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8 05:17:19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1)

技工教育校园信息网络的核心部分是校园信息中心,该中心主要由中央交换机、服务器、广域网连接设备以及网络管理系统等共同组成,校园中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交换机来实现信息的交换,而教学楼内的局域网络是校园网络中的接入层,因此信息是通过各种双绞线来与教学楼内的设备进行连接,不仅如此,校园网中的各个教室、实验室以及宿舍楼等都应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尤其是在技工院校中,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能利用这些来学到更多知识。校园网交换中心的设备是由中心交换机以及拨号服务器来组成的,拨号服务器能够提供很少的端口作为校园外接入补充,也能相应的建设起网络用户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校园网的建设为技工教育提供了帮助,能够让技工院校的学生学到更多的先进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二、互联网+教育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已经将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起来了。在这个阶段,互联网的开放性正改变着传统教育的封闭性,而构建起新型的教育服务体系。随着互联网技术、教育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任何教育需求都能够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来解决,因此传统商业领域的体系变革会在教育领域重演,也会产生更多的互联网+教育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也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挑战,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构建起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时代人们对教育问题的需求,技工院校作为培养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学校,要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为主要宗旨,将提高职业能力作为核心部分,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内涵的办学方针,同时,技工教育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技工教育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技工教育的良好开展对促进人才就业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

互联网+技术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将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转变为课前的教学,这样节省了教师讲授的时间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的新形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很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课堂中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就已经引入了互联网教学方式,为了改进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就要更好地运用互联网资源,从而才能提高技工院校教学的整体水平,网络资源有着资源共享、更新迅速的特点,在网站上搜索各种有用的资源,对于技工院校来说也是如此,技工院校的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是相同的,不能得到老师及时的解答也能在互联网上自行搜索,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将计算机技术投入到技工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如可以放在学习论坛中,学生在网上尽情交流学习心得,同时还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新朋友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还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教学实施,保证技工院校的各种教学设施齐全,我的技工院校也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政府部门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以兴趣为前提,学生只有认识到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才能对学习提高兴趣,积极打造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到学习平台中,对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计算机使用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数字化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利用数字化平台来提升教学质量对发展技工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于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先进行模拟操作,例如,利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数字万用表上会有二极管的符号,先分辨出二极管的正负极,有白线的一端是负极,另一端就是正极,然后使用时可以移动鼠标将它们连接,操作正确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操作不正确会出现提示信息。在这套系统中,能够充分了解到操作的正确性,也方便学生的课后复习以及巩固知识,学生只要登录平台,就能学习里面的内容,主要设置了网络学习、考试中心、数字图书馆等多个模块。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学资源库可以提供资源上的支持,数字图书馆里有大量的图书可以下载,点击校园门户板块就能与数字化的校园平台进行切换。对于技工教育来说,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要不断学习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对课上的知识进行重温与复习,不用依靠任何工具就能学到自己想学习的知识,目前,数字化教学平台系统还在不断的建设、完善过程中。在数字化教学平台功能中,还要针对技工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培训。可以说,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技工学校学生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不断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最终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五、为互联网+产业培养人才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2)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64-02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年12月,半数中国人接入互联网,我国网民达6.88亿,手机网民6.2亿,91.8%网民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教育业也不例外。目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很多高校也纷纷开展“互联网+专业教学”的实践。与此热潮相比,档案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开展较少,笔者以为,档案学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一专多能”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的优质人才的重要责任,要提高培养质量,首先要从教学抓起,如何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档案专业教学相结合,以强化教学成效、提高培养质量,是值得档案学专业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引入高校教学的意义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总理于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它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1]。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紧跟时代潮流,有利于为传统的高等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改善教育生态环境;降低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门槛,向普通大众开放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可以使教师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扩大教育影响;重塑学生在教学语境中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从当前我国档案学专业教学总体情况来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除了入选部级精品课的几门档案学课程外,在互联网上,很难查询到有吸引力的档案学专业的教学资源。而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不变革就必将落后于时代,保守的教学方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习者所认可和接受,为了提高档案学专业的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扩大档案学的影响,必须促进“互联网+档案学教学”的发展。

二、“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获取成本降低。将互联网引入高校专业教学,对传统教学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使各专业学科积极变革,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相较于现有的教学方式,“互联网+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

传统的专业教学由于课程进度规划的设置,教师与学生的课上交流时间毕竟有限,如果疑问得不到及时解决,不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影响学习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除了课堂时间,学生与教师还可通过QQ、微信、微博、在线教育平台等直接沟通,学生之间也可以就相关专业学科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在自由交互的网络环境中,教师是引导者,气氛较为轻松活跃,消除了由面对面带来的紧张感,学生更愿意表达真实的观点,是共同创造学习的过程, 增进了交流与了解,有助于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应用软件的迅速普及,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成为可能,手机不只是通信工具,还是智能学习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乘坐公交、睡前十分钟、等电梯、课间休息等等的零碎时间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进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移动式、泛在式的碎片化学习[2]。

(三)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以板书或PPT课件的形式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这种“被动式灌输”的传统教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过程较为乏味。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根据自己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运用多种灵活方式选择充分的学习资源,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进度由学生自己掌握,渠道及内容的丰富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过程的趣味性,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增强。

(四)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就笔者的调查,目前多底ㄒ档氖诳尉是选择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时间支配的灵活度差。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广域性、远程性,教师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教学或视频的录制传输,同样,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堂延伸到了校园与家庭,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五)扩大了专业影响

互联网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催生用于网络传输的优秀教学资源,扩大专业知识的社会性传播。以档案学专业为例,借由网络中优质教学资源的传输,可以提高社会对于档案学专业、学科的认知程度,普及档案学的基础知识,扩大档案学专业的影响力,为学科及档案事业发展培育更好的社会环境。

三、“互联网”与档案学教学的融合方式

高校作为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与输送中心,应积极探索“互联网+专业教学”的新模式,大力推动教学改革。下面以档案学专业为例,谈谈互联网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方式。

(一)制作适于网络传输的教学资源

制作适于网络传输的教学资源是将互联网与教学融合的基础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不应只局限于以前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的全程视频,更应注意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趣味性,如微课的设计制作。微课是一种围绕知识点或教学难点而设计制作的短小视频,适于通过网络传输给学生,由于讲述问题集中,对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注意知识讲解的趣味性,学生易于产生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习时间短,又不会产生学习疲劳,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一个个的微课串联起来,与其他教学资源相结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充分利用现有网络通信工具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手机及社交软件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与物质成本降低,实现了即时通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实时性增强。从入校起,黑龙江大学每一届档案学专业的学生都建立了QQ群或微信群组,所有专业教师都加入其中,沟通交流不再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在学习或实习时遇到困难,可通过QQ、微信以文字、语音、图片或小视频等形式发送,直接向教师寻求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线布置学习任务,检查作业量的完成情况,实现了监督与督促的目的;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将档案专业领域的新动态、前沿知识推送到学生的移动终端上,充分扩展教学内容。

