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浅谈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时间:2022-07-17 03:52:29

浅谈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浅谈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积极心理学探讨

一、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学生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的主体。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心理学问题,其一是生物化学实验课“无用论”。一些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对将来从事的医学或医学相关工作无帮助作用,因此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对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实验课上不动手,或者应付性操作一下,最后抄袭他人实验结果。在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一个26名学生(分为13组)的班级,出现4组实验数据和结果完全相同的现象。询问后得知,其中3组没做实验,最后抄了数据进行计算。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更为严重的是形成不良的实验风气。第二,认为实验课就是做实验,会做就行。学生对教师在实验课上所讲述的知识毫无兴趣,只是单纯地按照实验步骤或者听从同学所说的方法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不主动思考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在改良Mohum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实验中,教师设置了空白管和对照管,实验结束时提问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道。这种缺乏思考只顾操作的方式达不到培养科研能力的目的。第三是恐惧心理。生物化学实验中会应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比如SDS-PAGE凝胶电泳中的丙烯酰胺、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溴乙锭等。一些学生因为害怕接触这类物质,操作过程中畏手畏脚,严重影响实验质量。第四是造假心理。有些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正常值范围来反推实验测量数据,修改自己的原始数据。他们认为实验课上修改数据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是为了让自己的结果更合理从而得到满意的分数,对他人和社会无不良后果。实际上伪造实验数据不仅违背了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埋下伏笔。教师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的主导。近年来,生物化学实验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技能。生物化学实验课主要由青年教师来承担,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雄厚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缺乏专业的授课技巧。在示范和讲述过程中虽能做到正确、标准和熟练,但是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反应。在上课过程中始终是唱独角戏,达不到师生共同参与的效果。此外,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实验教学,有的教师一学期担任6个班的实验课教学,这样极易造成教学疲劳。而教学疲劳不仅影响教师积极性,更影响教学效果[9]。

二、积极心理学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启示

我们认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可以通过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得以改善。教师在授课中加强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适当地扩展专业知识,并增加与所授内容相关的临床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化学实验课为将来学好临床课程提供了桥梁作用。如“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浓度的影响”实验中,通过讲述血糖和血糖调节的含义,让学生经过实验操作来探讨血糖升高、降低的机制。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健康、做到生活规律、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再如,在改良Mohum法测定ALT活性的实验中,我们给学生提供小鼠肝匀浆和血清两种标本,让学生通过检测来判断ALT在肝组织的活性是否远比血清中更丰富。并启发学生思考,当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肝细胞受损时,为何血清中ALT活性显著增高?这样,不仅从感性上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采用提问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课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如改良Lowry氏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中为什么要设定空白管,这样的设置对我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有什么借鉴意义?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思考,只顾操作。教师通过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验考核上,动态、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成绩并不是单纯来自最终的实验考试,也包括平时实验课上的表现。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鼓励同学从实验思维、实验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角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避免学生盲目心理造成的实验效果丢失,而且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教师做好实验指导工作来消除学生产生的恐惧心理。首先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如刻度移液管和微量移液管的使用;其次,讲清可能的危害但绝不过度渲染,并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操作正确危险就不会发生;再次,充分做好防护措施,给学生配备手套和口罩,并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操作。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后,我们发现很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学生不仅乐意做实验,而且乐意和教师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了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的好习惯。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努力,不断积累教学工作经验,从最初的模仿到最终形成自己特定的教学风格。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老师包办的模式,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积极性[10]。教师根据学生专业准备相应的授课内容,这样可以避免教学疲劳。学生必须弄清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可能的实验结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达到师生共同参与的效果。实验课上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在讲述实验基本原理时,可以先邀请1~2个学生讲述,并请其余同学补充,最终由教师进行评论和总结。在示范实验操作时,也可以先让学生示范,然后再指出其操作是否规范,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实验讨论中,师生双方互相提出问题、经过讨论后得到答案,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对关键性实验结果做好把关工作。有些学生由于动手能力不强对操作产生畏惧心理,就需要授课教师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恢复其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操作。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需要跟学生申明,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面、合理地分析实验结果。即使实验数据不理想,只要分析得当,也可以取得好的实验成绩。这样,学生就敢于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后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理解课堂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后可尝试在开放性实验室实施[11]。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更加强了逻辑思维能力,不断保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此外,教师可利用校园网公共平台与学生交流实验中所得的新思考、新想法,并将此作为今后备课内容补进教案。经过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课后追问、及时总结这样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必将大大提升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总之,积极心理学提倡的积极向上、发挥正能量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品格,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在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芳 范丽娟 张一鸣 王学军 袁栎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浅谈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积极心理学视线下高校新生心理教学创新

