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采购战略的制定大全11篇

时间:2024-03-01 14:50:40

采购战略的制定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1)

虽然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中,改进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是企业价值链一个有机的环节,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市场的剧烈变化和竞争环境的恶化所淹没,一方面过低的产品定价迫使采购部门因为单纯的价格要求和供应商陷入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生产制造部门亟不可待地向采购部门索取原材料,根本不管成本的高低。企业的CEO如果不能意识到采购战略的重要性,很容易在成本和利润的矛盾中迷失自己的方向,陷入降价、裁员、再降价、再裁员的恶性循环。那么企业该如何重视采购战略,在采购战略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发展采购战略的作用,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先从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入手研究。

一、采购战略的地位

为了研究采购战略,先分析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一般说来,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团队制定的,它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如何分配资源、这些业务在什么地方开展、目标是什么。从企业战略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一般来说,在高层管理者制定了企业战略之后,也就是确定了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企业一般还要制定企业的业务战略计划,以保证开展的业务能够成功。

在业务战略制定后,企业针对业务战略目标,就要开始制定职能层次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采购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生产、会计、人力资源、客户服务以及研发职能。职能层次的战略回答的问题是:这一职能战略如何帮助业务战略和公司战略的实现,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围绕公司的战略计划和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这就是根据企业层次的决策来确定采购的规模、区域,然后分配优先权、进度表、目标以及个人责任。

二、重视采购战略的意义

在目前的企业采购中,采购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般采购流程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填写申购单,然后由行政部门审批后,交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责任就是根据申购单上填写的内容,去找供应商。日常工作中采购部门的任务就是等待生产部门和其他物资需求部门的申购单,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寻找。目前的市场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是买方是市场,因而从常规状态下来看,采购部门的工作非常轻松,所以在国内很多公司,对于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销售等其他部门。总认为采购部门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工作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采购战略的企业很少。

采购的作用真的如此不重要吗?其实不然,虽然采购成本在不同行业中的比例是不同,但总体来说,采购成本是非常高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降低1%的采购成本相当于增加10%销售额。把销售额增加10%,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但把采购成本降低1%,对于目前社会平均采购水平来说,确实非常容易做到的。这就要求企业把采购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对应的采购战略。

三、采购战略的制定

1.采购战略制定的基础

在制定采购战略的开始,公司需要重新评估赋予采购部门的使命。以往强调的单纯的成本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采购部门的价值。在一个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新时代,对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the Ownership)的要求是最能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所以企业制定采购战略也可以以TCO为目标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采购战略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一般企业的特点,采购战略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资源战略、供应商战略以及采购控制战略。针对资源战略,TCO将成为核心得到重点运用。围绕这个核心,企业将从发现机会、实现价值到保持成果并不断发现机会的循环过程,这是整个价值采购的基础。该过程中包含主要模块是:进行支出费用的研究、部署跨部门的物料采购团队、对供应市场和采购寻源进行分析、制定物料分类及分类战略、采购寻价全过程和部署及实施分类物料战略。

(1)资源战略制定

在制定资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采购物料进行分类,过于复杂的维度又会给物料分类造成一定的难度,可以将物料的一些主要的因素全面地归纳为两个维度:风险和复杂度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前者涵盖如下因素:采购一旦中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采购物料设计的成熟度和制造、服务、供应的复杂性,企业在采购该类物料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供货市场的市场供给能力、竞争性、进入壁垒、供应市场范围、供应链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而价值维度体现的则是TCO和价格弹性。

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以价值和风险两个因素把企业采购物料分为4类:第一类物料是高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定义为核心物资,这类物资需要和少数关键供应商结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实现TCO的优化;第二类是高风险和复杂度且低价值的物料,称其为瓶颈类物料,在采购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瓶颈类物料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在对方的积极性不高时,尽量做一个好顾客,包括准时付款、经常性与对方沟通等措施。二是修改自己的需求,将瓶颈类产品转化为其他物料;第三类是低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物料,定义为杠杆型物料,杠杆类物料需要扩大寻源范围,通过招标降低TCO;最后一类是低风险、简单且低价值的物料,即常规类物料,这类物料可以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的采购流程简化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重点应该放在采购管理费用控制方面。

(2)供应商战略制定

对供货商的管理是采购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公司可以从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类型的角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针对某一特定采购物资,公司能够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类型是与该物资在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中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该位置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支出水平。

对候选供应商,可以对之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通过将一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对比,公司可以了解双方之间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弥补。公司可以通过对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或产生什么样的威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3)采购控制战略制定

再好的战略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执行。而采购的组织和人员,对于采购的绩效考核,采购流程的精心设计都是保证有效管控的重要手段。此三者密不可分:采购战略确定了一个企业合理的集分权采购组织结构,根据采购组织及管控模式确定适宜的采购岗位,制定清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和采购职责描述,依据公司战略和目标设立采购组织和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保证战略计划有效实施。

首先,采购的主体是人,所以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仅仅砍价能力强的采购人员不一定是合格的采购人员。为了帮助采购人员更深入地了解TCO的概念和以TCO为核心的采购战略,采购人员应当得到必要的培训。从人员招聘、岗位培训到采购文化的管理都必不可少,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建设,也应当纳入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中来,并坚持成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2)

虽然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中,改进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是企业价值链一个有机的环节,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市场的剧烈变化和竞争环境的恶化所淹没,一方面过低的产品定价迫使采购部门因为单纯的价格要求和供应商陷入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生产制造部门亟不可待地向采购部门索取原材料,根本不管成本的高低。企业的CEO如果不能意识到采购战略的重要性,很容易在成本和利润的矛盾中迷失自己的方向,陷入降价、裁员、再降价、再裁员的恶性循环。那么企业该如何重视采购战略,在采购战略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发展采购战略的作用,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先从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入手研究。

一、采购战略的地位

为了研究采购战略,先分析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一般说来,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团队制定的,它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如何分配资源、这些业务在什么地方开展、目标是什么。从企业战略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一般来说,在高层管理者制定了企业战略之后,也就是确定了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企业一般还要制定企业的业务战略计划,以保证开展的业务能够成功。

在业务战略制定后,企业针对业务战略目标,就要开始制定职能层次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采购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生产、会计、人力资源、客户服务以及研发职能。职能层次的战略回答的问题是:这一职能战略如何帮助业务战略和公司战略的实现,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围绕公司的战略计划和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这就是根据企业层次的决策来确定采购的规模、区域,然后分配优先权、进度表、目标以及个人责任。

二、重视采购战略的意义

在目前的企业采购中,采购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般采购流程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填写申购单,然后由行政部门审批后,交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责任就是根据申购单上填写的内容,去找供应商。日常工作中采购部门的任务就是等待生产部门和其他物资需求部门的申购单,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寻找。目前的市场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是买方是市场,因而从常规状态下来看,采购部门的工作非常轻松,所以在国内很多公司,对于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销售等其他部门。总认为采购部门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工作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采购战略的企业很少。

采购的作用真的如此不重要吗?其实不然,虽然采购成本在不同行业中的比例是不同,但总体来说,采购成本是非常高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降低1%的采购成本相当于增加10%销售额。把销售额增加10%,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但把采购成本降低1%,对于目前社会平均采购水平来说,确实非常容易做到的。这就要求企业把采购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对应的采购战略。

