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文化发展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04 03:30:01

文化发展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意味着我国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未来的主要支撑力,其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的人才质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到思政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作用,将文化发展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利用文化充实大学生的内心,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以传承。

1文化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巨大成就,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带来的光辉胜利,正是文化发展最现实的体现。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文化发展是一种现象,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品质非常丰富,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今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国上下5000年积累的文化就好比是高校思政教育掘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大学生处于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但是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信息、低质量文化所影响,应用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促使大学生养成强烈的文化意识,如此就能让大学生在心中建立起一个牢固的道德防线,这也是文化发展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所在。

2文化发展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思政教育是用一定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促使大学生养成正确思想观念的一种教育活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伴随着诸多负面社会现象,使得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观出现了偏差,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情况屡见不鲜[1]。众所周知,我国教学模式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普遍实行“灌输—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模式的逐渐改革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教师、学校的权威性被大大削弱,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接受信息的主体,结合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思想政治内容作为一种需要时间学习、掌握的知识,难以和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方方面面的网络文化相抵抗,思政教育的作用也就因此被弱化。

3文化发展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3.1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建设水平,所以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将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通过文化,培育出具有高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水平的人才,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发挥我国大学生以及教师在文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通过高校文化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促进人才成长。

3.2实现大学文化传承的需要

高等教育机构除了为社会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之外,还需要让我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高等教育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及思想文化创新的主要发源地[3]。我国教学事业历来秉承“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所以思政教育要积极和文化育人相结合,通过前人的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立新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国外优秀的科学成果,同时还要用文化内容充实大学生的内心,在强调传承的过程中,加强文化内容的创新,并且应用新的文化内容武装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文化的实质就在于创新,它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是实现文化与时俱进、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

3.3可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我国高校思想教育一直以来都注重思想政治课程以及日常思政引导等显性教育活动,对应用文化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文化在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渗透性、生动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殊优势,能够减少显性教育带来的抵触心理,将原本理论化的思政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体现出来。思政教育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将思政教育和文化相结合,能够把原本晦涩难懂、抽象化的内容艺术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如果高校思政教育只注重显性的教育互动,而不注重对学生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严重降低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4文化发展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4.1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使我国发展的关键内容,是我国人民群众发展的思想根基,也是我国社会文化的精华所在。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主要支撑力,应该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底并且落到实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导向[5]。所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利用哲学文化营造出相应的文化氛围,弥补显性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让大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科学、合理的思想价值认知。

4.2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实质上是大学生的思维、行为,而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长时间的影响。首先,高校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思政教育文化体系,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群众不断奋斗的精神源泉,同时也能够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高校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将高校内的教育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方式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4.3优化和净化大学文化环境

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塑造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但是文化潜在的教育作用目前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环境的营造,让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转变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动能,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全面优化艺术馆、图书馆等房屋建筑,为大学生构造一个舒适且极具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硬”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学校积极开展以品德、文明为主题的校园互动,通过制度、舆论的引导,促使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物质、精神得以统一,让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4.4加强大学优秀文化的传播

如果说环境的创设是文化育人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基础,那么优秀文化的传播就是促使大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高校是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其次,思政教育人员要认识到,传播文化的是教师、学生,文化的传播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处理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理想信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让自觉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常态”。

4.5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人侧目,全球经济也处于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各种文化形态在我国土地上百花齐放,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造成了诸多影响。在这种环境下,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内心树立起道德“高墙”就成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思政教育要依托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我国优秀的文化为“武器”,抵御国外低质文化的入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尊重、鼓励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实现大学生文化素养、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综上所述,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无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还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促使大学生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与培养,进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淑媛.文化发展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策略分析[J].新西部,2017(3):123.

[2]崔志爱.传统文化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2016.

[3]庞文兴.文化自信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2):56-57.

[4]王逸凡,李臻.生态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2):98-101.

[5]范明珠.文化传承创新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37.

作者:董敬祝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