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8 16:23:30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风险 对策建议

一、民营企业界定

关于民营企业,在经济学界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是相对国营企业而言,主要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企业两种,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自行筹集资金,自主经营自己承担经营亏损风险。私营民营企业则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

(一)融资的定义

融资就是资金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的流动和互动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资金的融出。一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从社会角度看,融资就是社会资源的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使资金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从企业的角度看,融资是指企业所需的资金不断形成和得到满足的一种过程。本文的融资是从企业的角度去分析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以及资金的运用情况,根据企业本身的发展经营的财务需求,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来满足这些对资金的需求。将获得的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资金流。企业的创立生存发展过程都是一次次的融资、投资再融资的过程。资本就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在、保证正常运行和扩大规模生产经营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必须进行融资活动。

(二)融资方式和渠道

企业融资方式划分的依据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融资方式。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方向不同把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在创立过程中企业自筹内部资金包括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以及各种留存收益等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和企业经营中的剩余价值的资本。企业的内源融资由于资金来自内部,企业付出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风险较低。企业对于这一部分的资金有较高的自主性。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体经济组织等筹资的资金例如银行贷款、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由于企业的外源融资需要企业本身的商业信用,所以这一部分的融资成本高,而且ν庠慈谧实淖式鹈挥懈叩淖灾餍裕所以融资风险相对高。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不断交替变换。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间的比例就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资产的产权归属性和债权约束的程度,企业融资的风险大小还可以从其融资结构中反映出来。具体理论运用如下图1所示: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是民营企业自身积累的留存收益、亲戚好友的贷款投资等。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在创立时由于企业规模小,缺少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民营企业中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分散零乱对资金需求不是很强烈,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少。加上很多商业银行的目标是对准国有大企业。所以这些民营企业很难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大部分民营企业依靠企业的自我资金的积累。由于内源融资的成本低,内源融资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筹集资金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由于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有限、资金规模小。很难适应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扩大企业规模的需求。以海王集团、侨兴集团、万向集团和吉利集团为例,具体创业金融周期与融资来源如下表1所示:

我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主要是向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之间的商业信贷、股票债券融资、社会集资等。外源融资成本高,但是规模大来源广。当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不能满足其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时,企业就向外源融资扩大。具体关系如下图2所示。

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

(一)内源性融资风险

我国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的比重大,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相对大企业来说占的比重大。内源融资比重过大也会产生相应的内源融资风险。我国民营企业内源性融资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企业产权风险。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是采用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当经营管理不当时或内部融资出现问题时,容易造成企业的产权混乱,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二,企业发展规模风险。由于企业仍慈谧时戎毓大,过度依赖于企业内部资金,企业的发展规模得不到外部资金的支持,企业规模受到限制。如果仅依靠不足的内源融资资金,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就会陷入财务状况危机,出现现金流量困难,导致企业亏损或者破产。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过度依赖内部融资,没有形成外部视察那个融资渠道,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或者面临市场变动时,内部资金的不足就会导致企业面临资金矛盾的困境。

(二)外源融资风险

其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和债权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融资以及在正常渠道还得不到资金满足的情况下进行的民间借贷融资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银行贷款融资风险。民营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是要按照约定的方式按期还本付息的。特点是成本低,风险小。民营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日你钩子的风险主要有,一是财务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不能按时归还规定内时间内的借款本息,那么企业可能面临着破产的风险。二是利率汇率等风险。当市场利率或者汇率发生变动时,给企业带来还款的压力增大或者已有的资金因为汇率变动的发生损失。

第二,商业信用风险。企业于企业之间通过商业信用而相互融资的行为,对于筹集资金企业来说通过商业信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预收货款分期付款等。如果交易乙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给另一方造成损失风险。

第三,债券融资风险。民营企业利用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在债券的发行数量、发行价格、债券票面利率、还款方式、发行时期等方面操作不当或者策略不当,导致企业经营成果损失的风险。在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力和购买编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花费大量的发行费用广告费手续费等的损失。

第四,资金需求有迫切。就有很多民营企业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多数是高息借款的。主要存在风险有。一是民间借贷的高利息几乎都高于民营企业的盈利水平,给民营企业增加了企业面临的还债的压力,甚至压垮企业,出现老板跑路现象。二是民间借贷因无具体的法律保护,其不稳定性及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将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结论

针对民营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问题,民营企业不能只是依赖国家的政策。对民营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等框架下积极有效的寻求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融资方式,调整融资结构。才能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总的来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问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待这一问题,我们要以新的眼光看待它。要以当代的观点,借鉴国内外的良好经验,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拿出具体的措施。不H从国家角度加大力度,也需要从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寻找对策。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雁雁,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财会研究,2010, (13).

[2]李瑛,杨蕾.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

[3]田玮,孙岚.企业债经营的风险探讨与案例分析[J],财经界,2011.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2)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

融资是指企业在发展扩张中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利用企业自有资金(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部融资,主要是指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债券,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一般说来,外源融资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间接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信贷融资即向银行借款。

二、不同融资方式下的风险分析

(一)内源性融资风险

内部融资由于占用了企业的自有资金,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尤其是当企业处于创业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或投资时,内部融资是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因而不利于企业抓住时机发展壮大。

另外,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所以,资金的稳定性和规模难以保证。

(二)外源性融资风险

1.股票筹资风险

目前,股票筹资已日益受到企业重视,但如果利用股票筹资决策不当,就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股票发行量过大或过小、筹资成本过高、时机选择欠佳及股利分配政策不当等。股票筹资分为普通筹资与优先股筹资。对企业来讲,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普通股筹资风险较高。

由于普通股筹资中的股利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普通股筹资越多,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越多;当增发普通股时,增加新股东,势必会加剧股权分散化,从而降低企业的控制权,老股东权益相对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原股东对企业已积累的盈余具有分享权,这又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导致普通股市价的下跌;企业发行新的普通股,可被投资者视为消极的信号,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就优先股筹资风险而言。由于优先股需要支付固定的股利,且不能在税前扣除,若发行数额过大或当盈利下降时,优先股股利可能会成为企业的负担,若不得不延期支付时,则会影响企业信誉和形象。

2.债务筹资风险

企业利用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时,如果发行条件、债券利率、筹资时机等选择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例如发行总额和债券发行价格过高,会给企业筹资带来困难;债券期限过长,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债券利率过高会加重企业负担,利率过低又会影响债券的吸引力。

而且由于债券需到期还本付息,当市场利率下降或企业经营不景气时,无疑会加大财务风险,严重时会导致资不抵债。

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

(1)不能偿付的风险。如果企业借款数额过大,将降低企业的流动比率,可能出现不能偿付的风险。

(2)降低信用等级的风险。无担保信贷如果不能及时偿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筹资能力,从而产生降低信用等级的风险。

