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8 02:24:51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1)

去年年初,国家旅游局推出“515”战略以来,我局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围绕、汪洋副总理的批示要求,重点对厕所革命工作做出部署,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沿线、旅游餐馆、休闲步行街区、商贸旅游点等的旅游厕所发生了巨大变化,厕所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厕所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市上报国家、省旅游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计划为新建209座,改建44座,总投资12038.8713万元。截止去年年底,旅游厕所建设完工171座,完工率为67.5%,完成总投资额的85%。从达标情况来看,我们对已完工的171座厕所开展了A级质量等级评定,其中128座达到相应的A级标准,达标率为74.8%,基本实现了旅游厕所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满足游客需求的目标。

一、深入调研,落实计划

为开展好今年我市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工作,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投入到旅游厕所建设当中,切实落实旅游厕所建设计划,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对全市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沿线、旅游餐馆、休闲步行街区及其它旅游场所的厕所开展了调查研究,在了解原有旅游厕所的数量、管理、使用、星级达标等情况下,落实了今年209座新建厕所,44座改建厕所的建设任务,并向省旅游局报送了《2015年郑州市新(改)建旅游厕所计划统计表》。二是组织召开全域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传达国家、省旅游厕所建设有关会议精神,下发了我市《全域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对今年乃至今后两年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三是各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辖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并充分调动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单位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责任,层层推进

为实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计划,按照省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将今年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计划上报同级人民政府,经批准(对《2015年郑州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基本情况汇总表》加盖两级政府公章)后组织实施。同时,由各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与各建设单位建立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承诺机制, 形成了政府、旅游部门、厕所建设单位“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明确了各方责任,层层推进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

三、对照标准,搞好培训

按照今年国家旅游局新颁布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标准,我们组织各县(市、区)旅游部门主管领导和规划科科长、部分旅游厕所建设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等40余人,开展了专题培训。培训由我局规划处负责同志进行讲解,对照以前颁布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我市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项要求:一要实用。旅游厕所杜绝豪华建设,不搞过度装饰,取消四、五星级档次,按照1A至3A三个等级做到功能实用,游客使用便利。二要环保。旅游厕所建设采用的环保技术(如节水型、泡沫免冲型、循环冲洗型和生物型),建筑材料具有环保性能,能够做到就地取材。三要把握要点。即厕所的外观和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通风、采光、照明、气味等要符合基本的环境要求;供特殊人群使用的设施要配置完善;男女侧位、蹲坐位比例要符合标准规定;卫生器具、洁具的质量档次比较高;蹲坐便器、小便器水冲使用感应式自动水冲或无触摸机械式阀门冲洗;厕所标识的应用要规范;厕所管理间、工具间的配置及管理和服务的标准要到位等。

通过培训,使广大旅游部门管理人员和厕所建设单位提高了对新标准的认识,熟悉掌握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技术要求,为完成今年旅游厕所的达标率奠定了较好地基础。

四、精心施工,保证质量

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单位是组织施工的主体,是保证旅游厕所建设质量的关键。为此,市旅游局和各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通力配合,加强协作,做好与厕所建设单位的沟通,多次深入各旅游厕所建设单位开展指导工作。并强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要求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单位结合景观资源特色、地域文化、周边环境等情况精心组织开展旅游厕所新建、改建的施工图设计,要求施工图设计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建筑设计单位来实施。二是旅游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旅游厕所的施工图设计按《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标准要求进行审核把关,并做好相应施工图设计资料的搜集、报送、存档工作。三是各旅游厕所建设单位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旅游厕所施工建设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相关标准的规范应用。四是实行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月报制度。配合国家旅游局建立的《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系统》,下发了《X年X月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进度表》,安排专人每月负责填报,及时掌握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进展情况,并发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五、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为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座谈会”和“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的指示精神,搞好宣传,营造全市旅游厕所浓厚的建设管理氛围,我局及时转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委、政府对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召开了推进此专项工作的有关会议,下发有关文件,制定行动计划(方案)等;其它相关部门出台了有关规划、资金、土地、用水、用电等厕所扶持政策。

为宣传推进全市旅游厕所的标准化建设,督促完成全年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任务,我局于8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现场观摩活动,现场观摩以听汇报、现场查看、逐一点评的方式进行。通过观摩活动即向厕所建设单位宣传了标准,又使其掌握了相关技术,同时也及时解决了旅游厕所建设中存在的诸如无第三卫生间或第三卫生间配置设施不完备;厕所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管理间和工具间配置不完备;男、女厕位,坐、蹲厕位比例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为下一步厕所标准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配合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调研采访活动,按照省旅游局的部署,我局积极提请市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国家旅游局调研采访组在我市沿线生态廊道、方特欢乐世界、绿博园等场所的厕所建设考察采访活动,为进一步宣传郑州旅游厕所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推进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六、提升达标,做好验收

为完成今年旅游厕所的提升达标计划,我局开展了旅游厕所的达标验收工作,成立了以刘根成副局长为组长,龚伟副调研员为副组长,市旅游局、市财政局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和15个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分3个检查组,具体实施厕所的验收评定工作。检查组通过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填报《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终检评分的方式,完成了128座旅游厕所的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在128座厕所中新建99座,达到AAA级32座,达到AA级37座,达到A级30座;改建29座,达到AAA级10座,达到AA级9座,达到A级10座。

七、保障资金,增强后劲

为调动旅游厕所建设单位的积极性,保障旅游厕所建设有后劲,我局充分利用旅游发展引导资金来补助旅游厕所项目建设。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标准,我局印制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与郑州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申报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补助资金的通知》,制定了对近三年旅游厕所建设项目实行财政资金补助的政策,即经检查组验收评定达到A级、AA级、AAA级相应分值的旅游厕所可获得财政资金补助,补助标准为:新建厕所AAA级厕所每座补助9万元,AA级厕所每座补助6万元,A级厕所每座补助3万元;经改建达到AAA、AA、A级厕所标准的,且投资额分别不少于18万、9万、3万元,每座分别补助6万元、3万元、1万元。今年市旅游发展资金补助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资金692万元已足额发放到位。此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我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资金186万元也已拨付到位。

通过实行积极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项目资金补助政策,为完成今年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任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进一步加大今后两年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工作力度,使我市的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存在问题

我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省旅游局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旅游厕所的整体建设进度不够协调统一,部分厕所建设周期较长,完工率、达标率还不高;旅游厕所的施工设计缺少创新和亮点。建设单位往往缺少创新意识,缺乏指导,存在厕所设计雷同、与周边环境不匹配等问题;旅游厕所的管理服务机制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2016年全市旅游厕所的新建、改扩建计划工作;

2. 在总结2015年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再上台阶,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数量和质量,努力完成2016年旅游厕所的各项建设管理任务;

3. 继续做好市旅游发展资金对旅游厕所建设管理项目资金的补助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旅游发展资金对旅游厕所建设项目的补助;

4. 积极完成省旅游局有关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

工作建议:

1.修订《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标准,并以国家质检标准的形式下发各地执行;

2. 在启动下一年旅游厕所新建、改扩建计划时,应给予充分的调查摸底时间(两个月左右),使计划与建设单位建设旅游厕所的实际需要更加贴近,为全面完成全年的旅游厕所建设数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3. 不定期地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相关业务及人员的培训工作;

