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共关系礼仪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6 13:49:35

公共关系礼仪

公共关系礼仪篇(1)

比如索取名片:索取名片一是要能取过来,二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索取名片有四种常规方法

1、交易法。先欲取之,必先予之

2、激将法。

3、谦恭法。以后如何向你请教,谦恭要讲究对象,比如面对一位小姐

4、平等法。以后如何跟你联系,

通信工具的使用艺术:

商务交往是讲究规则的,即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移动电话的使用,在商业交往中讲究:不响、不听,不出去接听。与人交往时寒暄之后要把手机关掉,以免让人感到你是三心二意,在与人交往中你在那狂打、框响。我们要与民工打电话区别开来。

商务礼仪使用的目的有三:

第一、提升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第二、方便我们的个人交往应酬。我们在商业交往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这是要讲究艺术的,比如夸奖人也要讲究艺术,不然的话即使是夸人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第三、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本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商务交往涉及的面很多,但基本来讲是人与人的交往,所以我们把商务礼仪界定为商务人员交往的艺术。人们对礼仪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讲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讲一个座次的例子:商务礼仪中的座次。我们都知道来了客人要让座,但不知道哪是上座,一般情况下可能无所谓,但在外事活动和商务谈判中就必须要讲究了。另外与对方说话也要讲究,一般情况下不能说你知道吗?我知道,我告诉你,(如何委婉地告诉别人酒的价钱,让主人高兴而不尴尬)所以交往中必须讲究艺术。

亚里士多德,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往要么不是神,要么是兽,言外之意不是人。下面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商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商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

业务能力只是基本能力,没有业务能力是做不好工作的,但是只有业务能力也不一定做好工作。从公共关系领域和传播领域里来讲,还要具有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交际能力不是搞一些庸俗关系,而是处理、规范、管理好人际关系。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被称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双能力”。上个世纪,管理界有一个学派叫“梅奥学派”也称为“行为管理学派”。(他与泰勒学派不同,泰勒只强调物而不重视人)。梅奥学派强调管理三要素。一是企业要发展要获得必要的资金、原料和技术。二是形成规模效益。三是组织生产,他也尤为重视这一点,即重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注意与企业内部和外部搞好关系,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以下讲商务礼仪的三个基本理念

商务礼仪的基本理念:

商务礼仪与公共关系之一尊重为本。

比如在就餐或开会时点名尊重别人的方式是手心向上“一位、二位、三位”不能手心向下或用手指指点,手心向下是傲慢之意,用手指点有训斥之意。

比如我们招呼人手心向下或手心向上也都不对,向下是招呼动物,向上练练。与人交往中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比如说对你的爱人你就不能告诉他在认识她之前与谁好过。另外就是不能在女人面前夸别的女人漂亮。女人善于在同性之间比较,你说别的女人漂亮,就等于说她不漂亮。讲一个事,在家里如果你与你老婆看电视时发生矛盾时,他愿意看肥皂剧你没有办法时,叫你一招,你就夸电视里的明星。

公共关系礼仪篇(2)

0 背景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即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实践。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2006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2007年广西颁布《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我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全面提高我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如何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做到“教学做合一”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是为学生学习旅游类职业岗位规范服务与管理而设置的核心课程,总课时为36 课时。《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针对酒店等旅游行业的工作能力要求,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标准,采取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在实训室中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1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 1 设置合理的项目内容和层次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业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遵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实行项目教学方式,将课程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由易及难地思路设置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内容设计上,必须紧扣酒店或其他旅游部门的岗位特点设计。项目一的教学目的为:了解酒店和旅行社公共关系的对象,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旅游公共关系知识,明白学习和实践的目的,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并有趣的公关实践,增加学生学习和实践积极性,增进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下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打下基础;项目二的教学目的为:了解旅游从业人员的仪容仪态标准,学会简单的职业化妆;项目三的教学目的为:了解旅游从业人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规范,学会打几种简单的领带结;项目四的教学目的为:掌握正确的接听电话和记录技巧;项目五的教学目的为:掌握旅行社咨客接待、导游服务、车辆服务等部门的接待礼仪。各项目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每个项目的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强,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课时内能够完成。

1. 2寓教于做,寓学于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行“教学做合一”的项目教学模式,按照旅游管理职业的工作性质组织好项目内容(即教学内容),有效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贯彻在一个个项目任务实践中,使教学进程由实践项目任务来驱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如: 项目一教师先普及旅游公共关系的基础知识,创设情景和设定要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旅游服务对象进行公关实践,实践后结合旅游公共关系知识进行简单点评,指出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项目二开始前教师先讲解化妆的一些标准,学生开始练习化妆。项目二结束后,学生按照项目任务要求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进行分析和点评,总结化妆的技巧。项目三开始前,教师介绍和示范几种简单的打领带结步骤,学生分组练习打领带。项目四开始时,教师讲授办公室电话礼仪规范,然后创设情景,学生模拟接听电话。学生通过完成五个项目后,就掌握了旅游行业工作领域要求的相关公共关系与礼仪知识和技能。

1. 3构建设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量化

针对本课程实行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特点,我们构建设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量化,根据内容制定好各个项目的任务书,详细说明了任务要求和量化评价标准,如项目二,个人仪容仪态包括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走姿,会化简单的职业妆,打分标准根据任务要求也分成仪态标准、仪容标准和职业素养标注,打分点细到一个具体的要求对应具体的分值,比如: 仪态标准中,打分点包括: 站姿( 1分) 、走姿( 1 分) 、手势( 2分) 等。而职业素养评分标准是本课程的特色,如:端庄的仪容( 2 分) 、三度微笑( 2 分) 、团结合作( 2 分) 等,老师在监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每组同学的职业素养进行现场记录。每组项目结束后,由老师当着全部学生面,按照打分标准对每个小组完成结果进行公开打分,打分的过程也是传授知识、技能和规范给全体同学的过程。每个项目都打分,使学生对本项目中本组和其他组的不足立刻认识到,而且随着5个项目的不断进行,对任务要求和标准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 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内容切合旅游管理类学生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鉴定标准要求,采用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有多年的礼仪授课经验,全程跟踪指导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分发《旅游公共关系课程调查问卷》,很多同学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反馈,85%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设计合适的项目,寓教于做,寓学于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过程量化评估体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做法,对高职其他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礼仪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58

Abstract Scenario simulation is an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with Strong interest, oper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cenario sim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relations etiquette and skills .