(3)担保变卖损失风险。如果有担保贷款不能按时偿还,银行有权变卖担保物,如果以低于担保物价值的价格出售担保物,则企业会遭受较大损失。

(4)利率变动风险。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利率的波动不可避免会带给企业较大影响。

(5)汇率变动风险。这是指企业在利用外币筹资时,因汇率变动而使企业遭受损失。所以,在利用外币筹资时应分析具体情况慎重决策,尽量选择硬通货作为结算方式,分散所借债务的币种,最终达到筹资成本最低的目的。

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防范

(一)进一步完善民营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如果民营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内部管理就会混乱。在加强民营中小企业治理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银行机构,在日本企业融资和监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许多大企业治理模式为“主银行控制主导型”,银行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和债权人,在治理企业中居主导地位。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机制,便于企业与主银行之间大量信息的充分交换,以便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应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管理素质,不仅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效果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而且应在资金的筹集、归还、利息的支付等方面严密安排,使企业不会因举债过多而增加利息负担,也不会因举债不足或延迟使企业丧失良好的经营机会。只有这样,民营中小企业才能在注重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渐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通过确立民营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不断提高融资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究竟是以股权融资还是以债务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的制约。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资金需求程度不同,所选用的融资体制也不相同。不同的融资体制规范着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形式和取向。

相对于债务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是另一种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虽然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较高,同时还需承担一定的发行费用。但企业的融资成本,不仅包括会计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相对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企业决策行为的主要依据。从我国情况看,民营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所花费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现实中企业根据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期,制定了相应的产品开发计划,但其所需资金往往受贷款规模的限制,等到银行逐级申报增加贷款规模批下来以后,也许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使企业失去一次有利的投资机会。可见,我国银行贷款的“时滞”增加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所以,如果有条件,企业可以优先选择股权融资。

对股权筹资风险防范而言,要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是防范股票筹资风险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能更好的吸引投资者,从根本上规避股票筹资风险。对债务融资风险防范而言,主要是利用财务杠杆确定负债比率,在企业资本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相对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蕾.浅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商业研究,2005(13).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3)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48-0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民营企业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融资?如何解决企业在融资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呢?本文就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分析,力图找出融资风险所在,并提出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措施,以期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借鉴,促进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债务融资风险

债务融资的渠道大部分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小贷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来融资的。其特点是:融资过程简单、融资速度相对较快、融资弹性大、融资成本低,企业还能享受财务杠杆作用带来的好处、稳定公司的控制权。但这种融资方式也有大的缺点。通过债务融资的企业会承受较大的债务性资金支付风险,因为企业一旦取得债务性资金,就必须依照合同和契约按期还付本息,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有一定的压力。如果企业无法按时还清本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使企业再次贷款变得比较困难,债务危机就可能变成企业内部的财务危机,企业所欠的债务越多,财务危机越大,控制难度就越高,处理不当,企业便有破产的危险。另外融资数额有限,无法满足公司大规模融资的需要。

(二)股权融资风险

股权融资中股本金没有使用的固定期限,无需偿还,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股权融资渠道的优点就是企业不用承受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对而言,财务风险较小。一般的股权融资会构成权益性资本,可有效提高企业资本实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在银行融资之外,股权融资方式也存在一些风险:融资成本负担较重,股权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债务融资。控制权稀释风险,当投资者获得了企业的一些股份之后,企业原本股东的股权就会被分割、减弱,有的股东甚至会失去控股权;机会风险,企业由于参与了股权融资,便会失去其他融资方式给自己带来的融资机会;经营风险,企业股东在公司的战略、经营管理方式上与投资人会有较大的分歧,企业进一步的经营决策变得困难而摇摆不定。

(三)国家政策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国家政策和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融资有很大影响,如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而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情况对企业融资成本有直接影响。当国家经济处在货币紧缩的环境下时,企业可能会面临贷款难、利息高、成本上升、还本付息压力加剧的风险,这时,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内部财务风险增加,容易遭受损失。当然,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化也会为企业带来外币的收付风险,尤其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持续的通货膨胀会让企业所需求的资金不断增加,资金的供应就会出现不足,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市场物资的价值上升,资金成本也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如果融资失误,企业财务风险便会直线上升。

(四)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陷阱

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各种融资方式的出现带给了企业更多的融资机会,也让融资渠道变得更广泛,但机遇始终与挑战并存,一些错误的融资信息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例如,在目前融资市场中,一些以投资为名的诈骗手段纷纷出现,它们会先用优越的条件吸引企业,然后要求企业做商业计划书或请律师做尽职调查,先收取一部分费用,再接着就是考察费、调研费、接待费,最后谈到融资时,就会让企业去指定的融资机构,交评估费,最后直接找个借口说不投资,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大笔费用都需要企业来买单,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融资成本。

二、防范融资风险的主要策略

(一)科学确定最佳资本结构、融资期限

民营企业融资,要使企业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维持一个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负债经营获得经济利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要防止过度举债加大财务风险,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范围内,使综合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企业融资要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情况而定,资金不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但也不能大量融资,使资金过剩。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自身的现金回笼情况,确定企业融资的期限。

(二)科学确定融资规模、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

企业确定融资的规模,应根据企业现有可用资金及对预期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并结合企业经营周期、发展情况、经济实力、融资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如果融资规模过大,就会造成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优化融资结构,要兼顾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注意融资收益和融资风险的相互匹配,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各种因素,保持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适当的比例关系,要充分考虑融资结构弹性和财务灵活性的有效协调,并注意不同融资方式之间进行转换的可能性,以形成一个融资风险更小、融资资本更低的资本结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

企业应及时确定风险预防目标,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企业必须对市场融资环境和自身的融资能力进行判断,保证融资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健康发展。企业应结合风险预警目标和风险管理队伍水平,合理选择风险评估方式,对风险程度、结果等进行分析,便于及时作出融资对策。

(四)健全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通过融资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但在此过程中需增强风险意识,全面考虑可能会引发风险危机的各种因素,完善企业内部的融资机制,加强融资监督,将融资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在企业生产发展的各环节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勇往直前。企业还应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在未得到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企业一律不得对外融资,对于违反融资规范的行为,企业有权力追究其责任。

(五)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制度化的管理体制,民营企业的创立方式决定了它的管理模式。企业必须提升自身条件,充实自己的实力,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定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管理化、科学化、制度化,民营企业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不断完善和改进运作机制,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六)防止骗贷,落入陷阱

为了预防融资陷阱风险,企业可委托律师对投资方的具体信息进行调查,以便预防受骗,并签订临时合同,首先约定好违约责任,预防因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在通过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时,需要在初始股权的结构设置上要有防骗贷处理预案,设置一定的退出机制,保证企业有一定的控制力。

