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绿色化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9 07:34:39

绿色化管理

绿色化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9004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城市人口增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逐渐将城市置于人与自然矛盾对立的处境。空气污染、热岛效应、噪光污染等各种“城市综合症”使城市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城市中的不和谐因素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城市绿地面积大范围增长,市政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园林绿化产业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巨大的生态效益。尽管如此,片面追求视觉形象、突出观赏性与艺术性、违背自然规律拆墙透绿、填湖造园、逆境移植等现象不但不能使园林绿化产业发挥其保护环境的作用,反而会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生态破坏。作为人类生存的栖息地,城市环境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日益严重的今天,旨在寻求一种途径建造一种绿色城市,使城市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研究背景介绍

2.1 绿色管理概念与内容

绿色管理译自英文Green Management。1990年,德国学者瓦德玛尔•霍普分贝克出版《绿色管理革命》一书,是较早正式使用绿色管理一词的著作。绿色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主张将生态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依据世界先进企业的运作经验,绿色管理可用5R概括,即研究(Research)、减消(Reduce)、循环(Recycle)、再开发(Rediscover)、保护(Rescue)。研究是指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决策与研发运作之中;减消是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减少或消除生产流通过程中废物的排放;循环是指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再开发是指开发普通商品为绿色产品;保护则是指积极参与社会环境整治,树立绿色形象。

2.2 园林绿化产业分析

国务院于1992年将城市园林绿化列为重点支持产业,指出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产业有其独特的产业特性。

2.2.1 园林绿化产业是绿色产业

除第一产业的农林业外,第二产业的加工业、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园林绿化产业则不同。园林绿化产业本身就是一项绿色产业,其发展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和正环境保护效益。园林绿化产业所种植的花卉产品、林木产品、草皮产品等对城市废气的吸收与环境的净化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植物发挥着独特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

2.2.2 园林绿化产业是房地产业的附属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着力推行住宅商品化,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园林绿化产业是房地产业的附属品,伴随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产业也可以因此经久不衰。即使房地产市场达到饱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道路的建设也是园林绿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因此,绿化园林产业发展前景乐观,结合其独有的生态效益,其发展壮大必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2.2.3 园林绿化产业是以人为本的民本产业

市政广场公园、小区绿化带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好去处。绿化苗木花卉的栽植可以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增加空气湿度,增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美化生活环境,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城市公园广场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是以人为本的民本产业。

园林绿化产业处在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的核心(图1),是联系自然生态、经济发展、人文进步的重要纽带。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改善自然生态环境,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 绿色管理思想在园林绿化产业中的运用

绿色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城市园林绿化旨在建设一种绿色城市,为城市增添更多绿色要素,使城市“绿意盎然”,运用于园林绿化产业中的指导思想有两点,即减轻城市污染、改善城市小气候,以促进园林绿化植物发挥更大的生态与环境效益;合理利用园林绿化资源,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与浪费。

3.1 园林绿化设计规划中的绿色管理

3.1.1 绿色设计理念

坚持绿色设计理念,追求简约设计。早在20 世纪初,欧美地区就产生了一种完全模仿自然状态植物群落建造的生态园林。美国城市公共绿地因地制宜,减少大体积的园林建筑小品,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简朴大方,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坚持绿色设计理念,追求自然生态,要求设计师坚持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特征的基础进行设计,反对为了设计图纸而盲目地改变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在铺装材料的设计上减少硬质铺装比例,少用高档材质,多用透气透水的环保型材料;在灯饰的设计上少用昂贵灯具,多用节能型灯具,如草坪灯。

3.1.2 苗木树种的选择

许多设计师在进行图纸绘制时,重硬质设计和平面构图,轻绿化苗木的选择。多数设计师都是先勾勒全貌,后根据色彩搭配与美观度选择苗木添置入内。绿色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园林绿化设计应讲究植物的生态效益,根据的苗木的性质特征设计图纸,使被选苗木符合资源的最优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

(1)选择乡土植物。许多城市园林建设一味追求观赏性,采用外来罕见的奇花异木,以展现园林的“高贵”。乡土植物在本地区种植范围大,选用这些苗木可以节约种植异地苗木的时间成本、养护成本与运输成本。此外,乡土苗木对当地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成活率高,能更好的参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更利于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选择抗污性强的树种。抗污性强的树种指可以吸收城市大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二氧化硫、臭氧等),对各种空气化学污染物抗性比较强的苗木树种。这些植物因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对空气起到很强的净化作用。它们有的吸尘作用较强,有的能够起到消除城市道路交通噪音的作用,有的则释放挥发性物质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选择耐旱植物。减少耗水量大而叶面积系数小的草坪,倡导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形式的立体绿化,也是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增加空气湿度,推动绿化园林植物发挥更大的环境与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

3.2 园林绿化施工建设中的绿色管理

3.2.1 实施成本管理

坚持绿色管理,必须进行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严格按照设计图与现场情况制定总额控制,确定开支范围。总额包括劳动定额、工时定额与预算定额,在制定预算时要根据设计图对施工需要的各种材料进行估计。养成成本管理意识。主管人员在下达任务的同时就应该将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理念传递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每道工序。

3.2.2 现场管理

坚持绿色管理,倡导施工现场管理。根据现有绿化工程的特点及现场条件进行安排,合理利用各项人力和物力资源。制定施工标准与规范,帮助绿化工作者进行有规律施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管理理念的教育,引导施工人员自觉节约各种资源,杜绝偷工减料。节省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如就地取材,以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与浪费。

3.2.3 合理利用资源

绿色管理要求园林绿化企业施工合理利用各种物质资源,达到低材高用,粗材精用,精材巧用。苗木成本在绿化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选择质优价廉的苗木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关键。购买苗木应货比三家,同时坚持就近原则,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对于园林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以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耗损;坚持措施得当的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对园林设备的调配进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3.3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的绿色管理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指植被、绿地等植物以及园林景观的养护与管理,是整个园林绿化工程中经常性的活动,在整个园林绿化系统中占用时间最长。高水平的养护管理是园林景观发挥环境效益的关键。园林绿化养护要用大量的水资源,坚持绿色管理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主要涉及到使用什么水、怎么使用水、开发利用节水绿化技术与减少水资源的消耗4个方面。

(1)园林绿化用水同城市生活用水不同,对水质没有太大的要求。因此,推广使用中水,进行雨水拦蓄、收集与回收,既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2)就如何使用水而言,一方面要坚持区别对待,按照植物的树龄进行浇灌,幼苗需水量小,只需适当浇灌,较大植物需水量大,需大量浇灌;选择最佳浇水时间,早上较之正午浇水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选择合理的喷灌方式,滴灌系统和微灌系统出水量少,水压也较低,可以使水喷洒到精确的地区。

(3)在养护中推广使用节水型绿化技术。减少铺装面积,采用透水透气型铺装材料,选用地膜覆盖等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3.4 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的绿色管理

随着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色废弃物的数量日益增加,倘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且还可能造成各种污染,进而影响居民的人身健康和生态城市建设。正确有效的处理园林绿色废弃物,可以有效的减少垃圾处理成本,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

3.4.1 坚持环保原则

传统的卫生填埋或焚烧不仅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增加城市垃圾,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违背绿色管理的思想。大量研究证明园林废弃物直接覆盖或堆肥后土地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填埋场的面积、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场所,还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城市粉尘飞扬等功能,而且还能美化城市绿化景观,减少城市水分消耗。园林废弃物堆肥处理成本低,能减少废弃物的收集与运输费用,有效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3.4.2 坚持循环原理

循环原理运用在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上就表现在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再加工与处理上。园林废弃物不经加工处理就可以直接进行循环利用,如铺路剩余的石块可以用来铺地,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可以用来做假山石,石块、枯木可以用来做装饰座椅;其他园林绿化废弃物则可以经过再加工与处理成为各种肥料,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3.5 园林绿化产业的绿色管理分析图

