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5 12:04:12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1)

一、领导重视

我们学校在抓健康教育时,建立了健全的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有关工作会议。每学期开学初,专门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校中层领导会议,研究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分工并实行定期检查,保证计划任务的落实,为搞好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保证。

二、认真落实好学科教育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的必修课之一,教导处在学期初切实安排好体育与健康课的任课教师,落实好课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管理常规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上好课,做到有作业,有考核。教导处还与其它课程一个样,业务检查时对健康教育课的备课、进行检查,并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三、关心学生健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卫生设施,与学生的健康专有密切的关联。学校的设备一切为学生着想,从坐的桌凳到照明设施,从环境到饮食卫生,都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评比,各种设施,人为损坏,照价赔偿,自然损坏及时维修,保证课桌凳、日光灯、黑板等常年完好。

四、加强常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不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丰富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学期我们除开设好健康课之外,还充分利用校会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对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并要求学生对照实行。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和有线广播进行不定期的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学校、班级利用黑板报定期开辟专栏,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使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健康意识。

五、绿化美化校园,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近年来对学校的绿化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环境创造了基本条件。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2)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

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

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1》小编推荐与 2010年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查看更多>>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只有不断地锤炼和陶冶自己情操的人,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体现出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一个充满困惑的青春期。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3)

1、XX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台湾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暑期先后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 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被更多人知晓,才能为更多人服务。

三、 工作计划

(一)完成咨询部本职工作,扩大咨询部社会影响。

1、立足活动中心,发挥公益资源优势,做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推广

亲职教育公益讲堂,坚持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2、继续搞好学生心智成长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辅导。

3、做好课题研究。申请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并发展有积极性和有能力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尝试走出一条边学边研,以研促教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4、完善资料归档留存,为明年文明城市验收检查打基础。

5、完成咨询部室软硬件建设。

6、做好咨询部对外报道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沙龙运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1、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持续开展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心理老师有一个团队支持系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争取在五年之内,帮助我区心理老师有理念、会技术、能研究,在所在学校生动、活泼、有效、多渠道、多形式、独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以心理教师为主体,通过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班级教学实验,探索形成我区学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区学校应用的《生活素质教育》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4)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有一种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们的心理被轮番袭击。这个时期,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健康的教育显的尤为重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两条主线。下面是近年来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几点做法小结: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只有不断地锤炼和陶冶自己情操的人,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体现出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一个充满困惑的青春期。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5)

我校健康教育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我校成立以教务处、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为成员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使学校对血防健康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切实有效地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管理组织,即学校领导与班主任、学生会及各班卫生委员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习县血防领导小组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等文件,进行动员宣传教育。使学校教职工及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校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

二、制订计划,措施落实

为了贯彻落实县血防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预防艾各类疾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健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体质和精神健康。召开了班主任专题工作会议和各班卫生委会议,提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流行病防控等工作目标要求和任务安排,保证工作部署到位。同时,采取各种措施,落实血防健康教育。

1、把血防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

按照学校血防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校各相关组织工会、团委、学生会的协同作用,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形式,将有关知识渗透到思想品德、自然、生物课、体育与健康等课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使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反复强调、不断渗透、贯穿整个学年,确保血防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贯彻、落实、有效。

2、开展血防健康教育专题教育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预防血吸虫病》等vcd片;开展禁毒、预防艾滋病板报展览;各班主办了一期以血防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备有一定数量的《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小丛书,供学生借阅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预防血吸虫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3、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外活动

结合学校的实际,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把健康教育以活动课、班队课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电化教育等广泛开展卫生知识,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并根据季节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饮食卫生、营养卫生等宣传教育。如在世界戒烟日,学校开展“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签名活动。有的学校还组织召开了一次“拒绝毒品、珍惜生命”的主题班会或 “健康杯”卫生知识竞赛。开展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宣传和教育。而且活动有记录,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工作台帐。

4、把健康教育融入到社区活动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6)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笔者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员,对平日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总结,兹简列与此,与大家分享,敬请批评指正。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符合人的此能力成长规律的方式,开掘人内在的心理潜能的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既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将其生命价值内化,增强他们对生命和健康价值的认知,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培育他们适应复杂社会环境并增强自身幸福感的能力和品格。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三个概念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厘清: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心理问题是个体成长中的必经之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每个个体选择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问题的过程;心理困惑是指心理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徘徊、犹豫、迷惑的状态,这时需要心理教育和干预;心理疾患就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偏离了“正常状态”,其行为已经对自我发展和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专业咨询和帮助。

