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5 10:05:24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1)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2.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

3.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

4.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情景导入启发教学。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消除疲劳,产生兴趣。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描述的情境中,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2)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随后,教师指导学生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3)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描述情景。此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3.多媒体演示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3)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2)

我是1988年毕业于东北职工大学管理系。由于工作需要,毕业回到东电一公司教育处(93年调入电厂教育处),任技校班的工程力学课,此科目对于外行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面临教师短缺,我也就毫不犹豫地接下来。我一边摸索、一边钻研、一边授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

至今教学已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十个年头里,我曾任92级、93级、94级、95级技校班的工程力学课,93级、94级、95级、96级业余中专的工程力学课,经过本人的刻苦努力,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是93级技校班材力课统考那年,曾授予大连电校校外班的领导的奖励。

通过不断的研究、探讨、授课,使我从教学中悟出这种教学方法,那就是启发式教学。在谈启发式的教学时,人们常常与注入式相联系,二者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但不能说,讲授就是注入式,谈话、讨论就是启发式。所谓注入式,一般是指不看对象,不管学生领会与否,让学生呆读死记,其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甚至窒息学生的智慧,压抑学生的才华。启发式是指整个教学过程都应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从而使“教”与“学”同步,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克服了教师枯燥无味地灌输和垄断课堂的现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呢?我在《工程力学》课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启发式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要使学生学好工程力学课,必须启发学习的动机,而学习动机又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产生积极性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用渊博的知识、生动的实例,向同学们讲述材料的各种性能以及各种应力在电厂应用中的重要性,使大家知道学好这门专业课,为今后工作和未来都是有好处的。例如,开、关门时,师傅们用扳手拧紧螺母时,还有司机师傅握的方向盘等等这些都是力矩、力偶的实例,再如几百米高的大厦、斜拉铁索桥、各种机械支承臂梁、转轴、汽轮机叶片、锅炉承压管等,都是通过应力对材料进行设计和核算的,以及材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高压锅、自行车、坐的椅子等。用这样的方式诱导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意向、愿望和兴趣,于是激发起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学好工程力学课就有了内在力量和基础,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顺利进行了。

二、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总是希望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但时常是事与愿违,其原因在于“教”与“学”的双方。对教师来说,除了清楚、明白讲述教材内容,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外,还应采取多种手段,用更积极的措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工程力学知识与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启发学生提高学习注意力效果很好,用形象逼真的生活现象来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比采用粗暴生硬的手段来维持课堂纪律要积极得多,不仅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教学效果好。

三、结合生产实践,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任何事物总是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师在讲授时应启发学生去寻找事物的异同点,去比较、去鉴别,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讲应力集中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首先向学生讲述:在买布时,售货员首先将布剪开一个口,然后用手将布撕开。这就是生活中利用应力集中撕布,若不先剪个口,布就不容易撕开。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缩短理论和实际中差距,即抽象概念在具体问题的体现。

四、找出差异,开发判断能力

任何一类事物都具有相同与不同之处,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差异,通过比较异同点,启发学生判断“是”与“非”的能力。如材料力学中,压缩变形和挤压变形从字面上看十分相似,如果没有图形很难辨认是哪一种变形,怎样才能区别它们呢?教师应该从定义、特点不同找差异,压缩变形是指作用在构件两端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在轴向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挤压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在接触表面上互相压紧的现象。根据定义的差异,再考虑一下它们的特点,压缩是指整体被压,挤压是指局部被压,通过掌握它们的定义和特点,就很容易识别是什么变形了。这不但有助于同学们对此知识的牢固掌握,而且还开发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采用类比推理传授新知识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3)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非常关键时期,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可塑性较大,是培养的最佳时机,培养中学生创新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生物科学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使生物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和当前社会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为学生日后继续学习深造打下坚定地基础,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灵活自如地施展才华。

启发式教学法在生物课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生物课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进而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下面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对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方式试做探讨。

一、层层递进式

启发式教学法严格按照教学过程的逻辑结构展开,以达到系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做法如下:对于每堂授课内容,按内在逻辑关系合理、科学地编排。授课时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再由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知识,最后通过课外习题加以巩固,消化。

