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8 19:23:28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1)

1、按计划性质分

新品开发计划、销售计划、成品入库计划、兰坯产品入库计划、工艺外协小件入库计划、白坯产品入库计划、自制小件入库计划、物资领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

2、按时间分

月度生产计划:是全月总量计划,广本汽车部品、嘉本田、建雅马哈产品下达全月总量计划,其余产品只对每周总量作大致安排。

周生产计划:对月计划总量进行分解,对本周的日生产进度进行安排。

调整计划:对月生产计划量进行增减、对周计划进度进行移延、对未列计划品种进行追加的调整安排。

二、计划编制程序

见《产供销作业计划编制程序图》。

三、计划保证措施

(一)、采购周期及生产周期

1.采购部在接物资领用计划后,随时保证主体材料和管子材料的供应,8小时以内保证排气管上的附件供应,24小时内保证其他外购件供应,3天内保证纸箱供应。

2.生产周期共96小时,其中白坯生产作业周期为55小时;兰坯生产作业周期为30小时;装配工段作业周期为11小时。

(二)、生产能力

1.计调中心和制造部协商拟定单品种最大日产量、系列产品最大日产量,及关键工序和瓶颈工序最大生产能力,作为阶段性的作业指南。

2.周生产计划必须满足单日计划总量不超过5500件(包括嘉本产品,但不包括小件),周计划总量不超过35000件的总原则(周日平均计划量5000件,星期天计划量不超过3000件)

3.调整计划必须满足单日计划总量不超过5500件的原则。

(三)白坯入库时间的规定

白坯库正常上班时间为早上8:00至晚上2:00,遇特殊情况需延长时间由制造部书面通知仓储部。

四、计划编制规定

1.月度生产计划

a、销售开发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编制月度新品开发计划;

b、销售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编制广本汽车部品、嘉本田产品、建雅马哈产品月度销售计划;

c、计划调度中心根据月度销售计划,综合考虑成品库结存情况,编制广本汽车部品、嘉本田、建雅马哈产品的成品入库计划、白坯产品入库计划、纸箱及装配小件领用计划;

d、计划调度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公司经营目标编制白坯生产预投计划;

e、采购部根据白坯产品入库计划、预投计划、纸箱及装配小件领用计划,综合考虑物资结存,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白坯产品入库计划和预投计划于每月25日下午3:00时交制造部和采购部,制造部据以编制物资领用计划,制造部将物资领用计划于25日下午4:30交采购部,据以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2.周生产计划

周生产计划计划期为次周二至次次周一。在编制周计划时,对本周四至次周二的生产情况视同按计划100%的完成,按市场需求和成品在库情况下达下周计划。计调中心于每周四下午3:00将白坯产品入库计划和自制小件入库计划传递至制造部和采购部,将纸箱及装配小件领用计划传递至采购部;制造部据以编制物资领用计划,制造部将物资领用计划于每周四下午4:30交采购部;采购部根据物资领用计划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每周六下午3:00时由计调中心、制造部、采购部在销售公司会议室对已的下周计划进行协调。

3.调整计划,由计划调度中心随时据实际情况(品种增减,数量增减,进度移延等)编制后交制造部,调整计划同时体现总量和日进度要求。当日调整计划应在当日下午4:00时前交制造部,4:00时后下达的调整计划作次日计划。

五、计划的有效期

1.公司有效计划为周计划和追加计划,月度计划仅作为制造部和采购部作生产准备的参考资料,不作为入库数量的考核依据,但x合资公司、建雅马哈和嘉本田公司的月度计划,仍为有效计划,并按月度计划执行和考核。(由于周转箱差缺,对雅阁产品按销售进度进行考核)

2.周计划有效性规定:当日内未完计划量在本周内完成或在计划期截止日之后两天内(即次周三17:30时前)完成均为有效计划,允许按正常计划产品办理入库。但是,计划完成率考核仍然按当日完成情况执行。

3.追加计划的有效性按其入库时间在哪一周来确定其考核和有效性按那一周的周计划执行。

六、调减计划规定

1.无销售市场的计划无条件取消。取消计划应由计调中心书面通知制造部和采购部。

2.取消后的损失及资金占用的责任划分:按55小时界定原则,即允许白坯入库时间后55小时以内的算销售开发公司责任,55小时以后的制造部责任,若制造部能分清属于采购部责任,由采购部承担。

3.取消计划的处置规定

a、仓储部接销售部门的调减计划时,检查减计划物资的入库情况(白坯),按55小时原则界定责任,传递书面资料告知销售开发公司、制造部,同时作台帐记录。

b 制造部接减计划时,按55小时原则界定责任,通知质管部和计调中心对已投入物资作判定,按损失最小和易于保管原则就地封存,同时书面资料告知销售部门,并作台帐记录。

c 销售开发公司需对减计划书作编号管理,建立减计划台帐,每月对减计划造成的不良资产拟定处理方案,方案包括原因分析、责任部门、处理措施、损失预算等。

4.制造部明知由于采购原因可能造成某产品计划失效时,应先与销售部门确认该产品延期入库后有无销售计划继续消化,若无,则找采购部门确认所造成的不良资产后就地封存,所封存资产计入采购部占用,传递书面资料告知采购、销售部门,同时作台帐记录;如有后续销售计划,则按继续组织生产,以便下期入库。

七、关于自制小件的规定

1.自制小件的定义:由制造部利用边料或由钢材库房领用材料自制,及制造部从仓储部外协库领用需组合加工后直接进入装配工段或需工艺外协加工的小件。

2.自制小件由计调中心根据生产难易程度和市场稳定性自行掌握储备量。

3.自制小件的工艺外协加工由计调中心负责。

4.自制小件经工艺外协加工入外协库后,还需加工的由制造部加工。

八、其他

制造过程中工序协作(需由外单位协作加工)由制造部负

责。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2)

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物资供应部计划采购岗位人员构成分别由老、中、青三组年龄构成,从事采购计划岗位时间较长的计划员对采购业务相对熟悉程度较高,同时也暴露出维持现状求稳,不求上进心态明显;中间层计划员对本岗位工作积极性高,接收新事物能力相对较强;新生代计划员文化程度较高,接收新事物快,但对物资采购工作还处于积累学习阶段等不同类型的矛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随着我厂现场主辅设备的不断改建、扩建及升级改造,市场供需关系、采购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在2012年使用集团公司财务一体化系统后,对原有的采购流程和采购理念形成较大冲击,需要所有计划员都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满足日常采购工作需求。虽然从事物资计划采购岗位人员工作分工长期不变,供货商相对固定,采购工作得心应手,但管控和预防滋生腐败还是存在一定隐患和漏洞,也不利于对采购人员的能力发掘和培养。要改变岗位分工长期不变的弊端,需要按照本部门采购计划人员轮岗制度定期对以上人员进行轮岗。

1 采购计划人员轮岗的必要性

根据本人对轮岗工作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 通过岗位轮换,实现人员储备 由于物资计划采购岗位的特殊性,需要从事该岗位人员拥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采购业务知识,通过对采购计划岗位的轮换可以积累更多的采购经验。通过轮岗的形式,给员工更多的学习机会,激励采购计划岗位人员根据不同分工而面对不同采购内容和供货商,实现一岗多能,为今后优化采购计划岗位结构,尽快适应现场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市场供需形式的变化。