在高校中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把握好系统性原则和学生主体原则;需要着力于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心理卫生学有两大基本任务:1、客服消极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2、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具备三大积极心理的品质:1、能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利于心理保健;2、能促进工作和学习绩效的提高;3、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并且将这些心里品质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包括:智慧――认知的力量;勇气――情感的力量;仁爱――人际的力量;公正――公民的力量;节制――避免极端的力量和超越――精神信念的力量。了解积极心理学促使我们在反思自身具有哪些积极心理品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技巧,包括用PQ4R法培养学生爱好学习的习惯,用PMI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洞察力等。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掘学生所觉有的优点,鼓励他们充分地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恰当地采用共情的方法加强与学生沟通的效果,通过合理的归因和积极人文素质的培养,达成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目的。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途径有:(一)营造积极心理气氛,(二)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提高团队的写作能力,(三)开创心理拓展训练,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四)通过讲座、班会、各类宣传等开阔思路,全方位积极贯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三、团体活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基本理论

团体是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工作群体......团体的工作任务必须通过其成员共同努力、积极协同方能完成,其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绩效的总和。”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人的集合不等于团体,人要组成一个团体,需要通过良好的组织和配合,实现“绩效水平”大于个体绩效的总和才能叫做团体。团体的特征应该包括:有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相互交往和依存,分享和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影响。

团体对团队成员既有社会助长的作用,又有社会懈怠和去社会化的作用。为避免团队的负面影响,应注意团队所有人的参与感,并且建议团队规模在8-12人为宜,超过20人就很可能会出现次小组或其他负面现象。

按团体结构分类,团体可分为结构性团体和非结构性团体;若按团体的开放程度分类,可分为封闭式团体和开放式团体,按成员的构成可分为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并且,在团体辅导中要注意豪猪原则和方舟原则。

团体辅导中要注意对空间的把握,特别注意影响沟通的因素,处于第一位的是团体与地位,辅导中要注意团体的大小、次团体、情感联结、使用暗示与增强等技巧。

根据领导中心与团体中心的类型,可将团体分为自由型、圆圈型、辐射性和热椅子型四种。其中,自由型最好,因为该类型的团体成员根据团体过程中的现象自由沟通,可充分地表达团体成员的意见,实现最充分的沟通,有利于沟通效果达到最好。

吸引成员的因素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团体成员的期待,此外要让成员感到安全,注意团体间的比较和团体资源的吸引力。培养团体凝聚力,需要通过明确团队任务、积极角色的规范、成员有授权感、合作与沟通,最后达成团队目标等步骤方可实现。

团体辅导中,要注意把握社会控制的度。影响社会控制的因素第一是成员地位,其次是成员在团队里的角色和团队规范的制定与遵守。但是,做团体辅导时也要注意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如团体盲思和社会性懈怠。在辅导员做团体辅导时,更常见的是社会性懈怠问题,可通过选择动机较强的成员、团体规模保持适当、明确成员任务,及时评价成员的表现和贡献等途径来降低社会性懈怠的危害。

(二)实践操作

一般而言,团体活动由1―2名组长主持(若有副组长,则坐在组长对面最好),由10名或更多成员组成(团体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如10人,大家围坐成一圈最好,并且,最好男女相间而坐,权力平衡的状况最佳)。团体活动的过程(以10次为例)包括:1、准备主题;2、建立关系(在第1―2次团体活动中完成);3、过渡(第3―5次);4、工作(第6―9次);5、开放讨论,最后一次收尾。每周一次团体活动,每次2-3小时为佳。团体活动/辅导一定要有开始、一定要有主题,一定要有结束。

四、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机的甄别与干预

心理学的三大使命:(1)研究消极心理,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患;(2)致力于使人类生活得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3)鉴别和培养有天赋的人。对辅导员而言,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发展、教育和预防”工作,帮助全体学生发展自我,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完善自我,预防或减少心理疾患。其次是协助学生有效地应对心理危机、心理问题,合理帮助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包括:1、症状检查标准(通过精神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理测验完成),2、数理统计标准(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准),3、内省经验标准(以病人的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体验为准),4、社会文化与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对于缺少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而言,可用以下常识性标准来区分:1、言谈、思维和行为的怪异,2、情绪体验和表现过分,3、自身功能的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但是,判断的时候要注意文化背景、社会准则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及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社交焦虑症、惊恐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分别讲了这些心理疾病的特征、识别方法、风险和应对策略,增进了我的知识,有助于我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碰到问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当然,面对心理疾患的时候仍要小心,毕竟我并不专业。