(三)搭建虚拟实验教学环境

档案学专业除了要有科学规范的理论教学指导,系统的实践性也是教学的重点。档案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更多的是社会管理类行业,如办公室、档案馆、图书馆、情报所等各类文件、等管理领域,事务流程的模拟和操作规则的掌握和灵活性应用更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针对性训练[3]。实验室教学是现在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主要由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学生观摩,然后学生熟悉和重复教师的实验内容,由于实验室限时开放、课程形式单一、教师精力有限等原因,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互联网背景下,档案学专业教学可以加入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提供丰富的档案实验素材,逼真模拟档案的实验课程(包括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效果评估等)。采用通关游戏的设计方式,按照难易程度将实验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一关必须达到一定的分值,才能进入下一关,教师可以通过后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达到实时监督。在这种游戏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性更高,也解决了在现实实验过程中指导、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四)有效利用在教育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要有效利用我国的在线教育平台。爱课程是由国家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以档案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文书学”为例,黑龙江大学倪丽娟教师将本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了教学课件、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实验课程演示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共享,授人以渔,供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查看、学习,打破了以往课堂只讲一遍的弊端,还定期设置了合理的答疑与讨论环节,主题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强化文书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线教育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师与学生的内涵与外延,档案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可积极在此平台上推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结合大数据实行个性化培养

传统的档案学专业授课按照统一的计划和标准执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无法针对其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方向。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更加注重档案学专业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线下进行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普及,线上将教学内容碎片化设计与重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的可记录性和信息加工处理的功能,形成针对学生学习进度与学习内容的大数据,推算和量化出学生对于档案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精确分析出知识盲区,科学地为学生规划出学习的智能化方案,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其潜能,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将互联网与各专业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如何规避互联网在教学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学生自制力差、学习氛围缺失、习惯难以改变等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挡,它必将对我国的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们应积极迎接这一挑战,主动促进互联网与教学的融合,打造高校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

[2]陶侃.微时代视域中期刊编辑的碎片化学习[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5).

[3]赵淑梅.档案学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2,(1).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3)

继2012年提出“互联网+”概念后,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等行业相结合。至今,“互联网+”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冲击与影响,高等教育行业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时代,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校教学改革中,是一种必然趋势,①传统教学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是当代教育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组织。CDIO(构想―设计―实施―操作)模式的产生,是以MIT在大工程概念下的工程教育理念为土壤,培养工科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尝试以项目实现,以及工程实践结果产品化作为工程实践教育的组织原则,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多学科大系统的掌控意识与能力四个层面,②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在四个层面达到预期目标。

1 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首批引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校之一,至今已有近10年CDIO教学实践经验。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科)至2008年招生以来就采用CDIO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其主要有以下突出改变:(1)作为工科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约为1:1;(2)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加入了工程实践课程,课程覆盖大学5个学期,以专业工程实践项目的方式,学生团队(一般3人)合作,从课题调研-设计-操作-答辩等流程培养学生上述四个层面能力。(3)加入如创新训练等课程计划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锻炼与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证明,学校毕业生与同层次其他高校的该专业毕业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软件操作与实际动手能力更强;(2)学生专业思维更开阔;(3)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团队意识更强。

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发展,除了传统教育模式外,国际上也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MOOC),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免费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基于新信息技术的群组混合教学模式(C-SPOCs),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打破了时空限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通过教师创建的微课视频,学生课下学习课上讨论交流。这些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MOOC无法形成互动,学生通过率也不高。虽然基于新技术的微信息或碎片化的知识是“互联网+教育”的学习特征,但这同时也使知识的系统性或完整性受到了弱化。

但这些著名的教学模式与本校引用的CDIO教学模式也不矛盾,相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吸取国际著名教学模式的优点,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与专业特点,发挥“互联网+”优势力量,深化我国高等教学改革。本文以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互联网+”背景下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本文首先在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经验上,分析了“互联网+”对该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特殊影响,然后分别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我校该专业发展的思路。

2 “互联网+”对高校遥感专业教学影响的分析

2.1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优势

(1)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学校可在学生学习的需求上,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学校网络或大众媒体等媒介优质课程,供学生随时随地选择学习。

(2)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互联网平台可充分利用云技术,使得教学资源更加多元化,存储传输等也都很方便。

(3)教学方式多元化。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教室为主的教学方式可拓展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仅开阔了学生 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但不管教学如何发展,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高效获取知识才是关键。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除了上述存在的不足外,即知识的系统性受到弱化。当前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自主选择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会导致学生逐渐网络成瘾。这些不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2.2 “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弊端

遥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门手段为各行业服务,如气象、环保、地质、海洋、农林业等行业,因此,学生实际的项目训练及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实际的。

但知识、技能的获取,需要创设情境与氛围,让学生参与一定的活动、完成一定的任务,这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熏陶和潜在的积累才能内化。网络教学在学生实践这个环节远不如传统教学直接,不仅缺少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还缺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相促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③而这正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需要的。

3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遥感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

3.1 对高校遥感专业教师教学的转变

(1)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互联网+”时代,教师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职能。教师要从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收集整理各种学习资源,有选择地呈现给学生;在课堂上,要从课堂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组织学生学习、 交流和讨论;在教学方式上,要由传统的知识传道者转变为启发者,让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转变为自主学习。

(2)高校教师角思维的转变。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教师教学中的绝对主体思维得到削弱,因此教师要重新自我定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而启发引领学生不断进步。

(3)高校教师知识的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多年不变的了,其教授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教材,这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知识需求,加之遥感专业的行业应用也不断扩大。因此,教师他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吸取海量信息的基础上,高效地传授给学生。

3.2 对高校遥感专业学生学习的转变

(1)高校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之一,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教学场所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不再有明确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界限。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不再是接受教师知识点的灌输,而可以是不断自我补充,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模式来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高校学生学习资源的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链接了学生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学生学习资源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和专业。并且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形成,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遥感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转变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如下优点:(1)学生学习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学习了如何做,对知识有比较全面的深刻理解,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升;(2)学生有自由创新的空间,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但遥感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1)实践课上,学生存在边学软件教程视频边操作实践课题现象,这不仅使得学习效率不高,也导致实践内容不能深入,后续知识脱节等问题。(2)教师实践课题更新慢。教师实践课题的确定往往很基础,创新性不足,课题更新也慢,加之遥感专业领域利用的广泛性和实际性,因此实践课题必须与时俱进地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时代应用需求。

通过互联网+手段,上述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遥感应用领域作为实践课题,并课外线上学习遥感专业软件操作,抓住课题重点,在课堂线下实际操作并交流讨论,这将极大地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入。

4 结语

互联网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互联网教学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高等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主体依然是学生,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根据各专业教学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真正做到教师、学生、互联网三者的有机结合,为教学服务。

注释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4)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初中地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86-02