Key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etiquette and skills

公共关系在知识化、信息化乃至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当代大学生无论是能力还是学习需求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新时代的挑战。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这一章节中的应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教学目的

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是“公共关系学”实务部分的一个章节,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人际交往的艺术和礼节,以便在公共关系工作中更好地运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要求同学们掌握公共关系礼仪的涵义、原则、作用与功能,熟悉公共关系个人形象礼仪、服饰礼仪、语言礼仪、会面礼仪、电话礼仪、宴会礼仪、求职礼仪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相关技巧,了解礼仪的内容、礼仪的类别。①其中,会面礼仪所包含的四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不容易记忆且突况数不胜数,对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要求高。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职业环境以及实际操作的具体场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使事情的发生、 发展过程虚拟再现,使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获取知识并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的操作性较强、趣味性浓厚、非常注重实效性,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②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知识面广、思维敏捷、视角开阔,他们渴望以实践为目的地去学习知识,大部分学生比较活跃,乐于表现自己,这都为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将详细展示该教学方法在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实效性。

2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2.1 准备阶段

2.1.1 教师准备

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重点礼仪要点,提示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点,③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组队,将74名学生分为12个小组,自行分担角色。设定情景,并提出要求:虚拟重现接待贵宾参观车间的场景,需体现礼仪要点――个人形象、服饰礼仪、会面(称呼、介绍、行礼、名片、交谈)、宴会礼仪。场地选在体育场,各组自备道具,如桌椅、门牌、名牌、文件袋、名片等。

2.1.2学生准备

按照以往的经验,协商分组标准,快速地组成小队,开会讨论策划书,分担角色任务。按照老师提示的要点,自习理论知识,反复修改策划书,简要地进行排练。准备好所需道具。

在学生准备阶段,教师可提供适当的督导,监督计划的顺利进行,对方案的可行性给予建议,学生也可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请求指导。

2.2 实施阶段

学生提前到达事先规定好的情景模拟场地,小组派代表抽签决定出场顺序。各组学生按照该顺序,快速地布置好会场,介绍自己的情景模拟背景以及小组成员的角色任务,以既定的策划书为基础,将事先设定的场景进行“真实”地再现。为不打断学生的思路且不影响后面小组的表现,教师和学生暂不发表任何评论,只是给出一个分数,教师打分占70%,其他小组打分占30%。情景模拟开始前,再次提示学生模拟过程中要突出服饰礼仪、会面礼仪(称呼、介绍、行礼、交换名片)以及宴会礼仪的相关要点,若漏掉了要点将被扣分,若恰当地添加了其它礼仪要点将被加分。同时也要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同学的各种表现,例如穿着是否得体、称呼是否恰当、介绍的先后顺序是否正确、行礼是否符合双方的民族习惯以及动作是否规范、交换名片的顺序及接收名片的注意事项等等,观看其他同学情景表演时要做好记录,以便在总结分析阶段踊跃发言。

2.3 分析总结

学生和教师要分别进行总结,加深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1)学生自评。学生就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对比其他组的相同角色,谈一下自己做得比较出色的地方或者尚且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组内其他角色扮演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2)小组互评。按照不同角色在公共关系礼仪中的具体要求,通过观摩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评定其他同学的礼仪与技巧相关知识的把握、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参与意识等,也可以谈一下其他小组策划书或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通过小组互评得以提升。

(3)教师点评。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主要从教学的角度点评学生的表现,如策划书是否涵盖了所有要求的礼仪要点、学生们是否触犯了礼仪禁忌等,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短处,旨在通过这次模拟训练,增强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注意建立多重评价标准,确保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情景模拟任务,使学生在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④

3 情景模拟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人际沟通能力。情景模拟前的准备阶段,需要队员之间不断地沟通,不断地完善策划书,不断地把自己的思想拿出来和别人交换,最终得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剧本;情景模拟实施阶段,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交流。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以小组为单位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最终得分是小组得分,需要全体队员共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各展所长,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在各个阶段,队员间难免会产生意见分歧,大家通过磨合渐渐地学会支持、关心队友,宽容、理解他人。

(3)随机应变能力。情景模拟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随机性的问题,分析总结阶段,老师和其他同学也会现场提问,这些都大大考验了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4)组织策划能力。从确定分组、选定组长、讨论策划书、分担角色、现场布置到情景模拟实施,需要多次召集队员开会讨论、多次演练,这对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无疑是一种挑战。

(5)语言表达能力。言语沟通是角色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情景模拟过程中,要求学生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语意明白、用词准确、语句简洁、逻辑顺序合理,这在无形之中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6)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在情景模拟准备阶段,需要学生结合平时对职场礼仪的理解,翻阅相关参考书,熟悉教师提示的模拟过程所包含的礼仪关键点,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还要进行分类、归纳、理解、鉴别、抽象概括并表达出来,这恰好也是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得以提升的过程。

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近则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远则可以为以后踏入社会储备社会竞争力。

3.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1)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无论情景模拟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还是总评阶段,走下讲台的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群体,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具有亲和力,讲授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学生们的表演可以不同程度地展现他们的个性,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2)丰富教学方式的选择。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可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革,教学方式越多,显然越受欢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尝试,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3)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性较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性较强,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处理“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理论知识也可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注意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导的统一。在整个实施过程,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要坚持学生的“主角”地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角色中。其次,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演只是一种形式,重点不是让学生去表演角色,而是让学生参与角色,体会角色的任务,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最后,要注意其他教学方法与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并用。理论知识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才能得到提升,实践过程通过模拟来实现可以节约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成本,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适当的理论传授教学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注释

① 王悦.公共关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6-304.

公共关系礼仪篇(4)

礼仪,是长期形成的、难以改变的美好行为举止的总和,所以成为人们言行的规范。

简而言之,礼仪就是塑造个人形象的艺术。公关塑造的是企业组织形象,而礼仪塑造的则是个人形象。二者区别就在这里。正因为如此,二者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在组织之中,除了物的因素之外,还有人的因素。

公共关系最重要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一下,就是组织,沟通和公众。那么公关礼仪的关键词有哪些呢?在公关礼仪的关键词中,形象是第一位的。公关是塑造形象的艺术,而礼仪也是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关礼仪侧重于塑造员工的个人形象,它的重点就在这里。

除形象之外,在公关礼仪中,还有另外三个关键词--关系、沟通、互动。

其一,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不管你愿不愿意。马克思早就讲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公关的角度来讲,一个组织所要处理好的基本公共关系,主要有五个:第一,政府关系。第二,媒体关系。第三,社区关系。第四,组织内部的关系。第五,外部关系。

公共关系“六个C”:

第一个C,共同利益,CommonInterest。什么样的人会和你互动?有利害关系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交往中,所谓无利不起早呀,所以你做事,你要避免劳而无功,首先就要有与别人利益共享的概

念。

第二个C,沟通,Communication。与任何人、任何组织要处理好关系,都一定要去沟通。

第三个C,信誉,Credibility。做人做事,都一定要有信誉的。没有信誉的话,干什么都不行。

第四个C,承诺,Commitment。对社会要有承诺,对员工也要有承诺,对客户更要承诺,要把那个信誉把握好。

第五个C,合作,Collaboration。现代社会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国家之间要和而不同,企业之间也要共同发展,要强调双赢,你得到了好处别人也得到好处,你挣钱别人也挣钱,你发展别人也发展,要有这种合作意识。

