解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和意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和恐惧;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所以一定要在术前向患者详细耐心地讲解有关手术的原理以及安全性、成熟性,从根本上打消患者的顾虑和担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术前康复训练的指导 :术前3d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的尿潴留和便秘。患者入院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也可在家属协助中做,如臀中肌训练、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直腿抬腿训练、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伸屈运动等。

3.1.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协助和指导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加强气压治疗、多频排痰机治疗,预防压疮。多饮水每日在2500ml以上,预防尿路感染。有效咳嗽,吸烟者禁烟,预防呼吸系统感染。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术者大多为高龄人群,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患肢末梢血运的变化,注意加强患肢保暖。应用心电监护,监测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持续吸氧4~6L/min,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3.2.2引流: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持续低负压引流,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等。若引流量过多且颜色鲜红,则应注意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输血。引流管一般在术后48~72h拔出(根据病情拔出引流管)。如发现引流液引流量>100ml/h时,应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

3.2.3护理:术后指导“轴线”翻身是护理的重点内容,防止脊柱扭转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翻身时由2名护士进行。术后平卧6h以压迫伤口止血,6h后轴线翻身,2h/次,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2.4预防压疮的护理: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压疮的预防至关重要。病人早期先避免翻身,可通过健侧肢体支撑、抬高臀部的方法来减轻对骶尾部长时间的压迫。同时也可以在病人臀下按摩,以促进骶尾部的血液循环。

3.2.5 家庭康复锻炼期:患者一般在伤口愈合10~14天拆线后出院,而术后机体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出院后,患者在家庭康复期间应继续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锻炼,训练量以不引起伤肢不适为宜。住院期间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能得到有程序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出院后有些患者急于求成,提前采取不正确的坐姿、睡姿及上下楼、用拐等方法,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所以家庭康复指导是院内康复指导的巩固与延续,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2]。

3.3 出院指导:向出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讲清楚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侧髋关节的正确活动及保护方法,加强营养,防止脱位等并发症,定期到医院检查,若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一般在手术后两周切口拆线可出院[3],术后1个月内不宜长时间坐位和站位,坐位时重心后移,身体前屈不能大于90°。出院3个月内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逐步加强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训练,由扶双拐至单拐至弃拐,患髋由部分负重至全部负重,不跑跳、不下蹲、不侧卧、不持重物。

4结论

总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多为老年患者,因病患创伤影响活动,有长期卧床病史,全身机能衰退,患肢肌肉萎缩,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因此为提高手术效果,对THA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尤为重要。由于假体有使用寿命,容易发生假体松动塌陷,需要二次更换,目前有待于解决。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术后有计划地指导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38-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老年患者(主要是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成为解除髋关节疾患患者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同时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00年1月~2011年11月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96例,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为65~78岁。文化程度:大专5例,中学55例,小学30例,文盲6例。

1.2 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1.2.1 术前护理及康复指导

1.2.1.1 术前心理护理 护士准确地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针对老年患者思想复杂、行为固执等特点,了解患者个体的心理状态,让老年人感到温暖、被尊重,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细致讲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有关知识,此手术既解除疼痛又能恢复患肢的功能,有效地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儿女的压力。同时介绍关节假体的组成及材料,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通过介绍,患者增加了对手术的了解,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也能配合手术。

1.2.1.2 术前准备 讲明术前常规检查,戒烟忌酒的必要性,术前1 d备皮的意义,手术时要用全麻,术晨禁饮食,讲解禁饮食的意义,手术时要留置尿管。术前注意避免受凉感冒。随着患者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关知识的了解,手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有所减轻。

1.2.1.3 介绍术后的治疗措施 如必要时要穿丁字鞋固定,术后置切口引流管,一般带管2~3 d。大约1周逐渐离床下地,教会患者掌握深呼吸的方法及床上大小便的方法。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的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旋动作,女患者排尿时使用特制的女式便器以避免过多抬动臀部[2]。责任护士亲自给患者示范股四头肌收缩的锻炼方法,如何绷紧大腿,并推动髌骨检查效果。