如在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1:在孟德尔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做过动物和值物的杂交实验,但是都未能总结出遗传的规律。为什么孟德尔能够取得成功呢?问题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与实验选材有关;(2)从一对相性状的杂交实验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遗传的研究;(3)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学的统计;(4)对统计结果提出假说做出解释;(5)以假说――演绎法即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的正确性;(6)孟德尔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及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层层递进式教学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中心扩展式

中心扩展式教学方式通过对一个主题多方面的讲解,以达到对这个主题进行全面把握的目的,一般多用于理论性问题的讲授。我们应该科学确定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内容上,而不是分散很多时间去讲次要的例子和材料。

比如在动物学教学中,我们始终应抓住进化发展的主线,以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出发点,以代表动物为依据来介绍讲解。这样才能强化每个物种的主要特征,同时不增加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三、点面结合式

点面结合式教学是通过突出讲解重点,对涉及的相关科学知识加以讲解介绍,以达到扩大知识面、启迪思维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兼顾了重点内容和知识面,故称点面结合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本学科的新发展、新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比如,当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即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首先重点讲解亲本纯种豌豆高茎与矮茎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是高茎,基因是杂合子,再让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表现型有高茎(显现)与矮茎(隐性)的出现,孟德尔统计子二代表现型高茎(显性)与矮茎(隐性)的比是3:1;其次再讲解孟德尔对所选的七对相对性状,并分别对每对相对性状都进行了杂交实验,而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都进行了统计;最后总结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亲本纯种(显性)与(隐性)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表现(显性),基因型是杂合子,再让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表现型有(显性)与(隐性)的出现,孟德尔统计子二代表现型(显性)与(隐性)的比都是3:1。以此说明生物的遗传遵守着一定的规律,最后总结出了分离定律。点面结合式教学显而易见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情境模拟式

情境模拟式教学方式是对生物课程中有关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模拟。通过观看课堂演示或学生独立操作,达到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文字教科书、黑板、标本、挂图等传统媒体以外,还应积极采用计算机软件、电影片、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等现代教学媒体。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有效性。一方面,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因为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色、形、变化和发展的形象认识,去获取知识,不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从而使知识易于转向具体实际化,也易于转向抽象要概念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通过电脑展示立体的图,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它,不但节约时间,学生学习的效果还很好。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五、参观访问式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4)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优化组合和灵活运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1、学生兴趣的启发。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在学习中,在学生遇到障碍与困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但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2、学生想象力的启发。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只有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3、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4、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了思维过程,展现了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的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提问法。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经济运行的情况怎样,目前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现实经济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验经济学案例。当然,在应用现实经济学案例时可尽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学习“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应用――价格干预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曾实行的粮食保护价制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介绍“机会成本”概念时,可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案例来验证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动态的逻辑推导等知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来认识规律、总结规律。这里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章节教学为例,比如,在讲博弈论的合作与竞争时,就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海盗抓黄豆”的实验。

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5人一组,由这5个学生分别担任5个海盗的角色,教师担任法官。故事讲述5个海盗即将被处死刑,法官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从100个黄豆中随意抓取,最多可以全抓,最少可以不抓,可以和别人抓的一样多。最终,抓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要被处死。由学生运用理智思考进行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思考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人选20个,首先他不用担心他会是最少的(不包含所有人都拿20个的情况),因为除非所有人都拿20个,这样就一样多,只要有人拿的多于20个,就必定有人拿的少于20个,因为总共只有100个。接下来他要担心有没有可能会是最多的,因为题目的条件是可以不必把所有黄豆分光,可能会存在剩下4人拿的都小于20。接着要讨论:第一个人选了20,第二人会选小于20的数字吗?首先可以排除第二个人不能选择18及18以下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后面的人只要选择19第二个人就必死,第二个人有可能选19吗?也不大可能,因为第二个人选19的话,后面的人不可能选大于20或小于19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会成为最大或最小而被处死(比如第3个人如果选21,第四第五只要选20第3个人就成最大而被处死),因此如果第二个人选19,后面的人要么选19,要么选20,可是这样一来就分出最大最小了,最小19最大20,全部处死,因此第二个人也不能选19。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二个人也只能选20。同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也都只能选20。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选择20。实验结束,请学生自己来分析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多数同学在行为过程的实施中便理解了博弈论体现人理性的重要性。

