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少年文艺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4 03:17:30

少年文艺

少年文艺篇(1)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江苏省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002-0365

国内刊号:32-1055/I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少年文艺篇(2)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32开

国际刊号:1004-0889

国内刊号:31-1179/I

邮发代号:4-68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少年文艺篇(3)

但是,当苦难无需再被忍受,让人心动的理想形式就在眼前,没有人还愿意停留在那里,我们有权利,甚至可以说是有义务,去选择更好的。

我们知道,一定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追求着精神上的美好家园,有着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而来的人生境界和审美趣味,向往着中国的古典、闲适和儒雅,可是却身着各“流”的衣装、日夜于网络、音乐、大片和快餐店之中自得其乐,或者面对沉重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家长和老师的威严,沉溺其中抽身无力欲罢不能。断裂的文化层面和跳跃的时代步伐,造就了21世纪中国的年轻人,有着与其他人群截然不同的内心和行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悲欢。他们一直在寻找和感觉着自己的存在,或者是一面旗帜,或者是一个方向,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

所以,《少年文艺》要从众多纷繁芜杂千人一面从内心到每一个毛孔都雷同的杂志中脱颖而出,做一份真正具有独立个性的刊物。

少年文艺篇(4)

一、概述

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认知。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体系,渗透到人的健康发展,才能称之为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人只拥有知识,却不具有人文素养。如今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中学校园里,因为课业繁重,过多的考试和作业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一些学生把很多时间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人文艺术知识的积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不屑一顾;沉迷于肥皂剧的无聊剧情,却对身边的美术展览视而不见。浮躁心理造成他们忽视了学习人文学科的课程,但人文素质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这个层面上讲,学校、家长、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棒使中小学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美育长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项评比都与成绩挂钩,“成绩不行说什么都没用”,往往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出路成问题的学生才报考艺术专业。中学阶段的这种教育状况,造成了一些学生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种畸形成长,他们好坏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识,一旦进入大学,这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这种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自我封闭式的修身养性,而是在接受智育的同时伴随美育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心灵世界的塑造来说,艺术教育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调研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在综合素质修养和人格上存在很多滑坡,这和美育的缺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向人们昭示人生的意义,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万物立言,而不单是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抒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渴望、对不幸的同情、对和平的追求、对正义的讴歌、对残暴的愤慨、对邪恶的鞭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中学生充实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宣传画《你加入了红军吗》曾激励过无数爱国志士血染疆场,为国捐躯;中国抗战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与其他优秀抗战文艺一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全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鼓舞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使面对它的每一位观众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冲击,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切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每个人要适应社会所发生的这一系列改变。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每当一种新科技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需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虽然智商对于追求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决定人们走向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但关系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缓解学习压力,对将来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对一位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教育专家、社会学家认为,艺术教育同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共同构成牵动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学是培养和发展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当今中国飞速发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然而,面对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们不能只重视抽象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而忽视感性的艺术知识和能力,这向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审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审美思想、文化素养、生活积累、艺术表现等,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熏陶,让学生走进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因此,中学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审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艺术教学很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一,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当这幅油画的幻灯片出现在银幕上时,学生被巨幅画像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了。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感慨万千,有的激动不已,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画中的父亲不就是自己在农村辛苦劳作着、节衣缩食供给自己学费的父亲吗?这幅画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超过那些空洞的口号与标语,绘画视觉艺术独特的力量在德育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第二,审美教育是现代中学生释放过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调整心态、增强学习动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学习、家庭、就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有时甚至还会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抑和烦恼,他们疲惫的心灵需要缓解,焦虑的心情需要抚慰。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存在于字里行间、墨海音流等艺术形式中,给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其对于提高自主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第三,审美教育在对中学生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不但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常常引发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我们之所以重视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它们是激发新体验的不竭之源,同时也因为它们经常能使我们回归到我们的真我之中。”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仅在绘画上声名远播,同时还是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达•芬奇的很多科学设计和发明也使自然科学受到了启发。有时,达•芬奇会凭空幻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而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这一切都与他的艺术修养分不开。

三、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程度攸关国家的前途和希望。艺术教育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也跟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教育不是无关痛痒的点缀,更不能让它在中学教育中处于敲边鼓的次要地位,而是应当将它作为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使中学艺术教育能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认为,除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外,教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应懂得把握授课的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美,使智力、德行与情感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教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者:胡新洋 张睿 单位:普洱学院 普洱市一中

参考文献:

少年文艺篇(5)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99-01

青少年教育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近年来,我市文化职能部门积极支持、主动配合、认真参与、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工作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做了―些我们应做的事,现就如何发挥文化职能作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谈点意见。

一、文化艺术工作要把青少年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尤为迫切。文化艺术工作本身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满足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需要,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使他们从中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娱乐身心、陶冶性情、健康成长。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市各地不断引进和渗入海外的各种文化娱乐形式,如网吧、迪斯科、电子游戏、录像、镭射电影、卡拉OK等等,这些无疑对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某些低级庸俗的东西,甚至黄色腐朽的思想文化,从而使一些思想幼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带来毒害。文化艺术工作要把青少年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灌输和疏导相结合的办法,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真伪,懂得什么是精华,什么是槽粕,从而吸收其有益的、健康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文化艺术素质,自觉抵制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的毒害。

二、文化艺术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服务。

文化艺术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运用各种文艺手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此,文化艺术工作在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发挥自己所具有的各种社会功能:

(一)要十分强调发挥文化艺术的教育功能。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文,通过组织广大青少年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这对他们形成自己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通过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活动,使青少年懂得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为了祖国的统一、繁荣、多少爱国志士前仆后继。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从而让青少年从小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培养爱祖国、爱人民思想感情,不断增强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意识,积极参加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二)要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认识功能,青少年的文化科学知识,除了在课堂和生产实践中获得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去不断吸收、文化艺术工作要为青少年开僻一个传播知识,辨别真伪的社会课堂。通过组织电影放映、文艺演出、书报阅览、文物陈列专题讲座、知识测验、问题解答、图片展展览、艺术竞赛、知识游戏等多种形的活动。增广见闻。以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项补充。

(三)要充分发展文化艺术的娱乐功能。青少年处在长身体阶段,爱玩好动是他们的特性。组织广大青少年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满足青少年的心理要求。抵御消极不良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部门要积极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而又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扫除那些以娱乐为名的精神垃圾。

(四)要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审美功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创造更多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美的文化环境,美的典型人物,美的文艺作品。造成―个美的氛围。使青少年真正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更好地美化自己,美化未来。

