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教学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2-07-31 16:16:34

高校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篇(1)

1.强调“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崇尚差异性、偶然性以及文化多元主义,认为教育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到暗示,不是从普遍的、一般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标准中得到暗示,它不是寻求把教育上的所有东西都变得具有同一性,而是强调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它寻求各种“不同的声音”,而不是现代主义下的一种“权威的声音”。因此,在教育目标、教育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教育组织结构、课程、教育方法等方面会具有一种与以前迥然不同的性质。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启发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丰富性、独特性,使以往追求同一、关注同一的学生观转变为着手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尊重个性的新型学生观。后现代主义的这一思想值得高校学生工作者吸取。

2.重视“自主性、创造性”

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重视实践过程中成员的自主性、创造性,重视分权并通过分权化过程实现权力的生产和扩大,把教育组织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于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观主张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想象,引导他们主动地批判分析与自行建构,因而,日常教育中所提供的内容、教育与引导素材与背景要具有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的特点,以促进探究式的、自组织性的教育管理的氛围与机制形成。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描绘了在教育管理中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中意义、精神、经验、观念、能力的生成过程,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而不是终极真理。

3.促进教育管理的“正义和平等”

后现代主义宣告了以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科学神话的破灭。教育组织的目的是实现正义和平等,以便教育组织中每个人获得自由和解放,并发挥主体性。教育组织不是自然的而是人造的;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效率而是保证教育的正义和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教育管理知识不是实证的而是情景和价值的;组织中的权力不是固定的而是生产的,其生产性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参与和分解。鼓励在教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与协商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教师权威与单向的灌输方式。

4.倡导教育管理方法的“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更重视用民主对话、合理授权、文本解构、意义重建、非线性变革等交往方式解决所面临的教育管理问题。它所倡导的教育管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多样化,不是对抗的而是对话的。对话的基础是理解,通过这样的理解过程,在教育管理实施中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与充分信任。这种教育管理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工具化的操纵、控制式的实施过程与机制,使学生作为参与的主体投入到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中去,从而实现多种视角的碰撞、多种视界的融合。同时,在对话中,通过语言进行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活动获得师生间的互相包容、互相信任、共同参与、共同设计,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之间的坦诚交流,有利于共同营造积极的校园精神氛围和文化情境。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对后现代主义的借鉴

1.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传统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倾向于英才教育,不太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学生按照统一的步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格行动,无视学生的能力。后现代主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遵循差异性管理的原则,把学生看做是发展中的个体并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在于适合社会需要过程中,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掘学生的潜能。另外,后现代主义强调从遗传基因的差异性角度管理,重视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可能表现出的不同方面,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把个体当做学校服务的具体对象。差异性管理认为个体间的差异可以成为优势,这为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一种可观的资源。这种差异性管理原则对现代教育管理中的同一性、标准化提出了质疑和反思,对于教育管理理念的嬗变是一种触动。

2.构建新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后现代主义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多元性、平等性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丰富性、多元性、立体性因此而凸现出来。强调学生工作教育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天生独特的个性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把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重要的目标去探寻追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竞争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规划人生,提倡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法、实验法、实践法等。按照后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教育管理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或教室,而是包括各种资源的广阔天地,应通过多种举措营造有助于学生成才成长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为各种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管理的过程不是预设、以结论为中心的,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探索式的过程;教育管理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认知的,而是知情意行的整合目标。它打破传统的机械的、僵硬的管理范式,促进教育组织改进,实现教育的正义和平等。

3.推崇新型的教育管理师生关系

高校教学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118-02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既要遵从一般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独辟蹊径发展自身教育教学特色。要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调控和指导,完成“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管理是各级各类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也不例外。教学管理是否科学,是否反映教育规律,不仅影响到一个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影响到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单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高职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探析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尤为重要。