1.2 通过岗位轮换,实现内部有效沟通促进工作效率。通过计划采购人员在部门内部的轮岗,能够实现物资采购信息的共享,增进了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员工在各个岗位之间换位思考,使自己面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物资采购类别,与更多供货商进行沟通,扩大了采购业务范围,提高了采购业务能力。

1.3 通过岗位轮换,制约腐败现象产生。实施计划采购人员岗位轮换打破采购分工长期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是物资供应部门防腐倡廉的直接手段。一个人长期固守一个岗位,表面上是采购业务较为熟悉,其实容易出现采购业务面狭小,对市场了解出现空白。特别是计划采购人员岗位的“稳定”,极易出现固步自封,居功自傲,放松自我要求的现象,与部分长期固定供货商容易形成利益链,对个人成长显然不利。甚至有的人滑向贪污腐化的深渊,不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损失,而且对单位和国家的事业也会造成巨大损失。

1.4 通过岗位轮换,部门实现知人善任。每一次采购计划分工的调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种挑战。员工在轮岗制度中体验不同分工条件下的工作特点,不断丰富自身的采购业务知识。随着采购内容、服务对象、供货商的定时更新,得到更多的锻炼学习机会,进一步发挥个人在从事采购计划岗位的潜能,掌握更多的采购业务相关知识和业务技巧,从长远讲,对本部门的采购计划人员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2 采购计划岗位轮岗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轮岗后的人员对新岗位分工适应期过长。很多员工长期从事一项工作,脑海工作模式程序化,很可能拒绝或抵触轮岗工作;对调整分工后出现的重新学习,重新熟悉市场的情况不适应,也不愿去面对。针对以上情况,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采购计划人员对分工调整必要性的培训学习力度,在轮岗后,能够尽快适应新岗位,胜任新岗位工作。另一方面,岗位轮换后,职工出现的消极怠工等现象也是对新岗位适应能力差的一种体现,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尽快满足新岗位的要求。既是对所有采购计划岗位的人员也是一种激励倒逼机制,也会提高采购计划员的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一种奋发进取,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

2.2 岗位轮换前期思维转换滞后,工作效率低下。加强对采购计划人员轮岗制度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对共性的和个性的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采购资源平台,实现采购资源的共享,缩短调整岗位后的适应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便于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使不同年龄层次、从事不同专业分工的采购计划员的采购业务知识都得到大幅提高。

2.3 轮岗后出现职责空白点,对新岗位分工熟悉程度低。由于目前我部采购计划的工作经历、文化程度、本岗位工作经验参差不齐,要求轮岗制度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一位现有岗位人员的优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进行专业跨距和业务能力的转换调整,根据轮岗目标,制订详细轮岗计划。尤其对参加轮岗的岗位、对象、人数、周期、考核评价等工作要考虑全面清晰。其中必须考虑特殊个体的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岗位无缝交接,规范移交,避免出现空白点。

2.4 轮岗使专业跨度过大,短时不能适应新专业采购业务。要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就要区分对备品采购计划和材料计划员的调整力度,使轮岗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影响到生产采购物资的采购,对安全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对待备品采购计划人员的调整一定要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考核,必须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本专业工作经历,对生产系统有一定了解的人员才能胜任备品采购计划岗位的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物资部门计划采购人员轮岗制度要想成为部门培养人、激励人、保护人的一种好手段,就需认真操作,扬长避短,只要轮岗制度完善,设计合理,操作得法,轮岗工作定是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综合人才,提升人才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K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物资采购供应过程控制是一种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把握物资供应工作主动权,对物资供应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主动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生产建设物资能够安全、及时、经济供应。2008年以来,中原油田按照总部物资供应传统业务改造的要求,以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物流控制为重点,全面加强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有效降低了物资采购风险,提高了物资安全、及时供应保障能力。

一、增强物资需求与采购计划的风险控制

1.需求计划及时性

(1)强化需求计划编报时间控制。按照年度计划为主、月度计划为辅的编报模式,每年10月份编报下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年度需求计划要占全年使用量的75%以上;每月1-15日前编报下月度需求计划,超时段编报,纳入使用单位计划提报及时率考核。

(2)强化需求形成过程控制。对油田改扩建、检维修等项目,组织人员提前介入需求形成过程,按照项目周期和施工进度,指导设备材料需求计划编报,为物资采购准备和排产制造留足时间,提高了物资供应工作的主动性。

(3)明确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编制了油田生产建设主要物资的采购周期对照表,对使用单位的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进行明确规定,改变了过去物资需求计划及时率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时限的情况,保证了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的及时性。

2.需求计划准确性

(1)严格需求计划编报审核制度。对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实行生产单位和专业部门“两级审核”制度。

使用单位对基层井、队、站提报的需求计划,每月物资部门组织财务、技术、生产、作业等部门召开物料平衡会,按照生产运行计划和需求紧急程度,从资金预算、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和核实确认。

油田生产、装备、技术、科研等职能部门,按照专业管理范围和储备资金占用责任,对各单位编制的油套管、井下工具、采油助剂、钻井助剂、矿建料、防洪料等需求计划,统筹进行资源平衡,严格计划审核把关,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性。

(2)严格需求计划变更责任追究。使用单位提报需求计划后,由于技术参数调整、需求数量变化、工程施工进度等原因需要变更的,即时告知采购部门终止相关业务,并履行严格的计划变更审批程序;同时,任何形式的计划变更都要纳入对责任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考核;对因计划变更影响生产经营、工程建设或造成库存积压的,追究需求计划提报单位、审核部门以及当事人的责任。

(3)强化物资计划执行考核。开发应用物资计划管理辅助系统,系统每月按照设定考核计算公式,自动导出各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和领料及时率进行排名通报,同时自动导出业务部门的采购计划执行率和合同履约率进行排名通报,保证了物资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3.需求计划标准化

(1)推进计划提报程序标准化。2011年,在系统中对需求计划模块功能进行了增强,油田需求计划全部实现了线上提报,分公司单位和勘探局单位的提报程序、数据采集、管理要素、考核要求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有效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率。

(2)推进物料编码标准化。对油田ERP系统内7.6万条物料编码进行全面梳理,删除和冻结非标码、个性码编码10304条,使用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必须按照标准物料编码提报,强化了需求物资信息标准化。

(3)推进物资需求标准化。编制了14个大类、134个品种的《物资需求标准化品种目录》,明确了品牌范围、规格型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列表。了重要设备原厂配件、井下修井类工具、机电产品的《标准化采购技术规范指引》,从产品命名、物料编码、参考价、采购渠道、产品执行标准及检验验收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使用单位只需按照对应的指引和编码提出需求数量,物资部门即可按照统一规范的产品名称和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采购。

4.采购计划控制

(1)严格物料综合平衡控制。在编制采购计划时,首先坚持ERP系统MRP平衡,同时,在油田需求物资消耗数据库中,坚持对7万余项物资的历年消耗数据与采购计划自动进行检索比对,查找分析消耗异常原因,确保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2)强化采购计划会审程序。会同油田管理、技术部门和使用单位,着重审核计划与生产的匹配性,采购时间与工程进度的匹配性。在石油专用管采购计划编报前,物资部门组织油气技术、勘探开发、生产设计等部门,对生产任务、需求数量、规格型号、供货进度、改代利用进行集中会审,确保了计划的准确性,有效防范了新增积压。

