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4 15:15:20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1)

中图分类号:E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5-0047-03

0引言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商品流通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仓储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之一。仓储管理活动 (如订货、入库、盘点、出库等)会产生大量的仓储信息,而且一般具有数据内容复杂、操作频繁、数据量大等特点。如何加强存货控制与监管, 提高空间、人员和设备的使用率以及缩短入库、出库流程和查货时间等,以便对货物和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自从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该规划强调,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并要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适时启动物联网的应用示范。

物联网是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研究热点。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1]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为物流仓储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系统能根据叉车的状态、货物的内容、货物托盘的状态等情景信息来为管理员提供行为决策建议,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而其中对于情景信息的相关应用是整个智能仓储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种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将海量电子设备(如RFID、传感器以及其他执行器)与互联网进行互联的大规模虚拟网络。“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此后,欧盟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作了“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的报告,并在报告中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为物体互联期;2015~2020年为半智能化节点;2020年之后进入全智能化阶段 [1]。从那时开始,各个国家都开展了自己的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本、韩国相继提出了“U-Japan”和“U-Korea”项目,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中国, 2009年,总理在无锡调研

时,提出了建立“感知中国”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1]。

2情景感知

情景(context)的概念最早是由Schilit和Theimer提出的,他们把情景定义为:位置、附近的人和对象标识以及这些对象的变化 [2] 。Dey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情景概念是现在业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他认为:情景可以是描述实体状态的任何信息;这个实体可以是用户和应用程序交互时相关的一个人、位置和对象,当然也包括用户和应用程序本身。同时还指出了4类主要的情景:位置、标识、活动和时间,这些情景可以作为进入其它情景信息资源的索引。

所以,情景可归纳成用户和相关应用程序交互时产生的所有信息,包括用户的环境、状态、活动等,甚至环境中相关的人或物的信息都可以是情景。

情景感知的过程就是把在人机交互环境中产生的情景信息获取、采集后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而相应的情景信息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或传感器采集的方式来获得,再采用相关技术让计算设备对这些情景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最终目的是让计算机能够主动获取情景,并进一步感知情景,根据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来提供更为合理的“智能”服务。

物联网是个涵盖种类繁多的物品和设备的网络体系,其具有海量信息的突出特点。由于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物联网时代的信息“膨胀”,所以,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革新,从各个角度致力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情景感知问题。情景感知信息的采集层次有GPS、红外、射频技术、基于信号传输时间差的CRICKET系统、基于视觉技术的定位系统等;在信息建模层次有模式标识模型、本体模型等;在信息处理层次则有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种种技术的联合使用,都是为了能在物联网时代实现各个行业的“智能化”。

3情景感知在智能仓储的应用现状

通过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发现,目前,在我国仓储业应用最多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 这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能脱离人工干预,自动完成目标对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同时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存储量大、安全性好、读取速度快、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也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由于RFID标签的唯一性、便携性和对用户的透明性,所以,RFID技术已成为实现情景感知体系的基础技术之一。相关管理系统能通过RFID来感知计算场景中与交互任务相关的情景,并能实现交互的隐式化,从而让计算终端和日常物体具有与人自然和谐交互的能力。

在一些先进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RFID标签及智能无线射频(RF)手持终端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仓储配送过程中,可以闭环使用RFID和托盘系统,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手持拣选终端的出现,可以提升拣选效率和速度。根据有关数据报道,在2010年, RFID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仓储业获得了普遍应用,增长速度达到18%以上[5]。

基于条码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仓储领域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而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也达到了一定的应用范围。在应用中,可以利用电子指示标签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读取和识别,辅助和引导拣货人员进行拣选作业。这一系统简洁实用,能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近两年,在仓储配送过程中还出现了使用无线网络来传输拣选数据的通信技术,采用激光、红外等无线技术来完成对物品的感知、定位与计数,进行全自动快速分拣,最大程度提高拣选速度,降低人工成本。此外,为了使仓储作业达到图象实时监控的效果,仓储系统还对仓库搭建了视频监控网络,一些仓储系统甚至采用了基于视频感知的监控系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6]。

2010年,国内还出现了一种基于辅助语音的拣选系统。这一系统将货物订单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语音提示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和相应的语音通信设备,向拣货员发出语音拣货指令,帮助拣货员快速完成拣选作业。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已经实验成功了一批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项目,如2010年在无锡的粮食物流中心和济宁的物联网大蒜冷库基地,通过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感知技术,并将感知技术与其他技术集成,实时感知物品在仓储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物理信息,使感知技术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应用。

4情景感知技术在智能仓储业的应用发展

4.1用RFID技术实现对物流仓储的全覆盖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技术的应用在仓储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RFID技术将向多功能、多接口、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多读写器协调与组网技术等方向发展,这使得仓储管理将被现代技术覆盖得更加全面。在货物的生产、入库、盘点、出库、配送等环节,通过发挥RFID技术的优势,可使货物成为可跟踪、定位并封装有自己独特情景信息的“物品”,让物流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更为灵活和紧密,为物流产业链的整体化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4.2感知技术集成化让仓储业更“智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仓储业各类感知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也更让人关注,其中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集成,能对具有特殊要求的仓储物品(如粮食、水果、蔬菜、药品等)进行深度感知,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环境下,可以对特殊品仓储进行监测。比如可以通过对仓库环境的监测,来满足物品对于空气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环境参数的需求,实现仓储环境智能化;在危险品的物流管理中,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时监测危险品和盛装容器的状态,一旦超过警戒值,即及时报警,这样就能在危险品物流过程中提供安全有效的跟踪、监控和管理;在冷藏物流系统中,可以全程监控冷冻环境中的产品温度及湿度,及时调控温湿度,保证产品的质量。事实上,在2010年,集成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如无锡粮食物流中心、济宁的物联网冷库系统、汉口中储公司仓储优化项目、嘉兴电力局物质储备仓库等成功案例都已经说明,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潮流[6]。

