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1 11:28:33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27-01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学前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要想做好幼儿教育,单纯的依靠幼儿园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做好幼儿教育,家园合作是关键。然而从目前研究来看,我国的家园合作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家长缺乏与幼儿园的沟通意识

首先,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就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名言。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便是万事大吉了,孩子从此以后就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与家长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其次,很多家长认为教师就是权威,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肯定比不上专门研究教育的教师,因此认为自己参与也是白费力气,所以宁愿教师单独教育孩子,也不愿参与进去。这点在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中较为常见。

2.家长忙于工作,无暇和老师沟通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父母都需要出去工作,这就导致父母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的减少。《中国教育报》早在2005年就已经指出“家长每周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唱歌的时间由十年前的3.4小时、9.6小时下降到现在的2.8小时和4小时。”家长没有时间参与到家园合作中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幼儿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很多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定时开家长会,定时家访,建立儿童成长档案等,但是这些途径是否真的有效呢?我们去幼儿园时可以看到:每个儿童的成长档案大同小异;家长会大多时候成了家长听取教师的报告的会议。其原因是幼儿园没有认识到家园合作的价值,认为家园合作浪费时间因此常常是做做表面文章,应付家长。

4.幼儿园缺乏主动联系家长的意识

在教师眼中,家长并不能够科学合理的教育儿童,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看到教师在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这就使得教师和家长处在不平等的交流地位,即教师是这场交流中的权威者,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有些家长即便是有较好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考虑到孩子在幼儿园中要接受教师的管理,也不敢多言,这无形中让教师认为家长在儿童的教育中无足轻重,更加忽视家长的作用。

5.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缺乏计划性

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即时性的,最常见于家长接送孩子时与教师的交谈;一是突发性的电话联系或家访,但这往往是因为发现了儿童的一些问题才与家长联系。这两种都因缺乏计划性不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家园合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尽管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的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家长和教师双方需要努力之外,政府和社会也应该提供相应的帮助。另外,还要积极创造新的家园合作方式。

1.作为家长要做到: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幼儿这一时期尚未完全脱离家庭,家长在儿童的成长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万不能认为教师要为孩子负全责。其次,家长也要转变那种“惟教师命令是从”的想法和行为,虽然许多家长在教育方面与教师相比却有一些差别,但是,家长要比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能更细致的发现一些问题。因此家长要把这些及时的反馈给老师,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儿童,了解儿童。最后,合理安排时间。家长要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尽量不要让工作占据了原来应该陪孩子的时间。幼儿是成长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就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儿童在家中时,父母也不应该只让他和玩具及电视呆在一起,而是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发展处在关键期的各项技能。

2.作为幼儿园应努力做到:(1)正视家园合作的地位。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和意愿,认识到家庭在幼儿的成长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常性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并及时地指导家长改变不适宜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家园合作的时效性。(2) 重视家长的作用。教师要彻底摆脱“权威者”的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指令性的要求家长完成幼儿园各项任务的做法。但是也不要无条件接受家长的所有要求和建议。教师应该对家长提供的信息和资源有选择的利用,并利用自己的知识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更好更科学的参与家园合作。(3)加强家园合作的规划性。要想让家园合作具有规划性,就应该保证其在时间上的延续性,这就要求幼儿园定期组织各种家园交流活动,使得家长能够持续的了解儿童,也能及时的将儿童在家中的情况反馈给教师。

3.政府方面。参考国外的家园合作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国家的政府在政策法规中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就提醒我们,我国的家园合作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法规做导向,为我国的家园合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4.探索新的交流方式。要想行之有效地进行家园合作,幼儿园在利用传统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应该尝试新的交流方式,比如可以模仿政府建立“网上幼儿园”,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在网上公开,使家长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幼儿在园活动。并且可以设立“网上家长信箱”,让家长给幼儿园提供有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使家长可以向幼儿园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另外,也可以利用博客为众多家长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教育困惑在这里进行交流,或者围绕热点教育问题进行讨论。这种多形式的家园互动,能够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家长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家长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家园合作的力度也就增加了。

三、结语

幼儿期是幼儿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他们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有效的结果。虽然我国的家园合作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一定能够顺利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07).

[2] 周红.家园共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3(02).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2)

(一)加强领导,积极启动“双语”幼儿园建设。鄯善县委专门成立由县委领导为组长、各乡镇、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双语”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发展目标。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30个村开展“双语”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有2-3个村开展“双语”幼儿园建设,分别落实责任人,并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确定为全县20*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选树试点,整体推进“双语”幼儿园建设。一是从确定的30个“双语”幼儿园中,严格挑选,将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辟展乡树柏沟村作为试点,率先启动“双语”幼儿园建设,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具体指导、督促,保证资金投入、完善设施配备、健全管理制度。二是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于2月12日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副书记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试点召开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双语”幼儿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三是及时成立“双语”幼儿园建设督查组,经常到乡镇督查“双语”幼儿园建设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步伐。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扩建幼儿园办学设施。一是县财政为每所幼儿园拨付1万元前期资金,并要求(乡)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支持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二是协调“联乡驻村入户”单位加大向对口支援村组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的帮扶力度;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的支持。目前,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共到位资金206.98万元,其中,县财政到位资金30万元、乡镇自筹74.3万元、各“联乡驻村入户”活动单位捐款2.68万元。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双语”幼儿园教师素质。一是积极出台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划拨各(乡)镇学校空闲教室和集体闲置用房等办学场地设施;二是充分发挥本县教师资源优势,从教育系统各(乡)镇学校抽调18名教师,担任“双语”幼儿园的保育员,向社会招录、招聘教育类相关专业44名幼儿园教师,为每所幼儿园选配2至3名专职教师。同时,组织全县62名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为期20天的脱产、正规式跟班分期分批进行岗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双语”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水平。

二、村级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运转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对“双语”幼儿园建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村级幼儿园建设在资金投入上,主要采取县财政划拨,在给村级幼儿园1万元前期启动资金后,剩余资金主要靠各乡镇自己解决,乡镇、村财力有限,而绝大部分双语幼儿园都是在零起点基础上创建,硬件建设资金投入量较大,需添置购买设备、设施较多,现有办园经费捉襟见肘,后续建园资金不能持续发展保障到位,办学设施不全,不能够按要求如期配备,严重影响、制约了双语幼儿园建园步伐。二是部分乡镇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未安排专人负责,没有好的思路和措施,建设力度不够,总体工作进展不均衡,发展缓慢。三是两年之后,政府财政不再向农村“双语”幼儿园提供办园资金,农村幼儿园将完全实现自负盈亏,而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非常有限,将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甚至可能会出现停办、倒闭的危险,如何继续办好农村“双语”幼儿园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部分农牧民观念落后,积极性不高。部分农牧民群众思想保守狭隘,观念滞后,对“双语”幼儿园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发展眼光,甚至个别幼儿家长存在错误的抵制心理和认识误区,片面认为担心孩子一旦汉语学不好,考不上汉族学校,中途转入民文班学习,又无法跟得上,不利于升学,反而丢失本民族语言,不利于孩子成长。同时,部分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偏低,对孩子上“双语”幼儿园支持力度不够。我县农牧民人均收入为4090元,大部分农牧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葡萄、棉花种植,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普遍不高,而每个月“双语”幼儿园平均需要交纳100多元学费,一年将近1000多元,如家庭有2个孩子上学则费用更高,给部分农牧民家庭形成不小的压力,导致部分村组农村“双语”幼儿园生源不足,造成了教育资源空闲和浪费。

(三)办学体制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在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体制上,目前,农村幼儿园办园形式以农村党支部公办为主,个别“双语”幼儿园以民办、私人办为辅。公办幼儿园的园长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或兼任,而村党支部书记要管理全村组各种大小事务,本来精力非常有限。同时,幼儿园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一定专业技能、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等诸多要求,村党支部书记个人素质偏低,水平有限,基本上不懂教育教学规律,无法对幼儿园进行有效管理和正确指导。同时,由于县委、政府没有专门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因此,各已经开课的“双语”幼儿园,在村级“双语”幼儿园收费上,根据在办园资金投入量和生源数差异,而各村级幼儿园各自确立收费标准,个别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过高,每生每月为200元,违背了不盈利的原则;有的幼儿园缺少通盘考虑,收费偏低,每生每月60元,甚至个别“双语”幼儿园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很难维持正常运转。

(四)教师待遇偏低,教学水平有限。全县村级党支部“双语”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只有保育员由教育局从教育系统抽调,其他“双语”教师因为没有正式的编制,所以教师工资只能由各乡镇(村)财政发放,教师每月工资为300至500元不等,也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在编公办教师相比,待遇差别较大,而用于奖励的资金也非常有限,因此幼儿园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很难稳定教师队伍。而各乡镇临时招聘幼儿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除小部分教师所学专业是幼儿师范专业外,其他聘用教师未接受专业系统的学前教育学习,幼儿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三、加快村级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提高办学效果的对策思考。

(一)创新农村“双语”幼儿园办学体制,促进规范发展。

1、立足当前,改变现有办学管理体制。当前以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园长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双语”幼儿园的实际管理效果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办村组“双语”幼儿园的初衷相偏离。鉴此,建议将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监督、协助职能,把农村“双语”幼儿园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挂靠到(乡)镇中心学校、村小学校,由乡镇小学代办,中心学校或村小校长兼任“双语”幼儿园园长或负责人,负责本(乡)镇“双语”幼儿园的教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进行直接管理;对个别偏远、乡村学校不便于管理的村组“双语”幼儿园办学点由就近学校校长协助管理。要始终坚持以公办“双语”幼儿园学校直接管理为主,以个人、社会力量联合办学为辅办学体制模式,进一步拓宽“双语”幼儿园办学形式,逐步规范“双语”幼儿园办学、管理体制。

2、着眼未来,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国家今后也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对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自治区提出的创办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对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民汉兼通”发展战略目标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目前,在经费投入上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每年为每所党组织农村“双语”幼儿园补助1万元办园资金,而其他资金由乡镇、村组筹集解决,财政补助时限为三年。两年之后,政府财政不再向农村“双语”幼儿园提供扶助资金,完全推向社会,农村“双语”幼儿园将面临“断奶”的困境,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甚至可能会出现停办、倒闭现象。为此,建议结合新疆民族地区实际,着眼长远,将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从办学条件、师资流动、预算编制、设立专项资金等方面制定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体系,实现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各个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建设农村“双语”幼儿园的重要性认识。