4. 对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方面的宣传工作。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2)

我国年接待游客超过37亿人次,国内旅游一趟平均每人上8次厕所,游客每年需旅游如厕次数超过270亿次。一个“脏、乱、差”的厕所很难给旅游者留下美好的回忆,甚至可以瞬间毁掉前期旅游推介和政府宣传所付出的全部努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2015年作为国家旅游局“515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预计在三年内全国新建厕所33323座,改扩建24484座。这种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产生的巨大反差首先需要从旅游厕所设施建设开始,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新建厕所需要在空间布局和区位选择上实现合理化。旅游厕所地址的选取,不能简单地按照地形的要求来进行,而应该以厕所的使用需求作为主要依据,新建的旅游厕所应考虑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区域游客的使用需求,空间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甚至可以根据热点景区、旅游旺季的需求在部分区域设置“移动厕所”;另一方面,新建和改扩建厕所需要在使用功能和配套设施上实现合理化。旅游厕所既要满足普通游客的基本需求,还需充分考虑到特殊游客的要求,比如设置无障碍坡道、设置老年人、行动不便人群的专用厕们,设置婴幼儿打理台、增加女厕位比例等。按照国家旅游局的工作部署,广东省旅游局2015年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新建旅游厕所572座,改扩建旅游厕所300座;其中,粤东西北贫困地区、山区15个地级市新建厕所519座,改扩建217座,分别占全省计划91%和72%,主要是落实和解决广东旅游厕所建设和完善贫困地区公共配套设施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设计景观化:融合原则

2015年3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开征集旅游厕所设计方案的公告》中对于应征作品提出的要求是“形式生动实用、功能与空间利用合理、使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合理应用厕所新技术。反映旅游厕所先进设计理念,体现出人性化、环保节能、经济合理、可持续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与自然环境易融合,体现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其中主要对旅游厕所设计中核心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建设旅游厕所过程中要秉承“景观化”的设计原则。建筑风格、色调等力求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倡导节约环保、就地取材,积极采用节水、节能、除臭等新技术、新材料,建设生态、低碳和环保的景观性厕所。另一方面,旅游厕所设计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不管旅游目的地或者景区是何种类型,既然旅游厕所从属于本地区域,那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集中体现景区的本土知识和地域文化特征,厕所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墙壁文化等都可以作为历史文化及地方民俗风情的载体,从而更有利于厕所和景区环境的完美融合,让司空见惯的便座,经过艺术化设计而演变成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使如厕成为一种文化体验和美好享受。如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就设计出了极具仰韶文化韵味的公厕。除本地文化基础外,也可借独特新颖的创意点亮厕所文化,香港的“金厕所”、新加坡的“超智能厕所”以及韩国水原引导世界厕所文化,都借文化创意成功助推旅游发展。等等。近日,广东省旅游局公开征集旅游厕所设计方案,优胜方案将推送参与“第一届全国旅游厕所设计大赛”,目标是为全面展示旅游厕所发展水平,引入旅游厕所设计新理念,加强旅游厕所文化的宣传,是进一步提升全省旅游厕所设计和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服务人性化:提升原则

在国内很多的公共场所、旅游景区景点都能看到类似“此处禁止大小便”的牌匾、争抢女厕的排队长龙等非常普遍现象,认为旅游者是难以迪化的坏孩子。其实从时间、空间上来看,大多数游客在此时此地具有普遍性的如厕需求,而管理者并没有考虑游客之所急,而是高高在上、强令禁止,暴露出我国在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和理念上存在缺陷。提升服务水平和转变服务理念势在必行:一方面,各省区应对本区域内重要旅游城市、景区、街区、游客集散地、乡村旅游点的现有旅游厕所分布和数量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核实,并对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的分布、数量、男女厕位比例、残疾人专用厕所等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布局合理、管用够用、质量优良,数量和蹲位与游客容量和增量相适应。另一方面,旅游作为服务行业,就应该结合游客对如厕需求的多样性特征提供人性化服务。一是树立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二是提供不同群体游客的服务设施;三是满足游客新型需求的服务内容。

四、管理规范化:保障原则

厕所既是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更是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在运营管理中一定要明确责任主体,不但要推动地方政府把厕所建设纳入当发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也要推动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厕所监管中承担的主体责任。管理规范化需三力融合:一力为管理能力。为了预防景区厕所重建轻管的不良倾向,将旅游厕所管理纳入到主管部门考核、景区评级、门票价格政策、企业内部管理等的评价机制当中,促使景区在旅游厕所的日常维护和运营管理方面完善约束机制,强化规范管理;二力为监管能力。应细化服务监管机制,建立监督举报制度,鼓励全民参与监督,实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三力为公共合力。各主体单位在运营、管理、监督中形成合力,产生聚力,带动效力。如:组建厕所协会等行业组织落实旅游厕所管理政策和制度;旅游旺季和地方性节事活动中,多方协调一致,可积极提倡、鼓励社会经营单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厕所向广大游客免费开放,解决集中性旅游如厕需求,等。

五、使用文明化:持续原则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3)

根据省、市旅游局关于厕所革命工作的要求及部署,我局结合上街区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旅游厕所新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水平,现将2018年旅游厕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我区承担省市民生实事任务新建旅游厕所1座,按照AAA级标准打造,选址在方顶驿文化旅游项目老村片区方氏祠堂附近,计划投资105万元,规划面积162平方米,计划建设男厕位8个,女厕位12个,第三卫生间厕位3个,并包含4个无障碍厕位。

二、建设进度

今年年初,我局召开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在认真学习旅游厕所建设标准后,我们对全区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依照旅游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了2018年旅游厕所建设计划。为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我局积极跟进,督促景区及施工单位做好旅游厕所选点和方案制订工作,要求其严格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进行建设,由于建设位置存在大石块、树木等较多障碍物,目前,正在进行障碍物清理工作,预计8月份之前将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同时,我局定期对2015-2017年已建成的旅游厕所进行督查,确保其正常开放,专人管理,干净整洁。

三、取得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一系列努力,我区“厕所革命”工作已初见成效。建成的厕所已全面投入使用,为游客带来极大的便利与良好的体验,今年新建厕所也正抓紧建设,为我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添砖加瓦。通过以“小”带“大”,以“面”带“全”,不断提升我区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打造配套的旅游要素和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全面推进上街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设与完善,提升市民与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由于我区面积较小,旅游资源较少,旅游厕所新建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性。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工作,同时着眼全区,整合文化、历史、旅游资源,打造更多优质的旅游厕所,完善公共旅游设施,体现人文关怀,为广大游客提升便捷度及舒适度。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4)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古浪石峡,南靠祁连山麓,北抵腾格里沙漠,西临茫茫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条黄金旅游线。区内有以“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的文庙,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和雷台,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之地罗什寺,海藏禅林海藏寺,大云晓钟古钟楼,以及西郊公园、南城门楼、东关花园、海藏公园等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线路;东线有以全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西部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以及延寿寺、设施农业、皇台葡萄基地、高沟堡古城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南线有以正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点为主石窟塔寺旅游线路;西线有以莲花山寺、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等景点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北线有以名胜古迹松涛寺、西宁王碑、下双大庙等为主的寺观庙宇旅游线路。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有高效设施农业,有万亩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近年来,凉州人民为打好“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张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凉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国甚至国外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凉州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中外游客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依据《武威市旅游事业“十五”计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凉州区内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全部更新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和免冲式环保厕所。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的拉动了西部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旅游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号召,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国债资金,投资建设西部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等重点项目,特别对西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厕所加大了投资力度,争取和利用好旅游国债资金对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凉州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和修复了一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点),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尽快新建旅游景区(点)的高档次旅游厕所迫在眉睫。

