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3 05:23:53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1)

1高速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公路养护工作主要针对公路中存在的病害问题进行必要的维护与处理,充分保证其达到安全运营的要求。首先,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可以大大提升公路的运行效果与服务水平,使得交通运行环境更具安全性。其次,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可以有效预防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再次,高速公路养护有助于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提供舒适的行车体验。总之,公路养护关系到人们的正常安全出行,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路面养护新工艺

2.1微表养护工艺

在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路面微表损坏极为常见,比如渗水、微小裂缝、泛油、松散等,对此可以采用微表养护工艺加以处理。该技术适用于处理表面微小病害,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应用于施工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同时可实现路面快速凝固,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小。在施工中主要采用改性沥青作为施工材料,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将骨料乳液、水、填料等按照要求进行配比,经专业设备配制成混合料,用于改善路面性能。改性沥青通常可直接铺设到路面表层,厚度为5~10mm。因高速公路施工条件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在应用微表养护工艺进行病害处理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要求。比如在雨季或雨后进行路面养护施工时,应提升其早期强度,以便快速形成路面结构形式,确保养护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微表养护工艺的机械化水平高,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联合作业,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2.2再生养护工艺

再生养护施工工艺有着良好的环保优势,可满足经济与社会绿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属于被动养护技术,在正常实施的过程中,会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养护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会产生大量垃圾,对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相比而言,再生养护施工工艺可避免环境污染,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在公路养护施工中,传统方法常用施工材料是沥青,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沥青废料,经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得以分解,导致资源严重浪费且破坏环境。应用沥青路面再生养护技术可以重复利用废旧材料,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改善路面性能,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1]。

2.3快速修补工艺

传统的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从开挖到填补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工作效率较低,所用材料自身凝固时间也影响着施工效率。高速公路经长时间运营后会产生诸多病害,而高速公路车流量较大,一旦路面出现病害就可能导致交通安全难以保障,甚至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快速修补技术可以更好地用于解决和处理高速公路病害问题,是顺应时展的新技术。该技术首先在美国使用,它将无氮促硬剂用于高速公路填补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在沥青材料铺设完成3d后即可开放交通,因而对交通影响较小,能够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我国近年来也在加强研究快速修补施工工艺,主要利用快速凝结材料来提升施工效率,确保交通正常运行,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

2.4预防性养护

高速公路若在病害发生之后才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会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施工量也较大,且需要使用较多的机械设备,对经济效益和环保都不利。另外,修补施工不利于交通正常运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性养护施工工艺可以消除以上问题的影响,它在病害发生之前就结合路况,选择最佳的养护方式以进行必要的养护处理,从而有效预防病害的进一步恶化,充分保证路面的综合性能。目前早期养护中主要采用刮油层或灌入沥青材料两种方式,可有效避免出现大范围的病害问题,也能缩短养护时间,资源利用率较高,对交通影响较小,能极大地减小道路养护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实例分析

3.1案例概述

某高速公路路面表层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层,厚度为26cm,施工主体材料为C35混凝土,抗折强度为4.5MPa。路面基层主要材料为水泥石屑,厚度为15cm。该项目已投入使用较长时间,经车辆持续碾压作用出现了严重病害,尤其裂缝、破碎问题较严重,需要进行必要的路面养护修复处理。结合路面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浅层技术进行病害处理[3]。

3.2病害分析

经全面分析和调查,发现在车辆载荷的持续作用下,该高速公路路面材料出现严重老化现象,再加上雨水侵蚀,路面接缝位置渗水严重,路面结构出现底板脱空、材料松散等质量问题;路基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路面因受剪切力的影响,面板存在错台、裂缝等病害,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必然会导致病害的进一步加重,威胁路面行驶安全。

3.3养护修复方案

综合考虑该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行状况、出现的具体病害及养护维修管理规范,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对裂缝、脱空等病害问题,采取灌浆施工的方式加以处理;(2)利用灌浆泵加压的方式将流动性较强的水泥浆体材料直接灌入裂缝;(3)水泥浆液凝固后,即可起到封堵空隙的作用,使道路结构整体性能得以提升。

3.4养护施工

3.4.1施工试验

灌浆施工前,选择合适的路段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水泥浆的配合比例,严格控制施工试验质量,确保施工效果达到要求[4]。

3.4.2钻孔

在该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中,采用镀锌钢管作为导浆管,长度为90cm,且设置侧孔;采用风动钻机、干钻等机械进行钻孔作业,同时采用6m3空压机带动凿岩机协助完成钻孔操作,具体要求如下:(1)钻孔深度控制为80cm;(2)打入基体结构深度为24cm;(3)孔径为50mm;(4)每板钻孔5个。

3.4.3水泥浆配置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2)

1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

1.1 项目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账建立未完善或台账与报告不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4)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5)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1.2 施工工艺管理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2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要求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项目部要求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3 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3)

1生产配合比调试

沥青材料是一种复杂成分的混合物料,公路施工可用作有机胶凝材料,具备了抗渗、抗腐、抗裂等多项功能。高性能沥青路面是在原有沥青混合料基础上的改良,通过碳氢化合物与非金属衍生物的比例调整,发挥出更加优越的公路性能。控制Superpave路面施工质量,应先做好高性能沥青材料生产配合比的设计、验证工作。

1.1生产配合比设计

(1)选定方法。配合比例是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制时需要严格控制的关键参数,配合比大小也基本上决定了混合料的使用功能。生产配合比设计以材料工程学理论为指导,完成沥青混合料的有关实验操作,参照实验所得数据详细地计算出配合比数值。这一系列的设计过程都要有科学的方法为指导,以确保操作流程的有效性。本次Sup沥青路面质量控制与养护,选定“马歇尔试验”为主,以确定高性能沥青的最佳配合比。

(2)选定参数。本次研究并非局限于Sup路面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还需顾及公路后续竣工的养护工作,限定各类参数为标准以指导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工作。具体参数:①拌和楼是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生产加工的主要设备,所选定的生产配合比需符合拌和楼筛网尺寸的标准,常用筛网尺寸级别有22mm、12mm、5mm、3mm等,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②混合料运输仓库的转速比也是比较重要的参数,设计人员按照Sup沥青材料预期的配合比,限定冷料仓、热料仓物料供应的速率,保持配合比例与实际生产流程相一致。

1.2生产配合比验证

(1)抽样试验。完成沥青生产配合比设计工作,必须要对选定的配合比例重新验证,检查出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潜在的质量问题,及时调整材料的配合比例。生产配合比验证环节,可根据试验操作完成有关参数的对比检测。试验是检验配合比的常用方法,施工单位先抽取适量的Sup沥青样本,详细地检查材料的组合成分及比例大小。如:采用马歇尔试验法检查沥青材料的配合比例,弄清混合料所含有的成分及比例大小。对不同配合比例级别的材料性能进行物理测试,确定质量合格才能运用于路面施工,保障了公路路面的稳定性及耐久性要求。

(2)计算用量。确定高性能沥青材料生产配合相关参数之后,设计人员需综合筛选、计算出Sup沥青材料的具体用量,使现场作业有足够的物料供应使用。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内容:①级配。沥青组成原料的级配应与路面施工质量相统一,设计人员可参照标准的级配值控制粗细集料的粒径大小,这样可以使混合料在搅拌配制中充分的融合,摊铺新型材料后可实现最佳凝固效果。②用量。不同公路项目建设所用的沥青材料数量是不一样的,用量大小取决于路面层结构性能的设计标准。用量多,施工产生的剩余量大,材料浪费率高;用量少,公路路面结构性能得不到保障。一般情况下,路面施工Sup沥青用量的误差控制在±0.5%,并且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稳定程度符合标准。

2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施工

公路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行。“Superpave”是美国公路战略研究机构取得的先进成果,主张设计高性能混凝土路面优化公路的交通性能。本次研究选择了某一段公路为试验段,分析了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的工艺流程。详细过程如下:

2.1施工准备

前期准备是公路Sup沥青路面施工的首要工作,从多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引导后续的正常作用。高性能沥青路面与常规路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路面的质量、性能、寿命等方面的标准更加严格,施工单位采用Sup沥青材料更应重视动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包括:①清理。施工前先对沥青路面进行清理,扫除粘附于路面的细小杂物,保护表面层的干燥度。此外,一些难以清除的旧沥青或胶凝材料,安排操作人员用铣刨机强制性清扫。②检查。详细检查路面下层结构的状态,判断公路基层的性能状态是否与设计图纸的要求相符。如:若公路底层结构存在沉降、塌陷等问题,应及时修复处理以加固性能。③物料。运输至公路施工现场的高性能沥青物料也要接受检查,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确定混合料质量合格,才能正式运用于路面施工。

2.2施工温度

2.3混合料拌和

材料拌和操作流程与沥青路面的耐久性能密切相关,混合料拌和需要注意:(1)拌和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做好拌和楼的计量工作?(2)实际拌和期间需注意混合料质量的检查,特别是审核拌和楼控制室各项参数的设定值?控制屏的显示值,检查这些参数上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规定的标准是否存在偏差。(3)控制好混合料的拌和时间,通常要保证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才能停止搅拌?(4)整个搅拌流程里需观察沥青材料的均衡状态,出现离析、发白等现象应调整拌和方法?

