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酒店管理常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4 11:00:01

酒店管理常识

酒店管理常识篇(1)

1 酒店礼仪意识

(1)提高酒店管理者对礼仪文化理念的认识程度。要想将礼仪文化渗透到酒店日常的管理和经营工作中,充分发挥出礼仪理念对酒店各项活动的指导作用,那么作为酒店的管理者,自己首先必须充分理解并接受礼仪文化,也只有当酒店管理者牢固树立礼仪文化管理理念以后,他们才具备向其他酒店员工传播礼仪文化和礼仪精神的资格。酒店管理者对礼仪文化理念的认识程度越高,礼仪意识、礼仪修养越强,越能够对酒店礼仪文化的形成、传播、贯彻和落实起到推动作用。所以,在酒店的日常工作当中,酒店管理者要注重自身管理理念的更新,树立起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竞争意识。另外,在酒店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上,还要注意考察审核对象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以及对酒店未来管理的设想和方案等。只有提高酒店管理者对礼仪文化理念的认识程度,确保酒店管理者具备先进的礼仪文化管理理念,才能够为构建酒店礼仪文化体系提供可靠的保障。

(2)强化酒店员工的礼仪意识。酒店员工是酒店工作的主体,酒店员工的礼仪观念、礼仪意识能够促使其更为深刻地理解礼仪文化,促进礼仪文化在酒店实际工作中的传播与贯彻,对酒店礼仪文化体系的构建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有关酒店礼仪文化构建的走访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要强化酒店员工的礼仪意识和礼仪修养,必须要着重强化员工的尊重意识、合作意识和守则意识,它们直接关系到顾客的体验、酒店的团队精神以及酒店各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那么,要强化员工的礼仪意识,必须注意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坚持科学性原则。意识的形成是符合心理学发展规律的,礼仪意识的培养也是如此。在酒店工作中,员工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或是问题,这就需要适时的引导和解决,帮助员工保持良好的礼仪意识,坚定礼仪服务的信念。第二,坚持针对性原则。强化员工的礼仪意识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特别是对那些缺乏礼仪素养的年轻人以及守则意识相对较弱的员工一定要加强教育,以求整体上提升酒店员工的礼仪意识。第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酒店员工礼仪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有效借助酒店内部刊物、网站宣传等形式,让员工在礼仪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下,得到学习和熏陶,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达到强化礼仪意识的目的。

2 酒店礼仪制度文化建设

第一,酒店要设置专门的礼仪组织机构,安排个人或团队专门负责酒店礼仪文化的传播与建设工作。以当前酒店的发展现状来看,酒店人力资源部中的培训部门可以专门负责执行酒店礼仪制度,由专业礼仪培训师负责具体的礼仪制度实施工作,将礼仪规范传授给每一名酒店员工;酒店质检部则可以专门负责酒店礼仪制度的监督工作,以确保礼仪制度落到实处;另外,酒店的高层领导要承担起最高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对酒店礼仪制度的总执行和总监督的作用,处理好酒店礼仪制度文化建设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只有建立起这样一个有序的礼仪组织机构,酒店礼仪制度文化建设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第二,酒店要积极健全礼仪文化的各项规章制度。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说是酒店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虽说酒店行业的规章制度在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具体到每一家酒店来说,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每一家酒店都应当在吸收和借鉴其他酒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和发展的规章制度,以确保酒店员工在礼仪服务中能够“有法可依”,促进酒店员工在礼仪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第三,酒店要注意把握礼仪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有关调查已经表明,酒店礼仪培训的师资力量以及培训的过程是酒店礼仪制度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培训的师资力量与酒店员工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较为系统科学的培训过程则对顾客的礼仪服务体验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酒店采用礼仪制度与相关的服务性规范相互混合的制定模式,这种模式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礼仪与服务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也存在着弊端,很容易混淆对礼仪制度概念的认识,甚至有可能忽略礼仪制度的存在,阻碍礼仪制度的发展。因此,酒店礼仪制度文化建设要尽可能做到细化,把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以促进酒店礼仪文化体系的构建。

3 酒店礼仪行为文化

3.1 酒店员工的个人礼仪行为要更加的用心和细致

酒店员工的礼仪行为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虽然在整体上,酒店员工的个人礼仪行为能够达到礼仪规范所要求的程度,并且能够为顾客提供一定的标准化服务,但是距优质服务的目标还远远不足。还有,顾客所需要的服务是由内而外、热情体贴的服务,这就要求酒店员工必须要做到用心。另外,酒店员工提供礼仪服务时不注意细节,这也是引起顾客不满和投诉的主要原因。酒店员工的个人礼仪行为代表的不仅是员工的个人素养,也能够体现出这所酒店的文化内涵。所以,酒店必须从大局着眼,不断改善酒店员工的学习工作态度,提高其职业素养,从而提高酒店员工的个人礼仪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依靠酒店员工将礼仪文化转化成具体的礼仪服务行为,实现酒店礼仪文化的长久发展。

3.2 酒店的各项礼仪活动要酌情举办

酒店具有多样性的社会功能,常常会举办一些礼仪仪式、宣传活动抑或是联谊活动,如开业、剪彩、店庆、会、答谢会、相亲会、文体活动等。这些仪式活动不仅可以给酒店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酒店在社会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所有仪式活动都能为酒店带来有利的影响。酒店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举办仪式活动。要本着酒店工作能够正常运转原则,减少不必要的内部仪式活动,在举办各种对外仪式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分寸,做到资源分配合理,不影响酒店其他部门的工作以及顾客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洪玲,贾芸.酒店企业管理中礼仪文化的构想[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4(5).