绿色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范式,其目的在于保护环境,方法是节约与循环;园林绿化产业的作用是美化环境。在园林绿化产业发展中,为了保障其环境效益的发挥就要求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做到节约与循环利用。可见,绿色管理与园林绿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图2)。绿色管理的内容包括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处置,运用到园林绿化产业中就表现在园林绿化设计的合理配置、节约型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环节。

绿色管理讲求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减省”,也要将正确的资源放到正确的地方。在绿色管理中,闲置也是一种浪费,用的不恰当更是浪费中的浪费。将绿色管理思想运用在园林绿化产业的主要方法就是合理利用各种园林资源,使这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资源的使用贯穿整个园林绿化产业的全过程(表1)。

4 结论

绿色管理的目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园林绿化产业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和谐,可见两者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将绿色管理思想运用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倡导节俭,以最少的资源与能源投入实现园林绿化产业最大的产出,将有力的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改善居民身心健康,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栖息地。

参考文献:

[1] Douglas B,Johnson.Green businesses:perspectives from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thics[J].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1998(4):66~76.

[2] Sharma S.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spredictors of corporate choice of environmental strategy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4):681~697.

[3] Del J,Brio A.Environmental managers and departments as driving forces of TQEM in Spanish industrial compani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2001,18(5):495~511.

[4] 胡春才.新世纪跨国公司的竞争焦点:绿色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1,19(3):28~32.

[5] 孙宝连,闫秀霞.企业全面绿色管理体系构建与战略优势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26):41~44.

[6] 孙向丽,张启翔,王 银.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广西园艺,2006(17):16~18.

[7] 王 怡.浅谈绿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0):175~176.

[8] 马雪明,鲍金艳.节约型园林在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5):138.

[9] 吕子文,方海兰,黄彩娣.美国园林废弃物的处置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7(8):90~94.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Management in Landscape Industry

Zhang Haijiao

绿色化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6)06―0027―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经济席卷全球,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思想与生产方式。企业绿色文化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新理念和新领域。企业绿色文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从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以绿色理念为文化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以绿色消费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绿色制度和策略,满足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绿色需求,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的统一。

企业绿色文化的管理体系包括三个层面:精神层、行为层、形象层。精神层包括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价值理念,在整个企业绿色文化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部位;行为层包括企业制度及员工行为等一系列内容,在整个企业绿色文化管理体系中处于中介部位,它在精神层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形象层包括企业家、员工、环境、标志、产品广告及包装等一系列形象设计,在整个企业绿色文化管理体系中处于表层部位。

一、确立企业绿色精神文化

企业绿色精神文化在企业绿色文化管理系统中处于灵魂和核心的位置。从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看来,在企业绿色精神文化建设这一子系统中,确立企业绿色价值观、企业绿色精神、企业绿色目标、企业绿色经营哲学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1.企业绿色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企业人格化的产物。企业绿色价值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确立企业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进化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无论是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绿色企业发展规律来看,生态自然观都是企业在绿色文明时代到来时必然选择的一种优秀的价值观。同时,可持续发展观是企业与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科学的价值观。(2)确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生态科技观。生态科技观主张科技的运用不仅要从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完善和健康出发,注重人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要求科技运用与生态环境相容。对在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既要进行科学和技术上的分析与理解,又要进行价值和意义上的判断和评价,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自身包含的人文意蕴和科学技术合理运用的道德价值。(3)确立生存境界的自我完善与对环境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的生态实践观。生态实践观主张积极参与变革人类生产技术方式和生产工艺的实践,努力改变不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主动投身于保护物种、保护环境的各种绿色运动,切实促进回归自然目标的逐步实现。

2.企业绿色精神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表达,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精神的形成,依赖于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认同、认识认同和动作协同。在一个企业里,建立一种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并将其深植于每个员工的头脑中,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共识,成为每个员工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这是企业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前提条件和实践基础。企业绿色精神应该突出企业绿色环保精神、绿色健康精神、绿色发展精神。

3.企业绿色目标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企业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般性生产目标、经营目标、利润目标等单项多层次目标,而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企业最高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是全体员工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只有确立了最高目标,才能够确立整个的目标体系。企业绿色目标应该有:生产安全、健康的绿色消费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攻克技术障碍,使企业绿色产品达到国际绿色行业标准;不断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绿色品牌,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绿色浪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

4.企业绿色经营宗旨

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企业管理方式。因而,企业绿色经营宗旨应该集中体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从而产生绿色效益。

5.企业绿色管理理念

所谓管理理念,就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所应具有的价值理念。在企业绿色管理中,必须突出和体现绿色营销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品牌理念以及全球化理念等绿色管理理念的鲜明特征。

二、完善企业绿色行为文化

企业绿色行为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内行为规范和对外行为规范。对内的行为规范,使企业所遵从的“绿色”、“健康”、“环保”等价值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同,以创造一个和谐的有凝聚力的内部经营环境;对外的行为规范,通过一系列对外的绿色策划宣传、绿色营销行为,使企业的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以创造一个理想的对外经营环境。根据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企业绿色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绿色企业道德规范

企业的道德规范,除了包括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的道德原则外,主要指企业应该遵从的社会道德准则。绿色企业道德规范主要强调绿色发展道德观,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地进行生产、发展经济,使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这是以“世界整体”为单元的发展理念,是以整体性为根本原则的人类一体思想。企业要走绿色发展路线,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道德观,用这种道德观去规范企业行为,做到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关注整个社会,创造绿色效益。

2.行业绿色制度规范

当前,绿色生产将愈来愈体现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因此,遵从行业制度,规范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成为绿色企业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环境管理标准技术委员(S10/TC207),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国际标准化轨道,颁布了IS014000系列环保认证标准。这一由国际公认的权威组织建立起来的统一评价标准,成为全球绿色生产企业努力争取想要达到的重要行业制度规范。另外,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审计制度成为绿色行业又一制度规范。

3.绿色企业员工行为规范

员工行为规范也称员工行为准则,指在同一个企业之中,所有员工具有的一些共同的行为特

点和工作生活习惯。它包括仪容仪表、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境卫生、安全维护、素质修养等。绿色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应该突出绿色行业特征,无论是员工着装,还是工作流程都要做到环保、卫生、整洁。

4.企业绿色服务行为规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在企业营销中作用的日渐增强,建立企业绿色服务行为规范成为绿色企业实现其绿色营销终极价值必不可少的途径。企业绿色服务行为规范包括建立绿色服务渠道,售前、售后绿色营销服务,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等等。

5.企业绿色教育培训规范

企业绿色教育培训突出教育培训的内容在于绿色理念、绿色生产知识、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方面的知识,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员工的绿色意识和能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三、塑造企业绿色形象文化

绿色是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色调,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新的选择,绿色企业形象是新经济时代的最佳企业形象。塑造企业绿色形象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绿色产品形象

一个企业形象如何,归根结底要看这个企业的产品。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建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核心内容。绿色产品形象的塑造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绿色产品内层形象塑造,即产品的使用价值如何。它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造过程的确定,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各个环节,要综合考虑环保、无污染、安全等因素。同时,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该是“一种清洁生产”,以确保产品真正的绿色化,让消费者放心地使用。其次是绿色产品中层形象塑造,即产品的外观标识形象,包括产品的外观设计、包装、商品标识等各方面。产品标识、名称设计要符合绿色标志的要求,包装选择易分解、无毒害的绿色包装。最后是绿色产品营销服务形象,主要指售后服务状况。

2.企业绿色营销形象

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者利益结合起来,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绿色形象的塑造要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一要注重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二要注重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符合绿色标志的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三要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销售渠道,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四要开展绿色产品的分销与促销活动,有效地实施绿色营销策略;五要通过试用样品、知识竞赛、赠送礼品、产品保证等形式来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以提升企业绿色形象。

