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营管理常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0 15:10:44

经营管理常识

经营管理常识篇(1)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99-01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风险的不确定性,都给经济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要使企业的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企业经济管理要以人为本,笔者认为:以“人”为本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更是实现企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以“人”为本管理是经营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环境不断改变,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过去管用的经济管理知识、经济管理经验,在新的条件下就可能变得不再管用,这就需要把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经济意识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持续性工作来抓,以实现企业的经济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管理,就是着眼于“人”,通过提高企业全员的经济管理素质,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预防企业局部和整体面上的经济效益下滑,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二)增加员工收入的需要。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经济生产的实践者,也是实现经济效益后的直接受益者。员工都愿意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也都愿意增加收入,这是全体员工的基本愿望。以“人”为本管理能帮助员工增强经济意识,掌握必要的提高经营水平的技能,只有员工能主动遵守经济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经济管理操作规章,避免经营活动中风险,才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把握经济管理的关键因素

(一)人是决定因素。人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在任何岗位都负有相应的经济责任;但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情绪、爱好和家庭环境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而人的工作状态是受心理、思想和技能等众多因素影响的,从而圆满地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把人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提高员工经营素质水平是经营工作之“本”,加强企业的经济教育和宣传工作,企业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生产经营的氛围,员工就会被潜移默化,就会自觉参与经济管理工作,这样就能取得生产经营主动权,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新起色。(二)领导干部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全面负责,负责建立健全企业的经营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经营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章,保证生产经营投入的有效实施。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观念意识的提高,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对经营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与否,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接受相关的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济管理的新知识,能够正确地认识生产和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抓住经营投入机遇,及时回避经营风险。(三)经济管理人员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因素。专、兼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落实企业年度和日常生产经营规划,组织企业内部的交易检查活动,负责日常检查,及时化解各种经营风险,从事具体的经营管理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经济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所以,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较广泛的经济管理知识、较全面的经营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经济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强制执行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平时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参加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了解新的法规制度,学习经营技能和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技巧;学习应急风险管理,提高市场处理经济应急事件的能力。能深入基层正确指导的经营工作,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并适时进行消除,督促教育员工按照经营操作规章进行工作,保障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四)提高员工经济意识和经营技能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根本因素。1、重视生产经营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经济意识。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生产经营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广大职工遵章守纪,认识到不回避经营风险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基层单位在每天生产会安排生产的同时,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经营事项也会做出具体的要求,通过不间断的、立体式的经济教育提高职工的经营意识,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地执行生产经营操作规章,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经济教育,做到常抓不懈。企业除了组织专门的就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外,平时也要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经营教育活动,如贴挂经营标语,进行经济知识演讲比赛,定期放映经济方面的录像片,进行经济板报和宣传栏评比等活动,这样能够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兄弟单位发生的经济风险事例进行经济教育,使员工明白经济风险事例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使回避经营风险扎根在员工心里,在平时经营工作中能自我规范行为,起到防范经营风险的作用。3、激发全体员工搞好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人”为本的管理为出发点,注重激发职工的思想共鸣,使全体员工不论领导干部还是职工,不再认为生产经营是经营管理人员的事,与我无关,达到一种人人参与的局面;着重突出一个“人”字,符合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使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经营管理常识篇(2)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新常态

现阶段,“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在这一阶段性的代名词。“新”是崭新,与旧的、过去的相反,“常态”是指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一个状态。民营企业必须以这个新的阶段性特征为立足点,适应新常态,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1.2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这一概念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民营”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民营等同于“非国营”,是一种利用民间资本进行经营的一种经营方式。民营企业是指非国有国营的企业。

1.3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指政府或具有市场管理职能的组织,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实施监督和管理的行为。

2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从监管主体上看,监督主体不明确导致职责不明、互相撕皮的问题。在监督体系方面,自上而下的监督强化,平行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薄弱,造成监督不力。从监管方式上看,存在监管方式单一的问题。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较大,单一的监管方式很难适应新常态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新常态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后,企业的数量确实有大幅增长,但是有许多的企业是有名无实,这些企业对政府市场监管加大了难度。从监管过程来看,存在事前认识不足,事后监管不严的问题。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营业,行政许可没那么重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绝不是完全开放。监管不严将直接导致市场体系的混乱,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3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

1)监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十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新的行政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政府职能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政府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但仍有些地区监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出现交叉管理和重复管理的现象。2)监管体制不健全。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的的形势,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但是政府在市场监管的某些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常态,有些原定政策已经不适用于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3)前期培训不足。在改革的新阶段,不论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需要对新常态下的改革充分的认识,进行前期培训。企业年鉴制度的取消,使得许多的企业对于年报并不重视,而往往出现漏报情况。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和政府人员的前期培训,增强企业和监管人员的管理意识。

4措施

4.1完善监管部门岗位设置。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避免出现机构臃肿、一岗多人的现象。监管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全套的监管措施,并将不同的职责分配于不同的岗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4.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就是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严管,快速地对市场信息做出反应,并且要有及时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激励机制,对于一些民营企业的规范合理的市场交易行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舞其他企业向它们看齐。4.3加大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培训力度。政府应对民营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并且对不同地域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的培训,这样既可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也能让企业更快地了解和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另外,政府部门内部也应加强政策学习,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政府市场监管效率。

5结束语

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期,这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市场监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有些地区仍然存在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方式单一、监管不严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严管、事后处理的整套流程;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做到惩罚分明;加大企业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监管意识,才能实现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于志婷 李新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广.新常态下我国2015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76.