1、强化媒体媒介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农村“双语”幼儿园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是对*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大力对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及时将学习传达有关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乡镇、每个一个党支部,动员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短信等媒体、媒介宣传形式,在公共场地醒目处张贴,电视台滚动播放“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进双语幼儿园教育促进经济发展”、“齐心协力办好双语幼儿园关心下一代”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使农村“双语”幼儿园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营造建设农村“双语”幼儿园浓厚氛围。

2、做通家长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可以采取乡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组织农牧民幼儿家长到试点或开办较好的“双语”幼儿园进行实地观看、观摩,召集幼儿家长谈认识、谈体会,动员乡、村爱国宗教人士做好对信教群众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办学前“双语”教育的重大意义、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分析“双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认识,转变幼儿家长思想观念,打消幼儿家长思想顾虑。乡镇、村要切实为部分困难幼儿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特困家庭学生减免部分或全部,积极引导鼓励农牧民家长送孩子接受“双语”教育,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支持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合理发展。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基础性工程,不是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级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和配套机构组织,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分解到人,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始终要把农村双语幼儿园当作一件政治性大事来抓实、抓好,认真制定县、乡“双语”幼儿园五年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县委、政府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整体优势,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乡镇、纪检、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单位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建好、办好全县农村“双语”幼儿园,经常深入农村开展专题调研,对“双语”幼儿园办学条件、师资状况以及生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坚持“长远发展,着眼未来,全方位统筹,立体式规划”的原则,准确把握、控制办园规模,坚决避免脱离实际,盲目扩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社会教育资源,又要克服办园规模过小,不能满足本(乡)镇适龄儿童入园上学的需求。

2、完善各种考核机制,加强专项督导工作。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细化、量化到目标考核体系中,作为考核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村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双语”幼儿园督查组的督导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督查职责,定期或不定期进乡入村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幼儿园的实际困难,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村给予大力表彰奖励;对成效较差,工作滞后的乡镇坚决进行全县通报。

(四)加大资金、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办学能力。

1、加大资金投入。在办园经费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将“双语”幼儿园办园、运作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办园主要资金。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实行“乡村筹集一点、“联乡驻村”部门帮扶一点、学生补交一点”的办法,还可以采取全县副科级领导干部分村定点联系办园点2-3名“双语”幼儿园学生,设立“双语”幼儿园专项帮扶基金,发动党员干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人人献爱心、力所能及地为“双语”幼儿园捐资捐物等形式,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拓宽资金、物品筹集捐赠渠道,推动“双语”幼儿园建设。

2、完善硬件设施配备。乡镇、村级党组织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空闲校舍、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克服各种经济困难,尽可能地按照“通水、通电、通电话,有办公室、有教室、有宿舍、有食堂、有厕所,配备电视、VCD、冰箱、消毒柜”的“三通、五有、三配套”标准,保证幼儿园课桌(椅)及幼儿用书、教师指导用书、挂图、卡片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确保农村“双语”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尽可能为“双语”幼儿班购置影像设备、智力玩具等设备、娱乐设施,扩大幼儿活动场地,为农村“双语”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建立健全教师保障措施。可以实行“三三制”原则,采取“县财政补贴三分之一、乡镇补助三分之一,幼儿园补交三分之一”的办法,为在职“双语”幼儿园教师办理医疗、失业保险业务,提高“双语”幼儿园教师待遇。同时,每年可以拿出4-6个正式编制,用于农村“双语”幼儿民办教师转正,逐步实现农村“双语”幼儿园向公办过渡,进一步激励“双语”幼儿园教师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严格专项资金使用。在自治区、地区和县财政拨付的专项“双语”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上,可以参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管理使用方法,由教育局统一管理办园经费,并纳入审计、纪检部门监管。实行“村钱县管,层层审批”制度,村幼儿园向中心幼儿园校长提出申请,再由教育局进行审批、拨付,村级幼儿园每月要及时将经费收支情况向村民委员会通报,主动接受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经费监督和抽查,有效杜绝挪用、滞留现象发生,确保教育费用专款专用。

(六)加强管理措施,推进规范化运行。

1、加强安全管理。县卫生监督所、工商、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村“双语”幼儿园橱房的卫生、从业人员监管、消防器材、经营执照的检查力度,严防食物中毒、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县、乡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领导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双语”幼儿园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例会等,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解决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规范发展。

2、规范收费行为。在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标准上,由县物价部门统一核定,要坚持利民、惠民原则,以不盈利为目的,原则上公办幼儿园比私办幼儿园收费,可以参照执行公办、私办两个差距不大的标准,公办“双语”幼儿园适当收取生活费、书本费;民办、私人“双语”幼儿园不得高于物价部门核定的最高标准进行收费。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3)

(一)加强领导,积极启动“双语”幼儿园建设。鄯善县委专门成立由县委领导为组长、各乡镇、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双语”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发展目标。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30个村开展“双语”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有2-3个村开展“双语”幼儿园建设,分别落实责任人,并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确定为全县2007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选树试点,整体推进“双语”幼儿园建设。一是从确定的30个“双语”幼儿园中,严格挑选,将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辟展乡树柏沟村作为试点,率先启动“双语”幼儿园建设,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具体指导、督促,保证资金投入、完善设施配备、健全管理制度。二是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于2月12日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副书记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试点召开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双语”幼儿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三是及时成立“双语”幼儿园建设督查组,经常到乡镇督查“双语”幼儿园建设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步伐。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扩建幼儿园办学设施。一是县财政为每所幼儿园拨付1万元前期资金,并要求(乡)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支持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二是协调“联乡驻村入户”单位加大向对口支援村组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的帮扶力度;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的支持。目前,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共到位资金206.98万元,其中,县财政到位资金30万元、乡镇自筹74.3万元、各“联乡驻村入户”活动单位捐款2.68万元。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双语”幼儿园教师素质。一是积极出台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划拨各(乡)镇学校空闲教室和集体闲置用房等办学场地设施;二是充分发挥本县教师资源优势,从教育系统各(乡)镇学校抽调18名教师,担任“双语”幼儿园的保育员,向社会招录、招聘教育类相关专业44名幼儿园教师,为每所幼儿园选配2至3名专职教师。同时,组织全县62名农村党组织“双语”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为期20天的脱产、正规式跟班分期分批进行岗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双语”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水平。

二、村级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运转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对“双语”幼儿园建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村级幼儿园建设在资金投入上,主要采取县财政划拨,在给村级幼儿园1万元前期启动资金后,剩余资金主要靠各乡镇自己解决,乡镇、村财力有限,而绝大部分双语幼儿园都是在零起点基础上创建,硬件建设资金投入量较大,需添置购买设备、设施较多,现有办园经费捉襟见肘,后续建园资金不能持续发展保障到位,办学设施不全,不能够按要求如期配备,严重影响、制约了双语幼儿园建园步伐。二是部分乡镇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未安排专人负责,没有好的思路和措施,建设力度不够,总体工作进展不均衡,发展缓慢。三是两年之后,政府财政不再向农村“双语”幼儿园提供办园资金,农村幼儿园将完全实现自负盈亏,而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非常有限,将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甚至可能会出现停办、倒闭的危险,如何继续办好农村“双语”幼儿园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部分农牧民观念落后,积极性不高。部分农牧民群众思想保守狭隘,观念滞后,对“双语”幼儿园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发展眼光,甚至个别幼儿家长存在错误的抵制心理和认识误区,片面认为担心孩子一旦汉语学不好,考不上汉族学校,中途转入民文班学习,又无法跟得上,不利于升学,反而丢失本民族语言,不利于孩子成长。同时,部分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偏低,对孩子上“双语”幼儿园支持力度不够。我县农牧民人均收入为4090元,大部分农牧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葡萄、棉花种植,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普遍不高,而每个月“双语”幼儿园平均需要交纳100多元学费,一年将近1000多元,如家庭有2个孩子上学则费用更高,给部分农牧民家庭形成不小的压力,导致部分村组农村“双语”幼儿园生源不足,造成了教育资源空闲和浪费。

(三)办学体制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在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体制上,目前,农村幼儿园办园形式以农村党支部公办为主,个别“双语”幼儿园以民办、私人办为辅。公办幼儿园的园长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或兼任,而村党支部书记要管理全村组各种大小事务,本来精力非常有限。同时,幼儿园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一定专业技能、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等诸多要求,村党支部书记个人素质偏低,水平有限,基本上不懂教育教学规律,无法对幼儿园进行有效管理和正确指导。同时,由于县委、政府没有专门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因此,各已经开课的“双语”幼儿园,在村级“双语”幼儿园收费上,根据在办园资金投入量和生源数差异,而各村级幼儿园各自确立收费标准,个别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过高,每生每月为200元,违背了不盈利的原则;有的幼儿园缺少通盘考虑,收费偏低,每生每月60元,甚至个别“双语”幼儿园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很难维持正常运转。

(四)教师待遇偏低,教学水平有限。全县村级党支部“双语”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只有保育员由教育局从教育系统抽调,其他“双语”教师因为没有正式的编制,所以教师工资只能由各乡镇(村)财政发放,教师每月工资为300至500元不等,也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在编公办教师相比,待遇差别较大,而用于奖励的资金也非常有限,因此幼儿园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很难稳定教师队伍。而各乡镇临时招聘幼儿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除小部分教师所学专业是幼儿师范专业外,其他聘用教师未接受专业系统的学前教育学习,幼儿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三、加快村级党组织“双语”幼儿园建设,提高办学效果的对策思考。

(一)创新农村“双语”幼儿园办学体制,促进规范发展。

1、立足当前,改变现有办学管理体制。当前以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园长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双语”幼儿园的实际管理效果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办村组“双语”幼儿园的初衷相偏离。鉴此,建议将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监督、协助职能,把农村“双语”幼儿园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挂靠到(乡)镇中心学校、村小学校,由乡镇小学代办,中心学校或村小校长兼任“双语”幼儿园园长或负责人,负责本(乡)镇“双语”幼儿园的教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进行直接管理;对个别偏远、乡村学校不便于管理的村组“双语”幼儿园办学点由就近学校校长协助管理。要始终坚持以公办“双语”幼儿园学校直接管理为主,以个人、社会力量联合办学为辅办学体制模式,进一步拓宽“双语”幼儿园办学形式,逐步规范“双语”幼儿园办学、管理体制。