3.企业绿色环境形象

企业环境形象是指公众对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的情感体验,即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绿色环境形象是企业绿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定侧面反映了企业绿色文明程度。企业绿色环境形象的目标是:注重全方位美化,塑造一种优美高雅、整齐有序、个性鲜明的企业环境。其中包括:一是院落或厂区的美化和绿化;二是办公室或生产车间内部的整洁有序;三是企业建筑群落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设计精美;四是庭院里各种装饰或雕塑具有创意和特色;五是企业区域内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有成效,等等。

绿色化管理篇(3)

21世纪是绿色思潮盛行的世纪。地球资源的匮乏、环境状况的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绿色生产和绿色实践的重视。随便翻开任何一家报纸、杂志或者打开某个电台,总能看到有关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等流行词语,绿色思想已经侵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教育质量是高等院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当前知识爆炸的年代,高等教育面临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从知识管理理论来对高等教育进行管理,这要求高等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创造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从而促进知识时代的社会进步。因此,在当前绿色潮流的引领下,而且也是为了响应党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乐园,理应顺应历史的潮流,以绿色化思想来进行日常运作管理。通过以绿色管理来武装高等院校,用绿色思想来引导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高等院校塑造出绿色大学的良好社会形象,而且由于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在高等院校管理中纳入绿色思想更有利于高等院校从校园开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为广大学子在未来进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绿色实践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育质量是高等院校的发展之本

教育质量是指高等院校所提供的教育能够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能对社会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随着教育质量观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已经不仅仅是指学生学习成绩或认识水平,还包括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人所应具备的各种其他素质的合格程度。教育行为是学校向社会、家庭、学生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智力素质、思想观念素养的非实物成果,它与医疗、饮食、旅游等行业一样,提供的是服务消费品,是以德、智、体、教学、生活服务保障等一系列循环工作为典型内容的教育服务,是教育者向社会或个体提供教育机会的复杂劳动,保证并不断改善向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提供教育服务。传统的质量概念是指教学和人才的至善至美,即培养社会精英,这一概念过于绝对而没有发展的余地。而现代教育质量是指课程及教学满足确定的或隐含的需求能力,有明确的服务主体即消费的顾客,还可以保持动态的发展。诚如学界对“质量”的定义,它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不仅是产品的质量,而且包括过程的质量、体系的质量,要求则可以是明示或隐含的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高等院校教育需要更为关注管理问题和教育质量,必须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与要求,德育、智育和体育等相结合发展。

高等院校要在社会适应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即在三维健康方面获得提高与发展,这是通过高等院校向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来实现的,即高等院校教育提供的是教育服务,而且提供的教育服务要满足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分程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服务”,包括产品的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服务也是多方面的,如招生咨询、学习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后勤服务、毕业时的就业指导、毕业后的跟踪调查服务等。高等院校除了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住宿、餐饮、医疗保健、体育教学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为学生做好服务性工作,包括水电供应、环境卫生、绿化治安、定期体检等。

二、高等院校绿色化管理的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员工是组织的基础,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和“参与式管理”理论涉及的正是这一原则。与一般管理一样,绿色管理由于强调的是员工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高等院校的绿色化管理需要高等院校内所有成员的参与。因此,要对高校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员工实现充分参与的必要条件。“全员参与”原则,与学校通常应有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相一致,强调了全员参与、重在育人的意识。

2.系统观原则。所谓系统就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各分系统协同作用,相互促进,使总体的作用大于各分系统作用之总和。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系统工程方法实际上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三大环节。它从系统地分析有关数据、资料或客观事实开始,确定要达到的优化目标;然后通过系统工程,设计或策划为达到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步骤,以及应配置的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最后在实施中通过系统管理而取得成就。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绿色管理由于强调了在整个组织中的一种意识的培育,它成为了组织内部的一种系统范畴。在高等院校内进行有效的绿色管理,需要从整个高校的系统观点出发,而非出于单一职能部门考虑,在整个高校层次上培育绿色管理的意识和绿色文化意识。

3.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进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为了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组织应当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在高等院校进行绿色管理,同样需要管理者在持续改进上大下工夫。首先,绿色管理由于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管理方式,涉及整个组织层次的管理,势必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从而引起一部分改革反对派势力的阻挠,这要求绿色管理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改进,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其次,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在现有成功基础上的持续改进和不懈进取,只有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作为组织的一种形式,高等院校的绿色化管理同样需要贯彻持续改进原则,这是高校发展不竭动力的源泉所在。

三、高等院校绿色化管理的举措

1.开展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是学校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措施之一。新世纪的大学须顺应时展趋势,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绿色教育观,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全方位地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课程的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教育的开展可以在以下方面得以展开。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设置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绿色课程,以及在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中纳入可持续发展内容。在课堂渗透上,应该在除了上述所设置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的课堂上有效、正确地渗透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专题教育上,学校应该经常或定期开展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专题讲座或专题讨论。在专题活动上,学校的环保活动小组、团队或协会应该有计划地开展的环境保护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氛围上,学校应该在图书馆拥有环境类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书籍,同时通过宣传栏、广播站等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教育,在学校内放置环保宣传标。在师资力量上,学校应该致力于建设适宜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队伍,包括教师资源、学术梯队和年龄结构。在教育效果方面,在全校师生中营造出具备环境知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氛围。

2.打造绿色校园。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布局合理、环境宜人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绿色校园环境,是绿色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校园具有教育和示范的双重作用,它是一个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的示范区,是一个精心规划的生态园林景观遍布的园区,是一个处处弥漫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打造绿色校园可以从生态园林景观、绿化美化工程、环境卫生状况和污染控制措施四个方面着手。在生态园林景观方面,学校可以在生态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建设与本校历史文化氛围及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可供师生游憩观赏的园林景观。在绿化美化工程上,学校应该逐步提高校园绿色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使整个校园规划合理、布局宜人,通过种草、植树等措施使校园的可绿化地全部绿化美化。在环境卫生状况方面,保持校园路面干净,教室整洁,师生宿舍、食堂符合卫生标准。在污染控制措施上,学校应该采用环境无害化的清洁技术治理校园环境污染,使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水、垃圾、噪声和烟气等污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实现校园污染的零排放。

3.推动绿色科研。绿色大学应当从事高质量的绿色科学研究。绿色科研就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引导科研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科学研究。

鼓励绿色科研可以从绿色技术、绿色项目和绿色产品三个方面展开。在绿色技术上,学校应该大力从事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研究(深绿色科研),以及从事研究与开发符合清洁生产原理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淡绿色科研)。在绿色项目上,学校可以通过承担硬环境科学和软环境科学类的研究项目,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和环境技术咨询与服务的研究项目来实现绿色科研。在绿色产品上,学校可以通过绿色科研,研究和开发低成本、少污染、高性能的产品,同时还包括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打造绿色科研学术声誉和为政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来开发绿色产品。

4.鼓励绿色实践。绿色大学应通过绿色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的示范行为,促进学校所在社区实践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绿色化管理篇(4)

1.引言

如今房屋建筑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因为人们的审美度以及对房屋的功能性需求不断的提高,因此建筑装饰能够更直观更真切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建筑装饰还不至于成为建筑的主体构成,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房屋通过装饰材料、空间色彩搭配和造型布置等建筑装饰手法来满足人们对房屋的美观需求以及精神的享受。除此之外,应用建筑装饰材料不仅能够提高房屋的美观程度,在一定层面上还起到一些功能性作用,例如合理利用好建筑装饰材料有利于保护建筑主体,这使得建筑的使用年限大大的增强。然而在实际的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模拟自然的手法来达到房屋装饰绿色装饰,对于忙于工作无暇体会大自然之美的人们来说,这种模拟自然的效果显然不能满足人们想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欲望与冲动。所以绿色装饰便产生了,其天然的优势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绿色装饰技术的应用意义