经营管理常识篇(3)

论述风格新颖,在教材论述设计风格上,该书重点打破传统同类型题材的编写风格,综合相关企业研究案例,在理实一体化的情境下,为读者探索知识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了有效支持。该书重视内容实际获得,在内容编排上,为便于学生了解书中相关知识点,通过使用二维码技术,链接拓展图文、视频等资源,形成了全新的教材论述形态,拓宽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在新经济常态下,研究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当前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管理意识。特别是当前多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停留于表面,缺少科学规划与系统化创新,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能。其次,多数企业缺乏良好的人才培训机制,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能。此外,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从现代企业文化视角看,在现代企业治理过程中,内部成员与外部高管在企业股份及管理权等领域的结构失衡,影响了企业治理效能。最后,未能建立市场化、智慧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意识。在传统经济环境下,受企业性质以及产品的供需情况等影响,加上多数企业对服务理念不够重视,影响了企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主题明确,论述完整

经营管理常识篇(4)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煤炭企业是我国能源企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处于国家的管理和重视之中,企业本身缺乏内部的管理和规划。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这种大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会发挥出重要作用。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经营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率以及员工的收入水平。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给煤炭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要实现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本文就当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当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各个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使得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式下,煤炭企业如果没有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是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因此,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是煤炭企业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必然之路。但是,当前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煤炭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经营管理的效果,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煤炭企业需要地下工作,其生产经营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无法保证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1]。

就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过于形式化,仍然采用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没有意识到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煤炭企业虽然也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但是其经营管理的重点都放在了成本核算控制上,忽略了煤炭从开采到销售整个过程综合利益获得的情况,这导致煤炭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利润下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采用的财务管理方法并不科学,对于企业内部各项资金的支出与收益没有进行系统管理,通常都是照章办事,也没有将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这样导致企业无法了解实际的运行状况,从而无法做出正确有效的财务管理核算,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3.企业的成本核算过于简单

诸多煤炭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但是成本核算方式都比较简单,只是采用“产品价格-资金投入”进行最终核算,虽然记录了销售的收益,但并没有对整个销售活动做出正确的绩效考核与评价,这并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成本核算存在不足,大大降低了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

4.企业文化不够完善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能够引导企业走正确发展的方向。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虽然对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忽略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尤其在安全文化以及科学文化这些方面,使得煤炭企业员工思想不统一,严重阻碍了煤炭企业相关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

二、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对策

1.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意识

煤炭企业的生a经营结构比较复杂,要实现有效的经营管理,必须要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意识。首先,在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与核算理念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其次,企业要明确经营管理目标,建立明确的目标管理体系,在目标明确后进而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由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控。最后,将经营管理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只有这样员工才能认可经营管理方式,才会在工作中具体执行。

2.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要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首先,企业要引进专业性比较强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管理,从而优化财务管理部门,为企业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其次,企业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

3.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

要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要清楚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及收益情况,这就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结合煤炭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对其储存成本及销售成本进行仔细核算,从而使其能够正确客观的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3]。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发展的好坏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大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顺利进行,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从思想上对员工造成影响,使员工树立同一的工作理念,让员工能够产生和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因此,煤炭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要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结语

当前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多局限性,必须要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够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经营管理常识篇(5)

物业管理经营活动的展开,离不开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物业管理中各个主体认识能力等主观因素,也包括现实中与之相配合的外在条件、系统等客观因素。物业管理经营之所以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并快速发展,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往往容易看到企业内在因素对经营活动的影响,而忽略外在社会环境与认识能力对经营活动的限制与制约。就主体认识能力而言,业主们普遍认为,物业服务企业如果将精力放在扩大经营上,势必增加业主负担,干扰正常的物业管理工作,目的就是利用业主的资源,巧立名目乱收费,“骗取”业主的财富,是本末倒置的,背离了物业服务的宗旨与目的,在这种认识误区下,保本微利的物业服务企业为了避免与业主之间的矛盾,面对亏损,只能囿于合同,因循守旧,而这种经营上的保守只会不利于物业服务品质与种类提高,长期以往,反而引发与业主之间更大的矛盾;此外,物业管理上游的房地产业普遍认为物业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配合房地产的销售,物业管理经营无足轻重,没有看到物业管理经营中所蕴含的巨大财富资源,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业管理经营的发展。物业管理经营离不开外在客观环境的配合,人们往往看不到良好的制度、规范、系统、资源、网络等现实因素对物业管理经营的促进作用,无法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与因素。制度缺乏、权责不清、系统混乱、竞争无序等都限制了经营者的财富冲动与投资灵感。