2、着眼未来,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国家今后也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对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自治区提出的创办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对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民汉兼通”发展战略目标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目前,在经费投入上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每年为每所党组织农村“双语”幼儿园补助1万元办园资金,而其他资金由乡镇、村组筹集解决,财政补助时限为三年。两年之后,政府财政不再向农村“双语”幼儿园提供扶助资金,完全推向社会,农村“双语”幼儿园将面临“断奶”的困境,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甚至可能会出现停办、倒闭现象。为此,建议结合新疆民族地区实际,着眼长远,将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从办学条件、师资流动、预算编制、设立专项资金等方面制定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体系,实现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各个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建设农村“双语”幼儿园的重要性认识。

1、强化媒体媒介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农村“双语”幼儿园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是对十七大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大力对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及时将学习传达有关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乡镇、每个一个党支部,动员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短信等媒体、媒介宣传形式,在公共场地醒目处张贴,电视台滚动播放“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进双语幼儿园教育促进经济发展”、“齐心协力办好双语幼儿园关心下一代”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使农村“双语”幼儿园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营造建设农村“双语”幼儿园浓厚氛围。

2、做通家长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可以采取乡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组织农牧民幼儿家长到试点或开办较好的“双语”幼儿园进行实地观看、观摩,召集幼儿家长谈认识、谈体会,动员乡、村爱国宗教人士做好对信教群众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办学前“双语”教育的重大意义、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分析“双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认识,转变幼儿家长思想观念,打消幼儿家长思想顾虑。乡镇、村要切实为部分困难幼儿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特困家庭学生减免部分或全部,积极引导鼓励农牧民家长送孩子接受“双语”教育,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支持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合理发展。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基础性工程,不是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级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和配套机构组织,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分解到人,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始终要把农村双语幼儿园当作一件政治性大事来抓实、抓好,认真制定县、乡“双语”幼儿园五年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县委、政府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整体优势,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乡镇、纪检、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单位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建好、办好全县农村“双语”幼儿园,经常深入农村开展专题调研,对“双语”幼儿园办学条件、师资状况以及生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坚持“长远发展,着眼未来,全方位统筹,立体式规划”的原则,准确把握、控制办园规模,坚决避免脱离实际,盲目扩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社会教育资源,又要克服办园规模过小,不能满足本(乡)镇适龄儿童入园上学的需求。

2、完善各种考核机制,加强专项督导工作。把“双语”幼儿园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细化、量化到目标考核体系中,作为考核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村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双语”幼儿园督查组的督导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督查职责,定期或不定期进乡入村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幼儿园的实际困难,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村给予大力表彰奖励;对成效较差,工作滞后的乡镇坚决进行全县通报。

(四)加大资金、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办学能力。

1、加大资金投入。在办园经费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将“双语”幼儿园办园、运作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办园主要资金。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实行“乡村筹集一点、“联乡驻村”部门帮扶一点、学生补交一点”的办法,还可以采取全县副科级领导干部分村定点联系办园点2-3名“双语”幼儿园学生,设立“双语”幼儿园专项帮扶基金,发动党员干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人人献爱心、力所能及地为“双语”幼儿园捐资捐物等形式,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拓宽资金、物品筹集捐赠渠道,推动“双语”幼儿园建设。

2、完善硬件设施配备。乡镇、村级党组织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空闲校舍、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克服各种经济困难,尽可能地按照“通水、通电、通电话,有办公室、有教室、有宿舍、有食堂、有厕所,配备电视、VCD、冰箱、消毒柜”的“三通、五有、三配套”标准,保证幼儿园课桌(椅)及幼儿用书、教师指导用书、挂图、卡片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确保农村“双语”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尽可能为“双语”幼儿班购置影像设备、智力玩具等设备、娱乐设施,扩大幼儿活动场地,为农村“双语”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建立健全教师保障措施。可以实行“三三制”原则,采取“县财政补贴三分之一、乡镇补助三分之一,幼儿园补交三分之一”的办法,为在职“双语”幼儿园教师办理医疗、失业保险业务,提高“双语”幼儿园教师待遇。同时,每年可以拿出4-6个正式编制,用于农村“双语”幼儿民办教师转正,逐步实现农村“双语”幼儿园向公办过渡,进一步激励“双语”幼儿园教师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严格专项资金使用。在自治区、地区和县财政拨付的专项“双语”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上,可以参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管理使用方法,由教育局统一管理办园经费,并纳入审计、纪检部门监管。实行“村钱县管,层层审批”制度,村幼儿园向中心幼儿园校长提出申请,再由教育局进行审批、拨付,村级幼儿园每月要及时将经费收支情况向村民委员会通报,主动接受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经费监督和抽查,有效杜绝挪用、滞留现象发生,确保教育费用专款专用。

(六)加强管理措施,推进规范化运行。

1、加强安全管理。县卫生监督所、工商、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村“双语”幼儿园橱房的卫生、从业人员监管、消防器材、经营执照的检查力度,严防食物中毒、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县、乡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领导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双语”幼儿园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例会等,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解决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规范发展。

2、规范收费行为。在农村“双语”幼儿园收费标准上,由县物价部门统一核定,要坚持利民、惠民原则,以不盈利为目的,原则上公办幼儿园比私办幼儿园收费,可以参照执行公办、私办两个差距不大的标准,公办“双语”幼儿园适当收取生活费、书本费;民办、私人“双语”幼儿园不得高于物价部门核定的最高标准进行收费。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大,随之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西安市为例,选取31名在园高学历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深入了解幼儿园高学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促进高学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高学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用人制度的改革,研究生逐渐将就业的眼光投向幼儿园,在调查中发现,西安市从2009年开始,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陆续进入幼儿园工作。

1.人员数量递增,专业背景多元,有效互通互补

据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到2015年,西安市高学历教师进幼儿园的人数从刚开始的2人增加到现在的近40余人。幼儿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地方,除了日常教育教学需要专业性很强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理念上进行引导,在课件多媒体制作、音乐剪辑、体能活动组织等工作上,还需要跨专业的人才,可以对幼儿园的工作进行有效补充。因此,这些高学历教师的专业背景不仅仅局限于学前教育,而是呈现多元化。

2.专业理念先进,理念与实践有效结合

此次调查中有19名,占调查人数61.3%的教师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他们在就读期间对国内外学前教育进行过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入园后可以将先进的理念带进幼儿园,并有效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用先进的理念分析和指导实践中的问题及行为。

3.专业知识扎实,深入对幼儿的行为与表现进行专业的分析指导

对“高学历教师与本园其他学历的教师相比自己的势”进行调查发现,与幼儿园其他学历的教师相比,高学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专业体系完整,注重对教育过程中的幼儿和教师行为进行关注、分析,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在调查中,高学历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在科研、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方面存在优势。

4.专业能力较强,带动幼儿园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高学历教师在幼儿园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调查,显示100%的教师都参加幼儿园的教学、科研工作,只是因为岗位不同,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而已。访谈中,园长也普遍认为高学历教师专业精、科研意识和能力较强,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能够深入浅出,从专业的角度对细小的事情进行分析,喜欢寻因,挖掘事物背后的教育点,教学、科研成果突出。

高学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关注、高期待形成的高压力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高学历教师从事幼儿园工作,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高于优势。其中在“高学历是一种优势”的调查中,只有38.7%的教师认为基本符合(非常符合12.9%,比较符合25.8%);而在“高学历教师承受更大的压力”调查中,有67.7%(非常符合16.1%,比较符合51.6%)的教师认为自己比其他学历的教师承受更大的压力。教师们认为,他们在幼儿园除了要适应紧张的工作本身所带来的压力之外,还有领导对他们寄予很高的期望和要求,这些较高的期待和关注给研究生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又是严峻的挑战。

2.重技能、重实践环境中形成的低自信

在问卷中对“高学历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中存在欠缺的方面”和“自认为需要提升的方面”进行调查,发现高学历教师认为最不如其他教师、最需要提升的方面是:首先是专业基本功(弹、唱、跳、画等技能),其次是制作材料、玩教具、布置教室、组织教学、做好家长工作等方面,且各选项之间差异显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技能和实践方面的欠缺正是高学历教师能力发展的短板。因此,在重技能、重实践操作的幼儿园里,久而久之形成的是高学历教师的低自信。

3.数量少、群体小形成的交际窄

高学历教师数量在幼儿园虽然逐年递增,但是人数还是很少,且性别比较单一(男性仅占9.7%),因为在幼儿园他们数量少,群体小,对人际交往圈也产生了影响。

考虑到高学历教师数量少、群体小的特点,特别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进行了调查,问卷中问及“是否经常与同事交流在教学科研中的问题和感受”时,教师选择最多的是比较符合(占61.3%),也就是说高学历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流频率和次数相对较好。

但是,通过深入访谈我们发现,高学历教师与同事之间交流的质量并不是很高。高学历教师同其他学历的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着差异,双方的视界存在着差异。所以,其他学历教师会觉得高学历教师“高高在上”“眼高手低”“不好相处”等,这种不好的“第一印象”,对高学历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

4.工作多、性质杂形成的空规划

在对“高学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进行的问卷中显示,12.9%的教师从来没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过设想和规划;有54.8%的高学历教师表示曾经有过一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但是没有按照目标去实施;也有32.3%的教师能够按照自己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去发展。高学历教师发现教育点的意识比较强,视觉也比较敏锐,又有自身的专业规划,但是受幼儿园工作性质的影响,精力受限,无暇顾及,所谓的规划大部分也不能付诸实践。

促进高学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探析

1.教师个人方面

(1)扩大人际交往圈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促进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对于高学历教师来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更快融入到教师集体中,对他们适应幼儿园工作及其专业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要注重交往,提高交流的技巧。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注意说话的技巧;其次,要主动出击,融入教师群体。因为学历较高,一些教师可能敬而远之,高学历教师则要主动出击,融入教师群体,在教学交流和平时的谈话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要调整心态,正确接纳不同意见。对于高学历教师,周围同事对他们的关注和期待较高,此时要能够调整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环境和同事,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2)变压力为动力