有人把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总结为:①用户思维;②简约思维;③极致思维;④迭代思维;⑤流量思维;⑥社会化思维;⑦大数据思维;⑧平台思维;⑨跨界思维。其实这些思维都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和实质。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应是随着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互联网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人们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正是借助互联网对信息处理速度的加快,诞生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业民主化和用户至上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与传统产业模式结合就会带来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最终获得新的发展活力。这就是在“大众创业、万众新”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互联网+”的思维理念。这一理念对我们的教育行业和传统课堂教学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将围绕这一理念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产生的新变化进行总结。

一、地理课程教学理念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的理念进行创新

我国2013版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在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上尽可能支持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体现在传统课堂教学理念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的理念进行创新。根据企鹅智库2015年5月5日发表的《互联网+红利时代――九大传统行业在线经济转型报告》的调查显示(图1)超过一半的人对传统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为一般,城市不满意的比例总体大于40%,而且城市满意度比农村满意度低。那么传统教育的痛点主要是什么呢?根据同样的调查显示(图2)传统教育行业排在第二位的痛点是课程枯燥、互动少,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比例都超过了30%。这反映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尤其是不能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路径,为他们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也表明传统课堂教学还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所以缺少互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就根本不存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念。我们不妨借助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理念进行思考。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知识储备状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设计出让学生“尖叫”的课堂学习情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唤起学生互动的热情,产生个性化的学习体念。所以借助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理念,像厂商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能牢牢抓住消费者那样,课堂上教师如能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为重点,这样的课堂或课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每位学生。

二、“互联网+”推动地理课程内容的开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互联网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人们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借助互联网信息处理速度变化的核心思维,可以更有效地构建开放式初中地理课堂。比如在对人教社2013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盘点2013年中国的自然灾害,通过图片、视听等多媒体资料带领学生回顾梳理他们所了解或亲身经历的各种灾害,最终整理出如图所示的2013中国自然灾害盘点图。借助盘点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特征时就可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突破课本教学素材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来源于“生活世界”和学生自身经历及学习活动本身的丰富素材,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同时将不同时空的灾害整理成盘点图,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和感知空间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我们知道:“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所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处理速度变化的核心思维,可有效地实现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教学形态的开放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互联网+”助力地理课程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是地理课程开放性表现之一。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就是要求地理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校内的时间,学习空间也应得到进一步拓宽、延伸。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信息的传播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所以将互联网技术跟教育结合就能实现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比如在学习2013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因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加之普遍存在的空间概念(包括空间位置、空间距离、空间关系)的感悟能力差、“心里图像”与实际图像差异较大的问题,学生会难于理解我国地理区域差异大这一特点,也就影响了他们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学习和掌握。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利用互联网即时交互的技术条件,发挥它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等聊天工具能将全国乃至世界的人迅速汇聚的媒介功能。首先由教师或学校层面组建有关“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群组(包括QQ、微信、微博、论坛等),并由教师或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然后来自不同区域的同学通过聊天交流、晒照片、写微博等方式介绍本区域自然景观、饮食文化、气候变化、农牧特产等与学习有关的内容,方便其他区域的同学获得更直观深刻的体验,减少“心理图像”与实际图像差异。最后由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整理得出我国不同区域特征差异大的基本特点,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界线和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特征等知识点,从而为学生进行区域地理的学习开好头。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师不仅能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地理数据培养学生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借助在线教育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授课,甚至未来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IT技术的变革,加上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改变,学校和教育机构有望推出智能化学习系统。总之,互联网技术+地理课程教育将使地理教学的时空无限拓展延伸。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正不断创造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同样,将互联网的思维理念、技术优势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相结合,必然会带来初中地理教学的许多新变化。以上几点就是笔者根据一线教学感受做出的总结,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5)

一、如何认识新常态下的“互联网+”

1.新常态特征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在相当一个阶段将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状态下。产业结构将会发生变化,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型企业作用更加凸显,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在这一常态下,二产企业将从粗放的加工制造型向智能精细制造型转化,智能制造、精细制造、高科技含量制造的产品将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流。因此职业教育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就必须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必须增加高科技、精技能的内容。

2.“互联网+”,加什么

经验告诉我们,“互联网+”最终是加出新型行业的优势。例如:互联网+零售,出现了“淘宝网”;互联网+汽车,出现了“汽车之家”;互联网+旅游,出现了“携程网”,互联网+分类广告,出现了“58同城”。然而,互联网+在线职业教育将会出现新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即集团化“在线学习与课堂内化社会实践培养教学模式”。

二、新常态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势态

1.在线“自主学习”模式将成为新形态

在我国提出构建“书香社会”的今天,人们日常信息的获取大多是来自互联网。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自身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实现按需选择、自主的学习的强势态势。在网上学习可以做到不限时间、不限课节、不限学习内容、不限学习次数。只要个人有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就可以按需安排个人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度与内容、自主选择教师课程。在线学习的媒介符合时代要求,将知识技能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媒介之中,有利于激发个性化自主学习动机,又能满足学生学习乐趣,对促进与加强自主学习十分有利。随着网上职业教育平台的不断完善,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及时整理收获,互动空间教师可以随时随机答疑解难。在现代新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随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学习模式也将会向更人性化、自主化变化。所以人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职业教育在线学习模式”必将应运而生。

这种学模式将会不断成熟,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发展。它既符合这个时代的学习形式,又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符合终生学习潮流,又突出学习者自我个性化要求,所以必然将会成为一种学习新形态。

2.创新“在线职业教育”将成为新业态

新常态时期是现代工业革命大变革时期,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时期,是新知识与新技能运用大爆炸时期,也是业态创新发展与变革的时期。职业教育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一员,势必要有新的创新、新的革命,形成职业教育新的业态。其原因有三点。第一,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将汇入综合职业能力之中。随同我国新一轮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技能型人才能力结构也将会有新的定义,就是在必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之中,汇入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适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业革命与企业向高端技术、智能化产品转型的需要。第二,在线自主学习必将蔚然成风,将成为学习的新形态。新常态下,随着社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知识与技能更新将是一种必然,最简便、最快捷的在线自主学习模式必将蔚然成风,将成为学习的新业态。第三,“在线学习与课堂内化教学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新业态。“在线自主学习”的新形态,将彻底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即“职业教育在线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要建立展示、交流、实践、评价等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过程,形成一种全新的“在线学习与课堂内化教学模式”,这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新业态。

3.创新“职教集团”是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发展的新势态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应用平台充分与迅猛的发展,在线自主学习蔚然成风,终生学习成为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要素,加之名校、名专业、名师效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线职业教育将会在互联网上得到快速广泛的推广。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将会得到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将会被及时禁止与惩罚。当职业教育竞争呈现无污染的绿色环境时,创新性“职业教育集团”,将会由政府主导,以占领“职业教育在线平台”制高点院校为核心,吸纳自愿加盟的其他职业院校为成员,在节约资源、解放生产力为前提,以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准则,重建“创新型一体化职业教育集团”,从而形成真正意义的 “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不断完善与推进的“在线学习与课堂内化教学模式”改革。这一新的职业教育举措,将会创建出中国式职业培训网络格局模式。这一创新性职业教育革命,必然是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发展的新势态。