4、运用发现法。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每天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学当中就不能太多依赖数学公式,而是要贴近生活。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经济现象: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老虎和鲸鱼而不是母鸡?是因为稀缺原理。为什么超市里各个收银台前排的队都差不多长?人们的这种自发行为源于理性经济人原理。学习经济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定,提高决策质量。比如说如何运用成本收益原理去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呢?一个理性的人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时才会去做某件事。对于玩电脑游戏,收益和成本又如何?人们每天面对的可能不是去决定是否该从事某项活动,而是如何把握它的度的问题。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最后一分钟玩游戏获得收益小于这一分钟付出的成本,游戏就应该马上终止。学生们都面临着大学毕业后选择方向的问题,如何在出国、国内读研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呢?先计算一下出国留学的显性成本是多少,隐性成本又包括哪些?如何确定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出国留学的收益又是多少?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原理却可以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如何解读货币政策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改变实际利率就在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但在中国却效果甚微?因为中国人储蓄不仅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如果政府想降低高储蓄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从经济因素入手,根据激励原理降低储蓄的回报,并采取措施鼓励消费。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解除储蓄的心理因素。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总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5)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优化组合和灵活运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1、学生兴趣的启发。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在学习中,在学生遇到障碍与困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但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2、学生想象力的启发。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只有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3、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4、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了思维过程,展现了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的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提问法。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经济运行的情况怎样,目前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68-02

启发式教学方式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它建立起民主和谐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并在一旁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尽管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注意原则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只有在一定的原则下,才可以提高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效率。总体来讲,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性原则。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采用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进行,往往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严重影响着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比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第二,独立思考的原则。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转变为自己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利用生物教材中的丰富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独立思考能力。第三,举一反三原则。生物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实际的生物启发式教学当中,应该努力对生物学科进行拓展,将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同日常生活实践或实验课堂相互结合起来。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的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唯有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为此,教师要想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第一,进行直观教学。生物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具有抽象性的巨大特征,这种抽象性也是造成学生生物学习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此,加强直观性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二,注重生物情感教育。学生的内心感情世界往往比较丰富,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呵护,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表扬以及情感教育是必要的。第三,开展第二课堂。主要目的是对这些学生进行课下辅导以及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水平。

2.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生物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主要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迹象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从一定程度上讲,生物课程是一种实验性学科。所以,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的重要性,发挥生物实验的功能,使得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提升自身对生物的认知,提高学生生物实验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从而提出研究结论,让学生对于研究结论进行讨论,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及认识。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启发学生生物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3.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是高中生物的关键以及重点,教师的生物语言使用强度以及技巧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显得沉闷单板,这严重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即使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处理,加强对于课堂气氛的营造,激发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例如,我们在讲解反馈调节这个生物概念时,教师可以对这个概念进行比喻,将反馈调节比喻成工厂,从而做好反馈调节生物概念的讲解。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早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之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提高生物教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性。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也同样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现已经被我国广大的高中生物教师所接受。生物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出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科学的思维活动。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现状,创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友育.运用启发教学,提高质疑思维[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7)

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启发,这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吸收,进而增进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同样要善于灵活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要有效的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来化解知识教学中的难点,并且透过积极的教学启发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吸收与掌握。这才是启发式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提升课程教学综合实效的方法所在。

一、通过教学实践给予学生引导启发

启发式教学可以渗透到课堂上的每一个阶段,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以及具体的情况来合理的进行教学选择。首先,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来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与启发,要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往往会很有帮助。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过程都可以给予学生有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方式也十分多样。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些具体的植物时将实物带到课堂上来给学生们参照,让他们对于植物的构造、各个相关的植物体器官有更好的获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参与到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相应的课堂小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些课堂学习任务。过程中往往会带给学生很多启发,这同样是启发式教学渗透的一种模式所在。