1.2.2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2.2.1 术后 术后引起关节脱位的原因有患者长期卧床导致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手术假体安放不当、术后搬运不当等[3]。术后为了防止关节脱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屈髋,内收内旋位,如必要时可穿丁字鞋固定。一般情况平卧,禁止患侧侧卧,如必要侧卧,翻身时托起患者臀部和膝部,使患者的身体同时翻向健侧,保持患者髋、膝关节与身体在同一轴线上翻身,避免髋关节屈曲45°~60°,两腿不能交叉,两腿之间垫一软枕。

1.2.2.2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切口置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和扭曲。注意观察记录切口引流液的性质及量。2 d后即可拔除。

1.2.2.3 预防感染 术后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灾难性”的并发症,往往造成手术彻底失败[4]。据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5%,甚至达10%[5]。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术后预防感染尤其重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包扎整齐,干燥清洁。注意观察切口局部有无感染迹象。术前消毒病房,预防切口感染。监测体温变化,如术后2 d体温不超过38℃考虑为假体反应所致的一过性发热,1 d后体温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6]。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1.2.2.4 疼痛管理 麻醉清醒后患者开始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告之患者疼痛是手术创伤所致,术后2~3 d逐渐减轻,听听舒缓的音乐,活动一下健肢都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时使用止痛剂。临床上有的患者术前股骨头无菌坏死,饱受疼痛的折磨,反而术后疼痛减轻,这种患者术后心情愉悦,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因势利导加强健康指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1.2.2.5 饮食管理 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护士针对老年患者制定健康平衡膳食,加强高钙低脂易吸收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类等优质蛋白质和各种自制的果蔬汁(针对牙齿不好的老年患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

1.2.2.6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血液黏滞度高,再加上术后卧床制动,易形成血栓。密切观察患肢疼痛及肿胀情况,术后应用抗凝药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都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麻醉清醒后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伸屈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奏的等长收缩运动,促使静脉回流,2 h做10~20次。不配合或偏瘫者可进行被动按摩,也可以使用下肢静脉泵,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7]。

1.2.2.7 预防便秘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麻醉等原因极易发生术后便秘。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卧床期间不要喝含糖饮料,防止肠胀气。可以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1.3 康复锻炼指导

1.3.1 康复锻炼的目的

老年患者因怕疼或担心关节脱位,不敢活动患肢。先让患者了解术后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和肌肉的张力,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动量。告诉患者只有患者康复训练积极配合,才能获得手术真正的成功。

1.3.2 康复锻炼的内容

术后前2 d进行踝关节的活动,股四头肌和臀肌的收缩。术后第3天可指导患者坐起,坐位时髋关节屈曲小于90°。如是骨水泥固定,术后7 d可下地站立。先在床上坐起,如无头昏,可坐在床边适应,屈髋小于90°,下床时,双手可扶助行器。使患肢负重为体重的30%,站立5~10 min离床时协助患者把臀部移至健侧床边,需双手托住患肢,健肢先着地,患肢再着地。上床时,指导患者先向患侧转身,协助患者抬患肢至床上,再抬健肢[8]。正确指导患者步行训练和用拐,患肢不负重移动,先迈健侧腿,患肢跟上,拐杖跟上。患者刚开始下地行走应使用双拐或助行器,必须有人看护,防止患者摔倒。

1.3.3 康复锻炼的原则

临床上经常遇到有的患者手术后过于急于求成,运动量过大,还有的患者小心谨慎不敢进行功能锻炼,害怕患肢关节脱位。事实上这两种情况都是错误的。对于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量力而行;对于过于谨慎者则设法消除其顾虑,鼓励并帮助其进行锻炼[9]。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患肢不出现疼痛为宜。如果某次锻炼后患肢出现酸痛、僵硬,休息1~2 h后不能缓解,说明该次运动量大,应找到1个适宜的运动量,以后活动量可以逐渐增加,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

1.4 出院指导

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出院后有关知识以预防并发症和延长关节的使用寿命。将出院指导的内容制成小册子,便于患者随时翻阅,同时重要内容反复口头讲解便于患者理解,特别是年龄大并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讲解时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会患者所有的康复技巧、方法。强化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1.4.1 出院指导内容