三、在新常态视角下职业教育应做的准备

1.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潮流

在新常态下,随着知识社会环境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原以传统科学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将继续向创新形态演变,促进各行各业相互作用,起到共同演化的作用。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其实际上是在创建知识社会的前提下为知识创新、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另外由于教育以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因此,应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加之应用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灵魂。所以,如同“物联网”一样具有实用性、个性化的“职教网”“教练网”“学习网”将会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这一现象也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加快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摈弃旧观念。学习、创新新理念是摆在每位职业院校校长、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6)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互联网+”时代,作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理应站在前列。首要的是克服本领恐慌,了解、熟悉、把握互联网传播方法、传播技巧、传播规律。应该指出:在这一点上,教师没有学生强、老教师没有青年教师强、管理者没有普通工作人员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果这一点没有改变,是无法引领“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克服本领恐慌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摸索、研究和探讨。教师和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充分认识并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尽量多学一点、多用一些。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向青年教师学习、向实践学习。要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特点,不断研究探索,积极使用实践新媒体。要特别警惕的是,对互联网一知半解却误人子弟,外行指导内行。这样不但让学生贻笑大方、授人以柄,还会贻误战机、影响教师的形象。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世界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势如狂飙,疾如闪电,远比笔者的感知和反应要快得多、灵敏得多。自从2015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迅速窜红,成为各行各业中最为吸睛的时髦名词。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我国“互联网+”产业革命国家路线图正式亮相。总之,“互联网+”时代赫然驾到,身处其中的我们,必须准备恭迎。如何准备?人言言殊,但有几点是共性的:一要尽力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和惯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位了,态度端正了,行动自然就积极主动。二要强化工作实践中的创新和革新意识。“互联网+”的核心要义就是创新,所以要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能沉湎于既往成绩,而要树立“不进则退”“慢进即退”的意识。三要更加注重学习。在当今时代,任何知识渊博的人,都不可能穷尽对所有新技术新事物的了解,任何知识和技能都不能包打天下,所以要更加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与时俯仰,与时代同步。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7)

在“互联网+”促使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教育”也在不断的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中职学校的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地应用了互联网新技术,为中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思路,使中职教育管理走向一个新的发展层面。但是,我们学校“互联网+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严重影响了我们学校的发展。作为全国1000所部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面对新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提出新的教育管理创新思路。

一、“互联网+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采用正方教学管理系统并进行实践

正方教学管理系统是在互联网技术下实现数据共享的一个管理系统。它具有综合性和多模块性。它包括了很多模块,根据这些,我们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去报名查询成绩也会有公共信息的提醒等。学校可以将正方系统与学校的其他系统连接,实现信息一体化。根据实验教学方面做出详细规划,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实践,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管理。其次,实验教务系统管理就是对课程表进行安排及其中间的对调等实习课程管理,也就是对实习过程各个实习地点项目课程课表等进行管理等等。

(二)上线关注微信号并自助打印成绩

在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也是互联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当今这个使用平台如此广泛的“微信”时代,可以借此通入到教育层面。建立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让每个学生老师更快的了解校园动态,通过互联网信息传递爱,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实现互动。我校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关联到各个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方便。通过学校的自助打印系统,学生凭借有效证件可以自己打印自己的成绩,同时还具有学校的专用章。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总结创新改革,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先进的高素质人才。

(三)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及毕业生就业

在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共建共赢合作机制,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潜力,将中职学校及企业充分结合,发挥其作用,培养社会型人才,借用互联网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的用人标准,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面临的疑惑及创新思路

(一)做好MOOC功能定位,协调发展教学模式

虽然“互联网+教育”带给我们的机遇很多,但是它也存在不足,不断地挑战人类。MOOC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但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首先,不同的课堂和教学氛围对它的适应性不同,在课堂上的互动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MOOC在管理方面需要组建专业的团队。但是,我校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做好MOOC的功能定位是我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利用“互联网+”推动我校的发展,用新的技术和策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发挥教育的强大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开发利用“互联网+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

在当今时代下,“互联网+”的新课题是用先进的技术建立优越的资源库,研发杰出的教学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互联网+”在当今世界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我校的教育要在“互联网+”的形势下把握机遇,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组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同时,我校需要重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方式,像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等。注重人才培养需要,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从而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注重管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的教育是学生能够自主管理和学习。因此,我校在管理方面应该以学生的行为发展和认知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形象,从而进行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我校可以采用网络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利用有关的平台来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借用一些小视频来传授重点和难点,从而帮助学生学习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用互联网查找他们需要的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学才有效。同时,我校的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软件来让学生实际操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我校的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彼此合作。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合作的意识深入学生的心中。因此,我校不仅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还要引导他们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然后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内容的分析。最后,我校的教师要延伸和拓展教学,在理论教学后,组织他们动手操作,以此来提升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三、结论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我校需要明确发展的目标,把握好重点,利用“互联网+”发展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推动我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琼,宋玉,黄薪达.“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育招生管理模式探究——以广西体育运动学校为例[J].中国市场,2017(35):169-170.

[2]王莲红.浅谈互联网+对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7(74):137.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发展和迅速延伸,一场史无前例的信息爆炸和意义深远的信息革命正在全球展开,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同时,信息化将伴随人的一生,并以不可抗拒之势改变着人类现有的工作、生活、学习、思维等方式。当前在我国,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他们接受网络知识快、上网时间长、受网络影响深,网络已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价值观等起到了十分广泛的引导作用和感染作用。面对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挑战,如何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网络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他们网络上的理论学习能力,是当前音乐教育界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仅就关于互联网与音乐理论学习的关系作以简单论述,有关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等问题这里不作赘述。如能对音乐教学、学习起到微薄作用则颇感荣幸。

一、通过互联网辅助音乐理论学习是必然趋势

互联网—这一名词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再也流行不过了。自1969年8月网络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诞生以来,巨大的信息容量、光的传输速度、可无限拓展与拉近的时空感觉使其倍受青睐,人们可以轻轻松松在网上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事情,网络因此也成为当今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走人神秘且精彩的网络世界时,有的人会被网络的神奇所震惊;有的人会为自已的发现而欣喜若狂;有的人会为寻求刺激和在网上尽情地.‘冲浪”和二遨游”;有的人试图在网上寻求所见、所思乃至各种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有许多人是运用互联网与朋友、同学交流,与自己喜欢的网友聊天,运用互联网查询或散布信息。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相当多的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上仍以学习为主,利用互联网查询学习资料,与同学、老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远程教育来获取知识。