1.2.3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2.4环境保护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厕所的修建,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1.2.5旅游者消费需求发展需要。

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旅游不仅要求愉悦、放松,还要求舒适、卫生。高标准的旅游厕所不仅能丰富景区(点)的内涵,而且还能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和景区(点)的品味与形象。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可以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电力设施,修建成本相对较低。

1.3.2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产业正在凉州区如火如荼地兴起。

乘着西部开发的东风,雷台公园的扩建工程、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特色旅游形成专线,观光农业形成规模,交通通讯不断完善,民俗风情丰厚浓郁,各种景点争奇斗艳,为凉州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浪。

1.3.3各种装饰优美的造型厕所也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又点缀了景区景点。

第二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1各景区(点)的厕所现状。

武威市凉州区现有160多个景区(点),除文庙、雷台公园各有一个普通的水冲厕所外、其余景区(点)基本为一些结合本地条件而建的旱厕、土厕,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区内尚无符合景区标准旅游厕所。

2.2日客流量分析

根据旅游景区(点)最大日客流量和厕所使用情况,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厕所厕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全区共需要设置厕所52个,厕位305个。具体估算表见表(一)。

2.3建设内容及规模

2.3.1新建水冲式旅游厕所21间,其中:2厕间5厕位13间,2厕间8厕位2间,2厕间10厕位4间,2厕间12厕位2间。

2.3.2新建免冲式旅游厕所10间,其中:4厕间5厕位8间,8厕间10厕位2间。

2.3.3新建太阳能免冲式厕所18间,其中:4厕间5厕位9间,3厕间3厕位6间,2厕间4厕位3间。

2.3.4购置移动型4厕间5厕位免冲厕所3辆。

2.3.5改造现有给、排水设施。

第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1投资估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30万元,详细预算见表(二)。

3.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地方配套430万元。

第四章项目实施步骤

4.1建设期及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分期分批建设。

第一期: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完成武威市凉州区各景区(点)高标准厕所规划设计方案并立项,完成文庙、雷台、西郊公园、海藏寺院、海藏公园、东关花园、南城门楼、大云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旅游厕所的建设。

第二期: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完成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园、莫高旅游度假村、邓马营湖、莲花山风景区、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高坝智能农业示范区、沙产业室、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皇台葡萄基地、二坝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沙漠探险区购置3辆可移动免冲厕所。

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

5.1社会效益

5.1.1项目建成后,各种造型优美的厕所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能方便游客,又能吸引众多游客到武威观光旅游;

5.1.2厕所内的个性化服务预计到2005年能增加100个就业岗位,对旅游基础设施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1.3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保护观光旅游区环境,还能为观光旅游区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提供大量的肥料来源。

版权所有

凉州区景点高标准旅游厕所建设估算表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5)

1.1项目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古浪石峡,南靠祁连山麓,北抵腾格里沙漠,西临茫茫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条黄金旅游线。区内有以“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的文庙,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和雷台,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之地罗什寺,海藏禅林海藏寺,大云晓钟古钟楼,以及西郊公园、南城门楼、东关花园、海藏公园等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线路;东线有以全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西部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以及延寿寺、设施农业、皇台葡萄基地、高沟堡古城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南线有以正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点为主石窟塔寺旅游线路;西线有以莲花山寺、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等景点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北线有以名胜古迹松涛寺、西宁王碑、下双大庙等为主的寺观庙宇旅游线路。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有高效设施农业,有万亩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近年来,凉州人民为打好“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张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凉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国甚至国外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凉州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中外游客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依据《武威市旅游事业“十五”计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凉州区内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全部更新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和免冲式环保厕所。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的拉动了西部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旅游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号召,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国债资金,投资建设西部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等重点项目,特别对西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厕所加大了投资力度,争取和利用好旅游国债资金对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凉州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和修复了一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点),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尽快新建旅游景区(点)的高档次旅游厕所迫在眉睫。

1.2.3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2.4环境保护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厕所的修建,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1.2.5旅游者消费需求发展需要。

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旅游不仅要求愉悦、放松,还要求舒适、卫生。高标准的旅游厕所不仅能丰富景区(点)的内涵,而且还能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和景区(点)的品味与形象。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可以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电力设施,修建成本相对较低。

1.3.2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产业正在凉州区如火如荼地兴起。

乘着西部开发的东风,雷台公园的扩建工程、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特色旅游形成专线,观光农业形成规模,交通通讯不断完善,民俗风情丰厚浓郁,各种景点争奇斗艳,为凉州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浪。

1.3.3各种装饰优美的造型厕所也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又点缀了景区景点。

第二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2.1各景区(点)的厕所现状。

武威市凉州区现有160多个景区(点),除文庙、雷台公园各有一个普通的水冲厕所外、其余景区(点)基本为一些结合本地条件而建的旱厕、土厕,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区内尚无符合景区标准旅游厕所。

2.2日客流量分析

根据旅游景区(点)最大日客流量和厕所使用情况,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厕所厕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全区共需要设置厕所52个,厕位305个。具体估算表见表(一)。

2.3建设内容及规模

2.3.1新建水冲式旅游厕所21间,其中:2厕间5厕位13间,2厕间8厕位2间,2厕间10厕位4间,2厕间12厕位2间。

2.3.2新建免冲式旅游厕所10间,其中:4厕间5厕位8间,8厕间10厕位2间。

2.3.3新建太阳能免冲式厕所18间,其中:4厕间5厕位9间,3厕间3厕位6间,2厕间4厕位3间。

2.3.4购置移动型4厕间5厕位免冲厕所3辆。

2.3.5改造现有给、排水设施。

第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1投资估算

3.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地方配套430万元。

第四章

项目实施步骤

4.1建设期及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年6月至年12月,分期分批建设。

第一期:年6月至年10月。完成武威市凉州区各景区(点)高标准厕所规划设计方案并立项,完成文庙、雷台、西郊公园、海藏寺院、海藏公园、东关花园、南城门楼、大云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旅游厕所的建设。

第二期:年10月至年12月。完成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园、莫高旅游度假村、邓马营湖、莲花山风景区、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高坝智能农业示范区、沙产业室、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皇台葡萄基地、二坝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沙漠探险区购置3辆可移动免冲厕所。

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

5.1社会效益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6)

1.1项目概况

*,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古浪石峡,南靠祁连山麓,北抵腾格里沙漠,西临茫茫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条黄金旅游线。区内有以“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的文庙,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和雷台,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之地罗什寺,*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线路;东线有以全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西部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以及延寿寺、设施农业、皇台葡萄基地、高沟堡古城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南线有以正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点为主石窟塔寺旅游线路;西线有以*寺、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等景点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北线有以名胜古迹松涛寺、西宁王碑、下双大庙等为主的寺观庙宇旅游线路。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有高效设施农业,有万亩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近年来,*人民为打好“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张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国甚至国外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中外游客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依据《*市旅游事业“十五”计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区内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全部更新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和免冲式环保厕所。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的拉动了西部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旅游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号召,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国债资金,投资建设西部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等重点项目,特别对西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厕所加大了投资力度,争取和利用好旅游国债资金对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和修复了一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点),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尽快新建旅游景区(点)的高档次旅游厕所迫在眉睫。