三、重视文化设施和文化经费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活动场所。

文化设施,是文化艺术活动的载体。一要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工作在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没有相应的文化设施和文化经费的投入是不行的,要增加投入,为青少年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阵地,在团结、教育、疏导青少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当然。我们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文化娱乐市场的净化和管理,对电子游戏机和录像放映点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对音像市场上“制黄”、“贩黄、“传黄”的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和扫荡。不断净化文化市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气氛。

四、充分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做好青少年教育服务工作。

少年文艺篇(6)

评价一部影视文艺作品,不是看其是否吸引观众的眼球,不是看媒体的热捧,票房收入亦不是惟一标准,迎合大众口味更不应成为其价值追求所在。影视文艺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社会功能,且是社会功能中对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精神等催人奋进的部分,其宣扬和追求的更应该是人类文明向上的精神、文化积淀等优秀成果,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的启迪和教化作用,更应当成为评价影视文艺作品的必然标准和不可或缺的衡量条件,那种单纯追求投资和经济收益的文艺产品,是缺乏社会责任的表现。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对于正处于心理、生理稚嫩时期的青少年尤其影响深刻,他们往往对外界刺激敏感、反映强烈、自控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媒体声色、内容的影响与渲染,很多青少年因在网络游戏中尽情放纵而迷失,因虚拟交往而流连忘返,因环境的虚构而失去了真实。他们很多在沉溺网络中失去了自我,漠视生命和青春。不思进取。浪费时光、逃学、辍学时有发生,由此使其人生曲线发生偏转。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家庭深恶痛绝,学校扼腕痛惜,有识之士声讨疾呼。正当家庭无奈,社会规范无助之时,《网络妈妈》在全国上映,对社会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她如春风沐浴,温暖了青少年的心田,触动了青少年的心灵。

影片以极具生活情趣的艺术表现手法演绎了网络妈妈作为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一个坚强、执著、温情、奉献的网络妈妈形象。影片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没有激烈曲折的情节和气势恢宏的场景,而是切中了当今社会教育和人性热点,以人们非常熟知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宣扬了一个遭遇不幸而对生命执著追求的网络妈妈形象,展现了她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爱心助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同时影片也大力褒扬了人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精神和生活场景,使观众在感受网络妈妈的生命和人生追求中,聆听了催人奋进的壮丽之歌。片中故事情节感人肺腑、主题鲜明、昂扬向上,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感人的情感,以及体现的青少年上网成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让人反思、催人奋进;影片体现了影视文艺作品体现的社会公益性价值与地位,浓缩了文艺作品创作人的社会道德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尤其凝聚了影视文艺的力量。起到了对广大青少年的良好影响和教化功能。

影片展现了网络妈妈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网络妈妈由于少年时期的意外事件,导致全身重度烧伤,十指残缺,仅剩一个手指完好,成了一个重度残疾人。灾难之后,生活中以前看似简单的事情,现在一点一滴、一切的一切都变得异常艰难,她忍受剧痛,苦练生活自理,走路、洗脸、吃饭、穿衣,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网络妈妈的遭遇是不幸的,也许是不公平的,但是她身残志坚,勇敢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生活场景,使观众深受感动,她对生命的不懈追求和顽强抗争意志,催人泪下,心灵触动。

影片中演绎了人生中伟大、真挚、无私的母爱。嘉嘉妈妈拿着女儿照片,挨家串户请求网吧业主,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其眼中的泪花还不时闪现;嘉嘉妈妈为了寻找夜不归家的女儿,不慎被汽车撞伤,但还不顾一切地在雨天拄着双拐,在医院门口呼唤女儿回家。其画面动人,使现场观众深深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母爱的博大,观众无不动容,潸然泪下,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中,让观众回味母爱,回归真情,除了母亲,谁还能够做到!嘉嘉很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个甚至亲生父亲都要无奈放弃而她却还要一直坚持下去的母亲。嘉嘉很幸运,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和自己母亲一样爱心满怀的网络妈妈,遇到了一个用母亲般特有的耐心和细心,使一颗偏离轨道的心灵受到启迪、回归原来的轨迹。网络妈妈以自己的爱心,以自己的真情,不但感动着贺嘉,也触动着一个个沉溺网络麻木已久的精神鸦片受害者。影片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故意刻画,但却把人间母爱的真实感情表现得真实、细腻、入木、传神,无不使观众受到了情感体验的重大冲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受到了非常的触动。

影片关注孩子们的人生成长、发展问题。虽然无情的大火夺去了网络妈妈的双手,让她丧失了享受爱情和做妈妈的权利,却没有摧毁她坚强的意志和美好的追求,网络妈妈每天用近乎没有手指的腕部敲打键盘,与沉溺网络的青少年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流,拯救着一朵朵即将枯萎的蓓蕾,展现出网络妈妈对孩子的时时、事事操心的生活场景、亲情场景,如此纯真质朴、亲切动人的亲情母爱,令广大观众为之动容。影片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自然、生动丰满、闪烁着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以平实质朴、真挚感人的抒彩,使观众共同相约在母爱的晴空下品味亲情,感悟人生真谛,感悟一个身体残疾而心灵健全的妈妈对孩子们无私的爱护与启迪。

在多元化思潮激荡的社会环境中,文艺作品从诸多侧面折射出在现代生活中人间的友善,人际的友爱、关怀,讴歌了网络妈妈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新时期普通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是一部富有很强感染力,高扬时代主旋律,对社会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极具震撼,具有较强影响、教化功能的影视文艺作品。影片所展现的人性内涵,将在当今网络时代掀起一场呼唤真情的浪潮,必将在影视世界的斑斑驳驳里重重涂上一笔清新动人的色彩。

《网络妈妈》的导演周勇先生认为,“电影不是灵丹妙药,只靠一部电影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有可能会激励孩子的一生。通过一部电影能够让沉迷网络的孩子受到一些触动,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在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电影《网络妈妈》凭借朴实的故事和感情,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让不少网瘾少年如梦初醒。周勇说“《阿甘正传》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影片,因为折射了很多人生哲理。”他觉得“电影最大的功能就是教化作用”。当听到网络妈妈刘焕荣的故事后,周勇首先看到的也是“教化”作用这一点,“沉迷网络的孩子太多了,而关注这个题材的影片却几乎没有。”很多学者认为,网络妈妈的这个质朴的故事,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学会沟通,让孩子学会感恩,能够使沉溺网络的青少年猛然惊醒。《网络妈妈》在北京试映时,一位北师大的女生看完影片哽咽着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我今天看了一部电影知道您有多么不容易”。