对于以前的居住来说,房屋只要美观、功能只要完善即可,因此相应的施工人员往往也只在这两方面下功夫,不断追求房屋的美观以及功能的齐全,从而忽略了装饰的绿色性。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全球的媒体的宣传和倡导,人们对于绿色的概念较过去也有深刻的认识,也开始意识到建筑的绿色装饰实施。绿色装饰技术是指一种新型的、具有环保理念的现代装修技术,通过使用无污染、无危害的装饰材料,在实现美观感受的同时,确保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绿色代表了生机勃勃、健康向上,所以绿色装饰也应是以一种生机勃勃的态度、应用健康环保的装饰材料来完成对建筑装饰的实施,通过充分利用绿色元素给人塑造一个健康温馨、绿色环保的大自然生态住房,在满足人们感官的同时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

3.绿色装饰施工与管理

3.1 绿色的环保设计

所有项目的实施的都是从设计开始的,绿色装饰施工也不例外。这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设计者要有很好的大局观和把握细节的能力,因为以后的所有绿色装饰的实施都是以设计为前提的,对于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提前规划好,主要包括控制好项目的成本以及整体造价、施工人员的选用、装饰材料的选取与运用和最后的施工监控及验收。这些都要在设计师的考虑之内,在传统装饰的基础上,即满足人们美观和使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完成建筑与大自然的融合,将绿色元素展露无疑,确保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达到感官的满足。至于怎么样采用绿色元素,举个例子,例如在阳台上制作盆景,不仅给屋内居住的人员以自然绿色的感觉,绿色植物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此外在屋内涂料的选用上,首先就是要选用天然绿色无工业强制剂的环保漆,而且刺激性气体少,除此以外,设计者也要好好考虑各种颜色的搭配,以此营造一个身心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可以尽情感受到绿色舒适环境带来的轻松。

3.2 绿色装饰材料的选用

绿色建材的选择是绿色装饰工作的基础。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除了要保证建材的安全性之外,还必须注意环保节能的功效问题。以下相关建材的选择就尤为重要:(1)对于天然大理石和花岗岩的选用:针对天然石材的选用,主要是检测其放射性是否超标,是否能满足绿色装饰的要求和环保要求;(2)对于涂料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其绿色环保性能,要尽量采用纯天然无刺激无强工业型制剂的环保涂料;(3)对于其它装饰材料玻璃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其是否具有保健抗菌性能,例如有一种可灭菌玻璃,这种玻璃的表层覆盖有金属离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其活跃性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灭菌的效果;(4)要使用专业的检测器材:为了降低房屋的有害物质,增强室内装饰的环保性能,就要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用于完成对门窗、涂料油漆的超标检测,从而很好的避免潜在危害。

3.3 可持续化发展、绿色装饰施工

绿色装饰项目的施工相较于以前传统的建筑装饰施工,其施工过程要更为严格仔细,在施工中要始终保持屋内空气流通,及时散发用于施工的建材中残存的有害物质,不能为了美观而肆意破坏屋内重要结构,如承重墙,此外还要注意,不能私拉乱扯建筑内管线,最后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及时分类处理。

4.绿色装饰的应用

绿色装饰应用最突出的一个案例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主题馆有一个面积可达4000平方米的生态墙。主题馆外墙东西两侧设置了交织在一起菱形钢架子,在这些菱形钢架子上布置了无数模块,用于种植小灌木,经过细心陪护,每年一到五一东西两面墙便会成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墙。除了美观壮丽之外,不禁让人感叹这就是绿色装饰的魅力。夏天这道绿色外墙可阻热隔辐射,此外也可以作为保温层,用于降低风速延长建筑外墙使用年限。

另外这套外墙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是减少光污染。平日里在展馆林立的世博中心里,大多数外墙采用的是玻璃材质,它们互相照射反射,使反射的光源十分刺眼,伤害了人们的视觉,而这道生态绿墙的出现可有效改善这种环境,不会进行对光的反射,而且绿色还有利于调节人们的视力,缓解疲劳。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道绿墙可大量吸收展区内呼出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成为氧气,成为了一个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如此工程的实施是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装饰施工和有效的管理,因此做好绿色装饰施工与管理的可持续化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5.结语

所谓绿色装饰,并不是一味的去堆积绿色建材,这不但不会起到任何舒适效果,反而会给居住者一定的疲劳,真正的绿色装饰是除了要讲究材料的节能环保外还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四节一保”,其目的是去要改变人们的装饰理念,只有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们固有思维和习惯才能继续实施绿色装饰,否则绿色装饰的可持续化只能付诸于理论。

参考文献:

绿色化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的绿色化管理是实现建筑材料最大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他能降低材料的直接损耗以及材料垃圾的产生量,其方法也是改进施工工艺技术、强化施工队伍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一、把握绿色化管理的含义

建设工程绿色化管理是为实现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能高效益地实现工程目标。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为三控三管一协调,其中三控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三个控制没有轻重之分,同等重要并有机结合;三管包括合同、信息和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三者之间虽没直接联系但也相互依托;一协调指的就是现场全面的协调,包括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只要把握建筑工程科学化管理,实现工程目标的高效益也是顺理成章的。

二、加强现场施工的绿色化管理

1、材料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是指将建筑垃圾改变性状后在工程中作为一种新的材料进行使用。从一次性资源向循环利用的资源转变是当下社会的一种趋势。全世界的能源都在逐渐的减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做到废物的循环利用。环境方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废物垃圾的污染和过量开采矿石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从经济上来说,材料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垃圾占地的面积,也降低了收集和处理垃圾的费用。从社会观点来看,材料的回收利用可减少废弃物,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因为材料的回收利用可节省能源和资金,并提供就业机会,因此,它也就完全符合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那时,资本和能源是昂贵的,劳动力相对来说是充裕的。建筑企业可以在这方面加大开发力度,将施工现场的建筑废料作为回收资源加以加工利用。对于砂石等固体废弃物,可加工成各种墙体材料、混凝土骨料等。施工现场解决了建筑垃圾,也为现场的文明施工创造了条件。

2、建筑垃圾的“春天”

许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大建设的同时,我国每年产生着数以亿吨的建筑垃圾,数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公布的最新规划,到2020年中国还将新建住宅300亿平方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至少达到50亿吨。但目前全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仅为5%左右,而欧盟国家每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更达到97%以上。从理论上说,目前75%的建筑垃圾都可以循环利用,利用各种工业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也是建材产业降低成本、谋求更大利益空间的重要途径,极具广阔前景。墙体材料生产可大量接收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替代天然资源制造环保型墙体材料,如利用采矿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炉渣等工业废渣和农业废弃物生产各种新型墙体材料、屋面材料、保温材料,利用建筑垃圾生产低碳环保砖,利用烧过的碳渣可以生产水泥,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替砂和骨料,用于生产砂浆、混凝土和其他建材产品等。建材产业在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方面已取得十分喜人的成果。在建筑垃圾利用方面,建材行业大有作为,是未来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

3、预拌砂浆的普及

预拌砂浆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现在预拌砂浆的施工工艺已比较成熟,而且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预拌砂浆厂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蓬勃发展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预拌砂浆按其性能可以分为普通预拌砂浆和特种砂浆。普通砂浆主要包括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地面砂浆。砌筑砂浆、抹灰砂浆主要用于承重墙、非承重墙中各种混凝土砖、粉煤灰砖和粘土砖的砌筑和抹灰,地面砂浆用于普通及特殊场合的地面找平。特种砂浆广泛用于建筑外墙保温、室内装饰补修等。为了使砂浆获得良好的保水性,通常需要掺入保税增稠材料,采用保税增稠材料时,必须有充足的技术依据,并应在使用前进行实验验证。砂浆应随拌随用,从加水搅拌到使用完毕,不超过两个小时。