4.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扩展

物联网领域有6大关键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异构网络与通信技术。随着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除了前面提到的RFID技术外,中间件、云计算、异构网络等也成了科技界的研究热点。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技术难关的攻克,这些关键技术势必会出现交叉和融合,对仓储管理的帮助会更大。在全新技术环境下,仓储管理的外延将扩展到物流的整个链条、甚至延伸到商品的最初生产环节。由RFID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对商品的生产和制造进行全面监管,在投入物流环节前就形成商品自身的“身份档案”。同时,随着物流环节的推进,传感网、云计算、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使用将使商品在其跟踪、定位和有效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都成为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的数据;甚至商品到达最终用户时,用户也可对商品进行“溯源”,了解商品的全方位信息,对商品的各种品质进行分析。相信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将使得传统物流中的仓储管理出现理念和技术上的全新改变,并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5结语

实现仓储物联网可以使仓储物流网络实现仓储系统中的“物”联网与智能化,使“物”在仓储物联网大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智能,让物流中的“物”能根据相关的情景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去哪儿,怎么去,去到后怎么做”等。这样将大大改变传统物流信息的系统架构,甚至会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现代物流技术装备革新带来巨大影响,从而使现代仓储、物流中心的结构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将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智慧物流”。

参考文献

[l]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30-35.

[2] SCHILIT B N,ADAMS N,WANT R.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C/OL]//IEEE Workshop on Mobile Computing Systems and pplications.[1994-12-10].http://www.ubiq.eom/want/papers/paretab-wmcdec94.pdf.

[3] BROWN P J, BOVEY J D, CHEN X.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marketplace[J].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1997, 4(5): 58-64.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2)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96-2

引言

物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的经济形态下,物流行业应积极探索转型升级途径,变革发展模式,以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需求。因此,积极探讨物流行业的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发展的有效策略,对实现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是信息技术全面覆盖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会逐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必然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信息化的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要实现网络化,要将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目的;二是指物流配送系统要实现网络化,即物流公司要和其他相关企业可以进行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物流网络化的实现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此外,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与便捷性,方便物流企业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并且网络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供应商、客户、物流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物流活动双方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查询物流运输实况,减少物流运输中不必要的麻烦,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同时,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及个性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瓶颈

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物流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难以平衡目前多元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影响了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具体表现在:①“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物流行业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行业内部协作程度偏差,分散性较高,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无法准时准点地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包裹损坏、丢失问题严重,物流服务态度偏差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物流网点的布局是否合理对配送是否及时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地区,物流网点极少,使得农村地区无法享受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②供应链不畅通。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行业的联动,例如制造业、农业等。但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过分依赖电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持续发展,缺乏活力的物流行业极大地限制了其l展空间。③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多是中小型的,为了减少人力成本,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非专业或兼职,无法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另外,缺乏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物流专业人才,对于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操作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操作,利用率偏差,难以发挥这些系统的作用。

3 “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策略

“互联网+”体现了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态势,其属于创新2.0形态下的产物。在此背景下,物流行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优化升级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满足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

3.1 强化物流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就是信息化建设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丰富而全面的网络资源,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构建新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行业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同时,通过网络系统和终端设备,合理、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准时、快速地配送货物,以良好的信誉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物流行业的社会效益。物流信息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系统,来实时、动态管理和监控整个物流过程,针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有效的防御方案,切实提升物流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就是信息化的物流会拓宽覆盖范围,构建出网状的物流智能骨干体系(CSN)。通过结合物流仓储平台与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信息平台,实时、动态、准确把握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向,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

3.2 优化供应链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使用网络进行相关的交易,对物流的要求也日益精细化,突破了物流传统的运输服务,这就需要优化物流全供应链。物流行业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云仓,并升级转型为以大数据为支持、以深度信息系统为神经的仓网格局,满足新时期的物流仓储需求,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行业的科学及持续发展。例如顺丰,布局了“仓网”,利用大数据支持的信息系统,转变了以往“多仓”模式,通过调拨全国范围内的转运能力,为电商商家提供“仓、干、配、店、柜”一站式全供应链解决方案。借助仓网可以减少自身仓库数量,通过“分仓备货”实现仓库全覆盖,并把库设置在消费者周围,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配送效率,在全供应链上实现了成本最优。

3.3 加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现在各个领域发展的核心力量,市场竞争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物流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物流企业在选聘员工是要注重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另外,物流企业还可以加强与本地区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来有助于为物流企业培养更多对口且专业素养较高的物流人才;二来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为更多地物流专业人才提供工作岗位。校企合作办学可以共同开发适合物流专业教学的教材,使教材内容符合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为企业储备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物流企业还要注重培养企业内部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活动,还可以定期举办物流研讨会,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及技术,将培养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高层管理人才与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及技能、经营管理理念并重,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有效促进现代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此外,物流企业还要强化员工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形象,为企业招揽更多的客源,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3.4 加大科技投入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我国物流行业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加大科技投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经济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流技术,构建涵盖区域内所有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打造信息化物流企业,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必须正视自身发展存在的瓶颈,结合当下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全供应链,并加强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还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科学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薛劭节,韩飞,宋纪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库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

[2] 杨春霞.智慧物流下林安智慧商贸城建设的意义[J].铜业工程,2016(05).

[3] 郑昱,高明.打造商品数据生态系统 共享全球智慧――聚焦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6(06).