时下,很多名导演执导、名演员阵容强大、耗资巨大的影视大片不时推出,其娱乐性、观赏性都能对观众的感官形成较强的刺激,再辅有经过精心构思的营销策略,推介和渲染气氛非常浓烈。但很多商业大片往往只注重形 式,精于场面,不重思想内容,华而不实,疏于文化内涵的凝练,选材粗糙。通常以离奇、激烈情节以及大明星、大导演、大制作来吸引观众,为博得观众一笑,牵强附会。但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观众心中形象大相径庭,令人贻笑大方,往往是令观众看后失望,很快就会淡忘,不会留下较深的记忆与思考,甚至影片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意识模糊观众的思想视野,尤其是对青少年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影片《网络妈妈》没有名导演,没有大场面,还使用了很多群众演员,业内人士认为影片制作成本低廉。但该部影片反映现实生活面广,关注平凡人的生活环境,描写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生琐事,以普通社会人物的形象,展现了网络妈妈的坚强。展示了无私的亲情、母爱,突出了网络妈妈自强不息、富有爱心、奉献社会的鲜明主题,成为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励志作品,吸引了政府、众多专家、观众的广泛关注。观影中,许多专家、记者和群众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少年文艺篇(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高度关注青少年文化艺术素质健康发展,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繁荣我国青少年文化艺术事业,促进青少年文化艺术素质健康发展,全面展示其良好的艺术才华,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其审美能力,为其健康成长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并该为之尽心尽力。

为广泛服务广大青少年儿童,最大限度发挥中心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资源优势,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首届少儿达人SHOW基础上,于本年度再次举办了“飞扬的歌声美好的生活”——“阿拉丁杯”浦东新区第二届少儿达人Show,注重品牌建设,通过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和延伸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儿童中广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等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辐射、育人功能,实践“奉献儿童缔造未来”的育人宗旨。

一、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和承载的责任

所谓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指的是由各级校外教育机构或社会团体领导和组织的,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接应的,满足中小幼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需求的素质教育活动,是通过传递人类的文化艺术,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施加积极影响,并把其转化为中小幼学生的精神食量,同时按一定社会要求塑造社会化需要的成员,进而又促进其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实践活动的教育行为。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它有别于普通学校教育,其教育对象参与的自主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培养。例如,在舞蹈团基训活动中,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学习,青少年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服装和不同的乐器,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而在声乐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革命歌曲和传统歌曲的教学,能使学生自然的接受爱国主义和历史情感的教育;在跆拳道学习活动中,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懂得许多礼仪常识,并能学习到克己忍让,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吃苦的精神。

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是对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艺术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加强艺术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有效转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我国校外艺术文化教育作为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正在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重任。校外文化艺术教育机构服务和追求的目标就是做好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工作,做到与学校教育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校外素质教育的阵地作用。

二、校外艺术文化教育的现状

青少年始终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

(一)青少年艺术文化教育受到考验

新思想、新观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不断影响着青少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必然需要指导青少年在艺术领域的先进思想规范;当前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应试型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艺术文化素质教育,使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存在盲区,致使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假日里青少年能到哪里去”;青少年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都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能否妥善处理好所有这些问题,是对青少年艺术文化教育的挑战。

(二)社会特殊青少年问题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就业的分层化、生活压力加大和个性化时代的到来,贫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残疾人子女数量已越来越多,成为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社会群体。全社会都要关心他们的就学、生活,创造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在校外教育上,需要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需要更多的文化艺术兴趣培养,锻炼出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折能力,成为自信、自立、自强的社会有用人才。

(三)青少年心理、人格存在缺陷

由于现阶段我国青少年都为独生子女,一方面,在家庭都非常溺爱,其自理能力、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平时锻炼机会较少,当遇到一定的矛盾、压力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有的会有很强的自卑感,敏感而易伤害,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内向、孤僻的性格,影响个性发展,造成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对其期望值都很高,造成其心理压力过重。一旦遇上一点挫折,很容易就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如极端的失望、孤独、焦虑,这时如果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就必然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由于此阶段的青少年身心性格、心理不健全,一旦达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有的甚至选择了自己结束年轻生命的极端悲剧,这需要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在集体活动中释放心理压力,辅助以心理教育咨询服务,开导并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三、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

审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等。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审美素质的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校外艺术活动对培养青少年审美兴趣和能力有显著的引导作用。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参与活动,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学习掌握的实际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一起讨论、评价而且不受学校教育那样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校外艺术文化教育以其鲜明的活动特点,必然吸引着大量青少年踊跃参与,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文化艺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不少人以后走上了文化艺术发展道路,最终成了艺术领域的明星。

2012年是浦东新区校外教育资源再一次整合后走向发展的起步年。为服务后世博,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文件精神,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两届少儿达人Show活动,以此充分发挥活动中心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等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造品牌,形成特色,繁荣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构建青少年多元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四、明确校外艺术文化教育的定位和功能,促进校外艺术教育良性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决定了新形势下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建设要有新思路,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必须明确目标迎难而上,全面仔细了解青少年的文化艺术需求和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审时度势,必须明确服务好青少年文化艺术需求为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定位和功能。

(一)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定位

为广泛服务广大青少年儿童,最大限度发挥中心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资源优势,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首届少儿达人SHOW基础上,于本年度再次举办了“飞扬的歌声美好的生活”——“阿拉丁杯”浦东新区第二届少儿达人Show,注重品牌建设,通过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和延伸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儿童中广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等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辐射、育人功能,实践“奉献儿童缔造未来”的育人宗旨。

在两届“少儿达人Show”活动的探索中,笔者认为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应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本营”、特殊青少年校外的“给力站”、 青少年分享快乐的“大观园”。

1.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

人在获得吃、穿、安全等基本保障之后,都有展示自我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通过展示自我,得到师长的认可和欣赏,从而获得成就感,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活动中心的艺术活动属于每一位学生,在这里,无论有何特长、学艺是三年还是半年,无论是在提高班还是启蒙班,孩子们都可以借助歌声、舞蹈、画笔、游戏、体育、摄像机……来表现最好的自己、展示自己、体验成功,这不仅指知识和技能,还有培养的精神气质。孩子们用通力合作的节目、精心打磨的作品,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和对家人长辈的致谢,来展现协作、感恩、坚韧不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

因此,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始终坚持面向和服务于广大青少年,通过与学校、社区联动,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创造必要条件,对青少年集体组织的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实行免费,突出、体现公益性,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2.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本营”