1.2.3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2.4环境保护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厕所的修建,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1.2.5旅游者消费需求发展需要。

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旅游不仅要求愉悦、放松,还要求舒适、卫生。高标准的旅游厕所不仅能丰富景区(点)的内涵,而且还能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和景区(点)的品味与形象。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可以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电力设施,修建成本相对较低。

1.3.2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产业正在*区如火如荼地兴起。

乘着西部开发的东风,雷台公园的扩建工程、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特色旅游形成专线,观光农业形成规模,交通通讯不断完善,民俗风情丰厚浓郁,各种景点争奇斗艳,为*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浪。

1.3.3各种装饰优美的造型厕所也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又点缀了景区景点。

第二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2.1各景区(点)的厕所现状。

*市*区现有160多个景区(点),除文庙、雷台公园各有一个普通的水冲厕所外、其余景区(点)基本为一些结合本地条件而建的旱厕、土厕,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区内尚无符合景区标准旅游厕所。

2.2日客流量分析

根据旅游景区(点)最大日客流量和厕所使用情况,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厕所厕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全区共需要设置厕所52个,厕位3*个。具体估算表见表(一)。

2.3建设内容及规模

2.3.1新建水冲式旅游厕所21间,其中:2厕间5厕位13间,2厕间8厕位2间,2厕间10厕位4间,2厕间12厕位2间。

2.3.2新建免冲式旅游厕所10间,其中:4厕间5厕位8间,8厕间10厕位2间。

2.3.3新建太阳能免冲式厕所18间,其中:4厕间5厕位9间,3厕间3厕位6间,2厕间4厕位3间。

2.3.4购置移动型4厕间5厕位免冲厕所3辆。

2.3.5改造现有给、排水设施。

第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1投资估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万元,详细预算见表(二)。

3.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地方配套430万元。

第四章

项目实施步骤

4.1建设期及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20*年6月至20*年12月,分期分批建设。

第一期:20*年6月至20*年10月。完成*市*区各景区(点)高标准厕所规划设计方案并立项,完成文庙、雷台、西郊公园、海藏寺院、海藏公园、东关花园、南城门楼、大云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旅游厕所的建设。

第二期:20*年10月至20*年12月。完成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园、莫高旅游度假村、邓马营湖、*风景区、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高坝智能农业示范区、沙产业室、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皇台葡萄基地、二坝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沙漠探险区购置3辆可移动免冲厕所。

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

5.1社会效益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7)

“公厕”成“一把手”工程,海南2010投18亿“打扫卫生”

国际旅游岛须是卫生岛。2001年1月8日,海南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将2010年确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年”,并出台了环境卫生整治、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治安环境综合整治3方面实施细则。省委书记卫留成表示,要把整治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一年,旅游市场、社会治安、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据2010年12月14日召开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会议透露,2010年全省共投入卫生环境整治资金18亿元,用于市政道路设施的建设维护、公共厕所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

2010年3月,卫留成一句“‘方便’问题,可不是小问题”,正式启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公厕工程”。政府高层专题研究公共厕所建设规划,将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地区的文明水平、文明程度”的高度,是事关国际旅游岛建设、事关海南形象的重要工作。海南将公共厕所建设列为国际旅游岛开局之年的六大重点工程之一,作为“第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2亿多元建设1587座公厕。其中2010年全省规划建设总量为648座。2010年12月21日,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公共厕所建设财政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奖励和鼓励各市县新建公共厕所,计划每座新建公厕奖励3万元至5万元。奖励原则为:多完成多奖励,少完成少奖励,鼓励快建、多建并早日投入使用。其中100%完工的项目,每座奖励3万元至5万元;主体工程完工的项目,每座奖励2万元至3万元;已完成前期工作并已开工的项目,每座奖励1万元至2万元;各市县申请奖励时必须提供新建公厕的布局图,以及新建公厕的实景照片和平面布置图。截至12月1日,海南全省竣工项目520座,在建项目128座。三亚、陵水等部分市县已经超额完成公厕建设任务。

在垃圾处理方面,截至12月1日,全省21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中,已有19个项目完工并投入试运行,2个项目在建。全省新增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2089吨/日,日无害化处理垃圾2800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打造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探索试验5方面,建11个高端产业板块

2010年8月29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开会审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策划方案》。根据该方案,已经初步选定在琼海龙湾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试验区设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代行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行政职能,享有省级政府的相关行政审批权。

2011年底前完成规划全面动工

2010年10月29日召开的海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会议,正式提出了“一区三带九重点”的文化产业格局,其中的“一区”,指的就是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试验区选址琼海龙湾,规划用地38平方公里。此处将作为海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示范区,重点围绕特殊政策试验、开发模式试验、体制机制创新试验、产品创新试验、投融资模式创新试验等五个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成规模大、开放度高、国际一流的部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龙头带动示范作用的集聚区。根据计划,2010年将制订出先行试验区的组织框架,明确体制机制。到2011年底,先行试验区完成规划设计,全面动工。

目前,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已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是承担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开发建设主体的省级国有控股投融资平台。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主要包括政策试验产业、旅游文化娱乐产业、基础性和功能性产业三大类别,涵盖11个高端产业板块,前期调研准备工作现已全面铺开。

科学规划:风貌规划将强制列入各类规划

风貌特征是一个城市的门户与脸面。2010年12月22日,由海南省住建厅主持、雅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风貌规(导则)》通过专家评审。《导则》把国际旅游岛的风貌形象定位为:阳光海岛。《导则》从海南岛风貌结构的三大风貌圈(滨海圈、台地圈、山地圈)、七大风貌区(城市、乡镇、村落、景区、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郊野风貌)、五大风貌带、四大风貌核(海岸、河流、交通、绿道、旅游风貌带导控)、三大风貌要素(自然、人工、人文)等五个风貌尺度为基点,解读风貌资源,诠释风貌内涵,编制风貌导控,对各个市县乡镇风貌规划及其它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导则》的定位从“热带城乡”向“国际旅游岛”转变;导则的重点从“城乡规划”向“风貌规划”转变。编制以“国际旅游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突出国际性、开放性、地域性、稀缺性、特色性和文化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风貌资源特征可用八句话概括,即碧海蓝天沙滩、青山绿水阳光,生态雨林温泉、椰风海韵帆影,胶林田园牧歌、黎苗民族风情,地域骑楼文化、滨海城市景观。而海南核心风貌则是:热带岛屿、生态环境、黎苗风情、纯朴民风、特区精神。

海南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导则》的意义主要在于突出国际旅游岛的个性特征及其风貌,突出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品质。它和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园林小品设计密不可分。风貌规划今后要作为其它规划编制的一个强制性内容,与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使用。

立法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拟用6年完成56项立法

海南省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和支撑。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专项立法计划已经海南省委批准。此次专项立法项目分为综合、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环境建设四大类,涉及六大方面,提出的立法项目共有56项,拟用6年时间完成。