(七)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是市场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但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缺乏信用意识,不注意维护企业信用,用假账蒙骗投资人,导致民营企业的信用形象比较恶劣。民营企业要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提高企业的信用。信用也是生产力。另外,担保是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的一种手段,但中国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基本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有节奏、有效率地完善担保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为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八)民营企业需增强法律意识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4)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1)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一部分是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投资主题身与经营主题是重叠的,企业规模扩大了也仍然没有摆脱家族企业、家族管理的模式,很多民营企业不能利用资本的有限责任来确立资本机构,维护资本所有权的权利。因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凡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应自主逐步变原有“家族式”管理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核心问题就是要明晰产权和建立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制衡关系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起也才有发展。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筹资渠道就容易畅通,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产权交易、资产重组等需要新资金时,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容资活动。(2)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重视引进和培养管理技术人才。企业竞争力的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生产、管理积极性、创造性和其聪明才智的发挥。民营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转变企业管理模式,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形成企业民主、科学、公平的用人机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注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数据风险的防范措施

(1)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必须健全民营企业会计制度,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企业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并积极培养一批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家面对危机时能够正确引导企业融资方向的财务人员。在会计的法规制度和会计标准方面,不要求民营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去执行统一的标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迫切需要财政部针对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单独制定会计标准。(2)金融机构方面。首先要建立信息开发机制,引导信贷人员深入民营企业开展经常性调查和市场调研,建立企业综合性信息档案,及时掌握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对外融资担保情况、信用状况、市场变动及未来发展预期,广泛收集报刊等媒体对客户的报道、公告等信息、尽量降低或避免虚假信息在客户融资需求发生时作用的发挥。其次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不仅要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更要考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个人品质、诚信意识和合作态度。既要重视对资产负债结构、偿还能力的分析,更要注意对偿还意愿、资金的流动性,特别是对经营活动及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在贷款方式选择上,尽量以客户稳定、足值、易变现的不动产作抵押为主。在期限选择上,以短期为主,防止市场变化的影响。最后在贷款审查上要变“行政型”审查为“专家型”审查,不论职务高低,只讲专业水平,把一些政策水平高,能够把握市场变动趋势和市场发展方向,对市场熟悉的客户经理充实到贷款决策机制中来。强化贷后的跟踪管理,贷款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且在合法的经营范围内,资金流入、流出方向明确,运作正常,回笼及时。一旦发现大额资金流入殷市或违法经营,必须断然收回贷款。

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投机风险的防范措施

(1)民营企业要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要对家族式的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两权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产权更加清晰。管理调整更富弹性,把有才能的非家族成员变成家族成员,把家族中的庸才和害群之马清理出去。(2)通过吸收企业高级管理者、技术人员,在制度上为民营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要创新管理制度,民营企业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家庭式管理的模式,不断推行管理制度创新,以提高自身竞争力。(3)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和留住人才。推行以“股权激励”为主要形式的相关激励机制,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四、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1)启动二板市场,沟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在当前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相当高、新增劳动力就业愈来愈依赖民营企业的形势下,急需针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缺乏的问题进行一场广泛的金融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开启证券二板市场,打通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直接沟通的渠道。(2)民营企业需增强法律意识。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备,现今的法制体系和政策环境,大大缩小了民营企业家的操作空间,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终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民营企业家应当转变思维模式,遵守法律的规定,规避法律风险,使民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5)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39-02

民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地位和作用就必须合理解决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融资风险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融资风险使企业在资金的运用过程中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了解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融资风险的类型,构建和完善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在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中的有效作用。

1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样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融资风险的存在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石。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出现了以下问题。

1.1 内源直接融资满足不了企业的资金需求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族企业成为私营企业的主体。其主要的融资方式包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所有者权益融资。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这两种融资方式基本可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但是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随之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融资方式。

1.2 外缘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股票、债券和风险投资是主要的外缘直接融资方式。由于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达不到股票上市的要求,因此企业尚且运用不了股票融资这种方式。各种证券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债券融资同样得不到更好的利用。风险投资对投资主体设置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1.3 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条件和期限结构限制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发放贷款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则受到了很多条件的限制,加上民营企业本身的缺陷使其受到各大银行的歧视。因此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虽然地方性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仍旧解决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1.4 非正式渠道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可以从社会中获得一些贷款,有时候也通过客户之间延长还款期来周转资金。但是在没有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能引发各种非法融资的问题。企业互相拖欠贷款使得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逐渐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非正式渠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例如丽水“小姑娘”杜益敏,因为非法集资7亿元而被判处死刑;义乌的“玩具大王”楼国辉因涉嫌非法吸取公众存款被义乌警方刑事拘留,他所投资的项目由于巨额的贷款利息导致资金链断裂。

2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

2.1 融资风险前期预警

融资风险前期预警的工作就是具体分析大量的信息资料,通过具体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和预期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信息资料的取得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预计企业的融资活动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是民营企业主要的前期融资风险,主要反映民营企业是否能够融资到位和是否能够正确的融资和使用。

2.2 融资风险中期预警

中期融资风险预警则是预警企业行业经营内外环境,了解企业的财务程度和具体情况。中期融资风险预警主要包括财务预警和经营预警。

财务预警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一是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企业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可能面临财产清算重组或者企业破产;其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为负,说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获利能力有一定的问题;其三是产生了大额的逾期利润,使企业的投资者在利益方面无法取得保障;其四就是企业信用等级的下降所导致的偿债能力的下降;其五是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的严重阻碍,无法取得外部投资资金。经营预警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没有适销对路,面临很大的竞争,使得企业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才短缺,使得企业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3 融资风险后期预警

企业的融资风险进一步转化为危及企业财务方面,没能很好控制后期预警就是融资风险的后期预警。它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其一是通过对企业各方面能力的分析得出企业的财务出现很大的问题;其二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由于无法偿还前期债款而失去债权人的信任,使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其三是企业出现非正常的停工停产现象,企业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3 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道路上,河南省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做了一定的工作。它们根据自身企业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缺陷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采取针对民营企业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专家进行函询调查的方式,在全国的大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风险预警。这可能是一个省市对于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工作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从全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来构建预警管理系统。

3.1 民营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的流程

企业风险预警主要包括五个环节,收集录入信息、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信息输出。其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是收集录入信息的对象;风险识别则是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各种方法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最大程度上的列出风险因素;风险评价在完成风险识别这一环节之后,对风险识别中所列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风险应对则是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有效的控制风险;信息输出就是输出风险控制的作用。

3.2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

融资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是完成预警管理系统的前期重要工作,这个模型的建立可以提前为系统的构建发现问题,同时成功的模型是可以应用到防范融资风险的工作当中的。

①选取样本的原则以及数据的来源。选取的样本数据的好坏程度与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性是有直接联系的,因此在选取数据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首先要注意随时更新样本的数据,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下,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在不断发生改变的,要随时跟进企业的最新动态,做到数据的更新,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其次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民营企业在财务方面没有严谨的制度要求,往往在一些财务数据上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在选取数据的时候要将不完整的财务指标去除,保证数据的完整程度。