第六个C,妥协,Compromise。怎样才能实现合作呢?必要的妥协。有舍才有得,要舍得。

总而言之,在公关问题上,居延安所概括的这六个C,利益、沟通、信誉、承诺、合作和妥协,应该是公关人员在操作公关礼仪时,时刻牢记的。它们也是我讲授公关礼仪概述时所要强调的重点问题。

公关礼仪是近百年来形成的社会高级礼仪。说它是高级礼仪,是因为它体现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它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的产物。公关礼仪,既继承和弘扬传统礼仪中的美好的言行举止,又吸纳了新时代的精华,具有时尚的新潮性。例如,“父母在,子女不远游”。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礼仪。我们继承和弘扬其“孝”的美德。但我们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父母在,子女可以而且应该远游,才有出息。这就是新的公关礼仪。

2)礼仪的特点:

礼仪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普遍共同性。古今中外,从个人到国家,礼仪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礼仪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规范,全体社会成员均离不开一定的礼仪规范的约束。

二是前后继承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历代的礼仪都是继往开来的,每一种礼仪都有其历史的渊源,一脉相承,并在继承中得到“扬弃”。

公共关系礼仪篇(5)

理解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对于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对公关礼仪的作用有过重要的论述。如: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大思想家荀子更是把礼与法相提并论,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所应了解和掌握公关礼仪的本质、原则和规范,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1公关礼仪的含义

公关礼仪是社会组织在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问、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达成共识,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行为准则。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塑造组织成员的个体形象,表现所在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体现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因此,它成为组织成员获得自尊与自信、社会组织获得承认与支持,以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手段。

1.2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际关系的发展史,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人们也就越加需要运用公关礼仪来调节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如今,大学生的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不断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从中学来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从家庭走向学校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在个性不断显现、自我逐渐张扬的同时,他们更加渴望获得真正的友情,展开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为了成功、有效、和谐、愉快和持续地与他人和社会进行接触,公关礼仪素质成了他们实现建立友情,发展友谊和了解社会的钥匙,成为他们完成社会化的纽带和桥梁。

第二、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人的需要

公关礼仪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在我们就人品与文凭问题对社会进行问卷的调查中,百分之百的企业回答是:人品重于文凭。在人品塑造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关键,而公关礼仪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公关礼仪素质也就关系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对大学生而言,举止庄重,进退有礼,仪容客观,执事谨敬,文质彬彬,稳健主动,不仅能塑造良好个人的形象,还会获得他人和组织认可与尊重,成为其社会化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高学历教育和低素质表现相矛盾的现象,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正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和成功的需要

公关礼仪是成功者潜在的资本。美国Syracuse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幸福》杂志所列的100家大公司的高级执行经理和人事主管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其结果显示,英国有93%、美国有96%的公司经理一致认为公关礼仪素质对于个人获得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企业和组织的活动中,团队协作是重要的特征之一,公关礼仪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造就迷人的个性,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高度的自治力和组织才能,提高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些正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和素质。

第四、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刚引进公共关系这门理论课的时候,礼仪文化还只是以讲座的形式走进大学校园。如今,随着人们对礼仪认识的提高和重视,许多的高校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开设了礼仪课程,而且还开设了公共关系与礼仪的交叉学科~公关礼仪。然而,作为一门新课程,其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完善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体系方面多下功夫,其做法是:

2.1完善校园公关礼仪环境系统

完善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体系是实现大学生提高公关礼仪素质的基本保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好的环境和氛围。如今,大学生公关礼仪习惯的培养应在硬环境投人基础上,更加注重校园软环境的建设,这包括:

第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中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一个平台,如:各种团队形式的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和组织的校内外公益活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对公关意识的培养和对公关礼仪知识、习惯、能力、要求的探索与学习。这种在做中学的过程,实质上构成了大学生们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提高公关礼仪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

第二、注重高校教职工队伍的公关礼仪修养。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人师表,即教职工队伍的公关礼仪素养是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教职工的公关礼仪形象应当是:对己注重仪容、仪表的修饰,使之庄重、大方、得体;对学生,应处处以礼相待,尊重为先,服务为先,从而提升各部门形象。高校,作为培养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对内对外都面临着一个组织形象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教职工队伍公关礼仪素质的修养是提升组织形象的重要措施。

第三、完善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

目前,高校每年都应用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一年一度的测评。从该体系设置的评分标准来看,应当加大德育素质的比重,同时应更加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类别、标准和要求。这种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激励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强制转化为自制,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品质。

第四、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面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2完善公关礼仪教学系统

公关礼仪是一门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并具有无限的感染力、生命力和传承性的文化体系。因此,公关礼仪课在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然面,在高校公关礼仪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公关、旅游、营销、文秘等专业将公关、礼仪课分别作为该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之外,更多的高校是把公关、礼仪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一百多人的大课堂,一般只开20个课时,无论在内容、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难以达到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要求,对此,笔者认为:

第一、以素质教育为本,科学制定公关礼仪教学计划。

公关礼仪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计划的职能部门首先应当明确公关礼仪课开设的必要性,无论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都应将公关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中;其课时量和时间的安排应当根据大学生培养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专业的需求,就业的需求,综合进行考虑;公共关系课、礼仪课不论是单独开设,还是交叉开设,在有关专业或科目的教学中,理应将公关礼仪的内容与专业技能培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作为素质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培训,都应有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纳入系统的学生教育过程当中。

第二、把握课堂教学,丰富公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公关礼仪的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且多元化得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以公关礼仪的形象做到以礼教学,即以礼的姿态、礼的语言、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和形象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的公关礼仪资讯和信息;利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辨别失误和提高做事的才能;利用小品演示和模拟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关礼仪的作用和其带来的快乐与和谐;利用专业培训,将公关礼仪知识与专业技能密切结合,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就业历程和职业生涯中去领略公关礼仪修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公共关系礼仪篇(6)

礼仪是从属于公共关系学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子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社会组织塑造组织形象的科学,礼仪作为子学科塑造,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的则是个人形象。

礼仪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因为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讲,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讲,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适用艺术,是一种交际方式和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礼仪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从团体的角度来讲,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礼仪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公共关系礼仪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今天,我们提及主持活动或主持人,多数情况下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活动和节目主持人。其实在广播电视产生之前,就有主持活动,自然也应该有主持人(也许在当时并不称之为主持人,但他们的工作程序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主持人)。