心理危机的分类:发展型危机、境遇型危机和存在型危机。产生心理危机时,一般有两种反应:交感反应(唤起与过度唤起)和副交感(迷失)反应(低唤起或缺乏唤起)。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做危机评估,即是否有即刻的危险和稳定性如何,是否能在此时此刻进行干预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自杀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学生自杀的评估要点:1、目前自杀表现,2、精神疾病,3、既往史,4、心理社会状况,5、个人优势和弱点。

当然,碰到自杀问题的时候,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必须依靠学校、公安机关的专业力量,平时经常保持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联系,遇到情况及时报告领导和公安机关,联系相关部门寻求支持,依靠团队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

进行危机干预时,也要注意相关原则:及时预警原则、生命第一原则、亲属参与原则、全程监护原则和分工协作原则。

五、辅导员的压力管理与情绪纾解

压力是源自于负荷的超载。辅导员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线,由于他们特殊的工作性质,面临的压力常常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如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学生违纪等。但是,内在压力源才是最大的压力。其实,在工作中,既不要让自己没有压力,也不要让自己的压力过大,而是要让自己处在合理健康的压力范围内。

压力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寻求自身心理状态的动态平衡。为此,可采用正向情绪调节法,多转变观念和态度,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有意识地注重用积极态度看问题等调节手段,实现内心和谐。建立健康动态平衡的工作模式,知道为什么工作和生活。

六、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多讲一点关于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容易碰到的问题。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能力(心理素质),包括:

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积极的心态;广泛的兴趣;良好的情感情绪;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清晰的自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和鉴别力;有获取知识并整合的能力;自我调节力、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等。

辅导员群体应修炼和提升这些能力,提升知识素养,提升职能品质、情绪情感品质、需要与动机品质,及提升自我意识等为重点。那么,怎么提升呢?通过学习、积累、更新,通过实践,通过思考总结,通过升华等方式来实现。

对多数辅导员而言,工作中既面临专业性不足的困境,也面临需要调节好自身心理状况的问题。通过明晰与职业心理能力相关的心理素质,把握好提升自我心理能力的途径,有助于保持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

辅导员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如果是带大一新生,还要正确对待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测结果,正确处理自身的角色冲突,区别好心理问题、发展性问题、情绪缺陷和人格缺陷等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区别。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党团工作、班级建设、文化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教育引导的融合等八个方面的融合,对做好辅导员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宝锦,马桂兰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7)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 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 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 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 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 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 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 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 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 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 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 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 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 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 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 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 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 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 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 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 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 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 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 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 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 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8)

从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不论是校园环境、人际氛围,还是学习方法;也不论是个人目标、家庭期望,还是自我定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大一新生基本上都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近年来,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多方面,尤其是教育界、心理学界和精神卫生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在教育学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专业化心理健康机构的建立、机制的完善和队伍的优化,共同引导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就是发展模式下的重要工作之一。位于滨海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燕山大学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自2002年起,该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房树人投射测验等在每一届本科新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和筛查。根据测验结果,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针对筛查出来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了如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的干预和辅导工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笔者从近三年燕山大学的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和后期干预的有效经验出发,谈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

对燕山大学近三年(2006-2008级)新生心理普测数据中的SCL-90的结果作以比较、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四方面的结果和启示。

1、三届新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以因子分≥3作为检出标准,2006、2007和2008级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24%,7.86%和4.83%,三届新生总体的检出率为7.89%。国内其他采用SCL-90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一般为2.3%-26.1%[1-3]。燕山大学的研究结果与其他高校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说明国内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其心理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本研究中三届新生总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9%,没有超出上述同类研究结果的范围,基本处于同类研究的中下游水平,提示该校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比率正常。

2、三届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总分和9个因子分在三届新生之间无一例外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并且有明显的逐年降低的趋势(p<0.01)。提示近年来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