2.4混合料摊铺

(1)沥青混合料是中骨架嵌挤型级配类型,其松铺系数根据经验确定,在1.15~1.3之间?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2)采用液压自动伸缩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必须均匀?缓慢?连续不断地进行?(3)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4)摊铺时一般以原路面作为基准面,采用雪橇式或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进行摊铺;当无基准面或原路面变形时,采用钢丝绳引导高程的控制方式进行摊铺?

2.5混合料压实

压实是为了让覆盖于路面的沥青材料充分密实,尽快胶凝成一个整体。沥青混合料压实应考虑温度条件的变化,在沥青混合料温度较高时进行压实,高温碾压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压实度,高温时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较好?沥青路面压实机械可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大吨位轮胎压路机?为达到最佳压实效果,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和碾压方案?同时,现场碾压操作可分层次进行,逐渐增大碾压的力度以保证路面获得预期的密实度。

3Sup沥青路面其它的养护措施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日趋频繁,国外建筑企业也开始参与本国公路项目的建设。基于经济产业优越的发展条件,国外先进科技更多地引入到国内公路项目施工,有效地保障了沥青路面建造的质量水平。施工单位既要从现场作业环节加强路面质量的控制,也要在竣工初期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延长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3.1病害防治

(1)安全控制。一是防护处理,为避免路面病害引起的安全危险,现场可在公路两旁设置防护网,防止边坡坍塌对沥青路面造成的损坏;二是加固处理,养护期间发现沥青路面有开裂、沉陷等病害应及时加固,增强其抗震能力;三是控制车辆,刚竣工不久的沥青路面,经过公路的车流量必须严格控制,以免沥青路面承受的重力荷载超标而引起交通安全问题。(2)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人员需做好人员、设备、工艺等合理地协调分配;施工中,规范路面施工操作里路程的管理,做好各项任务的检查,指导作业人员控制各道工序的质量。边坡作业期间需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清理,及时清扫碎石杂质等。施工后对爆破质量进行综合检查,必要时需重新整修沥青路面,保持其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

3.2交通管理

公路工程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不仅影响着国内现代交通体系的运营水平,也决定了交通事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整个结构组成部分开始,路面是公路处于最表面的层次构造,其与车辆行驶存在直接接触的关系。控制公路路面交通行驶状况,也是未来高性能沥青路面日常养护的重点内容。政府需联系交通部门,加强公路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采取多方面的养护措施保护路面的完整性。如:交通部门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Sup沥青路面实施检查,掌握路面层是否存在结构病害,若有需要则对路面进行修补、填充等整修处理。

4结论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4)

0 引言

我国现有桥梁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大多数桥梁的设计技术标准较低,通行能力差,不能满足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需要,旧桥养护将处于一个高峰期。桥梁的养护和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目前桥梁养护观念上存在着重建设轻养护、路桥养护不分、养护概念不明确、危机意识淡漠、缺乏系统观念的问题;在体制方上缺少养护骨干队伍、体制处于形式、管理大环境不全面问题;规章上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技术理解不透彻;资源上,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高,养护资金短缺,设备不全,缺少及时的养护信息。另外养护质量、安全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1 桥梁养护管理概述

1.1 桥梁养护管理的要素

桥梁的养护管理由桥梁养护职能机构组成的管理主体和各要素组成的管理客体两部分组成。人员,桥梁的养护工作者要积极敬业,保证各项工作按时完成;机械,包括养护相关的所有仪器和机械设备;材料,养护中所用到的材料;资金,只有在资金的保障下,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时间,养护要及时的进行;信息,桥梁养护涉及的有关图表、知识等。

1.2 桥梁养护的原理与原则

人本原理,从根本上提高养护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养护意识的培养,使人才各尽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系统原理,养护工作可能不断扩大,构成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所有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实现从局部到全局的转变;动态原理,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变养护管理方法,积极吸收好的养护管理方式,在动态调节中,充分发挥养护管理作用。

桥梁养护管理的原则包括:能级分布原则,将桥梁养护管理按照层次形成稳定的组织机构,将人员的能级位置和其能量相适应,各尽所能,并根据工作中的表现及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各层次位置。效益最佳原则,这里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对待,不能忽视任何一面,实现桥梁养护管理的总目标达到最佳。随机制宜原则,避免条条注意,要在发展中不断调节资源利用。

1.3 桥梁养护管理的作用

通过对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研究能够优化桥梁养护资源,将桥梁养护工作由数表引向质变,从而加强桥梁养护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将桥梁养护质量和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 桥梁养护管理理论对策

2.1 桥梁养护流程再造

桥梁养护流程是桥梁养护工作的步骤,重新调整桥梁养护流程,能够提高桥梁养护效率,桥梁养护流程种类有很多,包括检查、维修、加固、财务以及养护技术开发等。流程再造的原则是坚持以流程为导向,以人为本的方式来管理团队;可行性原则为围绕结果进行组织,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流程再造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构思设想阶段、再造启动阶段、分析诊断阶段、流程设计阶段、流程重构阶段、监测评估阶段。主要内容为在构思阶段得到领导的承诺,发现创新机会,选择养护流程;再造启动阶段通知桥梁养护管理单位,成立再造小组,制定再造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分析诊断阶段描述和分析桥梁养护的既有流程;流程设计阶段定义既有流程,建立新流程的原型和方案,分配人力资源;流程重构阶段培训人员,建立养护机制,转换养护流程;评价阶段评估再造绩效,持续改进。

2.2 桥梁养护集成管理对策

桥梁养护工作将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要注重养护的集成管理,其基本原则为整体性、非加和性及整分合性,桥梁养护管理要以整体为重点,全面考虑,但也不是简单的将各项工作累加,在局部认真分析部署,使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配合。桥梁养护管理集成包括桥梁养护组织集成、工序集成、知识集成等。

2.3 桥梁养护全寿命周期对策

桥梁的养护工作通常是在竣工后开始,产生老化现象时才重视。但是在桥梁设计时,如果忽略构件的可视性和更换的方便性,不充分考虑其耐久性和安全储备等,都会造成桥梁的破坏加速,养护不便;桥梁材料选用时也要考虑环境因素;施工时不能一味的加快进度,压缩工期。只有在这些阶段重视桥梁的建设,才能保证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3 桥梁养护资源管理对策

3.1 桥梁养护人力管理对策

人力资源包括智力和体力两种,人力资源管理要和桥梁养护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对养护岗位分析,使用各类人才,不断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绩效手段激励工作人员动力。

3.2 桥梁养护设备管理对策

设备管理要从设备的选购、使用、维修上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两个方面,技术管理上做好设备的选购、验收、调试、使用、修理、改造、更新等,资金管理主要指设备的投资、维修费用管理,设备管理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促进技术改革,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

3.3 桥梁养护材料管理对策

材料管理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主要部分,能够促进节约,有效的防止材料的积压,加速流通,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材料管理要从采购上,库存管理上以及使用上分布做好控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另外,桥梁养护还包括资金管理、时间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