出院后患者必须使用拐杖,健侧手拿拐杖,至没有疼痛及跛行时逐渐弃拐,以减少患侧的负重。指导患者正确上下楼的方法,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术后6周禁止下蹲拾物、坐矮凳、盘腿、翘二郎腿、坐沙发。座便时要用高的座便器。穿裤子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穿鞋时不能过度屈曲髋关节。术后较适宜散步,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防止关节脱位。出现异常及时就诊。出院后注意预防感染,对扁桃体炎、疖肿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感染。

1.4.2 随访

通过电话及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随访,督促康复指导落实的情况。

2 结果

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经过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肢体功能恢复,顺利出院,并进行随访,均达到患肢功能恢复,疼痛消失,生活自理。

3 讨论

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日臻完善,手术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技术水平,科学规范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同样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应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积极引导患者进行适时、适量的康复功能锻炼,使其日常生活行为趋于健康,有效降低术后关节脱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手术目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兴贵,戴戎. 骨科手术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58(12):2583-2584.

[2] 葛智纯,王慧玲. 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 (7):513-514.

[3] 叶春萍.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 全科护理,2009,1 (7):127-128.

[4] 韩枫. 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2(17):13-14.

[5] 晋少汀. 外科学实用骨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965-1966

[6] 刘琼芳. 健康教育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3(12):114-116.

[7] 张,赵中海. 病人教育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为状况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0,15(4):195-198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4)

1.1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骨科病房收治65岁以上老年患者,疾病谱涵盖骨科各种疾病,但以四肢骨折、脱位多见。2010年8~12月,共收治老年患者436例,男297例,女142例,平均年龄70.33岁;其中,下肢骨折235例,上肢骨折119例,其他骨科疾病82例。

1.2评价内容

1.2.1康复意识评价

评价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识和训练方法的掌握。对认识不到位、训练方法不正确的患者给予反复、耐心的宣教指导,直至教会为止。

1.2.2锻炼依从性评价

评价患者坚持完成“训练项目”的情况,观察康复效果,如肢体肿胀消退情况,感觉、肌力、关节活动度等恢复情况。随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效果的连续性。

1.3结果

本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309例,一期愈合率92.6%,保守治疗12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3.21d。

2“无陪”护理工作模式

2.1护士管床,责任到人

全科27名护理人员中,除安排治疗、办公护士各一名外,其余全部为管床护士。将管床护士分为五组,每组5人,其中设组长1人,专门负责本组重病人以及监控本组病人的护理质量,每位管床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床位,12h在班,24h负责,全面实行责任小组、管床护士包干负责制。

2.2护士回归病房,实施整体护理

护士除了负责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要负责具有医学专业的全面生活护理。同时,对老年骨科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指导及无微不至的整体护理工作。

2.3一对一沟通,面对面督导

护士对患者实施“责任包干制”式的护理模式,即一名管床护士在一定时间内,面对的是固定的病人。护士与患者全方位的接触,让护士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进行面对面的护患沟通和一对一地讲解、指导,并随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包括了解患者心理动态,介绍病情进展情况,强调康复锻炼对骨折恢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患者对康复锻炼的顾虑,使康复锻炼有效进行。

2.4康复锻炼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2.4.1定期进行功能评估

管床护士与患者密切接触,随时对患者的伤情以及关节活动度、肌力、肢体肿胀和疼痛等功能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翻身、关节活动,以及站立、行走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2.4.2个体化的康复锻炼指导

2.4.2.1知识讲解与方法传授

管床护士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和康复锻炼计划,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对病人进行康复锻炼知识和方法的讲解、宣教,使病人了解康复的目的,树立康复的理念,学会康复锻炼的方法。必要时护士要亲自示范、指导,直至病人完全掌握。

2.4.2.2提供骨科康复读物

对有阅读能力的老年患者,推荐相关读物,如我们编写的《骨科病人健康指导》、《骨科知识问答》等读物。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进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康复锻炼中来。