压力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是把双刃剑,对于高学历教师所面临的高压力,可以变压力为动力。首先,“扬长补短”用心做事,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乐于助人,赢得大家的认可;其次,“园所互动、合理疏导、劳逸结合、缓减压力”,高学历教师在幼儿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基本比较相似,而幼儿园的高学历教师之间多为校友、朋友,沟通起来既有共同语言又有相似境况,如能积极与其他园所的高学历教师进行沟通,及时进行自我疏导,经常与家人、朋友沟通和倾诉,争取他们的支持,劳逸结合,在上班之余,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通过这些策略,适度地控压和减压,“变压力为动力”。

(3)做好阶梯性的专业规划

由于幼儿园的工作侧重于实践和技能,而高学历教师在高校学习的知识有着较强的学术性。于是出现“技能面前的低自信”,可见一线的实践和技能要求是他们工作的软肋。可以有效针对欠缺点,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够用为原则”,做好切实可行的阶梯性专业发展规划,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2.幼儿园方面

(1)合理规划高学历人才引进与培养目标

为了使高学历教师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幼儿园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引进与培养目标。对于高学历教师的培养,我们应该遵从“岗前培训重需求,培养目标重发展”的原则,针对高学历“专业精、实践弱”的特点而进行。

一方面,组织团队互助学习小组。根据教师的特长和性格,搭建结对互助学习小组,针对高学历教师专业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技能偏弱的情况,幼儿园可以组织技能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高学历教师之间形成互助学习关系,发扬优势,互利互补。

另一方面,采用“现场观摩,即时反馈”的模式。在教师本人学习、思考、实践的基础上,由园领导组织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共同观摩其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及时“学习―思考―实践―评析―再实践―再评析”的过程,对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具有极为突出与明显的效果。

(2)设定因人而异的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考核应通过教育对象的表现来评价教师的工作。对于幼儿教师,面对发展具有动态性和内隐性的幼儿,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和结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长期性,要通过幼儿身心方面的表现和变化来评价幼儿教师的工作相对困难。因此,在现在的幼儿园评价体系中,较多注重的是教师显性的能力和表F,即弹、唱、画、跳、讲故事、写教案、反思分析等能力,而教师的问题意识、科研能力、专业理念等,属于隐性能力和表现,难于测量,在评价体系中相对被忽略。在问卷和访谈中我们获悉,高学历教师希望幼儿园可以设定与时俱进、因人而异的考核评价体系,既可以发挥不同群体的优势,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检测和督促。

3.学校及教育部门方面

(1)高校培养机制与幼儿园接轨

据调查,近年来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以幼儿园居多,因此高校的课程和培养机制应与就业方向有效接轨,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高学历人才。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可以在保留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作出两个方面的调整:一是适当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二是为研究生提供选修技能、跨专业听课学习的机会,扩展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考虑增加研究生的实习期限,增加其去幼儿园或早教机构见习、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通过近距离接触幼儿,可以有效尝试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对于有意愿去幼儿园工作的学生,要做好前期的选择和规划。

(2)教育部门调整择优方案

教育部门作为幼儿园的监督和管理机构,其决策、要求和相关制度对幼儿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建议教育部门从《指南》、新《规程》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理念出发,对教师评优活动应将评比的项目和关注点转移到对幼儿的学习、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发展上来。

总之,高学历幼儿教师作为新兴的教育群体进入幼儿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研究针对高学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本着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强调优势资源的发挥与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高学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形成其专业发展的轨迹,为幼儿园及幼教事业的发展作出特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利霞:《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入职适应研究》,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2。

[2]洪秀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探析》,《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第6期。

[3]王杰:《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5)

3.信息动态

4.为了教育更精彩——厦门外国语学校文化育人纪实 潘清河

5.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真谛——关于教育家办学的思考 曾淑煌

6.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陈月玲

7.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践和探索 陈天文

8.创新德育机制推进职校发展 戴东升

9.中职学校主体性德育中坚持教师主导性地位的思考 曾少玲

10.在研究与探索中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王元华

11.试论一位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 张国徼

12.新课程改革呼唤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提升 郑遥

13.谈谈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过程的管理 张振英

14.等效化学平衡教学探讨 张成贤

15.有机化学必修与选修课程教学衔接的几种途径 游远新

16.《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新课程观的再研究 蒋小钢

17.在《数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探 陈建元

18.中学地理活动课的思考与实践 占晓芬

19.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张朝飞

20.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以福安五中初一年段的地理环保教育为例 高奇峰

21.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原则浅析 廖秋兰

22.初中生物多元化作业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吴向阳

23.注重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郑鸿明

24.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林霞

25.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生物的主人 林生

26.把握"三关"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李芳

27.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傅海香

28.探讨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 林媛媛

29.浅谈有效教学之分层设置 林淑芬

30.刍议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陈晞

31.浅谈根据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数学教学 曾宝元

32."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模式探索 庄加荣

33.新课程化学教学实践的思考 陈文瑞

34.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策略 张丁辉

35.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必须建立体育课堂常规 刘延南,陈平

36.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 吴德良

37.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苏丁来

38.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林晓峰

39.关注解题方向讲求合理运算 方小明

40.体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方法探析 李秀兰

41.迁移规律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郑荔英

42.简约化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周光丽

43.先学后教自主互助——建瓯市川石中学教学改革记事 张新民

44.《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引进瑜伽的教学尝试 洪梅瑜

45.展示物理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陈雪峰

46.谈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孙丽梅

47.体验变式培养能力 宋梅玉

48.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黄晓冰

49.2010年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 陈国璋,尤飞鹏

50.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试卷讲评思考 曾辉仁

51.研究高考命题特点探索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陈丽莉

52.解析2010福建文综地理选择题及相应的命题特点 张丽玲

53.再现物理新课程理念把握新高三复习方向——2010年福建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启示 张安

54.中考"估分"的质量评价及对策——以福州地区学生中考"估分"情况为例 吕卫平

55.浅谈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管理 林艺光

56.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黄舒娟

57.化学探究式实验 叶巧芳

58.如何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式学习 林志阳

59.依靠网络源于内心——基于网站的课堂教学 江逸君

60.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 林昉

61.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与信息素养培养 袁峰

62.短信走进学校管理——"飞信"在教育教学(或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许永秀

63.以专题研究为载体构建农村片区教研共同体 黄侨明

64.农村学生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林明智

65.农村中学课程"四化"探索 郭兆志

66.努力促进城乡高中课改的均衡发展 叶诚良

1.春华秋实再创辉煌——福清元洪高级中学简介 福清元洪高级中学

2.厦门基础教育发展启示录(上篇) 邹开煌,陈琦,赖一郎

3.心系教育五十载——原厦门一中校长林的教育情结 潘清河

4.新课程下学校管理机制的转变 吴天国

5.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的问题分析 郑志生

6.让入职教师站在新起点上服务海西教坛——厦门市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苏宜尹

7.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刍议 骆志煌

8.山区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策略 胡燕群

9.略论朱熹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超

10.开发校内外资源丰富思品课教学 郭金海

11.境由心生各显——三首咏柳古诗之比较阅读 王则彬

12.激情背后隐含了什么——后印象派绘画教学赏析 王发平

13.美术艺术语言的审美认识 陈达馨,黄耿东

14.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再探究 陈碧仙

15.让文言文教学这一"死角"不死——由一堂公开课想到的 林红

16.信息动态

17.在古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的思考 张宏

18.要克服作文教学中的"克隆"现象 戴小彬

19.在作文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翁晓君

20.有效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郑师恩

21.浅谈语文的多元化及价值取向 陈新燕

22.高中新课程个性化阅读教学问题辨误 陈学斌

23."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周颖

24.高中语文课文意境与课堂氛围协调策略 吴碧芬

2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摭谈 李燕芬

26."示弱"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语文教学感想 林斌仙

27.散文教学必须发掘审美教育 倪时清

28.客家方言与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罗积芳

29.初中生言语积累的三个动力点 王茵

30.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刍议 林还诚

31."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新型学习方式 翁子周

32.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林春泉

33."过"犹"不及"——关于公开课教学的思考 陈丹怡

34.《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欣赏教学尝试 刘小瑛

35.试论培养集体合作精神的中学合唱教学 吴华琴

36.中职校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吴诸强

37.破解中职语文教学"冷门"之对策 魏雪英

38.中学英语"综合性自主学习"方式的思考 刘琦辉

39.中介学习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杨丽玲

40.语篇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谢湘敏

41.浅谈高中英语课堂任务的设计 陈欣欣

42.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倪丽冰

4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林景

44.初中英语优化教学初探 黄健菁

45.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刘用铿,刘雅倩

46.多形式实施"任务型教学"之探索 潘志峰

47.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张庆红

48.高中历史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黄华飞

49.浅谈朗读对中职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吴环环

50.提高中职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尝试 詹祥清

5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处理策略 胡智华

52.中职学校《管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郑雅玲

53.通过综合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索 李华

54.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几个普遍性问题 郑晓东

55.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姚继承

56.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刍议 林海英

57.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的几点体会 黄世杰

58.思品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 林文市

59.注重"五性"提高《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实效——以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为例 刘惠鸣

60.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 张琼

61.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困惑及教育对策 罗金全

62.音乐心理剧——演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蔡亦军

63.华丽的包装下究竟是什么——说高考作文文风兼谈文言文作文 王立根

64.有效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路径之探索——从2010年福建省高考考生现代文阅读失分情况引发的思考 林丹云

65.哲理性作文立意三法——2009、2010福建高考优卷作文立意例说 陈国波,黄培祥

66.中考历史题型特征及备考策略——以福州市中考历史科测试为例 林小玲

67.英语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突破对策 王安家

2.建教育强区促均衡发展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编辑部

3.福州鼓楼区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4.泉州丰泽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与成效 泉州市丰泽区教育局

5.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记福州台江第三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 潘清河

6.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塑造——试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策略 林湛