4、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清水混凝土是指混凝土一次成型后不必二次抹灰找平的技术。利用结构本身造型的横竖线条或几何外型取得简单、大方而又明朗的立面效果,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庄重、天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模板或衬于模板内的衬模浇注混凝土,颜色既可是混凝土本色,亦可掺入矿物颜料;另一种是浇注完混凝土后制做饰面,即于平模浇注混凝土后铺一层砂浆,用手工或机具做出线型、花饰、质感。一方面,减少施工现场抹灰的湿作业带来的污染,同时也极大消除了抹灰后带来的质量通病。

5、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激情点燃成功之火”,员工如果缺乏激情,企业将会是死水一潭。而员工的激情又是通过奖惩制度产生的,没有奖励和惩罚员工就没有动力。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可称为原则,它是我们行事的依据。实施奖惩也一样,必须遵循适当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奖惩的作用。对将绿色施工在实际中落实好的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特别是施工单位,以评优评先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施工积极性;对将绿色施工落实不好的单位也要予以批评并给予处罚,适当时可以以经济处罚的形式体现。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对施工单位赏罚分明,既重视精神方面也重视物质方面,使它始终保持旺盛的生产力,这才是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不竭源泉。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化过程中建筑行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指导下,绿色施工管理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大力宣传“绿色施工”,增强全员“绿色施工”的意识,使每个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从我做起,努力做到“四节一环保”,这么建筑行业将进入永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21期

绿色化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想要管理好施工工作,就要管理好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接下来,本文根据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应理论和措施,探讨了建筑施工良好管理和绿色理念落实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 建筑施工良好管理的关键

1.1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篇

第一,要对施工材料购进时做好严格管理。在选择施工用材时,要按照材料的质量标准购买。施工用材进场时,要严格做好质量检验工作。例如认真查看水泥的生产日期和质量是否合格,性能是否能够达到施工要求;检查钢筋的质量规格;检测混凝土的配比和强度等等。在检查时,一经发现不合标准的材料,立刻禁止其进入施工现场。

第二,要对施工工作进行全程质量管理。管理时要以施工前期和中期为主,以施工后期为辅,三者结合保证工程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时间发现质量问题,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隐患,不会将质量问题严重化。施工前期要对施工队技能做简要介绍,让工人们了解施工办法及要求,避免施工时出现违章行为或盲目施工。

1.2建筑施工管理成本篇

第一,要减少材料成本。对施工材料进行购买时,应该做好调查工作,货比三家,既要符合质量要求,又要价钱合理,购买地要选择尽量离施工地点近的商家,保证所购材料具有高性价比,控制材料成本。此外,施工时也要对材料进行良好管理,注意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对材料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及时记录,降低耗材,避免因疏于管理而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浪费现象。

第二,要减少劳务成本。根据施工情况和实际需求,要对人员安排做好把控工作,既要保证工程可以正常完成,又要避免人员过多或工作重复的现象出现,既要防止因管理失当增加成本,又要防止因刻意降低成本而耽误工程进度。

1.3建筑施工管理进度篇

第一,工程进度方案要合理。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根据合同要求,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认真仔细的进行工程进度方案的制定和审查。进度方案应该对施工的准备工作、实施办法、流水作业、子项目协调和工序搭配等给出明确安排,不仅要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安排和施工材料的供应,还要关注不同施工单位间所带来的影响,特别要考虑到临时变更、自然影响、市场变动等因素对施工进度带来的影响。在制定施工进度方案时,要统观网络计划及时调配,对施工进度管理安排,保证工程可以按期完成。

第二,正视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之间的关联。工程进度要以工程质量为主,首先要保证质量,其次才追求进度,施工单位不能顾此失彼,有进度没质量,甚至出现偷工减料不顾工程安全的行为。另外,如果对施工的质量把关不够及时合理,就需要在后期进行返工,这样于保证工程进度无益。

2绿色施工理念落实强化的办法

2.1绿色施工理念落实评估篇

要落实绿色施工理念,就要在施工前对施工单位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应以风险识别为本,对损失程度等情况进行预判,分析这些风险会给工程带来什么后果,以此作为控制风险的对策之一。建筑项目的风险评估可以对工程进行逐层分析,建立因素、权重体系,再结合综合分析,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对风险程度和权重给出正确顺序,最终逐一给出评估意见。

2.2绿色施工理念落实细节篇

第一,要对绿色施工做好整体布局。工程应以优质方案为起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满足优质工程标准,交工工程百分之百合格,优秀工程超过98%,施工办法科学有效,实现一次验收。

第二,要落实绿色施工创优计划。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创优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掌舵,项目总工程师协助,部署安排质量管理人员抓牢抓好工程的创优工作。创优领导班子应该对工程质量定期查看,分析限制工程提高质量的原因,提出具有实效的解决办法,保证工程绿色理念切实落地。制定创优方案时,领导干部应各个层面部署安排质量管理工作。可以在不同施工只能部门之间开展创优工程比赛,努力做到工程符合绿色理念并一次创优。

第三,要建立绿色施工质量担保制度。首先要根据工程的评定结果,在验收合格后填写工程分项、分部、各单位评定检验表,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一次作为施工考核和验工计价的参照资料。对于工程验收不合格的,要查找工程技术体系和项目方案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岗位责任安排,施工时细化审核、检查等工作,做好测量和试验等工作准备;施工时将“四新”成果放在前面,积极开展,努力做到专业施工、技术提升,用科学的办法保证和促进工期。其次应对绿色施工单位进行正确编制,保证施工在管理、技术和开展时所需要的资源和支持充足,绿色施工方案落实有力;要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制约工程绿色发展的因素,当施工遇到问题时可以提前给出预备方案;施工材料应该选择绿色无公害的进行采购和供应,应该选择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材料保障工作,加强材料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工程需要供给材料,并对不同季节的不同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储备和管理。最后要加强施工设备的维修力度,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管理人员应具备综合技术,责任心强,协调各个部门设备使用情况,做好机械设备保养工作,保障工程正常推进。

3施工管理、绿色理念将是建筑业的成长方向

绿色理念可以保障施工单位在各个环节有效运用节能技术,使工程的施工费、材料费、维修费和拆除费等全寿命周期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理念建筑成本。建筑行业也应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将工程的成本评估、进度制定摆在前头,将工程的管理能效摆在核心位置,正确应用可持续发展技术。工程施工往往会严重影响周边的环境和资源。许多时候,施工建造及拆除会打乱当地的资源情况,取而代之的是人为建造;施工全程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比较多;建筑中所散发出的灰尘和污染物质也会影响周边群众的健康;施工所产生的噪音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兼并施工管理和绿色理念的工程施工会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降低以上因素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降低资源损耗,确保将工程环境问题和健康隐患降至最低。

总之,施工管理和绿色理念将是未来建筑行业成长和进步的主要方向,建筑单位及管理人员应该在这样的大趋势里尽快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理解工程管理的核心价值,从不同角度统筹规划,将质量、进度和成本四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有效在项目全程落实绿色施工理念,以此不断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口碑,以身作则,造福社会。

绿色化管理篇(7)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事关社会安全稳定。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河北石家庄市三鹿奶粉婴幼儿配方乳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国产乳品失去信心,使我国乳品行业一蹶不振。为此,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作为良心产业,必须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食品安全也是监管出来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用强大的监管促进强大产业的发展,淘汰小、散、乱、低等食品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提升食品产业集约度。特别是黑龙江省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大省,如何使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叫响绿色品牌优势,用监管促进发展更尤显重要。而加强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是绿色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工作中重要的手段和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监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记录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能为绿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重要作用