(3)加强采购操作程序控制。出台了《中原油田重要物资技术评审实施办法》,对固井材料、通用设备、防喷器、钻具等35个类别的重要物资,由专业管理部门成立评审组,对其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检验标准、供应商选择范围等进行技术论证和联合评审,物资部门严格按照评审结果实施采购,实现了重要物资采购决策与执行的程序化、制度化管理。

(4)采购计划执行控制。将会审后的采购计划导入系统,采购部门严格执行;确因需变更的,要严格履行变更程序;设置采购计划执行率考核指标,过程控制部门对计划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督考核,有效控制无计划、超计划采购风险。

(5)加强供应商选择控制。严格落实供应商业绩引导订货机制,每年油田自采物资品种综合业绩排名,评选AB级供应商名单,并将排名和名单与采购策略管理程序进行集成应用,作为物资采购渠道初选的主要依据。

二、严格物资分类分级管理

1.重要物资列入A类和一二级物资目录

将钻机、大型压裂设备、关键井控设备等48项重要物资列入A类和一二级物资目录,从需求时间、技术交流、商务谈判、排产进度、到货验收、货款支付等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过程控制措施,并纳入年度采购策略管理;对列入目录的物资,业务人员根据采购合同在电子商务平台制订过程控制计划,按照物资采购进展情况,在系统中实时输入过程控制相关信息,实施线上控制。

2.强化供应协调与跟踪管理

对油田重点投资项目所需设备材料,要求过程控制人员提前介入项目立项和设计,对项目所需的重点设备材料,建立线下物资供应全流程控制台账,从需求时间、资料交付、合同签订、催交催运、安装调试等方面,每周进行信息跟踪与维护,实行项目物资供应旬报制度,及时反映项目运行和供应进度信息。

三、完善与风险控制相关的制度与运行机制

1.改革机构设置与制度配套

2011年,成立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按照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的全业务过程控制管理思想,负责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考核。在油田层面出台了《中原油田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实施方案》,在供应处层面出台了《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实施细则》,为过程控制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2.完善现行的运行机制与管控方式

结合中原油田生产实际,对物资采购供应业务操作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计划、采购、执行三个阶段,找出了8个业务环节的84个风险控制点,逐项制定了相对应的170个风险防控措施和工作标准,建立了系统、规范的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了过程控制专业化管理能力和工作效能。

四、严格合同执行过程控制

1.开发了物资质量控制信息程序

对油田采购物资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技术条件标准进行了梳理,将53122项常用物资的产品技术标准维护到ERP系统中,建立了产品技术标准数据库。技术标准与物料编码一一对应,业务人员在订立采购合同时自动带入产品技术标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技术标准采集的准确性,又提高了合同签约效率。

2.加强对合同执行和履约情况实时监控

要求每个采购业务科室都要建立物资采购合同(协议)履约台账,并在油田物资采购管理辅助系统开发了合同执行管理控制功能,由系统按照到货物资验收单自动核销合同,做到了对合同执行和履约情况实时监控。对纳入油田A类和一、二级物资过程控制目录的重要设备材料,要求采购部门必须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外购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货渠道,以及相应的违约责任;必须编制物资供应过程控制方案、制造进度计划,作为采购合同的附件。另外,对重要化工产品的原辅料、电器设备主要元器件、劳保布料等直接影响供应物资质量的原材料或配件,由业务部门统一采购后,向加工制造商供货,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产品制造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3.提高了合同执行的严肃性

将合同履约率和交货情况纳入对采购业务科室和供应商日常考核,月度分析通报,季度考核兑现,提高了合同执行的严肃性。制定了物资供应时效考核办法,从需求计划接收、采购计划审批下达、编码新增办理,到合同签订、合同执行整个业务流转全过程,明确了20个业务操作环节的时效标准,每月跟踪检查,季度通报考核,凡是时效超过30天的都要进行考核分析,对超过时效的单位扣罚绩效得分,对责任人扣罚绩效工资。

4.加强货款承付过程控制

(1)按照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机制建设要求,由过程控制人员根据合同执行及到货验收情况进行货款支付申请;对出现产品质量、延迟交货等问题的违约供应商,严格依据合同条款进行索赔或扣减货款。

(2)对发料形成货款暂估实行每月清零制度,对过程控制部门暂估余额和挂账及时率进行考核,对供应商货款严格按照挂账时间顺序进行公示、承付,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

(3)将货款支付与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挂钩,对化工产品按照投入产出比付款,对钻头按照钻井进尺付款,对生活用煤按煤炭发热量计价付款,有效控制了资金支付风险。

五、切实加强物资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

1.实施物资质量凭证采购制度

将6种国家强制性认证和工业生产许可证产品纳入凭证采购目录,对518家供应商相关资质证件进行备案登记,业务部门严格实行凭证采购,防范了采购物资质量风险。

2.强化加工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

制定了14个大类、529个小类物资的油田《必检物资目录》,并在ERP系统中固化控制,物资到货后按目录自动识别、报检,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入库,同时油田质量监督部门对在库和现场使用物资进行随机抽检;对燃油注气锅炉等重要设备材料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等级要求,采取驻厂巡检、出厂检验等方式。对重要物资和关键设备的制造过程实行现场巡检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原材料外购渠道、外协件品牌等条款,组织人员定期到生产厂家实地检查,对产品加工制造质量记录进行现场验证,及时掌握供应商排产制造进度及质量状况。

3.加强物资使用过程质量控制

对生产常耗物资,定期开展现场质量调查和回访,每月下发《采购物资质量管理通报》,并从产品材质、生产工艺、验收标准等环节,全面开展供采购物资质量治理活动,先后对压力表、三角带、截止阀等15项物资实施了专项治理,供应物资质量档次和用户使用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装置改造项目用料,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明确相应的供应商回收条款。对通用物资均采取供应商寄售方式供应,工程结束后余料全部退回供应商;对项目加工定制的专用物资,根据施工进度与供应商明确约定排产制造、交付安装等供货条件。近年来,在油田本埠各类检维修、改扩建工程项目中未形成工程余料。

六、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中原油田分公司对于物资采购供应风险过程控制理念的加深认识与实践应用,确保了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同时,通过对风险过程控制策略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由“救火式”事后处置向“预防式”风险管控的转变,这对于促进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工作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邓永国.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2):44-45.

[2]张书平.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7-9.

[3]袁泉,马前.浅谈石油企业物资采购风险评估与管控[J].市场研究,2012(03):51.