随着国外物业服务企业大量抢滩登陆,国内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及百姓对服务种类及品质要求的提高,经营越来越被提到物业服务企业的日程上来,物业服务企业要想快速发展,经营将是一条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物业服务企业多数处于一种“保本微利”的状态之中,甚至多数从业人员都有了一种心理定势———物业管理无利可图,没必要经营。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不少从业人员局限了自己的经营思路,狭隘的将物业管理经营等同于物业的常规项目经营,也就是按照物业服务合同为业主提供保洁、绿化、保安、保养与维护等常规的服务项目上,进而对常规经营之外的物业管理经营活动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只是通过收取物业管理费维持企业的运行,丧失了物业管理经营的主动性,弱化了经营意识。由于经营意识薄弱,不少物业服务企业长期依赖于固定收取的物业服务费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补贴,缺乏经营能动性。在相关规则与制度的制定上也多采用经验性的常规做法,缺乏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来看待物业管理工作,看不到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的价值,看不到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富饶,更不懂得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自我财富的增值。更多地注重短期效益而忽略长期利益,这种短视的行为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高素质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载体,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则是公司壮大的保证,可是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目前社会认知程度较低,工资待遇不高,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晋升机制,导致行业无法吸引足够多得优秀人才,特别是懂经营、善营销、会管理的人才在行业内更是屈指可数。一方面从业人员大多来自“转制、转岗、转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缺乏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物业管理岗位培训,无论在专业技能、应急能力、还是相关法律知识等都难以适应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开阔眼界、创新能力和经营敏锐性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大量经营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多来源于原房管所改制职工和其他行业的管理人员,这类经营管理人员要么“等靠要”思想严重,不具备积极的市场观念;要么不熟悉物业管理的行业特点,缺乏系统的物业管理经营管理知识和运作能力。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经营者,不但要具备独特的经营“角度”和良好的经营意识“敏感度”,还要具备深挖经营项目潜能“深度”与扩展经营范围“广度”的能力。从目前来看,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虽然物业管理行业利润不高,但是风险很小,只要扩大规模,集约化经营,必然稳赚不赔。于是,一些企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急功近利盲目扩张,过度经营,毫不顾忌背后所蕴含的巨大隐性风险。这些风险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环境风险:如人力资源管理中骨干离职和员工不满所带来的风险、物业资本经营中结果偏离预期的风险、品质服务跟不上经营要求的风险等等;也包括市场环境风险:如法规、制度不健全等所引起的市场秩序混乱,和由于产业及税收政策变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等等。世界上没有只赚不赔的行业,风险是多变的,物业管理经营者只有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不断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才能灵活应对和化解各种经营风险。否则,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缺乏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的物业管理经营者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企业文化可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是指导企业经营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潜在的生产力。它包括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行为规范等等,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会对公司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是,目前多数物业服务公司的企业文化停滞于表面文章建设,有“口号化”的倾向。虽然统一了公司制服,总结了企业精神,规范了企业标识,但是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是否真正融入到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中去,却很少有人关心了。多数物业服务公司只重视一些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其危害就是难以使企业由内至外的精神扭成一团在经营中无往不胜,难以使自己的员工在物业工作中下完成“主人翁”精神的回归。这种情况下只会导致员工与企业间“貌合神离”,进而导致物业管理经营乏善可陈,鲜有活力而言。更有甚者,将物业服务公司企业文化庸俗化,变成了“关系”文化、“潜规则”文化,拉帮结派,价值观扭曲,而这对物业管理经营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物业管理经营的新进路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化,物业服务公司要想快速发展,经营将是一条必由之路。基于这些实践中的困境,要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局,除了强化经营意识、吸引优秀人才、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企业文化等措施外,我们更应当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物业管理的经营之道,传统物业管理的利润虽然是有限的,但其掌控的资源却是无限的。物业服务企业只要用心,就有可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在物业管理的整个经营过程中,物业管理常规经营是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石,在没有做好常规经营的前提下去谈其他经营都会显得不牢靠,是舍本逐末的行为,甚至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可以说,物业管理经营的其他内容都是从常规经营中派生出来的。常规经营不但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渠道,而且可以带来更多忠诚的客户和社会资源。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做好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这是业主的要求,也是行业的要求,更是整个社会对物业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业主,才能保证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才能使企业的经营获取更大的收益。如何做好物业管理的常规经营,最重要的就是在服务品质上下功夫。物业管理经营实践中有些企业为了弥补开支、获取利润而擅自降低服务标准,以减少管理开支,这种既“损人”又不“利己”的做法,不但导致与业主纠纷增加,更不利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当然服务品质的提升需要考虑不同地区、项目的需求差别,根据这种差别制订不同的服务标准,否则服务标准一样的话,会导致一部分项目服务资源浪费严重,而另一部分项目的业主容易滋生享受超值服务占便宜的心理。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服务品质的提升也离不开对服务项目“深度”上的挖掘,注重服务产品细分,挖掘新的财富机会,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物业服务企业间的联合,优势互补,反过来还能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来提升原有的服务品质。因此,注重服务品质、搞好常规经营,既可赢得客户,更能赢得财富。#p#分页标题#e#

作为业主的聚居地,每一个物业项目都是一个天然的聚宝盆,是一个需求非常集中的天然市场,可是却众多物业公司面对业主资源却不知如何开发,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经营视角,盘活业主的资源。改变以往围绕“小区物业”转的传统做法,改为围绕“人”转的做法。在物业管理经营活动中,经营者往往关注与物业本身,而忽略了身边的业主。业主不仅是物业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也是物业管理经营中的对象。同时,他们在物业管理经营中,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源。要想经营好物业服务公司,必须要走业主资源经营这条路。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业主资源的经营几乎一片空白。充分利用业主资源,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剧,社区功能的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品质的逐步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必然越来越集中于社区。这就为物业服务公司开展业主资源经营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供经营的业主资源包括业主需求资源,既着眼于业主的需求,整合各类资源,实现项目经营,如:为小区内业主提供一个二手物品交易的平台,扩大经营范围、实现经营收入多元化;或者与相关经营实体联合,为业主提供诸如:团购电影票、健身卡、驾校代报名等服务,业主既得到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也能从中获取一笔不小的收益。此外,作为物业管理经营者更应当敏锐地看到,业主自身所拥有的丰富的资源———既业主的无形资产,诸如业主的社会关系、业主的知识技能等等,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却也往往是物业管理经营者容易忽略的。如果运用得当,有效组织业主社会关系和技能,会为物业管理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效益。