早在上古时代,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就记载过早期准主持人的原始主持活动。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掌管各种乐事活动的专职乐官,他们的职责就包括“凡乐掌其序事”和“凡乐成则告备”(见《周礼•春官•乐师》),即安排音乐歌舞的演奏序次,演奏始末要向王公宾客宣布等。这些古代的乐官们已具备现代文艺节目主持人的一些职责、程序,可以认定是当代主持人形式之祖。佛教高僧开堂讲经也是一种主持演说形式,特别是“唱导”(一种说唱兼具的演说形式)的出现使其步入一个高层次。梁代僧人慧皎撰写的《高僧传•唱导论》就唱导的原则、方法、技巧作了十分精辟周详的论述;对主持该活动的“导师”提出应具备“声、辩、才、博”四个基本条件,并指出了唱导主持中常见的毛病与失误。他的这些论述开创了主持讲说理论的先河,是我国古代主持活动和主持研究的典型案例。戏剧演出中的参军色的登场,则标志着典型意义的主持人的面世和我国古代节目主持技艺进入成熟高级阶段。流行于唐代的“弄参军”,是一种表演形式,类似于现代的相声、小品。宋朝,“参军”成了名副其实的主持人,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到其主持程序包括念“致语口号”、“参军色作语句”和致“放队辞”等。再后来,“参军”就演变成近代的“司仪”,活跃于宫廷或民间红白喜事、鬼神巫术或茶馆厅堂之上。

从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现代公共关系的诞生,公共关系活动普遍展开,并走向成熟,而公关礼仪活动是现代公关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关礼仪主持人的优秀表现对公关礼仪活动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现代公关礼仪主持活动和公共礼仪主持人的规律性探索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对主持理论的丰富,一方面它从新视角阐释了公关礼仪活动的开展。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虽是一种年轻的主持活动,但从它诞生开始就广受学者关注,节目主持理论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公关礼仪主持理论却少有人问津。从与古代主持活动的沿承关系来看,节目主持与现代公关礼仪主持都是古代主持活动的延续,只不过借着大众传播的东风,节目主持发展得比较快。现在的主持人研究是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为主的,从有声语言传播的角度而言,节目主持人与礼仪主持人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节目主持人研究成果可以为礼仪主持人研究提供借鉴,而公关礼仪主持研究也丰富了现在的主持研究理论。

公关礼仪学中涉及到公关礼仪活动的部分,大多是从公关员或活动策划师的角度去探讨公关礼仪活动的开展的,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站在礼仪主持人这个新视角对公关礼仪活动的开展进行阐释,这对以主持人作为主导的公关礼仪活动形式更具指导意义。

从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的实际出发,根据公关礼仪活动主体及其应酬对象的不同,我们可将公关礼仪活动分为若干类。然公关礼仪活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类活动又可以采取相同或不同的形式,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公关礼仪活动在具体的主持实践中,一定存在差别,有些差别还特别大,比如政府组织的新闻会与家庭舞会的主持怎可能雷同?因此,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探讨礼仪主持人的主持行为的,在“不同”之中找到他们的“共通”处,这也是多数理论研究的方法,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应该有对某一具体形式的公关礼仪活动主持进行“微观”的理论探讨,以更好地指导其实践。

从社会需求来看,专业的、优秀的公关礼仪主持人非常受欢迎,然而目前我国礼仪主持人队伍良莠不齐,一些自身条件不错的主持人也很难有机会得到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因此,礼仪主持人的培养也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根据对北京、郑州两地公关礼仪公司的调查来看,礼仪主持人以兼职居多,声音、形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公关员,高校学生,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编导等与公关礼仪公司合作,参加礼仪活动的主持工作。近些年,由于公关礼仪活动的繁荣,礼仪主持人的需求量也加大了,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在礼仪活动旺季一度出现从周边城市借调礼仪主持人的情况,礼仪主持人的薪酬也相对较高,“在上海市非全日制工种薪酬价位中,婚庆司仪每小时薪酬高达200-850元”,因此不少兼职主持人开始转为专职礼仪主持人。礼仪主持人职业的兴起与繁荣以及礼仪主持人自身素质的不完备,呼唤社会建立规范的礼仪主持人培训机构。另外,在高等学府设立相关专业,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礼仪主持人才,浙江传媒学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有公关礼仪方向,我国部分民办院校的播音专业也开设有商务主持、礼仪主持等方向,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学者关注度不足,高校的公关礼仪主持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完善。据统计,我国高校当中开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有200所以上,而近几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如果高校在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同时,观照到礼仪主持这个领域,或者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礼仪主持方向,并做大量系统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促进公关礼仪主持理论研究,一方面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播音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总之,现代公关礼仪主持研究是对礼仪主持人主导的公关礼仪活动主持行为的宏观观照,它借鉴了播音与主持理论和现代公关礼仪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时运用到了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艺术学、公关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对现代社会新兴的公关礼仪活动以及公关礼仪主持人的理论回应,也是当前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礼仪篇(8)

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辅助者,必须完成各种有助于领导管理,决策的工作与事务,这种工作特性决定了秘书

工作是一个外向性的岗位,秘书人员必须在各社会组织的公务行为中广泛地接触各色人等,处理各种关系,安排

各种活动,这些行为都含有礼仪的内容或直接就是一项礼仪活动,如迎送客人,宴请等等.因此,作为领导的浦助

者,秘书与其他职能人员不同,他必须代领导处理各种交往接待事宜,礼仪内容贯穿于秘书工作的全过程,它在秘

书的全部工作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秘书人员的其他工作结成了特殊的关系)

秘书礼仪工作的意义

(一)礼仪是秘书工作与生俱来的职能之一

从秘书_L作产生那天起,"礼仪’,便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礼仪的内容和方式有了巨大

的变化,秘书人员礼仪素质和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要求也有了相应变化,但无论这种变化多么广泛,多么深刻,礼

仪工作从未离秘书工作而去.

秘书工作起源于奴隶社会,当时的史官可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秘书人员.史官执掌的工作内容极其宽泛,其

中的重要职责便是负责主持祭祀婚冠大礼—这是典型的礼仪内容.到了战国时期,《周礼》详备地记载了周朝

史官的职务和分工,这使我们了解到"史官"的工作内容与"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今天看去,将史官定为"秘

书人员’一或"从事秘书性质工作的辅助人员"是较合适的,而礼仪则是秘书工作的当然内容.

为了更好地辅助领导决策并处理事务,秘书承担了与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打交道的任务,这个任务中的一切

安排打点是礼仪工作的主要内容."礼"的起源,也与原始社会中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分不开.秘书以执掌祭祀

来为领导权威的决策行为和国家重大活动作准备,作铺垫,作为行动的参考系数.领导权威无论是表示"顺天承

运",还是具体紧张的日理万机,在当时,总缺不了这种形式的辅助,因为这种形式对领导权威行为的合法性和合

理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可见,礼仪原是秘书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礼仪在生活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秘书工作对领导负责,技术水平高,工作质量好,办事效率快固

然是秘书人员的重要素质体现,但礼仪行为的得当,职业形象的得体,也是领导决策获得成功的有效因素.秘书

的形象会影响客人或员工是否接受你们的要求或想法,通过秘书的态度,姿势,仪表,谈吐给对方留下重要的印

象,甚至是关键的印象.饱满的精神,真诚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得体的举止本身也就是秘书人员素质高,业务精

的体现.一般说来,领导之所以选聘秘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礼仪的需要,在礼仪的层面上开展工作,从而辅助领

导进行决策活动.领导的决策往往是刚性的,强硬的,在具体执行中不容许有任何伸缩,而秘书的礼仪却是柔性

的,弹性的,它可以缓冲决策的压力,调节决策带来的紧张,沟通因决策而产生的误解隔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

礼仪总是人们共同的需求.因此礼仪对秘书工作具特殊意义.