三、采购战略的制定

1.采购战略制定的基础

在制定采购战略的开始,公司需要重新评估赋予采购部门的使命。以往强调的单纯的成本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采购部门的价值。在一个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新时代,对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the Ownership)的要求是最能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所以企业制定采购战略也可以以TCO为目标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采购战略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一般企业的特点,采购战略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资源战略、供应商战略以及采购控制战略。针对资源战略,TCO将成为核心得到重点运用。围绕这个核心,企业将从发现机会、实现价值到保持成果并不断发现机会的循环过程,这是整个价值采购的基础。该过程中包含主要模块是:进行支出费用的研究、部署跨部门的物料采购团队、对供应市场和采购寻源进行分析、制定物料分类及分类战略、采购寻价全过程和部署及实施分类物料战略。

(1)资源战略制定

在制定资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采购物料进行分类,过于复杂的维度又会给物料分类造成一定的难度,可以将物料的一些主要的因素全面地归纳为两个维度:风险和复杂度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前者涵盖如下因素:采购一旦中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采购物料设计的成熟度和制造、服务、供应的复杂性,企业在采购该类物料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供货市场的市场供给能力、竞争性、进入壁垒、供应市场范围、供应链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而价值维度体现的则是TCO和价格弹性。

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以价值和风险两个因素把企业采购物料分为4类:第一类物料是高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定义为核心物资,这类物资需要和少数关键供应商结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实现TCO的优化;第二类是高风险和复杂度且低价值的物料,称其为瓶颈类物料,在采购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瓶颈类物料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在对方的积极性不高时,尽量做一个好顾客,包括准时付款、经常性与对方沟通等措施。二是修改自己的需求,将瓶颈类产品转化为其他物料;第三类是低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物料,定义为杠杆型物料,杠杆类物料需要扩大寻源范围,通过招标降低TCO;最后一类是低风险、简单且低价值的物料,即常规类物料,这类物料可以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的采购流程简化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重点应该放在采购管理费用控制方面。 转贴于

(2)供应商战略制定

对供货商的管理是采购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公司可以从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类型的角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针对某一特定采购物资,公司能够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类型是与该物资在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中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该位置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支出水平。

对候选供应商,可以对之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通过将一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对比,公司可以了解双方之间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弥补。公司可以通过对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或产生什么样的威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3)采购控制战略制定

再好的战略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执行。而采购的组织和人员,对于采购的绩效考核,采购流程的精心设计都是保证有效管控的重要手段。此三者密不可分:采购战略确定了一个企业合理的集分权采购组织结构,根据采购组织及管控模式确定适宜的采购岗位,制定清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和采购职责描述,依据公司战略和目标设立采购组织和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保证战略计划有效实施。

首先,采购的主体是人,所以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仅仅砍价能力强的采购人员不一定是合格的采购人员。为了帮助采购人员更深入地了解TCO的概念和以TCO为核心的采购战略,采购人员应当得到必要的培训。从人员招聘、岗位培训到采购文化的管理都必不可少,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建设,也应当纳入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中来,并坚持成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绩效考核对于采购人员完成既定目标至关重要,有效的绩效考核措施有利于既定目标的事项,相反不利的绩效考核措施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首先需要确定出详细的关键业绩指标(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这些指标应当尽量标准化和量化,通过这些项目的推行可以对采购进行全面评估。同样KPI还包括供应商的可靠性、每个物料类别的供应商数量、每个供应商类别的供应商数量。这些具体的KPI是可以量化并最终决定采购人员是得到奖励还是惩罚,这种明确的目标保证对采购人员工作的指导。

四、结论

国内重视战略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不惜重金请来外脑给企业制定战略,结果却不尽人意,主要是因为战略执行不力,真正要想实现企业目标,还需要脚踏实地做出来,只有把企业战略分解到操作层次,才能发挥战略的作用。本文研究采购战略具体实施计划,在操作层次上实现企业战略。通过灵活地运用TCO方法,具体实施企业采购战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3)

为了研究采购战略,先分析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一般说来,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团队制定的,它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如何分配资源、这些业务在什么地方开展、目标是什么。从企业战略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一般来说,在高层管理者制定了企业战略之后,也就是确定了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企业一般还要制定企业的业务战略计划,以保证开展的业务能够成功。

在业务战略制定后,企业针对业务战略目标,就要开始制定职能层次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采购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生产、会计、人力资源、客户服务以及研发职能。职能层次的战略回答的问题是:这一职能战略如何帮助业务战略和公司战略的实现,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围绕公司的战略计划和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这就是根据企业层次的决策来确定采购的规模、区域,然后分配优先权、进度表、目标以及个人责任。

二、重视采购战略的意义

在目前的企业采购中,采购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般采购流程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填写申购单,然后由行政部门审批后,交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责任就是根据申购单上填写的内容,去找供应商。日常工作中采购部门的任务就是等待生产部门和其他物资需求部门的申购单,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寻找。目前的市场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是买方是市场,因而从常规状态下来看,采购部门的工作非常轻松,所以在国内很多公司,对于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销售等其他部门。总认为采购部门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工作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采购战略的企业很少。

采购的作用真的如此不重要吗?其实不然,虽然采购成本在不同行业中的比例是不同,但总体来说,采购成本是非常高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降低1%的采购成本相当于增加10%销售额。把销售额增加10%,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但把采购成本降低1%,对于目前社会平均采购水平来说,确实非常容易做到的。这就要求企业把采购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对应的采购战略。

三、采购战略的制定

1.采购战略制定的基础

在制定采购战略的开始,公司需要重新评估赋予采购部门的使命。以往强调的单纯的成本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采购部门的价值。在一个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新时代,对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CostoftheOwnership)的要求是最能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所以企业制定采购战略也可以以TCO为目标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采购战略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一般企业的特点,采购战略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资源战略、供应商战略以及采购控制战略。针对资源战略,TCO将成为核心得到重点运用。围绕这个核心,企业将从发现机会、实现价值到保持成果并不断发现机会的循环过程,这是整个价值采购的基础。该过程中包含主要模块是:进行支出费用的研究、部署跨部门的物料采购团队、对供应市场和采购寻源进行分析、制定物料分类及分类战略、采购寻价全过程和部署及实施分类物料战略。

(1)资源战略制定

在制定资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采购物料进行分类,过于复杂的维度又会给物料分类造成一定的难度,可以将物料的一些主要的因素全面地归纳为两个维度:风险和复杂度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前者涵盖如下因素:采购一旦中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采购物料设计的成熟度和制造、服务、供应的复杂性,企业在采购该类物料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供货市场的市场供给能力、竞争性、进入壁垒、供应市场范围、供应链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而价值维度体现的则是TCO和价格弹性。

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以价值和风险两个因素把企业采购物料分为4类:第一类物料是高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定义为核心物资,这类物资需要和少数关键供应商结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实现TCO的优化;第二类是高风险和复杂度且低价值的物料,称其为瓶颈类物料,在采购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瓶颈类物料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在对方的积极性不高时,尽量做一个好顾客,包括准时付款、经常性与对方沟通等措施。二是修改自己的需求,将瓶颈类产品转化为其他物料;第三类是低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物料,定义为杠杆型物料,杠杆类物料需要扩大寻源范围,通过招标降低TCO;最后一类是低风险、简单且低价值的物料,即常规类物料,这类物料可以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的采购流程简化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重点应该放在采购管理费用控制方面。

(2)供应商战略制定

对供货商的管理是采购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公司可以从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类型的角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针对某一特定采购物资,公司能够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类型是与该物资在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中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该位置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支出水平。

对候选供应商,可以对之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通过将一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对比,公司可以了解双方之间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弥补。公司可以通过对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或产生什么样的威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3)采购控制战略制定

再好的战略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执行。而采购的组织和人员,对于采购的绩效考核,采购流程的精心设计都是保证有效管控的重要手段。此三者密不可分:采购战略确定了一个企业合理的集分权采购组织结构,根据采购组织及管控模式确定适宜的采购岗位,制定清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和采购职责描述,依据公司战略和目标设立采购组织和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保证战略计划有效实施。

