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9:20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1)

一、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2)

1. 反思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1.2 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1.3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2. 初中语文教师生命课堂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2.1 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2 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3)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是主课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于一身。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匮乏,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的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订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订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制订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其中,“C阶段”为“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达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A阶段”是一个对教学反思持续提升的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提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目标的制订提供依据。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整体“校本建设”及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诉求,通过教学反思,通过导入管理学中的工具“PDCA循环”,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努力成为“反思实践者”。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4)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 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5)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92-01

近年来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文献大量涌现,从中不难发现,诸多同行都试图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上下工夫。然而,课堂效果究竟体现为什么则不清晰。基于主流视角来看,课堂效果的提升必然表现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掌握。诚然,这种视角所得出的结论并无大碍,但其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能否全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导向,则值得商榷。

之所以提出以上疑问可归因于:(1)初中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应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引起关注;(2)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脚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便要求突破传统视角的束缚。正因如此,重新考察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目标便成为需要去做的事情。与教学目标不同,课堂目标更加具有校本特点,它是指导教学实施的方向。为此,笔者将就本文主题进行以下讨论:

一、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

建立课堂目标定位关键在于突破现状,而突破的切入点则是对当前现状的反思。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形式方面

教学形式体现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流程,该流程贯穿于整个40分钟。针对某城区中学的调研发现,教师往往采取先进行单词解析,再进行课文讲解的流程。该流程作为常规形式较易把握,但整个环节都围绕着对英语教学的知识点传授而进行的,其实则属于应试教育的一种类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程式化教学形态中,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当然,就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相背离。

(二)教学手段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英语教学手段的创新一直倍受同行关注。这也意味着,目前的教学手段始终处于局部创新的阶段上。然而,在以英语知识的严格传授为指向的手段实施中,难免具有功利化的色彩。具体表现为,即使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或者开放式教学模式,都针对于课堂知识的高效释放,而这种表现能否改变“哑巴英语”的现实则值得思考。

二、反思基础上的目标定位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基础上,针对初中英语的课堂目标可定位于以下两个角度。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角度

在满足教学大纲所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应突出建立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之所以提出这一目标,首先在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名句,另外相对于初中阶段而言的高中英语教学,其更加体现出应试教育的特点。从而,惟有在初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主观上建立起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笔者认为,这一目标定位根本还受初中学生学习特征使然的决定。

(二)增强听说能力的角度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已经突出了听说能力训练。但实践表明,因受本校升学率的影响,这种训练较为程式化,即未能在兴趣导向下走实用路线。可见,这也导致了当前初中学生在综合应用英语知识上陷入尴尬境地。为此,这一目标定位要求在不改变现有教学生态的情况下,增强听说训练的实战性。而这种实战性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符合的。

三、定位引导下的实践

围绕以上目标定位,以下基于初中英语外研版教材进行实践分析。

(一)话题交流(Free talk or daily English)

结合单元的中心话题,师生或者生生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流活动。此时,教师应该将网络上有趣的相关事件(学生也应知道)纳入其中,并借此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复习/头脑风暴(Revision or Brain storm)

进行旧知识复习,复习与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创设适当的语境,复习句式和时态等语法知识。也可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联想与话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旧带新,拓展知识,为新课做知识储备。

(三)预习检测

检测词汇、语言结构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见,此时将词汇放在了听力训练之后解决了。

(四)笔头练习

完成学案上的习题。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五)进行语法归纳

在这个环节中,要重视时态、语态和语言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训练和小结让学生明白所学习的语言结构在什么语境情况下使用,具体的、不同的语言环境应使用具体的、不同的时态和语态,怎样用,让学生感悟、进行实践。

当然,最后还应进行一定的教学反思。反思主要从课堂气氛营造、学生参与热情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定性分析。

四、结论

本文认为,应围绕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听说能力的目标进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6)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7)

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英语作为外来语言易受本土母语的影响,学生对英语结构掌握不够,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常常出现中文式英语的错误。同时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逻辑错误,条理性不清晰的错误;也缺乏对英语单词积累,在写作中拼出现单词拼写、使用的错误。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来提出问题、研究讨论,有效地解决了初中英语写作的困难,促进了师生共同的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改革,反思性教学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反思性教学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常规,教师能更多的关注教学过程;这样有助于教师根据新的教学目标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也能在自我反思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二、反思性教学的应用