②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财务指标的简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很多财务指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相通性。初次选取的财务指标是比较多的,这样造成工作量加大,也影响预警模型的准确性。而因子分析法的作用就是利用少数的重要变量分析出更多的所需信息,减少工作难度。其工作流程为,数据的标准化-提取财务指标(因子)-对因子进行相应的分析,得出最后的结果。

③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预警风险模型的基础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将模型是否能够达到预警企业融资风险的要求进行预测。这个预测过程是全方位的,首先就是检查模型的建立过程的准确性,就一些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其次就是将此模型应用到实际的案例当中,以此来推测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在融资风险的预警工作中的实际作用;最后就是通过研究结论进行预警模型的进一步改进,使这整个系统更加完整。

3.3 民营企业自身改进的一些措施

①完善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在系统的初始建立过程中,肯定碰到一些困难,建立完预警管理系统之后,要开始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工作,逐步完善预警管理系统,使其能够全面的防范融资风险。

②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约束,使其融资风险和企业的实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企业需要计划长远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各方面制定好发展战略,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

③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融资方案所产生的融资风险是不同的,企业在财务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资金方面的管理。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融资渠道的狭窄使企业不得不充分使用自身所拥有的条件,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融资结构。

④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企业的财务指标是预警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提高防范融资风险的能力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企业规范的财务制度。首先要做到对于财务的准确核算,做好企业基本的财务工作,然后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分析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问题,最后就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好企业的财务制度。

4 结 语

面临融资风险这样的大问题,除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之外,民营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探寻有效的措施来迎接挑战。面临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考虑自身的条件进行融资。除此之外,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合理的企业融资结构,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和防范各种融资风险问题,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有利的环境。在这样的努力下,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佳的环境,补全民营企业发展中先天不足的条件,从而使民营企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6)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美国次级贷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十分明显。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一次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融资约束会对中小企业的成长造成严重阻碍,导致整体经济因投资不足难以实现其潜在增长率,并造成就业不足等社会福利损失。而且融资约束是中小企业财务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中小企业陷入破产境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损失的高低。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个方面和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管理一般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四个方面,相应地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借入资金而产生财务杠杆,杠杆效应会进一步放大收益或损失,从而增大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而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是由于不确性因素导致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值而发生的风险;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资金回收风险是由于赊销产品产生的货币资金回收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在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在所难免,这是各种类型的企业共同具有的。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及其财务风险分析

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是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除政府以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都要抛开成见,努力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实现社会资金优化配置。而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更是其顺利融资的关键之处与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

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如果一个社会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状况,那么就会扼杀社会的创新与活力。我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在融通资金这一条件下就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不畅,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存在严重的资金缺乏。当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或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时,不得不求助于非正规金融机构,也就是地下金融,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缺乏弹性。因此民营企业不是不存在负债,只是没有办法在企业财务上反映出来。地下金融资金成本远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为此企业要支付高昂的利息费用,从而产生超常的财务风险,其收益率也远远低于同类国有及其控股企业。

融资约束下,民营企业资金成本高昂,迫使企业投资于高风险项目,进而加大企业财务风险。由于高昂的融资成本,理性的企业必然投资于高于资金成本的高收益项目,这必然也就伴随着高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因此丧失了有利的税收挡板,财务杠杆风险远远超过收益,民营企业易陷于破产的境地;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不论盈利或者亏损都要支付固定的债务利息,而且债务利息是在税前支付的,所以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既可以达到筹资的目的又可以产生抵税的作用,使企业可以少交所得税,这就是负债融资的“税收挡板”作用。民营企业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借到资金而不得不从地下金融借款,利率很高,因此这些企业往往存在较高的财务杠杆。但因为是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无论是借入资金总量还是因此产生的利息支出都不在企业财务上反映出来,企业不能享受利息带来的税收挡板的利益,因此,它们只能面对较大的财务风险,却不能享有高额财务杠杆带来的杠杆收益。

三、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并形成不利的激励机制

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偷税漏税来抵补损失的税收挡板,但偷税漏税有可能面临)政府的处罚,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社会诚信度,进一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分析。民营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这进一步导致企业经营的总体风险加大。因此,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创办、经营、发展的约束就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有是否能够面对自身诚信的丧失与面对不得不偷税漏税从而遭到政府处罚的勇气,这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或创办者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执法者制造了巨大的腐败空间。

上述种种情况必然迫使民营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但当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局限时,内部资本积累必然有限,就会极大地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率,社会经济发展也就受到抑制。同时,这同样也遵循“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则,使社会涌现出的是大量的勇于违背法律法规的投机者与冒险家或者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人,必然也滋生助长了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在社会形成了不良的激励机制。

四、结束语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面对正常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外,还需面对额外的超常财务风险,也无法通过多方投资与多方筹资来分散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匮乏导致的。若要改变这一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金融体制变革。解除银行准入限制,允许成立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银行中介体系,形成各种产权主体相互竞争的金融市场,这必然会大大降低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进而增加民营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从根本上解除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7)

并购正在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产业重组和产业竞争,谋求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购被公认为追求市场份额及实现规模经济的捷径。在企业并购中,融资问题是决定企业并购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融资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促成并购活动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潜在风险。不同的融资方式将会带来不同的融资风险。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并购融资时,如何选择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及如何防范并购融资所带来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国内外对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的研究

2.1国外对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的研究

国外对融资方式的研究始于对资本结构的研究,即对股权和债券融资不同比例利弊的研究。早在1958年美国著名金融经济学家、财务学家Modigliani与Miller共同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1963年Modgliani和Miller放宽假设引入企业所得税,认为存在企业所得税时,债券融资能够增加企业价值。基于MM的公司税模型,虽然该模型包括了公司赋税因素,但没有考虑个人所得税的影响,1976年,Miller提出了一个把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包括在内的模型,来估算负债杠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ArthurWarga和IvoWelch(1993)认为成功的杠杆收购使公开市场上的债券收益降低了,杠杆收购的成功是股权人收益上升,而非债权人的收益上升。Bergolf(1994)在不完全合同模型中认为,当企业以收购方式退出时,收购者与风险企业家谈判可能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可转换债券既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还能够保护企业家私人利益免受损失。Dirk Bergemann和Ulrich Hege(1996)认为将普通股与债务混合或者通过可转换优先股,可使风险资本家在预期收益低时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收益高时,得到更高的回报。Mckinnon(1973)认为民间金融机构经过与农村中小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是指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利于解决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单个资金提供者由于资金数量有限,这一缺点却刚好符合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数额较小的状况。也正是由于资金提供者资金数量有限,因此,他们在选择融资企业时比较慎重,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甄别农村中小企业风险水平,进行市场差别化定价。