首先,采购的主体是人,所以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仅仅砍价能力强的采购人员不一定是合格的采购人员。为了帮助采购人员更深入地了解TCO的概念和以TCO为核心的采购战略,采购人员应当得到必要的培训。从人员招聘、岗位培训到采购文化的管理都必不可少,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建设,也应当纳入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中来,并坚持成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4)

1前言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建筑企业的业务类型逐渐多样,采购物资类型增多,选择范围扩大,这增大了采购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从2020年开始,企业提出要紧紧围绕“打造战略采购、提升采购效能、构建智慧供应链、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加强战略供应商的开发构建,将战略采购落实到采购工作之中。截至目前,我公司已经开发构建了水泥、风电单桩、钢筋加工设备、波形护栏、地材贸易商、地材加工商、集装箱及周转物资租赁等六品类的物资设备的战略供应商25家,建立起了稳定的物资供应体系。在确保物资稳定供应的基础上,也切实降低了采购价格,让企业的采购成本相比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将来,还需要将战略采购模式进一步扩展运用,融入更多的采购工作之中,对企业的采购成本实现有效管控。

2战略采购的内涵与意义

2.1内涵。所谓战略采购,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和传统常规采购模式存在明显区别的采购模式。传统采购模式中,往往追求“最低采购价格”,也就是对于一类物资,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对市场进行综合调研,选择最低价格的商家作为供应商。而战略采购,并不关注单一物资的市场最低价,而是着眼于宏观角度,强调采购总体成本最低。从物资采购的角度来说,成本来源并不单纯是采购价格,物资运输、质量等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一味追求物资的市场最低价,那么可能在其他方面增加成本支出,最终导致整体成本并不是最为低廉的。基于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了战略采购的新模式,强调从采购工作的宏观整体角度出发,建立起采购供应体系,从整体上保证成本最低。2.2意义。战略采购的提出,具有很多实际的意义,这一点需要业界人士形成认识。结合我司实际情况来讲,公司采购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的变革。第一阶段,是以基层项目部为单位,基于线下采购的模式,货比三家,对需要的物资进行采购。第二阶段,是提升采购层级,整合规模优势,基于招标+电子采购的模式,完成物资设备的采购。在经过这两个阶段的采购发展之后,公司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采购运行体系,保证采购的合规性。不过,近年来,公司发展逐步进入到转型期,提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这也导致采购体系逐渐与公司发展实情不符,表现出一些问题,如采购效率低、周期长,无法快速满足建设项目的物资需求;采购效益不明显,成本偏高,导致项目利润缩窄。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战略采购就成为一个全新的考虑对象。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战略采购的实施,能够让采购工作打破传统采购模式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帮助企业采购体系进一步优化构建,这能够给建筑企业带来积极的意义,比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供应效率,保障工程建设等。

3战略采购对采购成本管控的积极作用

在建筑企业的采购工作当中,战略采购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从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来看,物资设备的采购成本,占据了绝对的大头,比例往往超过50%,甚至更多。由于物资设备的成本占比很高,那么对采购进行有效控制,就能切实降低工程整体的建设成本,达到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作用。采购和成本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采购模式,涉及的流程环节不同,对应的成本也不相同。比如在招标模式下的采购,除了采购本身需要支出成本,招标环节一样需要支出成本。而建设战略采购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更加高效的采购模式,这对于企业的成本管控,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战略采购对成本管控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减少传统采购中的各种问题降低采购成本。在传统采购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采购成本偏高。比如分散性重复采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传统采购模式中,企业不同项目需要的相同物资设备,往往是各自分散采购,这实际上就形成了重复采购,增加了采购成本。再比如采购效率低,招标模式的采购,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招投标流程,期间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大大拖慢了采购的效率。再比如监管难度大,采购人员拿回扣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会导致企业采购并未真正获得最优惠价格,增加了成本支出。基于传统采购模式下的种种问题,构建战略采购体系,就可以有效减少重复性采购、缩短采购时间、增强采购透明度等,从而化解传统采购模式中的弊端,降低相应的成本。3.2转化企业与供货商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在传统采购模式下,虽然表面上企业和供货商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在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抗性竞争。企业希望压低采购价格,而供货商则希望维持足够的利润。在这之中,就会有部分供货商基于信息不对称,隐瞒、虚报一些信息,这会给企业采购工作带来危害,增加成本支出。在战略采购的模式下,企业和供货商之间,可以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将以往的对抗性竞争关系,转化为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双方之间保持信息公开,这样既可以让供货商获得稳定的订单,又可以让企业获得实惠,减少采购成本。3.3快速响应工程建设需求提高工程效益。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各类物资设备的需求,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在物资采购这个方面,往往并不会一次性采购全额的物资,一般是随着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分批采购物资,这样可以避免物资长时间存放导致的变质问题。传统采购模式下,由于采购的周期较长,这就可能导致在工程建设中途,物资采购没有跟上,出现物资短缺的问题,导致工程建设陷入停滞。施工无法进行,但是相应的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却依然在支出,这就会导致白白损失成本。基于战略采购的构建,可以快速响应工程建设的物资需求,尽快提供所需要的物资,从而大大降低施工停滞的风险,从而可以避免额外的成本支出,达到了管控成本的效果。3.4能够指导企业全局采购工作设定明确标准。战略采购模式,目前在企业中的推行程度还不够深,只是运用到了一部分环节,有些方面的采购工作,还是局限于传统模式当中。不过,战略采购模式的建立,为其他方面的传统采购也能形成有效指导,那么就是可以将战略采购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作为最高限价,对于仍旧使用传统采购的部分,则要以最高限价作为指导,不得超过最高限价,这样能够对采购工作形成有效指导。3.5助力公司采购供应链建设降低整体成本。在现代化采购中,建立采购供应链,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所关注的一个要点。战略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和采购供应链存在一些相似甚至重合之处。所以,通过战略采购的实施,可以帮助公司建立起完善的采购供应链,从而达到降低整体采购成本的积极作用。

4建筑企业实施战略采购的相关对策

战略采购对于建筑企业来讲,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就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将战略采购落实到位,使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4.1做好战略采购的供应商开发。在实施战略采购过程中,开发战略供应商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工作。战略供应商的开发,需要公司进行统一组织、全面规划,立足企业采购的整体需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搭建平台,为战略供应商的开发做好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而战略采购供应商的具体开发流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一是企业采购中心,需要基于历年采购数据,结合当前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采购需求,确定战略采购的主要采购品类,应当以大宗物资、标准品与关键性物资为主,针对这些物资品类,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并持续开发不同的采购物资品类。二是组织各单位举荐供货方资源,展开市场调研,对厂家进行摸排,根据需求的区域分布。确定供货商的覆盖范围。针对水泥、钢筋这类大宗物资,可以采取高层对接的方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采购细节条款。对于其他较为成熟的采购物资品类,可以立足年度招标确定战略供应商。三是公司内部会签战略协议,对协议的条款、内容严格把关,避免存在漏洞。四是要设定战略供应商考核指标,每年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基于考核结果,对战略供应商进行筛选、新增和调整。经过三年的开发,就可以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起稳定的采购战略合作关系。在开发战略供应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评、定、监督”相互分离,不能出现重叠,尤其是相关参与人员要注意区别,不能由相同人员参与不同环节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4.2做好战略供应商的使用。开发战略供应商,这是实施战略采购的前提工作,在确定基本的战略采购供应商之后,还需要注意到战略供应商的使用,最大程度发挥出相应的价值。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战略供应商是一类核心资源,公司上下应该保持协同一致,对战略采购予以坚决执行和全面维护,促进规模集成的实现,确保公司和战略供应商之间能够形成深度互信,形成紧密的黏性,能够不断创造采购价值。而对于公司内部的各级采购主体,在采购工作中也应当优先和战略供应商进行对接,基于战略采购价格的指导,签订采购合同,并且将采购信息、考核评价等信息及时反馈给战略供应商,由公司采购中心,大力保证战略采购落地。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采购情况,需要经过采购中心评价审议,如果不适用战略采购,那么也必须要以战略采购价格为标准,采购不能超过这一价格。4.3构建持续性的战略采购发展计划。战略采购需要长期坚持,这就需要构建起持续性的发展计划。第一,要对目前已经开发的战略供应商,做好维护工作,并立足考核评价,对战略供应商进行筛选、新增和调整,不断提高战略供应商的整体水平。第二,要对尚未纳入战略采购的物资设备,加快战略采购的构建,对于小宗物资、非标准物资等,也要尽快推动战略采购的构建,尽可能在企业内部构建起完善的战略采购体系。第三,要加强战略采购专业人才的培训,从企业内部选拔,或者是从外部招聘,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战略采购人才队伍,提高战略采购工作的整体水平。第四,搭建供应链金融体系,保障战略供应商的支付,做到诚信履约,增强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互信度,让采购工作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5结束语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战略采购能够给企业采购工作带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可以降低采购的成本支出,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对此,就需要做好战略供应商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构建持续性发展计划,让战略采购切实融入建筑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分析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多维思考[J].居舍,2019(24):179.