(一)初中反思性教学内容的概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包含了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这几方面的内容。目标反思有激励性、多面性等特征;教学内容反思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延展性、层次性、多样性等方面;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的反思主要是重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标准反思提倡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开放性,重在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差异做出科学合理评价,反对“一刀切”的评价方法。

(二)初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在英语写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日记、学生调查问卷、教学听课活动等手段反思教学问题,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同的阶段制定出适应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方法,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在平时先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根据课本中的经典范文,例如七年级上册的unit 1“this is …”,“My name is ….”或者“I’m….”等句式学习,通过口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There are …people in my family.进而拓展学习句型结构:This /These is/are…That /Those is/are…以及This is my family.或I love my family.等。通过口语练习背诵短文样式,引导学生记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加强学生对所学课堂知识的熟练运用,积累初中英语词汇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为英语写作打下基础。

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去谈论日常生活,比如在学习“welcome to our school”这一单元时,我们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学科,通过模仿课文的重点句式“it takes/took…to do sth”和“go to …on foot”等分析总结写作技巧和谋篇布局,巩固课本中基本的句子结构搭建,为进一步的写作打下基础英语写作。

注重英语的语法学习,初中学生对英语的语法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英语作文修改中应用反思性策略,先修改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的英语写作成果进行自我反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同时引导他们互相批阅,一方面可以通过评点发现他人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吸取了别人的优点,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有组织的对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反思性教学的方式,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学生通过反思找准了英语写作学习的方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老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反思教师自身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纠正教学方法。

(三)实践结果与调整

在阶段性反思性教学过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试题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反思性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方法、写作评价以及写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过程中,学生相互反思、相互批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展开英语写作的合作探究,但由于学生们的写作水平的不均衡,在相互评阅作文时并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英语作文的相互批改活动无法发展。因此,教师应灵活的将反思性教学运用到写作课堂之中,及时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划,以此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水平。

三、结语

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方面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不断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及时调整教学课程的设计,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在写作教学中始终贯穿“教学理论的建立―课堂实践―反思”这一过程,使英语写作水平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反思下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8)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主题是学生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这种新局面,教师不仅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文学文化,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等来适应新教学。

一、对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主,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有哪些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初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岗位责任不明确

语文是学校教学课程的主要科目之一,其对学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应该严格把守对语文教师的征集条件。然而,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中学,由于师资匮乏。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同时兼任数学教师、历史教师,甚至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这样一个多重身份的职位会使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和责任表现出混乱与不明确的现象。

2.初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评估、自我检讨、自我改进

对于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少主动进行教学的反思、检讨、评估和改进,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学校教学效果考评以及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比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面对教学课堂上学生反映少,课堂提问不积极,作业上交率低,迟到旷课或是考试成绩下降等问题的时候,没有去反思教学模式是否出现问题或是学生是否适应,也没有去找出改善出现状况的方式方法,而是随之发展。同时由于部分语文教师不善于自我反思,很难准确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进行自我提升,这导致语文教学质量较低。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改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反思等方面着手,从而推进初中语文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制定长远有效的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对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有着重大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兴趣爱好及素质缺陷制定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过去学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避免本学期出现同样的问题,使学生在每一个学期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扩充知识量,明确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目标。

2.转换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对许多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束缚。而作为教师,应该发现问题同时转换教学模式,通过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角色性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及高科技产品与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拉近师生关系。通过以上努力,除了可以使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外,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提升。

3.持续教师的教学反思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更多地是无聊,不想听。是学生的责任还是教师的责任?无疑是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和枯燥。而提高教学课堂效率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化,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进行变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现如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没有或是很少读书、写作,也很少去参与一些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或是一些室外扩展活动。因此,进行教师的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

4.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语文教学是一门向学生渗透文学素养的学科。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学底蕴,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做到扎扎实实读书、写作,提高文学底蕴。语文教师还要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文化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熟悉掌握其操作技巧,学习更多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呈现出一个有学识素质、有文化底蕴、有智慧、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形象。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9)

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它不仅要求课堂效率最大化,更要求效益最优化。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进而在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促

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而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指知识目标,还包括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割裂三者的教学目标都不能很好地发挥语文的价值,都不能促使学生得到健全的发展。

如:教学《竹影》时,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

知识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能力目标: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明确的目标也会让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更具针对性,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二、做好导入工作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它是一节课的开端,也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环节。所以,教师要重视该环节的设计,要立足于语文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语文课堂,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课堂中,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跪羊图》,并引导学生思考歌词,如:多少浮云游子梦;奔波前程远乡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多少风霜的累积;双亲容颜已渐老;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为人子女;饮水要思源;圆满生命……让学生在聆听和思考中感受父母的爱,进而使学生回忆父母的爱,去用心体会父母的那份无私。之后,顺势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去感悟,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下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选择了创设问题情境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②作者进山访友都拜访了哪些朋友?③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了鉴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学生也会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的主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及时进行反思