(二)礼仪是秘书公关的辅助手段

利用宣传和传播的手段,使一个社会组织和它的公众相互了解和适应,这便是公共关系的任务.秘书工作起

着信息的汇总和传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树立组织及秘书本人在各界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和信誉,是秘书公关的主要内容,在公共关系中,要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礼仪,应努力发挥礼仪的优势来为公关

服务.礼仪可以调节感情,关系,这与公共关系"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to的宗旨是相一致的,公关

的对象具有不同层次,但无论是什么群体或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不能撇开礼仪搞公关.拙于策划会使

公关实务失败,而疏于礼仪同样不能使精良的策划得以完满体现.可以说,公关是礼仪最适用领域,对礼仪的领

悟,把握和运用程度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公关实务的操办水平.同时,公关作为一种以传播手段来协调组织与公众

之间关系的行为,不假以礼仪,也不能实现传播的双向信息传递.而由于公关活动中公众始终是变化着的,不定

的,问题形成时有公众对象,问题一旦消失,这层意义上的公众也随之消失,所以,礼仪总在各种公众对象中以新

鲜的,积极的感觉体现,极大地帮助了公共关系的实施.公关对象的多种多样,形成了不同的员工关系,顾客关

系,媒介关系,股东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名流关系[[1l等,要适应这不同的关系,依靠顺意公众,转化逆意公

众,争取边缘公众,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这绝对少不了礼仪.

公共关系的另一实务活动就是将社会组织的信息传播给公众,并把公众的信息反馈给社会组织的决策层,秘

书要做好辅助决策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传播沟通有多种形式,

然而人际传播还是最基本的,没有人际传播,便是大众传播也不会顺利进行下去.人际传播,无论是通过仪表服

饰,语言,举止等媒介进行,还是通过电话,电报,书信等书面性媒介进行,都离不开礼仪表现,可以说,礼仪是传播

的重要媒介.礼仪在公关实践中塑造着组织的形象,创造着组织的信誉.它可以帮助体现一个组织的坦诚热情,

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可以承载这种态度,有了这种真诚的礼仪表现,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争取支持的公关目的.

所以,礼仪在秘书的公关行为中具有关键意义.

,礼仪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一)秘书礼仪与秘书辅助领导

辅助领导是秘书的天职,辅助领导的手段多种多样,以礼仪辅助领导是其中之一.

领导是决策者,并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威,这使领导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领导又因作为一种机构的代

表,权力的象征,需要在行事时有相关礼仪的配衬.秘书的岗位,紧贴领导,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由秘书安排各

种礼仪事项,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了.礼仪是秘书的常务工作,在辅助领导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对礼仪程序作妥

善安排,使领导在具体的活动中既体面又掌握主动,是秘书工作者办事能力的反映.如A企业的经理与B企业

的经理在n企业晤面,秘书在事先将有关时间,地点 通知对方,并认真打扫好会客室,安排好茶水和午餐,准备好

相关文件材料,精神饱满,态度从容地迎接s企业的经理并将之向n企业经理介绍,使会晤在以秘书为主营造的

良好气氛中进行.这个开始也许会给整个晤面的结果带来影响.礼仪的周到,使人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双方开

诚布公,容易促使事情成功或好转.在某些重要场合,领导需有些象征性的行为,如剪彩,奠基等,秘书必然要在

事先作好准备,将必要的工具装饰好,地点选定并完满考虑到在象征完成后领导的合理退场.这种礼仪性

的安排,虽属工作中较琐碎一面,却不可不做,而且事虽小却影响大,为领导个人,为企业都塑造了形象.当然,秘

书只隐在这些体面的礼仪背后,秘书工作的特性之一是潜隐性.即使秘书人员代领导前去慰问,拜望某人时,起

的也只是礼仪象征的作用,是代领导行事而不是以秘书本人身份行事.即使秘书的良好态度和典雅举止吸引了

客人,客人仍a先记着的是"某公司有个好秘书",而不是"某秘书在某公司".所以,礼仪工作做好了,是在很大的

程度上提高了领导的工作效率,实现了领导的威信.至于平时的文书往来,其中涉及到的文书礼仪,包括礼仪性

的内容和礼仪套话更是秘书为领导服务.辅助领导决策的一个常规工作,秘书必定要掌握这些知识,并要能娴熟

地运用,以使自己更好地尽到秘书的责任.

(二)秘书是某个社会组织中专为领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辅助者,社会交往活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秘书

工作的特点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是他的服务对象一一领导,还是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要形成的各种关系,

归根结蒂,都是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不同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体现,恰当地运用礼仪来理顺关系,对秘书工

作总体效益的提高大有帮助.

首先,秘书与领导形成了紧密的固定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十分重要.双方在最初接触磨合的过程中都会小心

翼翼,而一且觉得不称心会立刻撒手.反之,一旦发现配合默契,便越发珍惜和依赖这种关系.从理论上说来,领

导与秘书的关系越紧密,就越富有工作创造力,但在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关系紧密了,有时也就结成了一种同盟,

可能反而有碍甚至破坏企业或国家的利益.因此,规范领导与秘书的关系,除各种原则制度的保障之外,礼仪自

古就有的"别异"作用,仍有现实意义.礼仪可以帮秘书工作者把准自己的地位,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播越,不轻

浮.尊重领导权威,尊重领导意见,按正常渠道上情下达沟通信息,同时也在礼仪中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

其次,作为管理层中的中介部门,秘书还要与各职能部门和外部世界联系沟通,良好的礼仪在沟通中有助于

消除隔阂,增进理解.由于身处领导近旁,会使其他人对秘书有特殊看法,秘书人员这时除了以诚相见之外别无

他法.以诚相见不仅是感情的真挚,也包括礼仪的周到.如尊重对方的地位,理解对方的处境,同情对方的闲难,

赞赏对方的成就.通过这些取得对方的信任.

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礼仪又是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得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品质,这是许多社会

组织重视礼仪工作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不成功的谈判与合作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大局出发,从长

远出发,或可以做到买卖不成友情在,或可以用原则和礼仪击退交往中的不正常行为.