3、三届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三届新生总体的SCL-90的所有因子分与大学生常模和全国常模相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与大学生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9个因子分均较低,提示该校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乐观,同时也表明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自己的群体特征,与大学生常模存在明显差异。与全国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躯体化、抑郁和敌对3个因子分较低,其余6个因子分较高,提示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方面的薄弱是三届新生的共性,应引起该校相关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4、三届新生心理问题症状表现的因子分布:结果显示,三届新生中重度症状比例最高的因子分别是:2006级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偏执,2007级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和抑郁,2008级为人际敏感和强迫症状,三届新生总体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上述因子的检出率均接近或大于2%;重度症状比例最低的因子分别是:2006级、2007级和总体均为躯体化,2008级为躯体化、恐怖、焦虑和精神病性,上述因子的检出率均小于0.5%。不难看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两项的异常,是近年来该校大学新生的通病,这无疑给该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开展工作的方向和侧重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众多关于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论述均指出:大学新生的适应主要表现为生活环境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自我认识与定位问题等方面[4]。燕山大学心理中心针对大学新生的上述常见心理适应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性和服务性措施,这些措施是在借鉴国内众多兄弟院校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总结提升出来的,现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行之有效的体系[5]。燕山大学以国内外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和涵盖了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的基本思路。从燕山大学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出发,引申和扩展到我国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着重从观念的转变和措施的开展两大方面入手。

(一)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

1、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的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目标定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的典型方式。从服务对象和目标的角度来分类,有矫治模式和发展模式两种类型。矫治模式以有心理障碍学生为对象,以消除症状为首要目标。此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医学色彩,其特点是注重心理问题的具体分析,通过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使双方能在共情的基础上平等、真诚地对话,有针对性地消除心理问题。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矫治模式是一种被动的教育策略,即当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后再采取补救性的措施;而且,矫治模式对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转贴于 2、施教者主体的转变

在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施教者的主体是为数不多的校内专兼职心理教师。即使是按照教育部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配比要求——1:3000的比例来配置,对于像燕山大学这样一所仅本科生就达三万名的高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也不足十名。这样为数不多的数名心理教师肩负着维护全校几万名学生的心理健康重担,很明显是超负荷的,所以仅凭他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协调模式”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此模式的核心是构建“校—院—学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统筹协调三级网络的工作,使之服从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此模式不但能够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高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以燕山大学为例,该校自2003年起就逐步构建起了由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学生科长和辅导员等)和班级学生骨干(班干部和“心理危机阳光小组”成员等)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一级网络,主要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估以及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指导等;学院的学生辅导员等为二级教育网络主体,起衔接、沟通、强化教育的作用;班级的学生骨干为三级教育网络主体,主要负责及时发现和反馈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该网络体系中各级的责任、分工和工作重点不同,但大家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密切合作,通过二级、三级教育网络系统向全校范围辐射,有助于心理中心对于全校危机学生情况的掌握,信息通畅且有效[5]。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操作体系的丰富

针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中的两大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工作方法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与发展模式相对应的心理教育途径

矫治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不外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热线、危机干预等几种形式。上述工作形式中,心理教育工作者基本都是坐等心理问题学生上门,然后给予相应的辅导或干预。其工作对象是少数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不正常状况的学生,教育和服务的范围较小。而新型的发展模式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其未来发展问题,主要任务是使大部分学生学会自己应对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所以是以前摄性预防为主导思想的。此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将大大扩充,主要有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心理健康常识和技能的宣传(如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报纸、网站等形式)、佳片心理解析、心理知识大赛、朋辈心理辅导、新生心理普测、各年级心理问题排查以及根据普测或排查结果给予的约谈、团体辅导、主题班会、新老学生座谈等活动。

2、与施教者主体扩大相对应的心理教育途径

预防发展模式的兴起必然要求施教者主体的改变,正如前文所述,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者从少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扩展到遍布全校的三级工作网络全体成员,此工作网络中,经过系统培训的学生心理骨干(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协会会员、班级心理委员等)、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成为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也随之丰富起来,主要有辅导员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或主题班会(常见主题同上),辅导员或学生心理骨干组织的老生经验谈、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素质拓展等班级活动,学生心理骨干自办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板报、报纸、广播节目,同学间的朋辈心理支持与辅导以及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习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吉林师范大学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74-77.