经营管理常识篇(6)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 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 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一、坚持以经营为龙头,不断开拓山东地区传统施工领域

抢抓水工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对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跟踪公关力度,认真作好了北船重工搬迁、奥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工作,承揽到北船重工大坞、烟台港三期二阶段、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标段、日照港区东部岸线等工程,确保了传统市场战略项目不丢失。同时,发挥地域优势广揽信息,积极跟踪,承揽到东营港扩建和蓬莱国电等工程,在开拓传统工程领域发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强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切实加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体系检查、文体整改和业务指导,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追踪检验,建立了基层单位与机关部室双向评价体系,不合格报告同比降低了50%,符合率和得分率较前年有了增长,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

三、坚持以经营为龙头,积极实施“1433”经营举措,促进经营持续发展。

2005年公司经营工作思路确定为“1433”,即要成立一体化经营领导小组,建立四个经营分公司运行体制,坚持三位一体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经营工作的三个积极性,不断开拓山东地区、南方、桩基和陆域市场。

“1433”经营思路具体内容是:公司成立一个精干高效、信息反馈迅速的公司经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经营工作的领导;建立经营分公司、厦门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陆域经营分公司四个经营分公司的经营运行体制,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坚持以市场价中标,不投亏损标,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三项经营原则;充分调动公司经营部、经营分公司和经营人员三方面经营积极性。

在新的经营思路指引下,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山东地区传统市场的开拓力度,全力以赴地做好前湾港、日照港、烟台港新建码头、黄岛招商国际码头、青黄复线、青黄隧道、东营港后续工程等工程项目的跟踪公关工作,紧盯不放,志在必得,巩固传统市场,力争在承揽特大型工程项目上有所突破。继续坚定不移地开拓南方市场,干好厦门、温州、海南等在建项目,赢得业主满意,树立企业形象。发挥经营分公司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工程的经营公关力度,做好投标工作,确保目标工程不丢失。以项目为依托,在开拓新的市场上有所作为,保持南方地区经营产值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地开拓桩基市场,切实加大桩基设备投入,锻炼桩基施工队伍,进一步增强桩基施工能力。坚持水陆并进,提高规模效益。利用房建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认真总结路桥施工经验、教训,加大陆域市场开拓力度,实现陆域市场的稳步发展。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也存在问题:

1、 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3、 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 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5、 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 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经营管理常识篇(7)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 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 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一、坚持以经营为龙头,不断开拓山东地区传统施工领域

抢抓水工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对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跟踪公关力度,认真作好了北船重工搬迁、奥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工作,承揽到北船重工大坞、烟台港三期二阶段、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标段、日照港中港区东部岸线等工程,确保了传统市场战略项目不丢失。同时,发挥地域优势广揽信息,积极跟踪,承揽到东营港扩建和蓬莱国电等工程,在开拓传统工程领域发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强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切实加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体系检查、文体整改和业务指导,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追踪检验,建立了基层单位与机关部室双向评价体系,不合格报告同比降低了50%,符合率和得分率较前年有了增长,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

三、坚持以经营为龙头,积极实施“1433”经营举措,促进经营持续发展。

2005年公司经营工作思路确定为“1433”,即要成立一体化经营领导小组,建立四个经营分公司运行体制,坚持三位一体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经营工作的三个积极性,不断开拓山东地区、南方、桩基和陆域市场。

“1433”经营思路具体内容是:公司成立一个精干高效、信息反馈迅速的公司经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经营工作的领导;建立经营分公司、厦门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陆域经营分公司四个经营分公司的经营运行体制,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坚持以市场价中标,不投亏损标,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三项经营原则;充分调动公司经营部、经营分公司和经营人员三方面经营积极性。

在新的经营思路指引下,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山东地区传统市场的开拓力度,全力以赴地做好前湾港、日照港、烟台港新建码头、黄岛招商国际码头、青黄复线、青黄隧道、东营港后续工程等工程项目的跟踪公关工作,紧盯不放,志在必得,巩固传统市场,力争在承揽特大型工程项目上有所突破。继续坚定不移地开拓南方市场,干好厦门、温州、海南等在建项目,赢得业主满意,树立企业形象。发挥经营分公司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工程的经营公关力度,做好投标工作,确保目标工程不丢失。以项目为依托,在开拓新的市场上有所作为,保持南方地区经营产值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地开拓桩基市场,切实加大桩基设备投入,锻炼桩基施工队伍,进一步增强桩基施工能力。坚持水陆并进,提高规模效益。利用房建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认真总结路桥施工经验、教训,加大陆域市场开拓力度,实现陆域市场的稳步发展。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中港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也存在问题:

1、 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3、 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 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5、 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 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经营管理常识篇(8)

