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3 10:47:11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1)

一、充分认识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实现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式正在由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确立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需要全行业高度重视旅游业的素质、质量。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对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贯彻落实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方针的需要。国家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旅游特别是国民旅游在扩大内需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市场、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特别是国内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督检查工作和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

(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依法行政的需要。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执法发展,要求政府职能从注重管理到注重服务转变,行政管理从权力导向型向规则导向型转换,行政执法从多头执法、权责不对应向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责一致转换。国务院制定的旅游行政法规、国家旅游局制定的行政规章,各省区市出台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都需要有一支正规有力的专门旅游执法队伍。

(四)解决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我国在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管理、市场秩序和员工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诸如低价运作、无证照、变相出让证照和超范围经营、旅游购物价格虚高、私收佣金等突出问题。在旅游质监执法工作中,也存在职能定位不准、法律地位不明、工作力量不够、法规依据不足、工作手段不力、工作条件不好等突出问题。履行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职责,稳定壮大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需要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

二、明确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性质和任务

(五)合理确定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性质。各地应根据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明确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能,承担全面受理旅游投诉、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和旅游行政执法工作任务,并行使相应监督检查权。

(六)明确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主要任务。当前,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承担起三项主要任务,即受理旅游投诉、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开展旅游行政执法。

(七)明确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职责分工。国家旅游质监机构,主要负责旅游质监政策、方针、制度的制定,负责协调、指导和督促其贯彻落实;省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承担组织、协调、指导省内旅游质监执法工作职责,同时依法开展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地市州和县市区两级质监执法机构,具体承担旅游质监执法的主要任务。

(八)逐步统一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组织形式。目前,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在全国基本是一致的。各地相继设立的旅游执法机构,省级可以设立旅游行政执法总队,市(地、州)可以设立旅游行政执法大队,县(市、区)可以设立旅游行政执法队。各地组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以及按何种方式组建,由本级政府根据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决定,省级旅游部门应该予以指导、督促和支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与旅游执法机构,可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投诉受理工作

(九)全面受理旅游投诉。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从专门负责受理旅行社投诉,尽快转到受理旅游者对各类旅游服务企业的投诉,包括对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店和旅游文化娱乐单位的投诉,要坚持有诉必理、理后必答、及时处理和化解投诉纠纷。

(十)明确投诉处理方式。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对所接受的旅游投诉,一般采用居间调解、转送其他部门、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和处罚、建议采取其他途径解决等方式处理。依法取得行政执法权的,依据授权进行行政裁决或做出处罚。

(十一)严格投诉受理工作规范。从接待、接受旅游投诉,到立案、调查、审理、调解、结案等各个环节,要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的受理文书,受理投诉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和工作规则办事,并注意文明用语、仪容礼貌和专业素养,注意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提高效率和质量。

(十二)设置并公布旅游投诉电话、投诉受理程序和工作规则。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积极支持、参与建设和开通"12301"旅游咨询投诉电话,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网上进行和受理旅游投诉。要在旅游经营服务场所、游客集散地和黄金周等重点时段,向游客和社会公众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制定并公布投诉程序、投诉规定和工作规则。

(十三)开展旅游消费教育和指导工作。积极探索旅游消费教育和指导工作的形式,通过旅游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消费课堂、发表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观点等多种形式,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合理维权。针对旅游服务中存在的热点问题、易发问题,建立面向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警示与提示机制,揭露旅游消费陷阱。

四、认真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

(十四)要依法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要在开展旅游团队、导游服务现场检查的基础上,依据授权或职责规定,逐步独立或与相关执法检查机构共同组织和开展对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餐馆、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店和旅游文化娱乐场所等各类旅游经营服务行为的现场检查。

(十五)创新现场检查方式。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在独立和共同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的同时,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内专家、游客等为本地常年旅游服务质量督查员,通过明查暗访向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情况和意见。

(十六)加强工作制度和规则建设。要把加强各项工作制度和规则建设作为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制定实行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工作程序、检查标准、检查方式、检查人员守则等工作规范,以规范工作、规范执法。

(十七)建立督查和报告制度。实行上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对下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开展服务质量检查工作的督查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全国旅游服务检查工作统计报告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检查工作的状况。

五、积极开展旅游行政执法

(十八)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旅游行政执法检查。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运用制定、修订法规和调整工作职能等途径,积极争取旅游行政执法检查和现场处罚权。

(十九)认真履行旅游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职责。经法规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授权,开展旅游执法检查和现场处罚的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按照法规和授权,积极开展旅游执法检查。

(二十)积极参与联合旅游行政执法。政府授权参与旅游综合执法或联合执法的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行政执法工作。

六、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协调配合和内外交流

(二十一)加强地区间的协调配合。要加强区域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合执法、协调办理旅游投诉案件的机制,鼓励、支持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开展横向协作交流。

(二十二)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建立跨境、跨国旅游质监执法协作交流机制,共同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

七、进一步提高旅游质监执法队伍素质

(二十三)明确对旅游质监执法队伍人员的基本要求。旅游质监队伍要有奉献精神,要熟悉业务和法律法规,善于开拓创新,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十四)要选择配备高素质的旅游质监执法人员。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选择配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的干部,要关心在旅游质监执法岗位上工作干部的成长。