[4]马前.浅析油田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及管理控制[J].经济师,2009(12):37-38.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4)

物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的热点和难点所在。加强物资管理风险控制,对完善企业机制,降低企业成本,推进企业廉政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划风险与控制措施

物资需求计划是企业制定采购计划和实施物资采购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物资采购的前提和基础,影响着涉及物资采购的全过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是确保计划的合理与准确,避免需求不准确性和谎报、误报;集中采购招标计划制定所控制的目标就是为了形成规模效益,确保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1、物资计划风险

1)需求计划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计划不准确和谎报、误报计划。计划不准确,会直接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数量、质量不能满足生产施工要求,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供应短缺、工期延误、成本失控等风险。以东台沼气项目为例,整个工程所用各种钢管采购量不足20吨,由于物资需求计划制定的不准确,在工程完工时剩余了7吨,所幸的是钢管,而不是其它不常用的物品,但还是造成了资金浪费和物资积压;谎报、误报计划,则可以给掌握着一定的资源支配权的人以借机采购挪做它用、中饱私囊的机会,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2)集中招标采购计划中的主要风险在于,对已达集中采购招标额度应纳入集中招标采购的物资采购计划进行拆分,不按规定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导致物资采购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可能造成采购成本增加。

2、物资计划控制

1)需求计划控制。首先要严格依照工程图纸和生产施工实际情况,参考工程材料预算单价和数量编制需求计划,确保采购计划真实准确,做到数量精准、型号规格相符。采购计划制定部门对项目部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仔细审核,并及时与项目部物资需求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关情况,避免多报或少报。在综合考虑生产需要、资金状况、材料价格行情和供应商供货期后,再确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和采购时机;其次是需求计划和采购必须经项目部生产技术、主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确认,以防止不按规定进行集中采购招标和谎报误报计划,借机采购挪做它用情况的发生。

2)集中招标采购计划的控制,首先必须明确采购权限,严格按照各级权限进行采购。采购计划必须向上一级物资主管部门提交,由上一级物资主管部门根据项目主合同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形成互相监督制约机制。对除采购权限允许范围内的物资需求经批准后自行采购外,将其它已达集中采购招标额度采购计划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畴,并按权限和程序开展采购策划,组织实施集中采购,或再向上一级主管部门上报集中招标采购申请。以避免对采购计划进行拆分,不按规定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的现象。

二、物资集中招标采购风险与控制措施

物资集中采购所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杜绝所需物资未经审批擅自采购,确保招标文件中技术要求的符合性和商务要求的合理性,并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确保开标、评标、定标符合招标文件和评标细则的要求,实现技术与商务的分离、决策与执行分离;确保合同条款符合工程技术、商务和法律要求。

1、物资集中招标采购风险。未经审批擅自采购可能会产生重复采购或不必要采购,可能会造成资金、资源浪费;招标文件及评标细则不符合规定,可能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不符合工程需求、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开标、评标、定标不符合规定,技术与商务、决策与执行未分离,会导致招标的不公平、不公正;合同条款不符合要求,可能存在技术、安全、质量、商务和法律方面的风险。

2、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对设备物资集中采购进行分权审批,分权采购;由物资管理部门与专业技术部门按要求编制招标文件及评标细则并报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实现技术与商务的分离、决策与执行分离,监察部门对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决策者只对采购权限、招标过程和具体采购过程进行整体符合性和有效性控制,不直接针对供应商实施具体采购活动,不对采购部门的具体采购活动进行干预;合同谈判时,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会议记录,对定稿的合同草案分权限报送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评审会签,合同谈判与合同草案公开、透明。

三、供应商选择风险与控制措施

供应商选择的控制目标,是为了能够公开、公平和公正地选取供应商,优化供应商选择机制。确保所使用的设备物资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防止不符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设备物资的非预期使用。

1、供应商选择风险。供应商无有效执业资质证明,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国家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状况,可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不符合工程需求等风险。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状况以及各合格供方各自特点及经营优势的情况下,有意进行差别选择彼此共赢、利益互通的供应商或上级推荐供应商参与投标竞价,都可能形成不公正的中标结果。

2、供应商选择控制措施。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控制,首先是要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查,对供应商执业资质证明等各项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提供的设备物资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其次是加强合格供方管理,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注重其综合绩效评价。第三是要加深对市场的了解,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尽可能的多选择实力强、优势突出的供应商参与投标,加大供应商之间的质量、价格竞争,对拟选供应商的实力与所能提供的产品性价比进行核查,以避免供应商的差别选取、不公平竞价和利益互通局势的形成,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目标。

四、结束语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5)

1.预算不严谨

对物资进行采购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严谨合理的预算,这是采购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中普遍存在预算不严谨的情况,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预算编制方面,政府采购预算和部门的预算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对事业单位实际采购需求没有真正了解,这就导致预算不能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同时,预算编制没有规定统一的采购标准,且在采购中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采购预算及采购项目的现象。第二,在预算执行方面,政府采购执行力度弱,采购效率低是一直以来政府采购工作中反应较为集中的问题。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致使采购资金使用率低下,预算执行不能满足财政部门对时间进度指标的要求,造成预算执行在时间进度、项目选择及采购项目支出等方面极度不均衡,这直接影响奥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出现大量结余,影响财政使用效率。

2.采购计划不合理

政府采购计划应当以采购预算为依据,对各单位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合理统计,然后进行采购项目的汇编,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采购计划。合理的采购计划是提高采购效率和资金使用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对采购进行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计划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制定采购计划前没有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大多数单位都普遍存在采购前没有对各部门的采购需求,及采购项目具体技术参数、需求时间等进行充分调研,导致采购计划工作不到位。第二,采购编制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复核。目前在使用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中,政府采购计划的审核功能较弱,采购计划编制中没有建立有效的审核机制,使得采购计划不合理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第三,采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由于利益的原因,常常会出现分割采购任务,以回避公开招标采购,造成采购过程不透明,因此也不能保证采购质量。同时由于报批程序执行不到位,许多单位在采购时存在随意改变采购计划和采购方式的情况,极大的影响到政府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3.采购执行缺乏规范性

采购的核心环节是采购的执行,规范采购执行不仅能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同时也能有效实现采购监督,使政府采购更加公开透明及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在执行方面还是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为采购方式不合适及忽视规模效益的作用。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采用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少,或者根本直接利用各种借口回避公开招标,而改为其他采购方式。同时,虽然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提高,但是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还是相对较少,不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

二、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1.加强对采购预算的管理

加强对采购预算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引入责任机制,将预算编制责任到人,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其次要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复核,具体审核方法是到各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如果发现有不合理预算,需及时予以纠正。最后要确保预算执行的准确规范,利用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及时了解执行进度情况,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合理性。

2.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要从四方面入手:第一、完善现有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将政府采购预算、采购计划及采购执行相互结合,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准确调整。第二、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工作规范,使得采购“有法可依”,实现采购的规范化管理。第三、对预算计划必须进行严格审查,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保证采购项目及数据准确无误。第四,提高采购工作相关人员素质,使得采购工作更加合理规范。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6)

作为一家拥有员工400人,年收入3个亿的面向订单设计生产的大型企业,荏原淄博主要生产高压锅炉给水泵、大型循环泵等产品,其主要经营特点是采用非标准化按单生产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公司逐渐面临以下挑战:

生产计划与准时交货期的控制:市场和客户对产品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订单变化快,生产周期又相对较长。如何快速、准确地制订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以便科学、高效地组织生产、指导生产?如何在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上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对订单的变更要求,调整生产计划,提高客户满意度?

设计与制造的信息集成:大中型机械设备产品结构复杂,原材料品种多,工艺复杂。如何缩短产品设计和制造周期?如何实现设计数据与制造信息的集成、一致,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委外加工业务管理:委外加工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例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掌控与管理委外加工的进度和质量?如何及时、准确地核算委外加工费用?