1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相比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更为隐蔽。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兼顾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其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和机会成本的管理过程。许鲁才,张晓试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09(5):126-127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持?m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的现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大为提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税务风险管理才能减少税务风险,使企业损失最小化,保证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中小企业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基于内控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现有研究认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既有税收立法制度不完善、税收相关政策多变、税收执法不够规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税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纳税专业水平不够等内部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造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根源分为如下三项。

21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税务风险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能够意识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但相较于税务管理专家,甚至大企业的管理层,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对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往往低估企业所存在的重大税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管理层主张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而其他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打算等到税务风险暴露时再通过关系人脉来解决,消极守法意识严重。因而中小企业管理层通常没有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更无法在经营中对涉税事项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缺乏主动研究国家相关税收法规政策及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动机和积极性。管理层对待税务风险的这种态度在管理中表现为对企业税务风险相对比较忽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不重视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税务常识的普及,更不会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因而在不知不觉间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形成了。

22税务相关认识存在误区

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企业税款是在财务部门核算时产生的,那么税务风险必然就来自财务部门,而忽视对其他业务部门的税务管理。而实际上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而非产生于财务部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营管理都对企业纳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企业生产是企业经营生产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生质量方面往往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则很少有中小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考虑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而不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因不同生产工艺和材料构成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甚至出现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惜以提高企业税负为代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税负。又如在企业签订各类合同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有意识聘请法律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但很少有企业有意识在合同签订前请税务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税务风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合同内容涉及的合同性质、交易价格和付款方式等因素都直接会对企业税负造成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增大企业税务风险。还有在企业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绩效考核中,往往没有对税务费用因素的考核,例如对销售部门大多只考核销售量,那么销售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往往只考虑这一行为对销售业绩的影响,而不关注该行为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负,不当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必然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中小企业在各经营管理环节中如果忽视了税务风险,必然直接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

23中小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中小企业因为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财税不分家的问题。由于对税务管理专业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组织设计中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只是以财务管理代替税务管理,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素质较低、工作繁忙,认识不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无法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合理评估生产、采购、销售和筹资等环节税务风险的大小,更谈不到分析、评价和管理。而事实上,税务管理要求较强的专业性和一定的经验累积,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士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识别、预测、评估、分析税务风险,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上下级和平级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确保重要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及时反馈,税务风险管理相关措施和政策难以落实,税务管理难度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包含税务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求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常是企业老板)重视企业税务风险,认识到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危害性,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而在调查中也发现,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较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对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在税务问题上“吃过亏”,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已经通过经营实践认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性。只有管理层真正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气氛,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时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在企业日常经济管理中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对涉税事项的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要实现这样的税务管理目标,首先就是要将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传达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层级,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实现该目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中严格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与涉税事项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养其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同时在管理中要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从制度上激励其在各项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都要考虑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

32建立高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完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企业治理结构各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责任。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在组织设计中就要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赋予对应的权限和职责,负责整合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落实各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的涉税事宜,尤其对于合同签订过程、生产营销过程、筹资投资过程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要特别注意防范税务风险。对于小型企业和新办企业,因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单一,企业涉税相关事宜较少,没必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更适宜外聘税务人员担任企业税务顾问,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专项的税务风险评估并随时提供税务咨询帮助。

33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机制

经营管理常识篇(9)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90-02

一、目前我国游泳馆的经营现状

中国经济发展带动民居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质量上不断追求更高生活水平,服务行业发展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引导市场消费新模式,游泳馆经营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经济发展载体,引导居民不断科学健身。根据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各种健身活动中游泳健身占据第二。由此可见,游泳健身是非常常见健身活动。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可以看出,游泳馆经营模式现状管理需要更多进行刺激消费。游泳馆是发展游泳运动事业重要物质条件,体育产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观念,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对于体育事业重视程度,体育场馆配置状况直接影响体育事业发展。

二、体育游泳馆研究方法

1.研究ο笫怯斡竟莨芾砣嗽焙拖费者,在研究上可以采用文献资料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方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方法进行调查。调研结果发现,游泳参与者动机比例比较高,需要很好地提高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不断强身健体。游泳馆的环境、设施、水质和价格也是影响消费者重要因素,一般游泳馆承办赛事的数量很少,属于体育行政机构,社会组织修建的游泳馆设置比较简单,针对不同消费人群需要进行不同消费条件认识和价格制定。游泳馆的宣传方式主要是使用传单和海报,管理人员现状根据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进行区分,调研结果显示,喜欢游泳的管理人员主要是中青年人群。游泳馆教练员队伍当中,由87%是是体育院校毕业的,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事体育专业工作的。游泳馆场馆课程经营会受到季节影响,四季都可以进行运行,但是相对夏季还是比较少。游泳馆收入主要是教练卡形式,其次就是举办游泳培训班,培训班会按照教授对象进行成人和儿童划分处理;按照运动技能可以区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按照课程质量划分,可以为个人和群体教学形式。

2.游泳馆经营对策,依托场馆现有条件进行综合发展,游泳馆是事业发挥基础性条件,需要与时俱进和努力创新综合运营模式,发展需要依托场馆建设地质位置,不断提高高标志服务模式。此外,还要不断提高经营渠道附属产业发展,满足不同人群娱乐活动,注重游泳馆多功能综合开发,利用游泳馆优势条件完善配套服务模式。在当前市场背景下,游泳馆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多层次发展趋势,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游泳管理消费档次,树立良好社会和顾客主体营销理念,制定了良好战略发展模式,对于市场营销具有良好创新模式。加强宣传广告,提高全面健身参与意识,强化群众游泳运动意识,不断培养游泳运动健身市场举措,提升游泳运动有效途径。游泳馆的经营管理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宣传力度,针对各种人群进行宣传游泳优势,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最后,要不断引进科学管理人才,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游泳馆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经营者素质,发展游泳馆管理水平。加强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新模式,加强各类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需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使用技能培训,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提高游泳馆管理新模式。