7.让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郑瑞宽

8.凸显人文关怀践行园本管理 吴美华

9.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吴建玲

10.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要突出"四性" 李小平

11.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张嘉华

1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家园互动的思考 严建华

13.加强安全教育减少学校事故 郑国顺

14.学校教师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辉

15.整合农村办学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项如雄

16.提高课堂效率重视低年级"写话"训练 黄绣江

17.活用教材学好语文 林彩云

18.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习作指导策略 陈日潮

19.用"童心"记录"童年"——指导学生习作的实践和体会 许爱萍

20."情感"作楫"读"为舟——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段及反思 胡文良

21.作文教学中的谋"材"策略 陈敏

22.文本解读之我见 黄周艳

2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浅析 陈丽芳

24.略论习作教学中的仿写 邵永红

25.含蓄蕴藉意境深远——浅谈想象作文教学 黄庆堂

26.让文本在教学中绽放光彩 杨邦明

27.略谈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曾焕铭

28.浅谈文眼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张文秀

29.生成——课堂因你而精彩 吴承红

30.语文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 陈云钦

31.由读促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平

32.课堂扎根课外开花——浅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李虹雅

33.讲究精讲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陈瑛

34.如何引导学生丰富习作素材 郑春兰

35.抓住上好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陈剑华

36.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若干思考 赖要万

37.让朗读之花在教学中处处绽放——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 蓝雪琼

38.小学"数学化"教学探析 陈坚

39.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 薛萍英

40.让数学贴近生活 王连才

41.有效处理别样精彩 严维华

42.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四开放" 杨志现

43.关注"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有效性 林国忠,徐国裕

44.小学数学分类思想教学策略 吴振金

45.实践是探究性自主学习的金钥匙 魏勇民

46.立足课标更新观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实践 严孙庚

47.让学生体悟数学的美 黄惠莲

48.让"体验"走向"高效" 林丽淑

49.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吴毅红

50.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激趣"方法初探 连柳华

5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魅力的提升 陈兰珍

52.谈"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吴斌

53.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问题及对策 傅赛涛

54.培养农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尝试 林晓明

55.体育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以福州市区、马尾区部分小学为例 夏家银

56.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林燕春

57.把握情境教学促进品德学习 李金禄

58.加强数学语言教学促进思维水平提升 张世钦

59.浅谈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叶莹

60.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李舒

61.幼儿自然灾害教育刍议 谢艳群

62.多角度培养幼儿观察力 吴荔凤

63.让小班幼儿快乐绘画 洪惠瑜

64.由"行"到"知"体验性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与思考 魏玉平

65.从他律到自律的快乐转变——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若干探索 陈慧玲

66.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李立

67.幼儿语言发展训练的几点思考 吴淑琼

68.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初探 林坤华

69.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更贴近生活 姜昌财

70.盘活课程内容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洪良清

71.新课程形式下校本制度建设初探——兼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研究与教学 陈起聪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6)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探究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功利的操作行为,早早地剥夺了孩子的天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来自于国人根深蒂固的就业观。职业分贵贱,就业压力带来升学压力,升学压力这个千斤顶从高中压到初中压到小学,现在竟然压到天真烂漫的幼儿园去了,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疯狂地发掘孩子所谓的“潜力”。

其次是来自于家长之间的互相攀比。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喊出的口号。看到社会上热捧的神童,几岁就会背几百首唐诗,会多少算术题,心里不知有多羡慕,听说邻里的孩子会说英语、会弹钢琴、会游泳等,虚荣心就会膨胀,立马就会把自己的孩子关起来培训。

许多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保证幼儿园的效益,迎合家长的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设拼音、写字、数术、珠心算等内容,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等,吸引更多的生源。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分析

幼儿园“小学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园基本上应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幼儿身体特点决定幼儿园一节集体活动时间小班最多15分钟,大班最多30分钟,幼儿如果像小学生一样规范学习,必须长时间地坐在教室里多次练习,幼儿生理年龄决定孩子不可能长时间地坐着,慢慢他就会趴着坐,歪着坐,慢慢就会导致孩子近视、驼背,甚至导致孩子发育不良。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孩子学习、完成作业,孩子完不成任务就会受到批评,自尊心、自信心会一次次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对一切事物充满畏惧,抑郁、自闭许多心理问题就会出现。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孩子在幼儿阶段,经过不断重复,不断练习,掌握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在小学一年级时,可能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但是由于是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孩子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在幼儿阶段,被学习奴役得很苦的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一定不如意,如果小时候过得轻松愉快,长大了反而会懂得用功学习,因为他没被学习奴役过,学习没给他带来痛苦,学习对他来说是件美好的事情。

三、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思考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通过督导检查,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日常和年度督导检查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将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问题作为幼儿园晋级、评优、评先进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注重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过程管理,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座谈、电话举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促进幼儿园健康有序地发展。

经常组织观摩、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榜样与引领作用,并借助媒体、报刊等途径,宣传和推广示范园的做法与经验,从而带动各级各类幼儿园向更加规范、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

提高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小学化危害的认识。充分挖掘培训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开放、多向选择的培训体系,促使他们更新观念,端正办园思想,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纲要》精神实质,更新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举办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坚决执行“六个不准”: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书写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充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

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媒体、杂志、举办家长讲座等形式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让家长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办园方向和办园目的,转变家长观念,逐步形成共同关注、积极共育的良好氛围。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7)

一、我园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个学期来,清水县第四幼儿园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幼儿园的中心工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在近几年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幼儿园党支部发挥了领导核心、政治保证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全体党员干部讲党性、服从大局、支持改革,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广大教职工通过教代会行使对幼儿园改革发展重大决策、经费预决算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的讨论、审议、决定和监督等权利。三是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局面初步形成。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形成了“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四是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做到抓实、抓细、抓到位。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党风廉政教育加强了。幼儿园党支部把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从抓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入手,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幼儿园党风廉政教育得到教职工的肯定。二是全体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达到了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增强党性的效果,使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得到了贯彻落实。三是廉洁自律专项工作得到落实。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做出廉洁自律承诺,每年结合领导干部考核开展述廉活动,注意提高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加强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校务公开、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化、规范化,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党风廉政建设有了制度保证

一是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对于促进幼儿园管理、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幼儿园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了内控制度。幼儿园出台了《领导班子议事会议制度》、《规范幼儿园办事程序制度》,明确了办事程序。为加强财物管理,幼儿园分管领导、总务处建立内部监控制度,大宗物品采购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

(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明显加强

一是加强预防性、预测性的工作。及时研究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如公款接待、公物私用、有偿家教等问题,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规范在前,预防在前。二是加强易发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对招生、基建、维修、设备和物资采购等各类招标、投标工作的监察。三是纠正不正之风力度逐步加大。我园积极加强了治理乱收费、清查“小金库”、制止收送红包的专项清理工作,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等等,加强了纠风工作。

(五)园务公开、作风与效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把园务公开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园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已走上正常轨道,并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园务公开受到广大教职工的普遍欢迎,对于促进幼儿园规范管理、增加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工作作风有所改善,效能建设有所加强。幼儿园以作风与效能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对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效能观念,进一步理顺职能关系、完善规章制度、简化办事环节、明确工作程序、规范管理行为,加强内部管理和纪律约束、加强考核制度和内部制约机制建设,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服务态度有所改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工作流程有了进一步规范。

二、我园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园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是有成效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与中央的要求和广大教职工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教育成效不够明显

无论是作风上的问题还是廉政方面的问题,其根源都在思想上,思想认识不到位是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幼儿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幼儿园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出现的新变化,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其次是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思维定势,不思进取,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部分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勤政廉政意识薄弱,缺乏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满足于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问题比较严重。有的干部政治纪律性不强,不敢坚持原则,明哲保身,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和庸俗作风。第三是思想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在学风上存在厌学、假学、浅学和学而不思、学而不行的问题。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作忙,没时间学”,“学好不如干好”等成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注意学习的托词。

(二)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够。

党员干部中有的没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齐心协力带领群众谋发展;部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把自己混同与普通教师,做群众的尾巴。

(三)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制约措施不够有力

一是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定期谈话制度、对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虽已建议,但专项检查考核制度等尚未建立。二是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缺少检查监督,责任追究不到位,对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缺少经常性的检查监督。

三、加强我园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重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制度规范问题、监督制约问题和责任落实问题,积极建立和完善四个“工作机制”。

(一)夯实基础,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机制

思想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党风廉政思想教育要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法治意识,诚信公平原则等。通过思想教育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明志、重责、慎权、轻利、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思想教育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党风廉政思想教育机制,就要使思想教育有人管,有人做,有人承担责任。(2)抓住重点,扩大教育面。党风廉政思想教育的重点对象无疑是幼儿园领导干部和在容易发生问题的部门和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但还应尽可能扩大教育面,通过党课、政治学习、党内民主生活会以及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对普通党员、教师、职工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教育,有意识地打好拒腐防变的“预防针”。(3)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适时性。思想教育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针对目前的情况要着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和规章制度教育,结合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4)改进方法,力求实效。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中起来学习,关起门来讨论的做法,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传统的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关键要抓落实,讲实效,克服“走过场”。民主生活会重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只对事不对人”,要触动思想、解决问题。

(二)完善制度,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是保证。要建立和健全制度规范机制,用好的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1)对现有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作一全面的清理、检查,消除局限性,增强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使规章制度更加完整、统一。(2)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尽快制定与新出现的问题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如厉行节约、制止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民主评议以及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制度等。(3)加大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规章制度制定之后,不能停留在“文件”上、“汇编”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大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员工都清楚有关规定,都能很方便地看到和查到相关的文件。(4)幼儿园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减少和避免人治色彩。规章制度制定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严格执行,这是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要体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章制度不完善的,要严格按程序修订。

(三)抓住关键,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教育和监督要双管齐下,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1)正确认识监督,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加强对幼儿园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有利于减少权力不当行使的空间和条件,制止和预防腐败。因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一套管用、有约束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做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幼儿园领导干部都要端正思想,自觉地接受监督和制约。(2)加大组织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监督的重点内容是加强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廉政准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易发问题部门主管领导工作程序的监督。另外就是围绕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3)坚持对内监督与对外监督并重。对内监督就是班子内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班子成员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等制度。对外监督是职能部门对所管辖的人员开展监督,要从“思想圈”、“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入手,着眼于及时了解监督对象的思想动态。(4)放低监督门坎,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引导教职工参与监督,宣传教职工应有的权利与义务,注意保护教职工监督的积极性。一是对教职工反映的问题和各种途径征集到的建议和意见,要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和反馈,以取信于师生员工。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落实《工会法》、《教师法》、《教育法》赋予教职工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依法行使教代会的评议监督权,评议监督幼儿园行政领导干部。要进一步重视民主党派在幼儿园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四)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指各级党政班子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承担责任的制度。包括责任者对主管、分管工作失职、失察问题,也包括责任者对重大、特大责任事故和突发性事件中无过错责任的追究。