[2]雷阳.运用战略采购优化采购成本管理[J].经济管理文摘,2019(14):32~33.

[3]陈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总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设备监理,2019(11):37~50.

[4]顾中元.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方法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6(35):244~245.

[5]姜鸿.引入"互联网+"开辟工程物资成本管控新途径[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6):118~119.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5)

战略采购管理是基于与供应商建立这种“战略合作模式”的采购管理,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而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管理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双赢采购为宗旨,注重与供应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是新形势下的采购管理新范式。

一、常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的战略目标

部分企业往往由于经济实力不足造成器材采购配套率差、质量较差、交付不及时。另外就是采购计划、成本管理粗放。计划不是由企业的销售制定,而是粗放经营计划,甚至有时以行政命令来确定,成本不是以总成本分解法来决定,而是由供应商的成本来决定总成本,这样造成计划失调,成本居高不下。

2.对国外采购方式很难适应国际惯例

由于高素质采购管理人员的缺乏,部分企业难以适应采购需要,没有明确的采购策略。例如缺乏对采购需求分析,对供应商的扶持等;没有培养长期供应商合作关系。例如建立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双赢和激励机制:没有把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性高度考虑。例如采购策略和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估标准应作为公司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新产品的开发和改善应与战略供应商保持自始至终的合作。

3.分散采购忽略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缺乏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台进行采购跟踪、评估、分析和智能化决策。造成了不少企业货源的整体布局与配送、生产和销售的达不到最优化配置。

所有这些问题己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需要尽快对策,建立新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采购管理体系。

二、战略采购和常规采购的区别

战略采购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思考,它与普遍意义上的采购区别是前者注重要素是“最低总成本”而后者注重要素是“单一最低采购价格”。简单地说,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服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一般采购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资源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的好处就在于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以降低整体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二者之间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常规采购和战略采购模式下的主要表现

常规采购模式

战略采购模式

注重的要素是单一最低的价格

注重的要素是最低采购总成本

缺乏考量全局的观念

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

以产品规格为导向

以用户为最终导向

短期合作,注重个体利益

长期合作,具备双赢思想

关注战术层面

关注战略层面

双方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

采购商与供应商互通长、短期计划,共担风险与分享机遇

涵盖局部流程,无法实现全程管理

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

三、战略采购管理实施对策

一般而言,的战略采购管理实施主要有集中采购、寻找上游供应商、优化采购流程以及统一产品和服务等四种方式。

1.树立采购持有总成本的思想,建立采购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建模是公认的非常重要的采购技能之一,建立持有总成本模型的重要性对所有的产品都是重要的,没有任何一个采购决策只需要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为此类决策而建的成本模型,所包含的因素不能仅限于价格因素,其中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

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仓库、运输、以及供应商销售人员的管理费用等;人工成本包括生产制造环节人员工资摊销等。不同产品的持有总成本是不同的,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也是不同的。一个有效的成本模型要抓住成本驱动因素,而不是所有的成本因素。

以上讨论的是商品采购完成后,持有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持有成本使我们能够了解在采购价之上的一些较为明显的成本因素,为做进一步战略上的思考,我们还必须弄清楚由供应商控制的成本驱动因素,因为采购价仍是采购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精确的持有成本模型会反映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供应商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例如,距离较远的供应商其运输费用在持有成本中,占有的很大的比重。建立供应商的成本模型对于研究整个采购成本非常重要。将供应商的所有成本分成几个部分:直接人工、原材料、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预期利润。除了预期利润,大多数供应商都是愿意提供这些资料作为现场考察的一部分。

但是,个别的供应商成本结构会有些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对成本驱动因素有初步觉察。例如,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比较,直接人工成本较低,制造费用较高,则有可能说明两者自动化程度可能不同。对于全球采购的项目讲,工资水平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原材料成本低,供应商可能实行纵向一体化战略,不仅仅是最后的装配,甚至是采购原材料和运输都在内部进行。

2.寻找上游供应商并建立和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寻找上游供应商等来降低采购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战略采购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优的资源,还能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公司的水准。

为了建立并能够维护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

(1)建立相互的依存性和目标的一致性关系

只是相互信任是不够的,要在对供应商能力的确认基础上相互依赖和目标一致。

针对供应商能力的了解,是产生合作的最初动力。随着供应商销售量的增加,双方依赖也明显加强。数量是产生依赖的一种形式,是缺乏协调性的一种依赖。同样将同种或同类产品集中到一家或两家供应商,一是能够是供应商数量合理化,同时也增加了对个别供应商的依赖性。

部分的供应商数量现在还不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状态,通过对能力的考察,确定需要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并在此基础上和建立战略采购。确定积极的目标使双方从长期合作关系获得最大的利益。为实现战略合作任务,必须要考虑利润和风险这些关键的商业。即使在合作关系中,也是市场购买力——供需关系在起作用。企业获得所创价值的份额多少取决于他们获得稀缺资源的能力大小。分这块蛋糕首先要求每一方都能得到足够的量以促进前面讨论过的相互依赖。其次,要保证这块蛋糕不会因为被切割而缩小。

(2)建立有效和及时的信息沟通渠道

战略采购要求双方应努力追寻最关键的利益。这些努力也促进了双方患难与共,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反过来,也极大地加强了伙伴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沟通渠道有效性,为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技术信息、生产计划信息、质量信息等交流的平台。在战略合作关系中,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定期召开合作策略回顾和发展会议,这些会议应该在采购方和供应商所在地轮流进行,会议的重点应该是针对如何改进共同制定的具体目标和识别未来机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建立高层主管的供应商会议;分享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品计划技术交流会,这种类型的交流会,是供应商与企业共享技术成果,致力于技术成果的的主要途径。通过技术交流,企业与供应商分享自己的未来产品计划,并确定如何将其与供应商的技术发展计划结合起来。

