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4 10:33:35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解剖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其他基础医学课及临床医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解剖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其他后续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广大一线临床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先讲后练”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理论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或者辅助以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也主要是通过对挂图、模型的学习以及对标本的观察来进行。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多数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是走马观花,漫无目的;对教学内容也是死记硬背,被动消化吸收,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不能发挥基础课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是解剖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模式都已很难适应“实用性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外许多解剖教学同行对现行的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尝试着进行变革,也取得了相应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很大的借鉴价值,可是这些研究成果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并未能提出一种方法能够全面系统解决现行的解剖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校在中专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中进行了“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

2 “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及效果

2.1 实施方法

“先试后导再练”解剖学教学模式是在解剖教学中强调以临床为导向,实践先行。针对每一章教学内容都实行先实验后讲授,然后再实验,主张“先练后讲再练” 和“先试后导再练”。

(1)一次实验。在课前将临床某科室一段时期所有实际病例统计(如消化内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并将多媒体教学图片等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提出解剖学知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行观察解剖标本、模型及多媒体图片进行探究式实验学习(此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把握学习的重点)。

(2)理论课。教师在课堂集中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并适时引入经精心设计与课堂解剖知识相关的典型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分析,促使学生运用现学解剖知识思考解决临床实际;课后通过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促使其学习了解典型病例所涉及到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师生之间通过网络交流进行必要的互动。

(3)二次实验。教学过程中除通过挂图展示、模型和标本观察进行外,再适当将临床应用护理解剖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将事先精选的有关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视频教学并让学生在实验标本上模拟相应护理操作,通过这种视频教学和模拟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引导学生再“练”,使学生在学习解剖学知识过程中能遵循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通过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再到实践的反复,学生先“练”教师后“讲”,然后学生再“练”。(此教学过程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能够贴近临床,与将来的临床实际工作接轨。)

2.2 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实验组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解剖课及后续基础课的期末测试成绩,并在学生实习期间到各实习点随机抽查实习护理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结果表明新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解剖课的教学质量,对护理生学习后续基础课、临床实践课均有较大的帮助,护理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3 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病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方面主要通过临床常见病例和典型病例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解剖学知识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临床实践问题。本意是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相关解剖学知识,同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教学过程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利用解剖知识分析实际临床病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临床病例的选择使用上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中职护理学生年龄偏小,学习能力较差,而且对临床疾病知识了解少),课前做到对病例精挑细选,不但要注意病例的代表性 要求所选择病例要与所要求学生掌握的解剖知识密切相关,同时还要注意病例的可操作性,所选择的病例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可以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解剖模型和标本的接触了解后,能够进行一般的分析,并使其在病例分析探讨过程中掌握所需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得到鼓舞;病例展示时还要选择适当方式导入病例,以避免过于牵强;另外对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内容必要时可以适当点到即止,但不能涉及太多。如果不注意这些方面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快师资的培养,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素养。 在“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过程中涉及了大量临床病例分析和临床实践操作知识。其中涉及的临床病例分析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有些是要求学生通过自行查阅有关课本或网上知识来获取,有些则要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归纳、总结来完成,另外还有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则必须通过教师进行系统引导分析、归纳、总结来完成。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任课教师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和总结是新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而新的教学模式必然对解剖专任教师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对大多数解剖专任教师来说,相对缺乏临床科学和护理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特点。为此要求解剖专业教师必须加强与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掌握解剖教学所涉及的临床科学及护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否则就难以适应以“临床为导向,实践先行”的解剖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 “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在课前或课后会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知识,如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经常使用网络查阅有关知识,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①学生容易局限于获得现成知识,产生网络依赖,泯灭创造性;同时网络教学中学生面对冰冷和毫无感情的机器,这种环境下个人私有空间封闭性更强,人际交往易弱化也必然影响创新能力培养。

②另外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偏小,自控力较差,而网上信息污染和信息噪声等诸多因素也容易导致学生信息迷航,无法专心学习。

