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课标的音乐教学研究分析

时间:2023-03-23 17:14:24

新课标的音乐教学研究分析

一、音乐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学校音乐教育分两种:1.专业音乐教育;2.普通音乐教育。前者以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为目标;后者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及人文素养。本文以后者为主展开论述。

(一)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动态的行进过程,音乐教育注重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开发人的潜能,使受教者的各方面充分得到发展。执教者要把握“以美育人”的核心主旨,做到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审美能力,掌握发现美创造美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展现自我,表达感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专注力,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以3至6岁的幼儿为例,幼儿3岁这一时期是认知能力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幼儿会运用声音进行沟通以及会自己发明旋律。音乐发展心理学指出,3至6岁是幼儿早期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时期)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执教者需重点关注如何运用游戏教学促进幼儿感官敏捷和形体灵巧,并使音乐与语言和动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音乐教育活动。这里应用了奥尔夫体系中“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3]。联邦德国音乐教育家阿贝尔·施图鲁特指出:学前音乐教育需做到音乐实践,音乐表现力培养和音乐的体验三个方面[6]。以幼儿音乐《圆圈舞》(如图一)歌唱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唱歌曲的同时,让幼儿围成圆圈,根据歌词的提示内容先向右转圈,然后向左转圈,再向中间聚拢,最后回到原点,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识左与右的方向,在歌唱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聆听音乐,体验《圆圈舞》三拍子的律动,同时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执教者要做到让音乐说话、让幼儿歌唱、用游戏进行。幼儿通过游戏来学唱、记歌词,“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的课程音乐体验,可以完成一般教育目的,如对注意力、集中能力、区别能力、群体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听觉感知能力和对音响的表现能力。让幼儿可以自主地做到初步通过聆听感知音乐用肢体去表现和模仿。

(二)音乐教育的意义

2022年新课标对艺术教育的调整充分说明:在民族经典中提升文化自信、在教学方法中实现“情感体验与审美情趣的同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以乐化人到以文化人”势在必行。随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壮大,结合我国当下国情,作为执教者需要思考中西的差异并融合西方先进教学经验,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教学之路。

二、新课标美育教学的改革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明确指出艺术教学以音乐与美术为主线。艺术教学明确指出分学段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明确指出学生音乐素养达标需参加艺术类演出,熟悉乐谱,准确视唱。

(一)音乐课程内容多元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音乐课程分为: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涵盖14项学习内容,包括音乐知识的教学、音乐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学习自主创作音乐作品,涉及音乐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为例,新课标要求六年级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完成“听赏与评述”这一课程环节,使学生具备听辨音乐中情绪变化的音乐感知能力;用专业知识分析音乐的能力;分辨多声部演唱和多种乐器的音色;具备基础音乐专业知识,如:节拍、不同大小调、不同歌曲体裁与流派的演唱形式等。

(二)不同学段的音乐素养要求

第一学段:1至2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培养兴趣,引导积极参加演唱、表演等艺术活动为主。本学段对执教者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认识简单节奏谱和常用音乐符号、模唱简单旋律、节奏与音高基本正确。第二学段:3至5年级的学生,主要要求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充分引导学生在艺术表演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本学段,学生的音乐素养要达到可以运用乐谱进行音乐实践的程度,对于乐谱中符号、记号的辨识和表现准确度高;视唱简单乐谱、音高、唱名、节奏基本正确;听记简单的节奏、曲调,做到记谱规范,准确度高。第三学段:6至7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艺术实践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为主。在本学段,学生能独立完成视唱稍复杂的短小乐谱,做到音高、唱名、节奏基本准确;听记稍复杂的短小节奏或旋律,做到记谱规范,准确度高。第四学段:8至9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认知,和1至2项艺术特长为主。这一学段的学生,能够良好把握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拥有编创音乐短作品的能力,并对生活中、社会上的音乐现象有个人看法。