坚持与培育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的目标相一致,选择适应青少年阶段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水平的教育方式,从青少年所接受的普通学校教育和思想生活实际出发,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等,努力成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本营”。

为了让每个孩子充分展示才能、体验成功,首届“世博欢迎你,少儿SHOW”紧扣世博年和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的大背景,引导浦东新区中小学少先队员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当好“小小东道主”,活动突出了世博年这一时代特征,使其成为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大本营”。

3.特殊青少年校外“给力站”

全国各地来沪务工农民工、4050下岗失业职工等社会成员在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社会各界需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特别是关心他们子女的学习问题。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需主动、积极承担起社会公益职能,为他们子女的校外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少儿达人Show”活动,不分男与女、不分你与我、不分城市与农村、不分完整与残缺、不分国界,以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只要有才艺、想展示、有梦想,就能踏上这个舞台,尽情演绎,它是特殊青少年的校外“给力站”。

4.分享快乐的“大观园”

活动中心的艺术文化教育活动是孩子的舞台、家长的看台,大家分享快乐的“大看台”。丰富多彩、自成系列的“少儿达人SHOW”主题活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既促进青少年在展示自我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文化、生活;同时,在培养他们张扬个性、交流、沟通、共处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他们文化艺术世界的品位和鉴赏力。大家在这里分享着特长展示的快乐、交流演出的快乐、观摩学习的快乐……如此以往,长期坚持,将使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活动质量不断得以提高,也为青少年参与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等公益性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活动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校外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模式,更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艺术天才,其根本任务不在于传授多少艺术技艺,而是着重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今后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

少儿达人Show系列活动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兴趣、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激励创新”为原则,实现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运作两年来,面向以浦东新区学生艺术团、各分部在册的学员为主兼顾辐射新区的中小学生,开展了50余场、观众万余人,使同学们有机会在大小朋友面前展示所学,培养舞台表演意识、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感受舞台表演气氛、锻炼自身胆量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增添了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适时召开由活动专家、领导、青少年演员代表、义工代表等参加的阶段活动总结暨座谈研讨会,为其良性可持续,营造建言献策的氛围。

(二)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功能

1.凸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要求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融入到整个教学、科技、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当中;传统的灌输教育形式必须改变,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特色,寓教于乐、审教于学、寓教于知、寓教于行,寓教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使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和历史文化的教育,陶冶思想情操得到,提升道德境界。

2.凸显公益服务和社会效益

实施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机构应是非营利性的,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一定要把社会效益和有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作为工作的基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就应以青少年为本,教育活动成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社会的欢迎程度、拥护程度,以青少年的参与程度;工作好差的主要标志是青少年“喜不喜欢”、“拥不拥护”、“接不接受”。同时,还要处理好非营利和适当收费之间的关系。在适当收费的同时要把握好公益性原则,应该把这笔收入真正投入到公益性的校外教育工作中去,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非营利性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但不排除可以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在国际上,一些非营利性机构也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在我国,开展校外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要做到一切免费,目前来讲也是不可能的。

3.凸显青少年艺术文化活动特性

(1)时代性

活动应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为体现艺术文化教育活动阵地活动的时代特征,2010年我们注重对该活动第一届主题的创设:“世博欢迎你,快乐才艺SHOW”。2010年是世博年,亦是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在此大背景下,为给浦东新区中小学少先队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的平台,并希望通过活动激励他们当好“小小东道主”,于是应运而生活动主题“世博欢迎你快乐才艺SHOW”。充分突出了“世博年”这一时代特征。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活动策划突出时代性,可以引导青少年儿童认知世界、认知社会等知识结构的整体形成,从而促其全面发展,激励实现终身发展的育人目标。

(2)兴趣性

校外教育的理念、模式和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来满足少年儿童追求兴趣、探索奥秘、表现才艺、充当主体的欲望和要求,使他们愉快参与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在兴奋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懂得做人、快乐进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从乐趣发展到志趣。“交融型”运作实践过程中不管对孩子还是家长都凸显了“兴趣性”。

(3)丰富性

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是一种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在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内容上,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探索创新,坚持以普及性、容易参与性活动为主,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世博欢迎你快乐才艺SHOW”“歌世博、颂世博、舞世博、奏世博”四个专场内容丰富,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已经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引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已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乐园”。“阿拉丁杯”浦东新区第二届少儿达人Show活动在首届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赢得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和喜爱。五、注重品牌建设,创建“少儿达人秀”艺术活动品牌,繁荣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刻不容缓

品牌是生存发展之本,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创建特色艺术文化活动,以良好品牌在青少年成长中确定良好形象,以良好的品牌在家长中树立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品牌在孩子们中建立巨大吸引力,即以优秀品牌建设为龙头,带动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发展。校外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注重品牌,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校外文化艺术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工作思路。

为活跃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结合时代特色,创建的“少儿达人秀”艺术活动品牌,目前已经圆满开展了两届活动。仅以2011年活动为例,活动吸引了新区乃至上海市万余名少年儿童的热情踊跃参与,通过18场海选,在1月7日的总决赛中,经过校级、区级层层选拔54余位选手参加15个节目的决赛,分别决出了一、二、三等奖。虽然当日的气温骤降,寒风凛冽近冰点,但是少年儿童的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协作性与凝聚力,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外,人流涌动;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内,生机勃勃,屏息待发。

该活动本着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激发其艺术素养潜能为宗旨,引导学生勇敢“SHOW自己”的学习生活观念。它既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了自主成长和适度竞技的平台,有利于提升艺术素养、促其健康全面发展;也成为激励家长和校外教育工作者对孩子进行校外文化艺术教育的活动阵地;更是一次良好的整合社会资源、为服务好一切孩子而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活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现在的发展方向是以影视戏剧、舞蹈表演等语言肢体艺术为主的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发挥着辐射、育人的功能,实践着“奉献儿童缔造未来”的育人宗旨,在两届少儿达人SHOW的活动中,报名十分踊跃,参与活动人数总量急剧攀升,究其原因与青少年对艺术教育认识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校外艺术教育者,对品牌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给学生的影响体会很深。

少年文艺篇(8)