③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学时空的分离也使得教师主体角色的淡化,有时难免会导致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有效交流。为了克服以上教学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是非常必要的:加强教师的监控作用,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增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优秀的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避免信息迷航;提高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加强协作学习,充分利用邮箱进行讨论、答疑;及时布置及提交作业,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构成多边互动机制、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在自学基础上展开讨论、辩论,以此升华自己的认识,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而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和点评;任课教师要适时面授,加强师生交流,把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4)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习指导教师水平。 为了更好适应教学改革,教研室有必要有计划地购置一批护理实用解剖标本和解剖护理示教模型,同时也可自己动手制作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相适应的局部解剖标本,努力完善解剖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使实验室建设能够与当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相适应;同时由于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了临床护理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我们解剖实习指导教师不但要加强解剖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努力学习相关临床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大力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解剖实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会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培养护理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

(5)改革现行解剖教材,探讨开发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解剖教材。 我们倡导的“先试后导再练”,无论理论课前的实验,课堂的理论教学,还是理论课后的实验,都强调临床实践的导向作用,以临床实践来带动理论教学。而现行的解剖教材大多采用通用性教材,从教学内容来看以系统解剖学为主,内容多而全,但专业性不强,联系临床护理实践的内容很少,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不仅无法体现实用性技能型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能跟“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相匹配。为此根据中等卫生学校实用性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探讨并开发出适合“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的解剖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以现行的解剖学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①对传统的系统解剖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综合和删减,把与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把对护理工作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进行删减和压缩;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必需”、“够用”,既要讲清概念、尤其要强化应用,在保持知识连贯性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②中职学校解剖教材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部分局部解剖学中的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应用的必需基础知识,为此我们可以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可以精选增加局部解剖学中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力争实现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内容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熟悉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局部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生今后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掌握。

③为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今后临床操作的盲目性,我们也可以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在教学中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④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可以在解剖实验内容中适当增加模拟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先试后导再练”作为一种新的解剖教学模式,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专业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专业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逐渐完善。

课题项目:2011年度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以临床为导向,实践先行”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JXZJJ-11-097,课题负责人:陈竹盛)

参考文献

[1] 程田志等.创办网络教室,促进解剖教学.四川解剖杂志,2005.3.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74-02

护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因此,护理应用解剖课程已成为众多从事护理专业解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现将我校多年来在开展这项工作上的体会做一总结,供同道们借鉴。

一、护理应用解剖学有利于把课堂知识与临床需求相结合

从解剖教学而言,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难以达到培养现代护理人才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学制下的护理教育,教学内容已有了较大的改变,逐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整体护理的需求。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应掌握适应这一发展的临床各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目前虽多数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但基本仍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没有向专业性强的护理模式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将远不能适应新世纪对护理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利于护理人员未来的发展及参与高层次的竞争。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护理人才,强化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促使解剖学教学与护理临床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为临床护理继续教育打下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实用。打破各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基础课与专业课优化组合,与临床课紧密结合,加强有机的逻辑联系,减少重复与脱节。因此,应注重医学基础与临床护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在第二学期把护理应用解剖课程列为限选课,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都要修,学时为16节,讲授一些临床常用操作的解剖基础。正如护生自己说:“在校通过各个实验,一到临床,很快就能发挥出来,不论是静脉注射还是各种操作,都能做到胆大心细,能胜任临床工作。

二、护理应用解剖学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打破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目标。目前,解剖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未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和后续课的教学。因此,开设以应用为目的的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是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在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必须进行改革。教材内容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反映学科新进展,增加与临床相结合的内容。要为临床应用服务,以“临床上有用、够用”为原则,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加强与实际工作的有机联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要淡化学科意识,打破过去只讲系统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解剖学教学。随着国内外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入,与护理专业相配套的应用解剖学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或实习手册将逐步完善,教具也会越来越多,从而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将人体解剖学知识与护理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比较直观的形式认识或回忆护理操作所涉及的解剖知识,进而提高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率。护理解剖标本的应用是实现这一结合的有效手段。制作护理解剖标本、模型,要密切结合护理操作的特点,创建一个完善的能适应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实验室。我校在讲授护理应用解剖时,结合教学录像、护理模型和解剖标本,创造亲临其境的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从事解剖学教学的大多数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一般不在临床护理第一线工作。为了尽快适应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需要,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学,解剖学教师可以加强与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主动学习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利用第二学期无教学任务或任务较轻的有利条件,进修临床护理;参加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护理解剖学学术研讨会;等等。通过护理应用解剖学的教学,将促进教师钻研护理应用解剖学知识,加强与护理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教师们遇到问题互相请教,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时常也从学生中吸取临床知识。如在“四肢的浅静脉穿刺”这一章节中,教科书均提到要向心穿刺,但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看到临床教师在手背静脉穿刺时也有离心穿刺,并且不影响流速,我们就分析了这一现象,认为手背静脉网交通丰富,离心穿刺也是可行的。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增加护理知识,从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盯在“能力”上,激发学习动力,落实做中学,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利用护理应用解剖学这一平台,把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职业行动能力的训练;把理论与实践分离转变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听中学”转变为“做中学”。

