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教育

时间:2022-12-08 14:53:41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教育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篇1

1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时代诉求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更代表一种精神品质。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功能,培养更多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物质文化与工匠精神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物质文化建设中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时代发展的新诉求:

(1)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提升思政教育精准度的时代需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物质文化作为高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其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是提升思政教育精准度的时代需要:一方面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例如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的价值理念与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物质文化建设是提升思政教育精准度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内容,是推动职业教育思政实效性的重要切入点。将工匠精神与物质文化建设相融合可以更好展现职业院校的本质特点,满足广大师生的思政教育要求。

(2)将工匠精神融入物质文化建设是满足时代对人才全新要求的体现。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社会急需大量工匠型高素质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可以推动工匠人才培养的速度:一方面将工匠精神融入物质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校园物质载体达到潜移默化的工匠精神教育。例如在校园内部设置大国工匠雕像,可以让学生产生崇拜之情,激发学生成为工匠型人才的动力;另一方面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是适应工匠人才培养的必然举措。工匠人才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与长时间的文化侵染是密不可分的,在校园物质文化中浸透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在人格养成中领悟大国工匠所具备的素养,以此不断督促个人发展。

(3)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育人功能的时代要求。校园物质文化是高职文化学习的平台、是文化内涵与价值标准的展现。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能够赋予校园物质文化新的气息。例如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是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增强高职文化育人影响力与驱动力的重要手段。

2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物质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高职物质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其具有形象性、隐藏性以及广泛性的特点。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是高职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高质量育人环境的必然举措。结合调查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物质文化建设中需要从以下路径入手。

2.1巧借自然景观,突出工匠精神

自然景观是高职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自然景观的特色,利用独特的地理地形展现自然景观内在价值美,激发师生感悟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我国高职院校的选址与植被的选择与当地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其充分展现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我们通过对高职院校自然景观的分析可以学习到老一辈教育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次,充分利用绿色植被的生长特点展现其生命力顽强的特点,以此启迪高职学生,树立高职学生不畏困境、努力拼搏的精神。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种植松柏等树种,为学生展现自强不息的工匠精神。最后,高职院校要以创新的思维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彰显工匠精神。例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了提升高职广大师生的疫情防控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布置体现出工匠精神设计元素的艺术符合,让师生认识到严谨、科学的重要性。

2.2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弘扬工匠精神

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硬件”文化载体,而且其还包括隐性环境,脱离职业院校实际需求的物质文化难以达到育人的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依托地域特色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一是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尤其是深入挖掘与学生专业相符的地域特色文化。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场所,相对于学术型高等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倾向于专业的学习,因此在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文化项目时需要深入高职院校的优质专业中,了解一流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此有目的的实施物质文化建设;二是要依托地域特色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树立工匠精神。地域特色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积累,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通过弘扬地域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例如哈尔滨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具有浓厚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哈尔滨老工业基地的研究,挖掘其核心内涵,弘扬工匠精神。

2.3建设工匠雕像,塑造工匠精神氛围

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构建弘扬工匠精神的载体,工匠雕像则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一是通过建设工匠雕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工匠人才事例的了解程度,进而激发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动力。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校园景观设计规划要求,在校园楼前布置鲁班、孔子等大师的雕像,这样可以让学生不自觉地受到工匠大师的精神感染。二是深入挖掘工匠雕像内涵,将工匠雕像作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物质文化空间景观。校园物质文化是一个整体,在建设工匠雕像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周围景观的布置,以此在校园内部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例如在建筑学院楼前可以布置鲁班等雕像,这样可以与建筑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让建筑专业内部形成以鲁班精神为驱动的学习氛围,为建筑行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4依托校企合作,铸造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培养的关键就是要依托校企合作,利用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校企合作铸造工匠精神:首先,高职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加大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实践基地内涵。校内实训基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锻炼的机会。例如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广泛的实训锻炼机会,以此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工作岗位,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在促进技能领军人才走进职业院校,走进课堂,参与实践教学,使其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能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学校培养质量人才。

作者:刘相岚 赵永生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篇2

在教育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愈发提升。在工匠精神中,创新和敬业精神可以作为其重要元素。培养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不但可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能够迎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目标。随着我国在经济和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亦在不断提高,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当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一)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政教育内容的应有之义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品德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通过运用当前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来作为树立学生价值观念的制动力,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来形成国家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工匠精神可作为个人在道德层面的追求,具体表现为持续表现出求知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在专业层面追求更高的目标,在个人价值方面不骄傲满足,对名利追求淡薄。因此社会核心价值与工匠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促进学生形成对岗位和职业的敬畏之情,热爱并刻苦钻研行业知识,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个人价值,通过遵守职业操守来促使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高职思政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人才的主要阵地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培养工作,可通过开设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从而达到岗位对人才的专业要求,此外教师还需侧重引导学生在校园氛围和学生的互助下,形成更为乐观的心态,实现健康成长。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渗透德育素养的教育,让学生具有更高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高职期间是学生形成坚定思想的重要时期,而开展思政教育也是高职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规范引导,对建设其善良、纯真的品质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当代高职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也需要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让学生对生活和工作形成积极的信念,从而建立起坚定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将个人的价值与集体和国家的发展相融合。因此高职学生在对精神文化进行学习和汲取期间,教师可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来渗透工匠精神,在适当的时期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提供精神指引。