4 桥梁养护质量管理对策

4.1 桥梁养护质量体系构建

建立、健全桥梁质量体系是为了更好的实施质量管理,实现桥梁养护的质量目标,桥梁养护的质量体系包括桥梁养护招投标体制、桥梁养护质量教育、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几个方面。

4.2 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对策

养护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制定桥梁养护工程质量标准和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行为及时的纠正,确保桥梁能够在养护中正常工作,控制的方法有技术交底、技术复核、图纸会审、工程会审;数理方法有数理统计、控制图法、直方图法、散点图法;试验方法有材料试验、结构试验、荷载试验、养护预演;检查方法有自检互检、社会监督、业主旁站、业主抽检;验收方法有工程验收、阶段验收、政府验收和业主验收。 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加强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培养其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充分发挥养护者积极性。机械设备上要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重要设备要定人、定机、定岗,精密仪器的灵敏度要符合要求,使养护设备具有制度化和市场化。材料上加强对采购、保存及使用环节的控制,科学的选择养护材料,掌握质量标准,及时、适量的进行材料供应。养护方法上要做到全面分析,以先进的工艺降低投资,加快进度。

5 桥梁养护安全管理对策

在桥梁养护中要避免养护者及行人的安全,机械和环境免受损害,对养护工作者要做好安全培训,远离危险,安全控制要不仅注重事后控制,在事前和事中更要积极避免事故的发生,运用法律的相关规定,制定安全处理措施,并处理好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资金控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俞增建,徐益丰.关于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建议[J].公路与汽运,2002(6).

[2]袁万城,崔飞,张启伟.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1999(4).

[3]杨伟军,梁兴文,张建仁,何培勇.桥梁结构生命全过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J].桥梁建设,2002(5).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09-0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的地理、气候、交通、人口等因素的限制,当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都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并留存了丰富的民族文物。

民族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1],是探索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珍贵教材。[2]针对这一情况,不少民族院校相继增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分别开设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学、科技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文博人才,以提升民族文物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各少数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民族文物包含着特定时期存留下来的丰富信息,反映了当时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受文物本身的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等客观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变化,这些改变了文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使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掩盖了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3]可见,民族文物迫切需要科技保护。

文物保护工作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基本指导方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分析文物的材料、组成成分、结构与性质、制造工艺、文物产地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老化、变质、锈蚀毁坏的影响及劣化机理,并制定文物科学保护的方法与具体实施的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3]它大量借鉴了物理、化学、生物、微生物、地质学、建筑学等自然与工程学科方面的相关理论与相关技术,使文物分析更科学化、综合化、定量化,为文物保护方案、方法、材料、工艺的选择提供翔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民族文物亟待科技保护,全国不少民族院校也都相继开设文物保护课程,以求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及应用型的文物保护人才,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文博单位的科研与工作需要。本文依据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文物保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他高等院校文博专业的教学现状,对文物保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民族院校文物保护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偏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实验教学明显不足

文物保护学不仅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保护材料的合成技术和操作技能,还在保护修复过程中与制陶、造纸、纺织、彩绘、土木建筑、生物医学等技术学科紧密相连,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3]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不同材质文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然而,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较为单调枯燥,也很难将文物保护中的某一问题剖析透彻,这急需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国内已有个别高校组建了较高水平的文物保护实验室,有力提升了本校文博专业文物保护课程的教学水平。然而,囿于国内文物保护学的发展现状,很多民族院校文博专业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而授课教师往往又偏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方式单一,这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文物保护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若长期得不到实践,势必会造成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荒疏,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文物保护专用设备都缺乏使用的能力。长此以往,文物保护课程的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难以全面支撑文物保护课程的教学需求

文物保护研究按其材料分类,包括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彩绘壁画类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皮革类文物保护以及骨角质类文物保护等,其探究的分析方法、腐蚀机理、保护措施以及保护材料都各不相同,又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矿物学、土木工程等自然与工程学科。[3]要想教授文物保护学的所有分支内容,需要教师具备不同材质文物的保护理念与技术。目前,民族院校文博专业的文物保护课程一般仅有一名专业教师担任,而教师的研究方向又较为专一,对于自己研究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也只能泛泛而授,难以深入。因此,仅凭教师的个人力量很难满足不同材质文物的文物保护教学需求。

(三)学生的教育背景相对薄弱,且学科背景又以文科为主,缺乏对文物保护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深入理解

文物保护学是一门人文与自然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对学生的教育背景要求较高,学科背景也需要文理兼备且以理科为主。然而,民族院校的文博专业主要以招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科生源为主,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文物保护课程的时候,感觉较为吃力,对文物保护中的腐蚀机理、仪器分析以及保护措施等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学习兴趣。

(四)与周边高校、考古所以及博物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不足

中南民族大学有自己的民族学博物馆,这对于开设文物保护课程以及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民族文物保护人才十分有利。遗憾的是,很多民族高校仍然没有自己的民族学博物馆,或者是有自己的民族学博物馆,但文物保护专业与其以及周边高校、考古所以及博物馆等单位之间的交往还不够紧密,亟待加强单位以及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二、民族院校文物保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组建文物保护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

鉴于文物保护的课程特点及其学科的发展需求,民族院校的文博专业应以文物学与博物馆学为核心,以民族学博物馆为平台,以优质的文博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组建文物保护教学实验室,建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文博人才教学实验体系。[4]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建设,将会直接改变文物保护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辅以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室对各种文物保护所需的设备、技术以及操作流程等有个感性而直观的认识,培养其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文博单位输送优秀的文物保护人才。

(二)聘请国内外各类材质的文物保护专家,开设系列文物保护专题课堂

由于文物保护涉及的文物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学科门类比较多,使用的保护材料又比较丰富,单一教师授课很难将不同材质的文物保护机理都讲解透彻。中南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设立文博专题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文物保护课程,民族院校文博专业还是要加强聘请国内外各类材质的文物保护专家前来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满足学生对不同材质的文物保护方法与技术的全面认识与理解。

(三)加强文物保护实验教学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实践教学水平

民族院校的文博专业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与周边其他高校、考古所以及博物馆等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其联合开设文物保护课程、开展文物保护课题研究以及建立文物保护的实践教学基地,增进双方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双方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让学生亲身接触文物保护的第一线,真正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方法、理念以及发展现状,全面提升文物保护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

(四)同时招收文科与理科背景的学生,并适当设置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文物保护学涉及大量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地质学、建筑学、工程力学等自然与工程学科方面的知识。然而,受到文理分科的影响以及文博专业的招生惯例,民族院校的很多文博专业仍只招收文科背景的学生,这已经很难满足目前文博专业的发展需求。因此,现亟待同时招收具有文科与理科背景的学生,以满足文物保护课程教学与实践工作的需要。同时,在文物保护课程授课之前,仍需对学生开设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增加学生的理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文物保护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综合型文物保护人才。

(五)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文物保护课程的趣味性

文物保护讲授的内容较为繁杂,而文博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较差,在讲授文物保护课程时,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文物保护教学中的应用。[4]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消除学生对文物保护课程的畏难情绪。如笔者常将文物保护专家比作“医生”,把文物当成“病人”,而文物保护专家在修复、保护文物的时候与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情况相一致,这样就给学生一种直观而熟悉的情景,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教学方式变化可以将文物保护课程讲述得易于理解,也能增强学生对文物保护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本文依据民族院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设的文物保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他高等院校文博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文物保护课程教学应亟待增加实验教学、开设文物保护专题课堂、加强与周边院校、考古所以及博物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改进招收学生的学科背景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来完善教学环境,以求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及应用型的文物保护科技人才,提升民族文物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各少数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晓东.文物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2] 们发延.民族文物保护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博物馆,2006(2).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6)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道路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不但要反复承受荷载,而且还要经受各种天气的考验。道路养护就是对道路的保养和维护,维护道路及道路构筑物、设施,及时恢复破损部分,尽可能保持道路的使用性能,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畅通,节约运输费用和时间。

养护维修是复杂辛苦而简单乏味的工作,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路提供的服务要求却越来越高。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进行养护,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推迟重建时间。

路面彩色喷涂养护施工工法,不但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种道路病害,而且能对路面起到良好的装饰效果。

2 工法特点

2.1冷施工、使用机械喷涂、操作安全简便、成膜时间快、施工速度快,能有效缩短工期。

2.2路面彩色喷涂养护质量容易控制,可操作性强,能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防止道路病害的发生。