四、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护理操作能力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3)

高等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可界定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需求的实用性技术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1]。我校是全国72所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自2002年招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以来,解剖学教学内容一直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共用同一种教材),很多内容相对护理专业“偏多、偏深、不实用”,与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差距很大[2],不能适应实用性技术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解剖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解剖教研室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试点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进行阐述。

一、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应树立为临床护理课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如运动系统中简明扼要介绍骨的位置和主要的形态结构,略讲肌肉的起止点,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内脏学中重点阐述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对于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脉管学中部分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系部分内容等进行了删减,但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静脉是临床静脉穿刺、输液的常选部位,肝门静脉及属支与诸多疾病密切联系,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动脉等等,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其走向、分支或属支,才能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此作为重点内容应做到讲“细”、“透”、“深”;感觉器官中删减了内耳的部分内容等;神经系统中明确基本概念,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同时,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周围神经系删减了细小的神经分支和分布等。通过删减使系解内容得到了优化。

二、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我们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3]。如表面解剖(重要的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臂部、臀部等部位肌肉的层次结构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颈部气管、甲状腺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腹壁和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等。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了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

三、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

从护理系实习学生和刚走上护理岗位的人员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解剖学知识不丰富,尤其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造成许多人员在操作中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4],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内容包括:(1)与注射相关的解剖学知识;(2)与穿刺相关的解剖学知识;(3)与插管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4)与冲洗用药治疗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5)与体位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特别强调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关系,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失误。这样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培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临床护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依据增加或删减的理论内容,在原来实验课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与护理操作技术无关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实验内容,依据解剖学知识精心设计实验,如静脉输液术、肌肉(臀肌、三角肌)注射术、心内注射、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等,我们先让学生在护理学实用解剖标本和护理示教人上观察理解解剖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然后模拟临床进行操作,对其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归纳、总结操作中所应用的解剖知识。使学生对所学

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体会

5.1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局部解剖学内容、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形成一门内容充实、应用性更强的解剖学课程,该课程既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又体现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同时重视了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学应用,这有利于基础知识向临床护理知识的过渡,为后续的临床各科护理学习做铺垫。

5.2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调整了课程内容,优化了学时分配,解决了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了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学生通过学习,普遍反映提高了学习兴趣,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应志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设置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41-61.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4)

Abstract:Objective Application of gynecological anatomy model and gynecological graphic tools,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gynecological practice nurses.Methods In 2014,received 63 cases of nurse practice problems,through the purchase of gynecological anatomical model and graphic,used in 2015,received 63 cases of nurse specialis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two years intern exam results,speci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and bedside comprehensive ability.Results After 2015 intern special performance and theory achievement, bedsid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est compared with 2014 increased by 7%,5%,9%,of gynecology interns satisfaction improved 11.11%.Conclus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gynecological anatomy model and graphic tools,the theory,operation and bedsid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gynecological interns are improved,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is improved obviously.