(二十五)加强旅游质监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各地要建立制度、制定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旅游质监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各级旅游质监机构和人员自身,也要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工作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十六)建立专门的考核奖励制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质监执法机构和人员的考核、评优、表彰制度,促进旅游质监执法工作水平和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八、努力改善旅游质监执法工作条件

(二十七)进一步提高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地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和有关方支持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将其作为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和建设旅游强国、强省、强市的战略性工作,与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设施建设、市场推广和客源开发一起抓紧抓实。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2)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41号文件的被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旅游业由传统的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支柱产业,这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人才始终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旅游业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能满足现代服务业标准的旅游高端人才异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鲜明提出了人才开发要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国家教委设立了新的旅游类的专业硕士学历——旅游管理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设立为中国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了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

    2010年9月,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MTA招生对象为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要求专科毕业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毕业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博士毕业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应届本科生不允许报考。MTA报考人员要通过每年1月份国家进行的MBA联考。MTA与MBA考生的考试内容相同,均参加MBA联考,在报考时选择MTA。MTA学员可以选择脱产或者在职进行学习,脱产学习时间为2年,在职学习时间一般比脱产学习时间多一年。MTA学员毕业后,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国家正式的硕士学位证和硕士毕业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既包括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交通部门、商业部门、会展部门、建设部门、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MTA教育必须进行研究方向的设置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由于MTA教育刚刚开始,各个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在进行具体的研究方向设置时,都是具有摸索的性质,所以,本人在此提出关于MTA研究方向设置的一些想法,以供方家商榷。

    一、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校的优势研究领域进行MTA方向设置

    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各个高校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灵活设置MTA研究方向。比如,华侨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是教育部最早批准成立的全国八所旅游高等院校之一(1983),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单位,也是国内第一家可以直接向海外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旅游院系。华大旅游学院有着“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全国四家)、部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特色学科点,形成了面向境内外招生、覆盖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完备的办学体系。所以,其MTA研究方向设置有境内与境外方向,就是与其面向国内与国际的优势结合而设置的。另外,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充分发挥自己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研究较为擅长的优势,在其MTA研究方向中设置了民族旅游方向。

    二、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区域旅游发展开设MTA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旅游发展差异较大,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应当结合本区域的旅游发展,灵活设置MTA方向,以达到服务经济建设大局这一目标。比如,南开大学MTA开设了港口与邮轮旅游管理方向,这就是结合了天津的港口城市特点与力争国际邮轮经停天津这一发展趋势而进行的灵活设置,符合天津未来的旅游发展趋势,也有较大的实际需求。而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位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内生态旅游开发的需求较大,所以设置有生态旅游方向。

    三、开设MTA的教育方向应当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MTA教育是以专业实践与应用为导向对学生实施培养教育,因此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实务性工作。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其运行过程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酒店、旅行社、景区和景点等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航空、铁路、游船等交通部门;商品零售、旅游购物等商业部门;会议、展览等会展部门;园林绿化、生态恢复、文物、建筑、艺术装饰等建设部门;旅游策划、旅游广告宣传、管理咨询等旅游智业部门;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MTA教育应当可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以传统的旅游企业来说,中国旅游市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内许多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酒店、旅行社等)面临能够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学生通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将成为目前国内正求贤若渴的传统旅游企业的抢手人才。

    对于众多的与旅游相关的新兴行业(如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制造业)来说,也存在着大量人才短缺的现象。以旅游地产为例,根据国际权威结构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都将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地产作为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型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受到业界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但人才问题是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受限的因素之一,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旅游地产专门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MTA的旅游地产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专门设置的。学生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可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与相关能力,毕业后将在旅游地产行业大展宏图。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创建于1985年,旅游管理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获得部级的旅游管理学科实验中心、获得自治区优质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旅游市场学和旅游规划获得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获得部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项目30项,横向项目60项,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在2008年全国92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也是首批获得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其2011年MTA专业方向设置为以下几个方向:

    1、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民族旅游研究方面较强,设置这一方向主要针对广大中西部民族地区招生,可以与顶尖旅游院校展开错位竞争。

    2、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承担大量旅游规划项目,对景区尤其是新建景区的各级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吸引力。

    3、生态旅游与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生态旅游研究方向有较大优势,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森林公园及生态型景区,对中高级生态旅游管理人才有较大需求。

    4、国际酒店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内第一批设立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近年国内很多城市有大量高星级酒店落成,有大量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需求。

    5、旅游公共管理

    设置这一方向对提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有较大意义。

    6、旅行社与会展管理

    主要面对旅行社与会展行业。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3)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41号文件的被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旅游业由传统的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支柱产业,这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人才始终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旅游业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能满足现代服务业标准的旅游高端人才异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鲜明提出了人才开发要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国家教委设立了新的旅游类的专业硕士学历——旅游管理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设立为中国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了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