[4] 彭景乐.论物联网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6(22).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3)

1“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

1.1网络建设不足。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客户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来源于农村,但目前纵观整体农村,其现代化建设普遍不足,整体水平较低,虽然其中少部分乡镇及相关农村中的重点企业与生产销售大户有自己的网站,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的物流发展,但由于资金有限、硬件设施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网络覆盖面积较为狭窄,无法真正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而严重制约了物流系统的全面发展。1.2信息化水平低。河北省目前整体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影响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特别是农产品物流方面,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低,已成为阻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河北省物流系统缺乏信息化观念,各部门之间依旧是单独工作,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更无法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因而尚不具备先进性、拓展性、导向性的市场讯息,造成农产品整体物流存在较大的漏洞,依旧存在自主物流信息产品、追踪体系、基本信息及公共服务系统等方面不完善的现象,因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2“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效路径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4)

二、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在当前的研究当中是指,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是网络信息化的重要产物。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管理对大数据重视不够

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在物流管理对大数据重视不够。目前在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过程当中,部分大型企业在实际的管理上慢慢与大数据管理挂钩,并且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的物流运作当中。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物流管理上对大数据重视不够,这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物流管理人员,不了解什么是大数据,怎样使用大数据,在这样的观念的指导下,有效落实大数据管理是不可能的。另外很多企业在实际的大数据管理过程当中认为大数据物流的管理就是应该提供一定的物流管理软件就可以,这样对大数据的理解过于狭窄,很多企业在物流的管理过程当中,都是采取传统的是手工管理模式和方法,如在物流收件过程当中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方式和方法非常落后。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在目前我国很对企业在大数据的投入管理过程当中非常不足,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很多企业都是在业务必须需要的时候才进行信息化投入,部分企业在实际的大数据投入过程当中,认为一个物流管理软件就是大数据的投入,大数据没有深入到实际的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其次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过程当中,相关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当中,对大数据物流的管制度上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大数据的规划、人才引进和岗位划分上基本没有,在实际的大数据管理过程当中是一个盲目的过程,这样大数据的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最后,市场机制和物流技术缺乏标准化。无论是哪个国家,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涌现出一些物流管理问题,在国内的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同样客观存在,由于国内物流管理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还未建成统一规范的监管体系。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风险问题突出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风险问题突出。目前很多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当中,在大数据的引用上,没有针对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样导致企业在大数据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网络病毒的入侵、客户信息泄漏等各种问题,对企业物流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二维码技术可以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人们只需要使用手机扫一扫商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物流系统中的货物进行了解,但是这样就存在信息有泄漏的风险。

四、大数据背景下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大数据管理的重视力度

在企业物流管理过程当中必须加强对大数据管理的重视力度。首先在观念上要加强对大数据的认识程度,在实际的管理当中,企业物流管理人员要针对大数据的含义和具体运用采取针对性的培训,让广大的物流管理人员认识到大数据对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让他们自觉的学习大数据管理相关技术,提高大数据管理技能。其次,在大数据的管理过程当中,企业高层要高度的重视,只有高层的重视才能保障企业大数据相关管理理念和方法得到落实。

(二)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大数据投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大数据投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企业物流的管理当中,首要的是加强大数据相关投入,在这个投入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在管理上建立完善的投入计划,针对常用的大数据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采购。第二个是在人员的管理上加强投入,在实际的投入当中要引进大数据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企业大数据发展的人才支持力度。在企业物流管理当中要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针对相关人员在大数据操作技能上进行培训,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在实际的信息化技术上也要加强投入,如在货物运输途中,物流公司可以自动让所有通过物流中心的货物获得相应的物流条码,该条码当中包含了大量商品信息,而当这些商品进入到仓库时,仓库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扫描条码来获得这些货物的准确信息,然后进行货物盘点以及分拣,这样一来,就大幅度提升了整个货物运输和物流管理的效率。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方法。在企业物流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上,要不断的与大数据靠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的大数据管理制度。在企业大数据发展规划、企业人才引进、岗位设置、绩效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制度进行详细的设计,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修正,保障相关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三)加强企业物流风险管理

加强企业物流风险管理。在企业物流的大数据的运用当中,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应对程序,对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要加强风险管理系统的运用,加强客户信息的保护能力。

五、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数据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大数据对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当中存在对大数据重视不够;物流管理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风险问题突出问题。因此要根据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大数据管理的重视力度;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大数据投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物流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5)

物流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对物流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很多物流企业虽然在努力加强对物流管理模式的改进,积极制定物流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物流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但由于当前有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方法比较落后,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不足,因此使得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不够,很多物流管理工作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没有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又不规范,所以使得很多物流管理水平不高,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对于各种物流信息的更新,基本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很多物流企业都对物流运输和派送等过程进行了监控和管理,但是有的比较小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是不够完善,而且对于各种物流信息没有进行及时更新,最终导致很多物流信息丢失,客户在网络上查询不到相应的信息,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为了使得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则应该要对物流企业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进行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理念应该要不断创新,尤其是面对信息化社会而言,这种创新更应该要及时、到位。由于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意识认识不到位,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不足,因此没有注意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的认识,对物流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使得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完成,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一些工作进行处理,从而对物流企业的人员进行调配,使他们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要想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完善,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因此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对企业的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在物流企业的发展革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各种信息基础设备进行购买与配置,为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支持。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要积极加强对整个物流企业的所有物流相关信息的整合和统计,要做到跨部门、跨区域的整合,从而使得物流企业的所有物流管理信息都能得到记录,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6)

电子商务改变了销售方式,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人们从网络平台上购买的商品需要物流企业进行输送,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并对物流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受传统物流管理的影响,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仍存在着采购物流管理问题、内部物流管理问题以及销售物流管理问题,都需要物流管理部门解决。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模式创新不仅能够提高物流管理问题,而且对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都有着深刻意义。

一、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对物流理念有着重要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信息成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基础,而且,供应链在电子商务中居于主体地位,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主导作用。并且,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联盟竞争十分突出,企业服务和企业商品专业化的优势十分明显。另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质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逐渐消失,商品企业与物流企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其次,电子商务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能够有效促进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最后,电子商务对物流结构有着一定影响,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企业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针对,并且,物流供应链环节逐渐大大减少,提高了物流服务效率。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的特点