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点不同,有的人主要通过互联网补充相关专业知识,有的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的研究资料,有的则运用互联网来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等等。这些差别主要取决于不同的专业喜好和兴趣。在对互联网的运用频率来说,也有很大不同,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比较熟练和具备互联网设备的同学自然要对互联网运用频繁一些。对于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来说,互联网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他们对互联网的运用主要在哪些方面呢?笔者饶有兴趣地与部分同学进行了多次交流,多数同学认为:在音乐学习中,互联网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些理论课程中,声乐、器乐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则尚未表现出较大的优势,除了一些名师的文字性讲座或论文外,关于教学、学习等方面的信息不系统,也不全面。网上的音乐理论学习已由个别人的个别现象演变为普遍现象。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理论学习将是不可阻挡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音乐理论知识在互联网中的建设情况

目前,国际互联网关于音乐理论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有大量的外文、中文资料可供查找和学习。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有关音乐理论知识的网站很多,有的以远程音乐教育为主,有的以宣传当前流行歌曲曲目或歌星为主,有的则以普通的音乐娱乐为特点。各音乐专业院校的网站中,有些版面很好,如在音乐教育方面专业性很强的中央音乐学院远程音乐教育网站,从招生到所有课程的讲述及文凭的发放等程序都相当完善,内容包括大师讲学、网上解题、学术讲座、听辨曲目、教学管理、学位认证、任课教师、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远程动态、网上课程、问题咨询等,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授课内容是以专业音乐学习为标准的,这是目前我国在网络化远程音乐教育方面最权威的网站。另外,网易中音乐版也十分突出。它是网易CEO丁磊在2000年8月15日开通的一个网站新频道,仅民族音乐版的精华区就有:(1)民族乐器;(2)乐曲鉴赏;(3)民乐大家谈;(4)轻松学音乐;(5)曲坛星座;(6)乐海方舟;(7)民乐信息;(8)戏曲音乐;(9)民族音乐千问千答;(10)民乐园之民乐版新笑傲江湖;(11)我和音乐;(12)民族音乐各版版务信息等栏目。既是一种民族音乐的交流,又是一种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网易的网友自己管理、自己建设的音乐主题版中,主要有古典音乐、吉他世界、东流来风、爵士音乐、韩流、世界电影、民族音乐、欧美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古筝、钢琴萨克斯、小提琴、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笛箫、电子音乐、指环王、歌特音乐、人物追踪、音乐评论、音乐专题等,对音乐学习有极大的好处。其它的网站,如音乐极限、音乐天空、九天音乐网.pop评论、高地音乐、天虎音乐网、三九网蛙等,大都是以介绍新的流行歌曲、歌星、流行音乐动态等为主要内容的,其中有的也包括一些古典音乐、音乐知识、音乐史等内容,但不多,对于专业音乐学习的参考价值不大。

三、互联网为音乐理论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共享对信息、知识的传播创造了优越的环境,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互联网的运用已到了相当广泛的程度。在音乐学习方面,音乐理论知识及课程的互联网化建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互联网作为向全社会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点、教室容量等客观条件限制的环境。安静、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同时也加强了学习者的积极性等。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互联网为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课堂

随着新时期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各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知识容量、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不论从知识容量、专业及非专业的知识类型等方面讲,课堂教学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们往往需要在课外补充其它的相关知识。其途径虽然可通过自学、找老师或同学辅导、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来实现,但在众多途径中如果忽略了互联网这种速度快、信息新、操作方便、吸引力强的学习媒体,简直是太遗憾了。

另外,由于互联网是开放、共享的,其摄取知识的范围也不仅仅限于校园或某个城市,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和很小的空间里让学生浏览国际性的学术动态和知识结构。这就不仅解决了时间、空间上带来的不便,也解决了由于知识来源造成的局限。互联网音乐教育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互联网容量大、信息新、速度快、内容丰富等优越性,使学习者能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更好地补充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有关知识。

2.互联网为音乐理论学习提供了自由、自如的学习环境

与其他专业相比,音乐学习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学习心理问题。许多方面的音乐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与理解,而是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对部分同学来说,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人,他们由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碍于面子,其感情体验总是受到压抑或拘束。比如在有的课堂中,老师以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欣赏课、指挥课、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教学时,有许多同学表现的总是胆小、不大方,通过互联网学习,他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小领地”里自由、尽情、如痴如醉地发挥,达到充分体验音乐情感的效果,克服由于与老师或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心理恐惧感和紧张感。

另外,互联网音乐理论学习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它可以使学生有选择性地、随心所欲地点击自己所要浏览或运用的资料,并能够反复点击,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3.互联网为音乐理论课程的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可能

交互式学习也称为互动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反映,并与老师、同学进行频繁的交流,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使老师与同学都能够增长知识,体现教学相长。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有很大区别。在传统教学中,谈到教学就好像是老师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权威的知识播种者,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不会或不愿能动地对所学内容作出反映。其实,教学是“教”与“学”同时进行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学习不能是被动接受、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信息的能动接受与加工、反馈的过程。而音乐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有些科目的学习成果不能量化地反映,如音乐的情感体验我们不能以度或会与不会的标准去衡量。于是,运用互联网学生就会有时间、有机会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将其深刻的情感体验运用互联网中的信息反馈窗口,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同时,它将某项目或问题的学习以网络化的形式提交给众人来解决,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样既有利于问题明了化,又便于多途径解决。

我们还会发现,通过互联网进行音乐理论学习还能使学生有平等学习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地接受和反馈知识的权利和机会,弥补课堂教学中老师对部分学生的偏向性和不能面面俱到的弊端。

四、网站建设及运用中的问题

既然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互联网进行音乐理论学习,我们就不得不对互联网关于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建设状况进行考虑。可靠、对口的相关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我们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本体内涵。浏览过许多关于音乐知识的网站,笔者发现在众多网站中,除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远程教育外,其它大部分网站都是以音乐常识介绍、音乐作品简介或关于作曲家或歌星的介绍为主,其音乐作品也主要是以通俗的流行歌曲为主体,学术价值不太大。当然,这是市场经济下大部分人们对音乐学习的要求,也是为非音乐学习者提供的消遣性音乐而已。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9)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发展和迅速延伸,一场史无前例的信息爆炸和意义深远的信息革命正在全球展开,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同时,信息化将伴随人的一生,并以不可抗拒之势改变着人类现有的工作、生活、学习、思维等方式。当前在我国,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他们接受网络知识快、上网时间长、受网络影响深,网络已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价值观等起到了十分广泛的引导作用和感染作用。面对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挑战,如何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网络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他们网络上的理论学习能力,是当前音乐教育界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仅就关于互联网与音乐理论学习的关系作以简单论述,有关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等问题这里不作赘述。如能对音乐教学、学习起到微薄作用则颇感荣幸。