一、川剧发展的全盛时期

大千先生的早年时代,四川省内“川剧”盛行,川南地区的自贡是个盐业经济高度发展的地方,其税收情况一度占全川的一半以上,雄厚的盐业经济基础吸引了四川乃至全国各地的音乐戏曲团体,各地戏曲流派、各地民间艺人带来各类民间曲艺形式,纷纷来此表演献艺、交流切磋、卖艺谋生,自贡成为川南中心地区有名的“戏窝窝”,离自贡几十里路的内江自然也在受各类民间曲艺形式强烈的影响地域范围之内。例如,当时著名的“资阳河道”――川南川剧艺术发端于资阳地区,由于川南地区地处丘陵,川剧资阳流派到川南各地演出,陆路行进极为不便,通常通过资阳河走水路到川南各地汇演,后来人们把资阳河流派剧团统称为“资阳河道”。――进入自贡,位于沱江河畔的“甜城”内江是个必经之路,也是远路戏班到达自贡的最后一个口岸,更是艺人们休憩调整、彩排预演、卖艺扬名的理想场所。

少年时期的张大千非常喜爱当时的歌舞曲艺,尤其是本地的戏曲文化,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看李永翘研究员在张大千系列丛书之一《张大千•画坛皇帝》中的一段叙述:“张大千自幼就喜欢看戏。小时候,他在内江河坝子,挤在热闹的人群中,观看着地方剧团演出的川戏,就喜欢的不得了。他喜欢剧里精彩的武打,热闹的场面,曲折的故事,魔幻的变脸,华丽的服装,美妙的打扮,等等。这些,都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许多兴奋、享受和奇异的遐想。”[1]P595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唱、念、做、打是戏剧表演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地方性的戏曲音乐旋律音调更是引人入胜的一个环节,张大千先生自然陶醉其中。这也是大千先生继而迷恋京剧艺术的肇始。四川语言优美耐听,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歌唱性,不难想象为什么大千先生后来身处异国他乡还处处哼唱川剧旋律,以至乡情缠绵,终生乡音难改。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生物的文化生命的存在形式,谁都不可能超越社会历史环境及其阶级、自然环境的局限或影响。音乐人类学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分析视野与思维空间。

从川剧历史的发展来看,当时的四川是川剧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自贡的井盐、内江的糖料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有钱有势的名商大贾,往往组建豢养自己的私家乐团戏班,终日歌乐不停,谈音论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的外省商人也带着自己的戏班云集川南一带,他们或长期定居,或来回奔走,或考察市场;各地剧种如:陕西、湖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商人都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各具特色的民族曲艺欢聚一堂,各显神通,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川剧艺术融百家之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川剧艺术日臻完美,有吸取四大声腔之精华发展而来的“川剧高腔”及“川剧变脸”绝技,成为川剧艺术造型与音乐唱腔表现的典型特征。各地戏班如雨后春笋,轮回串演比赛、切磋技艺,较大乡镇都是他们演出的理想场所和聚会地点,内江从自然地理地貌到历史文化底蕴都是一个天然的理想场所。就内江的周边环境讲,西南方的自贡、富顺,西北方的资中、资阳,东北的大足、重庆,东南的隆昌、泸州等地都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经济文化中心,居中的内江自然成为艺人们的必到之地。

张大千先生一生中,对民族川剧与京剧艺术情感深厚、无限钟爱,并与川剧、京剧演员周企何、梅兰芳等著名戏剧演员关系密切,感情甚笃,结下难以割舍的深厚友谊,正是张大千先生自幼经常观剧听戏、深受民族戏曲音乐文化影响的结果。

二、社会运动的震荡迭起

少年时期的张大千名叫张正权。年少的张正权在兄长张善子和表叔喻培伦革命热情的激励下,表现出拥戴三民主义的革命激情,逐步关注时政,在妇女儿童运动中参与了推进民主与共和的社会活动。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蒲殿俊、罗纶二人为正副会长,他们揭发清朝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四川人民奋起“破约保路”,振臂一呼,全蜀响应,保路之声,激荡千里。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组成了“保路分会”,妇女儿童、僧侣艺人、车夫丐帮也都纷纷上街游行,抵制清政府副的卖国行径。内江的保路运动在张善子等人的宣传、组织下也开展的轰轰烈烈。

十二岁的张正权,受到表叔喻培伦革命行为的影响,在二哥张善子革命激情的激励下,积极参加了内江小学生保路同志会。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列队走在内江的街头巷尾,游行抗议,振臂高呼:夺路国民,是谓“国有”?送诸外人,是谓“政策”?既夺我路,又夺我款,夺路夺款,又不修路!路亡川亡,川人宜哭,大家起来,保路保路!当时的新任四川总督赵尔丰秉承清政府“格杀勿论”的“圣旨”,对“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自愿者大开杀戒,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龙鸣剑、王天杰等人积极组织起义,起义军群雄激奋,连战连捷。9月25日荣县在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的领导下宣布独立。11月26日,内江县在吴玉章、喻熙明等人的主持下正式独立。随着端方在资州被杀,四川独立了,大清帝国气数已尽,整个内江锣鼓喧天,万民欢腾。张正权这帮半大不小的孩子们,从精神上也感到了彻底的解放,他们不再受文字狱的思想压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唱什么就长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自由自在地大声欢歌,纵情高唱了。因而,他们这帮娃娃们,还常常在独立后的内江城街上,大摇大摆公开唱着新流行的一首‘儿歌’”:[2]235大清江山,已经玩完;宣统宣统,彻底掀桶!皇帝娃娃,只会喊妈;溥仪溥仪,哭哭啼啼!……

在内江历史乃至中国民主民族革命的历史上,大千先生的二哥张善子和他们的亲属喻培伦都对我们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们的影响召唤下,少年张正权充满着革命激情。这段文学叙事般的历史反顾,从另一个角度将这位世界级艺术大师少年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示给我们,使我们能够从社会历史运动大潮的广阔视野中概观张大千先生少年时期的精神世界。

三、传统习俗的文化环境

随着民国的建立,内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这一时期,正权的二哥张善子成了一位空头的“少将旅长”。随着清朝的瓦解,1912年的年关来临了。正月初一过大年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包水饺,吃大肉,吃糖听戏唱儿歌、热热闹闹放鞭炮都是孩子们久久盼望的欢乐事和难忘的幸福时刻。内江人过年喜欢吃腊肉,而腊肉的制作过程较长,手续较为繁琐,一般来说,年前两个月左右人们就开始忙碌着置办年货,灌香肠、熏腊肉、晾酱肉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大街小巷、房檐瓦下晾晒着各色肉制品,鸡、鸭、鱼、兔样样要挂晾风干,以便存放、吃起来也更有味道:麻辣味的、酱味的、甜味的、熏烤的等等种类繁多。腊肉的制作工艺颇具一方风情:找一片空地或一个较为宽敞的场地,登上几块大石头,或制作一个木架,将鲜肉放置或悬挂在上面,下面堆积、点燃松、柏树枝叶,复置新鲜艾草、青藤于其上,使其焖燃,升起浓浓白烟,以烟熏肉,直至蜡黄或酱色,肉质将熟,色泽诱人,味道清香,看上去垂涎欲滴,闻起来松香浸脾,一种特有的腊肉味道扑面而来。随着年关的临近,节日的气氛愈加浓郁,燃烧枝叶的缕缕白烟传送着阵阵烤肉的清香,此时正是孩子们最幸福难忘的时刻。