2.2国内对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的研究

2002年9月28日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进行规范和执行。2003年1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资委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31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共同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国有产权和并购作了进一步的规范。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进行,并购活动将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周晓虎、麦元勋(2009)在原有的融资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分析。侯金旺(2009)提出CHH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不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和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资本结构的变化有时会使企业价值上升,有时会使企业价值下降,在特殊情况下资本结构的变化才不影响企业的价值。韦涛(2009)分析了目前在我国运用私募股权基金的重要意义。

汤长安(2007)认为我国融资风险的类型主要有权益融资风险,租赁融资风险,负债融资风险,兼并融资风险这几类。从微观的方面认为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是要从公司治理结构上加以规范,从财务实践中进行风险控制。从宏观方面认为政府要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

3.民营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的分析

3.1中国民营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分析

现今社会通行的融资方式有很多,企业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我国民营企业在并购时常选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现金收购、换股收购、银行贷款等。现行的融资方式主要可以划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而外源融资又可以划分为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融资。

3.1.1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自身通过生产经营等活动获利及积累所得的资金。从企业的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所需要的资金。内部融资的一般来源主要有两方面:(1)企业的自有资本金,企业自有资本金包括普通股本和优先股股本。(2)企业利润分配形成的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及提取的折旧等内部积累资金。可供企业长期自主地使用,无须偿还,也无筹资费用,具有融资阻力小,保密性好等特点,是诸多融资渠道的首选。

3.1.2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是指向企业以外的经济主体筹措并购活动所需要的对价。外部融资是企业并购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外源融资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资本收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企业通过外源融资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并因此取得经济利益时,其对外负债在财务上具有杠杆作用,这也是企业从事外源融资的基本动机。可分为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和混合性融资。

(1)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是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主要包括向银行贷款融资和债券融资。

银行贷款。从程序上来说,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比发行债券、股票的简单,筹资费用也相对较低,但是向银行申请贷款,往往会产生隐形的融资成本。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融资的限制也比较多,对于贷款融资的企业要进行包括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发展前景的审查,有的甚至还约定了一些限制性的条款。

债券融资。企业债券是发行方与投资者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他的优点在于:融资成本低,还款期限长等。不足之处在于:发行手续复杂,对企业的要求较为严格,同时附有资产质押权的债券以及发行条款中的一些限制条款也可能会降低企业以后的再融资能力。但债券融资具有避税的作用,能提高企业每股税后利润。

(2)权益融资。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权益融资的阻碍首先在于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市场的规模有限而且较为分散,而企业并购融资的需求量往往又比较大,使得供求之间出现较大的资金缺口。其次,由于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股票或者配股的形式进行再融资会遇到更为严格的资格审查,通常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股票并购融资。

(3)混合融资。

企业的并购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企业通常不会单单只依靠一种融资渠道作为资金的来源。主要的融资手段以杠杆收购、换股并购、认股权证等为代表。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特殊模式。是一种获取或控制其他公司的方法。是企业利用自己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向银行或投资者融资来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待收购成功后再以目标公司的未来收益或出售目标公司部分资产偿还本息。杠杆收购融资不同于其它负债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主要依靠的是目标公司被并购后所产生的经营收益或者出售部分目标公司的资产进行负债偿还。收购方以目标公司资产及未来收益作为借贷抵押。借贷利息将通过被收购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来支付。杠杆支付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这样会处于整个并购进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换股并购(Stock-for-Stock)是指收购公司将目标公司的股票按一定比例换成本公司股票,目标公司被终止或成为收购公司的子公司。换股并购作为西方资本市场已经广泛运用的一种并购融资方式,在我国的运用却并不成熟。换股并购融资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并不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也不会挤占公司的营运资金。相对于现金并购支付而言成本也有所降低。换股并购主要有: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持股。

认股权证(Warrant)是一种衍生金融产品,是授予持有人一项权利,在到期日前(也可能有其它附加条款)以行使价购买公司发行的新股(或者是库藏的股票)。它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能够在有效期内(通常为3-10年)赋予持有者按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该公司发行一定数量新股权利的证明文件。认股权证对并购企业而言有双重优点:一是避免了使被收购企业股东在并购后整合初期成为普通股东,从而拥有获得信息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二是认股权证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向企业投资,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扩大股东权益。发行认股权证的不利之处在于认股权证行使时如果普通股股价高于认股权证约定价格较多的,企业就会因为发行认股权证而损失股东利益。

3.2民营企业并购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3.2.1企业的并购动机

如果企业谋求收益来源于某些财务效应,则并购企业不太会去关心目标企业并购后的经营不会注入长期资金,则财务性并购较为适合。财务性并购是指并购方只是利用并购的财务效应,在短期内等待时机,再行出售目标企业,以实现价值增值利益为目的,其融资方式往往也较冒险;企业想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希望资源得到重新配置,引起效率的提高,产生效益的,一般会选择以并购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为中心,选择长期融资方式,以稳定为主。战略性并购就较为适合以此为动机的企业。战略性并购是指并购企业有意长期持有目标企业并对其进行业务的配置整合,因此会对目标企业投入较多的资金,融资方式较为稳妥。

3.2.2企业的资本结构

这个主要表现在融资方式和期限结构方面。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将决定企业进一步融资的方向,如果并购企业自有资金充裕,动用自有资金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果企业负债率已经较高,则应尽量采取权益性融资而不增加企业负债的融资方式。好风险的企业会选择积极的融资政策其特点是用长期性负债和权益来融通永久性资产的一部分,余下的永久性资产和波动性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希望尽量回避风险的企业,倾向于保守的融资政策,其表现为企业不仅以长期资金融通永久性资产,也以长期资金来满足季节性或循环型波动而产生的部分或全部暂时性资金需求。

3.3民营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类型及防范措施

3.3.1并购融资风险的类型

(1)权益融资风险。

权益融资的方式主要有公开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和私募的方式。较重的资金成本和分配利润的压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盈利能力的降低会削弱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增加融资的风险。再加上股票融资会导致原股东股权的稀释,从而降低了对目标公司的经营控制权的力度。

(2)债务融资风险。

企业如果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及时筹集到资金而没办法及时支付本息的融资风险,将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恶化。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3.3.2并购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并购企业在实施并购活动前,首先应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要量进行核算,并据此制定出目标企业完全融人并购企业所需的资金数量预算企业需要合理安排并购融资的比例。企业要是过度依赖于债务融资,则会加重企业的还债压力,势必使财务风险扩大化。如果主要依靠于权益融资,会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和难度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并购活动的失败。企业在进行并购融资时,要考虑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两者的资本结构情况及在并购成功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情况。主要还是要合理安排企业的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

(2)合理控制并购成本。

企业在进行并购时,首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预测并购时的营运成本及并购后的对目标公司的整合成本。一般而言,企业所需要的并购成本越高昂,给企业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合理而科学的控制企业并购定价,能够有效的防范并购融资风险,是融资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购企业需要根据目标企业的报价而不断修正自己的并购策略。努力防范市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