酒店管理常识篇(2)

1.1 现代酒店的成本控制

现代酒店的成本控制,是现代酒店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现代酒店的成本控制体现在很多方面,不同的方面对于现代酒店管理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在酒店其他方面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成本的输出,减少成本的进一步流失,将成本控制在酒店管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将成本控制体现在酒店管理的实际过程中,确保能够发挥出作用。

1.2 现代酒店成本控制的内容

现代酒店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餐饮成本、客房成本与工程成本三部分,按照材料进入酒店的顺序又可以将成本控制的内容分为采购成本、存放成本、加工成本、能源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而且对于大部分现代酒店管理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控制体系,也就不能维持现有的控制体系,也就不能将成本控制在我们所掌握的范围内,酒店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要先对成本进行划分,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更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方面。

2 基于成本控制的现代酒店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酒店普遍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在我国现代酒店管理中,相当多的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意识相当薄弱,管理层也普遍缺乏对员工的成本管理教育,还有的现代酒店对于成本管理缺乏根本性的认识,只是简单地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尽最大可能降低支出费用,从而从各个方面减少支出。酒店缺乏一个很好的管理体系,缺乏一个很好的管理意识,这在根本上就使得我们对于酒店的业务管理的不熟练,对酒店的财务成本管理的不全面,也就进一步的导致一些其他问题的出现,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目前,在大多数现代酒店的机构中,只有部门经理,不存在财务总监,还有的现代酒店尽管设置了财务总监这个位置,但是财务总监并不是整个酒店领导组织的一部分,这样就使得财务总监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难以对各部门进行协调,也无法真正控制每一个部门的支出。也就是说财务的管理机构也出现了问题,这在我们的酒店管理过程中非常的有必要,而且随着现代酒店管理的深入,财务系统所出现的问题可能也就越多,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我们能够做的事也就越多。

2.3 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等三部分的内容。由于现代酒店在成本控制方面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于只坚持事后控制,常常不关注事前以及事中控制,缺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两个关键环节,这样就会导致事前和事中两个环节中出现漏洞,在事后控制中很难进行弥补的现象发生。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酒店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物价变动原因常常估计不足,甚至主观夸大或者降低物价变动的原因,并且按照这些原因进行预算编制。当前的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并且市场的变化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预算编制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2.4 现代酒店成本控制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当多的现代酒店没有建立严格的成本预算体系,还有的现代酒店即使建立了成本预算体系,但是整个预算体系非常笼统,对于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工作流程、工作细节都没有进行细分。这也就是说,体系的建设对于大部分的管理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体系的维护更是需要我们尽力完成的内容,财务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于成本支出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综合管理,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管理方案来支持,同时也需要我们加以应用和发展。

3 加强现代酒店的财务管理

3.1 培养现代成本管理理念

要想加强现代酒店的财务管理,首先必须培养全体员工的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理念决定行动,只有具备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管理,创建全员节俭的现代酒店。也就是观念的必要性,观念的建设是思想的建设,因此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是非常的重要的,观念的改变,可以使得我们的行动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得到改变,从而管理的结果也就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3.2 建立健全现代酒店财务管理机构

要想加强现代酒店的财务管理,其次必须建立健全现代酒店的财务管理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在现代酒店财务管理机构方面,要建立财务总监负责制,财务总监对现代酒店的总经理或者董事会负责,其他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在工作制度和程序方面,要制定一整套系统的制度和程序,并严格制度和程序的执行。

3.3 大力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首先必须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并且认真选拔酒店内每一个部门的优秀人才进行培训,其次,现代酒店还要认真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认真分析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编制预算编制。

3.4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酒店管理常识篇(3)

居安思危,酒店经常遭遇五种危机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在治安、消防、公共卫生、刑事犯罪等方面的安全事故不断上升,而且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这给酒店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怎样抓好酒店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酒店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多年的酒店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酒店危机的产生不外如下几方面:

治安危机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许多黄、赌、毒、绑架、盗窃等犯罪活动往往容易在酒店等公共场所发生,加上个别酒店的管理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酒店综合安全工作未予以足够重视,使酒店较易成为发生各类治安事件的地方。对此,酒店如果疏于防范,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危机”。

建装危机

酒店在建筑施工、装修、设备安装等方面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很容易会产生火灾或易燃易爆危险品渗漏等事故;酒店的广告牌、玻璃窗等重物脱落、电梯关人、警示不明、客人对部分设备使用不当等,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类事件不可小觑,因为常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餐饮危机

酒店的餐饮工作如果管理不严或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客人不满甚至导致食物中毒等危机。

服务危机

如果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基层服务人员因培训不够或应变能力差,处理旅客纠纷不力,就很容易造成服务危机。