首先,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具有技术性特点,电子商务依托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而产生,技术性较强。而物流为了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也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具体来说,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具有信息化的特点,数据信息是物流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发展基础。并且,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具有自动化的特点,能够进行自动货物识别和自动配送;其次,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具有服务性特点,物流主要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柔性化和增值,满足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物流需求;再次,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具有系统性特点,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行业系统分为物流管理系统和物流运作系统,管理系统弄对物流运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而物流运作系统则负责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高效服务;最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具有协作性特点。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量较大,不同物流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而与其他物流企业开展协作。并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进行协作。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发展模式

首先,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主经营的物流模式,自营模式有利于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对顾客的控制,能够直接控制物流部门的职能,支配物流资产,进而保证获取及时运送到客户手中;其次,外包模式。外包模式主要指电子商务企业将物流配送服务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物流运作。外包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物流一体化模式。物流一体化主要指商品生产商、商品销售商和商品供应商共同构建物流系统,是物流发展成熟阶段的产物。物流一体化模式下的物流服务质量较高,物流系统比较完善,能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物流管理问题

首先,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没有与商品供应商建立信息化的物流合作,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服务仍采取半人工模式,物流采购需要工作人员从网络上查询相关信息并进行采购。甚至有些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采购缺乏信息化的物流平台,无法与供应商建立信息化的联系,导致电子商务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缺乏长期合作,物流采购缺乏柔性,难以响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部分电子商务企业缺乏对采购物流的重视,没有主动与供应商开展采购合作。另外,电子商务企业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适应信息管理方法和信息管理系统,难以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

2.内部物流管理问题

首先,电子商务企业的辅助信息系统不统一,企业各部门所使用的的物流统计系统也不相同,导致物流辅助信息系统管理难度较大,无法实践信息共享。并且,辅助信息不统一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标准化管理,导致内部物流管理效率不高;其次,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不同系统的物流信息需要进行重复输入,严重浪费物流管理的时间,物流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并且,重复输入物流信息很容易出现错误信息,增加物流管理难度;再次,很多企业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成本重视工作,强调各种浪费现象的消除,而忽视了对物流订单的回应速度,导致物流服务速度较慢,因而引起很多客户的不满。

3.销售物流管理问题

首先,部分电子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这是因为,随着电子商务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贸易商品种类也在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电子商务企业都希望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订单情况,并要求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但是,一些物流企业忽视了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要求,物流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物流企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销售物流会严重影响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企业加强销售物流管理。

五、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

1.采购物流创新

首先,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应积极制定电子采购策略,转变传统库存采购的方式,积极推行订单采购。为此,电子商务企业应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企业互联网,为电子采购提供物质基础;其次,电子商务企业应选择与本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子采购软件,使电子采购软件与企业内部采购流程相一致,并使用简单易操作的电子采购软件;再次,电子商务企业应加强信息化人员培训,引导物流服务人员学习信息化的物流服务技术,提高物流企业人员的信息化业务能力;其四,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进行网上集中采购,在第三方采购平台上进行物流采购,实现透明化的物流采购信息和货物供应信息,消除物流采购的中间环节,扩大采购物流范围;最后,电子商务企业应积极建立专业化的物流采购平台,通过物流平台与供应商进行合作,降低物流成本,缩短采购物流时间。

2.内部物流创新

首先,电子商务企业应积极建立精益物流和敏捷物流,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精确性与快捷性。为此,电子商务企业应坚持精益求精的理念注重物流服务细节与物流服务质量,细化物流服务,完善物流服务的每个环节。并且,电子商务企业应坚持敏捷化的理念,重视物流部门的反应能力,使物流部门能够快速反映客户的物流需求,提高物流配送服务;其次,电子商务企业应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库存管理,全面记录库存信息,并确保货物的质量,减少退货现象,提高库存供货服务。

3.销售物流创新

首先,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对销售物流进行管理,明确销售物流的具体项目,并制定科学的销售物流目标,加强对货物采购、生产和配送的提议化监督,并及时向客户传递物流信息,积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其次,电子商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使物流配送中心承担企业的物流配送、销售配送和存储配送工作,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物流配送速度。

参考文献:

[1]曾祥云,王强.试论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系统工程,2002(01).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7)

1.2水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冷链物流开始逐渐萌芽,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是肉类,家禽和水产品类为保障市场供给适应季节性变化与合同计划调运,我国主要产地与关键城市构建大型冷库并由铁路冷藏车和水运冷藏船相连,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出现超市连锁业的为销售市场需要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超市大量使用各式先进冷柜零售终端,冷链物流逐步开始配备与完善,一些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冷链物流也开始在我国出现和发展,步入21世纪以来,在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下生鲜冷链物流再次被推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高度。

2 上饶市水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2.1鄱阳湖水产品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鄱阳县境内水情稳定,水况丰盈,渔业发展迅速,鄱阳县现可养殖水面接近65万亩,另外还拥有鄱阳湖适度捕捞面积111万亩。这几年来全县水产产量产值同比都成递增态势,经过不断地进步发展,这些年陆续涌现出一批省,市,县行业龙头企业,对该县水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起到了推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全县渔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的鄱阳县水产养殖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2.2鄱阳湖水产发展面临问题

没有引进专门的冷链运输车,导致很多鱼类等水产品由于在运输过程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由于普通的交通工具在运输过程中车厢的温度会随着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增加而不断上升,没有安装智能化的温度监控系统导致渔类等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水产品由于车厢内温度过高,环境闭塞,氧气不足而死亡,给渔民和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鄱阳县水产品生产比较零散、混乱、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鱼类产品的需求量时空差异较大,比如在产品运输方面,大部分渔业生产商自己运输,由于市场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不确定导致很多运输车出现空车运输的现象非常严重,空车运输运输成本增大,车厢的利用率低。

当地鱼类水产品销售方式单一,仅仅依靠传统的线下交易方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使得其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浪潮,市场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小,竞争力不断下降。