2010年9月,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MTA招生对象为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要求专科毕业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毕业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博士毕业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应届本科生不允许报考。MTA报考人员要通过每年1月份国家进行的MBA联考。MTA与MBA考生的考试内容相同,均参加MBA联考,在报考时选择MTA。MTA学员可以选择脱产或者在职进行学习,脱产学习时间为2年,在职学习时间一般比脱产学习时间多一年。MTA学员毕业后,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国家正式的硕士学位证和硕士毕业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既包括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交通部门、商业部门、会展部门、建设部门、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MTA教育必须进行研究方向的设置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由于MTA教育刚刚开始,各个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在进行具体的研究方向设置时,都是具有摸索的性质,所以,本人在此提出关于MTA研究方向设置的一些想法,以供方家商榷。

一、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校的优势研究领域进行MTA方向设置

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各个高校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灵活设置MTA研究方向。比如,华侨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是教育部最早批准成立的全国八所旅游高等院校之一(1983),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单位,也是国内第一家可以直接向海外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旅游院系。华大旅游学院有着“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全国四家)、部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特色学科点,形成了面向境内外招生、覆盖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完备的办学体系。所以,其MTA研究方向设置有境内与境外方向,就是与其面向国内与国际的优势结合而设置的。另外,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充分发挥自己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研究较为擅长的优势,在其MTA研究方向中设置了民族旅游方向。

二、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区域旅游发展开设MTA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旅游发展差异较大,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应当结合本区域的旅游发展,灵活设置MTA方向,以达到服务经济建设大局这一目标。比如,南开大学MTA开设了港口与邮轮旅游管理方向,这就是结合了天津的港口城市特点与力争国际邮轮经停天津这一发展趋势而进行的灵活设置,符合天津未来的旅游发展趋势,也有较大的实际需求。而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位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内生态旅游开发的需求 较大,所以设置有生态旅游方向。

三、开设MTA的教育方向应当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MTA教育是以专业实践与应用为导向对学生实施培养教育,因此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实务性工作。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其运行过程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酒店、旅行社、景区和景点等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航空、铁路、游船等交通部门;商品零售、旅游购物等商业部门;会议、展览等会展部门;园林绿化、生态恢复、文物、建筑、艺术装饰等建设部门;旅游策划、旅游广告宣传、管理咨询等旅游智业部门;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MTA教育应当可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以传统的旅游企业来说,中国旅游市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内许多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酒店、旅行社等)面临能够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学生通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将成为目前国内正求贤若渴的传统旅游企业的抢手人才。

对于众多的与旅游相关的新兴行业(如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制造业)来说,也存在着大量人才短缺的现象。以旅游地产为例,根据国际权威结构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都将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地产作为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型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受到业界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但人才问题是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受限的因素之一,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旅游地产专门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MTA的旅游地产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专门设置的。学生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可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与相关能力,毕业后将在旅游地产行业大展宏图。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创建于1985年,旅游管理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获得部级的旅游管理学科实验中心、获得自治区优质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旅游市场学和旅游规划获得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获得部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项目30项,横向项目60项,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在2008年全国92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也是首批获得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其2011年MTA专业方向设置为以下几个方向:

1、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民族旅游研究方面较强,设置这一方向主要针对广大中西部民族地区招生,可以与顶尖旅游院校展开错位竞争。

2、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承担大量旅游规划项目,对景区尤其是新建景区的各级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吸引力。

3、生态旅游与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生态旅游研究方向有较大优势,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森林公园及生态型景区,对中高级生态旅游管理人才有较大需求。

4、国际酒店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内第一批设立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近年国内很多城市有大量高星级酒店落成,有大量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需求。

5、旅游公共管理

设置这一方向对提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有较大意义。

6、旅行社与会展管理

主要面对旅行社与会展行业。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将旅游业提升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各地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呈增长趋势,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旅游行业,为旅游行业发展服务是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学生的直接目标,但目前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有业不就”现象。为深入分析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因素,本文以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其深层原因。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调查 

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为2012年,目前,已毕业一届专科学生,本科生尚未毕业,在校本科生共四届: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共调查四届学生140人,以其为例,从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及就业意向方面说明。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大四21人,占15%,大三28人,占20%,大二34人,占24.3%,大一57人,占40.7%,男生24人占17.1%,女生116人,占82.9%,民族组成中,汉族74人,占52.9%,维吾尔族38人,占27.1%,哈萨克族22人,占15.7%,其余为回族、蒙古族6人,占4%。在新疆14地州中均有生源,其中南疆42人,占30.1%,北疆(天山以北)98人,占69.9%。被调查学生中,有74人家长为农民,占52.9%,工人14人,占10%,其余有教师、干部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倾向于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其次为非旅游行业的工作,再次为自主创业,仅仅66%的学生愿意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工作,汉族学生较少数民族学生倾向于从事旅游企业相关工作,民族学生较倾向于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相关工作。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态度分析 

总体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态度比较乐观占半数以上,1/3表示一般;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学生所持态度不同,大四学生持不乐观、一般态度的占2/3,大一学生4/5学生持乐观或一般态度。不同民族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态度差异不大,持比较乐观态度者居多。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借助spss19.0分析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就业意向,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知显著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年级、家庭经济、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等因素。 