此时的张正权年已12岁,正在他的伯父家与表姐妹、表兄弟们玩耍得不可开交,他们在街头巷尾嬉戏打闹,做着各种游戏,用稚嫩天真的声音唱着那淳朴动听的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过大年,起得早,提灯笼,放鞭炮,打马虎,做游戏,东家奔,西家跑,气得老娘直跺脚,嚼着嘎嘎哈哈笑……吃嘎嘎,即吃肉。四川方言把肉说成“嘎嘎”,特别是在儿语中最为常用。旧社会,下层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很多常常一年到头吃不到一顿肉,俗话说:“富人们过年,穷人们过难”。但按照传统习惯,下层百姓也就是在农历正月初一,无论如何也要咬紧牙关、“挥霍”一次,让一家老小能吃上一次肉,这对小孩们来说已是莫大的幸福和难忘的记忆。张大千先生童年时期得过一场大病,差点没了性命,很长一段时间身体都很虚弱,也就是唱起这首儿歌的这一年,在他四哥和表姐得帮助下,张大千先生开始吃肉,不但吃了老虎肉、还吃了老鼠肉,身体也由大病后的十分虚弱,慢慢变得体魄强健起来,为他以后在艺术之路上的健康发展塑造了强健的身体条件,奠定了良好的体魄基础。

通过这一文学般描述的变换不定的时代风云和浓郁的四川乡土民情,我们可以大致感受到那一时期内江社会的大致风貌,感受到少年张正权身处的社会音乐环境,感受到当时内江传统节日时的民俗文化及儿童生活中流传已久的音乐艺术事象。

四、综观与简议

纵观张大千先生早年的生活情境不难理解,先生幼年时期是在长嫂罗正明的儿歌声中度过的,纯正质朴的四川内江民歌小调熏染着这位后来的艺术大师,原滋原味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滋养中国传统文人的天然营养。从李永翘先生绘声绘色的文学性描述中,我们不难领略四川传统节日的欢快喜庆、四川民风的敦厚质朴、四川民谣的亲切温暖、四川语音语调的优美如歌。张大千先生出生于四川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各类地方戏曲、山歌、小调如烂漫的山花般争相开放,自幼喜爱音乐的幼年张大千自然浸淫在川南民间音乐艺术的大海之中,逐渐孕育、形成追求自然、追求完美、追求真善的艺术天性与真挚性情。

四川地方音乐、戏曲、民歌、童谣等音乐艺术形式对张大千先生艺术审美的影响可谓深远,以致后来痴迷于川剧、京剧艺术。张大千先生一生与众多戏曲界文化名人有着不解之缘,彼此结下深厚友谊,并成为戏剧界的忠实票友。大千先生后半生旅居国外,但始终留恋、怀念民族戏曲艺术,终生都将戏剧友人送他的戏曲唱片珍藏身边,常常心驰神往、入神听唱,还屡屡与夫人徐雯波在家中扮演戏剧人物反串。除此之外,张大千先生一生中明媒正娶的夫人中,二夫人黄凝素是一位音声姣好、闻名一方的青衣旦角,三夫人杨婉君是当时北平一带有名的京韵大鼓名家。大千先生的很多异性知己都有着良好的音乐戏曲修养。这些都能够充分反映出张大千先生有着强烈的音乐审美热情与厚重的音乐审美情感。这种发至灵魂深处的对音乐艺术的痴爱,渊源于张大千先生幼年时期的音乐艺术环境及其赖以成长的民族文化传统。张大千先生终生乡音难改、终生钟情于民族戏剧艺术、终生喜好研究探讨戏剧脸谱的文化奥秘、在美术作品中创作大量古典戏剧人物,我们在此可以略解其音乐艺术审美心理接受及审美价值认可的文化基因根源。

参考文献:

[1]李永翘.张大千画坛皇帝[M].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8月第一版.

[2]李永翘.张大千人生传奇[M].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8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宫修建,四川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

少年文艺篇(9)

有网友说故事情节莫名其妙,文艺得格格不入,但也有人力挺监制周迅,觉得是她想通过这些看似平淡的内容连接起来表达深层次的思想,而我们没有悟到。

不论怎样,得先承认电影是从原著出发的,能把生活“流水账”变成影像已经算成功了一半,但也因为太追求原著的“浪漫与自由”,中了文艺的毒,只顾绘“声”绘“色”,忘了讲好故事。

听风浪和落樱,讲无声的岁月

影片一直在讲述各种童话般的声音:Alice说话、考拉睡觉、白鸽迎风飞翔、樱花飘落以及心碎……每一种声音都表达着安东尼那一刻的心境。白百何饰演的小樱和师哥方杰的专业都与“声音”有关,小樱是为了追随方杰,而学习料理的男主角安东尼也在收集“声音”,他是为了自己懵懂的爱情。

原本是一段散文书写的无声岁月,却要“难为”编剧把它改成一部有情感纠葛的电影,于是这些无声的东西都开始变得掷地有声,每一种声音是一种情感。影片的感觉有些像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语》,但又欠缺流畅。背景音乐《人间》响起的那瞬间有些泪意,但却始终没能流出来……全程在听“声音”,唯独少了一个能让观众的情绪跟着或起或落的声音。 看彩色人生,喝寡味的“鸡汤”

抛开叙事,电影的画面还是很美的。大长腿安东尼与学姐小萱相遇的那一刻,全世界都是橙子的温暖颜色和香甜味道,而安东尼与小樱相见的冷色调也是应景。

主演们都有一面照片墙,上面记录着岁月的点点滴滴,从生活的每件小事到每个重要的人,一系列小清新画面行云流水,夹杂着主人公自言自语的独白。然而,观众不会想到电影院去看一场两个小时的动人MV。

陪伴是一生的课题,这漫长的岁月里,厨师安东尼还给观众准备了一次又一次的“鸡汤”,“想一个人脑子是清晰的,但思念一个人,就完全乱了”片中很多看似深刻但又与日常脱节的对白,让这碗“鸡汤”似乎也没那么好咽。 他爱她,她爱他,没有故事的故事

