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共管理学教学探讨

时间:2022-07-14 05:25:31

公共管理学教学探讨

公共管理学教学探讨: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公共管理学科涉及到的专业非常广,比如说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多变的时代环境,这都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开设公共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但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却使得为社会提供的人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学生在进入社会时,不能适应现有的管理工作,而造成这样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能力的人才,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除了先天能力外,更多的能力是通过实践来掌握认知和技能。在现有的公共管理学中,应当认识到实践活动是开发潜能和培养技能的重要方式。

二、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一提高公共管理学科的实用性,除了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外,更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构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进行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

1.设置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公共管理中涉及的学科较多,要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就必须合理开设课程。学生的核心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逻辑学,这些课程是学生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初期就接触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学校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在开设专业课之前,安排学生进行经济学、哲学和社会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合理开设课程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在现有的公共管理教学中,多数是采取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所以在开展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改进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解企业发展管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并且对这些企业的发展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也可以在有些过程中进行思考,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实践与思考能力。

3.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及时更新学生视野公共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获得能力,也可以通过专业讲座来学习其所需的知识。优秀的企业管理案例可以给学生很多启迪,所以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一定的优秀案例的讲解,并且让学生及时了解现有的社会发展动态。专业讲座方式实际上是对课程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非常良好的方式。

三、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开展校企联合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即使学校可以通过教学为学生提供分析与应用能力,但要真正将这些能力转化为实践能力,就需要参与一定的活动来实现。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定期为企业输入一批优秀人才来进行公司公共管理,这样的管理是直接进入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学生面对实际工作的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顺利。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能力。公共管理需要及时了解现代社会变化,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学习就是了解现有的公共管理要求。现在应该加强学校与公共事企业部门的交流,让公共事业部门的管理人员来为学生讲解现阶段的管理要求,这样的方法可以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定期培训教师,让教师进入事业和企业部门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这样,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了解现有公共管理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充足的实践培养能力。

3.改进学校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考核是检测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以往的考试方式。将全部的理论知识考核转变为理论知识(50%),实践训练(50%),这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在进行实习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就拥有良好的职业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新的时代对公共管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公共管理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争取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罗莹 单位: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学教学探讨: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的场景、实例,人性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目前,公共管理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少高校在公共管理类课程中开始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探索针对本科生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新方式———参与式案例教学,这不仅可以弥补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共管理学科;学生参与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1.案例教学的起源

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医学院,后来在商学院的推广下,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着眼于教学目的,参照法律工作中立案的办法,把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编成案例,通过教与学对案例分别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理论的前提:假定被动获取知识的效果低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它的显著特点表现在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案例获得的方式及参与主体等方面。学生———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及案例的准备,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中心始终是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像乐队指挥在乐队中的作用。

3.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是一种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它以问题为基础,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在教学案例中,学生是中心,处于主要地位。在案例的选择和讨论方式上,与教师一样,都享有控制权。而教师则处于次要地位,经常作为资源提供者或者辅助人员存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则处于被支配或者消极地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完全围绕教师,“好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二是教学案例的基础是讨论,而传统教学的基础是讲授;三是教学案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辩论能力、分析性的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考试及点名回答问题来验证学生的知识水平,目标是掌握教师传授的“真理”;四是案例教学讲究的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和学双方都要承担学生学习的责任,强调知识和思想的双向流动,而传统教学则是单向的,单纯的从教师到学生;五是案例教学既不会造成学生的无政府主义也不会造成教师专制和家长作风,而传统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监视下使用某种学习方法或学习方式,出现错误被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方式近似于“训练”。

4.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主要类别

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所以在案例的采集、编写上,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案例不同,主要有以下类别形式:一种是政策咨询性案例。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决策者,这种往往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真实的故事,突出问题的重点,给出多种解法,并且评估每种解法的优劣。一种是理论发现型,主要内容是对检验之前提出的理论假设,通过研究案例提出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内容是其主要目的;一种是说明型案例,这些案例是完全开放的,强调其真实性、全面性、系统性,主要是记述和说明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决策的过程和使用的政策。

二、公共管理学科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参与式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中,学生替代教师成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公共管理学科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导向非常明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案例,学生对案例非常熟悉,所以会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学生的积极参与替代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案例特别熟悉,所以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广泛讨论,改变由教师单纯讲授的传统案例教学的枯燥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参与式案例教学架起了一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案例是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的案例,并对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不仅锻炼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案例的获取、讨论分析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才能获得,在获取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不断地沟通交流,在案例形成后,为了大家探讨方案,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对学生的培养和考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3.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案例中,学生是中心,案例教学的全程都有学生参与,学生永远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教师扮演的是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处于次要地位,所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接收知识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分析案例,从案例中获取知识,教师也积极地辅导学生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和教师充分沟通互动,从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知,师生关系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能够让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公共管理学融合了政治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论,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在实践中得到发挥。