(三)秘书礼仪与秘书自身提高

礼仪是社会的规范,秘书礼仪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牛L仪的学习和掌握,不仅可以提高秘

书工作者个人修养,还可由此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由于工作特点,秘书人员的地位特殊,他既在单位内部起联系沟通作用,又在社会上成为本单位的窗el和代

表,所以礼仪在秘书人员身上是"全方位"地体现的.首先,秘书人员的个人礼仪应讲究.他是在一个"外向’性的

岗位上,与多种对象打交道,如果不修边幅,不注重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来访者或被访者的情绪并影响办公室同

事的情绪.所以许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衣着,饰物,化妆品都有规定.这种规定,当然不是针对某个秘书人员个

人,而是针对秘书这个岗位的.此外秘书工作者的礼仪知识,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对在不同情况下的礼仪要求

应有较多较完善的掌握.要在礼仪活动中分清主次,内外,把握各种分寸,分量,要对各国,各地,各民族,各宗教

的文化风俗礼仪习惯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尤其在21世纪,人类进人了一个新纪元,对许多客观事物

的理解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保护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礼仪行为也必须跟这种认识

结合起来.倘在给外宾送礼时,把动物毛皮当作贵重礼品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酒宴上的山珍海味,也有许多

不该成为餐餐之徒的腹中之物.礼仪活动中若缺乏这种现代意识,是会使整个礼仪水平都大打折扣的.可见,礼

仪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远不是懂外语,会电脑,人漂亮就能够胜任礼仪工作的.它的文化内涵十分精探并总

是与时俱进的,秘书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在礼仪场合游刃有余.

秘书礼仪说大也大—它在秘书的全部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说小又小—它总是琐碎地体现在细

枝末节上,研究这个问题,以促进秘书工作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与世界交往,与国际接

轨,迎接新一轮国际挑战是很有帮助的.

公共关系礼仪篇(9)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是道德的标准、教化的手段和是非的准则。它在政治关系和人伦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有威严的功能,也有亲合的作用。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文明的‘礼’是以‘敬让他人’为其精神,以‘温良恭俭让’为其态度,以对行为举止的全面礼仪化修饰为其节目的文明体系。”①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文明有礼的中国人精神风貌的窗口。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化城市,良好的公共文明体系,特别是在城市环境、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水平、市民行为素养等方面的文明程度,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那么,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底蕴核心要素的“礼”,对于作为国际化城市核心要素的“公共文明”有何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中国礼文化的精神内涵,经过创造性转化,完全可以适用于现代公共文明建设,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发扬光大。而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的公共文明体系,融入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礼”的精神之后,将更加彰显中国特色。

礼的精神――尊重和礼让他人,完全可以转化为现代公共文明的基本原则

礼起源于中国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广义的礼泛指典章制度、一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狭义的礼主要指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即礼仪、礼节、礼貌。中国儒家思想体系中的礼,其基本精神就是尊重和礼让他人。《礼记・礼运》说:“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礼是人的一种和谐共处关系的反映,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礼让这一美好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形式。人类的道德自觉力量源自于礼、也镶嵌在礼之中。孟子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这说明,礼与“仁”一样,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他律和自律的结合。其含义有二:一是要有尊重他人的态度,把他人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看待。二是在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在行为上有对他人利益的让度。而对他人的主动礼让精神,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自觉基础上的、通过自我克制而换取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和谐的自律行为,这种自律源于人对于人之为人的本质的觉醒和对人和社会的一种情义。在这个意义上,礼最具有公共性品格,礼使人们增强了社会的公共意识,培育了公共精神和公共生活领域中的文明素养。北京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城市化、国际化、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之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人员流动加速,国际交往活动的范围和频率不断扩大;人口规模不断加大,城市环境、交通秩序的压力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精神的需求不仅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迫切和强烈。这集中表现为社会各界对打造城市公共文明体系的强烈需求和愿望。

公共文明是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公共生活领域的集中体现,基本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现实生活中,尽管公共生活领域急剧扩大,人们的公共意识却极为淡薄:一些人在聚会、商谈等日常交往中,喜欢自我独白,缺乏倾听和理解他人、与他人达成共识的诚意;城市公共生活中存在乱吐乱扔、乱拥乱挤等对公共环境漠不关心的现象;在利益面前蜂拥而上,缺乏基本的礼让精神等。这些都说明,尊重和礼让他人的精神,仍然是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突出问题。从北京奥运筹办以来持续多年开展的环境文明、秩序文明、礼仪文明、观赏文明、服务文明五大文明行动来看,其基本精神就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这些渗透于公共文明中的礼让精神,又集中体现在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这些现代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离不开中国礼文化中尊重和礼让他人精神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礼文化与现代公共文明是一脉相通的。

礼仪教化的方法――从日常生活行为细节抓起,完全可以运用于加强公共文明建设的措施

在儒家看来,礼仪教化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开始,体现于人的言行举止的细节中。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其言行举止都是社会互动的文化符号,身体的一举一动都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表达对他人的礼仪,影响人伦关系的社会行为和文化符号。《论语・乡党第十》向我们展示了孔子身体力行所做出的示范:“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孔子见了乡亲,并没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而是温和而恭谨,好像不太会讲话的样子,但在朝廷祭祀和朝廷议政时,却雄辩滔滔而又谨慎明确,这是他人人平等、一视同仁思想的自然流露。“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他参加乡饮酒礼,必先礼送老年人起身,才走出来,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乡人举行驱逐疫鬼的风俗活动,他穿着官服站立在东边阶梯,这是对先祖五祀之神的诚敬。从生活细节抓起,从言谈举止抓起,使身体的一举一动都表达辞让之心,从而在生活小事中展现仁者的最高境界,这是孔子的良苦用心,也是他的中庸之道。

城市的公共文明,涉及环境面貌、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水平、市民文明素质等等,覆盖各类公共场所,千头万绪,从何抓起?孔子倡导的礼文化告诉我们: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抓起,人人发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风尚。从北京近些年来文明风尚建设的经验看,正是遵循了这样一种小切口、大纵深、全覆盖的思路。从细节抓起,从门槛低的事情做起,并不是降低公共文明建设标准;从高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强调把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落实到言行举止的细节中。这正是儒家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第二十七章》)的意境。

礼仪教化的途径――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完全可以推广于公共文明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

礼文化在注重其礼义精神的同时,还注重其礼仪规范的建构。儒家对礼仪规范的重视和向往程度表达了对建构人类礼仪社会的情结。广义的礼仪规范涵盖古代中国的政典、官制、民政、教育、司法、赋税、兵役等方面,狭义的礼则涵盖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如冠(成人礼)、昏(婚礼)、丧(丧葬礼)、祭(祭祀礼)、朝(君臣之礼)等。礼仪规范不仅与人做什么及如何做紧密相关,而且与人成为什么即人之为人的本质紧密相关。为此,礼仪规范具有普适性、公共性的品格,是制约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过程的当然之则,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群互动的基本保障。在儒家看来,社会就是人们相互尊重礼让的一个场所,人就其同群的本性来说其本质就是一个礼仪性的存在,“社会在孔子的构想中成为一个宏大壮阔的礼仪活动”。②同时,礼仪规范也是完成化民成俗的关键所在。礼教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规范的权威,培养人们一种对于规范的职责义务的无上敬重心,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第十二》),自觉克服各种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诱惑。当认同并遵守礼仪规范的人越来越多并超过一定临界点时,这些规范就内化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并形成社会礼俗。这些礼俗又成为培养民众良好素养的土壤,产生不教而化的效果。