3 改进措施

3.1优化水产品运输工具

由之前的普通货运车变成专业化的冷链运输车,并在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冷链运输车上有各种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各种物流信息化的设施为水产品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提高水产品的存活率,GPS定位系统可以让渔民和终端市场准确的掌握水产品到达的具体位置,及时掌握信息,及时的做好下一步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3.2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合理化资源配置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8)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具体措施

1、加强物流行业发展的政治支持和引导。电子商务要想正常、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物流企业的支撑,反之,电子商务的发展就说受到阻碍。因此,站在国家的层面来说,就应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使物流企业管理更加完善,从而使物流企业更好地发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立法问题,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立法,使物流行业的管理尽量有法可依。明确物流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充分保证物流行业运行的协调性,充分保障物流行业系统化和整体化发展。第二,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管是税务方面的优惠也好,还是对物流企业的设施配备,都要进行尽可能地支持,并且鼓励管理创新。2、健全物流管理创新体系。物流管理的创新需要内外兼修。即既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要实现物流内部体系的创新,两者相互配合。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内外部的创新都需要从物流的配送方式、信息的收集及共享等方面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实现物流的信息化。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配送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3、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智能化。智能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运用得非常娴熟。因此,国内的物流企业也要抓紧时间向这方面靠拢,实现自身的智能化管理。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入现代化技术,为物流企业的创新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在现代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主要应用于仓储技术。批发中心以及配送中心等等,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物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9)

数据安全风险。物流企业对顾客信息的记录和管理,顾客的消费行为、个人偏好、甚至是私人联系方式都被存储、统一管理,建成数据库。信息安全系统破坏会导致顾客隐私泄露。在竞争时加大数据的开放力度、进行数据的共享利用,在企业中建立严格的保密系统,很难在数据开放和保密之间做出协调。

数据结构化风险。物流企业还需完善非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数据的转化过程。结构化数据是通过二维表结构呈现出来、在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各种文档、不同格式的报表等。物流企业在进行数据存储时,需要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加大对数据转化技术的投入将增加运营成本。

数据开发应用风险。传统硬件设施与软件算法无法支持海量的数据运算,物流企业不能掌握大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极少从宏观、长远角度理解物流企业对大数据应用,对大数据能产生的效益认识不够,数据竞争力较弱。物流数据应用尚处在探索之中,短期、片段性的数据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首席数据官等数据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 “互联网+”背景下整合线上线下业务的风险。物流多网互联风险。“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大量资本疯狂涌入,物流企业重构,物流行业格局巨变。物流企业必然转向多网互联,如不能实现物流多元网络互通的转向,无法超越单一网络在资源、地域、人才、资本、信息、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局限,难以无法掌控“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走向。

物流?Y源众包管理风险。“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单一发展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物流企业呈现多维分享经济互联、进化生态人人众包特点。众包模式使更多停车场、社会限制车辆、社会人员等存量资源创造出物流价值,在城镇物流毛细化情况下,实现对碎片化的空间、时间等资源整合利用;广阔农村地区成为物流整合的资源库。物流企业下乡,个体等物流领域中特殊的组织形式,都可能成为互联网+物流众包者。

物流碎片变模块风险。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扩张,满足了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需求,也使物流企业面临着小货化、碎片化需求的新局面,甚至放弃碎片化业务而追求更稳定的业务。物流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物流B2B,是从B到C、从店到家、从家到个性,反向倒逼物流在人力配置、流程设计、服务定位、管理规划等环节的重构。

物流节点在线风险。“互联网+”对线下实体节点形成冲击,促使其向线上、透明化、去中介化、网络化等转型。门店、营业部、收货点等网点,分拨中心、园区、仓、园区等中转点,厢式,高栏等形式车辆,销售、收货员、送货员、驾驶员、中间商等人员,专线、支线、社区环线等线路,是传统线下物流主要节点,以多种方式转到线上,自建网上营业厅、信息平台、交易平台、运营平台、共享网络;依托电商、营销、商业服务等其他大型平台,整合物流节点;依托移动端对微博、微信(群)、公众号、网络社区、APP应用等多种新型媒体进行社会化、移动化、本地化、实时化操作,整合更多资源;依托智能硬件端将线下节点的操作过程、风险、数据、信息等全面接入手机、手表、电视、跟踪设备等智能终端,实现物流的智能化管理;依托轻应用整合各类场景、应用、平台等内容,降低物流节点的接入门槛,融合线下物流体系。

3. “互联网+”背景下管理创新的风险。物流企业跨界风险。物流企业围绕自身战略布局开展更多跨界衍生服务,发展主业之外的二次产业,实施多元化战略。跨界布局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分散有限资源及竞争力。

物流全程可视化风险。非透明中间环节和信息往往是物流核心价值所在,是物流服务过程利益交织焦点,“互联网+”却推动物流全程可视化,两者构成矛盾。从初期的订单动态查询、车况查询,到的车辆位置、满载率以及交易信息等内容查询,到由物流平台变革带来的全流程、全天候、全视角的可视化转变,物流企业在信息接口的获取、数据的标准化以及物流流程可视化的范围、内容、频率等方面任重道远。

物流响应全天候风险。传统物流夜间服务和场景化服务很少,无法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物流企业将7*24小时在线,围绕企业和个人生活进行假日物流、会议物流、旅游物流、礼物物流、到家物流等新的场景化物流服务,应对市场的多元化、场景化需求对物流服务挑战。

二、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

1. 提升成长能力。物流企业利用存储、检索、管理等大数据挖掘技术,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及时及个性化的服务,完成顾客个性化与定制化要求。数据发掘与数学模型,对物流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企业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整体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物流企业跨过传统领域向其他领域跨界渗透。建立支撑物流企业运作、能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科学配置资源、科学配送、科学运营,实时与顾客互动。