2.4.2.3设置训练项目并督促完成管床护士为病人量身设置康复锻炼项目,并经常深入病房,督促病人按时按量完成每日锻炼内容。

2.4.2.4进行护理,保证康复锻炼效果

老年骨科患者卧床时间长,肢体活动受限,而且不同的手术对或肢体摆放要求不同。因此,康复锻炼过程中必须贯穿护理,即应用人体力学原理,经常检查病人身体的生理曲度或肢置对功能的影响,以便采取良肢位、功能位或舒适,以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受压,缓解身体疲劳,有效预防肢体畸形。

2.4.2.5随时调整训练方法

根据伤情及康复训练效果,随时调整训练方法和计划。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防止畸形愈合。同时要避免过早、过量训练,以免影响骨折愈合,甚至造成骨折移位、假体脱位或再损伤的发生。

3体会

3.1提高了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实施“无陪”护理模式,加强了管床护士面对面的康复指导,起到了督促和鼓励的作用,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伤患,更重要的是通过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训练的自觉性。

3.2体现了骨科康复的整体性

实施“无陪”护理模式,使康复训练贯穿于骨科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从教育指导到预防治疗,全程关注患者的功能康复,起到了医生不能替代的指导作用,体现了骨科治疗与功能康复的一体性。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22-03

髋部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由于老年人群多合并骨质疏松症,摔倒或撞伤等均可导致髋部骨折,另外,一些关节疾病可导致患者疼痛,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及技术进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有研究显示,早期进行系统合理康复训练的患者,其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且效果更好[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后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60~75岁,平均(65.3±4.2)岁;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6±3.5)岁;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4±0.5)分,术前关节活动度(65.5±5.6)°。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65.7±4.2)岁;术前VAS为(7.6±0.7)分,术前关节活动度(65.2±6.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明确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同意进行髋关节置换;年龄>60岁;精神状态良好,能够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或出血性疾病者,排除精神意识不佳,无法沟通或昏迷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一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康复锻炼教育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早期康复护理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告知术后早期进行锻炼对康复的意义及重要性,以及康复期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使患者对康复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树立康复信心。②术后3 d左右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度的锻炼,主要包括患肢肌力训练、髋关节屈曲练习、踝关节活动、练习,交待锻炼中的注意事项及各动作要领和标准;待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步加大患肢锻炼强度,进行行走训练,学会利用助行器行走,进行床边早期活动等,以不损害关节功能为标准[3]。③出院时强调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保护人工髋关节,防止脱位,嘱咐患者院外根据计划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并定期复诊。

1.4 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住院时间,术后1周对患者髋部疼痛情况进行VAS评分,并观察关节活动度;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术后1周以及术后1、3、6、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关节功能、畸形等4个因素。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康复效果越好[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以达到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髋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5]。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髋关节置换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但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后功能的恢复除了与手术方式有关外,还与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有关。有研究显示,康复护理指导是否落实到位也是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6]。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术后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行走并进行日常生活;对于医师来说,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及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是重点[7],但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并不是单纯的手术处理能够解决的,这还需要术后系统康复锻炼及护理指导。多数文献研究显示老年髋关节置换后未进行系统锻炼者,虽然其疼痛缓解,关节功能达到预期,但与坚持康复锻炼者相比,其关节功能仍有明显差距[8-9]。此外,有研究提示老年患者关节置换后应早期进行锻炼,除了能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外,还能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术后早期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肌力训练、关节屈曲练习、练习等,并根据患者情况制订康复计划,逐步指导患者进行行走练习。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周时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治疗前改善,提示此时手术治疗效果起主要作用,但术后随访显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护理康复指导对患者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卫,李光第,宋丽君.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对关节功能恢复的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2):132-133.

[2] 梁芳,李燕霞,马婷.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96-97.

[3] 邱波,刘世清,彭昊.早期功能锻炼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意义[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7):22-23.

[4] 苏佳灿,叶韵杰,赵子夜,等.髋关节功能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8):3522-3526.

[5] 王伟华,李宁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246-247.

[6] 郭晓丽,夏欢欢,苗瑞华.全髋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351-353.