建立跨职能小组,持续改进,管理和改进长期合作关系。跨职能小组要肩负起公司与战略供应商信息沟通的窗口,处理和改进与供应商关系。

(3)签订战略合作文件和协议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一在于保证战略合作的约束性和长期性。尤其是当最初的参与者被调离或发生了其他人事变动时,尤其是高层领导的变化,是战略合作关系将面临最大的挑战。事实上,很多时候由于供应商的领导层发生变动,引起对协议的重新评估并最终终止协议,导致了一个正在运作中的联盟失败了。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二——关注双赢机会,尤其是在制定合作发展战略阶段。双赢关系的核心是认识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双方通过合作可以提高价值,而不是为了分割一个固定的市场而彼此竞争。发展合作关系要求本着双赢的态度。当出现矛盾时,双赢的态度要求双方能携起手来,共同合作,从而解决分岐。这些关系的特征是实现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带有敌意,导致一方成功而另一方失败的竞争结果。成功战略合作关系的双方都会定期观察市场环境,从而发现新的机会。

3.优化采购管理流程

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有助于企业实现对采购的控制,通过控制环节(要素)避免漏洞,实现战略采购的目的,流程可采用的要素有:货比三家引入竞争,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间的博弈机制,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商务方式降低采购处理成本(、通讯、运输等费用);通过批量合理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成本;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菜单式”购买。

4.统一产品管理和服务管理

在采购时就充分考虑未来储运、维护、消耗品补充、产品更新换代等环节的运作成本,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统一程度,减少差异性带来的后续成本。这是技术含量更高的一种战略采购,是整体采购优化的充分体现。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6)

美国教授罗伯特•蒙茨卡和罗伯特•特伦特在他们所著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将采购管理发展划分为7个阶段:初期(1850—1900年)、采购基本原理的发展(1900—1939年)、战争时期(1940—1946年)、沉寂时期(20世纪中叶—60年代)、物料管理的成长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后期)、全球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1999年)和整合供应链管理(2000年以来)[1]。从这个划分中,我们不难发现,对采购管理的真正关注始于全球化阶段,这个时期企业的运营环境中的竞争越加激烈。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球的经济模式出现了新的特点,进入“新经济时代”。复旦大学经济学者徐志翰撰文指出,新经济时代是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全面结合的时代。

(一)新经济下企业采购环境的特点1.经济全球化过去企业发展依赖于本地区或本国的资源、技术、市场,无论是采购、生产和销售都是在国内完成,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与外界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获得外部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企业竞争从国内市场转向了区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企业原材料可以源于国外市场,可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国外企业,产品或服务可以面向全球销售。其中全球采购就是建立在全球市场和全球相同规范下的一种全球资源配置方式。2.竞争链条化供应链管理就是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直到客户这一过程中所有参与生产、服务、销售、运输的企业连成一个链条,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是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参与其中的企业将这一链条上所有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协调、整合链条的所有资源。在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配送公司、分销公司以及零售公司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之间强调沟通协调,每个企业不单单是获利,而是在获利的基础上追求双赢甚至多赢。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采购商应该关注与供应商的长远关系,将供应商看作是合作伙伴,甚至与之建立战略联盟,采购商与供应商从过去的利益争夺者走向了合作,以使企业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3.技术网络化随着电子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运营模式也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发生着变化。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采购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用互联网来处理和解决传统采购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成为可能。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采购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进而自发地利用互联网进行采购。电子采购在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将成为推进采购管理发展的重要元素。

(二)新经济时代采购战略管理的意义采购管理中一个重要部分即是采购的战略管理。具体地说,采购战略管理是采购管理部门为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在充分分析供应环境的基础上,确定采购管理目标,制定采购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基于此,就不难理解什么是采购战略,采购战略就是采购部门根据企业战略,结合外部采购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实际状况,所编制的有关采购部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活动安排及发展规划,采购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的指令性相比更具有指导性。新经济下的采购战略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采购模式,全球经济一体化催生了全球采购、联合采购等模式;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提出强调了采购商与供应商的全面深入的合作,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战略、供应商的提早参与战略、供应商的发展战略得到了重视;通信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采购、在线逆向拍卖形式的采购得以实现。过去企业的采购集中在实物性采购,而今企业更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大量的业务外包,致使服务型采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所以对服务型供应商的管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企业需要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下转换采购管理思维和运营理念,需要对新型的采购战略加以认识和理解,明确不同采购战略的特点及所适应的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选择正确适时的采购战略,促进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采购战略的类型

现代采购与传统采购有明显不同,传统采购关注的是原材料的价格、数量、质量和采购时间等因素,将重点放在采购过程中的采购成本上,而现代采购强调的是运用新技术来降低采购总成本,将采购前和采购后的成本因素都考虑其中。

1.供应商整合战略供应商整合是指保持合适数目的供应商以及与供应商高效合作的过程。虽然整合供应商被称作是保持供应商的“适当规模”,但通常关注供应商数量的减少,将先前从不同供应商购得的商品集中起来向一个供应商采购,或者把同一集团不同实体同类产品集中起来采购,或者将低成本、低风险的“策略型”产品集合外包采购,以达到精简供应商的目的。不难理解,与几十个供应商合作和与几百个供应商合作相比较,企业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2.供应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供应商的全面质量管理绝不是简单地检验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而是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参与,要求供应商了解六西格玛管理、进行统计流程控制、实验设计、加工能力研究以及质量审计,并主要消除流程变动,提高对即时问题的识别能力,以及对纠正行为能力的论证。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供应商持续改善服务质量,以形成一个零缺陷理念。在某些情况下,来自采购企业的团队可能要与供应商一起估算生产能力,评价他们的质量宗旨,并推荐一些具体的质量控制技术。

3.全球采购战略全球采购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寻找质量更好、价格更合理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全球采购主要目的是实现即时的与显著的价格降低和质量改善,这是企业实施全球采购战略的初衷,此外企业还可以获得非价格利益,其中包括可以获得全球技术动态信息,了解跨国公司管理流程和运行规则,为本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打下基础。

4.供应商长期合作战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如三年或以上)与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总体上讲,很多企业都通过签订长期合同以求合作关系的延续。企业竭力寻找拥有杰出业绩或具备独特技术的供应商,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不仅能获得其提供的高价值产品和服务,而且这种长期关系可能实现采供双方共同开发产品、共同分担开发成本和共享知识专利。

5.供应商提早参与战略供应商提早参与主要是指供应商在采购方新产品开发概念提出阶段或新产品前期设计阶段就参与进来,与采购商共同研发新产品。提早参与会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跨职能新产品开发团队中。这一采购战略,可以获得供应商对设计的意见,将计划生产需要与供应商实际生产能力进行对比,进而及早发现问题。供应商可以提前进入试生产,还可以为产品开发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和理念。供应商提早参与设计是一种买卖双方技术同步的方式,通过利用供应商设计能力优势,寻求双方利益最大化。

6.供应商发展战略在某些情况下,采购者可能发现供应商的能力并未达到预期的要求,可是他们又不愿意将这些供应商从供应商目录中删除,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转换供应商成本比较高或该供应商有改善的潜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直接参与到供应商的工作中,以推动其在选定的功能或者服务领域内有所改进。具体措施包括:分享技术、为供应商改进绩效提供激励、鼓励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提供资金及人力直接参与供应商的一些活动,如对供应商进行培训等,用以提高供应商的生产水平,最终提高所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7.在线逆向拍卖战略全球顶尖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机构CAPS(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对在线逆向拍卖有如下定义:“在线逆向拍卖是一项在线的、实时动态的拍卖。它发生在一个采购组织和一组预选好的供应商之间。这些供应商要相互竞争,来赢得为买方提品或者服务的业务,并且明确规定了这些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规格、数量、质量、配送和其他相关的条件。这些供应商通过在线投标来相互竞争,即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里利用特殊软件来连续不断地进行低价位的投标。这一时间段通常仅一个小时,不过,如果投标者在最初的投标时间段中表现非常活跃,那么可以允许有短时间的延续。”