5.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案例教学使教师的工作转成幕后,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更渊博的学识,为了达到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要不断创新,要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机智、风趣等。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经验。

三、公共管理学科传统案例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理念缺乏充分认同

教育理念是否成熟会对教育实践的方向和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因为教育理念不仅是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也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但是,现在很多教育从业人员不仅没有理解案例教学的优点,也未认识到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很多教育从业人员在案例教学方面缺乏相应的意识和理念,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2.案例教学的内涵未得到正确认识和理解

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比较宽泛,主要是因为其在具体操作时的复杂性、灵活性、动态性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加之当前对案例教学的相关探索、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弱,故大家在对案例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有的学者和教师甚至混淆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这大大限制了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也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发展。3.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不到位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在内的多学科和方法,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规律及公共管理部门的科学。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是公共管理学科开展案例教学,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存在案理分离、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与其他教学方案配合不恰当、案例选择不合理、原创案例较少、缺乏健全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及课堂讨论的组织不到位等问题,抑制了案例教学的影响和实际作用的发挥。

4.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很差、有名无实,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案例教学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相关的理论指导也比较欠缺,所以应用和实践起来比较困难。5.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因其内容选取及授课方式的特殊性,对其考核评价的方式也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涉及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完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在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思想上还未形成正确的理解,也缺乏统一的认识,而且案例资源的筛选和积累,案例教学考评方式的改革、案例库建设,教师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难以达到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要求的水平。

四、完善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对策

1.树立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培养

高校师生对案例教学的认同感和兴趣,宣导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使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灌输到思想中,培养案例教学的习惯,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使之逐渐形成规模,并最终广泛应用。

2.明确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案例教学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殊性要求。加强对案例教学本身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和运行规律。因此要想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案例教学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有学者指出:“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情境性、问题性、互动性、主体性等特点;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包括社会价值、教育学价值及主体性价值,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价值取向有科学的了解,才能对案例教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虽然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还要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具备课堂组织能力。同时,教师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另外,教师一方面要明确自身定位,另一方面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培养其案例教学所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效果。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堂氛围及学生的参与方式,还涉及到教师的讲授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应该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师授课的形式可以是传统板书、影视片段、多媒体课件或者是视频等;学生的参与形式可以是课堂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多种知识的理解视角的融合是在沟通交流中达成的。此外,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也要进行记录和评价,并且计入期末考核。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5.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堂环境建设

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特点,所以不同于一般教学的固定的授课结构和模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案例能够体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案例教学课堂的管理要不断加强。课堂策略首先是明确教育目标,确立促进性目标取向,使教师角色向民主型转变,建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其次,要重视规划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规划和引导,可以让案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明确,还能使教学实践以既定的目标为中心有序开展。

6.案例教学模式不断丰富

案例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案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案例教学的模式也包含方方面面,例如案例的展现方式、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合理安排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式等,这些都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关系密切。公共管理学科应当致力于完善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同时,加强对案例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构建较为完善且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案例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作者:苏立宁;倪其润 单位:安徽大学

公共管理学教学探讨: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职院校《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现有适合高职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需要的《公共管理学》教材较少,可选择范围也较小,老师无奈多选用本科院校教材,而本科院校教材理论性比较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较难以理解掌握。同时本科院校教材教学内容较为繁杂系统,现有高职院校教学时间安排也难以完成所有教学内容,所有这些都说明本科院校的相关教材与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针对性不强。

2.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在现有《公共管理学》

课程教学中,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突出了教师中心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课堂教学多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而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机会少,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运用中,教师对案例讲解过多,而让学生讨论较少,联系理论和实际分析不够,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考核评价比较单一在目前《公共管理学》

课程评价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比较简单,多以课堂出勤、日常作业、期末成绩三部分为主,而且期末成绩占的比重较大,多侧重考核学生知识识记能力,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应试现象比较严重,引发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一段时间就可以通过课程考核,无法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未能体现出《公共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性与现实性特点,教学效果不佳。

4.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公共管理学》

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但在日常高职院校《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轻视或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的机会较少,学习内容多停留在书本和脑海中,无法与社会上的公共管理热点或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到的知识也得不到巩固与强化,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课程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重组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立足于学生实际就业岗位及今后生活工作需要,淡化理论教学,突出应用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共管理学》知识,为达到上述目的,笔者尝试打破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结构,根据教学周次安排和阶段化教学目标需要,重新组织排列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与吸引力,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笔者采用了网络信息化辅助教学法即以世界大学城云教学空间为平台,把一些需要学生学习与了解的教学资料提前上传到大学城个人空间,方便学生自学或交流;同时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一些与《公共管理学》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新闻辅助课堂教学,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先给学生展示案例,提出具体思考问题,让学生先思考讨论,再采取主动和老师点名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发言,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发言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较高,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学习比较轻松快乐,教学效果较好。