三、游泳馆经营管理情况

1.通常运营模式主要对于产权分配方式不同而进行的创新形式,从权利角度来讲,产权是各项权利的叠加综合,一个完整的产权概念主要分为三个权利构成,所有权、行为权和索取权,其中所有权主要是指财产归属权、行为权主要指的是使用和管理权,索取权主要指的是受益权利。运营模式是由运营主体进行管理,不同分割方式演变不同运营管理模式,根据走访调查可以看出,高效归属权主要是转让运作管理公司。运营方式根据查阅资料可以看出,全国各地地方游泳馆运营方式主要租赁承包方式,缴纳一定承包租赁费用,地方负责游泳馆维护和修缮。根据数据统计,消费者对于游泳馆市场经济效益不是乐观,缺乏专业游泳管理人员也是一个非常严重问题,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有时候非常低,游泳运动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夏季高温游泳运动会受到不少市民青睐,效益非常乐观,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供暖成本很高,部分游泳场馆处于入不敷出困境,绝大部分游泳爱好者不喜欢在冬天游泳,导致冬季生意萧条,基本处于搁置状态。游泳管理人员没有合理游泳管理运营知识,缺乏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水平能力,调查显示,游泳馆不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管理,需要采用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合理将惩罚机制处理,减少游泳馆经营效益低迷状态。

2.宣传不到位也是影响游泳馆经营重要因素,宣传方式主要是广告模式,具体表现就是媒体广告,需要消费者能够详细了解游泳馆各种价格和服务项目、开放时间和场馆位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积极推动游泳卡,保证能有充足客源,建议运用开放模式满足不同人群有需要,增加对于游泳场所服务质量,提供优质良好游泳指导锻炼工作,安排游泳健身人员进行合理服务指导,加强工作人员工作安全指导工作。扩大游泳馆分布,提高运营模式,教学单位要满足职工需要,扶着对外经营模式,提高游泳馆场馆经济效益,对于缺乏游泳馆管理人才要进行合理培训工作,保证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提高。游泳馆需要不断加强游泳管理体制,完善游泳馆服务体系,提高技能,严格考核管理服务制度,促进服务人员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和企业,为企业发展提高硬件基础,带动国家体育事业发展。

四、丰富游泳馆经营形式的建议

1.游泳场馆做到持续性经营,必须要进行自主经营,同时做到独立运作路线方针设计,向企业经营不断转变,建议场馆中心要进行直接负责管理,地方同时做到对于财务处、纪监审和资产处等部门进行新模式控制管理,不断提高场馆活力,提高场馆管理新模式。建立一套非常完整化、安全保障化和管理规范化体育管理体系,提高游泳馆整体管理能力和综合智能化运作能力,及时处理好事故和紧急事件处理能力,通过内部系统建设和管理制定合理全面实际游泳馆管理模式,为广大社会群众提高非常良好游泳健身体育活动,通过不同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游泳馆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传统和互联网思维相互结合,把场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经营,加强场馆输出合作,通过承包各项体育比赛,进行特定人群品牌化推广活动,在场馆经营活动中提升游泳馆经营价值,利用合理宣传手段提高客户良好形象,形成品牌化场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游泳馆工作能动性和奖励激励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经营性收入相互同步模式,采用薄利多销模式提高游泳馆经营有效管理,基础上实现合理创收价值,促进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模式。

2.游泳馆必须要合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尽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根据自身游泳情况,适当调整游泳消费各项费用,游泳馆还要针对自己实际情况,建立服务机制,满足更多游泳爱好者要求。加强对于游泳馆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完善管理工作新模式,对于游泳馆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修正更新,设立非常安全游泳警示牌,保证游泳爱好者能够及时提高安全,培养良好水性好、思想进步和有责任心的救生人员,为游泳爱好者提供安全和舒适环境,不断加强游泳场馆客源建设。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游泳馆宣传工作,相关部门要不断提高参与意识,加大游泳运动宣传力度,改善游泳消费者观念意识,让每个游泳者都能进一步提高安全卫生意识,加大督促力度,规范游泳救生人员资格,注重游泳救生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游泳安全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要给予游泳学习者鼓励和帮助,增加游泳爱好者对于游泳的自信心和喜好感,提高游泳活动广泛性。

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国家对于体育工作重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以来国家政策要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水平提高,健康生活理念得到广大群众认可,需要有意识安排休息时间,参与全面健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将体育事业做好,人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提高对于社会体育场馆环境配置设施建设,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游泳馆要对社会开放,增加场馆经营管理意识,从整体上提高经营效益,提高整体运营空间,提高体育事业发展趋势,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和高层次体育服务产品,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提高场馆多层次性和多角度管理模式,稳定市场消费,根据自身管理经验提高全面健身运动和消费水平。还要合理完善创新活动,提高场馆安全运营机制,提高对于设备维护更新工作,保证场馆合理持续性经营,自主进行独立运作方针,建立良好场馆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场馆经营活动。建立一套完整化和安全保障化的管理规范模式,提高游泳馆综合智能化管理水平,增加内部系统建设和外部管理制度水平。