Key words:Gynecology anatomical models;Gynecological illustrations;Intern teaching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理学已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步发展成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范畴,在校学习的课程中主要以理论为主,临床实习是将理论融入实践,由学校学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桥梁。护理临床实习是整个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护生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及稳定的重要时期[2],临床护理教育工作十分重要[3]。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每年都有大批实习生来院实习,而妇科作为实习里程中的必经之路,因妇科疾病的特殊性,妇科患者性别的特殊性以及近几年因男护士队伍的扩大等因素的浮现。因此,如何提高实习生在妇科实习的理论、操作及床旁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是妇科带教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我院妇科使用妇科解剖模型结合妇科图解应用于临床实习带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12月和2015年1月~12月在我科实习的各63例实习护士。其中2014年在我科的63例实习护士中,男6例,女57例;大专38例,本科25例。2015年在我科的63例实习护士男9例,女54例;大专41例,本科22例。2组实习护士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

1.2方法

1.2.1收集2014年1月~12月在我科实习的63例实习护士出科考试专科理论、专科操作及床边综合能力用的成绩进行汇总,将专科理论、专科操作以及床旁综合能力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针对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2.2购买妇科解剖模型、妇科图解,应用于2015年1月~12月在我科实习的63例实习护士带教。①所有实习生进入病房前由总带教安排集体授课,使用妇科解剖模型与妇科图解向实习生讲解妇科解剖位置、疾病范畴、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等。②每周安排科室主管护师进行授课时将理论知识与专科操作贯穿于解剖模型与妇科图解。③通过实习生之间互相小讲课,对解剖位置、疾病分类等讲解,和实习同学之间互动。④向患者做健康宣教时使用解剖模型与妇科图解做辅助工具,提高实习生床旁沟通能力。

2结果

2.1妇科解剖模型结合妇科图解工具应用一年来,2015年实习生出科平均理论成绩、专科操作考核及床边综合能力考试与201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7%、5%、9%,见表1。

2.2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对妇科实习带教满意度提高11.11%,见表2。

3讨论

3.1图解结合解剖模型在妇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优势

3.1.1可以提高实习生对妇科解剖知识的了解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实习生出科理论、操作及床边综合能力有提高。图解结合解剖模型可以拓展知识的深广度,使学生能够更快掌握妇科解剖及毗邻器官。

3.1.2可以增加临床疾病知识的关联性 在实习生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用图解结合解剖模型可以将知识更清晰、准确地表示出来,这是对照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难解决的问题。

3.1.3促进实习生沟通能力的提高 通过带教老师对解剖模型讲解后,让实习生向患者做健康宣教时使用解剖模型,对于不足之处带教老师再进行补充,让实习同学对疾病知识能更深刻地了解。

3.2图解结合解剖模型在妇科临床实习带教中需改进的方面

3.2.1对于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挑战 临床带教老师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护理常规,科室带教老师的专业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2.2对于实习生将理论的掌握提出更高要求 实习生在进入妇科临床实习时需要对妇科理论知识进行预先学习,通过带教老师应用图解、解剖模型的讲解,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4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妇科解剖模型结合图解,能做到直观易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激发了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提高实习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和患者之间的信任,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有助于带教质量的提高。临床中应将妇科模型、图解有机与医院临床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比较鉴别,借此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确保妇科临床实习质量的更直观化、系统化。在妇科临床带教中,应用妇科解剖模型结合图解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对实习情况满意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值得今后护理实习带教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5)

2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护理”这个中心,以护理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与专业培养目标保持一致[2]。

2.1缩减或删除与护理操作无关的解剖学内容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适当地减少对医生来讲是必需的,对护士来说并不重要的内容。如神经系统只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周围神经系统则删减细小神经的分支分布,内脏神经及神经传导路损伤后病例分析则一带而过;内脏学中重点阐述与护理操作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对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适当压缩器官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毗邻等;在脉管系统中削减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结的分布等内容;运动系统中简明介绍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删除了颅底的沟、管、孔、裂等结构,肌学部分着重强调肌性标志,略讲肌肉的起止点,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感觉器中删减内耳的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增强了实用知识的掌握。

2.2增加与临床护理操作有关的局解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

掌握常用的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着突出实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我校在相关章节适当增加表面解剖学的内容,培养学生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同时增加和突出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如与注射技术、各种放置导管、内镜、各种穿刺及与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内容,为专业课所需的操作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3探索适合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魅力