2.3水泥聚合物粘结性好,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表面粘结均非常牢固,同时这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节能环保。

2.4色彩多种多样,对路面兼具养护和装饰作用。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和桥梁,也可用于斜坡、楼梯、墙面、车库和工具仓库地面的养护和维修;还可用于路面防滑,改进人行道、车道、池底、庭院、停车场、桥梁,抵御裂缝的产生;可以用于水泥、沥青、木质、金属和石头等各种路面,防水养护层不足1mm,有效地减轻了路面的负重。

4 工艺原理

图1 养护修补原理示意图

路面养护材料是超强水泥聚合物加入水泥、石英砂、水等材料后拌合而成的一种砂浆。超强水泥聚合物作为一种高科技防水、防腐蚀产品,很好地解决了路面养护材料与混凝土、沥青路面的界面结合问题。

本工法主要用于修补路面基层较好,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破坏的路面。施工中先用灌缝材料将路面缝隙及局部破损处(图1所示凹凸不平的基底)进行修补,再用超强水泥聚合物和其他原材一起勾兑成的水泥砂浆喷涂或人工刮刷在路面或墙体上,可保留原有的纹理,并对路面具有防水和养护作用。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图2)

5.2 操作要点

5.2.1 施工范围封闭交通

施工前,做好施工范围封闭和附近交通的疏导工作,确保施工过程及交通开放前不会对车辆和行人造成影响。

图2 路面彩色喷涂养护施工工艺

5.2.2 原材料及设备进场

路面喷涂施工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颜料的要求,应一次性备齐所需原材料,以免不同批次的产品存在色差,影响喷涂质量。

5.2.3 路面清理

在对裂缝及破损处进行修补和施用封面料前,路面应清洁无尘土,无其它松动物体、油污或其它任何类型的膜层。对使用过灌缝胶的地方,要先进行除胶。如果裂缝中积有植物,要将其除掉。含有污渍较严重的区域要用清水冲刷或毛刷清洁,除掉淤积。施工时必须细致,不得有遗漏,最后使用清漆或树脂作为底漆涂刷在路面上,以防止封面料与路面粘结不牢。

图3 路面清理工作示意图

5.2.4填缝材料搅拌

填补材料是一种加工厂生产的成品,使用前经简单的物理搅拌即可使用。

5.2.5裂缝破损部分修补

路面出现轻度裂缝时,直接从容器灌注,或者用橡胶扫帚把混合料刮到裂缝中及其相邻的路面上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灌缝料同原路面粘接牢固,表面平整,缝内饱满、均匀,如图4所示。修补完成后,雨水将无法沿裂缝渗入到路面底层,有效的保护了路基,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

图4 裂缝破损部分修补

路面出现重度裂缝且路面凹凸不平时时,需先灌缝处理,然后采用水泥聚合物砂浆修补至平整,如图5所示。

图5 破损较为严重局部修补

5.2.6 封面材料按配比搅拌

(1) 材料处理

首先对骨料(砂)进行两次筛分,使其达到设计骨料粒径的要求,粒径范围一般为100-300目;然后用清水冲洗、再进行晾晒,使其含泥量小于2%;含水率小于1.5%,将晾干的骨料(砂)按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计量装袋,其计量误差不大于±2%。

(2) 材料的配比计量

水:水泥聚合物:水泥:石英砂=1:1:2:2-4。水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材料工作性能,水泥聚合物起粘结作用。其比例可以根据喷涂时设备的要求略加调整。

(3) 施工材料的配制搅拌

将计量好的各种添加材料逐一放入浓缩封面料桶内,用强制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其达到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

(4) 材料二次搅拌

将配置好的材料运至现场后,如发生离析、沉淀现象,在施工前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使其达到均匀效果。材料自加水拌合至施工完毕应在6小时内完成。

图6 搅拌后样品效果

5.2.7养护封层喷涂或刮刷

如采用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前首先进行小面积的涂布施工试验,根据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调整速度、流量和刷头的高度直至满足正常施工需要。刷头稳定不得有高低起伏,同时应了解施工路面的具体情况,制定设备的行进路线,避免因重复而造成的厚薄不均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另外调整设备行进速度及喷洒机流量的速度同样非常重要,设备的行进速度应同涂布率相协调。当机械喷涂过后,人工用刮刷对局部涂层较厚或对未喷到的部位进行细部修正。

图7 挂刷效果及涂布施工

如直接采用人工手动刮刷的方法进行施工,主要控制面层的均匀度,反复推刮。

5.2.8 喷涂保护层、养护、恢复交通

均匀地喷洒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保护层,保护层材料是一种聚合物树脂,具有防水防腐蚀作用,如有需要隔日再次对该路段喷洒第二层。自然养护固化4小时,即可开放交通。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7)

一、概述

合徐高速公路北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微表处养护工程,路段起点为仁和集,终点为朱圩子,技术标准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于2003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局部段落出现裂缝、麻面、浅层车辙等病害。这些病害都属于功能性病害,沥青路面整体结构稳定,针对此类情况,养护方案拟先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拥包进行行局部铣刨,彻底处理这些病害。再在上面施工一层MS-3微表处罩面,以恢复路面的整体服务水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一)、 材料准备

1、乳化沥青。采用自产的乳化沥青生产车间生产改性乳化沥青。乳化剂、改性剂为进口美德维实伟克公司产品。2、石料及填料。粗集料产自明光现代石料厂的玄武岩,生产工艺为反击式除尘, 细集料为当地碱性石灰岩,料质干净。以上石料经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将合格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与改性乳化沥青进行配伍性试验,满足可拌时间大于120秒;填料采用水泥。上述各材料均已备料,可满足试验段施工要求。

(二)机械设备准备状况

1、施工设备有:微表处摊铺车2台,ZL50装载机1台,发电机组一套,施工小货车1辆,标志牌2套,闪光灯2台以及临时安全防护设施等。

2、微表处封层车的标定步骤,(1)、骨料的标定。①计算骨料用量。根据本段微表处路段的实际情况。确定摊铺厚度为15 mm左右,骨料用量在设定的行使速度下进行。骨料用量G,则G=H*B*V*R。式中:H――封层厚度(m)。B――封层宽度(m)V――封层速度(m/min)R――骨料比重kg/m3②骨料的标定。用重量法进行骨料的标定,按车辆说明书进行。做三次平行实验,结果显示计算的骨料误差不大,采用这批骨料用量为基准,按工艺配比。(2)、乳化沥青的标定。①根据油石比确定乳化沥青用量②根据设计的物料配比,调整阀门的开启度,观察微机上的读数达标后,标定阀门开度,并固定下来。(3)、水量的标定。调整水的标定阀门,在转子流量计上直接标出水的用量,固定标定阀门的开启度。

施工前测量出混合料的含水量,根据设计配合比调整施工用水量,施工现场,根据气温、风力和天气情况,适量施工用水量,根据施工经验,调整乳化沥青混合料摊铺稠度,做到不啃边、不泛油、不离析、表面平整。

三、微表处施工工艺

(一)后场配料

根据已批准的微表处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矿料比例为:1#:2#:3# =28:18:54;稀浆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为:矿料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水泥:外加水量=100:10.3:2.0:7.0,最佳油石比6.3%。 按照矿料混合料配比,将三种石料分别加入三个骨料仓,标定配料机的三个骨料仓的转速,直到基本没有误差为止,配料机标定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矿料混合料的生产了,生产出一批料后,试验室要按照集料规程要求取样,烘干后进行混合料水洗筛分试验,筛分结果需符合混合料MS-Ⅲ型集配范围方可使用。

(二)安全控制、路况调查,工作面准备

(1)、微表处试验段施工必须在设置足够数量的合格安全标志的施工区域内进行。为保证行车及施工安全,微表处应在白天施工,并控制好当日工作量,尽量在天黑前开放交通。若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开放交通的,应增加夜间反光标志,确保交通安全。(2)微表处试验段施工前,对试验段落进行仔细路况调查,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对车辙深度和病害,并行图片拍摄,将路况调查数据整理后存档。如果原路面存在裂缝和坑槽等病害,应该及时上报监理组和分中心,由日常养护施工队提前处理。