(一)不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的选择倾向不同 

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较倾向于旅游企业相关工作,说明随着学生对本专业认知的增加,其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就业选择时也较多地考虑旅游相关行业。2015级学生较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非旅游行业相关工作,这与新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不够、存在故有的偏见有关。2013级学生较倾向于自主创业,这与目前国家的高校自主创业政策及学校相关政策有关,学生独立意识、创业意识增强,大三学生有一定的实习经验,人际网络较密,使其产生独立自主创业的想法。2014级学生倾向于旅行社工作,这与大二学生刚刚结束的旅行社、景区实习有关,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使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亲自旅行社、景区实践,对其工作流程较为熟悉,在现有的选择中,无疑是最能掌握的一个,这也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其就业选择具有影响。 

(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影响其就业认知 

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的直接体现为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若学生主动选择该专业则其对旅游管理专业较为感兴趣,也倾向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不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呈现一定差异,2012级学生有多于1/2是因为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1/3是因为被调剂;2015级多于1/2是因为被调剂,1/3是因为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2013级、2014级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的稍多于被调剂的,各年级学生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时较少受家人、老师、朋友影响,出于自愿或被迫的情况较多。汉族和少数民族因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或被调剂而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当。不同年级均有一半以上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比较感兴趣,很不感兴趣共2位学生,一位为汉族学生、一位为维吾尔族学生,分析原因两位都是被调剂的学生。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学生就业认知 

从不同年级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看,感觉课程设置一般的学生57人,大四学生对课程设置持不太满意态度的接近半数,大一至大三学生由于没有完全接触课程,大部分学生感觉满意。从不同民族学生看,汉族学生对课程设置持一般态度的接近半数,有23人持不满意态度,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设置大部分感觉比较满意,维吾尔族学生持满意态度的人数最多,可见,在民汉合堂教学中平衡不同民族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是一个重要课题。专业课程是学生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重要窗口,由于高年级学生对本专业了解较为全面,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需要的知识之间有一定认识,若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行业需要知识之间难以对接时,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意向将会重新考虑。民族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满意,其对未来就业较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见目前学校所设专业课程较符合民族学生需要,也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接。

(四)家庭状况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 

调查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较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大,对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也较倾向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就业。被调查对象中,半数以上学生父母职业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及较差,可见,大部分被调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的安全性体验较差,对旅游相关行业的信赖度较低,不能完全接受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分析家庭经济较好、父母职业为教师、干部、工人等的学生,其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明显较高,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明显看好,倾向于选择旅游企业等相关旅游职业。 

四、做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引导 

(一)开展年级间学生交流,强化专业认知 

高年级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课程之后,具有较深刻的专业认知,其对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开展年级间学生交流,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认识本专业及未来的可能方向,并结合自身条件作出适当调整,从而探索较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与实习之路。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使高年级学生提出自身面对的困惑,与教师一起探讨,使教师对学生的困惑有全面掌握,并积极向学校反映,需要学校层面出面解决的,由学校层面解决,需要学生自身克服的,由学生自身克服,需要家长配合的,积极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需要社会给予共同的关注的由社会共同面对。 

(二)树立旅游管理专业在高中生中的良好形象 

目前,高中生在备战高考中面临较大压力,没有时间思考走进大学的专业选择,高中教师也多为数理化政史语文英语等专业的师范生,鲜有旅游管理毕业生,因此,高中生对旅游的认知为零,又由于旅游中一些不好事件的影响,使得高中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持有偏见。绝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均不会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或者迫于高考分数,即使高考志愿是主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也多是因为自己的高考分数在同类高校中选择旅游管理专业较合理;或者是被调剂。在高中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一无所知情况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然困难,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的认知较少故而不乐观。高校可以定期到高中开展宣讲,或者与高中教师交流,通过高中教师增加高中生对旅游管理的认识,使高中生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从而增加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进而倾向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 

(三)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5)

为了满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方向所在。综观各高职院校的改革,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是关注的重点。笔者从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专业意识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一、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确定专业方向

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目前,在专业的设置上,旅游院校利用其优势,开设有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等专业,但也有不少的院校只设旅游管理专业,把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培养的是具有宽泛知识、在各岗位都能发挥作用的“多面手”。

然而从学科的分支来看,旅游管理学科是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包括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风景区管理、会展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休闲娱乐管理、旅游行政管理等方向。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而不应该是各行业都能用的“多面手”。

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有去旅行社当导游的,有去酒店做服务的,也有去会展企业的等等。但从忠诚度来看,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经常换单位。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工作单位的期望高,感觉不合适就换工作,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广却不专,似乎在哪个岗位都能用,但用起来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旅行社需要的新手少,却有很多毕业生想进旅行社;酒店需要的毕业生多,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愿去酒店;会展企业的人才少,而会展专业的学生不多。

如何解决学与用的问题、解决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把旅游管理专业分为多个专业方向,按市场需要灵活、及时地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按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如旅行社方向、旅游酒店方向、旅游景区方向、会展方向等,这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可以解决以上矛盾。针对广西的经济发展情况,目前旅行社的员工趋于饱和,酒店人才缺乏,随着广西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设置酒店方向和会展方向。我校地处南宁,南宁市的会展业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会展人才和酒店人才的需求量大,旅游管理专业的方向侧重点应在于酒店方向和会展方向。