所谓教学管理科学化,就是为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观念、意识的转变,增强管理行为、创新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形成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新局面。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引导人类一切活动的先导,在教育教学中也不能忽略观念的引导作用,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只有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去开展工作,才能渐渐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这种好的风气也会不断影响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逐渐形成一个好的循环系统。在今天,我们提观念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从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形成的。运用这种管理理念来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还需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这种提高和完善对提高高等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潜能。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就必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其自身规划的发展目标,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和创造,要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专业学科学生的发展需求,突出关爱,争取做到全方位育人,把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总目标和生命线,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顺人情和人意,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其二,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必须做到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想办法,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使方法成为激励学生向前的动力,而不是成为约束力,达到以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把管理方案的制定、教学课程的设置、学籍管理、考试等都看作为学生服务的平台,在做到让学生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同时要专业技能突出。

其三,在学校的管理中,教师不是惟一的教学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与到教学管理中,这样既能建立师生之间互动的渠道,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很多帮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管理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反馈系统,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切合学生实际。

其四,实现教师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互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创意者,同时还要担负教学管理的相应工作,确切地说教师应该是管理者与教育者的二合一,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活动朝着更加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

其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新时期的教师更应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当中,这不等同于让每个教师都把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当作核心工作来抓,而是让教师通过参与教学管理来不断地完善学校管理细则和方法,帮助学校管理者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改革和创新,使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其七,建设良好的教育教学大环境,用美的环境塑造人。这种环境应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工作环境,一种是学习环境。首先,要为管理者和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校园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好的环境可以催人振奋,使人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其次,要为教育管理者和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在人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管理者应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常规管理工作来抓,定期协调相关部门排除周边不和谐因素,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高校教学管理篇(3)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学校的各个管理领域。高校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教学改革以及承接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工作的发展需求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十分有必要去探究教学信息管理的问题,并对现行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一、教学信息的特征

1、教学信息的内容具有特定性。以上我们也谈及了教学信息的概念,就是指广大师生经由各种渠道对与教学工作相关的问题、建议、教学改革思路以及教学现状的收集或是向上级领导反映的活动。其具体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后勤等等的信息。

2、作为信息,其传递方式势必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会议、文件、听课、领导谈话、校园广播等,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像电视、摄像、录音一类的现代化方式也出现在教学信息传递的过程当中。

3、教学信息的价值具有时效性。因为我们都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教学信息是在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及时的抓住好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和利用。否则很多信息也就失去了价值。

4、对于教学信息我们要有选择的利用。我们所获取的教学信息是十分复杂的,它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在更好的利用它之前,对其进行主观的评鉴和筛选,从而使有用的信息为我们所用。

5、教学信息的范围具有可扩散性。我们不应该自私的把有用的教学信息私藏起来,而是讲给别人去听去用,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扩散的范围越广,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二、教学信息的作用

现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作为当今时代一种重要的资源,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在高校中也是同样如此。以下介绍一下教学信息种种作用:

1、教学决策的依据。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对各学科或是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和改革进行策划。以国家教育局的相关政策和社会需求作为依据,对相关教学信息进行采集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结构和模式,最后得出正确的要求和计划进而予以实行。

2、组织和控制的主要手段。教学管理的过程简单说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管理者通过信息输入、输出和反馈对被管理者进行组织和控制工作,从中体现出信息在对于二者的连接上的重大作用。所以说信息的传输在教学管理上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3、沟通联系的介质。我们可以把教学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想这个系统能在管理中正常运行并把它的作用最大化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媒介。为了使得这个系统的正常进行,我们需要对信息做收集、传递和反馈工作,让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明确一致,吸收和借鉴来自社会、学校和师生等各界的信息资源,更好的搞好高校的教学管理。

三、如何科学的对教学信息进行管理

要进行有效的教学信息管理需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随着各大高校条件的不断变好,更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健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教学服务质量。建立的管理系统应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密切为教学活动所服务和联系。在建立系统后,要划分层次结构,建立各级管理部门,从而更好、更清晰的实施管理工作,更能展现出建立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2、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于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只有有了完善的制度,各部门才能有法可依,各组织和成员才能任务和职责所在,保证信息管理的顺畅性,保证系统按照正常的秩序完成运转。