8.集中采购战略集中采购就是组织内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将需要采购的物资集中起来一起采购,以节约时间和降低采购成本。集中采购可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对供应商的谈判力量,较易获得价格折让与良好服务。集中采购战略主要被应用到规模较大的、拥有职能制组织结构的集团公司中,如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将下属分公司的采购需求汇总,统一由总公司集中采购。

9.联合采购战略联合采购作为一种新型的采购模式,是指把需要购买统一产品的不同企业联合起来,形成采购大订单以实现规模效益和降低采购成本目标。这种方式在欧美等国已被广泛采用。同样,中小企业也可以联合起来,统一采购,以获得有分量的谈判砝码。行业内的公司联合起来,可以是一次性的合作也可以形成长期采购联盟。

10.电子采购战略所谓电子采购就是在互联网上开展的采购业务,将采购部门业务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外部的客户和供应商连接起来,借助计算机网络完成企业的采购任务。电子采购从根本上改变了商务活动的模式,它不仅使商品和服务采购过程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资源浪费,有利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从而实现更具有战略性眼光的企业采购。以上提出的十种采购战略,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企业目前实施的总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本身拥有的资源,相应选择一个或几个战略进行组合,从而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采购战略的选择

公司战略一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伊戈尔•安索夫被誉为战略管理鼻祖,他于1965年出版的代表作《公司战略》中提及了相关内容,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战略管理思想》中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这个概念。安索夫给战略管理的具体定义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活动进行的根本性的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4]此后,在几十年的管理实践中,人们将战略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工作中,并且不断地将这一理论补充、完善和发展。企业战略考虑的是整个企业在未来较长时间的发展方向,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纲要。在战略管理理论中,人们将战略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其中按照组织的管理层级,将战略分成企业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采购部作为职能部门,需要制定并实施的采购战略属于职能战略。采购战略的制定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各部门需求情况以及本部门采购现状完成的。采购战略要与企业总体战略保持一致,为企业总体战略实现提供保障。同时,要与其他职能部门战略相互协调与配合。例如,采购战略要满足生产分公司的生产需要;要参与研发部门新产品开发,为其提供新型的原材料;要参考市场部门反馈的信息,采购时更关注市场的需要;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战略,配合财务部门将公司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一般将企业总体战略划分为三种形式:增长战略、稳定战略和缩减战略。而增长战略又包含一体化战略、激进战略和多元化战略。

采购战略是职能型战略,是以企业总体战略为指导的前提下制定的战略,是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保证的战略。采购战略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两个:一是保证供应;二是降低成本。以上所总结的采购战略,或者能扩大采购范围,在更广阔的空间寻找到更适合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货源;或者能降低采购成本,使企业现有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总之,无论是保证供应还是降低成本都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当然,有的采购战略能同时满足实现两个采购目标,只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偏重而已。通过研究发现,目前采购管理的学术研究提及了采购战略的分类与选择,但将采购战略这一职能战略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即在不同的企业总体战略下匹配何种采购战略的研究论证并不多见,现将企业的总体战略与采购战略相对应匹配,完成采购战略的选择。如表1所示。

1.一体化战略的选择增长战略目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范围,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中的后向一体化战略是指拥有供应商或者加强对供应商的控制,来保证企业所需物资的供应。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战略,以及与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是一种对供应商的控制,供应商在生产、研发等方面将会对与他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采购方给予更多的关注。供应商发展战略是采购企业培养、帮助那些目前还不能满足采购方需要的供应商,采购方可以通过技术输入、管理输入和资金输入的方式,提升供应商的运营能力,直到满足采购方的需求,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对供应商的控制,都对企业后向一体化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撑。供应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将采购方现有的质量管理经验输送给供应商,当然也是一种对供应商管理的加强。

2.激进战略的选择激进战略是通过产品创新和开发、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来扩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以获得更大市场份额,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战略。对于采购部门来讲,如果供应商能及早地参与到本企业产品研发之中,就能够从供应方专业的角度,为新产品提供更具有价值的建议,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

3.多元化战略的选择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减少对单一产品或服务的依赖,增加新的相关或不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战略。与之相对应的采购战略是全球采购战略和电子采购战略。通过全球采购战略,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通过电子采购战略可以实现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即时数据交换,使供应商通过共享数据库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及时准确地提品及服务,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整条供应链竞争能力的提升。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7)

基本性的要求即给组织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政府采购上,既要给政府采购一个战略定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又要增强公共组织抵御社会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用战略的思维来考察政府采购的内外部环境,用系统的方法审视环境变化与组织的长期情况。综上所述,分散采购模式达不到政府采购战略思维的要求,因其没有统一的规划,采购单位分散,不能从战略上进行统一,但是完全集中的政府采购又不适合我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巨大的现实国情。因此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采购模式,既能够从战略管理思维下进行操作,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这种模式,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所谓采购门槛,是指政府采购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由政府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最低限额。在国际上,采用结合采购模式的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定采购门槛,门槛高的分散采购的成分多一些,门槛低的集中采购的成分多一些。由于我国各地之间的财政状况及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处在起步阶段,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没有对采购门槛作统一的要求。但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对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通过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程度。采购门槛的恰当设定,能使得国家通过对政府采购·66·肖伟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这一公共资金的支出,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调控,增强国家在经济领域抵御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另外,也应该从各个行业长期的发展状况来对采购门槛进行划分,对于国民经济中新兴的、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行业,在设置采购门槛时应该区别对待,有所偏差。同样地在采购过程中,高价值、高风险的采购项目由采购部门专业化、技术精湛的采购人员进行操作会更加经济有效;低价值、低风险的常规采购,通常可以由采购单位自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高价值、高风险商品的质量,又能够保证其他商品的采购速度和灵活性。其实,“采购门槛”的设定,在本质上是对政府采购权力的划分。不同采购门槛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各级采购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对的集中采购和绝对的分散采购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恰当的采购门槛的设定,对于预防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和实现各级采购部门权力的划分,从而调动各个采购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公共财政的最大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三、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优点一般情况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通常可以获得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双重效益,集中采购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采购政策,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分散采购则灵活性更高,采购速度更快。以战略管理的思维分析这两种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其意义更为长远,具体表现如下:1.相结合采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当前的财政政策,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对建设性支出和对资金消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尚无明确规定,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购门槛的科学设定,对财政中建设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能够在不同模式下进行操作,使之各自得益。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部门从资金的分配到消费,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增加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保证质量,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恰当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能够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实现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并且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不仅作用于微观的经济领域,调节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而且作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进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针对近年来许多单位部门分散采购时的短期行为造成我国许多商品盲目进口,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的现实问题,以集中为主的结合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促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3.建立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国际市场。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贸易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以集中采购为主的模式下,在采购的过程中能够协调统一,在以买方为主的对外经济中拥有较大的自,同时还能够激发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亚星.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运作[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N].人民日报,,2002-07-10(11).