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如何准确、及时地获取影响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的数据,并加以分析?并为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业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如何保证销售、计划、采购、库存、生产、财务等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充分共享,实现各业务管理环节的紧密衔接?

ERP成功全面上线运行

为了解决问题,荏原淄博ERP实施小组成员,自2006年2月开始,先后完成了ERP系统流程设计、单据设计、字段整理、流程应用、系统测试、业务培训等基础工作。

公司管理副统括兼信息技术部部长、成本管理推进室室长温占中介绍,ERP系统于2007年5月30日全面成功上线运行。整个信息化是采用用友公司的U871软件,解决方案包括市场销售、项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成本六大方面。其中市场销售包括合同管理、报价管理、销售发票;设计工艺包括工艺BOM管理等;采购包括请购计划、采购发票管理等;财务成本包括总账报表管理、应收应付管理,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温占中介绍,通过ERP的实施,荏原淄博在业务和管理上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企业有了不断进步的基础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是手工录入的单据减少为销售合同录入和设计图表录入,以及采购合同中的价格录入,其他单据均为自动生成,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是成本核算细化到按销售合同的每一种产品下的所有零部件进行成本核算。 再次是库存管理通过日本迈易兹事务所连续四年审计,准确率均为100%,做到账物卡相符。最后是入出库单据、生产成本结转、间接制造费用结转等均自动生成凭证,财务报表自动生成。

九大管理亮点

荏原淄博通过ERP的实施以及BOM与ERP的集成,使得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展现出了不少亮点,实现了管理方式九大创新。

传票式按单生产,一号跟踪:按单生产即按制造传票生产,是日资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即是把每个订单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交货期分别下达不同的制造传票。传票式管理特点是以制造编号为核心,通过制造编号把销售合同、设计 、工艺、生产管理、采购、加工、委外、质量、仓库、发运、成本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跟踪管理。

大日程计划控制项目进程:这是控制传票进程的有效管理方式,经由它可按制造编号把设计、工艺、采购、生产等部门的工作完成时间进行规定,把各部门的工作有效的衔接起来,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计划包括图纸的设计计划、毛坯和一般品的采购计划、零部件的加工计划、产品的组装、试验和出厂计划。计划时间可通过MRP运算自动列入各部件的计划完工时间。

设计与制造同步:由于生产特点,荏原淄博的管理必须做到边设计,边生产,通过设计与制造同步的管理方式保证产品按期交货,就必须要做到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之间的快速紧密衔接。通过BOM结构的建立和经过MRP运算,系统可自动进行产品的采购、入库、领料等单据的生成,直到装配成产品为止,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了设计与制造同步进行,更好地保证产品交货期。

一品一票,专料专用:荏原淄博是项目型生产企业,交货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70%以上的部件价值都比较高,保持物料的准确采购对资金占用、库存管理的提高尤为重要。一品一票即现品票的管理方式是在部件入库前把现品票贴在部件上,现品票中注明制造编号、存货编码、名称、数量、供应商、交货期等信息,即方便仓库保管人员熟知部件,又保证部品的唯一需求,避免库存积压。现品票的信息包含制造编号、采购合同号、存货编码、存货名称、以及与图纸相关的一些信息及交货期(大日程日期)、供应商等。现品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购的部件,一种是加工完成的部件。

生产制造系统的应用:包括MRP运算、工艺路线维护、生产订单的自动生成、生产订单的整批处理、生产领料、生产订单工序计划生成、工序转移单、工时记录单-车间工时统计表、计划工时与实际工时统计表、产成品入库、制号工时分配表分摊间接制造费用、制号完工成本汇总表、生产BOM查询等。由此做到ERP的生产过程同实际生产过程一致,同时与成本的核算过程一致。

收付款计划系统的应用:公司的采购合同签订后要及时进行付款计划的管理,付款计划可按采购合同、采购发票、按销售合同、按未付货款等方式进行管理,可及时查询按年、月的付款计划,按销售合同需要付款的计划等等,对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又可全面杜绝公司有限资金的浪费。

精细化成本管理:荏原淄博采用的是“销售收入-利润=成本”的核算模式,这要求企业必须做好产品的预算,计算合理的利润,并在采购生产过程中严格按预算来控制采购和加工。确保预定临界利润的实现。通过按制造编号计算所有零部件的成本及总成本,从而能从每个零部件中来控制成本是荏原淄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一大特色。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7)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造船业在全球造船市场的地位也逐步提升,目前已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与日、韩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到2010年以后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如表1)

而按照克拉克森公布的手持订单量指标统计,2015年12月底,中国船厂在手订单12737万载重吨,占世界船厂全部在手订单量的42%,韩国、日本占比分别为27.3%和22.9%。从以上分析看出,中国已经超越韩国和日本这两大造船强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国造船业之所以近10年快速提升为第一造船大国,与中国其他制造业一样,远低于日、韩两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一大优势。10年前,中国船厂雇佣一名产业工人的全部人工,可能只有日本同行的1/3不到。但过去的10年间,中国工资水平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早已丧失。

但是,人工成本只是全部造船成本中的一项,通常只占到全部造船成本的10%左右。抛开人工成本,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造船全过程成本控制,中国造船业仍可在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所为。

二、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按照传统的财务核算要素分类,一般的造船企业成本可以划分为制造间接费、直接材料成本、直接经费三大部分。具体明细参考表2。

从以上成本分析可以看出,船舶制造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而且这些成本要素按照发生的时间节点划分,贯穿于造船的全部流程。

上述成本要素的划分是为了便于计入单船项目,直观地计算出某一条船的建造盈利状况。我国船舶建造合同根据国家会计准则规定,适用于《建造合同准则》,并且船舶制造属于订单生产,以单笔订单归集生产费用。由此可以看出,以上船舶制造成本分类的规律就是将这些成本要素归集到某一条单独的船舶订单下。

(一)制造间接费的核算内容

制造间接费用主要核算生产过程中与船舶制造相关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无法直观地归集到某一条在建船舶。比如船舶制造企业同时在建多条船舶,某月发生的水电费该如何分配至这些船舶上去呢?这需要企业使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进行分配。目前,造船企业普遍使用船舶建造工时来进行间接费用分配。

工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工作时间,一名工人在生产现场工作一个小时简称一个工时。国内大型造船企业,每年工作量一般要达到500万工时以上。工时的统计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需要从班组做起,并由此计算出每一小时需分配的制造间接费用,根据单船消耗工时计算出该在建船舶需要分配的制造间接费数额。

(二)直接材料费的核算内容

直接材料费就是建造船舶需要发生的外购材料费,包括钢板、主机、油漆及其他船用设备等。这些原材料在建造之前进行船舶设计时,就已经明确了规格型号,因此也是根据在建船舶的需要进行采购的。由于是量身定制的,所以可以直接归集到每条在建船舶,无需进行分配。这部分是船舶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般可以占到单船成本的60%~65%。

(三)直接经费的核算内容

直接经费是与单船合同有关的其他费用,如签约阶段支付给船舶中介公司的佣金、交船时举行庆祝仪式发生的费用、船舶建造阶段投保的保费、为建造该船融资产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由于船舶建造周期较长,并且在银行融资时也是以单船项目为标的进行融资的,所以船舶项目贷款利息需要资本化核算,计入单船成本当中)等,这部分成本一般在单船成本的5%以内。