少年文艺篇(10)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从客观角度讲,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造型艺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结构组成,不仅把工艺美术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审美高度和实用性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值得青少年认真学习和传承。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从一般意义上讲,美学教育充满想象力和情趣,同时,由于其本身是艺术性很高的学科,因此,只有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重艺术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在艺术世界里提高自身素养,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对于目前的青少年美术教育而言,很多教育机构教育方式一味的注重新内容,而忽视了从已经沉淀的传统工艺精粹中汲取和挖掘。这对提高青少年美术素养,乃至提升全民美术素养均十分可惜。

2.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与艺术的关系十分紧密,如果没有艺术,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美术,而如果没有美术,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也是不完整的。青少年要形成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和素养,需要社会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美术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无论是审美观,亦或是美术细胞,均是艺术思维的重要体现,而青少年阶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加以重视,完善培养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在该阶段获得最大的提高。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在青少年美术培养中只有把握两者的关系,教育培养体系才会更为丰富。1.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是密不可分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对现代艺术设计造成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人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会不由自主的按照他们自己从自己所处社会与传统中得来的丰富的经验对其他存在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传统与现代是相对的概念,是某个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具体表现。2.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革新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继承是现代艺术设计另一个需要。一个人不遵循任何的传统,宣称自己能设计最前卫的艺术是不可能的。任何的艺术设计及创造它会受到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的艺术思维,无论这种影响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均会对艺术创作过程产生影响。3.现代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迫切要求对传统工艺的再认识传统工艺的再认识受到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地推动,需要进行继承与创新。不可否认,现在的设计师比古代的设计师在设计上有着很多的便利条件,但人们意识上回归是无法仅仅通过作品手段上的丰富可以代替的了的,设计师只有在艺术创作上融入传统艺术,敢于回归,创作的设计作品才会格调高雅,让受众感觉到与之相应的意境。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繁荣的美好寓意。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充分地融入设计中,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因此,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创作方法对我们就至关重要了,需要认真揣摩。

三、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融合

传统工艺有着自己的深厚艺术积淀,形成了有差异性的美学概念和审美体系。传统工艺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特点是现代艺术教育所不能及的。因此,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的美术教育结合,改变传统的美学设计遭受寒流,市场不景气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出发,使青少年教育和学习更好地融入传统工艺。

1.长期保留工艺特色专业

在众多专业中选择一些特殊专业进行开设,进行小班制教学,以克服生源不足的管理难题。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出发,对传统的美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变化,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不同的专业,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调整招生。通过现在的部分教育机构的实践结果,这种方式对于继承和融合传统工艺符合实际情况。

2.与各类特色的学科相结,贯彻学习日常

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由于与现代化艺术融合上缺乏创新,很容易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形成边缘化学科。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巧妙结合于其他各类受学生喜欢的各类特色学科,以此使思维理念和模式融合贯穿于其他重点基础学科,以及现代美术教育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终达到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培养和融合目的,但是,同时又能指导青少年思维创新、强化艺术体验教学。例如,将民间戏曲工艺画融入青少年美术教学中,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3.第二课堂与传授工艺的组合

教育机构积极与各个工艺大师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工作室,大师手把手教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一大批平台来帮助大家保护传统,回归传统,在学习与体验中领略到文化独有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传统工艺实践与实际教育的结合,能够受到学生的很好反响,对于提升美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有较好的帮助。例如,某学校定期邀请省级传承人葛建民讲述了龙坞彩灯的历史、传承谱系、花灯制作技艺,并和位学生一起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反响很大,很多学生逐渐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4.开设研修班提升专业素养

学院积极与各个组织和机构合作,为他们培养人才,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和独特魅力,并在优秀青少年中选拔各种优秀人才,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培养传人,与民间的各个大师共同发扬传统文化,为新形势下工艺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结语总的来说,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质。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不应该只着眼现在,而是该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更加努力的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把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的教育方式。

作者:盛欣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君玖.持久保护与融合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工艺美术,2012(3).

少年文艺篇(11)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典艺;曲艺;民族艺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3-0084-06

作者简介:韩利(1969-),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间音乐、二胡;

谭勇(1957-),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奏员,研究方向:民间音乐、二胡。四川 成都610041

1953年9月,“中国曲艺研究会”成立,将已经发展成熟的众多如俗讲、变文、讲唱、说书、古词等说唱艺术统称为“曲艺”。 1981年10月,中国曲协举办的座谈会上,时任主席陶钝明确指出:“曲艺是语言、音乐、表演三结合,并且以语言为主,以语言来说唱故事和人物的群众性艺术。”他认为:“这个定义比以前进了一步,以前的定义没有后半截。”他还说:“曲艺观众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陶钝的话表明,对曲艺内涵的定义有一个演变与固化过程。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以上定义其实更多是建立在汉族思维角度之上的。中国少数民族因地域、历史、语言、宗教、文化的影响而孕育出的曲艺形式更为多样性,内涵更为复杂。2012年,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先生在《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当代命运》一文中指出:“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曲艺是中国众多的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性和民间性的艺术门类之一。据《中国曲艺志》的不完全统计,几乎每个少数民族均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曲艺艺术形式,有些民族甚至拥有多个曲种形式。 55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各自曲艺形式,是中国曲艺乃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有关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文献检索分析

据中国知网(CNKI)的最新检索结果,从1915年至今,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文献不到500篇,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有343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有97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有5篇,而涉及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论文仅70多篇,论文的发文数量从2010年起呈较大的上升趋势。(见图1)

在这些文献中,较有影响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吴文科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当代命运》[1]、《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2];吴文科、蒋慧明、高苹共同完成的《2014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3]。文中提出了:“尊重曲艺艺术规律,矫正曲艺创演观念,强化曲艺文化传承、培养曲艺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曲艺当展的主要任务。”云南省文联的杨庆隆分别撰写了《少数民族曲艺与汉族曲艺比较初谈》[4]、《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5]、《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6],探索少数民族说唱艺术区别于汉族曲艺的独特性,分析其与原始文化、宗教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李萍在《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曲艺资源的文化特性――基于田野考察的定性分析》一文中,ξ鞑康厍少数民族曲艺资源“丰富”、“丰厚”、“丰美”等三个鲜明特性,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7]。四川省戏剧创作中心的严西秀撰文《曲艺现代化》,把四川曲艺现存的二十个汉族曲种和若干少数民族曲种,做了‘以唱为主’、‘以说为主’和‘载歌载舞’分类[8]。涉及西南少数民族曲艺专题研究的文献,较为有价值的有:彭科伟《浅论四川曲艺的保护与传承》[9];唐小林《抢救舌尖上的遗产――〈羌山采风录〉:一部独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民族志》[10];郎雅娟《侗族曲艺艺术研究述评》[11];索朗次仁《关于发展民族曲艺事业的思考》[12]、《简论民族说唱艺术(曲艺)品种》[13];吴莹;郑直《广西京族曲艺唱哈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14];李汉杰《云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及类型》[15];石尚彬《试论布依族民间说唱的艺术特色》[16];进铨《“津”是侗族曲艺的代表曲种――兼与普虹商榷》[17];曲闻《文艺“轻骑”驰云岭》;[18]赞丹卓尕《艺术家土登访藏族著名曲艺表演》;[19]王芳礼《简论布依族曲艺“分彭饶”与“分浪论”的文学特征》。[20]