2. 数据驱动发展。预测市场行情。物流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使企业准确掌握顾客的市场需求,解决顾客需求会发生变动,变化周期较短的问题。对市场行情的走向做出正确的预测,为企业进行产品存储和配送提供指南。

物流中心的选址。大数据技术中的分类树分析法比较适用在物流中心的地理位置选择,包括企业主营的商品类别、经营特征以及具体位置的交通是否便捷等。

配送线路的规划。物流企业将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掌握商品的特点、所达到的标准、明确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产品配送中产生的信息,及时获知该路线的便捷程度,减少产品配送中发生的交通拥堵。深度处理和进一步加工配送环节产生的数据,掌控配送过程,降低配送成本。

商品存储的优化。运用大数据技术中的关联模式能获知不同商品的关联度,使物流企业明确应该集中放置以便分拣的商品,应该尽快出货防止在存储中造成价值流失的商品等,提高仓库利用率、方便进行商品的搬运和分拣。

3. 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思维方式。物流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分析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企业的数据化和在线化,实现“云”、“网”、“端”协调,促进大数据产业链发展。

变革车货匹配。物流企业通过专门用于车货匹配的信息平台以及APP,对社会运力进行大数据分析,综合搭配标准化的公共运力和个性化的专业运力,提出最优物流配送方案,解决车货匹配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对物品的运输线路进行优化,掌控人员行为,使用网络系统对运输路线进行即时分析,在3秒内找到最佳的运送路线。例如UPS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规定卡车不允许左转,避免导致货车长时间等待,影响运输的速率,货车行驶路程因此减少了2.04亿公里,同时多送出350 000件包裹。

预测销售库存。物流企业通过库存结构改善和优化降低存储成本,利用大数据对商品进行分析,风险管理系统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对商品进行分类,根据商品销售数据建模分析,为商品采购以及营销提供参考,掌握商品库存状况,监控安全隐患并发出警报。生产者过去在消费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生产者供给决定了市场需求;现在顾客的需求上移并开始影响生产,消费市场开始变成顾客的主场,物流企业需要根据新需求模式调整供给点。

预测修理设备。物流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持对车辆各个部位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后及时更换掉有问题零件而不是全部更换,省去巨额支出。风险监测系统还能检测到新车零件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修理。定期对车辆的零件进行更换,保证运输车辆保持最佳运输状态。

协同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利用供应链计划,将企业计划及决策集中起来,包括库存计划、渠道的优化分析、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市场需求预测等。物流企业完通过整供应链计划变革商业模式以及运作模式,打破市场边界,改变企业的业务组合状况。帮助生产商与供应商建立VMI运作机制,实现库存与需求信息共享,减少因缺货而造成的损失。在供应商数据、质量数据、交易数据、资源数据等数据支撑下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供应链系统成本及效率进行跟踪和掌控,控制产品的质量。生产商利用大量的数学模型以及模拟技术,协调好产能、调度、库存和成本、以及订单的关系,保证有序地生产以及供需平衡,在解决生产及供应问题中找到最优方案,

三、 案例:“互联网+”背景下亚马逊应风险管理

亚马逊在中国建立13个运营中心、覆盖400多个城市、300多条运输线路,5 000多个自提点,在2 300多个地区支持货到付款服务,184个城市支持移动POS机货到付款,1 400个区县“当日达全覆盖”、“当日半日能达”,涵盖便利店自提、校园自提和第三方物流等合作伙伴。通过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先进的技术系统、全球领先的大数据能力等多种措施,为顾客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 满足顾客“送得到、送得快、送得准”的需求。

(1)送得到。应对高峰时段物流压力,亚马逊对运输线路预先加强运力?时福?车辆安全、检修、员工的培训及应急方案,全网络、全过程、无盲点实时可视化监控覆盖。全国一体化的配送网络,让全国三、四线城市甚至县镇乡村享受到与一、二线城市同等的购物和配送体验。

(2)送得快。亚马逊按照节省空间的原则将所有货物都随机摆放,利用高峰期库房空间,根据货架上是否有空间以及行走的路线,缩短拣货距离。结合商品的物理参数,根据货架和不同区域的空间利用率,自动推荐上货区域。“随机上架、见缝插针”让每张订单花费的平均时间减少3分钟。在物流高峰期,系统自动发出整理货位任务以释放更多的存储空间,根据商品尺寸进行最优货架设计。基于单量预测来自动规划人力需求状况。根据订单信息自动运算可能交付路径,为顾客推荐最优配送站点选择区域和最快的交付时间;准确地定位顾客收货地址;根据快递员配送时效与效率等因素,推荐快递员数量和线路划分,优化安排包裹和快递员配对。可视化配送系统确保干线运输过程安全准确。

(3)送得准。亚马逊通过分析顾客历史订单、商品搜索记录、愿望清单、购物车、顾客鼠标在某件商品上悬停的时间等大数据信息,在顾客还没有下单购物前,将包裹提前调拨到离顾客最近运营中心。“预测式发货”实现货物快速和精准送达。提前预测高峰段顾客需求,把顾客潜在需要产品放在离顾客最近运营中心,缩短顾客和商品距离,“单未下,货已到”。根据系统数据自动生成采购的时间、数量等采购决策问题,结合库存情况进行库存分配、调拨和逆向物流等。完备库存管理流程,提高本地库存水平。

2. 大数据服务为顾客提供人性化物流服务和消费体验。

(1)需求预估。利用最先进的大数据系统预测高峰运送数据,提前备货,运营准备高效化。智能管理系统覆盖了整个库房从收货到发货以及退货全部过程,使亚马逊在库存准确率、准时发货率和送达准时率三个方面分别达到了极高的99.9%、100%和98%。