比如,教师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组天竺葵植株,一株正常浇清水,一株浇浓盐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两组天竺葵植物生长的异同中,启发学生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有了这个直观的对比以及实物的呈现后,学生对于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于课本中的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这便是启发式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功效,这也是有效的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效用所在。

二、借助多媒体展开启发式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知识点的呈现都需要用到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开启发式教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不少生物课本中的知识点如果只是借助教学的口头讲授,学生的理解会十分浅显。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们适当的呈现一些图片或者是视频片段,很多理论的知识会立刻生动起来,那些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直观。教师可以以这种方式来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并且可以结合图片或者视频的呈现来进行必要的讲解与分析。这会极大的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会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大部分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需要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及相关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则学生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再逐步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就能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辅助工具,要尽可能的让知识理解起来更加清晰直观,这才是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所在,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本质所在。

三、在实验课程中渗透启发式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的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这也是考察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灵活的渗透启发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这会让学生有很多积极的收获。教师要多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并且要多设计探究式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来展开自主实践。这首先能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引导启发,更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将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这也是启发式教学效用的一种体现。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例如,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讲植物的细胞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完成教学,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玻片并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插图确定观察到的相关植物细胞名称。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还能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意识。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提升。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459-02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Heuristic Teaching for Flash Course

ZHANG Ming-zhu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710005,China)

Abstract: Flash is a very creative curriculum. Application method of heuristic teaching ,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new teaching pattern three-step and one comprehensive which based on task driving method. Through well-designed teaching process, this method empha sized inspiration in any place, set up a "pit" everywhere.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teaching continuously enhanced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cultivated students’ creativit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heuristic teaching; task driving method; flash; teaching reform

1启发式教学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Flas制作以其极富创造性的特点,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青睐。然而,学生们抱着极大的兴趣开始学习,到最后却往往异常失望,以致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丧失殆尽。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在Flas制作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任何一个教师都懂得通过案例的讲解传授知识点。然而,这个案例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案例,案例可以很生动、很丰富,步骤很复杂的吗?案例讲解完后,任务又是什么呢?是重复刚才的案例?抑或是照葫芦画瓢?任务驱动的原始定义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独立解决问题[1]。由此可见,“任务”若要起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必须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贯穿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历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他强调学思结合,认为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时在学生心求通而又未得其意,知其意而不能言时,教师进行启发、诱导、点拨最为适时,教育效果最佳[2]。”所以,“启发式教学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而且也适用于课外作业的指导。

实际教学中启发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讲授启发、问答启发、演示启发、练习启发、实验启发、讨论启发、情景启发、比喻启发、对比启发、学导启发、探究启发、教学媒体启发等等[3]。“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多法、贵在得法”。该文根据Flash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任务驱动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三步一综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合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具体阐述笔者对这个教学模式的理解。

2教学模式研究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和“发”二字,即启迪思维,激发内因。“三步一综合”教学模式,其中“三步”指的是讲练三部曲,这里不是普通的讲解三个例子,做三个练习,而是侧重讲练的顺序,事实上讲练的顺序恰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建立一种能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创造性语言交际环境的课堂教学形式。讲练三部曲如图1所示。

1)第一步演示启发:讲解1——练习1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99-02

《材料力学》课程是机械类及其相近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后续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一块基石,如果该课程学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但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相对分散,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不配合一定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利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到材料力学的教学中,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一、抓住绪论课,紧紧吸引学生眼球。

《材料力学》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大量图片给学生介绍材料力学的发展史,展示材料力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就近取材,以建材中的空心砖为例,让学生回忆多年前没有这种砖,为什么现在有了这种砖,这种砖的好处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再告诉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就可以进行揭秘;再看看几年前的一些豆腐渣工程,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材料力学,只单纯的从经济上来考虑问题,所以才出现了各种悲剧;而我们材料力学的任务就是解决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矛盾,学会了材料力学就可以有效的利用材料,设计出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怎样才能设计出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呢?学生带着种种疑问和好奇开始了本课程的学习,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