1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状况

积极心理学理论始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并逐步成长,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还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品质和力量。整体说来,积极心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研究层面:1)主观层面,研究个体主观体验,强调个体要满足看待过去、幸福享受现在以及乐观面对未来;2)个体层面,研究个体人格特质的积极方面,包括宽容、美德、勇气、坦然、毅力和智慧等;3)群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即通过建立积极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系统,培养公民的利他主义、责任心、职业道德等良好品质及美德[1]。

积极心理学近几年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有很大发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吕君(2009)提出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培养积极情绪、训练正向思维、引导制定合适的期望目标、维系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2]。郑祥专等(2009)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倡导课程教育的单向传授与师生互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3]。魏然(2010)指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偏离正面导向的教育目标、脱离多元教学方式、从业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和重硬件投入、轻理论研究等问题[4]。刘孝群(2010)表明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有较大现实意义,其有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体验积极情绪、建构积极人格、塑造积极行为,更好地成长成才[5]。也有学者专门指出积极心理学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任亚妮(2010)认为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学新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高校应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掘大学新生们的积极心理素质[6]。刘燕(2010)指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新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帮助大学新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7]。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用的论述上,缺乏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大学生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本文立足于独立学院大学新生这一特定研究群体,力图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在整个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2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困境

2.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众多独立学院针对新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专业交流、心理普查为主,参照其他公办院校或母体院校的模式进行,缺乏针对性,忽略了独立学院大学新生有别于其他高校学生的特殊性,比如:敏感、自卑、同时又自负等,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起到帮助新生解惑、排难以及完成角色转换的目的。

2.2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

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其从教人员须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和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素养。而实际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基本是依靠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完成;再者,独立学院未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缺乏必要的检评制度,从而导致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2.3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缺乏及时性和持续性

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对其功能和作用定位不当,在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上缺乏及时和持续性。一是在开学的第二学期才开设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明显错过了最佳教育期;二是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做一种短期行为,只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设,时间较短,缺乏持续性。2.4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不少独立学院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将新生看成是纯粹的受教育者,采取了无异于“填鸭式”教育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单向灌输,新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与教育者的互动,导致心理工作者难以了解新生的实际想法,很难做到“对症下药”。

2.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有效性

一方面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上过于学科化。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向学生灌输、强迫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的学科化、知识化倾向。这种用学科知识传输的手法来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维护和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反而变相地加大了其学习负担[8]。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新生被当做完全的受教育者,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参与,而这与独立学院大学新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特征相背逆,从而导致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和有效性。

3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对策

积极心理学主张运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技术,来挖掘出个体自身存在的人格力量,诸如乐观主义、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充满勇气、具有希望和关注未来等,通过积极的心理去应对可能产生的精神疾病;在心理治疗中可采用积极的心理治疗技术,即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复他的缺陷[9]。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大学新生的特殊心理特征,应对其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在积极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学校的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须与来访学生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首先要尊重来访的学生,接着要关注他们拥有哪些积极品质,并着重培养他们的积极反应,引导他们关注自身的积极品质,以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通过自身潜能去有效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7](图1)。而对于不同学生个体实施的心理咨询服务,一方面要完善教师日常值班服务,扩大心理咨询受益面,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以预防和化解;另一方面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完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利用好书信辅导、网络辅导和电话热线辅导等朋辈心理辅导方式[10],做好新生心理干预工作。

3.2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指出人的积极品质和体验是与社会背景及周遭环境紧密相连的,个人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一些以集体主义文化为背景的国家,其民众判断幸福和快乐的程度、生活质量的高低,更倾向于参照集体的标准,因而建设和谐、健康和积极的组织系统就显得越发重要[11]。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积极组织系统包括学校内部自身机构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

3.2.1内部机构系统

建立以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各系、各专业新生心理健康机构班级心理健康小组为主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包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其成员主要由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担任,负责管理全校的心理健康事务;各系、各专业新生心理健康机构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各系、各专业新生进行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反映新生心理情况,其成员主要为各系、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班级心理健康小组旨在为身边同学提供经常性的帮助,定期开展学生间的“助人—自助—互助”活动,其成员可由班级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组成。

3.2.2外部支持系统

构建一个学校、新生、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化整合的和谐系统(图2),将学校课堂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依托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逐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育模式,引导新生在发挥自身潜能,鼓励新生在不断获取积极改变环境能力的同时,更加主动地适应环境,用积极的心态去快乐、健康地学习和生活[9,12]。

3.3应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测量技术

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测量,目前较多高校主要采用的是焦虑量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调查量表等[7]。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测量手段都是反映或暗示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消极方法,描述的多为学生的负面情绪及问题,对于学生正面情绪的培养和增强则较少涉及。而积极心理学则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关注于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的增多,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激发自身潜能并以此获取幸福生活[13],因此,独立学院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运用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如使用幸福感指标来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一般快乐指数问卷、乐观感测试等[11],客观筛查、评估和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积极的心理状态层面来评估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运用积极的心理测量技术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后,应为每位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定期进行心理检查,保障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性。在检查中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注意跟踪了解,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取得联系,与学生家长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3.4举办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4.1通过体育运动促进新生积极人格发展