(三)摊铺过程

(1)施工工艺流程:

1)、封闭交通,进行交通管理。在施工前,施工路段按《公路养护工程作业规程》定布置好施工指向牌、限速牌、锥形筒、封闭红线等安全设施,摆放整齐、规范,禁止任何非作业人员、机动车进入,并做好现场看护,保证安全标志设施不被破坏和移位。2)、路况调查。检测车辙深度已经原路面病害,并且按频率拍摄原路面图片。3)、清扫路面。对路面清扫困难的路段提前一天用水车清洗干净。4)、在项目部后场将已生产好的符合要求的各项材料装入摊铺车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根据路幅宽度,调整摊铺槽。5)、将装好料的摊铺车开至施工地点,以原路面车道线为控制线,取出摊铺车头的标尺,将标尺顶端的垂直链条对准准控制线、放下摊铺槽,调整摊铺槽使底边与原路面贴紧。6)、根据预先标定的车速、厚度,施工配合比摊铺,同时输出矿料、填料、水、乳化剂和 乳液进行拌和,待混合料充满摊铺槽2/3时,指挥司机启动封层车。7)、摊铺速度以保持混合料摊铺量与搅拌量基本一致为准。司机沿标线方向按25M/Min的车速行驶,摊铺宽度为3.65米,摊铺厚度为15mm左右,随时从反光镜中观察后面摊铺情况,注意操作手的指挥喇叭和手势,控制车速保证摊铺槽中混合料的 体积为摊铺槽体积的2/3左右,保证线形顺直。8)、操作手根据矿料干湿程度,随时调整用水量,以保证拌和稠度,并随时调整摊铺槽的分料方向,保持槽内混合料的均匀分布。9)、调平工根据车辙的深浅随时调整放料速度,保证不堵料,不缺料。10)、稀浆混合料摊铺后可能存在局部缺陷,如短小划痕,可直接从拌和缸出口取料填补。不均匀或离析处应铲除后再填补。对边线处有少量外溢稀浆要及时铲除。11)、当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和矿料含水量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摊铺车的设定,确认材料配比符合设计配比后才可继续施工。

12)、交通协管员根据拌和料破乳凝固情况,掌握通车时间,反映给现场施工负责人,据此确定收工时间。

13)、掌握拌和料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破乳时间,以便确定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通车时间。14)、初期养护,交通封闭人员保护好施工路段,保证路面在凝固前免遭人为的车辆损坏,并对局部损坏进行及时修复。

15)、开放交通,在稀浆混合料破乳凝固后,撤除各种安全标志牌,开放交通。

16)、因微表处工艺的特点,养生期间在车辆碾压的过程中,会出现有部分石料脱落,散落在行车道外侧,形成安全隐患。应每天两次清扫,分别是早上、下午各一次;路面散落料清扫使用人工集中后,由车辆拉回后场处理。

17)、按要求收集、整理施工前路况检查结果、原材料检测结果,稀浆混合料室内检测结果,现场检测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及时做好试验段总结工作。

(2)微表处施工摊铺接缝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微表处施工时,应该在摊铺起点处(上次摊铺接头处)用一张铁皮垫在原路面上,然后将摊铺槽放到铁皮上,待到摊铺槽内混合料达到2/3时,将铁皮固定住,摊铺槽滑过铁皮进行微表处摊铺,这样是为了防止接头处出现横面“圆形”或“过宽”等现象,摊铺结尾纵横面也要修补整齐,提高外观效果;如果摊铺结尾处有和以往微表处施工接头搭接时,在结尾的接头处也要固定垫上一张铁皮,待摊铺结束,摊铺槽正好处在铁皮上,这样摊铺槽内留下的施工废稀浆混合料就不会污染原路面,接缝衔接平顺,避免跳车,提高平整度。

(3)各工种施工注意事项:

1)、交通管制员:预先安排的施工段落提前到场,将该施工路段按规定设置好施工指向牌、限速牌、安全岛帽、封闭红线等安全设施。做好巡查,保证施工路段不被损坏。

2)、封层车司机:保证作业面的线形顺直,注意行车安全,服从操作手的各种指挥。配合好操作手做好原材料的加载工作。

3)、操作手:做好沥青系统的清洗,原材料的加载。根据气候条件、材料特点、温度及路面情况,随时调整用水量,保证混合料的稠度。协调与司机的工作手势,指挥司机工作到位,保证施工安全,保证作业面的线形顺直,接缝良好。

4)、调平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摊铺厚度。

5)、耙工:及时、迅速处理摊铺后的各种漏点和划痕现象。

6)、锹工:及时铲除接缝废料,并堆放一起装袋处理。

7)配料机操作手: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保证成品的质量。指挥铲车司机做好现场材料堆放,避免矿料过大和相互混杂。

8)、铲车司机:保证上料的及时准确性,装成品料之前,必须清铲,保证成品料的质量。

四、施工中检测

(1)、稠度控制

在试验段摊铺过程中,根据摊铺车实际出料的干湿,进行稠度控制方法如下:

a、在刚刚摊铺出的稀浆混合料上用直径10mm左右的细棍划出一道划痕,如果划痕马上就被两边的材料淹没,说明混合料的稠度偏稀,应适当降低用水量;如果划痕两边的材料呈松散状态,说明混合料过稠甚至已经破乳,应该铲除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如果划痕能够保持3~5s后才被周围材料覆盖,周围的材料仍然有一定的流淌性,说明混合料的稠度合适。

b、迎着太阳照射方向观察刚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如果表面有大面积日光的反光带,说明混合料用水量偏大,稠度偏稀;如果刚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干涩,没有反光,说明混合料偏稠;如果刚刚摊铺出的材料层对日光呈现漫反射,说明稠度适宜。

(2)、厚度控制

在试验段摊铺过程中,使用螺丝刀对已经摊铺出的混合料进行检测其厚度,按50米一个断面进行控制,如果厚度小于规范值或过大时,及时调节摊铺槽的升降手柄,进行微调,来控制好外观质量。

(3)混合料检测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在对内对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公路网的建设已经成为左右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需求更是与日剧增。微表处养护技术作为现代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其技术发展促进了我国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公路网的不断完善贡献巨大。但微表处作为一项较新的技术,其在技术应用中仍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微表处养护技术施工质量,对微表处养护技术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微表处养护技术概述

用具有一定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成流动型混合料,再均匀洒布于路面上的封层。微表处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路面防水性能,并为路面增加耐磨层,提高路面耐磨性。除此之外,微表处处理过的路面,还具有美观度和平整度好,防滑性能优质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微表处技术在填补以稳定车辙中也具有应用价值,利用微表处技术摊铺后,通常12.7mm厚的封层在24℃以上、湿度50%以下时可在1小时内开放交通,承受车轮碾压,能够降低路面摊铺维修封路时间。除此之外,微表处技术还能够可直接用于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从而减少昂贵石料的使用,降低工程造价,显著降低基本消除早期水损坏的发生。微表处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实现了真正的全程环保,路面施工中应用微表处技术,能够在常温下施工,没有毒烟雾、粉尘、噪音污染,没废水外排。

二、微表处材料的选用

1、集料

微表处工程使用的集料规格必须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实际操作中,一般常用国际稀浆封层协会所制定的ISSA-Ⅱ型配置标准,确保混合料质量稳定符合施工工程需要。需要警惕的是:如果集料中存有超大颗粒将会对微表处施工面的表层及防水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施工前筛除干净。2.36mm以下的集料当量应不低于65%,而且0.075mm通过率必须保证。集料当量中36毫米以下的应不低于百分之六十五,且必须保证0.075毫米的通过率。

2、骨料级配

在微表处的薄层结构中,骨料主要发挥了骨架的作用,骨料级配要符合JTJF40-2004中MS-2的标准要求或MS-3型改性稀浆封层骨料级配要求,施工表面层要求保证洁净,质地坚硬、耐磨性好。