媒体危机

目前是传媒信息时代,尤其是网络媒体的突飞猛进,使酒店一旦发生任何事故,如果未能及时妥善处理,便极易陷入媒体危机,既而带来声誉和形象危机。

除了上述主、客观原因造成的酒店危机,不同地区的酒店还可能遭遇地震、海啸、山洪、战争等不可抗力带来的危机。酒店危机一般都具有突发性强、时间短、不易被事先察觉等特点,如果防范或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酒店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形象受到重大损害,严重的还将危及客人的生命。

未雨绸缪,危机之前须有预案

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发展之本。在酒店的危机管理体制中,责任是中心,权力和利益是支撑,它包括对可能引发酒店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害的人和事进行监测、防范及处理的问题,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和各种处理预案,居安而思危,未雨而绸缪。

为了强化危机管理意识,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制度性地对酒店员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学习,制定了防范治安、火警、食物中毒、服务过失、自然灾害、媒体危机等多种易发性和突发性应急预案,每年都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让所有员工对酒店“危机”都能提早发现、提早报警,尤其是各级管理者,对酒店安全工作的规律性有更好的把握力、洞察力和推动力,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旦酒店出现危机苗头,相关员工要能及时发现、上报并及时发出警报,清楚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和工作程序,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由谁处理以及处理问题的要点和原则,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措施,战胜“危机”。对此,酒店在与政府安全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同时,还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与酒店签订包括消防、卫生、财产等内容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出现违规情况,执行“员工出错,领导有责”的管理连带责任制,从而强化管理者的危机意识。

对酒店管理者而言,危机处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危机公关”。简单讲,就是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第一时间和媒体进行友好的沟通与对话,用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告诉社会公众发生了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防止任何不利因素的蔓延和扩散,增强社会公众对酒店的信任感,促使社会形成对酒店有利的舆论氛围,避免引发舆论的“围攻”和谴责,防止进一步引发酒店的公关危机。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注意把握危机中的“机遇”,通过严谨、大胆的策划,使危机成为酒店新生的转折点。

只有人人、处处、时时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起各种危机处理预案,才能使酒店在面临突发事件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消除负面影响,避免或降低酒店损失。

“一二三”:酒店安全三字经

酒店安全是酒店成功经营的首要前提,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全面创建酒店的安全文化,是酒店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保证。笔者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根据本酒店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如下安全文化体系:

“一二三”理论:酒店安全文化的基石

“一”是一个理论核心,即坚持“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发展之本”的理念,把握安全工作规律性,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是两个关系,即“安全与政治”及“安全与法律”。政治不是喊口号、表忠心,而是维护酒店安全运营的大局,确保酒店对旅客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安全保障;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酒店安全运营的根本保证,为此,酒店要与公安、卫生防疫等机构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接受相关专业部门的具体指导。

“三”是三个关键安全点,即“资产安全、人员安全和服务质量安全”。其中:资产安全包括流动资产安全、固定资产安全和无形资产安全。酒店流动资产安全是指酒店流动资金的安全,以及要防止盗窃、诈骗、抢劫事件的发生等内容;固定资产安全包括酒店电梯运行、炉灶电气、煤气管道漏气、抽油烟管道积油等设施设备的运作管理安全,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无形资产安全是管理者要有维护酒店形象和声誉的明确意识,避免或减少损害酒店形象事件的发生。

人员安全包括客人安全和酒店员工的安全。客人安全包括酒店入口控制、电梯控制、客房过道安全、客房安全、客房门锁与钥匙控制、财物安全保管、行李保管、伤病处理等内容;员工安全包括保护员工的个人财务安全、保护员工免遭外来的侵袭以及为员工提供良好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内容。

服务质量安全是客人的最基本需求,酒店必须保障每位入住客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每个服务细节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并结合酒店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依托“一二三”,创建酒店安全文化

创建酒店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酒店全员的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于未然,提升酒店应对安全事件的水平。为此,我们依托“一二三”安全理论核心,在酒店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切实的工作:

首先,酒店的安全文化取决于领导者的安全意识,一个没有安全意识的领导很难去建设酒店的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意识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主要依靠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引导。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要有一种在管理中的“婆婆嘴”和在执行中的“刀子心”,创造一种安全的氛围与环境,使员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

其次,大力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安全工作的最终点将落到每位酒店员工的身上,因此,酒店员工个人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修养的提高,是酒店整体安全素质提高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把安全文化教育结合进员工的基础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例如举行寓教于乐的安全技能大赛、技巧运动会,外派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大赛等;同时通过分批或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工程、消防等重点酒店岗位的员工外派学习持证上岗;组织酒店管理人员接受消防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在企业内刊或板报开设专栏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员工全面了解危及酒店安全事件的种类、产生原因、特点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了解酒店危机防范及各种管理预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演练。

再次,大力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有了酒店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实际措施,还必须有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发挥作用。为此在横向方面,我们不仅将安全监督和检查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重点,还将安全管理工作有机地列入大堂副理周报、质检周报、消防治安周报等“周报”制度中。这些周报既有对服务质量安全的监控,也有对酒店设施设备、人员操作安全的建议,各周报互相监督执行,并有总经理办公室专项督办落实整改情况,避免了因个别员工的工作疏漏影响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有效地提高了酒店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在纵向方面,在安全管理中酒店形成了基础管理、部门管理、检查督导三级纵深督导体系。在基础管理方面,成立专门的质检小组检查、反馈、落实安全工作情况。对于特别事件或经总经理批示督办的事件由酒店总经理办公室组成督查组严查处理和予以整改。