经过以上成本归集,就可以计算出每条在建船舶需要的全部成本,再结合该船的合同收入,就可以得出该船的单船损益。将每年所有在建船的单船损益汇总,再扣除管理费等期间费用就可以得出造船企业当年的利润总额。

但在实践工作中,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国内某些造船企业无法按照船舶建造工时进行制造费用分配,有的是按照建造船舶的建造收入进行分配。目前,有的造船企业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与制造部门的制造计划没有无缝衔接。为了规避责任,采购部门通常会提前进行采购,从而加长了材料在库时间,占用了企业资金。

三、加强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船舶制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合同签订到完工交付,一般会历时1年以上。如果是同一船型连续建造,后期会减低工时,但也要在8~10个月周期。如果算上主机、钢板等原材料提前订购的时间,船舶建造周期还要延长。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无法做好船舶建造工作的,更不要提成本控制了。全面预算管理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不单纯是一种管理手段,是涉及企业战略和各个部门的综合性管理方法,需要所有部门协调一致参与。

船舶制造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根据接单计划线表制订经营计划(即企业全面预算计划)、资金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人员计划等,这些计划在董事会批准后予以实行。预算计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业务密切相关,在董事会批准的计划基础上,还要每月召开成本跟踪会进行跟踪、调整。最好是在每年年中召开一次经营计划会,根据上半年的市场和经营情况,对经营计划、资金计划等相关计划进行调整,也就是做到滚动预算管理。

近几年船市跌宕起伏,造船企业更要密切关注船价、材料价格、汇率等外部市场因素和工时等各项成本因素的变化,对造船成本进行滚动跟踪,以使得公司管理层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了解成本变化及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造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平时要做好部门费的跟踪,包括月度的工时、工间费、材料费和经费等指标的跟踪。

(二)造船全过程成本控制

一般在制造业提起成本控制,首先想到的就是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其实对于船舶制造企业而言,更应该提倡全过程成本控制概念。也就是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报价、设计、采购、生产、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

1.报价环节。报价阶段是指营业部门与有意向船东接洽后,根据船东对于船舶具体规格及设备要求提出报价,并后续展开技术协议与商务条款谈判的阶段。在此阶段,营业部门的很多工作对于后期船舶制造成本的控制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合同结算货币的选择,目前国际通用的造船合同一般都选择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所形成的汇兑损失,虽然不会增加船舶制造成本,但是会降低损益表的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减少造船企业的当年利润总额。报价阶段可以与船东协商,在取得其认可的前提下,对于需要进口的船用材料尽量选择美元结算,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造船企业的美元收入汇率波动风险。

2.设计环节。船舶设计是造船的源头,船舶设计一般分为基本设计、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在船舶生产之前,造船厂首先要按照与船东签订的造船合同办理船舶入级手续,并按照该船级社的要求进行基本设计。在船舶开始生产之前,还要根据基本设计图纸进行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制造现场工人可以看懂的造船图纸。

造船厂需要将成本控制贯穿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全过程。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设计软件,实施严格的工时、计划、质量和信息流管理,实现数字化设计和造船,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

国内造船厂也需在设计理念上创新,可以采用“面向生产的设计方式”,将造船分段提前划分、舾装作业提前规划,并充分考虑生产者的安全和作业要求,使现场生产做到“高空作业地上做,朝天作业俯位做,水上作业陆上做,外场作业内场做,狭小空间作业敞开做”,避免恶劣工况下不必要的返工,达到生产设计最优、提高先行舾装、在最安全状态下作业的目的。

3.采购环节。国内制造企业谈及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必然要提及降低采购成本。这种观念无可厚非,但是成本控制不可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应该是造船企业的长效机制。因此,与合作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前文分析可知,直接材料费占船舶总成本的比重达到65%,如果再包括直接间接费当中的气体采购、工器具采购等,这一比例至少要超过70%。因此,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进一步分析,原材料中钢材成本要占到50%,因此首先要做好钢材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可以按照同船型建造的船舶批量采购钢材,以扩大采购的规模,从而提高同钢厂的议价能力。推进钢材、船用设备的国产化工作,扩大采购国产化比例,减少材料设备采购的物流成本、采购周期,以实现控制成本目的。控制压缩仓储品库存的规模,在满足现场使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以控制成本。通过业内信息交流,实现采购供应商资源信息共享,降低采购成本。

另外,在对各家供货厂家报价进行横向比较时,还可以对同一设备的历史价格(一般采取5~10年为宜)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其价格指数。在采购类似设备时,可以参考该指数进行决策,如可以设置这几个指数:

第一,平均输出功率的单价。(船用发动机)

第二,每个气缸的单价。(船用发动机)

第三,平均重量的单价。(钢结构加工品、舾装件)

第四,平均长度的单价。(电缆等)

第五,平均时间的单价。(产品维护服务等)

4.生产阶段。制造环节是造船厂控制制造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好现场6S管理。“6S”管理也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规范。“6S”与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公司长期坚持开展改善活动,可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其次,在生产阶段,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加强部门费跟踪、强化日常作业管理、持续进行作业改善等措施,取得很好的降本增效成果。

(作者单位为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钱军杰.对船舶制造企业的期间费用的相关探讨[J].时代金融,2015(10).

[2]南亦秋,张明明.全过程目标成本控制在造船企业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09(04).

[3]罗梅.金融危机下船舶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与控制措施[J].中国外资,2010(02).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物资采购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运营工作之一。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有企业的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际的物资采购工作,会遇到一些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成为了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的风险

1.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内因型风险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的内因型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一些因素。首先,物资采购计划风险。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受到市场供求变化影响,不科学或不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将会使得实际的采购工作无法有效地满足企业的物资需求,从而造成采购中的计划风险。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物资采购的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日常管理混乱、合同行为不当、合同条款模糊不清、违约责任约束简化以及君子协定等方面。第三,物资验收风险。物资验收时常会发生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物资数量没有达到规定,物资品种规格不合标准等问题,如果验收人员麻痹大意,就容易产生验收风险。第四,物资存量风险。物资采购时没有准确估计市场行情和企业内部需求,造成物资过多,形成积压,或是物资不能及时满足生产运营需求。

2.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外因型风险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的外因型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一些因素。首先,价格风险。在报价或投标时,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相互串通,抬高价格,从而增加了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或是企业批量采购后,物资出现跌价而导致的采购价格风险。其次,质量风险。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材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降低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信誉。第三,合同欺诈风险。供应商设置合同陷阱,违反合同规定或无故中止合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二、物资采购风险防范策略

1.强化采购计划管理

合理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是防范国有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首要策略。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依据是各部门上报的月度物资需求与年度物资需求。国有企业根据年度项目与资金计划,在遵循准确性、及时性与预见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地编制物资采购计划。通常,物资采购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采购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预算价格以及时间要求等。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工作,应当按月度或年度时间周期有序地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并根据市场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出现一些急需物资需求,就应当灵活地编报物资采购追加计划。国有企业中的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可以擅自更改经过审核批准的物资采购计划,对虚报物资采购计划、涂改物资采购计划、越权审批物资采购计划,以及物资采购计划部申报不及时或物资采购计划申报不准确等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只有制定了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确保物资采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才能够从源头上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2.大力推行物资集中采购