2010年11月24日,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草案)》。《草案》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引导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另外,要支持发展大型购物商场、专业商品市场、品牌折扣店,完善旅游购物服务体系,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逐步将海南建成国际购物中心。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进展:《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有15项突破

游艇管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目前国家尚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2010年11月23日,《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海南省对游艇进行规范管理的首份法规性文件。该《办法》在15项游艇管理政策上实现突破,对促进海南省游艇业快速发展、发展娱乐休闲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海南旅游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重要进展。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显现巨大政策效应

2010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之年,国家支持海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落实和实施中。2010年12月22日,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海南省委五届九次会议工作报告上称,目前,国际旅游岛建设已显现出巨大的政策效应和影响力,推动海南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预计海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00亿元人民币,是“十五”期间五年的总和。

2010年海南经济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地方生产总值逾1500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创该省1994年以来的新高。

在经济总量提高的同时,海南经济发展的质量明显提升。2010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首次上升为第一位。海南东部的海棠湾、清水湾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西部的棋子湾、龙沐湾等项目相继开工。文昌航天主题公园开工建设,陵水海洋主题公园、海口电影主题公园等在筹建。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8)

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公共厕所是必须在城市发展及其规划中确定的公共产品。而公共厕所的设施档次、保洁质量都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窗口”形象。它的使用功能不言而喻,但是其景观功能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在现实中,大多城市的发展不重视或忽略公共厕所的建设,在某些地方,公共厕所成为了城市负面形象的代表 。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公共厕所虽为人所必需之物,但人们普遍认为如厕涉及个人隐私,因此,公共厕所的建设就被隐匿到了城市建设的后台。这种观念长时期处于主导地位,给城市公厕的规划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开始重视公共厕所的景观功能,破除了陈旧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形象。环卫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园林式公厕将是未来公厕建设的方向。

1. 城市公厕作用

1.1使用功能

园林公厕的使用性众人皆知,它是面向公众,方便于市民、游人的园林建筑,是人们城市生活中的“必需品”。

1.2园林景观作用

公共厕所在城市景观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对外形象的窗口。在旅游事业中,它是影响旅游服务质量、影响游客满意度、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优秀的园林公厕在形象上给人以美感,是一种风景一种文化。

1.3体现了社会发展水平,是政府关心民生的尺度

民以食为天,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时,才会更加注重形象的表现,城市也亦如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市的细枝末节都会得到重视,公厕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处所,更有可关注性,它的外在形象、实用科学性体现了社会发展状况,同时也是政府关心民生的反映。

2. 城市公厕现存问题

人到了上厕所的时候,其急需性要高于睡觉和吃饭,所以在城市建公共厕所是很重要的。但常常人们在街道游转或在旅游区游览时,会因为找厕难而心急如焚。1994年,据国家旅游局海外游客抽查调查显示,国内厕所不满意率高达49.4%;据新华社报道,海外市场对中国厕所的评价是,“在中国找厕所,只需用鼻子就行了”、“中国人只讲究进口(指餐饮),不讲究出口(指厕所卫生)”,所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文明形象和我国旅游业的声誉。总结其原因,归纳如下:

2.1公厕数量较少,影响了“市场供给”

城市厕所“供给”有限,给人们造成了极大不便,厕所门外排队等候是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例如,著名旅游城市厦门商业街中山路,有过仅有两座公厕的历史;1993年,北京市主要街道上约1.5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厕,全市公厕仅有10%达到三类以上标准。1990年联合国一份环境质量调查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拥有公厕量居世界末位。现代城市中也不免见到街头巷角,电线杆旁,工地附近有随地方便的现象,个别巷道气味异常,叫人作呕。

2.2公厕位置偏僻,影响了“可进入性”

因于传统观念,许多地方将厕所视为见不得人的地方,对这一类人少不得的场所唯恐避之不及,把建设旅游厕所的选址原则曲解在“不入视野,不登大雅之堂”之上。例如:旅游业初期建成的为数较少的旅游厕所,大都力避公开场所和繁华地段,隐蔽在偏僻角落,以防出现所谓视觉“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可进入性”。在主要旅游线路上,厕所布点不规范、不科学,选址偏散偏远,散则不易管理,远则麻烦游客。

2.3标识模糊,影响了“可识别性”

由于公共厕所长期没有“正名”,加之人们标识观念淡漠,公共场所内大多公厕缺少明显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或者模糊不清,或者被少数恶作剧者颠倒符号,更没有规范的中英文对照说明,既影响了“可识别性”,甚至出现游客置身厕所门外却到处打听厕所的可气场面,同时也使游客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威胁。

2.4公厕设施老化,卫生条件差,影响了“公众情趣”

游人如厕,却可闻“臭”而至。由于长期未受重视,公厕管理混乱、资金不够,很多厕所年久失修,外观破旧,内部破损,有的屋顶渗漏,有的内墙剥离,有的厕门损坏;由于无人看管,空气质量差,地面污迹多,部分水冲式厕所因设计、管理等原因而没有达到标准。旅游的美好感受与厕所内的龌龊场面形成的鲜明反差,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情趣。

2.5“豪华公厕”,小题大做

近年来,公厕建设在某些城市受到重视,有些措施不免小题大做,将方便民生的厕所当星级酒店处理,不可否认,缓解城市“入厕难”问题,给广大群众提供清洁、舒适、方便的厕所环境,的确是件好事。但把只能解一时之需的厕所建得像星级酒店似的,总是让人怀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据报道:郑州市耗资16万元引进的“亭阁式”公厕已废弃不用,成了流浪者的家园;南昌市投资20多万元的“华财公厕”频遭盗窃,环卫部门不得不出5000 元征集破案线索;重庆市某区花费20万元购置的生态流动公厕,因找不到合适的立足之地而成了没用的摆设……用150万美元兴建的豪华公厕也少有游客光顾。人们上厕所无非是为了解决生理上的暂时需要,当价值不菲的高档设备成了利用率极低的摆设时,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虚置和社会财富的浪费。

3. 城市公厕的改革

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公共厕所的建设也得到重视 ,公厕的建设实质上是一个规划问题,规划到位是关键。

3.1将厕所分类,并制定规范作为准则

因服务人群不同,将园林厕所进行分类,并制定不同的基本设施标准,使其达到规范化、统一化。例如:桂林市根据实际情况,将厕所划分为三类:特一类建于重要的旅游景点、国内外游客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及繁华商业街道;一类建于一般性旅游景点及重要街道;二类建于一般性街道及旧城区。二类厕所属经济型,主要供本市居民使用。要求设有漱洗处,自然通风,采用脚踏式冲水阀或沿用手动式冲水阀,管线入墙安装,瓷砖贴面,地城铺防滑地砖。数量最大的一类厕所,即标准型厕所,主要供国内外游客及本市居民使用。首层还设残疾人专用厕位。

3.2规划布局要有重点

3.2.1 城市旅游厕所规划布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编制旅游厕所专项规划,确保特色鲜明、数量充足、布局合理,满足中外游客和流动人口的 需要。建设旅游厕所要按照标准,符合卫生、除臭、方便、舒适、节水、节能等要求。布局重点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用码头、加油站、公园、文化场 馆、体育场馆、主要街道及购物、餐饮等场所。