[7] 项英美,叶柳云,吴燕.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26-127.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6)

糖尿病为一种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临床上没有根治的方法,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基于其年龄较大、出现的并发症较多和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征,出现死亡现象较高。为进一步了解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康复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52±1.16)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62―81岁,平均年龄(71.05±1.32)岁。对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护理人员指引患者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以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具体状况采取讲座、一对一和发放宣传册等方法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对患者日常用药进行科学指引,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等。(2)饮食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效控制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控制脂肪摄入量,有效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同时,禁食辛辣食物、戒烟酒等。(3)运动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自身状况选取科学合适的运动方法,指引患者进行慢跑、步行和气功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每周保证3―5次的锻炼。

1.3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正确控制饮食率、合理运动率、服药依从性良好率、定期监测和复查率,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变化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状况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正确控制饮食率为70.97%(22/31),合理运动率为90.32%(28/31),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83.87%(26/31),定期监测和复查率为64.52%(20/31);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正确控制饮食率为32.26%(10/31),合理运动率为48.39%(15/31),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48.39%(15/31),定期监测和复查率为35.48%(11/31)。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状况,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变化状况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空腹血糖为(9.32±1.27)mmol/L,餐后2h血糖为(17.12±2.14)mmol/L,HbAlc为(9.11±2.01)%;实施护理后,分别为(7.11±1.71)mmol/L、(12.03±2.51)mmol/L、(7.23±3.05)%;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分别为(9.28±1.84)mmol/L、(17.86±1.15)mmol/L、(8.86±2.21)%;实施护理后,分别为(8.65±2.02)mmol/L、(15.21±1.41)mmol/L、(8.13±2.1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优于护理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应加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健康教育措施为一种依据患者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的措施,该种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和治疗方法、治疗意义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行为干预措施主要是从患者饮食和运动等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指引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禁食辛辣食物和高糖量食物,同时,依据患者具体状况指引其做适量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综上所述,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获得良好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正确控制饮食率、合理运动率、服药依从性良好率、定期监测和复查率、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因此,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值得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推广应用。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7)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56~82岁老年冠心病资料完整患者6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9岁,根据临床类型分为:心肌梗死型、心律失常型、心绞痛型[1]。临床表现有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的48例占75%;有疼痛症状44例,占70%;有并发症14例。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

2严密观察病情

2.1心肌梗死先兆症状观察:国内资料介绍,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者比一般成人少[1]。但在我院64例老年冠心病人中有先兆症状者占75%。主要先兆表现为周身乏力、胸闷,活动时心悸、气短、烦躁、心绞痛等症状,疼痛时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压大幅度波动,心电图S-T段改变,T波倒置或增高,均应警惕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症状应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2.2疼痛:一般认为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早期缺乏疼痛症状或疼痛表现不明显,疼痛部位不典型,以无痛性较多,根据我院64例患者资料统计看,有疼痛症状者占30%,并不少见,其中6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余者均为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痛。

2.3心律失常: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因此死亡率也较高,我院64例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者占50.5%,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后1~2周内,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根据特点和表现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防猝死。

2.4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2]。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进一步出现右心衰竭,颈静脉怒张、尿少、浮肿、肝大。

2.5休克:老年人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即便梗死面积不超过40%也易引起休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多出现在发病后的早期,临床表现为血压降低、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在我院64例患者中,有4例并发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休克是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致命并发症。

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心电监护使许多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以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

3康复护理

3.1急性期护理要点。

3.1.1休息:急性期应以治疗和卧床休息为主,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处于安静状态。发病一周内严格限制一切主动活动。在我院收治的病人中,有些老年病人因为床上翻身或用力大便而发生意外。发病后第2~3周,可使病人逐步坐起,床上活动。发病第4周,帮助病人逐步离床站立和在室内逐步走动。目前虽多数主张早期离床活动,但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较重,并发症多,故休息时间与病情变化就应有所延长,一般无并发症者第二周后期可离床活动。

3.1.2吸氧: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有利于心肌梗死的康复。确保有效的吸氧是急性期康复的重要环节,患者在急性期3~5天应给持续高流量吸氧3L/分~5L/分,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断吸氧1L/分~2L/分,以后逐渐改为必要时吸氧。由于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鼻粘膜脆弱等特点,我院多采用鼻塞法吸氧。病人容易接受并无多大痛苦。