3.改进课程评价体系

本课程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做了较大幅度改革,课程期末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小组实践调查报告成绩、期末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分数比例分别为4:3:3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ISAS小组调查报告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由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发言(发言频率与发言质量)情况、大学城空间新闻跟帖评论情况、课堂笔记情况四部分组成,整个考核评价体系降低了期末卷面成绩的比例权重,突出了过程考核分数比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了学生欢迎。4.重视课程实践教学根据《公共管理学》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突出了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前学生轮流播报《公共管理学》新闻、课后跟帖评论《公共管理学》时事新闻和完成ISAS小组调查报告。每次上课前,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教学周次安排,确定每次课前播报新闻人数,学生轮流播报当天最新的《公共管理学》时事新闻,提出问题,班级学生共同讨论,然后老师点评总结。其次笔者每天把最新的《公共管理学》相关新闻分专题整理上传至自己的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要求学生每周访问教师空间相关栏目,至少评论6条相关新闻,旨在培养学生思辨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最后要求学生4-5个学生一组,针对现实《公共管理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选题,在老师指导认可后,走进街道、社区、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完成后全组成员在课堂演示汇报,然后老师再进行具体点评打分。

三、高职院校《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步获得了学生认可,受到了学生欢迎,具体表现在近两年(2015-2016年)课程教学测评学生满意度100%,学生对笔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均在9.7以上(满分10分)。学生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明显增强,对社会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观看和浏览新闻的习惯。学生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当然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作者:张旻宇 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公共管理学教学探讨: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

一、公共管理学科特色

1、综合性。公共管理学科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主体管理公共组织及其行为的规律的科学体系,其不仅拥有厚重的理论背景,而且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所涉猎的内容也更为多样化,有基于此也就要求所有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更具有综合性。

2、实用性。公共管理学科实际上就是一门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应用性科学,一般来说公共管理学研究多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如何解决某类公共问题方法或手段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归纳总结。

3、交叉性。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性是基于其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的问题内容而言的。公共管理学科以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对某一公共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必定涉及到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及案例选取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理论与现实结合,完善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就是一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它不仅仅是教师讲某一理论和相匹配的案例结合起来的一起分析,更是一种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的接轨。

2、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一般来说,社科类学科教学总是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会认为理论性太强,课堂缺乏一个活跃的气氛。然而案例教学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好方法,现实性的案例总能给学生一些可触感,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公共管理案例更是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案例教学不仅是对教学形式的一种丰富,更是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工作接地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如若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老师单向将只是传输给学生,总难免有些狭隘之疑。实际上,教学也是老师学习一个很好的形式,这种学习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提高上,也更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再思考和更跟新上。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尽可能接触更多的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很具有实时性的,在案例对认识收集、认知、分析、讲授系列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帮助教师学习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并使得教学工作接地气,不归属空中楼阁。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关于案例选取的一些问题。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早已不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在理论研究上已然有很多成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教学也已是相当普及,但存在的问题也依然是很多,尤其是在案例选取上。本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案例选取存在的一些问题小作阐述。

1、难离理论式讲授,案例少。虽然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在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在极力推崇案例教学,但或许是出于社科类学科的通病,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还是难以走出思辨的窘境,难离理论式的讲授,选取案例很少,甚至是以老僧读经般的精神去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咀嚼无味的理论。

2、陈年旧事,缺乏时效性。不容否认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存在很多经典的案例。但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总具有的时代性又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时效性,如此说来,公共管理学科中的案例也就必然不存在永世的经典。

3、不具典型意义,缺少代表性。案例作为个案来分析研究,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为了找出解决这问题的具有普适性的方法,无论基于哪个原因都无疑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而现实总会有不少教学案例的选取过于随性,不能代表某一类问题或说不具备典型性。

4、过于高大全,脱离实际。当知识也有了统一的标准,总难免会出现一些高大全的东西,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不外于此。在标榜了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标准化后,不少教师容易在教学中紧扣标准要求,在选取案例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模范案例,而忽然了现实环境,严重脱离实际。

三、关于案例选取的想法

1、穿插讲授,突破理论化的枯燥。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不仅要考虑数量和质量,还应对案例出现的时机予以考量。案例扎堆出现容易偏离中心理论主题,理论过于集中又容易让学生反感理论的枯燥,所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穿插进去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2、结合最新时事,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前文我们已经对案例时效性的重要做了相关阐述,新的时事总会具有很强吸引眼球的功能。教学过程中选取新时事作为案例来讲解,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案例相关理论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更多理论知识去分析时刻发生在身边的事物。