3.2.2 是旅游交通线路旅游厕所规划布局

抓好高速公路服务区厕所的完善与管理和旅游干线上的一级公路沿途厕所的规划建设。

3.2.3 是旅游景区厕所规划布局

要按照厕所与景观相协调,数量与客流量相适应的原则,以A级旅游区为重点,新建和改建标准旅游厕所,确保达到规定标准。黄金周旅游高峰期,要按照人数比例,适当设立流动厕所。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期间,要在主要活动场所适当设立流动厕所,以方便游客和市民。

3.3改善公厕形象

视觉上的新颖美观能给人心灵上的喜悦感,更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现代公厕建设中已推出很多好的作品,例如:足球形状公厕、甲虫型厕所、类似城墙的厕所、坡形厕所、古典园林式公厕等,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公厕具有可赏之处,又具有了园林小品的作用。

3.4增加城市公厕服务指南图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9)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公共厕所是衡量民族文化素质和国民生活品质的尺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城市的管理水平,政府的执政能力,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公共厕所的期望也越来越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人口近6亿,城市化率达到50%。巨大的人流量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而公厕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城市公共厕所排队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很多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男性如厕基本不用排队,而女性往往需要排队且等待时间较长,男女如厕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很多女性认为如厕难也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侧面。甚至有女学生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表示抗议。这样的做法虽有些过激,但表示出女性诉求的强烈。如今女厕排队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正在修订中,对于城市公共厕所排队现象做了上百份相关问卷调查。

对城市公共厕所排队现象调查问卷的分析

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的人群经常活动的地点和时间不一样,如厕时间也不同,所以问卷通过对18-40岁、40-60岁、60岁以上男性和18-40岁、40-60岁女性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城市公共厕所排队现象:

遇到排队现象的频率

不管哪个年龄段的男性与女性都遇到过排队,女性排队的次数要远远多于男性,而且年龄越大的女性遇到排队次数越多(如图表1)。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比例为105.20:100,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到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8%;以上数据说明城市中男性如厕的人数要大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如厕呈上升趋势。城市的流动人口呈上升趋势,以北京为例,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建设蓝皮书》指出,北京市登记流动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比重已达40%,未来增长势头还将延续20年。改革开放后,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教育、婚姻来说,其地位都有了突破性提高。女性也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流动人口中女性占据一定比例,虽然流动人口中男性占绝大多数,但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如厕时间约为男性的两倍。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专家计算出了两性小便时在厕所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女性为89秒,男性为39秒。而孕期或经期的妇女,上厕所更为频繁,所花时间更多。如果城市公共厕所保持现状,女性出现排队现象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图表 1

出现排队现象的地域特点

在报纸媒体上看到排队现象严重的场所有:商业繁华中心、旅游景点、车站、码头、百货商店、书城等、饭店、快餐厅(麦当劳、肯德基等)、广场、公园、其他(剧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商业繁华购物中心是女性经常惠顾的地方,人流活动频繁,时间较集中;旅游景点属于季节性、节假日性人流量大,人流集中地区;车站、码头的人流量最大且人流集中;饭店快餐店等饮食建筑内人流活动时间集中;剧场、电影院、体育馆的人群来馆及离馆时间较为集中,人流量大。

对于各个年龄段性别不同的人群来说,旅游景点、车站码头排队现象普遍,旅游景点较为突出(图中圆圈处),其他地段女性排队远远多于男性(如图表2)。18-40岁男性经常排队的场所依次是旅游景点、广场公园、饭店快餐厅、车站码头、商业繁华中心、商店书城等;而18-40岁女性为旅游景点、商业繁华中心、车站码头、广场公园、商店书城等。商业繁华中心65%女性经常排队而21%的男性排队说明此处是男女公厕数量或比例不合理最为严重的场所。

图表 2

如厕排队的时间和排队的时间段

通过如厕排队的时间可知排队现象的严重程度:各个年龄段的男性,排队时间控制在1-5分钟;而女性排队时间在1-5分钟和5-10分钟较为普遍,最多在15分钟以上,明显多于男性,排队现象严重(如图表3)。

排队时间段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活动时间及排队时间的长短:男性排队时间段集中在9-12点、12-15点,而女性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在7-21点之间均有排队现象(如图表4),从这点可看出女性排队时间远远多于男性。

图表 3

图表 4

排队现象的原因

厕位数量不合理是各年龄段男性女性的首选,其次是厕位比例不合理;各年龄段女性对于厕位比例的问题反映强烈(如图表5)。

厕位数量是由区域人口数决定,这部分是由政府规划确定;厕位比例执行规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独立式公共厕所宜为1:1,商业区域内公共厕所宜为2:3。”其中男蹲(坐、站)位指的是男厕位(蹲位、坐位、站位的总和)。全国的大部分公厕达不到这个比例,可能是标准执行力度不够以及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有偏差造成大多数公共厕所女厕位数量少于男厕位数量的现状。

图表 5

二、调查问卷的结论

无论是如厕排队的人数、频率还是每次等候的时间,女性都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在此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一点在商业繁华中心最为严重。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认为厕位数量不合理、厕位比例不合理是排队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大部分的公共厕所是男女蹲位一样多,而男厕还有小便位,所以男厕比女厕多容纳至少一倍的人。在当今世界,女厕厕位多于男厕,早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美国有12个州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通过了“将女厕所数量增加两倍”的法案;香港在2011年5月再次将男女厕所比例调整至1:1.5。总之,在公共厕所的设计中女厕的厕位数量应该得到增加,女厕的厕位至少应达到规范的要求:是男厕位总数量的1.5倍。

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公共厕所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各地方未能从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公共厕所的数量,厕位的数量,未能严格执行规范的厕位比,结果造成了男女公厕的失衡。既然无法满足女性的需求,又降低了厕所使用效率,还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所以,我们经过实践调研与考察,提出以下几种可行方案:

1、规划阶段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尽可能多的规划公厕的数量以及厕位数量;

2、方案设计严格按标准执行厕位比例;

3、采用无性别公厕。采用无性别公厕的设想借鉴与世博会公厕的设计方案,适用于人多地区,但存在安全性欠缺,公众不易接受等缺陷。

4、采用男女公厕与无性别公厕混搭式。主要考虑到现今公厕重建经费过高,所以我们设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厕所改建,增设无性别公厕,以备女厕需求不足时可以作为紧急调节机制,减轻女厕压力,减少排队现象。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10)

关于国家4A旅游景区复核自查工作的报告

秦安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近年来,秦安县凤山景区在秦安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战略的推动下,结合我市大景区建设和智慧景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在省、市、县旅游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各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推动凤山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国家4A旅游景区工作成果活动。近日,按照省、市、县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安排部署,秦安县凤山景区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2】66号)、《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复核有关工作事宜的函》有关要求,景区开展自检自查,对各个项目进行自查自评打分,并对开展的游客问卷调查进行了汇总和统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得分

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得分912分,细则二景观质量得分81分,细则三游客意见得分80.54分,完全符合国家4A级标准分值850分以上要求。

二、自查情况

现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重点从景区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厕所革命、公共基础设施、讲解服务、景区价格、环境卫生、资源保护、诚信经营、智慧景区等十个方面认真自查,系统梳理,并提出整改措施,认真狠抓整改落实,使其全面达到相应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现将近年来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景区安全管理