(2)配货规划。根据大数据系统反馈的需求倾向预测性调拨。在高峰之前将货物预先放在离顾客最近的运营中心,保证顾客能在第一时间收到货物,实现“单还未下,货已在途”。

(3)运力调配。提前做好数倍运力应对准备,车辆的安全、检修,员工的培训及应急方案全部提前到位。人员24小时在线,实现运输系统全网络、全过程、无盲点实时可视化监控覆盖。

(4)“最后一公里”配送。提升“落地配”合作伙伴运营能力,分拨中心容量、下发班车密度和运力、站区的接收及配送速度、员工数量及效率和信息反馈时效等,确保自营物流与“落地配”无缝对接。多种运送模式并发,多倍运力24小时不间断送货。

3. 亚马逊应对“互联网+”风险管理的经验。亚马逊拥有丰富的海外资源、先进的技术优势、庞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依托先进技术,从需求预测、配货规划、运力调配,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完备保障机制,让顾客体验“递送无忧”。

(1)判断物流企业态势。分析整理物流链的大数据,物流企业及时调整自身战略,对未来物流行业发展及竞争对手战略布局深度把握。

(2)增强顾客忠诚度。物流企业对顾客的消费数据进行整理以构造数学模型,分析所需服务。对大数据的发掘发现顾客潜在价值,对数据更深入挖掘。了解顾客实时动态并改善市场营销战略、供应链投入与优惠活动回报率。将物流企业的市场信息、价格调整、服务项目等精准推送到顾客,实现即时对等、双方或多方在线交流交互,实现针对顾客的接触、吸引、管理、交易、维护等过程。

(3)提高物流管理透明度。物流企业收集物流绩效信息,建立生动形象数据图表、仪表盘等,展示物流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公开、透明、开放,与顾客进行信息交流,公开物流组织及个人绩效。

(4)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物流企业建立物流网络化平台,分析处理顾客留在平台上的数据,指导企业拓展业务、重新布局战略。根据最新动态数据提高预测准确性,预测市场变化和行业未来发展,实时调整资源配置,提高顾客的回流量。

四、 小结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04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的浪潮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联网主要是利用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等传感装备,实现互联网和物体之间的连接,从而获得物体的信息,并进行通信,实现对物体的识别、跟踪和监管等。而物联网技术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拓展了信息的获得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加强各个行业之间的交流,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1 物联网概述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智能感应网络系统,它可以利用物体智能感应装置来对数据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通过网络传输的过程,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使其传输到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从而可以实现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可以定义为利用射频识别、红外线感应器和激光扫射器等传感设备,并按照事先定好的协议,可以实现物品和互联网的结合,并进行大量信息的交换的传输,从而保证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和监控的一种现代网络。

2) 物联网的构成

从结构上来看,物联网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底层的数据感知层次。这个层析具有较强大的信息感应的功能,它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底层的感知层次包含众多的内容,包比如二维标签、识读器、摄像头、传感网络等内容,可以进行物体的识别,它是物联网网络运行的第一个环节;二是数据网络的传输层次,它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且进行传递。它包括通信网络、网络管理中心、智能处理中心等内容。三是数据网络传输层以及内容应用层。内容应用层对已经处理过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纳入到一些有关的行业中,和行业的技术充分融合,有利于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

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多样化,为此政府也针对目前的发展形势,制定了一些新的规划。

1)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规划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我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物联网纳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去,也完善了相应的产业标准。但目前市场环境比较复杂,产业标准还在完善和发展的阶段。虽然各地政府已经开始出台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策略,但是标准仍旧不统一,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也表现出不确定性。

2) 各地高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输和交流。很多机构纷纷成立了一些物联网工作指导小组。很多高校增设了物联网专业,力求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物联网事业的发展。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可以通过感知层对事物进行感知和识别,因此,这就需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支持。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技术,它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和指导,可以充分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进行识别,从而获得一些有关的信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它不和目标对象直接接触,而且它可以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进行识别,可以快速获得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共享。

2) 无线传感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感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组织一些传感器单元,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从而可以实现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无线传感网络可以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感知,并能够对数据进行传递,从而用来处理网络中的监测数据和信息。

3) 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中,智能技术是其中一项关键的技术,主要是在物体中引入智能系统,增加物体的智能性,可以实现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小的物体,它能够实现这些更小的物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之间的配合越来越紧密,可以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使一些物体更智能化和人性化。

4 物联网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会继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要推动物联网的持续发展,就要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等方面。

1) 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由于我国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一些关键技术还处在初始应用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传感器接入技术和核心芯片技术等。第一,目前,现有的传感器的连接受到通信的距离的限制,而传感器本身对外部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第二,目前,传感器的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还有待提高,且数量不足。第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应用大量的传感器,因此要发展传感器网络中间件技术,目前我国网络中间件技术还不完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2) 要统一标准规范

统一标准规范,有利于保障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否则将会影响到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尚未建立健全互联网标准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的发展与国家的一些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但是目前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统一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难以确立,因此,标准规范不能在短期内形成。

3) 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的问题

目前,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和保护隐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首先要对物品进行感知和识别,在这个过程中,一项关键的技术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自动获取物品的相关信息。它方便了人们对一些不可接触的物体的信息的获得,但是如果不加以对其进行控制,那么很多物品的信息就会被更多的人们所知,并对物品进行无限制的追踪。因此,这对信息的隐私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也存在一些隐私安全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泄露。所以,要完善访问机制,设立访问权限,对信息的传递、查询等操作行为加以控制,减量减少由于信息泄露而给个人带来的损失;同时,很多信息需要进行隐理,只允许被特定的人所看到,因此通常会采用加密的方式。在物联网识别技术中,保密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物联网中,秘钥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这是因为物联网具有多源异构性,所以保密工作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在物联网中,IP地址有待扩充。每一个物体都需要有着自己的IP地址,可用于对它专属的识别、传输等。目前,Ipv4已经满足不了地址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利用Ipv6的支持。但是,要将实现Ipv4向Ipv6转型,并解决系统兼容的问题成为面临的一项挑战;另外,设备生产成本的问题也要重点关注。目前,物联网的规模逐渐扩大,信息数量逐渐增多,因此,需要降低物联网设备生产的成本,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智能化的发展。