3、实行现代化的教学信息管理方式。首先要树立现代化管理的态度。管理人员要增加自身素质的培养,扩大信息的储备量,增加自己的涉及面,投入到现代化的学习当中,摒弃传统理念中不好的地方,利用现代化管理的优势,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其次是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考核。要开设专业知识的讲座等,让管理人员能够学习并掌握教学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够做到对信息进行正确、快速的科学的识别和筛选。最后要真正实现对教学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目前,教学信息的种类繁多并且所要解决的信息量比较大,这使得传统管理手段显得很吃力。通过使用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对教学信息进行处理,速度更快、准确率也更高。对于传统管理手段,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并结合现代网络技术为高校教学信息管理更好的服务。

四、结论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同样是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步伐,我们应该做到快速、有效的处理教学信息,保证教学信息管理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已变得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王鹏,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王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长萍.关于高枝教学信息员管理建设的思考.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

[2]陆静.浅谈高校学生教学信息管理建设.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08(3).

高校教学管理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教学管理人员把教学管理当成行政管理来看待,只是简单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而对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评估机制、人才培养计划等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实施。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还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管”,却没有发挥“理”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大师生参与教和学的热情,导致了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性化

制度建设是保障,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和保证学生的日常学习,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很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升级过来的,因此,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很多也是沿用中专学校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就造成了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合适,降低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效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专和高职院校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因此,教学管理制度不能盲目进行模仿,必须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二级或三级管理体制,学校和教务处同属一级管理,下面分设各系、部教学办公室,再往下设置教务办公室直接对教师进行管理。许多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规范校院与系部、系部与教研室之间关系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除事务性、规范化的内容外,很多是学术性的事务,如专业设置、课程方案、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等,需要有相关理论的指导,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学术性和相对明确的自律性。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和人性管理,阻碍了教学改革的进行。例如,高职院校规定教师教学工作量,并将此作为津贴发放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很多工作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只将课时量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

二、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首先需要更新教学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要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及时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学校自身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学习其他学校的相关理念来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保障,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应当体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和教学规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明确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管理重点。学校层面由教务处统筹管理,重点是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学院层次要充分发挥系部和教研室的作用,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二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务管理机制。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需要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来实施。要建立一种民主机制,让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能通过各种民主形式充分发表意见,主动参与到教学制度的完善创新中来;三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把必备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同时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教学新形势,相应地改变不合理的旧制度,建立与时俱进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新制度并保证制度的落实。此外,完善与创新教务思想观念。教学管理中要以师生为本,把他们当做主体,树立其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合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

一是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比如说:利用视频技术、监控技术等对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活动进行管理,提升教学管理能力;二是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把学生与教师的相关信息等进行汇总,进而更加方便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查询工作,并从中找出规律,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基础资料。

(四)实行弹性学制

面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况,院校应当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有利于实现现代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进弹性学制,以一种创新管理模式进行,通过教学管理创新改革的实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五)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中的很多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主要是由于这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不愿意再进行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低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的引进高级的管理人才,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在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引进先进的人才,施行弹性学制,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管理篇(5)

尽管如此,高校教学档案对学校的发展却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学档案在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发挥的基础和依据作用,它能帮助教学、科研人员利用知识成果,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状态的记载,其中记录着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反映着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对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教学档案还可供院校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二、高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重大,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教学管理活动和教学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主要包括:上级机关下达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定、规定、规章制度、校长有关教学工作的批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的报告及上级批复;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及有关材料;各专业教学计划,重点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学年教学运行计划,任课教师名单及职称;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践环节指导书;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考核、课程安排进度表、考试试题、试题分析、优秀教学设计与教案等;教师培训的计划、进修成绩单、鉴定表等;教务处会议记录:召开的重要会议记录、文件材料;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各种统计表;各种教学工作简报;有关专业设置、调整、撤销、合并、更改名称的报告及上级批复;教学评估和各类教学情况调查材料;学校承担高等学校统编教材规划、上报推荐教材情况材料、学校召开的教材编审、编写会议纪要;校级一等以上教学、教材优秀奖,教学改革、建设成果奖评审材料及名单等;各类市级以上组织的竞赛通知、规则、赛题及获奖奖杯、奖状等;对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拍摄的有价值的照片、录像带以及制作的光盘等。