国有企业在物资需求、物资采购、物资储备、物资消耗定额等方面应当大力推行集中管理,切实发挥国有企业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实现最优经济批量采购,避免重复采购,降低物资采购资金的占用,避免出现物资供大于求或物资短缺等不良局面。国有企业实行物资集中采购,能够全面、准确与及时地掌握内部各部门的物资需求、供应商、市场价格水平等情况,在物资采购中充分发挥竞价优势,实现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较高质量物资的目的,从而确保企业物资采购的高效运转。为了推行物资集中采购,国有企业应当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资需求、使用和存储等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对物资采购进行全面的、统一管理。目前,部分国有企业采用了ERP信息管理系统,对物资采购进行集中管理,国有企业各个部门通过ERP信息管理系统将物资需求计划传递到中心数据库,再由企业有关部门进行集中处理,统一采购、统一订货、统一运输,实现集中的物资的集中采购,提高了物资采购的效率。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物资采购的相关机制,是确保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有序化、合理化开展,防范物资采购风险的内在要求。首先,建立规范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对物资采购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但要易于操作与实践,还要能够控制企业物资采购的关键环节,使得企业物资采购能够按照既定的物资采购计划有序开展。其次,优化物资采购流程,加强物资采购成本和质量控制。加强物资采购成本和质量控制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物资采购成本与质量控制应当由专门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确保各项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实现成本与质量管理的要求。第三,提升物资采购队伍的整体素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有着较高知识与业务水平的人才队伍。国有企业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物资采购人员,有效推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国有企业应当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责任心,使物资采购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使物资采购人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形成个人发展和企业壮大的良性互动局面。国有企业需要培养物资采购人员务实、严谨、勤恳的工作作风,大力推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主要面临着计划风险、合同风险、验收风险、存量风险、价格风险以及质量风险等。国有企业物资采购部门需要充分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物资采购风险加以防范。

参考文献:

[1]王炬香,温艳,王磊.采购管理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82-86.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9)

引言

以海工建造为例,项目计划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在项目合同的基础上,通过计划指导项目的技术、物资、建造、调试等工作,保证全部活动均在计划之中。最终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按合同要求交付。

1海工建造项目计划管理步骤

在海工建造中,项目计划管理的步骤如下:第一步,项目定义,根据合同明确范围;第二步,项目安排,对建造流程和工序进行安排,收集并评估和建造活动相关的所有要素,编制WBS;第三步,项目实施和管控,包括工期、成本、人力、材料、设备等方面,并形成阶段性报告;第四步,项目结束,重点在于海工调试、买方及第三方验收。

2项目计划管理在海工建造中的具体应用

2.1范围管理建造项目的范围,会在招标书、投标书中有所体现,并在建造合同中明确界定,主要内容是规定了船东、船厂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建造项目目标。因此,船厂必须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此外,包含内容还包括当项目范围发生变动时,船东、船厂的应对措施。计划管理人员应组织项目相关人员,根据项目范围,编制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相应的WBS词典,同时应记录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以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全部工作。管理项目范围主要在于定义和控制哪些工作应该包含在项目内,哪些不应该包含在项目内。由此可见,项目范围管理的科学编制,是整个建造项目开展工作的基础。2.2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在报价阶段就开始了,报价中要涉及项目建造需要的材料、设备清单;并调研市场价格,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列出材料、设备的成本,以及各项生产费用(如设计费、船台费、下水费、保险费等)和人工费用,总和即为项目成本。合同签订后,成本管理的内容,就是根据成本估算,汇总所有单个活动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建立一个初步的成本预算。然后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及资金平衡,得出经批准的、按时间段分配的项目预算。项目建造期间,保证实际生产成本不超出项目预算,并且随着项目进展,分析成本变化的特点,做出科学的调整。成本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2.3工期和逻辑关系管理工期和逻辑关系管理是计划管理的重点,做好工期和逻辑关系管理工作,能够促使各项生产活动有序展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一旦工期和逻辑关系管理混乱,就会延长工期、增加成本,甚至出现罚款、弃船等不利后果。同时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对比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保证两者的协调一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点。在实际工作中,计划管理软件(Primavera6)已被广泛接受,使用计划管理软件,具有操作方便、平台统一、可视化等优点。2.4采购管理采购管理的基础,是编制可行性的项目采购计划,也就是对项目采购的全面安排。具体来说,其内容包括采购时间、采购方法、前后衔接、管理协调等。尤其要保证采购时间和施工进度具有一致性,在计划编制前完善市场调查工作。采购管理过程中:首先,应根据项目范围完善采购清单,并做好前期市场调查。其次,根据公司管理特点,确定采购方法,明确采购环节。再次,,根据物资需求日期,及采购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周期,倒推各物资采购各环节计划完成日期。最后,根据采购计划,对实际进行跟踪,并根据项目变化,做好动态管理。2.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重要的管理要素。项目人力资源由为完成项目而承担不同角色与职责的人员组成。项目计划应提供了关于如何定义、配备、管理及最终遣散项目人力资源的指南。海工项目一般采用项目性结构,考虑到项目型结构的针对性,各个职务和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能、关系都比较稳定。项目团队组建后,应重视日常管理中的团队建设,例如人员培训、技能考核、激励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管理项目团队,跟踪团队成员工作表现,解决问题,优化项目绩效。2.6质量管理海工的使用质量,是依靠建造工作的质量体现的,因此在建造期间要树立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做好质量的策划、控制、保障、改进等工作。该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合同签订、施工准备、施工流程、售后服务四个阶段入手,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要点,制定科学的质量目标,并划分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2.7风险管理项目建造期间存在诸多风险,只有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才能够消除或减小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在建造期间,风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安全风险,例如火灾、工伤事故等;二是自然风险,例如地震、台风、暴雨等;三是运输风险。而对于风险的控制,包括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控制风险发生,以安全风险为例,要求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开展施工作业。第二,消除风险后果,例如暴雨天气无法开展涂装工作,可以进行其他项目施工,或者避开阴雨天气。第三,风险转移,主要是购买商业保险。

3项目计划管理编制的注意事项

3.1建造场地的选择签订合同后,船厂要根据合同规定编制建造方案,其中建造场地是首要考虑因素。根据实际建造过程,可以分为车间内制作场地、船台合拢场地两个。限于施工场地和条件,同时开工的难度大,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进场顺序、分段施工等内容。3.2建造模块的划分模块划分需要考虑船厂的能力,例如吊装工艺、吊机吨位、舾装件安装。为了方便生产和管理,要按照舾装件的特点划分区域,如泵房、舱室、房间等;同时要清楚模块的吊装顺序,确定关键路径。3.3建造工期的预测在建造时间的预估上,可以采用类比法、参数估算法、三点估算法等。其中,海工建造一般选用前两种。在操作上,和相似项目进行比较,考虑储备量因素,对比预估建造时间和实际建造时间,获得修正系数,最终预测出较为准确的工期时间。3.4计划编制的设计对于复杂首制项目、船东供货项目,如果有明确规定,基本设计由专业的设计公司完成,相反则由船厂完成全部的设计工作。依据生产计划的分段施工原则,先制作的分段先安排,以保证舾装率、完整性,减轻分段合拢的工作量。而且,区域设计要在生产设计之前,预留出审图时间,经船东审核认可。