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是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行政许可、现场监督检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等文字记录材料。主要包括,生产许可证、监督检查法律文书、监督抽检报告单、风险监测报告等。

1.1实现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实时管理。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可以动态记录从企业诞生到企业发展壮大过程,监管者可以通过查看档案,回溯企业成长历程,通过对监管记录的查阅,可以分析出企业的风险点,可以实现精准监管、靶向监管,更加便于提高监管效能。

1.2实现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实时监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调阅监管档案,对其工作人员工作总量、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监督,特别是监管档案是痕迹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如果一旦企业发生系统性风险,可以运用监管档案证明监管者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行为,是否存在监管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行为,是否存在与企业发生合租行为。同时通过监管档案可以实现对监管者工作量化考核,便于政府职能部门行政管理。

1.3实现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诚信记录管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是否能做到基业长青,诚信生产经营是关键。通过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建立档案,可以线性地对绿色食品企业进行诚信记录,一旦企业出现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等行为,监管者可以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采取行政公开的办法对企业进行诚信惩戒。

2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存在的短板

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的短板,一定程度影响了监管效能的最大发挥。

2.1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实行痕迹化管理意识不强。行政执法部门习惯于惯性管理思维,制度建设不规范,随意性执法行为较大,存在由于工作人员变动较大,工作连续性不强,不能够很好坚持标准化的监管模式,一个监管人员一种工作方法和态度,同时直接与监管人员的敬业精神正相关。同时由于档案是多种材料的汇集,有时是多个执法部门参与,文字材料归并较难。

2.2行政执法部门缺乏相应专业人才。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一般行政执法人员都是法律、工科专业人员出身,对档案管理知识不了解、不掌握,甚至不愿意掌握,认为无关重要,一定程度影响了档案的建立。

2.3行政执法部门对应硬件建设配备缺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县级的食品安全监管派出机构一般公场所所非常紧张,甚至部分存在没有办公场所的监管所,根本没有场地放置档案柜,同时也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这些客观原因也制约了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建立和完善。

3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管理实现的路径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主体,必须从主要负责人入手,提高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相关部门明确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档案建立,真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负责部门具体抓、责任人实际抓的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3.1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一企一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要进行调查摸底,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求凡是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绿色食品都要建立档案,实行一企一档制度,建立严格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档案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应建档企业全部建档。

3.2明确企业档案建立规范化内容。

3.2.1实行规范化行政监管法律文书。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印发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统一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制定下发行政许可模板、行政执法告知书、行政执法处罚决定书、监督抽检抽样单、监督抽检结果通知书、监督抽检检验检测报告书等法律文书模板,实行全省统一格式,真正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行政执法模式,为建立绿色食品档案奠定坚实的基础。

3.2.2统一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归档目录。要明确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归档主要的内容,在统一归档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各地创新性工作方式方法,便于统一档案管理接口。充分利用政务档案管理经验,使用相对应的档案管理方法,便于档案管理的标准。严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第第七十九条归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档案目录应至少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企业执行标准复印件、监管部门检查企业记录、季度监督抽检结果记录、风险监测结果记录、投诉举报记录、违法违纪等文字记录材料等。通过归定必备存档资料,可以实现档案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3.2.3建立绿色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程序化模式。档案建立和归档材料要严格实行审批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建立起具体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向一线执法人员汇总档案的机制,每一份档案都要经过具体负责人员签字、部门负责人员签字、分管领导签字后再存档。形成合理的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

绿色化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17-02

一、文化育人,追求和谐的管理文化

学校的管理文化,是一种管理精神、管理氛围,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中彰显人文精神,是管理文化中的最佳境界。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

1.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全体师生的行为准则,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学校在建设制度文化方面注重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实施人文关怀,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在制度建设中体现四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公”――公开透明。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体现“严宽结合 动静结合”的原则。在一系列的刚性制度执行过程中彰显人文关怀,使得“管”与“理”能有机统一,使学校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导向、激励、约束等功能。

2.和谐实干的团队文化。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打造团队文化,把学校建成展示生命价值的沃土,这是学校管理文化中亮色的一笔。一个学校能够胜出,锻造出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凭借的就是团队文化。团队文化不单是贴在墙上,写在报告里,讲在口头上,更是刻在全体行政、教师的心里。通过行政班子建设、榜样示范、活动强化、评价激励等多种措施,打造一种全体教师团结一致、一心一意比学习、一心一意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团队文化。在团队文化建设三大着力点的基础上,学校赋予教师“热爱生活 享受工作”的理念,让老师们获得职业幸福感。让老师体验“幸福不是一切 人生还有责任”这样的职业幸福感。

二、德育为首,提炼丰富的活动文化

众所周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寓教于乐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活动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进行自我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着重进行几项活动的开展,从而彰显学校活动文化的内涵。

1.强化习惯养成,拓宽思想教育渠道。一是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鲜明,使孩子在隆重庄严的仪式中感受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熏陶,体验到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二是坚持开展文明礼仪活动,结合学校每两周一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情景剧比赛及征文活动。三是每学年开学第一天举行隆重的新生入学开笔礼,活动邀请全体新生家长参加,教师带领新生书写大字的“人”,高年级学生带领新生读古训、正衣冠等议程。

2.做足节日文章,挖掘活动文化内涵。结合“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等节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将德育元素化解到各个月份或纪念日里,开展“绿色畅想”手抄报设计比赛、“倡导绿色消费,践行环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征文、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尤其是利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有趣味运动会、学生技能展示、文娱汇演、经典诵读等活动,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师生的全新面貌,让每个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休验成长的快乐,营造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开展读书活动,致力打造书香校园。生命因读书而精彩,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一是制定《师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宣读倡仪书,采购、征订各种教育杂志、名著,为师生提供丰盛的精神食粮。二是筹建学校图书馆,增添大量全新的、适合全体师生阅读的图书,为全体师生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三是建设班级、教师办公室图书角,开辟班级“诵读角”,每天定时组织师生诵读经典,引导师生“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曲,诵读古诗文”,提升师生的文学素养。五是开展读书节活动,把每年四月份定为读书节,在读书节活动期间,选择不同的主题举行读书活动的启动仪式,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立足校本,培育特色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新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具有了新的内涵与特点,体现了一种新的品质与特征,并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理想和新追求,提升了学校文化品味。

绿色化管理篇(9)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新技术革命被视作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1]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努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赢得巨大空间。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出以低碳经济和绿色建筑发展为核心的节能减排话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绿色管理是从新加坡传入我国的一种全新的物业管理理念,由此衍生出的绿色物业管理也成为当前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为“由村民转变成的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将是新型城镇化时期绿色物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二、新型城镇化与绿色物业管理

(1)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就是我们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核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2)绿色物业管理。绿色物业管理是指专门的机构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按照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人居环境为管理对象,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合同契约为管理依据,以大力采用环保、节能、智能化等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建立向居住着提供全面、周到、高效、专业、经济、互利的服务网为管理核心,以营造安全、环保、舒适、文明、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和满足居住者对健康生活的多层次需求为最高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3]

三、新型城镇化下绿色物业管理内涵

大体来讲,绿色物业管理要求物业管理公司从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入手。[1]在新型城镇化下绿色物业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日臻完善的绿色物业管理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较大,支持绿色物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必将日趋完善与成熟,将为未来的物业管理提供技术性和革命性的指导。二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低能耗服务体系。新型的绿色物业管理体现在小区设计时,不仅仅拥有建筑学方面的先进技术,更要融入生态学、心理学、生物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三是不断成熟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绿色物业管理模式和绿色观念的深入民心。物业管理公司要在新形势下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绿色物业管理模式,提供物业高端服务,推行人性化管理。除此之外,更要关注业主的心理需求,注重细节服务,将秉承“以人为本”理念的绿色物业管理贯彻到底,打造一个富有生态文化、精神文明以及艺术内涵的现代化小区。