三、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高校档案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问题日渐突出,给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2.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发展的基础之一——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3.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档案室门口“安全重地,严禁入内”的牌子让人望而却步,教学档案也被误认为是与其它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样保密性极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将大大改善其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5.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到年度归档立卷时敷衍了事,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要由学校分管的校长负责组织,由校档案室具体牵头草拟制订,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主要的工作制度应当包括:档案的编目分类制度,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档案的存储借阅制度,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奖励制度等。

2.提高全员档案意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高校各项工作和改革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教学档案工作重点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开发、挖掘,及时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

3.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高校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方便迅速地检查和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4.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为此,须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同时,应引进高层次计算机专业及档案专业的人才。

总之,在信息被普遍重视的今天,做好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和开发利用工作十分重要。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研究人员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更需要学校其它部门大力配合。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高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档案归档范围档案意识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强春晓.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现代化管理对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07).

[2]赵彦昌,刘柳.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2007,(1).

[3]高校档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王玉华,中国高等教育网,2007,(03).

[4]王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9).

[5]赵黎英.高校教学档案作用及管理策略散议.2007,05.

高校教学管理篇(6)

2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启示

高校教学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7日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计算机软件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和,全方位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对教学的参考、指导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档案具有来源渠道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教学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指示、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和会议记录等。

2、学生类。主要包括学籍材料、学籍变动材料、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教学实习、实习基地、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材料。

4、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类。包括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学校和实验室论证、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

5、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习题集、实验报告和实习指导书等。

6、招生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材料、新生录取材料、报到生的比例、年度招生的总结材料等。

7、制度建设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

近年来,新的教育理念使高等院校在学科领域建设、办学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色。作为高校中心工作的教学环节,也随着教学形式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趋于复杂化。这就使教学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这就给高校教学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2、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方面,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方面,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3、档案信息开发不足,档案管理效率不高。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教学档案被误认为是与其他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样保密性极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尽管高校加大了管理改革力度,但档案管理还未能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4、教学档案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各部门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教学档案管理基本上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到年度归档立卷时敷衍了事,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

三、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规范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高校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确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使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通过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以规范教学档案工作行为,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

2、提高全员档案意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高校各项工作和改革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教学档案工作重点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开发、挖掘,及时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

3、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高校电子教学档案的管理。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高校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其次要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方便迅速地检查和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4、重视培养,加快教学档案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为此,应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同时,应引进高层次计算机专业及档案专业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强春晓.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现代化管理对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7.