[2]王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0-632.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1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幅提升;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必须在高校内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以调动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素质。很多高校内部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进行综述。

1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原因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且成为大学公共课程、护理临床专业课程,这为护理学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中偏重社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性操作教学较少,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社区健康护理技能相当不利,且不利于后期社区护理服务。因此,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社区服务能力,落实社区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特征,教学中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计划与活动。

2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途径

2.1 制定教学计划 社区护理学是专业必修课程,要求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参照《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同期平行课程,制定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其教学目标在于实现教学目标与社区需求相结合,学生技能掌握与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展开前,教学研究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基础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材与学生相统一、教师力量与教学需求相统一,编写实践方案,保证方案可行、可靠。向学生简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目的、方法,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分,以促使学生参与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

2.2 落实教学内容

2.2.1 社区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行为相结合,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如肺炎、乙肝、结石、牙痛、感冒等;对大学生减肥的认识;大学生的就医认识,其包括对校内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方式等评价;女大学生对女性疾病的认识,且关注女大学生保健、个人卫生等。

2.2.2 教学实施方法 ①展开小组教学,确定实践主体。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关注实践教学,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因此,以小组方式,让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查,了解大学生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②进行问卷调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专业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对样本中对社区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并根据样本人群特点、健康问题特点,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经老师指导后确定计划实施。③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全面评价实践结果。对特定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干预,一方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护理知识教育与培训,以全面提升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发放社区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提升样本人群的社区健康认识,并以演示操作传授样本人群日常护理技能。经社区健康知识、技能宣传培训后,各个护理专业小组对健康教育进行综合性评价,并调查、统计、分析社区健康教育效果,与初期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并总结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服务要求等。④形成总结报告,反馈实践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在《社区护理学》课程结课前做好社区健康教育报告总结,其内容包括社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结果分析与总结、个人发展分析等方面,此后提交书面报告。待收集完小组报告后,由任课教师对报告进行批改、评定,将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

3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社区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且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且对学生后期生活、工作起到积极性的指导作用。

3.1 激发学生兴趣 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转变了传统以知识教学为根本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发挥教学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将原来的“讲台授课”变为“学生实践”,直接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并在其中发挥个人力量,相对于枯燥、死板的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设置的调查问题较多,且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减肥、保健等,可直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3.2 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且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人文素养等,尤其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的目的在于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因此,教学实践必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校园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要求学生将理论运用实践,并通过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实现调查结果,必须以小组内部合作为前提,以与外界沟通为保障,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3.3 其他作用 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群体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知识、医学知识,且利于提升大学生人群、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认识等,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条件: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护理专业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索,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获得了一定社会经验,可为后期工作提供准备。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提升,因此,护理专业教学中,必须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利用大学校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大学生和社区群体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年,由旭,郭岩.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02):24-26.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10)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各类流行性疾病的重要措施。青少 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抓好学校的健康教育是根本上解决不良卫生行 为问题的战略举措。 通过学校健康保健卫生教育, 是增强学生健康观念, 培养健康习惯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最有效手段。 结合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情 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提高认识

健全组织, 学校健康教育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以校 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医务室为成员的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使学校对健康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切实有效 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管理组织,即学校领导、 医务室与班主任、学生会及各班卫生委员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 习教育部、市教育局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等文件, 进行动员宣传教育。 使学校教职工及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校开展健康教育 工作重要性、紧迫性。

二、制订计划,措施落实

制订计划, 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学校健康教育要达到的提高学生健康促进相 关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预防艾滋病等流线性 疾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健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力;减少缺课;改善体质和精神健康。每学期召开由各班卫生委员参加的会议,提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流行病防控等工作目标要求和任务 安排,保证工作部署到位。

三、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

按照学校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充分 发挥学校各相关组织工会、团委、学生会的协同作用,提高健康教育的 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形式,将有关知识 渗透到思想品德、自然、生物课、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使健康教育工 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反复强调、不断渗透、贯 穿整个学年,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贯彻、落实、有效。

四、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国防教育

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国防教育 学校高一起始年级,每年 89 月份新生入学进行军政训练期间, 组织学生观看《青春期生理卫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等 VCD 片; 开展禁毒、预防艾滋病板报展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人手一 份;并备有一定数量的《性病与艾滋病》健康教育小丛书,供学生借阅 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 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把健康教育融入到班队活动