解剖学由于教学内容多、名词多,图片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事倍功半,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PBL教学、网络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提升课程魅力。解剖学知识很适合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弥补教具的不足,增强学习内容的生动直观性,突出重点、难点,使课堂的有效时间增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身心享受。在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播放些与之相关的解剖操作和临床护理操作教学录像,可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解剖学教学入门期,常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但在后期,我校适当引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方法,紧紧围绕临床护理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网上解剖学学堂突破课时空间限制,将解剖学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学生可以登录我校解剖学精品课程网站,自行学习网络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图片、临床护理操作录像等教学资源,并进行网上测试、网上讨论答疑,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有利于学生自主、交互和个性化学习。而且也解决了人体解剖学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我校还开设解剖学第二课堂,组织学有余力、且渴求亲自动手来提高操作能力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进行尸体解剖标本制作。要求学生明确操作目的,制作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标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解剖步骤进行操作,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也为今后临床护理操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4建立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掌握知识的量,知识巩固程度为标准,以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理论考试来评定学习成绩,考核方式单一,将促使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知识积累方面,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元化,抹杀了学生个性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改革考核方法着手,可直接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逐步建立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多元化考核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素质。其中理论考核占5O%、操作占2O、平时课堂讨论和互动占2O%、实验报告占lO%、课外科技和竞赛活动额外加分(满分1O分)。(1)减少理论考试成绩比例,增加平时表现成绩的比例,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大学教育旨在培养综合能力。(2)理论考试中缩减大量单纯记忆性知识的考察,增大与护理操作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性知识的考察比例,每套试卷最后另设一道密切与护理专业结合的开放式讨论附加题,重点考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创新性的回答,给予优秀的评定。(3)平时成绩将把实习课知识的讲授、资料的查阅、课堂交流与思辨、团队协作、出勤等作为评分依据,建立平时少量多次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较大的发展。(4)课外解剖学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均可适当加分,包括参与实验准备、解剖标本制作、参与省级或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知识竞赛、解剖结构手工制作大赛等,这样大大激励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外解剖学科研活动。(5)增加与护理有关的实验技能考试比重,如在标本或模型上进行穿刺、插管、按摩等技能。这样可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动手能力,为后期专业技能培训打下基础。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6)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数学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1]。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数学

3 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4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5 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 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数学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7)

由“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基本点、重点与难点,部分内容导入临床知识分析讨论,以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在实验课学时部分,授课老师先利用标本与尸体示教,然后让学生动手观察和操作、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打好了基础。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

按照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注重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把与护理技术操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结合临床详细讲述,注重临床护理知识的渗透。①基础护理操作应用解剖:浅静脉、深静脉注射及穿刺术的应用解剖;重要动脉体表搏动点及压迫止血部位的应用解剖;与姿势、及引流有关的应用解剖;与注射术有关的应用解剖。② 内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乙状结肠镜检术、纤维结肠镜检术、电子胃镜检术。③急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气管插管与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人工呼吸术、胸外心脏按压术、心内注射术和指压止血术等。④外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骨髓穿刺术、胸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腹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腰椎穿刺术和硬膜外穿刺术等。⑤妇产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阴道后弯穿刺术、子宫镜检查术等。⑥五官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眼底镜检查法、球结膜下注射术、泪道冲洗术、耳镜检查及外耳道冲洗术等。

3 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学常规,革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授课效果。

3.1 强化直观教学法、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重视护理应用解剖的实脸教学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挂图与模型演示、标本观察与尸体解剖、活体标本观察等方式有机结合。重视实脸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对标本和尸体的观察,能够使学生掌握体腔内器官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及肌肉、神经、血管等知识。①通过观察口、咽、食管、胃、直肠、肛管、鼻、喉、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胱和男、女性尿道等管道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与插管技术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知识。②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是静脉注射常用的静脉,这些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紧密,应结合定位方法和注射部位进行详细讲述。③穿刺的定位原则是避免损伤内脏器官和血管、神经,故内脏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比较重要。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可以先由教师在尸体上示教胸膜腔、腹膜腔穿刺和心包穿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8)

增加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部分护理知识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临床上病人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不仅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如静脉注射、心内注射、肌内注射、洗胃、灌肠、插管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所授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护理知识,如在讲授静脉血管时,适当引入静脉注射术,介绍小儿股静脉穿刺护理体会和浅静脉穿刺注意事项。如张莉[2]报道在浅静脉穿刺中损伤了桡神经;再如讲授男性尿道时,增加男性导尿术知识,强调为男性病人导尿时,要注意男性尿道的两个弯曲,为避免损伤男性尿道,应将上提,使耻骨前弯消失。这样讲授使解剖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有机结合,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启发性、实用性,为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增加活体触摸内容