二、注重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所谓专业意识是指自觉运用本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在其职业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在从事本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具体内容涉及服务意识、自觉行为意识、竞争意识、服从意识与创新意识等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侧重于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专业意识是一种意识形态,其形成的过程较长,旅游专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学生进校开始进行。

(一)在入学时注重专业意识培养

入学教育的环节之一是专业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中既要让学生认识本专业,了解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学习环节,又要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领域有所了解,让学生喜欢本专业。同时,把专业意识培养的方案交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专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要注意自己的专业意识的培养,比如礼貌待人、人际交往等。

(二)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注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意识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养成可从日常生活做起。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缺乏服务意识。建议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为老师服务的班规,如每天都有学生做好值日工作,帮老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等,日积月累,学生的服务意识会慢慢形成。礼貌待人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在教学当中,把礼仪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教师也要身体力行,在班级中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的氛围。有的旅游院校要求学生进校后购买统一的服装,要求上课统一着装,这也是培养酒店方向的学生良好专业意识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按高职教育的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专业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实践训练。按高职的教育要求,实践技能训练应占教学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在教学当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提高其动手能力。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院校的重视。

(二)口才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口头表达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如同服务意识的形成一样,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来自于不断的训练。每一堂课的课前十分钟可用来进行口才训练,三年下来,每个学生都将得到多次上台讲演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将大大提高。

(三)以赛代训

技能竞赛是丰富和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能逐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旅游行业的技能竞赛已在各高校和企业大力开展。大力倡导、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优秀学生的参赛表现会得到相关业务单位领导的肯定和赏识,从而直接赢得参与企业工作的机会。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6)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41号文件的被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旅游业由传统的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支柱产业,这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人才始终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旅游业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能满足现代服务业标准的旅游高端人才异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鲜明提出了人才开发要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国家教委设立了新的旅游类的专业硕士学历——旅游管理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设立为中国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了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

2010年9月,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MTA招生对象为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要求专科毕业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毕业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博士毕业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应届本科生不允许报考。MTA报考人员要通过每年1月份国家进行的MBA联考。MTA与MBA考生的考试内容相同,均参加MBA联考,在报考时选择MTA。MTA学员可以选择脱产或者在职进行学习,脱产学习时间为2年,在职学习时间一般比脱产学习时间多一年。MTA学员毕业后,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国家正式的硕士学位证和硕士毕业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既包括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交通部门、商业部门、会展部门、建设部门、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MTA教育必须进行研究方向的设置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由于MTA教育刚刚开始,各个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在进行具体的研究方向设置时,都是具有摸索的性质,所以,本人在此提出关于MTA研究方向设置的一些想法,以供方家商榷。

一、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校的优势研究领域进行MTA方向设置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7)

一、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意义与作用

教学质量标准是不同类型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质体现。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类型还很新,迫切需要各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工程中内更新办学理念,按照教学质量标准来确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特色。构建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意义如下:一是向全社会展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准,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创造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确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应有的地位。二是通过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标准,引导教学质量建设具有实效的进行。高职教学质量标准在教学中具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对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等的依据;二是用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督导的主要依据和评价标准;三是作为学院对学生、企业、相关院校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的信息平台。

二、高职专业质量标准构建过程———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在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培养出能主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眼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旅游管理知识为基础,以管理能力为重点,以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面向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德能合一、知行合一、具有良好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分析职业、工作与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行业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对学生即将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的分析过程,应通过对具体职业所包含的具体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所包含的操作步骤的逐一进行列举剖析,教学工作者从中掌握从事具体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以及各个知识和技能内容的各自相应的具体要求。分析职业的基点是职业岗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如下。1.国内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服务与管理工作。2.国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培训部从事员工培训工作。3.国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从事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工作。4.国内外旅行社从事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和旅游饭店餐厅、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5.国内外旅行社、旅游饭店从事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三)设计与描述教学质量标准方案确定培养目标以及分析职业、工作和能力所得出来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和职业规范等要求,这些都是一些初步的简单设想,这些设想只有在标准方案制定形成以后才能得到实现。设计与描述标准方案就是把这些设想逐步变成在逻辑上让它清晰,在科学原理上让它可靠、具体、能够有效实施的方案。例如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对于标准方案的描述如下。人才培养以“国际合作,校企融合,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为模式;课程体系以道德养成为主线,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为重点,搭建基础教育、道德养成、职业发展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夯实在校生理论、知识基础;职业发展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运行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牢学生的职业发展根基;道德养成平台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全面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第三学期划分为三个方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产品设计开发技能;计调外联技能;旅游电子商务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景区服务与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及案例分析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景区服务技能;规划开发技能;景区营销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导游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导游带团实务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导游带团技能;导游词创作技能;导游营销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四)分析与评估设计方案质量标准方案设计出台以后,是否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是否科学可行,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其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效果的评价。当然,质量标准不规定评价的具体程序,只为这种评价提供一定程度的价值导向。