结合学校的实际,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把健康教育以活动课、班队 课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电化教育等广泛开展卫 生知识,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宣传。 3 月 3 日爱耳日、4 月 7 日世界卫生日、进行专题宣传;5 月 20 日中国 学生营养日、6 月 6 日全国爱眼日、9 月 20 日全国爱牙日;并根据季节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饮食卫生、营养卫生等宣传教育。如 5 月 31 日世界无烟日、11 月 17 日世界戒烟日、学校开展拒吸第一支 烟, 做不吸烟的新一代 十米长绢签名活动。 月 26 日国际禁日 6 拒 绝、珍惜生命的主题班会。12 月 1 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以问卷 (如你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吗?、 你知道的性病有几种等等), 或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枪答, 健康杯卫生知识竞赛。开展生理卫生、 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宣传和教育。 如在高一学生班队课中 对何谓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健康第一等作了专题讲座, 并对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了解度进行问卷,调查了 450 人,积极 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使健康教育工作年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活动有 记录,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工作台帐。

六、把健康教育融入到社区活动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区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与社区、家庭进 行健康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密切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关系。调动各方力 量,挖掘社区、家庭、学校潜力,联合行动,形成健康教育共建、共管、 共育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每学年以告家长信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学生体 检结果的同时,印发预防艾滋病等卫生知识资料。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 到社区、附近居委会、公园、街头等地方进行义务劳动的同时,开展爱 国卫生、健康促进、预防艾滋病等板报展览、向居民发放预防艾滋病健 康教育处方、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活动。将学校教育与社区健康教育工 作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 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以带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七、存在问题与建议

学校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和学校的 各项工作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和学 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的。通过实践,我们 认识到师生对常见疾病预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是提高了。 但仍有相当部 分的教职工、学生认为,健康教育是校医的事,如艾滋病离我还远,有 麻痹轻视的思想。学校的政策、制度及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待进一 步加强。学生的日常卫生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经常洗手等 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有待改变。卫生行政主管健康教育部门,对各 类健康教育及相关资料、器材发放,并及时到位。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 的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且没有统一的健康教育教材。学校卫生工作 人员(校医)没有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健康教育 的深入展开。 何使广大师生确实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从我做起的理念, 还需要我们学校卫生工作者及健康教育人员不懈地努力, 确保健康教育 工作贯彻执行并落到实处。

学校健康教育总结

回顾一年来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 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 重中之重。对于学校的健康教学,我们表现在长抓不懈,领导重视, 教师认真贯彻等几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

我们学校在抓健康教育时,建立了健全的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有 关工作会议。每学期开学初,专门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校委会联 席会议,研究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好课职务,明确分工并实行 定期检查,保证计划任务的落实,为搞好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保证。

二、认真落实好学科教育计划。

健康课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教导处在学期初切实安排好健康课 的任课教师,落实好课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管理常规的要 求,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上好课,做到有作业,有考核。教导处 还与其它课程一个样,业务检查时对健康教育课的备课、作业进行检 查,并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三、关心学生健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卫生设施,与学生的健康专有密切的关联。学校的设备一切为学 生着想,从坐的桌凳到照明设施,从环境到卫生,都有完整的规章制 度,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评比,各种设施,人为损坏,照价赔偿,自 然损坏及时维修,保证课桌凳、日光灯、黑板等常年完好率 100%。

四、加强常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不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丰富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 对学生的 健康成长能起带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学期我们除开设好健康课之外, 还充分利用校会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 对学生做 好宣传教育,并要求学生对照实行。利用学校广播进行不定期的健康 卫生知识讲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利用橱窗班级利用黑板报定 期开辟专栏,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使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得到了 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健康意识。

五、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和预防工作。

防重于治,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方针,为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遵照上级指示,我们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每年下半年定期做好学生 的体检工作,并做好汇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家长通报,及时做 好治疗工作。 每年春秋两季是传染病的流行盛发期,我们除建立常规的传染 病通报制度外,每学期都是及时做好预防工作,与区医院及时联系, 打好预防针,而且效果甚佳,校内从未发生过大面积的流行性疾病。 六、绿化美化校园,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近年来对学校的绿化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环境创造了 基本条件。我们对绿化的维护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强了制度建设和 检查工作。每日由值日班级清洁,每日评比一次,并作为教师考核的 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学校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 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我们一定会一如既往, 遵照上级指示, 再接再厉, 把健康教育和卫生工作做得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更大努力。