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缺点等进行的教学思考。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认为一节课40分钟结束之后,这节课也就会随之而结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没有反思的课堂只会出现教师经常抱怨的“为什么反复讲过的还是错”“为什么上次对了这次错了”等现象。所以,不仅教师要学会反思,学生也要学会反思,要反思每节课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反思出错问题的原因等等。因此,师生都要注重反思环节,都要在反思中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完善,最终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的推进,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对提高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10)

新课标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把握正确方向,实行有效教学,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效果。

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在英语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是否注重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中,受考试这只无形手的影响,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以考取高分为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沟通交往能力,造成了只会考试,而无交往能力的哑巴英语。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新课标英语教学的实施者,应向学生明确:学英语的目的并非只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语言技能,多掌握一门语言,也就多了一种交流的工具,一种认识事物、认知世界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一些直接交流的机会,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创造情景剧,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英语,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维,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把课文中所学词汇加入到会话中,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长期坚持下来,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二、是否注重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中,大多采用“灌输式讲解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法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懒惰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当前英语教学中,摈弃这种传统教法,以学生为主题,采用积极引导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学习及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在长期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1、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长期目标与短期安排相结合,坚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打好语音基础,这样在遇到生词的时候,可以自己查阅字典,读准发音,学习新词汇。

3、每天坚持听录音,并积极地模仿标准的英美人发音,加强听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它,既锻炼了客服困难的意志,也提高了自身学习的能力。

5、英语学习具有遗忘快的特点,要温故而知新。

三、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助于反思及调整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评价通常采用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即时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改变进行评价,通常为口头评价,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阶段评价则是在完成某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后,对学生进行的测试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以测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策略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发展与完善。

实现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及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反思,坚持反思,我们一定会在反思中获得突破,总结经验与规律,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引用文献:

[1]雷雪琴.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反思的浅滩[G].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篇(11)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前提;构建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教师应当充分领会新课改的内涵以及当前时代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将重点难点以及学生不懂的地方放在课堂上解决,确保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一、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基本前提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构建

只有构建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才能够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新课标进行深入解读,增强对其内涵的理解,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创新意识融入语文课堂的构建中去。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使教育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将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也是新课改下的教育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创新教育理念,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构建

新时期、新课标,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语文教学,变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被动式接受教学成为新课标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在语文课堂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时,要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为根本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挖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潜力,使学生感到学语文其乐无穷,乐在其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语文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中学语文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语文课堂的学习、探究。这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农村学校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措施

笔者通过学习教研材料,钻研教材,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等方式,总结出以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的基本措施。

(一)课堂设计高效化途径

1.研究教材,清楚目标,教学流程设计高效化

教师应当依据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教学目标与规划的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原则,并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规划,以实现高效课堂的全面构建。

2.课堂教学设计导入高效化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依照新课改的标准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以及题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比较常见的有故事叙述法、悬疑解答法等,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大前提。

3.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重难点突破高效化

由于语文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多样,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深入讲解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要寻找到合理的切入口,分清教学中的主次关系,从而做到对重点内容的重点讲解,以免出现主次不分的现象。

4.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高效化

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改变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应当将作者介绍、文章背景分析、文章中心思想总结等教学内容程序化,而是要使其与当前的新课改要求相结合,制定创新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师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1.教师诱导互帮互助策略

所谓帮助,就是服眨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同时,还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2.教师平等互爱赞赏策略

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教师巧设创景设疑策略

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具有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4.教师评价指导策略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同时,发展性评价更多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与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并提出补救的措施。因此,发展性评价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师在反馈调控策略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课堂中的调控,不一定都是对“问题生”的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察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再次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控。

6.教师改进反思总结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于问题,要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问题。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其一,农村教师必须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其二,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语文知识,在文化修养上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必须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基本教育规律和运用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将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树立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其三,农村教师要具备吸收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表现出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结束语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以考试为主的社会大氛围下,在农村教育资源极稀少的现状下,进行中学语文高校课堂的构建,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教学工程。这就要求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具备渊博的语文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学知识理论,具备驾驭课堂的基本功,对新式教育理念与课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总之,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制定有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的教学教育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农村中小W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