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3篇

时间:2022-12-27 09:56:54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3篇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篇1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院校培育人才的根本宗旨就要落实于塑造高水准的职业人才,确保学生本身能够拥有优良的综合职业素养。具体在涉及到语文学科的课改时,院校有必要全面关注于职业能力,通过运用综合性的举措来提升职业能力。

一.高职语文教学全面关注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语文学科构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学科,其在高职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具备基础性的地位。从现状来看,高职语文教学正在致力于自身的全面转变,其中关键要素就在于职业能力的塑造。这是由于,高职语文教改如果能够适当渗透培育职业能力的举措,则有助于显著提升学生拥有的日常沟通技能、公文写作能力、处理以及获取岗位信息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即将面对激烈化的岗位竞争,因此亟待凭借语文课改的途径与方式来塑造高水准的实践素养,对于同学们当前表现出来的各项职业能力予以全面增强。具体而言,针对语文教改致力于培育职业能力,此项举措能够全面增强同学们自身拥有的各项职业能力。语文学科与高职学生的平日生活之间具备内在性的联系,因此在全面施行各项课改举措时,高职院校就要更多侧重于沟通技巧的培训与锻炼,确保学生在面对日常性的岗位操作时能够妥善与他人开展沟通,对于自身具备的协作认识以及配合能力予以强化。

二.探求改进举措

(一)将实践要素融入语文教学

在传统模式下,高职语文课单纯关注于讲授语文大纲涉及到的基本内涵,但却忽视了核心的实践融入。因此为了全面加以转型,针对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有必要更多侧重于实践性,同时也要紧密衔接开放性实训、毕业实习以及其他有关环节。具体在当前的语文教改中,侧重点应当落实于融入多层次的语文实践要素,针对语文写作以及语文阅读等环节都应当突显实践性。通过运用上述的转型举措,语文教学将会体现为更高层次的实用价值,对于同学们应对未来就业也能给予必要的辅助。

(二)全面突显职业性的语文课改思路

从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有必要设定全新的学科教学宗旨,对于职业性的语文教育性能予以全方位的突显。这是由于,高职院校并非仅限于传授各学科的有关知识,此外还需更多关注实训性以及实践性。在目前阶段中,作为高职院校就是要紧密结合自身具备的办学基本目标、办学特性以及语文学科的功能,因地制宜实现多层次的课改转型。具体而言,高职在自身开设的语文课中应当融入不同职业岗位实践要素,对于职业性的课改举措给予更多重视,开设除文学教育之外的实践环节,如口才与沟通技巧、应用写作、公文写作等,这对学生进入不同的职业和岗位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了强调职业性的学科教学思路,高职有必要着眼于常规评价模式的转变,从而将过程性的要素融入学科评价中。通过引进多样化的语文学科测评模式,高职学生将会拥有强烈的语文探究热情,对于自身具备的学科学习潜能也能够显著进行激发。

(三)构建有针对性的教材

语文日常教学不能够脱离语文教材作为必要的辅助,因此可见,语文教材在根本上构成了平日教学的载体。然而在传统模式下,高职院校并没能全面致力于发掘语文教材蕴含的深层次内容,而是单纯将其视作教学工具。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针对现有的学科教材就要全面加以更改,确保其能够用来辅助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在全面关注语文课程人文基础教育的同时,建设学科教材也要突显综合性的语文职业能力。不同院校具体在编排语文教材时,应针对本校设置专业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前社会上现有的大部分岗位真实状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编制一本兼具人文教育性和适应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针对性的语文教材。

作者:王艺霖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篇2

语文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项重要文化课程,国家教育部门曾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正常交流与沟通的基础工具,是人类文化进步的外在体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同时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两大特点。事实上,高职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即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其日后的岗位就业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然而,由于职业本身均有着较强的倾向性,因此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认为语文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应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专业课程中,这种错误的认知同新课程标准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比较大的出入。基于此,在日后的高职语文教学课程中,教育者需要将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教学导向,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改革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充分的激发出高职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中的语文课程教学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将更多的教学重心锁定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有别于其他普通院校,它需要为社会和岗位培养出一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当尽可能的保证人才教育内容的先进性,让他们拥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反之,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那么他们就会在日后的就业岗位中表现的异常死板,很难将自身真正的职业能力发挥出来。为此,通过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全方位的发展,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获得更多的机遇。除此之外,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者一方面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会将专业特色与文化教育巧妙的结合到一起,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逐渐的转变为“我要学”。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1、改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育核心

在当前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背景中,求职者如果想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拥有更高的文化水平与精神面貌。为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需要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转变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积累文化知识。首先,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要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进一步更新原有的教学方式,挣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帮助学生认识到高职语文同高校语文课程之间的差别。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具有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当运用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来熏陶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其次,语文教育者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给他们怎样运用职场语言,将零散的语言知识巧妙的串连到一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出现。

2、强化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最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提高,这在无形当中加大了求职人员的竞争压力。为了能够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高职学生要在学习好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首先,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者需要深入到学生身边,认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可以在学校期间积累更多的文化素材;其次,语文教育者不要只是局限在基础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根据专业特点来应用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职场技巧;最后,语文教育者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注入一些新的教学思想,认真思考学生出现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难题,帮助他们制定出科学化的学习方法。