一、通过互联网辅助音乐理论学习是必然趋势

互联网—这一名词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再也流行不过了。自1969年8月网络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诞生以来,巨大的信息容量、光的传输速度、可无限拓展与拉近的时空感觉使其倍受青睐,人们可以轻轻松松在网上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事情,网络因此也成为当今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走人神秘且精彩的网络世界时,有的人会被网络的神奇所震惊;有的人会为自已的发现而欣喜若狂;有的人会为寻求刺激和快感在网上尽情地.‘冲浪”和二遨游”;有的人试图在网上寻求所见、所思乃至各种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有许多人是运用互联网与朋友、同学交流,与自己喜欢的网友聊天,运用互联网查询或散布信息。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相当多的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上仍以学习为主,利用互联网查询学习资料,与同学、老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远程教育来获取知识。

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点不同,有的人主要通过互联网补充相关专业知识,有的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的研究资料,有的则运用互联网来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等等。这些差别主要取决于不同的专业喜好和兴趣。在对互联网的运用频率来说,也有很大不同,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比较熟练和具备互联网设备的同学自然要对互联网运用频繁一些。对于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来说,互联网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他们对互联网的运用主要在哪些方面呢?笔者饶有兴趣地与部分同学进行了多次交流,多数同学认为:在音乐学习中,互联网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些理论课程中,声乐、器乐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则尚未表现出较大的优势,除了一些名师的文字性讲座或论文外,关于教学、学习等方面的信息不系统,也不全面。网上的音乐理论学习已由个别人的个别现象演变为普遍现象。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理论学习将是不可阻挡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音乐理论知识在互联网中的建设情况

目前,国际互联网关于音乐理论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有大量的外文、中文资料可供查找和学习。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有关音乐理论知识的网站很多,有的以远程音乐教育为主,有的以宣传当前流行歌曲曲目或歌星为主,有的则以普通的音乐娱乐为特点。各音乐专业院校的网站中,有些版面很好,如在音乐教育方面专业性很强的中央音乐学院远程音乐教育网站(www . mdmec . com ),从招生到所有课程的讲述及文凭的发放等程序都相当完善,内容包括大师讲学、网上解题、学术讲座、听辨曲目、教学管理、学位认证、任课教师、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远程动态、网上课程、问题咨询等,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授课内容是以专业音乐学习为标准的,这是目前我国在网络化远程音乐教育方面最权威的网站。另外,网易(163.com)中音乐版(music.163. com)也十分突出。它是网易CEO丁磊在2000年8月15日开通的一个网站新频道,仅民族音乐版的精华区就有:(1)民族乐器;(2)乐曲鉴赏;(3)民乐大家谈;(4)轻松学音乐;(5)曲坛星座;(6)乐海方舟;(7)民乐信息;(8)戏曲音乐;(9)民族音乐千问千答;(10)民乐园之民乐版新笑傲江湖;(11)我和音乐;(12)民族音乐各版版务信息等栏目。既是一种民族音乐的交流,又是一种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网易的网友自己管理、自己建设的音乐主题版中,主要有古典音乐、吉他世界、东流来风、爵士音乐、韩流、世界电影、民族音乐、欧美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古筝、钢琴萨克斯、小提琴、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笛箫、电子音乐、指环王、歌特音乐、人物追踪、音乐评论、音乐专题等,对音乐学习有极大的好处。其它的网站,如音乐极限( www .china mp3 . com )、音乐天空(music, frxS63. com)、九天音乐网(9sky. com) } pop评论( pop. com)、高地音乐(golitmusic.com )、天虎音乐网( Tyfo.com)、三九网蛙( 999. com. cn)等,大都是以介绍新的流行歌曲、歌星、流行音乐动态等为主要内容的,其中有的也包括一些古典音乐、音乐知识、音乐史等内容,但不多,对于专业音乐学习的参考价值不大。

三、互联网为音乐理论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共享对信息、知识的传播创造了优越的环境,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互联网的运用已到了相当广泛的程度。在音乐学习方面,音乐理论知识及课程的互联网化建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互联网作为向全社会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点、教室容量等客观条件限制的环境。安静、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同时也加强了学习者的积极性等。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互联网为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课堂

随着新时期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各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知识容量、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不论从知识容量、专业及非专业的知识类型等方面讲,课堂教学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们往往需要在课外补充其它的相关知识。其途径虽然可通过自学、找老师或同学辅导、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来实现,但在众多途径中如果忽略了互联网这种速度快、信息新、操作方便、吸引力强的学习媒体,简直是太遗憾了。 另外,由于互联网是开放、共享的,其摄取知识的范围也不仅仅限于校园或某个城市,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和很小的空间里让学生浏览国际性的学术动态和知识结构。这就不仅解决了时间、空间上带来的不便,也解决了由于知识来源造成的局限。互联网音乐教育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互联网容量大、信息新、速度快、内容丰富等优越性,使学习者能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更好地补充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有关知识。

2.互联网为音乐理论学习提供了自由、自如的学习环境

与其他专业相比,音乐学习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学习心理问题。许多方面的音乐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与理解,而是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对部分同学来说,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人,他们由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碍于面子,其感情体验总是受到压抑或拘束。比如在有的课堂中,老师以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欣赏课、指挥课、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教学时,有许多同学表现的总是胆小、不大方,通过互联网学习,他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小领地”里自由、尽情、如痴如醉地发挥,达到充分体验音乐情感的效果,克服由于与老师或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心理恐惧感和紧张感。

另外,互联网音乐理论学习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它可以使学生有选择性地、随心所欲地点击自己所要浏览或运用的资料,并能够反复点击,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3.互联网为音乐理论课程的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可能

交互式学习也称为互动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反映,并与老师、同学进行频繁的交流,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使老师与同学都能够增长知识,体现教学相长。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有很大区别。在传统教学中,谈到教学就好像是老师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权威的知识播种者,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不会或不愿能动地对所学内容作出反映。其实,教学是“教”与“学”同时进行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学习不能是被动接受、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信息的能动接受与加工、反馈的过程。而音乐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有些科目的学习成果不能量化地反映,如音乐的情感体验我们不能以度或会与不会的标准去衡量。于是,运用互联网学生就会有时间、有机会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将其深刻的情感体验运用互联网中的信息反馈窗口,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同时,它将某项目或问题的学习以网络化的形式提交给众人来解决,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样既有利于问题明了化,又便于多途径解决。

我们还会发现,通过互联网进行音乐理论学习还能使学生有平等学习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地接受和反馈知识的权利和机会,弥补课堂教学中老师对部分学生的偏向性和不能面面俱到的弊端。

四、网站建设及运用中的问题

既然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互联网进行音乐理论学习,我们就不得不对互联网关于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建设状况进行考虑。可靠、对口的相关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我们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本体内涵。浏览过许多关于音乐知识的网站,笔者发现在众多网站中,除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远程教育外,其它大部分网站都是以音乐常识介绍、音乐作品简介或关于作曲家或歌星的介绍为主,其音乐作品也主要是以通俗的流行歌曲为主体,学术价值不太大。当然,这是市场经济下大部分人们对音乐学习的要求,也是为非音乐学习者提供的消遣性音乐而已。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1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发展和迅速延伸,一场史无前例的信息爆炸和意义深远的信息革命正在全球展开,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同时,信息化将伴随人的一生,并以不可抗拒之势改变着人类现有的工作、生活、学习、思维等方式。当前在我国,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他们接受网络知识快、上网时间长、受网络影响深,网络已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价值观等起到了十分广泛的引导作用和感染作用。面对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挑战,如何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网络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他们网络上的理论学习能力,是当前音乐教育界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仅就关于互联网与音乐理论学习的关系作以简单论述,有关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等问题这里不作赘述。如能对音乐教学、学习起到微薄作用则颇感荣幸。