五、结论

游泳是一项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喜爱。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市民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使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需要更多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消费结构和价值观念,提高游泳健身项目,使得越来越多的市民需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身心压力。游泳运动不仅在竞技体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更是受到人们广泛热爱,被群众认为是最好的健身项目,消费者要不断推动游泳市场发展,根据数十年发展,体育事业发展也楣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在新的形势下游泳馆状况对于体育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经营管理常识篇(10)

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是指在电能产品销售、供电服务等环节运用风险管理方法,防范营销管理中风险的发生。营销稽查作为营销管理的日常监督机制,目的是强化营销及服务管理的可控、在控能力,增强防错和纠偏功能,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电力营销 营销稽查 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面临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的过程。

(1)服务风险识别

电力服务风险的关键点在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服务安全。①规范化服务。各类业务是否按规定时限内办结,是否按程序办理,有无违规收费行为,是否存在违反十项承诺及十个不准的行为,是否有违反有关法律规章的行为。②服务质量。是否建立服务质量分析制度,是否有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类投诉、举报的处理及答复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服务改进的举措等。③客户安全服务。合同中是否明确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是否有对客户端安全检查评价的措施、是否建立客户安全防范措施等。

(2)经营风险识别

电力营销经营风险的关键点在量、价、费、损等基本环节,这也是供电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①电费回收。是否制定有电费回收内部管控制度,是否按期编制电力产品销售明细表,电费应收、实收、未收统计表准确性有无监控措施,营销部门是否随时掌握未收电费情况,对欠费情况是否定期统计并制定合理催缴措施,电费回收是否进入专用帐户,电费延期缴纳、违约用电等是否按规定加收电费及违约金,电费发票管理是否建立制度、合同中对电费缴纳是否约定明确等。②电价管理。是否按核准的电价收费,电价执行有无监督和考核办法,电价检查是否按期开展,对违价行为是否有处罚措施、电价业务队伍素质是否满足要求等。③电量和线损管理。线损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用电管理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抄核收管理结构和职责是否科学,定期抄表及抄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各供电关口、线路、台变、用户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窃电查处是否有效开展等。

2.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程度。对电力营销工作而言,风险估测的步骤可依照上述风险识别的条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按程度排列优先队列。估测的方法可采取综合检查、专项检查、自评和外部评估、对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情况进行常态检查等方法实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衡量风险的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处理及处理程序,对需处理的问题采取提示、预警、限期整改等措施。可以对一个周期内客户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如缴费难问题,是个案还是普遍存在,评估导致事件发生的内控制度上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3.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解决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从而消除预知风险。随着营销模式的确立,电力营销工作专业化分工日益加强,营销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营销各专业部门风险处理结果的检查、考核、反馈力度,以点评、排序、专项报告、整改意见书等形式及时告知,解决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行为上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实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的定期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可以保证风险管理技术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的需要,使风险管理效益最佳。通过不断的评价修正,使风险管理处于循环上升的状态,从而促进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营销稽查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实现营销业务和供电服务工作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成立营销稽查处,将营销稽查明确为继审计、监察、安全之后的第四种监督,定位在对营销服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监督。从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中可以看得很清晰,它与营销风险管理的内容与过程是一一对应的。

1.营销稽查的风险识别功能

风险识别最重要的途径是对客观资料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整理。通过营销稽查,使管理人员识别其中的风险。

2.营销稽查的风险估测功能

基于常态营销稽查记录的整理分析,下一步是对每个周期内发现的各类预知风险作进一步调研,对异常现象发生的概率、损害程度等统计分析排序。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月度分析、季度分析、专项分析等。

3.营销稽查的风险处理功能

营销稽查的目的就是为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水平,增强纠错和防控功能。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各类标准规范,通过文件下达相关部门,将稽查中发现问题及其整改情况作为各部门经济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稽查情况还应以简报、分析等形式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

三、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开展好常态稽查

营销稽查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营销稽查的内部监控职能得到加强,也就相当程度上防范了各类营销风险的发生。一般来说,稽查的方法有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两类,但从过程控制的角度来看,常态稽查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1.常态稽查的必要性

这是由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特点所决定的,旧的风险消除,新的风险产生,风险管理的几个步骤要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2.常态稽查的重要性,掌握常态稽查的方法

常态稽查是对营销中风险的过程控制,开展得好,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常态稽查本身也要注重过程管理,即首先要有“量”作保证,要完成相应的稽查采样量,分析是否准确就是以常态稽查中大量的调研资料为基础的;其次要对资料、记录进行及时的整理、筛选,找出引起评估指标变化的关键原因,找到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为选择科学的风险处理技术提供依据。

3.要着眼于促进管理上的完善

风险不可能降为零,电力营销管理涉及面广,工作繁杂且具有重复性,营销稽查不可能期望发现所有的具体问题,处理所有的风险。风险管理是要最大程度预防风险的发生,减少损害的程度,营销稽查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的完善,而不是发现、处理具体问题。

4.对管理效果及时评价修正

风险管理的步骤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对采取的管理技术是否有效要及时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其效果循环上升。营销稽查要注重评价分析,要善于对稽查成效进行定期总结,如采用季度综合分析等形式,及时修正,使管理更有成效。