3、改进教学形式,将提升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在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教育者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会将教学重点锁定在对学生死记硬背能力的培养上,在此种形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却在无形当中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进而成为了只会死记硬背的“读书机器”。为了能够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者应当帮助学生重拾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将那些在书本中学来的“静态记忆”逐渐的转变成为“动态知识”。简单一些解释,动态学习所指的即为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者要从之前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为学生预留出足够多的学习空间。此外,动态学习还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教育者要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将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纳入到考核范围内。由于在以往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体系中,教育者扮演的是考核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的考核对象,这种形式化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畏难情绪。在日后的教学改革工作中,语文教育者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式的考核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出口语交际场景,将他们在模拟场景中的实际表现作为考核成绩,以此来打消掉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宗旨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语文作为基础的文化课程来说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高职语文教育者要充分的发挥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日后的人生发展做好铺垫。

作者:叶飞 单位:江苏模特艺术学校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篇3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随时展的需要,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掀起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国家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和指导性文件。高职语文教学在不断深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笔者认为,高职语文必须承担起育人思想、导人行为、树人正气这一责任,高职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的最好的平台和最佳的手段。高职语文必须紧跟职业素养培养这一目标,构建高职语文和职业素养统一的新的课程标准,从而解决高职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完成从边缘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为高职语文教学的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1构建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标准

目前,国家正在开展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各个高职院校正按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管理三大块来进行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对职业教育各种有关规定,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适合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制度,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对语文这一公共基础课程而言,必须按照职业院校的建设指导思想来构建自己的课程标准。这一标准以突出能力本位、提升职业素养为思想,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详细语文能力的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面向高职学生的高职语文学习基本要求。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应该相贴合,密切相关。目前,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仍然简单地停留在听、说、读、写这4个方面,没有具体的培养要求和标准。听、说、读、写要培养到什么程度,标准是什么。这个程度怎么来确定,就可以与职业素养的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确定一个课程标准。这个课程标准具有工具性、具有人文性、还具有职业性,其制定是有依据得来的,这个依据就是职业素养的要求。以职业素养的内涵要求为基本思想,进行具体化、数据化的分析来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标准。

2制定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充分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目标。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指基本上解决听、说、读、写的4项基本能力;人文性则主要解决的是人性的培养,对道德情感的认知。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应引导教育学生要坚持人民利益为宗旨,以先进文化知识为追求,以先进社会生产为投身社会发展为目标,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应当人文性为基底,并呈现实用性、工具性、职业性的特点。通过语文的教学,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组合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具有自由、健康个性、高尚人格和修养的人。因此,要科学、系统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高职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3整合教学内容实现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块化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繁多、来源广泛,既有古代诗词又有现代散文、既有国内名著又有国外名家,因此,教学过程中执行模块化,以模块的方式将能力培养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中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模块进行划分。(1)阅读赏析。阅读赏析的主体是精品范文,这些范文是千百年来先进思想的沉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基石。通过品读和赏析,夯实了文化知识基础,提高了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了人文修养。(2)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模块主要是根据从业过程的口语交际需求出发,着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应用写作。应用写作模块面向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这一模块要紧密结合实际来进行,可以采用一些生活、生产实际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如学习巡检记录或交接班日志的写作,这既丰富了教学过程,又紧密结合了专业,一举数得。(4)专业语文模块。结合专业学习,对语文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在这一模块里要形成语文中有专业特点、专业里需要语文知识。如营销与策划专业可以设立《策划书》、广告专业可以设立《广告文案》,以达到具体的行为目标,可以选择案例作为内容,可用小组合作项目课程等手段进行教学。

4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师优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授课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将其内化。笔者以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为例进行教学的改革尝试,效果良好。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为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信息的收集、整体的讨论来完成方案的设计和项目的实施,并自行完成最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从项目确立、项目分析、项目调查、项目建设、项目评价等各个阶段了解并把握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组合。“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目前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方法。

5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语文的评价体制仍旧基本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试卷的内容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内容陈旧、考法单一、强调理论、缺乏创新,这一切都将导致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突击迎考成为语文考试的主要手段。教师应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知识点的考核成绩而忽略综合素养培养的倾向,要紧密联系职业院校教学特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专业、就业的需要,考试内容必须跟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同行,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比如,将考核评价体系分为3个部分:一是过程性考核,注重对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评价,包括课堂出勤、课前预习、回答提问、作业完成、各训练项目或任务完成情况等;二是结果性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及综合训练项目完成情况,这主要就是通过纸质试卷的考试或是小组展示考核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三是实践活动证据。学生取得的普通话、专业技能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演讲比赛等比赛的获奖证书,均可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证明纳入成绩评定中。3个部分的考核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参与语文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注重平时的积累,提高职业素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的意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2.

[2]尹云霞.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职业化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9(9):113-116.

[3]唐汉卫.素质教育:神话还是现实[J].教育与科学,2005(9):18-20.

[4]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2005(2):77-78.

作者:杨幸存 单位: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