三、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设计

以人音版二年级第六单元《两只老虎》轮唱教学为例: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执教者需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明确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学前音乐教育的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这一阶段,完成第一学段的四个教学任务的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设计:趣味游唱、聆听音乐、情景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笔者以《两只老虎》轮唱教学为例,结合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任务,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两只老虎》(如图二)是一首经典的法国儿童歌曲,4/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两个乐句多采用级进和重复的音乐技法构成。歌词生动有趣,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适合组织儿童边唱边游戏来进行教学。本节课运用轮唱的表现方式演唱,二声部在第三小节进入,使上下两个声部形成对比。课程设计如下:

1.通过趣味游唱导入,引出曲目《两只老虎》

趣味游唱是音乐教学方法之一,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音乐教学。笔者会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经常运用的节奏卡片,手打稳定节拍,用“lü”唱出《两只老虎》的旋律,在唱的过程中,笔者唱一句,学生一起跟唱一句,并在唱到Mi-Do对应的“老虎”“耳朵”“尾巴”的旋律时做肢体动作来表演,学生跟唱并模仿,完成导入歌曲《两只老虎》的同时带动学生完成简单基础的发声练习。

2.聆听音乐,引导学生的想象

音乐是声音艺术与听觉艺术,聆听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基石。通过听音乐去学音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良好的音乐听觉是学生欣赏音乐的前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必须积累音乐听觉经验。这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有重大意义。教师播放音频,聆听《两只老虎》,引导学生想象。(1)让学生说出歌词内容,听到音乐表达自己通过音乐看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特点:两只老虎,一只缺少耳朵,一只缺少尾巴,很奇怪。(2)请学生聆听音乐,随音乐想象自己像小老虎一样摆动身体。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了解歌词的大意,初步感知音乐律动。(3)出示两只老虎的卡通形象图片,请最积极的两名学生把老虎缺失的耳朵和尾巴的卡片粘贴上去。

3.运用情景表演让学生学习《两只老虎》轮唱

情景表演是依据歌曲的情景和主题,以音乐表现形式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塑造、生活场景,使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贴近生活化、富有趣味性的简单的综合性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本首歌曲篇幅短小,内容明确且同样节奏型重复的特点,语言和动作要密切配合,笔者会在聆听和教唱环节,运用科尔文手势视唱曲谱,巩固学生唱名的学习。在完成齐唱后,让学生以音乐为背景有感情、有节奏、清晰准确地用轮唱的形式朗读歌词,并让先朗读的学生想象自己是跑在第一名的老虎,第三小节加入朗读的学生想象自己是跑在第二名的小老虎,营造出一前一后两只老虎赛跑的感觉,为轮唱做预备练习。练习结束后,请学生和老师配合进行二声部轮唱,并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引出轮唱的讲解,让学生区分齐唱和轮唱的不同,体会这两种演唱方式带来感受,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后再请学生两两组合,完成两只小老虎一前一后赛跑的二声部轮唱,一边表演一边演唱,运用角色扮演,掌握轮唱的表现形式。

4.发现身边的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发现身边的音乐”是指执教者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为主,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动性,关注更多的音乐和相关现象,并展示、交流自己的发现,领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积极地参与身边的音乐活动。在完成二声部轮唱教学后,引导学生自创三声部与四声部的表演形式,让学生自主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表演。把学生分成四组,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表演,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相互配合,完整演唱《两只老虎》四声部轮唱。

四、结语

基于新课标的音乐教育教学设计研究,就是要明确音乐教学的“学”即教学内容是“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样的方法完成音乐教学是执教者必须透彻把握的行动指南。作为执教者,必须考虑音乐教学对象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教学的学生,二是学习的音乐教材。学生既是执教对象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执教者要注重把握学生的特殊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苏李.音乐通识课程的育人价值意蕴及其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2017,(09):107-111.

[2]仲伟明.音乐教学要在传统文化上生根发芽[J].吉林教育,2018,(32):67.

[3]周畅.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5):194-195.

[4]朱子敏.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22):148.

[5]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07.

[6]朱洪.论初中音乐教育的实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60.

作者:王田田 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