凤山景区管理所机构健全,职责分明,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且贯彻落实。有文物保护单位、林业保护单位和旅游单位,经营、质量、卫生、环保、统计等规章制度健全。

景区管理设有安全保护机构,设有专门的警务室,各项安全预案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与人员健全,工作落实。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及巡检制度,专职安全保护人员8人,流动安全保护人员数量4人。

凤山景区管理所在青莲念佛堂下东北处设有消防监控中心室,并派有专职人员负责24小时值班,2019年秦安县政府实施了泰山庙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程;目前景区管理所消防安全配置有符合景区规模、特点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消防监控系统一套,设备已安装到位,消防水池选址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原有器材设施30具,泰山庙古建筑群26具,后山游客中心4具并保持完好有效;高大建筑物“蓬莱阁”及古建筑物上都装置有避雷针并保持完好;对明火、电及易燃物品管理严格,彻底杜绝火灾隐患;配置有兼职消防队伍,兼职消防人员为景区全体干职工,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景区全体人员都参加接受救火灾的培训,具有良好的防救火灾意识和本领;消防安全出口、通道时刻保持畅通并有明显标志,无火灾事故发生。

医疗服务方面设有专门的医务室,突发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完整,配备游客常用药品。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

游客人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游览通道,特别是狭窄、危险地段设保护围栏和警示标志;游览旺季和游人拥挤时,有专人负责疏导,不发生游人伤害事故;销售的食品饮料无毒、无污染。

财物财产安全室内配有有效的报警装置;确保单位财产无重大损失。

至目前消防、防盗、交通、机电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二)厕所革命

结合4A旅游景区创建,参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建了5处旅游厕所,增加卫生清洁人员,在每座厕所上贴有通用图标志和中英文对照标志。标识清楚,指示明确。每个厕所都有专人负责保洁,10小时保洁制度,在开放时间内专人分区负责随时清扫。景区新建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布局较合理,采用水冲式厕所,数量基本能满足游客高峰期需求;厕所外观、色彩、造型与景观环境协调,厕所80%具备水冲设备,并保持完好。厕所地面干净无污渍、积水、纸屑比较整洁。墙壁无蛛网、尘积和乱涂乱画痕迹。洁具洁净、无污垢、及时冲洗,无堵塞。无蚊蝇、异味。每日喷洒消毒药水、除臭剂或空气清新剂。保持厕所内设施设备完好,冲水箱正常可用,门窗完好,便具无损坏。厕所内配有洗手池并保证有水,面镜、挂衣钩、干手设备、清新剂、洗手液、驱蚊蝇、手纸等配置,干净卫生。均固定专人进行管理,以2A级标准进行配置,内设有残疾人厕位,洁具质量较好。

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在进入景区后第一时间找到旅游厕所,景区管理所与7月份完成了旅游厕所百度地图上传工作。

(三)公共基础设施

凤山景区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在文广局的指导下,景区做了以下两方面的精心准备。

(1)景区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领导管理,认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县旅游局有关专业人员对景区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使景区工作人员对A级旅游管理服务基本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完善景区相关工作资料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了景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运转各类资料,明确了值班巡查制度,责任到人,24小时不定时进行值班现场巡查,每天8:00——18:00不间断保洁,并签写了工作日志和记录簿。设立了投诉台、投诉电话和游客意见簿等监督平台,定期咨询游客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整改完善。

三是完善、更新各类标识指示牌,各种规章制度上墙。景区内增添了可以360°旋转的景点标准导向牌和指示牌;在一些危险路段,设置“注意安全”、“小心路滑”等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增添了“下坡台阶”、“水深危险,请勿戏水”、“110报警、120急救、119火警”报警牌;划分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并设置了“禁止吸烟”标识;更换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的各类不醒目的标识;对游客中心重新布局,内设票务中心、咨询服务台、导游讲解、多媒体、游客休憩设施等;单独设立了医务室、警务室、服务监督台;更新更换了前后山导游线路图;各类规章制度上墙。

四是协调县电视台修改了景区宣传片。景区纸质宣传资料上架,电子版宣传资料每天8:00——18:00进行滚动播放。       

(2)加大建设力度,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增添景区沿线交通安全设施。为了方便游客安全出行,从原交警到景区后山入口急弯处,景区内主干道急弯处,购置并安装了8面会车镜,沿线增添指示标识标牌。

二是购置景区功能设施提升景区内部形象。为了提升景区形象,统一制作了工牌;游客中心选购安装服务台、陈列柜、游客休闲椅,安装两台电子触摸屏,方便游客查询;购买雨伞架并配备雨伞,方便游客应急使用;资料架上摆放景区宣传资料和报刊杂志,方便游客休息时阅读;景区先后建设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企鹅QQ号,加强景区宣传力度。

三是景区主入口处设置了减速带,方便游客通行。协调县住建局、公共事业管理所、环卫所等部门和单位,在景区前山主入口处、明清古街上关入口处划了减速带,方便游客通过。

(四)服务质量

交通基础服务景区地处秦安县城区内,内外交通道路畅通;景区内景物景观和公共设施各类标牌设置齐全(包括名牌、说明牌、警示牌、道路引导牌。)所有景物景观设置名牌和说明牌。在各类公共设施游览通道适当位置设引导牌。危险路段设警示牌。景区工作人员按照要求佩带工作号牌;游客中心提供各类咨询服务;景区摊点管理有专人负责协调和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对游览参观点的摊点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商品经营服务公平交易,价格合理,明码标价;商摊区干净卫生,无果皮、废纸,包装箱不乱放。保持商摊区公共秩序和交通正常,无聚众斗欧吵闹,交通堵塞现象。服务态度热情周到,不与顾客争吵。不尾随顾客,没有发生强行追售现象。

游览参观点内建筑有独特风格,并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被保护的文物景观附近50米内无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旅游旺季和高峰时间游人控制与引导得当,符合环境定量标准。游人秩序井然。景区各项游览服务设施注重细节,突出特色,给人以独特、和谐、舒适的游览氛围。

(五)讲解服务

凤山景区有讲解服务的兼职人员4名。讲解服务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推进景区旅游讲解,讲解服务人员应佩戴好本景区讲解员的上岗标志;应做好游览前、游览过程中与游客的沟通,微笑贯穿始终,言谈举止应文明稳重,自然而不做作。讲解服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景区内容的讲解,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表达逻辑清楚,用语礼貌自然,能实现语言的适度生动;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努力学习和把握与讲解内容有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法律法规、政策,熟悉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及风土习俗,并将其运用于讲解工作,具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景区价格

2012年下半年,重新设计了以景区蓬莱阁为背景的成套邮资门票,背面有游览简图,显著位置标有旅游投诉电话、旅游咨询电话、景区救援电话和景区形象标志,制作精美,深受游客好评。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开展邮政纪念服务,提供纪念戳、本地纪念封、明信片纪念邮票等,公用电话数量充足,设置合理,标志美观、醒目,与环境相协调,接受信号装置隐蔽,不影响自然景观,电话信号覆盖整个景区。

自2018年9月27日,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取消秦安县凤山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秦安县凤山景区从9月27日起免费向社会开放。现在只保留有一项由秦安县物价局批复的秦价发[2015]12号关于凤山景区停车场停车服务收费标准。在出入口设收费处,并设有收费员佩带明显的标志。收费严格按照物价局核发的标准,出具正式票据。