3.1.3饮食及大便护理:饮食应以高热量、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的低盐、低脂,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因过饱会使血流大量集中于胃肠道,导致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而加重心脏衰竭。老年病人的饮食和营养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应注意大便的护理,因患者卧床休息时消化功能减低或使用止痛剂如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后胃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用力大便可增加心脏负担而诱发心律失常,因此保持老年冠心病心梗病人的大便通畅是很重要的康复措施。我们接收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住院后,常规每晚睡前服液体石腊或蕃泻叶代茶饮,排便时可给患者加大吸氧,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避免了因用力大便而致的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

4康复措施

4.1心理康复:目前国内一些心身疾病专家认为阵发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常有焦虑,当这些患者的情绪障碍消失后,心律失常会减轻甚至消失[1]。因此消除患者的情绪障碍往往是康复的关键。老年患者情绪不稳定,主要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长期给病人带来痛苦和折磨,造成生活上的困难,经济上的拮据,以及生活范围缩小,导致个性变异,多悲观恐惧,认为治疗无价值和孤独感或情感幼稚等,对痊愈信心不足。因此心理康复是关系到预后成败的关键。我们将心理康复贯穿于整个康复护理过程,首先与患者多交谈,了解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对安静、情绪稳定的患者,多从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康复意义等方面进行开导,积极配合康复计划;对情绪急燥、波动较大的患者,我们着重从心理上给予安慰,讲解情绪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不良情绪刺激对预后的影响,使患者能够顺利通过康复的心理难关,以乐观健康的心理对待疾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并实施康复计划。

4.2功能与生活康复:老年人随着组织器官的衰竭,机体免疫力下降,活动量减少,临床主诉也少,并发症多,康复缓慢。我们应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清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不活动的危害性,减少卧床休息时间,指导病人适度运动,严格遵循制订的康复程序。在活动前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注意事项,必要时吸氧15~30分钟后由护士在场指导,并在心电监护下分别记录活动前后的心率,注意血压变化。如活动后心率明显增快,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提示有可能活动量过大,应减少下次运动量,以确保安全。

4.3出院家庭康复指导。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8)

康复训练是指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通过专业的指导,以物理等方法来辅助患者康复,是骨科术后康复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的主体是患者自身,但是也离不开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尽管如此,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实际上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在高龄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是常见的。本文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老年骨科患者78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72~91岁,平均75岁。

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10 d进行康复训练,为了防止安全问题引发的更严重问题,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易发安全问题进行了预防控制。

结果

78例患者之中有1例在康复训练时出现了安全问题,包括头晕、胸闷等症状,在发生这种现象后立即给予急救,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不错效果,得到及时的恢复。7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康复训练后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8 d。

讨论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9)

1骨科老年患者的特点

1.1相同性特点

1.1.1由于生理条件的变化,感知觉出现明显退化。使老年患者反应迟钝、视力和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爱唠叨、任性、冈执性格呆板等,听觉、理解力下降和判断力明障碍。

1.1.2合并基础病。多数骨科老年患者住院,不仅仅是骨折或其他骨科疾病,同时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老年基础病。

1.1.3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只能做打针、发药的简单工作,只重视医师的话,对护士进的健康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不认真接受。1.1.4缺乏心理准备,由于老年骨折病人发病突然,加之疼痛较剧,大多会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的心理反应。

1.2骨科疾病特殊性骨科老年患者大多数是突发意外受伤,极少数是因骨科其他疾病住院。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通常在20天以上,基本是生活不能自理,靠他人协助完成,易发生并发症。

2骨科老年患者的需求

胡青[2]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95.77%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需要全面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病情发展康复的过程。有89.74%的老年患者需要知道医院及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分管医师和责任护士的姓名。96.15%的老年患者需要了解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照顾方法。根据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由于年龄的原因,对老年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需应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家庭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指导、安全行为指导等[3]。