4.企业融资成本分析

4.1内部融资成本分析

出于对债权人的保护和资本保全原则,大部分的企业都不会将全部利润分给所有者,留下来的这部分利润即为企业的留存收益。对于这部分资金的取得,企业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和利息。内部融资的成本与普通股权融资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但是企业的内部融资不发生融资费用,融资净额便是留存利润的数额。所以企业内部融资的成本率往往低于股权融资成本率。

4.2外部融资成本分析

4.2.1债务融资成本

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时,往往会有手续费、利息等费用的产生。这些支出在会计中计人财务费用,可在税前利润中予以扣除,具有一定的减税效应。债务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方式

他们计算公式分别为: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借款利息*(1-所得税税率)/(银行借款实际融资额-融资费用)

公司债券成本=债券利息率*(1-所得税率)/(债务实际融资额-融资费用)

4.2.2权益融资成本

企业进行权益融资时,必须要考虑到投资者对企业的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收益率。这个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的大小,主要是由金融市场上的无风险收益率和企业的投资风险来确定的。当融资企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时,投资者就会要求风险补偿,此时的投资收益率就是是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补偿率。

其公式为:

股权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每股净收益/每股价格。

当权益融资产生融资费用时,

股权融资成本率=股权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1-发行费用率)

5.从并购融资方式角度分析联想并购IBM

5.1联想并购IBM的背景介绍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全球台式电脑以及笔记本业务。在17.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中的6.5亿美元,联想集团以现金支付,6亿美元以联想集团的股票支付,剩下的5亿美元是IBM的净负债,转移到联想集团名下。

对于IBM而言,从2005年开始,全球的个人电脑市场就处于低迷的状态, IBM公司也逐步想撤出这块领域。

而对于联想来说,其在2004年前的选择多元化经营的失败使其清楚的认识到还是应该要有自己的核心业务—PC业务。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联想集团只有3%的营业收入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地区,拓展国外市场显得势在必行。

因此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后无论是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是在欧美市场的后勤保障和供应链都将大大提升。

5.2并购融资方式分析

联想之所以选择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支付方式,第一,是为了确保控制权不被转移。第二,联想不愿意大量动用现金,以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其偿债能力。

再来看联想集团如何分散并购融资风险。在收购前期的准备活动中,联想就频繁接触各大投资机构,并最终获得了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泛大西洋集团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这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总计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联想集团为了进一步减轻其现金的压力,又与IBM签订了一份有关策略性融资的附属协议,来确保后续市场的稳定供款。在确保降低财务风险的情况下,联想集团尽量降低并购融资成本。

5.3案例的总结

联想采取混合融资方式,通过现金支付避免了控股权的丢失;通过股票支付减少了交易现金支出,同时起到避税的效果;通过银团贷款和私募融得低成本的交易和运营成本。联想的这种并购融资方式组合,不仅达到了战略并购目的,也很好的解决了控股权、税务、财务风险和营运资金短缺问题。

6.总结

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的产生落后于世界的步伐。并购融资的行为不是很成熟。融资渠道不是很通畅,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民营企业可选用的并购融资方式还十分有限。

第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可选择的并购融资方式还比较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选择更加合理适合自己情况的融资方式,因此企业应该更多的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在原有的融资方式上开拓创新。

第二,我国金融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国家对民营企业融资资格的限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融资。因此,需要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关于并购融资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营企业的并购融资活动,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8)

一、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策略的SWOT分析

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成长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之中,这一境对其发展既有推动、又有障碍,民营高技术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发展的强势和弱项,这些必然对其融资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资料来源:周航,原庆生 《高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的战略资源及战略对策》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1

从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面临的外部威胁来看:直接融资障碍;担保基金规模狭小,银行信贷体制不健全,信贷资金向大企业集中,融资中介服务不健全等导致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但是从外部机会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政府的政策支持,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和成功运作以及加入WTO等都为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融资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自身优势,包括技术资源、人才、产品优势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对其融资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民营高技术企业自身的融资弱项的消除,融资素质的提高,也将会对其融资态势形成良好的基础。

二、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战略选择

民营高技术企业在融资方式的战略选择上应该发挥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因此在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的中前期可采取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其内部优势来吸引风险资本,使两者达到共赢;当其发展到中后期,则运用创业板进行融资,实现高技术与资本高效结合,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另外,联盟融资也是一种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规避自身弱势的融资选择。

(一)风险投资——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的首选

风险投资广义上是指向风险项目的投资;狭义上是指向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高科技项目的投资。目前比较通行的风险投资定义“是一种投资于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成长性风险企业并为之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权益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险投资公司融通到创业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并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直至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退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发挥了以下三种重要的作用:

首先,“资金放大器”的作用。风险投资通过吸收社会上包括私人、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企业等在内的资金组成更大的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将分散的资金积少成多,组成更大的资金量,而后又通过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对风险投资的成功运作,获得比投入高出许多的收益。

其次,“风险调节器”的作用。风险投资的对象虽然是具有较高风险的项目或企业,但由于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这些项目或企业的风险就由各个投资者分担了,另外,风险投资公司采取组合投资的形式,从而进一步降低与分散风险投资的运作风险。

第三,“企业孵化器”的作用。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与创业资本的运作相匹配形成的有效机制,它们直接参与创新企业的管理,在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评估、市场分析和资本营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支持,促使创新企业从萌芽、成立、成长直至产业化市场运作。

(二)创业板市场——实现高技术与资本高效结合的最佳融资模式

创业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证券投资市场,是为未成熟的风险企业服务并提供资金融通变现的新兴股票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提供筹资途的一个新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机制,弥补了民营高技术企业在这一过渡期间内的资金缺口。它从风险投资家接过接力棒,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在我国,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是解决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渠道。

首先,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双重要求。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民营高技术企业壮大的瓶颈在于资金匮乏,因而融资成为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在发展后期,风险投资已经不能满足资金要求,国内主板市场不能满足所有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而香港和境外创业板上市条件过于苛刻。因此,创建我国自己的创业板市场,疏通融资渠道,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改善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明智选择。

其次,这也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的需要。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与动机是获得高额投资回报,往往在企业发展到规模化阶段就撤资以实现增值,并将套现资金投入新项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风险投资的三种退出渠道 来看,通过创业板市场来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是最理想的。一方面风险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投资者可以得到增值数倍的资本回报,从而进一步投入更多资金到高技术产业来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业板市场上股权的分散化和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和增强金融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

由此观之,创业板市场的创建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出口”和回报实现机制,可以促进高技术投资的良性循环,可以提高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同时,创业板市场的创建也为处于扩展后期和成熟期的民营高技术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可以提高它们的资本实力,从而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9)

一、引言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关注金融投资活动,使得金融投资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深深地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然而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尤其是与那些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金融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民营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的发展,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来进行金融投资,要全面做好金融投资分析,从而降低风险。