四、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物业服务的客群发生差异。与城市物业客群相比,新客群多为传统大家庭,两者在价值取向、特性等方面差异显著、对比鲜明。物业管理公司绿色服务管理理念不强,且“村转城”居民与城市居民生活观念不同,这进一步加剧企业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同时,已出台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对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小城市(镇)、小规模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适用性不大。现阶段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和绿色高新技术的使用,运作不科学、服务水平低下以及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也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物业管理模式带来新挑战。

五、启示与建议

(1)推行绿色物业管理理念。绿色物业管理的特征之一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人本思想,以业主为中心,推行人性化管理。物业管理公司要拓展物业服务的关注点。公司应将聚焦传统物业服务需求向满足村民特殊需求拓展,切实关心村民的需求,维护其切身利益。物业管理不仅要做好“保安”、“保洁”、“保绿”、“保修”服务,还应主动与农村居民交流沟通,拉近彼此距离。同时,在小区环境的维护和建设中,融入人文思想和人性因素,尊重农村居民,营造和谐活跃的氛围,从而使他们逐步改变原有思想观念,实现村民向居民角色的平稳、有序转变。

(2)建立绿色物业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绿色管理机制是实行全面绿色管理的基本保障。物业管理公司应针对新居民制定具体可行的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逐步建立起新型城镇化下绿色物业管理综合协调制度这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绿色物业精细化管理。物业管理公司还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通过宣传栏、座谈会等方式让居民了解绿色物业管理。同时物业应经常聆听居民的意见,接受居民的反馈,做到“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

(3)加强绿色物业管理运作。物业管理公司初期应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实现新型城镇化下绿色物业管理的目标奠定基础。在日常服务中,注重加强垃圾分类引导力度,扩大废水利用宣传范围,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村转城”居民自主垃圾分类和废水利用,提高绿色环保意识。物业管理公司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筑以及所处的气候特征,设置相宜绿地的绿化带或园林景观,建立生态绿化系统,真正达到绿色和谐统一。此外,丰富绿色文化建设,加强居民对绿色文化的认可,培育居民良好的绿色环保意识,并主动参与到绿色文化建设中来。物业管理公司还应注重保护小区环境优雅,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使物业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效。

(4)提高绿色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公司应该进一步拓展绿色物业服务内容,转变管理观念为服务理念,提升绿色物业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业主需求,打造和谐社区。公司还应强调对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人才培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阶层的业主群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沟通,及时交流与总结信息,细分用户需求。在满足群体需求、一般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农村居民的个体需求和特殊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公司可通过社区多开展绿色文化社区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丰富精神生活,交流感情,融洽社区内部和物业公司与农村居民的关系,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六、结语

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物业管理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巨大机遇。物业管理行业也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中勇于承担起管理城市的重任。推出绿色物业管理理念,无论是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还是服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因此不断探究新型城镇化下绿色物业管理模式成为当下物业管理工作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绿色化管理篇(10)

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下文简称:绿色资源)是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对象,也是拥有绿色资源区域的自然比较优势。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到社会公众的心里,以及对城市工作压力的缓解,生态旅游项目方兴未艾的发展起来。其中,围绕着茶文化而展开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来看待茶文化对绿色资源管理的助力作用呢?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绿色资源管理职能内容来展开。就茶文化而言,本文将其归纳为两个层面: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显性层面诸如茶道、茶具等,这些看得见的茶文化元素往往承载了本土文化的基因。而作为隐性茶文化,则主要指向一种围绕着“茶”而提炼出的精神和民族性的东西。可见,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的管理之中,则能提升生态旅游项目的品味和区域差异性。为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的职能分析

从管理学视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绿色资源管理职能:

1.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将其引入到具体的情景中,便是对绿色资源的开发计划,以及对未来生态旅游项目商业化运作的规划。现实表明,当前生态旅游项目的数量繁多,且质量良莠不齐。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归因于生态旅游项目所依托的绿色资源在各个地区都唾手可得。特别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主要以“青山绿水”为主线。那么如何提升本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价值,则需要事先完成一系列的计划和规划。因此,这就构成了职能之一。

1.2组织职能

这里的“组织”可作动词来讲,即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推动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根据旅游经济学原理可知,建立起区域差异化将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所以这里就需要围绕着“突出差异化”来组织各类资源。鉴于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生态旅游项目,并依托本地自然禀赋条件来开发绿色资源。因此,提炼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以及借助显性和隐性方式释放出来,便能增大本地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

1.3创新职能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创新已经成为了管理职能之一。根据熊彼特对创新的解释,其不仅体现为旧事物的覆灭和新事物的产生,还体现在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后所带来的利润增值。不难发现,国人关注最多的却是前者。为此,对绿色资源的管理还在于引入创新职能,促使其在商业化运营中获得增值。那么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本身就构成了创新.

2茶文化的功能解析

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意味着茶文化具有使用价值,进而具有自身的功能属性。那么在茶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功能解析:

2.1提升品质的功能

相对于传统的景点游,生态旅游项目本身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而且该项目更能适应目前消费者文化层次、家庭收入的群体。那么在数量庞大的生态旅游项目中,通过引入茶文化元素便能提升整体旅游项目的品质。不难发现,茶文化本身所含有的清风雅致便能对现阶段浮躁的社会环境带来“清凉”,从而这就具备了提升品质的功能。

2.2满足偏好的功能

与西方经济学将消费者的偏好做同质化处理不同,现实中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而消费者个体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空间纬度上也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偏好。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其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通过融入茶文化,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便能覆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事实表明,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旅游消费需求,一直是困扰绿色资源开发者的难题。通过融入茶文化,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2.3增强识别的功能

我国作为产茶大国,产茶地都拥有属于本区域的茶文化。如,四川的峨眉地区,其茶文化就与佛教文化联系起来;四川的青城山,其茶文化就与道教文化联系起来。再如,云南和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茶文化便与其民族性联系起来。可见,这就体现了茶文化增强市场识别的功能。

3茶文化与绿色资源开发融合的切入点

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其中,涉及到实施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3.1茶文化与茶叶生态观赏相融合

茶叶生态观赏在许多产茶地区已经得以商业化推广,观赏的载体一般为生态茶园,这样消费者就能在相对完善和集中的场地内感受到茶叶种植的自然之美。那么茶文化与之相融合的切入点是什么呢?从域外经验中可以获知,消费者最为感兴趣的便是茶叶的品种、功效、种植历史、典故等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也就构成了切入点。

3.2茶文化与茶叶生产制作相融合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待绿色资源开发,茶叶生产制作构成了其中的一环。在突出生态主题下,手工制茶应成为消费者所感兴趣的地方。那么此时茶文化的融合切入点又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具融入其中,使之承接已经制作好的茶叶,那么将能提升消费者的饮茶欲望。可见,这也是生态旅游所要达到的效果。

3.3茶文化与茶叶休闲品茗相融合

茶叶休闲品茗本身就构成了茶叶的消费环节,而该环节也可以出现在消费者的休息、闲暇之时。因此,茶文化在这一环节的融入可以设计在中途休息期间,也可以作为一种专门项目而存在。那么此时的茶文化应更多包含其隐性的元素,如具有哲理性的文化元素。

3.4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

笔者认为,绿色资源在开发中还应考虑到拉动区域经济,特别是带动当地农户家庭经济。为此,在这里提出了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的议题。那么这里的切入点便可以定位于提炼出具有本土、农家特色的区域文化。

4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4.1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