作者:杜娟 周恩超 黄雪野 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8)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 安全管理

第二条 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在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三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保护旅游者的人身、财物安全。

第四条 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是:

(一)制定国家旅游安全管理规章,并组织实施;

(二)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对旅游安全实行综合治理,协调处理旅游安全事故和其它安全问题;

(三)指导、检查和监督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

(四)负责全国旅游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旅游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协调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六)负责全国旅游安全管理方面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安全法规;

(二)制定本地区旅游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协同工商、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对新开业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规定制度及其消防、卫生防疫等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参加开业前的验收工作;

(四)协同公安、卫生、园林等有关部门,开展对旅游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向旅游者敲许、勒索、围堵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五)组织和实施对旅游安全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六)参与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七)受理本地区涉及旅游安全问题的投诉;

(八)负责本地区旅游安全管理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 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汽车和游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娱乐场所和其它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是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其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是:

(一)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二)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职工;

(四)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检查、监督;

(五)把安全教育、职工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技能,对新招聘的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六)新开业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开业前必须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对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规章制度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不合格者,不得开业;

(七)坚持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安全管理漏洞,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八)对用于接待旅游者的汽车、游船和其它设施,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况,在运营前进行全面的检查,严禁带故障运行;

(九)对旅游者的行李要有完备的交接手续,明确责任,防止损坏或丢失;

(十)在安排旅游团队的游览活动时,要认真考虑可能影响安全的诸项因素,制定周密的行程计划,并注意避免司机处于过分疲劳状态;

(十一)负责为旅游者投保;

(十二)直接参与处理涉及单位的旅游安全事故,包括事故处理、善后处理及赔偿事项等;

(十三)开展登山、汽车、狩猎、探险等特殊旅游项目时,要事先制定周密的安全保护预案和急救措施,重要团队需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三章 事故处理

第七条 凡涉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故均为旅游安全事故。

第八条 旅游安全事故分为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四个等级:

(一)轻微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者;

(二)一般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至10万(含1万)元者;

(三)重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或旅游者重伤致残,或经济损失在10万至100万(含10万)元者;

(四)特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多名,或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者。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和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条 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一般、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后,要尽快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对重大、特大安全事故,要同时向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一般、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旅游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有关方面,组织对旅游者进行紧急救援,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第四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二条 对在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评比考核,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预防措施落实,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宣传和培训工作扎实,在防范旅游安全事故方面成绩突出,一年内未发生一般性事故的;

(二)协助事故发生单位进行紧急救助、避免重大损失,成绩突出的;

(三)在旅游安全其它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

第十三条 对在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个人,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评比考核,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热爱旅游安全工作,在防范和杜绝本单位发生安全事故方面成绩突出的;

(二)见义勇为,救助旅游者,或保护旅游者财物安全不受重大损失的;

(三)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

(四)在旅游安全其它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

第十四条 对在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检查落实,对当事人或当事单位负责人给予批评或处罚:

(一)严重违反旅游安全法规,发生一般、重大、特大安全事故者;

(二)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长期不能发现和消除,导致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者;

(三)旅游安全设施、设备不符合标准和技术要求,长期无人负责,不予整改者;

(四)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混乱,造成恶劣影响者。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9)

一、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确定专业方向

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目前,在专业的设置上,旅游院校利用其优势,开设有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等专业,但也有不少的院校只设旅游管理专业,把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培养的是具有宽泛知识、在各岗位都能发挥作用的“多面手”。

然而从学科的分支来看,旅游管理学科是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包括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风景区管理、会展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休闲娱乐管理、旅游行政管理等方向。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而不应该是各行业都能用的“多面手”。

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有去旅行社当导游的,有去酒店做服务的,也有去会展企业的等等。但从忠诚度来看,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经常换单位。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工作单位的期望高,感觉不合适就换工作,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广却不专,似乎在哪个岗位都能用,但用起来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旅行社需要的新手少,却有很多毕业生想进旅行社;酒店需要的毕业生多,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愿去酒店;会展企业的人才少,而会展专业的学生不多。

如何解决学与用的问题、解决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把旅游管理专业分为多个专业方向,按市场需要灵活、及时地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按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如旅行社方向、旅游酒店方向、旅游景区方向、会展方向等,这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可以解决以上矛盾。针对广西的经济发展情况,目前旅行社的员工趋于饱和,酒店人才缺乏,随着广西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设置酒店方向和会展方向。我校地处南宁,南宁市的会展业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会展人才和酒店人才的需求量大,旅游管理专业的方向侧重点应在于酒店方向和会展方向。

二、注重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所谓专业意识是指自觉运用本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在其职业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在从事本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具体内容涉及服务意识、自觉行为意识、竞争意识、服从意识与创新意识等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侧重于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专业意识是一种意识形态,其形成的过程较长,旅游专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学生进校开始进行。

(一)在入学时注重专业意识培养

入学教育的环节之一是专业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中既要让学生认识本专业,了解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学习环节,又要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领域有所了解,让学生喜欢本专业。同时,把专业意识培养的方案交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专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要注意自己的专业意识的培养,比如礼貌待人、人际交往等。