最后,将安全文化融合于酒店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酒店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件特立独行的事务,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部门,而是应该在酒店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酒店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安全文化”的词语,但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并能够使客人切身感受到酒店这种安全文化存在。

酒店管理常识篇(4)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30日

一、引言

酒店管理是指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指导下,对酒店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保证酒店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不足,缺乏培训,人才流动性大,严重影响到了酒店的长期发展。我国的酒店业虽然兴起时间较早,但是因我国国情的原因,很少有人把酒店业当成是正规的行业,所以这个行业没能吸引太多的高层次人才,这不但大大影响了酒店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导致了我国当前的酒店管理水平不高。此外,我国酒店中的多数普通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酒店本身又缺乏对普通员工的培训,所以酒店员工普遍来说素质不高,技能较差,酒店员工自身发展难以受到重视,所以酒店员工跳槽比较频繁,这样的人才频繁流动大大降低了酒店人力资源优势,也破坏了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于酒店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酒店管理模式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酒店管理模式还非常不科学,多数都是生搬硬套一些知名酒店的管理模式,缺乏实用性及针对性,更是缺乏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酒店发展的趋势,已经阻碍了我国当前酒店的发展。此外,酒店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酒店缺乏人性化管理,管理制度过于简单粗暴,比如目前很多酒店基本都还是采用罚奖金、扣工资等粗暴的管理制度来管理员工,会严重破坏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酒店企业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建设不足。现在很多酒店行业为了追逐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自己企业文化的建设。其实,酒店企业的文化一般就是根据自己的酒店特点,为了达到最终的经营目的,围绕着酒店的永续经营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价值观。但目前一些酒店对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所以不能形成主体的价值观。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酒店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对于职业热爱的程度上来看差别就更大了,无论是在酒店的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未能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种自己的事业去热爱。其归根结底都是酒店缺少了文化对员工的熏陶,没有让员工形成主体的价值观。

三、解决对策

1、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酒店员工在职培训。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酒店服务业也正逐步由国内服务为主走向国际化服务,酒店接待顾客也呈现多元化及多需求化,而是否能满足酒店业这种发展趋势的关键就是酒店专业人才。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最具核心竞争优势的资源,酒店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当前酒店必须要积极引进和培养酒店管理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酒店管理者应该尽力给酒店员工提供各种在职培训及学习的机会,比如可以通过组织高层次酒店管理者实际参观成功优秀的酒店管理经验,集中组织学习酒店管理先进理论和优秀管理模式来体验和增进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创造机会让员工接受英语等语言培训,开阔员工国际化视野。通过人性化管理的措施培养酒店员工主人翁的意识,提高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提升员工的职业荣誉感,让员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避免酒店管理人才的流失。

酒店管理常识篇(5)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常识篇(6)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wwW.133229.CoM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常识篇(7)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不符合实际,无法适应当前酒店行业的人才发展需求。有的高职酒店管理院校将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面,忽略了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有的高职酒店管理院校侧重于理论教学,本科教学思想浓重,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具体性和连贯性,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和实践相脱轨,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很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

(二)职业道德素质低,服务意识差。由于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趋向于人的主观观念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被忽视。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工作时经常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能诚实守信,不善于与人沟通,对顾客的服务不周到,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当与客户发生争执时,不会合理的去化解问题。

(三)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等方面都仍旧延用本科学习的教学方案,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教学。经常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评估体系,导致学生在自身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就不够,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受到高职学校技术、资金、规则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学校内部没有一个专门的模拟酒店实验室,学生的实践操作得不到锻炼,能力自然也不会提高。对于学校外部,学校不能和正规的、一流的酒店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仅仅只停留在书本上,对知识如何具体应用缺乏认知度。

(四)外语运用能力差。随着酒店行业对外开放模式的出现,酒店的工作人员对外国人士接触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自如的和外国人进行交流,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中更侧重于酒店管理知识,缺乏对学生外语课程的设置,不能培养学生的外语口语应用能力。即便是设置了外语课程,校方领导也不够重视,把外语教学设置为考查课,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实训基地通常会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高职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对酒店模拟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要多与酒店行业中优秀的、知名的酒店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当前的市场发展走向及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切合要点,全力打造出一个仿真效果好、技术含量高、符合实际、能对外开放的模拟场地,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校外,高职院校可以与规模较大的正规酒店合作,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酒店管理文化,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返校学习中还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学习。

(二)完善课程的设置结构。课程设置的好与坏对任何一个专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要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核心,分析当前酒店的发展趋势,根据酒店中所设置的工作岗位来确立专业目标,根据酒店所设立的工作任务来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应用技能的培养来确定课程内容,根据酒店的工作流程来设立学习项目。科学、有效的将教学环境和企业工作情境结合在一起,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完整课程体系。其次,酒店的管理与服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酒店管理的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演示给学生,并且课堂内容以学生演练为主。