为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增加记忆,我们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人体活体观察,主要触摸人体体表标志、器官、动脉搏动和体表投影。如采用个体触摸即在自己身上触骨角判断第二肋、触摸肱动脉搏动帮助测量血压和触摸桡动脉搏动确定脉搏次数等;对于在自己身上不易触摸的有些结构也可相互间触摸,如心尖搏动、心脏体表投影、肾区、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等。通过课后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此种方法较好,认为可使枯燥乏味的人体解剖学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转变人体解剖学实习模式

根据所调整的内容,适当改变传统实习模式即教师示教,学生自己观察,教师课后总结。为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我们在上实验课时,采取学生自己观察,教师指导,总结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挂图、模型、标本数量要多[3]。而且,为适应课程改革,还必须购置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模型如男、女导尿术模型、心肺复苏术模型等以及一些局部解剖学标本,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9)

临床护理路径是继整体护理之后出现的新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 , 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为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患者共同制定的有时间顺序的最适当的护理计划, 以便促进患者康复及节约资源, 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1]。国内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经可以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增强护患沟通, 提高满意度, 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2]。近年来, 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提升服务品质, 在产科也运用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孕产妇进行护理,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其在产科的护理工作意义报告如下。

1 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运用

通过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 从“情、理、德”上下功夫, 使护理工作系统化、人性化, 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将临床护理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产科护理管理中, 结果显示, 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 改善护理质量, 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产科质量, 限制剖宫产率。

2 应用与效果

2. 1 王梦醒等[3]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 为提高孕妇对产科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和门诊健康教育质量, 根据门诊流程相关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在孕妇首次就诊时由接诊护士向孕妇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 然后根据孕妇的孕周及检查结果, 由责任护士和孕妇按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共同完成临床护理路径表上的护理工作。最后发放孕期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 依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在产科门诊为就诊孕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 将围生期健康教育贯穿到整个护理服务流程中, 优化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满意度。

2. 2 范晓琴[4]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程中的应用, 将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待产妇的分娩过程中, 制定待产妇版和工作人员版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在做入院宣教的同时将临床护理路经表发给产妇或家属, 并向孕妇或家属讲解临床护理路经表的内容与作用, 然后将临床护理路经表的附在病历前面, 由责任护士逐项完成并打勾签名, 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待产妇的需求不断完善CPN的内容。结果显示产妇产程时间缩短、阴道助娩和剖宫产率下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产妇满意度提高。

2. 3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病房的应用

2. 3. 1 李旭茹等[5]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正常顺产和剖宫产(病理产科除外)的应用 , 根据产妇分娩前后不同时段的护理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然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图分别对入院后的正常顺产及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实施。然后每日每班次的护士都必须按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进行护理。护士对每个产妇进行提问评价, 对未掌握的产妇要求责任护士重新讲解及示范, 出院前考核产妇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结果显示, 产妇对宣教的接受能力和新生儿护理操作的动手能力、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和产妇保健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和减少住院平均费用, 产妇泌乳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和肿胀硬结发生率下降。李丽娟等[6]报道, 在产科剖宫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产妇排气时间和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 泌乳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

2. 3.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胎膜早破患者中的应用, 根据胎膜早破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服务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然后由专人按时、按质、按量的进行实施, 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组孕产妇减少住院费用, 产前、产后感染率降低, 提高病情知晓率、医疗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2. 3.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合并胆汁瘀积症患者中的应用, 在总结以往的护理经验和常见护理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者根据孕妇在入院、产前、产后及出院时的环节进行详细的护理设计, 然后由接诊护士、责任护士按照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 临床护理路径组孕妇的满意度、顺产例数升高, 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