韩凤芝等研究认为随着运动次数增多,人格特征会向外向性方向发展,紧张、焦虑程度降低;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大学生会形成爱交际、乐观向上、情绪稳定等心理特征[14]。可通过开展校园篮球赛、排球赛等体育活动,使新生在活动中产生一种团结、信任、友情等积极人格,达到消除学生疲劳,缓解心理压力,形成积极阳光心态的作用[15]。

3.4.2透过人文文化促进新生积极人格发展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一是增加学院图书馆人文书籍种类和分量,二是开展人文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辩论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通过校园人文文化,促进和实现新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尤其是积极人格的发展。3.4.3开展社会实践促进新生积极人格发展积极引导新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使新生在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锻炼,同时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勇气,帮助他们重塑自我,准确定位,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5开设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内容设置上,应凸显积极的价值取向,可以开展诸如幸福教育、创新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情感调试教育、人际交往心理教育、就业教育、学习心理教育等课程[9],充分调动新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不断认识和开发自身潜力,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享受幸福的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另外,可以通过采取“独立学院新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来有效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比如引导新生选择与自身个体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展开自主型探究,并在其进行自助式心理分析的过程中,培养新生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能力,包括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对异性情感问题的处理能力、对压力的积极应对能力等[11]。

浅谈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小学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促进了全面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空间。但是在教学当中,因为学生年龄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等问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具有懈怠心理,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不高。而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当中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当中积攒起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本文从对积极心理学的简单认识入手,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小学美术;积极心理学;运用;教学方法

在时代的带动之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除了教学辅助工具获得补充改善之外,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的不断失败与成功中,教师发现对心理的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在心理当中,积极心理学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积极心理学的简单认识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它源自美国,逐渐被运用于教学当中,并且取得卓著成效。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相反的是,一方面,积极心理学主要通过建造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事物的美好期盼来促进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去对待事物,从而能够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身为构建积极心理的人,则应当站在鼓励与欣赏的角度看待他人,从而将积极的思想传递,寻求到幸福感与充满幸福的感觉。将积极心理学与小学美术相结合,不仅仅是考虑到美术本就是与灵感、情感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还能够为美术教学增添色彩,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对心理的引导接受能力较强,进行积极心理学有利于为学生从小便培养出健康的心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畏挫折,勇敢前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心理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教师应有积极向上的理念。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最佳对象,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对社会的接触甚少,以及受自小教育的影响,在学生心中,教师都是美好的代表,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身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而在运用积极心理学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过程之时,教师首先应该有积极向上的理念,这样才能够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学生。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做呢?

(1)热爱工作,热爱学生。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甚至是绝大部分师范毕业的学生都躲避成为老师这一职业岗位上的人。虽然从古至今,人世间流传着甚多对教师的溢美之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但是人总是需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那么现实社会中的“好”工作:高薪多空。教师这一职位无一符合,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教师这一岗位上的教师,由于小学美术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副科,所分配的教学时间较少,教师的福利则更低。因此,美术教师更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只有热爱,才能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善待。

(2)多微笑,多鼓励。

每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有可能重新滋润学生心中干涸的心田,让他们重新焕发起学习的兴趣。而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有趣但是往往难以坚持的学科,学生可能开始对写写画画充满着兴趣,但是如果要长时间的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尤其是在所画之物没有明显的进步的时候,教师的微笑以及鼓励将形成学生的积极心理。

2.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

(1)营造趣味课堂,体验成功。

学生是课堂的主题,这应当是所有课堂遵循的原则。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妨营造趣味课堂,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时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的《我的新朋友》章节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上开展一个小活动,即在这节课上可以随意走动,并且观察自己的朋友,然后描述对方的优点,将之画到自己的画纸上。这符合小学生们活泼好动的心理,学生在课堂上走动无疑给他们带来无比新鲜的体验,而赞美朋友又能够间接告诉他们赞美别人是美好的品德,值得每一个人拥有。而与此同时,学生满心愉悦之时又可以极大地锻炼他们的画画能力,将美好的心情倾注于上面,得出优秀的画作,学生被激发起对美术课堂的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体验成功,可谓一举多得。