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的价值

(一)推动教学改革

在新时期,机械制造行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因此学生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能符合岗位需求,为促进我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提供支持。高职院校便需以课改为背景,加强对实践型和技术型人才进行培养,同时在此期间渗透工匠精神,从而对学生的精神形成潜在的影响。因此将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合实施,便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革新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可对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应用上述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深入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此外,将二者融合实施也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革新提供新的动力。

(二)优化思政教学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高职实施机械制造专业的思政教学工作时,其模式较为单一,且方式枯燥。学生在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只能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难以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内化,这样便导致学生在思想境界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水平不够理想,难以体现出思政教育的价值。与之相比,高职院校如果将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结合实施,则能够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以工匠精神作为着手点,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引导学生在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时能够以更高的质量和效率完成工作目标。此外将二者结合实施还可提升思政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价值。

(三)提升人才效益

在高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时,需将人才的技能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从而迎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提升经济水平,保证人才具有更高的技能水平,此外还需侧重培养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可见,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与工匠精神存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可作为开展思政教学的着手点,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此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教学,能够明显提高人才的效益,尽量迎合社会需求,提升高职教学的侧重性,为促进社会的长足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基于工匠精神构建校园文化

在对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进行融合教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着手点,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可依据机械制造专业中所具有的工匠精神,在景观、文化长廊等位置进行科学设计,重点运用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素材,从而在校园内营造更为浓郁的氛围。由此对学生的思想形成潜在的教育和影响,促使其形成工匠精神,体会到其中的价值,并以此作为规范行为的指导。在此期间,高职院校可通过利用微信、QQ及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资源传播机械制造行业的名人事迹,此外还可把握“工匠进校园”的机会与宣传部门共同完成宣传任务。如可邀请行业知名的工匠来校讲座,将工作的案例和事迹与学生进行分享,或者开展向工匠学习和致敬等主题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构建具有浓郁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从而为思政教育提供前提保障。可广泛应用不同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相结合的目标,保障学生能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结合工匠精神创设思政体系

一般来讲,高职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课程进行落实,从而实现对思政意识的宣传和推广。为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将其深化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便需侧重发挥课堂的教育功能,保证工匠精神能够落到实处。首先,教育部门需在专业教材中重点突出工匠精神,这样便可为学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提供渠道。其次,可依据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来对工匠精神的落实情况进行考察,同时依据具体情况对高职的教学标准进行细化完善,提高条理性。最后,教师在进行备课、讲课及评价等工作时,还需将工匠精神进行有机渗透,利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参与教学工作,对思政教育的主体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备课时,教师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合的案例类型,从而充分体现工匠精神,实现对案例内涵的深度挖掘。这样便可明显提升思政内容的直观性,降低理解的难度,避免由于教学内容乏味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限度提高思政与工匠精神结合的紧密度,深入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通过创设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思政体系,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利于全面提高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思政体系研究与建设过程,要根据学生实际,以工匠精神培养为前提,有效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在培养工匠型专业人才方面建立统一的目标和标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并设置专业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促进其能力和意识的养成,构建更为完整的工匠人才培育体系。

(三)依据工匠精神塑造师资队伍

在高职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多数教师均承担较为重要的历史重任,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积极引导。首先,教师需主动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化学习和内化工匠精神,此后将其落实在学习和工作中。即在对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合的背景下,教师需先深化理解其本质内涵,将其内化到思想中,体现到行为中。其次,教师需从职业和专业的角度来打造双师型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需为专业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深造机会,让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如教师可通过深造或者组成科研小组等方式来开展课题的研究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为优化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动力。此外教师还可发挥自身的沟通作用,在企业和院校之间进行协调,建立新型的师徒教学机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产生更为积极的引导。最后,院校中的新教师需加强交流互动,对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从根本上讲,新教师的思想更具创新性特征,能够对老教师思想固化的问题进行调节,而老教师可将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新教师进行分享,促使其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更高的水平,明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效果。

(四)根据工匠精神打造实践项目

高职在对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进行融合期间,不能将工作停留在表面,而需深化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促使学生真正提高实践技能,将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便于对工匠精神形成情感层面的体验,从而深化思政教育的意义。如院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依据社会和企业的具体需求构建校内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实践渠道。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可在完成既定的理论知识教学后,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但能够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同时还可促使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尽量优化思政教学的效果。此时需注意,教师在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时,需尽量将思政和工匠精神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教学方向发生偏离。这样学生经过长期的培养便可明显提高综合技能,准确把握时机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使其在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引导下,成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获得上述教学结果除了可体现出二者融合教学的价值,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职责的体现。通过进一步分析工匠精神内涵,有效的构建实践项目机制,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利于高职院校全面开展思政教育。