3、集料级配筛分标准要求

经过多次实际路面勘查和试验,已确定好了微表处工程所需集料相应的级配标准。

4、改性乳化沥青材料

微表处工程所用的混合料中,改性乳化沥青发挥着粘结、裹覆石料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施工工程的效果。用于混合料中的乳化沥青,必须保证是经过聚合物改性的,一般使用最频繁的是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有时候也会使用SBS改性乳化沥青,它们都具有能提高混合料在高温中的稳定性,提高与骨料的粘性,具有良好的坚韧性等优质特性。

5、水

调节稀浆混合料的稀稠度要用到水的功能,用水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天气气候、施工自然环境、路面结构状态等情况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标准。微表处工程常采用饮用水来调和稀稠度,保证水的透明度和纯净度,ph值维持在中性水平。

6、水泥

调整稀浆混合料的破乳速度使用水泥来完成,水泥材质要求需保持干燥无结块、松软疏松。正常质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达到要求。

三、微表处养护技术施工流程

1、基本工作步骤

车流限制路面清理施工放样施行摊铺手工特殊处理局部即时维护交通放行。

2、集料准备

在施工前,首先要对集料的天然水成分量进行测定,以便控制施工中摊铺机的外加水用量。然后对集料进行遴选处理,再进行预拌合工序。

3、摊铺工作

(1)待维护路面前期工作处理达标后,再开始摊铺沥青表处。摊铺工作要坚持“持续缓慢”的原则,均匀地开展作业程序;

(2)要根据现场摊铺厚度、面积、现场拌料供应速度等因素把握好摊铺速度,通常采用1.5千米/小时~3千米/小时(0.4米/秒~0.83米/秒)的标准;

(3)在摊铺沥青步骤时,要保证施工检测同时进行。即时对摊铺厚度、宽度和平整度等参数进行测量监控,对不合格的参数部分要立即重新处理;

(4)尚未成型的混合料在摊铺后遇到雨水要铲除掉另行动工。

四、特殊情况处理

1、洒水处理

如果施工环境气候比较干燥高温,那么在施工前必须对路面进行洒水冷却处理,这能提高微表处修补层与原路面的粘合度,同时洒水量要注意保持适度,防止路面产生积水。

2、缝隙处理

横向接缝一般做成对接缝,尽量避免横缝,纵向接缝搭接的宽度不得超过75毫米。不管是纵缝还是横缝,都不得在缝隙处出现余料或缺料等情况,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缝隙修补处作平整度监测,保证所有缝隙平整度不超过6毫米。

3、临时设施的使用

对施工前架设的临时设施,要注意在工程结束开放交通后及时处理干净。为了保证沥青与石料之间极高的粘附性以及微表处罩面极佳的耐磨性,从而保证微表处罩面在重交通作用下仍可达到较长的使用寿命,微表处对其组成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

五、微表处养护施工注意事项

1、石料

要求石料必须坚固、耐磨而且是清洁的,石料的级配通常采用中粒式或粗粒式(JTJE32/ES3),成型后的厚度一般为5mm或10mm左右。

2、沥青

微表处所用的乳化沥青必须是经聚合物改性的,通常是采用SBR胶乳,也可采用SBS改性,其残留物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在国际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但一般是采用ISSA的要求不小于57℃。

3、混合料

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增加了6天的磨耗试验和碾压粘砂试验(LWT),来评估其抗水损坏能力及最大沥青用量,国外的调查显示微表处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至6年,长的可达到8年。

4、碾压变形测试

当用于填补车辙时还需要进行碾压变形测试。除此之外,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可可采用马歇尔法或维姆法确定。

5、施工路面的要求

微表处施工对路面要求十分严格,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路面的处理,以为后续的微表处施工打下基础。若施工对象出现路面病害,必须先行进行处理,才能进行微表处摊铺。

综上所述,微表处技术作为公路养护和建设的关键技术,在施工中必须做好工艺处理。由于公路养护处理对环境和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在施工中施工工艺应用不足,很容易导致微表处养护不足,不仅影响公路维修养护质量,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在微表处技术应用时,在把握好施工工艺的同时,还要做好微表处材料的应用,并不断完善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流程,在施工中还要注意施工注意事项,并做好特殊情况的处理。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9)

1、稀浆封层的概念及分类

稀浆封层是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稀浆封层可以分为细封层(Ⅰ型)、中封层(Ⅱ型)和粗封层(Ⅲ型),分别以ES-1,ES-2,ES-3表示;按照开放交通的快慢,稀浆封层可以分为快开放交通型稀浆封层和慢开放交通型稀浆封层;按照是否掺加了聚合物改性剂,稀浆封层可以分为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

2、改性沥青稀浆封层及其特点

改性沥青稀浆封层是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将矿料、水等用改性稀浆封层机按比例拌制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在路面上,铺筑厚度仅0.3--1.0cm,1 h后即可通车。它具有提高路面平整度、防止路面渗水、增加抗滑耐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节约养护经费、开放交通时间短等特点,既能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中的封层、磨耗层,又可用于水泥路、沥青路的提前养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改性沥青稀浆封层材料选择

1)骨料。骨料在封层中起着骨架支撑作用,它表面干净、粗糙、无风化、无杂质,与沥青能够良好粘结,从而保证封层路面整体性和粘结性。骨料的选择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是酸性的,也可以是碱性的,一般就地取材,多数用于热沥青面层的骨料。

2)改性沥青。目前,稀浆封层中大多数使用的沥青为乳化沥青,现行的乳化沥青技术标准是在90年代初制定的,限于当时的乳化沥青发展状况,该标准中没有关于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即改性稀浆封层中最重要的材料)改性乳化沥青在我国还没有技术标准。根据工程实际应用情况,再结合国外改性乳化沥青相关标准,认为应严格控制乳化沥青的油水比,沥青的百分含量应在55--60%之间,如果沥青含量过低,拌成的混合料含水量不好控制,不能达到要求的油石比。

3)填料。最常用的填料为普通水泥,也可用石灰粉,使用石灰粉要做筛分试验,小于0.07 mm的颗粒不少于80%。填料的作用主要是:改善级配、调节破乳速度、提高稀浆封层的稳定性和早期强度。填料的用量为不大于3%(占干骨料的百分比)。

4)水。稀浆混合料使用的水为洁净水,不得使用含有杂质或受化学污染的脏水。混合料中的水包括骨料中的水、乳液中的水和外加水,外加水的用量为干骨料的6--11%,而混合料总的含水量为干骨料的12--20%。混合料稀浆的含水量应由坍落度试验确定,一般在2--3cm之间。

4、稀浆封层的施工

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稀浆封层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供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并应由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具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并对原材料进行施工前的检查,特别是要测定矿料含水量。

2)稀浆封层必须采用专用机械施工。施工前应对摊铺机的性能、标定和设定以及辅助施工车辆配套情况、性能等进行检查。

3)稀浆封层施工的气候条件应满足: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e;不得在雨天施工。

4)稀浆封层施工前,原水泥稳定层应满足以下要求:必须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局部破损(如坑槽、松散等)应彻底挖补;壅包等隆起型病害应事先进行处理。

4.2 稀浆封层施工方法

1)放样画线。要根据路幅全宽,调整摊铺箱宽度,例如当路幅宽为12.0m时,摊铺箱宽度3.5m,可分3次铺筑,根据此宽度从路缘石处开始放样,画出走向控制线。

2)装料。将符合要求的矿料、乳化沥青、填料、水、添加剂等分别装入摊铺机的相应料箱。一般应全部装满,并应保证矿料的湿度均匀一致。

3)摊铺。将装好料的摊铺机开至施工起点,对准走向控制线, 并调整摊铺箱厚度与拱度,使摊铺箱周边与路面贴紧。操作手再次确认各料门的高度或开度后开动发动机,结合拌合缸和离合器,使搅拌轴正常运转,并开启摊铺箱螺旋分料器,打开各料门控制开关,使矿料、填料、水几乎同时进入拌合缸,并当预湿的混合料推移至乳液喷出口时,乳液喷出。调节稀浆混合料的流向,使稀浆能均匀地流向摊铺箱的左右。

4)找平。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人工找平。当摊铺机上任何一种材料用完时,应立即关闭所有材料输送的控制开关,让搅拌缸中的混合料搅拌均匀,并送入摊铺箱摊铺完后,即停止前进。将摊铺箱提起,然后把摊铺机连同摊铺箱开至路外,清洁搅拌缸和摊铺箱。