(三)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能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出一支既有超强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能胜任指导实践教学的双重型的教师队伍。如何来加强这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聘请酒店管理行业中的知名人士前来指导教学,根据当前酒店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一流的酒店企业寻找合作机会,在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同时也大力倡导老师到酒店企业去实习,丰富老师的实践经验,一个有阅历的老师,会在教学中能够自如地展开案例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常识篇(8)

一、概述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这是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以公司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二、酒店管理专业中学生服务意识管理的现状分析

1、整体服务意识薄弱

服务管理质量亟待提高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树立酒店服务意识,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它是酒店管理工作的关键一环。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的酒店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服务意识薄弱,酒店服务人员的服务热情不够,整体的服务管理急需调整,酒店服务管理质量还亟待提高。酒店工作人员成为服务的口头拥护者,各种服务意识仅停留在口号标语的层面,"微笑服务","顾客是上帝"这些具体的服务理念仅仅局限于表面,没有真正融入具体的实际服务中,没有落到实处,服务人员没有真正致力于提升酒店的整体服务意识,酒店各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积极主动的良性互动,实现工作的有效配合和分工协作,整体的团队意识薄弱,没有整体服务的思想意识。而作为为酒店培养输送人才的大专院校的学生更是缺乏服务意识。

2、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参差不齐

酒店服务质量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而言,与酒店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酒店的服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就是酒店的活动名片,所以,酒店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要严格要求,培养高素质专业酒店管理人员和酒店服务人员,吸纳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专院校培养出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而目前大专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方面不太重视服务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傲自满,有些甚至耍大小姐脾气,服务态度恶劣,就目前我国酒店的整体状况而言,酒店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使酒店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酒店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服务意识缺乏主动

学生服务意识缺乏主动,有很多原因,第一、服务意识的萌生,通常最早来自于家长的教育。家长越早教育孩子应该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那么,孩子就能够越早建立起服务意识。第二、担心遭到拒绝,这是由以往曾经遭遇过不喜欢被别人服务的顾客的拒绝所造成的心理障碍。第三、这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或对自己的服务素质缺乏自信所造成的。第四、担心别人嘲讽,其实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成问题了,没有几个人有那闲工夫去嘲讽别人的优秀了,尽可以大胆表现自己,让他们学去吧。即使有人嘲讽,又能怎么样。第五、感觉心里委屈,这其实是因为心里不平衡所造成的。本来人人平等,为何我要服务别人?这是很多人在服务意识尚未真正建立之前的一种正常心理活动。第六,厌恶服务对象,喜欢谁才接近谁,讨厌谁就远离谁,这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却严重违背了一视同仁的普遍服务原则。要想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胸,让自己的心胸宽广起来,才能容纳各类人,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三、大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策略

1. 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从大一开始就将职业素养培训列入日程,并在各门专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都加入这一内容,例如将酒店礼仪规范设置为第一学期开设,将酒店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专题列入该门课程的学习,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相关教育,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向学生灌输该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和素养,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酒店行业必须经历基层、一线的积累,让学生做好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以及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逐渐认识到合作意识、忠诚意识的重要性;到第五学期实习期间,可选择在实习点再进行职业意识强化训练。

2. 优化教师队伍,树立酒店职业意识典范

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的言传身教往往对学生的就业取向有非常大的影响。鉴于“双师型”师资培养的要求,教师本身可通过假期实践、学校往高星级酒店派送培养等方式亲身体验酒店工作,在思想首先达成共识,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能身体力行,也可从企业聘请专业人才作为专业教师,为学生树立酒店职业意识典范。

3. 行业专家现身说法,明确行业意识要求

多数学生表示,读好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也普遍接受要按照行业需求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以行业需求作为塑造自身的标尺。学校可定期邀请高星级酒店的管理人员、或是往届毕业并一直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学生来校讲学,并就酒店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进行广泛宣传,以使学生明确酒店职业意识要求,对照自身情况,查漏补缺。同时,可利用学生实习的契机,请酒店方面就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再进行专题培训。

4. 重视实训教学和专业实践,体验仿真工作情境

酒店职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业专家的引导都不可或缺,但不是一份作业、一场考试就能达到相应效果的,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在实训教学中,通过设置各种工作情镜,让学生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将如前所述得到的关于酒店职业意识的理念付诸实践。例如酒店前厅接待工作过程中,首先接待人员的仪容仪表要严格符合规范,工作过程中需要眼观四方,耳听八面,随时关注大堂动静,关注每一位客人,并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良好的服务意识;同时,前台掌握着最为详细的客史档案,还可能需要处理客人与酒店的某些纠纷,这时对客人的忠诚及对酒店的忠诚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前厅接待的实训教学及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可亲身体会到这些酒店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在工作情境中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酒店职业意识。

酒店管理常识篇(9)