[3]周敬伟.战略管理学前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12-13.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宗熠.政府采购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8)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124-01

引言

当前,企业正处于高度竞争且高速变化的环境之中,而竞争使行业平均利润下降。企业依靠销售和生产环节树立或维持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而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的采购领域尚有操作和发展空间。采购是企业的成本中心,企业有效地通过战略采购降低采购的总体拥有成本、整合供应商能力将成为领先企业持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传统采购的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的供应商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的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传统的采购仍然是以价格作为业绩指标的一项评判职能,同时在与供应商的互动及合作中采购方也偏于被动。

不难发现,采购决策正确与否则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是否获得节约,节约的这部分成本不仅包括采购成本,而且还包括采购的商品在储存、使用和报废处置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传统的采购模式存在下列问题:①没有明确的采购策略,供需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互相封锁,采购成了一种盲目行为,缺乏采购需求分析、供应商的培养等;②没有注重长期供应商关系管理,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只关注谈判和一味压价;③没有把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性高度考虑,无法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进行事前控制,经济纠纷不断;④利益驱动,暗箱操作,舍好求次、舍贱求贵、舍近求远;⑤集团企业的分散采购忽略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⑥缺乏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台进行采购跟踪、评估、分析和智能化决策。

1.实施战略采购应采取的对策

每一个企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案去实施战略采购,我们就从身边的实际出发,采取了以下对策:

1.1 构筑采购战略在企业的采购政策中要确定采购目标

以统一的采购标准和程序,先进的信息管理为手段,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以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为参照目标,以集中采购、同步采购、双赢为战略手段,在产品开发、质量、价格、物流四个方面实现最佳采购供应链,用产品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用合理的价格、最低的储备和运输成本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而集中采购无论是在成本、运营还是战略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1.2 建立

采购总成本模型总成本建模是公认的非常重要的采购技能之一,其重要性对所有的产品都是重要的,任何一个正确采购决策不只是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建立采购总成本模型,所包含的因素除了价格外,还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

在战略总成本建模中,采购管理者首先应当考虑的是采购品种的分类,通过深入分析原材料的供应市场,全面收集供应商的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采购策略。总成本建模是战略采购中最重要的组织能力,对采购过程的一切活动,从制定战略到简化设计、改善供应商的成本和降低采购成本奠定了基础。战略采购实施中的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采购的环境进行分析,需要对企业的采购件进行分类,筛选出企业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的采购件,常用的方法有abc分类法,我们是按照其与供应商的关系的性质和密切性程度来讲采购品种分成四类的。

1.3 建立和维持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战略采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采购和供应双方共同努力寻找节省资金的机会,这将比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努力都更为有效。通过总成本建模,双方通过识别成本要素和驱动要素可以使共同的努力集中在某些关键的环节。

2.实施战略采购的方法

2.1 按照战略采购策略,实施比质比价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按照战略采购策略,优化采购流程就是将产品主体材料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这两个硬的客观影响采购

本的因素进行优化之后,进一步将成本降低空间转向软的管理优化方面。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到最好的物资。

2.2 依据战略采购策略,建立供应商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控制采购成本

对产品主体材料的供应商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材料的报价,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对产品主体材料,建立价格评价体系,收集有关的价格政策、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实施全程监控,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

2.3 运用战略采购的原则,在事实和数据信息基础上与供应商进行协商

战略采购过程不仅仅是与供应商的简单谈判,而应该是一个商业协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总成本分析,对供应商的评估及市场调研等为协商提供有力的事实和数据信息,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议价优势,从而掌握整个协商进程的主动权。

3.随着战略采购工作不断向深度发展,其经济效益不言而喻,社会效益也日益显现

3.1 为集团公司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随着集团公司改革改制的深化,必须注重支出的使用效益。实施战略采购本身就是加强财务支出管理的一项制度,把集团公司有限的流动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了采购资金的节约率,规范流动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9)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是企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职能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关于战略采购与常规采购的意义区别

战略采购是基于开发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模式”的采购管理,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方法。其主要区别在于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供给渠道的过程,而常规采购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资源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与常规采购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常规采购模式战略采购模式注重的要素是单纯最低的价格注重的要素是总成本最低缺乏全局观念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以产品规格为导向以用户为最终导向短期合作,注重个体利益长期合作,具有双赢思想关注战术层面关注战略层面双方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开发商与供应商互通长、短期计划,共担风险、分享机遇涵盖局部采购流程,无法实现全程管理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至付款、售后的全程管理常规采购管理不能支持开发商的持续发展,需要及时研究对策,建立新的适应当前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战略采购管理体系。战略采购管理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注重发展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是顺应当前地产开发经济形势的采购管理新范式。

2、关于战略采购管理的实施方式的分析

目前关于战略采购管理的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方式:集中采购、寻找上游供应商、优化采购流程以及统一产品和服务。

2.1.建立“持有总成本模型” ,树立采购总成本最优思想

没有任何一个采购决策只需要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建立“持有总成本模型”对所有的采购产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成本模型包含的因素不仅限于购买价格,还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间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不同产品的持有总成本是不同的,因此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也各不相同。一个有效的成本模型就是要抓住其中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的战略思考做准备。我们还要弄清由供应商控制的成本主导因素,因为采购价仍是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精确的持有总成本模型会反映这样一个事实:所有供应商的条件并不完全相同。例如,距离较远的供应商的运输费用在持有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建立供应商成本模型对整个采购成本也很必要。将供应商所有成本分为几个部分:直接人工、原材料、制造费、销售费、管理费和利润。个别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会有些不同。例如,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相比,直接人工成本较低,制造费较高,则说明两者自动化程度可能不同。

2.2.为建立和维持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寻找上游供应商。

寻找上游供应商来降低采购成本等是非常有效的战略采购方法,通过必要的竞争的引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优的资源,还能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公司水准。开发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2.2.1建立统一的目标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确认开发商与供应商之间互相依赖关系和共同一致的目标,以此获得双方最大利益。相互考察和了解是产生合作的最初动力。部分企业的供应商数量还是一个不太合理的状态,通过对其能力的考察,确定需要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战略合作。为实现战略合作目标,必须考虑到利润和风险这些关键问题。数量是产生依赖的一种形式,是缺乏协调性的一种依赖。随着开发量的增长、供应商销售量的增加,双方的依赖性也明显加强。将同种或同类产品集中到一家或两家供应商,能够使供应商数量合理化,同时也加强了对个别供应商的依赖。在双方合作关系中是市场购买力这种供需关系在起作用。企业掌握稀缺能源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份额。分这块蛋糕首先要求各方都能得到充足的份额以维持前面讨论过的相互依赖。

2.2.2 拓宽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都极为必要。开发商内部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及时梳理自身需求情况,容易形成战略决策。战略采购要求双方应努力寻求利益最大化。这些努力也促进了双方患难与共,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反过来,也极大地加强了伙伴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沟通渠道有效性,为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技术信息、计划信息、质量信息等交流的平台。在战略合作关系中,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如建立跨职能小组,定期召开合作策略回顾和发展会议等方式。

2.2.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一在于保证战略合作的约束性和长期性,尤其是最初的参与者发生变动,或高层领导的变动,是战略合作关系将面临最大的挑战。事实上,很多时候由于供应商的领导层发生变动,引起对协议的重新评估以致最终终止协议,导致了一个正在运作中的联盟失败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二――关注双赢机会,尤其是在制定合作发展战略阶段。双赢关系的核心是认识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双方通过合作可以提高价值,而不是为了分割一个特定的市场彼此竞争。发展合作关系必须本着双赢的态度。当出现矛盾时,双赢的态度要求双方能携起手来,共同合作解决分歧。这些关系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导致一方成功而另一方失败的竞争结果。

3.优化采购管理流程,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模式

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有助于企业实现对采购的控制,通过控制环节避免漏洞,实现战略采购的目的,流程可采用的要素有:引入竞争货比三家,利用公开招标时供应商间的对抗,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降低采购处理成本(交通、通讯、运输等费用);合理统筹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成本;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菜单式”购买。

按照约束理论,供应链的强度是由这个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决定的,为了竞争的需要,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加以强化或重新选择,强强联合。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应该是: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咨询、材料、设备、人员供应、施工管理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它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供应,计划,物流和需求。它以各种技术为指导,以满足业主要求,留住业主为目标,围绕采购供应、施工作业与管理等来实施。建筑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及对业主、分包商、各供应商等各方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建筑生产过程、当事人关系等的管理,以达到工程总成本,满足业主要求的目的。它还包括以下内容:战略性供应商和业主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建筑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供应链的设计,节点企业,资源,专业人员,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生产施工管理、跟踪和控制,基于供应链的业主服务和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以及供应链信息交换管理和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这个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同制造业一样也是围绕1个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个回路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

4.产品管理和服务管理统一化

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及时制定出正确的采购策略在采购时就充分考虑未来储运、维护、消耗品补充、产品更新换代等环节的运作成本,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统一程度,减少差异性带来的后续成本。这是技术含量更高的一种战略采购,是整体采购优化的充分体现。战略采购是新时期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在开发商创业之初由于采购量和种类的限制,战略采购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开发商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会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在发展之初就有组织地构建战略采购框架,实施战略采购对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优化和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辉霞. 供应链物流管理. 2004

[2](美)蒂莫西.M.拉塞特著.战略采购管理一一与供应商合作与竞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9 .1.