(2)锻炼创造力,加以鼓励。

积极的心理不但需要成功的支持,还需要创造力的加持。创造力能够激发学生脑海中的神经,使得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对学生的创造力加以鼓励,则可以使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心理得以永存,从而在创造力的基础上得到积极心理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享受到思维发散的快乐。例如,在教学《我做的“文具”》时,这一章节主要讲的是捏橡皮泥的技巧和通过自己的创造力给橡皮泥塑造出各种形象。笔者在教学之时,首先向学生询问他们最喜欢的一项事物是什么,那种事物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因为提及学生所喜好的事物,许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回答。笔者以此为切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描述捏橡皮,且在他们捏橡皮的过程中鼓励、赞美他们。由此,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创造力获得提升,教师的美术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积极心理学的着重点是根据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信心,从而建立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犹如一张张白纸,教师的教学就是在其上描绘,积极地描绘将对学生健全人格有着不可估摸的好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探索美术的兴趣,以达到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蔡立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大泗学校

浅谈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学

物理教学活动开展过程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物理学习的大环境中去.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当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将其贯彻并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以情境教学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对一些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激励学生学习物理,勾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帮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通过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提供保障.所以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将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等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等建立适合学习的情景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等获得基本的物理技能、掌握基础知识.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准备几个通过敲打可以发出响声的物体,如茶杯、小鼓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用木棒敲击任意一个物体,学生猜出是哪个物体发出的声音.之后教师将撕碎的纸屑放在鼓面上,然后敲动鼓面,带领学生观察鼓面上不断舞动的纸屑.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人体什么器官起到了声音的感知功能?声音又是怎么传播的?让学生一一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模式,使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物理现象进行理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以角色扮演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角色扮演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学的教学中同样十分的适用,在该方法的使用中,让学生扮演物理学习活动中的某一个角色完成任务.在实行角色扮演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相关的课堂主体设计一个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活动,该活动的设计主题中还应该融入乐观、好奇等积极的元素,然后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抽签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学习电功率以及欧姆定律后,教师可设计一个相关的学习主题.这个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扮演成一个设计师的角色,设计一份自己房间电器设备以及电路的图纸,在这些电器设备和电路当中,应该包括电灯、电表、变压器、空调以及开关等.为了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挑战性,还应该对这些电器设备和电路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解释.学生设计完成之后,同学之间可以对这些设计进行评价,还可以在教室里面展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关的交流和沟通.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某个重要角色的演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设计一个较好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的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开发学生所具有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以实验教学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授课开始的前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对整堂课的布置进行精心的设计研究,将需要引入的教学实验合理地融入进教材内容当中,使学生在读书、听课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发现这个关键点,为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埋下伏笔,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例如,在讲“速度”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实验,准备几张白纸、刻度尺、秒表等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比较纸片下落的速度.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哪张纸片会下落得更快呢?是依据什么进行判断的呢?在演示实验时,让学生拿出两张16开的纸,将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外一张对折两次,为了让纸片可以平稳地下落,可以把纸片两端向上叠起一些,将纸片放在同一高度,将其同时释放.要求学生对纸张下落的时间进行记录,比较那张纸下落的速度快.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动手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速度的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积极心理学是一项重视学生幸福指标的学科,教师是影响学生感受幸福的关键人物.在进行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有进步的一些学生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演以及肯定,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板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师能够更加合理地开展教学,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江银燕 单位:江西上饶婺源中学

浅谈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心理氛围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营造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心理氛围,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是高中物理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二是善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三是注重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提高 高中 物理 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兴趣,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疲劳,使教与学和谐融合,互相促进。那么,如何营造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心理氛围?现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 讲究教堂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要靠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善于引导、归纳、总结并能够很好利用一切优化了的教学资源加以表达。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精心组织教学。

1.2 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切忌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同时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待、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精辟见解,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要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精神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当然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也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底蕴和个人性格情操的魅力等等。

1.3 重视课程的导入。课程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够设置一个好的导入点先声夺人,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1.4 掌握学生心理,善于激励。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很在意一点,那就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此时的鼓励性语言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如果老师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加以鼓励,就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也能使师生间的关系相互和谐、融洽。这就要求老师对好的学生要时时鼓励,对差的学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要委婉,拒绝简单粗暴,从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1.5 掌控课堂秩序,以防学生思想抛锚。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一段时间后容易“走神”,而生硬的批评未必奏效,且易激起抵触情绪。老师不妨适时使用一些调侃语言制造一些幽默,以此来唤回学生的注意力。据说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一堂课上老向窗外望,美国老师就对学生们说看这位同学对美丽的校园风景竟然如此的痴迷。一句话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克服疲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1.6 教学内容要新颖别致。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探索知识的奥妙,积极地寻求知识归宿。如尽量多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使用成熟课件,使物理教学更直观,更生动。

2 善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懂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学生开始学时感到很不习惯,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易跟上,就会产生思维上的困难,自然感到物理难学。如果教师再不注意教学方法,照本宣读,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差生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作为教师,除了前面所阐述的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设计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外,还要注重和学生交朋友,课间和课余时间,主动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解答疑难,热情鼓励,悉心教导,以增强他们能学好物理的自信心。经常性的与学生交流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鼓励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④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多做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⑤注重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