1、明确职责,做到责、权、利统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幼儿园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党政领导班子中的正职为幼儿园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明确党政班子及其职能部门的责任,促使领导班子成员增强责任意识,牢记“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带头维护党纪国法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7-0071-0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指在对幼儿园相关岗位需求、就业环境、发展前景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高职院校与合作幼儿园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优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开发各类课程,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过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扭转以高校为办学主体的思维模式,打破学科系统化的固有观念,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突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1]。为此,笔者拟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做些探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技能课和实践课三类。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尤其强调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不仅技能课和实践课有提升学生实践核心能力的义务,理论课程同样有此义务。理论课程可以通过与幼儿园合作,实行“校”“园”共同育人的模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实践核心能力的目的。笔者拟以理论课“幼儿教育法规”为例,具体探析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合作开发课程的相关问题。

一、校企合作开发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意义

理论课程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其一,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扎实的法律法规知识。因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学习环境,案例来自幼儿园,学生会感到真实、可信,知道在校内学习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幼儿园不仅有用,还很重要,学生带着问题到幼儿园学习,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主动性、积极性更高,学习后掌握得更牢。其二,通过到幼儿园上践课,可以与幼儿园教师一起探讨并试图解决一些法律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十分有益。其三,通过到幼儿园实践,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认清自己的努力目标和方向,专业思想会更加牢固,热爱幼儿等职业情感得以激发;通过对幼儿园真实案例的接触,责任心与法律意识等职业精神会有所增强。

(二)对幼儿园及其教师发展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其一,高职院校的专任理论课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与点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与困惑。其二,高职院校的专任理论课教师可以为幼儿园开设专题讲座,或者担任法律顾问,或者合作开展法律法规方面的实践型课题研究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教师的法律素质可以得到较快提高。其三,高职院校为幼儿园培养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教师,对提高幼儿园依法治园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幼儿园管理水平提高了,其社会形象与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可见,幼儿园既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实施者,又能在开发过程中直接受益。

(三)对高职院校及其专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其一,幼儿园能为高职院校提供真实的人才培养场所,真实的案例,真实的处理法律问题的过程、经验与方法。这些场所、过程、经验与方法是高职院校自身无法提供的,也是任何模拟形式无法替代的,这对高职院校培养出幼儿园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其社会形象与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其二,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专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与幼儿园实质性接触的机会,可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幼儿园需要解决的实际法律问题。理论课教师一方面可以积累活生生的教学素材与案例,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需求。这样,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其三,高职院校专任理论课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一优势在与幼儿园合作开发课程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理论课教师自身比较欠缺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其四,高职院校专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找到切合高职教育特点,又是幼儿园实际需要的、有实用价值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课题。

总之,不管是对学生、幼儿园及其教师,还是对高职院校及其专任理论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都能够实现共同投入、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

二、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的基本过程

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须遵循一定的课程开发模式。高职层次、师范性质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适用“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是指以达到某种职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以行业和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选择课程内容,通过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施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开发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静态层面是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动态层面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实施、评价和监控。这两个层面相互影响、互为依存,共同构成课程开发过程[2]。

下面阐述“以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幼儿教育法规”理论课程的基本过程。

(一)课程分析阶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师德核心素质和实践核心能力提升的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与该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幼儿教育法规”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掌握幼儿教育法规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法律素质,具备运用幼儿教育法规知识解决幼儿园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课程建设目标,应全面分析该门课程:一是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分析,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合格毕业生应具备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素质与能力;二是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园长座谈会、往届毕业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园长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往届毕业生已经具备和比较欠缺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深入分析具备或者欠缺这些知识、素质与能力的原因,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做好准备,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提供依据或参考。

(二)课程设计阶段

首先,校企共同开发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幼儿教育法规”课程宜选择“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其次,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必须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法律素质的要求为依据。

再次,确定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具体而言,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以向学生传授系统幼儿教育法规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打破原有知识逻辑结构,重构以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为体系的教学内容,即缩减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多选择学生比较欠缺但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模拟课堂、分组讨论法、正反方辩论法、审判观摩法、模拟法庭、参观考察和法律咨询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其中,优先选择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上,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在校外实训场所考核学生,注重由校外实训指导教师作为实践成绩的考核主体。

(三)课程实施阶段

1.筛选合作幼儿园

高职院校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中筛选出符合“幼儿教育法规”课程开发需求的合作幼儿园。筛选合作幼儿园时,应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该园的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二是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实训指导能力。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合作幼儿园时不要仅仅盯住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或公办幼儿园,还要兼顾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这样才能与学生将来就业幼儿园的层次、类型相吻合,学生在校所学才能顺利迁移到未来的工作中。

2.签订合作合同

高职院校应与合作幼儿园签订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合同。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合作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二是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与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各自应具备的条件;三是合作的具体内容,如指导实训、开设讲座、课题研究等;四是合作双方应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五是双方合作的具体运作规则;六是合作双方应给对方提供的各方面条件保障,包括经费、场所等;七是合作应取得的预期成效;八是如果没有达成预期成效相关责任方应承担的责任等。此外,校企双方合作的方式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的,松散型的合作不一定要签订合同。

3.组建开发团队

校企合作开发“幼儿教育法规”课程中所说的团队包括管理团队与教师团队两部分,二者以教师团队为重。管理团队指在专业内建立的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中,高职院校方面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主任以及专门聘请的课程专家构成,校外方面主要由合作幼儿园的园长、分管教学的副园长构成。管理团队应定期召开座谈会,商讨合作事项,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政策把关、信息沟通、开设专题讲座等。教师团队应由高职院校的专任理论课教师与幼儿园的实训指导教师构成。校内外教师团队应合作开展学生需求调研,共同制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或课程资源,分别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并共同考核学生,相互为对方提供技术服务,共同监控校企合作的质量与成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双方教师都应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其中,高职院校专任理论课教师应起主要作用,承担主要责任。

4.选择与组织课程资源

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开发和运用文本资源。要选择或编写符合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要求的配套教材或实训指导书。对“幼儿教育法规”课程而言,可以不用分别开发和编写适用于校内理论教学的理论教材与适用于校外实践教学的实践教材,在理论教材中直接包括实训模块的相关内容即可。此外,还可以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和配置教学参考资料、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培训资料或自学用书、学生学习参考资料以及学生课外阅读类文本性资源。二是要积极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网络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可使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面对面学习与模拟情境学习相结合,师生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实现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整齐划一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的目标。三是要关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5.具体实施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讲授完某专题的法理法条后,一般会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由校内外教师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以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遵循以下基本流程:一是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到幼儿园之前先跟学生讲清实践的目的、任务、注意事项以及到幼儿园实践后要完成的作业;二是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让学生带着任务与作业接受校外教师的实训指导,这些任务与作业包括参观考察、撰写案例、案例研讨、听取专题讲座、法律咨询和撰写实践报告等。到每个幼儿园的学生数量不宜过多,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或发言的机会。三是实训结束后,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与作业。四是由幼儿园实训指导教师、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共同考核实训成绩。

(四)课程评价阶段

这里所说的课程评价主要指对课程实施成效的评价。课程结束后,高职院校要及时进行课程开发成效的反思性评价。一是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习态度的转变、职业精神的提升等维度设计问卷,通过发放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让参与实践的学生真实地评价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成效。二是分别召开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与幼儿园实训指导教师座谈会,总结合作得失,听取他们对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对合作幼儿园的园长开展个别访谈,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情况。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结束后,高职院校与合作幼儿园都要撰写实践报告,及时总结实践得失,作为下一轮合作方案修的重要参考。

(五)课程推广阶段

实施几轮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后,应及时总结课程开发经验,并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适时地将课程开发经验推广到“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学前教育专业其他理论课程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中。

三、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的思考

两年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实践充分证明,高职院校师范性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与非师范性质的其他专业一样,同样适宜采用实践型的课程开发模式,即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理论基础课主要适用“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调查数据显示,实施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例如,2017年1月,笔者对我院2016级144名刚学完“幼儿教育法规”课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对到幼儿园上实践课的满意度达91.58%,对整门课总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达98.61%。

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以下工作,以利于不断提升课程开发质量。

(一)处理好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要想得到合作幼儿园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树品牌、创特色,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让合作幼儿园觉得参与该工作是自身水平的体现,是一种荣誉而不是负担。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高职院校自身水平不高,就缺乏吸引力,双方关系就维持不长久。二是要找准合作双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合作双方能够在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特别是应在课程开发层面找出可能存在的利益收益,使合作双方都能为对方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为合作幼儿园提供法律咨询、教师培训等服务,这样,合作幼儿园就会感到“有利可图”,感到自己是合作的直接受益者,才能使合作维持良性循环。如果合作幼儿园感到“无利可图”,便没有了参与合作的原动力,合作的吸引力和支持力就会逐次下降。三是合作时应充分考虑合作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从合作幼儿园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带领学生到幼儿园上实践课时,要服从幼儿园安排,尽量不要打乱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总之,高职院校若能处理好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就能逐步成为合作幼儿园自觉自愿的行为,合作幼儿园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工作中,进而成为该工作的积极推进者,该工作就能由原来随意、自发、浅层次、松散的状态变为稳定、深层次、高效、持久的状态。