四、结束语

营销风险管理的涵盖面比营销稽查更广,但营销稽查是强化营销风险管理的一项有效举措。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开展好营销稽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防范、处理营销风险,促进营销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经营管理常识篇(11)

论文摘要: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包含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控制与处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电力营销稽查的方法有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常态稽查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是指在电能产品销售、供电服务等环节运用风险管理方法,防范营销管理中风险的发生。营销稽查作为营销管理的日常监督机制,目的是强化营销及服务管理的可控、在控能力,增强防错和纠偏功能,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1.风险管理

1.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面临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的过程。

1.1.1服务风险识别

电力服务风险的关键点在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服务安全。(1)规范化服务。各类业务是否按规定时限内办结,是否按程序办理,有无违规收费行为,是否存在违反十项承诺及十个不准的行为,是否有违反有关法律规章的行为。(2)服务质量。是否建立服务质量分析制度,是否有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类投诉、举报的处理及答复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服务改进的举措等。(3)客户安全服务。合同中是否明确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是否有对客户端安全检查评价的措施、是否建立客户安全防范措施等。

1.1.2经营风险识别

电力营销经营风险的关键点在量、价、费、损等基本环节,这也是供电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1)电费回收。是否制定有电费回收内部管控制度,是否按期编制电力产品销售明细表,电费应收、实收、未收统计表准确性有无监控措施,营销部门是否随时掌握未收电费情况,对欠费情况是否定期统计并制定合理催缴措施,电费回收是否进入专用帐户,电费延期缴纳、违约用电等是否按规定加收电费及违约金,电费发票管理是否建立制度、合同中对电费缴纳是否约定明确等。(2)电价管理。是否按核准的电价收费,电价执行有无监督和考核办法,电价检查是否按期开展,对违价行为是否有处罚措施、电价业务队伍素质是否满足要求等。(3)电量和线损管理。线损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用电管理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抄核收管理结构和职责是否科学,定期抄表及抄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各供电关口、线路、台变、用户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窃电查处是否有效开展等。

1.2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程度。对电力营销工作而言,风险估测的步骤可依照上述风险识别的条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按程度排列优先队列。估测的方法可采取综合检查、专项检查、自评和外部评估、对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情况进行常态检查等方法实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衡量风险的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处理及处理程序,对需处理的问题采取提示、预警、限期整改等措施。可以对一个周期内客户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如缴费难问题,是个案还是普遍存在,评估导致事件发生的内控制度上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1.3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解决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从而消除预知风险。随着营销模式的确立,电力营销工作专业化分工日益加强,营销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营销各专业部门风险处理结果的检查、考核、反馈力度,以点评、排序、专项报告、整改意见书等形式及时告知,解决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行为上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1.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实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的定期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可以保证风险管理技术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的需要,使风险管理效益最佳。通过不断的评价修正,使风险管理处于循环上升的状态,从而促进风险管理的效果。

2.营销稽查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实现营销业务和供电服务工作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成立营销稽查处,将营销稽查明确为继审计、监察、安全之后的第四种监督,定位在对营销服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监督。从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中可以看得很清晰,它与营销风险管理的内容与过程是一一对应的。

2.1营销稽查的风险识别功能

风险识别最重要的途径是对客观资料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整理。通过营销稽查,使管理人员识别其中的风险。

2.2营销稽查的风险估测功能

基于常态营销稽查记录的整理分析,下一步是对每个周期内发现的各类预知风险作进一步调研,对异常现象发生的概率、损害程度等统计分析排序。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月度分析、季度分析、专项分析等。

2.3营销稽查的风险处理功能

营销稽查的目的就是为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水平,增强纠错和防控功能。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各类标准规范,通过文件下达相关部门,将稽查中发现问题及其整改情况作为各部门经济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稽查情况还应以简报、分析等形式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

3.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开展好常态稽查

营销稽查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营销稽查的内部监控职能得到加强,也就相当程度上防范了各类营销风险的发生。一般来说,稽查的方法有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两类,但从过程控制的角度来看,常态稽查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3.1常态稽查的必要性

这是由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特点所决定的,旧的风险消除,新的风险产生,风险管理的几个步骤要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3.2常态稽查的重要性,掌握常态稽查的方法

常态稽查是对营销中风险的过程控制,开展得好,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常态稽查本身也要注重过程管理,即首先要有“量”作保证,要完成相应的稽查采样量,分析是否准确就是以常态稽查中大量的调研资料为基础的;其次要对资料、记录进行及时的整理、筛选,找出引起评估指标变化的关键原因,找到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为选择科学的风险处理技术提供依据。

3.3要着眼于促进管理上的完善

风险不可能降为零,电力营销管理涉及面广,工作繁杂且具有重复性,营销稽查不可能期望发现所有的具体问题,处理所有的风险。风险管理是要最大程度预防风险的发生,减少损害的程度,营销稽查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的完善,而不是发现、处理具体问题。

3.4对管理效果及时评价修正

风险管理的步骤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对采取的管理技术是否有效要及时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其效果循环上升。营销稽查要注重评价分析,要善于对稽查成效进行定期总结,如采用季度综合分析等形式,及时修正,使管理更有成效。

4.结束语

营销风险管理的涵盖面比营销稽查更广,但营销稽查是强化营销风险管理的一项有效举措。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开展好营销稽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防范、处理营销风险,促进营销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