二、抛砖引玉,做好预习。

《材料力学》课程本身知识点较多,课时越来越少,所以每节课的信息量很大,如果学生不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接受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怎样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预习,教师就要多动脑筋。如在讲解梁弯曲这部分内容时,讲解完强度校核部分,在对矩形梁进行强度校核时,就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问学生脆性材料拉压强度不同,如果也设计成这种截面是否合理?这时学生就会思考,给出答案,继而继续启发,如果想合理的利用材料我们应如何设计截面尺寸?另外再思考一下,支座的布置对我们的强度有何影响?想一下大型桥梁的桥墩是如何布置的?这样布置的原因是什么?想知道原因请预习下一节课的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这种抛砖引玉的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带着问题都会主动预习,提前找出答案,给下节课的学习铺平道路,扫除障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三、课堂教学中巧用启发方式

《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各章节自成体系,公式较多,大量的理论计算使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何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其思路跟随教师思考,我们也做了一定的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积累,发现让学生主动思考,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可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提升学习效果。如以梁弯曲时应力分布为例,根据分析梁弯曲时横截面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怎样布置才能合理的利用材料?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给出一个错误方案,问学生是否可行,这时学生经过思考,都能给出正确方案,再回过头来回答在绪论时给大家提出的空心砖问题,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同样的方法运用到圆周扭转时的强度计算,进行理论讲授完毕后,告诉学生同等材料承担相同的载荷,做一根实心轴的材料可以做三根空心轴,相信还是不信?这时学生往往会有分歧,此时将例题题目在幻灯片中打开,让学生自己解决,找出答案后都会表现出吃惊且惊喜的表情。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比较活跃的状态,能够紧跟教师的启发,一步步达到学习的目的,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另外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将计算机辅助手段引入到课堂中来,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对结构进行力学分析,通过该软件,给学生以动态演示,让变形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该软件也可以颜色来表示应力大小,一目了然,提升学生的兴奋点,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再将计算机技术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计算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到不再那么枯燥,而是很有趣。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手段也会感到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热情,为后续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环节融入启发式教学

材料力学中的实验环节也是该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利用好实验环节引领学生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而不是简单的验证式实验,也是该课程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为了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进行独立思考,实验室准备了多种材料的试样,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试验,事先将方案设计好,报教师审批,老师觉得可行,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自行试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仅起到协助的作用,如果学生遇到问题,老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进行启发,从侧面给予学生提醒,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该方法,学生进行的实验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验证实验,而是通过实验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进行组合试验时,学生一般都会提出多种试验方案,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材料力学》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找答案,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热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材料力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 苗张木.试论工科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2002(1):36~38

3 陈立群.振动力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力学与实践,2004(3)

NGO组织在美国的良好发展,为我们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美国与我国之间的差异。在美国NGO组织不需要过多的依赖政府,资金来源也具有多种渠道,基金、捐助等都可以。但是中国不同,由于政策的特殊性NGO必须依赖于政府,在现阶段社会组织在教育事业中只能够以开展课后辅导班的形式进行,而无法成立正规的学校。同时,美国是一个社工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社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NGO组织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想要发挥较大作用,其对于志愿者的培训机制就需要健全,同时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政策也需要放宽。

2.政府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政府对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根据其实施的范围可分为总政策与区域政策。

“流动教育计划”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总政策,尽管联邦政府对美国各州的教育采取分权政策,但是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国会却采取了相同的意见,即对各州流动儿童的教育进行政府干预。在资助对象符合相关的界定标准时,政府有责任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总政策的指引下,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区域政策又可分为公立学校政策和州政策。美国政府规定公立学校必须接受学区范围内的任何一个适龄儿童,条件只是提供一个属于该学区的居住地址。而对州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特许学校的建立。特许学校是政府对于各州的一种分权政策,任何个人、教师、团体、公司都可以依法创办学校,并且学校可以自己决定聘任校长、聘用教师、选订教材。同时,特许学校仍然被认为是公立学校,不得收学费,不得用任何有选择性的理由拒绝一个在该学区的申请者。并且学校要和教育公共管理部门签一个合同,保证对学生承担责任,以及学习质量,之后公共管理部门才可以把本地的生均经费给该学校。