登载上述有关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文献的刊物包括:《曲艺》、《中国音乐学》、《民族艺术》、《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民族音乐》、《民族艺术研究》、《艺术研究》、《贵州民族研究》、《音乐时空》、《文化艺术研究》、《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云岭歌声》、《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等等。作者大多来自高校、艺术研究所,曲种一线表演者的研究文献目前几乎空白。虽然期刊学术发展趋势从2010年开始迅速增强,但研究文献数量依然不多,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目前已知的有100多种曲种,而真正进行专题文献研究的不到20篇,大多数的曲种无人问津。其次,文献内容大都是介绍性的,理论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再加上史料文献的缺失,整理发掘的不够,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其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更阻碍了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良性发展。

2016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柯琳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第一次对少数民族曲艺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抽象的论证,初步搭起了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理论框架,其意义非常巨大。[21]

2016年8月,中国艺术报登载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五年(2011-2016)工作综述――《春风化雨牡丹绽放,文化自信民族复兴》。中国曲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国曲艺艺术研究基金,在10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的课题中,就有少数民族曲艺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已立项,还拍摄了9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曲艺辙痕》,为曲艺研究留下了一笔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高等教育曲艺类本科专业教材。以上这些中国曲协的工作导向给了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指明了道路,这一板块大有可为。

二、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曲种及其独特性

柯琳教授在其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一书中第一次较为详尽地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曲种存共约400余种,少数民族曲种约占我国民间曲艺曲种的60%,近200余种。”[21]该书中收集到现存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曲种(见表1)。

曲艺品种与其各自产生的地区方言关系密切,曲艺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都是多民族省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0多个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其中云南一省就有汉、彝、白、壮、傣、苗、回、藏、傈僳、哈尼、拉祜、佤、纳西、瑶、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独龙、基诺、蒙古等23个民族聚居,该地区的民族密度之高,在我国首屈一指,世界绝无仅有。受云贵高原崎岖险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以及大迁徙影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群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活动、生活方式,同一区域同一民族的不同成员也是相互隔绝、封闭性强,这些为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创立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条件。如图1中罗列的100多种包括西南边疆少数民族c跨国民族的曲艺曲种,复杂繁多,内容丰富,审美独特,除以说、唱方式来叙述传说、历史、史诗、故事、生产劳作等本民族宗教、民间文学及民间仪式内容外,歌与舞的存在是区别于汉族曲艺最突出的特点,再加上服饰、技法、道具的特色,西南少数民族曲艺闪烁出耀眼而独特的光芒。

三、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文献研究成果

1.目前涉及少数民族曲艺内容且较有影响的书籍(见表2)。

四、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前瞻

30多个少数民族集居在中国大西南(见图2),从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语言、、服饰文化中孕育发展起来民族曲艺曲种是如此丰富多彩,然而笔者仅仅检索出上面寥寥数篇的研究资料,事实上大多数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曲种处于几乎无人问津的状态。作者还认为仅从汉族或其它民族的曲艺框架来定义、研究这些曲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有关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音乐、文本、舞蹈;曲种的独特性、差异性、丰富性;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社会功能以及在民族文化中担当的角色等等,都有待于去做深入细致地甄别、研究,其挖掘的空间非常之大。也许有些民族本身也在民族的融合中被同化,忘记了自己的这种文化身份,甚至他们对自己都不感兴趣了。也许由于语言的障碍,造成研究乏力。也许是生在其中的人们本来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或是不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保护、传承与创新。国家一级编剧严西秀先生说:“曲艺是一个庞大的、动态的体系,曲种之间差异很大。”[8]少数民族曲艺是中国曲艺大花园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更是复杂、动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些曲种虽然各自的发展历程不同,但它们是这片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身上流着这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我们有责任去守护这些中华民族文化根基、传承民族文化血脉,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让文化的趋同性与差异性并存,让西南少数民族曲艺在世界闪烁出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吴文科.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当代命运[A]//.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吴文科. 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J]. 北京观察,2004,(3).

[3]吴文科,蒋慧明,高苹. 2014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J]. 文化艺术研究,2015,(2).

[4]杨庆隆. 少数民族曲艺与汉族曲艺比较初谈[J]. 民族艺术研究,1994,(3).

[5]杨庆隆.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07,(4).

[6]杨庆隆.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J].民族艺术研究,1998,(1).

[7]李萍. 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曲艺资源的文化特性――基于田野考察的定性分析[J]. 广西民族研究,2013,(2).

[8]严西秀, 沐恩.曲艺现代化[J].曲艺,2015,(4) .

[9]彭科伟 浅论四川曲艺的保护和传承[J].中国音乐,2013,(4).

[10]唐小林.抢救舌尖上的遗产――《羌山采风录》:一部独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民族志[J].中华文化论坛,2012,(2).

[11]郎雅娟. 侗族曲艺艺术研究述评[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12]索朗次仁. 关于发展民族曲艺事业的思考[J]. 艺术研究,2006,(4).

[13]索朗次仁. 简论民族说唱艺术(曲艺)品种[J]. 艺术研究,1994,(2).

[14]吴莹,郑直. 广西京族曲艺唱哈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J]. 新西部(理论版),2014,(20).

[15]李汉杰. 云南少数民族曲艺音乐及类型[J]. 云岭歌声,2005,(3).

[16]石尚彬. 试论布依族民间说唱的艺术特色[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

[17]进铨.“津”是侗族曲艺的代表曲种――兼与普虹商榷[J]. 贵州民族研究,1987,(1).

[18]曲闻. 文艺“轻骑”驰云岭[J]. 民族艺术研究,198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