5)成型养护及开放交通。在稀浆混合料初凝后,仍需一段时间初期养生,在此时间内封闭交通,禁止车辆、行人通行。当稀浆混合料粘聚力达到200 时,胶轮压路机碾压。即可开放交通,通过有意识地控制交通路线,使全路幅范围内的封层能得到碾压,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

4.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施工中应按规范要求的抽检项目、频率、允许误差及方法对稀浆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测,特别在稠度检验时,一般采用经验法进行,这就要求相关的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2)严格按设计的沥青用量和级配要求施工。

3)加大厚度检测频率。确保稀浆封层厚度,厚度过薄,易脱壳、剥落;厚度过厚,易在面层下形成软弱层。因此在施工中,要安排专人用插尺随时检测厚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

4)加强对油石比检验。采用/三控检验法对稀浆封层混合料进行油石比检验。

5)注意施工天气,确保施工质量。要加强同气象站的联系,及时准确地获得当天的天气情况,在施工中及时调整避免雨淋影响质量。

4.4施工步骤

1)将半幅路段封闭交通后,仔细清扫路面上的泥土和杂物,对于粘结在路面上的杂物应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

2)按设定的稀浆封层铺筑宽度,先用石灰水划出稀浆封层机导向标线。

3)将符合要求的骨料、乳化沥青、水、水泥,按要求装入各自的贮存罐中。

4)应按设计厚度调整整平器高度和封层机的行驶速度,严格按标线控制封层机行驶方向,防止纵向接缝出现搭接或漏铺现象。必要时,接缝处可辅以人工修补。

5)为缩短封闭交通时间,混合料达到初凝时,可用轮胎压路机碾压2~3遍。

6)稀浆封层之后,在没有固化破乳之前,应禁止一切行人及车辆通过,并设专人负责。一旦发生缺陷,应立即用稀浆进行修补。只有当封层固化破乳之后,经现场负责人同意方可开放交通。

5、结束语

改性沥青在公路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改性稀浆封层在公路养护中的作用已得到共识。它为行车提供一个平整的、耐磨的、粗糙的表面,并可有效防止路表水的下渗,完全可以满足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和恢复路表功能的要求。可以预期,改性沥青稀浆封层这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将在公路路面养护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并在我国公路养护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10)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刚刚起步,比起国外著名高校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就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企业工作站科研与生活、毕业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了已经毕业和在站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普遍反映,与同一工作站其他高校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相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站时间为1年半至2年,其他高校学生大多为1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已经开展了10周的工程实践训练,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站所安排的研究课题相对较快,他们在进站工作中和工作站的员工接触非常融洽,都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增长了社会见识,增强了沟通能力,而且企业工作站导师与校方导师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站的科研工作中。学生可以经常到油气田现场工作,对现场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学生也反映,尽管已有10周的工程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导致进入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长,而工作站还很少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度进行考核和监督,致使课题的进展缓慢,最终影响论文的完成进度。工作站地点离学校较远,学生很少能回到学校和导师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致使导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不了解,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导致学生不能对课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现场工作条件测试手段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检测技术,导致学生的学术深度不够。学生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包括:(1)研究生应带着项目进工作站,且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该进行一些有关项目的培训工作;(2)要求进站研究生定期回学校汇报工作情况;(3)加强和工作站的沟通,由工作站抽查学生的出勤情况;(4)根据情况,实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不同的企业工作站实行双向选择;(5)在派遣学生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考察工作站的食宿医疗状况。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没有科研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展课题研究;(2)学校导师不知道每个研究生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课题进展情况、现场导师的指导情况等;(3)作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并能够利用这些手段分析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但由于现场实验室的实验手段、仪器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导致现场的学生只是从事比较简单的金相分析、硬度分析、尺寸测量等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4)学生到现场后,认为自己不属于单位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去单位,甚至长期不到试验现场,缺乏自律性的学生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一名研究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而现场导师也不能及时把他们的状况反馈到学校,导致学校、企业工作站和研究生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由此可见,真正培养出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仅靠企业工作站明显不能满足要求。

(二)授课与学术交流的现状

专业型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践和应用能力。教育部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校研究生的培养大多仍然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考试”的本科化模式,即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或者教师布置要讨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准备某一专题的内容,然后由该生讲授。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低和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较低。从学术交流角度来看,研究生本是学科前沿的代表,应主动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比例偏小,尤其是到工作站后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更少,大多以课题研究代替社会实践居多,不少学生没有安排实践,参与科研课题级别分布明显,牵头主持过课题的学生数量不多。可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区别之所在。因此,我们应对学生的学术交流、工程实践训练、企业站实习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毕业论文现状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时要摒弃以学术需求为导向的传统思维。专业学位论文不像学术学位论文那样注重原创性,而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体现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此外,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制约某个部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次,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主要体现专业型研究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并不是不要求了解最先进的分析手段,只是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可。而已经毕业的2009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远没有达到上述目标,其存在一定缺陷。譬如,一名学生开展二氧化碳驱输送系统腐蚀控制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几大油田均进行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后发现,二氧化碳驱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问题,导致某些工艺设施使用寿命仅为1~2年,为此必须开展缓蚀剂、防腐涂料等技术攻关以解决二氧化碳驱油注采输系统中金属设施的腐蚀问题。该生研究了二氧化碳驱采出水的腐蚀规律,针对二氧化碳驱的腐蚀条件,选择了多种材料进行筛选试验,确定了两种可行的金属材料,并筛选了缓蚀剂和防腐涂层。文中采用的实验手段包括压腐蚀挂片试验、高压腐蚀试验、腐蚀速率的测定、缓蚀剂合成及筛选试验、涂层优选试验。在论文中,只是开展了腐蚀试验,测定了腐蚀速率,没有提出较为创新性的试验。大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论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创新能力不强、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企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就可以开展的工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大多是比较普通的仪器设备,这表明专业硕士的培养环节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授课方式

要求在完善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启发讨论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在讲授基础知识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研究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表各自见解,同时将点滴的灵感融入集体配合协作之中。在授课内容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去组织内容,提供若干参考教材、课程相关论文以及在相关学科中具有影响力或者有争论的论文给学生,扩大学生阅读面,跟踪最新的与课程相关的热门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授课教师可讲授学科前沿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所对应的措施,使研究生少走些弯路,研究生学位论文也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引导研究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招生与录取对策

我们对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生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宣传发挥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踊跃报考专业硕士的氛围。同时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推荐免试的人数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优先录取,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若不能被录取,没有机会转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录取为专业型研究生的,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更高的待遇,奖学金的评选也采取倾斜政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享受的待遇高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都要到工作站开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学校导师也希望招学术型研究生而不希望招专业型研究生,为此,应制定政策要求带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每年缴纳不同数额的配套经费,带的人数越多缴纳的数额越高,而指导专业型研究生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并且给予一定补助。

(三)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以材料科学、机械和力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主要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材料问题。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不断向高原、沙漠、山地和海域等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扩展,恶劣地质条件对油气装备用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需解决复杂油气田开采及储运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难题,因此提出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调研分析的能力,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材料工程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提出、分析并解决材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定了几个培养方向。(1)腐蚀与防护工程:开展油气装备金属材料的H2S/CO2腐蚀机制与寿命预测研究,研究钢和耐蚀合金在高温高压H2S/CO2条件下的腐蚀失效机理及防护措施,解决油气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关键问题。(2)高分子材料工程: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修饰新方法新技术,以高分子材料在高温高压高H2S/CO2介质中的老化机理为指导,开展高强、耐磨、耐腐蚀橡胶、涂层及工程塑料的研究与应用。(3)石油工程材料:基于材料科学理论,开发石油新型装备材料以及材料性能表征,满足日益苛刻的油气田环境对材料的要求。(4)先进功能材料:以材料的多功能化与智能化为目标,研发先进的功能材料及智能材料,满足现代高技术发展对先进功能材料的需求。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学习相关课程及进行资料和文献调查研究。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4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并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工程管理类型。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或来源于工程实际,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不同形式的论文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要求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对于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项目论文,要求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对于工程管理的论文,要求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开展中期考核,包括考核学生的选题与工程实际、工程技术和产业背景的关联度,对工程实际产生作用或价值,以及是否有利于解决当前工程实际、工程技术面临的难题,是否对产业有重要技术创新。考核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如与开题报告时相比,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的比例,是否在中期考核前取得相应科研成果;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实践活动并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学生参加课题组内报告和参加国内外教授的学术报告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能按期完成课题研究,是否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等相关工作。