美国的这些政策特点与他的国家性质具有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政府远小于市场。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得我们将长期保持大政府小市场的状态,政府对于教育的干预在所难免。即使与特许学校具有很大相似的打工子弟学校近几年在社会中广泛出现,他们可以由个人、公司等开办,但是却得不到国家的认同,因此无法获得国家的经费支持,从而使得能够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着普遍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条件差的特点。因此,要想解决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放宽教育经费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探讨中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时户籍制度总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它是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美国的“一视同仁”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户籍制度的推行是为了规范社会流动,使社会资源更合理地分配。试想假如人口大量地向一个地方流动,那么对于人口聚集少、流入少的地方,再进行资源分配又有什么意义。因此在现下我国的状态中,户籍政策的实施依旧具有其必要性。

同时笔者认为当下中国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影响最大的除了户籍制度,还包括社会隐性因素。美国可以允许非法移民入读公立学校,但中国却无法让五证不全的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因为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对于孩子自身而言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城市儿童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课外教育的多样化、家庭丰富的娱乐生活等,都将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贫富差距阻挠了教育的公平发展。在当前形态下,户籍制度将长期伴随社会发展,同时经济的平衡发展与社会收入制度的完善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要。

3.市场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社会的小政府大市场格局注定了市场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特许学校”与“教育管理公司”两个方面,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很大。教育管理公司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公立学校缺乏问责制的问题,使教育经费真正运用到教育,而随着私人企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是意识到了市场的利处。

教育管理公司盈利主要依赖于教育效率的提高,并不与教育本身存在冲突,并且学员数目越多,所获得的教育经费越多,这使得教育管理公司对于学员的招收将更一视同仁,使得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教育市场化,使政府投入相同的资金,即提高了教育质量,同时又减少了监管支出。而监管支出实质上已经融入到了市场的竞争机制当中。因此政府的总支出减少,而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律的完善都为这一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但是中国却无法实施这一制度,主要还是在于中国缺乏实行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整体社会受政府限制太大,即使民办学校改为公办学校,但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不变以及教材的统一,使得市场机制始终无法真正进入教育,教育管理效率依旧无法提升。因此中国实行教育管理学校的可能性不大。

4.美国经验小结

美国的教育政策对于我们的启示很大,NGO的涉入能够促进社会再分配,但是我们应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而市场对于提高教育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基于贯彻政府政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市场进入教育事业的条件并不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将解决教育问题的下一步致力于政府政策的推进,使经济平衡发展、社会收入制度更加完善,并放宽政府的教育经费制度。但就户籍制度而言,其本身并不具有劣质性,恰恰是它的强大作用使得社会可以依旧维持相对平衡。因此我们因不断地完善它,并出台辅法律文件,为市场的进入、NGO的介入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四、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总结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得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也将持续。美国给予了我们很多经验借鉴,如合理的运用NGO、加强志愿者培训机制、市场参与以及政府的适当干预。但是由于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建立与完善各种法律条文,比如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提出本身是为了合理的控制流动人口,虽然现在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中它的弊端有所呈现,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将伴随着流动大军的存在而长期存在于国家制度中的现实,而我们应当做的是将其更合理化,为其提供更多的辅法律、法规,比如完善流动儿童的中高考制度,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其积极性。中国的流动儿童问题是一个长久问题,在近年来政府的努力下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现实依旧严峻,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文博、曾雅琴、刘玲燕.广东省东莞市H镇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及“积分制”试行情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5~29、64

2 李炙檬.略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4~56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 PBL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Key words: PBL teaching;case teaching;heuristic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82-02