景区所有商品要求实行明码标价。

(七)环境卫生

景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基本上达到每100米设有一个垃圾箱,淘汰旧式垃圾箱,配置两箱式和三箱式垃圾箱300多个,垃圾清运车1辆,做到垃圾及时处理,无外溢现象,表面干净无污迹。采取划段包干,提高卫生检查标准,不间断清洁,注重废弃物管理,做到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污物现象,门前及内部地面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环境比较整洁,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垃圾管理上做到垃圾清扫日产日清不留陈垃圾,垃圾集中处理场地远离旅游景区,不从在就地掩埋。吸烟区域合理设置,划分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标志清楚且管理到位。游览通道和各类角落里无垃圾和其他堆积物。垃圾箱设置位置摆放合理,数量充足,景区内厅堂的门窗每日擦拭,无明显灰尘污迹。厅堂内的陈列台要天天擦拭,无灰尘。灯具美观大方无积尘,墙壁天花板无蛛网灰尘,定期粉刷。做好花草树木定期浇水、修剪、抗旱、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工作,秋冬季割草防火工作,冬季树木的涂白、保暖工作,保持草坪绿篱干净整齐,无脏物散落,保持规整。

(八)资源保护

凤山景区分为生态水域景观、太平堡“青莲念佛堂”、泰山庙古建筑群、春场行宫、上关明清古街五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340余亩。2011年和2012年两次评定天水市A级旅游景区先进单位。以其独特的观赏、游憩、科考、历史价值,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形成了科学考察、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旅游胜地。近三年来,年综合接待游客均在60万人次以上。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在旅游交通、卫生、游览、旅游安全、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设施,管理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知名度、市场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凤山景区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古建筑、文物较多,景区植被丰厚,物种丰富。近年来,景区健全保护制度、完善设施设备,投入大量资金采取防火、防盗、古建筑修缮、古树名木保护、限制机动车辆进入中心景区等措施加强对生态系统、文物、建筑、水源的保护,景区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噪音指标为国家一级标准和一类标准;景区主体建筑、出入口与景观相协调。

(九)诚信经营

景点购物场所相对比较集中,管理所加强对商品经营人员的管理,开展业务培训,要求实行明码标价,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的经营户,通过不定期的抽查管理,景区购物场所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商品种类繁多,地区特色浓厚。

(十)智慧景区建设

按照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天水市智慧文化旅游建设管理运营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旅领发〔2017〕19号)精神,县文化广播影视局按照建设内容和要求,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衔接,结合实际,制定了《秦安县智慧景区建设实施方案》。自2018年2月开始建设以来,至目前已建成五大建设项目,并已投入使用。共投资230多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景区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票务管理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 LED屏幕信息系统、指挥中心、无线Wi-Fi覆盖、建设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化广播系统、二维码导览、大数据中心、手机APP客户端等十一项内容。凤山智慧景区对于推进秦安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秦安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供水没有保障,严重制约景区生态建设。

(二)景区功能不完备,不能够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景区亮化滞后,主要游客栈道夜间没有路灯照明。

(四)泰山庙内燃香化纸点位置不规范,数量过多。

(五)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整改措施

(一)加强与水务部门的联系,及时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在景区延伸段修建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度假酒店、综合性游乐场、书画交流中心等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场所;配备功能齐全的旅游商店和景区生态垃圾桶。

(三)配备一批造型独特,设计各异的太阳能路灯,方便广大市民夜游出行。

(四)合理规范泰山庙内燃香化纸点位置,减少数量。

(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

旅游厕所建设方案篇(11)

2、__岛综合旅游开发项目。启动生态农业园建设,完成樟树移栽,种植__园30余亩,并着手整理流转土地。

3、__景区旅游开发合同解除问题已初步解决,双方达成解除合同共识,目前正在协商补偿事宜。__景区的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已与__的__山背梯田景区投资者、北京众和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对接。

4、__山滑雪场开发项目。就该项目开发合同多次征求开发商意见,目前已达成初步意向。

5、__友谊国际大酒店项目。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目前正在全面进行内部装修,力争年内投入使用。

1、向市、省、国家旅游局申报旅游厕所建设计划和进度。上半年,我局共申报旅游厕所35个。其中2015年计划修建12个,2016年计划修建12个,2017年计划修建11个。其中__景区、__景区、__山__乡__村的旅游厕所正在修建中。

2、配合省发改委、省旅游局做好大__地区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前期调研工作。落实省大__文化生态精品旅游线路实地考察,__滩头古镇、__故居、__山—__风景名胜区、__温泉等被纳入相关线路。

3、配合省旅游局做好我县旅游公路摸底调查工作,为我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打下基础。共上报旅游公路6条。

4、配合省旅游局做好景区标识标牌摸底调查工作。对__故居、__温泉、滩头古镇、__山__旅游区四个景区景点进行实地勘察,确定标志标牌的位置、数量和内容。

5、包装报送__地区开发重点产业项目旅游项目。

1、积极与省相关专家和省旅游局对接,着手开展__县旅游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2、今年,我县__村、__山村和__村纳入国家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目前,完成了三个村的旅游扶贫计划,明确专人、加强力量确保旅游扶贫村的工作开展。向市局上报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村扶贫计划。

3、加强旅游资源普查。组织局部分干部到山界__乡老屋村、__铺镇长里村、__乡雷锋村、__镇易坪村、__村、__村等地进行乡村旅游资源考察。

4、配合省旅游局做好全国乡村旅游 “百千万品牌”推介行动,推介“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1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5名。为推动我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1、组织参加省旅游局举办的2014年度__旅游好新闻评选活动,我县有两件作品通过市局初评。

2、组织参加长江经济带旅游推介会、第八届华中旅游博览会暨首届长江旅游博览会。组织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参加市局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推介活动。

3、指导乡村旅游点的培育建设,并大力宣传推介。考察__乡村旅游油菜花基地,指导__乡雷锋村、__镇易坪村、__村、__村的乡村旅游服务点建设,成功宣传了四个村的油菜花基地,吸引了6万多游客前往踏春赏花。

4、启动旅游信息化建设,更新政府旅游网站,着手开展规划及基础工作。

1、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与各旅游企业签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组织开展春节、

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节前节后安全检查。修订印发《__县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指导星级酒店、旅行社上报2014年财务年报,2015年财务季报,上报__县旅游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情况报表。推荐__省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1名。

3、开展国内旅游问卷调查及新增床位数调查,指导导游证人员参加导游证年审。组织旅游企业参加__旅游监管结算平台推广动员培训会议。

4、完成《__县创建农家乐实施标准及奖补方案》的初稿。

1、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四大产业”发展政策,帮扶__镇__村油茶种植200亩,南岳庙镇乔家村双季稻种植200亩。

2、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2015年度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和答复工作。

3、贯彻县政府推行“两清单”工作会议精神,依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全面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任务。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突破难点,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工作,努力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__的旅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跟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7月份完成初稿。

2、在__、__景区指导扶持2家农家乐。

3、做好红色旅游点创建申报准备工作。

4、完成__山滑雪场项目合同签订。

5、推进__景区原开发合同的解除。

6、项目策划包装申报及旅游招商。

7、两大温泉提质升级改造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