3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3.1语言指导语言指导具有直接性、简捷性的特点。大多数老人认为生病住院给子女及家庭带来负担,突出表现为无价值和孤独心理[4]。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从患者进入病房时起,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热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属,做好自我介绍,并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各项规章制度、经管的医生护士等。对老年患者要尊重,使用尊称,语言交流要简单、明了、切题、表达清楚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心,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独感,产生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在宣教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患者熟悉的常用语,避免医学术语。当不得不使用医学术语时,应用简单的日常用语给患者解释这些术语的意思。并通过与患者交流的过程,细心观察、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需要。

3.2家属、陪护的教育患者住院不仅仅是患者本人与医护人员存在联系,还有患者的亲人,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患者的范畴,应向患者家属及陪护扩展。“家属系统理论”认为,当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家庭成员也必定出现相应的变化[5]。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应用于陪护管理中使之对规章制度能较好遵守,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普遍得到提高,病房陪护人员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家属作为患者最主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在患者发病期间,他们也承受着压力和打击并因此而焦虑,缓释这种焦虑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让他们和患者一起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有效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6]。

3.3把握时机进行教育由于老年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患病及生活环境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状态不稳定,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对骨科老年患者人宣教,首先要引起共鸣。当老人愿意与医护人员交流,倾诉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了解老人的心理动态、所需、所求。当产生共鸣时,我们的宣教内容才会让患者容易接受,使患者达到遵医行为的效果。

3.4换位思考护士要体谅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老人们的想法、要求,从而对宣教内容进行有序安排进行。如:普通患者住院时最关心的是床位位置、病房环境设施等,而突发意外伤害的患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自己的病情是否有危险,这些内容应及时介绍,至于规章制度等内容的介绍可在患者相对稳定以后再进行,在24h内完成即可。如果入院时就给患者讲太多的医院规则和制度、疾病知识,患者难以接受,更顾不上记住并照着去做,易产生逆反心理。要选择时机地宣传,要把健康宣教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临床工作中,我们只在入院当天为患者进行简单的病区环境介绍,认真调查评估患者,包括一般资料,情绪、吸烟、饮洒、饮食状况、体重、运动情况等项目;入院后2-3天进行饮食指导,之后选择患者精神状态较好的时候逐步进行用药指导、骨折的简单知识讲解,根据治疗方案,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对于出院指导,在出院前1~2d内完成。不能等到办理出院手续时才匆忙地向患者进行宣教,老年患者不容易记住,达不到预期效果。

3.5书面教育与操作演示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等不同的特点,将宣教内容及功能锻炼方法绘制成简单的图谱,采用简单易懂的语句口述,对肢体活动的方法采用操作演示后让患者复述,操作示范等,反复多次进行宣教,让患者熟记、掌握并养成遵医行为。由于骨科患者多是卧床,护士充分利用在与患者的每次接触时间,如进行治疗或技术操作时,采用一对一的进行宣教方法,患者更乐于接受,强化记忆。

3.6开展护患沟通座谈会护患沟通、患者与患者间的沟通,也不失是种有效的宣教方法。每月一次针对一个病房、一种疾病开展护患沟通座谈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患者,可以是治愈的,也可以足基本治愈的。向其他患者介自己坚持治疗,配合身心护理、战胜疾病的康复过程。以激发其他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达到早日康复的日的。

3.7出院联系卡的发放根据专科特点,制作患者出院联系卡,在患者出院后能随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复诊。我科在2011年通过联系卡的方式,患者与医护的主动联系取得很好的效果。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10)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后往往面临不少问题,有效的老年病治疗体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在老年病当中高血压是现代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以为高血压具有并发症概率高、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措施及运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措施及运用进行研究可以提高社区老年人治疗意识和防范高血压并发症的意识。本次研究收集2015年1月~10月9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按照一般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药物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对两组在高血压复发人数与遵循医生嘱托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现将有关措施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10月9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为(68.23±2.6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62~81岁,平均年龄为(69.12±2.73)岁。所有患者都符合高血压治疗标准,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96例患者中观察组按照一般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药物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对两组在高血压复发人数与遵循医生嘱托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1.2.1健康教育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的过程当中,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记忆减退,因此必要的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告知患者什么可以做,要经常保持,什么不能做,可以有效起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指导保持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避免噪音,保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