0引言

药物分析承担着药物自研制开发至临床应用整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分析方法建立和药品质量控制的任务,是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重要保障。药物分析是药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占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对药物分析的各种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探讨了如何组织和改进药物分析学科的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的说法涵盖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包含了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从“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体”向“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体”的转变 。通常,人们常轻而易举地说自己采用了“启发式教学” 。那么是否达到了使“教学中心” 和“ 教学主体”发生转变的目的?其力度和程度如何?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达到“启发式教学”目的的?这样一些问题的探讨以及教学的具体方法或经验的推广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笔者就实现“启发式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1PBL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问题为主线设置“情景” ,课堂通过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环节中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体” 。教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置于教学的“问题情景”中,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这样一种学习方法称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1-3]。PBL教学方法原定位在小组学习的氛围内,学习是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协作以及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中完成。笔者认为,PBL教学的方法可以借鉴在传统教学环节中,实现启发式教学,这是PBL教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拓宽。

笔者认为,教学中的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蓝本,教材仅仅是文字和符号的堆积,仅仅是一个个公式和一段段文字,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过程,计算结果等。

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查杂质限量”在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如下:

取供试品,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制备供试品溶液;另取等量的供试品,加入限度量的待测元素的溶液,制成对照品溶液。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对照品溶液的读数为a,供试品溶液的读数为b,要求b值小于(a- b)值。笔者将这段文字以流线图的形式表示如下。

要求b

但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知道b

笔者认为,真正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材文字内容的直白,而是蕴涵在文字内容中的思想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置身于教师教学的“问题情境”中,启发式教学贯穿在教学环节的始终。学生在“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中,通过自身主动学习的过程获取知识,并与原有知识进行意义构建,不断形成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结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问题情境”:①展示研究的背景,从源头上提出问题,使学生置于整体性的“问题情景”中,启发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引导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②面对教课书上的内容,直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③面对教课书上难以讲授的内容,即难点,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先提出假说,启发学生处于思考状态,经过课堂论证,上升为学说、理论。④将科研内容与学科教学的“问题情景”密切联系在一起,起到科研促教学的作用。以科研工作的具体内容扩充教材,给教材静止的内容赋予了动感,增加了信息量。将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补充到教学环节中,如同枯燥和乏味的书本内容具有了血肉之躯,容易解决教学环节提出的问题。科研工作向教材的渗透使教学环节与学科前沿接轨,有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在课堂上有一定的展现,从而诱发学生在课外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设置“问题情境”,教师用心血和智慧使学生置身于教学的“问题情景”中,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以主动方式接受教材文字内容所蕴涵的专业知识。这样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达到了很好的启发式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亦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案例式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作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4-5]。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方法也是PBL教学方法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以下是笔者在案例法教学中的一个实例。

案例:碘量法测定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的含量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精密称取约0.12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碘量瓶中,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l,放置20分钟,再加1mol/L盐酸溶液1ml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4.5)5ml,精密加入碘滴定液(0.01mol/L)15ml,密塞,摇匀,在20~25℃暗处放置20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并强力振摇,至蓝色消失;另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5ml,置碘量瓶中,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4.5)5ml,精密加入碘滴定液(0.01mol/L)15ml,密塞,摇匀,在暗处放置20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作为空白。同时用青霉素标准品同法测定做对照,计算出供试品的含量。

案例分析:

2.1 方法建立的前提青霉素不消耗碘,而水解产物青霉噻唑二钠消耗碘。加氢氧化钠进行水解,然后精密加入定量过量的碘与水解产物发生定量反应,过量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回滴定,以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体积进行定量测定。在反应过程中,一个分子药物与4个分子的碘作用,生成了8个碘离子,也就是说,这个方法的灵敏度高。灵敏度高是这个方法的优点之一。

2.2 存在的问题①青霉素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因水解而引入的杂质(青霉噻唑二钠)消耗碘,使测定结果偏高;②青霉素被碘氧化的反应受温度、pH、反应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对测定结果引入的误差依然不可忽略,需要采取措施,减小误差。