2. 3. 4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相关护理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然后由责任护士或健康教育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次序和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直至患者掌握。结果显示在知识与技能掌握方面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 小结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 有效的监督了护士工作, 减少了医护行为的随意性, 所取得的效果显著;目前,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方面, 在高危孕产妇方面应用较少, 尤其是剖宫再孕孕妇方面并未谈及,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 当前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已基本稳定在5%~20%, 并且孕产妇病死率和婴儿病死率均处在世界最低水平, 而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竟接近50%。近年来, 我国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 剖宫再孕孕妇经阴道分娩也随之增加, 但剖宫再孕增加了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的风险, 严重威胁母子生命安全。鉴于此, 目前临床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剖宫再孕的孕妇, 因剖宫再孕的孕妇在孕期出现宫缩、孕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的风险很大, 如孕妇不定期产检, 对剖宫再孕分娩风险知识不了解, 在诊疗上不配合医生, 未按医生嘱咐进行产检和住院、观察不到位等, 严重者会导致子宫破裂, 影响到母儿的生命, 因此, 在产科门诊内容方面应增加优生优育、分娩方式以及分娩风险相关内容和新生儿护理知识, 通过不断完善和修订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 加强环节上的管理, 探索出适合剖宫再孕孕产妇的服务模式, 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 英立平.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8-84.

[2] 攀俊玲, 祁春英.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29):228-229.

[3] 王梦醒, 韩秀.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护理杂志, 2011, 28(2):69-70.

[4] 范晓琴.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产程中的的应用研究.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2(16):1039.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10)

按照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注重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把与护理技术操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结合临床详细讲述,注重临床护理知识的渗透。

1.1基拙护理应用解剖

(1)体表解剖学:骨性标志(如与褥疮发生的关系)和肌性标志(与肌肉注射的关系);(2)插管技术应用解剖:口、咽、食管、胃、直肠、肛管、鼻、喉、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胧和男、女性尿道等管道的形态结构特点;(3)全身主要动脉的行程、体表搏动点及其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要点,浅静脉的走行及其注射、穿刺技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4)与损伤应用解剖:与姿势、及引流有关的应用解剖;(5)神经反射的应用解剖;(6)注射术应用解剖:皮内注射术、皮下注射术、肌内注射术等;(7)其他:一些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的体表投影等。

1.2临床各科护理应用解剖

(1)内科及急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乙状结肠镜检术、纤维结肠镜检术、气管插管与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人工呼吸术、胸外心脏按压术、心内注射术和指压止血术等;(2)外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骨髓穿刺术、胸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腹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腰椎穿刺术和硬膜外穿刺术等;(3)妇产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会阴切开术、阴道后穹窿穿刺术、子宫镜检查术和输卵管通液(气)术等;(4)眼科、耳鼻咽喉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眼底镜检查法、球结膜下注射术、泪道冲洗术、耳镜检查及外耳道冲洗术、咽鼓管吹张术和上颌窦引流及穿刺术等。

2教学模式的转变

由“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基本点、重点与难点,部分内容导入临床知识分析讨论,以问题引入教学内容。理论讲授过后,在实验课学时部分,授课老师首先布置教学内容,再利用标本与尸体示教,然后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打好了基础。

3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学常规,革新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完善新理论、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1强化直观教学法、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重视护理应用解剖的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挂图与模型演示、标本观察与尸体解剖、活体标本观察等方式有机结合。重视实验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对标本和尸体的观察,能够使学生掌握体腔内器官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及肌肉、神经、血管等知识。(1)通过观察口、咽、食管、胃、直肠、肛管、鼻、喉、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胧和男、女性尿道等管道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与插管技术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知识。(2)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是静脉注射常用的静脉,这些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紧密,应结合定位方法和注射部位进行详细讲述。譬如在尸体上示教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部位及定位法,往往事半功倍。(3)穿刺的定位原则是避免损伤内脏器官和血管、神经,故内脏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比较重要。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可以先由教师在尸体上示教胸膜腔、腹膜腔穿刺和心包穿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4)可以结合尸体详细讲解臀大肌、三角肌、股外侧肌等与注射有关的解剖学知识,示教臀大肌注射部位及定位法;也可在尸体上确定心尖、肝、肾门、胆囊底、阑尾根部等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点,示教心内注射的进针点。