1.2.2饮食指导 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过程当中,饮食健康与否与对高血压的复发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治疗高血压防止高血压复发的关键所在,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护理当中,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不知道在患有高血压后要注意饮食,有的老年人还抽烟喝酒对高血压治疗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当中,社区医院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制作一个详细的食谱,告知饮食应该注意事项。高血压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要对患者大力宣教,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和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限制盐的摄入。

1.2.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现代疾病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辅助提高疾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帮助。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过程当中,很多老年人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加上身体不适,对高血压治疗产生恐惧的心理,不能理解疾病的护理措施,对有效的护理措施采取拒绝的太多,因此在实际的社会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的过程当中,社区医生要详细的告知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态平和、轻松、稳定,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赠送健康保健手册、杂志、介绍同病病友等。

1.2.4药物指导 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当中,科学有效的药物指导对防范高血压复发,控制血压具有重要的帮助。在社区医院的护理当中,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药物对治疗和控制老年高血压具有重要的帮助。社区医院护理人员搞嘱托患者要按时服药,正确的服药,提高药物的实际效果。药物防治高血压是老年患者最重要的措施。

2 结果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在复发人数为15例,遵循医嘱人数为28例。对照组在复发人数为5例,遵循医嘱人数为4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复发人数和遵循医嘱人数对比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3 结论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后往往面临不少问题,有效的老年病治疗体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在老年病当中高血压是现代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以为高血压具有并发症概率高、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6]。

本研究结果说明,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措施及运用采取健康教育、药物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唐艳萍.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44-545.

[2]衣扬.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537-538.

[3]董翠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259-260.

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篇(11)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12-02

脑出血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它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等特点[1]。尽管传统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然而却不能使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而造成的肩关节脱位、足下垂、肌肉萎缩等运动功能障碍得以改变,从而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使得患者精神压力巨大,并为社会和其家庭造成经济负担[2]。研究表明,对脑出血病人展开早期康复指导能使其远期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到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84例老年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到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84例老年脑出血病人。其中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43例。年龄介于66岁至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3 10.25岁。病程都在1至48小时之内,平均病程为17.36 11.24小时。将8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指导组,每组42人,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上并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在康复指导组,不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还展开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性指导。

1.3 评定疗效的标准

在病人入院以及治疗两周之后,使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与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测定表对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价。使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测定表来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当患者运动功能积分,也就是FMA小于50分时,则表明其存在严重功能障碍;当FMA介于51至84分时,则其功能障碍明显;当FMA介于85至95分时,则其功能障碍一般;当FMA介于96至99分时,则其功能障碍非常小;当FMA为100分时,则其无运动功能障碍。使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患者生活能力:当患者改良巴氏指数评分,也就是MBI介于0至24分时,其生活能力极为严重缺损;当MBI介于25至45分时,其生活能力严重缺损;当MBI介于46至70分时,其生活能力中度缺损;当MBI介71至95分时,其生活能力轻度缺损;当MBI为100分时,其没有生活能力缺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干预前后、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和绝对值表示,使用X2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2.1在入院之时,早期康复指导组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在MBI评分和FMA评分上没有明显差异。但经过两周治疗之后,常规组患者的MBI评分和FMA评分要比早期康复组的患者低。

2.2 早期康复指导组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在经过两周治疗之后都没有产生骨折、脑出血复发等并发症,并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并无明显的差别。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对老年脑出血病人展开早期康复训练能使其致残率降低,从而使老年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能力得到提升[3]。然而,最好何时进行老年脑出血病人的早期康复训练还有待研究[4]。此次研究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到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84例老年脑出血病人,并将这84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指导组。对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在康复指导组,不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还展开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性指导。结果表明,在经过两周治疗之后,常规组患者的MBI评分和FMA评分要比早期康复组的患者低。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骨折和脑出血复发等并发症,还有就是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并无明显差别。上述结果同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就表明,对老年脑出血病人展开早期康复指导能帮助其神经功能恢复,使其残疾程度得以减轻,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使其远期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凤霞.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4:6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