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3篇

时间:2023-01-19 15:10:02

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3篇

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篇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有了多维度、多角度、多价值的需要和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能会造成环境问题,影响自然生态。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率,更好地保护环境,重构生态系统是技术人员研究重点。应创建优质工程,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率,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加强工程生态环境发展功能,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有土层扰动、道路铺设、管道挖埋、电力传输等过程,必然会产生自然植被挖掘、沉积土壤扰动、树木林苗损毁等问题,这会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区域的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脆弱区域和环境恶劣区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扰动可能会迅速放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整个区域生态恶化,甚至造成生态灾难,不但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还会造成水利发展、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威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机械、人员、设备、原材料的大量聚集,由此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或有效降解,将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区域水系中,在短时间内造成项目区域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恶化,特别是高分子材料在水体中性能稳定、危害程度大,产生累积和聚集效应,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需要应用大型装置、多功能设备,这些机械设备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等污染气体,同时,迅速移动、大量爆破、长时间开挖、原材料拌和等各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末和尘埃,这些都将造成项目区域的严重空气污染和环境影响,很多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区的宜居性下降,对大气环境产生威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域的自然气候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工程淹没区域内的土壤经过长时间浸泡,水质发生改变,会形成其他有害健康的气体。土壤、水资源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对环境和气候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2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1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具有工种交叉、系统复杂、科学技术含量大等特点,发挥这些功能优势和价值作用可以大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提供了可能性。要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求和特点,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和重构,找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重点和基本点,使其内化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和细节中,最大限度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让更多科技元素成为确保其达成生态环境目标的现实支撑和保障。要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现实状况,通过先进思想、科学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现实应用,有效解决工程建设污染、浪费等问题,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优质、友好的生态环境工程。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要不断进行分析研究,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从操作层面突出生态环境效益,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队伍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和功能,在项目执行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生态环境效益目标,重视生态保护价值。

2.2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

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监督、监管工作有利于对内重构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助于综合目标和效益的全面达成。监督、监管工作要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建立科学的责任体系和监控机制,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监督流程,在监管工作中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体情况,突出对环境隐患、安全风险、生态问题的发现、干预、处理等关键环节,使环境生态风险和隐患控制置于监管体系调控和管理范围中,确保环境生态目标能够通过科学、严格的监管得到实现。监督、监管工作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审批、操作、建设和实施等主要环节,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加以突出、强化,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化作为突破口,体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督的合法化、标准化,真正通过监管工作让更多主体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能够主动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目标,更好地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达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任务。

2.3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建立生态环境变化检测机制、工程质量反馈机制,着眼于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和基础生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测量、布控和评价,通过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环境风险、生态危害和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和解决方案,真正将破坏因素、影响因素降到最低。要强化对关键数据的跟踪和检查,重点对林木恢复状态、植被覆盖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生态完整程度进行系统检测,一旦出现参数上的剧烈变化和突然波动,及时应对,快速反应,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区域生态环境。要强调对特殊场地和区域的综合治理,特别是取土地、砂石厂、废料场、矿石场等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地点,应采取多种管理方法和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特殊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生态环境次生灾害。

3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水资源建设、民生工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其建设过程和使用对生态系统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应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包括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努力发挥积极因素,加强工程生态环境发展功能,减少水利水电工程负面影响,使其成为生态环境重构新路径和新载体,力争在新规划、新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指导工程项目实施,创建优质水利水电工程,构建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环境和大系统。

作者:杨雪东 单位: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篇2

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与国民经济。人们对水利和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在包括水电改造工程在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不仅将水利水电项目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带给社会,而且将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水利总体规划和建设应建立在生态系统生活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建设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1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对土壤、树木的影响

在包括水电工程建设规划和施工经验在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常见的施工方式是人工开挖土层和管道铺设,施工中造成地表土裸露或部分弃土随意堆放,会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自然植被被破坏或塌陷、树木被毁等。新的农业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很大一部分草地将被破坏。最重要的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的现象并没有引起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1.2水利水电建设对水环境的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会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方有关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将从周边溪流中流出,对湖泊水源造成短期或长期的严重污染。如果是石油和化学、物理污染物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就需要非常严格的后续处理,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1]。