3.2活体教学法的运用

活体教学法是通过触摸辨认骨性、肌性标志并划出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的体表投影线,由表及里,以达到“透”过体表“看”内脏的目的。活体标本观察比较适合学习运动系统的体表标志、关节的运动以及动脉的摸脉点等。(1)骨性标志:与压疮有关的骨性标志,如枕外隆凸、肩胛冈、肩峰、鹰嘴、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结节等;与穿刺定位有关的骨性标志,如胸骨角(心包穿刺定位)、肩胛下角(胸膜腔穿刺定位)、髂嵴(腰穿定位)等。(2)摸脉点:活体触摸桡动脉、肱动脉的搏动,确定测量脉搏和血压的位置;活体触摸颈总动脉、股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腘动脉等动脉的搏动,确定压迫止血点的位置。(3)一些重要脏器体表投影点:例如,学习完胆囊的体表投影,让学生在身上触诊投影点;在肾区练习叩诊;活体触摸阑尾根部投影点;活体上确定肝上界、肺下界投影。(4)肌肉和关节运动:触摸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常用的肌性标志;肌肉的作用应与关节的运动和日常动作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做一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活体结构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感性认识,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为学习临床知识打好基础。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篇(11)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的科学,与临床护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受学时较少、学习任务偏重的影响,目前我院学生解剖学实验课时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由此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般,实践创新能力较弱。为了完成高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革,适当加大实验课学时比例,建设开放式解剖学实验室,并安排教师轮流值班。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或者在线指导和答疑,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或周末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指导学生直接接触标本进行观察和触摸,同时鼓励部分有创作才能、胆子较大的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和设施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标本或模型,并且从中选取部分优秀的作品在实验室进行实名展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其创作才能。同时对于其持他观望态度的同学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刺激作用,在完善了实验室的标本建设同时,学生对于上实验课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标本也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上课热情高涨,极大的提高了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2 改进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堂下被动听讲,课堂的互动性较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参入性不高,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尝试采用“问题式” “启发式” 等教学方式,老师根据课本内容,结合临床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找出问题答案,例如:为什么插胃管时需要病人吞咽?胃管所经过的重要部位有何结构特点等;临床腰椎穿刺要经过哪些结构?男性患者导尿要经过哪些结构,有何注意事项等。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启发式的解剖学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同时也会利用周末、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相关教学医院进行见习活动。让学生的课堂知识与临床知识相互结合,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又实现了课堂知识的完美转移,是职业教育的一大进步。当然,这对于解剖学教师的临床知识储备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社会的进步,教学方法的改进,社会需求的提高,这对于提高护理教学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护理操作的成功率,促进护理理论技术的提高,对推动护理理论技术的发展都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要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首先得有一支护理理论过强的,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术的教学队伍,我院解剖学教师,大都是毕业于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在工作之前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完善的护理知识培训,所以还是比较习惯用教临床学生的方法来教护理专业的解剖学,这样就导致解剖学知识和护理知识很难有机结合起来,难以体现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的贴近临床实际,完善教学效果,根据我院实际,我院自2013年起开始实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顶岗锻炼的工作计划,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两年内在医院相关岗位顶岗锻炼至少两个月,并且要求教师持“双证”(医师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上岗,同时聘请相关医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担任我校的兼职解剖学教师,通过这些努力,为我院培养出了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教学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学人才,使理论教学和临床知识达到了有机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解剖教学质量。并且由于有丰富临床经验老师的带教,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得到相应结合,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为后期的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创建教学平台

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教学不再虚幻,它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型辅助手段。我院网络技术虽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除了必备的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室教学外,我院解剖学教研室还专门设立了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网站,在该网站上传人体解剖学的相关教学视频、图谱、练习题、课件以及一些与护理有关的临床解剖学知识,并且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满足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需求。同时为方便教师答疑,开设在线学习问答环节,学生遇到不明白问题时可以课下通过网络互动交流,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拓宽了其学习渠道,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对于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5 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突出素质教育特色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添加部分人文和健康教育知识。如在骨学运动总论中,讲到不同年龄段骨骼的构成成分比例不同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幼儿因为骨质中有机成分较多,所以骨骼比较柔软,这也是为什么儿童骨骼容易变形,儿童骨折称为“青枝骨折”、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较好的主要原因;而老年人因为骨质中无机成分较多,所以骨骼都相对较脆,害怕跌倒,易骨折。同时更要明白幼年时期保持正确姿势和防止老年人跌倒的的重要性,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