[3]方贤水,薛丽莉 .战略采购研究综述及启示 [J] 商场现代化2006(03) .

[4]杨立青,刘秋生. MRPll提升企业采购管理效率的工具2003(01)

[5]薛丽 .应用战略采购优化化工采购成本管理 [J].2010(01) [6]陆文. 浅谈施工项目中材料费用的控制2006(05)

[7]闪海燕;张小革. 浅谈群体工程材料调查办法[J] -山西建筑2010(21)

[8]徐金发.卢蓉. 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2006(3)

[9]徐金发;卢蓉. 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 -中国工业经济2006(03)

[10]冯晖. 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2004(4)

[11]冯晖. 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J] -现代管理科学2004(04)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10)

一、采购不仅是原材料的采购问题,还包含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产品设计等相关供应链问题

(1)质量是关键。企业采购部门应积极从原辅材质量控制手段的落实入手,认真分析研究原材料质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与实物质量的提高。对重要原料,要通过复验与供货商出具材质单指标偏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预警线,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提示、减供、停供等控制措施;对一些重要的、大量批次的原辅材料,要进行进厂前实物质量抽检,不合格品不进库入厂。

(2)强化集中采购的优势。企业采购部门对企业的生产辅料及部分原料进行集中采购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物资的分散性,提高了采购服务的标准化,减少了后期管理的工作量,并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从而降低企业总体采购成本。但集中采购也增加了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难度,增加了后期调配的难度。

(3)如何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是战略采购的重要内容。有人往往认为这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其实不然。客户的需求和偏好的满足必须通过供应链各环节主体的参与才可能实现,即将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设计。用户偏好的实现是战略实施的前提,因此,改变传统的采购概念有利于采购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采购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抓住采购时机

(1)企业采购部门的专业采购科室每月应该就所采购物资的市场价格走势、国内外经济发展对生产资料市场的影响、同行业物资采购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对哪些原材料的价格造成冲击等做好横向纵向的具体分析,再采取适当的采购策略,抓住最佳采购时机,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

(2)除了对供应商的原料采购渠道、价格、生产、检修、库存、发货、运输、销售对象等信息要及时掌握外,还要对供应商的战略作出判断,因为供应商的战略管理能力无疑会最终影响采购关系是否可靠。所有这些问题都属于战略分析的范畴。它超越了传统的采购分析框架。

三、对供应商采取优胜劣汰的管理方式

对核心、瓶颈物资的采供重点关注,对供方准入、评价等重要工作重点解决。对正在供货的主要合格供方每年进行一次供方业绩综合评价,符合条件者可列入下一年度的合格供方。对合格供方实行分级管理,连续三年被评为合格供方可评为战略供方并享受相关优惠。

由于企业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物资品种规格非常繁多,采购方式和供应商管理工作相当复杂,因此企业采购部门要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

四、提高流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1)充分发挥招标采购的优势,引入良性竞争,优化供应商结构,注重采购策略的应用。一是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在质量和中标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竞争,促进良性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二是增强与重要供货商的相互依赖性。对供货能力强、信誉度非常高、与企业发展战略携手的重要厂家,要给予供货份额、付款优先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样就能提高供应商对企业的依赖性,能够更好地稳定价格和资源。三是招标谈判中注重总成本。在谈判中,供应商知道企业没有其他货源,可能会咬定一个价,这时谈判会很艰难,但此时注意交易中的每个细节,全都加以利用,说服供应商在其他非价格条件上做出让步,就可以使总成本得到大幅度节约。

采购战略的制定篇(11)

企业向战略采购所进行的采购管理转型并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内部变化,也不局限于供应链体系的优化再造,而是上自企业战略层面,下至运营支撑体系的系统化变革。完整的企业采购转型涉及三个层面的八个方面:战略层面(包括供应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两方面)、运营层面(包括战略采购、供应商管理和业务流程三方面)和支撑层面(包括绩效管理、IT/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方面)。科尔尼就从这八个方面,自1992年开展“科尔尼采购卓越性评估”,收集并对标全球各类企业的采购运作状况,最近一次(2011年)评估结果显示,领先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区别于跟随企业的独特理念(见图1)。

战略面

“采购不仅仅是买东西”

在战略层面,中国企业首先需要明确采购职能的定位,以及赋予其何种职责和目标。从业务采购到战略采购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改变“采购部就是买东西的”这一观念,将采购部门从对外的“窗口”变成连接内部需求与外部能力的“桥梁”。对采购部门的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多快好省地买来需要的材料和服务”,而是“打造增强企业杨心竞争力的外部供应链体系”,将供应商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变为企业可得、可用和可控的资源。

·供应管理战略:战略采购是计划、实施、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目的是指导采购部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展开,以实现企业的远景计划。进行战略采购的企业采购职能更加关注总拥有成本,而不是仅仅把眼光局限在采购的价格;更加关注利用数据分析科学地制订策略,而不是依靠人的经验和能力进行决策;更加关注对流程的优化以提高效率或改善结果,而不是仅仅关注流程的合规性;更加关注与供应商的合作和联合改进,而不是单一地采取竞争的手段来压榨供应商;更加关注对供应商的培养和优化提升,而不是简单地寻找新供应商进行替代;更加关注对内部需求的管理和改进,而不是一味被动地去满足需求。

战略采购要求采购部门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分配给策略性工作,如品类采购策略的制订、跨部门或内外交互的流程优化和改进,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体系的建立、供应商关系定位和管理方法的开发、系统性需求和规格的规范化、质量成本和交付成本的量化等。采购部门需要有能力在当前的成本、效率、创新等领域的持续改进机会,能够发起相关的改进或创新项目,并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一同完成企业的外购成本管控和外部资源管理,同时要有能力带领供应商配合各个部门进行联合开发、联合改进和联合供应链管理。

2011年科尔尼采购卓越性评估结果显示,100%的领先企业“完全具备”跨部门沟通采购策略并获得接受的能力,77%的领先企业采购部门“被要求探索更广的价值创造机遇”。同时,100%的领先企业在“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实现跨部门/单元的协同效用”和“将采购进行跨业务单元的整合,驱动价值创造”方面计划已经实施并产生效益,而跟随企业中只有不到50%能够做到。

同时,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60%以上企业的采购部门直接汇报对象是公司决策层,在领先企业中,首席采购官(CPO)是一个常见的职位设置,负责统领企业的采购和供应管理事务。中国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多数并不具备这样的职位,采购职能的直接汇报对象通常为财务部门、供应链部门或后勤部门,并未得到与其他主要职能部门(如营销、财务和研发等)同等的关注,也不主动与这些主要职能部门沟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