(二)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注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意识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养成可从日常生活做起。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缺乏服务意识。建议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为老师服务的班规,如每天都有学生做好值日工作,帮老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等,日积月累,学生的服务意识会慢慢形成。礼貌待人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在教学当中,把礼仪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教师也要身体力行,在班级中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的氛围。有的旅游院校要求学生进校后购买统一的服装,要求上课统一着装,这也是培养酒店方向的学生良好专业意识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按高职教育的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专业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实践训练。按高职的教育要求,实践技能训练应占教学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在教学当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提高其动手能力。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院校的重视。

(二)口才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口头表达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如同服务意识的形成一样,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来自于不断的训练。每一堂课的课前十分钟可用来进行口才训练,三年下来,每个学生都将得到多次上台讲演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将大大提高。

(三)以赛代训

技能竞赛是丰富和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能逐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旅游行业的技能竞赛已在各高校和企业大力开展。大力倡导、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优秀学生的参赛表现会得到相关业务单位领导的肯定和赏识,从而直接赢得参与企业工作的机会。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10)

如何将旅游这一学科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合旅游业市场需求的人才?这是国内开设旅游专业教育的所有高校都在进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为例,对旅游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出思考。

1.云南高校旅游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A.云南高校旅游教育专业的现状分析

a.开办旅游专业的状况

云南省本科院校中开设有关旅游专业的学校有8所,包括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学院、昆明学院、大理学院和玉溪师范学院。各院校的旅游专业都是依托于其他学科,形成了二级分科或者三级分科,但也各具特色。

b.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学制状况

在云南省的8所旅游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如云南大学的旅游专业属于工商管理专业下的分支专业,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是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开设的特色专业。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本学位下设有有两方向:旅游与休闲管理和旅游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分两个方向:旅游教育(师范类)和旅游策划与规划(非师范类)]四个方向。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追踪国内外旅游研究动态与应用前沿,以云南建设旅游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强省为依托,充分应用多学科综合集成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对各具特色的旅游地规划、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等进行研究,努力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区域规划、旅游规划等学科理论、方法和技能等,能在旅游管理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旅游管理、旅游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人才。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旅游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旅游教育、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中等旅游学校、旅游职业学校从事旅游教学、旅游教育研究及相关教育管理工作;可在旅游管理部门从事旅游规划、旅游信息系统技术、旅游管理等工作。可在旅行社、景区、旅游公司等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导游、市场营销以及旅游项目创意与宣传等工作;可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社区等从事休闲管理工作。

各高校本科学制均为四年,专科一般三年,研究生学制三年。本科生、硕士生毕业时符合条件者分别授予管理学学士、硕士学位。

c.课程设置状况

1997年,国家教委将旅游学科归属于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纵观我省高校的旅游专业,基本上都是按照国家旅游专业目录开设课程。如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

主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旅游地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规划等基本理论类课程;大学英语、英语听说、旅游英语、旅游信息系统等语言类与信息类课程;并开展系统的旅游区(点)、旅游企业、休闲企业实习实践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旅游教育方向主要课程:旅游美学、旅游策划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电子商务及旅行社、酒店、客房及餐饮服务等经营与管理类课程外,尚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课件制作以及教学实习等。

休闲管理方向主要课程:旅游广告策划、休闲管理、休闲设计、休闲资源开发与规划、休闲产业市场营销、主题公园规划与设计、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

虽然全国旅游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人才的输出数量和输出质量却令人担忧。

B.云南省高校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a.实践目标不够明确

学生们在没有充分了解专业情况,清楚专业方向之前,学习无目的,实践无方向,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实践能力差,同时也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对专业失去兴趣。另外,经过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培养,有的学生本身对实践课程不感兴趣,只求在理论课程上获取高分,这样即使学校设置了实践课程,他们也不会真正的融入实践。其次,在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即使开展了实践活动,学生们也会因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使实践盲目、低效。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与市场相结合。

b.实践环节投入力度不够

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来看,教育一直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实践培养的态度上,高校方面通常只是迫于统一教学计划的压力,部分学校安排只有2~3个月的实习时间,甚至更短;各级旅游高等教育机构对实践课程的重视不够,没有深刻认识到实践课程在旅游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际作用。旅游实践的意识还不够深刻。另外旅游专业下各个方向在教育实习中内容一样,并未按所学的方向进行合理安排[1]。

据调查:我国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必须实习,其中要求学生实习时间超过半年的院校比例为56.7%,3~6个月的院校比例为32.8%,3个月以内的为31.04%。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达到了旅游企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教学中大量引入实践的做法在我国还并未成为主要的方法。这也是目前我国旅游专业教育的问题所在。

c.选修课时所占比例小

从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虽然课程的开设上具有特色,但是不管是哪个方向开设的基础理论课时在课程中的比例都很大,而选修课所占的课时比例却很少。在研究生阶段,专业选修课更少,基本上到研二就是跟着导师做课题。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向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吸取经验,比如日本的立教大学,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来选择或者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来深入,总共有124学分,专业选修课专业选择科目30学分,占了总学分的24%①。

d.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足

旅游教育既是高层次的,又是应用性的,在确立培养方向和目标时,要在坚持旅游教育与旅游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重视理论体系学习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随着就业观念、人才供需和企业用人的变化,职业道德和职业养成类的课程要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予以安排,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将学生的学习观转到“社会承认的是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学过什么”上来,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生存的基本素质,更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职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学生,才能在旅游企业中充分施展才能。