酒店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我国传统社会观念对酒店服务工作存在偏见,认为服务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性行业就会低人一等。从事酒店服务行业,又被认为是“吃青春饭”,没有前途,甚至流传着酒店工作不光明正大的错误言论。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多学生对酒店服务行业打心底看不起,认为服务行业是种“脏活”、“累活”,容易“掉价”。很多学生认为学酒店管理就是去给客人端茶倒水,反正将来也不会从事本专业,这些思想重地影响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酒店管理岗位实习从现实、整体角度认识酒店、酒店行业、酒店发展的趋势、酒店管理人员具备素质,通过从酒店优秀的管理团队里实习、学习,正确认识酒店,改变对酒店行业一些偏见、片面的认识。酒店管理岗位实习过程中,从整体角度认识酒店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经济效益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者,应该在哪些方面强化,认识从酒店基层做起的必要性,包括酒店基层那些部门历练那些基本功。

(二)改变职业期望值过高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有基层服务、基层管理的经验,否则很难做好酒店工作。国外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所以酒店管理行业的通则是要求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但是很多学生对于酒店一线服务认识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就应该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不屑于做基层工作;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接受从基层服务做起的观念,但对自己升职期望很高,急功近利,达不到期望值,易产生挫败感,工作不积极,甚至频频跳槽]。通过酒店管理层的实习,真正意义了解酒店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一线服务历练过程中能够正确调整自己的职业心态,打下扎实的职业基础。

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面临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酒店难找

目前酒店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大多数酒店最缺少的一线服务员工,实习学生成为流失员工的有效补充,酒店经常出现的一幕,餐饮主管带着90%的顶岗实习学生维持正常的工作。从酒店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角度讲,酒店管理岗位实习低于一线员工实习带来的经济效益。酒店要考虑自己的整体效益,酒店管理岗位实习,尤其是所有毕业生的管理岗位实习,很难找到这样合作的酒店。目前好多酒店顶岗实习中的轮岗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酒店管理岗位实习更是难上加难。

(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的时间

酒店管理岗位实习,改变学生对于酒店的局部印象,从业观念,可以提高学生在酒店行业就业。酒店管理岗位实习安排时间也非常重要,管理岗位实习安排在顶岗实习前,学生对于酒店整体管理的概念,对于后期的一线实习更注重一些关键部门、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管理岗位实习安排在顶岗实习后,结合自己顶岗实习的一线经验,善于发现一线存在哪些管理问题,以及相应管理措施,更有助于酒店学生管理轨迹的成长。酒店部门管理岗位实习的时间多长为宜,如酒店淡、旺季对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有差异,酒店每一个部门工作内容不同等,所以酒店管理岗位的实习时间,包括每一个部门的实习时间需要摸索。

(三)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经费

目前酒店管理岗位实习合作的酒店难找,主要是经济效益问题,酒店首先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学校考虑学生的利益,两者的结合点就是费用问题,这项经费来源对于学生酒店管理岗位实习作用很大。

三、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酒店职业教育方面,一贯走的是“低端路线”,对酒店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国内几乎是空白;酒店高等教育方面,走的是“高端路线”,这样导致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突出,难以在基层工作中独挡一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不论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必须与酒店行业的需求有机结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适当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结合高校服务社会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思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技能,真正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干得好、管得了、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2.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酒店管理岗位实习面临的问题是合作酒店难找,尽管学校建立了实训室,但是现场的实际操作与情景模仿有很大差异,学校应建设小规模的酒店餐饮、住宿实训基地建设,以教学为主,盈利为辅,提供学生的管理岗位实习,包括教师一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3.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外酒店企业合作,在长期合作的酒店中探讨酒店管理岗位的合作事项,如酒店某些部门管理岗位实习,学校内部筛选优秀、将来酒店从业意向强的酒店专业学生进入管理岗位实习,提供好的经验。走一条酒店局部管理岗位实习、学校局部学生管理岗位实习,积累一定实际经验,实现酒店整体管理岗位实习和酒店专业学生全体实习。

(二)酒店方面

1.管理岗位实习平台建设

酒店为管理岗位实习学生提供有效的平台,根据酒店实际与实习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如从某个部门的岗位实习为契机,积累一定成功经验,可以扩展到其他部门,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提供实习学生一些管理空间,有利于酒店管理的完善和酒店储备管理人才的成长。定向合作培养优秀学生,曾宪梅所述,在法国波尔多市交流时了解到,当地很多酒店都与附近旅游院校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人才,酒店为学生支付一部分学习生活费用。学生根据协议在规定期间在酒店连续实习伴随整个教学过程,毕业后工作第一选择也是该酒店。由于有相当时间在酒店的锻炼,甚至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走上管理岗位,这样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酒店管理常识篇(10)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2005级-2009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内的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4四星级酒店有4家,三星级3家。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1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有效问卷占总样本的95.3%。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二、调查结果分析此次酒店实习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实习酒店的硬件设施、酒店软件条件、学校对实习过程的管理进行的。分析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意见,归总如下:

(一)酒店硬件条件调查

对酒店硬件的调查包括酒店的地理位置、酒店星级档次、酒店的住宿条件、酒店的服务设施、酒店员工饮食以及学生实习岗位设置情况。对于酒店地理位置、星级档次的调查83.2%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学生总体满意程度比较高,通过具体分析,发现学生倾向于高档次好品牌的五星级酒店,认为在五星级酒店里面接触面广,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3.5%的学生选择不满意,她们集中工作于三星级宾馆。对于酒店的住宿条件和伙食调查学生基本上都比较满意,实习基地都能满足学生的这部分需求。问题较为不平衡的是实习津贴低,实习生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量,而工资却是正式员工的一半,付出的劳动是一样的,收获的回报却相差很大,很多学生对此不满。尤其是遇到特别繁忙的节假日,实习生加班加点工作,但是却没有任何回报,这让很多学生心理难以接受,抵触情绪强烈。对于实习岗位的安排,25.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一部分同学认为1年的时间只固定在一个岗位实习,缺乏其他岗位锻炼的机会,而另有一部分学生则被安排在传菜岗、洗衣房、保安、车库、仓库等岗位,跟所学专业知识相差甚远,因此十分不满意。

(二)酒店软件条件调查

对酒店软件条件调查包括酒店正式员工对实习生的态度、员工成长机会、酒店人际关系以及酒店管理制度等。33.4%的学生认为酒店员工对实习生态度比较好,另有25.7%的学生认为酒店员工对实习生的态度不友好,比较冷淡,甚至有些敌意。有学生反映当她们被分配至某部门时,老员工当着学生的面对领导说“又来这么多学生有什么用?她们什么都不会做,就是累赘!”对于员工成长机会的调查,大多数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除了入职的人事部培训以外,相关部门的岗位培训比较少,酒店通常指定老员工带新员工,有的老员工趁此机会就把自己的工作压在实习生肩上,指使实习生做这做那,实习生敢怒不敢言。有的老员工根本不管实习生,实习生只能自己摸索着做事,学生的普遍反映负担重、压力大、学习不到更高的技能,实习变成了单调重复的劳动,没有达到实习的目的。对于酒店人际关系调查,43.6%学生认为酒店人际关系比较复杂,酒店员工内部矛盾多,领导之间的竞争以及部门的利益纠纷比较多,这些问题直接暴露在尚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面前,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的学生甚至动摇了在酒店工作的信心。对于酒店管理制度的调查,42.5%的学生认为酒店管理制度过于“刚性”缺乏“弹性”,翻开员工手册看到最多的就是违反某条规定,罚款多少元,只有惩罚,缺少奖励,只有责斥,缺乏关爱,这样的酒店让学生很难产生认同感。对于实习成就感调查,大部分同学认为心理落差比较大,缺乏成就感。最初进入五星级酒店尤其是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品牌旗下的五星级酒店实习,很多学生抱着比较大的期望,认为可以接触高端品牌酒店就有机会系统的学习酒店管理知识,而进入酒店实习阶段,却是只能从事最基础的铺床、端茶、倒水、上菜等工作,没有机会学习管理知识。尤其是每天工作繁忙,体力付出大,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学习。在工作时会遇到一些素质差的客人的刁难、冷漠的同事、等级森严的酒店管理体系都会让学生质疑所学专业,动摇继续从事酒店行业的信心。

(三)对实习管理的调查

对实习管理的调查主要包括实习心态、就业影响以及实习指导老师作用。对实习心态调查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调整好心态。进入酒店实习后,仍以“学生”角色自居,而没有把自己当做“酒店员工”。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服务,看轻服务工作,不愿意放下大学生的架子。面对客人和领导的时候,心态调整不过来,有些无所适从。因此有学生就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酒店行业,甚至后悔选择学习这个专业。学生对于实习的评价认为实习对就业影响很大,但是却只有42.1%的学生选择今后会继续从事酒店行业,另有34.3%的学生选择不会从事酒店行业,23.6%的同学选择继续读书谋求更好的发展。这说明在实习中正是存在着诸多干扰因素,影响了学生从事酒店行业的信心。对实习指导老师的作用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配备专职实习指导老师,不仅仅是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还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种思想问题、疑惑、心理负担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上司、同事和客人的沟通,如何排解工作压力,排除不稳定因素。

三、探索实习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对学校而言

1.慎重选择实习基地

根据本校学生实习反馈情况来看,高星级高档次酒店的管理体制相对完善,企业氛围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如在某五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反映,在她实习期间,部门领导制定详细的实习生培养计划,定期有培训,并且领班主管会时常指导她的工作,给予帮助,使她受益匪浅。而另一些在三星级酒店的学生反映实习期间酒店没有明确的岗位工作职责制度,哪里需要人,就会派实习生前去,什么脏活累活都让实习生来承担,领导让你就必须要干,没有什么制度可言,在这样的酒店工作堪比受罪,真想一逃了之。由此可见,选择知名度高的具有较好口碑的酒店作为实习基地,对于学校来说能够更好的达到实习目的。这些酒店具有相当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实习管理经验,能够针对实习生这些“特殊员工”开展工作,帮助她们更好的完成角色转变和心理调整。

2.加强实习动员

实习之前的动员大会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实习动员教育学生明确毕业实习的目的,对实习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实习是迈向社会的过度,不能只顾着眼前而忽视长远发展,实习不能只“向钱看”而应该“向前看”。这样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实习期间工资待遇的差异,减少心理不平衡感。其次,实习动员宣讲员工守则、酒店管理制度,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工作。让学生明确一旦进入酒店上岗实习后,即由学生身份转换为酒店员工的身份,在客人面前代表酒店,在酒店各级领导面前,是一名员工。至此学生要踏实地的干好工作。