3、讲典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案例不仅有很强的代表性,也很能加强人们对它的兴趣。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典型性案例的一般都是一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广为人知的事情,选择这类案例来结合理论讲解,能很好地带动大家参与到课堂的案例分析中来。并且,由于大家都案例有一定的了解,在参与分析中也会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有较好的思考和发言,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难得的。

4、案例接地气重生活,解析要通俗易懂。案例选取应该接地气,即应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来。如教师跟学生讲国家治理雾霾来作为环境治理的案例,肯定就不比与学生分析其家庭所在社区对公共卫生环境的处理更让他们有亲切感和参与较为强烈的参与愿望。在案例的解析中,也应该尽可能地通俗易懂,动辄就跟学生讲大家们的公共管理理论多会让课堂变得更为陌生和沉寂。

作者:郭恒 单位: 河池学院

公共管理学教学探讨: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问题浅析

一、公共管理学科特色

1、综合性。

公共管理学科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主体管理公共组织及其行为的规律的科学体系,其不仅拥有厚重的理论背景,而且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所涉猎的内容也更为多样化,有基于此也就要求所有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更具有综合性。

2、实用性。

公共管理学科实际上就是一门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应用性科学,一般来说公共管理学研究多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如何解决某类公共问题方法或手段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归纳总结。

3、交叉性。

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性是基于其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的问题内容而言的。公共管理学科以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对某一公共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必定涉及到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及案例选取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理论与现实结合,完善知识体系。

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就是一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它不仅仅是教师讲某一理论和相匹配的案例结合起来的一起分析,更是一种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的接轨。

2、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一般来说,社科类学科教学总是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会认为理论性太强,课堂缺乏一个活跃的气氛。然而案例教学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好方法,现实性的案例总能给学生一些可触感,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公共管理案例更是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案例教学不仅是对教学形式的一种丰富,更是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工作接地气。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如若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老师单向将只是传输给学生,总难免有些狭隘之疑。实际上,教学也是老师学习一个很好的形式,这种学习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提高上,也更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再思考和更跟新上。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尽可能接触更多的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很具有实时性的,在案例对认识收集、认知、分析、讲授系列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帮助教师学习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并使得教学工作接地气,不归属空中楼阁。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关于案例选取的一些问题。

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早已不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在理论研究上已然有很多成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教学也已是相当普及,但存在的问题也依然是很多,尤其是在案例选取上。本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案例选取存在的一些问题小作阐述。

1、难离理论式讲授,案例少。

虽然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在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在极力推崇案例教学,但或许是出于社科类学科的通病,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还是难以走出思辨的窘境,难离理论式的讲授,选取案例很少,甚至是以老僧读经般的精神去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咀嚼无味的理论。

2、陈年旧事,缺乏时效性。

不容否认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存在很多经典的案例。但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总具有的时代性又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时效性,如此说来,公共管理学科中的案例也就必然不存在永世的经典。

3、不具典型意义,缺少代表性。

案例作为个案来分析研究,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为了找出解决这问题的具有普适性的方法,无论基于哪个原因都无疑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而现实总会有不少教学案例的选取过于随性,不能代表某一类问题或说不具备典型性。

4、过于高大全,脱离实际。

当知识也有了统一的标准,总难免会出现一些高大全的东西,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不外于此。在标榜了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标准化后,不少教师容易在教学中紧扣标准要求,在选取案例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模范案例,而忽然了现实环境,严重脱离实际。

三、关于案例选取的想法

1、穿插讲授,突破理论化的枯燥。

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不仅要考虑数量和质量,还应对案例出现的时机予以考量。案例扎堆出现容易偏离中心理论主题,理论过于集中又容易让学生反感理论的枯燥,所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穿插进去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2、结合最新时事,注重案例的时效性。

前文我们已经对案例时效性的重要做了相关阐述,新的时事总会具有很强吸引眼球的功能。教学过程中选取新时事作为案例来讲解,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案例相关理论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更多理论知识去分析时刻发生在身边的事物。

3、讲典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

典型性案例不仅有很强的代表性,也很能加强人们对它的兴趣。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典型性案例的一般都是一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广为人知的事情,选择这类案例来结合理论讲解,能很好地带动大家参与到课堂的案例分析中来。并且,由于大家都案例有一定的了解,在参与分析中也会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有较好的思考和发言,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难得的。

4、案例接地气重生活,解析要通俗易懂。

案例选取应该接地气,即应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来。如教师跟学生讲国家治理雾霾来作为环境治理的案例,肯定就不比与学生分析其家庭所在社区对公共卫生环境的处理更让他们有亲切感和参与较为强烈的参与愿望。在案例的解析中,也应该尽可能地通俗易懂,动辄就跟学生讲大家们的公共管理理论多会让课堂变得更为陌生和沉寂。

作者:郭恒 单位:河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