2.3 “案例”方法中蕴涵着解决存在问题的思想

2.3.1 抵消样品中已降解产物(杂质)对测定的干扰取供试品两等份,一份水解后与碘作用,药物和杂质共同消耗碘;另一份不水解直接与碘作用,消耗碘的物质仅仅是药物中已经存在的杂质。分别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进行滴定,VX(V水解前―V水解后)∝供试品中药物的量( mx )。以VX进行定量测定时,可以抵消共存杂质对测定的干扰。

2.3.2 抵消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测定引入的误差

①另取被测药物的对照品溶液〔Cs(mg/ml)〕一定体积〔Vs(ml)〕两等份,同上法进行操作,即一份水解后与碘作用;另一份不水解直接与碘作用。分别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Vs(V水解前―V水解后)∝对照品的量(Cs×Vs)。②注意操作的平行原则,建立等式抵消各影响因素引入的误差。

注意供试品和对照品操作的平行原则,使两者的测定过程引入的误差近似。得到以下两组测定数据:

Vs:V水解前―V水解后∝对照品的量(Cs×Vs)

Vx:V水解前―V水解后∝供试品中的药物量(mx)

由以上两组测定数据建立以下等式(1),相似的误差在比值中得以抵消:

==(1)

由等式(1)计算mx,进一步计算出普鲁卡因青霉的含量。

2.4 课堂点评现在,让我们认真地审视一下这样一个等式(1)!在横向的差值中抵消了杂质的干扰,在纵向的比值中抵消了各种影响因素对方法带来的误差。方法的建立中充分考虑了两个方面的误差来源。在等式(1)中包含了严格的抵消误差的概念。

目前,中国药典(2010版)测定普鲁卡因青霉素及其制剂含量所采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不再采用碘量法。那么,青霉素的碘量法就失去所有的价值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随着分析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新的方法在不断地克服旧方法的弊端并取代旧的方法,这是一种必然,但旧方法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智慧却积淀下来成为我们学科的理论,对我们的指导作用却是长久的。

3结语

社会需要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这是历史的使命。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者,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这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的力度和程度,促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体” 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让我们共同承载起教学改革的艰辛探索,互通有无,迎接教育现代化的曙光!

参考文献:

[1]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5-96.

[2]郭智勇,魏丹毅,王邃等.广义问题式学习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1):113-117.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篇(11)

1.生物学科特点及现状

高中生物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在揭示生命本质,解释生活中一些问题及发生规律,可以说学好生物学科知识有助于生活开展。古往今来,生物学生都是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入手开始研究,长期研究归纳发现生物学的奥秘,长久积累形成生物学系统。所以在高中生物学习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现象,将其与知识点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知识相对抽象、理解难度较大,不但涉及到数字运算,还要分析题目中各数据之间的规律与相互组成关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知识点。这意味着生物涉及更高的知识层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后期学习夯实基础。这些问题都迫切要求生物教师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启发式教学原则分析

2.1独立思考原则。传统教学中独立思考一直是学生的弱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部分学生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并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生物作为定性理科学科,具有较强的理科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坚持独立思考的基本原则,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2自主学习原则。学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法提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而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学习,只有独立自主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真正爱上生物课。教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通过问题将学习内容引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交流,达成教学目标。

2.3情感互动原则。生物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交流活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情绪,提高知识掌握熟练度与教学质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与教师关系,培养学习主动积极性,让学生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看法与观点,拓宽学生思维与能力,实现师生情感互动。

3.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笔者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3.1结合实践启发学生思维。高中生物需要借助大量实验去证明,说明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程度,对于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将之分解,分成若干个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进行铺垫性提问,再解答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中的知识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一个高个子、智商低的男人和一个矮个子、智商高的女人结婚了,那么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你们所说的结果呢?”通过层层设问、步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索与探究,最终熟练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一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完成与教师的互动,塑造良好课堂氛围。

3.2结合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倘若高中生物没有实验作为教学基础,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事实上,启发式教学与实验的相结合,能够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立体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只有利用启发式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这一实验教学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向试管中滴加2ml的样品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 A1ml,摇匀之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四滴,摇匀之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