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时间:2022-01-21 10:28:14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1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的概念和特征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高等院校内为实现共同愿望,高校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坚持立德树人,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凝聚大学生,通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一是学生社团成员具有广泛性。大学生以自发的形式参与学生社团,依靠兴趣来进行联系。二是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心理相容性。学生社团内的成员兴趣相似,年龄相仿,在兴趣、爱好、特长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使学生社团活动有了很强的目的性。在学生社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心理高度融洽,促进了学生社团协调统一。三是高校学生社团具有自主性和自发性,学生社团独立组成、自主管理。管理自主性调动了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通过自发的活动发挥作用。四是学生社团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通过开放的运作,实现优势互补,学生社团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学生社团的自身发展,增强了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教化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校园风尚,展现学生风采。在活动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主导地位,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增强影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社团能够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学生社团能够启发、动员、教育大学生,通过导向功能的发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改造。通过典型的促进和激励,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在校园内宣扬榜样人物和典型事迹,能够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改造,在现实中塑造核心价值观标准。另外,学生社团活动能够内化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社团文化的自律功能,能够告诉学生哪些行为被允许,哪些行为被禁止,在学生社团组织的影响和感染下,大学生能够用健康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促进大学精神文化氛围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形成和锤炼核心价值观。

2.2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重要的实践形式也是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有效载体,具有特色的学生社团通过品牌特色活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通过校园特色的品牌社团文化丰富高校的文化生活。通过自主管理的方式能够强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是以营造良好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按照学生社团的章程,大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主管理,能够使责任意识、民主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在创造性的发挥过程中,能够有力地提升责任心,进行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

2.3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创新发展

学生社团是沟通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学生对社会有新奇感,社团活动能够提供学生了解社会的平台,使大学生在校园内能够与社会沟通。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意识,能够使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有正确的评判。同时,学生社团活动能够形成校园文化的新增长点。众多学生社团是针对时尚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潮流组建而成,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变迁。这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新生力量,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形成校园文化新生长点。另外,学生社团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活力,高校学生社团在文化建设中坚持特色与发展、传承与创新,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创新与传承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添了校园文化的活力。

3高等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途径

3.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引导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在建设校园文化进程中,要做到尊重、培养大学生,以正确的社团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社团的凝聚力,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社团文化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作为关键阵地,学生社团要肩负提升大学生素质的任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健全大学生人格。引导大学生发展的目标要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发挥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社团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始终,过滤不良风气和负面非主流思想。在尊重大学生多元个性和差异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日常活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促进大学生塑造主流思想。学生社团文化要强化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在社团活动中,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社团间的联合协调,促进社团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形成持续发展的态势。学生社团文化的和谐重点放在精神文化上,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

3.2优化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与支持体系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有着自身的特点,但要在规章制度、管理体制上予以完善和优化,促进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是要建立科学的社团管理体制,坚持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原则。在制度建设中,关注大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两者之间做出协调。具体实践活动中,应该采用宏观管理,合理掌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够有空间自由发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遴选和激励机制。高校学生社团采用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式,但还需专业教师的管理和指导。指导教师可以细化指导任务,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社团,安排具有专业知识的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对大学生活动的开展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引导。在尊重学生社团成员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避免学生社团商业化,背离社团活动的主题。要形成奖励机制,根据指导教师的业绩来给予一定的报酬,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主动投身到学生社团的管理发展和创新中。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要制定明确的选拔制度,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老师进行全程监督,学生可以毛遂自荐,确保务实肯干、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能进入到社团干部当中,奠定学生社团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社团干部的机制,在日常运行中健全考核的流程,通过培训教育,提升学生社团干部的素质,打造出符合学生社团活动要求的社团干部队伍。

3.3营造高校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文化氛围

要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服务。重点在理论学习、科技学术、文体娱乐等学生社团中强化社团的文化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类学生社团建设。重视理论学习型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把这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建设成大学生理论交流、讨论时事的平台和基地,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引导社团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促进校园内形成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二是抓好学术科研类学生社团发展。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主要功能,抓好学术科研类学生社团,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增强学校的科研水平,大学生科研素质增强,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三是指导文体娱乐学生社团建设。要坚持满足大学生娱乐需要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劳逸结合,愉悦身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娱乐身心、展现自我的平台。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把握尺度,文体娱乐型学生社团不能过度娱乐化,要对文体娱乐型学生社团进行正确引导,使活动紧跟学生社团宗旨和目标。成立这种类型学生社团时要严格把关,对规模小、活动类型相近的学生社团可以合并管理,要明确学生社团目标和宗旨,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增强大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4发挥高校学生社团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形成了自强不息、紧密团结的中华文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来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创建新型文化学生社团,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充分融入传统文化。新时代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大学生已经处于物质较为丰富的状况,这就需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在艺术、历史等人文气息浓重的活动中,增强校园人文气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为在校园内推广和创造民族文化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要拓宽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升华自我,实现个人发展。

4结束语

高校学生社团在日常建设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育娱乐阵地的作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承担教育引导的职责,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