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政教育的措施

时间:2022-04-30 09:35: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政教育的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政教育的措施

1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政教育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思政教育工作得到了显著提升和改善,农民政治觉悟得到了提升。可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长久以来,因为对农民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缺陷,部分地方的思政教育工作落后于时展。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农民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领导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经济轻视德育工作的倾向非常的显著,他们从主观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重要意义以及紧迫性,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实际问题,导致了思政教育工作长期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下。第二,教育方法以及内容不满足时展的要求。内容上高大空的情况依然存在,缺少感染力以及吸引力。方法过于简单,片面追求制度管理、娱乐活动以及办实事,工作不够系统、缺少层次感。少数的干部作风存在浮漂的问题,群众观念意识淡薄,办事原则性差,不讲究方式方法,对党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害。第三,教育队伍亟待提升。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从业人员不单单要具备一定政治素养,同时也要具备行政管理经验以及文化素质,具备相对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当前思政工作人员通常是由退休干部兼任,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知识结构无法承担起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四,资金不充分。思政工作资金投入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有所降低与减少,政府拨款的形式通常具备应急性以及随意性。资金短缺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文化设施存在严重的损坏,工作无法正常的实施。总而言之,农民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着宣传大于实干的问题,很多地方没有能够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的工作。

2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政教育策略

2.1加强思想认知

首先,确定工作目标。结合农村文化、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农民,使其成为有文化、有理想以及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服务。其次,加强紧迫感以及时代感。自从改革开放至今,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民视野不断的开阔,思政文化素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思维形式也表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所以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面向新问题、新情况,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贴近实际、生活以及时代的脉搏。充分引导农民及时的掌握国家的法规以及政策,加强农民维权意识与主人翁意识。最后,加强主动性。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结构持续调整,城乡二元制的经济结构得到了深化,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从现实出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严格遵照中央精神,有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思政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农村基层党支部同样要发挥战斗堡垒、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农民排忧解难。

2.2完善教育方法

思政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一方面,要对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进行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包括了实践锻炼法、说理引导法以及自我教育法等,可是具体选择何种方法能够保证思政教育效果,这是思政教育人员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所以,在实践工作当中,思政教育人员要针对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做好相应的思政教育工作,注重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另一方面,对思政教育实现方法进行创新,在目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对于思政教育者的要求更高。思政教育人员在提升自身新载体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也需要对传统、单向的口头说教形式进行创新,充分使用广播、电视与报刊等媒介,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合理化的使用电教设施以及网络等开展多元化、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有效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村镇文化建设水平。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强化以及改进农村思政教育工作是当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立足农村的发展实际情况,坚持党的领导,开创农村思政教育的新局面,以振兴乡村为己任,为建设健康、和谐的新农村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川,李佳,冯永先,胡美园,王德召.武陵山地区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03):42-43.

[2]刘莉,张德宇,水新营.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的研究[J].甘肃农业,2018(20):22-24.

[3]李柳红,李有权,刘丽君,叶俐伶.精准扶贫背景下重视贫困村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广西兴业县大平山镇江下村的调查研究[J].农家参谋,2018(19):49+50-51.

[4]张新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广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4):246+248.

作者:刘院院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