二、民营企业金融投资的重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社会,金融投资已成为各大市场主体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民营企业资金实力较弱,民营企业金融投资面临的风险较大,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给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金融投资作为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金融投资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金融投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金融投资,可以将企业闲置的资金有效的利用起来,获得更好的收益,同时,金融投资还可以实现企业扩张,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2]

三、民营企业金融投资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带动了投资结构的转变,使得投资结构越来越多元化,金融投资也日益发展,并从实物投资中脱离出来。而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随着金融投资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对金融投资也越来越看重,但是,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充裕,使得金融投资面临着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一)民营金融投资较盲目

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金融投资在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被各大企业关注。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资源,与他们国有大型企业、外企企业相比处于劣势,民营企业在看到其他企业纷纷开展金融投资后获得良好的收益后,也纷纷投入到金融投资活动中,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来进行金融投资,具有明显的跟从性和盲目性,使得企业金融投资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风险意识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金融投资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然而就目前来看,民营企业金融投资风险意识还比较低,只有认识到金融投资给企业带来的便利性,没有意识到金融投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金融投资活动脱离了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

(三)金融投资管理不到位

就目前来看,民营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存在着加到的缺陷,一方面民营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来建立健全的金融管理体制,使得企业金融投资活动难以获得应有的效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资金预算缺乏有效的管理,而资金作为企业金融投资的保障,如果企业对资金预算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企业金融投资活动难以有效、顺利进行。

(四)金融投资人才匮乏

民营企业金融投资的发展与专业的金融投资人才之间直接相连,然而就目前来看,民营企业金融投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受人才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金融投资活动得不到顺利开展,金融投资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四、新时期民营企业金融投资对策

(一)合理制定金融投资计划

新时期,金融投资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要想发挥金融投资的作用,民营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来做好金融投资计划工作。首先,在金融投资活动前,企业必须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环境,做好市场评估;其次,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市场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健全的投资计划和方案,要明确方案目标,确保金融投资方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合理性。另外,还必须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工作,制定风险预备方案,从而降低金融投资风险。[3]

(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金融投资将面临较大的风险,一旦企业金融投资出现风险,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血本无归,使得企业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发生与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高低有着直接的关联,为了降低金融投资风险,企业就必须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要确定投资的政策和方案,严格按照现行政策来进行金融投资,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将金融投资常见的一些风险告知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4,5]另外,企业还必须强化风险应对能力的培养,建立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从而为企业金融投资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完善金融投资管理体制

金融投资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企业要想获得稳定发展,就必须完善金融投资相关管理体制,以制度为依据来规范金融投资行为,引导金融投资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首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将金融投资纳入到管理工作中来;其次,要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使得预算管理渗透到每一个财务管理环节中;再者,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金融投资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确保企业资金安全、稳定。另外,企业应当落实责任制,将金融投资相关责任落实下去, 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规范行为。[6]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

新时期,民营企业金融投资越来越重要,而工作人员作为金融投资活动执行的主体,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都将影响到企业金融投资活动的发展。为了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当重视工作人员的教育。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投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能力训练,为企业金融投资活动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队伍,从而更好地开展金融投资,促进企业金融投资的更好发展。作为工作人员,更高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和智慧。[7]

(五)投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

民营企业与那些大型企业相比,资金实力较弱,民营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较大,为了降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投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的方式来进行金融投资。投资多样化指的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时候,在了解了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收益水平以及风险之后,根据自身的状况对投资工具进行多样化选择,避免投资者将所有资金投入到一种产品上的风险。风险分散化指的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时,通过科学的投资组合使得整体风险得到分散,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整体风险损失的目的。在企业金融投资中,企业应当采取投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的方式来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保障企业资金安全,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8]

五、结语

新时期,金融投资活动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民营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认识到金融投资的重要性,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做好金融投资相关管理工作。在企业金融投资中,要制定合理的金融投资方案和计划,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做好风险管理,强化工作人员的教育,要善于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降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从而促进企业金融投资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厦门大学)

[作者简介:刘琳(1975―),女,山东宁津人,本科,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中级会计师,康奈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研究方向:金融学。]

参考文献

[1] 刘志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1(02):159-160.

[2] 詹碧英.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1):75-79.

[3] 高建侠.金融危机视角下陕西民营企业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9(06):121-122.

[4] 丁忠兵.青海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与思考[J].攀登,2009(06):77-81.

[5] 孟凡训.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毕节地区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2(04):66-69.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10)

一、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策略的swot分析

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成长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之中,这一境对其发展既有推动、又有障碍,民营高技术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发展的强势和弱项,这些必然对其融资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资料来源:周航,原庆生 《高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的战略资源及战略对策》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1

从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面临的外部威胁来看:直接融资障碍;担保基金规模狭小,银行信贷体制不健全,信贷资金向大企业集中,融资中介服务不健全等导致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但是从外部机会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政府的政策支持,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和成功运作以及加入wto等都为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融资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自身优势,包括技术资源、人才、产品优势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对其融资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民营高技术企业自身的融资弱项的消除,融资素质的提高,也将会对其融资态势形成良好的基础。

二、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战略选择

民营高技术企业在融资方式的战略选择上应该发挥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因此在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的中前期可采取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其内部优势来吸引风险资本,使两者达到共赢;当其发展到中后期,则运用创业板进行融资,实现高技术与资本高效结合,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另外,联盟融资也是一种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规避自身弱势的融资选择。

(一)风险投资——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的首选

风险投资广义上是指向风险项目的投资;狭义上是指向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高科技项目的投资。目前比较通行的风险投资定义“是一种投资于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成长性风险企业并为之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权益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险投资公司融通到创业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并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直至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退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发挥了以下三种重要的作用:

首先,“资金放大器”的作用。风险投资通过吸收社会上包括私人、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企业等在内的资金组成更大的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将分散的资金积少成多,组成更大的资金量,而后又通过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对风险投资的成功运作,获得比投入高出许多的收益。

其次,“风险调节器”的作用。风险投资的对象虽然是具有较高风险的项目或企业,但由于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这些项目或企业的风险就由各个投资者分担了,另外,风险投资公司采取组合投资的形式,从而进一步降低与分散风险投资的运作风险。

第三,“企业孵化器”的作用。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与创业资本的运作相匹配形成的有效机制,它们直接参与创新企业的管理,在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评估、市场分析和资本营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支持,促使创新企业从萌芽、成立、成长直至产业化市场运作。

(二)创业板市场——实现高技术与资本高效结合的最佳融资模式

创业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证券投资市场,是为未成熟的风险企业服务并提供资金融通变现的新兴股票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提供筹资途的一个新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机制,弥补了民营高技术企业在这一过渡期间内的资金缺口。它从风险投资家接过接力棒,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在我国,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是解决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渠道。

首先,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双重要求。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民营高技术企业壮大的瓶颈在于资金匮乏,因而融资成为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在发展后期,风险投资已经不能满足资金要求,国内主板市场不能满足所有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而香港和境外创业板上市条件过于苛刻。因此,创建我国自己的创业板市场,疏通融资渠道,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改善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明智选择。