2.云南高校旅游专业的对策分析

A.明确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能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决定着高校所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是否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云南本科院校开设的旅游专业来看,各具特色。但是在培养目标上仍是较模糊,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所需脱节,并未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旅游高等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设置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专业结构要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相适应[2]。围绕培养目标,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制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可考虑通过设置不同选修组课或设置不同档次课程进行组合等办法达到使同一专业有不同培养模式的目的[3]。

B.理论学习、实践环节并重从学生到老师,从基层到管理者,从学校到部门,都应该重视旅游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

从领导思想和老师态度上要进行根本的改变,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条文和教学规定来规范老师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意识。并配以科学的教学计划来贯彻实施,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来重视旅游实践教育,把它当作振兴旅游教育、振兴旅游业的大事来抓,为学生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

C.拓宽口径,增强适应性

现代旅游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就业竞争的激烈,因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结合学生兴趣,在课程上也要拓宽口径,增强适应性[4]。如云南师范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分出四个方向,即旅游与休闲管理方向、旅游经济管理方向、旅游教育(师范类)方向和旅游策划与规划(非师范类)四个方向,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后劲。另外,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大选修课的量,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这也是拓宽口径的一个方面。

D.突出特色,注重能力培养

旅游行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行业,对于从业人员有特殊的要求。在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设置中,首先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如旅游礼仪、旅游外语、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地理学等特色课程不可缺少,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其次,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能力,还包括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将能力培养贯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5]。

E.重视职业素质的教育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的旅游行业人才。但是,在一些调查中,旅游企业在评价旅游人才时,不管是哪个层次的人才,对于其职业素养都不甚满意。为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首先,可以开设职业道德、职业生涯或是职业指导方面的教育课程,让学生理性、全面地看待旅游业。其次,教师要积极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手段,逐步建立起学生的专业感情,培养职业素养,奠定其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石。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篇(11)

章名第二章安全管理

第二条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在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三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保护旅游者的人身、财物安全。

第四条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是:

(一)制定国家旅游安全管理规章,并组织实施;

(二)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对旅游安全实行综合治理,协调处理旅游安全事故和其它安全问题;

(三)指导、检查和监督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

(四)负责全国旅游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旅游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协调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六)负责全国旅游安全管理方面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五条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安全法规;

(二)制定本地区旅游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协同工商、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对新开业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规定制度及其消防、卫生防疫等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参加开业前的验收工作;

(四)协同公安、卫生、园林等有关部门,开展对旅游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向旅游者敲许、勒索、围堵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五)组织和实施对旅游安全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六)参与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七)受理本地区涉及旅游安全问题的投诉;

(八)负责本地区旅游安全管理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汽车和游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娱乐场所和其它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是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其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是:

(一)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二)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职工;

(四)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检查、监督;

(五)把安全教育、职工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技能,对新招聘的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六)新开业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开业前必须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对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规章制度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不合格者,不得开业;

(七)坚持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安全管理漏洞,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八)对用于接待旅游者的汽车、游船和其它设施,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况,在运营前进行全面的检查,严禁带故障运行;

(九)对旅游者的行李要有完备的交接手续,明确责任,防止损坏或丢失;

(十)在安排旅游团队的游览活动时,要认真考虑可能影响安全的诸项因素,制定周密的行程计划,并注意避免司机处于过分疲劳状态;

(十一)负责为旅游者投保;

(十二)直接参与处理涉及单位的旅游安全事故,包括事故处理、善后处理及赔偿事项等;

(十三)开展登山、汽车、狩猎、探险等特殊旅游项目时,要事先制定周密的安全保护预案和急救措施,重要团队需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

章名第三章事故处理

第七条凡涉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故均为旅游安全事故。

第八条旅游安全事故分为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四个等级:

(一)轻微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者;

(二)一般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至10万(含1万)元者;

(三)重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或旅游者重伤致残,或经济损失在10万至100万(含10万)元者;

(四)特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多名,或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者。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和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条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一般、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后,要尽快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对重大、特大安全事故,要同时向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一般、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旅游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有关方面,组织对旅游者进行紧急救援,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章名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十二条对在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评比考核,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预防措施落实,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宣传和培训工作扎实,在防范旅游安全事故方面成绩突出,一年内未发生一般性事故的;

(二)协助事故发生单位进行紧急救助、避免重大损失,成绩突出的;

(三)在旅游安全其它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

第十三条对在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个人,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评比考核,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热爱旅游安全工作,在防范和杜绝本单位发生安全事故方面成绩突出的;

(二)见义勇为,救助旅游者,或保护旅游者财物安全不受重大损失的;

(三)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

(四)在旅游安全其它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

第十四条对在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检查落实,对当事人或当事单位负责人给予批评或处罚:

(一)严重违反旅游安全法规,发生一般、重大、特大安全事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