3.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重酒店服务的意识和理念。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解酒店服务意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学生在实习期间之所以会出现诸多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思想不成熟,对酒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理解,认识不清。例如有些学生被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现象迷惑,进而迷失方向,或者有些学生对酒店繁重单调的工作表现出厌倦与逆反等。因此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稳定学生的思想对于实习能够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实习过程管理

学生在酒店实习的管理权不应该完全由酒店掌控,学校可在每个实习酒店指定1到2名学生负责学生内部事物的管理和协调,并定期安排相关指导教师到各实习酒店检查实习情况;实习生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和实习单位报告实习情况,反映实习问题。学校的指导老师应该肩负起更多的指导责任。酒店实习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考验,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考验,而且也是对学生的心理、体力方面的考验。由于实习过程中要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各种诱惑以及人际关系,学生会产生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实习指导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待工作当中的不公平和委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抵制一些腐朽不健康的诱惑,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客我关系、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因此实习指导老师的责任重大,学校在指导教师的人选以及工作量核定上应该予以重视[2]。学校要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才能为酒店行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二)对酒店而言

1.制定合理的实习津贴

实习酒店应该支付实习生合理的实习津贴,不能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对待。合理的实习报酬会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相反,没有薪酬或薪酬过低,会打击学生的工作热情,否定自身价值,甚至动摇实习的信心。

2.合理安排岗位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安排实习岗位,让学生体验到工作的挑战性和乐趣。使学生在几个完全不同的部门实习,拓宽工作的接触面,有利于全面了解酒店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情况,增强实习效果。另外,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轮换岗位、优先选择岗位,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在实习岗位的设置上,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最基础、技术含量低劳动岗位,可以适当考虑设立见习领班、见习主管或部门经理助理等一些岗位,让学生能够接触到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实习中运用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进而增强对酒店行业工作的认可度,树立从事酒店服务行业的信心。

(三)对学生而言

1.良好的思想准备

酒店管理常识篇(11)

1.学生方面的问题分析。①对实习的性质和目的理解有误,学生没有认识到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掌握服务技巧、培养服务意识以及积累服务经验的必经环节,而简单地将实习理解为完成学校任务或者到酒店实习就是参加工作,因此对实习津贴的多少非常介意,排斥到津贴不高的酒店实习,出现敷衍工作或者抵触情绪等问题。②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存在误差,许多学生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去做铺床、洗马桶等基层服务工作,没有从本质上认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服务工作的经历。只有胜任了基层的工作,才能提高服务技能、操作技能,积累服务经验,为以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的学生认为酒店工作从事的应该是轻松的管理工作,而无法接受需要从一线的基层服务岗位做起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降低了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认同感,从而产生实习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拿学分毕业的消极思想。③心态未及时调整。学生到酒店实多被分配在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从事一线工作,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与受教育程度比自己低,但职位或工资却比自己高的酒店正式员工相比,实习生通常会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对等,甚至认为自己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而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④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没吃过苦受过累,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涉世之初,实习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里转换角色,在新环境中不能形成迅速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机制,面对酒店快捷高效的工作节奏,不容易产生归属感,易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形。

2.酒店方面的问题分析。①缺乏系统培训和晋升机制,影响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出于节约培训成本的考虑,很多酒店并不重视对实习生的职业培养,只是简单地作为短期的劳动力使用。实习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激励,这些都会让实习生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和前途,从而出现对酒店的认同感低,以至于消极怠工等情况。②岗位分配不尽合理,基本不提供轮岗,通常整个实习期学生始终是在一个岗位进行实习,这就无法满足学生想要多接触一些岗位,加深对酒店行业了解的需要。另外,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来设置,不会太考虑学生自身的意愿,这样很可能造成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实习情绪低落的局面。③酒店方缺乏与实习生的有效沟通以及情绪管理,作为企业,酒店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接收实习生多是出于节约员工成本,降低用人风险等原因,因此酒店通常将实习生等同于正式员工来管理,而忽略了对实习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能力的培训,缺乏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得实习生工作中积累的一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及时调节。

3.学校方面的问题分析。①对学生实习前的教育不够重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专业认识教育则应该贯穿平时教育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一进校就有一个正确的理念: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需要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经验的行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从服务员做起。另外,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因此,在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实习期间,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尤其重要。学校要提前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醒和警示,避免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任何安全事故。②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尽管学校对实习生的教学实践非常关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实习培训、全面的跟踪辅导,没有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的实习管理机构,因此只能粗放管理,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及时解决业务上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③缺乏系统的实习效果考评体系。顶岗实习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多采用学生交一份实习报告和酒店出具一份实习鉴定,而酒店给学生的实习鉴定内容大同小异,这样单一的考评方式不能真正体现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学生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从而无法督促学生认识到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优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现在很多学生怕苦怕累,不愿从基层做起。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就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摒弃对酒店管理专业错误或有偏见的看法,认识到不精通业务的人做不好酒店管理,将自己定位为有娴熟的专业技能、高超的服务技巧、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酒店专业人才,而不是只有理论知识的后备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