5 应用前景

1) 有效的资源控制,实现节能环保

目前,我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耗能较高,还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影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有利于调节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推动物品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有利于对资源进行高校的控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 推动开放和合作

互联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为物联网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促进信息的传输和交流。因此,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要推动开放和合作,保证产业之间的协调,努力研发,实现出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3) 加快应用开发

我国物联网技术还处在初始阶段,很多技术和方法还不完善,企业的盈利状况还有待改善,在资金的投入上还不足,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容易停滞不前。所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要加快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做好宣传工作,政府给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给予企业一些补贴,保证他们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资金支持,进而可以进一步扩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应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做好保密工作,加大安全维护的力度,打击蓄意破坏的行为,通过法律法规对制度进行完善。

6 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利用物体智能感应装置来对数据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通过网络传输的过程,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传达到信息处理中心之后,有利于实现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的问题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其可以进行有效的资源控制,实现节能环保;并进一步推动开放和合作;还要加快应用开发,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还要根据目前的需求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掌握更多用户的心理需求,促进应用范围的扩展。

参考文献:

[1]刘爱军.物联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J].物联网技术,2012(1):69-73.

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篇(11)

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年磨一剑

中控信息作为一家从事高科技研发的企业,自公司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智慧城市框架下的多个行业(旅游、交通、环境、能源等)解决方案的提供和大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口碑。经过近20年发展,已成长为在智慧城市领域拥有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

智慧旅游作为核心和未来战略性成长业务之一,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形成了以旅游大数据、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文化遗产保护三大业务为核心的智慧旅游综合解决方案体系,在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西溪湿地、千岛湖、湘湖等各级旅游景区均留下足迹。

打铁还需自身硬,苦练技术狠抓产品

目前,中控信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在旅游行业多年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条以大数据为核心技术的旅游业务产品体系,主要为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开展旅游信息化规划,并提供重要的技术和实践参考。同时,也为景区、涉旅企业开展旅游营销推广、运营管理、信息化规划和游客服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大数据中心应用平台。数据的广泛应用让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让数据实现共享与融合,也成为了旅游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大数据集群构建旅游大数据中心,定制开发适应业务需要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等,建立省、市、县、多级联动的一体化数据平台。同时,基于旅游大数据业务的积累,形成了一套旅游基础数据标准规范,并成功应用于浙江省、市、县地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为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突破区域间、行业间、部门间的信息障碍提供支撑。

智慧景区综合管控平台。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景区各种“疑难杂症”层出不穷。为大幅度提升旅游景区科学管理和服务能力,结合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为西溪湿地、丽江古城等著名旅游风景区搭建景区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网络将综合管理平台连接,实现异地对景区运营设施远程管控,以便管理者实时知晓景区运营状况,可以第一时间接收预警信息并快速处置,能有效地提升景区运营管理和决策指挥效率。

游客量监测平台。游客量监测平台是中控信息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之一,由前端监测设备和后端系统平台组成。该平台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游客流量、停留时间、移动轨迹、旅游消费等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实现旅游客流的均衡化,避免局部景点极端客流高峰出现,减少因游客量过多而影响旅游景区的正常运行。目前,中控信息的游客量监测平台已应用于西湖、千岛湖、丽江古城等各级旅游景区,极大提高了景区管理能力。

文化遗产监测平台。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基于此,中控信息以需求为导向,发挥技术优势,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GIS技术对遗产本体和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将监测指标动态信息汇聚于数据中心,实现信息的报送、分析、统计与,并根据需要生成各类报表。该平台目前运行于丽江古城、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西湖文景区等世界级文化遗产之中,有效地满足了各级保护管理部门对文化遗产全方位、高效率的监控、保护与管理需求。

演绎经典,创新模式

升级智慧景区,为G20保驾护航。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完美落幕。在G20筹备阶段,为更好地向国家元首、国际友人展示杭州独特景观和美好形象,对西湖、湘湖进行了智慧景区升级改造。通过对西湖景区现有系统的集成与运行,实现在西湖核心景区、重要地段的游客量监测,规范游客监测预警流程,方便管理者引导游客有序观赏西湖风景,营造良好观景氛围。峰会期间,一场惊艳世界“最忆是杭州”演出现场,中控的控制技术将舞台唯美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受到了中外媒体的一致好评。在湘湖项目中,为满足游客对旅游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中控信息基于大数据架构,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神经网络等技术提升湘湖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起“智慧服务、营销、管理”三维一体的智慧旅游系统,包括二维码服务、微信服务、游客量监测系统,停车场系统等,最终实现了湘湖景区要素与科技高度融合、资源共享、数据对接、网络营销、产品互补的格局。

对西湖和湘湖景^的升级改造,总整体上提升了景区人性化管理服务能力,为杭州美好的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为杭州G20圆满落幕保驾护航。

数据融合+联动,浙江省、市、县三级一体初显成效。过去,数据的应用仅停留于数字呈现或是某种态势反映上;当下,数据具有实时、在线、变化的特点,将数据进行融合与联动,能不断拓展数据功能。

自“全域旅游”创建实施以来,建立智慧旅游数据中心作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标准之一。中控信息与浙江省旅游信息中心一起,通过整合各方信息资源,深化数据应用,全力打造的浙江省旅游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浙江省旅游大数据平台),横向汇聚涉旅部门、景区景点数据,纵向对接省、市、县三级旅游业务数据,最终实现各级旅游单位和涉旅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汇聚与共享,连通了的信息孤岛,一改以往管理部门与景区之间的封闭运作模式。同时,基于数据中心,将旅游资源、旅游业态、景区客流量、车流量等信息形成报告对外,提升浙江省旅游产业监管和服务能力。

不惧未来,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