4结束语

项目计划管理在海工建造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项目计划管理在海工建造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范围管理、成本管理、工期与逻辑关系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项目计划管理方案的编制,要注意建造场地的选择、建造模块的划分、建造工期的预测、计划编制的设计等事项,以提高编制质量,促进海工建造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10)

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是指航空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综合平衡企业各种资源,编制的可满足航空企业生产所需的物资采购计划。正确地编制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对于加强物资管理,保证生产所需,促进物资节约,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实现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2原则

质量适宜性原则。航空材料用于航空产品制造,航空产品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企业在编制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的时候,既要按时完成数量,又要品种规格齐全,更要保证产品质量,坚持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同时并重。当然,这个质量并不一定非是最优的,但它必须是严格符合行业标准的,最适宜于航空产品需要的产品质量。航空系统有着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及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航空企业只能向经过质量认证,编入合格供应商目录中的供应商采购航空材料。

材料特点及供应模式适宜性原则。航空材料按大类分为标准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成品等,企业在编制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不同类型航空材料的特点并采用适宜的供应模式。例如,非金属材料必须考虑环保性及“寿命期”等特点,金属材料中铝板必须考虑是否采用方便企业使用的“JIT”(“准时配送”)模式,标准件必须考虑是否采用“开架”供应模式。

生产满足性原则。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对航空产品的要求,航空企业必须用“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的制造方法去应对,物流系统也必需做到“精益”物流,为此,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必须要做到适时供应,在时间及节点上严格地满足生产制造要求。

价格适宜性原则。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遵循价格适宜性原则主要应考虑到以下各点:

从降低产销成本的目的来看,适当的价格应是最好的选择。因此,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既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及存储成本,又要考虑到合适的采购价格。

航空材料的采购分国内采购和国外采购,中国国内航空企业众多,如果采购国外航空材料时,能实现企业联合采购,就能实现规模采购,取得价格优势。

对于需求稳定的航空产品,在航空材料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可做出3-5年的预测需求计划,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以锁定货源及价格。

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除考虑采购价格外,还要考虑其他价格与成本。例如订货成本、财务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要考虑降低综合采购成本。

3编制

编制依据

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生产管理部门编制的主进度生产计划;制造及工艺部门提出的航空产品的材料定额;企业的现有资源及相关部门下达的采购资金控制指标、库存控制指标等。

编制内容

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需要采购的航空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技术条件、定额、采购单位、采购数量、到货时间等,采购计划按时期可分为临时性采购计划、季度采购计划、年度采购计划等。

编制步骤

平衡计算。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依据航空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内的条件及生产制造节奏安排主进度生产计划,制造及工艺部门提出航空产品所涉及的航空材料定额,配送中心统计出航空材料出库配套架次,依据以上三部分数据计算出航空材料月份、季度、年需求量;依据未执行完的物资采购计划及合同计算出资源量;仓储部门统计出航空材料库存量;依据需求量、资源量、库存量平衡计算出采购量。采购量=需求量-资源量-库存量。

生成计划。经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的平衡计算,在采购量的基础上,采购部门参考经济批量、最小订货量、采购提前期等数据生成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根据用途,物资采购计划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及短期计划,这些都可由计算机系统依据MRP运算自动编制。

批准及下达。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经领导批准后下达给采购员,采购员依据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经发盘、还盘、询价比价等采购程序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执行采购合同。

4.闭环跟踪与处理

因航空产品订单、航空企业生产、采购合同执行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编制部门担负起了一个全程监控、闭环跟踪、及时处理的龙头作用,计划员必须及时跟踪生产进度、材料配套、材料库存及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遇到问题作出及时反应及处理,这一过程可借助于企业ERP系统。

5.评估与完善

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的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估:及时配套率;库存资金占用及周转天数;是否适合各类航空物资的特点,方便采购、存贮及使用;经济效益评估。

及时配套率。一个好的物资采购计划能保证航空材料及时配套,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但在实际生产中,企业生产及航空材料配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不积压库存同时保证及时配套,应对生产过程及材料供应全程动态监控,看板管理及库存滚动预警是一个好的管理手段。实际生产中,年度采购计划若与实际生产有所偏离,应及时下达采购调整计划予以纠正。

库存资金占用及周转天数。过低的库存易造成生产线供应紧张,过高的库存又易造成库存资金过多占用,因而要根据航空材料的特点及生产节奏保有适量的库存。好的物资采购计划,会针对航空材料的特点,贯彻ABC分类管理:价值大的航空材料按月盘点,适时订货;价值一般的航空材料,最多保有三个月的滚动库存;价值低、批量采购经济的航空材料库存量可大一些。好的物资采购计划库存周转天数一般较低;制造周期长,投入时间早所涉及的航空材料库存周转天数要大一些。

是否适合各类航空物资的特点。非金属材料因有材料寿命的特点,应是一个短期的滚动采购计划;标准件若采用基于供应商管理的外部开架模式,基本可实现较高的配套率、零库存占用及方便使用,因而,一个好的航空物资采购计划要适应各类航空物资的特点。

经济效益评估。要用航空材料在制造成本中的占比综合评估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依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原则与方法并体现在以后的计划中。航空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经评估后要不断完善优化。

6前瞻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篇(11)

1.1企业物资采购外因型风险。

1.1.1意外风险。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价格变动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风险。

1.1.2价格风险。一是由于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企业采购蒙受损失。二是当企业采购认为价格合理情况下,批量采购,但该种物资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1.1.3采购质量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或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1.1.4技术进步风险。一是企业的制造产品由于社会技术进步引起贬值,无形损耗甚至被淘汰,原有已采购原材料的积压或者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损失;二是采购物资由于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如计算机新型机不断出现,更新周期愈来愈短,刚刚购进了大批计算机设备,但因信息技术发展,所采购的设备已经被淘汰或使用效率低下。

1.1.5合同欺诈风险。①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他人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②接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③签订空头合同,而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而所需的物资则无法保证。④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违反合同规定等可能性及造成损失。

1.2企业物资采购内因型风险。

1.2.1计划风险。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采购计划管理技术不适当或不科学,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

1.2.2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口头协议,君子协定;鉴证、公证合同比例过低等等。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给予虚假优惠,以某以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1.2.3验收风险。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形等等。

1.2.4存量风险。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二是物资过多,造成积压,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资金的机会利润,形成存储损耗风险。三是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估计不准,盲目进货,造成价格风险。

1.2.5责任风险。许多风险归根至底是一种人为风险。主要体现为责任风险。例如,合同签约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把好合同关,造成合同纠纷。或是采购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谋取私利。

2. 企业防范物资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2.1应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2.2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1)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2)加强签约监督。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非正常情况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2.3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全过程的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2.3.1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2.3.2做好合同鉴证审计。(1)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3)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4)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通过审计鉴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提请当事人对缺少的必备条款予以补充;对显失公平的内容予以修改;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活动予以制止,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

2.3.3做好对合同台帐、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审计。当前,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如果合同丢失,那么在处理时会失去有利的地位而遭受风险。因此,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汇总,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也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