1.3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对稳定大气和低频噪声生活环境影响较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型机械及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许多机械及设备在操作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在爆破、人工开挖、骨料开采、水泥混凝土再混合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施工作业中,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开挖、山体爆破和砂石的破碎对工业部门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2]。规划建设用地大部分位于西部偏远山区,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但对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应视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4大坝建设对大气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植被中富含有机结合物,地下森林中含有大量的腐朽物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使水变质并形成其他有害健康的气体。此外,由于土壤肥沃,富含营养,水资源的性质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会造成空气污染,对大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2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在水利水电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沿线地质环境和地貌条件受挖填影响,整个山体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很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由于工程施工有很多的土方开挖,因此必须对地表植被进行砍伐或破坏,使水利水电架设沿线的土壤裸露,土壤更容易被破坏。水分的流失使土壤变得更加柔软和干燥,从而导致严重的风化、荒漠化和盐碱化。遇到雨季,易产生水土流失,导致河渠上涨、湖泊淤积、洪峰内涝。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土壤被一些施工机械设备碾压,改变了土壤的整体结构、密度和渗透性,影响了肥沃土壤的肥力和渗透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3]。

3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其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水利水电工程往往规模较大,容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1发展水利工程特色模式,降低养护费用

尽管水利水电项目造福人民,缓解了国家的能源短缺,但庞大的维修费用逐渐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独特的水利水电项目。如三峡大坝除了排水和灌溉外还具有独特的防洪功能,改善了基础设施,逐渐成为许多人旅游观光的首选。三峡大坝依托其最佳的地理位置,积极推动其他相关核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节省了国家财政支出。其他水利项目也可以模仿三峡大坝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特色旅游业。

3.2运用科技手段建设施工项目

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有许多缺陷,应该对其进行改造,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3.3加强监管力度

对于新的水利水电项目,应以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补偿措施为前提,对建设企业制订详细的监督职责,完善环境监督工作流程,对未能及时调查和处理的环境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责任人和监督者进行调查。水利水电项目的审批、建设和运行等各个环节,都要实现环境评价监督的合法化和标准化。

3.4关注工程建设施工后期工作

在水利水电建设结束后,应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检测机制和反馈机制,并对建设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将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水利水电项目建成后,应采取相关措施,以恢复表层树木、植被及土壤的原始化和物理特性。对于废渣场、矿山场、临时工程场、砂石场、取土场等非景观区,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4结语

水利水电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其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和方法。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从现实出发,推进水利水电建设,创建生态环境。

作者:巩志红 单位:河南驻马店市板桥水库管理局

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篇3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多种多样,为了更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加快工业化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中国一直都十分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起步晚,技术水平不够先进,因此其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多。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论述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探讨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策略[1]。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气候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然会改变陆地与水体的格局,如原本的陆地可能会被水体或者湿地取代,这样势必会对小区域内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在大气环境做出改变之后,水利水电工程成功修建之后周边环境的降雨量可能会因此而增加,这样空气湿润度也将增加。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将会对降雨的时间分布产生影响[2],比如在南方地区修建的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因为夏季南方水温比陆地低,这样夏季的降水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在冬季,水温则将会高于陆地,那么降雨量则会适当增加,而大部分南方地区原本是夏季降雨量高于冬季降雨量的。此外,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还将会对气温的变化产生影响,由于大量陆地被水体或者湿地取代,空气中的水分子比较低,因此在夏季时气温可能相较于水利水电工程尚未修建时有所降低。