其次,这也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的需要。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与动机是获得高额投资回报,往往在企业发展到规模化阶段就撤资以实现增值,并将套现资金投入新项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风险投资的三种退出渠道 来看,通过创业板市场来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是最理想的。一方面风险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投资者可以得到增值数倍的资本回报,从而进一步投入更多资金到高技术产业来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业板市场上股权的分散化和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和增强金融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

由此观之,创业板市场的创建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出口”和回报实现机制,可以促进高技术投资的良性循环,可以提高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同时,创业板市场的创建也为处于扩展后期和成熟期的民营高技术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可以提高它们的资本实力,从而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联盟融资——切实可行高效的融资方式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单个的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数额小,融资成本高,融资中介难觅,融资信息不畅。既然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倾向于大企业融资,那么若干民营高技术企业按区域、按行业、按资金需求的共通性等结成融资联盟,共享融资的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共承融资风险,共拓融资途径是高技术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的一种可行的对策,是一种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规避自身弱势的选择。

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联盟融资是在一定的组织层面上运作和完成的,根据战略联盟理论的实践,民营高技术企业间的联盟融资可采用多样性的方式:战略联盟、动态网络和虚拟组织等。它们通过其中的某种形式的联合,形成一个融资的共同体,或者与大公司联姻探索上市融资之路;也可以共同出资成立互助基金、担保基金等,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参加联盟融资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生产费用贷款、商业周转贷款等周转性贷款,或中长期贷款时提供信用担保。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民营高技术企业都可以其融资战略联盟为依托来实现其融资意愿。

参考文献

[1]戴淑庚著 《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p44-48&p79-92

[2]蔡宁著 《中小企业竞争力与中小企业板市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p69-82

[3]王铁军编著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p21-26

[4] 朱润楠  《恰当的模式选择: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思考》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4.3

[5]邓向荣主编 王凤荣 杜传忠副主编  《投资经济学》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p245-253

[6]严淑宁,庄唯为 《 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中国集体经济  2004.8

[7]江小毅,李银宝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财会月刊  2002.10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篇(11)

一、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策略的SWOT分析

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成长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之中,这一境对其发展既有推动、又有障碍,民营高技术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发展的强势和弱项,这些必然对其融资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资料来源:周航,原庆生《高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的战略资源及战略对策》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从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面临的外部威胁来看:直接融资障碍;担保基金规模狭小,银行信贷体制不健全,信贷资金向大企业集中,融资中介服务不健全等导致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但是从外部机会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政府的政策支持,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和成功运作以及加入WTO等都为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融资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自身优势,包括技术资源、人才、产品优势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对其融资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民营高技术企业自身的融资弱项的消除,融资素质的提高,也将会对其融资态势形成良好的基础。

二、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战略选择

民营高技术企业在融资方式的战略选择上应该发挥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因此在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的中前期可采取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其内部优势来吸引风险资本,使两者达到共赢;当其发展到中后期,则运用创业板进行融资,实现高技术与资本高效结合,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另外,联盟融资也是一种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规避自身弱势的融资选择。

(一)风险投资——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的首选

风险投资广义上是指向风险项目的投资;狭义上是指向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高科技项目的投资。目前比较通行的风险投资定义“是一种投资于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成长性风险企业并为之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权益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险投资公司融通到创业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并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直至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退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发挥了以下三种重要的作用:

首先,“资金放大器”的作用。风险投资通过吸收社会上包括私人、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企业等在内的资金组成更大的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将分散的资金积少成多,组成更大的资金量,而后又通过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对风险投资的成功运作,获得比投入高出许多的收益。

其次,“风险调节器”的作用。风险投资的对象虽然是具有较高风险的项目或企业,但由于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这些项目或企业的风险就由各个投资者分担了,另外,风险投资公司采取组合投资的形式,从而进一步降低与分散风险投资的运作风险。

第三,“企业孵化器”的作用。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与创业资本的运作相匹配形成的有效机制,它们直接参与创新企业的管理,在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评估、市场分析和资本营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支持,促使创新企业从萌芽、成立、成长直至产业化市场运作。

(二)创业板市场——实现高技术与资本高效结合的最佳融资模式

创业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证券投资市场,是为未成熟的风险企业服务并提供资金融通变现的新兴股票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提供筹资途的一个新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机制,弥补了民营高技术企业在这一过渡期间内的资金缺口。它从风险投资家接过接力棒,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在我国,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是解决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渠道。

首先,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双重要求。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民营高技术企业壮大的瓶颈在于资金匮乏,因而融资成为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在发展后期,风险投资已经不能满足资金要求,国内主板市场不能满足所有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而香港和境外创业板上市条件过于苛刻。因此,创建我国自己的创业板市场,疏通融资渠道,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改善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明智选择。

其次,这也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的需要。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与动机是获得高额投资回报,往往在企业发展到规模化阶段就撤资以实现增值,并将套现资金投入新项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风险投资的三种退出渠道来看,通过创业板市场来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是最理想的。一方面风险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投资者可以得到增值数倍的资本回报,从而进一步投入更多资金到高技术产业来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业板市场上股权的分散化和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和增强金融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

由此观之,创业板市场的创建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出口”和回报实现机制,可以促进高技术投资的良性循环,可以提高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同时,创业板市场的创建也为处于扩展后期和成熟期的民营高技术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可以提高它们的资本实力,从而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联盟融资——切实可行高效的融资方式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单个的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数额小,融资成本高,融资中介难觅,融资信息不畅。既然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倾向于大企业融资,那么若干民营高技术企业按区域、按行业、按资金需求的共通性等结成融资联盟,共享融资的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共承融资风险,共拓融资途径是高技术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的一种可行的对策,是一种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规避自身弱势的选择。

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联盟融资是在一定的组织层面上运作和完成的,根据战略联盟理论的实践,民营高技术企业间的联盟融资可采用多样性的方式:战略联盟、动态网络和虚拟组织等。它们通过其中的某种形式的联合,形成一个融资的共同体,或者与大公司联姻探索上市融资之路;也可以共同出资成立互助基金、担保基金等,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参加联盟融资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生产费用贷款、商业周转贷款等周转性贷款,或中长期贷款时提供信用担保。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民营高技术企业都可以其融资战略联盟为依托来实现其融资意愿。

参考文献

[1]戴淑庚著《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p44-48&p79-92

[2]蔡宁著《中小企业竞争力与中小企业板市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p69-82

[3]王铁军编著《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p21-26

[4]朱润楠《恰当的模式选择: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思考》冶金经济与管理2004.3

[5]邓向荣主编王凤荣杜传忠副主编《投资经济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p245-253

[6]严淑宁,庄唯为《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中国集体经济2004.8

[7]江小毅,李银宝《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讨》财会月刊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