(二)建立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要使该工作不走过场,而是能得到持续推进,仅靠一时兴起或个人热情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制度、机制加以保障。具体而言,应完善下列各项规章制度和机制:一是遴选、稳定、更迭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机制。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与是否拥有一支符合要求、稳定的校外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有很大关系。为此,应建立与完善相关机制,遴选出符合课程开发要求的校外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教师队伍遴选出来后,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避免因出现教师调动、领导更迭等异动情况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实训指导教师确实需要更迭,也应有一套完整的预案或制度,保证新旧教师的平稳过渡。二是经费保障制度与机制。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要取得成效,需要有必要的经费保障。高职院校不能只是在做课题、做项目或评估时才有经费补贴给实训单位与实训指导教师,课题、项目或评估完成后经费就得不到保证,这不利于工作的持续推进。为此,应划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专项资金,保证工作的持续开展。三是校内外教师激励机制。校内外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教师付出的劳动比其他教师一般会多得多,要使他们长期参与和支持该工作,仅靠他们的个人觉悟与工作热情是不够的,应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分别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从内心激励他们全身心地、长期地投入该工作中。

(三)完善课程开发成效评价体系

应构建一套科学、可行、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匹配、适合“以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的评价体系,使之既能评价课程开发成效,又能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起规范和指导作用,促进该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在评价的主体上,既可以由高职院校自己评价,也可以由校外合作幼儿园甚至校外专业评价机构(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既可以由校内外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在校学生或往届毕业生甚至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既可以单个主体参与评价,也可以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笔者认为,在诸多评价主体中,应注重多个主体共同评价,还要引入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评价,这样更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真实、有效。在评价的维度上,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与专业道德四者而言,评价的重点不应是学生对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应是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实践核心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以及师德核心素质是否养成。在评价的指标上,应尽量避免过于宽泛、笼统的定性评价,而是应尽可能制定出明确的量化指标,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在评价的方式上,可以有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及开展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在各个评价主体所占的分值上,校外实训指导教师评价的分值应占较大比重,因为衡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生的实践核心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9)

一、引言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幼儿在课余时间上英语培训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语幼儿园。但是,幼儿英语教育模式与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模式是不同的。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幼儿英语教育质量,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二、幼儿英语教育现状

1.幼儿英语教育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三章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11年教育部牵头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各地将新建改扩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随着我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逐渐增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由原来的中学提前到了幼儿园。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英语教师主要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虽然她们上课风格活泼,比较能吸引幼儿,但是受自身知识能力限制,她们英语口语较差,语音不够规范。有些幼儿园会把教师送到一些培训机构培训一段时间就担任英语教学,她们上课只能照着培训模式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幼儿英语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加上自身科研和理论水平较低,教学效果不佳。

2.幼儿英语教育的要求。

语音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在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提供一定参照物的情况下,幼儿会模仿成人的语音和词语,并经常受到成人的鼓励、重复与强化。这种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如果受到成人的特别关注和有意教导,幼儿的模仿行为在生理成熟的条件下就可能定型。语言模仿对幼儿学习语言非常重要,这就对幼儿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及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才能胜任幼儿的英语启蒙工作。

三、培养专业化幼儿英语教师的迫切性

幼儿英语教师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师截然不同,她必须首先是幼儿教师,然后是英语教师,教师主要通过生活活动或游戏组织英语教学,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英语直接思维和直线交流的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实非易事,它既要求幼儿英语教师有耐心,又要求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口语要求语音纯正,语调标准,语速适当,表情丰富生动等。还要有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幼教专业知识。目前各类幼儿园的英语教师水平不容乐观。只有极少数的幼儿英语教师英语发音标准,课堂用语流畅得体,绝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发音不标准,有时还会大量使用Chinglish,这对幼儿英语启蒙来说是一个硬伤,一旦影响形成,就难以改正,远不如那些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孩子。对于幼儿师范类学校来说,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幼儿英语教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四、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国务院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中第一条要求是“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这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

2.扎实基本功。

幼儿英语老师首先要有比较扎实的业务技能,包括准确的发音,流利的口语,要研究以幼儿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并且能灵活运用幼儿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具备日常用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能把评测运用于游戏和教学中,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

3.善于创设灵动的课堂。

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能接受游戏化的学习活动。幼儿英语教师在增强英语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和舞蹈基础,能教唱英文歌曲和跳简单的舞蹈,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有趣的游戏。为了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充分利用自身的绘画、唱歌、舞蹈、表演、制作和编排游戏的技能,并结合个性特点使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创新。

大部分幼儿英语教师因所在地的办学条件及自身水平所限,缺乏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要不断获取更多的资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幼儿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容易对事物厌倦,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设计新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兴趣。在培养幼儿英语教师时,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培养专业化幼儿英语教师

1.强化学前教育的英语课程教学。

幼儿教师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校在培养幼儿教师前要认真研究各类幼儿英语教材。在幼儿所需掌握的英语知识中并不存在复杂的句子,而只是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和日常用品的名词,这并不要求幼师有多深厚的语法功底,却要求幼师有正确的语音语调,这样才能给予幼儿的英语学习正确的启蒙和引导。

幼儿英语教师英语口语运用要达到标准、自然、流畅,在课程教学时就要有所侧重。笔者认为,每周开设2节英语口语课,2节英语视听课。此外,一年级加大英语语音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尤其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要求她们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读单词、句子等并非易事,因为她们的语音语调中已经带有浓重的乡音,首要的教学任务是纠正她们的语音语调,增强她们掌握单词的拼读能力,多听英语磁带、光盘、广播,反复纠正口型,多读多练并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纠正语音语调的目的。二年级应开设如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游戏之类的选修课,在检测时突出口语能力检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重听说,轻读写,适应幼儿英语教师的特殊需求。

2.教学突出幼教特点。

在培养除幼儿英语教师时除强调英语技能教学外,还要强调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幼儿英语教学法的教学。鉴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具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把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运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培养情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在培养幼儿英语教师时,要避免纸上谈兵,给他们机会进行课堂模拟实践,如此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揣摩和增强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组织学生自行创作幼儿英语游戏、儿歌故事、手工制作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3.重视和加强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要抓住每学期的见习和实习机会,认真观摩一线老师对课堂的组织,促进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联系。通过实习试讲,学生对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和幼儿英语学习特点有了直观体验,提高了心理素质,敢于在众人面前用英语组织教学,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要反思并总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习试讲邀请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听课点评,从老教师那里吸收直接经验,并学会从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素质、幼儿学习情况等方面全面而客观地反思幼儿英语教学活动,通过反思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教化。

在部分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第二年可实行分流教学,对主修幼儿英语教学的学生进行英语专业教学。因为幼儿教育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幼儿园给每一个班配备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目前还难以做到。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热潮高涨,造成师资短缺,这是教育需求所在。解决幼儿英语师资短缺问题的另外一条有效途径,就是选取一部分对英语有兴趣,并且语音相对不错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年英语方面的技能培训。这批学生将来走上岗位之后既可从事常规化幼儿园教学,又可胜任幼儿英语教学。

5.政策支持。

地方可通过政府行为有计划地从中学中推荐部分语音素质良好的学生就读学前教育的英语教学强化班,如此既可满足教育需求,减轻当地幼儿英语教师的师资压力,又可保证师资水平。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与有关专业教育单位协商,有计划地对幼儿园英语教学专业教师进行培养与提高。有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通过系统的英语专业培训,也可以胜任幼儿英语教学。

六、结语

培养幼儿英语教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幼儿师范与幼儿园通力合作,不断实践探索,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只要能时时把握新的教材的发展,把握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就一定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邓博倡.幼儿园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廖凤玲.浅谈如何培养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M].成才之路,2011(12).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现在的部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不仅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功能。

一、“小学化”倾向教育的成因

(一)幼儿园方面,办园的法规不健全,办园的宗旨不端正

一些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并没有严格遵照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在监督、保育与教育、招生、教师准入、等级管理体系、奖惩等很多方面存在漏洞,以至于幼儿园的主办者随意制定教育内容,出现使用小学教材、游戏活动减少等“小学化”倾向的现象。

如今,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不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是一味的“向钱看”。为了多招生、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的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胃口,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开设小学课程以及各种特色班,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让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并以此成绩作为金字招牌,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种功利主义是办园的不正之风。

(二)教师方面,专业素质低下

据笔者了解,尽管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大专以上,但是现今不少幼师,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幼师的学历都是不达标的,出自师范院校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是初中毕业、小学毕业,甚至还有下岗职工。他们对于“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什么?”、“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等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

许多低学历的教师不会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组织教学活动,不会创编游戏,不会舞蹈、手工、弹琴等等,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只会一味的向幼儿灌输小学的语文、数学的内容。枯燥的的课堂一方面导致了幼儿的厌学情绪,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些教师在专业理想、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上距离幼师的标准还相差很大的一段距离。

(三)家长方面,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过度重视对幼儿的教育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他们对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程度却没有随之提高。福禄贝尔的幼儿自我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然而,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年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幼儿园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写字和算数。如广东省A幼儿园在改革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了区角游戏,结果遭到许多家长的非议,认为该幼儿园“不务正业”。

除此之外,家长的攀比心理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是造成“小学化”的因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很多家长的教育宗旨,他们不在乎孩子喜欢什么、以后想做什么的,一味的认为学会更多的知识会对升学有用,看见其他孩子报班也给自己的孩子报。

(四)教育部门方面,监管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却视而不见、不加制止,更有甚者以幼儿的学习成绩对幼儿园进行考核,更助长了幼教“小学化”的倾向。

(五)教育制度方面,小学入学考试制度与应试教育限制了幼儿的发展

如今,许多出名的小学都实行小学入学考试制度,想要进“好小学”,就一定要在语数外三科上出类拔萃,这就导致了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以语数外为重点,以考上小学为目标。由此可见,虽然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但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在开展,甚至渗透到学前教育中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上说:“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大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读算写及特长的训练,却忽视体育活动、生活常规和情感社会性的培养。

拿广东省B幼儿园大一班某一天上午的教学活动来说,先是教幼儿八可以分成几和几,接着是让幼儿在本子上抄写自己的名字,最后是教师在前面念幼儿参观小学后写的感受。很普通的一天上午,从这三个教学活动的内容上我们就能看出教师把小学的课程搬到了幼儿园,其教学重点是智育,是知识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上采用集体“灌输”法,忽视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