当今北京和中国社会一样,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社会成员高度流动,人与人之间关系呈现广泛接触、转瞬即逝并且萍水相逢化,人们一旦违反道德很容易逃避处罚和制裁,社会的非正式约束机制薄弱。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机遇和挑战增多,人们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大大增长。在这最需要社会规范的时刻,社会规范却偏偏更少了,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实现新的社会整合,减少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社会必须有一个确立制度规范的过程。

孔子倡导的礼仪文明,经过创造性转化,完全可以适用于现代公共文明的制度建设。“礼教”的意义在于重视制度规范在塑造人们观念的作用,强调制度规范建设本身的人文内涵和教化作用,把制度规范作为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并通过启发人们的人伦自觉,使制度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针对当前公共生活领域急剧膨胀、人们在公共领域的交往迅速扩大的现实,加强对各类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建设。通过公民自觉参与、协商,按照尊重礼让的精神,在机场、车站、商场、等各类公共场合,制定不同的公共文明礼仪规范,引导和约束人们的公共行为。总之,应当借鉴中国礼文化的宝贵经验,根据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制定覆盖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使人们在公共场所的一切行为均纳入礼仪规范之中,并在礼仪规范的引导下获得公共行为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秩序,形成和谐稳定的城市公共环境。(作者分别为: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副教授)

注释

公共关系礼仪篇(10)

我国是“礼仪之邦”。奠基之作是“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孔子倡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的经典名言是:“不学礼,无以立”。对此,荀子在《礼论》中作了诠释:“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还说:“礼,天之极,地之道,人之矩”。这就是礼仪的社会价值。简言之,不学礼仪,难以立人、难以立事、难以立国。礼仪,是做人、办事和治国的规矩,显示了礼仪的巨大功能。

用当代的话来说,礼仪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美好行为举止的总和,是人们言行的规范。它有三点含义;一是在时间上是千百年长期形成的。如我国春节的礼仪,相传尧舜时期就开始了,社会生活中的婚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丧礼(披麻戴孝、三七致哀、子女谢步)、官礼(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都源于周公、孔子时代,历史悠久。二是在内容上是指美好的行为举止。因为历代都有各种礼仪,经过时代的变更、优胜劣汰,那些反动的、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礼仪,逐渐淘汰,把那些美好的、文明进步的礼仪继承下来。所以“礼仪”是正面的褒义词。三是“总和”,是指礼仪文化,它贯穿和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讲的“相道”(吃有吃相、穿有穿相、扮有扮相、走有走相、坐有坐相),就指林林总总都要讲礼仪,不可失礼失态。

礼仪的五个特点

一是普遍共同性。古今中外,从个人到国家,礼仪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礼仪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规范,全体社会成员均离不开一定的礼仪规范的约束。

二是前后继承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历代的礼仪都是继往开来的,每一种礼仪都有其历史的渊源,一脉相承,并在继承中得到“扬弃”。

三是个性差异性。有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民族、各个地域、各有千秋。

四是时展性。任何礼仪都有显明的时代特色,礼仪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但礼仪也是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礼仪文化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礼仪还与国际接轨,各国的礼仪互相交融。

五是标准多元性。由于礼仪的五彩缤纷,评论礼仪的标准也多元化。如“四个不同”(时代、国情、场合、对象不同,礼仪也有所不同);还有“入乡随俗”、“双方认可即礼仪”。不过,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凡是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利于双方交往的言行或习俗,都是符合礼仪规范的。

现代公关礼仪的职能

一、塑造形象: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个方面。

二、沟通信息: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二职能,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仪表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

其中:一个信息的传递=7%词语+38%语音+55%表情

三、联络感情: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三职能,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款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真诚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场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颗真诚的心,方能收获温暖。

四、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四职能。

社交礼仪的原则:

一、真诚尊重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实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二、平等适度的原则: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不要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要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

三、自信自律的原则:自信是社交场合的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强者不自惭,遇到磨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

四、信用宽容的原则:信用即讲信誉的原则,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场合,尤其要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廷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的事,要说到做到,即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容许别人有行动与见解自由,对不同于自己和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是最好方法。

现代公关礼仪的表现

一、语言类礼仪:可分为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三种礼仪形式。

语音类:是通过不同的语音来表示礼仪的意思,即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色、语速、声调等来暗示不同的意义。首先声音表达要让人感到真实、朴实、自然;其次音量要控制得当,需轻柔时勿高昂,需低沉时勿喧哗;再次音调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谐有致。

口头类: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的各种礼仪,即以谈话的方式表示礼节。表达要注意时间原则、地点原则、对象原则。

书面类:是通过书面语的方式表达的礼仪,用于非面对面人际交往时所运用的。通过感谢信、贺电、函电、唁电、请柬、祝辞等书信形式来传情达意。有二大特点:一是礼节性;二是规范性。

二、身体语言类:分为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

表情语言类:通过人的脸部各种各样的表情来传递的礼仪,人的脸部是人世间最丰富多情的一道风景线,包括眼、眉、嘴、鼻、颜面肌肉的各种变化以及整个头部的姿势等。比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语言中语汇最丰富的,“眼语”是像灵魂的一面镜子,通过其可以观察到对方是否喜欢你、支持你。所谓深沉的注视表示崇敬,横眉冷眼指仇敌,眉来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

动作语言类:通过人的各种身体的动作传达礼仪。人的身体动作非常多,有手语、肩语、腿语、腰语、足语等。其中手语是语义中最丰富的动作语言,如用大拇指表示赞扬、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视;在人背后指点表示不礼貌;拇指朝上表示好,朝下表示坏;向上同时伸出中指和食指成“V”字,表示胜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表示OK。

三、仪表语言类:通过服饰、物品等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一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首先,服饰和物品昭示着社会风尚。其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美的演绎。

四、洒宴类礼仪:通过设宴酒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一种礼节,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亲朋好友已成为惯例。一则通过美味佳肴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意。二则通过宴席上种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礼貌,以求此后友好的发展互相的关系。

现代公关礼仪的类型

一、内外区分:国内礼仪和涉外礼仪两大种,着重于礼仪服务的对象的内外区别。前者指本国范围内通行的一些礼仪规范和区域特征;后者指参与外事活动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二、从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可分为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个人社交礼仪。

内务礼仪:在家庭中,亲朋好友之间应酬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家人间的问候、祝贺、庆贺、赠礼、宴请等。

公共关系礼仪篇(11)