(四)工程实践课程的制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研究生工程实践课程,安排在入学一年课程学习之后。以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为例,我们开展10周的涉及腐蚀与防护相关的专业实习,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石油装备材料与腐蚀防护技术专业知识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现场材料与腐蚀工况、防腐措施的调研实习,辅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讲授等实践环节,熟悉油气田生产开发的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了解我国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使用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应用现状,增强学生对油田现场所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场腐蚀与防腐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井下管柱系统、井口装置与阀门、集输站场等关键部件的材质、腐蚀工况条件及腐蚀失效现象;(2)了解油田现场主要采取的控制或预防腐蚀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3)了解油田现场采取的腐蚀速度监测检测技术、腐蚀评定方法和标准;(4)总结油田现场腐蚀失效规律,分析油田现场发生腐蚀失效的可能原因和腐蚀机理,评价防腐措施的有效性。

(五)试验平台建设

重点是筹措经费建立研究生专用实验平台,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室环境、硬件设置、软件安装方面,按照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要求进行规划。如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的实验室,设有制样室、常温常压室、高温高压室、电化学室、环境力学室等。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先后买入了多台电化学测量仪器、高温高压釜、慢拉伸试验机、拉扭疲劳试验机等,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在腐蚀与防护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所提供的优质科研条件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和全面,极大地提升了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企业工作站与学校优势资源共享,合作申报科研课题

重点是拓宽企业工作站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大幅增加前沿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课程,打通学校和企业工作站的沟通渠道,让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参与大学课程体系建设。为此,学校组织导师深入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实践基地考察调研实践课题,根据企业工作站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创新性。与此同时,我们聘请了大量企业工作站的导师,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走进课堂,讲授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实践性课题中的设计、研究和问题等,依托各企业工作站实践基地或以实践基地为主组织研究生课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感受。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基金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具有高技术难度的技术难题入手,其中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我们与部分企业工作站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我们与一家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主要开展采输系统二氧化碳腐蚀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入该企业工作站的学生主要围绕该计划开展如下工作。(1)开展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高含二氧化碳采出液性质,找出影响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因素。(2)产出井及集输系统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以及耐蚀材料的优选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体系的特点,研究玻璃钢环氧树脂内衬层、煤焦油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纳米陶瓷涂层、超高分子量PE内衬复合管、玻璃钢管、合金管等在该腐蚀体系中的耐蚀性能并优化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3)产出井及集输管线二氧化碳腐蚀体系缓蚀技术研究:在确定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二氧化碳驱腐蚀体系的缓蚀剂,并研究缓蚀剂可行的现场加注工艺技术。(4)产出井及集输系统阻垢技术研究: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不同部位的阻垢剂并研究阻垢剂的加注工艺技术。通过共同攻关,许多技术难题得到克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实践证明,共同合作申报科技攻关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

养护经验交流材料篇(11)

1.建设科技人才队伍,为科技型养护企业管理提供保障

1.1领导重视,真抓实干,建立并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才能开拓市场、占领市场。顺畅公司领导层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高度重视养护科技进步,采取切实措施为养护科技的研发试验、推广应用和改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亲身参与具体的项目实践,成为多个养护科研项目的课题带头人或参与者。

1.2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积聚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

顺畅公司领导认识到,平台建设是凝炼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因而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搭建起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两个科技创新平台。

(1)技术研发平台:2008年,在省交工集团指导下,公司成立了以工程技术人员和试验检测人员为主体的省交工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第七分中心。养护技术研发中心的设立,不仅为养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人、财、物等保障,更将在以下方面发挥功能:一是对养护最新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二是参与制定和执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规划和计划;三是组织公司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估、论证和实施,为公司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对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及相关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五是为养护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及技术总结推广、应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六是对养护施工工法的总结和开展项目QC小组活动。目前,养护技术研发中心已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措施配套和运行良好的格局。

(2)技术交流平台:公司从2005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养护技术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广大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成果的,不仅把平时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并且摸索出了更好的养护措施。通过养护技术交流,共收集整理交流成果30多项,其中已有不少优秀作品在省公路协会论文集和有关专业期刊上发表,为公司未来发展积聚了宝贵的技术资源。公司开展内部技术交流的同时,还积极加强与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交通科技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及省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公司还针对养护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参与全国养护技术交流会议和各类技术培训,组织技术、试验和操作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要点和技术培训,使公司养护技术水平和养护施工质量明显提高。

1.3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两种创新途径,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化水平

(1)自主研发:顺畅养护公司积极鼓励各职能部门、养护工区和广大员工以实用、高效为原则,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不断提升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进而提高公司的高等级公路养护整体实力。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特点是技术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维修反应迅速、安全性要好,对人员素质和机械设备功能提出了全面、多能的较高要求。为了不断满足这一要求,2006年,经过顺畅养护公司技术人员和广大员工的反复攻关、试验,自主研发生产了SYCH系列新型高等级公路路面综合养护设备。利用该设备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能够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长距离、大容量的保温运输,在养护施工中实现一机多用,充分体现出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

08年初,公司设备部门根据杭金衢高速公路杭绍工区2000型拌设备生产的沥青混合料质量不稳定的情况,经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主要原因是一级除尘除下的矿粉中0.075mm以下的含量偏多,认为该拌和设备的一级旋风除尘系统已经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公司投入20万元对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生产的沥青混合料质量明显优于改造前的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引进吸收:作为成长中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养护技术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有所作为,除了利用自身资源不断改进机械设备实用功能和施工工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外,还必须大力加强对养护“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信息收集、积极追踪和消化吸收。几年来,公司率先引进美国的CASE滑移装载机,解决路面铣刨后清扫工作难、效率低的问题;引进美国的BLASTRAC无尘表面处理设备,利用抛丸工艺对沥青路面进行表面防滑、泛油清理;隧道的防滑清洁处理;钢桥面防腐涂装前的表面预处理;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施工前的表面处理;引进SNS柔性防护系统,对杭徽高速公路易崩坍、落石边坡进行防护加固和科学治理。引进抗裂贴、聚酯玻纤布等一系列先进的裂缝处治材料,对裂缝进行有效处治;引进推雪铲,快速清除高速公路上的积雪,打破了浙江省高速公路没有机械除雪的先例。

1.4做到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抓技术与抓质量相结合,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实践与研究相结合:顺畅公司积极走养护施工与科研相结合之路,不断破解养护难题。根据“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养护理念,要求高速公路养护施工要经济、快捷,全面缩短工期,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顺畅养护公司独家承担了《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快速养护技术》研究,结合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实践,提出了凿缝修补坑槽的工艺;引进一批先进的沥青路面养护设备,并利用自主研发的SCYH系列路面养护车,分析各种养护设备的特点,并进行组合配备,提出适合各种情况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备配置表;研究多种路面裂缝的处治工艺,提出各种裂缝处治工艺的适用情况;项目还对路面翻浆、车辙、伸缩缝的快速维修工艺进行研究,效果良好。目前课题已完成鉴定工作,经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定,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顺畅养护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重点对节能新技术和资源再生利用技术进行入深入研究。公司会同业主单位金丽温公司和杭金衢公司,深入研究了橡胶沥青路面应用技术,使用废弃轮胎胶粉掺入基质沥青拌和,在高温下使用其反应形成橡胶沥青。顺畅养护公司通过大量试验、周密组织及精心施工,使该项目试验工程取得了成功,达到了节约和再生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项目的研究和试验,有利于废弃轮胎再生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而其高温稳定性、抗老化性等路用性能却更好,体现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公司参与了高速公路路面薄层铣刨车辙填补技术的研究,为合理减少养护费用,针对结构型车辙病害,提出采用薄层铣刨回填SMA-10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处理的技术。利用SMA-10沥青砼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有效处治车辙病害;并改装摊铺设备,可以使轨道式车辙处理一次性摊铺完成。