一、通过互联网辅助音乐理论学习是必然趋势

互联网—这一名词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再也流行不过了。自1969年8月网络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诞生以来,巨大的信息容量、光的传输速度、可无限拓展与拉近的时空感觉使其倍受青睐,人们可以轻轻松松在网上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事情,网络因此也成为当今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走人神秘且精彩的网络世界时,有的人会被网络的神奇所震惊;有的人会为自已的发现而欣喜若狂;有的人会为寻求刺激和在网上尽情地.‘冲浪”和二遨游”;有的人试图在网上寻求所见、所思乃至各种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有许多人是运用互联网与朋友、同学交流,与自己喜欢的网友聊天,运用互联网查询或散布信息。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相当多的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上仍以学习为主,利用互联网查询学习资料,与同学、老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远程教育来获取知识。

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点不同,有的人主要通过互联网补充相关专业知识,有的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的研究资料,有的则运用互联网来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等等。这些差别主要取决于不同的专业喜好和兴趣。在对互联网的运用频率来说,也有很大不同,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比较熟练和具备互联网设备的同学自然要对互联网运用频繁一些。对于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来说,互联网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他们对互联网的运用主要在哪些方面呢?笔者饶有兴趣地与部分同学进行了多次交流,多数同学认为:在音乐学习中,互联网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些理论课程中,声乐、器乐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则尚未表现出较大的优势,除了一些名师的文字性讲座或论文外,关于教学、学习等方面的信息不系统,也不全面。网上的音乐理论学习已由个别人的个别现象演变为普遍现象。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理论学习将是不可阻挡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音乐理论知识在互联网中的建设情况

目前,国际互联网关于音乐理论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有大量的外文、中文资料可供查找和学习。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有关音乐理论知识的网站很多,有的以远程音乐教育为主,有的以宣传当前流行歌曲曲目或歌星为主,有的则以普通的音乐娱乐为特点。各音乐专业院校的网站中,有些版面很好,如在音乐教育方面专业性很强的中央音乐学院远程音乐教育,从招生到所有课程的讲述及文凭的发放等程序都相当完善,内容包括大师讲学、网上解题、学术讲座、听辨曲目、教学管理、学位认证、任课教师、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远程动态、网上课程、问题咨询等,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授课内容是以专业音乐学习为标准的,这是目前我国在网络化远程音乐教育方面最权威的网站。另外,网易中音乐版()也十分突出。它是网易CEO丁磊在2000年8月15日开通的一个网站新频道,仅民族音乐版的精华区就有:(1)民族乐器;(2)乐曲鉴赏;(3)民乐大家谈;(4)轻松学音乐;(5)曲坛星座;(6)乐海方舟;(7)民乐信息;(8)戏曲音乐;(9)民族音乐千问千答;(10)民乐园之民乐版新笑傲江湖;(11)我和音乐;(12)民族音乐各版版务信息等栏目。既是一种民族音乐的交流,又是一种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网易的网友自己管理、自己建设的音乐主题版中,主要有古典音乐、吉他世界、东流来风、爵士音乐、韩流、世界电影、民族音乐、欧美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古筝、钢琴萨克斯、小提琴、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笛箫、电子音乐、指环王、歌特音乐、人物追踪、音乐评论、音乐专题等,对音乐学习有极大的好处。其它的网站,如音乐极限、音乐天空、九天音乐网pop评、高地音乐、天虎音乐网、三九网蛙等,大都是以介绍新的流行歌曲、歌星、流行音乐动态等为主要内容的,其中有的也包括一些古典音乐、音乐知识、音乐史等内容,但不多,对于专业音乐学习的参考价值不大。

三、互联网为音乐理论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共享对信息、知识的传播创造了优越的环境,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互联网的运用已到了相当广泛的程度。在音乐学习方面,音乐理论知识及课程的互联网化建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互联网作为向全社会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点、教室容量等客观条件限制的环境。安静、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同时也加强了学习者的积极性等。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互联网为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课堂

随着新时期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各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知识容量、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不论从知识容量、专业及非专业的知识类型等方面讲,课堂教学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们往往需要在课外补充其它的相关知识。其途径虽然可通过自学、找老师或同学辅导、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来实现,但在众多途径中如果忽略了互联网这种速度快、信息新、操作方便、吸引力强的学习媒体,简直是太遗憾了。

另外,由于互联网是开放、共享的,其摄取知识的范围也不仅仅限于校园或某个城市,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和很小的空间里让学生浏览国际性的学术动态和知识结构。这就不仅解决了时间、空间上带来的不便,也解决了由于知识来源造成的局限。互联网音乐教育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互联网容量大、信息新、速度快、内容丰富等优越性,使学习者能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更好地补充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有关知识。

2.互联网为音乐理论学习提供了自由、自如的学习环境

与其他专业相比,音乐学习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学习心理问题。许多方面的音乐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与理解,而是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对部分同学来说,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人,他们由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碍于面子,其感情体验总是受到压抑或拘束。比如在有的课堂中,老师以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欣赏课、指挥课、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教学时,有许多同学表现的总是胆小、不大方,通过互联网学习,他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小领地”里自由、尽情、如痴如醉地发挥,达到充分体验音乐情感的效果,克服由于与老师或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心理恐惧感和紧张感。

另外,互联网音乐理论学习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它可以使学生有选择性地、随心所欲地点击自己所要浏览或运用的资料,并能够反复点击,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3.互联网为音乐理论课程的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可能

交互式学习也称为互动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反映,并与老师、同学进行频繁的交流,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使老师与同学都能够增长知识,体现教学相长。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有很大区别。在传统教学中,谈到教学就好像是老师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权威的知识播种者,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不会或不愿能动地对所学内容作出反映。其实,教学是“教”与“学”同时进行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学习不能是被动接受、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信息的能动接受与加工、反馈的过程。而音乐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有些科目的学习成果不能量化地反映,如音乐的情感体验我们不能以度或会与不会的标准去衡量。于是,运用互联网学生就会有时间、有机会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将其深刻的情感体验运用互联网中的信息反馈窗口,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同时,它将某项目或问题的学习以网络化的形式提交给众人来解决,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样既有利于问题明了化,又便于多途径解决。

我们还会发现,通过互联网进行音乐理论学习还能使学生有平等学习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地接受和反馈知识的权利和机会,弥补课堂教学中老师对部分学生的偏向性和不能面面俱到的弊端。