二、云南少数民族礼仪认知维层的三重道德教育

(一)公共道德教化

人类社会具有群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这两个属性都要求人类社会需要相应的社会规则秩序来对社会进行规范,以此维持人群的有序生活。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制度规范的两种主要形式,法律制度通过强制的明文的方式来对社会秩序进行管理,相对于社会生活中形形的各种事件,法律制度的威慑和管理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能力是有限的。社会秩序的维持需要公共道德意识潜在的强大的意识规范能力。虽然云南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崎岖的山区和偏远地带,但是民族地区和外界的交往并没有隔绝,另外区域内部的民族之间和族群内的公共关系处理仍然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来规范,因此许多民族的道德认知都在民族礼仪禁忌内有所反映,如爱护环境、礼貌待客、邻里互助等。以爱护环境为例,壮族是云南地区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社会演化中,壮族以稻作为生,稻米是壮族人的主要食粮,因此对于保护稻米的青蛙,壮族人具有特殊的感情,有的地区甚至设置了“敬蛙仪”,以此来表示对青蛙的爱护和珍惜,壮族人通过特殊的礼仪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生灵,他们认为自己的寨子也有神灵,而寨子旁边的森林就是神灵的安神之所,因此该民族很忌讳对该片树林的砍伐和放牧,哈尼族对森林的礼仪禁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纳西族多信奉东巴教,讲究自然崇拜,受到,纳西族对环境有很多礼仪禁忌,包括森林、野兽、水源都有禁忌,如在水源内不准倾倒垃圾、不准洗涤脏污物品等,通过各种礼仪禁忌,纳西族传递了爱护环境的公共道德意识。从文明礼貌来看,傈僳族十分注重礼节,其族人在路上行走颇讲礼仪,同辈人要招呼,陌生人要谦让,如果路遇长辈,晚辈更要注意谦让。礼貌待客是傈僳族的传统美德,到傈僳族人家做客,总能让人对其热情和礼貌印象深刻。和谐相处是傈僳族的传统礼仪文化,如果有人在山村某处挖了一条沟,砍了一排木,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的耕地打记号,其他人就不会再打这块土地的主意。在壮乡,客人来到家中,不论男女老少,走过客人面前时,都必须恭敬地对客人说一句“过你面前了”表示歉意。土家人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客人,只要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酒。回族人有自己的待客之道,除了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外,主人往往要通过特有的盖碗茶来招待客人,通过庄重的待客礼仪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在邻里关系方面,云南少数民族非常注重互助关系的建立。礼仪之道讲究有来有往,云南佤族很是重视邻里关系,每当有佤族家庭盖房时,众人往往都会无偿相助,而主人家对于别人相助的茅草、大米、酒肉等物品,在别人家有事时,也会以同样的物品同样的数量去回送,这便是佤族特有的“阿佤礼”。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也会在邻居新房盖好时,提着礼品去祝福和庆贺。笑是独龙族友好的象征,无论是见面、入室、送客,独龙族人都会面带笑容,若有外族人来到独龙族,好客的独龙族人都会提着礼物来探望,虽然礼物简单朴实,却是独龙人热情好客的象征。云南怒江两岸的怒族,待人处事十分和蔼,在路上,无论遇到生人还是熟人,都主动让路,并低声问好。客人进家时,全家起立鞠躬,客人辞行时,全家起立恭送,并把客人送到寨边的大路上,打水时,遇到老人和小孩,让他们先打,离家较久的人,归来时总要要给寨子里年岁较高的老人和小孩捎带礼物。等等,云南诸民族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礼仪礼节内浸透的道德意识为各族人民树立了与人、环境等方面的公共道德规范,使各族人民在长期杂居中形成了和睦相处的族群关系,保持了民族团结。

(二)长幼有序的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美德是现代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家庭伦理道德主要体现在家庭的各种关系上,良好的道德意识有助于家庭中夫妇、兄弟、父子之间的关系和睦,同时也是家庭之间和谐关系建立的基本前提。云南少数民族在礼仪中对这些内容都有清晰展现。在云南,多数少数民族注重家庭关系,在家庭道德方面有良好的礼仪风俗。他们通过各种礼仪方式来体现家庭中的道德思想。无论是哈尼族、纳西族、佤族还是布依族,其礼仪风俗都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道德意识。哈尼族对尊老敬老极为看重,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在家里,哈尼人都会对老人谦让恭敬,并规定了诸多禁忌,如不从老人面前走过、不在老人面前高声喧哗等。纳西族对老幼尊卑也有深刻的认识,纳西族家庭对座位并无严格规定,但是在其日常座次中,总会留下老人的优先位子以示尊敬,即便是戏耍休闲的檐廊,看到老人,年轻人也会遵守一定的礼仪,注意为老人让座,在老人面前高跷二郎腿更是为人不齿。云南佤族素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其民族礼仪也在多处体现了尊老思想,在逢年过节,佤族人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要带上煮好的糯米饭、鸡、芭蕉等,放在小矮桌上,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推到父母面前,请父母享用。在佤族地区,无论平时与父母有多大矛盾,人们都还能原谅,如果这一礼仪未做到就会受人指责。佤族人的尊老在其对待祖父母的礼仪形式上尤为明显,佤族的祖父母往往在家中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祖父称为“达”。“达”起床前,儿孙辈都会把他的洗脸水和漱口水准备好,并在早晚饭时为其准备好烤茶,佤族人通过自身对老人的礼节仪式向小辈人传递了其尊老敬老的家庭道德意识。关于家庭之间的道德意识,布依族民间说道“父母去世后,由哥嫂抚养弟、妹成人,长兄为父长嫂为母”,通过哥嫂的责任划分及弟妹对哥嫂的位置认定来确定家庭主要的道德伦理关系。平时就餐,布依族父母也总是教育孩子,要让老人坐上席,小的为老的盛饭、夹菜等。各族民众通过礼节礼仪中的言传身教向晚辈灌输了家庭道德意识,树立了家庭伦理道德的榜样,孩子们也通过父辈对礼仪礼节的实践带来的良好效应而深切地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民族伦理道德通过各种礼节礼仪而得以代代传承。特别是在人生重要的礼仪中,各种礼仪形式更是体现了浓浓的家庭伦理道德思想。诞生礼是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礼仪,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礼仪来祝贺新生命的诞生。土家族的婴儿出生后,其父亲需要抱鸡到外婆家报喜,而外婆家则按性别给外孙准备礼物。京族婴儿出生后,其父亲也需要备办肉、鸡、米、姜、酒等物,送到外婆家报喜,称为“报姜”。傣族小孩满月,父母要为之举行拴线礼,小孩身着新衣,祭祖后为之拴线,并请年长的亲属,如舅父母、祖父母命名,然后宴请亲友。诞生礼对外家的各种礼仪反映了少数民族民众对姻亲伦理关系的重视,有助于家庭道德伦理关系建立,维护家庭内外团结,是家庭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体现。婚礼礼仪也是人生的重要礼仪之一,关于道德思想意识的礼节礼仪自然不可缺少,阿昌族的婚礼上,舅舅要回家时,新郎家要给他“外家肉”,表示不忘外家。凉山彝族的婚礼上要唱一首说教诗歌《色呀》,整首歌由各种经验和比喻组成,如“当家三年认得盐米贵,养儿三年认得父母恩。不会养儿向雀儿学,不会说话就找画眉”。正是在各种不同的礼节礼仪中,云南少数民族对民众完成了爱心教育、文明礼貌、劳动的家庭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