高校教学管理篇(8)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人的因素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人———大学生,而高等教育的实施者也是人———教学管理者、教学组织者。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真正“以人为中心”,使教学管理活动从学生及教师的客观需要出发,做到“理解人、尊重人”。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当前各大高校并没有意识到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事实,在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学科体系的构建上,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之下,致使教学管理体系、课程构建体系及教育实施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都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生产的实际需求,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严重脱离社会需要,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学管理者在工作中还表现出“人性化缺失”的现象:首先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死板,不能灵活变通,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表现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相对死板,高校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尽管有些高校已经开始实施选修课,但也只是停留在一些不重要的学科上,学生选课的目的也相对单纯,一味追求学分。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必须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再次,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计划性、规范性过于强烈,统一性要求较强,往往计划有余、灵活不足况,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这种情形下的教育教学管理者具有绝对权威,直接造成被管理者的主动性不足,固定模式也会直接影响甚至禁锢教师的思维,进而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不利于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发展;最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方式也相对传统、死板,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利用不足。此外,高校学科设置过于注重理论,对学生操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与社会的迅速发展背道而驰。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高校教学管理更新的前提。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从高校直属领导到教育教学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再到具体实施者,都应充分考虑社会和人的需要。高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都依靠这些人最基本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因为人不仅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各种措施、手段的运用,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达到协调互通,促进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因此,“以人为本”将成为现代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1.“因人而异”优化教育教学管理。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对象主要涵盖各学院教学组织实施者、教师及学生。因此,应充分尊重各个学院的实际情况,“因院而制”甚至“无为而治”,充分发挥各学院的主动性,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划体系,还要充分尊重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高等教育教学应该“因人而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知识本位、能力培养及人格塑造齐头并进的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必须“以人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优化学科设置,丰富教学内容。2.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激励制度。现代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人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管人理事、用人成事,借助他人的力量。[3]因此,对于高校来讲,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监督人,以制度激励人,让人能干要比本人能干更为重要。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制度与人的差异性,必须对管理的对象———人有基本的认识。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制度化管理更容易实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因为个体差异客观存在。管理者要有效地管理好员工,就应充分考虑个体特征,承认个体差异,激发个体潜能,使每个人都有所擅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也应该充分考虑管理工作及职工的特征,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并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内部竞争机制,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不断更新理念,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3.“以人为本”优化高校学科建设。当前,高校数量激增,以及严峻的招生、就业形式,促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更新理念,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不仅要教育人、培养人,还要更好地教会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当前我国高校教育首先要合理定位,突出自主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将极大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对高校而言,这种特色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合理的学科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高校只有抓住生存发展的根本,合理定位,适时改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及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都体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些都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实现。因此,对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认真地贯彻执行,才能使高校健康和谐地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作为核心来合理地安排、优化各项工作,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旨在通过合理的机制来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的综合能力提升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使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也使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者:王艳琴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高校教学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78-01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计算机软件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和,全方位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对教学的参考、指导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档案的作用

建立教学档案,其作用不仅是为了保存和管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为宏观的教学决策、微观的教学管理及教学科研服务,而且是为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1.1教学档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与教学档案息息相关。有完整的教学档案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并加以完善和提高,为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分析,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1.2教学档案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素材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好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教师教得轻松,还能使学生学得愉快。通过查阅历年教学档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理想的教学方法。

1.3教学档案为加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度,教学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教学档案。通过对教学档案中有关内容的分析、总结、预测,从宏观上可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更好地安排师资,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特别是根据师生的奖惩材料、思想汇报材料等,可以适时调整对师生的思想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与学。

1.4教学档案为编写校史和教育名人传记提供素材

任何一部校史都是该校教与学的发展史,校史既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成绩,也反映了该校科研能力和发展过程,而教学档案则是编写校史的第一手史料。

1.5教学档案使用方便

教学档案分类清楚、明确每一个分类都装在各自的分类档案盒中,档案盒内附有该盒档案资料的登记表,需要查阅档案时只需打开所需的档案分类盒,查看登记表就可以找到所需资料,方便了教师查阅。

2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高校档案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问题日渐突出,给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2.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2.2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

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发展的基础之――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2.3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档案室门口“安全重地,严禁入内”的牌子让人望而却步,教学档案也被误认为是与其它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样保密性极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2.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将大大改善其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2.5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

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到年度归档立卷时敷衍了事,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

3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于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高等学校要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使档案工作能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要把各种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列入学校各部、系的岗位责任制,纳入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逐步做到“四同步”。加强有关档案工作的宣传,使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支持档案部门作好工作。

3.2遵循“三纳入”、“四同步”的基本原则

即纳入教学计划、规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检查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评审、鉴定教学质量、教材、毕业论文、优秀教学成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生就业,上报评审材料、教师考核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

3.3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高校各项工作和改革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教学档案工作重点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开发、挖掘,及时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

3.4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高校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方便迅速地检查和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3.5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

高校教学管理篇(1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相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具有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高层次地位。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的主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育方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科学管理方法与技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服务、参谋和创新等具体管理职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技能教育。它既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专业教育,也不同于技工学校的技工教育,而是融普通高等教育与技能、技工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其具体特点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以培养实用人才为根本目的;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就业前景好、社会有需求的才办;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按学科要求而按职业能力来确定;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实训比例较大,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注重与企业结合,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制度。