(五)借助校企合作构建工匠精神实践平台

若想在思政教学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便需构建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平台,侧重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内容统一实施。首先,高职院校需紧随时代发展,侧重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学内容融合实施,形成职业的实践情境,综合开展校内培训、技能和创新竞赛等互动,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深刻含义。其次,高职院校还需主动摆脱课堂教学的局限,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学生输送到企业内,真实体验工匠精神,通过一对一的带动和传承来塑造更高水平的职业精神和素养。最后,高职院校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到工艺制作和岗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工作内容来体验工匠精神,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真正获得工匠精神的熏陶。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专业能力,加强了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在思政教育过程,通过科学的将工匠精神融入校企合作教学体系中,激发了学生实践热情,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利于培养更加专业性并且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因此,在构建工匠精神实践平台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创新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为学生工匠精神形成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我们不仅要将工匠精神这一重心融入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去,而且还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而培养出高尚道德情操与职业素养的学生,以培养出未来优秀的企业工匠。

作者:黄佳怡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篇3

当前,我国需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所谓的综合素质,既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也包括思想道德水平,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为了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职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还需要挖掘工匠精神中优质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高职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素质教育与指导。所以,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职思政教育以及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并且提出有利于增强高职思政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希望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助力。

一、高职思政教育分析

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是对新时代现代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通过加强思政教育,有利于全方面增强学生的个人涵养,学生会对爱国、诚信、友善等词语深入了解,进而对培养学生的德育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制订合理的思政教育方案,并且将丰富的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教育和管理学生过程中,需要将“立德树人”视为中心环节,优化教育和管理模式,为高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指导,助力高职学生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二、工匠精神分析工匠精神包含职业能力、品质、道德等方面,能够全面彰显工作人员的职业价值观。详细地说,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包括精益求精、创新、专注等内容,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创新发展的引领。中国的传统工匠精神有以下4个特点:

(一)敬业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

(三)专注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四)创新

“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工匠精神渗透在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就业是他们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高职学生既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尚的个人品质,这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教学要求,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的从业提供保障。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如果可以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合理地渗透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这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众所周知,工匠精神在企业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如果高职院校可以在思政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便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一份保障,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通过将工匠精神内容与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完整性和创新性,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不同于以往的课堂体验效果,进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思政内容,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中的“诚信”纳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可以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认知,最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工匠精神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如果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思政内容,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为了有效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政内容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政修养,高职院校负责人可以利用具体的途径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为高职院校校园增添浓郁的思政氛围。比如,可以在校园专栏中张贴有关工匠精神的海报,学生每每经过这些专栏都会停下来观看,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德育修养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政修养。除此之外,在高职院校中,还可以举办类型多样的有关培养学生德育修养、提高学生思政知识学习能力的课外活动,比如社会主义文明实践活动、校园帮扶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比较强的教化意义。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文化论坛、工匠精神演讲比赛以及典型人物的事迹讲解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为高职院校营造浓郁的工匠精神氛围,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校园思政氛围的影响,进而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

(二)推动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如果学生受到工匠精神的影响,大部分会充满探索的激情,并且还能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创新学习的要求。此外,创新创业也是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并且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育人的目标,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思政教学体系,在该教学体系中融入丰富的工匠精神思政教育内容,并且利用该体系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培养工匠精神做保证。除此之外。教师要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像是“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思政思想氛围浓郁的展览馆,像是红色基地、美术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升华自身的思想情感,全面培养自身的思政修养。

(三)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

新课改下,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专业教学课程,并且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以及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科学完善的素质型人才教育体系,以此为指导,开展具体的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在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还需要结合专业教育,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我国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方向,还要根据改革的实际情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育和指导。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态度和风格,挖掘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相似之处,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知识,为学生提供优质全面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学生也不能松懈,不仅满足于教师课堂中讲解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还要在业余时间利用书籍、网络等其他资源充分了解工匠精神内容和实践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有利于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政修养。

(四)优化思政教育途径,实现实践教学

企业是工匠精神的发源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追求精益求精为目标,打造中国的品牌。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内部,让学生领略企业内部的工匠文化,通过实践学习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发现工匠精神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再者,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了现代化教育模式,那么,高职院校教师还需要意识到现代化教学方式的高效性,利用现代化平台设置教学课件,还要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发布工匠精神的内容,或者介绍践行工匠精神的事迹,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法开展具体的实践,这样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教育理念影响下,我国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同时,工匠精神是我国倡导的精神风尚和职业道德风尚。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风格,充分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构建完备的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思想道德修养,进而助力高职院校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提升,帮助学生成长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盼.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公关世界,2021,4(12):140-141.

[2]孔德宏,王晓利.工匠精神培养和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J].大学,2021,4(20):141-144.

[3]王喜英.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03):86-89.

[4]劳海英.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4):33-36.

作者:张陕豫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