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构成了管理的计划职能内容,而本文也将茶文化界定为绿色资源开发的组成部分。根据以上切入点分析可知,融入阶段包括:生态茶园观赏阶段、茶叶生产制作阶段、消费者空闲品茗阶段、农家乐阶段。为了增强区域差异性,应重点规划第一和第四个阶段的融入途径。究其原因在于,第一个阶段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决定,各地区是具有差异性的。同样,农家乐承载了当地的民风,而这也是具有区域差异性的。

4.2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

这里体现为管理的组织职能,那么要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工作,则需要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组织。首先提炼茶文化元素一定要建立起区域植根性的效果,那么可以将民俗专家、茶叶种植专家、绿色资源开发主体组织起来,围绕着本区域的生态游项目商业化的具体目标,来分别开展显性和隐性文化元素的提炼。那么就物力资源而言,目前应在“互联网+”战略下充分挖掘线上资源,并在线上建立起组织学习系统。

4.3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

毫无疑问,这里构成了管理的创新职能。而如何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则成为当前绿色资源管理的难点。笔者建议,创新的思路可围绕着:观摩与游客体验相结合的模式来展开。具体而言,在观赏茶园时可以设计出消费者动手采茶或培植茶树的环节,这样能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在生产制茶环节,可以设计出消费者亲自动手炒茶的环节,并将消费者炒好的茶折价销售给他们。如此种种,都是紧密抓住了提高消费者的个体体验感来进行创新的。

4.4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

控制职能也是管理职能的构成部分,在对绿色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控制茶文化的融入内容和程度。即,对于那些具有大众化的茶文化内容则需要给予尽可能的规避;同时,对于那些过度融入的问题也需要给予控制。

5展望

今后还须夯实以下管理内容:

5.1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

开设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现有的茶园资源,而且茶园中植被的生长也有较长的周期性需求,从而也使得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成为必然。从开设生态旅游的案例中可以知晓,茶园生态旅游项目无论在规模、项目内容设计、路线规划上都比普通旅游项目要广博和复杂。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时,也应考虑到不同资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其它关联效应。当然,做好这项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深入到茶园基地去调研。

5.2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

由于茶园生态旅游项目应植根于当地传统茶文化之中,所以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的重心便在于将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道等要件整合在旅游项目之中。从管理学原理可知,这里整合的本质在于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整合,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实施的人才需求,在域内和域外引进相关专业人员。总之,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应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6小结

本文认为:就茶文化而言,需要大力挖掘茶文化中的显性层面、隐性层面。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茶文化融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可围绕着: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张凤霜.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旅游规划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5(3):60-63.

[2]余兵.茶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5):93-94.

[3]赵国栋.茶文化生态旅游理念要点与SWOT分析[J].农业考古,2015(2):198-205.

绿色化管理篇(11)

    根据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工业园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企业主导型体制模式。也称行业管理型或民间管理体制模式,即完全用经济组织方式管理园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不设置园区管委会,开发主体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或政府派出机构,而是由成立的公司即开发商来规划、投资开发和管理一个园区。开发公司不仅要开发工业用地,还要进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易于调动和发挥区内大企业进行开发的积极性,政府投入小,弱化政府对园区的控制等优点。但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因为开发公司要进行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能像行政管理机构那样直接从税收收入中获得必要的补偿,只能或者转嫁到地价上,造成地价过高;或者因不能及时回收资金,债务过重,陷入困境。同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服务的到位,否则难以运行。

    2、政府管理型体制模式。也称行政区划型体制模式,就是将园区完全作为一个行政区,园区管理委员会既是园区的行政管理机构,又是这个行政区的区政府,行使完全的政府职能。这种体制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协调园区与区外政府之间的关系;易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迅速集中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但也存在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调动社会机构的积极性等弊端。而且这种体制如不注意改革创新和精简机构,很容易使体制回归传统模式,导致机构膨胀,降低行政效率。

    3、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也称准行政区域型模式,可以细分为政企合一和政企分离两种类型。(1)政企合一型。就是设立园区管委会,赋予园区管委会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园区开发总公司的经济开发职能,“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相互交叉兼职。这种模式办事效率较高,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较大,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能够运用政府的权力,用行政手段加以解决。但也存在着容易导致政企不分、机构膨胀、内部职责不清,摊子过大,容易因财力不足背上较重的包袱等弊端。(2)政企分离型。即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只负责行政审批、管理和制定政策,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而开发经营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办事程序简化,效率高,亦能把政府和民间力量都纳入到园区管理当中,调动多方积极性,在政府管理与民间管理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但这种模式在减少前二者弊端的同时,也弱化了它们各自的优点。

    二、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选择与创新

    在国内工业园区的三种管理体制模式中,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选择哪一种呢?我们认为,哪一种都不完全适合,必须立足于园区“两厂四园”的现行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中的适合模式进行创新。

    1.“两厂四园” 现行管理体制。由于“两厂”现行管理体制相类似,“四园”现行管理体制亦相类似,为了简化起见,“两厂”中选择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四园”中选择云溪工业园为代表,对其现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1)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现行管理体制。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前身为长岭炼油厂,始建于1965年。2000年4月重组,炼油主业部分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股份长岭分公司),存续部分改制为中国石化集团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岭炼化公司)。2007年5月,长岭炼化公司转换为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资产长岭分公司)。长岭分公司(包括股份长岭分公司和资产长岭分公司)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辖的炼化企业。实际占有和使用的财产是集团公司财产的一部分,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董事会等形式的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长岭分公司现设有分公司经理、党委等机构,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从事炼化生产经营活动。(2)云溪工业园现行管理体制。云溪工业园是2003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精细化工产业园,现行管理体制属于工业园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中的政企合一型。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由岳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园区管委会,为副处级事业机构,行使区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综合经济管理职能。内设五科一股,即综合科、规划建设科、协作协调科、企业管理科、财务科,为副科级机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正股级事业机构。并根据有关规定设立机关党总支,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设置纪检组、监察室,作为区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按工会章程设置工会组织。机关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

    2.拟建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选择与创新。绿色化学工业园区拟采取扩园方式进行建设,即将“云溪工业园”扩展为由“两厂四园”构成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简称园区)。因此,园区管理体制宜承续“云溪工业园”的现有管理体制,即工业园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创新。我们的构想是:(1)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由于园区“两厂四园”空间上跨云溪、临湘,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特别是“两厂”同属中国石化集团领导和管理,地方对其生产经营无权干预。因此,在选择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时,关键在于寻求一种能够实现厂、地(央企和地方)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同管理、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中新双方为了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两国政府战略合作框架下,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从必要性看。因“两厂”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所以园区领导和管理的最高层应当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与之相对应的湖南省政府。但是,“两厂”建在岳阳市,园区“厂地”之间的事务主要靠“两厂”与岳阳市政府协调处理。因此,有必要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园区“厂地”事务。从可能性看。一方面,从2007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就开始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来指导、协调和推进湖南(主要是岳阳)石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就法律层面说,“两厂”虽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但依《民事诉讼法》第49条和《民诉意见》第40条,依法设立的分公司可以具有独立的缔约能力。因此,“两厂”与岳阳市政府可以就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园区“厂地”事务签署协议,并成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以保障协议的贯彻实施。(2)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园区管理体制。我们之所以主张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园区管理体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政企合一型模式是中国大多数工业园区现阶段采用的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当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工业园区将来肯定要发展到政企分离型,但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二是岳阳市的工业园(区)基本上采用的是政企合一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借鉴现成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市内各园区政策的统一。三是园区“四园”的现行管理体制也是政企合一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有利于“四园”管理体制的融合。(3)实行“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体制。由于园区拟在云溪工业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为了既充分发挥“两厂四园”的积极性,又便于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宜实行“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体制。园区内的“两厂四园”整合成两个分区(中石化长岭炼化分区、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区)、三个分园(临港分园、长岭分园、儒溪分园)、一个直属园(云溪直属园),园区机构设在直属园,与直属园合署办公,并对分区和分园实施领导。

    三、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