高职教育的管理必须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并反映高职教育特点的要求,其内容和特点应当包括:教学管理的目标——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学管理的重点——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教学管理的要点——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正确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科学原则。

一、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理论阐述

教学管理制度是指学校管理过程中制定的教学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一定的法治效应和约束力。它是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强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更是其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务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优化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由高职教学自身的独特性决定的,而实践教学改革更是高职院校教改的关键一环。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

1.教学管理中的官本位倾向

伴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作为管理活动形式之一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同样经历了经验型管理、行政型管理和科学型管理三个主要阶段。理论上,在当代管理理论的影响下,高校应该采用科学型管理,但事实上在实践过程中经验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倾向依然存在,有些学校还很严重。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过程教师参与程度不高、教学管理方法过分强调统一性、重视控制监督而轻视激励作用、重视行政管理而轻视学术管理等多个方面。各级领导们对“行政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远远大于对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所投入的兴趣。在学校的人事调动、调资晋级以及与财务收支有关联的如基建、物品购置、招生及收费等工作上更有兴趣。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观念陈旧落后

管理观念支配着管理主体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决定着管理质量的高低,从而会加速或延缓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观念随管理理论的发展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凸现,并被管理者所认可和接受。 转贴于

但是,教学管理由于长期受经验管理和行政管理观念的影响,高校管理者“教师主体”的管理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没有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尚未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主导地位上,使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同前,关于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存在以教学工作量为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的唯一依据而忽视教学质量等问题。关于教师参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中很少体现。由于教学质量评估不科学,实际评估效果很不理想。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靠教师,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措施,在学校的政策和奖励制度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至少是体现的力度不大,有的管理制度反而成了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障碍。

三、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

1.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革管理方法即要改变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管理。通过为全体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工作,使教师得到成功的体验,转变消极自卑的自我概念,改变被动接受的行为方式,能将学校管理的要求内化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自我开发内在潜能,保证自身主动、全面发展,并促进全体大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管理队伍也应具备一定的学历,不仅要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懂得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还要随时接受新事物。

2.深入贯彻实施新一轮教学改革方案。

按照国家示范性专业、精品专业、特色专业、一般性专业四个层次,加快专业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特色显著的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质性地推进校内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效能,依托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和课程质量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标准,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单元模块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评价为—体的教学体系。

高校教学管理篇(11)

目前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还不够新颖,部分教师仍然拘于传统的、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导致其教学过程中思想保守、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同时体育实践能力较差,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降低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1.2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对体育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校总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学管理部的教学计划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体育教育管理的位置摆得不够端正,从而导致体育教学部门的教学计划缺乏学校总教务处的指导和管理,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再有就是体育教学部门自身的原因,体育教师往往把体育教学管理作为重点,忽略了教学管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教学评价系统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指标,从而造成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发现不了问题,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进而影响整个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2.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的措施

2.1转变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观念

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当学会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和学习新时期下新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同时要勤于思考,善于吸取国内外的先进体育教学管理思想和教学方法,并且敢于创新和实践,形成适应自身实际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适应本校本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综合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项体育运动项目或专业体育技术,应该更加包括体育教学管理的行政服务能力,将体育实践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融为一体,引导其他体育教学工作者增强自身教学管理实力,努力钻研业务,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2教学管理部门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处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校教务处总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学校整体的实际教学状况和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制定出能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水平的体育教学计划,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力度,结合自身体育课堂中学生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整体综合水平。另外,学校教务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设立相关的教学评价指标,及时发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多采纳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积极有效的寻找问题的解决措施,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效率,增强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综合素质。

2.3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

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监控,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地进行,维持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其中,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应当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教师组成,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环节进行监督、评价和及时的指导、修正。同时设立学生课后评价制度,学生是教学课堂的第一接触者和受益者,他们的意见能够及时、有效地反应出体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后动态,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