四、网站建设及运用中的问题

既然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互联网进行音乐理论学习,我们就不得不对互联网关于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建设状况进行考虑。可靠、对口的相关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我们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本体内涵。浏览过许多关于音乐知识的网站,笔者发现在众多网站中,除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远程教育外,其它大部分网站都是以音乐常识介绍、音乐作品简介或关于作曲家或歌星的介绍为主,其音乐作品也主要是以通俗的流行歌曲为主体,学术价值不太大。当然,这是市场经济下大部分人们对音乐学习的要求,也是为非音乐学习者提供的消遣性音乐而已。

互联网行业实习自我篇(11)

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电子工程科学技术和工科专业等是物联网专业网络实验的主要内容。相比于学校的工科学院,一些高等的职业师范学校就缺少或是没有完全掌握这种通过物联网培养专业人才的技术。在国际上对互联网专业人才的鉴定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一是计算思维能力;二是程序设计的实现能力;三是对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四是对物联网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下图1为在物联网专业课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其中所占地位。

图 1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物联网专业中的核心地位

在我们列出图1中可以发现物联网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基本理论与专业基础和工程与技术实践。而基本理论与专业基础类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计算机思维和使学生更好的认知互联网,对日后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工程与技术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通过社会需求的导向来更好的应用和掌握物联网开发的方向和能力。物联网技术的本质问题是如何才能更方便更有效的利用系统来实现对不同行业的互联网服务,而它的根本目标是怎样才能构建出高效率,低成本的自动化系统。中国专家吴功宜的观点是互联网专业技术是由计算机科学技术衍生出来的,他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工程与技术人才,所以专业实践课程是物联网专业课程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科学所需的人才也提出了客观的需求,物联网专业人才能够充分的理解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一体化趋势,并且他们具有这种科学思维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能够更好的应用服务于社会。

2网络教学原则

网络教学原则是网络教学的目的和过程客观的制定的教学经验总结。对普通的网络教学具有普遍适用的指导意义。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第一是真实性原则。在网络教学中通过网络多媒体等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与实际学习环境相似的学习环境,即实现情景学习。第二点是开放型学习原则,导师把各种学习资源开放的展现,给学员构造出自主学习环境,并且只需为学生提供出学习建议和学习方向,利用物联网的高包容性,高便捷性,高覆盖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教学资源,开展学习。第三点是随机学习原则。在建立的虚拟网络系统中构建一种随机学习机制。就是围绕一点,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提供多次的学习机会,是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第四点是探索学习原则。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引导为主,应该注意时刻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是他们自己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推测,预测能力会远超常人。

3网络课程教学实践

3.1激发同学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在物联网教学实验中有一门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是学习物联网专业的基础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迈向物联网的敲门砖。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课程中,第一节课是用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常在这节课中一般用以下几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向学员们展现物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在物联网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有了什么改变?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物联网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为同学们分析现状,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强势之处,使他们更清楚四年大学生活对他们的影响,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四年大学生活是人生中的第二次充电站,这关乎他们未来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鼓励他们克服现有的迷茫,从而获得一个充实而美好的大学生活。三是与同学们讨论如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使他们一直保证一个较高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或者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他们的教学方法,再或者多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时刻对物联网技术进行高度关注,通过组织或协助学生参加物联网技术竞技大赛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2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学习空间

在实地教学课程中,有意者去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互联网选题,且提前布置下去,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查阅相关的资料,做成课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自行讲解分享,为他们营造出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新兴的技术如:云计算,遥感技术,位置服务或者可穿戴技术等专题,让他们展开自由的学习讨论,让他们自行分组学习,结果会非常理想。让同学从对云计算一无所知到有模糊的认识,再到最后演讲时头头是道,能够对云计算整体进行定义和分析,这就是质的变化。

3.3为学生推荐有较高阅读价值的资料

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东西,这时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协助,所以学生的导师就需要为他们指明学习的方向。一开始导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经典的资料,做到授之以鱼。由于导师对互联网有较深的了解,他们对一些知识也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导师有意的指导之下,学生通过阅读或实际关键资料可以达到快速提升自己能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时代的发展,对于物联网的影响,比如物?网发展的趋势,新技术和一些新应用新的发展方向。当遇到一些新奇或者是有意义的资料及时整理出来,并且发在网络课程上,让学员们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意的把自己整理的资料视频或者电子书文件向同学推荐。如讲物联网安全问题时向学生推荐美国著名的密码学专家 BruceSchneier 的经典著作《Applied Cryptography》和《Secrets and Lies: Digital Security in a NetworkedWorld》,在对云计算进行讲解时,可以向学生推荐美国著名作家尼古拉斯?卡尔的著作《IT 不再重要――互联网大转换的制高点:云计算》,在对物联网发展社会背景进行讲解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尔?盖茨的《未来之路》。

当学生对一些基础已经完全了解后,如果他们想继续深造,可以教给他们一些获取信息的方法,途径,做到授之以渔。使用最多的方法是交给他们在搜索引擎中选择关键词或关键字搜索法。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在搜索结果中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如“物联网头条”“物联网智库” ,这些公众号会时常更新,大概每天都会有4-5条关于互联网的最新资讯或者是关于互联网的原创观点,可以使同学们在茶余饭后的零碎时间进行兴趣学习。通过浏览这些文件或资料,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

3.4 各学科老师进行交叉学科合作

这个方案主要是针对导师来进行,因为对于物联网专业,不仅学生要提升,导师也要提升。导师的自我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导师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提高自己知识面或者眼界的作用。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教材资料文献或者在网上查找视频等方法进行自我提升。有一点在教师的提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交叉学科教师合作。基于物联网专业的交叉学科教师合作,能够使教师与时代与时俱进,使他们不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内,融入到大的时代背景当中,使他们能够各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合作可以开展长期的科学研究,也可以形成小组合作或持久的稳定合作关系,这不仅能使教师之间的知识更加融洽,也可以使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触类旁通。

3.5参加物联网科技创业大赛

由于物联网专业具有应用的特性,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的停留在理论学习当中,应该鼓励激励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得以运用。我们可以与校领导进行协商,举办一些科技创新大赛,或者鼓励学生参加部级别的科技创新竞赛,使他们在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使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这种竞争模式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其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并且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与指导教师进行积极的协商,向导师介绍自己的创新思想并寻问可行性,这样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4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4.1 CDIO教学理念

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生命周期的载体是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他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实践的工程能力。网络课程内容横穿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所以在不同阶段融入不同的网络实验课程,具有必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多数情况下使用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进行科研或者是掌握学习内容。

4.2过程的实验考核

关于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的评定,实验课程成绩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越来越注意对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所以如果再采用传统的总结性评语,就很难对学员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所以为了使学生的评价更加的客观和公正,就引入了基于云计算在线的测试形式和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前者是考验学生对静态网络的认识,而后者是全面考核学员的创新和系统集成的。在二者的有效结合之下,会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4.3 基于行业案例的实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