学校健康教育总结

本学期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 方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本着 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执行,取得了可 喜的成绩,使全校师生逐步树立起了健康理念。

一、具体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明确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全局观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我们一直以来 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 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健康 教育评价方案》 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 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三)完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以校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 小组,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今学期对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 丰富了评价内容,健全了评价标准。整个健康教育评价本着公正、公平、客 观的原则,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评价、有奖有罚,大大提 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 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 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 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校针对学生 身心发育特点,选择教材,以及将学习方法指导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受到 了学生的欢迎。

二、反思与展望

中学健康教育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2-0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曾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中职生多为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即初中时所谓“三差生”(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常被父母与老师指责。中职生的父母大多为生计奔忙,较少有精力关注孩子,不乏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为寄宿生,空间距离在客观上造成家校联系薄弱。诸多调查结果显示,与同龄的中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是中职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我校对一年级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系统测查,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对中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文调研对象为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工具为瑞格心理健康管理软件,所用量表为90项症状清单(SCL-90),上机测试并生成结果。SCL--90症状自评表是以Derogatis编制的Hopkin's病状清单(HSCL1973)为基础,主要从感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从饮食睡眠、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多种角度进行评定。总共有90题,包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强迫症状、躯体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9个因子,为1-5的5级评分,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等特点,信效度高,并被广泛应用。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筛查总体结果

本次调查试筛选出有效问卷598份,按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即可考虑为阳性。一般规定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为阳性,为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一年级学生中,有心理困扰者263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43.9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者95人,占有效测验人员总数的15.98%。近一半人数有产生心理困扰,中重度人员将近百人,说明中职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其中,中重度学生尤其需要关注。需要开展团体辅导、个案咨询,加强家校联系,社会、家庭与学校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表一 南平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调查总体结果

阳性症状人数 中重度症状人数

人数 263 95

占测评总数的比例 43.98% 15.89%

2.各因子分阳性症状人员筛查结果

SCL-90各因子分统计结果显示,南平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中,各因子有阳性症状者比例很高,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占总人数42.98%的学生在躯体化方面有程度不一的问题;在轻度症状中,人数较多的因子是“躯体化症状”和“精神病性”。现代医学证明,心理问题会在身体方面有所表现,躯体化症状的人数较多,也折射出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测查结果中,精神病性的中重度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 您认为应该为自己的过错受到惩罚”以及“从未感到他人和自己很亲近”等三项上。而中重度人数最多的分别为人际关系敏感,有56人;其次分别为强迫症状,主要集中在“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以及“忘性大”这两项上。这些在表述上都与人际关系、自我形象有关。

3. SCL-90十大症状排行汇总

中职生对人际关系及情感问题较为敏感,关注自我形象,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对前途迷茫。这是青少年的普遍特点,而中职生表现较为严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相关主题的团体辅导、知识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帮助中职生确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改善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基本原则,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1.在观念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四个方面。我校的调研数据和其它诸多报告显示,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不容乐观,亟须改变“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做法,心理健康课也不是其它课程的附属,在观念上树立育人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在中职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中职学生。

2.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学校心理健康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建立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人员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常规心理教育队伍。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就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疏导具有轻度症状学生。对于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则交由心理咨询师组织开展团体辅导,或对个案进行深度咨询。这样,既顾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盖面,也保证了对中重度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3.着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提高教师心理教育水平。面对数量庞大的问题学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及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线教师,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亟须借助继续教育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其不仅自身心理健康,还能掌握基础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时处理学生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同时对专业心理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培养中坚力量。

4.探索适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职生群体心理特点与中学生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方式与内容上符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其心理症状有的放矢。团体辅导、常识讲座、心理剧表演,以及沙盘疗法、音乐治疗、美术治疗等方式都是常用的心理辅导手段,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书写表露技术具有普及面广、操作便利、行之有效等特点,可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5.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因中职生多为外地学生,所以家校联系较为薄弱,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校方应利用日益发达的通讯技术,加强家校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能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同时,可引进社会教育资源,促使各种社团组织与中职生接触,传播相关知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亟需广大心理健康工作者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程宏.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王玲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亲子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

[3]李鑫. 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 2009.

[4] 邹洪升.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以聊城市中职学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