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教学和小学课堂非常的相似,以教师的集体传授为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讲述幼儿复述,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皮亚杰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倡以幼儿为主体,但是在“小学化”的幼儿园教学中却是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方式轻视幼儿的自主性,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在广东省B幼儿园大一班的某次歌唱活动上,教师先是给幼儿看一些动物的图片,之后根据这些动物对照歌词学习唱歌,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小朋友学会这首歌曲,但是教学方法却很单一枯燥。由此可见“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往往具有教具少、角色扮演少、游戏少等特点。幼儿园活动应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快乐中获得知识与能力,但是“小学化”倾向却是以教学为主,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

(三)教学观念上渗透小学教育教学观念

走进广东省B幼儿园大一班的班级中,从教室里桌椅的布置,到“下课!”“老师再见!”的下课口号,从班级墙上贴着的小学活动的各种照片,再到教师“要像小学生一样听话哦!”的要求,笔者明显感受到了一种“小学化”的氛围。教师以“教学”代替了“保教”,以“知识的积累”代替“身心全面发展”,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观念。

(四)教学管理上引入小学纪律管理规范

一些幼儿园以小学的纪律规范来管理幼儿,要求幼儿上课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不许说话和乱动;下课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不能与伙伴追逐打闹;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在广东省B幼儿园大一班的班级墙上贴着“要集队,快静齐”“课间活动有秩序”“写作业,要认真”等等小学纪律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将幼儿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里,忽视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也压抑了幼儿的自主性。

(五)教学评价上注重结果评价而非过程评价

有的幼儿园和教师以幼儿的写字、算数作业和绘画等等作为对幼儿的评价,更有甚者像小学一样举行期末考试。这种以幼儿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评价的教师忽视了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的乐趣,面对困难时的迷茫以及在各种活动中付出的努力,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势必会泯灭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另外,大多幼儿园评价方式多以教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幼儿的自评和对其他伙伴的评价。

三、“小学化”倾向教育的危害

(一)扼杀幼儿天性,损害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对大自然和社会上的很多事情充满了好奇,只有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和知识,以及认识这个世界,才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但是“小学化”的教学一方面在身体发育上,容易造成幼儿近视、驼背等疾病;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上也会造成幼儿对学习产生疲倦甚至厌恶和恐惧的情况。无论是“双生子爬梯试验”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都告诉了我们要顺应天性的道理,“小学化”的教学却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极其不利。

(二)对小学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小学再学一遍,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其次,一些幼儿园的规范化的学习和知识的强制灌输扼杀了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造成厌学情绪,而这种情绪也会带到小学甚至中学和大学;第三,幼儿在小学课堂上怀着“已经学过了,我懂了”的心理,导致积极性减弱、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最后,大多数幼儿园不具备专科教师,再加上一些教师专业素质低,他们教给幼儿的知识技能可能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先入为主,小学教师也很难去纠正,拿英语举例,如果幼师的口语不标准,这种错误的发音将会一直跟随着孩子。

(三)与社会要求脱节,不符合新世纪人才建设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有创新力的果敢的人才。幼儿教育是人才教育中最基础,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然而揠苗助长的教育培育出来的却是一个个“书呆子”,完全不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与新世纪人才建设的要求恰恰相反。

四、避免“小学化”倾向,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一)社会、教育部门、幼儿园、教师、小学、家庭六位一体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大力宣传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使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淡出教师和家长的视野。

2.教育部门方面

教育部门方面,要对幼儿园做好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工作,规范学前教育管理,考核评价不以幼儿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小学化”的幼儿园,该纠正的纠正,该关闭的关闭,坚决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3.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方面,一方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规范幼儿园办园的法规和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同时,如广东省B幼儿园这种示范幼儿园应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的作用,在开放日等活动中以科学先进的理念积极引导其他幼儿园走出“小学化”的倾向。

4.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抓好幼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工作。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克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至关重要。对于幼师的培训不应仅仅是舞蹈声乐手工等专业技能,还要转变其教育理念,懂得尊重儿童发展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与人交往,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除了培训理念和内容的创新,在培训方式上也要减少“一人说、大家听”的方式,而改为参与式培训。

另外,也要加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科研优势,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进行大量研究;另一方面也鼓励高等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几年的学习研究后将习得的理论付诸实践,不仅提高了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质量,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5.小学方面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时间、睡眠时间、活动形式、学习环境、教师配备和师生关系等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仅仅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上应做足工作,小学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小学初期的学习生活,减小“坡度”和“代沟”。

6.家庭方面

家长首先要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以及小学对新生的要求,在入学前的假期为孩子制定科学的、有规律的暑假计划,如读读小学的图书、在小学周围转转等,培养幼儿对于小学的期待与兴趣。在幼儿初入小学时,应帮助幼儿度过这段困难期,培养幼儿生活独立的能力,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与同伴间的关系以及玩和学的关系。

(二)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课程目标方面

课程目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幼小两个阶段联系起来,小步子化逐步实现课程衔接,让幼儿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方面,要制定总体目标和具体课程的目标,具有层次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儿童的个别差异制定目标,考虑到幼儿发展的不均衡性,循序渐进地实行。

2.课程内容方面

课程内容应围绕幼儿周边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展开,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发现和探究生活。课程内容的选择的确是要考虑到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但就处于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而言,更应很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选择课程内容,让幼儿进行“情境性”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3.课程组织方面

幼儿园将所有课程整合为五大领域,而且在具体课程的组织中倾向于将各个领域统整起来,小学则以分科课程为主,内容是以符号为媒介、以教材为载体的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逻辑性和抽象性较高。所以,在课程组织的衔接上应统整化,既包括对幼儿认知技能、情感和各领域的横向统整,又包括具体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纵向统整,注重两个阶段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4.课程实施方面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幼小衔接时期正值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这个时期课程的实施应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应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户外活动等多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形式,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引起儿童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获得认知、技能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5.课程评价方面

课程评价应以尊重幼儿为基本前提,一方面评价内容不以成绩为主,而是注重认知、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评价方式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应加入幼儿的自评与他评;同时,针对幼儿个体差异还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既考虑儿童的过去,又注重儿童的现在,还着眼于儿童的未来。

总之,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是拔苗助长的行为,严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应及时得到纠正。我们应对处于幼小衔接的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进行进一步探索,帮助幼儿顺利地过渡。让我们一起期待幼儿园教育正规化科学化的春天的来临。

参考文献:

[1] 李康耀.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思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

[2] 王慧娟.重视每一环节,切实做好入学准备――由一日活动环节做好幼儿园小学衔接的探索.科技信息.2010.

[3] 陈小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及危害.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

[4] 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学前教育研究.2007.

[5] 陈北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校园心理.2010.

浅谈双减政策的幼儿园篇(11)

案例一:鞋子也会排队了

午睡时候孩子们纷纷脱去自己的鞋子,上床睡觉了。可是当我放眼望去,鞋子乱七八糟地摆放着。怎样才能教他们把脱下来的鞋子排放整齐呢?这时午睡起床音乐响起,立即要排队出操了。我突然有了想法,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已经有了会排队的经验。那我为何不引用这一点让孩子给自己的鞋子排排队呢?在幼儿给鞋子排队的时候,要求孩子先学会区分左右鞋。区分好了再给它们整齐排队。从此之后,孩子乱放鞋子的现象几乎没有了,穿错穿反的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案例二:衣裤会穿了

小朋友们在家里通常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服也是由家长帮忙穿的,这样一来就造成在学校不会动手穿衣裤的现象。尤其在小班里这样的现象比较多,通常是拿着衣服在那里等着老师给自己穿或者能力强的同伴帮助他。但是班上折纸步骤图的展示给了我启发。我何不用步骤法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呢?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让孩子起先看着图完成。看不懂的可以提出问一下再锻炼。这样孩子完全自我学习,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看图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幼儿有独立完成的能力或者可以试着做做的,可是老师却会不假思索地替代幼儿做了未能给予孩子这样尝试的机会。所以在工作中细心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如案例“衣裤会穿了”就通过观察学习步骤图的训练方法让幼儿很快掌握穿衣裤的要领,既让孩子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又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所以可以通过一些训练使幼儿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促进自理能力提高。同时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排队,让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给鞋子排排队。并让孩子先学会区分左右,这样孩子穿反鞋子的现象就越来越少了。以上两个案例中给鞋子排排队、穿衣裤的活动过程就抓住了学龄前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象生动的排队及看图示步骤图完成练习,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使孩子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迅速学会这些技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做中学”的原则,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提高了。

二、想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增强管理

案例三:夸一夸

候弈凡是班上调皮活泼的孩子,精力最充沛的孩子。每次户外分散活动或者课间休息的时候,总能见到他飞奔的身影及大声嚷嚷;区域活动时,常常带着孩子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进行打闹;平时总有幼儿告他的状,说他打人。对于他这样的表现我总是对他进行严厉批评,次数多了我的批评渐渐变得没有了效果。于是对他我进行了认真思考,决定采用措施教育。决定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他。利用他较强的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把好动好玩化为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发言;利用他自我服务能力强的特点,把好动转化为热心为同伴服务;利用他号召力强的特点,把打人变成约束自己争做小老师。这样,他忙着帮这帮那,也就没时间淘气捣蛋了,他的短处逐渐得到克服。半年下来,他变成班上的小骨干。

案例四:区别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问的时候总是那么几个孩子在举手想回答,可是那些不举手的孩子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抛出来都选择默默坐在椅子上不动声色。采用奖励政策几乎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对于这个情况我平时较为注意每一次有可能让他们这些不爱在集体面前讲话的孩子获得讲的机会。比如:我会请孩子上来念一念儿歌,对于胆小的孩子则选择较简单一点的让他表演。之后进行肯定及时的表扬,让同伴夸一夸。这样一次次锻炼下来孩子渐渐的自信心和胆子大了起来。上课举手次数慢慢多起来。

孩子的另类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借自己的直观判断,则往往会歪曲误解孩子。如果像之前一样对待捣蛋的孩子采用严厉的批评或者否定他,则会让他对老师的评价看得不重。因此改用把缺点缩小化把优点放大化的想法再重新看他和综合评价他,让这样的孩子能从老师的评价中了解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真正做到走到孩子身边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努力发现。另外我们班级里的每个幼儿来自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成长过程与背景,因此他们都是独立个体,实施班级管理时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教师平时应该多多与孩子沟通谈话,鼓励引导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区别对待。

三、请幼儿,激发主人翁意识完善管理

案例五: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