1.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修建之后,原本的河流走向和流量等可能都将会发生变化,如水利水电工程修建之后,为了防洪排涝,水利工程可能会存储汛期的洪水,在干旱时期防洪泻流,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河流下游地区的干旱。但是在非汛期时,水利水电工程也会截断基流,这样可能会导致下游地区因为水体无法及时补救因此出现水流量减少甚至是断流现象,其可能会使下游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干旱,入海口的水流量也会因此减少,这种情况长期性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河口淤积,因此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也会对原本的水质产生影响,如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将会对水体的浑浊度和硬度等产生影响。工程修建之后水速将会大幅度减缓,这样水体之上的悬浮物更容易下沉,大量悬浮物下沉之后,可能会导致河流中泥沙淤积。而且,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给藻类等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其活动越来越频繁。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会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出现变化,工程的修建使水体的流动趋于稳定,水中的钙镁等离子结合之后将会产生新的化学物质,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体的柔和度。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也会对水体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由于水流速度减慢,许多污染物难以快速的随着水流被冲走,河流中藻类物质快速生长发育,长期性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3]。

1.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物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对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将会对洄游性鱼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部分珍贵鱼类灭绝。工程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洄游性鱼类顺利地返回河流的上游,如中华鲟是长江流域中的重要珍贵洄游性鱼类,其主要分布在长江口附近,每年的9—11月这些中华鲟都需要回到长江上流产卵,繁殖后代,但是在葛洲坝水电站成功修建之后,中华鲟的回家之路受到了阻拦,许多中华鲟难以顺利地达到长江上游产卵,其数量因此而急剧减少,濒临灭绝。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在发电时产生的污染物可能会被排泄到河流中,这样也将会对各种水生动植物的健康生长产生影响。

1.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土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土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水利水电工程修建之后,其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蓄水事项可能会导致地壳的压力增加,渗入地下断层的水将会使得断层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这样容易诱发地震。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成功建设并投入运行,不可避免会产生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渗透到土壤中也会对土质产生影响。当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土质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防洪排涝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土壤的安全,同时还可以调节土壤中的水分,使干旱土壤更加湿润,提升土壤肥力[4]。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移民的影响

一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其与多个地区居民的正常生活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工程的建设将会导致大量的土地被淹没,这样势必会涉及到居民的安置问题。以南水北调中的丹江口水库修建为例,该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原本的均州古城沉于水底,诞生了十堰这一新城,原本生活在均州的大批居民不得不移民到襄阳和十堰等地区。要对移民进行妥善安置,提高移民的思想认识,避免社会矛盾的出现,确保移民生活的长治久安。

2.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建和文物的影响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情况各不相同,部分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时可能附近地区有文物和古建等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针对这些物品,在水利水电工程修建过程中,必须要想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保护。比如说三峡、丹江大坝等水利水电工程在修建时,为了避免附近的文物和古建受到影响,避免被过度破坏,在水利水电工程正式修建之前,就已经对各类文物和古建进行了防护、迁移和仿制,这样有效减少了各类损失。

2.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策略

结合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而在未来,要想更好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积极作用,实现其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落实相关工作。对能源的开发需从长远角度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虽然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水电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开展相应建设工作。所以,在前期的项目规划期间,设计者既要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还需从生态的效率考虑,平衡二者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并非是盲目开展的,在许多特殊区域是不能实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为了更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间还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哪些地区可以进行水利水电,建设的规定标准需进一步细化[3]。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开发目标。不同地区所能够承受的水利水电项目建设规模和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在项目正式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现场考察工作,因地制宜确定立项合适的开发目标,在确立目标之前需要仔细分析其是否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等带来污染,在确认无误之后,才能落实项目建设工作[5]。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正视工程建设的利与弊,从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科学规划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减少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发挥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更好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白昕,刘洋.简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导刊,2013(Suppl1):85-87.

[2]余文公,夏自强,张民强,等.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河流生态径流及其调度管理研究[J].中国水利,2009(9):46-49.

[3]张永革,杨新颖,李春鹏.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5(1):19,22.

[4]张绍军.浅析水利工程与城市建设的结合运用的相关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182.

[5]莫泓铭,夏龄.基于证据理论的川西水电开发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35-40.

作者:王春晨 单位:山西黄河呼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